首页范文研究生毕业赠言十篇研究生毕业赠言十篇

研究生毕业赠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2:11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1

本文系2011年肇庆学院青年立项课题“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研究基于对2386名清华大学校友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校友捐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影响因素分为学校的因素、个体的因素和在校经历三个方面。研究表明,对学校的文化越认同,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对学校教育满意度越高,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入学年越晚的年轻校友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研究建议,要继续做好校友工作,加强与校友的联络;加强对年轻校友的培养、关注和募捐;加强对来自企业的校友进行关注。

关键词:高校;校友捐赠;影响因素;清华大学

一、引言

校友资源[1]是高校的宝贵财富。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非常重视运用校友资源进行筹款,获得教育经费。清华校友总会充分重视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校友捐赠工作非常重视,如开展“励学金工程”等校友捐赠活动,获得了贫困学生的好评和广大校友的支持。

校友捐赠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文化因素、政府因素和个人因素。[2]在本实证研究中关注的是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两方面,文化因素和政府因素暂不作考虑。清华校友总会自2004年以来,连续6年在校庆期间大规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清华校友工作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本研究正是基于2007和2009年校友问卷调查进行的综合实证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maRR等(2005年)对大学的教育质量与校友捐赠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质量越高,毕业后向母校捐赠的可能性越大,捐赠数额越高。[3]wunnava等(2001年)对组织校友活动与校友捐赠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举行校庆等重大活动对校友捐赠具有积极的作用。[4]Beield等(2000年)对毕业生的个人及家庭收入与校友捐赠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收入越高,校友捐赠的可能性和数额越大。[5]Sun,Xiaogeng(2005年)通过为期2年的针对美国中西部公立大学的校友捐赠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毕业年、性别、校友动机、校友经历、在学经历以及课外活动这些因素对校友的捐赠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6]

陆书根等(2006年)对高校校友捐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校友个体特征、在校经历以及高校特征和筹资努力是影响校友捐赠行为的主要因素[7],应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对母校的感情、提高高校筹资效率三个方面促进校友捐赠。乔海署等(2006年)对校友捐赠和高校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校友捐赠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校友社会资本的融资、信息和发展功能,对推进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8]罗公利等(2006年)对影响我国大学社会捐赠的学校自身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综合实力、学校募捐机构和人员状况、学校募捐工作力度、校长投入等是影响受赠的主要因素。[9]乐为等(2009年)对高校校友捐赠心理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一些影响因素如高考志愿、在校活动、师生联系、对学校的信任度、学校资助、性别、年龄、收入等与校友捐赠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校友对学校合理利用捐赠的信任度越高,校友的捐赠可能性越大;在校时参加活动的校友比不参加的更可能达成捐赠。[10]汪茧(2010年)对美国私立大学校友捐赠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综合研究,发现影响校友捐赠的有文化因素、政府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11]学校因素包括学校自身的情况如教育质量、运营情况、声誉和名望,学校对筹资做出的努力程度和捐赠资金的用途等。个人因素包括校友的个体特征和校友的在校经历等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中实证性研究比较少,文献综述性的研究比较多,尤其缺乏对国内高校校友捐赠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类研究。

三、本调查清华大学校友样本简介

本调查共回收问卷3150份,有效问卷2386份,问卷有效率为75.75%。其中,男性校友占77.8%,女性校友占22.2%。按照入学年来分类,如表1所示。

调查样本现在所在单位的分布如表2所示,调查样本所在的行业分布如表3所示。

四、校友捐赠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清华大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充分的调查问卷设计论证,对清华校友捐赠的影响因素进行操作性量化指标设定,共分为三类,分别是学校的因素、个体的因素和在校经历。其中,学校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清华传统和校园文化的认同,一个是对学校教育方法和质量的认同,共计六个指标。个体的因素选取了九个指标,分别是性别、入学年、校友类别、职称、企业职位、行政级别、行业、工作单位来源和地域来源。在校经历共选取了三个指标,分别是教育满意度、毕业时班级排名、参与学校活动。具体指标详见表4。

通过将以上三大类影响因素与因变量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四个选项:非常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相关系数分析表,如表5所示。

学校的因素中,对学校传统及文化的认同有“对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认同”、“对清华校风(行胜于言)的认同”、“对清华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认同”这三个因素,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70、0.141、0.139,表明对学校校训、校风、学风越认同,校友越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对学校教育方法和质量的认同有“对实践教学的认同”、“对‘双肩挑’的认同”、“对本科教学体系的认同”三个因素,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48、0.165、0.157,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对实践教学、“双肩挑”、本科教学体系越认同,校友越愿意提供捐赠。

在个体因素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有入学年、信息行业、金融行业、职称、企业职位、高校研究所、外企这六个因素。入学年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248,表明入学年越晚,越愿意提供校友捐赠,即校友越年轻,越愿意提供捐赠。信息行业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081,表明信息行业的校友更愿意提供捐赠。金融行业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088,表明金融行业的校友更愿意提供捐赠。对另外的十多个行业(如表3)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并无显著性相关,表明其他的行业较信息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捐赠意图更不明显。职称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090,表明职称越高越不愿意提供捐赠。企业职位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103,这表明在企业中职位越高,越愿意提供捐赠。“高校研究所”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074,表明在高校和研究所工作的校友,较不愿意提供捐赠。外企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099,表明在外企工作的校友更愿意提供捐赠。性别、行政级别、校友类别、地域来源这四个因素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些因素对是否提供捐赠的影响不显著。即男女性别影响不显著,行政级别高低影响不显著,是否本科、研究生校友影响不显著,是否来源于西部、北上广等地方影响不显著。

在校经历因素中,教育满意度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159,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对学校提供的教育满意度越高,校友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毕业时班级排名与“是否愿意为学校提供捐赠”的相关系数为0.059,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毕业时班级排名越高,校友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参与学校活动如科研活动、学生工作这两个因素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相关假设获得统计检验,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对清华大学文化(校训、校风、学风)越认同,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第二,清华校友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实践教学、“双肩挑”、本科教学体系)越认同、对教育满意度越高,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第三,来自信息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校友更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第四,来自外企的校友更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第五,入学年越晚的年轻校友越愿意为母校提供捐赠。第六,来自企业高层的校友更愿意提供捐赠。第七,校友来源于西部还是北上广地区,无显著地域差异。

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对高校的育人工作有重要意义。首先,清华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学生对于学校文化的认同在学校期间就已经开始形成。随着校友走向社会,对母校的校训、学校的文化更加深了认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对于许多清华学子来说,更是行事方式和座右铭。所以,高校的大学文化教育,对于校友今后的捐赠意愿有较大的影响。第二,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在办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生走上社会还能怀念学校的恩情。加强对新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如继续加强对实践教学、“双肩挑”等培养方式进行探索,完善本科生教学体系。第三,毕业时班级排名对校友的捐赠意愿起正向的作用,但校友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工作多还是科研活动多,对校友的捐赠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所以,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策略,不仅使清华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拔尖,同时也要对其在社会工作、科研活动等方面因材施教。本研究对高校校友募捐活动的建议如下:首先,要继续做好校友工作,加强与校友的联络。做好校友服务工作,让校友组织成为校友的心灵港湾。第二,加强对年轻校友的培养、关注和募捐。年轻校友思维活跃,且为母校提供捐赠的意愿非常浓厚,是学校的希望。第三,由于收入等原因,来自企业高层和外企的校友更愿意提供捐赠,要加强对来自企业的校友进行募捐。

参考文献:

[1]贺美英等.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78~82.

[2][11]汪茧.美国私立大学校友捐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6~17,16~25.

[3]marr,K.a.,mullin,C.H.,Siegfried,J.J.UndergraduateFinancialaidandSubsequentalumniGivingBehavior[J].theQuarterly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2005,45,123~143.

[4]wunnava,V.p.&Lauze,m.a.alumniGivingatasmallLiberalartsCollege:evidencefromConsistentandoccasionalDonors[J].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2001,20,533-543.

[5]Belfield.C.R.&Beney.a.p.whatDeterminesalumniGenerosity?evidencefortheUK[J].edueationeeonomics,2000,8(1),65-80.

[6]Sun,Xiaogeng.amultivariateCausalmodelofalumniGivingatamidwest,publicUniversity[D]theUniversityofnebraska-Lincoln,2005.

[7]陆根书等.高校校友捐赠及其影响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5~58.

[8]乔海曙等.校友捐赠和高校发展: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2006(10):50~53.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毕业生赠书管理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接收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资料越来越多,渠道、来源也很广泛。其中,毕业生赠书是一个很重要的来源。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调动同学们的赠书热情并设法把这些学生赠书科学地管理利用起来,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对毕业生赠书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毕业生赠书时间较集中、短期内量大的特点,很多图书馆一时腾不出时间和人力来专门做这项工作,大多只是先简单的登记一下学生姓名、院系、赠书册数、时间等,然后堆放到一个固定场所,有时间的时候再作处理。现在,高校图书馆图书购买量不断加大,图书的编目和加工等工作任务都比较饱满,很多图书馆都没有设立专门接待赠书的部门和人员,都是等到手头的正常工作告一段落,才集中处理这些赠书,而处理过程也比较简单。一般是把那些外观较好、没有破损的图书挑拣出来,然后,没有的就加工入馆藏。馆藏有的,而书的内容较新,或是比较热门的就作为复本补充进馆藏。还有的图书馆根本就不,只凭工作人员简单的判断决定取舍。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很多有用的书就漏选掉了。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接收、管理和处理毕业生赠书的原则和制度,使得毕业生赠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再利用,违背了接收毕业生赠书的最根本的初衷。

二、毕业生捐赠书籍的特点

1.内容比较局限

学生赠的书主要是教材和参考书,还有部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类的书及少量的工具书。

2.破损现象严重

由于学生经常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所以破损、勾画等现象非常严重。

3.副本量多

由于教材、教参书上学期间人手一本,也成为赠书中数量最多的图书,副本量大。

三、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毕业生赠书的建议

1.图书馆应指定专门的人员从事图书捐赠工作,制定图书捐赠工作规范、接收制度和接收方式、表彰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从事赠书工作的人员应热情的对待每一位赠书给图书馆、支持赠书工作的读者。

2.制定赠书规则,把握赠书质量

图书馆欢迎、提倡、鼓励同学们赠书,但不是所有书都要,要求赠书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不反动、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物力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损坏、污浊、缺页、装订等问题,接受过程中对存在问题和不适合本馆收藏的书籍应婉言谢绝。

3.做好赠书登记工作

对赠书人,应做好登记,根据各馆情况记录信息。如登记赠书者姓名、年级、系别、籍贯、赠书的册数、种类、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定期在图书馆醒目位置张贴赠书者信息予以表彰,或在图书馆主页专设赠书栏目,定期公布赠书名单。对书籍应加盖专门的赠书章,并填上赠书者名字和年级班级,一方面体现对捐书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有利于赠书的宣传、保存。另外,制定感谢同学捐赠制度,给同学发放赠书证书,注明捐书人姓名、册数,印刷精美易于保存,调动捐赠人热情。

4.完善赠书加工、处理制度,根据赠书的情况分别处理

(1)专业性较强而图书馆没有的书籍

适其损坏程度,不严重的图书跟普通图书一样,细分加工,加盖赠书章,一起上架流通。

(2)副本量较多的教材、教参书

统一加工、单独排放。这部分图书副本量多,勾画严重,而且对图书馆来说,这部分书不具有馆藏价值,但对同学来说,可以说是至宝,使用时勾画的重点,总结的特征,对下届学生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对这部分图书可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排序,加盖赠书章,与馆里流通的书籍独立出来,单独摆放,方便学生查阅。可联系系里老师,按学期分发给家里较困难的同学使用,学科结束后,归还图书馆,图书馆再发给下届学生使用,如此反复循环,建立课本循环机制,不但节约学生上学成本,还节约了社会资源。

(3)专业性不强的而图书馆有的其他书籍

如社科、艺术类图书和时效性较强的其他图书,可效仿国外做图书漂流形式。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图书漂流”的玩法类似古代的“漂流瓶”。该活动是指书友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同时有义务在阅读完毕后将自己的感受以日志、趣闻、阅读笔记等形式记录下来。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分享图书的过程。在图书馆醒目或休闲区域设“图书漂流”书架,单独摆放,可设立登记体系,同学只须填写简单的信息即可借阅图书,用后归还。还可在“图书漂流”书架旁公布捐赠图书的范围,零星捐赠的读者,可将书自行放在书架上,自己在图书上注明捐赠人姓名,并填写赠书单,图书馆对捐赠人员定期表彰公布,以示感谢。

四、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争取赠书来源

虽然有部分同学将书捐赠给图书馆,但大部分学生的处理方式不是通过校内的跳蚤市场把这些书卖出去,就是把不用的书都卖给了收废品的了,非常可惜。回想一下大学在校的四年时间里,每学期都订购大量的基础教材、辅助教材,由于个性的差别、爱好不同等原因,馆内图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自己又购买了许多兴趣类或娱乐类的书籍,这些书刊和学过的教材一起,日积月累、越来越高,毕业时,它们已经成了垃圾,丢掉可惜。图书馆应该主动出击,宣传赠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赠书并把不用的书捐给图书馆,通过合理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可根据自身情况,主动争取赠书来源。

宣传图书馆有赠书活动,在图书馆主页或进门处等醒目位置,张贴赠书的范围、细则等,鼓励学生向图书馆赠书;针对高校毕业生离校时间较集中的特点,集中组织人力收书,在宿舍楼旁边设捐书点,方便同学赠书;赠书的同时发给赠书者印刷精美的证书和小礼品等,定期公布赠书者名单,或举办证书颁发仪式等,鼓励赠书行为;对捐书数量和质量较高的同学、继续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同学,可适当增加借书册数和天数,予以奖励;做好赠书的再利用工作,定期宣传赠书的去处、用途,体现赠书的价值,肯定赠书人行为。

总之,赠书管理不是一个新话题,只有更好地控制赠书质量、提高赠书利用率,科学、有效地管理赠书,才能充分的发挥赠书的作用,节约社会资源,也才能再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赠书意识,循环拥有一支学生赠书队伍。

参考文献:

[1]余逸君.浅议学校图书馆赠书管理工作.卫生职业教育,2008,(7).

[2]吴建平.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图书馆杂志,2006,(11).

[3]王晓丹.高校图书馆赠书的有效管理与利用.中华医学图书馆报杂志,2008,(9).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爱心书屋”创建与管理

“图书捐赠”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并在有些院校形成一定的规模。捐赠的图书无论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还是对于在校大学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那么如何把握运用好这些图书则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部分高校便针对这些捐赠的图书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爱心书屋”。为使“爱心书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本文就“爱心书屋”的创建与管理作以下探讨。

1?郾“爱心书屋”的书籍来源

1?郾1高校师生的零散捐书。

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中往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据此撰写了大量论著,也有些教师编写教材,他们的书籍对于本校的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而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们通常都十分希望与高校的师生们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把自己精心撰写的书籍捐献给图书馆;有的教师把自己珍藏的图书及个人购买的本专业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书、标准汇编等赠送校馆;也有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中积累形成的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教学指导书和科研计划、课题任务书、研究大纲、实验数据、实验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捐给图书馆。除了教师外,一些大学生本着奉献爱心节约资源的信念,也很热衷于捐书,如各种教材、习题集、参考书、工具书、考试用书、文学等各类图书及音像磁带杂志等,还有些出类拨萃的学生将自己在校创作并结集出版的诗歌、散文或书画作品捐赠给图书馆,它们既可作为学生的借鉴,又可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1?郾2毕业生的集中捐书。

每年高校毕业生集体捐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每个人手上都会有一些书,在他们毕业离校之际,对这些图书“带走不易,贱卖可惜”,他们也很希望通过向图书馆捐赠图书继续发挥它们的功效,于是就出现了毕业生集体向母校捐赠图书的盛况,其中包括已经用过的教材,学生自己购买的优秀读物,四、六级英语考试参考资料,计算机等级考试资料,自学考试、专转本或者考研、考公务员的资料,其它一些考证用书,等等。

2?郾创建“爱心书屋”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分享书籍、奉献爱心的精神。

“书页因为翻动而飞翔,知识因为分享而流淌”,在校大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校的学习与阅读,常会有一些优秀的而又是别的同学急需的考试资料、经典读物,将它们送到“爱心书屋”参与流通,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分享这样的宝贵经验与精神财富。尤其是临毕业前的学生,将手中的书籍带走觉得笨重,当作废纸贱卖又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将这些凝聚人类智慧教材、参考书及课外读物捐给“爱心书屋”,一方面让闲置的图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捐献书籍传承知识,在无形中也传递了学生的爱心。

2.2有利于增加馆藏量。

高校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及办学规模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不平衡,尤其是近几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量严重不足,而图书馆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采购又面临经费不足、人力缺乏、书目混杂等难题,而“爱心书屋”接收各方面的图书捐赠,无疑是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以我院为例,仅从2009年至今的一年半时间内“爱心书屋”共计接受各类捐赠图书5万余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阅读与图书馆供给之间的矛盾。

2.3有利于形成特色馆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

依据“爱心书屋”的书籍类别,采访部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需求,从而在购书过程中作出合适的选择;针对捐书中出现的大量教材的情况,图书馆可以联合教务处的教材科,形成“教材特色数据库”将教科书调拨过去,以便学生的二次利用;对于考证考研等考试工具书,实行全开架式的专人专管,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而“爱心书屋”收集到的一些稀有的珍贵教育教学资料、手稿、字画、光盘等将给科研带来极大的作用。如我院的“爱心书屋”就收到资深船长捐赠的一些海外特有物品、个人船上日志,以及院分管教学院长捐赠的大部头的《航海史》等珍贵图书,它们对于“爱心书屋”形成特色馆藏具有重要意义。

3?郾“爱心书屋”的管理措施

3.1图书馆应主动做好捐书的宣传引导工作。

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主动联合教务处、系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并努力争取到校领导的支持,发挥学校宣传部等力量,在学校张贴创建“爱心书屋”倡议书,通过广播、网络等宣传手段使全校师生参议到此项活动中,抓住适当时机如感恩节、校庆日、读书节等重要节日举办捐赠图书展示会,拓宽捐赠图书的来源,扩大“爱心书屋”的影响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场捐赠书籍奉献爱心的热潮,并借此唤起全校师生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倡导捐书献爱心,营造和谐校园;也可在图书馆网页上专门设置“爱心书屋”专栏,将捐书时间、地点、联系方式、捐书人名单、书目名单,以及“爱心书屋”的整个运作流程公之于众;定期在橱窗内公布捐书人名单,适当发放一些捐书小礼物;针对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夕大量书籍贱卖的现实,图书馆应以“爱心书屋”为平台,对毕业生发出“奉献爱心,慷慨捐书”的倡议,在每年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将此举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来着力推荐,这样既能让图书继续留在学校服务于学弟学妹,培养学生的爱心,又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资源。另外,因为捐书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图书馆收到的书都会有许多不符合本馆的收藏范围,或内容老化、无利用价值,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及重复劳动,馆内有必要在图书进入“爱心书屋”之前开展捐书质量的引导工作,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关措施,例如根据学校馆藏特点,对捐书内容、导向、质量提出相关要求。当“爱心书屋”建成一段时间后,要根据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加盖“爱心书屋”赠书专用图章,使用统一的“爱心书屋”标识,以利于赠书的宣传、识别、倡导。

3.2为保证“爱心书屋”的数量与质量,应对捐赠书籍进行筛选。

高校师生捐书往往良莠不齐,有的书上有学生的读书笔记,有的有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圈划的重点;有些捐赠图书复本量过大;有的图书污损严重,教材类图书常数量过大,内容也会出现一些不够健康的东西,接收捐赠图书的数量、质量、类别和品种也不平衡,倘若让此类图书直接进入“爱心书屋”流通势必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因而必须对捐赠书籍进行筛选:对于捐赠数量较大的图书,有实用价值并且十分珍贵,应进行收藏,但是考虑到“爱心书屋”流通副本不宜过多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选出几本上架,其余的另放地方保存;对于符合收藏标准且有价值的图书每个类别一般不超过4册,正式加工进入“爱心书屋”上架流通;而对于那些不适合收藏与流通的书籍或转赠或作其他处理,尽量做到书尽其用。例如我院“爱心书屋”创建后,在短短半年之内收到捐赠图书2万多册,为了使捐书和书屋正常开放,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爱心书屋”书库,并对所有赠书进行初选、复选、再审,然后按照中图法进行分门别类的编目,最终使得进入流通环节的书籍都是进过精心挑选的,除极个别外,所有上架图书都在六成新以上,确保读者在阅读时的通畅。

3.3聘请大学生当义务馆员,共同提高“爱心书屋”的工作效率。

“爱心书屋”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图书馆正常工作以外的另一个书库,所有进入“爱心书屋”流通的书籍都要经历图书加工、筛选、上架、管理等流程,这些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势必要影响到图书馆其他正常工作的开展,为此有必要聘请在校大学生当义务馆员来共同完成此项工作。例如我院在专管“爱心书屋”老师的指导下,聘请院读者协会的学生管理“爱心书屋”,由学生承担捐赠图书的宣传、加工、贴磁条、盖馆藏章、书标、整理书架、借阅登记、参考咨询、图书上架、制作捐赠图书网页设计等,如此一来,不仅保证了“爱心书屋”的正常运转,而且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他们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

3.4营造充满爱心的优雅舒适的“爱心书屋”阅读环境。

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可以刺激和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和阅读激情,给人一种踏入神圣知识殿堂的感觉,使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对信息的采集,从而提高对图书文献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而“爱心书屋”作为一个特殊的开放式的借阅场所,其环境的布置更应具有自身特色,凸显“奉献爱心”的主题。室内设置充满绿色的生态型环境,显得优雅、宁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摆放精美的雕塑、名人名句、伟人画像等,处处彰显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氛围,便于读者开拓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张贴“捐出一本书,献出一份爱”的宣传标语、制心模型等,营造出如阿根廷当代作家博尔赫斯所赞美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的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环境;“爱心书屋”内定期将捐书人的姓名、书名、册数公布于室内醒目位置,以表达对捐书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爱心书屋”的创建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管理和完善需要图书馆人不断努力和探索,根据每个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的教学与科研。

参考文献:

[1]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94-96.

[2]张佩.做好高校图书馆赠书管理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4,(3).

[3]刘志云.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毕业生赠书管理和利用[J].科技信息,2008,(17).

[4]缴健,肖晓梅.试谈对赠书的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5,(3).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4

〔关键词〕图书馆主页;校友服务;调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49-04

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主页对读者利用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友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在图书馆主页为校友搭建平台,不仅可以帮助校友了解可以利用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也能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校友服务水平。

从广义上讲,校友是指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士,甚至还包括对学校做出贡献的人士(荣誉校友或学校的朋友)[1]。校友资源有丰富性、持续性、多元性和潜在性等特点[2]。校友作为高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学校的品牌和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国外高校的重视。校友服务是为了满足毕业校友的终身学习的需要,提供一个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平台。世界上许多著名学府,都把支持校友发展看作学校的重要任务[3],而我国高校对校友的重视程度则很不够。在服务方式网络化和资源存储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在学校里支持学生学识的增长,而且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把服务延伸到社会,支持校友的终身发展;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培育校友资源、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做好服务工作[4]。

笔者对国内外10所高校图书馆主页进行了调研,并从校友专栏在主页的位置、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图书馆主页校友专栏的位置及名称

选取10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为调查样本,对主页校友专栏的位置和名称进行调研,结果见表1。调查显示,9所图书馆主页校友专栏设置在一级页面,1所设置在三级页面;专栏名称以“alumni”为关键词;主要归属在“Services”或“Supportthelibraries”栏目下,或为独立栏目。这是因为国外一些高校向为图书馆捐赠、支持图书馆发展的友人提供服务,称这些友人为“friends”,他们也可具备类似于校友的相应资格,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2校友专栏揭示的服务分析

校友服务是校友专栏的重点内容,也是校友关注的焦点。调研发现,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向校友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借阅服务、电子资源、参考咨询、信息推送和共享和一些其他服务。

2.1借阅服务

对10所高校图书馆校友专栏借阅服务的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校友都拥有进馆阅览的权力,但在图书外借上各个图书馆有不同的限制。开通了校友图书外借服务的图书馆均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有的还在续借等方面进行了限定。但总体而言,对校友开放借书权限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例如,清华大学校友可持校友卡进图书馆阅览;北京大学校友会规定,校友可凭校友卡进入校图书馆阅览一般图书,不包含一些收费项目,如善本阅览、光盘检索等[5]。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都提供两种借书权限标准,校友可预约和续借;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则未向校友提供预约和续借服务,校内读者需要借阅该书时,图书馆可向校友催还该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还为校友开通了催还服务,校友具有终身阅读权限;而加利福尼亚州任何一所大学的校友若具有其中一个校友协会的会员资格,即可获得该馆的借书证,当地居民则可购买借书证;清华大学校友凭校友卡和本人有效证件可进入图书馆阅览;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校友服务中心向新校友提供一年免费借书服务,校友办理离校手续后可持身份证或驾照换取临时阅览证入馆阅览。南加州大学校友可进入珍本和档案阅览室,并可查阅微缩读物。

2.2电子资源

在调研的10所高校图书馆中,电子资源大多限校内访问,校友可在馆内访问部分电子资源,可校外访问一些免费电子资源;绝大多数订购数据库都不可访问,但也有一些图书馆为校友提供了部分电子资源的校外使用。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校友定制了部分数据库,以满足校友的研究需要,该馆还向校友提供几乎覆盖学术研究各个领域的数据库资源,这些数据库中一部分受基金资助;香港中文大学校友可持校友卡申请数字图书馆服务,定居在海外的校友也可交纳一定费用申请此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师生使用的数据库中,有部分数据库向校友开放;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通过签署相关协议,向校友提供多个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该馆还通过网上调查了解校友对电子资源的需求。

2.3参考咨询

调研的10所高校图书馆均向校友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提供的咨询方式包括电话咨询、表单咨询、e-mail咨询、社交网络咨询等。咨询范围限一般,部分高校提供深度咨询服务,但此项服务需收取一定费用。例如,清华大学校友可在图书馆主页“读者之声”和虚拟咨询服务台版提交问题,图书馆一般在1~2个工作日内即可答复校友;康奈尔大学校友可通过在图书馆主页提交电子邮件表单来提交问题,馆员将为校友解答。如果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图书馆将根据情况收取一定服务费用。

2.4信息推送和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更加注重主页建设,注重在主页为读者搭建交流和互动平台。校友除了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了解图书馆资讯外,还可在校友专栏了解到他们关心的信息。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校友专栏页面设置图书馆新闻,通过RSS向校友推送图书馆资讯,校友可从中了解获取电子图书的方法等有用信息;该馆还在校友专栏页面提供社交网络工具如facebook、twitter的访问入口,汇总了twitter上的校友留言,供校友分享;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校友专栏页面设置图书馆新闻、近期展览活动、数字化馆藏等网络资源,帮助校友足不出户地了解图书馆信息。芝加哥大学图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向校友提供图书馆新闻报告、通讯、展览活动和讨论交流会、新馆藏介绍服务。此外,信息推送和共享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会及时在人人网、微博、公告系统图书馆最新信息,从多个渠道推送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尽可能使包括校友在内的所有读者了解到图书馆的服务,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5其他服务

除常规的借阅、参考咨询等服务外,部分高校图书馆还结合本馆实际提供相关服务: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向校友提供自助文印服务,还向拥有借书权限的校友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校友可预约参加图书馆资源利用说明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可交纳一定费用后享受文献传递服务;波士顿大学校友可使用图书馆的音乐试听设备;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向校友提供校内书店购书优惠。在调研的10所高校中,少数高校图书馆如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开展组织校友参观、聚会等活动。虽然高校图书馆组织的校友活动较少,但校友协会会定期组织丰富的校友活动。

2.6捐赠

调研的10所高校或在学校主页或图书馆主页具有“捐赠”栏目。例如,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社会人士可通过向该馆捐赠,获得具有不同权限的图书馆会员资格,享受图书馆相关服务;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校友专栏首页设置有GivingaGift和makinganonlinegift两个栏目,提出了图书馆各方面建设的经费需求和对丰富馆藏资源的需求,捐赠页面详细介绍了图书馆年度基金、馆藏基金、馆藏保护基金等几方面的基金需求和相关捐赠政策;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捐赠页面也表达了图书馆对获取校友支持的渴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校友专栏未提供捐赠栏目,但提供校友协会的链接,校友可在校友协会网站了解捐赠细则;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在图书馆主页推出全新“捐赠园地”,为校友捐赠提供了便捷途径。

3清华大学图书馆校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百年校庆期间,图书馆设计了校友调查问卷,征集校友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及建议。调查结果显示,90%的校友希望经常获取图书馆信息;89%的校友希望通过电子邮件获取图书馆信息;有50%以上的校友毕业后还会浏览图书馆主页;校友希望经常获取图书馆新资源介绍、学术讲座、校友活动、各种信息通报等信息;校友希望母校图书馆提供学科信息、文献传递、讲座培训等服务;79%的校友表示,可以交纳一定费用,享受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图书外界和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服务;70%以上的校友表示希望为图书馆提供赠书捐款等支持。

百年校庆期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主页创立了校友专栏,该专栏介绍了校友可在图书馆内享受的服务,还包括校友留言、校友调查、怀念图书馆、捐赠等栏目,希望为校友提供一个利用图书馆的平台,图书馆校友专栏的设置在国内图书馆是较早的尝试。

4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工作的启示

调查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对象更加细化,但是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离社会化还有一定差距,服务本单位的同时较少提供公开资源。有部分允许社会人员以校外个人或校外团体的身份申请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一般是有偿的,专业性资源的访问受限制。在毕业生离校前,高校图书馆一般会注销他们的账号,不再为毕业生服务,没有发展毕业校友的服务项目。部分国内高校虽然也向校友提供一定的服务项目,但服务内容单一、不深入,大多停留在阅览、简单咨询层面上。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还是为本校师生员工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服务,若向校友提供服务,使得部分资源转移,不能充分满足校内读者的需要,也存在管理上的困难。

通过前文的调查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到,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校友服务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向校友提供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注重校友服务,不仅是现代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需要,也能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度,有利于图书馆的长期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校友服务工作:

4.1与校友会合作,联合管理校友资源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建立了校友服务部门,图书馆可与校友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管理校友资源。在这方面,国外高校校友会做得更为深入细致。国外高校图书馆大多与校友协会合作,为获得本校学位的毕业生校友服务,并根据服务能力扩大校友范围。与校友会合作,可以及时掌握和获取最新校友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手机图书馆等方式适时向校友推广服务,如将图书馆参观展览、馆庆等活动信息及时告知校友。

4.2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终身校友服务体系

全方位的终身校友服务体系包括借阅服务、方便获取电子资源,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学习平台等[7]。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尽管向校友提供的服务还存在很多局限性。但实际上,图书馆已在不断向这方面努力。如,当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能够向校友提供阅览服务和咨询服务;由于经费和版权等多因素限制,向校友提供电子资源服务多为有偿服务;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图书馆很难将校友组织起来进行沟通互动,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月、校庆日校友返校等契机,进行校友调查或与校友进行座谈,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校友对图书馆的需求,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情况普遍采用社交网络工具,如Facebook,twitter等建立与校友的网上沟通渠道。让毕业校友也能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在身边,感受到母校的温暖。

4.3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捐赠,为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提供资金来源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除采购外,捐赠作为重要的补充途径,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其中校友捐赠具有相当的比例,包括捐款设立基金、捐赠专著等多种形式。图书馆在争取校友捐赠的同时,更注重捐赠款物的管理及使用。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清华文库,收集了大量校友的专著、手稿、论文等资料,揭示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历程及清华校友成果贡献,进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校友踊跃捐赠。例如,清华大学1981级校友在2011年百年校庆期间向母校捐款,设立“清华大学1981级图书基金”。该基金作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专项购书款,主要用于购买与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各类书籍,供学校师生借阅。

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开展丰富的校友服务内容虽然面临很多局限性,但图书馆可从小服务着手,逐渐拓展和深入服务。校友服务水平从侧面体现了一个图书馆的综合水平,高校图书馆应适应时代的需求,结合本馆情况,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校友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和推进校友服务工作,努力构建校友终身服务体系,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价值和社会效益,推动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澎,胡佩农.基于个人、高校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2005,(4):5-7.

[2]魏功德.高校校友会的职能与校友资源有效开发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8,(2):149-150.

[3]姜全红.关于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思考[J].院校发展,2006:47-49.

[4]刘景义.高校图书馆支持校友终身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图书馆界,2009,(2):71-73.

[5]为您的北大岁月留下永久的纪念——北京大学为广大校友制作校友卡[eB/oL].http:∥.cn/xyh/alumnicard.htm,2012-08-20.

[6]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93-97.

[7]李金芳,车慧,钟文娟.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2,(4):85-89.

[8]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http:∥/dra/,2012-01-10.

[9]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http:∥lib.cuhk.edu.hk/Common/Reader/Channel/ShowCalendar.jsp?Cid=763&pid=46&Version=0&Charset=iso-8859-1,2012-02-10.

[10]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eB/oL].http:∥lib.nthu.edu.tw/,2012-02-10.

[11]康奈尔大学图书馆[eB/oL].http:∥library.cornell.edu/,2012-02-10.

[1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eB/oL].http:∥libraries.mit.edu/,2012-02-10.

[13]波士顿大学图书馆[eB/oL].http:∥bu.edu/library/index.shtml,2012-02-25.

[1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eB/oL].http:∥lib.berkeley.edu/,2012-02-25.

[15]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eB/oL].http:∥library.columbia.edu/,2012-02-25.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5

马金鹏先生(1913—2001),字志程,山东济南人。1932年从成达师范学校毕业,被保送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成达师范学校、北平回教经学院任教,自1949年底到1953年在上海做阿洪,自1953年到1987年退休,在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曾参加《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汉语阿拉伯语词典》的编写,还曾为总理做过翻译。先生译著颇丰,已经出版的有《古兰经译注》《评传》《曼丹叶合》《伊本·白图泰游记》等等。

2013年6月19日上午,纪念马金鹏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会议厅隆重举行。

国家宗教局三司李革副司长,北京大学统战部张小萌副部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中阿合作论坛研究中心主任朱威烈教授,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阿拉伯信息中心主任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博士,回族著名学者、阿拉伯语专家李华英先生,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阎智红副总经理等来自北京、上海、宁夏的嘉宾出席此次大会。

大会主持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付志明教授首先感谢各位嘉宾出会,他对马金鹏先生的生平作了简介,并对马先生数十年间在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任教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北京大学统战部张小萌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马金鹏先生是一位在阿拉伯语教学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穆斯林学者,他早年求学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甘宁青抗日救国宣传团”,还曾主编民国期间的《月华》刊物,并曾在著名的成达师范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曾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担任教长,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数十载。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坦坦荡荡、甘于清贫、潜心教学科研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马金鹏先生的学生代表,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张甲民教授、仲跻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郅溥浩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教授先后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做学生时和工作后与马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都提到了马先生对教学与学术的严谨和勤奋、授课的认真、待人的坦诚,纷纷表示先生这些特点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55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北京大学张甲民教授回忆了自己初到北京大学之时,最早接触到的老师就包括马先生。就读期间和毕业之后,他也经常去马先生家里请教、做客。一面品尝着马师母端来的热茶,一面与先生交流,在节日时候还能吃到回族传统食品——油香。马先生对学生的真挚热情,实际上为汉族、回族间的民族团结和维护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团结起了榜样作用。张教授在巴格达大学留学期间,发现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的阿拉伯文水平在伊拉克各国留学生中的是可圈可点的,他们扎实的阿拉伯文基本功得到伊拉克教授的认可。张教授认为这与包括马金鹏先生在内的回族老师的辛勤培育,特别是马先生作为基础课教师的认真教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张教授还指出:马先生作为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先驱,他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执教阿拉伯语,后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到了北京大学,以高度的热情,将自己的阿拉伯语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马先生富有人格魅力,即使“”期间在江西鲤鱼洲参加劳动时,也和大家一道保持着高尚的人格精神,丝毫没有颓丧的样子,这正是北京大学精神在当时特殊环境中的一种诠释。纪念马先生,我们更要继承马先生的这些精神。马先生虽然已经离开大家10多年了,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家对他的感情会更加深刻,他的精神也会常存在大家心中。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56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北京大学仲跻昆教授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谈起,首先总结了老一辈回族老师培养出来的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教授、研究员、大使、副部长、将军等知名人物。马金鹏等老先生们把早年在埃及学到的阿拉伯语,一点一滴传授给了学生们,而中国学生们所掌握的阿拉伯语不论是发音、语法、还是读写等方面,在全世界非阿拉伯人的阿语学习中,也是有的一拼、名列前茅的。饮水思源,若没有这些阿拉伯语水平极其精湛回族老师的辛勤培养,又何谈学习阿拉伯语呢?仲教授还说:马先生虽历经多种政治运动,仍然潜心学术。在退休之后,毅然著成《古兰经译注》,先生尚未发表的译作、著作就有百万字之巨,故不难看出马先生的确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在仲教授心目中,马金鹏先生不苟言笑,而且家中子女较多,面对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仲教授说:当时自己年轻,还无法完全体会这种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自己也体会到了马先生等老师养育一大家人的艰辛。当时是一场运动接着一场运动,自己要么是运动的对象,要么就是运动的动力。马金鹏先生则因为曾参加“甘青宁抗日救国宣传团”等活动,在“”中曾横遭批判,无辜受到指责。抚今追昔,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先生积极宣传抗日,不但是毫无过错,而且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应予充分肯定。马先生作为教师,他备课、授课都非常认真,仅就马先生执教的阿拉伯语语法课而言,他对于其概念、使用、变化规则等都是极其熟稔的。今天我们纪念马老师,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马先生等回族老师们,他们将阿拉伯语传授到中国,是先驱者。没有先驱者就没有后来者。成就再大,我们也不应当忘记他们;就像我们再伟大,也不应忘记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没有父母,我们来不到这个世界,没有老先生们的辛勤培育,我们就根本无法取得这些成就。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60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郅溥浩研究员作了《马金鹏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发言。在郅研究员心目中,马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简朴的生活,总是穿着一身蓝布中山装上衣,骑一部旧自行车”,他还回忆了在大学二、三年级时候受教于马先生门下的记忆。他说马先生“教我们阿拉伯语,更真真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上一节课,无论从朗读、语法、翻译方面,马金鹏老师总是做得扎扎实实,有时候还要提问,让学生自己转述课文,加深印象”。进而回忆起在叙利亚留学期间,自己的阿拉伯语水平受到阿拉伯国家专家的赞誉,郅研究员认为:这是与马金鹏老师等老一辈穆斯林学者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此外,他还回忆了请教马先生关于学习阿拉伯国家方言的问题以及他所见证的马金鹏先生翻译《伊本·白图泰游记》时内容考证的认真与艰辛等等。故而“马先生在教学、翻译、研究方面都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郅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我们搞阿拉伯语的同事,都有这样的共识:马坚、刘麟瑞、马金鹏、王世清、纳忠、纳训等穆斯林学者,他们在两个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最早搭起了中阿文化、文学交流的桥梁;二是把阿拉伯语从经堂教育引进到高等学府。这两个贡献是很大的。”最后郅研究员表示:“我还决心写马金鹏、王世清的回忆,以纪念这些给过我们知识、教诲过我们的老一辈,让这些为阿拉伯语教育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穆斯林学者永远不被遗忘。马金鹏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60级本科生、马先生学生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首先回忆了早年间自己受教于马先生门下的经历,先生曾教他语法、精读。朱教授对马先生有两步认识,一是自己当学生时候;二是改革开放后。他指出:马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阿拉伯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外交、外事、文化、新闻、广播、出版、教育等领域成为了佼佼者,而马金鹏老师和其他回民老师们的培养之恩,功不可没,应当永远铭记在心。本次大会的召开具有重要人文意义:我们应对马金鹏先生的一生给予肯定、认同和高度评价。马先生有三种身份:他是一位爱国的宗教人士,是一位正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杰出的阿拉伯语经典作品译注专家。本次大会正是对这段历史的认同与肯定。朱教授2005年应阿曼苏丹国邀请前去讲学,他偶然听到了阿拉伯人晨礼“宣礼”的声音,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朱教授觉得这与马先生诵读阿文的声音像极了。马先生曾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担任教长,其诵经是“一绝”,留下了极佳的口碑。所以他是一位优秀的爱国宗教人士。朱教授指出:作为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应忘记自己的老师。包括马先生在内的回民老师,是当时中国阿语教学的中流砥柱。马先生虽然没有显赫的声名,但是他对教学热情认真,教学水平非常扎实、严谨。他的阿语听说读写译水准,可以说无一不精。其教学质量、水平和态度都是值得称道的。由此可见,先生是一位正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朱教授还指出:改革开放后,自己因马金鹏先生译作的出版而得以再次深入与之接触。就《伊本·白图泰游记》译本而言,足可见马先生翻译和考证的功底。该书难译,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尚无注释本问世。先生的《古兰经译注》,更是引经据典,亦有各种经注作为佐证。由此可见,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阿拉伯语经典作品译注专家。马金鹏先生与马坚、刘麟瑞、王世清等回族老师一起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阿拉伯语专业教师,是阿拉伯语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在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阿拉伯语专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为维护汉族和回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实现两民族间的和谐合作作出了贡献。

依照先生生前愿望,其家属已在2012年将其毕生使用、收藏的大量阿拉伯文书籍捐赠给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供学者参考使用。本次活动中,主办方特别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捐赠仪式,并向马先生家属代表马博华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马金鹏先生家属代表、马先生长女马博华女士最后发言。她首先对阿拉伯语系组织此次大会,以及各位领导、学者出席此次大会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然后她回顾了马先生与7个子女之间的父女、父子真情,其中包括“感谢父母给我们健康的身体”“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几部分内容。马博华女士谈及的马金鹏先生在兼顾事业的同时,照顾家庭、培养教育孩子中的点点滴滴,情真意切,令在座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大会主持人付志明教授最后说:“我曾与马先生同住在中关园,还有过和马先生当面交流并受教的机会。先生渊博的学识、稳健的步伐、长者的微笑,依稀如昨日,留在我们心中。翻开北京大学阿拉伯语发展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他们是:马坚、王世清、刘麟瑞、张秉铎、杨有漪、陈克礼……等等,他们是中国阿拉伯语发展的功臣!今天我们纪念马金鹏先生,是为了继承先生朴实、宽厚待人的品质,和他那扎实肯干、严于律己的态度,为再创中国阿拉伯语的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为了这次活动专门制作了画册,内容包括先生生平、所捐赠阿拉伯文书籍的汉语书名目录以及尚未出版的学术译作名录等。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6

关键词:情感型礼品;业务型礼品;商业性朋友关系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5010806

一、引言

赠礼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更是众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商业交往中赠礼却多与非法支付、贿赂和追逐私利相提并论[1](p257)。据《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自2005年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来至2009年,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200多件,涉案金额165.9亿元。同时,学界提出工作分割、高层介入以及员工教育等措施促使职务变换和职责共享措施作为备选[1](p257),以及注意公司政策影响并引入灰色营销的道德评价等措施[2](p40)。

这些多层面、多角度的举措对于净化商务交往,改善商业竞争环境大有裨益。但是,这些措施都过于强调外在规制和引导,忽视了对于商务交往行为人内在行为动机的考量。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对行动作为的选择通常受到内在、外在和无动机三种动机的引导。其中,内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追求和先天倾向,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也是更为有效和直接的行为前因。根据我们对于文献的掌握,现有关于商业赠礼的研究和分析都是假定赠礼对于商业交往是有效的,赠礼人都是可以达成心愿并实现所图。这里,我们从情感型礼品和业务型礼品的全新分类出发,剖析赠礼类型与关系反应和关系承诺的内在逻辑,并引入商业性朋友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与以上假定多有龃龉。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赠礼都能够实现商业目的,特别是业务型礼品并不能使得接受方满意并感激,而只有情感型礼品才能收获满意和感激,并且这种满意还会相应地受到商业性朋友关系的调节作用。而按照定义,业务型礼品与非法支付甚至贿赂相关,情感型礼品只是关系发展的粘结和纽带。我们的分析为解决赠礼和引导赠礼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因为无效所以赠礼的内在动机就荡然无存,从而事半而功倍。

文章后续依次如下:首先我们简单梳理文献并发展研究相应的假设;简论数据的收集与信效度等数据特征指标,我们是以医疗行业作为研究的背景;基于收集到的第一手数据论证前述假设,讨论结果并阐述研究贡献,尔后总结成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12卷第5期高维和,等:赠礼对于商务关系真的有效吗?二、理论与假设

赠礼通常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承载个人间关系维系和发展的物品迁移行为[3](p239)。虽然人类学家对于赠礼行为著述颇多,但对于商业交往中的赠礼行为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关注赠礼行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商业规则的理解[4](p1641)。从道德层面来说,我们很难知晓什么时候接送礼品合适,应该送哪一种礼品,或者说赠礼究竟意味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并不奇怪,那些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很容易落入一提到礼品就是腐败的窠臼中,甚至宣称中国人商业交往或多或少都会涉及贿赂的谬误当中去[5]。我们的假设是,那些过于巨大,比如说回扣或者奢侈转送等直接歪曲接受方行为,但是小额礼品比如小盒食物等则不会。毕竟在商业关系中,礼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并能超越时间促使开放沟通的营销工具。但在以往研究中,商业贿赂与以感情为中心的礼品互赠的界限模糊,导致截至目前我们依然缺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原则,比如医药行业,如果小额的礼品赠送有助于医生更新知识以及新药信息,将会被认为是合适的也是可以接受的[6](p42)。在这里,通过有形或无形物品的选择、赠送和评估,从而与感激或其他发自内心情感的表达形式相契合。礼品贵在“礼”而非“品”。小额礼品依然可以传达善意和感激,更是“社会契约”的一种动态形式[7](p125)。而那些因为买方赠礼而采购不必要的商品、支付额外高价、放弃折扣,或者接受不方便的配送服务的行为就可被归之为商业贿赂[8]。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形成基本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理论模型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赠书

赠书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图书采访的途径之一,这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是图书馆充实馆藏的重要途径,除了可以免费搜集资料,节省购书经费外,对于未公开发售及有价值的非卖品著作,也必须通过“索赠”向研究单位或作者个人索取。因此,在图书馆的采访计划中,赠书工作是不应该受到忽视的。

就目前而言,接受赠书成为各高校图书馆馆文献补充和支撑的有效手段,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赠书也有许多宝贵的文献,他们对教学和科研的作用不可低估。赠书中少量的专业性图书是我们采访中难得的好书,也具有很大使用价值。此外,捐赠文献使馆藏资源具有特色化。其中捐赠的字画、实物、稀有作品、著名人士的有关著作等都有助于使馆藏具有特色,也有助于图书馆开展面向在校读者的素质教育。

总之,高校赠书管理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要的资源管理性环节,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这部分资源,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

一、完善图书馆赠书相关制度

第一,实行赠书登记和回执制度。接受赠书文献资料,应当贯彻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记录捐赠者情况和捐赠图书情况,包括捐赠者姓名、捐赠文献名称及数量、捐赠和接收日期、联系方式等,作为接收赠书核对的依据;建立赠书回执制度,对捐赠单位和捐赠个人及时回赠捐赠证书或荣誉证书以表感谢,对赠书量较大的单位和个人可举办赠书仪式等。第二,建立赠书筛选制度。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入藏原则对赠书进行筛选,成立专门的筛选小组,对赠书作出客观正确的选择,避免个人筛选所带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将筛选出来的赠书文献资料转赠其它单位,实现物尽其用。第三,制定捐赠文献交接细则。在接受捐赠文献之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亲自对捐赠文献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列出具体的评估标准。不仅要求捐赠文献内容健康、积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参考价值,并适合本校教学、科研、师生阅读的需要,而且要求捐赠文献的物理状况良好,没有严重残破污损、装帧缺页等。

二、及时做好捐赠图书的验收与加工工作

捐赠者将自己毕生珍藏的图书或自己的专著捐赠给图书馆,是对图书馆极大的信任,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将这些图书作为图书馆的一份珍贵财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珍惜和爱护这些捐赠图书,高校图书馆负责接收捐赠图书的管理人员,收到捐赠书后,对接收的赠书应当及时处理,以免积压。在赠书的验收、加工、编目等环节,应该采用与正常经费采购的文献相同的流程,赠书加工时,应特别加盖赠书章,使赠书和采购图书区分别开来;赠书编目时,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著录、标引和数据加工,并根据各馆实际进行索取号和种次号的标注,应及时进行领取、登记、加工,送至阅览室的同时,也应及时进入本馆计算机书目管理系统,使读者在目录库中可以查询到该书并知该书馆藏地点。

三、稳定并扩大赠书来源

就目前来看,赠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团体赠书。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接受的团体赠书,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学术团体,这类赠书的赠送时间通常没有明确的规律。二是出版社赠书。高校可以主动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一些新书、好书。三是个人捐赠。这种情况大多是书的作者或个人收藏者等。目前个人赠书主要是本校师生及校友的个人著作与藏书以及即将离校的毕业生赠书。个人捐赠,通常是赠与者的自主行为。图书馆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校的广大教职工及学生,捐赠自己用过的图书和自己的专著,或开会收集来的资料。

四、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赠书进行管理

接受赠书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赠书的科学管理是图书馆提高文献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赠书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很有意义又十分艰巨的工作。由于赠书具有数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需要较多的对外联系等,因此应该挑选不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而且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对赠书工作进行管理,以保证对外联络、收集等工作有一个连续性。同时,在馆舍和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筹建专门的捐赠图书阅览室或专柜。这样,不仅能保持专家学者学术思想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读者集中检索,充分发挥赠书收藏与利用的真正价值。

总之,赠书因其特色和特殊地位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认可,赠书在高校图书馆藏书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凸现。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赠书对高校图书馆及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又要正视赠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长期坚持不懈的赠书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将赠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周欣娟.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地方作者捐赠文献资料的管理

与利用[J].图书馆,2005(2)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美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51-02

一、引言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1]很多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欲望,但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大部分都是封闭进行的,很多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有些也只是邀请部分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进行讲座,缺少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的运转机制,缺少与市场和企业的互动机制,因此创业教育效果较差。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复杂性很强的学科或领域。库拉可指出,创业是变革和创造的动态过程;创业需要对待创造与实施创新点子的精力和热情,还需要组建有效工作团队的能力、获得企业所需资源的能力,以及识别机会、设计切实可行的商务计划的能力等。[2]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实现,必须与市场相结合,而企业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单元。

二、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创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来看,不论是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还是辐射模式,创业教育的发展都是在高校与市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对市场机会捕捉,对项目风险评估和判断,科研成果的应用性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同时学校拥有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才,丰富的科研成果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这些都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使得大学与企业的结合成为必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校企合作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是重要内容,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资建设、成立产学组织、资金支持和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师资队伍。由企业家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在美国高校非常普遍。很多普遍开展并且反应良好的课程如“小型企业管理”、“商务计划写作”、“家族企业管理”等适合由企业家上。英特尔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安吉斯·格瑞伍从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每年秋季开1~2门课。他们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3]在美国,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对创业教育的参与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全方位的,他们往往既是课程教师,也是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生活动和创业活动的导师。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州大学等创业教育开展成功的学校创业中心都设有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要由企业家、校友、创业家、风险投资家组成。另外很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者联盟,例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名人堂”、康奈尔大学的“创业者联盟”等,形成创业教育校外网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评估方面的支持。[3]

2.企业界是创业教育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很多校级创业中心都是在企业的资助下建立的。例如2003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阿瑟·罗克创业中心”是在阿瑟·罗克的2500万美元捐赠下成立的。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创业中心由迈克尔·马丁捐赠成立。亚利桑那大学创业教育项目得到了卡尔·艾勒的经费支持。目前,“美国所有创业中心的平均捐赠规模达389万美元,其中,排名靠前的创业中心平均捐赠高达1300万美元。”[4]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通过捐赠席位的设立获得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捐赠席位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职位,往往由既有高深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全职教授担任,是衡量一所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推动创业教育项目的核心力量。企业或私人捐赠是捐赠席位资金的主要来源。

3.联合成立产学合作组织在美国,诸多产学合作中心、工程中心、部级实验室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mit1985年建立生物技术与工艺工程中心,吸引全美60个生物技术企业参加,1994年美国著名生物企业amGe投资3000万美元与mit建立长达十年的基础性研究合作项目。”[5]。20世纪90年代Hearst,philips、packardequipment等知名企业与mit媒介实验室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推动下,截止2001年美国美已在高校成立55个产学合作研究中心,并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依据企业实践要求开展课题研究。企业资助相关研究项目的初衷是弥补企业研究资源的不足,通过联合攻关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但研究组织和项目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孵化新创公司和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得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基础研究项目,也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对于学生和教师,通过合作深入了解了该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同时收获了创业的动力和热情。

4.创业实践活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外延拓展项目也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康奈尔大学为对中小企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暑期实习项目,这些小型高科技公司雇佣人数必须少于100人,并且建立年限不得超过10年。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小型餐馆管理、数据库设计、软件评估、市场营销、传媒、办公室组织、清算账目、实验援助、法律等,时间大约10周”[6]。另外,创业竞赛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美国,创业计划大赛大多由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竞赛重视市场导向、经济效益和创业执行力。

三、启示

1.构建共赢的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高校与企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高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水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取决于高校与基地单位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利益驱动,因此须要寻找校企发展目标的共同点,构建双赢的工作机制。对于高校来讲,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有利于高校弥补创业教育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从美国经验来看,由于任何大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到发展中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精神;有助于形成创业文化;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有利于企业获得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7],因此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鼓励学生创业,也在于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接受创业教育不意味着一定马上创业。以美国开展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百森商学院为例,“毕业于1985-2003年的校友,35%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学生40%创办企业,入选百森创业计划大赛决赛的学生62%创办自己的企业”[8],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接受创业教育的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创业。而这些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是企业重点招聘的对象。以康奈尔大学为例,来自金融机构和大型咨询公司的招募人员专门为本科生创业俱乐部的学生召开招募会议。[6]另外,与企业相比,高校有先进的实验室、科研设备、高水平师资,思维活跃的学生,发展科学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科研合作可以促进既符合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的产生。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方式有:①资助创业教育发展基金和创业中心建设;②担任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与高校联合制定创业教育规划;③资助相关专业创业项目;④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机会。高校参与的方式有:①为相关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家、创业人士提供系统创业教育课程。从我国现实来看,接受系统创业教育的创业成功人士凤毛麟角,他们有接受培训的需求;②为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具有较强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毕业生。

2.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好,主要问题在师资,传统的理论专家,教师主要是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有效的创业教育三个特征:一是作为创业者的教学人员,二是与现实高度相关的课程内容,三十体验式的教学方法。”[6]从这一点来看,创业教育中很多课程由企业家、创业家担任老师最为合适。企业家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企业家的创业理念、创业感悟比专业教师更深刻,对学生创业理想、创业精神的影响更大。

3.创业实践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重要形式。“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重点关注素质和技能的提高”[9]。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流程、服务理念,这些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因此联合企业的财力资源与高校的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建立专项创业教育平台,外延拓展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企业独特地网络和平台,教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学生活跃的思想、创新的思维的融合,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有助于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例如联通集团与共青团山东省委合作,联合山东相关高校创办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项目围绕通信产品服务开展创业合作,例如“手机应用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等,取得了不错了经济效益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

[2]KuratkoDF,HodgettsRm.entrepreneurship:theory,process,practice[m].mason,oH:South-westernpublishers,2004:30.

[3]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2):41.

[4]Finkleta,KuratkoDF.anexaminationofentrepreneurshipCentersintheUnitedStates:anationalSurvey[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06,44(2):184-206.

[5]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

[6]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58:202.

[7]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8]BabsonCollege.2008BabsonBusinessplanCompetitions[Z].

http://babson.edu/eSHip/outreach-events/bplancompetitions.cfm.

[9]GormanGetal.SomeResearchperspectiveso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enterpriseeducationandeducationforSmallBusinessmanagement:atenYearLiteratureReview[J].internationalSmallBusinessJournal,1997,15(3):56-77.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9

关键词:中美对比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生学费

一、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对比。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顶尖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由多元主体分担。具体可归纳为四大类:国家和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人。

1.国家和政府。政府拨款为公立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公立高校的教育经费中60%的收入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拨款。

2.社会。社会捐赠是美国高等院校的重要财源。为了号召更多的组织、企业及个人捐赠给高校,美国政府提出了免税等优惠政策。教育捐赠逐渐成了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经费来源,有效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

3.高校。高校自身对成本补偿的部分是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业、投资和服务的收益部分。国家和高校的科研合作是高校筹集经费的重要方式。

4.家庭和个人。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表现为研究生教育支付学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美国高校研究生入学申请人数急剧增多,研究生学位水涨船高,学费不断上涌。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不仅具有高度竞争性和选拔性,而且学费持续上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收费”现象。

(二)中国

1997年后,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不再向受教育者提供“免费的午餐”。个人成为高等教育的分担者之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正式形成。此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总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个人的学费收入成了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来源,并且占总经费的比例逐年提高,社会集捐资收入对高等教育经费有一定补充。根据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统计,以下几点构成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政府的投入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相对简单,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由于政府对于各阶段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长,如今国家对高等学校财政性经费的投入占整体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从2002年的78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096亿元,10年内增长了5.2倍。

2.个人的学费

1993年,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92%,学费仅占6%,政府近乎包揽了高等教育的全部经费。至2005年,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到了45%,学费的比例上升到了34%。学费总量从2002年的426亿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1862亿元。此外,2013年2月,中央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学费在总经费中比例的增大,表明学生或学生家庭已经成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主体之一。

3.企业和社会的捐赠

企业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捐赠的主要途径:一是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直接发放给满足条件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贫困生;二是捐赠高校基础设施,捐赠教学楼或实验设备。例如各大高校的“田家炳楼”和“逸夫楼”。

相对于美国高校庞大的捐赠收入,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收入在高校经费总额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和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高等教育的捐赠还在起步阶段,并且它们对于高等教育捐赠缺乏积极性。虽然近年来社会捐赠数额总量上增加了,但是社会集捐资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

二、中美研究生教育学费对比:美国收费标准灵活多样;我国收费标准基本一致。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规定,研究生学费收取完全是按照市场法则运行的。学校声誉好、社会和市场认可度高、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学费通常比较高,反之,学费则比较低。不同的收费标准具体表现在:

(一)不同学校的收费标准天差地别

居于美国研究生教育上层的极少数的顶级院校收费高昂,如奥克兰大学的学费标准为每学年1.5美元;最后底层的一些州立大学或者文理学院的收费十分低廉,如依阿华州立大学的学费标准为每学年3324美元。

(二)不同生源地的收费更有天壤之别

国际研究生的学费普遍高于美国公民,外地居民高于本地居民。例如,在依阿华州立大学,本地生源的研究生的学费为3324美元,而外地生源的研究生的学费为9600美元,将近达到本地研究生学费的3倍。

(三)不同专业的学费标准有所不同

以耶鲁大学为例,管理类、医学类等热门专业收费比较高,通常为5.5万美元以上;而市场前景不太看好的冷门专业则收费较低,通常在3万美元以下,如护士、神学等专业。

(四)同一专业的不同时段收费标准变化十分明显

以哈佛大学为例,博士生学费是逐年下降的。因为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中,人们通常认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阶段的实际培养成本相差很大,低年级的研究生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这种学习是对知识的获取,是人力资本投资,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理所当然应该缴纳学费。高年级教育内容已经从学习转向研究,已经从获取转向贡献,因此,不仅不应该付费,反而应该获得报酬。这一方法抓住了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阶段实际培养成本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了美国高校收费政策的灵活性。

以上是美国研究生教育学费的特点。在中国,研究生收费标准基本一致。从2014年出台的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中规定: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年、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年。不难看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的统一性,相比美国高校研究生的学费没有统一的规定或标准且研究生学费收取完全是按照市场法则运行的,我国高校学费就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且其定价与调整必须通过物价局的把关。

我国目前研究生实行的是“一刀切”的收费标准,多集中在7000~12000万元。对于那些缴纳相同学费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待遇和薪酬是大不相同的,但是他们都投入了相同资本;在不同时段收费标准并无变化。我国研究生每年的学费金额保持不变,若考虑到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阶段实际培养成本不同的特点,则美国研究生学费的“分段收费”制度显得尤为合理。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对我国的启示

(一)全面推广多元渠道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

美国政府、企业、各种慈善机构、基金会和个人都在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和资助,而不是将研究生教育成本过多地推给研究生个人。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能够降低个人分担比例,还能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并由此增加大众的入学机会,这对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制定差异化的学费标准与实行“分段收费”政策

研究生学费的确定必须根据培养成本合理分担。但是,由于不同的专业,受教育者未来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其个人的预期收益将会有所差异。不同专业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待遇和薪酬是大不相同的,制定差异化的学费标准,防止成本补偿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再者,由于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性质不同,其责任和贡献也有所不同。我国高校研究生收费改革,同样应该实行“分段收费”的政策。

研究生毕业赠言篇10

高校捐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善捐助行为,而是捐赠者自愿、主动支持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包括校园建设、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水平等)的意识体现。向高校捐赠,是捐赠者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是其公益情感、高校情结、行为价值、精神追求的诉求,是其爱国爱校、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所折射的文化底蕴。所以高校捐赠文化涵盖精神、制度、环境、财物、教化、传承等方面。高校捐赠文化凝聚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校友对高校发展的信心,汇聚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推动因高校捐赠形成的文化内涵和氛围影响大学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高校捐赠文化得以传承。

二、中外高校捐赠的研究

随着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国高等教育成本不断上升,迫使教育经费成为全球高校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为了促进学校创新发展,资金投入的充足保证已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国高校办学资金以政府拨款和学费为主,就全国而言,有资料估算社会捐赠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已达到3%(2002年数据)。国外高校,以美国为例,都是主动向社会募集资金,公立高校约占5%,私立高校约占15%,部分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甚至超过40%。现在国外高校接受社会捐赠已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无论从捐赠制度、捐赠规模、资金筹集还是资金管理,都呈现良好的态势。国内高校,从捐赠对象看呈现很不均衡的现象。像名牌重点大学、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原来由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捐资设立的高校更容易接受捐赠。这些高校中,“985工程”高校明显多于“211工程”高校,而“211工程”高校又明显多于其他普通的高校。另外,综合性的规模较大的高校比单科性的规模较小的高校更容易吸引社会捐赠,办学历史悠久、大学文化浓厚的高校更容易吸引捐赠。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捐赠实行特殊的配套资金政策。2009年,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印发《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中央财政配比资金,对部属高校的捐赠收入进行审核和实行奖励补助,以此来鼓励社会各界向高校捐赠,进一步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这种捐赠的锦上添花也无形中加剧了地方高校与中央高校向社会筹集办学资金的差距。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个人投身教育公益事业,我国自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案将社会和个人、团体对教育事业的捐赠包含其中,在对受赠人(或单位)在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法律要求外,还给予捐赠人(或单位)在所得税以及各种增值税上给予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企业对高校的捐赠和营造浓厚的社会捐赠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地方高校捐赠文化的培育途径

影响地方高校捐赠的成功条件主要有学校的形象、校领导的重视、完善的捐赠制度和方案、社会支持等。地方高校由于上述各方面原因,即使利用校庆等大型活动募集办学资金也数量有限,加之急功近利理念、捐赠文化宣传不够、捐赠资金使用不透明或比较多地用于楼堂馆所建设、捐赠项目设计不合理、捐赠组织体系不健全、校友工作服务不到位、对在校生等潜在捐赠对象关怀不够等原因,捐赠情况往往不理想。只有凝心聚力,以大学文化为根基,以捐赠制度为载体,以全心服务为依托,以校友为中心,才能培育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捐赠文化。

1.逐步完善地方高校捐赠制度

社会捐赠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的规模小、数量少,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捐赠占高等教育经费比例更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各项经费支出主要是依赖于政府的拨款,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的需求日益增长,政府的拨款难以满足。如新校区的扩张等原因,很多地方高校向银行大量贷款,甚至出现了无法偿还债务的现象。为了缓解这种态势,地方高校必须“自救”,向社会寻求捐赠。只有逐步完善地方高校捐赠制度,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捐赠制度对捐赠行为的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处理好权利和义务关系,才能缓解地方高校经费紧张问题,才能使社会对地方高校的捐赠慢慢成为作为大学经费的重要来源,才能保障地方高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高度重视校友工作

校友是向高校捐赠的主体力量,校友捐赠额和捐赠率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很多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调整,坚持与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使近几年高校接受社会捐赠越来越多,特别是校友企业。但校友捐赠的潜力还远远未被挖掘出来。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已经毕业的校友的感情联系和在校生母校情结、爱校意识的培养工作,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建立稳固的校友会组织,加强对校友的了解、联系和沟通,同时通过周年返校活动、校企合作、座谈会、奖助学金的设立等活动使校友了解熟悉学校的发展状况,激发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和回馈母校的动力,鼓励校友为母校的建设发展作出努力。

3.完善地方高校捐赠理念、营造宽松的捐赠氛围

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吸引企业大额捐赠、境外捐赠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地方高校必须以自身大学理念和文化积淀为根基,关爱、关心、关怀学生,精心培养潜在捐赠者,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捐赠氛围和培养全民捐赠意识,大力倡导校友关爱学弟学妹的行为,大力鼓励学生之间的友爱行为,培养在校生良好的捐赠习惯,从而培育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捐赠文化。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捐赠者,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慈善捐赠中,小到资助贫困学生、身患重疾者,大到地方高校整体建设,不是只有企业和富人才能捐款。

4.加强地方高校捐赠管理体系

南京工业大学是江苏省省属高校,接受江苏省教育厅和民政厅的监督、管理。江苏省自2006年起出台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江苏省地方性基金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来规范地方高校对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管理,保障内控体系健全有效。

四、地方高校捐赠文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地方高校的捐赠虽然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还是处于初步阶段。“广开财路”已不仅仅是部分高校所应具有的意识,而逐渐演变为几乎所有高校志在必行的一件事情。当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教育捐赠设立相关的法规政策,而是把高校捐赠作为社会公益捐赠的一部分,适应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可以说,没有很好地激励社会大众投身高校捐赠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捐赠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相结合,构建合理的、更有效的地方高校捐赠文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五、南京工业大学捐赠模型构建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源自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学科优势明显,科研能力突出,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的战略目标定位。积极发挥校友会、董事会、基金会作用,提升社会资源开发水平,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柱。全国高校共有2000多所,其中地方高校占90%以上。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加强捐赠文化的研究,确定捐赠的基础,构建捐赠的模型,搭建捐赠的载体,科学合理设计筹资项目,拓展筹资渠道,建立捐赠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地方高校捐赠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为改变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的情况,增强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能力,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缓解办学经费不足的局面,申请设立了南京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该基金会于2007年3月12日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基金会原始资金注册肆百万元整,由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捐助组成。通过基金会这一组织形式广泛联络社会各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通过严格管理和有效运作,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奖励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职工,奖励和资助优秀、贫困学生,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学校设置专门的办公室和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对捐赠费用进行统一和专业管理。

2.募捐方式多样化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开始转变陈旧观念,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现场捐赠,而是采用如网上捐赠、支付宝转账、微信支付等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全方位性特制的新媒体。并结合大型的筹资活动,如校庆等和小型的募捐,如校友年度捐赠。地方高校可以从学校本身的优势出发,从服务地方经济,创新科技发展等方面大力拓展和地方企业合作的渠道,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为长期、稳健的接受捐赠开辟道路。

3.校友工作与基金会工作的有效融合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学校的发展既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又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特别是海内外广大校友的大力反哺。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普遍认识到了校友资源的可贵和校友工作的重要性。校友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学校接受捐赠最值得信赖的大群体,校友工作和基金会工作有效地结合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4.在校生捐赠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