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十篇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十篇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11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1

一、降难减量――《必修一》教材的处理

《必修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和源头,它涉及与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章节有:

1.物质的量:高中计算的基础

2.离子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石

3.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学习的基石

4.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所有知识的载体,但选修中不再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系统学习

《必修一》每一个章节都直接决定以后的化学学习效果。但理论章节需要深层次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大、零散,需要大量地梳理记忆,短时间高强度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可以把非金属中硫和氮等内容放到高一下期去处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抛砖引玉――《必修二》教材的处理

《必修二》将高中化学的难点知识分散在必修和选修教学,因此,如何做好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分割和衔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各章可作如下处理:

1.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

内容:在化学键基础上补充分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相关知识。

目的:为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做理论支撑。

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内容:将原电池和电解池内容分为必修二和选修四切割教学。原电池(除盐桥)所有内容,及化学电源部分整合在必修二完整教学,而在选修四不在进行化学电源的教学,重点进行电解池的教学。

目的:保持知识完整性,避免重复教学,浪费时间。

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内容:必修二主要针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而选修四主要进行化学平衡的教学。

目的: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4.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甲烷

内容: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适当拓展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目的:构建基本有机物研究框架,但不增加物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注意:教学分割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梯度地教学,尽量不重复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温故而知新――选修教材的教学

选修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上的提升,教学时应密切联系必修课程的知识,紧扣必修课程展开教学。

1.“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

该书与必修的衔接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对必修教学内容适当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教学。下面将必修二和选修四知识要求程度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1)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二》:能总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定性描述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关系。

《选修四》: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进行计算。

(2)电化学基础

《必修二》: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化学电源。

《选修四》:复杂原电池的理解,电解池的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电解池的综合运用。

(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必修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的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知道化学反应有限度。

《选修四》: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复杂内容及平衡常数的应用,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2.“选修五――有机化学”的教学

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补充。

(1)命名:必修二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选修五学习多类别同系物的系统命名。

(2)同分异构: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选修五拓展到所有同分异构。

(3)同系物: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同系物,选修五拓展到各类有机物。

目的:《必修二》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有机学习思路,在选修五教学中再逐步提升。

3.“选修三――物质结构”教材的处理――融合必修二,谨遵考纲。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2

[关键词]整体学习法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用语

经过高中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处于处于一知半解,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不知道如何把化学学透彻;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初中化学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第二、高中必修课程又学习了哪些内容?下面我就结合初中化学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内容来探讨如何用整体学习法来学好高中化学。

一、初中化学学习了哪些内容

我们学习了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学习了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学习了酸碱盐及相互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等。

二、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过渡

要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过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扩充。

初中化学仅仅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中应做到从化合价的角度和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来书写常见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2.对置换反应的扩充。

初中化学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时,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定一个反应是否发生的。通过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后,我认为学生对置换反应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层面的扩充:

第一,置换反应是“强制备弱”思想的体现;

第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没有的金属元素,我们可以依据元素周期律相关内容来判定金属性的强弱,从而判定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第三,不仅金属能置换,非金属也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元素周期律是判断该类反应能否发生的工具。

第四,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类氧化还原反应同样满足“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层次上的扩充,学生对置换反应就非常透彻了,也就不会觉得化学难学了,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化学知识进行扩充和系统化。

3.对复分解反应的扩充。

通过必修1的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质上理解复分解反应,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使离子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向着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三、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了哪些内容

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做好对知识的提炼与重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1.学会“一个工具”――物质的量

要熟练掌握m、n、V(气)、c与n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量n是立交桥,)

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其余量先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的思路。

2.掌握“两大理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

(1)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知识进行重构:

第一,有关知识点的记忆,可提炼关键字“升、失、氧、还”和“降、得、还、氧”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升降是放第一位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先看化合价变化”的思路来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第三,掌握原电池的基本知识。

(2)元素周期律

对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知识进行重构:

第一,“位―构―性”的思路。位置是放在第一位的,一切问题先看位置,所以要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周期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这样运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第二,熟悉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第三,熟悉微粒半径的判断依据。

3.会用“三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子式

(1)化学方程式

要会写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而不是单靠死记硬背。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引导学生总结书写步骤――首先写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时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然后再按照“金、非、氢、氧”的顺序来配平。

(2)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学生往往在“拆”和“查”两个步骤上出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总结要拆成离子的物质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第二,检查离子方程式查三项:要符合客观事实、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3)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很好写,活泼金属将电子给活泼非金属。最难处理的是非金属之间共用电子。引导学生总结出“缺几个电子、拿出几个电子、共用几对电子”来指导共价键电子式的书写。

在学习完电子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化学键的分类及其类型判断就容易多了。

四、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学好化学必须有一些化学思想做支撑和一些具体措施来实践,最关键就是首先把初中和必修的知识整体划分成以上几大部分。然后确定每一部分整体学习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化学思想),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道题都要有自己的重构,这样化学也就非常容易学好了。

1.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日常的学习

第一,守恒的思想。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强制备弱的思想。该思想在化学中有很多内涵,如: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注意na不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元素)、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强酸制备弱酸(CaCo3和HCL反应)、强碱制备弱碱、强氧化剂制备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备弱还原剂、溶解性强的制备溶解性弱的(即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等。

第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此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内容将非常有系统性。如:CH3oH和C2H5oH都含有羟基,因此有相似的性质――酯化反应等

原子结构决定性质――如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卤族元素的相似性等。

分子结构决定性质――如在氮气分子中,nn键能大,所以分子能量低,比较稳定,因此可用作保护气。

2.不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

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的过程,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在学完一节课后,要问自己“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章课后,要问自己“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册内容后,要问自己“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第二,对于陌生或者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至少总结出一条结论或者记住一些特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很多小结论,如:在学习离子共存时可总结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等。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3

再反观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写作训练课,学生内心焦虑。一方面他们深知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确实无从下手。教师讲解很多方法与技巧,可真正写起来又不知从何人手。而教师也很辛苦,在备课时需要借助网络与参考书查找很多材料,从而保证将一堂写作课上得精彩。可批阅时又发现问题还是很多:记叙文的写作无生活经历,缺少情感,更不会描写议论文写作时无有力论据,缺少逻辑性和论证方法。

以上两种情况说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利用率不高,这就在无形中浪费了教学资源。因此,立足课本、系统整合写作资源就显得异常重要。洪宗礼在《读写结合,相辅而行》中提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各自的任务、内容、要求和特点,两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辅而行、紧密结合的,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总之,教材中涉及的人物可引证,教材中的诗词可引用,文章中的事件可体味,文章中的技法可应用,文章中的结构更可仿作。笔者对教材的具体整合如下:

一、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1.从专题整合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人与自然:“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一)“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必修五);人与社会:“获得教养的途径”(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必修一)“历史的回声”(必修二)“和平的祈祷”(必修二);人与自我:“向青春举杯”(必修一)“珍爱生命”(必修二)“号角,为你长鸣”(必修三)“我有一个梦想”(必修四)“此情可待成追忆”(必修五)。

2.从单篇整合

如必修二《我与地坛》、现代散文选读《想念地坛》中选出史铁生和地坛。从史铁生整合出:直面苦难、问、生与死、母爱、悔。如“直面苦难”:史铁生,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强者,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谓苦难,用他的一生阐明了何谓不屈。轮椅将他与大地隔开,信念却使他重新站起。他用笔诉说苦痛,用文字点燃斗志。生活的苦难不期而至,但对他却是一笔财富。他明白了上帝的恩赐,接受了厄运的袭击。从“地坛”整合出倾听自然、自然启示、自然的力量、发现。如“自然的力量”:“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吗写作?”荒芜但不破败的园子点燃了他的生命:石门中绚丽的落日余晖,映着晨光在草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如一朵小雾稳稳停在半空中的蜂儿……美,给他那个干涸凋敝的心灵注入了甘洌之泉,滋养出蓬勃的生命。其实,活着离生活并不遥远,只不过生活是美好地、有价值地活着罢了。

3.从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如《劝学》中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必修五《论厄运》中培根说:“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4.从专题中积累专题提示语

如必修一中的“向青春举杯”: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十六七岁的青年,在人生的航道上,应该珍爱青春,敞开心扉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的成长。青春孕育着所有的希望。来吧,让我们向青春举杯!“像山那样思考”: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人类一直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二、从课文中学习文章结构

从《六国论》(必修二)《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三)《拿来主义》(必修三)整合议论文的常用结构。如《六国论》中心论点的提出与分论点的设置。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先破),弊在赂秦(后立)。”分论点层次清晰:分论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谏太宗十思疏》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问题(是什么):“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分析问题(为什么):“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最后解决问题(怎么办):做到“十思”。如《拿来主义》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也就是正反对比论证):先论证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再论证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从《我为什么而活着》(必修五)学习整篇议论文的处理:引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本论——爱情的渴望+论述;对知识的追求+论述;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论述。结论——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三、从教材中学习文体写作技巧

如记叙文,从《项脊轩志》(必修五)《鞋的故事》(现代散文选读)学习以物为题的拟题技巧;从《祝福》(必修二)《项脊轩志》《纪念刘和珍君》(必修五)等学习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来表达情感;从《我的五样》(必修一)《送考》(现代散文选读)等学习心理描写的技巧;从《金岳霖先生》(必修二)《品质》(必修三)《老王》(必修三)等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技巧等;从《荷塘月色》(必修二)《听听那冷雨》(必修二)等学习从多角度刻画事物。

四、从教材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学习了《听听那冷雨》:“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一位学生模仿道:“一位高三学生,经得起多少次考试?他的肩膀是大理石雕成还是混凝土筑成?他的心底到底有多少根支柱?高考的长路走了十余年,一座梦想的大学路在另一端等他,一盏灯在路的前方高悬,等他前去,用晚自习上的沉思冥想去整理生生不息的渴望。远方隔山。前程有路。想想夜色后隐藏的曙光。”学习了《荷塘月色》:“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学生写道:“今晚在宿舍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学校里日日走过的生态小公园,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长高了,操场上同学们的欢笑声,已经听不见了,室友在宿舍里听着mp3,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上衣裳,带上门走到阳台上。”

教材的资源是丰富的,五本必修加上四本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笔者所在学校选用的选修教材),文章的题材涉及各个领域,文章的体裁也是面面俱到,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一边带着学生学习课文,顺便积累写作资料,这样岂不是教与考都可落到实处了吗?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真题分析;方法总结

学生们进入高中以后就面临着人生的一大挑战――高考。为此,学生们的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专门为自己的孩子陪读;学生们自己也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天在题海中遨游。其实,我认为学生们的付出是必需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用对方法,我认为准备高考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分析研究历年的真题。仔细分析今年的生物高考试卷,相信老师们不难发现,高考中生物这一门课程的难度在逐年降低。并且就总的试题来分析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

现在拿历年的一份高考试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熟悉生物考试的老师都知道,高考生物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的,一部分是选择题,另外一部分是非选择题。一般情况下,选择题是由七个单项选择题组成的,而且难度是逐渐变大的。下面我将分两个方面来分析高考的生物试卷。

第一部分就是选择题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得到分数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点,因为如果学生确实不会的话,也有猜的余地。但是仔细分析,其实仅仅是选择题就可以给老师和学生们提供很多考试的点。在所有的选择题中通常会有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另外一种就是图像信息题。比如说,在有一年的高考的生物试卷中有这样的一道题,题目给出了四幅图片,分别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探究酶的活性”,“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要求学生判断哪一个图片是错误的。这种图像题目,学生们容易走极端的路线,即要么就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根据自己平时所学到的知识选择出答案,要么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只能乱猜一个选项。这种图像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细致与基础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我所举的这个例子中,第一幅图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那么学生们就必须知道植物和动物的有丝分裂是不同的,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时期是有自己的明显的特征的;第二幅图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学生要知道病毒是没有Dna的;再比如,在第三组图片中,探究酶的活性,就必须注意温度以及其他的条件。这些内容其实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有仔细的讲解,关键还是需要学生能够自己掌握相关的基础的知识,并且牢记这些知识,那么在面对这种题目的时候,学生们就不会感觉束手无策了。学生们在做简单的文字描述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有一年的高考生物就在选择题中提到了“肥胖病”、“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害虫防治”等等这些题目都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第二部分就是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严格地来说也是分为两种类型的。第一种类型就是必修书上要考的内容,通常情况下,这一部分的题目会有三道大的综合题目,有一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就是以下的三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是考查人体的相关知识,比如说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及兴奋的传递。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们要注意的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在考试的时候就会由神经――肌肉的知识联系到兴奋的传递。

第二道题目是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这一道题目应该说是每一年的生物考试中最简单最容易得分的一道综合性的大题。这道题目,通常只会考一考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构成等等。所以基本上在每一次的理科综合考试的生物部分的时候老师都会反复强调这一部分是学生必须拿到分的原因。

第三个大的综合大题就是很多的学生都会有一点恐惧的遗传定律的题目。之所以学生们会害怕这一部分的题目是因为这一部分涉及到大量的遗传定律和计算,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比较容易出错,所以老师在准备考试的时候都会叫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学会适时的放弃一些题目,比如计算遗传定律。综合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到生物的必修书上的知识点无论大小都是必须谨记的

非选择题的第二个大的部分就是选修教材的题目。这一部分的题目在高考的时候都是会有涉及,比如有一年的高考生物选修教材的题目就包含了选修教材的几本书的内容,题目的要求是:分析果酒的制作过程;简述培养基的制作;考查萃取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就代表了三本选修教材,在考查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就必须对果酒的制作过程相对的熟悉,以及相关的实验的细节的掌握,所以这一道题目考查的仅仅只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培养基的制作的时候,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优缺点,这也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础,所以对于选修教材来说,掌握基础是重中之重。

综合上面的几点,简单的总结准备高中生物考试的方法就是以下的几点:第一点,分清主次。必修教材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也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选修教材就是只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注重教材就可以了,不需要深究。第二点,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学生要学会关注有关生物知识方面的重大的事迹,以防止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的仅仅只是知识点的转移就不知所措,发挥失常。

第三点,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只有仔细的研究新课标的要求,仔细的分析《考纲》的要求,才能做到准确迎战。第四点,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眼高手低,一定要脚踏实地、注重基础。纵观新课改以后的高考生物题目,不难发现生物的总体难度并不是特别的大,反而考的都是平时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一般呈现注重基础知识的趋势。所以基础是学习生物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东西。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5

但是,把这次的生物真题给高二即将升高三的学生做,发现真正有分差的是第29题:光合题。

下面我就具体来分析一下:首先是选择题,选择题的出题很好地符合高考出题要求和特点:四个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选项,字数不得多于72字,便于学生快速获取题目信息。像第1题属于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本题很容易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此题也设置了易混淆知识点:对Dna、Rna和atp元素组成的考查,是平常的难点。第2题属于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补充一下:本人觉得今年考必修三考得比较多,像选择题就有3个,5个大题就有2个)纵观6年新课标考点,2010年,2011年,2012年植物激素调节考查了三次,2015年是第四次。考点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今年考点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非极性运输。课本知识点重点讲解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而这次考试涉及了非极性运输,所以给我们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课本。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环境与水盐调节,主要考点是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分。第4题属于必修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结合物种丰富来考查,内容较容易,考生基本都能拿到全分。(去年江西也考了群落的演替,但是在非选择题,难度也不大)第5题属于必修二知识点,考查的是朊病毒的增值过程,此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来源于课本必修二第69页的资料分析,这题也说明了高考命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课本的资料、实例。第6题属于必修二人类遗传病,考查考生对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的认知,这个比较基础,只要大家熟记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就可以拿到全分。

下面再来说说非选择题:第29题属于必修一光合作用,也是平常模拟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考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影响,所以试题难度提升,要拿到全分很难。尤其是第1问的第一、二两个空,要能正确答出必须要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知,同时对实验思路也要充分认知,理解C组为什么能达到94%。还有第二问的光照频率的回答,学生都懂那意思,但是难以表达。第30题属于必修三水盐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类考试题,考查了肾上腺素的作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近几年中都有出现:2011年新课标选择第六题考查肾上腺素的作用,2012年新课标第三十题考查神经调节,所以此考点是高频高点,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考点,比较容易拿到全分。

第31题属于必修三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考点。必修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每年必考,考点也不尽相同。今年生态系统考点比较容易得分,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组成,标志重捕法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内容,属于基础类考题。(但是,本人不赞同第1问中幼年,成年,老年的比例的计算,觉得这是生物试卷里考这么个纯数学的计算有点不妥,最重要的是在高考考场那么紧张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算错,我让即将升高三的学生来算,他们算出了40∶41∶42,就是没得出1∶1∶1)第32题,考查必修二基因频率知识点,还有一个随机情景下的计算,相比往年的遗传题甚是简单。第40题,15分,属于选修三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综合类题目(当然还包含必修三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整体以基本概念为主,只要考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考题类型有所掌握,都能将本题拿到满分。总体考查方式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总的来说,今年理科综合中的生物延续了以往的难度,甚至是更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今后考生备考时一定抓好基础,重点研究核心考点。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6

【关键词】油田;井下大修;工艺;井下卡钻;井下落物

一、井下大修新工艺在油井落物打捞中的有效运用

确切地说,井下大修主要是为解决由于生产中的事故导致油井不能正常作业,进而严重影响生产进行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包括影响油井生产的所有问题。为了确保油田生产高效平稳进行,我们针对井下大修面临的主要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对策。一方面,不断总结多年的施工经验,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先进的大修新工艺,从而不断提高井下大修施工水平。对于经常遇到的井下落物,我们在打捞处理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新的探索尝试,有效解决了油井落物打捞问题,极大提高了打捞效率。

以辽河油田某水平采油井为例,这口油井经常遇到落物问题,严重影响了开采效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进行新的探索尝试。为此,我们根据这口井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施工方案、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应达到的效果,并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第一步,对油井落物打捞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每口井落物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实施打捞前,必须实地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科学确定打捞方案。这就要求在对每口井进行落物打捞时,必须先具体确定打捞方案。比如,某水平采油井出现落物为射孔后管柱被卡原因不明所造成的,射孔管柱被卡井段井斜在84°左右,井斜较大,打捞难度大。射孔后发射率未知,这就可能发生打捞过程中存在再次发射误射其他层组的可能。由于油层套管内径不同,这又限制了打捞工具的选用,加上在施工中容易造成卡钻,该井属于负压作业,打捞时极易发生井喷等问题。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必须采用水平井专用打捞工具。为此,在施工作业中,我们负责该井大修的主要技术人员始终坚守在现场,和作业队同志并肩作战,并对打捞工具进行了改造,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步,油井落物打捞方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全面考察了该井作业的相关问题,根据需要,为了避免射孔中再炸来不及吊卡,造成管柱落井形成二次事故,我们对打捞中的关键工具--三通做了吊卡。待施工完成后,对每起10根管柱,都要往井筒灌注等体积的压井液,防止井喷。最后,经过10天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该水平油井的落物打捞。由于我们严把质量关,成功地打捞出井中的全部落物,出色的完成了该井的大修作业。

二、井下大修新工艺在套管损坏上的有效运用

在长期油井大修作业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油井的套管损坏是最为常见的问题。根据多年修井实践,我们认为,导致油井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特别是油井上作业次数过多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实践表明,油井套管的损坏必须及时进行修复,即使是轻微磨损也必须及时修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修复不及时以致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严重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正是基于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探索实践中,为了避免套管损坏导致安全事故,采用了新的大修工艺。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对有些油井套管损坏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分析普遍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油井套管内径损坏程度以及套管发生的变化,采用膨胀管补贴的方法进行修复。

具体说,就是在已经严重变形并造成套管错断的井段,针对油井实际存在的问题对错断处进行详细的测量,确定错断位置,然后采用整形的方式进行套管修复,加入环氧树脂胶结进行焊接,最后结合扶正器、固定活塞等有效组件,对油井中两段错断管进行膨胀管补贴。对有些已经变形的井段,我们根据油井变形情况,采用了整形技术方法。总的来说,我们在长期的修井实践中,遇到许多套管变形缩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在探索研究中,我们运用液压变径滚压套管整形技术对变形井段进行液压整形,确保施工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高效完成了施工作业,成功修复因为套管变形使得油井出现阻碍的问题。这种修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及时修复套管损坏问题,为油田油井大修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也为我们今后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井下大修新工艺在井内管柱切割方面的有效运用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7

总体来看,现行人教版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容十分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和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但知识的体系不如以前教材那样有系统性,给实际教学带来不便。对于必修2有机知识教学,仅要求介绍几种有机物的知识,然而遇到了其他一些简单同系物的名称、同分异构体、性质等问题时,也要有基本认知,否则,那些独立的知识点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一来,教师教学时如果做一些整合,把选修5的部分内容提前讲,效果会更好。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这样处理教材时间不允许。那么如何处理这两部分有机化学知识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看法,欢迎同行指教。

1.调整选修教材的顺序

在必修2之后就进行选修5的教学,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形成。我们学校的教材配备顺序是在必修2学完后,马上进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这样的安排,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弊端。我觉得在必修2学完几种重要的有机物之后,就进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贯串突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主线

有机化学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体会到这种思想,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平台。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搭建这个平台,就是我们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始终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物质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构理论指导性质,性质帮助理解结构,由典型有机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出同系化合物的性质。

例如,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在“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先从复习必修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的对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是今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知道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首先要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其次要考虑官能团与相邻基团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测有机物的性质。

3.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切实做好衔接教学工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实验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学大有裨益。在选修模块教学中,可先从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转贴于

例如,以《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2节——芳香烃中观察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现象为例。

关于“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和条件在人教版必修2中已体现,在本章第2节主要体现在对化学反应条件控制方面方案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思考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尾气处理等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从而掌握实验设计的要素、理解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及对反应装置的要求。

关于“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探究活动,利用对比实验原理,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出发,考虑甲基的影响,思考苯的同系物有何通性和特性?做出假说,最后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比较实验现象验证自已的假设。

4.巧用信息技术,活化教学衔接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个人计算机附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使用微观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宏观与微观的思维障碍。例如,在复习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体结构模型;通过实验录像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过渡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8

关键词:修理费;eRp;em;tBm;Bom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修理费的使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用设备现场检修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还要积极利用eRp等现代管理平台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与集成化,抓好全部各环节的管理,使修理费开支必须有计划、有预算、有监控,充分利用eRp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特点,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我公司自2004年投入运行eRp以来,不仅稳定运行了十多年,2015年8月还成功实现了同中石化eRp的大集中运行,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得到了一套依托eRp等信息管理平台有效的管控修理费的好方法。

一、利用eRp设备管理(em)模块检修项目审核流程实现修理费切块的有效执行

设备管理(em)模块中检修项目的立项需要具体车间、二级设备管理单位等五级审核,超过10万元的修理项目还必须由公司机动部及公司设备经理进行审批。同时模块中修理费分配控制功能,是由公司机动部将年度修理费控制指标分解到各二级厂,再由各二级厂设备科将修理费指标再次按照使用装置、结合当月生产及检修实际需要逐月进行分解下达。经过审核通过的检修项目在em模块中所生成的每一张检修工单,都占用修理费下达的额度。严密的检修项目审核有利于促使设备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现场检修工作,不仅可以避免上半年检修计划安排拖沓、计划占比较低,下半年时突击使用修理费,还能避免使用装置超进度使用修理费,临近年底时却发现修理费使用超标的情况。em模块检修项目审核流程及费用指标切块下达有效地实现修理费指标及其使用的阶段控制,做到了修理费使用的事前控制。

二、利用em模块中检修类别标识严控非生产性检修项目支出

为提高修理费使用效率、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公司机动部专门不仅对各单位的防腐、绝热、土建、防水等非生产紧急项目开展了分专业的招投标工作,并在em模块建立了相应的检修类别标识,以便分类统计核算。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各二级厂在项目立项前先落实项目交底、编制工程项目预算书,进行几家外委承包商的询比价招投标后,经过公司机动部审核后再进行项目的立项。还积极利用检修工单中的检修类别标识在em系统时时抓取有关数据进行费用核算,阶段性地开展此类检修占总体检修计划的项目及费用比例分析,有效地控制非生产性检修项目的支出。

三、利用em模块设备物料清单(Bom)数据为压减修理费提供有力支撑

em模块中设备的物料清单(Bom)的结构是设备管理模块的逻辑结构基础,涵盖了主体设备的各种维修部件的组成,检修项目中物料费用占比一般在60%左右,物料清单定义了物料流转和变化所需的基本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也是eRp系统中物料数据分析的出口。物料清单的物料用量决定了物料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检修工单的产生和执行在系统中将各种备件清单从物装仓库领出,转变为制造费用的一部分;em模块中的物料数据能够帮助物资部门在正确的物料计划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储备,不仅有利于满足设备检修的物料需求,也成为财务成本分析的组成部分。中石化eRp大集中后物资部门再次清理了系统内的物料数据库,为em模块的Bom运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备人员通过建立完善设备的物料清单数据库,相当于建立了准确修理成本等数据,不仅可以很有力地促进修理费的准确使用、各类检修项目的测算,杜绝在检修项目中申报与项目不相干的物料、压缩项目费用,还可以为物资供应工作提供很好的数据基础。

四、利用全面预算管理(tBm)系统加强修理费的实时监控

积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材料费和劳务费的实际使用进行进度控制。每月二级厂设备管理人员经过对em系统内的检修物料领用情况及对劳务的实际支付进行测算后,通过在tBm系统中申报来确定本单位的修理费实际使用额度,所有检修工单发生的实际费用(劳务费和材料费)都从各装置下达的修理费指标中扣除。为准确预估实际支付修理费用,二级厂或具体使用装置必须要加强同物装部门的联系,通过了解物料订货及出库周期来很好地控制检修物料的进账及出库进度,实现了修理费在实际结算阶段的事中及事后控制。公司机动部、财务部门均可以通过tBm系统实时监控修理费实际结算费用进度,有效地指导了年度修理费的实际支付及使用。

五、利用修理费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劳务费预算的准确性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9

【关键词】创新;教学方法;乙醇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88-01

在实行高中新课程标准之后,教学创新依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本人在教学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下面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3节乙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本人的创新方案。

一、教学流程安排的创新

对于乙醇的教学,一般的流程是:新课引入(生活中各种酒的知识常识及与酒有关的诗句)乙醇物理性质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分子结构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用途全节课知识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创新的流程是:新课引入(生活中各种酒的知识常识及与酒有关的诗句)乙醇物理性质乙醇分子结构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用途全节课知识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创新教法的改进是把乙醇与钠的反应从乙醇分子结构之前学习调整到乙醇的氧化反应之后学习,这一调整的优势是更有利于突出官能团的教学,这样从烃到烃的衍生物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更自然。这样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乙醇分子结构的教法创新

一般教学法把重点放在利用乙醇与钠的反应推导乙醇的分子结构上,从乙醇的分子式推导乙醇的分子结构应在选修5的教学中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定量实验来完成,因为在选修5的教学中要学习从有机物分子式推导有机物结构的方法,涉及到方法论的教学,把选修5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必修2中来学是违背认知规律的,是没有全面把握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整体安排,因此在必修2的教学中不宜作此推导。而创新的教法是:给学生时间提前预习,由学生直接写出乙醇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而老师则结合分子模型展示和动画演示作重点讲解,这样来进行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乙醇化学性质教法创新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般教学法只注重乙醇与钠的反应的教学而忽视了乙醇氧化反应的教学,而创新教法则突出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教学。乙醇的氧化反应有三个方面:①燃烧②催化氧化③被强氧化剂氧化。以乙醇的催化氧化为重难点,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采用了灵活变化的设问形式为学生营造科学逼真的探究情境。对课本p74实验3-3进行了多重改进:1.把变黑的铜丝分两类实验,一类实验小组把变黑的铜丝趁热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小烧杯中观察现象,另一类实验小组把变黑的铜丝立即伸入酒精灯的内焰灼烧观察现象,两者都能使变黑的铜丝又变红,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2.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严密推理,对于乙醇催化氧化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及断成键规律系统分析总结,写出分步反应的方程式及总反应的方程式。3.进一步追问由黑变红的铜丝表面是否有氧化亚铜生成?怎么检验?相应地补充验证实验即把变红的铜丝伸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4.催化氧化实验中的催化剂是过渡元素铜或银的单质,引出人体内的生物催化剂酶对乙醇在人体内转化的分析,进而引出检验酒驾的方法最终导出乙醇与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及高锰酸钾的反应,并补做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

这样,乙醇的氧化反应教学的整个过程承上启下衔接紧凑自然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亮点纷呈。

而对乙醇与钠的反应的教学则主要分析现象而不涉及定量实验,并跟水与钠的反应现象作比较,这样处理教材既讲清了性质又主次分明。

四、官能团概念及烃的衍生物概念教学的创新

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官能团概念及烃的衍生物概念的教学。1.列表比较羟基与氢氧根。2.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将卤代烃分一元卤代烃、二元卤代烃及氯代烃、溴代烃等。

五、知识归纳教学的创新

在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时,采用了知识原理线、应用线、社会价值线三线并行三线熔合的立体总结新模式,统摄全部内容又简明清晰。

参考文献

高二必修一生物总结篇10

关键词:统筹教育;实验创新;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实验技术创新统筹教育中心”,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在理科实验、技术教育和创新活动这三项工作的统筹运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用创新的理念、技术的方法扎实开展科学课程实验,推动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教学,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达到了“技术推进学科教学,创新驱动整体教育”的目的。为了继续探索和常态化开展统筹教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不断完善统筹教育的具体内容及运作措施。今后,三项工作要在如下具体内容和运作措施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理科实验――实验创新常态化

1.仪器、实验室、实验员配备达标。(1)教学仪器登记准确且将报废仪器及时下账。(2)实验室、仪器室配备达标且设施完善无损。(3)实验教师必须专职且熟悉业务、爱岗敬业。

2.应开实验百分之百开出、开全。(1)学校审定的应做实验要有明细表。(2)每学期要预定实验开出计划表。(3)每学年排一次学生实验座位表,并督促学生实验时对号入座。(4)实验开出过程要在相关记录表上详细记载。(5)所有应做实验实行学生监督制(在实验开出情况一览表上打√或打×)。

3.融合技术思想和方法开展科学课程实验。(1)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改进教材上较难操作的实验装置。(2)用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法改进欠理想的物化生教学仪器。(3)用技术设计的思想方法研究制作物化生实验教具。

4.探究、创新实验常态化开展。(1)教导处统一排定高一和高二各班实验课表。(2)物化生三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科任教师,每学期给两个年级的物化生学科各拟好18个实验。(3)实验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实验,而且必须和任课教师共同管理实验。(4)实验开出过程必须记录,实验报告任课教师及时批阅。(5)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管理兴趣探究实验。(6)鼓励学生结合通技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自制教具。(7)积极运用“三D打印机”技术,解决自制教具和科技创新作品中一些结构复杂零件难以加工的问题,大大提升作品质量。

5.推进技术融合科学课程教学探索工作。(1)物化生三科教研组长带头研究技术融合本学科的实施方法。(2)所有物化生老师每学期上一节技术融合学科的课。(3)信息技术教师自由选择学科,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学科融合的课。(4)技术融合学科教学的教案在期末统一交教导处装订存档。

二、技术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

1.通用技术必修理论课每周开一节(含2课时内容)。(1)通用技术两册必修课必须由专职教师教授。(2)要有科学合理的两课合一的通用技术两册必修课的理论课教案。(3)每个教案中至少含物、化、生实验创新成果各一个案例。

2.通用技术必修实践课集中5天进行操作训练。(1)编写内涵通用技术必修1、2教学目标的实训教材,2016年暑期开始使用并逐渐完善直至正式出版。(2)高一学生暑假集中5天在酒钢职大实践,制作錾口榔头并参观车间设备。(3)在实践中让学生亲历技术设计过程和体悟一般的技术思想和方法。

3.通用技术选修课7个模块最少各开1个班。(1)通用技术选修课应当由具备技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开出。(2)教导处排定7门(每门至少1个班,每班至少15人)选修课课表。(3)开设选修课场所由教导处统筹协调解决,无需专门教室。

4.通用技术课程应结合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实施。(1)必修理论课讲解技术理念时多选用科学课实验创新成果作案例。(2)必修实践课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时要渗透点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3)每学年高一学生进本校通用技术实践室2~3次,提倡制作教具。

三、创新活动――校本活动课程化

1.各种创新性活动按原方案常态化组织实施。(1)部分活动应升华,使其不断逐渐课程化。(2)各类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并且要有计划安排表。(3)各类活动实施情况要如实记录并附照片佐证。(4)各类活动要及时总结和奖励,并将花名册和照片存档。(5)组织评奖要公开、公正、严肃、认真,且必须有评委。

2.创新作品产生于通用技术必修1的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1)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伊始,通技教师给学生布置本学期实践“作业”。(2)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收集作品(附“实践创新作品登记表”和“学生作品信息卡”)并及时评价、打分。(3)评价后仍将作品及其表、卡退给学生本人保管,要求在寒假继续完善。

3.高一级学生每年在5月份参与一次创新成果竞赛。(1)高一第二学期4月征集班上挑选的一定数量作品,并按相关规定组成评委评选优秀作品;同时,收集科学和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具和科技创新作品参评。(2)高二级学生原则上不再参与本次竞赛,有好作品的同学亦可自愿参加。(3)入选的校级奖作品和班级奖作品,均择期以隆重仪式由校领导颁奖。(4)统教中心或教研室保存作品获班级、校级奖励结果明细表。

4.给全体师生创造参加市、省、国大赛的机会。(1)升到高二的第一学期(11月份),向市上推荐上报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作品,并统一组织积极参赛。(2)到高二的第二学期(4月份),市上推荐的部分优秀作品参加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获得省级一等奖的作品在同年8月参加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4)用喜报形式嘉奖荣获全市、省、国所有作品的师生,并将其奖状复印件存档。(5)将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收到学校,在校科技成果展室展览,以启迪后届学生的创新意识。(6)鼓励各科教师积极辅导学生研制创新作品并参与各级科创竞赛活动。

四、工作拓展――统筹范围扩大化

1.研究性学习被纳入统筹教育的工作范围。要求学生将创新理念和技术设计方法渗透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对辅导教师有计划进行提升能力的培训,有效实行研究性学习导师(教师)负责制。

2.将技术渗透融合的学科拓展到数学学科。信息技术教研组长蔡军兵老师研究出“用可视化编程工具Scratch实现高中数学算法”,还建立了“用可视化编程工具Scratch来实现高中数学算法专题网站”,率先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1]邵艳秋.“统筹法与图论初步”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贵州师

范大学,2008.

[2]吴艳.重庆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

学,2010.

ResearchontheSpecificContentandoperationofoveralleducationplanninginHighSchools

SHanGYu-hu

(Jiayuguanno.1middleSchool,JiayuguanGansu,7351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