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十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十篇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5:38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1

“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教学目标、有精讲、有互动、有训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把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四有”课堂来实现呢?笔者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做法。

一、教学目标是指针

课程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根据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特点、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水平,通过教学目标分步细化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根据整册课本制定一个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和各单元的内容特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再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课时目标,最后按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实施课时教学目标。把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每一课时,通过课时教学目标实现单元目标,从而实现该册课本的总目标。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我制定的总体目标是: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灵活开发,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生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留意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英语知识的学习。本册第2单元what’sthematter?的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使用英语询问病情并用英语进行回答,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单元需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以生词的听说读写为教学目标;第二课时,以句型和对话的听说练为教学目标;第三课时,以语法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为教学目标;第四课时,以根据单元知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为教学目标;第五课时,以巩固和应用知识为教学目标。

二、精讲有度是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英语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讲授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但授课教师要做到精讲有度,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学习空间。授课教师的精讲在教学中应放在生词、短语、易混词、重点句型和语法的学习以及应用上。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2单元what’sthematter?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精讲分别在第一课时:10—15分钟,对生词的读和记忆进行讲授;第三课时:15—25分钟,对语法和知识点做出讲解;第五课时:15—25分钟,对知识点在练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在讲的同时还应伴随相应知识的练习,做到讲中有练、练中配讲、讲练结合。

三、互动有效是途径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的教与学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怎样做才能互动有效呢?要把握以下原则:1.根据单元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互动的话题;2.互动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循序渐进地进行,对生词的互动可采用:跟我读—仿我读—自己读—大家读的方式;4.互动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在对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2单元what’sthematter?笔者这样设计互动话题:根据该单元询问病情的交际主题,结合各种病情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扮演各种病况来练习对话。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玩乐中进行了互动,提高了英语交际的水平。

四、训练到位是目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交际,也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考试目标和考题特点,结合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练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目标性,在设计训练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第二,训练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是历年中考和期末的精选题目;第三,题目的设计要难易适中;第四,要做到讲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做,还要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找到每一种考题的题眼。这就要求我们讲练结合,精讲有度。

总之,我们要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四有”,既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也不能虎头蛇尾、避重就轻,让单元教学目标无法在课时教学中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侧重某一方面来实施教学目标,真正做到课时教学目标是指针,精讲有度是方法,互动有效是途径,训练到位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向45分钟要成绩,要效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入开展,一线英语教师开始发散思维,创造出诸多高效课堂经典案例。教学实践中,更重要的是立足班级实际学情,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夯实基础,提高效率。鉴于此,我结合我班实际学情,联系教学实践,对高效英语课堂进行描摹和规划。

一、英语兴趣发轫于阅读

作为语言学科,阅读是学习的肇始,是激发兴趣和引领学习的最佳方案。首先,一线英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敢于大胆地读出来,不怕出错,不怕重复,对于阅读中出现的“拦路虎”,我们不妨先推测读音,然后再详解词义,不应对之望而生畏,而应树立信心,大胆地去说出自己的理解。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Unit9Doyouwanttogotoamovie?”时就先引导学生从汉语角度进行阐述,然后再做英语阅读“ioftengotomovieswithmyfriend,mike...”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从整体上去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主旨句,解读词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此为切入点可增加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了解。

二、高效学习得益于情景交流与合作

合作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而进行的经验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启发同学们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话题,然后进行相互问诘,相互交流和合作讨论。比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Unit8Howwasyourschooltrip?”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旅游图片”或者是“旅行经历讨论”的场景,引导同学们先对自己旅游过的地方进行回忆,然后小组相互表达和交流开始了,同学们相互介绍自己对自己某次旅游情况和旅游的地点做出简单的介绍。最后,大家针对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图片,展开想象,组织和整理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实际上同学们是比较热衷于分享快乐的群体,除了口头表达以外,为了全面发展,我们还可激励同学们书写描摹状景和感想。

三、积极的学习来源于任务驱动

任务教学通过任务布置实现教学目的的,即“用任务来驱动”,通过“任务”来“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驱动”即学生的“做”或是“行动”,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自然形成与发展,因此将任务教学法融合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讲,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其英语任务教学程序设置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环节:

1.设置教学目标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Howoftendoyoudoexercise?”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就必须要针对任务教学进行具体的任务布置,包括谈论周末会做的事情、谈论事情的频度等,通过任务的完成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平时应多吃哪些健康食物和怎样锻炼身体。

2.布置单元任务

单元任务的布置有利于初中生将英语的语言知识组合起来,更为连贯性地了解知识体系。虽然语言学与数学相比不太重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是语言学的知识也是一步一步地不断地积累而成,因此单元任务的布置至关重要。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Howoftendoyoudoexercise?”可以布置单元任务task1:用英文总结出周末的意义?task2:通过调查整理出课外活动量应该怎么设置?task3:用英文总结出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计划书?task4: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的日常生活和喜好。

3.布置具体任务

运用任务单将具体的任务完成线路书写在上面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对于英语学习而已具体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语言学习目标,因此布置具体的任务时应该以语言句型的学习为主。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Howoftendoyoudoexercise?”可布置语言目标如下:第一步,了解句型“whatdoyouusuallydoonweekends?”并做出相关的对话训练。第二步,了解句型“Howoftendoyoueatvegetables?”并做出相关对话训练等。

上文是我结合课堂实践对怎样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结合班级实际学情,提高课堂效率的心得总结。具体到英语课堂,我们也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并注意时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流程,处理好课后任务分配,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知识学习,最终提升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晓红.提高初中英语成绩的策略[n].汉中日报,2011.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3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在平时的新课导入时,较多的使用展示预习成果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a部分第二课时时,我布置给每小组的课前任务是:搜集有关不明飞行物UFo的图片或资料。一上课小组成员之间用3分钟交流信息,课堂上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分别用三五句来谈论UFo。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按参与人数和内容的趣味性评出等级。口语好的同学这时可善于发动和帮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为本组争光加分。

二、以欣赏英文歌曲导入

课前以欣赏英文歌曲导入,是很多英语教师都会使用到的方法,我也不例外。在学习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1willpeoplehaverobots?时,我每天课前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whateverwillbe,willbe》,既营造了欢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又让学生初步了解will后跟动词原形构成的一般将来时的基本特点。

又如在学习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时,我课堂上播放《ifyouarehappy,youwillclapyourhands》这首英文歌曲,因为学生都会唱汉语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欢快熟悉的旋律不仅使学生感性认识今天要学的话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

今年在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我惊奇的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坦诚地告诉大家,他们想从事某一职业的原因就是想makealotofmoney(赚许多钱)。从学生闪亮的双眼中,我感受到部分学生对未来已满怀期待的激动心情,学生们的坦诚和率真让我既看到他们可爱的一面,又感叹社会上一些世俗的东西对在校学生的内心冲击力和影响力也不可小视。结束本节课时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moneyisn'teverything,knowledgecanchangeyourlife(钱不是万能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并把这句话写在教室一侧的黑板上做为当天的结束语。

三、以表演情景剧导入

在导入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2whatshouldido?时,我事先让两个课代表课前熟记Sectiona1b的听力原文。一上课两人就上台做小演员,为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情景剧:两同学放学途中相遇,其中一个人神情沮丧,看起来没精打采的,追问原因是因为刚刚和好朋友吵架了,另一同学不得不帮忙出主意使双方和解,从而引出新句型:Youshould…/Youcould…Youshouldn't…。

四、以幻灯片或游戏导入

我们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活动,面对的是英语兴趣还需培养和加强的学生,游戏导入和幻灯片导入法特别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学习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的课程前,为引出过去进行时这一新时态,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互动游戏。并且我事先制作了一些powerpoint图片,让学生们猜一猜昨天这时候图片中这些人正在做什么,答对者可为本小组加一分,鼓励学生的热情。

五、以学生的言谈或关心的话题导入

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4Hesaid1washard-working,的第一课时的导入,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是很抽象的概念,并且对学生来说也是较陌生的新知识点,所以我一直感觉本单元导入较困难,以前我在导入本课时,事先给几个同学每人一张小纸条,课堂上让他们逐个说出纸条上的话,让同学们分别转述,事后总感觉学生整体参与不够积极。如果直接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更会不感兴趣,学起来会模糊不清。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有一位老师导入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方法值得借鉴,今年我也尝试着借用了该方法。一上课我也先让学生自由交谈三分钟(haveafreetalkfor3minutes),告诉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论任何内容(Youcantalkanythingyouwantfreelv.),这是平时我的英语课堂上不可能有的机会,学生们果真来了兴趣,一向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开始试探着和其他学生交谈起来。三分钟时间一到,我立即要学生告诉我刚才彼此说的内容。因为学生所谈的内容五花八门又极具趣味性,所以课堂气氛一下高涨起来。在这种既热烈又轻松的氛围中,我较顺畅地把直接引语如何变间接引语传授给了学生,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效果自然好,也同时增加了学生上课的趣味性。

六、以师生问答作为导入

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的第一课时的学习时,本单元并不像其他单元,有个非常明确的主题与情境,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前选择与设计若干个适合操练条件状语从句的情境。我以师生问答导入:Youarehard-working.iamveryhappy.ifiamhappy1willsing.whatwillyoudoifyouarehappy?willyousingordance?willyouplaybasketball?willyougoshopping?我先哼唱一首英文歌,告诉学生:你们学习努力,我很高兴。如果我高兴我就会歌唱。然后问学生:你们happy时会做什么呢?你会歌唱或跳舞吗?你会去打篮球吗?你会去购物吗?引导学生用ifiamhappyiwill…引导学生用if谈论自己的情况,自然导入对if从句的第一课时的学习。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4

【Keywords】illustration;Goforit;KangHsuanVersion;englishtextbook

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材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纯文字演变为文本加插图,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多媒体技术及美轮美奂视觉映像的读图时代。由于其表现信息的独特认知价值,教材插图成为帮助学习者理解课本内容的工具,插图能够展现非线性知识结构,比起纯文本来,它拥有绝对的优势。英语在大陆和台湾同为外语,且大陆和台湾文化同源,置身于类似的教育文化背景,因此台湾的教育、教材可能提供大陆教育借鉴之处,这也是笔者将大陆的《新目标》和台湾的《康轩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比较的目的。在下文中,笔者将这两套教材插图的数量、种类、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分布情况、质量进行比较,挖掘可供《新目标》英语教材借鉴之处。

一、数量比较

备注:

1上:七年级上册;1下:七年级下册;2上:八年级上册;2下:八年级下册;3上:九年级上册;3下:九年级下册。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看出:

1.《新目标》里面的插图数量颇多,五册教材插图总数达到1041,平均每个单元17.95幅,每页有2.54幅,可见插图已经成为《新目标》这套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台湾《康轩版》英语教材的插图数量更为惊人。六册教材共有插图2486,总数为《新目标》的两倍之多,平均每个单元有37.67幅,每页有3.87幅。在此,笔者需要指出两点:一是表2中插图的数量并不包括课后的练习及词汇;二是除了3下,《康轩版》英语教材每册书含有9个单元及3个复习单元,但是复习单元至多含有5幅插图,有些复习单元并没有插图。由此可见,《康轩版》里面的教材插图平均量实际比表2中的数据还大。

2.根据《新目标》教材的平均每单元和每页的插图数量,我们可以看到7上每单元有21.25幅,每页有3.86幅插图,然而到九年级就相应减少到14.29、1.79了。据表1显示,随着年级的上升,插图的数量反而减少。依笔者看,这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为学生刚上初中,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需要更多的插图辅助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对插图的需求就相对减少。可是,《康轩版》英语教材却截然不同。从表2可看出,《康轩版》教材每册的插图数量都基本持衡,每个单元基本维持在30幅之多,每页平均有3、4幅插图。笔者猜测,插图对于台湾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习阶段都需要插图的辅助,因此教材编者尤其注重插图的地位。

二、插图的种类比较

根据不同的角度,插图的分类因人而异。Levin(1982)将插图分为两大类,一是展现物体具体形象的写实图片,包含照片及图画;二是包含地图,表格及图表的非写实图片。根据插图的组织形式,宋振韶(2005)将插图分为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和多层图。从插图的抽象程度看,可以分为具体插图和抽象插图。按照抽象程度,韩春华(2011)在她的论文中将插图归类为照片、卡通漫画图、卡通简笔画和图表。通过分析《新目标》及《康轩版》两套教材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插图分为照片、漫画、简笔画、图表及地图,它们各自在这两套英语教材的分布如下:

根据表3所示,《新目标》这套教材总共有511幅卡通,占所有插图的50.54%,而《康轩版》英语教材含有卡通2002幅,数量约为《新目标》的四倍,占所有插图的82.14%。由此可见,卡通在《康轩版》英语教材中占绝对的地位,这与台湾盛行的卡通漫画文化密不可分。《新目标》教材里面的图表和照片数量相当,分别占22.35%、21.07%,而《康轩版》里的照片位居第二,占12.86%,余下的图表、简笔画和地图所占比例比较微小。

三、插图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比较

根据分析这两套教材,笔者将课本中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分为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教材中所展现的语法知识的插图也囊括在阅读行列中,不容忽视的是,有些插图不只使用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在此情况下,笔者主要是归类于教材所呈现的第一项教学活动。

由表4可见,虽然《新目标》教材设计者更多注重于词汇、听力、阅读,它们各占约23%,但是插图几乎是平均分布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由此推测,插图在各个教学活动中都至关重要,教材设计者希望教材使用者充分利用好各个教学活动中的插图。反观《康轩版》英语教材,插图主要用于写作和阅读,各自占据32%、29%,余下的三分之一几乎是平均分配于词汇、听力、口语和写作。此外,笔者发现同一册《康轩版》英语教材中的插图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即每个单元中不同教学活动中的插图数量几乎是相当的,以此来平衡各个单元的插图。例如:八年级下册每个单元约有4幅插图用于口语,12幅用于听力,13幅用于说&写。

四、插图的质量比较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5

关键词:教材评估中职英语教材

1前言

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促进中职英语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于2009年1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我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通称劳动版中职英语教材,是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推荐的部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编为北京工商大学外语系唐义均教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教材评估有益于教师更深入地认识语言及语言教学的本质,加深对教材作用和要求的了解,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改编、替换或补充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张雪梅,2001)。

2评估标准

mcDonough&Shaw教材评估细则分为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两部分。外部评估考评的是教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习者、教学大纲及综合评价的需要。主要通过审读教材封页的广告词、介绍和目录页实现评估。内部评估则侧重于教材本身的可靠性,被认为是“一个对教材的深层次调查”,主要检查上述外部评估中的诸因素是否与编写者或出版商声称的那样与教材内部的情况相一致。最后,结合两部分的评估结果对教材的适用性做出总体评判,即综合评估阶段。

3评估结果

3.1外部评估

3.1.1该教材的目标受众

在教材前言中,编者指出,第一册“适合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学生使用,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基本达到全日制高中高二上学期英语水平的要求”。第二册则是“为了满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加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的需要”。在我校,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职中专层次的学生于第一学年学习第一册的内容,第二学年学习第二册的内容。

3.1.2教材预期达到的语言水平

教材以初中英语2182个单词为起点,texta的长度平均在250——400个单词左右。生词率一般在7%——8%间浮动,textB的长度平均在120——200个单词左右。生词率一般在8%——10%间浮动。

3.1.3语言知识编排结构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英语》分为两册。第一册由22个教学单元和4项附录组成,附录内容包括结构与语法总汇、特殊难点总表、词汇总表、不规则动词表。第二册由20个教学单元和3项附录组成,附录内容包括语法结构总表、特殊难点总表、词汇总表。每单元一般由texta,Vocabulary(newwords,phrases&expressions,概念短语),oralCommunication,textB(Dialogue),Vocabulary(newwords,phrases&expressions),SpecialDifficulties,Structure&Grammar构成。第二册中没有textB部分和oralCommunication部分,但在Structure&Grammar部分中增加了“构词法”、“名词短语研究”、“短语动词分类研究”等内容。

3.1.4教材的编写方式

在编写方式上,该套教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在词义、语言点、语法点的讲解上摒弃了传统的生搬硬套的编写方法,重比较,重应用,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寻求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英语语言系统。

3.2内部评估

3.2.1教材对于语言技能的介绍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该套教材配有教学参考书和光盘,录有课文、对话、生词、语法操练等朗读示范。通过对音频的利用和对话练习,遵循语言实现学生语言技能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3.2.2教材的分级与排序和听说读写材料的类型

每一单元的texta部分为课文,选材多为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文章。如第一册中的“福娃”,“姚明来了”,“电脑时代”,“神舟5号”;再如第二册中的“情人节”,“5R环保政策”,“网络聊天室”。课文后配有相关的Vocabulary(词汇)和oralCommunication(口语交际),围绕单元话题,提供话题背景、语言背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Vocabulary列举了本课中出现的生词和固定短语,并收录了许多反映当代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的新词汇,如ioC(国际奥委会)、mannedspaceflight(载人太空飞行)、chat-room(聊天室),3-D(立体的,三维的),worm(蠕虫病毒)等。另外第二版在修订时增设了

“概念短语”板块。“概念短语”是指专门表达某一概念、情景、行为动作的短语,有助于学生在遣词造句时避免许多冠词、介词等使用上的错误或中国式英语。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6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王玲

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到了初二年级,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许多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成绩急剧下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我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熟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初中学生一进入初三阶段,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要熟悉初一、初二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初一、初二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习、记忆。如,在第三册中出现了lookup(查阅)这个词组,我就复习lookat,lookfor,lookoutof,lookinside,lookaround等词组。出现not…but…(不仅…而且…)这个句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二、运用教学规律,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拼写,有的读不正确,有的不会读,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扫除障碍,在开学初抽出时间复习音标、拼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规则,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初中学生对单词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很难过单词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如,许多名词,如sun,wind,rain,cloud等词加后缀y就变成形容词,许多动词+er就变成名词。又如,通过学习friendly这个单词,请学生体会motherly,brotherly,comradely等词的含义。通过学习interest,interesting,interested这些同根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不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种用法,而且着重讲述相同词性词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量,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了旧知识。

三、重视并科学地安排复习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不能经常地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所以学习后很容易忘记。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分散难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做到经常出现,时时复习。如果我们认真钻研一下教材,就会发现第三册课本在不断地复现着第一、第二册中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及功能项目等。

语法知识方面:第三册第一单元复现了第一、二册中的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第三单元复现了第二册中学过的现在进行时。第十单元复现了第一册中的一般现在时。第十八单元又复现了动词的四种时态。其中,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都是一、二册所学的内容。同时,还复现了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第一册中的数字读法等。

语言功能方面:第三册中的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都复现了第一册第二十四单元和第二册第一单元“借东西”这一主题。第十单元复现了第二册第十五单元“打电话”这一项目。第十二单元复现了第一册第十七单元“请示或提供帮助”这一项目。第十五单元和第二十二单元都复现了第一册第二十九单元和第二册第十四单元“购物”这一项目。第十七单元的“问路和应答”复现了第二册第九单元和第二十二单元所学过的功能项目。第二十三单元的“看病”复现了第二册第二十三单元和第二十四单元的内容,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者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不断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他们把旧的语言知识放在新的语言环境里复习,使学生总是有新鲜感,即使是复习,也不感到厌倦。因此,我们在初三年级开始,就要根据教材复现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及教学。例如,我们在进行第一单元教学时,就可根据本单元内容安排四种时态复习。这一单元和第四课内容较少,只有一段听力性训练和两段对话。两段对话一段发生在星期一,加一段发生在星期五,而星期二是教师节。所以,在谈论教师时,第一段用了一般将来时,而第二段则用了一般过去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Readandact”之后,要用简捷的语言复习和归纳一下这两种不同的时态及用法。若有时间,可出一些时态方面的练习,让学生课上完成,并当堂订正,订正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

再如,我们进行第十七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将课文中的路线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做问路方面的问答练习。由于学生在第二册中学习过怎样问路或给别人指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会说出“whereisthe…?whichisthewayto?Goalongthestreet,takethesecondturningontheright.it’snextto…”等句子。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第二册中学过的全部有关问路方面的用语都复习一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内容。那么,“问路”这一语言功能 在这一单元里既进行了复习又得到了扩展。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安排第三册的教学,在学期结束时,就能够使学生将初中阶段学过的主要语言功能项目和语法项目复习一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稳步的教学,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继续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及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取得反馈信息,调节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进行测试。学生经过测试,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对于测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进行评析,并选用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操练。对于成绩较差、错误较多的学生,课后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纠正错误。两三天后可以进行第二次平行性测试,内容主要是针对他们没有领会和掌握的语言知识点。如果这些学生所学的内容在两次形成测试中能做到对80%--85%,则他们就算基本达标了。一旦学生获得这样的反馈信息,就会坚定信心,心情舒畅地努力学习,跟上班级的进度。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听一些英语歌曲,进行书法、会话、查词典比赛、按角色表演等,这不仅能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记忆单词和句子,进行更广泛的言语训练。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采用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初三阶段认真学习,即使初一、初二基础不太理想,通过一年的努力,成绩还是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7

关键词:教材;修订;英语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85-02

从2001年,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开始使用,至今已有十五年时间。教材以其设计新颖、题材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情境自然、内容积极向上等鲜明特色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调整,教材编者根据使用地区广大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从2010年开始启动,历经五年。修订原则是保留冀教版的优点、特色,吸收中国教师及学生建议,使其更符合中国课堂教学实际。截止2014年12月,从三年级(上)到六年级(下)全部1~8册送审通过、出版完成。现将本次修订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修订目标

1.遵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3.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特点。

4.在实用的基础上提高教材的可操作性,调整教材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二、修订依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综合分析2001和2011年两个版本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注重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教材的实验情况。根据2001年以来教材的使用情况,吸取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及英语专家等对教材的建议和修订意见,增强教材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继续保持教材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自然地道等特点。

三、整体修订内容情况

1.调整话题内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加强人身安全教育及绿色环保健康生活观念的形成。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故事theBlackBike提倡环保出行,六年级上册Unit2,坚持早餐和刷牙,健康饮食,按时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年级上册单元小故事中体现安全意识、交通规则,乐于助人、互助友爱等价值观念。

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使用英文介绍自己民族传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五年级上册,利用将近一个单元的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有春节中国人通常怎样度过:包饺子、打扫房间,走亲访友,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这种编排既介绍了本国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适应中国教师需求,加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方便教师使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原来在教参中体现的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方便学生练习。例如通过memoryGame,Stop!Go!等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练习所学内容。

4.降低教材的难度及总体容量。1~8册书中,每册书减少4课新授课,即每单元减少1课。同时,将原来学生感觉难的部分话题内容简化、分散,调整顺序,不再集中出现。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2,原来星期、月份、节日、序数词都在此单元,学生反映难于掌握,此次修订,将这些知识点分开排布,星期前移到四年级上册,序数词只讲到1~12。同时,对一些有规律的词在颜色等表现形式上进行提示。以此降低难度,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

5.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每单元的最后一课改为故事课(三年级上册1~2单元除外),既能体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又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复现率。

6.科学分类词汇。教材将词汇分为三类:掌握词汇、认知词汇和接触词汇。其中掌握词汇是要求听说读写的,认读词汇要求听懂、会说、认识就行,听说词汇是要求听懂、会说的。小学阶段1~8册共出现词汇约800个,其中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词汇控制在450左右,其余为认读词汇和听说词汇(包括短语)。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体系

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小学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共八册书,每学期一册。每册书包括4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个教学课和1个复习课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1.新授课。每单元前5课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练习所学内容。新授内容的标题是学习内容的重点提炼和概括,活动标题通常以Let’splay!Let’sdoit!Let’sact!等形式出现。在版式设计上,新授内容标题是黄颜色字体,活动标题是白颜色字体,区分明显,非常清晰。

2.故事课。从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始,每单元有一课故事课即每单元第6课。故事课围绕本单元主题,主要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及语句编写而成,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趣味性的统一。冀教版教材的故事均为作者原创故事,而且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3.复习课。每单元最后一课是复习课。根据单元重点,设计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音素(Lettersandsounds)。修订后的教材加入了语音内容。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有LettersandSounds板块总结归纳语音知识。包括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常见发音规律。小学高年级涉及单词重音、连读,语句升降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为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5.评价。修订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评价的体现。在每单元复习课专门创设一个“Howamidoing?”版块,用于体现学生在校、在家,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多元评价形式,有助于全方位观察学生。

6.词汇表。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建议,本次教材修订在教科书后附两个词汇表。第一个词表wordsineachunit是掌握词汇表,列出每单元需要听说读写的四会词。第二个词表是整体词汇,按字母排序,列出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用黑体、星号等标注学习要求。

五、修订后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结构变化

1.在保持原教材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由每单元7个新授课加1个复习课的模式改为6个新授课加一个复习课,即由每册4单元共32课,减少到每册4单元共24课加每单元一个复习课。以此方便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安排教学。

2.修订后的教材内容基本遵循每课“新授+活动”的形式,即每部分新授后面跟随相应的活动,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3.将原来附在教科书后面的故事编排到每个单元中,作为新授一课。从第1册第3单元开始每单元最后一课编排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再现单元重点。

4.从第1册第3单元开始增加了lettersandsounds部分,总结字母及字母组合的简单拼读规则。本套教材将在1~8册中系统呈现音素的拼读规律。

5.复习课结构调整由原来重点词汇罗列调整为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练习形式,涵盖单元重点,形式活泼多样。这样,单元重点融入练习中,再次进行复现和巩固。复习课增加了评价部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6.每册书附两个词表。表一为掌握词汇表,表二为总词表,包括掌握词汇、识别词汇、听说词汇三类。

7.为了便教利学,把新授内容和活动通过标题颜色进行区分,以免有些老师把活动作为新内容教授。内容标题由整条变为色块,使页面更清晰,脉络更明了,给人轻松、清新、错落有致之感。

(二)话题变化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保留原来整体安排的基础上,对单元话题进行调整,使前后内容更连贯,主题更突出。比如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原第3册中的动物话题调整到第2册,服装话题相应后移。

(三)难度变化

总体难度降低。

1.教材总容量减少。由原来每册32课减少到28课。

2.新授内容减少,活动增加。每课新授内容控制在两部分以内,充实、丰富了教科书中的练习,形式多样、活泼,内容紧密结合课本,增强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其创造力。

3.学生反映较难较集中的内容简化、分散。

3.游戏、歌曲难度降低。游戏用图示,简单易懂,易操作。改写歌曲,减少生词。低年级增加了一些歌词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既能提升孩子的素养,又能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4.词汇量减少。根据课标要求,总词汇量由实验教材时1100个,缩减到800个左右,掌握词汇控制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

六、修订后教材特色

1.修订后的教材使小学生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情境,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够培养其有意义的交流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修订后的教材内容更加充实,练习形式多样,活动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体现教材“既容易又有趣”的特点。修订后教材弹性增加,教学更加灵活,更加便教利学。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8

我在暑期七月中旬开始至八月底一直为"专转本"忙碌,首先接收各专转本学校送来的成绩,不断回答考生来电询问,接着不断发放录取通知书、高校"专转本"学生报名表,接待学生及学生家长。

八月份开始着手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2000级、1999级全部学生成绩汇总、合并,按学籍管理规定筛选出1999级、2000级各门课程补考名单,分别按课程打印,并将各班补考名单汇总,打印班级补考名单。(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1999级、2000级补考名单)

接着从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第二次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第二次重修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2000级成绩总表中筛选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2000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

随着开学,编制**大学补考证打印程序,并将1999级、2000级所有补考名单数据库中加入补考时间、地点,接着按班级打印1999级、2000级全部课程补考证,并按学院发放到教学秘书手中。(打印发放补考证)

汇总、核对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大学1999级及2000级学生学籍异动汇总表。

按照教研室课程表,分别打印2000级、1999级各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名单,印刷、装订《**大学学生学习成绩记载薄》,并按教研室发放到教师手中,保证了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节课有学生的名单。(记分册学生名单)

编制成绩汇总查询程序,将1999级学生所学的课程(大一、大二)汇总、核对打印在一张纸上。利用此程序打印82份专转本学生成绩单;汇总99级所有成绩,转换成数据库,于2002年元旦之前将99级毕业生推荐表上要附的成绩单一千二百多份打印出,发放到各学院。

发放"关于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2000级注册的通知",从财务处复制交费学生电子名单,打印各班交费名单,按年级装订。分别让各班级注册,由于个别学生欠费、打申请迟缓直到2002年1月份还有学生注册。(20、9生注册)

随着补考一门一门结束,补考成绩按专业分别输入1999级、2000级全部补考成绩。

核对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全校公共选修课各课程名单,打印记分册名单。

新生名单核对;编制新生学号;编制新生学生证编号;编制学生班级。

依照新生教研室课表,按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名单,绘制并打印全部新生上课名单,并与《成绩记载薄》一起发放到教研室。

组织1999级通过"江苏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学生及2000级外语学院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并且汇制输入计算机,上报到江南大学。

由于新生学生证印制比较迟,所以新生学生证直到10月份发放,与其同时让学生填写的还有《**大学学生学籍登记卡》、各班学号,并且写了详细填写说明。接着新生学生证注册、编号打印、加盖钢印等。

由于考虑到1999级于2002年毕业,所以提前从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1999级成绩总表中,筛选、汇总重修名单,分别按课程、班级打印,并按学院汇总。(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

2001年秋季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安排笔试时间、地点;上机考试时间、地点;打印准考证。

为配合人事处下发《教师教学情况记录本》,又再一次将全校2500多人按课程分别打印、编排1999级、2000级、2001级全体学生上课名单。与记录本一起发放到学院。

接教育厅及江南大学通知,转发"关于核对、填写2001级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上报信息的通知",分别打印各班名单及制作各班电子软盘,各班核实之后,汇总与数据库内,并输入每位学生准考证号、所在高考录检表页码、行号。

由于公选课提前考查,所以打印各课程名单并制作软盘发放到任课教师手中。

由于大三学生毕业及接江南大学要求,发"关于99级学生填写、核对预计毕业生上报信息通知",打印名册及制作各班级电子软盘,发放于各学院核对。

打印1999级第二次重修1999-200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1999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2000级重修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成绩记分名单

2002年1月初开始着手期终准备工作,打印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1999级、2000级、2001学年学生成绩登记表,并按课程教师制作电子软盘二百多张。

印刷、发放"**大学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成绩报告单"三千多份。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9

(1)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有这样的要求: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更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2)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教与学的创新。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新型的教学强调师生互动,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3)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新课改使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信息的支持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可以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五环教学模式促进英语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例分析

由于学校规定每位英语教师必须带两个班级,学校分配给我的是八年级1班和2班。为了研究和对比的需要,我决定在八年级1班采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五环教学模式,在八年级2班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2whatshouldldo?Sectiona第一课时(1a―2c)为例进行了以下五环教学模式教学的设计:

1.教学对象Class1,Grade8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新的单词和词组,并学会听、说单词和词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学会用“should/Could”给出解决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3.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课是一堂听说课,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本课中所用到的句子时态为―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学生都已学过,所以用这两种时态来描述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难度,对于句型what'sthematter?已在八年级上册里学过,所以对学生进行情境构建引导学生说出此句型应该没有问题。

4.教学步骤

(1)情境构建。

在情境构建这个环节里,毫无疑问,主要内容就是情境构建。我先用一首周华健的歌曲《最近比较烦》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身同感受,从而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等歌曲播放完毕,问学生是否也有烦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烦恼,下一步,我也说出自己的烦恼,让学生给些建议,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再以―个老朋友erin的烦恼为话题引入本课。在这个环节里,周华健的歌曲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2)问题探究。

在此环节里,我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语言,让学生既直观地看到语言所表达的erin面临的问题,又可以形象地看到他在各种烦恼下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句子表达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些图片和语言的展示,让学生探究出询问某人烦恼的句型:“what’swrong?”等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里,用图片学习英语既让学生感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学习英语的印象。

(3)交流提高。

在本环节里,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对问题提出建议让学生总结出了给建议的句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我创建了若干个幸运大转盘,在转盘中写出了八个常见的problem,通过转动转盘让学生随机练习矩形框中的句型。通过转盘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应用拓展。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应用。首先,我解决了课本上的听力问题,也就是应用1和应用2。由于在上一个环节里学生对听力中所要用到的句型进行了反复训练,所以,在此处听力的解决比较容易。在听力的处理上,可以使用多媒体音响设备来用计算机播放电子语音的听力,方便快捷。在应用3里,我给学生展示了几张西部地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图片,当然,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西部儿童的视频放在此处。不论是图片还是视频,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西部儿童的同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珍惜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

(5)反思升华。

在这个环节里,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北京雾霾天气的视频。北京的天气是当前人们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大problem,所以,此处我用了这个材料,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注热点话题。在此处,我通过北京雾霾天气视频的使用,既将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进行了整合,也将有关地理、环境的学科知识进行了课堂渗透,实现了英语、信息技术、地理、环境学科的整合和融合,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和升华。

5.教学效果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总结篇10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教学进度等各二次。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来,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革常规检查方法,期中期末召开班长和学习委员会议,了解任课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作业检查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定期由学习委员上交记录,教务处全面检查作业二次,抽查二次。 第一次检查教案情况:体育组书写好的是韩金亮。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较认真,其中吴丽华、宋满鑫、崔晓哲的教案体现出电教手段和板书设计。数学组白素良、李鹏、丁宝霞书写认真。化学组葛梅教案在理科中最好。书写较好的教师有李桂兰、张殿林、姜悦、刘崇娟、陈欣、辛本玉、刘宝凤、蔡玲、陈杰、李波、崔恩英、赫英辉、宋万利等。高一年级物理组高艳、赵珊教案写得认真、环节较全,写详案。教案书写好的教师有张守慧、王延芹、王旭东、何俊玲、张安梅、李晓鹰、刘婧、宋清华、尤正舒、赵淑芬、孙海霞等。 第二次检查教案情况:高二教师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的教师有崔晓哲、吴丽华、葛梅、徐莉、张丽萍、王淑丽、王岩、丁宝霞、韩冬梅、白素良、李鹏、李波、陈杰、李桂兰、宋万利、刘玉霞、刘崇娟、刘宝凤、姜悦、陈欣、辛本玉等。高一有王秀辉、刘启强、李晓英、刘丽娟、刘婧、闫青春、宫艳霞、赵珊、高艳、张守慧、何俊玲、张安梅、王旭东、尤正舒、赵淑芬、郭英、宋清华、张丽明、陈广志、赫英辉、孙海霞等。 第一次检查教师听课笔记,听课次数较多的教师有姜悦15节,宋万利15节,白素良17节,王秀辉15节,刘启强19节,闫青春33节,宫艳霞29节,王延芹18节,高艳33节,张玉成20节,陈永艳17节,张福娟26节,郭英21节,孙海霞22节。第二次检查教师听课笔记,听课次数较多教师有张玉成33节、张玉祥27节、孙海霞27节、郭瑛38节、张福娟39节、高艳42节、阎青春46节、刘启强29节。听徒弟课比较多的教师有宋学平、段晓霞。高二听课较多的教师有白素良25节、陈欣27节、吴丽华20节、姜悦20节、葛梅22节、张国良20节。 检查高一记分册,记载小考、提问次数多,记分册运用的比较好的教师是宋清华、尤正舒、孙海霞、赵淑芬、张义祥、郭瑛、陈永艳、张福娟、张玉成、宋新华、孟宪杰、赵珊、闫青春、高艳、张守慧、王延芹、何俊玲。高二教师是丁宝霞、王淑丽、王岩、韩冬梅、李鹏、白素良、宋满鑫、韩玉芳、吴丽华、崔晓哲、陈碧艳、葛梅、蔡玲、李波、陈杰、肖杰、宋立国、陈欣。 教师上课情况:教师能以教学为中心,扎实开展工作,教学稳定有序进行,总的情况很好。存在的问题有:a关注教学反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好教学做的不够。B听课发现启发式教学原则贯彻不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力度不够,师生互动过程比较差,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看书画、下棋等现象。C教具使用不规范。D听力课、体育课、实验课、信息技术课铃响前应到位,体育课离教学楼远些。e早自习听力情况有所好转,但未达到100%。F有个别教师仍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影响老师备课。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加强教学检查力度,确定四月份和六月份为教学质量检查月。工作重点抓常规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严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年级,予以纠正。 第一次检查高一高二学生作业。作业检查情况:1、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班级间不同班级作业量不同。高一数学:5班数学作业16次,6班作业5次,小考次数基本上相同。高一化学:8班作业4次,试卷3份,小考5次,练习册20次。6班作业8次,试卷2份,小考2次,练习册1次。高二物理:6班作业22次,试卷12份,小考2次。9班作业6次,试卷15份,小考1次。2、普通班作业批改次数比非普通班批改次数少。3、作文批改:学期过半批改没过半的班级有:1年2班、1年6班、1年10班、2年6班。4、总体上比较好的备课组有:高一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高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 第二次检查高一高二学生作业批改,检查作业批改、小考、练习等。高一:语文作文各班5-6次,其他还有随堂作文等。数学4班最好40次,物理1-4班最好30-32次。年级作业批改完成规定要求。高二:语文作文各班8次以上。代数、几何11班最好39次。物理4、5、6、7、8、10班较好有25-30次。年级作业批改完成规定要求。进入四月份学校加强教学检查力度,四月份为教学质量检查月。工作重点抓常规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教学行为,突出教学质量,从严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对期中到期末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搞好集体备课、搞好以老带新活动,新教师要听老教师的课,做到先听后讲。(2)课堂教学要有互动性。课堂纪律不能不闻不问,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倡讲练结合,不满堂灌,不一讲到底。(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不断的督促,对学生的激励手段要加强。(4)加强批改和小考。(5)探索启发式教学,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创新课。设疑不要超越学生本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对学生的思惟训练为中心,以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为原则,以多项信息反馈为调节。(6)加强高一高二的学科竞赛辅导,发挥尖子生的辐射作用。(7)加强办公室的纪律和教学纪律,不许把学生撵出课堂。 进入六月中旬以后,由于高一高二会考和高三年级报考志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年级的教学秩序一度出现反弹,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这一现象,马上召开中层干部和全校教职工大会,针对近日教学秩序混乱现象,姜书记、王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教务、政教两个部门和三个年级通力合作,迅速扭转教学秩序乱的现象。教务处加强了检查力度,并做好检查记

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每天反馈二-三次,使年级教学纪律迅速好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组织好高一、高二的期中、期末考试,指导好高三月考。老师准时参加考前会,已经形成制度。对期中考试(1)监考情况:各考场学生人数是空前的,已经达到了最大限额,各考场的老师监考比较认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了任务。(2)取收试卷情况:取试卷大家按顺序,收卷未发现一张漏收试卷和答题卡现象,表现较好。(3)考题情况:考题勘误较少,现场勘误也较少。(4)流动监考情况:比较认真负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各年级及时开好考试质量分析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全学期教务处组织高一高二市全能竞赛,全国数、理、化、生学科竞赛初赛、盟校通讯赛、高一高二期中期末联考、协助高三组织月考5次等多种考试,做到了组织到位无差错。 二、抓好教研、教改和岗位培训工作。 1、 公开课教学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50余节。3月25日魏勋丽老师参加市级地理评优课,教育学院孙主任一行三人来我校听课并进行评选。对魏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盟校优质课校内选拔赛4月9日---10日在七楼举行,数学学科做课教师王淑丽、丁宝霞、李鹏、王延芹、何俊玲,评委钱玉山、刘玉霞、姚洪峡、白素良。经评委打分评选出何俊玲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盟校优质课竞赛。政治学科做课教师刘宝凤、李晓英、王秀辉,评委李哉、宋乐勇、张晓丽、梁启坤、刘丽霞、段晓霞。评选出李晓英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盟校优质课竞赛。.4月21日刘校长、宋主任等一行13人前往长春151中学参加八校优质课竞赛,最后何俊玲、李晓英老师分别获得盟校二等奖和三等奖。 4月15—18日教务处组织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第一次汇报课。闫青春、刘启强、宋立国、陈 杰、赵珊、宋万利、陈广志、高艳、孟宪杰、王平林、姜 悦、张丽明、张丽萍、张玉成、李 波等15名教师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在学校领导及老教师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导师带徒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已迅速成长起来,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4月22日王旭东老师去九台参加吉林省中学数学课研讨会并作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5月10日、29日宋乐勇、陈永艳老师分别在学校七楼会议室作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希望通过此举带动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6月3—7日教务处组织了本学期青年教师第二次汇报课。闫青春、陈 杰、赵珊、姜悦、宋万利、李 鹏、李 波、宋满鑫、宋立国、丁宝霞、张丽萍、张丽明、孟宪杰、陈广志、张玉成、王平林、王秀辉、高艳、刘启强等19名教师参加了汇报。第一次汇报课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克服,启发式教学原则得到贯彻,德育目标明确,电教手段普遍应用。 2.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本学期开展活动两次,表现突出的是陈广志、张丽明指导的《集安古墓与环境》小组,活动开展的最好,在“五?一”放假期间率学生赴集安考察,并作了成果汇报。 3.导师带徒活动情况,开展好的有:高一物理:宋学平-赵珊、高艳、闫青春;高一政治:段晓霞-王秀辉、李晓英;高一语文:陈永艳—张玉成;高二数学:王岩—丁宝霞。 4.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化学、物理、语文、数学教研组最为突出,尤其是化学教研组活动有创意、收效好。刘婧老师还作了观摩课。本学期共录制《教学杂谈》节目四期,由地理、化学、物理、历史教研组完成。 5.岗位培训和外出学习情况:假期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教师有刘校长、崔恩英、李觅、张福娟、张玉成、宋新华等。微机培训内容办公系统,全校教师踊跃学习,电教室内坐满求知的老师们,非常令人感动。大家按照电教主任的要求做,积极提交教案,提交课件,如期完成了任务。3月17日东北师范大学牛广田教授来我校作教育理论报告,全体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聆听专家讲座,感到很受启迪、颇有收获。3月18日牛教授在集团二中为我校高一五班、高一八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没有课的教师踊跃听课,课后牛教授与听课的教师在多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3月29日学校组织高三各科教师在梁启坤教师带队下去长春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4月23日尤正舒、赵淑芬老师去泰安学习英语24字教学法。4月27日刘校长率宋乐勇、陈欣老师去露林高中听赵谦翔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做课、王鹏伟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报告。5月30—31日刘校长率白素良、王旭东、何俊玲等教师去东北师大附中学习听课。6月11日宋主任去市内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省“十?五”期间重大课题开题会。我校有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入选,并被市教科所授予“实验学校”铜牌。6月12日姜书记、钱主任、梁主任一行去长春二中参加省里组织的高考报考指导会。6月13日宋主任率陈欣、陈永艳老师去通化市一中观摩“研究性学习延伸与研讨课”,感到很受启发,收获颇丰,决心在我校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7月2日我校被省里确定为“青少年责任教育与培养实验学校”并挂牌。 积极组织排头兵竞赛,我校有宋学平、宋满鑫、赫英辉、宋万利、王春艳、潘春梅、张筱密、李兆兰八名选手参加九月份集团公司组织的中学物理、历史、生物、信息技术教育排头兵竞赛。加强体音美教学的检查力度,按大纲要求开足课,不许无故占用上课时间。由于学校重视,体音美教学好于上学期,全面完成了学校教学计划。 三、搞好学生竞赛的辅导工作。学生竞赛辅导纳入常规检查中来。任课教师认真备课,精选习题,认真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班级常常座无虚席,经过辅导教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竞赛主要有:1、3月27日通化市中学生学科全能竞赛揭晓。我校高一年级在12支参赛队伍中以7862分、6464分分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甲队)、第八名(乙队)。高二年级在11支参赛队伍中以6352分、4754分分获团体第七名(甲队)、第十名(乙队)。2、通化市中学生学科全能竞赛中高一年级数学李秋实、徐静、张利超分获第四名、第六名、第六名,辅导教师张安梅;物理杨晓鹏、宋俊玲、陶鑫分获第三名、第六名、第六名,辅导教师宋学萍;化学关愉、叶睿博、张巍、宋俊玲、李秋实分获第一、第二、第四、第八、第十名,辅导教师刘婧;英语陶鑫、关愉、徐静分获前三名,辅导教师赵淑芬、尤正舒。高二年共2页,当前第1页1

级物理江志勇获第六名,辅导教师崔晓哲;化学王威、谭瑛鹏获并列第二名,辅导教师张国良;英语谭瑛鹏获第三名,辅导教师蔡玲。3、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三名同学被初赛录取,林涛、曲博研、那振芳。获得参加复赛资格。林涛、曲博研、那振芳获得吉林赛区复赛三等奖。辅导教师刘玉霞。4、全国中学生化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六名同学被初赛录取,那振芳、李一、杨宇婷、窦圣博、宋宏珊、张婷婷参加夏令营。。辅导教师张国良。5、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二名同学被初赛录取,关愉、王威参加夏令营。6、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吉林赛区初赛有三名同学被初赛录取,王威、李亮、李福玉参加夏令营。辅导教师崔晓哲。7、八盟校通讯赛成绩:高二化学团体第二名。辅导教师张国良。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王威、第三名李健、第九名李福钰。高二物理团体第一名。辅导教师崔晓哲。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三名李亮、第四名李福玉、第五名那振芳、第七名李健、第七名谭瑛鹏、第十名王德志。高一化学团体第三名。辅导教师刘婧。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徐静。高一物理团体第二名。辅导教师宋学平。个人名次前十名:第一名宋俊玲、第二名陶鑫、第五名叶睿博。8、关于同学在2002年吉林省高二年级数学夏令营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张安梅。9、教育处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徐静,二等奖李秋实、刘泽婷、刘曦、陶三等奖李博宇、刘璐。指导教师尤正舒、宋清华、赵淑芬。10、吉林省英语口语大赛:高二年级:二等奖刘泽婷、徐静、陶鑫。指导教师尤正舒、宋清华。高三年级:杨帆。指导教师肖杰。四、八校联考期末考试成绩及高一高二会考成绩情况。八校联考成绩见成绩册。高二物理、化学、历史、生物,高一历史、地理会考成绩见成绩单。高二高一各科会考通过率情况。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待进一步加强,启发式教学力度不大。我校的新型课教学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少有成果。2、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没有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教师之间水平差异较大。3、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4、竞赛成绩各学科之间不平衡,有的学科成绩出现了滑坡,尖子生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科的联考成绩与盟校相比差距大。5、有的教师对教研教改不热心,只满足教好课,缺乏上进心和参与意识。6、一些教师对当前高中的办学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7、高一实行的研究性学习力度不大,参与的人数少,活动次数不多,活动内容仍在探索中。8、高中双语教学的课堂形式、预定达到的目标还未明确。应制定培训计划,让教师自主学习。

  

共2页,当前第2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