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十篇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十篇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7:37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1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新发力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4.6;G1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激励开放环境作为支持,只有良好的环境支撑,各相关产业才能够实现长足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塑造了新发力点促使文化产业在建设过程中能够享有更多的资金、更为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文化产业的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也更为清晰。

一、互联网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发力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民族文化创造力也得到了适当的激发,甚至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发力点。首先,互联网借助创意整合、资本支持、软件技术支持等要素,以社交网络作品作为依托,逐步构建了具有极大包容力的文化商业生态系统,能够方便人们将文化资源、制度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进行跨时空组合,进而实现在地、在场、在线三种文化生产方式的纵横贯通,促使文化产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隔阂被逐渐消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1]。其次,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文化产业的平台经济得到了一定的重塑,进而重新构建了平台型经济集群,促使文化产业中双方或者多方之间能够构成良易体系,进而凸显合作增值效应,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平台经济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信息和实体的聚集会推动产业集群的出现。再次,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文化产业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不仅服务范围和深度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和深化,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促使社会大众对文化产业的认同度得到明显提升,为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最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为文化服务贸易的开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互联网的支持和嵌入背景下,全球文化服务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特别是在高端文化设备、移动终端以及电子游戏等方面的融合趋势更加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文化产业逐渐实现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态势。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文化产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平台、大融合、大联盟、大整合、大视频、大植入、大市值、大研l、大创新、大创业等,下面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几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相关产业都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如文化产业和金融经济的融合、技术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融合等[2]。所以围绕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以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广泛融合的态势。

以文化产业与金融经济的融合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在文化产业借助互联网的助推得到不断发展,文化传媒领域实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背景下,金融资本发现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并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态不断介入,对文化传媒领域的资源流向以及资源配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少数金融资本拥有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也促使文化产业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的社会背景下,更多业外资本的不断涌入也造成行业估值泡沫的出现,极大增加了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运营风险。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值”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下,文化产业呈现出高度集中发展趋势,经济文化建设进入到新常态,Bat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飞速发展[3]。可见,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文化产业的市值成为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在“互联网+文化产业”背景下,企业市值的判断不一定以盈利为标准,而是将其未来发展态势以及当前市场定位作为重要的参照。换言之,一个企业即使在当前市场效应下盈利效果不理想,但是其具有高质量的商业模式,其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就较大,企业的市值也就越高。简单的说,“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值”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形成的新商业模式,伴随着新商业模式可能出现更大的并购和更大的市值。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企业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经济新常态调整经营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态势。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创新是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文化产业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创新,如直播模式、粉丝经济以及大数据带动的精准营销创新等,这些创新的存在都会对文化产业以及周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4]。可见在“互联网+文化产业”背景下,企业的建设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都应该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展规律,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进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兴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所以在新时期应该保持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借助“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玉堂,陈绍辉,陈文华,等.关于实施湖北文化产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61-67.

[2]王英,刘继锐.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文化创新――山东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路径研究[J].理论学刊,2015(3):118-124.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2

购买推荐

图书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对杭州2009年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和应用状况进行全面总结,着重于对杭州互联网细分业务和典型应用发展状况的关注和研究;适合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从业企业和有关专业人士等阅读参考。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录

1总论

1.1引言

1.2国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3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4杭州市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5杭州市委、市政府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1.6进一步发展杭州市互联网产业的政策建议

1.7编制说明

2电子商务

2.1电子商务概述

2.2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

2.3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2.4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态势

2.5典型案例

3搜索引擎

3.1搜索引擎概述

3.2国内搜索引擎发展态势

3.3杭州市搜索引擎发展态势

3.4典型案例

4网络游戏

4.1网络游戏概述

4.2国内网络游戏发展态势

4.3杭州市网络游戏发展态势

4.4典型案例

5网络广告

5.1网络广告概述

5.2国内网络广告发展态势

5.3杭州市网络广告发展态势

5.4典型案例

6网络社区

6.1网络社区概述

6.2国内网络社区发展态势

6.3杭州市网络社区发展态势

6.4典型案例

7即时通讯

7.1即时通讯概述

7.2国内即时通讯发展态势

7.3杭州市即时通讯发展态势

7.4典型案例

8互联网内容服务

8.1互联网内容服务概述

8.2国内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态势

8.3杭州市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态势

8.4典型案例

9互联网软件服务

9.1互联网软件服务概述

9.2国内互联网软件服务发展态势

9.3杭州市互联网软件服务发展态势

9.4典型案例

10互联网基础服务

10.1互联网基础服务概述

10.2国内互联网基?服务发展态势

10.3杭州市互联网基础服务发展态势

10.4典型案例

11互联网人才培养

11.1互联网人才培养概述

11.2杭州市政府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11.3在杭高校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11.4杭州市企业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附录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3

作为中国广告业界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综合展示交流平台,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10月26日-28日在南京举行。从本次广告节的奖项、论坛与媒体推介会,可以看到中国广告与创意市场的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

1.报纸媒体的“联盟”与“抱团取暖”。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很多传统报刊杂志在经营上有20%—30%的下滑,2012年同期,全国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比下滑了7.3%。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广告人》杂志及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地标大报联展”的等多家中国地标大报,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标大报启动仪式暨报企联盟成立仪式”,包括广州日报、南京日报等在内的22家地标大报“抱团”形成报企联盟,倡议全民读名报,相约共同发展。​

看点与趋势:区域性的都市报依靠其本地化的趋势,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报纸媒体如何从媒体化到产品化,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依然是逃避不开的话题。抱团和联盟,仅仅是资源上的相互协同和支持,但是这些并不能改变媒体本身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模式,未来报纸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电视媒体的“大片时代”和“细分时代”。本届广告节,央视和各个主流卫视都进行了媒体推介,尽管有很多新媒体在宣扬电视媒体开机率下降等等消息,但是电视媒体的地位依然坚固,但是电视媒体也并非毫无压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在央视级电影电视媒体的推介会上提出,电视媒体进入“大片时代”,即要利用产业链和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进行大投入、大制作、高造势、高回报的内容制作,例如央视就提出在新闻、财经、综艺、体育、公益等方面的一些重点节目的大片制作战略。另外,电视媒体也需要不断的结合观众生活形态的变化进行节目创新和编排上的创新,例如湖南卫视2014年将亮相30多个新品节目,并启用主题日编排,每天都以一个主题日命名,周一真人秀日、周二比拼日、周三约会日、周四创意日、周五活动日、周六青春日、周日喜剧日。​

看点与趋势:电视的内容创新的原点,依然需要关注观众在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形态内容需求的变化,切割受众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看电视的时段和生活形态进行有主题性的内容创新,将是未来电视创新的关键。​

3.新旧媒体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提出,今天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共荣的多媒体时代,而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与受众的互动,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呼啦,打破了传统电视和观众单一的联系模式,利用手机移动端的便捷性,通过二维码连接电视屏和手机屏,紧密捆绑湖南卫视节目、电视剧等优质内容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和用户互动的模式,并在用户彼此之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交圈,上线十个月,超过800万注册用户、600万周活跃用户,而《我是歌手》总决赛影院直播开启三屏联动、《中国最强音》打通线上线下、和电商合作发起快男直播互动等一系列由呼啦主导的活动更是成为了电视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江苏广电集团新推出的“梦之音”则可以让观众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用智能手机领取优惠券、实现购买,实现了电视广告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很多报业集团也在试图打造新媒体平台。​

看点与趋势:如一位媒体记者如此所述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景象,即从“与狼共舞”甚至“驯狼为我所用”。今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已经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传统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媒体也需要传统媒体的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受众需求与技术作为核心的双重驱动,缔造新的互动和体验是所有传统媒体都需要去积极探索的。​

4.传播转向:从媒介资源购买主导到激发用户传播的路线。无论是艾菲奖,还是中国广告长城奖“互动创意奖”与“媒介营销奖”,获奖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利用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等与消费者互动的创新与扩散的创新营销。而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将营销重心从单纯的媒介资源的购买,转向能否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上,数字营销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而数字平台为传播引擎的角色在很多案例中都有所展现,例如在艾菲奖和长城奖互动创意的全场大奖,都是可口可乐夏日昵称瓶的传播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线上线下整合的案例,其中利用互联网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化媒体的扩散传播成为其主要的亮点。​

看点与趋势:不互动无营销,今天的消费者在嘈杂的信息噪音中,品牌除掉要购买优势的传播资源,还需要考虑如何制造消费者更多与品牌互动和体验的机会,数字化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引爆消费者的重要驱动的问题。​

5.内容营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媒体尽管往往是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支出的转移者,但是,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和媒体形式也需要变革,传统的展示型的互联网广告也在遭遇到受众注意力和点击率下降的挑战,内容营销成为一股重要的趋势,无论是凤凰网提出的“原生广告,品效合一”还是新浪对于微博营销的新的一些产品,都在指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有大动力和内容。​

看点与趋势: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平台,需要的是深度的卷入和共鸣,而卷入和共鸣,则需要有更生动的内容,基于消费者生活场景和内心共鸣的内容营销创意会越来越重要。​

6.技术驱动的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无论是腾讯提到的从关注广告到关注人,关注人群背后的数据与需求,结合关系链与营销工具,更人性化地为品牌提供高效、精准化的社会营销,针对更多的行为轨迹,如用户曾经在媒体上的行为、标签等,做到精准定向服务,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推介会上,各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对于用户的分析和案例分享,都在指向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消费者洞察成为新的精准营销模式,但是如何挖掘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却是所有的技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看点与趋势:大数据再大,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回归消费者生活场景,吻合场景的营销才是精准的营销,大数据的精准是未来,但是营销的实践和优化,还在路上。​

7.网络视频的传播价值提升。今年广告节中,视频媒体的展台都是最耀眼的和最大的,尤其是乐视网、腾讯视频和迅雷看看,而今年多屏联动,台网深度的联动的话题继续深化,相比去年,网络视频的话题已经不再那么的有爆炸性和冲击力,在广告主心目中已经逐渐成熟。​

看点与趋势:广告节刚结束,苏宁联合弘毅资本收购pptV大部分股权,网络视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而视频平台和流量的集中化,有助于广告主进行更好的选择,网络视频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8.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未来的传播结构。我去年和今年都主持了移动互联网的推介会,去年是各个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知识普及会,今年则是大家更多的分享案例和营销模式的推介,总的来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单纯的广告展示也不再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内容、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特性的互动,才能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点,创意无限。​

看点与趋势:移动互联网依然是消费者移动生活形态的展现,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是整合营销,也是结合移动设备属性的全息化的营销,移动营销一定要和终端互动,社会化等等整合才能发挥效应。​

9.中国元素创意的全球化。每年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盛典都积聚了很多人,从2006年开始,中国元素先后经历了奥运、盛世中国红、中国力量、创意中国、新青主题,今年的主题定为“中国元素中国梦”。所有嘉宾一进场,就按照入行年代领了不同颜色的运动服,人手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小书包,三代广告人都在这一刻重归校园。而2013年5月第60戛纳创意节,中国广告协会举办了戛纳·魅力中国周活动,2013年釜山广告节举办了首届中国专题,中国元素、中国创意正在被全球所关注。​

看点与趋势:很多国际品牌都在积极利用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广告创意,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大,中国创意和中国元素将有机会走向世界,但是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并没有被广告传播界深度挖掘,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意元素未来也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10.广告产业园区的差异化未来。国家鼓励广告产业园区的发展,据悉现在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批复29个部级广告产业园,每年财政部有定向资金支持,10月26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广告节上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定海认为,对于广告产业园区,政府相关方面应该在明确地方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富于远见的谋划发展课题,以创新项目为引领,以创新基金委动力,形成园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首都经贸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杨同庆认为,广告产业园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各个产业园区的定位应准确,要差异化发展、互补性共赢、区域性整合。​

看点与趋势:国家重视,广告产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广告产业园如何告别地产模式,进入打造文化和创意品牌的模式,这点上,或许很多广告产业园去还没有想清楚,如何结合本地化的特色优势,打造差异化的园区,园区的定位规划、软实力的打造远远比圈地盖楼重要。​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特点;发展

一、引言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网上银行、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新兴金融业务在我国迅猛发展,这些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共同组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即互联网金融。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范围扩大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促进了金融交易结构的创新,提高了金融业务的服务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网上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完成资金融通、信息中介和支付等目的的一种新兴金融。马云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侯维栋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进行深刻变革后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万建华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还包括支付和各类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应定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吴晓灵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工传递金融信息,办理金融业务,构建渠道,完成资金的融通。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搜索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操作简洁迅速、交易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透明度更强,加快了金融业务的创新。

1.服务效率高

业务交易扁平化,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实现终端金融交易的同时进行,交易流程相对简化且操作简单,减少了业务链条,客户可以随时享用金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能将高度分散化的企业、个人等信息进行系统集中处理,而后将相关产品信息快速反馈给客户,可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自由发展。

2.发展创新快

业务运行网络化,运行边际成本低,发展创新快。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可以在开放透明的交易平成金融交易,无需通过传统的中介、无交易成本。同时,随着交易平台规模的提升,交易平台对用户的价值会随着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边际成本呈现递减趋势并趋近于零。由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保持竞争的优势,利用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也能快速有效地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产品创新。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国内学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发现对于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且不多、意见分歧较大。刘亮称,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呈现出移动化、电商化、(去金融中介化)的主要特征。张子春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中以网络借贷为主,预估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将在未来与网络借贷一样,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杨洋认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未来将以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p2p、众筹融资为发展方向,并有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支付业务、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但对此朱晋川持有不同意见,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取决于传统金融体制的创新力度、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状况、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力度、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无法准确把握其发展路径及最终形式。

总体而言,与现今我国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实践相比较,有关其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分析则显得较为滞后,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尚未从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定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等问题上移步到下一层次,且已有的研究结论指向性并不统一,各方学者的共识远少于分歧争论。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方面,大多数学者在参照美国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先驱国家资料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金融机制背景,尝试对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特殊发展模式进行界定分析。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几乎都源自于国外,在与国内传统金融业态的大背景相融合之后,进行过一系列的创新改革,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因此,尽管中外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原理相一致,由于中外互联网的发展背景、有利条件、制约因素等方面差异巨大,造就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独特的发展历程及现有模式。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支付、融资、理财等目的的新兴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近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势头较猛,未来势必成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并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袁博,李永刚,张逸龙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28(12):66-70.

[2]谢平,邹传伟,曾刚等.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26(12):11-12.

[3]张松,史经伟,雷鼎等.互联网金融下的操作风险管理探究[J].新金融,2013,28(9):33-36.

[4]王春梅,王丽娟,徐英等.刘士余对话王建宙:当金融遇到互联网[J].财经国家周刊,2013,28(16):28-30.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5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文明的创新总是与技术的重大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正深刻的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互联网的最主要特性包括媒介技术、无处不在、网络外部性、对已有分销渠道的替代和扩充、消除时间局限、减少信息不对称、无限虚拟容量、低成本、创造性破坏、减少交易成本等。①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企业只有进行调整,不断创新,建立一个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

1、商业模式的定义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models这个术语。②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商业模式才开始被广泛传播与使用,其内涵也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企业管理领域这样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理论界还未能达成共识。osterwalder,pigneur和tucci(2005)在综合了大量文献后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③

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要深入地认识商业模式,了解其构成要素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主要观点有:afuah和tucci认为,商业模式由客户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关联活动、实现、能力、持久性组成。④osterwalder把商业模式框架划分成四个部分九个子元素,分别是:产品(价值主张)、客户界面(分销渠道、目标顾客、顾客关系)、基础设施管理(核心能力、价值结构、伙伴网络)和财务状况(收入模式、成本结构)。⑤罗珉通过对研究得出商业模式有八个构成维度,即价值主张、价值网络、核心战略、组织设计、产品与服务设计、资源配置、经营收入机制以及盈利潜力。⑥

二、互联网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与顾客、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技术特点也极大的改变了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互联网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

michael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五力模型”指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主要包括五种力量: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对行业与企业环境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它改变了行业竞争力的强度和平衡,逐渐加剧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从多个方面改变了行业竞争结构,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⑦

首先,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模糊了市场界限,拓宽了市场范围,企业面对的竞争者数量大大增加。其次,互联网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并且现存企业的业务扩展能力增强。第三,购买者了解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增加使其议价能力增强,网上购物飞速发展。最后,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拥有了更多的采购选择权,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选择,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供应商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销售网。

(二)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各要素的影响

1、对价值主张的影响

在商务模式理论中,广义的价值主张是指客户界面、伙伴界面和内部构造中那些能够为客户、伙伴和员工创造价值,并最终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的关键要素形态组合。⑧通过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顾客的交流与沟通,更直接的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拓展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范围,更好的为顾客服务,使顾客的价值主张真正得以实现。同时,互联网也是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的有效途径。

2、对关系网络的影响

企业的关系网络主要包括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单纯的买卖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寻找到大量供应商,采购渠道增加,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大大增强,从而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不断加强。二者间信息的交流越发频繁,使得供应商的供应效率提高,也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现在,顾客有了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自己所需的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去比较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物流业迅速发展,网络购物大行其道,这使得顾客在与企业的关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3、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创意为核心的竞争不断加剧。谁先发掘出新的潜藏消费热点,谁先将观念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制胜点。传统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的U型组织结构形式下行政机构冗繁、信息传递缓慢、运作效率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互联网也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转变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1)组织结构网络化、无边界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使用,信息的传递不必再遵循上下级部门间的层层传递。传统企业明确的组织界限模糊,打破了部门间的沟通障碍,有利于实现部门、员工之间全方位的沟通与交流。

(2)组织结构简单化、扁平化

在互联网时代,冗繁的中间机构被去除,而过去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信息搜集、加工、分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能够由计算机替代,这就使得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愈发简单化、扁平化,仅保留核心功能模块。企业的管理与组织效率大大提高,决策与行动间的时滞缩短,增强了企业对市场与竞争的反应能力。

4、对盈利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对现代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

(1)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互联网从多方面降低了企业成本。首先,它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本。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供应商及产品的挑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信息能够及时反馈,不但节省了时间,也节约了库存成本。其次,互联网也是企业降低宣传和推广费用的有效途径。最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远程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降低交通和通讯费用,减少中间环节,缩减人工费用,从而减少管理成本。

(2)对利润点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呈个性化趋势,这就决定了市场呈现出非划一性的异质结构特征。⑨企业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总结规律,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发掘潜藏的利润点,收入来源增加。

三、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展望

对于未来商业模式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2010年8月麦肯锡公司预测,提出了在高新技术支持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将出现的10大趋势。⑩

趋势1:分布式协同创造成为主流。分布式协同创造也称作公开创新,是指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一种新型创新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使企业外部人员参与到产品研究与开发过程,有效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与效益,降低企业服务用户的成本和扩大服务范围。

趋势2:组织网络化。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将发生更剧烈的变化,围绕着核心功能模块,组织结构倾向于转变为一种更加开放的网状结构,打破地域、部门、业务的边界,提高组织效率。

趋势3:规模化协作。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现代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能够高速的传递,每一位员工都只是业务中的一小环。工作熟练度上升,差旅预算缩减,运营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

趋势4: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资产设施本身已成为一个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具有获取信息、计算处理、数据传输以及围绕信息进行协作的能力――这种系统被称为“物联网”。这些设施可以使流程效率更高,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并激发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趋势5:更具规模的数据库和实验系统。大规模的顾客和使用者偏好数据资料可以借由互联网得到更有效的分析,这使得企业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变得更迅速,更有理可循。

趋势6: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布局。人们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it技术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够减轻更广泛的企业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趋势7:将产品服务化。传统上以有形物品销售的产品逐渐转变为以次数购买的服务。企业应抓住机会,将有形资产与智力资本相结合,为提供一系列新型服务创建了平台。

趋势8:多方参与商业模式的新时代。传统的以一对一交易或信息交流的方式来创造价值已经向多方互动的形式转变。网络效应可以放大多方参与商业模式的价值。

趋势9:来自金字塔底部的创新。当技术与特殊的市场条件相结合时,具有颠覆性的新型商业模型将会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来自企业正活跃在全球舞台上,它们代表了一种新型的竞争对手。它们对占支配地位的强势企业来说是一股潜藏的挑战力量。

趋势10:利用智能网络提供公共产品。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对政府的反应速度和办事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技术正是提高公共服务的供应与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结论

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价值创造或激发的动力,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全球范围内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引起全球商业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全球商业领袖普遍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钱大群,2008)。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企业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自身优势,挖掘网络经济中的企业价值,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

注解

①allanafuah,ChristopherL.tucci.internetBusinessmodelsandStrategies:textandCases[m].Boston:mcGraw-Hill,2001.

②徐迪,翁君奕.商务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04(29):43-44.

③alexanderosterwalder,Yvespigneur,ChristopherL.tucci.ClarifyingBusinessmodels:origins,presentandFutureoftheConcept[J].CommunicationoftheassociationforinformationSystems,2005,15(5):1-25.

④afuah,G-tucci.internetBusinessmodelsandStrategies[m].Boston:mcGrawHill,2001:129-136.

⑤osterwaldera.theBusinessmodelontology:apropositioninadesignscienceapproach[D].UniversitedeLausanne,2004:89-114.

⑥罗珉.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1-8.

⑦孙晓静.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变革[D].济南:山东大学,2006.

⑧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6

作为一年一度的软件产业发展论坛和部级软件交易会,今年6月份在辽宁大连市举办的软交会盛况空前。美国知名it预言家凯文・凯利、东软董事长刘积仁等与会的知名人士和it大佬,在现场十分专注地大谈“互联网+”,让互联网+软件这股狂潮迅速在会议内外形成影响力。根据笔者在现场的观察和调查,本届软交会涉及到“互联网+”的有医疗健康、电子商务、制造业、创新创业、现代物流、集成电路等多个论坛,占到总数的50%以上。

今年我国“互联网+”战略及“中国制造2015”计划相继出台,对信息化及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利好,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软交会的主办城市大连,没有在“中国的班加罗尔”这一荣誉前止步,而是逐渐向互联网创新方向靠拢。

目前,“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已经呈现出融合趋势。比如打车软件就属于这样的范畴。抛开一些潜在的问题不谈,UBeR和滴滴打车这样的互联网应用出来之后,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将会产生一场颠覆,其主要的创新就是通过一种崭新的分享模式为广大租车用户提供了方便。凯文・凯利也指出,UBeR这样的分享模式其实可以复制到像交通、医疗等其他领域,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和新的模式,就像他很早就在自己的书中《新经济新规则》提到的那样。

国内软件企业对“互联网+”也都持积极的、欢迎的态度。作为国内软件外包服务业的领头羊,东软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在软交会上表示,今天的互联网给软件行业带来的不是冲击,二者在未来可以并驾齐驱。未来软件不仅可以定义网络,也可以定义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软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03-02

一、移动互联网

1、移动互联网目前现状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正日趋升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

在市场规模上,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q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102.1%,环比增长16.9%。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放缓,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不可否认,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其透露出的机遇和诱惑已让互联网欲罢不能。

移动应用日益丰富: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日渐丰富多彩。近几年来,除了传统的娱乐、游戏等手机应用外,sns(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lbs)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迅速增大。

2、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到2012年年底截止,我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范围达到四亿多,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多。测试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更会扩大,其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纸媒的应用深深的深入到人们的心目中,从全球电信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从2005年以后开始,基本上是移动数据业务的转型、宽带升级及ip化拉动整个网络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对人们有用的游戏、音乐等平台业务的收入比重使运营商的收入不断的增长,这种趋势字我国国内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通信领域提供了发展途径,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的数据业务在不断的提升,他们的运营模式也在拓展着。

3、移动互联网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运营商、硬件厂商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但是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对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在将来的两三年内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发展的冲击不是特别大。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的媒体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的采编权和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的权利,移动互联网离不开传统媒体的资讯信息。

第二、很多的青年人员有自己固定的互联网设备,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其大部分处于观望阶段,他们的态度影响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

第三、移动互联网主题人群,更多的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渠道,并不是了解新闻资讯的权威渠道,出于时间和自身的问题,他们也不太阅读传统媒体,所以移动互联网短期内对传统媒体的发行影响很小。

从另一方面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对媒体产生了冲击,但是在某一方面也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了机遇。与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只是信息载体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内容上对传统媒体依赖依然存在。

二、传统纸媒的数字化、移动化趋势

1、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1)载体的海量性。网络容量之大,任何其他媒体都无可企及,对于网络新闻而言,其在空间能力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贮存与转运的能力。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

(2)空前的时效性。报纸的出版周期常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电视、广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时计算,而网络新闻的更新周期却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尤其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更为突出。在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轰炸的事件报道中,网络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从而使第四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首选媒体。

(3)结构的超文本(多媒体)性。网络新闻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是兼具数据、文本、

图形、图象、声音的超文本结构,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象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因而是立体的、网状的、多维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亦动亦静。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和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是用图象,而网络新闻则三者皆用,它融合了纸质新闻、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段,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

(4)交互性与易检性。传统媒体的新闻,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编辑或制作人,在受众遥不可及的编辑室或新闻中心,单方决定值得报道的内容,阅听人只能被动地等待收阅或收听在固定时间送达或播出的新闻,如果有意见,也只能事后表达。而网络新闻则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这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交互性使网络新闻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新闻类型。

易检性是指网络新闻具有过刊查询和资料检索功能。广播、电视错过时间,通常就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想查看报纸以前的报道,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网络新闻突破了这种时间限制,网民在网上可以随时按日期查看一家网络媒休的旧闻,也可以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5)全球性与个性化。网络新闻的发行是全球性的,其受众可能遍及四海。这使得网络新闻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间传送发行,比如一家市县报上网后,其网络新闻会拥有不少关心该地区情况的省外、国外读者。网络新闻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中声音微弱的现象。

网络媒体在整体传播模式上趋向小众化和个性化。小众化是相对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而言的。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受众只能在有限的媒体设定的有限的菜单范围内作有限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大众化的。而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浩如烟海,其内容丰富且分类精细,当前许多网络新闻媒体均提供了定制“个性化新闻”的服务,网站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向其发送经过选择的个性化新闻。由读者自行采访及新闻,打破了传统报纸由记者独占新闻采访工作的模式,使网络新闻越来越朝着个性化的趋势发展。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演变,为手机终端提供了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宽广的数据容量,就好比是建造了一条无处不在的移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手机媒体得以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融合,并在手机上自由搭配出不同的手机媒体形态。手机媒体社交化已成趋势,其社交媒体已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社会生活的二次融合,已经突破了新老媒体概念之争和分行业竞争的格局,加速了产业边界的消融。

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虚拟社会;而在一个包容、互动、共享的虚拟社会里,社交行为无疑是最普遍的行为,所以社交化必然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手机媒体的互动特征不仅在于人与终端机器界面的互动,更在于通过数据传输网络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有益互动。专业化、即时化、移动化、开放化是手机社交网站的发展方向。

随着整个手机媒体行业的日趋社交化,社交将成为手机媒体的一个整体特征。作为社交媒体中最为活跃的平台,要实现手机媒体的应用创新,就必须围绕技术和终端、功能和特性、商业模式三方面来着手。

1.必须建立在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进步上

2.必须围绕手机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

3.最主要的是要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

3、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手机媒体的特点除了人们知道的便于携带性、移动性、个性化外,还包括以下几种特征:

一、传播效果强大。手机具有随身的特点,并且人们对手机媒体的信赖程度较高。手机媒体能够产生更为直接而强大的效果,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这对于我们广泛传播健康、和谐的文化十分有益。。

二、互动性强。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收信息,不仅可以进行个体间联络,还可以进行群体间联络。通过手机报这种媒体形式,还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人们对于某个政治事件或新闻的评论,人们阅读手机报后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愿意通过手机媒体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借助移动通信网,手机短信、手机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群发给每一个用户。

四、多媒体融合。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也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形成一张相对复杂的传播网。与此同时,手机还可以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互动,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新局面。

4、手机媒体的传播分析

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既不同于以往传播模式,信息从一点出发,直达全面,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的身份发生转变,由此进行信息的多次传送与无限循环。手机传播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传播者的层层把关,也就是人人都是媒体的前提下,传播信息不断融合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泛,而且信息的主题也是开放性的。

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决定了信息在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以全面发送,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即时反馈,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深度和广度。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型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了“把关人“的权威主体地位,实现了传受双方的对等性。多个主体的出现,呈现出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及权利的分解与集中的特征,因此可以这样说,手机媒体的传播形态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社会性传播。

5、数字内容产业新形势应对

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的经济与文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飞速发展的电子数字通讯、信息技术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但是,现代传媒高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和艺术文化生态格局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文化生态格局的全面改变。不仅传统的文化形态“升级换代”或全面更新,而且大量崭新的文化形式被创造出来。

三、传统纸媒app转型

1、纸媒app发展现状及趋势

面向未来的竞争可能都会在手机平台上发展,包括目前,我们简单做了一个纸媒的下载,实际上这只是增加一个传播渠道而已,它本身还没有变成这样的形式,而且现在分了很多版,完全可以用手机媒体的形式,每个板块都面向一个细分受众,每个版块都可以办一份手机媒体,即时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客户端推送出去,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把网上东西也好、业界东西也好分门别类的通过手机客户端出去。那么这样就比报纸更快更方便,而且更有针对性。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个性的。

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用户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用自己的手机打开微博--在微博上已经有丰富的新闻信息,相比之下,许多纸媒的app使用频率却不高。在竞争激烈的app市场,大部分媒体的app往往都面临一个尴尬处境--即用户刚下载时有一阵热度,但是之后就很少有人持续去点击,用户活跃度很低。

2、纸媒app转型之路

纸媒app的现状,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讲,第一,它的受众量,有多少人看到了你传播的信息;第二,传播力,包括时间、速度、效率等;第三,是他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未来是一个大融合,只有受众量、传播力、公信力都领先的媒体,才会是未来的主导力量。纸媒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突破某些局限性,提高自己的受众量、传播力等等。

纸媒在开发app时,不仅应该注重内容的价值,还应该注重服务的价值,即给读者以最好的阅读体验,这一点是和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的。纸媒在app开发时,应遵循阅读者的使用习惯。目前,在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字号选择、横竖屏显示等功能及用户体验指标上,传统媒体的应用表现欠佳,大部分传统媒体似乎并不重视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这一点是需要转变的。

另外,提升app黏性的最有效方式是提升app的社交属性。纸质媒体的业务要想盈利对媒体的要求特别高,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品牌支撑,有足够多的忠实读者,此外其自身的用户体验要足够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每个平面媒体都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四、传统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误区

目前

传统媒体面临着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最重要行业的革命。媒体的创新非常重要,而这在现在看来尤为迫切。新媒体对我们既有的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是数字时代的特征所决定的。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当然不会自甘堕落,在某方面开始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转型,选对方向的区域,也会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从博客、微博、sns等获取信息。新媒体的用户扩张给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等传统纸媒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其提供转型、直面挑战的机会。反思下《thedaily》停刊的教训,也许能给我们在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转型上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郑强.平面媒体转向全媒体的流程再造[j].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09月.

[2]蔡雯.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色变化[j].2007年第四期.

[3]蔡雯.新闻与写作[j].2007年第四期.

[4]郑强.设备程序开发的实例[j].2010年01月.

[5]俞永唱.论纸媒的发展[j].2008年09月.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8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统报业;困境;机遇;对策;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革以及受众的需求,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受到较大冲击,其发行量、广告收入等发展都开始落后于各种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其惊人的发展变革速度,使得媒介融合的趋势已经逐步形成并且不可逆转,因而媒介融合也成将为传统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报业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同时也会遇到较好的发展机遇。

一、媒介融合的现状

1.媒介融合的概念。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早提出“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这一概念,在他的著作《自由的科技》(thetechnologiesofFreedom)中提到“传播形态融合”,正是指媒介之间相互融合的寓意。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强调各种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此后,学界进一步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这是所有媒介在数字化时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终极目标,由此带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需要指出的是,媒介融合并不是指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机械化的组合在一起,而是各种媒体相互穿插交融衍生出新兴媒体的媒体现象。

2.媒介融合的现状。经过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目前存在的媒介形式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而中国传媒业已形成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共同构成的多角度、多方位的传播架构。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快了媒介融合的步伐,因此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多种媒介融合的规模尚未形成,媒介之间的融合处于起步阶段,融合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单向融合,如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广播与网络的融合等等。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带来了媒介从内容到终端的全方位融合。“三网融合”包括[1]:内容融合,即各类纷繁复杂的内容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运营[2]。渠道融合,即对原有的广电网络进行更新换代,通过网络渠道、卫星渠道、有线渠道等渠道传播内容[3]。终端融合,这包括电视、手机、电脑、paD以及其他通讯设备终端的融合,另一方面包括终端设备的融合和终端服务的融合。

3.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网络“三网合一”的形成,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消费习惯,进而加快新产品的推广,加速p2p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媒介融合的技术,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相互交叉、渗透,定会促进新媒体的出现。然而由于政策壁垒、技术壁垒、管理壁垒等影响,我国媒介融合的发展并未像欧美等国家迅速,但是随着全球信息化以及全媒体的时代的到来,媒介如何的趋势势必不可逆转。媒介融合不仅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利润与较低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高质高量的信息。同时有学者指出,媒介融合的最高形态称为整合媒介,整合媒介包括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三个主要阶段。整合媒介将会成为未来媒介发展中的一个趋势。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业的困境

网络技术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互联网、手机、paD等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报业惯有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1.时效性不足。在媒介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报纸携带较为便捷,因而成为了人们最热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报纸的传播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时效性的要求,而携带同样方便的手机、paD等新媒体则以其及时的信息满足了受众对于时效性的高要求,得到了大家的青睐。传统报纸在传播内容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排版、印刷等制作,而新媒体几乎可以使受众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信息,其信息的速度远远快于传统报纸。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传统报纸的报道显得更为滞后。这样便使一些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放弃了传统报纸,改而使用新兴媒体来获取更新更快的消息。传统报纸的受众老龄化以及受众流失现象日益突出。

2.互动性不足。传统报纸的最大特点就是单向传播,虽然也有些报纸开办了读者来信互动的版块,但是当新媒体出现后,这样的互动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网络平台的出现、手机短信的简便等形式,都为受众提供了互动的场所。一些网站的论坛以及当下流行的微博,更使得受众可以对某一事件第一时间进行评论、抒发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同时受众也可以成为一名草根记者,对某一事件进行报道。相比报纸的读者来信互动来说,这样的互动模式受众更容易接受,也更为方便。由此可见,传统报纸在与受众的互动环节上处于劣势。同时,由于传统报纸是单向传播的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无论好坏、感兴趣与否都只能是一味的接收信息,而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信息传播改变了单向传播的局面,受众面对信息时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3.信息量以及趣味性不足。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每天的海量信息相比,传统报纸则由于版面以及出版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传播信息数量方面望尘莫及。同时,传统报纸的版块设置大都以时政、民生、经济、娱乐、体育等为主,传播内容的局限同时也使其趣味性略显不足,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则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各行各业,并且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如视频、图片等,这样以来其趣味性与可读性均强于传统报纸。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纸的机遇

不可否认媒介融合所建构的新兴传媒环境带给受众许多传统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我国目前的媒介环境正处于媒介融合的起步阶段,媒介融合的准则框架等都较为混乱,因此,新媒体所建构的传媒环境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同样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小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正是传统报纸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可以把握的机遇所在。

1.新媒体对信息的真实性把关不足。新媒体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然而部分人为了获取点击率以及出名等目的,大量虚假不实的信息,使得新媒体海量信息库内充斥着诸多不真实的信息,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影响受众的思辨能力。而传统报纸的信息都会经过采、写、编、评等环节,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信息都是经过许多媒体人审核、把关的信息,是有着正确舆论导向的信息,因此在公信力方面,传统报纸相比新媒体更为可信可取。

2.新媒体对新闻报道的深度不足。新媒体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时效性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比较肤浅,新闻报道的深度明显不足。传统报纸有着长久发展形成的报道模式以及文化底蕴,同时也必然会拥有一支优秀的采编队伍,对某一新闻会进行跟踪报道,挖掘新闻表象背后的真相。因此在报道深度方面,传统报纸更胜一筹。

四、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纸的应对

1.与新媒体合作。纵观传媒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某一种传统媒体,传统报纸亦是如此。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变迁,传统报纸仍然会拥有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因此所谓的“报纸消亡论”未必会实现。但是,传统媒体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如若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空间势必会逐步缩小。面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传统报纸也应顺应发展的步伐,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使自身能更好的得到发展。传统报纸可以与网络媒体合作开办自己的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打造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树立品牌、提高价值。这样既可以提高传播信息的时效性,也能打破传统报纸单向传播的模式,更好地与自己的读者进行互动。另外报纸也可以选择与手机运营商合作开展手机报业务。当下也有一些报纸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办一些诸如读报类的节目,使得受众对于报纸的兴趣增强,增加受众的阅读欲望。

2.培养高素质的全能记者。传统报纸相比新媒体而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采写记者,然而面对媒介融合的时代,记者只会采写已经不足以满足这一行业的发展。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记者应该是类似于西方冠名的“超级记者”,这些记者掌握较全面的多媒体技能,他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3.办有特色的报纸,受众定位明确。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报纸应该改变思维模式,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办有特色的报纸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因为版面的限制,传统报纸在的内容上应该有所取舍,力求突出特色,做到内容与众不同而精彩。同时,受众是独立的个体,对媒介的选择自然不同,传统报纸应该明确自己所要争取的受众群体,细分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受众群体,从而使得报纸结构更为合理,而是迎合所有受众的胃口。

4.保持自身良好的传统。传统报纸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应该保持自身长久发展沉淀下的良好传统,如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深入等。而不能因为要更好地顺应融合趋势偏离正常的轨道,也不能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而不良信息,使自身变得与一些新媒介一样庸俗。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媒介环境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报业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媒介融合,给传统的报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思维。与新媒介融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成为当前传统报纸的首要任务。如何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立足,如何在融合的道路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稍显庸俗的传媒领域中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传统,传统报纸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徐沁.媒介融合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变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与此同时,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会计的应用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会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已不再是一种应用手段,而逐步成为会计领域变革的助推剂,它是会计应用的范围突破了传统领域,应用形式也更贴近互联网领域。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全球化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需求势必给会计领域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会计领域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变革,这对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会计领域的变革趋势

1.会计职能趋于信息分析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会计处理财务工作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工作是由计算机平台系统来完成,这样会计人员的传统职能无法全部体现会计人员在互联网时代的职能价值,在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更加注重财务分析,通过信息分析来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此,会计职能将会从传统的信息处理转向信息分析,为企业在计划、控制、分析与决策等方面发挥辅助作用。当前,互联网在会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会计信息分析职能也更趋于专业化,许多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了企业电子档案、企业会计应用管理分析平台等,这些专业职能够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会计培训趋于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对会计领域的影响的加深,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需要不断升级,这就需要通过培训完成。而传统的会计培训多是通过现场培训来完成,或者通过现场考核来检验会计人员的培训效果,这种培训方式对时间、空间的要求相对较高,培训人员在数量、类别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随着互联网在会计领域的发展,培训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注重在线培训和学习成为会计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会计从业者不能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跨区域、跨时间的培训、交流,更能够通过互联网掌握互联网会计应用的新理论、新技能,而且这种培训更加便捷、更加精细化,会计从业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自己需要的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

3.会计培训趋于网络化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应用工作发生了变革,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例如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等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都与实际应用领域产生了不适应,受到了互联网会计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工作实际,会计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有效指导互联网会计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互联网延伸了会计的传统应用形式与范围,而适应于传统会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则对互联网会计发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一些互联网会计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借助法律得以很好的解决,这就容易导致互联网会计领域出现各类网络犯罪,影响互联网会计的健康发展。因此,互联网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4.会计领域安全问题越发重视

互联网发展在带给会计应用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互联网会计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计算机硬件安装不规范、软件维护不及时、网络环境不稳定、计算机病毒等因素经常出现,而这些因素恰恰影响会计平台的稳定使用,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信息录入与输出方面,由于基础数据需要会计人员人工录入,如果在录入时产生错误或者缺失,那么村存储信息就会出错,因而影响后续一系列工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容易遭到纂改、截取、破坏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计算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财务工作效率,甚至造成企业经营破产。因此,随着互联网会计的发展,企业对会计领域的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从人员、制度、计算机平台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完善的对策,以提高企业会计安全系数。

5.管理会计应用更广泛

互联网对于会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模式、理念等方面,同时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也更加广泛。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会计应用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有效衔接,发挥了会计对提高产业链管理效率的作用;通过互联网采购平台,会计可以对定价、支付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控制;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快速的找到互联网会计人才,提高人才招聘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这些互联网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仅仅是会计领域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三、“互联网+”背景下会计领域的发展对策

1.完善会计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能够有效指导当前互联网会计发展,完善会计理论与相关法律法规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前,需要针对互联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及时丰富互联网会计理论,建立完善的准则与制度,以保障互联网会计的健康发展。例如,当前网络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针对网络公司的会计假设主体就无法匹配,需要尽快丰富与完善理论。此外,互联网会计发展还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做保障,有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类互联网会计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深入调研基层实际,把握互联网会计发展的各类问题实质,尽快建立可操作性、科学性的法律法规,以保护互联网会计的应用与发展。

2.建立内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领域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应该要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制,针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及时分析,并尽快制定解决方案。在计算机软硬件管理方面,企业应该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严格落实计算机专人专管制度,并完善计算机防火墙系统,严格信息联通审核把关,以防止外部病毒入侵以及内部信息泄露;此外,企业会计人员还需要加强基础数据录入规范化,建立信息录入核对机制,确保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同时还应该加强企业会计人员使用电脑的安全意识与操作,确保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平台系统时处于安全环境,及时升级系统软件,定期扫描病毒等,确保系统处于安全操作环境下。

3.注重互联网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会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系统,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以确保会计从业者能够及时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远程培训课程,加强同国外大型企业会计培训课程的联系,确保会计从业者的全球化视野和从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互联网会计人才的引进,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及时企业的需求条件,同时有针对性的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具有相关条件的人才,及时招聘补充到会计队伍中,完善会计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4.完善管理会计职能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会计的信息分析职能,发挥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企业应该重视会计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当前,许多企业已经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在核算系统、业务系统、监管系统等平台的有效传递,提高了会计信息在各个部门的利用效率。随着互联网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对于数据分析的要求也将更高,为了更够深入分析数据信息,企业需要建立大数据应用平台,充分把会计数据应用到会计核算、监督、业务订单等方面,提高数据分析在管理企业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保障。管理会计职能的完善,除了平台研发外,企业会计人才还需要不断完善自我会计从业素质,多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及时更知识与技能,以拓宽管理会计应用范围,实现会计工作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崔燕萍.关于"互联网+会计"的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2]李宝生.对“互联网+会计”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战略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从传统、单一的信息收集和信息获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开始采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作为手段,去查询和获取更多信息。为了更好适应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更好推动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在这一时代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之下必须制定全新的战略管理对策,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所面临的新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市场态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单一的运营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市场的发展要求,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寻求自身的改变和突破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并没有真正将客户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而是单纯在自己的模式中寻求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选择增多、主动权增大,因此,这种固步自封的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之中是完全行不通的,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中对于现代化团队的建设也是非常有限的,互联网+时代所要求的团队类型必须是具备多层架构的现代化立体式创新服务模式,从基层团队到高端领导团队都必须具备统一的执行力和实践力,因此,对于团队的建设成为当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分析

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其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对策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创新理念

创新管理和经营理念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最为根本的问题,传统的经营模式之下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产品生产和供应厂商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在经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客户和规模的拓展,这导致企业发展中投入大量的成本,但是实际上所获的收益却是微乎其微的。在互联网+时代中企业应彻底摒弃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真正意义上将客户作为生产和发展的核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切实把握客户的需要,从客户出发,创新其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使企业能够快速融入到市场网络的发展中去。

2.不断创新组织架构体系

传统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架构体系相对比较单一,传递信息的时效性相对较差,因此,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企业应该加强全新的一体化架构模式的创立,大规模缩减冗余的部门构成,提升各级部门之间办公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同时改变各级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加强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同时传统的运行模式下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岗位责任制方面的确立标准也并不是很完善。因此,为了有效改进这一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信息化的优势确立部门及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将具体的工作职责彻底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督促其更好地进行工作。除此之外,在员工晋级和提升方面应该建立专业、科学的考核制度,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取得良好的企业经营效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重点阐述其在未来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育华,李志芳.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由分析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的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16(3).

[2]王坤,蒋国平.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比较——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4(3).

[3]陈晓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以《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