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散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32:07

春天的散文篇1

时序已到暮春,窗外的春风却不见暖。料峭的春寒在北国的京都仍暗暗地来来去去,不见消停。望望身边匆匆赶地铁的人们,也多是未卸冬装。看身边的树木,也寻不见嫩芽初上,难道作为四季之首的春,真的就让人无处寻觅了吗?在这样一个春天,我想偷吻春天的双唇,却居然要百般努力而不得。为啥我觊觎春天的“春之爱”时竟会是眼中含泪?想此时的江南定是一片春意,“望湖畔、柳丝窈窕”,不觉更增了几分饥渴。于是便顺手买了一份《特别关注》,打算从这本“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的杂志中,去寻找春的媚人之韵了。

凝视著此刻烂漫的春天,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一阵歌声传来,我的心几乎窒息。回首这段时间,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不光事情比较多,思绪也有些乱,一直有写下一些文字挽留一些时光的想法,却始终是“无从下笔”的感觉。徘徊在我头脑中的一直是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个坚持的理由——写在春天迟迟未来时!”

坚持,是啊,今年的春天,真的是经过了人们苦苦的等待,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嘀嗒,一滴水蓦然从天而降,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树枝上的一小簇积雪化了。残雪消融,真想不到北国之春竟是从这里进两步、退一步的姗姗而来!于是,我真的觉得:这个春天——跟任何一年的春天都不同,有着不一样的味道……

“攥紧拳头,你的手心一无所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全世界!”原来春天早已真真切切地来了,只不过我的头脑被生活的负累拖得迟钝了,才没有感觉到。既然春天已经来了,那就找一找我不经意间丢了的春韵吧!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在那个新闻会上,当听到爱国者的冯总说道:“爱国者数码相机部门已经连续亏损6年半,但面对手机产品对于影像数码产品的冲击,誓将民族品牌坚持到底,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是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当说到动情处,冯总潸然泪下时,那心中掠过的的感动不就是春韵在敲击麻木的心灵吗?

那天看新华网的访谈直播,24位雷锋班班长的事迹,让人们看到雷锋精神还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着时,那心中涌起的甜甜的感动,不也是春韵的悄然撞击吗?

就在昨天,电视上人们争相竖蛋的情景,那每个笑意盈盈的脸上,不也有春韵翩然的身影飘过吗……

哦,原来春韵也早就来到了身边,只不过她总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才让我有了那么漫长的等待。

看来,心情真的会使人患上“无视”的恶疾。今天永远是明天的开始,未来永远是现在的延续。脚下的路伸向远方,即使不能一路坦途,但任何人都不该、更不能自己在沿途设置障碍啊!

登上高楼,来到阳台,极目远眺,我突然发现,因为一直以来的忙碌,很久没有这样静静地看着天空了——天空好蓝,云儿很白,原来,在我们不经意之间,竟忘了这样的美景天天在眼前。

春天的散文篇2

夏天是火红的,宛如一个年轻力壮的少年,充满了斗志,充满了活力;秋天便是一片一片的华丽,是一个穿着金色的长裙的少女,是那样恬静,那样美丽;而冬天则是银白的,像个穿着棉袄的华侨老人,吁出长长的叹息,复习着童年的功课;春天更是色彩斑斓的,她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子,活泼可爱,又是花枝招展的姑娘,楚楚动人,她以斑斓的色彩盖过一切的单调。

渐渐地,渐渐地,春天的脚步近了,更近了,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地披上了新装,小草欣欣然地张开了眼睛,,从地面探出头来,花朵们正竞相开放,把大地点缀得万紫千红。桃树、梨树、杏树都争先恐后地开了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紫的像霞,瞧,桃花妹妹抹上了胭脂,小脸粉嘟嘟的,让路人啧啧称赞。杏花姐姐看见了,气极了,打扮得红艳艳的,一股脑地跃上枝头,把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梨花姑娘不慌不忙地从天上扯下一片红霞彩衣,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一不小心跃进了小溪,把山溪染成了五光十色。树木都抽了新芽,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在树上唱歌的小鸟显得异常兴奋,似乎用歌声传递着春天美好的愉悦的心情,溪水哗哗啦啦地流着,步伐那样轻快,那样流畅,成为了春天交响曲的伴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使得大地紧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起来,万物都张开双臂拥抱她,向她致敬!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季节里我们也要跟着春天人的脚步,让我们向新的目标前进,让生活像春天一样色彩斑斓吧!pS:好久没发表拉!大家继续支持偶!

春天的散文篇3

关键词:初中生散文审美

1、初中散文美的特点

1.1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明了,能够散中见整,文字朴实又能够恰到好处的描写景物。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景物的描写,把月光比喻成流水,用到了动词“泻”来描写月光笼罩的花和叶子,用“浮”来描写荷塘中的雾色,用“洗”来比喻叶子和花的干净,用“笼”突出月光把荷塘美景包容进去,美丽的语言把荷塘月色写活了,突出了月光的静谧。

1.2形象美

对散文的欣赏要通过语言看到形象,看到作者用语言描写的动人的形象,进而欣赏散文的形象美。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对春天到来的描述,通过一系列比喻、夸张、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春天感彩,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描写了一副美好的春天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

1.3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含蓄的描写和表达。在朱自清的《春》中,不仅展现了几种春天的美图,也赋予了春天一定的诗意,具有美好的意境,而结合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也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一种对新生活向往的情感。

2、提高初中生散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2.1加强老师和学生对美的认知

老师要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散文,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优秀散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生动的形象、美好的意境的阅读,分析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作者写下这篇散文的背景,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融入到散文中去,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看的越多体会的就会越多,对散文的欣赏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散文,也需要学生课下拓展。在欣赏散文美的过程中,要反复的阅读散文,从用字,用词到句子的流畅来欣赏;可以举办班集体优秀散文欣赏活动,根据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优秀散文欣赏活动,老师和同学可以交流自己近期欣赏的优秀散文,摘抄的优美的句子,对散文中抒发的情感的看法,也可以为散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进行绘画,加深对散文美的认识。

2.2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对向学生授课的同时,要向学生展现散文美的一面,就离不开图画的支持,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认识,体会散文中作者抒发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幻灯片或是影片等,在课堂上通过让同学反复的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父亲背影所用的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初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绘画出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提高同学的初步散文欣赏能力;然后,老师可以播放幻灯片或是影片,还原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加深同学对父亲的印象,同时向同学讲述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年龄、生活等,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最后,老师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结构,文中出现背影的次数,所运用的手法,所抒发的感情,达到什么效果等,从文中体现出的浓浓的父爱,该散文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地方,让同学在进一步体验散文的美。

2.3在实践中体验散文的美

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散文的美,同时也要学会在实践中体会,使散文的美得到升华,通过对散文结构的描述,语言的剖析,文字的推敲,特色的总结,学生对散文的美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散文的欣赏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反复的读散文,体会散文的结构,所用的描法等,然后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也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在对《春》一文的欣赏中,老师要向学生展示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在散文中的作用和美。

2.4赋予情感去赏析散文之美

散文正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才给了散文生命力,才使得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文中描写的情感,而让学生在赏析散文的时候赋予情感,这样便更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散文的审美能力。

3、结论

春天的散文篇4

散文的意境是指文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对于散文来说,意境是它的生命,有了意境的散文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下面我们就从找文眼、明线索、抓细节、品语言等几方面来举例分析,领会散文的意境美。

一、找文眼

文眼,即文章的点睛之笔。它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也有嵌于文中的,它可以是包含激情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大凡好的散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找到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领会散文意境的钥匙。

如莫怀戚的《散步》结尾写道“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这一点睛之笔充满了对生活的责任感、对生命的热爱。阅读本文,我们会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觉得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一次平常的田野散步却写出如此大的意境,着实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二、明线索

线索是文章结构的主线,明确了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如朱自清的《春》,全文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为线索,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开头写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是美好的春景画面,最后以赞美作结。这一结构创造了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诗画合璧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的赞美之情。

散文形散而神聚,要达到形与神的统一,就必须有明确的线索把零散的材料贯穿起来。如杨绛的《老王》,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坐老王的三轮,一路和他闲聊;老王得了夜盲症,作者的女儿给他大瓶的鱼肝油;老王给作者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去世前还硬撑着送香油、鸡蛋等。文章以彼此的交往为线索,将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激起我们情感的共鸣:人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鄙视不幸者的理由!

三、抓细节

很多优秀的散文都是在细微处见精彩。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眼前的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从颜色到形状、到神态,细致生动,尽显花的勃勃生机和生命的美好。这些细节描写是作者抒情的依托,是情思得以飞扬的缘由。作者由花想到了人,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的哲理。

传神的细节描写,不但使散文形象可感,更有助于拓展意境。胡适的《我的母亲》中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位慈爱的母亲带到了我们面前,“我”对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之情不言而喻。传神的细节,真切的情感,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四、品语言

散文的语言要比其它文体的语言更凝练、更清新。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我们同样可以领会到散文的美好意境。

首先,关键词语的妙用,能够突出人或事的特点特征。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流露出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天的散文篇5

一、关键词推敲入情法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会用与他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阅读散文时抓住富有感彩的动词或形容词等,常常能触摸到作者的感情脉搏。

如阅读《济南的冬天》第三段,抓住“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一句中的“妙”字,探究“妙”在何处?学生发现:“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是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是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是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由此得出“妙”在雪光、雪色的结论。“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显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得出“妙”在雪态、雪情的结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妙”景的欣赏让他们体验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二、哲理句品味动情法

散文语言富于哲理,常常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的感悟。选准动情点进行反复品味、细细咀嚼,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者交流心声。

如教学《春》时,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哲理句,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哲理句的丰富内涵: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早作考虑和安排;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天或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人们还将人的年轻时期称为青春,歌颂春的创造力,强调春的宝贵;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讨论的热烈、感受的深刻正是学生要践行惜时的表现。

这些语句含义富有哲理,联系现实生活细细品味,学生才能得到极大的启迪。总之,教师要以深刻的哲理、慷慨的议论为动情点,引导学生对哲理句咀嚼回味,达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目的。

三、美文诵读融情法

感情需要语言作载体,许多散文作品语言典雅凝炼、和谐畅达、富于韵味。而这种韵味主要体现在散文语言的音韵美上。

最容易让人感受到的是拟声美,即运用拟声词,模仿各种声音,让人产生一种声在耳畔的真切感受,从而让心灵受到触动。《阿里山纪行》中作者模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朗读这样的语句,会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行进的样子,从而触发了“思古幽情”,使他们产生无限遐想,自醉其中。

散文句子长短、整散错杂相间,使文章的声势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再如《阿里山纪行》中,“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洁静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这个片段,只要一读,我们就仿佛听到了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如此节奏鲜明,自然会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音乐之美。又如朱自清的《春》大量运用对称、排比的短句,全文仅有八十多句,但两三个字组成的短句就有十三句之多,七个字以下的句子约占六十句。简洁的短句,再加上整齐、匀称的结构,使全文的节奏也愈显轻盈活泼,充满春天的活力。读《春》,耳边如闻春水淙淙流淌、春鸟啼鸣婉转,如见春花悄悄绽放、春草萌生嫩芽,心中自然涌动起对春的欣喜之情。

朗读散文时应娓娓道来,或轻轻吟唱,或激昂慷慨,如同给文字配上田园牧歌、小夜曲、交响乐,学生在朗读中也会不知不觉进入文我相融的境界。

四、美景欣赏悟情法

散文重视意境的创设。作者把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思,通过活跃的画面表现出来,到达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叉的境界,以唤起读者的遐想和想象,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阅读写景抒怀类散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欣赏美景、领略意境、丰富感情。

春天的散文篇6

关键词:散文《春》朱自清自然规律心理感受

散文《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选本都将其选入,多年来也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必选的散文示范篇目之一,不知熏陶了多少少人对春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那么,这篇散文究竟魅力何在呢?除了朱自清先生一贯的充满诗意的情趣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呢?其中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即这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契合人的心理感受,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做到了景、情、理的有机统一,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所以才显得格外动人心魄。

一、拂面怡人的春风

《春》的开篇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虽然简单,包蕴却并不简单。首先它道出了一个自然现象:当尖厉的西北风悄悄转为轻柔的东风,严寒渐去,草木复苏,也就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所以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东风”的第一条解释就是“春风”。那么,为什么是“东风”而不是南风、西风呢?这可以用周汝昌先生解释宋代词人宋祁《木兰花》的首句“东城渐觉风光好”来作注解。周先生说:“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古代春游,踏青寻胜,必出东郊,民族的传统认识,从来如此也。”(《唐宋词鉴赏辞典》)故历来写春天多有写“东风”者,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秦观《满庭芳》写春天的景致是“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第一句说“东风夜放花千树”,用东风催百花来比喻元宵灯会的火树银花,从另一个侧面表示发东风与繁花似锦的春天的关系。所以朱自清先生在《春》中说“东风来了”,后面衔接“春天的脚步近了”,既是北半球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常识,又表现了作者体物之细的敏感。两个“盼望着”的重复,显示了诗人内心对春的渴盼的急切,而春天似乎也知道诗人急迫的心情,体贴而慰藉地先遣温和的东风来报个信,东风和春天似乎是作者盼来的,呼唤来的。所以“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充满了渴盼之后的欣喜之情,有一种温暖的人情味,仿佛作者真的听见了春天越走越近的脚步声,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稚嫩可人的春草

当春天真的已经到来,又该向何处去寻找它的踪迹呢?作者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春天的草。小草得地气之先,最早从冬之枯萎中复苏过来,露出纤纤绿色,因此最能体现早春的景致。唐诗中写早春常写到草,大诗人韩愈有两首写早春的诗都是这样,《春雪》云:“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云:“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后一句尤其为人所称道,可见以写草来写早春完全符合春天随时序一步步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可看作是一种文人传统。朱自清先生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正是草色遥看的情景,仿佛漫山遍野都是一片新绿。而当人与草近距离接触,在上面“坐着,躺着”时,原先眼中大片的绿反而不突出了,人的触觉感受上升了,所以此时说“草软绵绵的”。同样的,这里既是真实的早春图景,又是作者感受到的早春印象。

三、芬芳诱人的春花

紧接着,春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了。百花齐放的景观当然是对春天最绚烂的注解,即使最不留心的人也可以看到百花争艳的热闹,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韩愈,《寒食》)。所以文中下一段就开始写春花绽放的情景。桃李争春、红杏闹春是最常见的春花景象,就像石榴花之于初夏、腊梅之于严冬一样,是自然的造化,也造就了这样堪称经典的搭配。古诗有云:“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王维,《桃源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木兰花》)朱自清先生也很自然地写到桃花、杏花、梨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般从正常的视觉效果而言,放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花儿竞放的热闹场面,所以先写整体印象是“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再仔细分辨每一种花的不同,于是有色彩上的分别,“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但作者并没有停留于视觉感受,紧接着又调动其他感官去体验,说“花里带着甜味儿”,这里的“甜味儿”既是嗅觉上的香甜,又是由此而引发的味觉上的刺激,并激发了作者的想象,由花开时的情景联想到果实满枝情景,从而反过来又衬托了这些花给人的美感。这些正面描写之后,再用蜜蜂和蝴蝶的飞舞来侧面烘托花的美,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描写。

当看惯了开得如火如荼的桃、杏、梨之后,人们的视线开始转移,去寻找别有一番情趣的野花,所以先从不同角度写桃花、杏花、梨花,再写不为人注意的野花,完全符合人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虽然简单易懂,包含的信息量却多,从各个角度写野花的不同情态。“像眼睛”写个体的野花,是凝神观照;“像星星”写群体的野花,散在大片广阔的草地上,就像星星散布在广袤的宇宙中;“还眨呀眨的”既承接前一句“像眼睛”,又承接后一句“像星星”,颇得古诗真髓,而且以动态的“眨呀眨”写静态野花,赋予了野花一种灵动的风韵。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有诗句云:“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开”既修饰前面的“菊”,有开放之意,又修饰后面的“泪”,有泪花滚滚、珠泪盈盈之意。“系”既修饰前面的“孤舟”,有系住一叶扁舟之意,又修饰后面的“心”,将思念故园的心系住。这种用法历来为诗家和评论家所称道。

四、春催人勤,人春相融

当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都循着步骤一一到来后,已经春满大地,人们蜷缩了一个冬天的筋骨和精气神儿也开始活动和复苏起来了,所以紧接着就开始写人的活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在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最后,用热烈的语言赞美春天:“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第一个比喻着眼于春天的新兴气象,具有无限的生机;第二个比喻着眼于春天的美好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三个比喻着眼于春天的力量,鼓舞人们精神抖擞地生活。三个比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赞美春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即以人来比拟春天,而且时序上也丝毫不乱,第一句用充满生命力的娃娃来象征春天的新,这种新既是初春的新喜,又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生;第二句用小姑娘美丽的容颜和勃发的活力来象征春天的繁盛,既是百花盛开、花枝招展的真实图景,又是春天不断向前推进的象征说法,同时一反以花喻人的惯例,以人喻花喻春天,平添一份“反其道而用之”的新奇;第三句用英武健壮的青年来象征春天对人的心灵影响的力量,春天不仅有催生万物的力量,而且用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滋润人们干涸了一个冬天的心灵,使人们生活充满健康的希望。三句之间暗含春天的自然发展阶段,在象征物的选择上也遵循人的自然生长规律,分别写娃娃、小姑娘和青年,看似普通的比喻句,其实也包含着作者一丝不苟的精心锻造。而这种以人喻春天的写法可以说正是客观对象主观化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由此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写春天,是完全遵循着自然规律的一步步发展变化而一一写来的,从草到花,从风到雨,最后写人,同时这种规律又融合在作者一颗细腻体味自然的心灵之中。朱自清的《春》,景、情、理三者交融,让我们读起来字字动人心魄、句句韵味无穷。可以说,《春》既是朱自清先生精心描写的自然之春,又是经过他的心灵投影后折射出的心灵之春,是一曲歌颂人与自然的精美华章。

参考文献:

[1]洪宗礼主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2]杨春时.审美意识系统.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3]张远山.汉语的奇迹.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春天的散文篇7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唐正富

朱自清散文《春》中不明写“春风”却到处在点染“春风”。这大概也正是读者对《春》文特别青睐钟爱的原因。因为在春天人们除了对阳光、雨露等感同身受外,那骀荡在人间天上的暖风让人无比舒坦,无比难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春风扫却余寒而带来了醉人的满眼春色,因此春风对于春回大地功劳特大。解读文本,我们能从文中找出8处写春风的句子。下面略作玩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中的“东风”其实就是指“春风”。因为“东”是太阳升起的方位,太阳一出来就给人带来了温暖,所以作者称“春风”为“东风”。那么还有没有其它表明非改称“春风”为“东风”不可的原因呢?我们看到,标题是《春》,文中内容是写春景,为避免处处见“春”,文中写“风”故意不带“春”。因此我们认为,在作者是有意为之,属于匠心独运。无独有偶,下文“风轻悄悄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风、杨柳风”都没带上“春”,然而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在写“春风”。联系起来看,作者高明处在于写出了春风形象上声、色、影的变化。另外,“春风”仅从季节上定性,本文所写内容却是春季开头的情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东风”从方位的一个方面来定性此风所吹到地域的广阔,更能体现风力化及万物繁多的功勋。也即用“东风”来指“春风”不是误用,而实在体现出了风力的温暖、广阔、怡人。堪称高明!

还有,“风轻悄悄的”,“吹面不寒杨柳风”,“跟轻风流水应和着”,“风里带来些……还有各种花的香”等等直接在写“风”,体现出了风“轻、软、清、柔”的特点,属于直接描写。“春风”作为春景之一自然该直接描写,本文中作者还以反衬手法来大写特写“春风”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啊眨的”不明写风却写风吹花动闪闪烁烁;“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不明写风却是写横风吹散了“雨霁岚气”成为笼罩在村庄上空的薄薄雾霭,否则在无风情况下雾霭只能直升于空中以至无迹;“天上风筝渐渐多了”不明写风却写孩子成群来放风筝,若无风风筝就不能上天,这也表明春风阵阵;“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不明写风却写花枝颤摇招动,固然不排除走动的因素,但多少也体现了一些微风吹拂的因素。

不仅于此,“春风的醉人”还体现在从多方位、多角度、多立面给人以无比美妙的感受上。“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明春风它有脚啊它会走,会走便会发出声响;“风轻悄悄的”,说明它关心人世万物,它生怕惊醒还在睡眠的事物,尽量降低声响,表现了母性的温情;鸟声“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写鸟语欢声等,表现了自然音乐美。这些从听觉层面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啊眨的”写草丛里各色艳花在微风吹拂下反射着亮眼美景的情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雾霭薄似轻纱般美观;“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写小孩子因春风而活泼身影的放飞。这些是从视觉角度给人以美观、喜悦的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春风吹人脸面让人脸面的每一个毛孔都痒酥酥的。这是从触觉侧面给人以舒坦、温情的感受。“风里带来些……还有各种花的香”写一波波风送来一袭袭清新的花香,让人鼻子很受用。这是从嗅觉侧面给人以适意、适情的感受。总起来说,春意惹人醉,醉在作者凭借春风全方位呈现美景于我们身旁,让人身临其境。

《春》中“春”固然醉人,其中“春风”更为醉人。

春天的散文篇8

关键词:散文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20-02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它结构鲜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感受。散文欣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感受语言美、体验意境美,陶冶幼儿的情感。音乐欣赏则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是提高幼儿音乐理解能力,丰富幼儿音乐想象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的一种活动。从以上可以看出,散文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艺术欣赏”的两种不同形式,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共通之处。为了更好地开展散文欣赏活动,我尝试将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巧嫁”于散文欣赏活动之中,让它们形成互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语言导入法――调动幼儿主动欣赏的第一步

语言导入法主要是指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始,教师用一段抒情的话语或编一段有意义的故事,引起幼儿对音乐内容的兴趣。我们在散文欣赏的开始部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倾听和欣赏的兴趣。如在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入语:秋天到了,天空变得格外晴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阵阵秋风吹呀吹,朵朵白云变呀变,变成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散文《云彩和风儿》;或者也可以用猜谜的形式,如“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老虎,有时像大象”,让幼儿猜测。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幼儿仔细倾听的兴趣,调动了幼儿欣赏的主动性。

二、视听结合法――感受散文意境美的关键所在

这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而加入一些视听方面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多通道参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情绪情感、内容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运用视听结合法,幼儿更容易去感受散文的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时,我就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可爱的小屋在沙沙的春雨中静默着,屋檐下拟人化的小鸟们在唧唧喳喳地辩论着,伴随着甜美的语言以及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草地、柳树变绿了;桃花、杏花变红了;油菜地里、蒲公英上也开满了黄黄的花儿……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把幼儿一下子带进了春天的美景中。这时,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把他们听到的春雨的声音、看到的春雨的颜色告诉别人。这样的方法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

三、图谱记忆法――掌握散文内容的有力支持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启发幼儿掌握各种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散文欣赏活动中,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形象、符号等让幼儿轻松地掌握散文的内容。如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在视听欣赏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小鸟们争论的内容,我还出示了图谱:一共分四条,每只鸟说的话各一条,小鸟、春雨、草地、桃花等景物都用图片表示,绿色、红色、黄色等都用各自的颜色表示,句式相同,一目了然,简单有效。图谱记忆法使得幼儿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尽快解决了记忆散文内容这一难点,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散文的美,欣赏散文的美,表现散文的美,创造属于自己的散文的美。

四、游戏表演法――强化散文欣赏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感受和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或表演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游戏、表演法主要运用在对作品的表现、表达环节,适合有一定情节或角色的作品。例如欣赏散文《捉迷藏》:黑夜用长长的手帕,将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在里面。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黄色躲在里,白色躲在云朵里,蓝色躲在大海里,红色躲在玫瑰里。大家都躲好啦,黑夜将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啦!表演时为幼儿准备一些颜色条贴在身上,布置好草地、花园等场景,幼儿就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游戏且乐此不疲。这样边朗诵边游戏表演,不仅丰富了散文欣赏的活动形式,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得到发展,也促进了散文欣赏活动的深层次开展。

五、创造想象法――表现散文语言美的重要方法

春天的散文篇9

文/刘艳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对于健身运动来讲,春夏秋冬都应坚持,但结合中老年人的特点,在不同季节进行的运动也应有所不同。

1.春练

春季从立春到立夏,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天地俱生,阳气日盛,蛰虫苏醒活动,春回大地。人体的皮肤腠理逐渐舒展,人体机能趋于活跃和加强,沐浴在春光明媚中进行春练,可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且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健身方式时,室外可进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放风筝、打太极拳,以及郊游、登山等。室内可进行游泳、打保龄球、打乒乓球及利用一些器材进行健身。

2.夏练

夏季从立夏至立秋,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万物成实。锻炼者应当早起晚睡,早晨锻炼最好在清晨。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划船、骑自行车、跳绳、做健身操、跳交谊舞等为宜。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不但伤阴,也伤阳气。夏季在气温高的环境中锻炼容易中暑。因夏练时,体内的温度不易散发出去,体内产热增多,体温就会明显升高,达39℃-40℃,使体内产热量高于散热量,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内脏器官的活动失调,从而引起中暑。

3.秋练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是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自然界万物成熟而平走收敛。锻炼者应早睡早起,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

锻炼者可以动静结合,如打太极拳、做体操、练五禽戏、爬山等。

4.冬练

冬季从立冬至次年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在冬季要顺应自然的变化,精神情志要安静自如,恬淡无求,使神气内收。人的起居也应顺天调整,早睡晚起,早晨等到阳光充足时再开始锻炼。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在严寒、大雪及朔风中锻炼。

室外可进行慢跑、快走、登山、冬泳、健身操、武术、踢毽子、跳绳等。室内可进行保龄球、乒乓球、台球、游泳、登楼梯及利用一些器材进行健身。

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切不可掉以轻心。

散步方式因人而异

文/孙媛

普通散步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30分钟为宜。此方法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

快速散步时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至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100步,再向前走100步,反复多次,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定量散步是按照特定路线、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路程,最好将平坦路面与爬坡攀高交替,快慢结合。此法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春天的散文篇10

春天在人们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明媚多姿,艳丽多姿。可这个看起来十全十美的季节,也让我挑出几根“刺”来。

春天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我国十大名花中,有四种在春天现身。否则怎么会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呢!可往往美丽的春花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地位却很低。这怪谁呀?怪春天呀!由于春天赋有的环境太舒适,或者和风细雨,阳光明媚,所以,再美的花,只要放在春天开放的花,前面总会加上娇气呀,脆弱呀的贬义词。而的待遇不同,它在秋天开放,无论花朵开得再大,再繁,再庸俗,但在诗歌散文里,它是美的,是坚强的。

春天到处的花儿草儿都开了,细菌也多了,谁不埋怨春天。

大家都埋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