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奖学金获奖感言十篇奖学金获奖感言十篇

奖学金获奖感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7:19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父母、老师和学校的辛勤栽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还有学校(或者是颁发单位)能给我这份殊荣,这是对我的激励和肯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光阴似箭,转眼间就过了一年了。回首大一这年,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道理。这不仅来自于书本,而且来之于身边的同学与老师。同时非常感谢同学,老师的教导帮助与支持。

还想起我刚来到这学校时,我就默默跟自己说:要努力学习,不能像过去那样浪费光阴荒废学业。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后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这机会来之不易,不只是自己十多年读书所换回来的,更是爸妈辛勤的劳动换回来。可我从来没听多爸妈对我有半点埋怨。他们只是在默默的支持我。我深知自己走得比别人慢,但我诀不能放弃。而且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我跟同龄人的差距。时刻告诫自己不能放弃。

从年长的朋友那里得知,作为以个优秀的大学生,不只是靠学习成绩好,而是需要多方面得以发展的。同时,我深知自己是个内向,而且被动的。我要改变这缺点。于是,我竞选了班团委,告诉自己要起带头作用。要乐于和班里的同学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每次班组织活动时,我也积极参加,积极配合班干的组织。

学习方面,我在大一考取了英语四级,这有利于我在大二这年,合理安排时间争取考取英语六级的。同时,我喜欢泡图书馆,可以说每天都会到那里自修,同时我也会浏览其他方面的书籍,杂志。这得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我还是发觉我有好多方面做得不足。学习的效率不够高,有时喜欢转牛角尖。却不向同学请教。这也导致了的成绩,只能在中上游。新的学年,我会改掉这些缺点。争取做到更好。

生活方面,我与同学间的关系也不错。不时一起分享趣事,进行体育活动。同时,我们之间也能做到有困难是互相帮助。这也为我大学生活添加了色彩。

这次我能评上奖学金,这是对我这一年来,学习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今后学习勉励。

大学生奖学金获奖感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各科老师,还有各位同学我很感谢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制度。对于我们广大学生来说,这是对我们在学习上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学习上的一种激励和鼓舞,使我们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另外,我还要感谢培育我们的老师们,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收获。

时间的脚步匆匆,记得大一那年,取通知书和求知的渴望踏上师院来寻梦,也带着懵懂、迷茫、遗憾、负罪感、好奇心……还有一颗决心——努力学习。当听到自己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时候我知道,我做对了。我也深刻的知道这不仅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更多的是老师,同学及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拿着这笔国家励志奖学金,我笑了,因为这是我努力后得来的。每一个奖学金的背后都是各位同学日夜苦战,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老师家长们的付出换来的。我不想说我们累,更不想说我们苦。因为我们是青春、潇洒的90后,风雨过后我们依然会展露笑容,今日的累是为了我们明日的辉煌,为了我们肩上那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获得了奖学金并不意味着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而可以停滞不前。在人生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而不是最根本的动力器。我们要如何前进?答案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所以,奖学金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是我们前进路途中的一股动力。我们应正确看待这种奖励和荣誉。不能因为一时取得好的成绩而骄傲,也不能因为成绩一时不理想而气馁。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努力,不骄不躁,认真对待学习,不轻言放弃,看淡得失。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勤奋。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当然,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更不能放弃。要努力起来,哪怕最终没有成功,最起码自己努力了,也无愧于心。

对我来说,这次的获奖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学校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关怀与帮助,这激励着我继续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以求不断的进步。

有位老师曾经对我说,人生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他绝不是你最根本的动力器,当然这个助推器也不不可小看的力量,人要如何前进,答案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以快乐的心态对待学习,求知和进取是我的快乐,因为我相信态度是一切,拿破仑说过胜利永远属于坚持不懈者,邹鸟要飞翔于苍天,需要振翅的勇敢,幼马要奔驰于旷野,需要跌倒又爬起的力量,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但我们可以学习培养成这种品质,学会养成知难而进,逆水行舟的毅力,让逆境挖掘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潜能,学会养成不骄不躁,沉着理性的脾气,让成功增加我们的信心,我要把奖学金化成不竭的动力,完成新的征程。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2

汇仁奖学金其最重要的本质是给人一种肯定。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也在这一年里,我和我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奖学金。在我们看来奖学金并不是钱,而是用千金难买的一份激励,一种鞭策,一种希望。透过奖学金,我看到的是师长的希望,得到的是学校的肯定。这使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在你通往你人生目标的旅途中,奖学金只是一种助推器,它绝不是你最根本的动力器。当然这个助推器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这就犹如我们在划小木船,虽然你的手中有船桨,但是你没有力气,你的小木船根本是不能动的。

每次当我获得荣誉的时候,我会问自己:“那又怎样呢?下次你是否还能够站在同一高点呢?”汇仁集团总裁陈年代说,汇仁的每一步变化,都离不开危机感对决策者的“催化”。有危机感,就会去创新。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人,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人。所以永远不要满足现状,永远使自己处于捕捉机会的警觉状态,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天空里飞的更高。

是的,大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山之所以美是因为利剑般的顶峰和深不可测的峡谷;海之所以美是因为惊涛骇浪,浩荡呼啸;大学生活之所以美是因为荆棘中有鲜花。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纷纷撞击着我们的瞳孔;一个个辉煌的故事,感动着我们渴望充溢的心扉;一串串真实的足印,验证着我们无法遏制的激情、智慧和力量。我们已铭记:即使意外的风浪一千次打来,我们也会一千零一次的竖起坚持的桅杆。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3

东京

5月25日,中国驻日本使馆举办颁奖典礼,正在日本访问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出席颁奖仪式,为来自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日本高校的获奖学生颁奖,并与部分在日本的国家“”入选者和奖学金评审专家代表亲切交流。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白刚、获奖留学生代表、部分评审专家和留日学者出席了颁奖典礼。

袁贵仁指出,出国留学始终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目前,中国在外各类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40万人,其中在日本留学的近11万人。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体现了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关怀。

袁贵仁强调,世界的进步、中国的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珍惜出国留学机会,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继续发扬爱国报国的优良传统,关注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促进两国交流合作,努力成为中日友谊的桥梁纽带。

程永华大使指出,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间的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为两国长期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留学生们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努力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与管理经验,做两国友好交流的民间使者。

奖学金评审专家代表、一桥大学王云海教授简要介绍了评审工作情况,鼓励获奖学生珍惜荣誉,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更上一层楼,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获奖学生表示,将不负祖国的殷切期望,勤奋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提高为国家服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03年以来,共有302名留日学子获奖,2011年度获奖的在日留学生为38人。

华盛顿

5月26日,中国驻美国使馆为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教育处方茂田公参为张闫龙等25位优秀博士生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来自驻美使馆馆区获奖者、获奖者家属、学生学者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100多人应邀出席颁奖仪式。

方茂田公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颁发“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对同学们潜心学习、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精益求精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的最大褒奖,表达了国家对于广大自费留学人员的热情关怀,传递了国家对于留学人员的殷切期待,彰显了祖国对海外优秀拔尖人才的高度重视。祖国关注着留学人员的进步,分享着留学人员的喜悦,期待着留学人员为建设祖国、强盛祖国不断增长真才实学。

方公参勉励各位留学人员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立足于本身的学术和科研事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敏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要继续保持和加强与国内的各种联系,早日学成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方公参指出,广大留学人员是发展中美友好关系坚定的支持者、建设者和促进者,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在美国学习、工作的优势,走进美国社会,自觉地宣传和介绍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积极参与并主动开展有创造性的人文交流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夯实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努力成为推动中美公共外交的亲善大使。

获奖者代表张雅静说,获得这份奖学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将把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加倍努力,勇于挑战学术难题,争取以优异的研究成果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学有所成后,要回报祖国多年的培养,不辜负祖国对海外学子的信任与期盼。

获奖者代表张闫龙说,2周前他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即将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他将把自己的所学运用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中,见证和参与重大的社会变迁进程,努力践行自己的社会承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微薄的力量。

学生学者代表战佳男说,祝贺各位获奖者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将以各位获奖者为榜样,攻克生活和学业上的众多难题,不断前进,以自身的努力换来喜人的成就,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随后的文艺演出把颁奖仪式带入高潮,留学人员表演了舞蹈、歌曲、中提琴二重奏及诗朗诵,节目精彩纷呈。留学人员自创的《我们眼中的“你”》诗朗诵,更是近距离、全方位剖析了获奖者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自2003年以来,驻美使馆馆区已有139位优秀自费博士生获此殊荣。

渥太华

6月9日,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行颁奖典礼,章均赛大使出席并为获奖学生颁奖。来自使馆馆区的获奖者和中国学联代表等60余人出席了颁奖典礼。教育处张兰春公参主持了颁奖典礼。

章均赛大使在颁奖典礼上说,该奖学金是国家对获奖同学刻苦研修学有所成的肯定,更是激励广大海外留学人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希望获奖同学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发奋图强,在学业上科研上取得新成绩新突破新发展。他还充分肯定了海外学子团结向上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勉励同学们志翔万仞雄峰,上下求索,展现当代中国留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争当促进中加友好的“民间大使”,在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里更加奋发有为。

获奖学生代表王奕轩和臧永圆先后发表了感言。王奕轩说,她与千千万万中国留学生一样,远离祖国,远离亲人,在陌生的国度里忍受着学习的重压、思乡的痛苦、孤独的煎熬,但却从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放弃每一分努力,心无旁骛,踏实认真,克服了语言、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取得了学习和研究上的可喜成果。虽然留学国外数年,但始终心系祖国。在即将毕业之际,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祖国,回到母校,立志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臧永圆说,4年读博生活,培养了科研的博才,锻炼了科研的敏锐,训练了科研的直觉与自觉,面对极大的科研工作量,只有怀着一种善于发掘、乐于接受、勤于实践的科研态度,才能真正深入研究本身。长期的科研生活,大量的实践工作,丰富了知识积淀,提升了科研能力,作为千千万万中国海外学子中的一员,他力求科研业务上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不忘保持一名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热诚与素质,向着理想与目标不断奋进。

温哥华

5月4日,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举行颁奖仪式,刘菲总领事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来自温哥华、维多利亚、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市的获奖者、获奖者导师、同事及亲属、部分高校高级行政管理人员、领馆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媒体等近60位来宾出席颁奖仪式。

刘菲总领事在颁奖仪式上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海外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中国政府一向珍惜、关怀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奖学金的设立旨在鼓励优秀自费留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就,自设立以来在广大自费留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中外教育管理者及科学家的普遍赞誉,激发了自费留学人员刻苦学习、心系祖国的热情。作为曾经的海外留学人员,刘菲总领事表示深知在异国他乡求学的艰辛和挑战,她说祖国和亲人是海外留学人员的坚强后盾,她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专心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颁奖仪式由教育组参赞衔领事薛浣白主持,她指出,在被誉为“中国文化复兴”的“”93周年纪念日和青年节表彰在科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自费留学生很有意义,令人难忘。她希望获奖者以此为新起点,为加强中加两国科研合作与交流,为祖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颁奖仪式上,加拿大高校代表、导师代表、评审专家代表等纷纷发言,表达对获奖者的祝贺,分享同学们成功的喜悦。其中导师代表李宏斌教授的2位学生获得了2011年度此项奖项,自该奖设立以来,李宏斌教授有4位学生获此殊荣,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李宏斌教授的成就。

最后,出席颁奖仪式的10位获奖者逐一走向主讲台,向在座的来宾汇报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前景。

2011年度温哥华领区有16位博士生获奖,至今已有78人获得这一殊荣。

伦敦

4月15日,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举行了颁奖仪式。刘晓明大使主持仪式,教育处沈阳公参等参加了颁奖仪式。

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评审中,驻英使馆教育处共收到78人的申请材料,其中29人最终获奖。他们来自全英20所大学,分布在十几个专业领域。这些获奖者代表了在英留学博士生的较高专业水平,他们是留英学子学业方面的佼佼者。截止到2011年度,在英留学人员已经有226人获此殊荣。

颁奖仪式上,来自帝国理工大学的罗宇代表获奖学生发言,他感人至深的发言代表了所有海外学子的心声。

柏林

5月26日上午,中国驻德国使馆隆重举行颁奖仪式,获奖者及家属、使馆工作人员等50多人参加,仪式由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主持,时任驻德大使吴红波致辞,并为获奖者颁奖。

吴红波大使在致辞中通过一系列数据介绍了留德高层次人才状况,并指出,德国已是中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聚集的重要国家,他鼓励获奖同学和广大在德留学人员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创造辉煌”,“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希望同学们在为祖国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来自亚琛工业大学的牟思佳和吕贝克大学的张国佑代表35位获奖学生发言,与大家分享各自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涯及获奖时的兴奋与喜悦。牟思佳说,虽然我们没有华丽的言辞,也没有豪言壮语,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而奋斗。张国佑表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祖国和社会。应当把获奖作为新的起点,从零开始,把握当下,树立更远大目标,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他用自己创作的两句诗“心系祖国,以身报国满踌躇,拳拳赤子心;胸怀母亲,心忧天下尽沧澜,汤汤爱国情”与所有获奖同学共勉。

在罗斯托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吴小锋在2年半的博士学习期间在顶尖的国际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连评审专家都对他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议。毕业后吴小锋决定回国工作,目前他已经成为浙江理工大学的特聘教授。

魏梅在慕尼黑大学攻读戏剧学博士,她是为数不多的文科获奖学生。她说,以往获得这个奖学金的大部分是理工科的学生,此次自己获得奖学金,感觉到国家对文科的重视,觉得很受鼓舞。当经济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文化更能在国家间的交流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她非常高兴当初选择自己喜欢的戏剧专业并坚持了下来。

自2003年以来,已有230位留德博士生获奖,获奖总人数居欧洲各留学目的国之首。

堪培拉

5月19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成立大会上,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李忠尚为首都地区荣获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4位获奖学生代表颁奖,并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不辜负国家的期望。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aCt学联”)成立大会在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行。李忠尚公参与数百名中国学生学者代表及中澳媒体人士出席了此次开幕典礼。

大会上,aCt学联有关负责人首先宣读并全体通过了学联章程、主席团及理事会人员名单并发表了《倡议书》,倡导澳首都地区中国留学生、学者“学习理论,钻研科学,身在澳洲,心系祖国”,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用。该倡议得到现场学生学者的热烈响应。

随后,李忠尚公参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在澳留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除了学习和生活以外,大家生活较为分散,特别是初到异国,寂寞孤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如今,aCt学联的成立应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一个学生自己的组织,是一个互相帮助的组织,能把澳首都地区的大学和教育机构以及中国学生学者联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学生互相帮助和学习,是留学生的家和俱乐部。

李公参还充分肯定学联组织是中国留学生干部施展才能的舞台,希望aCt学联能够本着“让祖国母亲放心、让海外学子满意”的宗旨,从各方面为在澳中国留学生、学者服务。

悉尼

5月11日,中国驻悉尼总领馆隆重举行了颁奖仪式。驻悉尼总领事段洁龙、教育组参赞衔领事王小佳出席仪式,为获奖留学生颁奖并讲话。来自新南威尔士州各大学的获奖留学生及家属和指导教师、国家公派博士生代表以及当地主要华文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颁奖活动。

颁奖仪式上,段洁龙总领事和王小佳领事共同为17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向他们的指导教师颁发感谢状。

段洁龙总领事勉励获奖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他希望广大留学生珍惜留学机会,平安、愉快、圆满地完成海外留学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促进中澳友好交流作出贡献。他表示驻悉尼总领馆将竭尽全力为广大留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王小佳领事介绍了国家有关留学政策和该奖学金项目自2003年设立以来在驻悉尼总领馆馆区的实施情况。他希望更多的自费留学生能够了解并积极参与该奖学金项目。

来自悉尼科技大学的边威和来自悉尼大学的朱敏代表获奖留学生发言,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成功经验,并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勤奋学习,争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悉尼科技大学陶大程教授和悉尼大学史蒂芬森教授分别代表指导教师发言。他们对包括获奖人员在内的中国留学生潜心学习、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求学作风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国家对于自费留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悉尼领区共有17人获得2011年度奖学金,获奖人数创历史新高。

布里斯班

4月29日,中国驻布利斯班总领馆在newFarm公园举办庆祝“五一”纪念“五四”活动,同时举行了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活动。孙大立总领事、郭鹏副总领事、教育组刘万亮领事等与来自昆士兰州著名高校的留学生代表欢聚在一起,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认真实践,争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孙大立总领事首先与大家一同回忆了“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的历史由来,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建设的历程。抚今追昔,同学们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关心并认真了解国情,心向祖国,把祖国的声誉和尊严放在首位,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做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守纪律的有志青年,通过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建设、为促进中澳友好、为繁荣当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纪念庆祝活动中,孙总领事向“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葛磊、郭玉明颁发了奖励证书。孙总领事强调,此项奖学金的设立和颁发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国家仍不富裕,很多地方甚至还很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划拨资金资助优秀自费留学生,充分说明了祖国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获奖者及同学们表示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力争早日学成,为祖国服务。

斯德哥尔摩

5月31日上午,颁奖典礼在中国驻瑞典使馆隆重举行。12名来自瑞典各高校的获奖者及其导师、亲友、评委、中国学联代表,以及中外媒体代表等50人出席颁奖典礼。中国驻瑞典大使兰立俊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教育处张宁参赞向到场嘉宾介绍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由来、发展和目前的开展情况,并就瑞典2011年度奖学金申报、评比及获奖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自2004年开始到现在,瑞典共有79人获奖。

接着,兰立俊大使致辞,他高度评价了获奖留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了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的精神,感谢瑞方导师对中国学生的指导、鼓励与培养,同时感谢评委们认真细致的评审工作。

兰大使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勉励广大留学人员,“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兰大使深情地向广大海外中国学子们说,国家重视人才的培养,希望大家加倍珍惜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在留学期间不断增长本领和才干,中国期待着广大海外中国学子学成归国,早日投入到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来自皇家理工学院的杜金峰和来自隆德大学的张愫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他们感谢国家给予至高无上的荣誉,感谢导师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他们还回顾了在瑞典生活、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并表示此次获奖在他们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为其增添信心、鼓舞士气,愿意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攀登,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伯尔尼

5月15日下午,颁奖仪式在伯尔尼隆重举行。中国驻瑞士使馆临时代办杨小茸,教育处孙玲参赞、刘跃斌二秘,瑞士教育界代表,奖学金获得者及其导师、同事、家属以及留瑞学生学者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2011年度瑞士共有11人获奖。颁奖仪式在中西合璧的悠扬钢琴曲中拉开了帷幕。孙玲参赞首先宣读获奖者名单,随后宣读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刘京辉秘书长写给获奖者导师的感谢信。在信中,刘京辉秘书长就各位导师对他们的中国学生在学术上的指导和帮助表达了最为诚挚的谢意。然后,杨小茸临时代办分别给各位获奖学子颁发了获奖证书,并与他们及导师合影。

接着,站在前台的获奖者依次抒发了自己的获奖感言。获奖学生纷纷表示,繁荣昌盛的中国永远是海外留学生的强大后盾,获奖是对海外学子的极大肯定和鼓舞,体现了国家对留学生的关怀和爱护。留瑞学生十分珍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并将继续珍惜在瑞学习机会,在瑞方学校、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发奋学习,刻苦攻关,争取早日学有所成,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就在学子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中,发生了让在座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的一幕:现于日内瓦大学攻读法律学博士学位的获奖者庄伟,在自己的发言中除了像其他同学一样表达自己的谢意之外,还表示要将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她的母校山东大学的教育基金,用以扶持她的故乡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各乡镇的基础教育。庄伟双眼湿润、满怀深情地讲述自己来自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山村,由于经济发展的长期滞后,当地的教育设施极其薄弱,学生的学习环境异常艰苦,她时常因为自己不能改善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和学弟学妹的学习条件而自责。现在,祖国给了她实现自己夙愿的一次机会,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力做更多,但是等工作之后她会持续向山东大学的教育基金捐赠,为家乡父老和祖国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她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和支持沂蒙老区的基础教育发展。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庄伟的获奖感言之中时,来自卢加诺音乐学院的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长笛独奏和独唱。杨鑫同学用她那精湛的美声唱法演绎的《我爱你,中国》,唱出了获奖者和海外学子的心声,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最后,来自苏黎世音乐学院的朱谨演奏了一首她根据自己在欧洲多年来的游学经历创作的钢琴曲,那一串串动人心弦的美妙音符瞬间引发了全场共鸣。

布鲁塞尔

5月20日,颁奖仪式在布鲁塞尔举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出席仪式并向获奖同学颁奖。10名获奖博士生及部分导师、比利时各地留学生代表、在比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6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廖力强大使在颁奖仪式上致辞。他高度评价获奖学生在比利时留学期间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他指出,目前中国在外留学人员中,90%以上是自费留学生。国家设立该奖学金,就是为了体现国家对广大自费留学人员的关怀,进一步激发大家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比利时教育发达,拥有大量先进的科技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为中比科技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开发潜力,中国在比留学生将成为未来推动中比科技合作的重要人才资源。

颁奖仪式由使馆教育处王鲁新参赞主持。评审委员高伟民和周中一分别介绍了获奖者的学术业绩,获奖同学先后发表了获奖感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他们一致认为,获奖是祖国对他们多年来努力学习的肯定,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怀和温暖,坚定了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好报效祖国的决心。

最后,鲁汶大学倪以成教授、安特卫普大学米斯科教授以及旅比专业人士协会会长宋志伟博士分别发言寄语获奖者,希望他们珍惜荣誉,同时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国际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利时2011年度共有10名博士研究生获得这一奖项。

首尔

4月28日,中国驻韩国使馆举行颁奖仪式。张鑫森大使为16位获奖者颁奖并发表讲话,使馆教育处安玉祥参赞等出席。

张大使首先向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表示在座的自费留学生在各自科研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喜可贺。国家设立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充分体现了祖国对海外留学生的重视和支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希望大家心系祖国,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陈行和刘迎丹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他们说:“感谢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关怀,以及驻韩使馆的关心与帮助。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我们将心系国家发展,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早日学成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颁奖仪式后,安玉祥参赞与留学生代表进行亲切交流,希望大家铭记张大使提出的要求,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早日学成归国,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服务。

新加坡

5月26日,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教育处举行颁奖仪式,2011年度共有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27名同学获得该奖项。魏苇大使、周建平参赞出席了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学生颁奖。参加颁奖仪式的还有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务长张道昌教授、部分评审专家和来自新加坡各高校的留学人员70余人。

周建平参赞在致辞中说,此次评选出在新加坡获奖的优秀自费留学生比例很高,不仅反映出在新加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的质量和水准之高,同时也反映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她鼓励留学海外的优秀学子们,将来不管走向世界的哪个地方,都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韩小瑜和高柯代表获奖的留学人员上台畅谈了自己的获奖感言。他们表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更加发奋努力,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和亲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赫尔辛基

5月11日,赫尔辛基春光明媚,颁奖仪式在中国驻芬兰使馆大厅举行。黄兴大使为赫尔辛基大学郑玮等5位优秀博士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使馆教育组负责人邓理明一秘、获奖学生、导师、专家学者以及获奖人员家属等数十人出席颁奖仪式。

颁奖典礼上黄兴大使发表讲话,首先他对5位获奖同学、他们的家属及导师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体现了国家对自费留学生的关怀,希望获奖者再接再厉,不断攀登,取得更优异的学术成绩。

黄大使还指出,“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国家发展一日千里,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离不开留学人员的贡献。“你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祖国需要你们!”

基辅

5月28日,颁奖仪式在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红厅成功举行。张喜云大使、使馆教育处负责人汪金国一秘出席颁奖仪式。张喜云大使为5位获奖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

张喜云大使在致颁奖辞中指出,乌克兰有近万名中国留学生,5位获奖同学能够脱颖而出,是各位同学多年来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海外自费留学生的高度重视、关怀和关心。

张大使寄语各位获奖者,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取得更加优异的学术成绩,成为在乌中国留学生的表率。张大使还指出,党的十即将召开,“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广大留学人员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4

关键词:国家奖助学金;导向;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46-03

“奖助学金”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成为国家奖励和资助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撑力量。就我国而言,奖助学金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我国最早于2002年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其对象主要是高校中品学特别优秀的学生,对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没有要求,名额非常有限,受益面窄。为了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同时,国务院于2007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在原有国家奖学金的基础上增设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新政策规定: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每年奖励5万名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每年奖励50万名左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3%,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10倍;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资助1000~3000元(原资助标准为1500元,后增至2000元、3000元,之后又改变了“一刀切”的做法,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同认定等级,在保持资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了2000元、3000元和4000元三个资助档级),每年资助340万名左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至此,我国基本建成了一套覆盖面广、奖助金额大、较为完整的新的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体系。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既奖优又帮困,既考虑到了对少数优秀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兼顾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为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国家奖助学金的资金来源全部都是政府投入,其中国家奖学金是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专项资金,地方政府无须投入。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担。这三项奖助学金的对象有所区别,在思想、学习、创新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大学生,无论其家庭经济是否困难,从大学第二学年开始,均可以申请并有机会获得每学年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由此可见,设置国家奖学金的宗旨是奖优而不是帮困,它重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促使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主要宗旨是帮困。从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助对象来看,它重在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向品学兼优方面发展,也就是说只要是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在第二学年就可以申请并有机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这对于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克服生活困难,树立学习信心,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是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含大一新生),即家庭经济困难的所有大学生只要其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均可申请国家助学金。这对于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大学学习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在求知求学方面的人文关怀。从其实施的总体情况来看,它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奋发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克服求知道路上所面临的生活困难的信心,其奖优和帮困的宗旨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但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诚信行为”。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奖助对象限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根据政策规定并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出台了贫困生认定办法,但由于时间和成本等原因,学校不可能对上报的贫困生材料逐一核实,这就给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虚假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夸大贫困事实,以获得贫困生资格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也是近年来贫困生比例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二是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和合理使用国家奖助学金。有些大学生“爱面子”,认为被认定为贫困生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因而即便家庭经济很困难也刻意隐瞒家庭的贫困状况,不愿意申请认定贫困生资格。另外,作为一种资助形式,国家奖助学金是无偿给予的,没有附加条件,可以说是一种“免费的午餐”,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养成了“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的消极心态,拿到奖助学金后肆意挥霍,不计划使用或没有用于学习方面。三是产生嫉妒或失落心理。非贫困大学生或没有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贫困生,在别人获得奖励或资助后,心理失衡,不能正确看待问题本身,进而产生对他人的嫉妒或失落心理。针对以上部分大学生在评选国家奖助学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健康想法和不良行为,在给予大学生物质资助和奖励的同时,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友爱教育,指导他们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评奖评优,学会自我调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如何发挥国家奖助学金的导向功能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评选标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基本的申请条件,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标准。2010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评审与材料填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国家奖学金在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上的评审标准,但金额更大、涉及面更广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评审标准,在其评审过程中存在着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因此,作为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具体操作者,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管理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和评选标准及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以明确具体的标准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评选过程。目前,高校在评选国家奖助学金过程中还存在着评选办法不科学、宣传不到位、透明度不高和监督不力等问题,导致拉关系、走后门、凭个人主观印象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而降低了国家奖助学金的纯洁性和导向性。高校在评选国家奖助学金的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海报、班级等宣传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广泛宣传,要借助宣传国家奖助学金评选条件和程序的过程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实际操作时,在班级层面,各班要成立以班主任老师为组长的民主评议小组,充分发挥班级在具体评选过程中的作用。院系层面要成立国家奖助学金评选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和确定推荐上报人选,以避免辅导员凭个人主观印象“一锤定音”的不良倾向。推荐人选确定后,要张榜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使推荐上报人选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真正让广大学生心服口服。

充分发挥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中,无论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获得者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品质,对于广大普通同学来说,都是他们身边鲜活的教育题材。作为高校来说,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后,应通过举办表彰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彰显先进模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掀起发动全体学生向先进学习的热潮,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加强对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后续跟踪管理。目前,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款项发放完毕后,当年的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便全面停止,对获奖获助学生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获奖获助学生中存在的铺张浪费或将国家奖助学金用于其他非正常渠道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从而使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在广大学生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大打折扣。对此,高校尤其是相关院系要加强对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后续跟踪和教育管理工作,要对获奖获助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动向进行动态把握,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广大同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实现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教育路径

感恩教育。所谓感恩,即知恩图报,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理解、认可和珍惜,进而回报对方的良好品质。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境界。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阐述的就是一种感恩的境界。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人文教育,使感恩成为受教育者自觉的行为习惯,并成为其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说,在受奖助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都能怀以感恩之心,感谢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之情。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认为自己贫困,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还有些学生相互比较受资助的金额,觉得自己受资助的力度太小,甚至质问老师为何“分配不公”,他们从未考虑别人是否比自己更需要帮助。这些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毫无感恩之心的行为倾向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高校来讲,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知恩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要让学生懂得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的,在接受社会和他人给予后要心存感激,进而把这种感恩之情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品质,并积极践行;要通过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制定的缘由,认识到资助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使他们明白所受的资助不是理所当然的,受资助后应刻苦学习,全面锻炼和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感恩之心来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奖助;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和铸就学生的感恩品质,可利用教师节、感恩节、母亲节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他们在行动中体现回报的愿望。

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言行一致、品行合一是诚信的核心。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身上表现出的不诚信行为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如: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完成学业,出台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许多银行对此持谨慎态度,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大学生诚信还贷缺乏信心。就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而言,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只奖助贫困生,因此,一些学生可能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贫困,但由于国家奖助学金是无偿给予的,从而使他们认为这种钱不拿白不拿,因而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甚至是不诚实的手段谎报家庭经济状况,以获取贫困生资格,这种行为严重背离了国家设置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初衷。对此,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准确认定贫困生的机制与办法,从源头上杜绝在认定贫困生过程中学生可能发生的不诚信行为,让他们无机可乘。另外,高校要转变诚信教育的传统模式,丰富教育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使诚信理念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努力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渠道;三是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构建诚信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诚信教育,要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引导他们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省,进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形成客观、正确的价值判断。

自立自强教育。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贫困大学生较早地经历了生活的考验和磨练,因而他们一般都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良好品德。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上的沉重压力,也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客观现实,因而产生了一些诸如自卑、多疑、焦虑和孤僻等心理障碍。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自立自强教育。要通过对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即:贫困不是谁的错误,贫困既然无法回避,那就要正确地面对,勇敢地接受,不必为暂时的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和焦虑,更不必掩饰自己,要做到“人穷志不穷”。要让贫困大学生懂得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物质贫困而导致的精神上的贫困。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即艰苦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一种磨炼和考验,也是一种财富,面对成长中的困境,要学会自立自强,切不可有“等、靠、要”的思想,只有自身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才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唯一选择。

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不仅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绝不能把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看作是简单的奖优和扶困工作,而应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国家奖助学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唯有此,才能真正发挥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施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韦丽红,陈志庆.论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策[J].高教论坛,2008,(6).

[2]李建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3]谢琴,李陈武.对国家奖助学金的新思考[J].文教资料,2009,(4).

[4]姜晓旭,丁桂兰,方杏村.国家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前沿,2009,(5).

[5]朱大锋.导向和激励: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河南社会科学,2010,(5).

[6]黄碧峰,刘水林,张健儿.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2).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5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宣布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颁奖词为:他唤醒了对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和揭露了对人类生活的占领。颁奖官员称:“诺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的三个关键词是:记忆、身份、历史。他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读者可以穿过时间与自己相遇。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只有30―50页左右,语言也非常好懂,可以下午读一本,晚上再读一本。”莫迪亚诺也是法国第十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于1945年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出生于巴黎西南郊的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在法国文坛,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堪称“获奖专业户”,1968年的小说处女作《星形广场》以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熠熠闪光的新星,并获得当年罗歇・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此后,莫迪亚诺接连发表多部作品,几乎部部获奖,其中,1972年的《环城大道》和1978年的《暗店街》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

劳马获颁蒙古国最高文学奖

日前,以短篇小说、微小说写作而著称的中国作家劳马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获颁2014年蒙古国最高文学奖。蒙古国最高文学奖设立于上世纪40年代,由蒙古国作家联盟颁发。该奖项不定期举行评选,新世纪以来总共评选出3位获奖作家。颁奖仪式在蒙古国文化部大厅举行,颁奖辞中写到:“中国作家劳马的小说,被翻译成蒙语进入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将它视为我们文学的一部分。他的小说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是我们接触的外国文学中所罕见的,在世界幽默文学中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小说在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使我们能够在作品中读到自己,读到世界。”劳马在获奖感言中说:“我非常荣幸接受这一崇高的奖项,并对蒙古国通过这一高尚之举所表达和传递出的对作家和文学的尊重、鼓励和厚爱之情致以深深谢意。”他说,文学是极其柔弱的,需要我们格外细心的照料与呵护。因为文学再繁荣也繁荣不过经济,文学再强大也强大不过政治,文学交流活动再活跃也活跃不过贸易交流。书店再多,也多不过饭馆、酒吧;作家再出名,也超不过影星歌星。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文学边缘化、小众化的寂寞中,才凸显出她的独特价值和永恒魅力。

莫言小说《藏宝图》将拍电影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版权一度成为影视圈争夺的“香饽饽”。但两年来经莫言授权改编的影视作品只有一部《藏宝图》。这也是莫言亲手挑选,希望改编成电影的一部中篇小说。一年多前曾传出四川开机及甄选“莫女郎”消息,但莫言在今年8月西安的一次文学活动上却透露,《藏宝图》改编无实质进展。据了解,《藏宝图》电影日前将重新启动,电影《藏宝图》此番获得的是来自互联网巨头腾讯的青睐和投资。公开资料显示,莫言获奖后与腾讯互娱的合作甚密,其本人也是互娱旗下腾讯文学大师顾问团成员,并将其作品电子版权授权给了腾讯文学。近日也有传出腾讯互娱将进军影视,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也称,作为首发电影计划,腾讯将引入重磅ip。腾讯内部日前也独家证实了《藏宝图》合作消息。如果腾讯此番参投顺利,搁置近两年的《藏宝图》或将成为莫言十年来首次搬上银幕的作品。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6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需要用到讲话稿的情形越来越多,讲话稿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怎样写讲话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做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供大家参考。

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1尊敬的市委袁--副书记、市人大阙--副主任、市政府严--副市长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青年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餐馆的负责人朱庆洪。今天,我和各位青年企业家朋友,受到隆重的表彰,心里感到无比的荣幸。我谨代表受表彰的青年企业家朋友们向关心、支持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及其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和各位青年企业家朋友一样都是成长、创业于改革开放的好年代,我们企业和个人的成长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餐馆刚创办时营业面积100多平方米,员工仅十来人,年营业额不足百万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发展到现营业面积近--0多平米,员工300多人,年营业额达到3000多万元,上缴税收200多万。已成为三明市区消费者认可的---中高档餐饮接待酒店。“顾客至上,一流服务”是我们服务的宗旨;“真情的通沟,友谊的桥梁”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秉承这一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揭力打造“--”品牌。

“--”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年--参股三明宾馆的改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扭亏为盈,并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华大宾馆地处福州三角井,是福州人所谓的“商业死穴”。许多成经辉煌或辉煌过的商家在这里“前仆后继”争相失蹄,这让福州的商家们对这里望而却步。而--年三明--挺进省城,成立了“福州--快捷酒店”,通过“--人”一年多的精心管理和妥善经营,不仅使宾馆的整体面貌换然一新,而且生意日渐红火聚集了众多人气,这使三角井周边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到三角井兴业、淘金。把原来的“商业死穴”变成了“聚宝地”。。。。。

这是--跨区经营的一大亮点。--这几年能够有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好政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管理层的精心管理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和拼搏。

就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我个人有这样的体会:一是要科学决策,精心研究本行业的市场规律,避免决策盲目,这样才能做强做大。二是要洞悉千变万化的市场,全面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制度设计上更加人性化,视员工为公司最优良的资产,为员工搭建能够真正施展才能的舞台;四是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创造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而我们做为青年企业家要怎样才能比其它公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呢?我的肤浅认识是:首先要经营好企业,如果企业家不能或不能很好地创造经济价值,就不可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其次是诚信经营。“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的经济;企业家是规则的遵守者,更是维护者。以企业家的诚信,承担起遵守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三是尽最大可能向社会出资、捐款,为慈善事业作贡献。

--本着“诚信经营”的一贯理念,始终不忘回报社会。近8年来,--共资助5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同时还捐助市周边的两所小学学校。--年捐资赞助在三明举行的中国女排锦标赛;--年12月东南亚地区发生特大海啸,--餐馆首家举行捐款活动,共筹集-万多元捐款;--在市第一技校设立“-连锁酒店奖学金”,并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奖励2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今后,我还会与各位企业家朋友一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无愧于“青年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未来在于把握,我们坚信对实力的追求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更应该是一个努力奋斗,日臻完美的过程。”青年企业家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为三明在海峡两岸经济建设加快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

谢谢!

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2大家好。我是--级林学专业的--。很荣幸能获得第一届梁玉堂奖学金,感谢之情,无以言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院获奖同学,感谢王道通师兄向本院资助的奖学金,感谢学校、学院领导领导的大力指导,更要感谢以梁玉堂教授为代表的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与人生指引,感谢同学们在工作、生活中给与我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不计辛勤一砚寒,只为桃李遍芳菲。梁老师是一位终其一生致力于林学发展、致力于林学人才培育的长者、良师,是当之无愧的人品与学识双馨的楷模。做学问,就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带学生,就言传身教,语重心长,有着乐为弟子引路人的奉献之心。因此,能获得意味着肯定与希望的梁玉堂奖学金,让我们十分激动与自豪。在我们看来,奖学金不是金钱,而千金难得的一份激励,一种鞭策。透过奖学金,我们看到的是师长的希望,是学校的肯定。奖学金是前进之路上的一股动力,一份礼物。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戒骄戒躁,认真学习,不轻言放弃。它是礼物,教给我们“心存感激,励精图治”,以一颗感恩之心为国家、为学校、为学院做出贡献。

荣誉就想=像是圆形的跑道,是一段历程的结束,更意味着下一段征程的开始。掌声终究会远去,而奋斗的脚步仍要继续。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做的不是沉湎于以往的成绩不知自拔,而是一如既往地奋发求进,用满腔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把今天的荣耀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向下一个目标勇敢进发,以实际行动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人生有很多步路要走,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大学阶段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为关键几步。大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帆风顺,它因遍布荆棘与鲜花、挫折与进步、泪水与微笑、汗水与收获,而璀丰富多彩,充满意义。它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撞击着我们的瞳孔;一个个辉煌的故事,感动着我们的心扉;一串串真实的足印,验证着我们的激情、智慧与力量。让我们铭记:哪怕前方有风浪一千次打来,我们也会一千零一次的竖起坚持的桅杆。

汇集于山东农业大学这所底蕴深厚、学术之上的求学殿堂中,汇集于林学院这个温暖友爱、勤勉求实的大家庭中,我们应该分外努力、开拓进取、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勤学以上进,明德以树人,坚韧以求进,奋发以成才,在这弥足珍贵的人生阶段,挥动年轻的翅膀,追寻我们五彩斑斓的梦想,实现我们入大学时许下的铿锵誓言!

同学们,让我们以此次梁玉堂奖学金颁发为契机,审视自己,反思过往、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让我们坚定信念,担当深责大任,志存高远,胸怀报国之情,深入实践,弘扬林学精神,牢记师恩,常怀感恩之心,秉承“登高必自”的校训,坚定“学林爱林”的信念,接过老一辈林学人手中的旗帜,担当起时代赋予新一代林学人的重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会以拳拳赤子之心,坚忍不拔之志,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踏出铿锵有力的足音,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祝梁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各位领导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级本科生郭晓琳。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这三年多来的点滴感悟。

20--年高考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是高考让我明白,成功,需要的远远不止是个人的努力,还有机遇、环境、心态等等。我的高考语文成绩108分,偏偏,我被调剂到了中文系。中文系的很多同学身上都有着华丽丽的标签: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天涯签约作家、最小说专栏作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不出色,甚至开始自卑,我没有可资证明的才华,没有脸蛋,没有身材,(虽说活到这把年纪,长成这副模样,并不是我的责任)也没有活跃的性格,没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甚至没有理由让别人相信,我也可以与众不同。于是入学伊始,我对中文专业就产生了排斥心理。

当时的我,绝对不会想到,三年后的今天,我会选择本专业保研。大一下,一位严格的老师要求我们一周读一本著作写一份读书报告。他说:这只是基础功课。可以说迫于考试压力,我才开始涉猎相关书籍。好在,我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的良心未泯。当我读多了,对中文这个专业了解深刻了,居然就渐渐喜欢上它了。大三分专业方向,我很笃定地选择了语言学。

我的成长感悟第一条:不经历,无言语。你所谓的不喜欢,可能只是因为,它没能给你足够的成就感。

大一的我,活得像只刺猬。我对未来一片迷茫,没有自我定位,没有目标规划,没有动力方向。我披上了厚厚的尖角刺,包裹着自己一剑毙命的位置。我离群失所,我急于证明自己。竞选团支书的失败,却更加剧了我的慌乱和无措。

我开始盘算自己的“逃亡计划”,一方面,我打定了主意要转专业,一方面,我开始了繁忙的学生工作,我希望通过它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我参加了四个部门,诸多的学生工作让我的生活像陀螺一样绕轴转。我不后悔把大一的绝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学生工作,虽然我不否认它也有了明显的后遗症。转专业考试前一个小时,我还对着电脑排版新一期的《十号线》。转专业没有意外地失败了。我留着转专业的准考证,却不知道该不该哭。

很多学弟学妹刚入学的时候,总喜欢跟我聊一个词:迷茫。其实,迷茫来自于对未来的焦虑,这样的焦虑我也有,但后来的经历告诉我:无论你现在志得意满,还是失意落魄。生活总有无限可能,就看你,有没有勇气输得起。用最低微的姿态,才能记录最高大的真实。

成长感悟第二条:只有接受现状,才能改变现状。

从事实条件上彻底断了逃出中文系的退路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坏的结果了,就像到了抛物线的谷底。为什么苦心追求的却失败了?因为我太忙了,没时间复习;因为我审题错误了;因为转专业竞争太激烈了;因为我太紧张了。想为自己的过失开脱时,总能找到千百个理由。但不可辨驳的是,我回归到了起始点。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未来三年,在中文系,我要怎么走下去?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我不甘心自己就这么没落了,自此,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两年来,我认真上课,扎实专业功底,广泛涉猎各种书籍,认真完成课程论文。我的专业课平均91分,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均取得了专业最高分。现在,我正参与两个部级学术课题的撰写,明年,我将和老师一起,出版《闽南方言韵书》。在先后获得两次厦门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福建电信奖学金、厦门大学中文系“丁德仁”奖学金等荣誉后,今年我以学习第一、综测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奖奖学金。

成长感悟第三条: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你不是懦夫,却为什么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你是勇士?

我喜欢绘画,略有连带地,就喜欢上了设计。我零起点自学了报纸编排、摄影和杂志编撰的设计软件。在新传举办的报纸编辑大赛中,我们团队斩获第一名。大二我担任学院宣传中心副主任,分管采编部,主持出刊学院第一份学生新闻简报《月览》。在厦大心理咨询中心,作为美术主编和文字主编,主持刊行《心鹭》报纸和《心鹭》画册。我一直致力于训练自己的笔头功夫,参加了诸多征文比赛,并获得了相应的奖项。

在文艺表演方面,我参与中文系剧组《我们的小镇》的演出、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的演出、五院迎新汇演等等。此外,我还修了经济双学位,并学以致用,参加了诸多创业竞赛、统计方案设计大赛。在今年获得第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福建赛区银奖、厦门大学赛区金奖,最佳团队表现奖。我组织参与的两个社会实践项目,也先后获得省级、校级的荣誉奖章。同时,我竞选了班长一职,并高票当选中文系20--级本科第一党支部书记。

为了学生工作,我无数次放弃了聚餐唱K的机会,为了设计图样、写征文,我牺牲了和同学侃大山的时间。为了比赛,我曾经连续45个小时不眠不休。当然,这不是一个好的示范。

有句调侃挺写实,你的期末成绩多少,取决于你的手机流量剩多少。对多数人而言,扣除花在睡眠、吃饭、交通、上网以及处理杂务的时间,每天就只有那么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所以,好好利用它们,这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别让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成长感悟第四条: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大学,不是最后的狂欢。

讲到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想,我讲的是一个屌丝如何逆袭的故事。好吧,那么我告诉你们,我依然每日三省吾身:白吗?富吗?美吗?非也,于是,我就能静下心来看书了。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养心。三毛《梦里不知身是客》里写说:看过的书籍不会变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都是潜在的,在气质上、谈吐上乃至胸襟的无涯上,当然也可能显示在文字和生活中。看书的过程,其实是沉淀和积累的过程,沉淀和积累是一个人的根蒂。根深蒂固了,才会枝繁叶茂。我长期在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当义务支教老师,今年也获得了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们多看书,看好书,我希望他们能成为有文化的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述: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这一切,要从我自身做起。

成长感悟第五条:生活需要沉淀和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打dota一整天,看电影、聊qq、刷人人、玩微博一整天,成绩不好,没办法。学生工作,没兴趣。志愿服务活动,没意义。实习,没门道。我说,这样的人群,患上了一种缺失梦想,缺失动力的后遗症。让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有个奋斗的方向,使你在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成长感悟第六条:每天叫醒自己的,是梦想。不乱于心,不止于行。

每天都是一场自我的创作,任何一天都是你人生中的唯一。无法复制,不可重来。因此让我们在每一天的创作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让人感动的,永远不是煽情的理论,而是年轻的勇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准备的。所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代表“复旦大学优秀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在这里发言。很感谢学校给予我们的荣誉与鼓励,并给我发言的机会。

-—我叫吕承焕,来自韩国,我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20--级的博士研究生。在韩国,我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很多年了,并因此深深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着迷。所以我决定到中国来,亲身感受、体会这个国度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复旦大学是中国的著名学府,拥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学者以及数量颇丰的文献古籍,因此,我决定来复旦大学继续我的研究和学习。

-—来中国以后,中国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热情友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工作、旅行的原因吧。来到我们复旦以后,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校园,他沉静、朴实,也充满活力和朝气,一种灵动而又扎实的学风洋溢其中。

-—入学以后,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的导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让我非常感动。其他很多老师也耐心的传道、受业、解惑,他们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都是我们的表率。正是在众位师长的关心和指导下,我认真努力从事于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我的中学同学和我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也给予我大量热情的帮助,在此,我也要对他们表示感谢。

-—当然,我更要感谢学校,谢谢学校对我们留学生的关心和帮助。校方能充分考虑到留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制度,还是设施,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并通过优秀留学生奖学金的设立,给予我们鼓励和荣誉,也使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了一份肯定和自信。

-—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我对这个奖学金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一个国家文化上的影响力从来都是与他的综合国力紧密联系的。现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在东亚和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样,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也日益增长。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今天欢聚一堂,领取这个奖学金,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奖学金不单是发给我们的,也是发给中国自己的。我们相信,世界与中国,将互相融合。而我们,则是文化的使者。

-—好,我的发言到此结束,再次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谢谢大家。

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5尊敬的学院领导、奖学金的设立方、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法学院20--级法律硕士樊思迪,非常荣幸能够作为鱼水奖学金的获奖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首先,我要向为我们提供学习和成长平台的人大法学院表示感谢,在这里,我见识了名师风采与大家光辉;在这里,我获得了最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团经历和公益历练;在这里,我也得到了走向职场,走向未来的悉心指引。

其次,我要感谢鱼水奖学金的设立方——人民大学法学院1996级杰出的法硕校友,作为一名跨专业考到人大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学生,可能我的学术修养不如科班出身的法学硕士,但是在过去的两年时光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法律,不论是在法律援助中心做志愿者的经历,亦或在法院、律所的实习机会都让我懂得作为一名人大法律人,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守住正义的底线,用我们的法治精神和人文情怀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此前的毕业典礼上,林嘉老师对2016届毕业生语重心长的嘱托赢得了全场的共鸣,林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人大法律人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坚守,第一是公平正义的追求,第二是怀有家国情怀,不忘”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叮嘱。因此我想,今天我们在这里接过的不仅仅是一份奖学金,更是一份相似的情怀与嘱托,一份与“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相契合,一份与中国法治建设的未来所息息相关的情怀与嘱托。

因而,在今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要牢记和坚守这份来自人大法学院,来自业界前辈精英的情怀与嘱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鱼水奖学金的获奖同学,向1996级人大法学院的法硕校友和各位法学院的老师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奖学金企业家讲话演讲范文相关文章:企业家座谈会发言稿精选范文五篇

奖学金表彰大会讲话稿

在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上的发言稿

企业爱心活动讲话演讲稿

奖教奖学金颁奖大会讲话稿

企业家爱心捐赠讲话稿

领导在奖学金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爱心企业家捐赠讲话三分钟

企业家座谈会讲话稿范文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7

纵观历史上所有诺奖得主,奖金的处置方法五花八门。有在穷困潦倒中挣扎却因获得诺奖而得以维持生活的,有利用诺奖奖金为本来殷实的生活锦上添花的,有将奖金用于促进学界发展、资助同行和提携后生的,也有把奖金全数转让给妻儿或者资助战后重建、纪念亲人的。另外,慈善和公益事业是诺奖的一个最主要的去向。

不断缩水的诺奖

按照诺贝尔最初的意愿,理想的奖金额度应该能够保证一位教授在20年不领取薪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科研工作。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奖奖金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大概相当于当时一位教授20年的薪水。不过从1902年起奖金数额不断缩水,直至1923年降到大约11.5万瑞典克朗的最低点。

1991年至2001年这11年间的诺奖得主最为“幸运”。1991年诺奖奖金数额一跃调整至600万瑞典克朗,实际价值和1901年的奖金相当,诺奖在首次颁发的90年后方才回归初衷。随后,奖金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都稳步上升,直到2001年诺奖奖金的实际价值达到历史最高点,相当于1901年的144%。

2001年以来,诺奖奖金的名义价值都固定下来,每年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但实际上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和汇率变化问题,诺奖的实际价值连年下降。2011年诺贝尔奖的实际价值约为1901年的123%,而2012年的奖金还略微有所下降。

缴税、还债的穷苦派

除了1901年以及1991年之后的年份之外,历史上大部分诺奖得主所获奖金的实际价值其实仅相当于西方国家一位教授8年的薪水。对于早期一些生活拮据、为科学研究或者事业追求而过得穷困潦倒的得主而言,却犹如雪中送炭。

许多文学奖获得者在得奖之前也是负债累累。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在获奖前共欠出版公司250万芬兰马克的债务,妻子也因过于操劳而去世。无独有偶,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两位得主之一的瑞典作家哈里·马丁松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处置这笔奖金的提问时,毫不掩饰地说:“要用它来缴纳税金和还债!”

“雪中送炭”用在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的身上也很恰当,他在获奖之前甚至连一个固定的职位都没有,获奖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的需要一张信用卡”。因为获奖,他后来还在普林斯顿大学谋得了一份年薪2.5万美元的教职。

设基金聘保姆的科研派

许多诺贝尔奖得主追求事业的决心非常让人钦佩。他们把所获奖金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经费,或者致力于资助同伴或者提携后生。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得主之一的美国神经学家保罗·格林加德,为了消除科学界对于女性的歧视以及纪念因难产而死的母亲,用所得奖金设立了“女性诺贝尔奖”。这个奖项由洛克菲勒大学管理,奖金为5万美元,自2004年起,每年向有突出贡献的生物医学女研究者颁发。

同样,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在得奖之后的9年内,基本没有大手笔地动用自己的奖金。后来她觉得自己应该为德国女性科学家比例过小的情况做点什么,于是成立了一个与自己同名的基金会,用于资助生了孩子的年轻女科学家,以帮助她们继续从事科学工作。这个基金具体用于资助她们的家务琐事,例如为她们聘用婴孩保姆或者购置洗碗机之类。

更让人瞩目的是玛丽·居里夫人,她把所有的奖金都投入了进一步的研究。

购豪宅和球场的奢华派

大部分的诺奖得主获奖之前虽然不至于穷困潦倒,但是在大学或者其他机构里领着一份稳定工资也并不意味着富有。因此,当他们拿到一大笔奖金之后,花钱的方式也很容易为普通人所理解。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位得主之一的沃尔夫冈·克特勒表示,他已经把自己所得奖金用于购置一座房子以及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

另一位诺奖得主则稍微奢侈一点,他就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得主之一的美国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家菲利普·夏普。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还算不上有钱。当时他拿到奖金之后,先是卖掉了自己的老房子,然后把卖房所得凑上奖金,买下了一套带豪华花园、具有90年历史的老豪宅。他的搭档,当年另一位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理察·罗伯茨也毫不示弱,他用自己所得的部分奖金,在自家的前院修建了一个私人的槌球草坪球场。

此外,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意大利裔美国籍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则用他所得奖金买了一艘帆船。

全部献给前妻的温情派

也有一些得主看起来比较“感情用事”—为了爱情或亲情,将奖金全数转让或者捐出。

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诺奖奖金的处置方式让人颇为费解。1919年他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马利奇签订离婚协议书时,就预见性地提前约定将自己未来所获诺奖奖金全部交给米列娃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有传闻认为,爱因斯坦作出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是因为当年作为年轻科学家崭露头角的米列娃实际上协助爱因斯坦完成了大部分的理论著作,这使爱因斯坦深为感激。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虽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米列娃帮助过爱因斯坦撰写论文,但是她很有可能经常协助爱因斯坦进行研究,并为其提供宣传媒介。不过,米列娃和爱因斯坦结婚16年,并为其诞下两个儿子,爱因斯坦将奖金全数送给她,绝对不只是工作上的缘故。

悉数捐给红十字会的

公益派

捐助社会公益是诺贝尔奖得主的一个优良传统,历史上有多位诺奖得主将部分甚至全部奖金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者自己建立公益基金支持社会公益活动。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虽然一开始拒绝领受奖金,不过后来他将这笔奖金全数捐给了法国红十字会和福利机构,为法国的慈善事业献出了爱心。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8

80岁瑞典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2011年10月6日下午1点宣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1931年生于瑞典。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至今共发表163首诗,除《17首诗》外的作品结集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贡多拉》十部诗集。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诺贝尔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为: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颁奖

代表我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日前由中国翻译协会颁给了我国著名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学者高莽、林戊荪、江枫和李文俊,其他来自外事、社科、对外传播、科技、军事、教学、服务等翻译领域的368位翻译家获得“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4位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翻译家在长期的翻译生涯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莽曾以翻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剧本,让“保尔・柯察金”登上了中国的舞台。作为《论语》、《孙子兵法》的英文译者,林戊荪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古老文明的思想和智慧。通过江枫的笔,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中国家喻户晓。李文俊则是福克纳、塞林格、麦卡勒斯和卡夫卡的译者,他译的每一本书都影响着中国的当代作家。据悉,中国翻译协会此前三次“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季羡林、杨宪益、沙博理、草婴、屠岸、许渊冲、李士俊等为中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翻译家和文化学者。

首届施耐庵文学奖揭晓

首届施耐庵文学奖评审结果日前在江苏兴化揭晓,贾平凹的《古炉》、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以及宁肯的《天・藏》等4部作品获奖。施耐庵文学奖发起人之一,兴化籍著名文学评论家费振钟介绍说,施耐庵文学奖借鉴诺贝尔文学奖,采用“提名”方式,这跟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方式不一样,施耐庵文学奖则分为提名委员和评审委员。“提名的方式比较好,只要是在世界范围内用汉语写作的长篇叙事文学,在大陆出版发行的,都可以由提名委员会成员提名参评。”施耐庵文学奖将纪实、长篇叙事诗等非虚构类作品也纳入评奖范畴,不像茅盾文学奖只评长篇小说。施耐庵文学奖每2年一届。同时,为鼓励兴化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施耐庵文学奖设立了特别奖,获奖作品分别是顾坚的《青果》和谷怀的《南瓜花》。

第三届西湖新锐文学奖颁发

由《西湖》杂志主办的第三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日前在浙江杭州颁发。女作家娜和朱个分别凭借中篇小说《薄如蝉翼》和短篇小说《夜奔》获得这一奖项。据了解,本届获奖者朱个的获奖作品《夜奔》是其处女作,在《西湖》杂志首发。而朱个的状况并非偶然,《西湖》在每一期重头推出的“文学新锐”,有相当一部分是之前未曾发表过文学作品,通过在《西湖》上发表处女作,开始为人所知。《西湖》杂志副总编吴玄介绍,随着《西湖》杂志“新锐”栏目品牌的建立,文学界的朋友们发现新人后便会向他推荐,网络也打开了发现新人的渠道。朱个便是他在网络互动中发现的“新苗”。在类型文学日益占据市场,纯文学发表愈难的情况下,《西湖》的开放和不拘门户,已成为纯文学奖新进作者们的一个出口。

日本发现96封未入全集的欧阳修书信

日本九州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东英寿日前发现了中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96封书信。这些书信收录于奈良县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馆藏的《欧阳文忠公文集》内,未被编入明代定本全集。欧阳修全集编纂于其逝世后,1196年的第一版是木版印刷品。天理大学馆藏的全集是13世纪镰仓幕府所设“金泽文库”为收藏而从中国采购的,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级文物。这些书信多为欧阳修写给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等友人的境遇之谈、感谢函等。东英寿认为,此次发现的书信是再版时新增的。据共同社报道,东英寿为进行木版技术研究,对天理大学馆藏全集、中国北京的国家图书馆馆藏全集、日本宫内厅藏书进行了比较。三者此前被认为内容是相同的,但新发现的这些书信没有收录在明代定本全集中。报道援引东英寿的话说:“时隔千年在日本新发现中国伟大人物的书信,着实令人惊喜。”

作品信息

沈从文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出版

近日,一本沈从文的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书中披露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沈从文与语言学家王力的一次笔战,话题就是关于“古人的胡子”。1961年10月《红旗》17期上,发表了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作的《逻辑和语言》文章。王力为证明英语词汇丰富、表现力强“为汉语所不及”,发文称英语能把胡子分为beard(下胡子)和moustache(上胡子),他举了中国古代的例子说,“胡子要不要区别更细的概念,这完全是由于社会交际的需要。”他指出,“古代汉族男子留胡子并不是谁喜欢才留,而是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古乐府《陌上桑》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可见当时每一个挑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胡子长得好,算是美男子的特点之一,所以《汉书》称汉高祖‘美须髯’,《三国志》也称关羽‘美须髯’。”沈从文认为此说考证不足,“胡子,小事也,但是也需要调查研究,才能够明白它的问题,说它时下笔才有分寸,画它时才不至随便乱来。”从事文物研究多年的沈从文先生针对王力教授的结论,进行了颇为严肃的指正。古代男子是否必须留胡子?沈从文认为,“王先生说‘古代’界限不明白,不知究竟指夏、商、周……哪一朝代。”沈从文指出,仅仅几个举证,就得出“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结论,考证不足。《古人的胡子》责辑刘红庆认为,沈从文研究文物器皿,不是靠冷冰的仪器,而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说文物界或许知道沈从文的文学成就,比文学界知道先生的文物研究成就多一些,但是他们并不关心他的文学思想。“张兆和先生去世后,长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孙女沈红,写下了这样感伤而又自足的句子:‘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我说,沈从文走了,他的书还在;书读过了,于是思想永在。”

台湾作家齐邦媛《巨流河》获大奖

海内外瞩目的华语民间第一文学大奖――第二届(2010)在场主义散文奖,日前在复旦大学揭晓。87岁高龄的台湾著名作家齐邦媛先生以《巨流河》夺得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由在场主义散文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和新生代企业家李玉祥联手发起,该奖旨在振兴散文创作,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倡扬散文性和在场精神,坚守“民间性、独立性、文学性、权威性”的鲜明立场,评委间坚持互不集中讨论、互不沟通商量、互不干预影响的“三不”评审原则。同时,在场主义散文奖年度大奖,以其单部作品高达30万元的奖额,总奖额近50万元,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文学界单项奖的最高纪录。本届评选共收到自我申报及推荐散文专著200余部,单篇散文作品500余篇。评委会在投票推荐出终审入围作品的基础上,以排序推荐计分的方式,给所有终审入围作品打分,最终产生获奖作品。评委们认为,齐邦媛的《巨流河》以始终如一的精神在场姿态,用知识女性委婉俊雅的语言,通过对自己和父母两代人在一个大动荡、大变动时代亲身经历的回忆记述,从个体的经验出发,抵达家族的命运沧桑、国家与民族的大命题,表现了作家独立面对历史与当下社会的严肃思考和赤子之心。此外,著名作家张承志《匈奴的谶歌》、李娟《阿勒泰的角落》、筱敏《成年礼》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刁斗、陈启文、格致、马小淘、赵瑜、张生全、海男、王十月、杨永康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

余华推出微博新书《余华@》

自去年5月开始,余华以四五天一条的速度不紧不慢地“织”起了微博,至今细数一下能用到书里的,已有了200多条。近日,他的微博新书《余华@》,由红旗出版社隆重推出。在昨天的首发式上,好友茅威涛甘当绿叶,用越剧念白朗读了片段。余华打趣地说:“每一段都是很认真写的,但大家可以不认真地看。”问到为何小说难出炉,他回应是没什么动力去写,“10多年前写的《活着》,至今还有人读,这让我很有理由把写作停下来。”“对我来说,写微博是一件新鲜的事,刚开始很不适应,老是要计算着字数,就像年轻的时候边发电报边算钱一样。”余华笑着说,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写了200多条,后来,“我越写越顺手,有时候一条写完,算上标点符号刚好140字,不多也不少。我每周只更新1到2条微博,因为我是抱着写作的态度对待微博的。”在新书首发会上,余华与茅威涛这两位“神交已久”的文学与戏曲的代表人物,擦出了火花。茅威涛以越剧念白朗读了一段《余华@》的微博,还把结尾的“缓缓上升”念得缠绵悠长、余音缭绕。而余华聊起传统戏曲来也头头是道,“唱越剧时,何时咽唾沫也是一门学问。”

厦门农民工出版小说《临时夫妻》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临时夫妻》,讲述的是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和感情生活。小说讲述了两对外出打工的夫妻,在高房租、高路费面前,变成了“临时夫妻”,偶尔才能相聚。让人惊奇的是,《临时夫妻》的作者王子群,竟是一位在厦门打工的农民工。谈到作品时,王子群说,这部小说的创作原型就是他自己。王子群虽然结婚了,但是妻子在宁波打工,他在厦门打工。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常年分居两地。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在中秋、国庆、春节这样的节日里,才能算是真正的夫妻。其实,这部《临时夫妻》并不是王子群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去年上半年他也发行过一本名为《乡村守望的女人》。之后,他便开始构思这部《临时夫妻》。王子群说,因为小说的内容都来自自己身边的生活,所以写起来很快。惟一麻烦的是,平常要上班,他只能一下班回家就全心扑在写作上。小说完成之后,王子群也四处投稿,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王子群想到了网络,他在网上连载这本小说,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蹿红――一个月点击率就高达50多万,50天突破100万,最高日点击率达18万,曾在一个月内被天涯论坛7次置顶,网友留言、跟帖达4000多条。在网络世界里蹿红后,王子群创作的小说《临时夫妻》很快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

作家声音

贾平凹说作家不能都在书斋写“穿越”

2010年末,作家贾平凹亲自走访了甘肃定西地区,这块目前尚为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地方,其传统,落后,贫穷的生存现状深深触动了作家的心灵。回到城市后,他写出了长篇纪实散文《定西笔记》,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贾平凹坚持每年走访数十村庄,不打招呼,不让接待,直接走到真正的底层中去。他称,作家应该拒绝书斋写作,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是底层社会。“人离开土地怎么办?”贾平凹坦言自己很迷茫,他说,“定西是真正的贫困地方,农耕氛围很重,在那里能看到齐全的传统农具,手工耕作的牲口牛、马、驴一应俱全,对传统农业保持得比较完整。中国好多地方虽然也贫困,但是农具、牲畜很多都没有了。”贾平凹称他将自己看到的这些都写在文章里。这些文章看似都是作家随手写成,但贾平凹说他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包含在了文章中,希望官员们能够看到。今年他仍然有跑村计划,这些走访不通知任何人,就是驾车到想去的地方,有些地方路况很差,一小时走不了几里,也常常在农家吃住。贾平凹坚持走出书斋,写出最鲜活最有现实力度的作品。他说:“大量作家都在书斋里,都在写玄幻、穿越。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作家始终要对社会保持一种鲜活的态度,二是作家一定要保持自己对文字的鲜活感觉,这样才能进入写作状态。”

毕飞宇称写作与现实应铆在一起

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毕飞宇的面孔一度频繁见诸报端。日前当他出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就茅奖的话题畅谈时,言谈之中似乎已没有太多喜悦的情绪。因为他知道,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在等着自己。当问及这次获奖后的感受时,毕飞宇说:能获奖自然还是很满意的,但我得以最短的时间来处理它,如果满意久了,就被攥住了。得奖后得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再写一部好作品。话说回来,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得茅奖,因为以前茅奖的获奖作品,在我看来都是一些重大题材或历史类的作品。但我却一直认为,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的价值、观察和感受总是和现实生活铆得很死。我觉得这次“茅奖”评审的价值取向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否则我永远都得不了这个奖。

王蒙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者

作家王蒙日前在《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说,我对这次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比较感兴趣的是人,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这次评奖实际上是对知青那一代的优秀作家的一个承认,比如说张炜。张炜呼声最高的作品,过去是《古船》,《古船》就是因为当时有一些说法没有评上,但是后来又屡屡被提出,被提出因为时过境迁,什么原因我也不太了解,反正就没有再评《古船》。这次还有莫言。莫言和张炜老是得不上茅盾文学奖,有很多人心里头替他们觉得有点“冤”。是觉得他们的作品有点干,因为他们是以长篇为主的。尤其张炜,确实是以长篇为主,他这次获奖作品《你在高原》就450万字。但是张炜确实是一个能塌下心来认真地写作的一位写作人。至于莫言,很多外国人看好他。我自己做了一个统计,当代的作者里头翻译到国外作品的最多的是莫言。在国外,他的翻译版本最多,我是第二名。我原来想争这个第一名,后来一看比不过莫言老弟,他翻译出去的多,特别地多,这也是真的。这次还有刘震云,他的获奖作品是《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获奖对我来说也有一种好的感觉,因为刘震云的写作有他的特点,而且他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他的《手机》《一地鸡毛》等作品用草根语言、草根心态表达出了老百姓的草根观点。当然,刘震云以及这次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的毕飞宇并不算知青了。我对这几个人比较熟,觉得这几个人还算实至名归。

海外文坛

《寻路中国》作者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因《寻路中国》而为中国读者熟知的《纽约客》前驻华记者何伟(peter・Hessler),日前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奖,并获得50万美元奖金。何伟在得知获奖后说,这笔奖金正好够全家在埃及的学习工作,并“开始新的生活”。包括何伟在内,今年共有22位作家、艺术家、学者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何伟原名彼得・海斯勒,何伟为其中文名,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撰稿人。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大学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何伟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1996年,何伟申请了美国的“和平队”组织,主动要求派到中国当老师,来到了四川涪陵。在这里,他对中国有了最根本的认识。1998年,何伟开始写作《江城》,记述在涪陵的见闻,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译成多国文字热销海外,被誉为“认识中国必读的一本书”。之后,他成为《纽约客》驻华记者,并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继续观察和记录中国的变迁,并先后写下了“中国三部曲”的另外两部《甲骨文》和《寻路中国》。但这三部曲中,目前只有《寻路中国》在国内已经出版。《寻路中国》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收录了从2001年起,何伟在中国南北行走七年的见闻与思考。麦克阿瑟天才奖创立于1981年,基金会总部设在芝加哥,颁给在各个领域内有创意的优秀人才,奖金50万美元,获奖者可自由支配。由于天才奖通过匿名提名评选,既不要求个人申请、也不面谈,事先毫不知情的获奖者面对荣誉和奖金,往往不知所措。

西班牙文学奖“悬赏”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3日报道,日前,西班牙巴斯克民族分裂组织“埃塔”成员何塞法・萨里奥南迪亚凭借写就的多篇巴斯克语散文随笔获得巴斯克自治区最高文学奖,以及高达1.5万英镑的奖金。但作为一名逃犯,何塞法拿到这些奖金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当地政府声称,只有他的“身份合法化”――比如自首――之后才能把奖金授予他。53岁的何塞法曾因参加“埃塔”而被判刑,并于1985年越狱。他的越狱过程堪比电影大片,当时,他躲在前来监狱表演的乐队的大型音响中,成功逃离监狱。巴斯克地区文化部门表示,他们尊重该文学奖评委们做出的决定,也认可何塞法的文学造诣。但在“遵纪守法和坚决反对恐怖主义”这一方面,他们又对授予一名“埃塔”组织成员高额文学奖奖金深感不安。时至今日,何塞法也没有断绝与“埃塔”组织的关系。文学奖评委们说,何塞法是名优秀的作家,之前也获得过非官方举办的文学奖。今后,他有可能成为“巴斯克文化大家”。巴斯克自治区政府由西班牙首相萨帕特洛领导的工人社会党统领,并得到保守派人民党的支持。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9

获奖:3项

在竞争激烈的金爵奖争夺中,《小英格兰》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以绝对优势成为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的最大赢家。《小英格兰》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希腊作品,导演潘多利・佛加瑞用精美绝伦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希腊安德罗斯小岛上,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美人儿,名唤欧莎。欧莎爱上了一无所有的海军中尉斯皮罗斯,但是欧莎的母亲却认为金钱才是女儿未来生活的最强保障,于是她逼迫欧莎嫁给了富有的船长。后来,斯皮罗斯通过努力也成了船长,但是阴差阳错之下要嫁给斯皮罗斯的竟然是欧莎的妹妹,这一切都让欧莎的内心备受煎熬。紧绷的心弦在得知斯皮罗斯遭遇沉船事故之时,彻底断裂。在绝食等待死亡的过程中,欧莎平静地盼望着与斯皮罗斯在另一个世界的重逢。

评委会对这部影片的评语是:“这是一部感人的、完整的、在各个层面都制作精良的电影。它极具神秘气息,真实反映了希腊悠久的历史和那儿形形人物的生活。”在揭晓金爵奖最佳影片之前,澳大利亚电影《前目的地》的夺奖呼声非常之高,但是正如评委会对导演潘多利・佛加瑞的评语:“每一个角色都在困境中寻找出口,每一次逆转都牵动人心,潘多利・佛加瑞也同样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逆转。”在金爵奖最佳影片的争夺中,《小英格兰》遇上了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在最佳女主角的评选里,《小英格兰》的女主角佩内洛普・忒西丽卡几乎以压倒性的优势,毫无争议地荣膺“影后”,她在片中的表现让人惊叹于这个女孩的身体里仅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收获多个奖项的《小英格兰》主创人员深感意外与惊喜,74岁的导演潘多利・佛加瑞在起身领奖时,一度难以自持,他将心底里的感谢送给了剧组、家人、家乡,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的热情影迷。

亚新奖大赢家:《我没有生气!》

获奖:3项

在亚新奖颁奖典礼的现场,身为评委的李烈表示:“这次入围的作品虽然只有9部,但是整个评选过程非常激烈。”据透露,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这次的入围作品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致力于展现出小人物在艰难的生活中会遇到怎样的心理转变。虽然竞争激烈,但是伊朗影片《我没有生气!》凭借大胆而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以及组委会特设的“文森特・沃德坎特伯雷大学奖学金”。获得“文森特・沃德坎特伯雷大学奖学金”的导演将前往新西兰开展两个月的友好交流,并在电影“圣地”惠灵顿开办电影展。对于新人导演而言,这无疑是一次令人欣喜的机会。

在连续获得3个大奖之后,导演雷扎・多米西安难掩兴奋,他表示:“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连得多个奖项,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这个时刻。”今后,雷扎・多米西安将带着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他的荣誉以及奖金开启全新的电影征程。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大赢家:《天空》

获奖:6项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颁奖仪式上,上海电影集团历时5年,耗资千万打造的原创文艺巨制《天空》因其卓越的艺术品质和良好口碑获得了大众和专家评委们的一致认可,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人男演员、最佳新人女演员和最佳女配角6项大奖,创造了传媒大奖一部影片得奖量的最高纪录。

影片《天空》有着纯粹的藏味,片中的藏族角色都是由来自话剧团的藏族演员出演的。平均年龄38岁的年轻摄制组更是完成了全镜在高海拔地区取景拍摄的艰巨任务,这在国产电影中尚属首次。在颁奖礼现场,《天空》的出品人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也透露了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这部电影的剧本修改了17稿,剧组最多的时候有400人,大家进藏出藏长达9个月,最高在5600米的高原进行拍摄,非常不容易。”得知影片拍摄时的艰辛,现场观众给予了主创团队一波又一波的掌声。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金爵奖

最佳影片:《小英格兰》(希腊)

评委会大奖:《胜利》(中国)

最佳导演:潘多利・佛加瑞《小英格兰》(希腊)

最佳编剧:西里・贾里/沃尔克・施隆多夫《外交秘闻》(法国/德国)

最佳男演员:维他亚・潘斯林加姆《最后的执刑人》(泰国)

最佳女演员:佩内洛普・忒西丽卡《小英格兰》(希腊)

最佳摄影:罗攀《五彩神箭》(中国)

艺术贡献奖(音乐):格雷格・亚历山大《重新开始》(美国)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奖:《我没有生气!》《伊朗》

最佳导演奖:雷扎・多米西安《我没有生气!》(伊朗)

评委会特别奖:《十分钟》(韩国)

文森特・沃德坎特伯雷大学奖学金:

雷扎・多米西岸《我没有生气!》(伊朗)

因德拉尼尔・罗伊乔德瑞《路过蜻蜓》(印度)

中国新片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佳影片:《天空》

最佳导演:傅东育《天空》

最佳编剧:阿来《天空》

最佳男主角:李保田《夜莺》

最佳女主角:陶虹《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最佳男配角:王紫逸《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最佳女配角:索朗卓嘎《天空》

最佳新人导演:肖央《老男孩猛龙过江》

奖学金获奖感言篇10

[关键词]奥斯卡金像奖;影视作品;文学性

一、文学与影视

作为社会(审美)意识形态之一,文学又被称为语言艺术和时空交织的艺术,是人类文明传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精神载体。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实则具有“无用之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性价值。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是在活动的形象。它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主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和精神方面的享受。由此可见,文学创作和电影艺术创作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因对时代生活的孜孜探求,对人的心灵历程进行深刻剖析的共同愿望,使得在艺术情感意味的表达、在对人的精神境界进行升华的层面上却是殊途同归。

二、奥斯卡金像奖与影视作品的文学性

(一)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的文学性表现之一

文学构成了影视最坚实的基础,是影视古老的艺术母亲;影视则为文学提供了一个可视、可听、可感的艺术平台。谈到文学与影视的关联,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先有了小说、剧本之类的文学雏形,才能进而发展为影视作品。[1]确实如此。纵观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历年颁发的奥斯卡电影奖,给人最深刻的感触就是文学对影视的影响在日益加深。根据2011年美国在线杂志《赫芬顿邮报》统计,自1930年以来,有25部改编文学的电影作品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比如,《沉默的羔羊》改编自美国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获1991年最佳影片奖;《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辛德勒的方舟》,获1993年最佳影片奖;《勇敢的心》改编自美国作家兰德尔·华莱士的同名小说,获1995年最佳影片奖;《英国病人》改编自斯里兰卡裔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同名小说,获1996年最佳影片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改编自印度作家维卡斯·斯瓦卢普的小说《问答题》,获2009年最佳影片奖……可见,文学与影视的接触,或者说融合更加亲密。正如金元浦所言:“影视对文学的借鉴和汲取最多,也是最关键的。影视从文学那儿学习了诗的抒情,散文的纪实,小说的叙事和戏剧文学的冲突。文学构成了影视最坚实的基础,是影视古老的艺术母亲。”[2]

纵观电影史,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学和奥斯卡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根据2005年美国《图书标准》做的一份统计分析,在电影史上,有20%~33%的影片改编自已经出版的文学作品,而在历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提名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从本届提名影片来看,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近70%。[3]而在所有的文学类型中,奥斯卡似乎对小说更加情有独钟。电影是声音和光线的艺术,而小说是符号的艺术。不过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互惠关系是很明显的,电影剧本多改编自小说,小说也多借鉴电影的表现手段。据《从小说看电影》一书统计,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占到17%到50%,特别是高成本影片,取材于小说的比例最高。对此有人指出,小说左右了奥斯卡金像奖。[4]

根据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榜单,《老无所依》(又译《险路勿近》)、《未血绸缪》(又译《血色黑金》)、《迈克尔·克莱顿》《朱诺》和《赎罪》入围最佳影片。只要仔细审视一下这个榜单就不难发现,第80届奥斯卡似乎与文学特别有缘。其中获提名最多并最终入围的三部影片《赎罪》《老无所依》《血色黑金》均改编自文学作品。

《老无所依》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这部由科恩兄弟执导、有如被施了催眠术的惊悚影片,改编自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文学大师科马克·麦卡锡的那部受到极大赞誉的同名小说。当小说版的《老无所依》于2003年印刷发行时,被尊为现代传奇和文学先锋的麦卡锡,因为他的作品对焦在了火速变化着的美国西部非凡的故事背景上,已经积累了无人能及的人气和声望。

《血色将至》改编自美国作家UptonSinclair于1927年发表的小说《石油》。影片取景于南得克萨斯州的荒芜戈壁,描述了虚构的石油大亨Danielplainview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南部石油潮中一步步发迹的人生轨迹,同时也概括展现出贫穷落后的南加州小镇风貌,并采取了平行对照的叙事手法详细描绘了宗教势力在美国南部扩张的过程。小说《石油》刻画了世纪交接时石油怎样改变了美国南部的地理人文风貌,电影在这一点上很是忠实于原著。

电影《赎罪》根据同名小说《赎罪》改编而成。从电影故事的情节发展来看,这个标题的确与电影主题很贴近。Robbie与Cecilia在书房里的一刻浪漫导致一生的悲剧,Briony文字叙述与臆想中的浪漫造成一生荆棘路的赎罪。现实的真相叙述不需要任何修辞与点缀,任何多余的东西都是一种浪费与亵渎。然而,无论怎样,电影或文学作品本身仍然通过艺术传承到了人类终极关怀的意义,Robbie与Cecilia没能重温幸福,仍然通过Briony对战争以及真相的叙述达至人类互相关爱的温暖深度与厚重。

同样,2011年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也改编自英国作家罗格与康拉迪著的《国王的演讲》同名小说。该书讲述的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故事。乔治六世就是那位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的爱德华八世国王的弟弟。关于《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的特色,笔者认为有二:一是反映了英国社会中平民与贵族的等级差别冲突;二是电影中有莎士比亚的“影子”,无论是从情节的设置还是人物语言都展现了典型的英国式生活和思维方式。关于该影片的深层主题,其深层意蕴集中在清教文学中人的自我救赎这个主题上。影片讲述乔治六世克服口吃的过程,实则为了体现个人通过努力而达到内心的自我拯救。

在第8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奖的九部(《后人》《相助》《雨果》《点球成金》《战马》《特别响,非常近》《艺术家》《生命之树》《午夜巴黎》)作品中,竟多达六部是改编自已经出版的文学作品,这比上届十部提名影片中四部改编自图书,还多了两部。其中,《雨果》是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力作,改编自布莱恩·瑟兹尼克所著的魔幻小说《雨果·卡布雷的发明》;《战马》改编自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的儿童文学作品《战马》,小说《战马》曾获得当年惠特布莱德奖(即现在的柯斯达文学奖),此后多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广播剧,在英国可谓风靡一时,其中文简体版已于2011年11月由南海出版公司翻译出版。

《点球成金》和《特别响,非常近》是典型的美国故事。《点球成金》影片改编自体育类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慧》。《特别响,非常近》是乔纳森·萨佛兰·福尔的第二部小说,是纪念9·11的“伤痕文学”,小说的主人公是9岁的小孩子奥斯卡。改编自闻名世界的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的经典小说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也获得了84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和最佳男主角提名。

数量如此之多的源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提名榜单,使得文学改编与影视的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再次证明,文学不仅是电影首要的灵感源泉,也是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保证。

(二)文学意味: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的文学性表现之二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实际上就是通过技术处理,将纯文字性的阅读材料搬上屏幕,使之成为可视、可听、可感的声音图像材料。在改编的过程中,编剧者根据作品的总体框架,对其内容进行适当处理,但故事情节、正反面人物和主题基本不变。因此,一些读者欢迎、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学作品很受编剧者的关注。同时,将这些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也正好折射出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但是,影视作品的文学性还远不止于此。一些非名著改编的奥斯卡影视作品自身也体现出很强的文学味道。这种文学味道主要体现在“三重”上,即注重故事性、注重细节以及注重塑造人物形象。现主要阐述如下:

重故事。与文学作品一样,娱乐是影视的原始功能。因此,故事性是影片吸引观众的根本缘由。一部新片的拍制上映,人们最关心的通常是它将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没有没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同理,也没有毫无故事情节的电影。因此,娱乐性是影视产生的原动力,故事性是影视的生命力。

重细节。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作者在叙述时本着行文尚简的原则绝大多数时候惜墨如金,但对细节描写不惜用墨如泼。电影是视觉上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必须凸显细节的雕塑感。编剧者欲使其作品吸人眼球,就必须以细节实现精彩纷呈,亮点不断给人以视觉与美的。同时,在细节的选取和处理上也需异常谨慎。否则,培根的至理名句“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也同样适用于影视作品。

重人物。人物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线索,是读者和视者做出真善美与假恶丑等价值判断的重要参照。因此,电影的主人公必须具有动力性——正动力或反动力,正动力由主人公施与,即他或她具有能发出一连串行动的性格;反动力指周围的人是动作的施予者,而主人公不为环境所动,咬定青山不放松。[5]第2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乱世忠魂》(又名《走向永恒》)的主人公即为后一种类型。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奥斯卡金像奖的文学性明显增强。在当前“去文学化”、阅读无纸化的大环境下,当今世界电影艺术的最高奖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视实则体现了文学的永恒价值及其与影视艺术的完美交融。一方面,文学可通过影视展现出其独特的语言美、绘画美、建筑美等,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文学,阐释文学的精髓。反过来,电影对文学的影响也很重要,由于电影面对的是多数群体,因此一部好的电影所带来的市场经济效应是巨大的,事实证明电影拍摄之后会推动小说的阅读与销售。《呼啸山庄》拍成电影之后,小说销量超过了之前92年内的销量,平装本销售了70万册。可见,很多人是会跟着电影去读书的。总之,奥斯卡金像奖的文学性对重新唤起人们阅读文学经典意识、培养人文素养以及对人智慧的智化、道德的教化和思想的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驿舟.文学与影视的亲密接触[n].新民晚报,2008-03-17.

[2]金元浦.影视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焦守林.奥斯卡影片之文学镜像[n].晶报,201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