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十篇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十篇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0:50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1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内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章,拟定全市内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粮食工作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及地方性政策、法规、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提出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培育和发展城乡市场,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整顿和规范商贸流通市场经济秩序。

(三)指导、协调全市外经贸工作,组织实施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建立本市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组织产业损害调查,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的工作,协调处理对外贸易纠纷。

(四)负责全市外商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指导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建设;负责境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和援外项目的管理工作。

(五)研究提出本市流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重点设施布局意见,协调市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六)负责粮食流通、酒类流通、食盐流通、畜禽屠宰及肉品流通等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再生资源流通管理工作。

(七)负责各级储备粮油、仓储设施和安全储藏的管理;监督检查国家粮食收购和销售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八)研究拟定本市会展经济的规划和计划,拟定各类商品和技术展览展销活动的相关政策。

(九)组织协调商贸流通领域的科技开发、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推广,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

(十)承办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商务局(粮食局)设12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综合协调、文秘、档案、翻译、、综合治理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二)政治处

负责机关所属单位党群、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商贸、粮食行业的职工培训工作。

(三)财务处

负责专项资金的核拨管理;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工作,指导、监督所属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四)综合法规处

负责组织草拟全市商业、外经贸、粮食方面的政策、法规、规章,拟定本市现代流通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流通体制改革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对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负责牵头协调相关综合业务工作;指导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负责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五)市场运行处

负责监测、分析本市重要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负责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研究提出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市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意见;负责商贸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商业零售业市场经济秩序。

(六)行业发展处

负责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行业的管理,研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性意见;负责拍卖、旧货、典当、实物租赁、再生资源回收等特殊流通行业的管理;负责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管理;负责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含拆解)行业的监督管理。

(七)市场监管处(**市酒类专卖局、**市畜禽屠宰加工冷藏行业管理办公室、**市盐业管理办公室)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酒类流通、食盐流通、畜禽屠宰及肉品流通的政策、法规,拟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定;组织实施权限内酒类流通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酒类商品溯源制度;组织实施食盐零售许可证制度;负责权限内设置定点屠宰厂(场)的审定。

(八)对外贸易处

负责拟定全市对外贸易重点市场开拓计划,提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拟定重点商品出口政策,指导出口品牌建设工作;组织产业损害调查,协调全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协调处理对外贸易纠纷;负责国际市场和国际商情调研和预测工作以及对外贸易运行分析和统计工作。

(九)外资外经处

负责研究提出本市利用外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拟定外商投资的政策建议和管理规章,协调吸引外资重大项目;负责权限内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负责境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和援外项目的管理工作。

(十)粮油管理处

负责组织实施全市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以及粮食流通的规划、计划;负责全市储备粮油及其仓储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粮食收购许可证制度;负责全市军粮、救灾救助等特殊用粮的供应管理;负责粮食市场统计、监测、分析、预警及信息工作。

(十一)纪检监察室

负责机关及所属单位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

(十二)老干部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2

一、总体目标

从*年7月份起,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市现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升级改造,逐步以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管理规范的新型农贸市场取代传统农贸市场,努力营造公平、卫生、方便、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升级改造的原则、范围、进度和对象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以镇为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由各所在地镇(区)政府组织实施。升级改造范围为全市现有的农贸市场。其中首批列入升级改造的市场为城区(含开发区)和长江镇(*港区)范围内所有农贸市场,第二批市场为农村镇政府所在地农贸市场,其余市场均列为第三批。具体升级改造的对象由各镇(区)根据城镇建设的要求确定。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计划在3年内全部完成,其中首批农贸市场必须确保在1年内完成,第二批农贸市场确保在2年内完成。上述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一律实行关、停、并、转。

今后凡本市范围内按规划新建的农贸市场,包括住宅小区、集中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均必须按《*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见附件1)要求实施。

三、职责分工

各镇(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系升级改造实施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市场经营单位、产权单位对农贸市场实施升级改造;制定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进度计划;认真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宣传引导和市场经营户的安置、过渡工作,确保市场改造期间群众生活购物正常和社会稳定;配合物价部门打击以升级改造为名提高租金、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工商局: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项目的指导、监督,会同各镇(区)政府以及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指导工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审定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具体计划和方案,负责审核改造后的市场内部功能分区布局设置,组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考核验收工作和验收后的软件规范管理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发改委(经贸委):牵头负责并会同建设局、国土局和工商局等部门制定全市农贸市场布局规划;负责按照规划及时办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手续;会同工商局组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指导和督查工作;参与实施方案制定和考核;协调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程扶持资金落实等相关事宜。

财政局:负责落实升级改造奖励扶持资金,并会同工商局、经贸委等部门制定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考核奖励办法;协调项目审计工作;依据考核结果及时安排专项奖励扶持资金。

建设局:负责对城镇总体规划范围内农贸市场的规划审批服务;负责协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改造建设的全程质量监督检查;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供水用水服务、落实相关用水扶持政策。

国土局:对符合用地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新建农贸市场及时办理土地征供手续,对改建的及用地手续不全的逐步完善相关手续。对各类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提出用地方案。

建工局: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施工许可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农林局:负责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配备和使用管理工作。

卫生局:参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审查,参与工程验收。

公安局:负责加强市场治安管理工作,处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治安矛盾纠纷,及时疏导交通,确保市场秩序稳定。

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指导、督促相关审批部门及时办理涉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相关审批手续和各项优惠政策。

环保局:负责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环评文件进行审核并提出环保方面要求,参与后期竣工验收工作。

城管执法局: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期间,指导相关镇并配合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在市场附近设立临时摊点,以方便居民生活和市场经营户正常经营,牵头负责市场改造期间城镇市容市貌整洁工作。

安监局:牵头负责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期间及其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督查工作。

监察局: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对各镇(区)、部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进行效能监察,参与项目的考核验收。

物价局:负责各农贸市场收费及物价的监督管理工作,打击借升级改造之机提高租金、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法制办:负责农贸市场管理职能的协调和执法监督工作。

招投标办:负责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消防大队:负责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按有关消防法规进行审核,并组织验收。

供电公司: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供电用电服务。

四、扶持政策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改造”原则,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方式,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市镇两级政府也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扶持。

(一)对列入升级改造的市场按照《*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提升改造。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升级改造的工程,其中新建或改造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并按《*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综合考核评分细则》(见附件2)经考核验收符合二级标准(140分以上)的市场,市、镇两级政府分别给予市场主办单位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其中市政府对新建或改建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的市场,第一批考核结果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别给予相应市场主办单位奖励18万元、12万元、6万元;第二批考核结果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别给予相应市场主办单位奖励9万元、6万元、3万元;第三批考核结果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别给予相应市场主办单位奖励4.5万元、3万元、1.5万元。同时,对上述组织实施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推进有力、成绩显著、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升级改造并经竣工验收符合标准的市场,给予三年的优惠期。三年内(自投入使用之日起)每年按原市场实施升级改造上一年度所收各类税、费、基金为基数,超收的部分按地方留成给予全额奖励。

列入升级改造计划改建、扩建、迁建的农贸市场在立项、规划、建设、施工、开发过程中的行政性收费、基金给予减免优惠。

税务部门要对升级改造后市场内经营户给予适当照顾。

(三)为有效调动市场改造者的积极性,解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成本较高的矛盾,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领导组把关,可按照市场升级改造建设的规模,拿出总用地规模的一定比例土地用于商业房地产开发,以弥补市场开发投入资金的不足。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必须规范运作,且不得与市场经营管理相冲突。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放心消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市政府建立*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组,统一组织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牵头组织全市市场升级改造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工商局。

各镇(区)、各部门务必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按照方案,认真有效地组织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协调、跟踪督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度和结果,列入市政府对各镇(区)年度综合考核。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各镇(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协调配合、统筹安排、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各镇(区)必须结合城镇规划迅速拿出切实可行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实施计划,确保两年内各镇(区)辖区内的重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到位,三年内所有农贸市场全部升级改造到位。市建设、工商、卫生、环保、安监、城管、消防等职能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强对全市各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对不能按照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规划实施的,各镇(区)要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调整完善规划,加快实施进度,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包括农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支持参与。

(三)积极引导,确保稳定。各镇(区)、各部门要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宣传引导工作,积极向农贸市场开办者及经营户宣传相关政策,坚决打击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名提高租金、哄抬物价等行为;要切实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经营户的安置工作;要做好农贸市场周边居民的稳定工作,搞好市场周边、疏导点的管理,保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各农贸市场主办单位要向当地政府递交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不借升级改造之机将市场改作他用或将市场商铺擅自对外销售。在升级改造完成后,优先安排原市场内的经营户入场经营,同时市场内留足专门区域作为农民自产自销区和合理停车位。

(四)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各镇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对产权明晰、规划齐全、无租赁纠纷的农贸市场,可迅速进入升级改造的实施阶段。要做好边升级改造,边核实调整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升级改造任务。要加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调度,出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解决。要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加强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按高质量、高标准一次性完成。

附件:1.*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市场开办者、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开办经营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成立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监督管理进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

各地、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农贸市场发展基金,促进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

第四条农贸市场交易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不得实施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农贸市场入场经营者(以下简称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行业组织。行业组织应当建立行业自律和协调机制,促进行业诚信经营。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农贸市场行政管理工作,依法对农贸市场及场内经营者进行商事登记和监督管理,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参与论证、编制农贸市场网点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及相关项目的验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据农贸市场的规模和管理现状等实际情况,在有固定设施的农贸市场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农贸市场管理的行业规范和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负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项目验收;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和指导行业自律。

第八条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屠宰、农贸市场内畜禽交易等与动物防疫有关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林业、水产等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依法负责农贸市场内与陆生、水生野生动植物有关的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内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负责农贸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并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可根据需要在大、中型农贸市场设置民警室。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农贸市场内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

农贸市场应建立由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组成的治安保卫组织,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做好农贸市场的治安保卫工作。

第十二条规划、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权,配合商务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和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三条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外的乱搭建、乱摆卖、乱张贴等行为以及农贸市场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农贸市场开办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病媒生物防制,依法对不履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内经营活动中的计量器具和计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场内经营者销售产品明码标价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与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督促、协调或实施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履行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各项责任,推进市场文明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章 规划建设

第十八条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会同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工商等管理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专项规划须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九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应当根据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经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制定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二)农贸市场的选址和规模应当与服务区域居住人口、服务半径相适应;

(三)农贸市场配置应当方便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四)农贸市场布局应当与其他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第二十条农贸市场建设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农贸市场(含基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总平面图时,应当明确农贸市场建筑规模、建筑位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属于房产开发项目或旧城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农贸市场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或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农贸市场建设要求纳入房产开发项目或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征求工商、商务、城市管理等部门以及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使用政府资金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农贸市场开办者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使用期限、管理责任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农贸市场新建、改(扩)建完成后,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申请项目竣工验收,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农贸市场进行规划条件核实时,应当会同工商、商务、城市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共同核查农贸市场是否按照规划条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建设。农贸市场未按照规划条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或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进行建设的,规划、商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权,分别依法责令农贸市场开办者立即整改。农贸市场整改完毕,经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二十三条农贸市场用地、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拆零转让,不得擅自更改用途。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农贸市场,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要求但不符合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的,应当进行重建、改(扩)建。

重建或改(扩)建的农贸市场,其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面积不得小于重建、改(扩)建前的面积。

第二十五条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要求的农贸市场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原则上不得设置临时农贸市场。确需设置临时农贸市场的,由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国土、规划、城市管理等管理部门论证通过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设置。

临时农贸市场设置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设置期满后依法拆除。

第四章 市场开办

第二十七条鼓励自然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境外投资者投资新建、改(扩)建农贸市场。

第二十八条开办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农贸市场建设技术规范及国家有关建筑技术规范;

(二)具备与农贸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地、设施、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根据农贸市场布局设计图设立档铺,对场内商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科学合理地划行归市。

以零售为主的农贸市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农副产品自产自销区。

第三十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加强农贸市场设施设备维护,每年从摊位租赁服务费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用于市场内摊档、道路、通风采光、消防、安保、给排水、用电、卫生、停车等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

第三十一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因自身原因需要终止农贸市场经营或关闭农贸市场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向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该书面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会同工商、规划、国土、城乡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论证。

经论证该区域确需设立并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可以采取协议收购、产权置换、租赁等方式,将该农贸市场交由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确定的农贸市场管理者经营管理;属地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与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无法达成农贸市场收购、产权置换或租赁协议的,按照程序终止该农贸市场经营或予以关闭。

第五章 市场管理和经营

第三十二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应当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对农贸市场进行管理和提供有关服务。

农贸市场开办者与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农贸市场管理者退出管理情形进行约定。

第三十三条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并执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并留存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相关文件的食用农产品,须经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每天抽查场内食用农产品,及时公布快检结果;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其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防疫职责。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未随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不得进入市场;制止场内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

(三)公示职责。设置公示栏,公布服务项目、摊位租赁服务费收费标准、市场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等依法依规应当公示的信息。

(四)市容环境卫生职责。保持市场内通道畅通,制止场内出店(摊)占道经营行为;制止随意摆摊设点。根据市场垃圾量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保持市场环境卫生整洁和容貌美观,确保无乱摆卖、乱刻画、乱张贴、乱悬挂、乱搭建行为;认真履行门前四包职责;市场公厕安排专人管理并保持设施整洁、完好。

(五)计量监督职责。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对经常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并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置符合要求的复检计量器具;设立投诉受理点,公布投诉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解,配合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争议进行调查处理。

(六)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职责。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开展病媒生物灭杀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场内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七)制止场内经营者制售法律、法规、规章禁止销售的商品(产品);制止欺行霸市等扰乱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八)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对农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四条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与场内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及场内经营者应当承担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公平交易等责任。

第三十五条农贸市场管理者除向场内经营者收取市场摊位租赁服务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代收水电费、垃圾处理费等费用的,应当严格按照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不得擅自更改收费标准。

第三十六条场内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办理卫生等其他经营许可手续的,还应当办理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件,并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证亮照经营。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除外。

场内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营业执照或或其他行政许可证件,不得擅自更改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

第三十七条场内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场地租赁和经营管理协议的约定,在指定地点经营,服从管理,遵守市场各项管理制度;

(二)经营活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不得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对销售的农副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串通操纵农副产品价格;

(四)遵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不得短斤少两;

(五)不得销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产品);不得进行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

(六)消费者要求其提供购物凭证的,应当依法予以提供;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八条场内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根据其经营品种及规模,依法配备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保持经营场所整洁卫生;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保障食品安全。销售畜禽产品的,应当提供检疫证明;销售猪肉产品的,除提供检疫证明外,还应提供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第四十条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当依据其与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签订的协议进行管理,直至协议解除。农贸市场管理者不能全面履行服务管理职责的,农贸市场开办者可以依据协议对其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农贸市场开办者、农贸市场管理者、场内经营者的违法及受表彰信息录入市场主体或个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在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农贸市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未对场内商品划行归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擅自终止农贸市场经营或关闭农贸市场的,由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农贸市场开办者未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对农贸市场进行服务管理的,或者已设立或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管理者但未签订协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按规定抽查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或未及时公布快检结果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制止场内活畜、活禽交易及畜禽屠宰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公示职责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市容环境卫生职责的,由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六)项规定,农贸市场管理者未履行病媒生物防制责任,病媒生物密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采取补救措施,可处以警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五)项规定,场内经营者从事活畜、活禽交易或畜禽屠宰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因农贸市场开办者或农贸市场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农贸市场被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给场内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场内经营者可依法要求该农贸市场开办者或农贸市场管理者给予赔偿。

第五十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授权其他有关部门行使,事业组织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具体实施。

第五十一条侮辱、阻挠或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农贸市场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负责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纪依规予以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农贸市场,指由开办者提供固定场地、设施,经营者进场进行集中和公开零售交易农副产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交易场所。

农贸市场开办者,指依法从事农贸市场投资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农贸市场管理者,指农贸市场开办者依法设立或委托,行使农贸市场经营服务管理职权,承担相应责任义务,依法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4

155年前,美国有60%的工作人口为农民,而今天,美国务农总人数只占全美总人口不到5%。但是美国农场每年生产总值超过了90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50亿美元,是美国外汇来源的最大一个项目。

从目前的世界市场份额上看,美国农产品占有很高的比例: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

美国农业出口战略“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产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饱和,农产品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瞄准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推动农产品的出口:

一是调整农产品出口方向,把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美国把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发展中国家视为市场潜力巨大的“中产阶级”国家,把对这些国家,其中包括中国的出口作为调整的重点。

二是大力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比例。近10多年来,世界粮食价格呈逐年走低趋势。因此,美国十分注重将粮食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工作,既提高了出口价值,又增加了国内就业,一举两得。目前,美国已经成为牛肉、猪肉、禽产品的纯出口国。

三是努力打破出口障碍,迫使别国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并减少农业补贴。目前美国已经同不少国家就农产品出口问题达成了协议,迫使一些国家降低进口关税,从而推动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

美国农产品出口四大支柱

美国能成为全球农产品出口超级大国,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根本原因:

强大,完整的出口促销体系

美国有着庞大的农产品促销体系,农业部、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等政府部门都对农产品的出口促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农业协会在农产品出口促销过程中也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

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

农产品信贷公司:隶属于美国农业部的国营企业。负责多项农产品出口市场开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肩负着支持农民所得和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任,并与农业协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促进农产品出口。

海外农业服务局:依靠世界上最发达的全球性农业信息通报体系,直接制定并组织执行出口促进计划。一方面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国际天气周报、国际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行情等信息,指导出口农产品生产;一方面为出口商提供美国农产品分类表、外国买主采购意向、贸易展览会信息、海外农业服务局驻外办公室联系方式等等。

商务部:负责外国农产品贸易壁垒和贸易障碍的申诉和投诉,并帮助农产品出口商解决问题。

贸易谈判代表:下设农业问题助理谈判代表,负责与外国政府进行农产品贸易政策的谈判和协议的管理。

农业协会:美国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中的半官方机构,在农产品出口促销体系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展示会、派遣海外贸易代表团、接待国外贸易代表团、开展农产品出口教育和培训、开展国内调查研究、在外国进行针对性的定点推销活动等等。

农产品贸易协会:美国一共有70多家代表美国各州以及不同类别农产品的贸易协会。这些协会也提供各项技术和贸易服务,并经常举办各种促销活动。他们是美国的生产商,加工商和出口商的代表。

除此之外,还有100多个各类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它们负责提供全球市场信息,制定生产计划,督促会员使用统一的商标,建立和利用出口价格协调机制,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

周密、完善、长期的国际市场战略计划

美国政府为本国农产品出口境外市场,赢得拓展与竞争的主动权,已经制定了长期周密的国际市场战略发展计划:

国际市场拓展计划:主要资助海外的营销和促销活动,如消费者推销、市场调研、贸易展销和出口服务等。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农业部农产品信贷公司将资金拨给经海外农业服务局审定可参与计划执行的农产品协会,主要用于广告费用和额外费用。

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全面支持在产业或全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或商会,借以开拓新市场,重点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的实施已有40多年历史。

优质样品计划:始于1999年,主要用于支持美国贸易机构向新兴海外市场的进口商提供少量农产品样品,让潜在客户发现美国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新兴市场计划:通过对美国农业和农业综合企业组织的资金支持,开发、保持或扩大美国农产品对国外新兴市场的出口。

特定农作物技术支持计划:主要支持政府和企业针对限制或威胁美国农作物出口的卫生、植物检疫和技术壁垒提出项目建议,为出口商提供援助,冲破限制壁垒。

金融服务措施

商业出口信贷担保计划:根据美国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2002至2007年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5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短期和中期出口信贷担保。

卖方信用担保计划:该项计划通过鼓励美国出口商为那些得不到普通商品贷款公司的外国进口商付款担保,使美国出口商更容易出口美国农产品。

设施担保计划:设施担保计划1997年12月开始实施,对改善新兴市场农产品贮藏、加工、处理等农业设施的美国资本和服务的出口提供信贷担保。

完整的农业服务体系

食品安全体系:以强有力的、灵活的、以科学为依据的法律及明确行业的法律责任来生产加工食品,在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有效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体系。

农业研发体系:美国农业研究项目大部分是由政府资助的。近几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一直在20亿美元左右,约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适应##市城市经济发展要求,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抓住辟建##贸易区的有利时机,搞好##市城内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市城内同步或先行启动与互市贸易区商贸城相呼应的高档次、大规模的综合商场建设,带动各类专业市场发育。发挥##在市场建设上的后发优势,提高##在国内的竞争力,逐步将##建成沿边对俄中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和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最佳通道,推动##口岸型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目标

在##市城内建设一座可与##市场相媲美的综合商场,并以此为龙头,培育果菜、建材等出口商品专业市场,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加快商贸城建设,吸引内地企业入驻,开展加工贸易,逐步形成“前店后厂”格局;依靠更优惠的政策,更完善的服务,更规范的管理,增强##市场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功能,真正成为大市场、大通道,拉动各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主要工作、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

1、宣传工作

做好对内宣传。在##电视台开辟专栏,以“##鞋市为何由兴到衰”为题,邀请市内有关人士开展评论,献计献策;进行实地拍摄,介绍##等口岸市场建设成就;对有关部门领导进行访谈,介绍##市场建设的规划、前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从上到下形成共识,在全市营造人人为市场建设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做好对外宣传。国内,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在互联网上招商广告。国外,在俄滨海边疆区及整个远东地区,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的优势、发展前景、对俄贸易成就、##市场建设现状及长远规划,扩大##市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开展“与##比差距在哪里?”大讨论活动,各部门要对口查找在服务意识、争抢意识、全局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宣传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负责,宣传部、广播电视局、外经贸局、招商局、各驻俄办事处等部门承办。将对市场建设的宣传做为明年宣传工作的重点,进行细致策划,于2005年9月份掀起高潮。

2、考察论证工作

召开各阶层座谈会,包括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经商人员座谈会、在俄经商人员座谈会、在##从事与经贸有关的人员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等,征求对我市市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贸易局、外经贸局、工商局等部门承办,于2005年10月前完成。

派出考察组对##等沿边口岸的市场建设进行考察,考察主要内容有:市场规模、经营品种、税费收缴、招商政策、经济效益、管理方式、配套服务等;对俄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市场进行考察,考察主要内容有:市场分布、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和档次、商品来源、俄消费者消费水平等。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贸易局、外经贸局、各驻外办事处等部门承办,于2005年11月前完成。

组织有关部门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整理,吸纳外地经验,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市场近期、长远发展规划,培育市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及市场管理办法。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财贸办、贸易局、招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承办,于2005年12月前完成。

3、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市城总体规划,在我市相应地段规划出综合商场建设用地,相应做好各专业街的规划和专业市场的细分工作。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助理调研员负责,建设局、贸易局等部门承办,于2006年2月前完成。

4、招商工作

##市城内综合商场招商工作与##区招商工作共同进行。不分区域、所有制形式和个人身份,只要合法正当,都可参与综合商场建设和经营活动。采取组团招商、载体招商等形式,赴国内重点区域进行招商。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计委、招商局承办,于2006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期间进行。

5、旅游工作

认真分析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与##的差距,提出改善我市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可行性建议;加大与俄方协调力度,提高俄方验关速度和开关时间;加强与口岸查验部门和市内有关收费部门的沟通协调,合理调整对旅游企业的收费;以完善的市场和良好的环境吸引俄游客在##购物消费。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口岸委、外经贸局、旅游局承办,于2006年3月1日前完成。

6、环境建设工作

搞好硬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现有宾馆、商、饮、服场所的接待条件,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规划建设一座三星级宾馆。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负责,建设局、贸易局、旅游局承办,2005年内应有较大改善。

搞好软环境建设。注重抓好市政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市场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保护正当的交易行为,形成竞争有序、活而不乱的市场体系;改善店容店貌,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此项工作由市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负责,纪检委、公安局、建设局、贸易局等部门承办。做为2006年的重点工作,做到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整治相结合。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市场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成立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在市财贸办设立办公室,负责情况综合和工作协调。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6

2、外贸进出口140万美元(其中__惠康53万美,银山竹业48万美元,宝顶竹木8万美元,联兴竹制品厂31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35%,国际工程新签合同额300万美元,对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305万美元,劳务输出人数157人。

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亿元,限上法人企业实现社零占比达到17.5%。

1、__汽车城建设项目。2015年3月初,我局对全县从事汽车行业的企业及个体门店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相关台账。3月至4月,组织人员“点对点”到汽车经销行、汽车修理行业、__国土规划等地听取他们对汽车城建设项目意见与建议。4月,组织人员赴洞口、城步等周边县城进行考察,同时运用电话、传真、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了招商。

2、__市场建设项目。2015年,我局邀请县规划局专程到省规划科学设计院进行了__市场规划设计。相继召开了商务局党委会议、市场租赁户会议、周边住户会议、各公司班子成员和职工代表会议,听取了各方面对市场改扩建的意见和建议,对__市场改造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4月,县政府召开规委会会议初步落实了__市场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即招商引资建32层,1-2层做市场,3层以上建住房,参照林业部门棚户区改造政策纳入沿河西路棚户区改造范围。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今年3月,我们组队到__等地开展矿泉水小分队招商,与__、__等集团进行了__矿泉水项目洽谈,效果良好。在5月25日“______节__产业园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我县成功签约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战略合作项目、__县“互联网+健康+农业”示范产业园项目、10000吨/年山茶油建设项目、食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__县100万樘防盗门生产线项目、中国水电__县风电开发项目、三峡利川__县风电场开发项目、__县奶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光伏发电投资开发项目等9个项目,合同引资42.7亿元。同时,着重抓好____产业园海螺云峰水泥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惠康公司搬迁等工业项目。

2、外经外贸实现历史突破。目前我县现有外贸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7家,即__银山竹业有限公司、____惠康发展有限公司、__联兴竹制品厂、__宝顶科技有限公司、__集团、__丰源公司、__公司。今年,我们大力实施“破零倍增”战略,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奖励办法>的通知》(__政办发〔2015〕26号),力争年内2家外贸企业“破零”,实现外贸进出口400万美元以上。

3、内贸流通稳定繁荣。对事关百姓生活的粮、油、食盐、肉等生活必需品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切实加强市场运行监测。认真执行《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和《酒类流通管理条例》,推进实施“放心肉”、“放心酒”工程。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今年我局又积极向省市申报,__、__、__3个乡镇农贸市场已经纳入标准化改造项目,正在紧张施工,确保11月底改造完工并通过省市验收。同时县城__市场也在对外招商公告,争取年内能够招商改造完成。

1、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待提高。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不大,竞争力弱。对外贸易主体薄弱,对外贸易总量小且加工贸易比重较小,产业升级步伐缓慢。纳入统计的限上企业少,流通企业规模小,完成社零指标任务压力大。

2、重点项目工作进度慢。__汽车城建设项目,主要是__新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汽车城项目招商非常难;我县县城居住人口太少,不足6万,汽车销售公司不愿意到县城投资建设4S店;本地汽车经销商和维修店通过成本核算,建汽车城投资大,利润不高,不愿意退出现有门店进入__汽车城。__市场建设项目,主要是__市场土地规划面积较少,成片区域

综合开发效益不是很理想,引进外来投资开发比较困难。周边拆迁户期望值较高,拆迁补偿费用比较大。3、商贸流通有待发展。我县缺少有带动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整体实力不强。乡镇农贸市场资金投入少,改造慢,基础设施不完备,流通效率不高。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做好“__大会”参会工作,完成开放型经济工作目标。

2、跟踪落实__汽车城和__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组建工作班子,加快项目进展。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 组织战略 人力资源规划 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

 

某鞋业贸易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年轻女性pu质地鞋类产品出口的贸易公司,主营业务是通过商和经销商向国外市场投放针对年轻女性的各种鞋类产品。缺乏雄厚生产能力.使公司成为为争取生存与发展,往往在与外方谈判中降低品牌诉求与供货价格,从事大量贴牌产品的低利润生产贸易模式。公司以欧洲特别是欧盟各成员国客户作为经营目标,不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了解和追随国外时尚鞋类产品的潮流趋势,采取批量出口贸易的经营模式,争取客户在女鞋销售方面的认同与支持。获得稳定增长的客户资源与市场份额。公司员工除必备的财务人员和处理日常内务的工勤人员外,主要由两种职业类型人员构成.一种是专门从事外贸接单的办公室业务人员,具备一定外贸英文听写水平和一定年限的从业经验;另一种是专门从事不同鞋款制作的版房技术人员.由从事鞋类型款设计与制作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师傅与负责一般技术人员组成。

经营者并不注重公司文化的构建。公司人员构成中8o%以上人员年龄在27岁以下,属于从业时间短、未有家庭负担约束的就业人群。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使公司强调经营者的绝对权威.不鼓励权力下放。家长式的员工管理模式使员工在公司工作中必须事事以经营者的明确肯定作为商业行为的依据。员工在公司中被看作是承担并完成任务的载体,并不强化个人贡献对公司的影响。企业文化更多可以以“来去自由、松散乏味”概括。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与忠诚度往往不能经受住其他公司更高薪酬的考验

作为一家主要市场在欧洲的女鞋产品贸易公司.其产品必须紧贴市场变化趋势,在迎合顾客需求方面,中国的企业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女鞋式样不能适应西方女性的审美标准,所以公司采取与同行相同的手法,通过在国外参展考察期间有意识拍摄鞋款样式.聘请技术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模仿设计、生产乃至贸易销售。该公司的总体技术水平比纯粹从事一般鞋业产品的生产型企业高.但所使用的pu质材,又使其比从事皮质面料的鞋类贸易企业技术标准低。

针对欧美市场的女鞋贸易公司,目前都面临机遇与挑战的长期并存与不断发展的经营格局,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于目标定位于确立品牌地位的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挑战多于机遇。过度竞争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本克服难于实现跨越性发展的种种难题。目前,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所产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骨牌效应,日益加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同业为争夺市场不计后果的降低同类产品供货价格,以及这两年来欧洲市场进口过量鞋类产品造成积压,的确使公司发展受到各种层次的困扰利用五项因素分析法采取人力资源策略迈克尔·波特的五项因素是一个考察人力资源系统是否适用的分析框架。这五项因素分别是:(1)社会、政治、法律及经济环境:(2)组织战略;(3)劳动力;(4)企业文化;(5)生产技术和工作管理。就公司的发展而言,可从五项因素分析,适当调整人力资源策略。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一、外部环境

该鞋业贸易公司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制约。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批新兴企业所共同遭遇的普遍问题。这些企业由一些有丰富从业经验及客户资源的从业人员从原企业离职后所创立。管理经验不足,不能从家庭式工作模式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质的转变,是束缚其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致命弱点.企业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为着力点,想方设法作出改变,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二、战略

(一)建立公司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统筹各项策略实施通过确立品牌形象,投资鞋类实体生产,逐步获取经营主动权,实现单纯依靠出口贸易向设计、生产、销售相结合的实体经营的转变。

(二)根据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建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只有紧贴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规划.才是能够帮助实现目标的最优选择。该贸易公司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是实现设计、生产和销售相结合的实体经营模式.这就要求公司实现对人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吸纳设计、生产、销售各方专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前做好人员配置及调整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统筹落实制度的实施。把各项制度深入贯彻在日常管理当中.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有力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制定措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跟踪控制体系.避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外力干扰,确保公平合理性。

(1)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企业员工绩效、激发员工潜能.使企业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科学运用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工作潜力、提升产能,可以说.绩效管理是调节工作产出的最直接的杠杆。该公司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划分企业内的业务部门及其职能范围,采用彼此竞争的工作团队模式.通过强化竞争奖励机制来促进业务提升是该公司一项重要的规划。

 

1.制定绩效计划

在公司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计划。充分考虑员工对每一项指标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修订,最终形成绩效计划,通过绩效计划书,员_t对整个绩效考核周期内全部工作内容、目标及关键工作指标非常了解。

   2.绩效辅导与监控

为了使绩效考核有效实施.应进行绩效相关考核工作事项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按部门建立专兼职考核员。对他们加以培训。以点带面,让他们负责对本部门其他人员进行宣传与教育,收集问题和建议,反馈至管理者,进一步加强上下沟通,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

3.绩效考核

在正式开始绩效考核之前,安排一定周期的试行期.按照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的绩效计划书进行考核与评估.将最终结果作为修正绩效计划书中不足之处的参考.使员工从心理上有一个过渡期。试行期结束后,将考核结果真计入绩效管理体系当中,成为员工存提升、培训、奖惩等方面的体现。

4.反馈与改进

建市反馈制度。一个好的管理制度,除了在制定的时候充分考虑各项指标没置是否合理,测量与评分是否客观,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透明度.让员一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受评分,哪些项目加了分,哪些项目是主管领导认为做得不够,被减分的。条件许可下.主管领导应该通过与员]面谈的方式让员工知晓,帮助员工认识不足,并且一同寻找改进方法,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整合.使员1:越米_越认同公司的战略目标并投入到为个人发展规划以及公司发展壮大而奋斗。根据考核间隔,可适当没置反馈时间问隔,如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则主管领导可在年末号核之后.下一年工作计划还未开展的时候做详谈,帮助员工及时改进。

三、劳动力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加利·贝克尔的人力资小投资理论,人的劳动能力储备也是一种资小,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在于它的向性.食业现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将来就会产乍收益。就该鞋贸易公司来说,目前应摆脱现有员工工作模式,采取部提拔管人才的方式,培养管人才队优,实现经营者经营权下放,使经营者从烦琐实务中解脱出来,集lf1精力丌拓市场,因为公司未水的战略是发展成为集设}r、制造、销售一体的实体公司,首要养自己的设计队伍.虽可从外部劳动力市场招聘合资格的人才’,更麻该重}见内部劳动力市场,注币从内部人才中挖掘具有潜力的人员,内部人才对公司的、业务熟悉,坷过业培养、业务技能培训,建立系。

四、组织文化

建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员工视为公司的财富,从培养员工对公司归属感的角度,树立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的观:念.关心员工的生活,建立与员工相对平等的工作氛匍,化解因员工性格与地区差异所造成的工作过程中的离散效应,使公司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产生聚合力。强调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尊重他们的劳动,通过实物奖励和金额奖励的有效结合,按比例对员工进行同赠,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公司的信任与支持。更加积极地为公司发展作贡献。

五、生产技术和工作管理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8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副产品集贸市场是指有固定场所、设施和管理服务机构,进行集中和公开交易,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第三条凡在杭州市市区范围内建设、举办和管理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以下简称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内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农贸市场必须依法管理,坚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居民、方便群众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规范农贸市场交易行为,鼓励和支持经营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第五条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管市区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公安、税务、财政、物价、城建、卫生、技术监督、规划、市容环卫、土管和检疫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和本条例的规定,对农贸市场实施管理。

第二章农贸市场建设和举办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方便居民生活的原则,将农贸市场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农贸市场的设立、规模应与居住人口、地域范围相适应。新建住宅小区应配套设立农贸市场;旧城改造应将农贸市场的设立纳入改造规划。市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制定建设规划时应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农贸市场由政府投资或社会投资兴建。政府应设立农贸市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农贸市场建设,视同公建配套工程,有关税、费应给予减免优惠。其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订。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房屋、资金等形式投资兴建或扩建农贸市场,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八条兴建农贸市场必须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定点,并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九条农贸市场建设应符合规划、消防、卫生管理的要求,不得妨碍交通,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已经占用的,要积极创造条件迁移。

第十条农贸市场的建设必须按照规划要求,与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农贸市场建设竣工,必须按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农贸市场的基本设施维修,由举办者负责。

第十一条举办农贸市场应符合下列条件,并经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一)符合城市建设规划;

(二)有相应的资金、场地和设施;

(三)具备必要的交通、治安、消防和卫生条件;

(四)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举办农贸市场必须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举办者的申请报告;

(二)批准举办农贸市场的文件;

(三)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定点证明;

(四)场地使用证明或租用协议;

(五)市场设计图纸。

联合举办农贸市场的,应提交联办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举办者办理市场登记申请后,应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核,在30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举办条件的,发给《市场登记证》;对不符合举办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农贸市场迁移、合并、撤销以及改变市场登记注册事项的,举办者应在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和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农贸市场举办者应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市场交易、卫生、治安、消防、车辆停放等制度,提供市场经营设施和相应的服务,维护市场秩序。

第十五条农贸市场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已经改变的,要逐步恢复其功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农贸市场的场地和设施,不得擅自迁移农贸市场。

第十六条按照城市规划定点建设的菜场,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已经改变的,要限期恢复。举办者确需将菜场改为农贸市场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三章农贸市场经营管理

第十七条凡有经营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在办妥有关手续后均可在农贸市场从事经营活动。鼓励农民直接进入农贸市场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经营者要求进入农贸市场设固定摊位进行交易的,应与举办者签订摊位使用协议,并按规定凭营业执照或摊位使用协议等有关证照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必要证件,向农贸市场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进场交易登记手续。经营熟食制品的,必须持有经营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核发的《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申请人进场交易的申请后,应在15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进场交易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农贸市场禁止销售下列农副产品:

(一)腐败变质、污秽不洁、超过保质期限的;

(二)有毒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水果;

(三)病、毒致死的禽、畜、水产品及其制品;

(四)未经检疫或经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产品;

(五)法律、法规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及其产品;

(六)其他禁止销售的。

第二十条有固定摊位的经营者应在摊位上悬挂《进场交易证》,经营的农副产品应明码标价。

第二十一条农贸市场的农副产品价格,属于国家定价、指导价或物价部门实行价格监审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执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由交易双方议定。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应在核定的摊位或安排的场地内进行交易,不得在农贸市场内随意设摊或流动经营,禁止场外交易。

第二十三条经营者不得出租、出借和转让《进场交易证》,不得擅自出租、出借和转让摊位。

第二十四条经营者领取《进场交易证》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连续停业2个月以上的,举办者可以收回摊位,并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其《进场交易证》。

第二十五条经营者应依法纳税,并按规定缴纳市场管理费。经营者有权拒绝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

第四章农贸市场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农贸市场设立举报箱、意见箱,受理投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制止违法违章行为。

第二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农贸市场内执行公务时,应着装整齐,佩戴标志,出示执行公务的专用证件,文明管理,秉公执法。

第二十九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农贸市场设置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公平秤及其他计量器具,逐步实行信誉卡售货制度。

第三十条公安机关可根据治安管理的需要,在大型农贸市场设公安派出所或公安执勤室,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管理。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在农贸市场设置税务管理机构或派驻税务管理人员,负责农贸市场的税收征收管理。

第三十一条农贸市场内的农副产品应划行归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服从农贸市场的统一安排。

第三十二条经营者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配备合格的计量器具,实行周期检定,不得短斤缺两。

第三十三条农贸市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垄断货源、哄抬价格;

(二)以次充好,掺杂掺假;

(三)强买强卖,欺行霸市,骗买骗卖;

(四)包装物品计入商品净重出售;

(五)乱堆乱放物品,随意倾倒垃圾;

(六)私接电源;

(七)使用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八)违反市容环卫、消防管理规定的活动;

(九)其他禁止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农贸市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农贸市场产生的垃圾应当由市场举办者负责收集,及时运往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或者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日产日清。

第三十五条举办者应在农贸市场出入口处悬挂场标及铭牌。

第三十六条农贸市场举办者应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农贸市场内的经营活动。

第三十九条农贸市场管理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办法,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罚则

第四十条举办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未经登记擅自举办农贸市场的,应予以取缔,并对举办者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进场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举办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农贸市场迁移、合并撤销时,举办者不办理变更、注销登记的,限期补办,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改变农贸市场使用性质的,责令限期恢复原使用功能,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不按期恢复的,可吊销《市场登记证》,并由规划管理等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一条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未按规定领取《进场交易证》进入市场交易的,责令退出农贸市场或补领《进场交易证》,并可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不按规定悬挂《进场交易证》、明码标价或随意设摊,流动经营的,责令其纠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出售、出借、转让《进场交易证》或出租、出借、转让摊位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不按规定交纳农贸市场管理费的,责令限期交纳;超过规定期限仍不交纳的,可吊销《进场交易证》;

(五)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短斤缺两的,可扣留不合格计量器具,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停业整顿七天;情节严重的,吊销《进场交易证》。

第四十二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在农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造成经营者或消费者经济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9

1.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与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是:(1)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而且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放权过渡时期(1979~1987)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1984年,经贸部实施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以如下三项最为重要:(1)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50%的留成外汇;(2)1984年1月,明确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3)1984年9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1979年下半年至1987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2200多家,比1979年增加了11倍多。然而,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外贸公司仍然是它们通向国际市场的唯一选择。中国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导致四个问题的出现:一是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二是出口格局不合理,国际价格信息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及时传递给生产者,盈利的出口商品得不到鼓励,而不盈利或亏损的出口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三是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企业不能面对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或根据要求进行产品改良;四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进口管理和高关税,使进口竞争不能起到促使国内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取消这一隔层,可以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外贸操作效率。高效率的贸易体制需要消除竞争过程和经营机会中的贸易障碍,其中,最大的贸易障碍就是各种形式的垄断,这不仅包括行业产品垄断,而且包括地理疆界垄断。

3.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外贸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工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21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其次,它有利于解决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承包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1)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承包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行政性分配,带有主观随意性,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

(2)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加剧。对不同地区的承包企业规定不同的出口补贴标准和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从而造成了地区间的不平等竞争,诱发了对内的各种抢购大战和对外的竞相削价销售,造成外贸经营秩序的混乱。

(3)企业行为短期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刺激下,缺乏中长期投资眼光和积极性,只重承包期内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往往忽略了外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企业宁可转产附加值低且易迅速出口、换汇成本低的产品,导致国家外向型企业产品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

(4)承包期一定三年不变,未能适应国内非经营环境的变化。遇有重大的环境变化,承包企业往往难以完成承包任务。

4.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两项特别重要:(1)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2)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外贸财政补贴的取消使外贸企业第一次被真正作为外贸经营主体和参与竞争的独立实体而受到重视,使国内外贸企业能够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同时,它还扩大了企业对外汇的支配使用权,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进口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为了保证国家收汇并防止逃汇、套汇,外汇管理部门和结汇银行实行跟踪结汇,加强了对出口外汇的管理。

截止至1993年底,中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不包括已投产的8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达8000多家。原有的宏观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企业自的扩大,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也呼唤政府建立一套多形式、多层次、既灵活又统一的管理体制。为此,国家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实行进出口制,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从整体上促进全国外贸规模的发展。

5.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1994~)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有:(1)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现行的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外汇体制改革为各类出口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大加速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有效地发挥汇率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对外贸易的功能;有助于中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1996年12月1日,我国还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强和改善客观管理,即管方针、管政策、管规划、管监督,在1994年《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并实施各种配套法规,将对外贸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宏观上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汇率、关税、税收、利率等调节对外贸易。对进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截止1996年底,我国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1.2万多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4万多家。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规定外国公司、企业可以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在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外商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此外,1996年我国还在5个经济特区进行生产企业外贸经营登记制试点。外贸经营权将根据我国的对外承诺,最终由审批制转向依法登记制。

(3)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政府鼓励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兼并,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以外贸公司为龙头,贸工技商结合的综合商社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具有多种功能的产业跨国公司。对一些小的外贸企业则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改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将分散的外贸经营权重新统一起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发展的新趋势。国际经验表明,依靠建立企业集团等形式而形成的行业垄断或产品市场垄断,以及由此出现的不完全竞争条件,是防止产业内部或国家之间过度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的一种有效方式。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我国传统的外贸收购制的经营方式必须转变,以服务为特征的稳定、有序、高效的制必将是外贸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1996年的深入调研,我国在推行外贸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大力宣传推广外贸制;其次,建立健全外贸法律制度,依法促进外贸制的实施;第三,在加快赋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的同时,全面扩大外贸公司内贸经营权,将外贸制的推行建立在国内外流通体制一体化的基础之上;第四,将推行出口制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结合起来,采取一些扶持政策,把工贸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4)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按照国际规范及中国的承诺,只实施正式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1996年9月经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国际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外贸市场经理工作计划篇10

我接触过很多中国的外贸企业,它们在拓展内销业务的时候,很少会保持良好的耐心。大多数时候,把内销作为消化产能的一种手段,或者作为一个生意的途径。我们很多外贸企业转做内销市场,缺乏对内销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常见病之一,缺乏系统化战略规划的内销,一开始就为将来的运营埋下了失败的因素。

如何构建内销战略系统

外贸企业在构建内销业务战略系统的时候,可将内销业务战略构建划分为两大部分:战略分析部分和战略规划部分(见图1)。

内销业务的战略分析主要帮助企业清晰认识自身优势,并通过对竞争环境的分析,充分理解内销业务进入国内市场,对企业到底有哪些竞争要求,即参与竞争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功要素在哪里?为此,明确拓展内销业务应建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由此,我们就能有依据地明确,未来内销业务的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

内销业务战略三个核心

内销业务的战略规划,主要应明确内销业务的战略选择,即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参与市场竞争并最终达成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与战略分析是内销业务战略系统构建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内销业务战略规划中,应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内销业务在价值链环节的定位。也就是外贸企业的内销业务在行业价值链的哪个环节建立核心竞争优势,这是内销业务首先要回答的战略问题。例如,广博股份对内销业务的定位为:以品牌运营为中心的综合文具供应商。广博非常清晰地制定了自己在文具产业链上的角色,即,研发环节的产品设计者、制造环节的产品整合者、流通环节的品牌运营者。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内销业务所介入的价值链环节不应过多,最好围绕一个或者两个与自身优势紧密相关的环节进行定位,跨越环节过多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给自己戴上了沉重的镣铐。

第二、内销业务的商业模式制定。商业模式是内销业务战略的核心,它将明确提出内销业务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手段,是实现战略向策略转化的关键环节。例如,格力的商业模式为:通过与经销商建立合资分公司深度切入渠道运作。这一商业模式非常明确地告诉运营者,格力将通过资本的力量,并借助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展开商业运作。

外贸企业在选择内销的商业模式时,一定应该做到“简单第一、创新第二”的原则。简单是第一要求,这对没有国内运作经验和能力的外贸企业更为适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对内销有很大的帮助,但往往对运营要求很高。在简单和创新之间选择,简单更为重要!即,内销商业模式首先应该是那种容易操作和执行的。

第三、内销业务战略的实施路径。也许很多外贸企业决策者会说:我们一开始就有明确地实施计划呀!看上去,他们非常有道理,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战略实施路径并不等同于实施计划。如果拿出你的实施计划,我们看到的是――

我们要做哪些事情?

每件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这些事情由谁去做?

这些事情什么时候完成?

谁来控制这些计划?

这些实施计划通常做在一个表格当中,然后让与计划执行相关的人员人手一份,大家就按照这个表格共同推进计划中的具体事项。与之相比,内销的战略实施路径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它会告诉我们的运营者――

内销内销战略的整体规划性安排是怎样的?

业务运营相关事宜的重要性是如何排序的?

业务运营相关事宜的紧急程度是如何排序的?

如何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做业务运营相关事宜确定先后顺序?

如何根据运营相关事宜先后顺序制定实施计划?

所以,内销战略实施路径,更加强调运营事宜的时效性和重要性,并根据时效性和重要性制定实施计划,做整体运营实施的整体安排。

构建内销业务战略的支撑策略系统

内销业务策略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为:营销策略组合、品牌策略组合、策略运营平台。策略系统是内销业务从战略落实到执行战术的关键部分(见图2)。

所以,具备实战特征的策略系统,不仅是内销战略的充分体现和支撑,更应成为实施战术的有效指导,并能够真正分解成为执行战术的运营行为。

与成熟业务不同的是,内销业务策略系统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都源自于外贸企业自身的特征。

渠道是内销组合核心

拓展内销市场,没有外贸企业不注重渠道。把渠道作为营销组合的核心,外贸企业认识并不充分。为什么我们要将渠道作为营销组合的核心呢?

第一、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了内销产品,如何进行产品定价、如何进行终端促销、如何进行区域推广、如何进行销售管理……诸如此类的营销行为,最终都受到渠道的影响,并通过渠道得以实现。

第二、外贸企业的内销,渠道往往是从零开始的,只有渠道建立起来,营销组合中的各要素才有实施的落脚点。

第三、与在国内成熟品牌相比,他们运营多年,已经拥有良好渠道基础,所以渠道不一定成为核心,这一点是两者最本质的差别。

把渠道作为内销的营销组合核心,渠道对其他营销要素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1、渠道策略对产品定价影响深远

选择不同的渠道策略,对产品定价差异非常之大。比如,选择大模式,我们的定价就不能太高,不然大层层分销,层层加价,会导致零售价格过高;如果选择复合模式,既做经销商渠道,有做直销,很多工业品就采用这个模式。不同渠道之间的价格平衡非常重要,不然会发生渠道冲突。

2、渠道策略对推广手段直接影响

同样,渠道策略的选择,对推广手段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比如,选择经销商模式,深度协销是我们常用的手段,帮助经销商做好区域市场的推广工作;如果选择终端直供模式,终端的消费者促销会成为核心的推广手段。

3、渠道策略对销售管理的影响

具备差异的渠道策略,对销售管理的要求截然不同。比如,选择经销商模式,销售工作将以经销商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为重心;如果选择终端直供模式,销售管理会围绕物流配送展开。

所以,外贸企业拓展内销业务,渠道是核心!在我们渠道尚未建立之前,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个声音提醒我们:渠道、渠道、渠道!

打造内销品牌

营销更具现实性,品牌建设更具长远性。从现实意义看,获得营销的成功是内销最急迫的任务,尽力传播内销品牌是对营销最直接的贡献。但是着眼于长远发展,获得品牌的成功是内销持续发展的核心。

如果把品牌作为营销的服务工具之一,营销的现实性会导致内销品牌的短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成为了大营销概念下的品牌。没有意识到内销品牌的战略性,并应保持长远目标,这样的外贸企业并不多,更多情况是,他们不清楚其中的运营方法,常常把内销品牌当作成了营销的工具。

用管理的理念运作内销品牌,是立足长远建立内销品牌的理念。或许,很多外贸企业的内销部都会说,我们一直关注对内销品牌的管理,并在将其落实到具体日常工作当中。把品牌作为营销的工具,这样的内销品牌管理,并未站在内销业务战略高度。站在业务战略高度的品牌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核心的品牌管理工作块面:内销品牌规划管理、内销品牌应用管理、内销品牌资产管理。

从管理角度建立内销品牌,品牌就不仅是传播的问题,而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相关环节。外贸企业很多时候是从传播角度切入品牌建立,最终体现出来的是:重视品牌传播,轻视品牌管理。严格说:品牌传播是品牌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就内销品牌资产管理的管理对象而言,应抓住与内销品牌建设密切相关的三个对象:消费者或客户的满意度管理;内销产品或服务的品质管理及提升;与品牌目标相关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优化和聚焦”的内销产品组合

外贸企业做选择内销产品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在外销产品中遴选一些产品,将此作为内销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无疑这样做是草率的。

制定内销产品策略,应对原有产品进行优化和组合,确定适销对路的产品包,是进行内销产品规划的首要任务。将产品推向市场前,内销产品优化,务必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每个产品是否足够优秀,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并具备竞争力?

2、你的产品宽度如何,是否足以满足拓展内销的需要?

3、你的产品深度如何,是否能够形成真正的具备穿透力?

4、你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度如何,是否相互关联,有不发生冲突?

能够很好解决以上问题,每个产品对国内市场的适应性就有了保障,形成必要的产品系列组合,让主导产品系列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产品系列之间协调的关系,是我们做内销产品优化和重组的目的。

不少外贸企业拥有较宽的产品线,他们一直致力于制造环节,会根据海外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的产品线,或者不断整合产品线,以此增加生意机会。

外贸企业做国内市场,产品线就不宜拉的过宽。

1、首先,大多行业内,国内经销商只有能力做好一个产品线。

一些海外客户会需要你所有产品线的产品,有一些会选择其中的几个产品线,但是国内的经销商,多数只会要其中一个产品线的产品,他们没有能力做好过多的产品。

2、其次,消费者认为一个品牌不能做好多个产品线的产品。

即使经销商会经营几个产品线,他们通常向不同的品牌进货。因为,消费者认为,一个品牌往往擅长某一类产品,很难成为两个甚至更多类别产品的优秀者。所以,提及九阳,消费者认为他们的豆浆机好;提及方太,消费者认为他们的厨房电器好……

刚刚进入国内市场,一定不要把产品线拉得太宽,那些在多个产品线上运作成功的企业,没有一个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外贸企业应该采用产品线聚焦的策略,集中力量做好相类似的产品线,更加符合外贸企业的能力特征。

“麻雀小五脏全”的内销组织

外贸企业是如何构建内销组织的呢?多数时候,我们会这样开始――

找一个内销的销售总监;

为销售总监配置业务人员;

让他们带着产品和宣传资料去找经销商。

更好一点的情况是,再配备一个策划人员,帮助销售总监做市场促进的方案。内销组织作为国内业务的运营机构,应从业务运营职能要求的角度,去思考内销部的构建,并配以相应的部门和岗位。

由于未对内销组织的职能做整体把握,我们经常会把内销部作为一个销售部门。毫无疑问,销售是内销组织的核心任务,但是销售任务的达成,需要以下非销售相关的职能予以支撑――

市场策划职能;

物流配送职能;

产品设计职能;

生产协调职能;

仓库管理职能;

……

一直运营国内市场的企业,都将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履行这些职能,并对销售部形成支撑。以上的一些职能,对于外贸企业是缺失的,如,市场策划职能、国内物流配送职能等等。还有一些职能,外贸企业虽然有相关职能部门,但是内销市场运营的要求不同,这些职能往往与内销要求相去甚远。如产品设计职能、仓库管理职能等等。

销售部的运作顺畅,是很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结果。外贸企业缺失一些国内市场运营必要的职能部门,一旦把内销组织等同于销售部,忽略了给予其必要职能上的支持,这些必要的内销职能会缺失或者削弱。

内销业务运营初期,“小而全”是内销组织的重要特征。全,指的是内销组织的职能应该齐全,小,指的是内销组织的人员不能太多。

内销组织的规模,应随着内销市场不断扩大,循序渐进地扩大。内销组织构建初期,具体的做法是:重要的职能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辅助的职能可以通过岗位设置完成。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的内销组织就能做到职能齐全,又不至于机构臃肿,从而保障内销组织的运作效率。

一般而言,内销组织中销售职能、市场策划职能和物流职能,是三个重要的职能,应建立专业的职能部分,即销售部、市场部、物流部是内销不能缺少的部门。而生产协调、仓库管理、产品设计等职能,是辅职能,可以建立专业性的岗位,既保留了专项的职责,又压缩了人员成本。

一些对服务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服务部也应该成为内销组织的必要部门。如,机械制造行业、家用电器行业、建材家具行业等等。

我们可以随着内销的逐渐成熟,不断对内销组织进行完善。内销组织建设初期,应明确制定其必备的职能,根据职能拟定的组织架构,才能相对完善。一开始,内销组织不应求大,这样会造成机构臃肿。

“麻雀小,五脏全”,是内销组织构建的指导思想。

构建内销业务的实施战术系统

内销业务的实施战术系统构建有两项主要的任务:1、建立实施战术模块;2、建设实施环境(见图3)。

实现实施战术的模块化是快速提升内销团队运营能力的关键。外贸企业的内销团队最常见的现象是:能力强的业绩非常好,但是团队整体的能力提升总是缓慢。实施战术模块化应该实现战术的“方法化、标准化、模块化、手册化”,这是提升内销团队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建设一个优良的市场环境对于内销业务拓展往往事半功倍,对于外贸企业却是一项挑战。因为,已经成熟的外贸业务运营环境总是会成为一定的障碍。

样板市场:

内销拓展关键的第一步

外贸业务内销的实施一般遵循三个重要的步骤:样板市场打造――基地市场建设――市场全面推进。

然而,进行内销渠道拓展的时候,外贸企业通常会这样做:将内销部业务人员派出去,开发经销商,建立内销渠道。或者,在招商媒体上做一些广告,直接进行招商运作,开发各地经销商,建立内销渠道。

遍地播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看上去如此运作快速直接,结果在哪里都是弱势,实质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在战争中学战争,这没有错,但是一上来就打大规模战役,一旦失败,代价非常之大。内销刚刚起步,我们缺乏的东西过多,立刻进行大规模渠道拓展,是不可取的。

样板市场打造是内销渠道稳健拓展的开始,是我们摸索市场、总结经验、制定方法、打造团队最佳的选择,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业务,经常不关注样板市场打造这一重要环节,甚至直接跳过这个环节,内销拓展的隐患可能就埋下了。如:团队磨合不到位,人员不断流动;运营管理手段缺失,出现运营紊乱;推广手段不准确,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经销商选择不合适,做成“夹生饭”市场……一旦如此,我们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样板市场的打造,对内销拓展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达成四个目标:出榜样、出模式、出管理、出队伍。这四个目标对内销的健康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帮助内销团队

过好企业文化关

内销团队总是难以稳定,这是最为头痛的问题。经常花了很大力气才把内销团队建立起来,可以不到半年,最初招进来的人不到最初的一半。不是我们给的待遇不够好,也不是老板不重视,可是内销人员流失率总是高居不下。

人员流失对内销的代价和危害很大,一个新人顺利上手,仅替换成本就是离职人员薪水的2至3倍。对于新建立的内销团队,人员的频繁离职,对团队建设的影响很大,会引发人员流动潮,即使留下的也是人心涣散。最常见的现象是:内销人员的“习惯性流失”。因为一点不满意,首先考虑的是离开,而不是通过沟通解决。

外贸企业聘用内销人才,很多时候会高出他们原来薪金的待遇。为什么内销团队总会高频率地出现人员流失呢?其中有四个最为主要的原因――

对企业管理方式的不满意;

难以适应外贸企业的人际关系;

对外贸企业的内部文化不认同;

对外贸企业领导人的风格不满意。

以上四个主要原因中,人际关系、内部文化、领导人的风格都属于外贸企业的企业文化范畴。由此可见,留住人才,保持内销团队的稳定性,仅有好的待遇远远不够,更应该帮助内销团队过好企业文化关。

首先应该帮助内销团队适应外贸企业的文化。很多时候,内销团队会外贸企业成为的一个另类团队,他们的任务和运营方式在外贸企业是那么特殊。另一种状态是,作为一个新的团队,大家难免用挑剔的目光盯着看,这不仅会给内销团队压力,还会让他们不适。

帮助内销团队适应外贸企业文化,不只是要做文化的宣导和培训,更重要是要把内销团队作为外贸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并且,应该让外贸企业原有的部门对内销部予以帮助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内销团队尽快融入企业。

拓展内销市场,外贸企业原有的文化变革,也是一个新的命题。外贸企业大多是“品质文化”,内销市场运营,更需要的是“品牌文化”,品质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基础,品牌文化对于外贸企业是一次文化的升级。

同样,内销团队对外贸企业领导者的风格也提出了要求。内销人员对外贸企业领导者的满意程度,与内销团队流动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度。一旦出现不满意,其流动倾向就会明显增加。比如,外贸企业领导者对内销的管理能力不足,难以令员工信服,则员工大多不愿久留;或者不讲究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加以指导,往往只是指责或者批评,也是导致流动的原因。

组织协同:善于向外贸组织寻求帮助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外贸业务和内销业务两个业务单元并行,就涉及到重要一个问题:如何实现两个业务类型的资源共享。

这是两个业务组织之间的协同问题,即,如何让外贸组织和内销组织的运营协调,充分利用企业的共同资源,并且利用对方资源,提升业务运营的效率。

内销作为新的业务单元,在组织协同上,应该采取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外贸业务多年的运作,一定存在内销可以利用和共享的资源。即使对企业的后台共用资源,如,生产资源、仓储资源等等,内销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这些共用资源,以前只为外贸业务服务,如果我们不够积极,他们会习惯性地把重心放在外贸业务上。

即使在公司会议上,老总一再强调,要对内销予以全面的支持,并要求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外贸业务和内销业务之间的协同还是难以达成,双发都可能以自我为中心,抱有“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反正和我的业绩无关,如此“无利不起早”的想法也是重要原因。

更多时候,外贸部门很想为内销部门提供帮助,但是他们最担心的是:内销业务,我们不熟悉,不要耽误了内销的事情。这就对我们的内销不得不提出了要求,如果我们希望得到帮助,应该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求,在外贸部门对内销要求理解不深的时候,更加需要耐心。不要因为一次沟通不顺畅,就予以放弃。

内销部也会给自己套上不必要的绳索。总是害怕麻烦外贸部,或是担心拒绝。甚至因为一次没有达到目标,就认为外贸部门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