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十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十篇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8:53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1

【关键词】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战略机制构建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把知识产权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资产,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实现,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法律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外,对高校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国家宏观制度下,从高校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在高校内部制定并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一、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背景

1、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的社会背景

当前,高校作为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核心机构,通过与产业界、科技界的互动,全方位地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innovationSystem)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机构。实践表明,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表现为其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而高校基于其知识创新与传播的使命,成为一国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源头活水。同时,知识产权也成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2、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2006年2月,国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2008年6月,国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与实施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高校中的生动实践。

3、高校科技创新的竞争态势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都在寻找优质资源的支撑。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技术法律化的权利,具有独占性和很强的不可仿效性。正是这种无形资产代表了高校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与其利益息息相关,能为其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以专利为代表的原始性自主知识产权,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中具有“跑马圈地”的功能,是抢占学术制高点的利器。知识产权在很大程度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赢得学术或经济竞争优势的基础。

4、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问题较多

当前,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2004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曾经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等学校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这为我国高校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提供了政策指引,但实践中高校在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因此,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生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战略机制,从而切实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构建的关键性因素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是战略定位,对高校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外部环境要有全面的把握,其关键性因素如下。

1、高校科技管理体制

从总体上讲,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属于高校科技管理的范畴,它和科研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高校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科技管理难以匹配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要求。针对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在体制上深入改革,充分有效地调动科技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和进行原始性创新的优势,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中人、财、物的汇集点或中转站。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在高校知识产权经营方面的经验表明,一个高效、健全的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以及技术转移成功的保障。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多归属于科研管理机构,少有完全独立而且职能全面的机构,一般部门的地位不高,专职人员极少,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发挥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相称的作用。

3、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

知识产权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进步而成长起来的,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诉讼观念、心理结构、学术思想等知识产权观念形态。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它与科技创新之间构成互动的生态系统,包括知识产权物态成果、知识产权正式制度、知识产权行为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良好环境,广大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缺失严重,需要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与营建,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三、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具体构建方案

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很大的不同,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定。本文试构建一套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框架,以其为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所借鉴。

1、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1)激励创新原则。根据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理论,知识产权制度给智力劳动者设置了一种“回报预期”(theprospectofreward),所以它能鼓励人们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就没有足够的创新活动,因此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应当创造一个能够激励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

(2)经济效率原则。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的创新和国家经济的增长。根据高校侧重公益性的特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效率安排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收益,还要考虑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

(3)利益平衡原则。知识产权作为对创造性劳动成果所赋予的排他性的和强制性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那么,在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中,如何协调产学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冲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如何在高校传统价值观和知识产权工具理性的冲突中寻求最佳的利益结合点;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最佳地刺激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增长,同时确保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必要接近,实现共有知识财富的合理分享等等,都需要做利益平衡的考量。

2、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具体方案的制定应注重战略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结合,使得战略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战略推进的可实施性。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重塑情景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式(Contextualplanningperspective)。美国学者peterson认为“传统的战略规划往往依赖于确定清晰的优先目标、辨别特定的项目和发展支持性的资源战略,以使大学在既定的战略市场进行竞争;而重塑情景关系的规划模式假定一个行业是变动的,组织的战略是首先构造宽泛的创议或战略意图,并且在组织基础设施――文化和激励系统基础上激发组织成员的努力,以实现大学的目标。”重塑情景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式立足高校学术自由的宗旨,做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定位,强调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新理念、新愿景和结构重组,注重主动创造而不是单纯适应。

(2)确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施目标。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要确立既合乎实际又不失进取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一般应确定学校在5年至10年之内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该达到的相应目标:①学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显著提升这方面主要以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专著的产出量等来衡量;②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能力提高,有一整套完善的专利、著作权和商标管理规章制度;③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学校通过知识产权的运作,学校整体和优势学科的学术竞争地位得以显著提高;④通过建立产学研相互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高校创新成果向社会转移。

(3)加强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推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来保障。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强调:①校长或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要重视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积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给予有力的推动。②建立院系、学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动机制,建立动态完善的学校、院系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短中长期规划或推进计划。③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信息分享和知识产权成果共享机制,建立基于自主创新流程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指引方案和实时检查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的战略实施评价机制。

(注:本文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9GXS5D114;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转型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8q171;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背景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200915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武亚军:面向一流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2]吕薇、罗涛等: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3]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J].民商法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3).

[4]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2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深圳是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完全符合深圳这个创意之都的城市性格。深圳在发展高新技术、软件、动漫、网络游戏等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的不仅仅是条件优势,而是已经有一批像华为、腾讯这样的国内领军企业创业在深圳,成功在深圳,在深圳聚集起可观的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优势。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其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机构改革后,深圳充分发挥机构改革整合优势,统筹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职能,努力构建“大知识产权”新格局,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在政府职能调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牌子,为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深圳质量”内涵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二,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成为全国首个将知识产权与标准紧密结合的纲要,明确了深圳未来五年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结合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成为新时期深圳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今后五年的工作开展。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截至目前,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5万件左右,专利密度为39件/万人,高出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每万人3.3件的目标十倍,高居全国榜首。

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在中国彩电专利联盟、深圳市LeD专利联盟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了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超材料技术产业联盟和生物医药专利联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联盟成员的发起单位,在超材料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开展联合创新和产业布局,仅光启研究院一年的申请发明专利就超过千件,成为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和引擎。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大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完成。

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专利周、商标节等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名人讲堂”和“知识产权鹏城论坛”品牌培训活动,完成多项宣传培训项目,接受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主办打击和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研讨会,搭建保护知识产权理论实务研究高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深圳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建设,联合召开知识产权学院第一次理事会预备会议,与深圳大学协调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健全学生选拔规则,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推动第一批20名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进入实习阶段。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2001年腾讯公司申请了互联网的第一个专利,2003年在国内第一个组建专利团队。近八年来,其专利申请、授权量在互联网业内稳居首位,与华为公司有实体产品不一样的是,腾讯申请的几乎全是计算机软件通信类专利,并几乎涉及所有互联网应用产品。2010年,腾讯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在腾讯1000多件授权专利中,含金量最高的创新发明专利占“主打”,所占比例高达99%,仅有3件为外观专利,7件为实用新型。

一条知识产权兴业之路

“以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腾讯公司的战略方向。

腾讯公司所获得的各项授权专利已被广泛应用到了腾讯所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上。例如,在参观介绍中,我们看到,深受网友喜爱的QQ群组聊天功能、手机与QQ互通功能、快速传文件服务、tt浏览器的单窗口多页浏览等功能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同时也成就了腾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仅以QQ拼音输入法为例,该产品在一年之内用户数量增长近6000万,同时申报专利也超过50项,覆盖输入法核心功能和多项辅助功能。表明腾讯公司的研发产品在不断提升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固的专利壁垒。现在,知识产权已成为腾讯公司重要的生产资料,可以说,腾讯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知识产权兴业之路。腾讯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卓有成效的范例。

腾讯公司目前超过50%的员工为研发人员。公司不仅为新产品建立了一整套内容涵盖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还专门投入开发了专利电子平台,来支持公司内部专利的管理流程。从专利申请、查询专利到专利维护管理工作,腾讯实现了完全的电子化,并有完善的激励体系。

腾讯还在新产品的SCm系统中,加入对产品及新业务进行前的知识产权评审,以便及时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同时也能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腾讯非常重视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重视员工的知识产权教育。腾讯不仅设置有法务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包括知识产权日常维护和知识产权许可贸易的审查,还在研发中心设置了专利团队,负责对公司的技术发明进行专利发掘和国内国际保护。

复合保护立体

维权

为了保护企业创意成果,腾讯实施了知识产权复合保护战略,立体维权,即:为新产品建立一整套内容涵盖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其具体做法有三种:

其一,版权+商标权。2000年,腾讯创造性地设计出企鹅卡通形象代言企业产品,这一卡通形象不仅被进行版权登记,同时还进行全类商标注册保护。在商标保护方面,腾讯的策略是对核心商标实行全类注册保护。QQ、企鹅卡通形象是腾讯的著名商标。QQ商标随着用户群的扩张,被誉为亿万网民的聊天品牌。腾讯不但对企业名称、公司域名、软件产品名称进行商标注册,对经典的广告语如“Q人类、Q生活”也都进行了商标注册,另外还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其二,版权+商业秘密保护。对一些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如软件代码、设计图纸等,始终以周密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加以保护。其三,版权+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方面,腾讯通过建设专利管理数据库系统与专利申请项目跟踪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专利申请的整套电子化流程与管理。

延伸授权品牌增值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让腾讯有效地捍卫了智力成果,并且通过知识产权授权,让腾讯品尝到了品牌增值的巨大甜头。

2000年,腾讯开始开展QQ品牌及卡通形象授权业务,授权专业公司生产销售QQ周边产品,推出一系列产品。一时间,QQ迅速成为媲美“米老鼠”“唐老鸭”、Kitty猫的新一代时尚娱乐符号。QQ迷的疯狂抢购以及市场上一夜之间冒出的大量仿造品,有力地验证了这个经营思路的可行性,这开创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创造、发展卡通品牌的先河。2005年3月,腾讯独家授权与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创作出版《QQ漫画》。卡通品牌形象授权是腾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增值的代表性业务。

腾讯经过几年的摸索,还制定出一套颇有特色的管理QQ品牌形象授权的方法:腾讯要求所有使用QQ卡通授权的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宣传中如需设计、开发、使用、再创作与合同授权形象之一近似或变形或再创作产生的图形及文字以及含有QQ的产品名,须事先征得腾讯同意,并且这些近似、变形或再创作产生的图形及文字,以及含有QQ的产品名的知识产权(版权、专利、商标)均归腾讯所有。

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专利战略

腾讯专利申请演绎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跃升,在2007年之前,腾讯走的数量取胜之道,并在2007年达到峰值,一年申请量多达600件。原因在于,2001年至2007年刚好是腾讯快速发展时期,其在此阶段快速申请专利主要是出于技术安全考虑,因为互联网产品并无国界限制,国际竞争对手都在各个领域申请专利,中国互联网企业如果不申请,将使中国互联网产业处处被动。

加大海外专利申请的力度,注重海外布局。谷歌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其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申请量,这表明谷歌在专利上有成熟的海外布局。腾讯也在进行这一战略,从今年开始加大对海外尤其是美国专利申请的力度。

对于腾讯,现在正处于其专利布局的第三阶段,更多的是做查漏补缺,对互联网发展前沿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形成自己的专利申请布局。在国内市场上,腾讯现正研究探索电子商务、广告等新类型的专利申请。这些新类型在国外获得专利比较容易,但在国内仍属新兴产业,专利申请相对较难,很多申请都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讨论的热点,审查员与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者也经常一起探讨此类申请的专利保护问题,共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3

关键词:日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启示

1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分析

日本在产业竞争力下降时采用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给日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企业普遍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特别是一些驰名的大公司,在企业内部均设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专利、商标的申请、授权后的管理,以及专利技术的应用、实施转让等。

1.1日本知识产权管理的发展阶段

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20世纪60年代初,尚未形成支撑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阶段企业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引进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的技术。虽然不是自主开发的技术,但引进技术大多数具有专利权。第二,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是自主开发阶段。这阶段各企业均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第三,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日美贸易战阶段。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美之间经济贸易矛盾冲突尖锐,美国利用知识产权制裁日本,日本很多企业支付了侵权赔偿。这一阶段对加强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起了很重要的推进作用。第四,从80年代到现在,日本企业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在这一阶段的前期,申请量增长最迅速,但在90年代中后期,由于90年代前期泡沫经济产生的不良后果,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有所下降,其中,国内申请下降,国外申请仍继续上升,专利申请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阶段应视为日本企业专利战略成熟阶段。

1.2企业专利战略

1.2.1专利申请步骤

一项技术开发研究成功后,是否申请专利,先由发明创造完成单位讨论,然后由专利策划部门与发明人讨论。

1.2.2专利申请原则

第一,专利审查,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已有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对比分析,一般来说,发明人对已有专利保护范围理解过窄,强调自己的发明创造不纳入其保护范围,专利策划部门应站在已有专利权利人立场。对保护范围作较宽理解,进行辩论、分析、审查。第二,技术上的必要性审查,一项发明创造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技术秘密,要考虑竞争对手在该领域研究开发实力,双方差距;对自己再开发自由度的影响,对对方再开发的限制强度。第三,经济上的必要性审查,即能否形成产业化的审查。第四,权利稳定性审查。

1.2.3独占使用或技术转让分析

基础专利,严重影响再开发自由度的专利,对手竞争力弱、差距较大的专利一般独占使用;同时也要比较技术转让收益与独占使用收益,该领域技术发展预测等。

1.3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日本企业基本上都建立有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该部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各企业人员数不一,但都是专职人员。除企业总部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分支机构还有专门管理部门和专职工作人员。

1.3.1知识产权部门参与开发研究

从事制造业的公司通常具有大量的技术含量高的任务,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对知识产权战略产生影响。从许多计划中选择研究和开发课题,要考虑到基本的因素。为了有效的利用研究和开发结果,并防止与相关专利的冲突,从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的前途出发,要评估每个研究和开发的课题。但由于研究和开发部门只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解技术内容和专利权利要求和现有技术趋势上,结果在研究和开发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发现主要问题。这类部门通常担心上面的管理者会基于不完全肯定或不利的报告而取消或改变研究计划。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产权部门完成评估特别重要。

1.3.2知识产权部门具体参与研究和开发项目的过程

知识产权部门通常会具体参与到研究和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其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再评价已有专利申请。研究和开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有许多曲折和轮回。有时在一个阶段研究和开发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在后面的阶段中会发现其毫无价值。特别是对于“whatto”类型的长期研究和开发领域,主要的是重新审核和再评价已有专利。来决定已经主张的发明是否仍然有价值或有用。知识产权部门应当直接与研究和开发的雇员一起对已有的专利申请和否定的数据进行重新审核。

1.3.3对开发项目最佳保护模式的选择

对于一个具体开发项目来说,最佳保护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最佳保护模式基本上是在通过专利申请公开或其他公开出版、维护先用权、不公开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之间进行选择。对于制造业公司来讲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公司内部,他们还要特别关注和确保合理地对研究和开发作出创造性劳动的职员的认可,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如果选择申请专利的话,通常创造性的和原创性的技术肯定会获得专利权。因此,需确保对保密技术的发明人的奖励不低于对专利技术的发明人的奖励。

1.3.4知识产权战略的其他重要内容

在支持公司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方面,知识产权部门还必须承担其他重要的任务,例如:专利申请战略;应用专利和已经获得的权利:与第三方合作研究;对优秀研究和开发的奖励;知识产权教育;更新国内和国外法律内容并进行指导,等等。

1.4发明奖励制度

日本各企业都建立了对发明人、申请人、分支机构的发明奖励制度。奖励金额不等,大多数在专利申请的各阶段都实施奖励。提出专利申请后有几千日元到1~2万日元不等。专利权授以后。奖励略比申请时高。实施后的奖励较高,主要根据实施效益。专利实施后,对发明人、实施单位、实施单位的知识产权部门给予知识产权奖。这个奖不封顶。现在发生最高额的只有几百万日元。日本企业知识产权奖励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奖励。

1.5专利实施与专利侵权纠纷

从整体上看,60%以上的企业的有效专利利用率(实施率)在40%以下,其中本国实施率略高于在外国申请后在外国的实施率,各行业不等。所以,政府应着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的实施。发生专利侵权纠纷后,日本基本上都是先向对方提出要求,协商解决。对协商不成的,才去法院诉讼或仲裁。通过协商解决的占90%,通过仲裁解决的占1%,通过法院判

决的占9%。专利纠纷以支付赔偿金、相互交叉许可、专利权被无效、修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等几种方式解决。

1.6专利情报信息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专利情报信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专利信息管理机构,设在企业总部,其主要任务是把全部专利信息分类编辑。传给各部门;把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许可转让的可能性准确收集整理,提出对策分析意见,供研究开发、决策部门参考。

1.7知识产权培训

日本企业的职工培训分为两类:一是知识产权工作部门的人员培训,这主要是由知识产权协会进行专门的培训:另一类是对其他员工的普及培训。每个职工进入企业,必须经过半天左右的知识产权培训,使每个职工都有知识产权意识。然后根据岗位职责进行不定期培训。有的企业规定在晋升职务时还必须经过包括知识产权内容在内的培训学习。

2对我国的启示

2.1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战略高度强化知识产权建设

日本政府把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层面上,将其作为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和重振日本经济的立国战略,而不仅仅将其视为确定智力成果归属的一种法律制度。这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我国政府也应及时制定切实可行而又具有前瞻性的知识产权战略,为企业提高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驾护航。进而使每一个公民树立起“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同有形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知识产权意识。

2.2要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并与国际接轨

日本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的发展变化、国际条约及双边、多边政府间协议,及时制定、修改、调整有关法律。在法律修改中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组织了如“产业结构审议会”。“知识产权政策部”等专家咨询委员会,经常研究并及时提出法律修改意见。这种保障立法质量的工作机制,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加入wto后,虽已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进行了修改,而作为各部知识产权法律之间的重复、矛盾之处,还有待修改和调整。我国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中,以罚代刑,采用简单的罚金制裁方式仍屡见不鲜。这就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受侵害人的权利及制止犯罪的作用。为此,应进一步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民事救济制度。

2.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海外的合作

必须进一步营造吸引、开发和运用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在各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对从事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定期地进行关于“如何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培训,使每位从事科研的人都知道如何利用现有技术,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自有的知识产权。

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包括邀请其他国家、地区、相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举办研讨会。特别是要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通过民间途径讲政府不便讲的话,做政府不便做的事情。还要在多边规则中,努力使我国企业处于有利竞争的地位。

2.4企业要设立专门知识产权部门,选择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要建立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体系,要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对与开发项目有关的专利或其他商业信息等进行跟踪和分析,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提供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的专利性和权利要求有效性的报告,及时对课题研发部门提出合理建议,研发部门要针对最新公开的现有技术,随时调整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乃至要对已经成熟的项目或他人已经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停止研发,不能只等项目验收或鉴定时再提供查新报告,避免浪费更多的人力、时间和经费。

对于新产品和新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就要选择用专利来保护,而对于容易被竞争对手仿制的公知产品的新生产方法最好采用技术秘密进行保护。对于以生产并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讲,也要重视对产品商标的注册。对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发明创造要申请国外专利。

2.5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咨询的社会服务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单位,在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为公众、知识产权申请人、权利人服务的体系,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热线”等。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和广大公众提供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社会咨询。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规定的咨询,知识产权的行政、司法保护程序的咨询,及相关业务的咨询。让当事人容易找到正确的、简明的办事途径,从而避免上当受骗,还可以节约成本。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4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K.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5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K.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petitiveadvantage[m].newYork:theFreepress,1985

[3]DanmcCurdy,marshallphelps.whyexeclusionisnotprofibr[J].managingintellectualproperty,2002,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11]V.K.narayanan.managingtechnologyandinnovationforCompetitiveadvantage[m].prentice-Hall,2000

[12]杨武:技术创新产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6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2008年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抗住了这场“洪流”的侵袭,并继续健康平稳发展。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企业为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排除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措施。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蓝色巨人iBm2001年共获得3411项专利,其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的权利金收入更是高达17亿美元,占iBm年度税前收益(81亿美元)的将近1/5,如果通过产品销售赚到相等的金额,则相当于额外销售出160亿美元的产品。微软也明确宣称,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版权。可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

2、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是累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比如:吉利(Gillette)透过专利分析,将刮胡刀核心技术申请了35项专利保护,成功筑起一道绵密的防护网,阻绝了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此为成功结合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典范。再如: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创建于1978年的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强化科研与技术,发展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媒体、专家誉为“格兰仕奇迹”。这些体现了知识产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

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投资组合

对于新兴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可能还是其获得风险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筹码。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直接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今年第二届专利周,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技术、资本和市场仍处于,特别是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众多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的突袭下应对无措,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破产倒闭。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且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合围的策略仍缺乏应有的冷静和思考,没有充分注意到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潜在危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忽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然后再进行重复组装、走仿制老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技术的严重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总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情况堪忧。

三、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经济危机的震荡将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其发展进程中的“冬天”。企业要想破除此次危机的魔咒并成功实现飞跃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本身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1、及时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混乱。在经济危机中企业一般都会减少投资,节约开支。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空隙,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知识产权现状,诸如企业商标、专利、著作权拥有状况、保护程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状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2、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有效的运转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在上述梳理自身知识产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可以仿照iBm、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类处理所有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中小企业可以依其规模成立适合其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同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

(1)与其相适应的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诸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

(2)应知识产权研发和利用需要,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内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企业员工关于智力成果归属、员工的保密义务、相关人员的竟业禁止义务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对外许可使用、转让相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制度等;

(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

(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奖励制度;

(5)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制定规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确立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诉讼战略、保护战略、涉外战略等。

4、积极运用专利保护战略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前述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专利战略模式。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适合进攻性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而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适合防御型专利战略,即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

5、积极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由于商标注册申请的周期较长,现阶段企业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和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企业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金融危机缓解的时候,正好使用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企业经营。此番经济危机的来袭,已经使企业认识到沿海大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是其“低价策略”和“贴牌”战略的恶果,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对国外市场的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6、妥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落实保密措施;与商业秘密接触人或潜在接触人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制止商业秘密侵害行为等。

7、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维权

经济危机下企业在倾向于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可以针对市场中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维权,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防御性知识产权策略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e-Business,eB),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它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企业的市场竞争方式和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国际大公司对国内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包围的战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企业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主动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情报信息,推进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控制知识产权技术市场,为取得知识产权竞争的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知识产权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offensiveintellectualpropertypolicy)和防御性知识产权策略(Defensiveintellectualpropertypolicy)。进攻性战略的基本精神就是夺取主动,以达到在竞争中压制对手,使本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化。为此就要求对新技术进行抢先申请,或异议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使其申请不符合专利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或是实用性。此外,还可以对拥有特定专利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等措施,掌握专利控制权从而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属于此种类型的专利战略有基本专利战略、专利战略、专利收买战略以及商标申请策略等。防御性专利战略则主要是在公司内部实行,目的是防止由于公司本身的原因而导致的知识产权的权力损失。具体如对已申请专利的基本发明创造进行改进,申请与基本专利相关或与周边技术相对应的改进专利,使最低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它包括交叉许可战略、公开战略、取消战略等。

2国外企业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产权成了刺激技术进步和开发,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实施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创始国,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日本则是在二战后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攻势后急起直追的,最终形成与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攻势相抗衡的知识产权战略。

美国实施"企业进攻性"知识产权战略。美国为了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实现其维护技术优势和谋取经济利益,实施企业进攻性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利用专利法的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将先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的利用;美国企业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将专利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阻止侵犯美国专利权的国外进口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中,面向全社会的经营性律师事务所承担了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大部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日本实施集专利技术开发、引进、转让于一体的主体化知识产权战略,是日本企业经济实现飞跃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被视为企业发展、竞争、再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视知识产权为一种经营资源。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重视海外专利申请,进攻他国市场;注重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并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专利发明商品化发展。日本在专利实施这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其平均实施率为5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企业面临"知识产权战略"的新挑战

就目前国内企业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尚不能成为有效管理和推动"科技专利"发展的手段。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还仅仅是初创阶段,还不能利用网络有效开创新的专利,还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利用别人的专利发展自己,还不能利用电子商务的各项新技术建立起行业的"专利网络"。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战略无措施。在我国,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专职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企业是非常少的。而且企业不注重自身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有发明不申请专利保护,不知道创造与积累无形资产。

(2)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特别是涉及高新技术领域专利标准严重缺乏。2003年,江苏省新增内资出口企业3034家,相当于全省历年内资进出口企业总数的3/4,但其中2701家私营企业的出口总额只有30亿美元,平均每家只有110万美元,而且绝大部分出口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核心专利、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不到国外申请的25%。

(3)专业专职人员缺乏。美国的iBm公司仅专利工程师就有500余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为知识产权服务的工作人员达1500人。而我国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没有任何配备的企业仍占不低的比重。转贴于

(4)资金投入少。我国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从研发投入上说,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上的投入,一般在GDp的3%~5%以上,一些中等水平的国家也在2%以上,而2001年我国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仅相当于西门子一家公司用于研发新产品的高新技术上的投入。

(5)政府工作滞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性较差,专利侵权诉讼时间过长,已经严重损害了企业申请专利的信心。一部分企业已经不敢申报专利,而采用技术秘密方式加以封锁保护。

4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施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入世后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电子商务无疑为建立这种模式提供了最现代化手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应该从五个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意识战略。企业要设有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收集在全球范围内与企业有关的情报和信息,及时了解整个行业中发生的变化、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以帮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的决策。政府要有创建有利于加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意识,通过扩大工业企业的对外经营自主权,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2)知识产权创新战略。①专利创新策略。企业要加强自主专利的研究,大幅度提高我国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专利研究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原始创新的力度,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及时申请海内外知识产权;②标准策略。专利标准,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对我国企业影响是最大的。专利标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利用世贸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多边协议与协定中允许的保护措施,大力保卫企业贸易,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加大打假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要尽快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商业秘密保护,防止被跨国公司抢先注册专利、知名商标、窃取商业秘密。

(4)知识产权应用战略。包括:企业合作,组成战略联盟;善于将无形资产转化成资本;跨国申请专利;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并举,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5)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关系重大。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步伐。企业要培养知识产权创造人才,让更多的发明创造者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促进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此外要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以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增强企业的科学决策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知识产权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合理、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技术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结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灵活地、主动地、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同时,无论是选择哪种战略,企业都应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管理工作、经营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体系,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而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东.企业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祝晓莲.美日两国知识产权战略比较与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4)

3朱怀国,钟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8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利润源泉

传统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企业的财富中心是知识和知识产权。蓝色巨人ibm2001年共获得3411项专利,其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实施获得的权利金收入更是高达17亿美元,占ibm年度税前收益(81亿美元)的将近1/5,如果通过产品销售赚到相等的金额,则相当于额外销售出160亿美元的产品。微软也明确宣称,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就是版权。可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

2、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是累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比如:吉利(gillette)透过专利分析,将刮胡刀核心技术申请了35项专利保护,成功筑起一道绵密的防护网,阻绝了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此为成功结合专利管理与技术研发的典范。再如: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创建于1978年的格兰仕集团凭借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强化科研与技术,发展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间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媒体、专家誉为“格兰仕奇迹”。这些体现了知识产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表现。

3、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投资组合

对于新兴的公司而言,知识产权可能还是其获得风险资本青睐的一个重要筹码。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企业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直接提高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今年第二届专利周,全国范围内共成交项目178项,成交金额人民币54.8亿元,美元1200万。另有300项技术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额5.1亿元。如此高额的成交量表明,企业可以凭借专利授权、转让、合作等手段来赚取利润。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技术、资本和市场仍处于,特别是很多企业存在“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众多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的突袭下应对无措,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是破产倒闭。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存在种种问题,并且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合围的策略仍缺乏应有的冷静和思考,没有充分注意到自身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潜在危机,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少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忽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于进口,然后再进行重复组装、走仿制老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技术的严重不足,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总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情况堪忧。

三、经济危机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对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经济危机的震荡将给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企业将经历其发展进程中的“冬天”。企业要想破除此次危机的魔咒并成功实现飞跃发展,就必须对企业本身进行战略性调整,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1、及时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营,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混乱。在经济危机中企业一般都会减少投资,节约开支。所以,企业可以利用空隙,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的知识产权现状,诸如企业商标、专利、著作权拥有状况、保护程度;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状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

2、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有效的运转有赖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在上述梳理自身知识产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规模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可以仿照ibm、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类处理所有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如专利、商标、著作权、布图设计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中小企业可以依其规模成立适合其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配备专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同时,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1)与其相适应的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诸如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2)应知识产权研发和利用需要,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内部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企业员工关于智力成果归属、员工的保密义务、相关人员的竟业禁止义务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对外许可使用、转让相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制度等;(3)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奖励制度;(5)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3、制定规范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确立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诉讼战略、保护战略、涉外战略等。

4、积极运用专利保护战略

专利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三位于一体的产物,企业专利战略在企业发展中有其独到的功能和作用,是企业其他任何战略或规划不能替代的。在前述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企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的专利战略模式。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适合进攻性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而技术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适合防御型专利战略,即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

5、积极实施企业商标战略

由于商标注册申请的周期较长,现阶段企业在梳理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和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企业商标注册申请,以便在金融危机缓解的时候,正好使用已注册的商标进行企业经营。此番经济危机的来袭,已经使企业认识到沿海大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是其“低价策略”和“贴牌”战略的恶果,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实现对国外市场的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6、妥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可见秘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内容,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落实保密措施;与商业秘密接触人或潜在接触人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制止商业秘密侵害行为等。

7、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维权

经济危机下企业在倾向于缩减开支,减少投资。因此,对于那些知识产权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可以针对市场中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积极的维权,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9

关键词: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2-0050-10

当前,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难点和关键点还是战略实施的协同问题。[1]在总体定位上,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间一个启下承上的连接点,是一种中观性质的知识产权战略。[2]一方面,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对当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具有直接指导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延伸和细化,其通过深入落实国家战略,为国家战略的实施营造具体的政策环境和运行空间,是全面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领域。①

一、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

内涵、范围与要素体系

1.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内涵与特点

在协同学中,“协同”是指事物在一起所发挥的作用,即协同作用。而协同效应(Synergyeffect)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3]任何复杂系统,当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质的聚集态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能使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混沌中产生某种稳定结构。协同效应说明了系统自组织现象自组织是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特点。的观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决定了协同学原理应用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系统体系研究的可行性。

按照协同学的理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是指战略实施主体利用组织内外部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的协同管理思想和手段,实现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和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以达到战略实施最优推进效果的过程。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复杂性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战略实施系统的各主体间存在联系紧密的、复杂多元的网络关系。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子系统间的运行也存在自组织、自适应过程,子系统的独立运动以及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局部耦合,加上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反映出“涨落”系统自发地偏离某一平衡态(点)的现象称为涨落。的特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问题不仅存在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还存在于协作群体之间,协同关系既有集中式协同关系,也有平等自主式协同关系。这都使得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充满着复杂性,需要建立合理的协同运行机制。

(2)耦合性

根据区域经济的理论,社会网络化的程度越高、网络连接越紧密,创新能力越强,[4]战略实施系统耦合状态就越复杂。耦合作为物理学的概念,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各资源要素和组织要素之间彼此存在着利益关联关系和匹配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进程和最终效果。协同运作的目的在于完成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设定的任务,弥补协同主体自身资源及创新能力的不足,减少协同主体独立运行引发的高成本、高风险等。

(3)协同竞争性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是以区域内关联组织、机构为协同主体,以地理靠近为特征,以设施配套、机构完善为支撑条件,以文化融合为联接纽带的地区性协作网络,在此基础上联接外部主体协同创新,共同完成协同目标。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有关政策通常会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具有很快的传导效应,参与协同运作的每个协同主体都要接受区域知识产权政策的管制。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运作在强调合作的同时,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在竞争中融合协同,在协同中渗透竞争,这是战略实施协同运作的显著特征。

2.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范围

不是所有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任务都需要协同,根据协同工作的原理,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范围主要体现在两个主体、三个层面。(见图1)

两个主体是指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政府在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同时扮演了战略制定者和实施者推动的重要角色,地方政府通常会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来制定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指导性意见,在其中确定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政府是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的主导者,但是私人企业、非营利机构等亦越来越多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应当强化从区域的实际出发,面向市场需求,强化政府对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和组织协调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三个层面是指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制度层。这一层面主要是指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与国家战略、其他区域发展政策间协同。首先是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政策与法律协同环境,其次是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和区域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之间的政策协同。第二个层面是中观组织层。这一层面主要是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组织协同。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应当从政府层面设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统筹战略实施的各项事务,不过还应当考虑知识产权实施社会中间层的协同功能。第三个层面是微观项目层。这一层面主要是区域知识产权实施各方面内容的协同。这一层面的协同主要是通过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工作协同平台,以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互用。这也是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性工作。

(3)协同评价控制与行为调适机制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决策和信息沟通机制并不能保证协同行为能始终和协同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评价控制环节非常重要,战略实施主体通过对已经实施的阶段性工作进行绩效评价,监控协同行为是否在按照计划进行,是否有偏离目标,以便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纠正各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评价控制应当建立在科学的评价指标基础上,能全面、客观地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高质量的评价结果。在协同评价控制的同时,及时调整协同行为,以使其朝着符合协同目标的轨道行走。

三、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运行

工作的成绩与问题

1.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运行工作取得的成绩

为了加强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长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机制建设,深化区域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的措施建议。2010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工作指导”的重要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和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强化实施体系建设,确保战略协同推进。”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区域发展实际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制。截至2012年11月28日,已经有2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制定出台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纲领性文件。159个地级市(区)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实施意见,覆盖了全国约48%的地级行政区域。其中,江苏、广东、黑龙江、天津等地的所有省辖市或区县均已全部出台战略纲要或实施意见。同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速。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新疆县级行政区全部设立了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各地战略实施领导机构都积极探索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协作。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中关村张江东湖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之间以及福建省战略协调机构的各类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战略实施。参见贺化:《总结经验明确目标进一步开创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新局面――在2012年全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目前,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协作方式:以签订契约性协议作为工作基础

从现有跨地区的区域知识产权协作运行方式看,签订契约性的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成为推动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基础。自2003年,上海、江苏、浙江等16省市签订了《省际间专利行政保护协作执法协议》以来,各地区陆续签订了一系列有关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宣言、协议等政策文本。(见表1)

(2)协作内容:从专利执法协作到全面的知识产权合作

各区域知识产权协作工作都经历了一个从专利执法协作到全面知识产权合作的历程。例如,2005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最初的合作行动都集中在专利执法和司法领域,特别是跨区域的行政执法协作,到2011年《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将其扩展到全面的知识产权合作,包括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执法保护、申请注册等各方面。

(3)协作主体:从单一政府主导扩展到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参与

长期以来,区域各地方知识产权合作都是单一政府主导,知识产权合作协议签订的主体一般都是各地市知识产权局等行政管理部门,近年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合作的主体已经由单一政府主导逐步转向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参与协作。

(4)协作目标:从增强区域竞争力转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知识产权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器”。最初,我国区域知识产权工作协作机制的目标通常定位在:提高区域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地在知识产权协作工作方面的目标开始指向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

2.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运行工作存在的问题

(1)合作协议的约束性较弱

从前文所述可知,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工作的基础是合作宣言、协议等,但是目前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多为宣示性的文本,协议的内容往往过于原则,一般只规定合作的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具体的合作项目的达成还需要在协议签订后由各签约方进一步沟通和确定。合作协议还缺乏明晰的权利义务拘束力、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履行通常只能由各签约方(通常是知识产权局)自觉履行,相关权利人不能主动要求相应的机构履行。合作协议对日常知识产权合作工作的指导性仍然不够突出,存在协议中确定的目标与日常工作思路和举措衔接不够紧密的“两张皮”现象。

(2)合作机构的协同力不强

由于我国区域内各城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动机不一、范围有限,缺乏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合作意识,存在“自拉自唱”问题。对于很多地方知识产权机构而言,争取高层领导主持相关组织和协调工作并非易事,在现有的组织构架下,知识产权部门承担起政策协调的职能往往存在实际困难。现行管理体制对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要求不适应,表现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这种管理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管理职能过于分散的状况无疑加大了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组织协调难度,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很难形成一个统筹机制,以致知识产权管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高。由于部门职能分散,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难以建立,也会造成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上的混乱。[7]此外,区域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分散、地位不高,人员和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有限,影响到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中对知识产权资源的调配。

(3)协作方式的形式较单一

目前,我国区域知识产权协作工作创新性、务实性工作手段也不多。实践中,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联席会议。通常一年开一两次会,开会一般时间不确定,主题较松散,形式意义大于实质内容。第二种是走访调研。区域各城市间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就某一方面的内容相互走访考察、调研取经,这种方式一般涉面较窄,达不到整体协作的应有效果。这种方式跟各地区地理空间上的距离有着密切联系,通常在地理空间上距离越近的城市,所在城市的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联系越紧密,反之相反。第三种是跨区域联合执法。这是比较正式的合作方式,但是也存在着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例如不少地方还存在跨区域协助调查取证困难,案件移送制度不完备和信息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

四、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协同机制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方案与路径:

1.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

(1)契约性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

在公共管理学中,治理(governance)是指各种公私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治理不是一套规则,而是一个多中心互动的过程,其基本理念是:社会公共管理的责任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重构政府与公民社会或民间社会的关系,重新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位置和作用,从政府的完全理性假设到有限理性假设。[8]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讲,与传统的公共服务通过各个行政体系一体化命令结构来组织为主要特征的提供过程不同,政府公共服务的契约性治理是在多中心主体的平等自由参与之下,通过契约性的合作与竞争,从而实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最优化。整合协同学理论和治理理论,协同治理是指在公共生活过程中,政府、企业、公民个人等主体,以人财物等作为控制参量,借助系统及子系中诸要素统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调整系统有序、可持续运作所处的战略语境和结构,使整个系统在维持高级序参量的基础上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协同治理的内涵有: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子系统的协作性;系统的动态性;自组织的协调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9]

针对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以协议为基础的现状,基于以上理论的阐述,笔者提出契约性协同治理的理念:以政府为主导,以自组织运作为基础,以契约为纽带,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多中心为治理主体,进行系统各要素和子系统协同运作的过程。

(2)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分析框架

根据契约协同治理的基本精神和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形态,本研究将契约性协同治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图3)。

第一类:强性契约协同治理,主要是指区域各地方政府间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统一的协同政策。法律制度等政府间达成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规范文件具有较强拘束力、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可以使各城市间的合作机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等因素而改变。因此,强性契约的达成有助于提升各城市间合作的水平。不过,适用这一模式还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例如,武汉城市圈是一省内的城市群,长三角是跨省区的城市群,因此,对武汉城市圈而言,更容易从省级层面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工作,而长三角地区却只有从国家层面来推动,这相对来讲难度非常大。

第二类:弱性契约性协同治理,主要是指政府间或非政府主体间通过制定宣言、协议书等形式进行治理,其缺点是契约的执行力较弱。不过,这一契约治理模式比较契合市场化的合作环境,有一种自主治理的意味。在这一模式下,如果政府的引导正确,加强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按照市场的需求自愿达成合作契约,更符合协同治理的本质精神。因此,在这一模式下,政府、企业、大学、公民等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或行为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平等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兼顾多方面的利益。

第三类,超契约协同治理。与以上两类契约性协同治理的显性模式不同的是,超契约协同治理是一种隐性的契约治理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关系契约。达成这一契约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博弈形成的利益交换过程,它可能是由当事人之间彼此通过交流或共同知识达成的默契,心照不宣。这种契约不依赖法律,可以自我实施。这种模式下,契约达成各方的关系深深地嵌入在系统性的社会网络联接中,它通过文化、信任、声誉、心理认同等机制发挥协同作用,借助于网络结构的互动机制和整合机制来使得契约交易达成者在最小的摩擦成本状态下进行合作和交易,因而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协同治理的目标。

2.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现实路径

(1)统筹兼顾,建立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体系

从战略实施的目标来看,我国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机制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构建。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不同,创新能力、法制环境相异,区位特点、环境约束不一,因此,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充分结合地区实际,因势利导,从协同环境、协同目标、协同行为、协同资源等方面,逐步提高各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水平。结合契约性协同治理的理论,我们可以将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主体划分为三类:高度经济一体化型、中度经济一体化型、低度经济一体化型。一个区域资源禀赋越多,区位条件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环境约束越低,那么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就越高,说明这个地区的知识产权聚集度就越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度越高。(见表2)我们可以将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契约性协同治理的类型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模式与策略,其中要重视市场内生的网络契约治理机制,条件成熟时应当制定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

(2)抓住协同契机,确定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目标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运作会受到现有的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应当以最佳时机,最节约成本,获取战略实施协同的最好效益。区域各地方应尽可能抓住协同时机,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进行有机统一的协同运作。当前,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全国深入推进,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实施意见亦纷纷出台,各地方要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引导和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战略实施的目标来看,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机制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构建。因此,当前我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目标应当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考虑各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现实差异,兼顾知识产权各环节的协同进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要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抓手,通过挖掘和发展区域知识产权优势或特色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人才等协同要素的作用,建立起务实、有效和顺畅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行政管理机制。

(3)以项目为抓手,构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网络

区域间的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是测度协同行为是否达到协同目标的基本元素,合作项目的数量和履行率反映着一个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水平。区域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是战略实施协同机制实施的落脚点,因此必须依托合作项目进行具体的协同机制构建活动。要不断加强合作项目的契约达成的刚性约束,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文化建设。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网络契约治理中,弱联系对于信息的传递与获取起着比强联系更为重要的作用。强关系反映出长期性、累积性相互联系,网络成员之间往往超越正式的契约关系,形成高度信任,紧密联系的网络关系,更易于共享类同质性资源。而弱关系连接的不同网络成员通常有各自的社会关系,具有异质性,因此,能为对方提供独特资源,扩大社会网络中共享资源广度。[10]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法律等规章制度进行协调的强性契约就是好,宣言、信任等进行协调的弱性契约就不好,而要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契约产生的原因才能准确地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应当以合作项目为基础来构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网络。

(4)加强引导,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联动机制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在微观层面的实施协同的重点是市场主体,要注意区分政府主导协同和市场自发协同的不同功能,积极引导由单一政府主导逐步转向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参与协作。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健全跨地区、跨部门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联通知识产权交易网络,实现跨地区和跨部门的举报、案件转办、移交和维权的快速通道。完善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对于知识产权案件的移送衔接程序,建立符合各地方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互通情报制度、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意见反馈处理机制等。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明浩.求解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协调机制之构建[C].//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76.

[2]唐恒、朱宇.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评价―江苏之实践与探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23.

[3]H.哈肯.协同学引论[m].徐锡申,等,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287-288.

[4]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发展模式与政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96.

[5]姜璐,郭治安,沈小峰.协同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定量社会学简介[J].社会学研究,1986(3):84.

[6]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7]李正风,黄庆,等.知识产权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与衔接研究[C].//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文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4

[8]康伟.我国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09(4):176-177.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防御性知识产权策略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e-Business,eB),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它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企业的市场竞争方式和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国际大公司对国内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包围的战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企业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主动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情报信息,推进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控制知识产权技术市场,为取得知识产权竞争的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知识产权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offensiveintellectualpropertypolicy)和防御性知识产权策略(Defensiveintellectualpropertypolicy)。进攻性战略的基本精神就是夺取主动,以达到在竞争中压制对手,使本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化。为此就要求对新技术进行抢先申请,或异议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使其申请不符合专利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或是实用性。此外,还可以对拥有特定专利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等措施,掌握专利控制权从而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属于此种类型的专利战略有基本专利战略、专利战略、专利收买战略以及商标申请策略等。防御性专利战略则主要是在公司内部实行,目的是防止由于公司本身的原因而导致的知识产权的权力损失。具体如对已申请专利的基本发明创造进行改进,申请与基本专利相关或与周边技术相对应的改进专利,使最低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它包括交叉许可战略、公开战略、取消战略等。

2国外企业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产权成了刺激技术进步和开发,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实施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创始国,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日本则是在二战后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攻势后急起直追的,最终形成与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攻势相抗衡的知识产权战略。

美国实施"企业进攻性"知识产权战略。美国为了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实现其维护技术优势和谋取经济利益,实施企业进攻性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利用专利法的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将先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的利用;美国企业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将专利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阻止侵犯美国专利权的国外进口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中,面向全社会的经营性律师事务所承担了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大部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日本实施集专利技术开发、引进、转让于一体的主体化知识产权战略,是日本企业经济实现飞跃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被视为企业发展、竞争、再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视知识产权为一种经营资源。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重视海外专利申请,进攻他国市场;注重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并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专利发明商品化发展。日本在专利实施这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其平均实施率为5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企业面临"知识产权战略"的新挑战

就目前国内企业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尚不能成为有效管理和推动"科技专利"发展的手段。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还仅仅是初创阶段,还不能利用网络有效开创新的专利,还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利用别人的专利发展自己,还不能利用电子商务的各项新技术建立起行业的"专利网络"。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战略无措施。在我国,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专职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企业是非常少的。而且企业不注重自身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有发明不申请专利保护,不知道创造与积累无形资产。

(2)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特别是涉及高新技术领域专利标准严重缺乏。2003年,江苏省新增内资出口企业3034家,相当于全省历年内资进出口企业总数的3/4,但其中2701家私营企业的出口总额只有30亿美元,平均每家只有110万美元,而且绝大部分出口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核心专利、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不到国外申请的25%。

(3)专业专职人员缺乏。美国的iBm公司仅专利工程师就有500余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为知识产权服务的工作人员达1500人。而我国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没有任何配备的企业仍占不低的比重。

(4)资金投入少。我国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从研发投入上说,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上的投入,一般在GDp的3%~5%以上,一些中等水平的国家也在2%以上,而2001年我国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仅相当于西门子一家公司用于研发新产品的高新技术上的投入。

(5)政府工作滞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性较差,专利侵权诉讼时间过长,已经严重损害了企业申请专利的信心。一部分企业已经不敢申报专利,而采用技术秘密方式加以封锁保护。

4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施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入世后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电子商务无疑为建立这种模式提供了最现代化手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应该从五个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意识战略。企业要设有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收集在全球范围内与企业有关的情报和信息,及时了解整个行业中发生的变化、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以帮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的决策。政府要有创建有利于加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意识,通过扩大工业企业的对外经营自主权,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2)知识产权创新战略。①专利创新策略。企业要加强自主专利的研究,大幅度提高我国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专利研究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原始创新的力度,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及时申请海内外知识产权;②标准策略。专利标准,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对我国企业影响是最大的。专利标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利用世贸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多边协议与协定中允许的保护措施,大力保卫企业贸易,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加大打假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要尽快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商业秘密保护,防止被跨国公司抢先注册专利、知名商标、窃取商业秘密。

(4)知识产权应用战略。包括:企业合作,组成战略联盟;善于将无形资产转化成资本;跨国申请专利;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并举,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