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法制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7:27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1

关键词:义不容辞的职责;宣传教育;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38-01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合格公民。遵守法律、履行义务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更好的履行这个职责呢?如何更好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呢?我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是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首先,我们要明确思想意识,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得到全国落实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有建立健全完善法律体系、科学合理司法制度、秉公执法的政治队伍,同时也离不开宪法和法律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自觉地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使宪法和法律入脑入心,变成人们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所以宣传部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上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宪法和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社会上增强两个意识。

1、要增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的意识。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是母法。它规定国家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决不允许对宪法要求有任何损害,是依法制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根本法律依据。依法治国首先就必须依照宪法治国,严格按照宪法规定办事。

2、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需要在宪法和法律规范内活动,而且也应该加强执政党地位、维护并确保宪法和法律的绝对权威。我们的党政机关要自觉地做到依法行政、懂法、用法、守法、护法,使之成为全公民的自觉行为。特别是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把法制与德治结合起来,在全社会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使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没有立锥之地。

这些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培养树立,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怎样培养和树立人们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就是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同志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宣传工作优势,做好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宪法和执法知识得到普及,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地增强,公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宣传部门当然也做了大量工作,在今后宪法和法律学习宣传工作中宣传工作都一如既往、发挥部门优势,做更多工作。一是要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电视、广播、期刊、网络等大众新闻媒体是最直接、最普遍、最有效的传播媒体,要发挥这些大众媒体对宪法和法律学习宣传中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理论宣传、社会宣传的力度,理论工作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研究,从理论高度阐述清楚宪法和法律公正性、合理性和权威性,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同时,社会宣传也要调动社会各界和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营造强的舆论氛围。三是积极探索宪法和法律宣传教育的方法手段。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推动事业发展,普法工作必须跟上时展步伐,积极探索新宪法和法律宣传教育的方法手段,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推动事业发展,普法工作必须跟上时展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取得更大的成效。比如怎样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观察紧密地结合起来,怎样才能用群众最容易懂的语言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以引起人们学法的兴趣和热情。

三、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法律意识教育的强大武器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其他法制建设的重要部分,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为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确立了指导思想。

同志指出:“搞好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天党和国家决定继续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就是继承和坚持了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我们国家正处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的法律修养、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最终实现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的目的。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2

关键词:践行;小学;语文教学;法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74-01

新世纪,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除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组织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他们的个性、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既不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同时也不会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需要教师能够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相融合统一,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现在我就结合一些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贴近生活,构建简易的教学情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法制教育的氛围,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得到切身的感受。对于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老师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及了解它的危害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建立一个模拟法庭,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原告人、法官、被告人、辩护律师等,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会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不能,损公肥私,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素质。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例如,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许多的交通法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比赛。如“远离”、“远离网吧”等,通过一系列的演讲比赛,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精心备课,强化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语文课的法律教育来说,很多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老师有效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对整个教学内容要有整体把握外,还应该注重探究在这课内容中哪些是能够对学生法律教育形成有效刺激的知识,哪些地方又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知识,进而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筛选,并作出有效的设计和预测。同时教师还要学会避重就轻,适当的进行取舍,不要满堂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从而促使他们对学习知识能够主动参与和理解。在现在很对新课程教学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老师讲的并不多,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很好。这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设计,教师可以恰到好处的控制知识量,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还为学生留有大量的自我探索时间,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深挖教材,广泛开展主题教育

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同时,其中也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对于这些素材就需要教师适时挖掘,同时将教材内容和法制教育相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的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对此,教师抓住可以这样做如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如:“赡养”这一个词语,教师在键鼠这个词时就可以与“抚养”联系起来,同时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同时让学生自己发挥,用这两个词造句,进而进一步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这是老师要有效的把学生引进到法律的世界,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知识,理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赡养与抚养的关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尊敬父母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将来自己是有法律责任来赡养父母的,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其次,还可以利用文章重的个别句子进行引导。同时,开展社会规则的教育,对于规定,不该做的绝对不做,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开阔视野,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后,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感悟。对此,教师可进行法律知识的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制度,如《凡卡》一文中就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在课后去了解身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然后回到课堂师生之间进行探讨,并从中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如定期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如在每次班会课上,或者是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均可以一次作为为学生传达法律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末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为学生自己遵纪守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3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体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垫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破解发展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

(一)落实“***”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为重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全市一切工作的基本指针。围绕“***”总体部署,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新的发展战略方向,提出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思路。熙来书记到重庆工作后,对贯彻落实“***”总体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总体部署为总纲,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建设,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按照“***”总体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垫江的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步伐、率先在渝东北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工程、农业“***”工程。在城市发展方面,响亮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新的定位,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要求我们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拥有更宽的眼界、更广的视野,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

(二)垫江干部群众既有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效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近年来,垫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适应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适应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现在广大干部的精神状态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初步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在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方面还存在以下差距:第一,认识不够,置身事外。有的干部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对思想是否解放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不觉、无动于衷,往往把假解放当成真解放,不知道要解放;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思想已经很解放了,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因而孤芳自赏、抱残守缺,不屑去解放;有的干部由于学习不够,因而视野不宽、水平不高,不会解放。第二,小成即满,小进即安。有的干部认为有了一点变化就是改革、有了一点变通就是解放、有了一点放手就是开放,因而骄傲自满、夜郎自大,产生了自满情绪,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不认真去解放。第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有的干部明明知道需要解放思想,却老办法不活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缺乏敢闯、敢试、敢冒险、敢担责任的精神;有的干部只讲对上级部门负责,不顾实际,唯书唯上,死抠条文,生搬硬套,不愿去解放。第四,闭关自守、坐等花开。有的干部不主动去争,不主动去抢,不努力用开放的办法谋出路,指望天上掉馅饼,一味坐等上门;还有的干部盲目排外,大搞地方保护。第五,部门主义、个人利益主义流行。有的干部遇事不考虑全县的总体发展,先看是否合乎部门利益或触及职责权限,合意的、有利的就干,不合意的就敷衍塞责,甚至阳奉阴违,顶着不办;有的干部由于涉及自身和小团体利益,因而“隔靴搔痒”、“穿袜洗脚”;有的干部只讲收费不讲服务,把执法当成创收的手段,把服务当成营利的工具,不文明执法,不按程序执法,行政乱作为等等。

综上所述,其实就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小农意识和盆地意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干部思想当中这些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相适应的意识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中部崛起地区相比,与西部发展又好又快的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三)市内外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逼使我们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现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你追我赶、提速发展的态势。在这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大家都有所进步,都有所斩获。熙来书记提出了要用三把尺子来衡量重庆的发展。第一把是纵尺,纵向比较,大家都在进步,都在发展;第二把是横尺,横向比较,就会比出各自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第三把尺子就是“***”总体部署。对应垫江来说,用第一把尺子纵比,能肯定成绩,看到过去,鼓舞士气。用第二把尺子横比,就能看到差距,找到压力,增强紧迫感。以前和垫江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区县,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原来排在垫江前面一位的荣昌,原来地区生产总值比我们多6、7亿元,现在差距10亿元以上了;地方财政收入原来差距几千万,现在差距上亿元了。周边区县当中,忠县、梁平在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可以成为我们工作的参照。当然,除了发展上的差距外,思想意识我们也有差距。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确定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但能够主动积极到工地、到一线解决问题、促进建设的,实在不多。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四)当今世界开放型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优化分工的大趋势促进我们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当今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作为内陆城市,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优势资源的相互整合、利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首要选择。如果不分析国际经济、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在两个主要方面对我们造成重大影响:一是无法利用更大的平台和空间发展经济。中国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是世界工厂。垫江如何在其经济链条上占有一席之位,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慎重考虑的问题。二是融入到世界经济循环中,必须适应其游戏规则。如果规则没有学习到位,知识信息把握不好,就要吃亏。中国当前面临的物价上涨、宏观调控、资本流动性过剩等,就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特别美国运用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影响,如汇率机制、产品定价权、跨国公司交易等,实际损害到了发展中国家利益。因此,要学习好、运用好世界经济知识。区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对我们影响非常大。现在,沿海地区面临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有跑长途客运的人给我讲,现在沿海很多生产企业都招不到工了,福建省石狮市很多制鞋企业基本上也关门了。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国家惠民政策广泛落实,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在本地的就业、创业机会也增加,不愿意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在生活、工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今年南方的雪灾影响。二是一部分沿海企业对新的《劳动法》理解不到位,认为这新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就把企业转移到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国家或者中国内陆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垫江是否分到一杯羹?我们处于两条干线高速公路交汇贯通的地区,应该广泛参与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原来垫江不具备的产业发展条件,现在可能就具备了。原来我们没有丰富煤炭资源;而且全县小水泥生产企业不具备术改的实力。今年第二条干线高速公路通往邻水,就可利用四川方向的煤炭资源。因此香港一家大公司决定在垫江投资建设年产150万吨的悬窑干法水泥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市上审批,准备开始动工开建。因此,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和潜在的优势条件,使垫江成为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富有竞争力的地区。

为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重大意义,对照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对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总体部署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对照县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委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深入查找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思考对策和办法,更加自觉地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二、正确把握大讨论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和主要任务,确保大讨论活动积极有效进行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大讨论活动作了统一部署和要求,整个活动任务明确,重点突出,要求具体。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意见》,对全县开展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有效地推进大讨论活动。

第一,把握好大讨论活动的总体要求。

开展这次大讨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总纲、突出主题、促进发展,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不敢解放思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循守旧、不敢突破“惯例”、不敢超越“本本”、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创新、不敢“走出去”;二是不愿解放思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三是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浮气躁、学习不深、视野不宽、合作不好。通过大讨论,努力解决观念不新、思维不活、思路不宽的问题,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解决对外开放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在扩大开放上迈出新步伐;解决发展结构不优、速度不快、支柱不强的问题,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为把垫江加快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渝东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重庆市重要的宜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按照总体要求,要努力克服“八种思想”,切实增强“八种意识”。即:坚决克服安于现状思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切实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坚决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切实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坚决克服部门利益思想,切实增强全局观念意识;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增强敢闯敢干意识;坚决克服不思进取思想,切实增强顽强拼搏意识;坚决克服宗旨不牢思想,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坚决克服贪图享乐思想,切实增强艰苦奋斗意识。

为此,要做到“四个必须”:第一、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一个地方能不能解放思想,关键看各级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也要看各级干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大讨论活动,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摆进去,清醒地分析形势,既要研究客观环境的影响,更要勇于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实际行动引导和带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解放思想,引导和带动全县上下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第二、必须把问题找出来。思想解放不能空喊口号,不能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领导讲话中,必须与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具体矛盾、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在大讨论活动中,既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垫江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经验,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要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第三、必须与目标挂起钩。思想解放不解放、解放到什么程度,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目标有没有进展。解放思想必须与发展的目标挂起钩来,按照“三把尺子”要求衡量,不断自我加压、奋力争先,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带动能量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创造发展的新业绩,推动目标的加速实现。第四、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解放思想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大讨论的过程作为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的过程,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协调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使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新起色、新突破。

第二,把握好大讨论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要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大讨论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这一主题进行,落脚于一切围绕大发展,一切为了大发展,一切服务于大发展。二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大讨论要紧密结合垫江实际,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边学习、边讨论,边调研、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探索建立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长效机制,真正破除束缚我们手脚、阻碍我们前进的思想观念,做到思想上有强烈震动,实践上有真正行动,工作上有明显推动。三要领导带头,群众参与。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作用,带领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地参加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自觉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献计出力。四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解放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开展大讨论变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使大讨论与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把握好大讨论活动的方法步骤。

这次讨论活动大约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即从2008年4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原则上按照学习动员、讨论调研、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从现在起到5月底为学习动员阶段,包括搞好思想发动、组织外出考察、开展学习活动和举行专题培训四个方面。从6月初到7月底为讨论调研阶段,包括开展座谈讨论、进行课题调研、组织征文活动三个方面。从8月初到12月底为整改提高阶段,包括制定整改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开展创新创造创业竞赛、公布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完善等五个方面,这些工作是相互结合、相对分工、同步进行的。

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意见》对每个阶段的活动安排和具体内容都作了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大讨论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学习书(篇)目,印发学习材料,举办多种形式的动员会、报告会、学习会、讨论会,帮助党员干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要围绕指定专题深入讨论,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把握市情和县情,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差距,科学分析、认真梳理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具体意见、政策措施、制度保障,全面部署扩大开放的各项工作,掀起全县推动大开放大发展的新高潮。这里,提醒一下,大讨论活动,方式方法可以创新,不必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效。

第四,把握好大讨论活动的主要任务。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大讨论,主要围绕以下5个专题,紧密结合本乡镇本单位实际展开讨论、查找差距、寻求对策。

一是围绕垫江县面临的发展形势开展大讨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如何认识垫江与东部发达地区、市内区县相比存在的差距;如何正确认识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开放度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给我县发展带来的挑战;如何理解垫江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充分利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等新政策争取投入、推动发展;如何把握垫江实现工业“***”的目标和农业“***”的目标;如何利用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为我们抢占先机、率先发展提供的新优势,坚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增强“好中求快”的紧迫感,强化“能快则快尽量快”的赶超意识。

二是围绕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开展大讨论,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如何增强扩大开放的意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更多的生产要素为垫江县发展服务;如何发挥垫江县两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和即将修建的渝万城际铁路,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到达深水港、火车站和飞机场的交通优势,破解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瓶颈因素;如何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以情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引导返乡创业,建好工业园区;如何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牌”,选准项目,重点跟踪,确保项目落实好、发展好;如何推进川渝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联动发展;如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快融入“一圈”、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内外融通的大开放格局。

三是围绕优化垫江县发展环境开展大讨论,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加快发展的吸引力。如何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如何积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不违背大的原则和政策底线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大胆闯、大胆试,打造公开透明的优惠的政策环境;如何进一步改善法治环境,全面依法治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如何给企业发展创造一流条件,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为投资者作贡献”的意识,切实帮助投资者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缺人才等实际问题,推行“保姆式”服务,营造亲商安商的氛围,努力打造全市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区县。

四是围绕提升垫江县发展软实力开展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垫江县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加快发展的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产业发展新亮点;如何做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快科技强县步伐;如何发挥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彰显在外垫江籍成功人士创立的品牌,发挥人才在提升软实力中的关键作用;如何加强对外宣传,充分彰显垫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进一步提升垫江形象,增添发展新活力,为加快发展提供保证;如何解决文明礼仪、公共行为、社会服务、城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综合环境。

五是围绕推动垫江县科学发展开展大讨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增添发展措施,增强加快发展的永续力。如何培育壮大天然气精细化工、轻型加工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工程;如何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道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提升经济开放度、关联度和集中度,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如何统筹抓好城乡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垫江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如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务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大讨论活动,是关系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全县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大讨论活动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开展好,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第一,要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纪委、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机关工委、发改委、经委、招商局、党校、总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华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大讨论活动,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大讨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要精心组织,搞好结合。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精心策划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大讨论深入开展。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把握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要求,把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与“十七大精神进基层、科学发展在垫江”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为民清廉树形象,开放务实促发展”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首届垫江读书月”活动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提高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4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浅析

所谓职业胜任性,是指工作人员对于其所从事的某项职业的胜任情况及其能按照预定目标完成某项工作的程度,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性则是指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通过利用已有资料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程度和处理效果。当前经济社会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是正确衡量经济效益、确保财务信息有用性的重要条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重要决策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职业胜任性,则会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带来严重危害,对其发展造成阻碍。

一、当前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分析

(一)整体上具备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严肃的职业精神,但仍存在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二)会计从业人员基本上能够具备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业务常识,但对于新形势下会计领域电子化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处理掌握能力欠缺,对于相关领域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存在一定欠缺。

(三)当前我国会计人员多数可以圆满完成份内业务,但在对业务钻研能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四)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但部分从业人员仍存在会计方面法律意识淡薄现象。

二、当前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分析

(一)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会计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各项会计制度日益健全,为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准则和标杆。

(二)社会各界加强对会计行业重视,对于会计职业社会需求不断增多,在该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前提下也促进会计精英的出现和注会行业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日益走向完善,但部分企业仍存在内部控制缺乏乃至失控的情况,为会计人员弄虚作假造成信息失真埋下严重隐患。

(四)对于会计人员的入职后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工作日益复杂也促成会计从业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压力加大,有时仅仅通过继续教育已无法满足会计人员职业胜任性的要求。

三、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的重要途径

对于如何增强会计人员职业胜任性,在之前分析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基础上,以下途径也将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努力和良好工作环境塑造两方面考虑。如下所述:

(一)国家有关部门为会计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必然要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营造一种良好的会计环境成为了提升其职业胜任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通过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关于“诚信”等友好氛围的营造为从业人员工作创造良好平台。

(二)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从大方向上来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任重而远道。这不仅需要国家社会为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体系构建提供必要监督、维护和保障,也需要每个会计人员长期不懈努力。为保证教育效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从会计专业学生抓起,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其走上岗位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企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各单位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部门或系统的实际,自行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约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做到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四)增强继续教育的推广力度和实施效果。应形成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尤其要注重继续教育的开展。应通过倡导从业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现和职业道德观。使其在专业素养、道德意识和业务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得到升华,得到提高,使其具有强烈的道德义务感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工作理念。

(五)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鲜事物适应复杂的职业环境需求,并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进一步提升自我责任感和职业谨慎性。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5

代表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代表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整体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权威。如何更好的发挥代表作用,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成为人大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xx市人大工作实际,对代表履职情况、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推进代表履职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当前代表履职情况

一直以来,xx市人大代表整体履职情况较为良好,大多数

代表都清楚自身职责,并且知道如何履职、怎样履职,但也有少数代表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均衡。一是常委会议审议发言不均衡。xx市人大平均每年要召开6—7次常委会议,基本每次都有5—8名常委发言,虽然现有的27名常委每年都有1—2次发言机会,但有的常委随声附和,发言内容空泛,缺乏指导意义。二是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的数量和质量不均衡。每年人代会期间,绝大多数代表都能及时提出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并且很有针对性,能够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而有的代表很少提,甚至有个别代表任届五年都没有提过一件建议、意见。三是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情况不均衡。以“代表进社区(村)”活动为例,总体情况是街道社区开展活动的情况要好于农村,企业代表参加活动的情况要好于机关代表。四是代表联系选民不均衡。目前xx市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现状是,工作、生产、生活在该选区的代表联系选民的次数较多,搬离原选区的代表和州市下派到基层单位的代表联系选民的次数较少。

二、深入分析代表履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个别代表履职不积极不主动,履职效果差强人意,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却出在主观和思想上,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

一是履职意识不强。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足,对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模糊,导致个别代表缺乏职务意识,满足于获得“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个别代表自信心不高,觉得自已人微言轻,说了也没有人听,甘当“哑吧代表”。这些代表没有把自己区别于其他公民对待,没有意识到自己担负着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职责,这些“充数代表”极大地影响了人大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是履职能力不高。由于政治和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代表履职尽责的质量和效果也大相径庭。比如有的代表缺乏执行能力,不善于联系群众,不善于调查研究,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提出意见。由于对代表培训不够,致使代表履职“底气”不足。比如有的代表开会讨论说不到点上,或者有的代表怕讲错话,干脆不发言,还有的代表也想尽些义务,但不知如何履行职责。

三是履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选民监督意识不强。人大代表一经产生,基本就处于没有监督的状态,选民行使了选举权却没有行使监督权。二是监督制度不健全。代表履职没有具体标准,没有具体指标,称职与不称职很难界定。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履职好坏没大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三、关于如何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几点想法

近年来,xx市人大在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基层实际开展代表工作,努力加强对代表的服务和管理,现就如何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是优化代表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只有单个代表的素质提高了,代表的整体结构才能得到优化。在换届选举时,要综合考虑候选人的文化、政治、能力、道德和健康等各个方面的

素质,在结构配比上做出适当调整。在职业结构上,要增加活跃在生产、发展一线和新兴社会阶层代表的比例;在知识结构上,要增加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专业人才在代表中的比例;在年龄结构上,要尽量实现代表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有热爱人大工作、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素质较高、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上届代表,使代表队伍形成梯次,保持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灵活开展选举工作,增强候选人的参选意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参选积极性不高,往往也成为选举产生的代表履职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在选举时,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落实选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选举的透明度,鼓励选民“毛遂自荐”,允许候选人自我介绍,发表演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回应群众关切,变“要我当代表”为“我要当代表”。把选民直接提名推荐的,敢于为民直言、事业心责任感强、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高的人才纳入选举范围,交由全体选民酝酿协商,让更多意愿强、素质高的候选人脱颖而出,成为人大代表。

三是完善相应机制,提高代表工作管理水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制度体系是提高代表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在组织代表活动方面,要坚持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代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比如xx市人大推行

常委会领导包片、相关科室包点的管理模式,定期对代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提高活动实效。二是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方面,要尽量做到“双保险”,既要保证代表提出建议的质量,又要保证代表建议办理的效果,比如xx市人大推行代表建议逐级审理制度,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必须经过代表团团长和建议审查委员会双层把关才能确定,同时为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xx市人大与市政府联系,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并不定期组织代表听取承办部门当面答复办理进度,实现了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在奖惩机制方面,要奖罚分明,通过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年终考评和对履职优秀代表进行奖励等形式,克服代表不作为的现象。四是在监督机制方面,要对监督代表的形式、手段、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增强代表履行职责的外部约束力,解决好怎样监督的问题。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6

关键词:护生;综合能力;实训;慎独;自我保护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护理教育中,我们对2011级专科理护5班65名学生增加了综合能力培养,借鉴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对学生系统、全面、逼真训练,效果明显。

2.方法

2.1问卷调查。自编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有关心理状态和工作能力的调查,主要通过6个方面实施调查分析:(1)焦虑;(2)迷茫;(3)不会执行医嘱;(4)不会应对病人的提问;(5)不知如何自我保护;(6)不知如何积累临床经验。发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状况并不乐观,56%护生存在盲目乐观,兴奋狂热,觉的努力去做,就会有回报,就会得到病人的认可,对于如何免于医疗纠纷,如何免于伤害,如何与病人沟通缺乏了解。65%护生存在惧怕、焦虑、迷茫等心理状态,整日纠结矛盾,觉的无从下手。

2.2干预措施。2.2.1护理实验室模拟临床工作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首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医院各项制度,如请假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要求学生熟悉和严格遵守各种制度,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基础。之后让同学了解临床各科室工作情况,并扮演不同岗位角色模拟医院护理情景。如:一名学生扮演护士长,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工作性质制定的一天的工作量,分配到各班中去,保证工作不重复,不脱节。由几名学生根据护士长所排班情况分别扮演早、中、夜、主班、治疗班、责任制护理班几个基本班护士,她们分别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按着工作流程描述和完成自己工作任务和护理情景。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实施主班护士出入院病人护理、医嘱处理等工作;治疗班护士怎样为病人做好治疗护理;责任护士要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做好早、中、夜各班工作及其交班工作,体验药物交接班、床头交接班、书写和宣读交接班报告的工作。学生通过模拟扮演、体验,初步了解工作流程,消除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2.2.2.教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首先在护理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情景护理,护理教师编写典型病案例,请同学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学生通过查资料,制定护理计划,编写护理情景脚本。学生还要组成小组扮演护理情景,通过身临其境体验不同病人的症状、体征,实施护理的过程。学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病情的敏锐性、扩展知识能力,开拓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多学习,多积累,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哲理。2.2.3.培养人文关怀理念,学会与病人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强化“三基护理”学习,还始终贯述人文关怀理念。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协会调查表明,当前85.3%的护患冲突是由于沟通不良障碍导致的。可见沟通对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学生时刻站病人的角度想问题。通过反复举例强化人文关怀理念,使学生学会用眼神或微笑与病人交流。2.2.4建立法律法规意识。在医院存在临床护理工作超负荷运转,病人维权意识及对健康要求逐年提高,病人需求逐渐市场化的当前形势下,学生要有法制理念,不盲目热心,要有防范意识,要按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标准及相关制度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有关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颁布的各种条例、法律、法规,比如2008.1.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17号文的《护士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护理活动”,告知学生实习期间没有独立执行医嘱的权利,必须在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实施。还有第三十一条,出现什么情况会受到警告处分或吊销护士执业证书。培训中反复强调,使学生逐渐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2.2.5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个人防护能力。有文献报道,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锐器伤、玻璃伤高达86.7―93.8%,具有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的仅占6.6%,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尚无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课程。从学生到临床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熟悉,技能的不熟练,工作节奏快,缺乏临床经验,学生很可能成为职业风险易感者。在培训中,告知学生进入医院前要常规查体,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尤其了解体内是否存在乙肝表面抗体,若阴性,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以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学生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一定要规范洗手、戴手套及戴口罩,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或传播。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化学性危害,例如:消毒剂甲醛、戊二醛、化疗药、抗生素等对人的危害,避免直接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用扎实的专业知识降低和规避职业风险。2.2.6培养“慎独”精神,强化“审慎”意识。在培训中引导学生培养“慎独”精神。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应积极主动、全心全意护理病人,特别是对失去知觉和丧失自理能力的病人。教会学生要把对患者的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职业良心,作为自己行为的动力,要有一种使命感,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打消“侥幸”心理,尤其是工作繁忙、劳累时,要坚持以“慎独”精神要求自己,从工作的点点滴滴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增强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强化“审慎”意识。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把“用药”比喻“用刑”“谈即便隔生死”。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对病人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护理人员,在给药时一定慎之又慎,严格三查七对,不可机械执行医嘱,发现疑问及时与带教老师或有关医生沟通,要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要有“审慎”意识,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二、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学生心理状况通过干预实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具体情况如表1.

表1学生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项目学习前学习后X2p

盲目乐观,兴奋狂热56%24%13.2630.000

惧怕、焦虑、迷茫65%20%25.4070.000

研究发现对于临床实践工作的迷茫程度有明显改善,对临床工作的焦虑人数有所减少,学生盲目乐观,兴奋狂热的状态有所改善,对临床工作的认知更加谨慎。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7

方法:通过对各种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结果:临床护士方面的因素包括:缺乏医德素养,服务态度及护理水平不到位;法律知识淡薄等。患者方面包括自身素养差,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期望值增高,医疗费用加大病人的经济压力引起纠纷等。

结论:临床护士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赿高,法律知识掌握赿全面,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越低,反之越高。患者自身素养越高,对疾病防治知识、法律知识掌握越全面,发生护患纠纷概率越低,反之越高。

关键词:护患纠纷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4-01

护理工作是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维权意识地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矛盾纠纷相应就增多了[1]。

1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

1.1临床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1.1.1缺乏医德素养,服务态度及方式欠佳。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大环境下,护理工作属于窗口单位,随着医德医风的加强,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但有少部分护士却因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和说话语气,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引起误解,触发纠纷。

1.1.2制度不健全,硬件设施不到位。从2007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以来,起初人们对其认识不够,后来因为住院病人落实报销后的宣传,使得一段时间内住院病人急增,床位跟病人的比为1∶3到1∶4,护士与住院病人的比为1∶9到1∶10,院部还要代部分门诊病人的治疗工作,有些护士因为工作繁忙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病人常常因为没有床位、不能及时做上治疗或对护士存在不满情绪发生护患者纠纷的概率增高。

1.1.3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直接面对病人,如果工作稍有松懈或漫不经心,或谈天说地,都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和怀疑。有的护理人员不认真的执行规章制度,医疗保护意识不强,对病人随便谈论,执行医嘱不严格,对可疑医嘱不问清楚,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只凭经验、凭印象或带侥幸心理匆忙行事,造成用错药、抽错血等而导致发生纠纷。

1.2患者方面的因素。病人缺乏医学知识或者对医疗制度不理解。有少部分患者自身素养低,看不惯任何人任何事;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一无所知,对医疗程序也不清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患病轻重,都要求工作人员优先为自己服务,在没有得到兑现时就大闹特闹,发生护患者纠纷。

1.3综合因素。

1.3.1易况。易发人员:新毕业人员、实习人员、新调入人员等;易发时间:节假日、中午、夜间;易发因素:违规、技术水平低、工作不专心、服务态度差、思想压力大、疲劳上岗、责任心不强[2]。

1.3.2增多因素。管理及人员的技术、态度、收费等存在缺陷;流动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增加;期望值过高,不理解病情变化和发展规律;保护医务人员法律和法规不完善;其它如社会和新闻炒作等等。

2对策

2.1加强院内管理工作。严格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节假日、夜间、中午等这些特殊时段应严格交接班,坚守工作岗位;对新上岗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尽快胜任工作,杜绝易发纠纷的因素存在。护理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使每个环节的管理达到服务到位的目的。

2.2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2.1服务态度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主动、热情、周到、细致和满意的服务面对患者。病人入院后,从入院宣教、介绍医院、医生、护士等的基本情况做起,都要事无具细地详尽解释,对于病人提出的疑问要有耐心,达到病人满意为止。让病人住院住得放心,住得舒心,直至出院。

2.2.2护理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是患者最注重的方面。护理操作不熟练,比如肌肉注射稍有出血、静脉注射未达到一针见血(尤其是小孩)、标本采集未一次成功、尤其是中间出错或某次操作手法不当等等[3]。因此,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是必须的。

2.3加强护患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总结多年来的护理经验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①在工作中要做到语言严谨规范,讲究语言艺术,有利于病情的话多说,起到一语暖人心的作用。②正确运用语言沟通: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病人住院期间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恰当的语言可对患者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③善用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就是通过自己的仪表姿态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增进护患关系。

2.4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在护理工作中正确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将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防范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

2.5尊重患者的选择。病人有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以及治疗方案的权利。对于重要的检查、治疗、用药要向病人及家属进行交待,征得病人的同意方可实施,同时必须履行监护人签字手续,这是医疗管理的法律规程,不可或缺,用以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

2.6培养慎独精神。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它会使人们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道德的规范和范畴的要求来行事[4]。对护士而言,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信念和良心,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的。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无论领导在与不在;无论病人年长与年幼,昏迷与清醒,都能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规程与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护士要按照自己的内心道德信念行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现在的护患纠纷日益增多,为此,我们应针对产生纠纷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巧妙化解护患之间的纠纷,给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修养环境。

参考文献

[1]秦素英.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4

[2]最新网络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8

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时代背景,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其中第二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赏罚公平的建议,宫廷和相府对官员奖惩应有统一的标准,使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能依法办事,赏罚分明。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从而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习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汉字》专题,我们知道汉字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蕴含和美丽,同时为延伸此专题的内涵,在讲授时笔者结合汉字“法”的说文解字进一步阐释法的含义与美丽。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东汉时许慎《说文》中指出“: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从水”强调法律应该公平如水,鹿是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指在审理案件时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廌”辨曲直其实是一种审判活动。当人们相互间有分歧有争执时,由廌公平裁判,当人们的行为不端、不公正时,再由神兽行使处罚。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增强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取之于教材,用之于法制教育,可谓一举两得,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开展活动,拓展学生法律思维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深入钻研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不断地利用有限的语文教材从而更好地渗透法制教育,拓展学生法律思维空间。语文教材中的《威尼斯商人》是全剧第四幕第一场,也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教学前我先从网上下载状、答辩状、判决书文书,先让学生学习,然后角色分工让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公夏洛克写状,鲍西娅为安东尼奥写答辩状,随后在课上展开模拟法庭进行辩论,让“法官”主持法庭辩论和审判活动,并最后写判决书在“法庭”进行宣判。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有效地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戏剧特点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法律文书知识,学习法庭辩论技巧等,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并利用语文课堂,及时拓展第二课堂活动。这样既自然直接,又快捷有效地开展活动,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

三、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展开论辩,增强学生法律思辨能力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9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凝聚力;刍议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日益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在一些基层供电过程中,工会组织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多人的都不清楚县级供电工会存在的意义,人们都对其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对工会组织有一定的曲解,这就对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开展工作造成了困难。

一、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落实从群众中来,往群众中去政策。任何政府机构都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贯彻从群众中来,往群众中去的政策切实守护人民的利益,基层工会组织很多都出现交叉任职现象,导致出现没有及时与群众人员进行沟通,不能保证群众人员的基本合法利益,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沟通基层工作人员与公会之间产生隔阂,使工作进度受到一定性的影响。(二)工作方法落后,集体凝聚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工会组织都一直处于传统的工作模式之下,工作主要是靠上面下达,然后再来完成。工作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和活力,没人对此产生质疑,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缺乏凝聚力,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实际的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职工在工会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也影响了职工在工会工作中的积极性。而且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部分干部缺乏主动为人民服务意识,这种消极性存在于基层工会组织之间,对集体的凝聚意识和服务意识都有影响。

二、如何增强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每个人在社会工作与自处的过程中,都需要一种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凝聚力,如同一个人的家庭一样,家人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彼此更加依赖对方,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一个单位若想长久发展下去,职工间的这种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强供电企业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呢?(一)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在供电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漏电问题一旦出现,那必定是一场不小的事故。职工安全若无保证,那其他一切利益问题则更是无从谈起。如何把保障职工的安全问题作为企业之首要任务成为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组织凝聚力的标准。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安全力宣传,烘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提高职工对自身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定严格制定相关安全制度规定,增强群众和职工的遵守意识,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应积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都要拟好用工合同,坚决按照合同履行义务,使职工工作时无后顾之忧。假若职工在工作时不小心出现工伤。工会应积极出面解决,严肃按照用工合同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心比心,增强职工的凝聚力,自然对供电企业的效益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根据企业的合法运行制度,落实职工的各,项权利,使职工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不仅仅只是一位单位的工作者。对于单位内部的各项问题应该给予职工权利使其积极提出管理意见,使其意识到单位与自身的互相依赖性,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三)积极从职工的角度出发,为职工排忧解难。当员工在职的时候,工会组织不仅要关心职工工作上的问题,工会组织也要关心职工的家庭困难问题,对于特贫户实行扶贫解忧送温暖工作,让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对于退休职工工会组织也要安排好职工的退休问题,切实落实退休职工该享受到的权益,有利于鼓励职工努力工作,聚人心,齐用力,更有助于搞好工作和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四)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提高职工的各项技能,为职工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群众性活动属于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多开展群众性活动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官民不分家,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各项技能,使职工在工作中大展拳脚,提升自身的荣誉感,术业有专精,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使其在供电企业的工作中发光发亮。企业应针对职工的工作能力方面抓紧要求,多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课程,杜绝一切无证上岗现象,都让职工考取相关证件,提升工作能力,为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历程添上绚烂的一笔,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五)围绕县级供电企业的中心工作进行创新,革新企业内部机制,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对于供电企业内部长久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做到经常内省,反思自身问题,对内部老化的机制进行革新,做到创新效果。工会工作应做到到位而非越位,这就要求工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好与企业的工作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协同发展,针对问题点双管齐下,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对于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的制度,一定要抓好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对车间分会机构建设进行调整,使其适应供电企业需求的形势发展方向,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加强企业内部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干部应严于律己,切实领导职工、领导企业走向新颖的社会需要的道路。

总之,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是一项长远而复杂的工作,每一位涉及到的职工、干部、群众都有义务去做好配合工作,听取党的指挥,上下同心,与时俱进,共同配合努力去做到相互进步,使职工与企业做到相互依赖,谁都离不开谁,增强内部的这种近距离感,凝聚力,先调整好内部关系才能做到一致对外,通过民主的方式让职工感觉到自己属于企业的一份子,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工会组织活力,增强县级供电企业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姜浩.实现农电工会组织群众化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14):280.

[2]王炳林.加强工会基础建设打造一流工会干部队伍[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21.

[3]蔡攸敏.浅谈工会组织在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湖北电力,2013,(07):69-70.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篇10

一、分清行为主体,构建知识体系

1.整合不同行为主体的知识。《政治生活》高考试题多数从政治参与的行为主体的角度考查。因此,《政治生活》的复习首先应分别整合教材有关公民、政府、人大及人大代表、政党及政协、民族、国际社会的国家等六类行为主体所涉及的知识。其他较少考查的行为主体,如村委会(居委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则可以整合到公民的民主管理中。

不仅要整合单元内或课内主体的知识,对于跨单元或课内的但属于同一主体的知识也应加以整合。如关于政府的知识,不仅要整合第二单元内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基本原则,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措施,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根本标志和如何树立权威等知识,还要整合第四单元中我国政府的知识(坚决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2.对同一行为主体知识进行二次整合。教师在高考复习中要强调知识体系的建构,但并不是越繁杂、越详细的知识结构就越好。一般而言,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是要立足于非选择题综合类问题的解答,这就要考虑知识结构的实用性和简洁性。因此,我们还需要借助知识体系的建构,对同一主体的知识进行二次整合。如零散的公民知识就可以重新整合为两个大问题,形成如下知识结构: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参与政治生活须遵循的原则][要 求][权利:监督权和言论自由等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利益等][内容][(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两者关系][有序地参与政治][如何处理][要 求][(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1)民主选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内容][方式+意义][(2)民主决策][方式+意义][(3)民主管理][方式+意义+如何行使][(4)民主监督][公民]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三个原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在结构上具有某些共性。简洁的知识结构能帮助我们从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到解答主观性试题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又如,我们可以把政党的知识简化成如下的结构图:

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执政方式

执政理念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

这一结构图显示了政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既便于加强记忆(只要记住宗旨、地位、方式、理念和制度这几个关键词即可),又方便解题操作(解答所有关于政党角度的综合性试题,知识的提取和答案的组织都可以在这一结构图中获得)。这些知识既可以用于回答“为什么”,也可以用于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其他复杂问题的解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

3.整合主体或政治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知识包括公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二院”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三者间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派的关系,人大与人大代表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直接与间接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的差异,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的关系,政协与政府职能的关系,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区别等。只有整合这些关系,才能明确其中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高考命题有时会回避主体角度的设问而另辟蹊径,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应对“意外”问题。这些关系型的知识在教材中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必须通过知识整合加以明晰,以便全面理解掌握。

二、把握命题规律,提炼应答共性

《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很强,综观近年高考《政治生活》的试题大体都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载体,所以复习一定要和当年的重大热点结合起来,如政治体制改革(政府经费“三公”、“微政务”、推行网络民主)、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但是高考不是为考热点而考热点,而是要通过某一热点,考查考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高考复习不在于热点材料掌握了多少,而是要借助时政热点创设的新情境,掌握好本模块的主干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为此有必要通过知识的整合,总结出具有共性的应答方法,以对付不同情境下的问题。

例如,《政治生活》试题涉及有关公民如何做的问题,大多从公民如何行使权利和如何履行义务两个角度解答。因此,可以将这一问题的答案整理如下:

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或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行使法定权利。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参与政府的民主决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②依法行使监督权,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审慎用权、正确履行职能;③积极参与社会民主管理活动。(根据具体问题,①、②还可选用“公民参与决策或监督的方式”。)

(2)自觉履行义务,依法有序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①要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负责任地依法行使监督权,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干扰公务活动。

(3)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答案整合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则、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等知识。不管材料如何变化,只要回答“公民应如何做”这类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的要求,有选择地调用这些具有共性的答案,或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组织出符合材料信息的个性化答案。

又如有关政府角度的综合性问题,大致都离不开这几个具有共性的知识点:(1)我国国体的本质+政府宗旨+原则+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政府与人民关系的知识合并同类项,使其具有逻辑性);(2)政府性质+职能;(3)政府要坚持民主和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整合了政府权威等多个知识);(4)若材料涉及对外关系时还应调用我国外交政策方面的知识。

总之,只有不断总结不同情境试题的共同特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从繁重的题海和庞杂的热点中解脱出来,减轻复习负担。

三、归纳答题方法,强化知识运用

有考试就会有格式。考试的格式就是指试题的模式和组织结构,包括题目的设计、表述和参考答案等。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目标的深思熟虑和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把握。仔细研究这些试题,可以更好地领会高考命题的旨意,明确命题的方向,掌握答题的科学方法。因此,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来认真揣摩这些典型性试题。通过典型试题的训练,反思自己的答题思路,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012年北京文综卷·38)截至2011年底,我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3)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分析】本问考查政府角度,设问和材料的关键信息有“走出去”、“审批环节多”、“信息掌握不够”、“环保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等,需要整合政府职能和对外关系中我国政府的相关知识才能较完整地解答好此题。

【参考答案】①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提供海外市场环境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保护我国公民生命安全、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职能。②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与东道国的交往与合作,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缔结合作条约,便于企业更好地在当地开展投资和经营。尊重其他国家的和正当的国家利益,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实现共赢。

【例2】(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38)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