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十篇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十篇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5:59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字】案例模仿;影视配音;教学方法

一、模仿教学的概念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笔者认为模仿在配音技巧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从模仿开始,走向传承发展,提高创新。模仿教学的几个步骤如下:

1在模仿中入门,解放天性,学习配音的贴合技巧、表演技巧、用声技巧;

2在模仿中找准自我,熟悉和发现自己的音型并学会控制;

3在模仿中巩固和学习为不同类型人物和作品配音的不同用声技巧;

4在模仿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实战中创新使用学到的技能。

二、案例模仿教学法导入配音课程中

《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程除了配音发展历程、配音佳作赏析、配音环节和基本技巧讲解之外,还有实训操作部分,在这部分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影视剧人物配音、各类电视片配音以及广告作品的配音等。这些从案例模仿入手是最可行也最有收效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在《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的教学中,不再缩手缩脚地操作实践环节,大大方方地从模仿入手,先是大量模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音型的最佳表现方面,最后在创新实践中大胆尝试各种新的作品。

2模仿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案例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优秀案例种类和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同学们可以在练习中可以拓展自己的音域和控制,也能找到自己更能把握的风格。

3案例作品仔细讲解后,交给学生选择性地模仿练习。接下来的点评指导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与赏析的经验,加上对学生专业基础的了解,对他们的练习作品给予最合适最有效的分析与指导,甚至示范。

4最后一个环节是回课环节。多数初次的配音作品不够理想,经过分析讲解示范练习之后,学生会有激情再重新配音制作,吸取了老师的教导之后,通常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个回课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为两次、三次或者更多。

5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通过配音和制作,学生对音视频制作环节的知识掌握不少,edius,cooledit,moviemaker,等软件的操作也逐渐熟练。

三、《影视配音艺术》具体操作实践方案

1、课时具体分配方案和教学组织形式

将总课时48节分为24节理论大课和24节实训课。理论大课的内容主要为配音艺术发展历程、五大环节、优秀译制片、电视片、广告的案例分析与技巧讲解。实训课程内容为影视剧人物(含动画美术片)、电视专题片与广告配音练习与回课。

2、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

本课程配套使用的教材是施玲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十月版的《电影电视配音艺术》。本书翔实介绍和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第一编概述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表现与作用,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编赏析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介绍;第三编创作篇:详尽阐述了影视剧配音、电视片及广告配音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

本教材配套的经典译制作品、电视片和广告配音片段DVD以及台词,方便学生练习。第一部分:影视剧片段(含19部影片中的48个片段):1爱德华大夫;2霸王别姬;3办公室的故事;4悲惨世界;5西游记;6哪吒闹海;7宝莲灯;8国王与小鸟;9红楼梦;10虎口脱险;11魂断蓝桥;12简爱;13流浪者;14尼罗河上的惨案;15牛虻;16狮子王;17王子复仇记;18追捕;19佐罗第二部分:电视片解说片段(含六大类型10部电视片片段):1复活的军团;2草莓的种植;3动物世界;4江南;5走近;6鲁豫有约――背景资料解说;7电影传奇――背景资料解说;8苏州园林;9主食的故事;10龙游石窟。第三部分:广告词文字(含广告角色配音与旁白五类风格配音的17个片段):1.imB援救中心广告之货车篇;2英特尔全新超级本电视广告――埃及篇;3范冰冰--诺基亚n9广告;4聚美优品广告;5上海通用五菱;6利群广告片;7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8央视皮革城广告片;9哈尔冰啤酒1;10哈尔冰啤酒2;11泸州老窖国窖1573广告历史篇;12.创意家电;13梦之蓝;14可伶可俐升级控油洗面乳;15张子宣――美宝莲广告;16.杜蕾斯;17上海大众――常回家看看

3、案例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华案例:电视片解说类型与实训的示范授课内容:

电视片内容包罗万象,现实中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表现对象。因此,电视片的解说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议论型、讲解型、抒写型、白描型、陈述型和悬疑型等等。本节出现的实训1-10的视频范例收录于本书所附数据DVD中,以便大家练习。

1.议论型

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

实训一:复活的军团解说(节选)

四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夏诞生了。

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文字略)

实训提示:本段是大型历史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解说词节选。基调是苍凉、厚重、富有历史感的。练习时注意这样类型段落的用声状态和重音处理以及与画面的融合。

2.讲解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片中,这类电视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悉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听来觉得解说者是所讲述内容方面的专家,但至少是懂得其中知识的。

实训二:科教电视片《草莓的种植》

草莓种植新技术――温室无土栽培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色艳形美,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胶东半岛,草莓保护地栽培已成为主要栽培方式,约占栽培面积的60%。(……文字略)

实训三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野性澳大利亚南方的海洋(下)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角附近更为寒冷的海洋,也在波涛下面孕育着生命。海水冰冷刺骨,但比起澳大利亚大海湾来说,这里无异于天堂,仿佛天门洞开,生命如潮水般蜂拥而出,光是海藻就有一千多种。

(……文字略)

实训提示:科技知识类的解说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节奏要适当,耐心讲解,遇到专有名词或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汇要适当减慢节奏,吐字清楚。《动物世界》也属于讲解式的配音,由于内容的独特它显得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并且由于赵忠祥老师多年一贯的独特的配音风格的呈现,有些自成一体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这个视频的鉴赏中从基调把握、吐词方式、用声用气、声画融合等多个角度来揣摩一个配音员独特风格的形成。

……

四、考核与总结

1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上交四份配音音视频作业,考核与点评结合,提高学生技巧。核分形式如下:影视剧人物配音作业(25%)+动画片配音(25%)+电视专题片配音(20%)+广告(20%)+考勤10%=100分

这样的核分方式比较科学和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配音技巧的方方面面呈现出的实力。而且由于考查项目分得比较细致,并且穿插有回课程序,学生可以最后上交自己反复锤炼过的作品,这精益求精的过程便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2、考核存档形式

每人上交一张碟片存档,写好详细的作品目录。包含自己的四项不同类型的配音作品――影视剧人物配音、动画片人物配音、电视专题片配音、广告配音。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2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着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3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不仅要给听众呈现出听觉艺术,也要展现出视觉艺术。所以,需要演唱者在具备高超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优雅的舞台风格,将两者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艺术呈现。

【关键词】声乐教育;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声与气;统一

通常认为,在声乐演唱中,技巧是为情感服务的,运用技巧将歌曲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塑造艺术形象。由于声乐演唱的特点,在声乐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技巧,也要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声乐中情感与技巧的统一。

一、注意声乐演唱技巧

在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中,由于个体的不同生理差异,使得每个人的音域、音色、音质都不同,这也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因素,声音具有一定的塑造性。声乐演唱技巧主要是演唱者通过以上因素,运用各种动作,再加上反复练习以后所形成的自觉性反射与下意识动作,通过这种动作环节,顺利完成声乐表演。演唱技巧原则主要包含有共鸣声音、正确呼吸、正确发声。

二、注意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

声乐演唱是人们情感的具体表现,积极情感表达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要求,同时也是解决语言、发声以及呼吸等技术问题的重要辅助条件。在声乐演唱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是在外在与内在的共同刺激下所产生的结果,是情感变化过程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歌曲构成分析发展轨迹。一方面通过歌词、歌曲同旋律之间共同形成特定的情感与情景;另一方面,歌曲中音乐属性主要是利用伴奏与声的配置、节奏变化、旋律起伏来塑造形象和营造气氛。演唱者要想将歌曲特定情景充分表现出来,就需要进行情景设想,以带有饱满情绪的歌声来感染听众,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三、在声与气的统一中,以技巧丰富音乐情感

在声乐演唱技巧的众多关系中,声与气的关系属于核心关系。只有处理好声与气的关系,才能表现声乐作品思想内容、构建声乐作品艺术风格。在发声的时候,气带动声带而产生振动。在声乐演唱中,如果没有气,也就没有声,无声带合理振动,气就无的放矢。高水平声乐演唱,需要统一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如果演唱技巧运用不当、声音观念错误,声与气的关系会出现不合理、不均衡等情况,破坏声气之间的依存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声门是声气关系中的核心,也就是声带两游离缘间长短、松紧与远近等状态,判定声气关系重要依据为声门状态。声门状态主要是根据声气的比例进行调整、取舍与横梁。气多声少或者是气大于声,就会显得浅、粗;声多气少或者是声大于气,就会显得紧、憋。

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这一关系同耳朵判别感受、演唱者声音观念、体态姿势、共鸣腔体利用以及喉头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不管演唱的技巧与技术多么复杂,首先要认识到,声乐演唱中的第一原则或者是基本原则就是建立正确声气关系。要想建立良好声气关系,需要处理好下列几个技巧技术:(1)神似与形似,如果没有形似,也就不会出现神似;(2)弱音与强音,如果没有强音,也就无法体现出弱音,无弱音也就没有所谓的强音;(3)口腔的纵向打开与横向打开,如果无纵向打开也就没有横向打开,无咽喉扩开,口唇将无法发挥与舒展;(4)声音方向靠后或靠前,没有靠前演唱也就没有所谓的靠后演唱。

四、在音乐与歌词统一中,以技巧丰富表情与表意

同其他音乐表演形式对比,声乐演唱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学与音乐之间的结合。在声乐作品中,曲谱与歌词是两个重要的因素。曲与词不仅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比如,歌声的表达,需要将文字的语气、四声等完美表达出来,就如同朗诵一般。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尽量将音乐抛开,摆脱音乐对于歌词所产生的文学束缚,也就是需要抛弃音乐本身。同样的,要想不受束缚地将音乐的情感内容与旋律自由地表现出来,就需要摆脱歌词的羁绊,在音乐构建过程中,实现二度创造。同时演唱如果没有歌词,从其他角度上看,属于对音乐的摒弃,所以,在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音乐与歌词是主要矛盾。但也正因为存在这一矛盾,赋予声乐演唱更大的魅力,不仅超出了音乐语言方面的情感意义,也超出了文学语言方面的内容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讲,音乐的多义性与抽象性获得了语言文字的具象性指导,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进而形成特有的美感与优势。要想将这种优势与美感充分地展现出来,就需要有高超演唱技巧作为依托。

通常情况下,声乐演唱技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风格性技巧技术。不同侧面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都会有不同的标准与审美观,不同的时间段、民族、地域、人会有表达情景、内容的不同需要,进而衍生出多种的标准与审美观,利用这一技术方法,将不同的标准表现出不同音乐风格。(2)肢体动作协调配合技术、呼吸控制运用技术、器官支配驾驭技术,但是核心的技巧技术是与歌曲要求相结合,对音质、音量、音色以及音高的运用和掌握。只有充分掌握相关音色技术,才能够在不同的地域风格与时代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塑造出与实际需要相符合的音乐形象。(3)演唱技巧还包含词义与语音的准确表达。

五、结论

总而言之,声乐演唱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演唱相关技巧,还要在歌曲演唱中融入丰富情感,在对歌曲作品要求进行深入理解以后,塑造声音,这样才能将歌曲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以动人的歌声感染听众。本文通过分析声乐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提出在声与气的统一中,以技巧丰富音乐情感;在音乐与歌词统一中,以技巧丰富表情与表意。

参考文献

[1]盛滋波音乐学硕士“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音乐创作,2010,(4).

[2]郭博理.哲学与中国当代声乐教育[J].学术研究,2010,(7)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配音;技巧;情感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92-02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作为影视门类的一种,是兼具可观可听双重优势的声画结合的视听艺术。在当下主流的“画面+解说”纪录片样式中,配音解说在传达信息、连接画面、表达情感、渲染氛围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这种“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的风行,根据解说词进行的纪录片配音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并且逐渐成为纪录片篇章结构中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纪录片和不同播讲者的个人风格,纪录片的配音风格各种各样,播讲者的配音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将结合山西省吉县旅游风景区的宣传片《黄河明珠》,来分析电视纪录片配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技巧等。

二、电视纪录片的概述

电视纪录片是用电视摄制的手法,真实、艺术地再现和表现现实生活、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以及创作者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以展示真实为本质,不虚构情节、不用演员扮演、不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变更生活进程的展示,引发人们思考。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记录片的性质。中国记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段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层出不穷,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系列,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地位极其重要。为拍摄《再说长江》这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记录长江行动,并且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了当年《话说长江》限于技术问题而没能拍摄到的长江源。这一33集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力求用真人、实事来表述长江的现状与历史性的变化,揭示出一个更广阔、更鲜活、更生动也更耐人寻味的新时代的新长江。

而近几年内,不得不提起的一部纪录片便是《舌尖上的中国》了。《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一部纪录片如火如荼的热播引发人们的思考,它普通但触动心灵、简单但贴近大众、自然但凸显文化,并且运用微博大力推广,使得这部纪录片如此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舌尖》的成功,为纪录片产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也为纪录片产业打开了一个窗口。

三、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外部表达技巧

(一)声音是表达的渠道,表达技巧突出感彩

在配音工作的一开始,选择解说者时会考虑解说者的声音音色是否适合本片。音色是难以改变的,但是不同风格的纪录片,需要不同风格的音色。柔弱、甜美的声音和苍劲、浑厚的声音各有所用。

抛开音色,表达技巧则是把死板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的精灵。表达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由于纪录片题材和体裁的局限性,使得纪录片的语言表达空间很有限。纪录片旨在真实,有时为了客观、自然地陈述,淡薄感彩,在表达上,一味地平淡表述,少有重音、停连、语气。但是这种解说多少有些枯燥乏味,忽视真切感受,易产生视觉、听觉疲劳。而为了真切地表达纪录片的情感,需要根据画面来灵活地选择重音,该强调时必须强调。

纪录片的解说语言,大多是连少停多的,但是“停”有时候比“连”更能表现情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何时停、何时连需要配合画面的节奏、视听效果和配乐的起伏。在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第一集开篇,在配音和配乐都没有进入的一开始,画面是一滴冰川凝水即将滴落,而此时从无声进入了水滴声,这声音虽不是长江浩瀚的波涛,但通过水滴揭示浩瀚的源头,然后伴着缓缓的《长江之歌》,配乐不断走向高潮,一个宏伟、浑厚的男声出现,简直绝妙。

(二)声画共同传播,配合是首要原则

从广播到电视的飞跃,就是听觉到视、听的进步,声画合一。电视纪录片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是声音和画面的多媒体传播,声音包括配音、配乐、同期声,这些因素综合成一部纪录片,共同表达一种精神,传播一项内容。单独的声音不能成为配音,所谓配音,“配”是一个重点,人声要配合画面流动的节奏、配乐的高低起伏、整部片子的节奏,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纪录片,传播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精神。

在《黄河明珠》中,配合磅礴的音乐、气势恢宏的电视画面出现在眼前:滔滔黄河水波涛汹涌,人声自然是高亢、沉着、热烈而紧凑的。这些则表现了吉县的浑厚历史、富饶资源以及发展强劲。

四、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内部情感把握

(一)准确把握基调,真实带动情绪

在配音中,播讲者要无限趋近于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在尊重稿件内容和思想的前提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结合画面中的景、人、事情景再现,真听真看真感觉,以情带声,声随情动,饱含讲述、再现的欲望。只有播讲者相信了,受众才能够相信,并且感受到片子的魅力。

《黄河明珠》记录的是山西省著名旅游区吉县的概况,播讲者在解说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置身其中,仿佛看得到世界唯一的黄色大瀑布壶口瀑布,要表现出它的雄浑壮丽;仿佛看得到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群柿子滩,呈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仿佛看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基地克难城,在历经了血雨腥风后,成为不朽的丰碑;仿佛尝得到屡获国际国内大奖、被誉为中华民果的吉县苹果,甘甜可口,沁人心脾;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景观资源,厚重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些都要用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声音,本就是生动的,只要有真实的情感,那么就会造就完美的配音。

(二)树立对象感,预想视听感受

电视纪录片解说是面向广大受众的,因此我们在解说时就一定要感受到受众的存在,要把稿件的真实内容、具体情感尽量无损耗并且充分地传达,感知受众的存在,这便是对象感。

《黄河明珠》的受众是希望去观赏壶口瀑布的游客和不熟悉吉县的所有受众,所以在解说的时候,播讲者就要悉心、耐心,包含讲述欲望地把这里的情况讲给感兴趣的人们听,配合着画面,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发展态势。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5

关键词:音乐艺术;古筝;弹奏方法;肌能训练;拇指;技巧;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242-03

古筝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流派和独特的艺术产物。而今古筝已成为民族器乐中学习人数最多,普及速度最快的一种乐器。各大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都开设了古筝专业课,全国艺术交流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古筝专业的教学从经验阶段开始转向重视对科学教学的理性研究。因此,在现代古筝专业教学中,如何采用新的方法,特别是系统方法并吸收其他学科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成果,从大量分散的、个体的、局部的宝贵经验中探究教学的客观规律,是把古筝专业教学真正提高到科学程度的关键。

一、古筝教学中应关注拇指弹奏技巧

(一)关注拇指弹奏方法的必要性

拇指是人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人类生活中,大拇指常被用来表示第一,首要的,至高无上的,最好的等,这些都说明大拇指不仅灵活而且有力量,也说明大拇指在手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从事各种手的技能性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汉代阮禹著名的《筝赋》中对古筝弹奏技巧的描写就有“大兴小附,重拨轻随”的名句。所谓“大兴”指大指弹奏主旋律。“重拨”指弹奏主旋律的大指为突出主旋律而拨的力度大一些。可见,在古筝传统的弹奏方法中,大、中、食三个手指有明显的分工,通常用大指和食指弹奏曲调,其中又以大指为重,中指一般弹奏低八度音用来与大指八度音相配合。大指除了用于弹奏旋律外,也可依附其它手指进行加花。

在早期的演奏技术中,拇指是最先使用并担负主要弹奏任务的手指,拇指与其它手指配合的弹奏,丰富了古筝技法,这种以拇指为主的弹奏体系一直被沿用至今。“加花”,在大指与中指,食指同时弹奏,加强力度,丰富音乐色彩;在传统筝曲中与许多创造筝曲中,勾托抹托“四点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技巧,如浙派筝曲《四合如意》,创作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指与大指以八度跳进形式交替弹奏,以代替同度音,完成大指不能完成的旋律的弹奏,如《渔舟唱晚》;还有中指配合大指摇在低八度扫弦构成扫摇来渲染气氛,如《战台风》;多指一次弹奏的琶音和弦中,大指承担着旋律主音的作用,如《雪山春晓》,《浏阳河》。

由此可见,大拇指在古筝弹奏中,无论是传统弹奏方法还是现代弹奏技巧中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科学弹奏与否,与其它手指的协调配合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乐曲整体旋律线条的流畅及音乐细腻程度。在其余手指大量介入弹奏时,大指仍采用传统的弹奏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弹奏需要,因此对大指的生理结构及其运动功能单独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训练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古筝教学中拇指训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古筝学习普及至今,众多古筝爱好者对古筝情有独钟。幼到四岁琴童,长到七旬老人,各种音乐培训机构、琴行都广收古筝学生。更多家长也选择古筝这件乐器,原因是其形美,音美,更重要的原因是初学古筝入门简单,上手快,对先天手型要求不高。更多古筝老师也随家长之意,急于让家长看到其“成果”,加速其训练过程,对每个手指的训练一带而过,直接进入乐曲的弹奏学习。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古筝作为民族乐器还没有琵琶、二胡、笛子等深入面向百姓民间,学习往往是通过艺人、师傅的口传心授,一遍遍模仿让手指形成弹奏习惯。在不同的流派中对拇指都有不同的弹奏方法,以表现不同的地方音乐风格。而目前古筝的教与学中,许多业余弹奏者对传统筝曲中拇指的不同弹奏方法不甚了解,甚至采用同一弹奏形式来处理不同风格的乐曲,如山东筝曲中拇指的小关节托劈,河南筝曲中大关节游摇都混为一谈,同样是托擘,但实际弹奏中的方法和力度、旋律要求都各不相同,如果在训练过程中用一个方法弹奏,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将面目全非,这不得不让从事古筝教学的老师们引起重视。为保持原有特色,应尊重传统,把一些特色技法单独训练,在演奏此类乐曲时能原汁原味地将其音乐特色表现出来。

近几年来,随着古筝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技巧被广泛运用,加上专业作曲家们对古筝的重视,推动了演奏技巧的进一步发展,无论从速度、力度、音色上较以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古筝演奏技巧的日益丰富以及学筝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关注古筝曲的创作,这些古筝创作乐曲的出现对于古筝演奏的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的拓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使这些古筝乐曲在弹奏技术运用和作曲技巧的结合方面体现出一种均衡和理性的趋势。这实际上给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手指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应该改变以往仅仅通过练习乐曲来学习技术的习惯,除了要掌握拇指基本弹奏方法,更要加强与其它手指的配合协作能力,能根据乐曲的需要灵活自由的作出力度、速度、音色上的变化。然而,在目前针对古筝手指基础训练的专门练习曲仍然缺乏。

二、基于拇指生理结构的有效训练方法

(一)基本弹奏方法的训练

初学者在练习拇指技法时,首先应注意到基本手型的控制保持,手呈半握拳型,大拇指虎口放松打开,小关节自然弯曲,只有这样才能将触弦的角度调整到最佳,否则弹奏时会发出较大的摩擦噪音,动作幅度变大,以致影响到弹奏时的音色及速度;其次,要放松肩、臂、肘关节及手腕的肌肉,把所有的力量传递到指尖,以大指的指根为支点,小关节运动幅度越小,弹奏速度越快,小关节要有弹性,手指迅速爆发过弦后,应立即放松,拇指回到放松时的预备位置上。如果不能放松自己,使肌肉僵硬,手臂、手指、手腕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但会影响到速度,也会对音色及清晰度产生影响。

训练过程要根据个人不同的生理条件,作出相应的训练计划,不能盲目一把抓。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拇指长短,关节的伸张度有很大区别,对于其他手指,如食指、中指的弹奏,这些区别的影响并不那么明显,但如果拇指指根关节过于软,加上弹奏时力点上移,造成大关节凹陷,触弦角度及弹奏速度均会受到影响,对于这类学生,在初学时就要给予关注,寻找出解决的办法,首先不要强调音量的大小,因为这类学生很多是因为指根用力过度,不注意小关节的指尖爆发点而造成的,应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指尖上,放松指根关节,凹陷的手型会有所改变,从而逐步形成自然的手型和放松的弹奏习惯,之后再对音量和速度提出要求,并配合相应的乐曲提高练习,手

指的机能得到系统的训练,掌握到科学的弹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音乐表现中。

(二)针对传统筝曲的拇指训练

浙派筝曲中,勾托抹托指法组合,又称“快四点”,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殊技法,《云庆》、《四合如意》等曲目在酝酿情绪、形成高潮和快速弹奏时这种手法大段出现,所运动的手指分别是中指、拇指、食指、拇指,可见食指、中指都与拇指相配合。在运动过程中拇指承担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在弹奏过程中从发力的方向及力度上均要和其他手指保持一种平衡,手腕应保持平稳,尤其在指法转换,拇指弹奏“托”技法时,手腕不能下塌,错误的弹奏习惯会导致手指运动时幅度过大,其结果是乐曲所要求的速度难以达到,或是弹奏时手指运动笨拙,对高潮的出现不能恰如其分地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应在保持平稳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放松手腕及小臂的肌肉,每个手指又相对固定和独立,尤其是大指应放在食指外侧,将虎口打开,各行其道,避免弹奏中发生碰撞,使错误率上升。快四点是一种平均时值的奏法,训练过程中要由慢入手,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大拇指的配合控制,保持其时值和力度的均匀。

山东筝曲中,乐曲的旋律主要用大指奏出,大指触弦刚健有力,以中、食两指作配合;练习快速“托、劈”是大指的主要技法之一,其节奏为连续十六分音符,颗粒感极强。在弹奏山东筝曲时,必须把大指的这一技巧单独训练,由慢开始,先“劈”后“托”,这是为了取其中重要的第一声音质干净而形成的习惯。“劈”由大指由外向内使用光滑的指甲背触弦发音纯净,不像指甲的另一面“托”弦时音色略为发“毛”。训练时要注意采用小指“扎桩”,以保持手型的稳定,拇指的活动部位为灵活而方便的大指末端小关节。其次,大指“花奏”指法使用频繁,要注意“花指”与勾指衔接流畅。由此可见,大指功夫往往成为了山东派古筝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河南筝曲中,有大指密摇和游摇两种,在训练时要注意与山东筝曲大指摇不同,以小指或无名指扎桩,以腕部带动大指连续快速托劈,开始转密,落于最后的托劈转疏,大指摇用来弹奏长音和连音,特别应当强调的是曹派筝曲中的大指摇,不只是弹奏空弦,而且配合左手的揉、颤、按、滑同时进行一个综合体,其特点是音头重、密度大、颗粒性强,铿锵有力。游摇较大指摇稀疏,弹奏是从离筝柱较近处逐渐移向深处,音色由朦胧逐渐变明亮,力度由弱渐强,左手按弦时边揉边滑,滑音的音程为下行小三度,有强烈的悲剧效果。河南筝曲中“花奏”有两种形式,一是大指连续劈指上行,另一种是大指连续托指下行,这两种弹法都不占时值,只做装饰。弹奏时注意大拇指的力度控制,保证音与音既连贯又清晰,并有音色和力度的变化。此外,河南筝曲中,大指“密摇”是演奏此流派筝曲水平的重要表现,在弹奏“密摇”时如果中间出现了“折扣”就破坏了整个乐曲的完整性,因此在拇指训练中要特别关注重视。

(三)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提高大指运动肌能,应对现代筝曲中的音乐表现要求

针对现代筝曲的演奏,对弹奏技术和音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表现在速度变化,力度变化,音色变化及双手的手指独立性和配合上。大指在要求双手手指相对独立能力加强的同时,对于力度的控制及速度的把控及与其它手指灵活配合等方面成为演奏者必须重视的训练内容。

指关节灵活度的训练:大指与筝弦保持四十五度夹角,小关节微弯曲,虎口打开,指尖触弦,发力同时立即放松手指回到原位,音程大小无论是扩张还是缩小,都应保持平稳的移位,不要上下跳动。训练大指小关节的弹性,提高灵活度。

以轮奏为例,训练拇指在弹奏时的配合能力:大指从其生理条件上看,粗而短,弹奏力度比较大,其生长方向与其它手指不同,而长音“轮”这一技巧的要求是:连贯性,平均性,大指要避免突兀,加强控制度,将大指放在不同的音位上,以不同指序作不同指法的同音连续弹奏练习。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钢琴社会考级;钢琴初级练习曲;技术训练;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18-01

一、钢琴社会考级初级练习曲概述

目前,常用的钢琴初级阶段练习曲主要有以下几部:

1、《钢琴基本教程》

通常被简称为《拜厄》,成书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这时钢琴音乐已经迈入浪漫时期,而且制作工艺、技术技巧等方面也相当成熟,现代钢琴的形制也已基本确定,一批又一批伟大的钢琴作品横空出世。

整部练习曲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技术训练上,在此基础上也保持了一定的音乐性和趣味性。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首选教材《拜厄》的实用性很强。首先,它的音符简单,容易掌握,且左右手训练分配较为合理,技术练习的针对性较强。其次,整部练习曲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循序性,随着程度的逐步提高,所涉及的技巧也开始越来越复杂。同时将指法与音符固定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2、《钢琴初步教程》

就是我们俗称的“599”,由奥地利著名钢琴教育家、作曲家卡尔・车尔尼(Carl・Czerny,1791―1857)所创,是我国钢琴教学当中运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599、849、781”系列练习曲之一。

该部练习曲有很多综合技巧练习,主要涉及的基本技巧大致上有固定五指练习、音阶及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双音及和弦练习、跳音练习、休止符练习、左手低音练习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和培养学生手指与手腕技术,音阶琶音双音和弦技术及对钢琴音乐的初步认识有很大帮助。

布格缪勒《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

本书25首练习曲都自带标题,对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描述,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此书的练习,可使短句的处理、呼吸、力度强弱和其他的音乐表现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莱蒙《初级钢琴练习曲》

此书在技术程度上比“599”深,连音、跳音、断奏、小连线运用更多广泛,弹奏技巧更为复杂,但演奏习惯和音乐风格是一致的,可作为“599”的延续。故此书一般在“599”与“849”之间进行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哈农》

《哈农》是钢琴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练习,这本书通常会伴随我们的整个钢琴学习生涯。本书涉及到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使手指灵活敏捷、结实有力,手腕放松自然、平稳而不失弹性,是一本非常有练习价值的教材。

6、《钢琴流畅练习曲》

即“849”,此书是初级钢琴练习曲中难度最大、单曲篇幅最长的一部。本书的特点是每首作品都有速度标记和要求,要求在贴近速度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流畅。

二、教学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适应的解决对策

(一)只注重技术训练,忽视音乐艺术解读

钢琴练习曲不仅是为了技术训练性,也要与音乐表现性完美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技术技巧训练,而忽略音乐综合能力。特别是在考级的压力之下,钢琴技术速成而忽视钢琴音乐解读能力,成为制约学生钢琴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技巧终究是为音乐服务的。练习钢琴技术,说到底是为增强手指灵活度、提高双手配合度、优化触键的敏感度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制造出美妙的音乐。因此把握练习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同样重要,技术和音乐必须同时进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作品艺术性方面上来把握练习曲,进行整体音乐分析。在学习中除了熟悉音符,更要了解乐谱上的各种标记,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音乐,明确作曲家的生平、风格和文化背景及作品本身的音乐内容、形象、结构、情绪、风格等。

从初级入门阶段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锐触觉,引导和培养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所演奏作品进行全方位审视、理解的态度与习惯,做到“弹奏必有音乐”。

(二)忽视钢琴启蒙教育的趣味性

儿童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主体使用者,应当通过趣味教育来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学习兴趣。但这些练习曲多采用主调旋律配以重复伴奏音型的作曲形式,显得乐曲单调生硬,容易使人感觉枯燥乏味,音乐形象也较为单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融入趣味教育,对幼儿学生可采用游戏化教学,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可弥补练习曲讲授缺乏趣味的境况。教材选择方面,可适当加入趣味性高的作品。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7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我国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由于多种原因,多年来基本上是沿用了艺术院校中以钢琴专业化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入学后一味地弹教程,弹曲子,忽略了培养对象是走上讲台的音乐教师,而不是走向舞台的钢琴演奏家。特别是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十分薄弱,许多学生毕业后连简单的歌曲伴奏也不会弹,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偏离了师范音乐教育的宗旨。

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与实践,针对师专学生的情况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我在钢琴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初级中学的音乐师资。我们的钢琴教学不是也不可能培养专门的钢琴专业人才,而应该在较短时间内把大批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即兴伴奏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中,能把钢琴作为一件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这也是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探索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分析教学差异

我们学院师专的生源大多是以声乐特长考取的,学习器乐的学生很少,有钢琴基础的更少;还有一部分师训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基层中小学,有一定阅历,急需进行学历教育的成人音乐教师以及各类文艺爱好者。他们不可能像音乐学院的学生那样,高考前至少有5~8年的童子功基础,他们在年龄、技术水平、接受能力、可塑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下列两种倾向。

1.认为学生基础不好,过细地抠基本功,教学进度太慢

钢琴技巧性很强,难度很大,训练周期长,有其特定的成才规律。有些教师认为既是学习钢琴,就要一步一步来,因而在教学中过细地抠基本功,拜厄、车尔尼《599》或《哈农》练习曲一条一条地过,只求质量不求进度,用对待幼儿的教学方法教学,忽略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2.认为成人已经定型,不注重基本训练,放任自流

成人从生理特点看,柔性差,反应慢,弹奏动作容易发僵,因此,技巧与速度都有一定难度。有些教师认为他们反正已定型了,再练也不能有多高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忽视了基本练习以及动作的规范性和曲目的弹奏质量,没能为第三年的即兴伴奏学习打好基础。

三、组织教学实施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我院是三年制师专的情况,将钢琴普修课分为三大阶段(一年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熟悉键盘阶段。主要学习钢琴基本弹奏法等技能技巧,使学生做到手臂自如,手指独立,弹奏流畅、富于歌唱性,初步学会使用踏板,并进入八度练习。在这一年中,要求学生弹完三升、三降以内各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做到基本熟悉键盘。

第二阶段是提高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技能技巧训练,弹完二十四个大小调,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熟悉不同作曲家的演奏风格,并让学生弹奏一些带伴奏的歌曲,开阔眼界,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第三阶段开始进入即兴伴奏课的学习。第五学期主要学习即兴伴奏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大课、小组课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伴奏技巧,以适应第六学期的教育实习。在第三阶段的学习当中,钢琴伴奏与技能教学同时进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2.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成人学生学琴虽有短处,但他们身体发育成熟,手指、手腕、手臂肌肉有力量、弹奏有力度,而且掌宽指长,一般都能达到八度。此外他们的理解能力及自控能力强,又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学习自觉、主动,这都是他们的长处。根据这些情况,可以让学生走弹奏速成,加强伴奏这条路。在读谱方面给学生分析得细一点,提高其理性认识。在弹奏方面,关键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方法,曲目选择要有代表性,可跳跃进行,没必要一条一条地过。在学生初步掌握弹奏技能的基础上,尽快过渡到乐曲弹奏上,乐曲面要广,多接触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掌握不同时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等,并适时加入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和弦)的训练,以及一些常见歌曲改编的钢琴曲,为学习伴奏作准备。

3.将和声学与钢琴教学相结合

师专在第二年开设和声课,而多年来我国的和声学教本都有一个极大的不足之处——“纸上谈兵”,学生不能系统地接触和声音响,和声的内心感觉及和声想象力都不强。多数学生都理解不了四部和声所揭示的和声写作规律,因此,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没用,不重视,学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8

KeFX300a

X300a是KeF近期推出的一款精巧的桌面级Hi-Fi音箱,它的体积小巧,造型简洁,气质上和mac颇有些搭配。值得一提的是,X300a也搭载了KeF著名的Uni-Q同轴技术,每个音箱均由两个有源功放驱动,尤其适合与电脑以及各种手持设备连接播放。在KeF众多重大创新之中,Uni-Q点声源同轴共点单元显然是其中的至上杰作,其非凡出众的清晰音效与离轴扩散性能开创了扬声器技术的新纪元。经历20余年的不懈创新和持续发展,Uni-Q同轴共点单元在各方面的音质表现有目共睹。音响效果逼真自然,仿佛将表演现场全然呈现在听众的面前。无论端坐房间中央还是蜷身室中一隅,都能领略真切动人的录音旋律。Uni-Q令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奥秘就在于,与传统扬声器截然不同,Uni-Q将塑造聆听体验的关键声音集中于空间中的同一源点,并由该点均匀有致、源源不断地放送整个音域的声音。

X300a每个扬声器内置两个aB类放大器,一个专门处理高频(HF)信号,另一个负责处理中频和低频(mF/LF)信号。而高性能环形变压器则抑制噪声和电磁干扰。X300a使用96kHz/24位输入和数字扬声器之间连接,可保留从输入源到输出端的每一个字节信息而不丢失信号而造成失真。为避免电脑、智能手机或mp3播放器内部的数字转换器产生的信号抖动,X300a使用独特的高品质数模转换器(DaC),所有这些成就了声音表现的精准质素。

B&wmm-1

B&w具有悠久的音响制造研发历史,在Hi-Fi界可谓大名鼎鼎,即便是为电脑匹配的音箱,也如此不同凡响。与本文中的其他几款造型较为传统的音箱相比,B&wmm-1的造型简约且更为时尚。mm-1的接口全部隐藏在箱体底部,其内置音频声卡,直接通过USB接口连接电脑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声音效果表现出众,三频均衡,低频味道浓郁,适合聆听多种风格的音乐。为操控方便,还提供了便携遥控器,方便人们日常操控音箱音量,以及曲目选择等。为了获得高保真音效,mm-1采用了两个驱动器,一个专门处理低频音和中频音,另一个专门处理高频音。作为一款典型的近场扬声器,B&w的工程师对mm-1做了些电子功能方面的调整,确保最佳收听点就落在听众所在的位置——离电脑屏幕的距离不到一米。

在mm-1身上还融入了B&w的高端技术,如将高音扬声器与管背设计结合,诞生了有名的鹦鹉螺(nautilus)扬声器,它能抑制共鸣,产生更纯的高频音。这一技术也同样运用于B&w为专业录音室提供的音箱中。

aDamartist3

在广州音响展和上海SiaV音响展上,aDamartist3都留给我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款来自德国的小型桌面Hi-Fi扬声器不仅造型优雅,更拥有令人难忘的音色。artist3是目前为止aDamaudio尺寸最小的音箱,适合各种小空间,而音质要求高的环境。最新的高品质X-aRt高音单元,是aDamaudio特有的设计,振动空气的速度比以往常见单元快四倍。aRtist全系列产品都是用来X-aRt高音单元。为了配合这个高音单元,aDam还设计了更加复杂的低音单元、电子分频器以及精密的内置放大器。aRtist3具有不少于4种不同的输入接口:RCa、XLR、3.5mm小型立体声接口以及1个USB接口。有了这些接口,aRtist系列产品就可以连接到任何模拟或数字系统中。aRtist3的立体声链接可以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通过两个音箱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旋钮控制音箱音量的大小。这个功能重新定义了现在正流行的主从设置功能,每一个音箱都可以被设置为主音箱或者从属音箱。有了这个功能,系统调整就变得容易多了。你只需要将信号送到一只音箱,然后通过这只音箱连接到下一只音箱,系统就搭好了。aRtist3使用了4.5英寸低频单元。这种低频单元所使用的碳纤维振膜,是一种质量很轻,但是非常坚韧的材质,可以提供纯净无染色的声音。此外,aRtist3的每个单元都内置独立的25w功放。

YamaHaHS-50m

众所周知,YamaHa的nS-10mStudio几乎是专业录音棚的象征。大至世界级的录音棚、小到个人工作室,国内外几乎每一个专业的录音棚中,你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nS-10m是音箱中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话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书架音箱非常流行。各厂商都在推出自己的书架式音箱,于是这时YamaHa也同样推出了一对叫做nS10的书架音箱。当时它就而是一款欣赏用的民用书架音箱,而并不是专门为录音师设计的。然而,这时有的录音师发现,nS10这对音箱有一个奇妙之处——只要在这对音箱上面把声音调好听了,放到任何的音箱上听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消息一传出,这款音箱立即脱销,音乐人纷纷开始购买这款价格极其便宜的音箱。这个消息被YamaHa的工程师得知后,他们立即开始继续研究和生产改良的nS10音箱,并最终推出了nS-10mStUDio这款专门为监听设计的音箱。

回到HS-50m,这款小巧的音箱同样继承了“白盆”的特征,采用了一只具有nS10m经典设计风范的白色聚丙烯低音喇叭锥体和低衰减的橡胶环绕填充材料,并具有100%的电磁屏蔽功能。它的外壳采用了mDF材料层压而成,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共鸣效果。功率为70瓦的HS50m,配置了5英寸的低音单元和3/4英寸的圆顶高音单元,采用的是低音反射型箱体,能够为用户提供非常清晰的低频响应和非常平滑的超过20kHz的高频响应。此外,还配置了平衡的XLR输入端口、1/4英寸的耳机插口、电平主控旋钮以及专门用来根据不同场合对低频、中频、高频等进行相应处理的“trim(修整)”开关等。

真力8020a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9

【关键词】徐州琴书;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31-01

一、徐州琴书的发源及发展

有300年左右历史的徐州琴书演唱实际是一种以说唱形式来表现其丰富内容的艺术。它自明清乐曲而来,在其的基础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改进,最终形成了具有部分现代化特征的琴书演唱。其具有强大的叙述故事功能与自带的音乐特征,以贴地气的地方性语言为表现方式深受观众喜爱。琴书在金元明时期一度走入曲艺艺术的低谷。到了清代,康乾盛世为徐州琴书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徐州琴书重新走向复兴、繁荣,众多的曲艺人更是为徐州琴书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此后,徐州琴书积累了300多年中国土生土长的音乐文化,如今依然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各个舞台。

二、徐州琴书的表现技巧

琴书表演虽短暂,却能展现出烟雨柳巷的画面,这与徐州琴书细节中的动作表现和完美的手势表演是分不开的,徐州琴书相比于国粹京剧的具体、夸张而细腻生动的扮相又是不同的,但是一个人尝试多种角色分配,配合着有声有色的剧本情节,就把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一个故事的悲欢离合、一种艺术的完美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徐州琴书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另外演t的生动表现、现场创新能力是在徐州琴书艺术完美表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运用在不同人物的演唱叙事中,这种能力显得极其重要与可贵。因为一旦演员在此刻无法进行完美的转换,观众是很难洞察徐州琴书整个表演之中角色内心动态的变化的。毕竟要把场景真实重现,要让表演栩栩如生,演员们只有发自内心地进行歌唱,热衷于这门艺术,才能够让自己的真情演绎打动观众。

三、徐州琴书的演唱技巧

(一)培养气息的运用技巧。徐州琴书演唱重在说唱,演唱技巧在徐州琴书各技巧中的历史性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对演员来说,歌曲声音的展现一定要通过歌喉,声音的圆润立体感的培养,离不开对气息巧妙的运用。足够的气息可以让演员增加对人物情感的丰富表现力,这在徐州琴书演唱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例如:有足够气息的唱腔比正常呼吸时的唱腔声音更有立体感,有层次的丰富感。情绪唱法对于气息的要求与运用更加不同。徐州琴书唱功的强弱是衡量琴书演唱的一个方面,想有足够的唱功就必须要付出足够多的汗水,付出足够的努力。

(二)咬字水平的训练。徐州琴书演唱的技巧必须要求演员咬字清晰,出喉声音位置要厚重,位置要高,这样才能保证将所要传达的内容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咬字训练主要分为韵母、英语是元音的训练a、e、i、o、U,意大利式韵角是a、e、i、o、u,然后根据不同之处练习,要求气沉丹田,出声位置要高并且厚重。咬字时喉咙打开,保证咬字清晰,继而努力提高自己的吐字发音水平。更重要的是高低音的衔接,这就更加要求演员对咬字的运用,清晰圆润地唱出每个元音后,然后才能加上相应的辅音再次训练。

(三)互联网对演唱技巧的影响。信息时代下的互联网音频传播技术成为徐州琴书传播的主要载体,其相比于传统录音技术具有革命性、技术性,以多媒体等多种设备为主。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式改变录制圆润声音的轨道和画面的特写。甚至歌唱家不需要多么吃力地进行表演就可以直接进行剪辑修改。此外互联网技术还处于完善的过程,但其在徐州琴书上的优势已经充分地展现出来。互联网为徐州琴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新的意义,并让广大爱好者有机会接触了解琴书,使琴书表演脱离了时间、场地和人员等一系列的限制,对琴书演唱作出了革命性的改变。

四、总结

总而言之,徐州琴书表演是一项通过演员说唱、演唱的方式,将角色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内涵生动具体展现出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其需要演员们苦练上述技巧、综合且均衡提高自己的唱功,并在传统媒体逐渐没落和互联网技术兴起的时代特征中,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演唱的技艺,才能够完成一场别具一格的表演。若要实现徐州琴书历史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就必须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我们必须借助技术来更加广泛地传承艺术。与此同时,地方曲种的传播与传承还必须强调它的地方性、方言语言的特性,重新扎根于发源地,才能让徐州琴书艺术蓬勃地生长,收获应该得到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王兴芳,尹丽丽.论新媒体时代下徐州琴书的传播方式[J].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1994-2015.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篇10

一、吐音

一般吹出一个单音,用连线连接起来的一串音的第一个音,或者吹奏强音、顿音等都要用吐音。所谓“吐”就是用舌头舔哨口,吹奏是用舌头迅速堵住哨口,而后又迅速向后缩回,这时气就冲入哨口产生吐音的效果。反复做这两个动作时,舌头像阀门或闸门一样地堵上又打开以使气息有力而又有节奏地冲入哨口连续产生吐音效果。

吐音通常分成单吐、双吐和三吐三种。上面讲的是单吐,它是发展出各种吐音方法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学习时应先练习好这一种。

单吐时,舌头的动作就好像在念“哒、哒”的发音动作一样,这种技巧比较容易学会。但是要吹得快,吹得干净、均匀、强弱自如,就需要经过一番练习才能掌握。

双吐时,先做一个单吐动作,然后紧接着再做一个舌根的动作,就像念“嘎”字时舌根的动作一样。练习时可先练习“达嘎”、“哒嘎”的发音动作,然后再到唢呐上练习。

三吐的动作是单吐和双吐两组动作的结合,就如念“哒、达嘎”或“达嘎、哒”的发音动作一样。在演奏乐曲中,吐音往往用来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吹奏时要求清脆而又有弹性。

二、指颤音

在民间也叫“指花”,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技巧。这种技巧经常用来表现欢快、热烈、火爆的情绪,而在一些抒情的曲子里用来装饰某些音所表现的感情时,更是多种多样。例如:吹奏颤音以及许多其他的装饰音都要用到这种技巧。在演奏上,它的特点是能够明确地听出两个邻近的音交替出现。交替动作虽然很迅速,但棱角却要非常清楚,否则就会变成吟音的效果(如二胡揉弦的效果),而失去颤音的特点。这点非常重要,特别是不严格区分颤音和吟音的奏法,不严格区分一般连音和滑音的奏法,就无法掌握好它们各自的特点。

要学好指颤音,首先要掌握好1、2的奏法。例如奏时先按1的手法然后再换成2音的指法,然后迅速、均匀地交替出现。实际指法是按1音的指法,然后用手指打2音的音孔。

练习颤音时要注意打得均匀,逐渐加快,在演奏时还要做到能随着乐曲的需要快慢自如,要练习到每个按孔的手指都能熟练地打孔。

三、咔腔

咔腔,因用于民歌小调或戏曲唱腔,故又称“咔戏”。

咔腔是以人声作用于咔哨而成腔,即以人的嗓音激发特制的哨片,使其产生共振,发出一种类似人声的腔调。咔腔的音域根据个人的嗓音宽窄有所不同,即凡嗓音可及的音均可咔出(包括真、假声),实际音高是嗓音的低八度。由于发音酷似人声,加上演奏者的巧妙控制,“咔”出来的戏曲唱腔或民间小调,不仅生动逼真,甚至使人连唱词也能分辨。咔戏时,真声“咔”多用于男腔,假声“咔”多用于女调。

咔腔在河北民间最为流行,山西、山东、河南地区也有所见。

咔腔的乐器由咔哨、芯子、咔碗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