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改造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2:48

乡村改造规划篇1

一、x市村庄的基本情况。(一)我市村庄现状。x市全市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城区X个街道办事处,X个镇,X个乡。共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多个村民组,每平方公里约X.X个村庄。全市现有总人口约X万,常住人口X万人,流动人口约X万人,城镇化率X.X%。x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X文化源远流长,素有x之称。x现存地面历史文化遗存X余处,X年被命名为x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针对全市X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局已统筹考虑,充分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已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每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将采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实地调研和深入座谈的基础上,以村规民约为指导,正在科学规划编制各村庄规划。目前正分批次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X个(含传统村落,其中传统村落共X个:X个已完成评审,X个完成规划待评审,X个正在编制)。

(二)村庄改造提升的特征。x市现阶段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红薯烟叶种植、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类型多样,水资源较为贫乏。农业地区村庄现状按照特征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①村庄数量众多,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山区村庄建设分散,自然村较多。如:

X村就包含X个自然村;②煤炭开采区村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已经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③部分现状“空心村”现象明显,土地浪费严重,有的村庄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如:x以及西部山区;④沿路建设时有发生,受长期以来马路经济的影响,部分村庄沿路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如:X;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居住环境较差。如:一些山区村庄,一些相对偏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村庄。

(三)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近年来,x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统揽“美丽x”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启动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X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大部分已经建成投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农村村庄以整治提升为主,着重进行村容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提升,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共打造人居环境先进村X个,美丽乡村X个,美丽乡村群X个,创建省级生态镇X个,省级生态村X个。

我市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我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总规纲要》省级评审,《市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居民点体系。对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优先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优秀民风民俗,正在编制历史文化民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村庄有

X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人口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相对于城镇人口而言,农村村民的规划意识较差,规划宣传少,乱盖乱建、不服从规划管理现象较为普遍。(二)资金问题是当前农村改造提升建设的主要瓶颈。由于村庄的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也使得大量的村庄没有经济能力去进行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有些村庄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困难。部分村庄地处偏远,村庄所处位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其规划建设难度大,基础设施修建困难。四)乡镇规划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乡镇的规划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较为欠缺,难以形成高效的指导,且乡镇分管领导更换较为频繁,总体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五)整治空心村办法不多复耕率低。虽然也有一些村庄在空心村整治中创新了一些办法,给予了有效解决,但大部分空心村改造进展慢,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复耕率低也导致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匮乏。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村庄环境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力度。

X、督促X乡镇进行总规修编工作。X三个历史文化名镇初步规划已编制完成,X年需督促进行评审及其他后续工作;X、对财政局审定的X个传统村落规划进行费用请示、招投标、并督促规划编制进展工作。X、申请财政资金对未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村庄进行传统村落规划编制。X、督促需做村庄规划的乡镇积极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重视宣传,加强引导。新农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必须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是加强新农村政策宣传。向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加强规划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认识到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三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宣传。使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规划在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加快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区别对待,分类推进。结合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按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原则,根据村庄所处的处置及产业等,结合x市村庄发展实际,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改造型、重点提升型、整治完善型、建议搬迁型和特色保护型五种发展类型,制定异质化发展路径,以“配套提升为主、改造重建为辅”,分类指引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村落。对城镇化改造型村庄,按照城镇社区或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以改造重建为主,为城镇和产业发展腾让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对重点提升型村庄,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搞好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完善功能布局;对建议搬迁型村庄,迁入附近的城区或乡镇、就近并入中心村建设,或合并部分迁并村进行异地新建;对整治完善型村庄按照传统村落建设要求,整治空心村,改善村容村貌,以配套提升为主;特色保护型村庄,在保持村庄现有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

(四)广开渠道,加大投入。一是充分争取上级资金。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巨资支持民生项目建设,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加大力度,及早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符合上级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上级资金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

(五)注重培训,强化管理。积极组织对乡(镇)领导干部及从事村镇工作的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介绍好的思路和理念,学习借鉴外省、外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好理念、好思路,重点培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新农村规划建设。每个村都要确定相对固定分管村规划规划建设的村干部,经培训后,负责管理本村庄内的规划建设工作。

(六)引进人才,指导建设。鉴于当前乡镇和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难以对乡镇和村庄建设有效指导的现状,建议由县级规划部门对社会公开招聘规划专业人员,按每个乡镇配备X-X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对乡镇派驻“规划师”,加强乡镇一级的规划技术力量,下村入户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建设工作。

乡村改造规划篇2

按照县新乡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乡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

(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

(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3个村在年月日以前完成搬迁,和在年月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

(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和进行乡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

(4)“三清三改”工作,和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大坪组示范点,早子坑示范点,旱坑示范点,东坑示范点,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

(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

(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

(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

(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

(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

(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

(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

(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和,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等沿湖村组。

(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

(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麻坑和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

(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

(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

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年各村新乡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月底各村要上交年各村新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

(1)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乡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

(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

(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

(1)成立乡新乡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

(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3)密切与县新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乡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乡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

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乡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乡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结合乡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乡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对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三清三改”工作的示范点,各村要在月初以前,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形式,制定好各自然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和维护机制,使之成为本自然村的一项村规民约。

(2)结合各自然村特色,各村要抓好一项以上特色机制的完善。如麻坑村落和公路、河道的保洁机制,和的油茶发展长效激励保障机制,和沿湖农户的旅游开发长效规划体系建设。

(六)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1)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通过产业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利用库区老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开发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年内实现3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发,如庙坳生态旅游立体开发项目建设,油茶精品油加工厂建设,10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建设。

(2)继续兑现去年的新乡村建设六大优惠政策,乡里保证新乡村建设3万元以上的改路资金投入,2万元以上的改水改厕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全乡人大代表和乡村组干部在新乡村建设中的扶持力度,对非示范点的上述对象粉刷墙面的乡年内拿出1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给予外墙2元/平方米的补助。

(3)加强与县新乡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部门优势,通过项目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个重点村至少保证5万元以上新乡村建设资金投入。

(七)强化考评,加强激励。

(1)年全乡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实行千分制,其中新乡村建设工作占40的分值,通过新乡村建设工作来检验乡村班子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乡村改造规划篇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将会得到更多重视。本文主要就生态型整治技术的“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进行研究,从研究思路到具体实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生态型;整治技术;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76-02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加快,其更侧重村落、产业、景观及文化的多元融合,倡导生态宜居,借助生态型整治技术实现宜居农村的打造。其在规划实施中统筹乡村生活、休闲娱乐及文化氛围,力求走乡村精品建设之路。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指导下,实现百姓的安居乐业也实现了乡村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通过合理调整村庄用地规划,实现其功能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乡村美丽形象的塑造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基于生态型整治技术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也不断深入。

一、我国乡村规划中的具体问题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虽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乡村规划依然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纵观我国当前乡村规划研究,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大方面。其一乡村产业类型单一,以农业为主,部分偏僻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客观限制,农耕水平较低,村民收入低,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其二农村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与增收,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使得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人居环境亟待提升。其三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形成框架,但缺乏系统性,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进展缓慢。基于这些既存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出路。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解决农村增收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乡村发展,而经济发展的背后也理应是生态型社会的建构。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

1.“美丽乡村”规划思路。“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重点在于规划思路的明确。我们应当看到乡村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经济的急切追求,加上不断扩大的人口基础,农民群体基于自身素质较为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综合作用下,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与总体部署,以期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让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通过现场勘察、座谈沟通、问卷调查、重点分析等了解乡村规划的现状及既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以问题为导向,以增收及生态改善为目标,以小规模渐进式积极推进乡村整治。坚持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让乡村更加生态宜居,让群众更加安居乐业。而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更应该做好乡村亮点与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的挖掘,让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2.“美丽乡村”规划的典型案例:案例:河南省延津县段家庄。乡村规划亮点:以刘震云故乡及其作品为美丽乡村规划突破口,通过对当地区位条件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还原老延津的生活场景,通过挖掘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以期为建设亮点带动当地农房、公共设施、环境绿化、道路系统及产业发展的多维度整治,互相调和,在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当地农民的生活品质。

案例:衢州市后溪镇。乡村规划亮点:后溪镇目前的支柱产业是中草药种植业和旅游产业。中草药种植已在全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同时也是本村旅游产业的一个主要旅游亮点。发展中草药种植是当地农民致富的可靠保证,也是退耕还林是惠农政策之一。通过全面统筹、合理布局中草药的种类、种植面积、销售渠道等实现当地“美丽乡村”的建设。

3.“美丽乡村”整治内容。农房整治及改造。根据不同农房建设类型制定对应整治方案。对于主体结构安全,存在小范围安全威胁的房屋进行修缮。平房可以考虑改双坡屋顶或者改变现状楼房檐口形式。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统一农房风格,白墙、灰瓦。对于立面色调与主色调不统一的建筑,通过立面粉刷,实现立面色彩的统一。对于立面窗户,可以考虑统一更换为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木质窗户。集中改造农村厕所,实现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符合国家农村卫生改造标准,避免蚊虫滋生及病毒繁衍,确保农村卫生干净整洁。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涵盖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文化室、超市、老年活动室、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切实为村民提供基础卫生及文化服务,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基于村民住宅分布不同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村内主干道路的硬化。村庄迎宾大道增加辅道建设,路面宽度为6米,村庄道路面线型进行修正与控制,路面宽度控制在10米以内,农房退让现状道路1.5米。已有水泥路面进行保留,路面设置减速板。对乡村泥土路进行改造,铺设青石板,提升“美丽乡村”的生活气息。

基础设施整治。基础设施整治重点是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水渠的维修治理。其中垃圾收集处理方面,主要针对村内各种垃圾,确保垃圾收集处理村庄的全覆盖,可以考虑包干制,每家每户分别负责收集自家垃圾,由村庄统一负责收集,通过对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达标。配置基础的垃圾箱及清扫三轮车、手推车等,根据村落人数多少聘请保洁人员进行定期地卫生清理及日常维护。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建立完整的污水处理推进方案,专人专职负责,对排水沟进行密闭及防渗处理,污雨水进行生态化处理,积极做好对污水处理园的改造。在水渠治理方面,进行河道清淤,清除河道垃圾,改造河道断面,切实保证其基本的排水能力。此外加强对水渠的日常管理,尽量减少对山体、石土方的开挖,保护天然地表层,注意水渠中的截水截流,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不必要的天然灾害。

4.“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政治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必须以政治保障为前提,而政治保障与民主紧密相连,每一个分项工程必须有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主任牵头,为主要负责人,全身心关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质量与进度两手抓。在进行村庄整改的过程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民主决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施工制度,管理制度,施工进程透明化,让村民实时了解生活环境的变化,从而赢得民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肯定与支持。由村民代表推选村里责任心强,公正的村民组成一个监督小组,监督美丽乡村建设分项工程中的工程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为了村、民一心,在施工过程涉及政策处理农户逐户走访,妥善处理好相关村民的政策,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此外村委还要担起主要的经济i集的工作,如实在不够可号召村民集体出钱出力,多方面吸纳建设资金,奠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经济基础。

5.“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除了追求宜居环境的打造外,也应该关注乡村的产业发展,引导乡村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完善,实现旅游观光、体验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开发致富之路。在经济规划产业发展方面,其一可以走生态农业观光之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中心,提升农业生产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及可参与性,组织乡村体验与科普教育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其二可以尝试农家乐模式。引进旅游公司,对乡村进行整体包装与开发,以此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农村为载体,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吸引游客,打造观赏、娱乐、体验及知识教育为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的维护与村民的安居乐业。

三、结束语

“美丽乡村”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寻找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规划时代要求下的必然选择。随着生态发展理念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也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指导下,从农村建设规划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体的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布局开发,因地制宜,保障居民安全,打造生态宜居自然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技术上坚持与经济适用,绿色生态与乡村特色的挖掘结合起来,坚持村庄整治与促进生产相结合,走具有乡村自然特色、生态亮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乡村改造规划篇4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研究

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农村发展环境,桐庐县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一目标,坚持“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进一步深化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1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向研究

1.1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村庄建设规划中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建设标准,合理使用当地传统的建设模式。我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三种模式”和“五大载体”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村住房改造任务。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二合一”模式,与县城浮桥埠区块拆迁改造、凤川柴埠区块拆迁改造、县城农民集聚安置房二期工程等大项目带动相结合;采用“二选一”模式,积极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建设和特色村提升改造,加快县城、中心镇农民转移集聚工程建设,引导有集聚条件农户向县城、中心镇集中居住;可采取新社区建设,空心村整治,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整治等有效形式使整治后的村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道路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达到标准,厕所卫生条例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

1.2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

通过实施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打造了一批诸如金牛村、儒桥村、后浦村等农居点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风貌特色突显的美丽村庄,建成了一批如窄溪村拆迁安置小区、徐家埠农村集聚小区、横山农民集聚小区等高品质的农民集聚小区,保护一批如深澳村、茆坪村等历史文化深厚的传统村落和农村历史建筑,改造了一批农村家庭经济最困难、居住条件最差的困难群众住房,有力的带动了投资,扩大了内需,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心村新建农居点建设步伐,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丽乡村要求,配建与中心村相适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其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变。采用“民建公助”模式,与农村环境沿线整治、中心村培育新建农居点、美丽乡村精品村改造提升项目相结合,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推进规划农居点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改善农居条件和提升居住环境。

2新农村发展策略分析

2.1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品质内涵

在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丰满和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创新性提出编制风景桐庐建设总体规划,以“景区”标准指导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五条风情带,即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从农房示范村色彩风貌塑造、产业旅游策划、分类控制、整治提升等方面引导村庄有序发展。今年申报的环溪、荻浦、徐畈、深澳四个示范村就位于古风民俗带,通过连点成线,连片成面,集中打造深澳古村落风景名胜区。为加强示范村建设指导,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农房改造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印了“美丽乡村”村庄景观整治图则,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吸收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所有方案都经过村民代表评选确定,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规划出精品,设计出特色,建设才能出亮点。各乡镇(街道)把规划设计作为实施农村住房改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来抓,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修编项目村规划设计方案,在农房建筑设计、村落空间设计上、景观节点设计上狠下功夫,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民居风貌,形成丰富多样、野趣盎然的景观效果,营造质朴宜人、浓郁亲切的乡土气息。同时要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改造、无审批不动工,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和盲目建设。

2.2创新机制,规划管理向村级延伸

2.2.1建立村级规划服务团。为加强新农村建设指导,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团活动的实施意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建村级规划建设服务分团,由住建、国土、农办、环保、水利、安监、招标办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小分队,有针对性的到农房示范村开展各类服务活动,重点加强对示范村的服务和指导。

2.2.2建立村级规划管理员队伍。示范村建设既需要科学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更需要严格的管理、高标准的建设。因此,进一步增强村级规划建设技术力量,全县建立起覆盖全部行政村的规划员管理队伍,现已配备到位183名村规划管理员,其中46名为专职规划管理员,137名为兼职规划管理员,健全了县、镇(乡)、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提高村一级在村庄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参与性,实现村级基础设施、农房建设规划把关前置,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刚性,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建设。

2.2.3完善农房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桐庐县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桐庐县村镇建筑工匠管理办法》、《桐庐县农房标准图集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全县建房条件和建造标准,进一步规范农房审批程序,全面实行农房建设有图审批、按图施工管理,并探索建立农村住房乡镇村镇办、土管所及行政村联合竣工验收机制。对乡镇、村干部、村镇工匠、农户违反农房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责任追究处理措施,有效遏制违规建房行为。同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办法和实施细则,大力推行“两权一房”抵押登记,增加农民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农房依规依章建设管理。

2.3注重项目结合,突显村庄特色

2.3.1注重项目整合。在推进农房示范村建设中,注重项目整合,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清水治污”、“垃圾分类试点”、中心村培育和特色村创建等项目相结合,集中各线财力合力实施示范村改造建设。今年创建的4个示范村,采用集中连片实施改造,共涉及7大类86项目,总投入资金7838.5万元。

2.3.2注重对示范村特色的培育。做到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无论是规划设计、改造方案制定,还是工程设计、具体施工等各方面,着力体现各自的村庄特色。如环溪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且90%以上村民是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该示范村在建设过程中,打造以“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休闲型村落,在产业培育上种植300余亩莲花,开发赏莲花、摘莲蓬、挖莲藕为主题的色彩型农业观光游。利用古村优势,建设爱莲文化广场和爱莲长廊等景观节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又如荻浦村借助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突出“乡风文明身心美”,重点挖掘古孝义、古戏曲、古树林、古造纸等特色古文化,培育“古风荻浦”民宿经济,该村与浙江交投集团合作,集中100间原汁原味的老房子,投资开发民宿项目,带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3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走城市化的老路。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的摸索,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建设的规划之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繁荣,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刘艳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几个现实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28).

[2]程茂吉.从城乡统筹再谈城乡规划全覆盖[J].建筑与文化,2009,(01).

乡村改造规划篇5

   一、着力推进全面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

   二、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四、着力推进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硬保障

   文章不仅为我们企业方指明的方向和道路,更将对乡村旅游的未来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环境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创新举措,增添动能的直接工作指导下,湖北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针对乡村旅游的具体实施方案,我有以下建议,请区委区政府给予考虑: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农业景观(非传统景区)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合理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满足乡村振兴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强化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实行城乡一体规划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乡村开发建设。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保持乡村活力与可持续性鼓励乡村采取多样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大力扶持乡村企业发展,创建有活力和特色的乡村社区

一、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阶段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始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优美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要优先将学校、医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在加强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要与之并头齐驱,加强乡村人文环境建设,倡导农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加强乡村民主法制教育、国民伦理道德建设。

   第二阶段是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综合推进的转变,乡村规划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乡村互联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产品销售、人才培训、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提供服务,全面普及农业信息化。

   第三阶段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目标一致。明确了农民为乡村建设主体,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发挥农民积极性,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二、注重可持续的规划管理

   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围绕“生态”和“以人为本”两个中心,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旦得到批准,就必须按规划实施,不能随意更改,同时也要重视规划的综合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务实性。

   规划要注重夷陵区地方特色,保护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乡村差异性,避免特色消失,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在规划建设同时,要加强保护管理,在基础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方面研究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引发污染问题,影响生态环境。

三、注重社区优质服务

   乡村规划和建设必须要有长效管理,通过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乡村老龄化问题等举措,解决居民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农业,完善社区支持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模式,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业繁荣,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积极倡导,在政策、资金、制度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1、对农业项目发放政策性贷款;

2、成立乡村发展中心,建立财政资助体系保障乡村的发展;

3、重视财政资金项目的审核,将乡村公共设施、乡村住宅房屋、乡村休闲设施等三大类纳入“乡村发展财政资助计划”,以促进乡村社区快速发展。

4、制定和推广关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性鼓励政策,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就地发展农村产业配套项目、支持外出人员回原籍居住创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等

5、重视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让居民参与到乡村管理,护乡村生态环境。

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

乡村改造规划篇6

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刚才,城乡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远同志作了2010年城乡建设的工作演讲,俊杰同志全面安排了2011年城乡建设工作任务,完全同意,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想着重就乡村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从深化对城市作用的认识中增强搞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

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不时增强。特别是当前,地区之间发展的竞争更直接、更集中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乡村已成为决定一个地方发展快慢的核心主导力量,可以说,21世纪将是人类进入以乡村为主体的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乡村,进一步深化对乡村重要作用的认识。

抓住了乡村,首先。就抓住了营造良好环境的关键。从政府的职能来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既要努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需要,而营造良好环境的关键在于城市。乡村是一个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的综合体系,积聚了现代政府主要的也是最优质、最核心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自身就是一个地区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和环境。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好不好,集中体现在乡村上,企业的投资意愿,一定水平上也是取决于乡村环境。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美誉度越高、认同感越强,这个地方居住、守业、观光旅游乃至打工就业的人就会越多,相应带来的发展机遇也就更大。因此,乡村建设质量的好坏、乡村品位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发展环境的优劣,要站在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高度来认识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守业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通过提升乡村形象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抓住了乡村,其次。就抓住了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需以乡村为依托,只有建好了乡村这个舞台,才干唱好发展这出戏。恩格斯曾经指出:乡村是一个放大器,由于乡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合作,能够把原来的生产力加以放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乡村人口的集中化布局、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集约化提供,为优化社会分工和协作、加快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集中所在地区二、三产业中绝大部分的经济体量,成为产业发展的密集区、核心区和资源配置的中心。同时,乡村也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常说,有了人气,才有商气;有了人流,才有物流、资金流,乡村人口的大量聚集,发生了庞大的有效需求,因此乡村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现实的消费市场,对于区域内三次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力的直接拉动作用,乡村规模越大,消费市场就越大,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就越强。此外,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大量需求,不只与之密切相关的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城建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可以带动众多的行业发展和大批人员就业。就而言,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乡村是工业发展的平台。一定不能就乡村论城市,要站在促进产业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乡村建设,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抓住了乡村,第三。就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牛鼻子”统筹城乡发展,单薄环节在农村,牵引动力在乡村。乡村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从某种水平上讲,乡村发展的水平可以决定周边经济发展的水平,乡村发展的步伐可以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影响公共服务延伸的力度,关系农民收入增长的多少。乡村的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且是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胜利经验,以及成都“三个集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只有乡村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干为城乡统筹注入强大动力。当前,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还不高,对农村的带动力还不强,因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必需坚定不移地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路子,更加注重乡村的发展,不时提升乡村的要素聚集、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能力,更好地发挥乡村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吸纳、辐射和带动能力。同时,要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加快衔接城乡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中心城镇建设、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做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抓住了乡村,第四。就抓住了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龙头”乡村是经济、社会文明的载体,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由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由村落—城镇—现代化乡村发展的历史。乡村以其特有的经济活力、内在激励机制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承载着人们梦想,改变着人们行为,促进市民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乡村的文明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并向农村辐射和传导,影响和带动农村文明进程,使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把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水平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调动全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市民素质,改变市民观念,培育乡村精神,同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先进文化向农村延伸,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乡村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资源,总之。区域对外形象的名片”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化对城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规范抓好乡村建设。

二、从掌握乡村建设内在要求中增强推进乡村建设的实效性

城因市而发展,乡村由“城”和“市”两个字组成。市因城而繁荣,乡村的基础在城,动力为市,主体是人。乡村建设的目的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即:建好城、繁荣市、满足人。建好城”繁荣市和满足人的基础,就是要完善乡村功能,彰显城市个性;繁荣市”满足人的根本手段,就是要大力推动产业发展,防止乡村的空心化”满足人”建好城和繁荣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继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时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经过全市上下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市的乡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乡村对内对外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乡村功能明显增强,乡村环境不时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但是与“满足人”要求相比,与服务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构建中心乡村形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乡村的特色、功能、环境,还是管理,都需要我大力提升水平。为此,要突出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围绕久远发展。

也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体现公共政策、维护公共利益的主要职能。规划决定着乡村建设形象,规划既是政府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影响着乡村建设水平,一个好的乡村规划就是一个亮点,也是乡村保值增值的源头”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的质量决定着乡村发展质量。好的规划,能合理布局乡村构架,科学划分乡村功能,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凸现乡村发展特色;而一旦不合理、不科学的规划付诸实施,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将是难以弥补的因此,说规划失误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遗憾是最大的遗憾,必需高度重视规划工作。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100万人口区域中心乡村的发展定位,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中。而目前我规划与这样的要求相比,还比较滞后。各级政府和规划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规划影响全局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乡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调修,加大组织协调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规划修编和管理中,要注意把握“四性”一是前瞻性。搞好乡村规划,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和长远发展的理念,使规划具有战略性和久远指导性。规划部门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和乡村发展规律,掌握我市的乡村定位和未来发展走势,敢于逾越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加强学习借鉴,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保证我规划至少30年、50年不落后。特别是要高水平地做好道路系统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主体骨架。二是统筹性。要增强全局意识,乡村规划不只仅要考虑乡村自身发展和群众生活的需要,更要考虑产业发展的需要,既宜居,又有产业的乡村才是好城市。要加强乡村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的统筹衔接。具体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市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客观实际,为产业的延续留下适当的空间。要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放在规划编制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市域城乡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注重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由注重单纯的乡村规划,转到注重乡村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由把乡村与乡村分割的孤立性规划,转到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规划。三是科学性。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上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合理确定乡村的布局、功能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各个方面的协调和衔接,使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总结过去乡村规划中的经验教训,防止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及决策不当所导致的盲目建设、无序建设,保证乡村健康发展。四是严肃性。要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高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确定,绝不随意变卦。凡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坚决不批,努力做到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任何项目都不得突破红线和绿线。要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规划工作层级监督,严格执行规划错案行政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审批和违法建设行为。

(二)围绕做强载体。

配套是否优质,乡村功能是乡村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局部。乡村功能是否完善。与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辐射力。下一步工作中,要把提升乡村功能作为营造环境、推动发展的突破口,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和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着力在提升功能上狠下功夫:一是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功能。要在健全完善对外对内交通体系的同时,适度超前建设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保证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建设主管部门要牵好头,确定道路建设线路、建设时序,召集杆、管、线相关单位一起研究,统筹实施。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基础建设,努力增强园区对产业的承载能力。二是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功能。服务业自身是产业,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乡村功能,要围绕打造川南商贸中心,积极改造提升激进餐饮、零售、娱乐等服务业,打造特色商业街和购物带,增强“吃在购在乐在吸引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实施工业强市和构建中心乡村提供高层次、强有力的服务业支撑。三是要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功能。社会事业也是乡村功能的重要组成局部,近年来,永川、绵阳等市通过打造一流教育,不只使教育事业自身做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而且极大地汇聚了人气、商气,带动了其它产业发展。这一点上,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品牌,特别是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缺乏在省内有影响力的名校、名院。因此,必需增强抓社会事业也是抓投资环境、也是抓产业发展的意识,加大名校、名院的培育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市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三)围绕突出特色。

一个有鲜明特色的乡村,特色就是乡村区别于其它乡村的个性和品味。不只能让生活在乡村的市民感到骄傲,也能给外地游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而一个没有特色的乡村,很容易被人遗忘的乡村要让人过目不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国内外有很多特色鲜明的乡村,如巴黎,老城区采用灰白和桔色的色调,尽现悠久文化历史,新城区采用蓝色调,给人一种明快亲切的感觉;苏州,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均为粉墙黛瓦,流露着浓郁的历史名城色彩;青岛,著名的海滨乡村,为了与蓝天碧海的自然景观相协调,打造了红瓦绿树的乡村色彩;哈尔滨,中央大街保存了原来的石头路,与两侧的欧式建筑相呼应,去过一次的人都难以忘记。但目前更多的乡村还是缺乏特色、千城一面”乡村设计品味不高,建筑缺少精品点缀,不注重延续历史文脉,这样的乡村即使高楼林立,也难以让人记住,难以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因此,解决好城市的特色和品味问题尤为重要。

尽管是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乡村,就我市来说。山水资源、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应当可以建成一座有特色、有魅力的乡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解决这个问题,必需从提高乡村设计水平入手,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就是要立足自然风貌,打造独特的乡村景观。特色就是山和水,山在城中,水在城中,半城山色半城河。要倍加珍惜大自然赐给的山山水水,依照建设山水园林生态乡村的要求,总规修编中解决“显山露水”问题。山体秀气,建设中不能把它全部围藏起来,而是要想方法露出来、透出来。釜溪水系弯曲萦绕过城区,很有美感。要树立亲水理念,加强乡村水系建设,乡村规划、设计、建设中因势融入水的要素,积极发明宜居的亲水环境。要高度重视乡村绿化建设,提升乡村的绿化设计水平,通过拆地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多搞一些街头的小绿地、小广场,使的水更清、山更秀、景更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在魂”字上下功夫,就是要注重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的魅力在文化,要充分挖掘我独具一格的井盐文化、源远流长的彩灯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并把这个“魂”融汇到乡村建设的宏观布局、风貌设计、景观打造乃至单个的建筑作品当中,让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和内涵。三是要在精”字上把好关,就是要精益求精、多出精品,特别是要加强乡村标志性建筑的打造。标志性建筑往往能极大地提升乡村形象,引领城市发展。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能展示我市厚重文化积淀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建筑精品还不是很多,这是乡村设计上的一个缺陷和不足。希望相关部门特别是从事乡村设计的专业部门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加强学习,拓展视野,不时提高乡村设计水平,努力打造建筑精品,尤其是那些关系乡村久远发展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那些处于重要部位关系整个乡村形象的标志性工程,更要从项目论证、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每一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做到少留遗憾、不留败笔。

(四)围绕优化环境。

虽然乡村建设很快,乡村管理是巩固乡村建设效果、改善人居环境的根本保证。现在一些乡村重建设、轻管理。但管理没有很好跟上,制约了乡村形象提升和功能发挥。

乡村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我市来看。特别是违规建设、车辆停放、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级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乡村管理的工作力度,努力打造整洁有序、舒适宜居的优良人居环境。一是要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和脏、乱、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乡村美化、净化水平。二是要依法查处违规建设。城管执法部门要强化源头管理,认真清理违章建筑,依法查处违规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要健全完善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责任,充分调动社区、乡村各级组织和乡村居民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积极探索乡村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乡村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方面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乡村管理水平。

三、从城建人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中增强做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事业心

关键在人。乡村建设工作也是如此,任何工作好与不好。乡村建设有无品味、有无特色,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如何,最根本、最关键的建设人。客观的讲,当前的发展既面临不少有利因素,也有不利的客观制约,一些客观的制约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乡村建设和管理水平却是可以改变的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乡村建设管理人员、规划设计勘察技术人员和房产开发建筑施工人员这三支队伍的建设,使之不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水平,适应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就是建设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建设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第一支队伍。这个系统工作,既要看到从事这个工作的光荣,更要看到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希望大家把建设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加强建设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的学习,努力提升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敢管有胆量。乡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必需要有直面矛盾的勇气和敢于负责的精神,只有突破利益羁绊,无私无畏,才干快速、有序地推动乡村建设。二是善管有智慧。目前的乡村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相对较为复杂的环境,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较多,这种形势下要有序地推动乡村建设,作为建设管理人员,必需要具有相应的驾驭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智慧,要善于在纷繁复杂中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进而打开局面。三是会管有品味。乡村建设要求很高,要把乡村建筑打造成“凝固的音乐”提高乡村品位,作为乡村建设管理人员,绝不能是低水平的人去审查高水平的方案,必需要有铸造精品的基本知识、基本素养和品位,不只要全面掌握建筑方面的知识,还要对经济学、美学等也要有研究,才干在规划上、设计上、建设上乃至乡村管理上体现乡村品位。

必需将“以人为本”贯穿工作始终。从事规划的同志要“以人为本”做规划,对技术人员队伍而言。追求“精品”不时提高的规划水平,力争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品位设计和高质量建设;从事建筑设计的同志也要“以人为本”进行设计,不时提高设计水平,多出精品。这一点上,希望我市现有的规划设计技术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学习借鉴国内外个性乡村先进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果我自身的队伍满足不了乡村发展的需要,最终也是要被市场淘汰的

乡村改造规划篇7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问题;管理

土地资源是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按照区域规划要求设定土地开发机制,才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方案,提高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面对传统土地规划与管理模式,要掌握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涵,提出符合战略决策标准的可行性对策。据此,结合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可实时调整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

1城乡一体化背景

“城乡一体化”作为中国改革建设新思路,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规划进行调整,促进农村与城乡之间整合与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从城乡一体化标准来说,其主要针对农业经济区域规划与发展,对项目改造建设提出可行的处理方式,帮助农村地区做好资源利用决策,统筹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及安排,带动土地资源、产业资源、环境资源等协调发展。

2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规划问题

农村土地规划中缺少足够的保障机制,开发与保护土地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违规建设现场不断增加。例如,农村土地开发前期,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开发方案,土地资源结构布局失衡,开发之后,土地结构层次混乱,部分土地资源浪费;规划决策失误导致用地决策失误,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2.2开发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丰富,相比城镇地区具有更大的开发空间。但是,农村土地开发制度不健全,导致各个区域之间土地划分决策失效,限制了地区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例如,土地开发模式不够统计、标准,生产区、种植区、居住区等结构层次混乱,难以对农村土地资源实施综合调度管理,破坏了土地结构层次的协调性。

2.3流转问题

现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缺失,限制了土地流转与转换,如:土地使用权流转秩序混乱,影响了整个区域规划与改造标准。市场经济改革下,农村土地上市流转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地区经济收益增长,满足不同阶段农村土地改造建设要求。然而,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影响了农村土地上市流转的流通性。

3农村土地管理规划与对策

3.1政府监管规划

当前,我国国民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化,实现了经济战略转型目标。但是,农村土地开发与分配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导致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限制了农村土地开发战略建设标准。对于传统土地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按照区域规划标准执行土地建设方案,为农村地区土地整改实施综合控制方案,这些都是实现资源利用标准的可行性方案。例如,针对大规模土地流转情况,要时刻掌握土地资源分配计划,从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实况出发,做好详细的监管与改革工作。政府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农村土地改造建设提出可行的指导方向,挖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3.2土地流转调控

城乡一体化是为了促进城乡地区的综合体,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改造模式,帮助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消除潜在性的发展隐患。例如,市场化改革准则下,城乡土地制度与规划建设、产业布局、政策调控、生态保护等紧密联系,从而保证了地区经济战略决策要求,消除了农村土地使用障碍,帮助城乡地区搞好市场转型工作。例如,“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

3.3开发土地市场

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理念,任何一个阶段,都要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战略性调整。为了摆脱传统土地资源模式的缺陷,城乡一体化倡导新型改造机制,要求土地管理平台建设更加稳定化,从而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增长,实现了产业规划与改造目标。坚持土地规划与统筹发展,建立符合农村区域发展要求的土地建设标准。同时,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3.4倡导规范用地

城乡一体化背景,最终是为了实现产业效益化,带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同步进行。基于传统土地改造标准下,农村土地效益化必须注重收益增长,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统筹化建设。同时,按照土地管理规划标准执行操作目标,这些都是产业效益增收的主要方向。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原土地用途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4结论

城乡一体化促进了农村土地战略转型,实际管理阶段要考虑综合发展需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编制战略转型方案。同时,面对城乡一体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要敢于采取土地管理决策额,消除土地资源利用隐患。

参考文献:

[1]宋迎新.农村土地整治的突破口在于制度创新[J].浙江国土资源,2010,(01).

[2]鲁建平.当前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及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9,(09).

[3]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01).

[4]黄飞,罗春华.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思考—以德江县为例[J].科技信息,2010,(16).

乡村改造规划篇8

召开这次会议是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春节前,市农办牵头组织人员到各乡镇、街道进行了调研,并组织起草了今年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实施意见,昨天下午,市政府也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对今年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实施意见进行了论证,近期将下发。刚才,镇、镇、乡、乡府前村、乡秀峰村分别就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工作作了经验介绍,此外还有12个乡镇、村作了书面交流,各有特点,解决问题的层面与角度各有不同,效果明显,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市农办姜善根主任就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去年农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工作成效明显

2011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住房改造5012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2000户;经验收的拆除旧房有5953户60.68万平方米,其中35个示范村拆除旧房2001户21.87万平方米;下山搬迁落实宅基地885户,安置农民3111人,拆除老屋1297户,建设用地复垦1526.89亩,取得了较好成效。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体感觉我市农房改造和下山搬迁工作抓得紧、动得快、力度大,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合力共推格局基本形成。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紧紧牵牢农房改造这一农村的牛鼻子工作,增强认识、建立组织、明确任务、出台政策、落实责任,统筹推进下山搬迁、村庄整治等当前农村的重点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合力共推的工作格局。

二是政策配套,要素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1年是我市农房改造工作的全面推进之年。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注重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引导力度,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去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实施意见》,市农办、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也及时研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加上近些年我市已出台的下山搬迁、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农村宅基地管理等相关政策,基本形成了以《市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实施意见》为主导,以相关配套政策为补充,涉及土地、资金、规费减免优惠、金融支持等各方面内容的政策保障体系。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全市农房改造要素保障落实和全面快速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建设理念不断强化。科学规划是搞好农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过去的一年,我市编制完成了市域村庄布点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在全省率先获省政府批准实施,有35个农村住房改造任务的村均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还有53个中心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确保了农房改造依规布点、依规建设。同时,在规划引领下,各地坚持因村制宜,民主决策,分类指导,多类型多模式推进,根据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建设模式。如凤林镇政棠村完善规划蓝图,推动了全村363户拆除旧房、建好新房,85%农户完成农房改造。

四是部门协调,管理服务环境显著改善。在推进农房改造和下山搬迁工作中,我市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强化服务,密切配合,探索创新,为顺利推进农房改造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如市国土局和市扶贫办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制定了下山搬迁农户建房报批简化手续,有33户得到了及时报批;市农办作为牵头部门,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经常性到各乡镇(街道)进行服务指导,确保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进,等等。

我市农房改造和下山搬迁工作总体上推进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下步提速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地方对农房改造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没有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掌握各项政策措施,动员发动的效果还不明显。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异较大,有相当部分乡镇旧房拆除仅是原址拆建,集中连片拆除、自然村撤并等工作力度不够,进展较慢。三是村庄规划不够科学,有近三分之一规划存在超过修编期、覆盖面不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对农房改造难以起到控制指导作用。四是下山搬迁要素制约越来越大,如建房报批进度偏慢,老屋拆除任务较重、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宅基地跟不上需求、小区缺少公共服务场所、新区管理组织建设滞后运行困难多等。

总之,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下山搬迁工作,既是农村改革发展所趋,也是农民群众意愿所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作为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深化认识、大胆创新,扎实推进。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进2012年农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工作

农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工作是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工程,面广量大,任务艰巨,要将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两项工作相结合,强化举措,合力攻坚,使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下山搬迁工作全面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一)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农村住房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必然要求;二是改善民生、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三是促进农民转变生活方式的需要;四是节约集约土地的需要。因此,大家要深刻认识到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其作为农业农村的牛鼻子工作之一来抓。

为完成市政府去年年初提出的“奋战三五年、农村旧貌变新颜”的要求,今年的农村住房改造任务比去年要艰巨的多,难度也大的多,我们的目标是:全年完成农村住房改造5000户,其中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1500户;拆除旧房8000户,力争10000户;新立项建设用地复垦1500亩。为此,大家要在“完善机制、创新举措、保障落实”上下功夫,拆出氛围,拆出成效,重点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健全工作机制。农房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协调推进。领导要加强。从2010年8月份到现在,市里已先后召开4次全市性的会议,表明市委、市政府对农房改造工作的高度重视。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努力形成党政同抓、部门联手、镇村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工作中要尊重民意、维护民利,赢得农民最广泛的支持,确保农村改造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责任要落实。农房改造的工作责任在市,关键在镇,基础在村。各乡镇(街道)、村要负好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不仅要主要领导亲自抓,而且要组织骨干团队专门抓。市农房办要负好总体规划、政策制定和督查协调等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负好推进工作的共同责任,以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最高的效率,形成强大合力。督查要严格。各乡镇(街道)、示范村要在每月25日前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市农房办要每季度督查通报实施进度,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先进事例。农房改造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双争先考核,年底严格考核,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二是要完善政策保障。今年,我市在去年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首先在资金保障上,除继续整合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下山搬迁、农房救助、村庄整治、中心村建设等各项涉农资金外,今年市财政将安排不少于9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以奖代补,重点奖励集中连片拆除旧房、下山搬迁撤并自然村以及低保户、困难户建安置房统一安置等。同时,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对相关规费继续实行免收或减半征收。其次在配套政策上,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在坚持原有好的做法的同时,要大胆探索推进农房改造建设的新机制、新方式,加快突破一些制约因素,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农民跨乡镇跨村建房政策、农村建设用地放弃补偿标准以及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为农房改造建设提供扎实的机制保障。

三是要强化规划引领。编制规划是开展农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农房改造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这里我要强调两点: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合理布点中心村和基层村,尤其要逐步减少行政村数量、适当增加中心村数量与规模,着力解决村庄布局散、建设乱等突出问题,使村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实现人口集聚、节约用地、环境改善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在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人文景观及实用、节约、美观、协调,以及布局全面、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大村庄规划修编力度,今年重点要编制完成5个重点镇、30个中心村、60个行政村规划。在规划编制中,要注意把“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作为衡量规划编制水平的重要标准加以落实,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防止出现定位偏差现象,造成规划脱节、重复建设。

四是要突出工作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下一步重点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做大中心村。对村庄布局规划确定集聚发展的中心村、经济强村、大企业进驻村以及列入市级下山搬迁、移民拆迁安置点等,要按照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建设集中住宅区,合理进行村庄功能分区,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功能齐全的中心村。二是整治空心村。村庄布局规划确定的保留村,按照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度推进住房改造建设,严格控制新建独立式住宅,鼓励集中建设联立式住宅。要不断提高空心村拆除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连片拆除以及拆旧整理、复垦还耕工作力度,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三是搬迁撤并自然村。重点是针对明确需要搬迁的自然村,选择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作为安置地,引导农户集聚到城镇和中心村、中心镇,同时停止需搬迁撤并自然村的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对一时无法实现异地搬迁的农户,其危房经批准后可适当修缮加固。四是扎实推进示范村。在推进过程中,重点要抓好示范村、重点推进村的建设,以点带面,为全市面上工作开展带好头。对示范村建设问题,我这里再明确两点:一是申报的示范村必须要有村庄建设规划;二是示范村旧房拆除必须分区域集中连片推进(包含自然村整体搬迁),其中每个区块拆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占地面积)。

(二)扎实推进下山搬迁工作

2012年计划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争取3000人;拆除下山搬迁农户老屋1500户,争取2000户,促使2010年前下山的一半农户老屋得到拆除,实现下山农户建房应批尽批。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老屋拆除。下山搬迁农户老房屋拆除是下山搬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老屋拆除难,下山搬迁农户“一户多宅”的局面,已成为当前下山搬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目前已搬迁农户的老屋要采取措施坚决拆除;另外一层意思是对于新的搬迁户要坚持“先拆后建”政策,必须把原居住地房屋拆除作为农户下山搬迁的前置条件。工作思路上,要将下山搬迁与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彻底解决拆屋难问题。

二是要及时办理建房手续。下山农户建房报批工作事关农户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去年,市国土局和市扶贫办按照我的要求,在清湖镇清泉村开展了下山搬迁农户建房报批工作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作离广大搬迁农户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年,国土部门还要再多想些办法,进一步简化下山搬迁农户建房报批程序,加快办理建房报批手续,实现应批尽批。

三是要引导搬迁户致富。“搬得下”只是下山搬迁工作中的第一步,而“稳得住、富得起”才是下山搬迁工作的最大目标。因此,各乡镇要加强对下山搬迁农民的素质培训,掌握一些适用技术,实现转移就业。在产业发展方面,可以鼓励发展一些来料加工,让一些年纪较大、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众实现就业;也可以鼓励发展食用菌、温氏养鸡等短、平、快项目,拓展创业致富门路。

四是要加快宅基有效供给。目前我市山区农民下山积极性很高,许多农户等着要宅基地。我想解决宅基问题可以从三条途径解决:一是安置小区本身要加快宅基地的平整,积极盘活现有的土地,抓紧供给宅基地,尽量满足下山搬迁农户的需要。二是要注重从中心村、集镇等有升值空间、有吸引力的地方选点,如贺村镇、中部工业园区,吸引下山搬迁农户。同时,要利用好荒坡,尽量少占用耕地。这里我还要再强调一下,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小区60%的宅基地用于抽签的相关规定,杜绝变相抬高地价,失信于民的的情况发生。三是引导城里有房或准备在城里购房的山区农户,有偿放弃宅基地。

乡村改造规划篇9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有效实施城中村改造,创建区域中心城市,特通知如下:

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规划执法管理的紧迫感

规划是对一个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的科学预测和统筹安排,是城乡建设、发展和管理的纲领。规划即法,违反规划即是违法。城乡统筹规划是发展一个县的纲领,是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县规划工作成效显著,但对照创建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仍有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镇(处)、村和县直部门规划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不作为、乱作为、不按程序办事的情况仍然存在;二是城乡规划管理力量薄弱,特别是对城中村和一般行政村的建设管理力度不够;三是县、镇(处)、村三级规划管理网络协调性差,效率不高。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镇(处)、工作站一定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切实把加强规划执法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力争通过近期的工作,切实解决好规划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城乡规划建设秩序。县委、县政府将规划管理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年终进行考评。

通过严格执行规划,有效避免因为低层次建设造成的建了拆、拆了建的资金浪费,避免因为人口转移、新村盲目扩张、旧村形成空心村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从而使中心城区不断扩展、充实,镇区建设不断规范、改进,乡村环境逐步改善、提高。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不好是最大的浪费,规划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为此,务必在规划制定上下功夫,舍得投入。首先要做到规划在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上的全覆盖,使规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其次,要在规划体系上全覆盖,做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应有尽有。这几项规划是按不同要求分层次进行的规划,不可替代。今年我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审批实施,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补充完善。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应对城市化发展进程,我县将重点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兴建农村新社区,彻底改善乡村环境。各镇(处)要高度重视总体规划编制,确保科学合理,同时要切实抓好详细规划编制,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将每一区域、每一街道、每一建筑打造成精品。

坚持从严执法,确保城乡规划的落实

(一)明确职责,卡死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监察到位,处置彻底”的城乡规划执法原则,县城乡规划局要实行网格化监管,全面覆盖城区26.5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大力度开展违法建设行为的立案、调查、取证和工作,并协助和指导各镇(处)规划执法工作的开展;各镇(处)、工作站、村负责属地的规划执法。村两委是本村违法建设监管的直接责任人。各镇(处)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负责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并且要加强规划建设信息收集、社会监督、举报工作,构建镇(处)、工作站、村三级规划管理与执法信息网络体系。形成规划信息全覆盖,确保违法建设发生一起,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

乡村改造规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需要,抓住国家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提升出市主要通道等级,逐步实施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改善乡村交通条件,让农民走上平坦路,为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快捷、便当、舒适的交通条件。

二、建设目标

结合向上争取项目情况,根据我市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市今后3年乡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是改造、硬化乡村公路346公里,总投资1.5亿元。其中:通行政村44公里,硬化率达100%通自然村302公里,硬化率达80%

具体布置:

力争120公里。年计划改造、硬化乡村公路80.5公里。

力争116公里。年计划改造、硬化乡村公路77.5公里。

力争110公里。年计划改造、硬化乡村公路76.5公里。

三、政策措施和资金筹措

1乡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乡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土地置换、山场拍卖、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乡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乡村公路建设。也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出资或投劳。

2安排乡村公路配套资金。市政府将乡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统筹解决。乡村公路建设方面。市财政配套2万元/公里,桥梁另行补助。

3实行乡村公路建设激励机制。市政府对当年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单位每公里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万元。

4建立乡村公路养护基金。用于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加强乡村公路建设领导。成立市乡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交通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委、财政、交通、公路、监察、国土资源、审计等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交通局长兼任。各部门要围绕我市乡村公路建设,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尽职尽责。

2落实乡村公路建设责任。根据《公路法》第八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为承担村道建设的项目业主。为确保乡村公路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并纳入责任单位及其主要领导的年终目标考核范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是

组织项目前期工作评审及计划监督,市发改委:负责全市乡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项目的立项批复。督促配套资金的落实。

参与全市乡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审查。负责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组织、管理、监督,市交通局:负责全市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的编报。严格依照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下拨补助资金。负责全市乡村公路养护计划编报、项目实施、资金管理。

参与全市乡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审查,市公路管理分局:参与全市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的编制。负责全市省养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编报、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参与制定市乡村公路改造工程技术政策和管理办法,落实省养公路建设配套资金。

依照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分局提出的拨款计划拨付配套经费。市财政局:负责全市乡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的安排和监督。

包括经费使用、工程招标的监督等。市监察局:负责全市乡村公路建设的廉政监督。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乡镇乡村公路土地征用的协调、报批和乡村公路建设农用地转用的协调、报批。

市审计局:负责全市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

做好征地拆迁及公路沿线群众的思想工作,项目所在乡镇:负责项目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乡村公路建设自筹资金,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

五、建设管理

1立项规范。各乡镇乡村公路建设年度计划必需在上一年度十一月份前上报。列入年度计划的乡村公路项目必需是已进入省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库的项目。

2勘测设计。乡村公路路面设计要求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可由市交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设,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变卦设计或改变路线走向。

3技术规范。乡村公路应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结合资金、交通量发展前景以及实际意义。确定其技术标准。通乡镇公路以三级以上为主,通行政村公路以四级为主,特殊路段可采用等外规范。技术规范的采用原则是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通行能力。

4工程施工。乡村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需按国家、省有关规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招标必需在纪检、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严禁招标弄虚作假和地方保护。有违法行为的必需依法进行查处。

5质量监理。乡村公路建设工程要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和“业主管理、政府监督。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促使乡村公路建设迈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市交通局、公路分局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稳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党政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将乡村公路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6工程验收。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完工后。验收合格后,上报到上饶市交通、公路部门,并由其组织竣工验收。

六、环境维护

坚持以人为本,乡村公路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维护。走可继续发展道路,严禁破坏当地景观、浪费土地资源,要配合城镇规划,使公路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坚持和谐发展。

七、平安生产

规范平安作业,乡村公路建设始终要牢固树立“平安第一”理念。严格施工平安操作规程。加强对爆破物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管理,切实保证人民生命财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