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1:41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1

【关键词】建筑CaD;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随着autoCaD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它能让设计人员用计算机完成从方案构思、初步设计、结构计算到绘出各类施工图的整个设计过程。因此熟练地运用CaD,对于我国高校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十分必要。

一、传统建筑CaD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CaD教学方法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安排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先进行命令讲解,示范操作并标识命令每个步骤各个选项的含义,再让学生上机操作。上课在教室,练习在机房,讲练分离完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后进行实例综合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吃力,辅导时更吃力,几乎全部要重新讲解,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更是觉得枯燥无味。从内容上非常注重介绍和讲解基本操作命令。虽然学生学了CaD的基本用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依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应用CaD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学习CaD重在能够熟练完成绘图工作任务,而不能局限于学习基本命令和基本操作。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传统建筑制图与现代信息软件技术相结合的融合性课程,即采用aUtoCaD软件技术结合土建专业技术,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能力定位

我校通过与多家建筑企业深入合作,以及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并且建筑装饰行业的专家和我校教师共同对各个岗位进行能力分析,了解到建筑装饰行业的很多岗位人员在各自的工作领域经常使用CaD来绘制各种图形,就如同其他办公人员使用oFFiCe办公软件一样。可见,CaD已经作为一种“工具”来为建筑岗位提供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我们把课程定位在让学生做“熟练绘图手”而不是CaD专家的层面上。课程强调建筑制图的主体性和CaD软件的工具性,体现建筑制图的方法、步骤与CaD命令的融合性。根据建筑制图的需要选择命令,把CaD命令融入建筑制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复杂的软件体系面前能“避虚就实”,直指目标。本门课程的教学定位是使学生具有能够熟练应用CaD软件来绘制装饰工程图的职业能力和行业通用核心能力。

三、面对新的CaD设计理念和需求,如何在教学中拓展新的辅助建筑设计手段,并有效发挥运作、如何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经过我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调整、尝试,对建筑CaD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实践和探索:

1、摆正学习心态,辩证地认识建筑CaD课程的作用

教育学生要摆正学习CaD课程的心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弄通软件的所有功能是不可能的。但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希望掌握autoCaD的全部功能,但事实上这完全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另外,建筑CaD软件是一种工具,它的用途相当于过去的“绘图笔”,即使软件运用的再熟练,没有好的构思和创意,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是“空中楼阁”。有许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软件的学习和训练上,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因此,软件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高要合理安排、综合提高,才是学习建筑CaD课程的根本目的。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我们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根本出发点就是将计算机软件的运用与辅助建筑设计课程结合在一起,重点讲解辅助设计的方法和过程,而对软件的讲解完全融合在设计过程中,并且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待。通过讲解不同的辅助建筑设计的过程来综合运用软件,达到在设计中学会软件的运用,使得软件的运用很好地融合在辅助设计中,真正体现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在教学辅导过程中,结合命令的细致讲解,每堂课均布置相应的实际工程图纸进行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型建筑到中型建筑、由方案图到施工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软件的运用。

3、合理安排教学模式

首先是教师系统地讲述CaD制图中的一些概念,对于各个命令的讲解要分析详细,解释清楚;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在计算机上再次将刚才的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再留出一定的时间让练习刚刚传授的知识点,在练习中学生随时可以提出自己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解答。当学生都完成练习任务时,教师再次对所有学生存在较多的问题给以重点讲解和阐述。这样,理论与实践并行,使每个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操作和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入门,而且随着授课内容的不断深入,经验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最终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4、正确传授操作过程,提高绘图速度

建筑CaD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曾经参与过实际工程的设计,具有很直接的操作和绘图经验。另外,教育学生运用“左右手并用”的绘图习惯。左手控制键盘,输入快捷命令和数字,右手控制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记忆常用的快捷命令,养成输入快捷命令操作的习惯,同时尽量运用“盲打”来提高绘图速度。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筑CaD软件也在不断升级,本人尝试课堂教学在重视理论讲解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软件的方法和要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命令的讲解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首先,要讲解命令的操作过程,对每一步骤分析其原理,提醒学生多观察命令提示区的提示,然后进行准确的操作;其次,要讲解该命令的快捷方式,以便提高绘图速度;最后要讲解该命令在建筑绘图中的应用对象和技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尝试法”和“分析法”去学习研究软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又能使学生很快适应软件的更新和换代。

6、改革教学评价形式

改革教学评价形式,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职业素质等方面。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采用过程考核。主要以考察学生的绘图能力,各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绘图的技巧、绘图的基本素养等。改变传统的笔试,制定项目成员评审标准,依据实训任务检查成绩表和项目开发个人总结及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绿色建筑;性能模拟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25203

1引言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绿色建筑随之被众多的国家实践并推广;2003年,由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需要,中国建立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GoB-aS);2006年,建设部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划分3个绿色等级,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随及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可见,绿色建筑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实施过程,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在建筑相关专业开设绿色建筑课程也刻不容缓。

2课程现状及改革方向

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专业自2010年开设《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对接市场助理建筑师岗位所需技能――建筑节能设计及计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规划节能设计、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节能软件操作4部分。主要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建筑节能的观念,掌握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将低能耗的理念贯穿整个建筑方案设计,熟练运用节能软件进行节能计算,并掌握建筑节能工程的验收要求等内容。

近年来,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出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旗帜,推行力度由上至下步步强化,建筑各界纷纷反映可以用“应接不暇”来形容。根据友绿网()的《中国建筑行业绿色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5年内将面临绿建筑“人才荒”,其原因主要是绿色建筑相关职位在中国建筑行业都属于新兴职位、各大企业对绿色建筑人才需求旺盛、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相应的对口专业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的输送渠道等。面对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其专业课程也急待改革,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绿色建筑知识技能的毕业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节能作为绿色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建筑节能技术》便义不容辞地成为专业绿色建筑改革的先驱,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后并一致赞成将《建筑节能技术》更名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对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更新和拓展,期望能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渗透到本专业其中设计课程中的效果。

3课程改革整体思路及框架

3.1岗位知识技能分析

通过对历届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为助理建筑师,那么符合市场需求的助理建筑师应该具备的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技能呢有哪些,带着这个思考,对目前市场上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剖析,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分析,得出《绿色建筑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室内外声光热风环境模拟以及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经过教研组的多次研讨,并充分结合该专业长期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色,总结出了“专题授课+模拟实操+专用周课程设计”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框架。

3.2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绿色建筑技术》这门课程开设在建筑设计专业二年二期,共计60课时,周课时为4节,采用“专题授课+模拟实操+专用周课程设计”三大教学模块的课程框架,表1绿色建筑设计岗位知识技能分析

序号设计流程具体内容需具备的绿色建筑岗位知识技能点1方案设计阶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书》,对设计方案进行绿色优化:

①从项目具体的实际条件出发,罗列出可采取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②针对项目设定的绿色建筑星级设计标识级别,确定绿色建筑六大指标体系中的各项目标,明确对应的技术策略。

③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计算机模拟,如声光热风环境,分析得出最优化结果,协助设计院优化设计方案。

④以上技术和方案优化都需要权衡考虑成本造价,并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①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③室内外声光热风环境的计算机模拟

④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2初步设计阶段编制《绿色建筑初步设计报告》,优化方案设计后的初步设计报告:完成初步设计文本中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技术措施3施工图阶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深化初步设计后的技术落实:

①精确绿色建筑措施技术用量,并有效地落实于施工图,且符合标准规范。

②完成施工图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及《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等相关工作。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其中专题授课与模拟实操模块交替进行,专用周课程设计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具体安排如下。

3.2.1模块1――专题授课

目前,绿色建筑知识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够深入和系统,首先得安排专题理论授课,课程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纲领,总共设置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6个专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要领,针对每个专题都设置了重点小任务,供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3.2.2模块2――模拟实操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学者便开始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研究,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涌现了大量的模拟软件,以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建筑环境(建筑内外的风、光、热、声环境)模拟分析软件主要有英国ieS软件、生态大师ecotect、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等。通过对本地各设计院调研(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湖南省内各大小设计院),显示采用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占湖南省内各大小型设计院总数的8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为国内开发软件,界面通俗且简单易学,而英国ieS软件、生态大师ecotect等国外分析软件的英文界面较为晦涩,学习时间较长。经过教研组的多次研讨,并结合实际情况,一致同意对学生教授北京绿建斯维尔建筑环境性能分析软件。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3.2.3模块3――专用周课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和模拟技能,在专题理论课程和软件实操课程完成后,在学期末设置一个绿色建筑专用周课程设计,以本学期完成的公共建筑设计课程作业为对象,进行绿色建筑优化设计。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优化设计,从而学会将低能耗的绿色理念植入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并且整体掌握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以及达到对模拟软件的强化训练的效果。具体课程安排如表2所示。

4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4.1师资团队

在原有《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团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多专业综合性,积极吸纳暖通专业、擅长软件及企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加入。

4.2教材选取

初步选用《绿色建筑概论》(董靓和孙世钧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及《绿色建筑分析软件实操手册》(由课程教学团队与软件公司共同编制完成)三本教材。

4.3硬软设施

多媒体教室、配备aUtoCaD和斯维尔绿色建筑分析软件的学生机房。

5结论

通过对基于建筑节能的绿色建筑课程改革,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不论从国家形势政策方面还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在建筑设计专业开展绿色建筑类的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的。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应在学校阶段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学习,除了掌握传统的autoCaD、SketchUp以及photoShope等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分析软件,并在设计课程中加以运用。

(3)绿色建筑类课程对设计理念、技术措施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要求较高,需要整个专业的各个课程老师积极参与,并将绿色低耗的理念融入到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

(4)绿色建筑涉及了建筑设计专业以外的多个学科专业知识,因此绿色建筑课程团队需吸纳多专业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加入进来。

参考文献:

[1]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4):13~17.

[2]徐黎明.建筑类高职院校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4(8):125~126.

[3]鲍丽.绿色:回归设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建筑教育,2011(1).

[4]王雪松,周铁军.绿色建筑教育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例[J].中国建筑教育,2011(4):10~14.

[5]丁以喜.绿色建筑趋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探究[J].职业与教育,2012(9):107~108.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3

关键词:建筑结构CaD;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46-03

一、课程介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中国土木建筑设计部门开始广泛应用,建筑工程从建筑方案设计、结构布置和内力分析、构件截面设计计算与构造设计、施工图绘制到概预算全过程可实现CaD一体化完成。建筑结构CaD技术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新的分支,对其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就成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建筑结构CaD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CaD技术在中国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CaD系统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其最新发展,当前国内主流结构设计CaD商品化软件的使用和设计实例,以及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课程侧重CaD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结合上机实际操作,使学生迅速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技巧,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学习该课程要求具备工程力学、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工程结构抗震等相关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997年,合肥工业大学首次为本科生开设了建筑结构CaD课程,次年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后又专门开设了建筑结构CaD课程设计。多年来,课程组以“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作为建筑结构CaD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重视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目前,在许多工科课程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工业技术发展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矛盾。课程组在介绍CaD技术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基础理论的同时,及时把建筑结构CaD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侧重CaD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CaD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也不断升级。以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结构设计软件pKpm的应用”为例,尽管该软件在近三年来进行了多次升级,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软件的最新版本为基础进行授课,使学生能熟悉和掌握最新软件的计算原理和使用方法。近年来,国外的一些大型CaD应用软件正通过汉化、加入中国规范等方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1],课程组将这些先进的软件引入课程教学,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如midasBuilding是由迈达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发的一款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具有计算内核先进,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课程组于2011年和迈达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该公司的高校培训基地之一,邀请该公司熟悉软件操作的工程师给学生讲授软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该公司提供的midasBuilding软件的高校网络版供学生练习使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受课时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把每个软件的使用方法都进行详细介绍,课程组将一些较常用软件的主要特点、功能和操作界面给学生做概括性介绍,并给他们提供相关学习资料,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在目前的结构设计工作中,部分设计人员偏重上机操作,忽略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对软件编程原理、技术条件、假定条件、应用限制等也不甚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了,这容易导致设计质量问题。在讲授结构设计软件时,注重结构概念的讲授,对不同软件的适用条件,软件中各主要参数的选择,以及计算结果合理性判断等都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教导学生不要成为“计算机傻瓜”,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传统教学法与实例教学法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法与实例教学法相结合。所谓实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案例,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表达等活动,让他们在具体情况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2]。如在绘图软件autoCaD的讲授过程中,首先采用传统的“命令教学法”[3],将各个常用命令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然后将主要内容结合、精选,设计出几个或十几个实例,把要学习的命令和操作融入到具体的实例中,以达到熟练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在实例中学会使用操作命令,实例的选择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的门窗大样、梁柱构件大样到较为复杂的基础、楼梯、阳台大样等,再到复杂的建筑、结构平面图。随着学生绘制实例图的不断增加,掌握的命令也越来越多,操作水平也逐渐提高[4]。介绍完autoCaD的使用方法后,往往用一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对在autoCaD平台上二次开发的绘图软件“探索者”和“天正”进行简要介绍。由于学生有了较扎实的基础,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学这两个软件,课堂不必再多做讲授。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pKpm和miDaS的讲授过程中,同样以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工程结构为例,详细介绍从建模到分析再到计算结果查看整理、模型调整以及最终的施工图绘制整个过程,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各个命令的操作方法,也对结构分析设计有了全局性了解。实践证明,采用实例教学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较好。

建筑结构CaD课程的课时有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仅局限在上课时间是不够的。为方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程组搭建了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布置上机练习的题目,并可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建筑结构CaD课程结束之后,还有1.5周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实践过程,课程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做到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设计题目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融会贯通的全面复习,又可以了解实际结构设计的各环节,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知识。由于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关系较紧密,扎实地做好课程设计还可以为下学期的毕业设计的电算部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轻毕业设计的难度。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课程设计的难度,直接将建筑施工图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构件的布置和构件尺寸的确定,之后再进行结构的建模、分析、施工图绘制和计算书的整理工作。实践证明,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加强结构概念的理解,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此外,考虑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楼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问题较多、概念不清晰。在课程设计中还增加了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楼梯结构剖面图、平面图和梯板、梯梁、梯柱构件详图等施工图的绘制工作,要求学生在绘图时不能只是照抄图纸,而应该对楼梯的构造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荷载的传递路径,各构件的功能、布置位置以及配筋方式等,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毕业设计时能轻车熟路,减少出错的概率。

(四)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建筑结构CaD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与课程结业考核。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上机练习等,要求学生态度认真、作业工整、图面清晰、表达正确、互不抄袭,对不符合要求者应要求其重做或补做。每次考核结束后,并不是简单给个分数,而是要及时总结、查缺补漏。课程结业考核一般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绘图的速度以及成图质量进行打分,必要时可对学生提问。考核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激励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为其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建筑结构CaD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得到各届学生、同行和校外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该课程已被评为合肥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和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叶献国.建筑结构CaD应用基础[m].2版.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黄月明.实例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5):125-126.

[3]宋博.浅谈建筑CaD课程教学[J].科技信息,2011,17:589.

[4]魏旭,王景阳,谢建荣.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18-320.

practiceanddiscussiononCaDforbuildingstructures

CHonGXun,YeXianguo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9,anhuiprovince,p.R.China)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4

关键词:专业建筑绘图软件;建筑装饰专业;建筑制图与识图;CaD绘图;施工图绘制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007-03

众所周知,目前整个建筑行业的工程图纸几乎都是用电脑软件绘制,电脑绘图技术的使用即提高了出图速度,也提高了出图质量,因此熟练掌握电脑绘图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纸,并能快速、准确的完成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图纸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该文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培养方案,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CaD绘图》课程、专业建筑绘图软件及相关制图规范标准等进行模块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了适合高职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强调以专业绘图软件环境取代传统手工绘图的图板、绘图仪,在专业建筑绘图软件环境下进行制图理论及规范的讲解,并以此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就业需求完美结合。该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利用专业绘图软件培养学生制图与识图能力的教学思路。

1建筑工程图的特点及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1.1建筑工程图的特点

建筑工程图中的方案设计图、各类施工图和工程竣工图是用投影的方法来表达工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有关规定绘制的图样。它能准确的表达出房屋的建筑、结构和设备等设计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因此投影原理及投影规律是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图的特点还体现为规范性,可以说建筑图例和符号的使用是相当规范和标准的。目前,国家针对建筑设计行业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01)、《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97)等等。此外国家还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某些特殊行业还有专门的行业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等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规范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建筑市场的需要。

1.2建筑工程图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图纸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交流语言,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和重要的技术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图纸进行材料准备和施工准备,合理组织施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的阶段验收和工程完工后的竣工验收,要依据工程图纸进行阶段性验收和竣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并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建筑工程图纸也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结算和决算的依据;建筑工程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2绘图软件在建筑工程图中的普及与推广

目前整个建筑行业的图纸几乎都是用电脑软件绘制,电脑绘图不仅吸取了原有的手工绘图的优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出图效率。电脑绘图应用及其广泛,而且最终表现的效果也相当好,可以说现如今没有绘图软件就没有现在的建筑工程图纸。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绘图的专业软件也层出不穷,autoCaD软件就是其中较著名的绘图软件。此外还有以autoCaD为平台开发的天正建筑、中望CaD等专业建筑绘图软件。这些专业软件的使用和推广,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工程图的绘制技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电脑绘图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建筑类高职院校制图与识图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3.1建筑类高职类院校制图与识图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装饰专业开设的绘图课程主要有《建筑制图与识图》、《CaD绘图》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画法几何、建筑制图等三部分。《CaD绘图》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本专业施工图的规范表达来讲解autoCaD的运用,总体上提高学生的电脑绘图能力。这两门课程在设置上相对独立,在教学环节上联系不紧密,互相脱节,不能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且教学周期较长。

3.2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图都是用电脑软件绘制,但在目前的各大高校中,《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靠课堂讲述,绘图训练还是以图板、绘图仪、丁字尺及三角板等为主,学生作业还是靠手工绘图完成。这种绘图技能的训练已经不能适应后期电脑绘图及专业课的要求,而学生对此兴趣也不高,更将希望和寄托在今后的电脑绘图上。因此可以说电脑绘图是大势所趋,而传统手工绘图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以适应未来的要求。

《CaD绘图》课程虽然讲述如何利用电脑绘制施工图纸,但教学环节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学习CaD电脑绘图时对之前《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中学过的内容已经忘记很多,而针对初学者来说,CaD软件功能的强大及学时的限制,使学生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熟悉软件功能和基本操作上,教师也很少能从建筑制图标准及专业设计的角度来讲解软件的使用,有些教师不是完全了解建筑制图标准甚至缺乏专业设计知识,因此学生画出的图纸不符合规范要求,质量也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尽管autoCaD软件几乎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装饰、规划、园林设计、电子电路、机械设计、服装鞋帽、航空航天、轻工化工等诸多领域。但对于建筑工程图来说,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对于建筑制图来说,制图规范和制图标准所规定的字体、图线、图例、各种符号、轴线及标注等均要求按照相应标准绘制。这些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软件的操作,又要兼顾制图标准,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繁琐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掌握。

4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优势及应用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通用CaD(ComputeraidedDesign的缩写)工作平台,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可以用来创建、浏览、管理、输出和共享2D或3D设计图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CaD在建筑、机械、测绘、电子、汽车、服装和造船等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市场占有率居世界首位的CaD系统工具,成为了当前工程师设计绘图的重要工具。在我国,autoCaD已成为建筑设计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制图设计领域,autoCaD已经为我国实现“甩掉图纸板”的目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只有较少的部分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对于建筑装饰专业来说不能绘制有立体感的建筑立体外观和室内装饰效果,能用到的工具少的可怜。可以说学建筑制图最专业也是最基本的软件是autoCaD,但真正适合高职教学且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是天正建筑或中望CaD等专业建筑绘图软件,这些专业建筑绘图软件对于绘制建筑工程图来说有着autoCaD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以天正建筑软件为例,着重介绍一下这类软件的功能与应用。

tarch天正建筑软件是国内建筑领域使用较普遍的专业建筑绘图软件,是利用autoCaD图形平台开发的功能全面的专业建筑绘图软件,支持autoCaD多个版本图形平台的安装和运行,同时优化了CaD的绘图功能,其操作概念是对建筑对象概念制定专业模块,服务于建筑施工图设计,成为建筑CaD的首选软件之一。下面介绍tarch天正建筑软件的一些常用功能:1)丰富的屏幕菜单右键功能,可执行多种命令,例如命令帮助、目录跳转、启动命令、自定义等操作;2)天正开发了一系列自定义对象表示建筑专业构件,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3)autoCaD从2006版本开始引入了对象动态输入编辑的交互方式,天正同进也将该功能全面引入到了天正对象,适用于从2004起的多个autoCaD平台,可在图形上直接输入对象尺寸,大大提高绘图的效率;4)当前比例和修改对象比例可以通过状态栏的比例控件进行设置,提供了墙基线显示、加粗、填充和动态标注(对标高和坐标有效)控制、DYn动态输入控制;5)天正建筑软件提供了与autoCaD2006以下版本渲染器兼容的材质系统,包括全中文标识的大型材质库、具有材质预览功能的材质编辑和管理模块;6)天正专门针对建筑行业图样的尺寸标注开发了专业化的标注系统,可以对建筑工程图纸中的轴号、尺寸标注、符号标注、文字都进行最方便的操作,取代了传统的尺寸、文字对象;7)天正的自定义文字对象可方便地书写和修改中西文混排文字,对于文字的上下标、输入特殊字符、书写加圈文字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输入和变换。文字对象可分别调整中西文字体各自的宽高比例,使中西文字混合标注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要求;8)先进的编程技术被引入到天正的图库管理系统,支持贴附材质的多视图图块,支持同时打开多个图库的操作;9)天正对象支持autoCaD特性选项板的浏览和编辑,提供了多个物体同时修改参数的捷径。特性匹配(格式刷)可以在天正对象之间形象直观地快速复制对象的特牲;10)工程管理概念正式引入到天正建筑软件,工程管理器将图样集和楼层表合二为一,将与整个工程相关的建筑立剖面、三维组合、门窗表、图样目录等功能完全整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工程图档的管理,无论是在工程管理器的图样集中还是在楼层表中,双击文件图标都可以直接打开图形文件;11)天正建筑软件随时可以从各层平面图获得三维信息,按楼层表组合,消隐后生成立面图与剖面图,生成步骤得到简化,成图质量明显提高;12)在平面图设计完成之后,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门窗数量,牛成门窗表,还可以获得各种构件的体积、重量和墙面面积等数据,作为其他分析的基础数据;13)天正建筑对象要求施工图的显示符合规范要求,三维模型与实际构件尽量协调一致;例如玻璃幕墙:二维采用门窗线简化表达,而三维为精确表达,力求使玻璃幕墙的施工图表达和三维模型表现达到协调一致。

天正建筑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以天正建筑对象创建的建筑模型已经成为天正电气、给排水、日照、节能等系列软件的数据源,很多三维渲染图也依赖天正三围模型制作,在各级建筑设计单位中,天正建筑软件的使用相当广泛,最新开发的建筑软件tarch8.5,继续以先进的建筑对象概念服务于软件制图的应用,天正建筑对象已经成为天正系列软件的核心与数据来源,逐渐得到多数建筑及景观设计单位的接受,是设计行业软件正版化的首选。

5教学模块的整合及课程设置

针对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围绕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上述几门课程之间进行模块式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势在必行。具体方案应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5.1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各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能力培养目标为中心,将教学内容分为制图理论模块、软件操作模块、制图标准及专业制图模块。其中制图理论模块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点了解投影原理及投影规律,初步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规律;软件操作模块应强调学生对专业绘图软件的理解和掌握,熟悉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制图标准及专业制图模块应结合专业特点,着重讲解本专业工程图的特点及制图与识图方法,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制图规范及标准,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5.2教学过程的阶段化

在实际教学中,应对整个教学过程制定不同的阶段,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效果应具有针对性,具体包括:软件基本操作阶段、单项绘图练习及综合绘图实训。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应明确:软件基本操作阶段应强调学生对专业软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单项绘图练习应以本专业制图规范和制图标准为基础,针对性地完成各种制图与识图训练单元,如字体、图线、图例、各种符号、轴线及标注等的绘制;在绘图综合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特点,以描图或临摹等方式,完成成套或部分专业图纸的绘制训练,从中体会专业绘图的特点,掌握本专业绘图的基本方法。

5.3培养目标的专业化

在整个能力培养过程中,都应在专业绘图软件环境下进行,制图规范和标准、图例、线型及标注等图样的学习应充分利用专业建筑绘图软件(现成的模块)的方便条件进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在模拟社会需求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需求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该文从我国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模块式的整合,强调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培养应以专业绘图软件环境取代传统手工绘图的图板、绘图仪,在真实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环境下进行理论及制图规范的学习,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实际操作完美结合。充分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块的整合。制定适合高职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刘丽莎,滕斌,罗亚琼.浅析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与建筑CaD的融合[J].青春岁月,2013(15).

[2]付蓓.对《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课程相结合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7):108.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5

【关键词】CaD;应用型本科;建筑制图;Bim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类:

1、动手能力不够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上机时间不够,对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对讲解过的知识点比较容易忘记。

2、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建筑CaD》课程以建筑制图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建筑制图课程的学习中,对于建筑物平立剖面间的相互关系不了解,在建筑CaD课程的学习中,仅仅是用软件抄绘图纸,从而使绘图速度不能提高。

二、加强CaD技术在建筑工程教学应用的措施

建筑CaD在工程中的应用性很强,对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真正实现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真正把所学的建筑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实践教学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CaD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与综合素养。教学中增强实践教学,具体的思路是:精选实际设计工程,如全套的施工图纸,以真实和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选取典型的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和节点详图为实现目标,构建特定的学习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让学生实际绘制,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提高软件操作能力,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认识在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思索实际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加工程参观教学环节。工程参观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工程中的技术状况,认识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使学生能更早地接触社会,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增强师生互动环节

设立情景模式,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实行双向交流,课下利用网络手段实现远程交流和指导,采取布置"大作业"的形式,并把大作业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教学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荐或推荐某位同学上台演示画图的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对上台演示的同学也能得到宝贵的经验,促进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有针对性地对重要知识点录制成视频,供学生在课堂外练习时作指导,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得到进步。

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法

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都不尽相同,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分层目标教学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集中授课与分组学习,二者有机结合,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操作手段。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先进行集体授课,通过讲解知识点和例题,为学生提供方法的示范或思路上的启迪。重视基础层学生,关注提高层学生,鼓励发展层学生。由于理论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法还有一定的困难,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在理论教学中不能完全理解教学内容,导致他们在完成实验习题时发生困难,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他们,更多地指导他们,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基础层的实验题。

4、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一个适合实例,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操作、等融入实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演示、讲解、讨论、学生练习以及总结,以加强学生对原理、方法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教学方法。在学期的中后期,学生对软件比较熟练时,可让学生尝试对实际工程的图纸进行绘制,使其能够较早与社会接触,总结经验。在建筑CaD软件教学当中,运用实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实例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建筑CaD的命令多,每个命令都有不同的使用形式。面对各种命令的繁琐操作,学生极易混淆,逐渐失去耐心与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因此,要把知识要点、技能融入到相应的实例当中,以实例为授课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在对命令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机对话”,即是以“命令行”的提示为依据对命令进行操作。

三、下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制工程中的发展

《建筑CaD》是建筑工程专业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转向信息化、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该门课程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另一种革命性的应用已悄然诞生―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是CaD制图的延伸,也是未来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Bim概念的核心是用一个数据库作为存放建筑图形、非图形数据的惟一知识库。使得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各个阶段的相关人员都能从中获取他们所需的数据,并且是连续、实时、可靠、一致的数据。

在北美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与Bim相关的工具,在欧洲、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房地产开发,Bim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被认为将为建筑业界的科技进步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Bim理念正逐渐进入中国。包括清华建筑设计院、建设部院、中建国际等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近些年来也开始引用Bim技术。

CaD技术的实用性很高,如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建筑学人才,需授课老师潜心研究。同时授课老师也需追随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引导学生使其在建筑教育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伟江;《autoCaD在建筑与装饰专业教学中探索与实践》;中国西部科技;2009

(2)王磊;《CaD技术在建筑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6

收稿日期:2013-11-16

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eR2013C40);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吕元(1975-),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及研究,(e-mail)。

摘要: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在高年级才引入设计院实习等具体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笔者以建筑学一年级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科前沿引导、设计实践与基础教学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适宜初学者的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始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68-04

高校本科生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提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1]。

北京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之一,建筑学专业已成为首批参加试点的专业之一。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如果学生入学之初就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工程实践意识,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中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真实项目与案例,有助于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认知专业、认识社会,较快掌握专业技能,有助于与高年级的实践教学衔接,从而具备较强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我校在一年级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引入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阶段初步了解专业、认知专业、思考专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在专业基础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低年级最为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涵盖专业认知、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及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教学一直较注重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及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专业研究方向教学相对不足。笔者以此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例,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新生研讨课两大平台建设,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现状与改革

结合我院推行的环节基础教学改革,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新生研讨课,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实施了如下改革。

(一)环节基础教学

我院推行的建筑学专业环节为主线的3+2教学体系改革,强调6个有关于建筑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环节(主题与命题、环境与形体、功能与空间、建构与实体、塑构与造型、表达与表现)贯穿本科5年的教学,一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处于环节基础认知阶段,注重对专业基础理论的认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2]。

(二)工程素质培养

结合我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现场参观教学、工程师进课堂、工程实践教学、实地测绘等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

(三)学科前沿理论引导

近年来结合学科前沿、社会热点问题,将科研方向引入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研究了城市、校园防灾,老龄化社会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资源循环再利用与绿色建筑技术等问题,并完成相应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二、研究与实践

(一)完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原有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侧重基础理论教学。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应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与前沿理论引导纳入教学目标[3]。

(二)制定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一核指环节基础教学;两翼指前沿理论引导、工程素质培养;三维一体指基础设计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培养(图1)。

图1课程框架图

1.课堂教学引入学科前沿理论,结合基础理论教学进行拓展研究

将学科前沿理论引入课堂。在基础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结合基础教学进行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调研、分析等。如:在人体尺度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无障碍尺度拓展研究,调研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高龄人士及行动障碍人士的动作方式及人体尺度。

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专业方向来源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2.课堂教学引入专业实践环节,结合基础教学进行设计实践

将真实生活场景的设计与研究引入课堂。结合宿舍、专教、教学楼、校园、社区等真实环境,在作业题目中引入真实地段,实际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设计实践。

将真实项目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引入课堂。结合专业认知教学、实地测绘、调研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院参观、工地观察、优秀建筑考察、家具和建材市场考察等实践教学。

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引入课堂。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院建筑师开设工程导论讲座,参加作业公开评图环节,对作业中与实践相关的模块进行讲解。

(三)扩充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设置

完善作业设置,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表1)。如资源循环型(recycling)装置设计教学研究(2011级)的基础环节教学目标为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与应用建筑设计相关的6个环节:主题与命题、环境与形体、功能与空间、建构与实体、塑构与造型、表达与表现,同时导入资源节约与循环再利用意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认知专业研究方向。此外通过校园真实环境引入、材料市场调研考察、经济造价预算、大比例实物草模设计、1∶1仿真模型实地建造等设计过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图2)。表1作业设置情况表教学模块课程基本内容前沿理论引导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认知建筑概述学科专业方向导入——认识建筑——鲁滨逊的家原生态建筑真实材料考察表现基础南校门测绘(含识图制图)——实地测量建筑钢笔画技法————设计解析建筑观察与分析(真实建筑)——真实案例体验作品复制与解析(大师作品)——大比例模型还原设计基础功能、尺度研究形态、二维到三维转换研究结构、材料研究空间、流线研究宿舍改造设计(正常人体尺度)

拓展研究——轮椅上的生活

(无障碍尺度)平面构成形体构成纸质坐具设计空间构成(限定、组合、序列)节能意识(自然通风、采光等)

老龄化社会、弱势群体拓展研究————节材意识(可再生材料)——家具商场体验

生活环境设计实践

人体工学体验室体验日常实物(自然形态、人工形态)观察与生活体验真实材料考察

生活用具设计实践实地空间体验综合设计(结合真实环境、热点问题选题)资源节约型装置设计校园防灾装置设计资源节约意识

全生命周期城市、社区防灾真实场景设计实践

大比例实物模型

实体模型搭建

图2资源循环型(recycling)装置设计教学研究(四)改革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缺乏必要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方法,因此从认知、体验出发,通过研究进行操作实践,从具象思维引导抽象思维,从感性思维引导理性思维,从认知体验、拓展研究、设计实践展开教学,形成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培养(图3)。

图3教学方法框架图

三、结语

结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完善现有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有利于克服以往一年级学生专业初步认知过程长,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和建筑设计实践之间缺乏衔接的弊端,从而在一年级基础课教学的专业认知层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2011.

[2]吕元,熊瑛,陈喆,等.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群建设探索[C]//200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6-218.

[3]吕元,熊瑛,赵睿,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体系研究[C]//2011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69-372.

architecturepreliminaryteachingreformfortrainingstudents’

innovationandpracticeabilitiesinjuniorgrades

LYUYuan,LiUYue,XionGYing,ZHaoRui,ZHanGQing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p.R.China)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7

关键词:中职;《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77

0前言

《建筑电工》课程主要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建筑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建筑电工相关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电工事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沿,为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建筑现场常见电气故障、事故隐患与事故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在实训、实习等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土木水利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加工制造类机电相关专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通常出现《建筑电工》课程套用机电专业教师和实训设施的情况。由于教师对于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现场管理、建筑电动设备等了解不深,导致现阶段的《建筑电工》课程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常用低压电器、照明线路安装、电工仪表使用等,但是对于施工现场的配电、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现场危险环境因素与雷电防护及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等就一知半解。

依托就业调查的反馈,目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建筑电工课程与岗位标准严重脱节,毕业生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通常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的岗位要求。《建筑电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毕业学生对现场施工专用电动设备设施认知和操作技能的缺失,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也成为了安全施工的不确定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

1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理实一体

北部湾职业技术w校建筑教研组与机电教研组通力合作,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形成教学资源库,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电工。选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编写的《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细节丛书》之一《建筑电工》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分章节制定教学计划、制作课件、编制实训任务书,同时整合动画演示、场景视频等内容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库。统筹制定《建筑电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按章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实施步骤设计。在教材选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实训室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上统一思想、分工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调查论证,共同完成任务。采用特种专业培训教材作为课程教材,并以此教材为依据建立教学资源库,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多维度开发《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教学任务书、模拟动画视频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将《建筑电工》实训课程分为十个工作任务,采用将工作任务与知识点结合的任务式教学法推进实训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和视频等讲授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和组织开展实训,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易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训法、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任务导向、演示观摩、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各授课教师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标准要求,结合授课学生的特性,精心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通力合作开发《建筑电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友好合作氛围。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讲训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增强建筑电工教学实效。

2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训组织

近年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学生多为依靠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学习电工知识,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相差甚远。依托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的改造,为培养合格的建筑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调查学校及自治区内中职学校《建筑电工》课程实训开展情况,了解现有实训条件与专业需求的差距。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了解建筑电工操作证培训情况,商讨联合建设建筑电工实训室事宜,进行联合培训考核。

通过调研和咨询,制定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同时积极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结合专业发展情况凝练实训室文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室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利用学校争取到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建立建筑电工实训室,与机电学部现有的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形成互补关系,搭建教学实训的硬件环境。同时加强实训室的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训室文化,更好地为建筑电工课程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联系本市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实习,积累建筑电工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建筑电工》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利用学校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契机,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逐步建成了接近施工现场设施设备的建筑电工实训室,改善实训环境,设计与实训设施设备相适应的学习任务书。

3建立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改革

对于《建筑电工》这样的技能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理论水平评价、设备认知评价、操作能力评价、创新应用评价及授课效果评价五大方面。使之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成绩以及课程的理解和创造性等应用能力做出有效评价。

参考职业教育类部级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评标价标准、评价表、评价报告等,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实施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并激发教师传道授业的进取心。同时通过调查研究、选派培训、相互促进、形成成果等形式完善《建筑电工》课程组教师的教研机制,为推进《建筑电工》课程改革提供强劲动力,为提高《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在反复的改革和强化下,《建筑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断夯实,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授课及企业用工满意度均显著提升。

4形成教研机制,助力教师成长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动了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学、教研新常态。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年轻、富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我们逐步建设成一个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训教学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听课、评课、分析、总结、提高的教研体制。

教研组根据“统筹安排,分工合作”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责任管理C制,将相关内容配给教研组教师并设定完成时限,教研组定期开会检查、分析、总结项目完成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引导电工专业教师与建筑专业教师深入交流、通力合作,形成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的教研制度。同时,教研组对精品课程相关经费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015年以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设定为重点建设专业,投入500万元进行专业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将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目标是推进“学部-专业-课程”的规范化模式的建设,通过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促进教学与教研的相互融合。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大促进学校机电学部与艺术学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理念碰撞和实践中形成新的教研成果,两学部教师人数占全校教师的50%。本课题在学校2014、2015级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装饰专业推行,直接受益学生800多人。同时通过积极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建成实训室运用到建筑电工操作证的培训和考核上,每年培训建筑电工600多人次。

通过建设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传承、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市内兄弟学校辐射、与自治区内外相关学校交流。《建筑电工》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自如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学习,为建设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克凤.建筑电工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2006,(S1).

[2]李巧鱼.《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的逻辑分析[J].科技资讯,2014,(31).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8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唐小方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9

摘要:目前建筑施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以文化课程学为载体,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块、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生综合素养,二是以技能训练为突破,从技能训练项目、训练原则、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关键词:复合型;综合素养;专业能力

21世纪是处在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社会,对于建筑施工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除了有学历要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市场需求导致劳动分工出现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的转变,技术进步也要求学生应具有综合职业发展的潜力1。并且目前职校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是一些民营的建筑施工单位,规模小,工程项目的人员配备往往不够齐全,因此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某个单一的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还要具备在工程实施中的技术指导、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对建筑施工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训练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灵活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表述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对学生而言,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从事的工作中能否独当一面,将对其能否顺利就业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强化学生技能训练。”2。现代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具有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通才培养观念,扩大学生视野,建立开放的科技和人文结合的知识体系。积极寻找与人文学科结合,努力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怎样培养复合型建筑施工人才,作为承载主要教育职能的学校一直都在努力地探索。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以下就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以文化课程为载体,培养生综合素养

1.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提升专业审美品位

职业类学校的教学,一般是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的,但是技能教学不能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全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选择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如音乐、美术欣赏、建筑艺术等,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审美品位。让学生感受到建造建筑物如同在雕琢一件件艺术品,带着创造美的心态从事建筑施工,将会使学生产生崇高的职业自豪感。

2.设置特色教学模块,提高专业学习能力

大多数职业学校现在都非常注重技能的教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相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要多,比如我们学校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时间比为6:4。理论学习时间缩短,就更加强调理论教学的效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所以我校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针对本校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实际的需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文化教学中嵌入专业教学,既不失文化课教学的独立个性,又能使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语文中设置了六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古代建筑篇、地方经典建筑篇、西方建筑篇、走近建筑大师篇、建筑励志篇、建筑文言文篇;在数学中设置了八个教学模块:走进建筑中的数学、建筑中的数学美、磁砖铺贴中的数学、建筑制图中的数学、建筑测量中的数学、建筑施工中的数学、拱形中的数学、施工决策中的方案优化;英语中设置了三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建筑材料篇、建筑构件篇、建筑施工篇。

在语、数、英学科设置与建筑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就是让文化课为专业课做铺垫,以期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专业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又因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也使学生能以发展的眼光、变通的思维来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3.创新文化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专业学习氛围

建筑物的建造过程是多专业、多工种的协调、沟通的过程,作为在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既要领会设计意图,将设计要求转化为施工组织要求,又要指导建筑工人进行施工。因此建立多层次的交流渠道是建筑施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沟通、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协调。特别是文化课,应摒弃只注重课堂讲解的单一模式,配合专业课,利用建筑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给学生营造交流、协作和创新的学习氛围。

⑴“双师一课”教学法。双师一课教学法,这里是指由文化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就涉及到与文化和专业相关内容的章节,共同备课,共同完成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这种双师一课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双师打造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

⑵建筑情境教学法。建筑情境教学法是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与建筑相关的场景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施工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如数学课教学,可以紧扣专业课程,在讲到平面图形的镶嵌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建筑施工实训室进行,插入瓷砖的铺设这个情境,在铺设的过程中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这些做法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车间,学练做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⑶工程案例教学法。工程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我校为了形成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特色,营造专业学习的氛围,在文化课教学案例的选取上,是以工程案例为主。如在语文课上对于语言运用的分析是选取建筑工程合同作为案例;数学中的方案决策这一部分的教学,就着重进行“施工方案的决策”进行教学,运用实际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建造一圆锥形仓库用于存储,怎样的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才算是最优决策。利用文化课知识解析实际工程建设的案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技能训练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其身心发展,为其将来参加工作做好准备。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技能训练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设置技能训练项目,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校职业技能培养设置操作类和技术类两个模块(见表1),模拟建筑工程施工的对象、内容、手段、产品及组织,构建仿真的施工环境,使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交叉,形成整体,既传播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技能项目的设置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逐步向综合知识、专业技能延伸,通过系统化、过程性的培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

2.设定技能训练原则,提高技能训练的科学性

要想通过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坚持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遵循技能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确定技能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依据这些基本原则进行技能训练,使得技能训练更具有科学性。

⑴操作技能培养标准化。建筑行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而技术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产品的生产效率,操作的规范性又关乎建筑产品的质量,所以在职业技能培养中应注重标准化、规范性的训练,并努力使其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为此,我校操作类职业技能培养形成如下培养机制:①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示范标准操作的过程,并制作视频,供学生反复观摩学习;②制作每道工序的操作标准卡贴在工位上,卡片上注明操作方法和要求,学生按工序标准卡要求进行操作;③根据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多次循环训练,强化训练。

⑵专业能力培养综合化。建筑产品生产具有不可复制性等特殊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不仅仅要求技术工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还要求技术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应变、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如我校施工员职业技能训练设置三项内容:①施工方案编制,提供多种工程资料,学生根据工程资料搜集本地材料、机械及施工技术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后,编制该建筑工程施工的可行性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和灵活运用能力;②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提供工程事故案例,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制订解决方案,模拟与发包方、设计方、监理方等方面的协调情境,并由学生利用ppt等方式汇报,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应变能力;③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学生分组成立协作小组,综合运用识读施工图、计算工程量、调配材料、机械和劳动力等知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进度安排、施工协调等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机制,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通过职业技能训练评价,可以检验技能训练的效果,促进师生研究技能训练的方法,提高技能训练的成绩。所以适合的职业技能评价机制也很重要。

⑴组织技能竞赛。为了检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成效,并提高师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热情,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技能月”活动,在技能月中组织各类技能展示活动、技能比赛,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职业技能的机会,同时选拔技能突出的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使学生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技能训练效果,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职业能力。

⑵组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为了使学生的技能训练成果得到更好的体现,我校安排学生参加劳动部门、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考工及资料员、造价员、施工员等考试,学生可以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提升了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竞争力。

复合型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的重要使命,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必须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生存与发展:能力本位的现代教学思想的基点[J].职教论坛,1996(2).

建筑业会计实操课程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测量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等诸多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于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高职类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滞后,多数教师都未从事过建筑施工实务工作;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或是沿用本科教材,或是无伤大雅的适当更改,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案例教学的失衡,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理论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走马观花,等等,都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构想,并进行了尝试。

1立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搭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设置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大批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银领”。课程设计理念就必须切合3个基本点:①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大纲设计应切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实习教学需求,在归纳行业企业发展及职业岗位所需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筛选、编制教学内容;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应以建筑分项工程施工为线索,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分类将技术课程完整地建构于项目模块教学上;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要坚持校内实践操作教学、校外实习与案例教学相统一的办法,使学生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更加适应于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立足于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要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突破了“学科完整”的教学体系束缚,将教学改革重心调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构设。具体来说,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将依据“多项目、活模块”的学习情境及单元划分原则,整体课程被划分为5个学习领域,包括土方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以下就具体细分为20个学习情境。在课程内容的筛选、简化方面,以“必需”、“够用”作为基本的度量标尺,随着工作任务由简至繁、层次递进,课程重心也逐渐由理论知识性讲授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使学习单元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更加具体化,更容易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工作技能。以“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柱、墙施工”的学习情境为例,就将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继续细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如柱、墙模板设计,安、拆,质量检验等。

另外,为保证课程开发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及新工艺、新标准的应用实际,在课程修订方案过程中,我们征询了相关行业技术专家的意见,力求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2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统一

2.1课堂讲授与零距离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学进度,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间隙,教师应注意安排好现场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观察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建筑施工现场,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将理论教学与施工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季节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零距离现场教学的组织很难找到可使学生能从头至尾得到参与的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训模块中,对核心职业能力的课标要求可分为三部分层次递进: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与行业管理能力。在无法联系到合适建筑场地时,就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工程实训场地,通过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与教师讲解的互动流程,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到各项施工工艺的技术标准,对重点内容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实践操作。此外,对于学习单元的工作任务,观摩前学生应填写好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操作后要加以总结归纳,使教材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多元化

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形成全面的感观认识,实地的观摩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这一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组织形式。

集中实习即组织专业学生由指导教师联系、分配至各实习工地。这里所提到的集中实习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大跨度结构安装、大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等典型工程项目,应由教师作现场教学指导;请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就施工现场的工程案例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分散实习的做法是则是由校教务处发给实纲、联系公函,由学生自主联系接收单位,但施工企业资质、工地施工进程应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公函才能正式批发这主要为解决集中实习的安排难度,同时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2.3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穿插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在很多内容上都涉及到施工环节与概预算、施工工期与成本间的关系,但课程的人为割裂,使得施工技术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在理论教学穿插相应概预算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分散组织实习的过程中,应在实纲标注好人、材、机的消耗量计算,工期方案调整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施工技术的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初步的感知认识,并具备对应的经济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就业所需面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是相适应的。

3注重过程考核,完善学生应用能力考核标准

尽管多年来高职教育始终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单一的考试形式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就此,笔者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强调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技能考核也应相应地提高到与期末考评相平齐的地位。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之外,应当将过程考评划分为3个子项:素质考评10分,工单考评15分,实训操作考评45分,总分70分。笔试与过程考评分的比例为3:7。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地巩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体而言,经过模块化教材的序化、整合,学生接受了理论知识学习与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素质结构大为完善,学以致用的满足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自信心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