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9:38

农村经济水平篇1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01.021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农村经济管理上主要体现为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管理。“三资”问题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三资”登记台账管理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及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客观的来讲,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到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局。笔者总结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三资”登记台账管理欠完善;二是财务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三是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四是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够规范;五是个别村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

1.1“三资”登记台账管理欠完善

从目前来看,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资金、资产、资源的登记台账管理欠完善。由于农村环境条件的限制,在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故记录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农户对本地经济资源没有系统的了解,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2财务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往往不经过集体的讨论就加以使用,致使多数农户不了解资金的去向。此外,财政收支的有关凭证也不完善,报账人员信息收集不完整,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得到贯彻执行。

对于农村资产的收益没有系统的管理办法,各地村干部缺乏统一的、有计划的资产收益管理意识,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少长远打算。

1.3集体资产及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不规范

各地农村的集体资产及资源都是巨大的财富,但是在实际出售、租赁和发包过a程中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致使三资利益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户身上。

1.4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够规范

村干部与农户之间始终存在芥蒂,各农户常常无法获取村务情况与农村政务情况。各村干部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尚不规范。1.5个别村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

农村会计人员一般是兼职,即使有专业的会计人员,其工作素养也不够高。会计人员对待农村会计事务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对财务相关事宜把关不严格,甚至借用会计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农村经济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根源,对症下药,保证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笔者总结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二是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三是组织培训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四是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2.1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与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农户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保障了农户的根本利益。一是建立完善的村务公开制度。拉近村干部与农户之间的距离,让农户了解到村干部的工作动向,满足农户的基本权利;二是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与审计制度。通过民主监督和财政监督,使三资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建立完善的村镇招标制度,防止村干部独揽“三资”使用权利。

2.2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它关乎着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对此,要全面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问题的认识。另外,各部门在提高对此项工作认识的基础上还要给予一定的设备、经费的支持,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发挥。

2.3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科学素质。同时在确保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在各乡(镇)配备专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并鼓励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对在岗人员进行合理编制与调配,确保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从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2.4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以成熟的法律法规作为坚强的后盾,所以各级、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包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等,建立健全相关的农村承包合同制度,成立合作社,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解决农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并协助农民维权。

参考文献

[1]屠依群.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08).

[2]刘新宝.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

农村经济水平篇2

经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管理,目前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

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管理是对社会主义农村生产总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生产越发展,技术越先进,管理越重要。经营管理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新任务,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经济体制的变化

目前农村的经济体制由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化经济体制,替代了大锅饭式的集体化经济体制,农民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方针、能够处理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直接挂钩,为了发展生产,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农村经济中生产关系的这一重大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产业结构的变化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单一的种植业格局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将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这样,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就成为面向多产业的服务了。

1.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目前农村生产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由过去的统购派购为导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生产经营方式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成为从生产到流通的再生产的全过程。

1.4农村和农民的本身条件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本身还存在着许多和商品生产不适应,需要我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比较缺少商品生产知识,虽有了经营权,但缺少决策能力;二是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劳动专业化技能较差,虽有积极性,但缺少科学性;三是农村信息手段落后、传递慢,因而经济信息量少,虽有自,但应变能力差;四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严重影响商品流通,进而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农村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但要变成全面的经济优势也并非容易,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务和方法

我们要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目前,我们就是要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努力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自行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存在多元型的经济结构;二是必须搞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放手让企业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法律规定的、经济的等手段及时解决和正确引导,保证乡镇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方向健康发展。

2.2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促进产销的良性循环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日益提高。如何使农村的各经济成份之间、各产业之间、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之间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同步地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规律的指导下,积极支持各类从事供销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有组织的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逐步在农村中形成一个以中心集镇专业市场与众多农村集市相连接的市场网络。农民可通过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市场经营,产品生产和产品价格策略以及自己产品的营销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方向,改变生产结构,使生产和需求自发地调节。互相适应。

2.3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咨询,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面前,生产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改进生产,取得盈利。这既给农村经济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也使每个生产者得冒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经营管理咨询工作,帮助每个独立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决策和计划;寻求最佳方案,搞好合同管理。同时,还要把国家计划指导的要求,对经济的客观要求的信息也传递给他们,这样就把局部的利益和全面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和流通获得统一,求得最佳的全面经济效益。

2.4加强经济联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不断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面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的激烈的竞争,每个商品生产者要求得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求联合。因为只有联合才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使资源、资金、劳力、人才、技术等条件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联合可互相取长补短、拾遗补缺,把各方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以便产生系统效应,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联合容易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生长点和适应社会需求而组织生产,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联合可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观念,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作者:冯艳波单位:海伦市前进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水平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途径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多项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中,过去传统化经济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基本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优化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主要任务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中,要突出广大农民主体地位,为农民服务,能有效满足广大农民基本发展需求。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注重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各项监管措施能全面落实。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要经过较长发展时间,对多个环节发展资金合理控制,对劳动力统筹分配。还要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对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做好各项审查工作,保障经济管理中涉及到的多项数据真实性更高。农村经济管理中,要对传统服务体系进行优化,提升经济管理成效。在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拟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注重应用相应的奖惩措施,保障经济管理工作能高效化开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有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我国开始扩大农村经济扶持力度,陆续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从当前区域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中能得出,在经济管理中仍旧存有较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在管理制度设定中时效性以及针对性不足,不能集中对农村经济问题进行控制。此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管理制度设定不完善,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限制。例如土地产权不明晰,管理机制科学性不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投入的技术与资金量有限,资金投入分散化程度较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其次投入资金利用率不高[2]。

3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探析

3.1强化农民经济管理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组织效率

当前相关管理部门要注重通过多个路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宣传与教育工作,强化农民群众经济管理意识。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管理相关政策,促使广大农民群众能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管理人员要基于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现状,整合广大群众意见与需求,针对性选取经济管理措施。目前相关地方政府部门要全面完善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经济管理工作全面执行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其次,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农产品商品经济发展能使得各类产品商品化程度全面提升,所以在经济管理中要对各类经济纠纷进行管理。做好各类产业发展管理、资源合理分配、生产流通环节平衡管理,协调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在农产品市场化与商业化发展中,还要注重提升农产品市场组织效率,推动各类产品供销企业以及市场化营销组织全面发展,突出经济管理部门市场调节作用[3]。

3.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现阶段农村地区经济信息化管理中要注重全面遵循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发展观念,以此类观念为主要方向方向。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才能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效率。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中,实现管理信息化发展是重要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原有的经济结构一直处于调整状态,切入点不同发展现状也具有较大差异。所以,当前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强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各类发展机制优势与缺点全面整合分析,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优化。在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具有较大影响。针对当前队伍建设不稳定现状,要注重强化人事管理,调节员工基本待遇,做好各项业务培训以及针对性考核。在财务管理人员社会化招聘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开基本原则,择优录取。通过培训考核才能持证上岗。当前还要逐步扩大财务人员各项补贴力度,补充各项福利待遇。做好针对性考核,对于综合表现能力较强的人员及时基于激励与奖励。确保其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技能,对财务人员自律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进行锻炼。

农村经济水平篇4

经济大体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二是指生活用度;家境。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去表示生产状态。而所谓的农村经济则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特色农业;三是农业效益;四是农业发展后劲;五是农民收入;六是农村改革。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1粮食安全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经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2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3农业效益

农业效益则是指农业能够满足人类利益的效果。它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想提高农业效益,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重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4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要想有发展后劲,必须多措并举,发展精品农业以及各种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实施;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农民素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抓好农村沼气工程实施,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增收而努力,才能为农村小康打下基础,才能实现农村稳定,才能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农村经济水平篇5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管理是对社会主义农村生产总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生产越发展,技术越先进,管理越重要。经营管理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新任务,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经济体制的变化

目前农村的经济体制由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化经济体制,替代了大锅饭式的集体化经济体制,农民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方针、能够处理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直接挂钩,为了发展生产,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农村经济中生产关系的这一重大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产业结构的变化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单一的种植业格局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将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这样,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就成为面向多产业的服务了。

1.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目前农村生产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由过去的统购派购为导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生产经营方式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成为从生产到流通的再生产的全过程。

1.4农村和农民的本身条件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本身还存在着许多和商品生产不适应,需要我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比较缺少商品生产知识,虽有了经营权,但缺少决策能力;二是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劳动专业化技能较差,虽有积极性,但缺少科学性;三是农村信息手段落后、传递慢,因而经济信息量少,虽有自,但应变能力差;四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严重影响商品流通,进而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农村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但要变成全面的经济优势也并非容易,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务和方法

我们要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目前,我们就是要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努力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自行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存在多元型的经济结构;二是必须搞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放手让企业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法律规定的、经济的等手段及时解决和正确引导,保证乡镇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方向健康发展。

2.2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促进产销的良性循环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日益提高。如何使农村的各经济成份之间、各产业之间、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之间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同步地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规律的指导下,积极支持各类从事供销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有组织的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逐步在农村中形成一个以中心集镇专业市场与众多农村集市相连接的市场网络。农民可通过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市场经营,产品生产和产品价格策略以及自己产品的营销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方向,改变生产结构,使生产和需求自发地调节。互相适应。

2.3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咨询,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面前,生产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改进生产,取得盈利。这既给农村经济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也使每个生产者得冒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经营管理咨询工作,帮助每个独立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决策和计划;寻求最佳方案,搞好合同管理。同时,还要把国家计划指导的要求,对经济的客观要求的信息也传递给他们,这样就把局部的利益和全面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和流通获得统一,求得最佳的全面经济效益。

2.4加强经济联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不断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面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的激烈的竞争,每个商品生产者要求得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求联合。因为只有联合才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使资源、资金、劳力、人才、技术等条件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联合可互相取长补短、拾遗补缺,把各方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以便产生系统效应,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联合容易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生长点和适应社会需求而组织生产,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联合可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观念,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作者:冯艳波单位:海伦市前进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水平篇6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条件下,农村的收入也大幅提升。但从区域和城乡之间比较来看,城乡及区域间农民的收入差异较大;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依然较少,贫困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较高;农民收入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整体上看,农民的收入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与世界的平均收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整体环境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极为缓慢,在现有的经济及社会环境下,我国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因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下,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结合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下五点重要因素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1、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群体多从事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其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而城镇居民则大都从事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或者是信息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收入水平自然也比较高。这种墨守成规的二元经济结构无法使农民从低生产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因而其收入水平迟迟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2、现行制度规范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乡就业制度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些不足与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就农业投入问题来讲,我国对于农业投入的总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水平,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而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的增长水平非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反而会因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3、技术及劳动生产率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我国,因科技水平的不足以及劳动生产率偏低的影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通常比较高,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使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进而对农民的收入及其收入的增长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4、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普遍偏低。根据我国GDp的统计来看,农村居民消费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始终都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则影响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

5、农民个人素质影响着其收入的增加

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农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只有8年,也就是说,我国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基本维持在中学水平,受教育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各种新技术的了解、熟悉、学习与应用。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无法通过个人能力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具备走出农村外出打工的能力。因此,其整体的收入水平无法得到快速提升。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下,基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明显增加。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观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行进一步的均衡,进而在现有环境下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

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民的收入增速加快。首先要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从产业布局入手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农民的支出结构进行合理控制,尽量减少不明非消费性支出所占比重;最后,我们还应当积极加快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或者是大城市转移,让农民走出农业生产的领域,通过对二、三产业生产活动的参与,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但要实现这三点转变,所进行的将是系统性的调整工程。

1、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方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快对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同时也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便于在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实现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促进。

(1)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的主导产业。对我国农业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加快对优势产业的培育,首先要紧紧抓住粮食生产这一主线,通过增加科技与技术投入的方式,提升对农村低产田的管理,根据地区土地及气候特点,积极推广良种与良法的应用,以便于对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进而在增加效益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在把握粮食这一农业生产主线的同时,农村经济还必须着力于农产品及畜牧养殖等行业的发展,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加快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发展。产业化发展是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主要力量,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所以,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方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就必须加快对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借助于区域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农业基地的建设,不断对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进行扩展,以便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

2、减少农民的非消费性支出

从某一角度上看,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实际上就是要对其非消费性支出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减少,以便于从比例上增加农民可支配性的收入。而从市场竞争的经济学角度来看,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进行有效制约。

近几年,我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居高不下,因此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要切实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首先需要从政策上对农业生产予以必要的支持与补助,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对整个农业市场的监管,在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有效供应的基础上,对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控。但要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必须通过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产资料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农业生产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各种风险成本加以关注,建立各种灾害的预警机制,做好防灾准备,防治因灾害防范不到位或者是不及时所导致的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同时,相关部门还必须加强对农作物价格的保障制度,避免因粮食价格的浮动幅度使农民的收益受到影响。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当然,以上两种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方法与途径是以基本的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农民所从事的依然是基础的农业生产,不管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其收入水平依然无法超越第二、三产业。因此,从脱离农业生产的基本前提来看,在实践中有效提升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我们还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所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主要是指让农民走出农业生产的领域,通过走出农村、走进城镇或者是走进大城市的方式,参与到第二、三产业的生产当中。这不仅仅可以最快速、最直接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当地调节。因此,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加快农民的劳务输出,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积极地扩展农村就业的新渠道,从而实现农民个人素质与收入水平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或者是城市的转移,参与到第二、三产业生产中的农民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获取更多的农业生产之外的知识。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的积淀,可以提升农民的自身能力,使他们将城市先进的生产模式带到农村,进而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我国农民收入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武彦君: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探索[J].现代农业,2011(5).

[2]邢红星: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J].中国外资,2011(2).

[3]成飞燕:解析当前农民收入提高受阻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2011(1).

农村经济水平篇7

【关键词】苏南农村;中学生;性观念

性观念亦称性价值观念(sexualvalues),“是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性心理,因此它带有浓重的性文化色调。……个人之间的不同性观念与个人的志趣、所受教育、生活道路上的文化沟通有关,故而通常代表特定群体的思想倾向。”[1]而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性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当今,研究江阴市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的性教育现状,对于研究我国农村学校性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于2006年对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2287名学生性观念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了解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的性观念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进而能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线索。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的2287名中学生。其中男生为1236人,占54.0%;女生为1051人,占46.0%。

1.2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5份,回收率为94.5%。根据“家住农村”这一限制,剔除居住集镇和城市的738份,实有效问卷为2287份。数据利用SpSS10.0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对非婚的态度

2.1.1对婚前的态度中学生持“基于爱情就可以”、“双方愿意就可以”肯定态度的百分比共占61.7%,持“应受道德谴责”、“应受行政处分”和“应受法律制裁”否定态度的百分比共占38.3%。男生较女生更趋于宽容,更愿意接受婚前,两者均呈极其显著性差异。且男生认为可以婚前尝试性生活的比率高于1988年[2]四川省对5393名学生进行的性观念调查结果。见表1。

2.1.2对婚外的态度分析在回答该问题的调查对象中,对婚外,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共占28.7%,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率共占为68.7%。

女生对婚外持否定态度的比率显著高于男生比率,两者态度呈极其显著性差异,且对于婚外的具体态度上,女生更倾向于从道德层面上进行分析。见表2。

2.2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对的态度

在该问题回答的数据表明,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比较传统,对童贞问题比较重视,而且婚姻中男女道德层面上的平等思想已占主导地位。女生对的看法较男生保守。对于童贞,女生认为童贞是现代婚姻的必要条件的占56.8%,认为童贞是姑娘最珍贵财产的占82.2%,极显著地高于男生的40.5%和70.9%,如果发现未婚配偶过去曾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58.0%的女生选择立即断交,仍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为40.7%);对婚姻忠贞看法,女生认为婚姻中妻子最重要的占71.8%,认为婚姻中双方都应坚守的占81.8%,同样的极显著高于男生(分别为62.9%和71.0%)。见表3。

2.3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对性教育及各类性描写读物的态度

2.3.1对有关性描写读物的态度中学生对各类性描写读物和图片持既开放又比较理智的态度:50.8%的学生认为应有选择地看,只有39.7%的学生认为应完全禁止,而简单的认为可以看和应该看的学生分别占了25.9%和3.5%。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受有关性描写读物与图片,43.8%比率的女生认为对其应予以禁止,高于男生的36.1%。见表4。

2.3.2对性教育的态度在该问题的调查对象中,82.0%的中学生认为我们社会很需要进行性教育。分别有41.8%和45.0%的中学生认为我国性教育“太保守”或“较适当”,只有13.2%的中学生认为目前我国性教育“太开放”。以上数据表明了中学生对性教育需要的迫切性和对我国性教育开展不太满意的现状。至于对性教育开始的年龄,认为从少年开始的占43.8%,认为从儿童和青年开始各占23.0%和25.9%,而认为从结婚时才进行性教育的只占了7.3%。见表5。

3几点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对非婚持较高的宽容度。而性观念的变化不仅反映出一代青少年身心的成长状况,同时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社会――家庭结构变迁的可能倾向。也就是说,一代未成年人的观念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事,它将影响到家庭结构状况和社会稳定程度[3]。然而“跨入21世纪,青少年对性的开放及其对性的无知,似乎是无可避免的趋势”[4]。鉴于此,在中学生性观念并未出现较大偏差时,学校应对当前性教育做出改革和推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建立积极的性价值观念,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使他们明白性与责任同在。

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说道,中学生的性教育“不仅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一时期所必需,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以及日后幸福家庭的组成”[5]。本调查结果表明近四成的学生认为我国性教育“太保守”,说明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青春期教育的开展已略有小成,但仍不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而且在调查过程中,有一位16岁的男生在问卷上写道“当学生谈论有关性的问题时,老师就认为是违纪现象,严加制止甚至辱骂学生。”寥寥几句话却道出了学生对学校性教育的不满和对学校教师的不满。试想如果教师自身不能破除性神秘感,没有一种自然、健康、科学的性观念,又怎能使其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有学者在对中学生希冀的教育形式的调查中发现,学校老师和医务人员是学生最信赖的性与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者,其次才是父母[6]。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学校、教师的信任,有系统、步骤地开展学生所需的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达临.中华性学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2高歌.中国青少年的性观念[J].人口研究,1997,4.

3熊少严,江耀强,戴育红.当代中学生的性观念与性教育[J].青年探索,1998,5.

4黄志坚.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的性观念[J].中国青年研究,1998,4.

5著名医学家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n].人民日报,1987年3月4日.

农村经济水平篇8

[关键词]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1-0007-02

引言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支持农村的经济建设,而农村发展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已经取得了战略性的成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公开,以及财务处理的规范化,也是加大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推动农村廉政水平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在我县的农村财务公开和规范水平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其中的成因包括了一些复杂的原因,这严重影响了我县的农村经济建设、改革的深度以及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一、概述

结合当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要想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企业财务的公开和规范,因为农村的财务公开和规范化建设,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目前为了跟上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以及改革的步伐,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提高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推动建水县农村财务的公开化和规范化,就要结合建水县当地的农村财务的实际情况。

二、建水县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已经在各个乡镇和农村间,开展了推进财务公开和规范化的制度的政策。但是由于种种的客观原因,建水县的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仍然存在着部分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极大地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农村财务公开的模式不确定,上级部门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等等。

1.地区间农村财务公开和规范水平差异大

由于建水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这必定会导致各个村之间集体和合作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差较大。因而这个差距也使得各个村之间,财务公开和规范化的水平不一,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已经落实了集体经济财务的公开和规范化,但有部分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村甚至还没有系统的村务公开系统,使得村与村之间财务公开和规范水平也有巨大的差异。

2.农村财务的公开和规范业务能力不足

由于近些年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建水县各村组为了相应政策,也已经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由于负责农村财务事务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而由于县乡两级主管农村财务的部门,对于农村相关的指导和培训不足,使得负责农村财务的业务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工作素质不高,无法很好地完成农村财务的公开和规范的相关工作,使得农村财务的公开化和规范化进程困难重重。

3.财务公开不及时、管理不规范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村,虽然制定了有关推动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的制度,然而却没有很好地落实,也并没有出台相应有关于村务公开的规章制度,只是口头喊一下口号,并没有在村务管理以及本村集体经济上贯彻执行。而且对于村中集体经济的财务公开,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导致财务明细比较混乱,进而导致了本村的财务账目混乱、繁杂,公开后的资料也不能进行很好的归档和整理。

4.上级部门监督和指导不力

虽然目前我县出台了相关的,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和公开化的制度,但是对于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的监督和帮助还远远不够。由于相关的经费短缺,常常无法进行经常、大规模的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检查、监督以及指导,以至于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村子的财务公开和规范化的监管不力,相关的培训工作也不到位,无法有力地推动农村财务走上公开化和规范化的道路,相关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实施起来也困难重重。

三、加强建水县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的措施

要想解决建水县在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化和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建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进程,促进建水县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就要针对建水县的现状和实际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建水县农村财务公开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促进农村产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1.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

以村为单位的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村务尤其是村中财务的领导和统筹能力,同时也要明确各个干部的职责,建立一个明确的、严格的责任制度,对于在农村财务公开化和规范化事务中,执行不彻底和不规范的相关人员,采取问责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特别是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要被明确,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也要被肯定,严格履行其职能,避免民主理财小组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2.加强相关业务的培训

执行农村财务公开和规范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所以负责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其业务能力的培训,要积极地对其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管理的知识的培训,保证负责农村财务公开和规范化建设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保证村中集体经济财务能够细致地被公开,同时公开完毕后能够被妥善地归档管理。

3.加大监督的力度

要大力地推进农村村务监督小组的设立,对建水县农村财务规范化和公开化事业的推进,进行监督,为建水县农村集体经济以及财务的管理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县乡两级,要加大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管理和统筹,对于其财务公开以及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视察、检验和监督。

四、总结

当前,我县已经积极地逐步开展了财务公开和规范制度,而大部分的农村集体财务的公开工作,也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随着政策执行水平的深入,建水县在财务公开以及规范化的建设上的各个方面,都开始逐步地提高,而我县的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及公开,已经开始逐渐地走上了规范化、公开化的轨道。只有真正的结合当前的实际,才能促进建水县农村财务事业的规范化和公开化,推动建水县“三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水平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是核心与关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1]。在实际工作中,要着眼农村经济实践,强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解决“三农”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关系到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业发展决策和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是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1.1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2]。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规范性,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经济发展积极性,消除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1.2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上,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信息化水平落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实践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管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与城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3]。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决策程序上,由于信息的闭塞,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2.2没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制度的缺位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很多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策略得不到制度保障,无法充分落实并发挥作用,导致了农村发展经济活力的不足。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滋生了很多经济纠纷,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农民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都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作用的策略

3.1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从体系建设入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发挥经济管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作用。因此,强化体系建设,要从操作制度、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4]。在农村经济资源权属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和受益人,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注血”。同时,在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操作不规范问题,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减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将农村经济管理放到制度体系的“笼子”当中,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构建多元立体管理模式

开展农村经济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现有经济体系下,发展农村经济,要聚合社会发展力量,通过对资金、人才、资源的整合,发挥经济发展平台效应,通过引入发展基金、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为经济管理做好资金准备,与此同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并通过制度和生活上的保障,留住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和管理质量。此外,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注意科技的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农村工作实践当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是推动我国“三农”建设的核心。因此,理论研究者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着眼“三农”现实问题,强化宏观把控和微观操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农村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利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8):228-229.

[2]薛贤明.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4):12.

农村经济水平篇10

1.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进农村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作为农村经济开发的重要物质保证,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来看飞,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道路交通不够完善。

交通是实现农村经济对外的基础,是农村最主要的设施之一,当前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较为落后,承载量低且宽度不足,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的运行,交通网络结构单一,质量较差,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第二,水、电、通讯网络不够健全。

作为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法,但从当前我国农村自来水的网络情况来看,生活用水的治疗较差,电力也无法满足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设施不够健全,农民无法及时获取信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结构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信息的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的进步。

2.2经济发展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第一,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保障,当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模式发展。

第二,农业的结构较为单一。

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植业仍然是最典型的生产方式,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渔业一体化的农业,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第三,农村市场不够规范。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市场的健全情况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同时网络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的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第四,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源优势,但开发力度低且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无法促进资源优势的发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多数农村经济过于封闭,缺乏开放性。

2.3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

制度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前提,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性不够,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激励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农村人才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较差。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对策

3.1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拓展投资领域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

第一,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水平。

要想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水平,国家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村道路交通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道路的利用率,打造现代化的乡村与城镇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第二,完善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水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后备力量,完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力度,完善通讯网络,实现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信息水平的提高。

3.2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一,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

生产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善管理水平,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第二,加大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改造力度。

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的主要方法,实行立体化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渔一体化农业方式,建立独特的生产模式,科学合理的布局,建立立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

第三,规范农村的经济市场。

这就要求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农村市场的管理体制,确定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完善农村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强化各村与市场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第四,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改善农村资源的利用率。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看到,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资源的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协调。

第五,加大对农村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多,这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有必要加大农村乡镇的发展力度,除了可以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外,还可接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