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十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十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3:4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

0引言

网络攻击是制约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有着多种技术方法,但这些技术方法防御的重点为访问控制方面或集中Cpn策略求精方面,安全策略机制融合性不足,难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全面保护,不利于防护效果的实现。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

1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

1.1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划分。从层次方面来看,可以划分为高层防御策略、操作层防御策略及低层防御策略;从防御手段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入侵检测、杀毒软件、文件加密及网络监控等等[1]。网络攻击有着复杂化的特点,需要保护的网络信息众多,同时需要综合考虑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因此,应当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的防护作用。

1.2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对于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指的是将求精规则与网络拓扑信息结合,适当采用防御策略,并实现高层策略向操作层策略的转换,提升防御策略的可操作性,从而优化防御效果[2]。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及维护的过程中,不同的安全需求下需要采取的防御策略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及时对防御策略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防御操作的高效性和快捷性,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2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方法分析

2.1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的本质就是实现网络拓扑信息与求精规则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对高层防御策略向低层具体概念的转化,保证防御策略的可操作性,这个过程指的就是语义转换。在语义转换之后,能够将防御设备参数化信息转化为操作层的可执行策略,保证防御策略切实可行。以节点服务资源为基础,细化节点端口,获取配置曾主机、数据包、ip地址、进程及接口等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所构建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有着一定的条件限制,首先,从语法和语义上来看,选取的高层策略必须要保证正确,保证没有逻辑性的错误,这也是实现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实现的基础;第二,选用的多个高层策略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保证能够实现正常转化[3];第三,部署的策略要能够对区域网络中的所有机器设备进行掌控,保证防御策略的切实可行。

2.2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算法

高层策略解析和操作层策略转化生成是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过程的两个重要模块:①高层策略解析模块: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对高层策略的解析工作,对策略语法的策略语义进行分析,对策略语法的正确性和逻辑性进行判断,一般来说,主要通过lex/yacc来实现高层策略解析;②操作层策略转化生成:在高层策略解析完成后,通过网络拓扑信息与求精规则的有效整合来实现高层策略概念向操作层策略概念的转化,并组合输出。在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计算中,需要以信息库为基础,信息库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网络策略求精实现的关键所在:①网络拓扑信息:指的是节点、角色、防御实体、防御手段、域等信息,这些网络拓扑信息能够反映出当前网络环境运行的具体情况和特征[4];②求精规则:求精规则是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需要遵循的规则,从本质上来讲,其是高层策略概念向操作层策略概念映射的构成。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算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转换算法与防御实体实例选择算法。对于转换算法来说,其过程如下:扫描匹配高层CnD策略描述,如果高层CnD策略描述匹配,则会将其在相应数据结构中进行存储。考虑高层策略中的概念,采用策略手段概念遵循手段、防御动作及实体等规则,采用源域或目标域概念,主要遵循节点或域的求精规则,获得节点集,采用角色概念,遵循角色和用户求精规则,漏洞类型、活动概念及事件类型等其他概念也有着相应规则。对于防御实体实例选择算法来说,则需要根据转换算法得到的信息进行计算,举例来说,如果求精算法得到非空用户概念集,则以用户概念规则为根据,对节点信息进行查找,得到nSD,之后以运算法则为基础得到源节点Snode,如果求精算法得到非空漏洞概念集或资源概念集,则查找节点信息,得到漏洞所在节点集nodet,再以对应的计算方法计算目标节点tnode。

3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

3.1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语义模型

从本质上来讲,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就是抽象概念向具体概念转化的语义变换过程,为了解决语义不一致的问题,可建立语义模型,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分析语义,即表现出语言的具体含义,其关键在于提取核心词,并对修饰词间语义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依存关系,以此来分析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语义;二是语义建模,针对目标模型,建立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的语义模型,分析和说明概念模型的规范,在此过程中,如果是本体语义模型的建立,则需要对本体上下文关系及包含关系进行定义。总的来说,即针对不同访问控制模型建立不同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语义模型。

3.2一致性分析技术

语义建模及语义分析的一致性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应当从语义建模角度着手,例如CnDpR语义模型建模过程中应用方式为基于逻辑描述的语义模型、nivre语义依存分析及SwRL推理规则,nivre语义依存分析指的是判断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依存关系的正确与否,以此为基础,利用逻辑描述构建CnDpR语义模型,将语义关系推理作为模型的主要内容,以SwRL规则为基础,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语义建模目标[5]。语义分析的一致性也是语义建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语义一致性分析过程中,可从结构和概念的角度着手,分析策略语句,概念方面可能出现缺失、冗余及实例不一致等情况,结构方面可能出现关系缺失和实例不一致等情况,引入Racer分析算法来将一致性内容融入,配合SwRL求精规则,实现语义一致性分析目标。

4结论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对于保证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防御策略模型建立、语义建模及一致性等。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需要积极应用反病毒技术、扫描技术及防火墙技术等,多种技术配合,强化计算机网络防御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飞,刘宁,张寒冰.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解析[J].智富时代,2016(5):121.

[2]何健.浅析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及求精关键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5(23):77-79.

[3]隋和静.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安全防御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213.

[4]杨芳华.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141-14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2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要注重社会需求与教学的关系,体现高职特色。如何使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必须要体现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强调能力培养;注重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此,探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必要。

1我院“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历史、现状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设置“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不仅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而且是电子和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但多年来,该课程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网络的工作原理为纲、以oSi/Rm为主线进行理论教学。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知识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几乎不涉及工程和应用技术,适应面窄,很难跟上专业课教学的发展,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不符合高职高专以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该课程必须以实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最要突出其实用性、宽广性。通过几年实践,发现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强,为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上机实践环节,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网络实践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地保证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与尝试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这些学生的理工科知识基础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就有畏惧理工科课程的心理,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而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却不是太看重。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切合这些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对有些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删减,对于有些实际应用的部分可以适当的进行增加。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应该进行保留,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出发,为日后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1理论教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概念多,内容枯燥,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学生难懂、难学,由于网络专业的学生往往在一入学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加上他们缺乏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导致学生觉得这门课入门难,甚至会出现因畏惧而干脆弃学的心理。因此对教师来说需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理论上,大多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不过是些概念、理论性的知识,但一接触实际,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动手能力又差。而教师要在有限时间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还要结合实际,殊非易事。那么,如何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形成整体清晰的表象呢?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计算机网络课程讲解要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讲解,对于基本概念,特别是网络协议要讲解清楚,课后留有相关的思考题,而对于非重点则不必多讲,以免使学生感到该课程内容庞杂,不好掌握。在讲解时应有意识地将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将抽象概念现实化,形象生动地讲清楚重要的基本概念,通过和电话网的类比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时,可以通过两个人打电话为例来说明协议的概念。在通话过程中,打电话双方都遵守了打电话的协议。其中,电话号码是“语法”的一个例子,一般电话由5~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果是长途要加拔区号,国际长途要有国家代码等等;一方拔通另一方的电话后,另一方的电话会振铃,振铃是一个信号,表示有电话打进,该方选择接电话,这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了控制信号、响应动作等,这就是“语义”的例子;而一方拔了电话,另一方的电话才会响,然后会考虑要不要接,这一系列事件的因果关系十分明确,不可能没有人拔电话电话就会响,也不可能在电话铃没响的情况下,一方拿起电话却从话筒里传出另一方的声音,这就是“时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举例,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归纳、小结。这样做有利于温故而知新、理出头绪。在归纳的时候,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其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优点和缺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总结,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适时的小结与归纳,不但能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还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

2.2教学内容规划

(1)在内容设置上,淘汰传统教学中的陈旧内容,以tCp/ip体系为重点,兼顾理论和工程技术,有选择地加入华为、思科等知名网络厂商的最新培训内容和行业前沿技术。教学内容应适当介绍新的技术发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2)对教材进行多次合理更换、选用,根据网络发展选用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力求反映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情况。2006年我们经过调查实践,选用华为3Com网络学院教材(1,2学期),秉承华为3Com的“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理念,对网络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学习,通过一、二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网络技术,而且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设计和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具备HCne的备考能力。(3)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先后多次调整“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参照华为3Com网络教材,从最基本的制作线缆到网络业务应用都精心设计了相关实验。课程经过精心设计,使学生不仅能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还可以全面的理解网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应用。学生可以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便于知识的连贯和理解,可以很快进入到更高一级课程的学习当中。

2.3实践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侧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突出实用部分。根据制定的实验实训大纲,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组建计算机网络打下良好基础。(1)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穿行。比如在让学生认识网线的时候,教学生如何自己制作水晶头;在学习邮局协议(pop)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时,可让学生在windowsXp环境下,使用microsoftoutlook配置pop3与Smtp服务器;在讲DnS时,可让学生在windows环境中部署DnS服务。通过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原理、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2)在实验环节上,采取一些强化和激励措施,争取做到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提交已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任务、设计或确定实验方法、分析或预测可能的困难,为目标的预习提供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摒弃了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指导学生通过参阅实验指导书、技术文档、相互探讨完成所规定的实验任务,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除了常规的实验报告外,要求学生撰写以实验心得、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实验报告。对于个别实验任务,有意识地模拟实际网络工作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在教学实践理念中,并不把它降低到单纯华为、思科等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课程。虽然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但要掌握好“度”,不能把教学内容变成网络产品的说明书。重点关注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局域网的冲突域概念,在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要,应该重点讨论;又例如,路由选择在internet的建设中也很重要,要把概念讲清楚。至于具体的网络产品性能、实验、操作、配置等应用细节则应由与本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去解决。

2.4教学方法改革

(1)在理论教学中,拓展了课堂形式,将实验室、校园网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了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局域网组网的内容时,我们不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网络组网设备实物,还组织学生去校园网现场进行参观,结合实际网络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2)在教学资源上,充分调动各种教学资源。自行开发了优秀课件,通过多媒体强大的图片、FLaSH动画,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生动、具体、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现和对比。例如在进行讲解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原理时,给同学们进行动画演示,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006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不仅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与教案下载,而且还增加了网上讨论与答疑、网上考试等,同时争取内容时时更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3)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组织学生参观,义务帮助宽带有线接入,给予学生一定的职业尝试,尝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做到理论知识与网络技术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提升就业竟争力,激发网络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

2.5考核评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本课程一般都采用期末闭卷理论化笔试,总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做实验,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针对以上缺点,我们采取了灵活的考评手段:平时上课考勤,占总成绩10%,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到位听课;课后作业练习等都登记评分,老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成绩,成绩按10%记入总评成绩;对于实习实训,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成绩按25%计入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闭卷考试或一页纸考试,按45%计入总评成绩。实践表明,以上制度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实践环节的主动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3

论文摘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问题,根据团队讲授该课程的体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迅速,且成为普及程度最高的技术之一。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叉课程,所涉及的概念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而且还包含通信技术方面,其理论复杂。计算机网络又是一门实用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问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反映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网络》不再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目前,在很多高校里,《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各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准确定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拟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使《计算机网络》课程真正起到普及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网络操作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作用,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体系等进行探索。通过理论课程教学探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设置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要求很高,但是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先导课程,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但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使用网络,在必要时可以进行简单的网络维护等。同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分为: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基本知识;第三部分,数据链路层次;第四部分,网络层;第五部分,运输层;第六部分,应用层;第七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各非计算机专业可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整个课程的学习重点放在基本的概念和方法的掌握与理解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抽象难懂的理论和概念非常多,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身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背景知识较少,从而在理解其抽象概念和原理时常常会遇到很大困难。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我们采用“实例化教学”方法,主要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因此采用“实例化教学”的教学活动不再是简单的“理论+实践”模式,该模式中的实例起到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1)实例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2)实例又能够对实践起一个指导性和解释性的作用。学生课堂实践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候,直接参照的是已经具体化的实例,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另外,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实例化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加大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对于新的网络技术和方法,则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抽象难懂的理论和概念非常多,如果仅通过传统的黑板板书进行教学,课堂内容有限,且效率较低,同时对于有些概念的解释不形象直观。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及其效果。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度较快,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同时由于内容是事先制作好的,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缺少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交流。传统板书教学由于进度较慢,学生比较容易随着教师的讲解进入状态,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对使用课件无法讲清的问题,可以结合板书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基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同时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复杂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流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采用Flas、仿真软件进行演示,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革考核方式十分必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仅仅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而没有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的效果,将课程考试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最终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计分办法。平时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课堂提问题、回答问题、作业以及专题学习报告等情况,由主讲教师实时打分登记。对于期末考试成绩好的而平时成绩差的学生,不应给予好评,因为他们仅仅记住了知识而没有掌握应用知识。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知识和应用创新创造了条件。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要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还有待与同仁一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利明,王明裴.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0,26(8):129,168-169.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4

关键词:终极网络泛在网通信技术

1991年xerox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家markweiser首次提出了“泛在运算”(ubiquitouscomputing)的概念,描述了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进行连接,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全新信息社会。由此衍生出了泛在网络、环境感知智能和普适计算等概念。

浅显地讲,泛在网络就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接入网络的服务,从直观上来说就是可以不受环境限制地打电话、上网、看电视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当3g网络完善之后,泛在网络就可以普及,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因为泛在网络所包含的通信,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包括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举一个例子来讲,射频标签技术(rfid)的应用。

风靡全世界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咖啡(starbucks),在配送过程中导入了rfid技术,以用来追踪货车配送鲜品时货车隔间的冷藏或冷冻温度,以确保配送到各个连锁店的食品能保持新鲜。星巴克率先在全美12家第三方物流配送点采用由sensitech提供的“coldstreamclclosedloop方案”,这套系统使用sensitech研发的“teplatetalerf915”的内建感应器动态卷标。当货车离开仓储仓库时,卷标便开始纪录温度变化,每隔10分钟感应卷标会纪录货车内每一夹层的温度,而货车回到物流中心后,rfid感应器会读取卷标,将所记录的一天温度变化转码为专有维读码,并透过以太网(ethernet)或wi-fi传送回读取器内。sensitech除了提供技术外,也提供温度变化的分析报告,并以每周或每月的方式定期送给starbucks及合作的物流业者参考。若报告中发现温度变化异常,starbucks就必须追查是否为非机器性的问题,如:货车开启的时间过长,食品进口时停留在船坞上太长时间等因素。

泛在网的架构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无所不在的基础网络;二是无所不在的终端单元;三是无所不在的网络应用。

基础网络就是连接终端单元和网络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终端单元和网络应用才能够有效互动,实现泛在网的巨大效能。终端单元是泛在网的神经末梢,它们形态多样、接入手段多样、功能多样,可以是手机,可以是笔记本,也可以是pda。这些终端单元实现信息的感知、传送以及响应网络应用控制中枢(或控制网络)所发出的控制指令。泛在网的巨大效能和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正是依赖于网络应用所体现的巨大效能而实现的。

泛在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无线技术的成熟,包括3g、wi-fi、wimax、uwb、bluetooth、nfc、zigbee、rfid、mobile-tv、gps、gis等等。其中有几类重要技术的发展支持了泛在网络这一应用概念:m2m(machinetomachine)

m2m一般认为是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有时也包括人对机器和机器对人的数据传输。有多种技术支持m2m网络中的终端之间的传输协议。目前主要有ieee802.11a/b/gwlan和zigbee。二者都工作在2.4g的自主频段,在m2m的通信方面各有优势。采用wlan方式的传输,容易得到较高的数据速率,也容易得到现有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但采用zigbee协议的终端更容易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任务。

传感器网络(sensornetwork)传感器网络是由使用传感器的器件组成的在空间上呈分布式的无线自治网络,它常用来感知环境参数,如温度、震动等等。和互联网一样,传感器网络最早是从军队的应用环境演化而来,目前也应用在很多民用领域。

近程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和射频标签技术rfid近程通信是新兴的短距离连接技术,从很多无接触式的认证和互联技术演化而来,rfid是其中一个重要技术。当产品嵌入nfc技术时,将大大简化很多消费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帮助客户快速连接,分享或传输数据,给客户带来很多简便性。

近程通信技术工作在13.5m,以424kb/s交换数据,当两个nfc兼容的物品接近到40厘米时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可读可写。nfc技术与很多现有的技术兼容.如蓝牙,和无线局域网、近程通信技术、近程通信也遵从iso,ecma和etsi等国际标准。

这些技术的竞争和融合,最终促使网络的无缝覆盖。现在的网络将向“全业务+全ip”的方向发展,多种无线技术将实现融合。在融合的无线网络环境中,3g将成为公共的无线通信平台,wimax、wlan等作为局域网的无线宽带接入手段融入3g网络,成为3g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其他如uwb、rfid等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也会逐渐融合到一张统一的大ip网上,在融合的过程中会衍生出一系列新型无线应用。比如在3g平台上,结合rfid能够开发出电子支付、物流监控、交通管理、工业控制等业务应用。很早的时候,通信业界就提出了要以实现“5w”(who、whenever、wherever、whomever、whatever)无缝覆盖的信息社会的构建目标,这实际上也就是泛在网络的建设目标。通信业界也已经基本认可无线通信技术是未来实现泛在网络的重要方式,但未来泛在网络的构建则不可能基于单一网络,更可能是基于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广域网(wwan)等多种技术多种网络基础上实现的无缝覆盖的网络社会。就当前而言,构成未来泛在网络社会的各个子网络,如wpan、wlan、wwan等技术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而且要实现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无缝覆盖、无缝衔接还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商用难题,距离真正商用推广尚需时日。

泛在网络架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云计算。“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703-02

ComputernetworkCoursesConstructionandthinking

CHenGKun-shan,LiGuang-zhi

(HefeiteachersCollege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QualityCourseconstructionistoimprovethequalityofundergraduateeducationandstrengthenthetrainingworkofthefoundation.thisarticlefirstanalyzesthecurrentteachingofcomputernetworkproblems,andthenfromtheteam-building,thebuildingoftheteachingcontent,teachingmethods,innovative,experimentalteachingreformandteachingaspectsoftheconstructionoffivein-depthexplorationintotheconstructionofcomputernetworks,theideaofqualitycourses.

Keywords:computernetworks;qualitycurriculumbuilding;teachingmode

1现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则是tCp/ip网络协议。这样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存在着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

另外,从计算机网络的科学体系开始建立到现在的20多年间,在这段时间里,新技术逐步成熟并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地在教材内容出现,这就要求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

1.2教学模式不合理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它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它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需要课堂和特殊实验环境的结合,需要教学与市场的密切联系。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课程本身特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1.3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2)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目前高等院校中,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数十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另一种是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计算机。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2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2.1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课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2教学内容建设

不是随便复制一些教案就行,教学内容必须有针对性,针对具体的专业和班级,除了保证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外,还要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兼顾“懂、建、管、用”的原则。教学内容还必须反映出当前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态度都应该在教案和辅导资料中体现。因为各专业特点的差异和学生能力的不同,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多层次的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与通讯:适用于通信类、电子类等对计算机网络要求较高的专业,讲授内容以internet为线索,自顶向下系统讲述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协议的原理。重点在于理解协议的概念、应用和编制简单的网络协议,实现网络部署、配置与应用。该课程侧重于网络内部原理、协议的学习,为学生向研究型学习方式发展打下基础。

2)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适用于理工类非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互联及建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因特网的重要协议和网络设备,另外对于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也做了讲述。

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适用于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等专业,授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传输介质与体系结构、因特网的体系结构、因特网接入问题概述、万维网基本概念、浏览器的功能、万维网的搜索技巧、浏览器的设置和维护、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应用、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Ftp服务器端及客户端及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初步等。考虑到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追求新知识、新技术。

4)计算机网络:适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授课内容主要以五层结构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1)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如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等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2)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互动讨论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推演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推进。例如:网络可靠性、网络安全: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原理,而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5)课内外结合式教学。教师布置若干题目,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并按要求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4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出发,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1)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没有独立的、综合的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落后(只有几台交换机、路由器等),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2)规范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对每一部分实验要有明确的要求,对每一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会遇到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都要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3)加强实验内容的设计。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的设计应从实验室实际出发,围绕实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从基本技能训练、中级技能训练、高级技能训练三个层次出发,包括网络组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应用系统的配置与安装、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安装与配置等方面的实验项目。逐步推进综合性试验与创新型试验开出的比率。

2.5教材建设

专业课教材采用“选”与“编”相结合的方式。“选”的原则是采用那些适合相应专业需要,体现本专业特色的统编教材;辅助编写了本课程讲义。“编”的原则是要求在内容上应突出应用性和先进性、实用性。本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可采用本院网络课程组的自编实训教材,及自编的实训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教材,每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实训内容进行调整。

3继续建设精品课程的思考

精品课程需要自身不断完善和继续发展,精品课程的确立只能说明在过去和目前取得的成绩,不能代表今后,况且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因此,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长期建设思路包括:

1)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快速发展之特点。为此,必须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

2)不断构建和完善具有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建构是对培养目标的概念设计,教学过程和实践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因此,探索适合实际需求的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3)不断构建和完善课程的教学评价反馈体系,形成一个科学的、闭环的课程建设系统。

参考文献:

[1]仲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7(1):89-91.

[2]肖来胜,王郑霞.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6):133-13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6

一般而言,“网络”所指极为宽泛,但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多指计算机网络,包括所有按照网络协议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连接介质包括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等。计算机网络按大小不同一般可以区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其中最为庞大的网络系统就是互联网。

“因特网”与“互联网”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专有名词理解,因特网是互联网的一种,英文名为internet,源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的arpanet,初始于军事目的,后用于学术系统,最后走向商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开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但“因特网”作为普通名词理解,则泛指多个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学者认为“因特网”与“互联网”只是音译与意译的不同,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区别。

互联网,最早的官方界定是,“互联网是指全球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1)基于ip协议或由其进一步发展的协议,通过全球唯一的地址段,有逻辑地连接在一起;(2)能够支持采用tCp/ip协议或由其进一步发展的协议,或者能够与ip协议兼容的协议进行通讯;(3)能够在通信网络上提供、运用或获得公开的或个人之间的高层次服务”。该定义所指具体、清晰,且反复以“进一步发展”的表述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创新“埋下了伏笔”。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新媒体,成为不少人对新媒体理解的惯性。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仅以1992年商业化为起点也经历了近20年的历史。早期,《新媒体百科全书》的主编斯蒂夫・琼斯在该书导言中说,“旧媒体曾经一度是新媒体,而新媒体又在不断的变化与演进。”并列举光盘、万维网、流媒体为例。而斯蒂夫-琼斯对新媒体的关键把握,被后进学者不断深化,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时间的概念”、“发展的概念”,这一观点不断引领我们对新媒体的进一步认识。

如何界定新媒体,其核心不外有二:其一,有关技术基础,指新媒体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其二,有关传播功能,指其传播具有互动性、虚拟性、原创性、分众性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7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11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2.5数据处理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

自己的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规划课题(YKY201108)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它使得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再仅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理工类、管理类甚至文科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等特点,因此探索适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细致周密的专业定位分析,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也是刚刚开始,只有经过细致严格的市场调研,才能够把握各个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主要就业岗位,才能进一步分析专业的定位,才能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与相关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考核大纲的差异,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有效的考核方案。

2、教材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性教学和实训内容不足,教材没有体现出实用性和职业性,缺少高职教育特色。有些教材中充斥着大量概念,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这样以来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联系实践不够,不能学以致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先对具体的设备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再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实验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需的实验环境不仅需要有独立的计算机,还需要一些专业的网络互连的设备。这些网络设备的利用率低,价位高,许多经费相对紧张的学校放弃购买网络实验设备,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

三、如何按专业分类教学

1、转变授课理念,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理工科、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往往缺乏与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知识,有一定特殊性,授课理念必然要区别于计算机专业。首先要明确授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要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网络的能力,因此,多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选定要充分考虑教学需要,尽量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的教材。其次,对教师而言,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不多,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网络的所有内容都讲解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要根据具体的专业有所选择。再次,在授课时要刻画网络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在具体讲授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不断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从而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企业的结构,学生和教师分别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过程中扮演企业的负责人和多个岗位职员。在每个学生小组中,根据项目情况由技术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其它同学为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协同完成各个项目的流程,达到分工合作、共同提高的实战目的。学生通过锻炼,激发了学习热情,感受了企业氛围,得到了岗位的经验和职业素质的锻炼。

(2)案例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将同轴电缆、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员演示如何制作网线,如何制作简单的网页,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员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加强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做网络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自主研究式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完计算机网络核心知识后,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每组3~4个同学),利用internet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教师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

为了引发兴趣,提高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网络实践教学课程所需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利用现有通用设备完成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许多模拟软件,如packettracer、Vmware虚拟机等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功能,可以胜任复杂的实验环境。先在模拟软件上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流程、框架和功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分组操作真实设备,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拥有从整体到细节的掌握。对于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我们应采用真实的设备进行操作;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于用到的仪器设备较多、配置较复杂,可采用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合理整合,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四、总结

本文结合作者近四年来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按专业分类教学的解决方法,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9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现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37-01

一、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

目前计算机网络大为盛行,它能够给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娱乐的方式。计算机网络不仅能提供给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也能将全世界中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分类,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换和寻求帮助的需要。计算机网络从技术上分析,它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网络,从最初的网络中演变成2G、3G直到当前的4G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全面覆盖,网络更是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而随着2015年“互联网+”既“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概念上升为国家策略,使得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平台之间的融合更加深入,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将计算机网络创新下的各种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从通信技术来看,人们对数据的传输以及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线路传输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目前光通信技术大行其道,它包含了光纤、光缆、光接入、光节点以及光传输等多个领域,在满足了人们的传输以及处理需求的同时,也充分应用到其它领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外,移动网络成为了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语音、视频的交流,方便信息的及时交换。而且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无线技术、海量存储等技术的运用,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记录。

(二)计算机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目前发展迅速,但一些硬件或软件技术的不能及时匹配更新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如通讯安全、技术方面故障等问题。在网络技术故障可能是硬件和软件在设置以及网络连接的问题,而在网络通信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会出现在很多方面。

在网络技术故障方面,通过运行网络诊断的命令可以发现一些基本常见的网络故障,如使用浏览器无法上网的现象等。还有一类,是由于计算机设置而产生的网络无法正常的运行和操作。这些问题目前不是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关键,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广泛利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的网络信息系统不完善,存在易受攻击性以及开放性等弱点,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通信安全上主要会出现信息泄露、非法使用网络资源、信息篡改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最近社会上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也都是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被不法人士进行利用,而发生的种种悲剧。所以,如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技术人员日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技术部门也加大了整改力度。从技术部门来说,为了使得网络通信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最大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功能,为广大的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可以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电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兼容以及渗透,弥补全球网络通信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实现全网络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不仅如此还能提高计算机网络工作状态下的实用性、高效性,并进一步促成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减低运行成本。在网络信息方面系统还可以提供一些诸如服务器限制登录的功能,这样安全防范多一些,对于在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就会有所减少。

我们个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对个人操作和信息进行处理保护。对个人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行保护,不要随意泄露密码,在平常也要注意日常网络的维护,经常对电脑进行杀毒、防护,注重对防火墙的使用。目前防火墙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防护的能力更是通过三级过滤并且与其他方式共同防范,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使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优化计算机网络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设施开始向着自动化、职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在生活学习及娱乐方面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样也促进了我国企业快速的转变发展,计算机网络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给国家的国民经济也带来了更加直观有效的上涨。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它是为了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日常产业中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整合,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这种形式下,无论是技术部门还是用户个人都要更加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不断完善其中的漏洞,对相关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升级,满足新时期对计算机网络的需要。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大力发展如今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可以说,网络无处不在。而随着“互联网+”的概念进一步普及,行业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对日后人们在求职工作中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要求。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精进,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便利,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今后社会的改革创新及发展方向提供更加广泛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尚.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与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4:196-197.

[2]程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展望,2015,11: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篇10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想要与时代保持同步,必须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引进新的知识。但是目前该课程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和社会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明显滞后,教材内容老旧,与时展脱节。同时,目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你讲我听”的形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思维受到很大的禁锢,学习效率低下,且学生自己实际动手机会匮乏,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较差。

2.提高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应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猛,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协议、新概念、新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以及应用方向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紧跟时展潮流,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教师平时应注意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比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传统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主要以oSi七层协议模型为主,教材中详细讲解了关于oSi七层协议模型的相关概念以及完整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概念和内容非常繁杂,且实用性不高,并没有成为流行趋势。tCp/ip协议是目前相对较为流行的内容,在各行业网络通信中广泛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oSi参考模型尽可能精简化,适当扩充关于tCp/ip协议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们更加深刻、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原理和技术。

2.2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将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局域网中不同类型的连接方式、传输介质、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广泛收集关于电缆的各种实物、图片,精心选择各单位部门或者家庭的实际网络拓扑图向学生们展示,这种直观教学有利于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慢慢的学会发现问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应加强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通过网络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比如目前应用较广的packettracer就是一款网络模拟仿真软件,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生共同研发一个以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为载体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平台,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工具为学生们创设一种真实模拟性计算机实验环境,然后让学生切身体验实验设备,熟悉实验过程,使学生们能够不需要真实的实验条件即可动手实验操作,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开发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