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3:26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1

关键词:国际投机资本;概念界定;测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1.7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国际资本流动以庞大的规模、惊人的速度和多样化的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投机资本是国际资本流动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往往伴随着当事国资产价格和货币汇率的异常波动,甚至与区域性货币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密切关联。在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投机资本问题逐步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到了2005年的汇改以后,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内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对国际投机资本的讨论进一步升温,逐渐达到了高潮。

国内理论界对国际投机资本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投机资本的概念与特征;(2)国际投机资本的触发机制与影响因素;(3)国际投机资本的结构、流动渠道与出入规模;(4)国际投机资本跨境流动的经济冲击效应;(5)趋利避害的有效监管机制。综观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在国际投机资本的问题上直到目前国内理论界仍然在许多层面上都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甚至在国际投机资本的具体称谓和概念界定上都没有达成一致。

国内文献中已出现的与“国际投机资本”可以相互替代或大同小异的概念,有热钱、国际热钱、国际游资、国际短期资本、国际金融资本、跨境短期资本、短期国际资本、投机性短期国际资本、燕子资本、逃避资本、外资潜入和非直接投资等等①,尽管这些概念在视角或侧重点上互有差异,但所指对象却是大抵相同的。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偏好,使用不同的称谓,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在其规模的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上也同样是各抒己见,各从其志。国际投机资本的概念界定与规模测算方法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对统一研讨平台的确立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二、国际投机资本的概念界定

中外文献对国际投机资本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可按视角的不同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期限视角的概念界定

在早期的国外文献中,一般按照资本的期限将国际资本划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即借贷或投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资本,一年以上的为长期资本。imF在《国际收支手册》第四版(1977)及之前各版都沿用了这种传统的划分方法,并据此在国际收支平衡表(Bop表)内资本账户下设立了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科目。国内的文献有很多是严格遵循《国际收支手册》标准界定国际投机资本的。田宝良(2003)认为国际长期资本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国际资本;国际短期资本(即国际投机资本)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的国际资本。冯菊平(2006)认为国际游资是实际发生周期在一年期以下的国际投资资金流动,包括没有明确投资期而流动性强、可变现的各种金融资产的跨境流动。

王国刚、余维彬(2010)认为“国际热钱属于短期国际资本,所谓‘短期’,按照国内外的标准,就是不超过一年”,“如果有一笔国际热钱流入中国,那么从流入之日起计算,它必须在一年内流出中国,否则就不是国际热钱,而一旦它流出了,中国境内(例如外汇储备的当年增加额或者外汇储备余额中)也就没有这笔热钱了”。但是,这种简单按照期限进行划分和界定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第一,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长期和短期资本的界限日益模糊,期限较长的投资工具也往往有很高的流动性,即使在受到严格管制的市场上,长资短用或短资长用也并不鲜见。第二,这种划分的意义和必要性也倍受质疑。一笔期限为一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如果剩余期限不足一年,其实与真正短期资本的区别并不大。世界银行专家Claessens(1995)按传统的划分标准对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借贷期限长短不一的资本流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相似的。imF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1993)中也特别强调,根据一年(或不足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合同期限,划分长短期资产和负债的传统做法,只适用于实际期限比较固定的贸易信贷、贷款、存款以及各种应收款和应付款等其他投资领域,而对于许多国内和国际易而言,除合同的实际执行期限固定的以外,这一界线已毫无意义。因此,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和第六版(2009)中,imF对原来的Bop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进行了较大调整,取消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分类,将资本和金融项目改按投资类型、信用主体和投资主体进行划分。我国的Bop表已从1997年开始执行这一标准,联合国近些年来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也将资本期限的长短淡化了。

(二)动机视角的概念界定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2

一、我国现行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计价

根据我国企业现行会计准则及制度规定,短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如(准备将在一年内变现的股票、债券等)。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短期投资应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在期末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反映的是取得成本减去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

这里的短期投资所具备的条件包括两个:一是能够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二是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或获利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即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将短期投资的取得成本与市价(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相比较,当短期投资的购入成本低于市价时,按取得成本计价;当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取得成本时,按市价计价,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在会计处理上,需要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作为短期投资的备抵账户。因此,在期末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按取得成本减去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如果日后已确认损失的短期投资的市价又得以恢复,可以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金额内转回。但最终短期投资的净额不得高于取得短期投资的原始成本。

二、美国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市价计量短期投资

199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115号公告《特定债务和权益证券投资会计》,改变了以往采用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短期投资的状况,规定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价值按照市场价值计量。

根据FaSB115号公告,有价证券投资被分为三类:可出售证券(availableforsalesecurity)、交易性证券(tradingsecurity)和持有到期证券(Heldtomaturitysecurity)。对于不同的证券,实行不同的计价方法。其中,可出售证券按照编表日的现行市价计价,与取得成本的差额作为未实现投资损益,单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中。交易性证券按照资产负债表编制日的现行市价计价,取得成本与市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持有到期证券按照摊销余额计价。对这些证券的分类,即是否列为短期投资,要根据管理者对持有证券期间的意图而定。一般来说,可出售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相当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短期投资。可出售证券一般指持有期在18个月之内的短期投资,大部分美国公司将持有的有价证券归为可出售证券,期末按照市价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而相应的成本与市价的差额作为未实现持有投资利得(或损失)构成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在编表日,当市价高于成本时为未实现的持有投资利得,相反市价低于成本时为未实现的持有投资损失。交易性证券的持有时间比可出售证券更短,往往在几个月之内,其变现性比可出售证券更强,成本与市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资产负债表上,交易性证券的列示在可出售证券之前。

2000年,证券组织国际委员会(ioSCo)同意承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会计准则为用于国际商务的统一标准。根据关于投资和衍生工具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39号,初始确认之后任何资产都以公允价值计价,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持有到期的债权;二是其公允价值不能被合理确定的资产。这里的公允价值,根据iaSB的解释,通常指市价。而对于采用市价而产生的未实现利益或损失,iFR39号规定公司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报告:一是在当期的净收益中;二是对于交易性证券在净收益中;对于非交易性证券在权益中予以报告。

iaSB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再次计价的规定,除了在对未实现利益或损失的报告方面有所差异,与FaSB的115号公告的条款基本相同。

三、日本关于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计价

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一贯遵循成本原则的日本也在近年对其会计原则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关于属于短期投资的有价证券,长期以来,日本原则上采用取得成本对短期有价证券进行期末计价,当市价显著下降并且被确认不会再恢复时必须采用市价计价;当子公司以外的有价证券的市价低于成本时,可以采用市价计价。1999年,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发表了《关于金融商品会计基准设定的意见书》,引进了市价评价原则,规定从2002年4月开始执行。其中关于有价证券,规定原则上以市价为评价标准,根据分类不同,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计量方法也有所不同。具体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有价证券种类评价标准评价差额的处理

以销售为目的市价

计入当期损益

的有价证券

持有到期债券摊销余额

子公司及关联取得成本

公司的股票

其他有价证券市价

二者选其一

·直接计入资本

·如为利得计入资本,如为损失计入当期

损益

由此可见,属于短期投资的以销售为目的及其他有价证券部分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的价值由编表日的市价反映,成本与市价的差额计入资本或当期损益。

四、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计价比较及其趋势探讨

(一)短期投资计价方法比较

从方法上看,成本法遵循了传统的原始成本原则。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都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准,直至出售时从表上消失。短期投资取得时成本与市价一致,采用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但短期投资流动性较强,通常在一年内出售,由于市场瞬息万变引起其价格变化比较频繁,一味坚持成本法不能反映该投资的变现能力,也会造成短期投资与市场相脱节,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不准备近期在市场上出售、以到期获取本金及利息为目的长期投资。

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以说是对成本法的一种修订。期末当成本低于市价时,保持成本不变;当市价低于成本时,以较低的市价计价,对成本法的附加了修订条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只确认损失不确认收益,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较低的收益,是谨慎性原则的最典型的应用之一。但是,只确认市价低于成本时的损失,不确认市价高于成本的利得,一方面上不一致;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与市场保持一致。另外,在通货膨胀状态下以成本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计量短期投资都会造成过低评价的流动资产和偿债能力。

按照市价法,在资产负债表编表日,短期投资反映的是当日的现行市价,市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资本或当期损益。由于属于短期投资的交易性证券和可出售证券,是企业以通过出售获取利得为目的而取得的,随时可能出售,因此期末市场价格的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确认更加合理。这种方法能够更直接、及时地提供有关短期投资的市场信息,也能准确反映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更符合资产的定义。而且市价也是可验证的,也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的频繁变动,会导致未实现损益的处理和每期损益的上下波动。

(二)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沿革

在静态财务报表,市价是当时公认的资产评价方法,静态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反映的是资产的市场价值。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的发展,重视损益的动态财务报表占据了主要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成本法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其后,市场的发展促使成本法的修订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各国的会计处理上占有了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扩大,短期投资的取得成本已经远不能充分反应短期的投资这一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价值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为准确利用资产负债表所提供数据衡量企业的流动资产,并据以评价偿债能力,短期投资的市场价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3年美国改变了以往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采用市价作为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的计量标准。1999年一贯坚持保守主义的日本也引进了市价计量短期有价证券。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做法也以市价为再次计价的标准,短期投资的市价评价的迅猛抬头引人注目,不可忽视。

(三)我国短期投资发展方向探讨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期,会计改革也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1992-1993年,我国开始进行了重大的会计改革,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之后又陆续了有关准则和制度。为了适应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我国会计改革,2000年财政部正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从2002年1月1日起执行,迎来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通过这些改革,一些落后于时代、不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陈旧准则规定得到更新。例如1993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采用了《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企业主要财务报表之一,而美、英国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弃而代之以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准则(iaS7)也了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公告。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与国际接轨,1998年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并在2001年对其进行修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基本相协调。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3

纳税筹划资金结构融资方式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税收筹划和企业融资的内涵

1、企业税收筹划和融资的含义

国际上,对纳税筹划有着大致相同的阐述。1994年由唐腾翔和唐向编著的《税收筹划》一书中认为,“税收筹划是指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厦门大学的童锦治在2009年出版的《纳税筹划》将税收筹划定义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对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的事前安排,实现减轻纳税义务目的的行为。翟继光在《企业纳税筹划优化设计方案》中将纳税筹划定义为,“纳税筹划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或者至少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些调整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

归纳目前主流的观点,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本文将税收筹划定义为:税收筹划应该在符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通过事前的选择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安排处理生产、经营、融资、理财等一系列活动的筹划行为。

二、企业负债融资的税收筹划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负债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负债来满足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投资的需要,并且不会较少股东的现实权益。企业负债融资具有以下特点:有使用时间长短的限制,不论企业经营的状况,到期还本付息,且成本较发行股票低。

1、短期负债融资的税收筹划

短期负债融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短期经营资金的需要。相对于长期负债的筹措时间长,高利率,审查严格的特点,短期负债融资具有时间短,所支付的利息少,容易筹措等特点。因此,短期负债融资要求在一定较短的时间偿还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资金不能合理安排就容易使得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按筹资的方式可以分为:短期负债融资、商业信用融资。

(1)短期借款融资的税收筹划

短期借款融资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购入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销售等资金的需要,短期借款融资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短期借款融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短期借款融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的资金充足,能够为企业任何时候提供足额的贷款,且借款周期短,效率高。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向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所发生的利息,可以作为企业的费用,在税前据实扣除。虽然非金融机构也允许税前扣除一定的金额,但是不得高于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所以银行借款的纳税筹划较好,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2)商业信用融资的税收筹划

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凭借过去形成的良好信誉,通过延期付款以及预收账款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商业信用融资不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和程序,更不用相应的担保,是企业一项不用支付借款利息的持续的信贷。但是,商业信贷具有使用时间短,且只有具备较强的信誉和实力的大中型企业能够使用。商业信贷融资因不需要或是很少支付利息等借款成本,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努力做好商业信用融资,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但是由于我国法制不够完善,如果企业缺少信誉,易造成企业之间的不信任,拖欠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可以划分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账款等。应付账款由于使用时间短,极易造成拖欠,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并且如果企业为了获得信用折扣,那么企业所使用的时间就更的短,如果放弃现金折扣,那么意味着企业将付出高额的资金成本。

例如a:企业购入1000万的原材料,双方约定30天付款,销售方为尽快收回账款,给予现金折扣为2/10,1/20,n/ 30的优惠条件,暂不考虑增值税。由此力可以看出企业如果10天内可以获得20万的优惠,20天内可以获得10万元优惠,而30天付款则无优惠。如果企业放弃折扣,企业的损失无疑非常大,远远高于同期的一年借款的银行利率,且不能够获得税前扣除的优惠条件。

b:预收和应收账款:企业由于前期的投资较大,可以向未来的客户收取一定的预收账款,减少对借款的依赖,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并且降低客户的违约风险。应收账款作为的企业的资产,应尽可能的提前收回应收账款,避免企业资金出现短缺。

2、长期负债融资的税收筹划

长期借款融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投资的资金需要,它一般超过一年,或是一个营业周期,具有借款使用时间长,企业可以进行长期的安排,还债的压力较小。但是长期借款手续繁琐,利率相对于短期借款而言较高,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偿还本金和利息。就我国目前而言,长期借款可以划分为长期银行等机构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

(1)企业长期借款融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长期借款融资以银行的长期借款为主要方式,银行的长期借款的成本主要有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对借款费用利息进行筹划,以及还款方式进行筹划。就借款利息和费用而言,作为企业的财务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减少企业应纳税额,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当企业在投资经营期间构建固定资产时,应尽可能的缩短构造周期在将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应予以资本化,纳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当借款费用一定时,在符合税法法律的前提下加大费用份额,减少应纳税额。

(2)企业债券融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发行债券应该按国家法律程序进行,债券融资的成本低于股票,并且融资成本与债券利息都允许税前扣除,所以债券成本较低。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只要企业的营业利润高于借款利息,就会产生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节税的作用。但是债券融资也有很多的不足,财务风险过高,如果企业稍有经营不善就会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其次国家对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时间比借款要长很多;而且筹集的资金数量有限。

3、其他负债融资的税收筹划

(1)企业内部集资的税收筹划

内部集资是指企业向企业员工集资的一种筹资方式,包括直接借款和企业内部债券融资。企业内部融资具有易操作,程序简单,时间短,当企业急需要经营资金周转,而外部一时难以筹集资金时,这是比较有效的筹资方式,并且其利息可以税前扣除。除此之外,内部筹集资金还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好的经营状况才能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本金及利息。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但是集资的利率不能够高于同期金融机构的利率,所以利息与员工的工资可以相互转换,企业可以以金融机构的最高利率来支付给员工利息,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2)关联企业融资的税收筹划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关联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债权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但是从关联企业取得债券性融资所发生的利息准予税前予以扣除,而且关联企业取得的债券性融资不能超过规定的比例,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将企业接受关联方债券性投资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定为: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准予税前扣除的公式为:不得扣除的利息支出=实际支付的关联方全部利息×(1—标准比例÷关联债务比率)。

例2:甲企业权益性投资共100万,向银行借款300万元,银行的贷款利率是8%,并通过关联企业融资300万,贷款的利率也为8%。甲企业2012年应税金额预计为100万。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通过关联企业融资。

方案2:通过非关联企业融资。

从节税的角度考虑,该企业应选择的方案?(单位:万元)

方案1:权益性投资总额=100

债权性投资总额=600

不允许扣除的利息=300×8%=24

2012年应纳税所得额=100+24=124

2012年应纳所得税=124×25%=31

方案2:允许扣除的利息=(300+300)×8%=48

2012年应税所得额=100

2012年应纳所得税=100×25%=25

比较:相比较可知,方案2较方案1节税,节税6万元,因此,甲企业应该选择方案2.因为方案2能达到节税的目的。

三、企业权益性融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资金有权益融资及债务融资,相比较而言,权益融资的成本较大。因为负债的费用、利息都可以税前予以扣除,降低融资成本;但是权益融资的主要成本是利润分红,分红是税后的净利润,因此,必然提高企业的用资成本,必然导致企业的价值降低。并且没有财务杠杆的作用,还容易稀释股东的股权,分散企业的决策权。但是,权益融资安全性好,资金使用时间长,不存在还款的压力,也不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权益融资大体可以分为: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自我积累等筹资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融资的税收筹划

吸收直接投资融资是指企业直接从国家、法人、自然人等通过资金、技术、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形式出资形成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采用吸收直接投资融资必须符合:除股份有限公司外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由土地、技术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2、发行股票融资的税收筹划

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主要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企业发行优先股需要支付一定的筹资费用,比如代销费等,股息需要从企业的税收利润中支付,不能减少企业的应缴所得税,所以优先股成本率会高于债券的成本率。虽然普通股与优先股资金成本的确定方法基本一样,但是普通股的股利是不确定的,且是需要逐年增长,所以普通股的索取权仅次于优先股股东,其投资风险很高,普通股股东所要的投资报酬也较高,且随着公司的净利润的增加,股利也逐年增加,其成本也随之提高。

3、留存收益融资的税收筹划

留存收益是企业的内部资金,可以认为是股东对公司的追加投资,如同股东的初始投入,需要企业支付相同比率的报酬,留存收益不需要支付手续费,但是留存收益是企业所得税后形成的,因此不具有节税的作用。

4、接受捐赠的税收筹划

当前我国实行的税法规定,个人接受团体或个人捐赠的各项财产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企业接受各项捐赠则需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在企业接受个人的捐赠时,可以让捐赠人将资金或物质捐赠给某一位股东或是几位股东,然后让股东以出资的形式出资给企业,增加企业的注册资本,这样就相当于捐赠人直接将财产捐赠给了企业,并且能够减少25%的企业所得税。

参考文献:

[1]翟继光.企业税收筹划优化方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盖地.纳税筹划及案例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童锦治.税收筹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4

【关键词】营运资本;偿债能力;零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的一短期财务问题,是一个影响企业生存和良好发展的领域。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营运资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营运资本管理比较复杂,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尤其需要采购、生产、销售和信息处理等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持有水平和流动资产的组成、用途等由营运资本的投资和筹资政策决定。

一、营运资本分析

(一)营运资本的概念研究

企业的营运资本,从大的范围讲,指投入日常经营活动(营业活动)的资本。在学术上,包括三个具体的概念:

1.广义的营运资本

广义的营运资本,又称总营运资本,通常是指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资产”通常指营运资本的各种占用形态,例如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营运资本与流动资产从数量上相等。

2.狭义的营运资本

狭义的营运资本也称为营运资本净额或净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由于: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权益+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推导后,得到结论:净营运资本=长期筹资-长期资产=长期筹资净值。

3.经营性营运资本

经营性营运资本是指用于经营性流动资产的资金,包括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占用的资金。数量上,经营性净营运资本=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即自发性负债)。

(二)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营运资本投资管理,即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分为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和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流动资产的组合,一般有如下三种策略:1.适中的资产组合。适中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就是在权衡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的基础上,使其之和最小,确定出最佳投资需要量,安排流动资产投资。2.保守的资产组合。保守的资产组合即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保守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流动资产与收入的比率较高。这种政策需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主要是资产的机会成本,有时还包括其他的持有成本。优点是企业中断经营的风险很小,其短缺成本较小。3.冒险的资产组合。冒险的资产资产组合即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流动资产与收入的比率较低。该政策使企业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降低,例如可以使各项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但企业要承担例如经营中断和丢失销售收入等短缺的风险。

(三)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主要指企业如何安排短期流动资产和长期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种,即配合型、激进型和保守型筹资政策。

1.配合型筹资政策。配合型筹资政策要求企业要有比较严密的短期资金融资计划,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的一致性,企业应根据临时性流动资产需求时间和数量确定与之配合的短期金融负债。

2.激进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下短期金融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大于配合型筹资政策。其特点是长期资产与长期性流动资产之和大于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之和,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但资本成本较低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3.保守型筹资政策。保守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资金需要中临时性流动资产的一部分由短期金融负债融通,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则由长期资金来源支持,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低但资本成本较高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二、“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投资和筹资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通过规划与控制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并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比较强。

在传统的营运资本管理中,往往强调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有充足的偿债能力另外由于企业现金流量的难于预测性和非协调一致性,因而要求公司保持适量的营运资本,以应付财务风险。但是,从盈利性的角度分析,由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盈利能力上的差别,以及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筹资成本上的差别,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企业是以更大份额的筹资成本、较高的长期资本运用到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上,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应地降低。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已很难通过提高售价来保持盈利,因为提高售价会削弱竞争力,会影响销售。为适应这种新的竞争环境,财务管理人员不得不转向控制成本,加速各项周转。于是,“零营运资本”的财务理念便应运而生。

三、实现营运资本管理的有效途径——“零营运资本”管理

“零营运资本”管理属于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本完全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本数量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企业满足流动资产的基本需求,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对流动资产进行融资。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5

与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竞争对手们相比,短期理财基金具有门槛较低、封闭运作的优势,但实质创新并不大,或者说,产品的补充意义要大于它们的替代意义。

理财基金VS理财产品

短期理财基金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之一为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受限。受到银行理财产品相关监管政策的制约,银行发行的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规模大幅减少。尤其是针对一些银行利用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达到“指标调节”的目的,监管部门实施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方法。因此,与去年相比,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数量大比例缩水。

如普益财富近期的理财产品监测显示,8月11日至8月17日,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3款,占全部人民币产品的7.98%。

而短期理财基金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地弥补了市场空白。尤其是此次工银瑞信和嘉实的“7天理财”运作周期进一步缩短,为具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对象。

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较,短期理财基金的门槛低得多。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为5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些具有收益优势的产品,起始销售门槛要达到10万元以上,对于同一款产品不同资金量的客户获得的收益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短期理财基金的销售门槛很低,按照目前理财基金的分类销售情况,a类份额1000份基金起售,投资者最低1000元就可参与投资;B类份额主要针对大客户和机构投资者,500万份基金起售,a份额与B份额产品的收益率有一定差距,但对于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来说,并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

短期理财基金的另外一大优势在于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对于短期理财基金的资金投向、业绩比较标准、实际运作、收益率披露等,基金合同中均有严格的规定,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到产品的投资信息。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着诸多不足,即使购买产品的投资者也很少能够知晓产品的收益是如何达成的。

理财基金VS货币基金

同为基金类产品,投向又比较相近,为何要选择短期理财基金,而不是货币基金呢?可以说,这既是短期理财基金的“卖点”,又是这一产品的“争议点”。

首先,短期理财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方向较为重合,投资的对象包括现金、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回购、债券等,当然,根据基金合同,不同的产品对于债券的剩余期限有不同的规定。

受到理财基金“短”打的制约,投资组合标的的久期较短,获得超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就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几只已经运作一段时间的短期理财基金收益率并不具备优势的原因。

但是,与货币基金的“开放性”所不同的是,短期理财基金可以视为一个封闭运作的产品,产品只能在指定的时间/时间段赎回,因此在基金的运作中就不需要考虑资金赎回对产品的影响,降低了流动性的管理难度。相比较而言,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主要受利率和资金面供求关系影响,其收益相对稳定。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短期理财基金相当于投资了一只固定期限的产品,期限从7天、14天、30天、60天到90天,可以通过滚动投资来续铺产品,但是在产品运作期间是无法进行提前赎回的。而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上是要胜出一筹的。

所以,短期理财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既相近又有所区别。

短期资金配置的新选择

可以说,短期理财基金是一款糅合了银行理财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多重特点的产品。我们无法用绝对的优劣来评判这一产品,只能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短期理财基金的出现为投资者进行资金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只短期理财基金进入运作,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产品进入我们的视野,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呢?

产品的期限

随着“7天理财”的出现,短期理财基金的期限已经发展到7天~90天,共有5个期限档供投资者选择,形成了投资期限的全格局,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产品期限的选择。

不过,有所矛盾的是,对于短期理财基金来说,一般情况下,锁定期限越长,相应的收益率水平越高。但是,从银行理财产品缺位的角度来考虑,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7天、14天的产品,以作为短期资金的投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基金的申购模式也有所不同。对于30天以内的产品,主要的方式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申购,但是对于每份基金份额,运作期都是固定的,投资者必须到产品的对应赎回日才可以赎回。如汇添富的“添富理财30天产品”,假设你在8月20日申购确认这一产品,这一天也被看作第一期运作起始日,那么到9月20日产品到期可赎回。如果不赎回的话,资金将从9月21日开始自动进入第二个运作期形成滚动投资。而对于7天期限的产品,投资者按照星期一、星期二就可推算出对应的赎回日期。

另外一种模式是产品只能在固定的日期或是时间段内进行申购,产品运作期结束后投资者选择赎回资金或是进入下一轮投资。

产品的收益率

这当然是投资者必须关注的问题,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计算方式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同,基金净值为1元,每日公布7天年化收益率及万份收益,并累计收益,待产品到期时,进行收益的派发,当然投资者也可以“利滚利”,将收益与本金共同投入到下一个投资期。

产品的手续费率

申购、赎回的手续费均为0,与货币市场基金相比,短期理财基金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也较低。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6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呈现自由化发展,相当规模的国际资本也流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运行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本文主要从自21世纪以来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原因、途径、影响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0引言

短期资本一般是指具有较强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例如短期外债、贸易融资(如预收货款、延期付汇)和其他一些带有投机性质的资金等,都可以算作短期资本。由于短期资本流动具有投机性和不稳定性,将对一国宏观经济造成冲击。2002年以来,一些短期资本通过各种形式涌入我国,给我国货币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较大压力。

1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原因

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入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是紧密联系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政策条件良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资本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的外汇管制和利用外资的相关审批逐步放松,这些在制度层面上为资本的流入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资本项目的持续开放,外资通过经常项目、直接投资、QFii、地下兑换等各种形式流入国内。

1.3a股市场的发展。2000年以后中国GDp年均增长超过10%,带动了证券市场的繁荣。在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投资者发现只要持有人民币资产,在获取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的同时,还能获取锁定汇率风险的人民币升值收益。这种无风险套利的环境,进一步鼓励各种渠道的境外非贸易资本向资本市场流入。

1.4房地产市场的高回报。2003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国内房地产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保守估计投资回报率有3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仅为7%。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发展,将促使国际资本可以通过投机国内房地产和汇率,赚取双重利润,并且会进一步导致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2短期资本流入我国的途径

短期资本以趋利目的千方百计地进入我国,其主要渠道目前有以下几种:

2.1虚假贸易。国际资本利用我国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流入境内,其形式有,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增大预收款、加快出口而放慢进口、高报出口价格以及低报进口价格等操作方式形成了一部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国际短期资金。

2.2混入个人外汇汇款。国际资本通过个人外汇汇款将资本项下的资金混入经常项目下的“服务”、“收益”等项目流入境内,例如境内居民将在外投资本金以非贸易外汇形式汇入境内结汇、外商投资企业国外投资总公司以个人捐赠款等名义将资金汇入国内外资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董事会成员,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结汇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等操作。

2.3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资本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等资本和金融项入境,而这部分境外资金入境后并未直接进入实业投资领域。例如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共527.43亿美元,约合4367亿元人民币,当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3202万亿元人民币,但当年FDi流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却不到10%,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中有一部分资金暂时闲置在外资企业的账户上,并且以现金管理等名义进入中国市场[1]。而在外资企业内部,我们也可以看到: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进行对外短期借款并结汇或境内外资企业与境外关联企业相互配合,以暂收应付款、预收货款及延迟出口等方式,为境外资金入境提供便利。

2.4地下钱庄。当国际短期资本找不到合适渠道进入我国时,则可将美元打入地下钱庄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这样国际资本就以地下钱庄为中介进入我国。

2.5外汇贷款并结汇。境内企业利用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的离岸贷款业务,由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离岸部门对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发放短期外汇贷款后,外方再转借给境内企业,办理结汇,从而绕开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外汇贷款不能结汇的管制。

3国际短期资本对输入国的影响

由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大、停留时间短、脆弱性高和破坏性强,更容易对一国有限弹性的盯住汇率制度或固定汇率制发起冲击,甚至从而引发货币危机,对一国经济金融产生的冲击会更大。

3.1对资本输入国的正面影响

3.1.1有利于满足对短期资金的需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使国内经济部门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交易费用获取外部资金,融资条件得到改善,便于获得发展经济所急需的境外资金支持,尤其是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外汇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加速资本形成,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3.2对资本输入国的负面影响

3.2.1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流入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的变化,一国会采用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的手段调整汇率。若采用法定贬值,外汇储备的增加就意味着中央银行要向流通领域注入更多的本国货币,从而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很大影响。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流入往往导致本币升值,作为有干预的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在一定水平必会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进而也导致货币供给的扩张,使国内利率下降、投资膨胀,从而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3.2.2影响国内汇率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净流入表现为外汇供给增加,在外汇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名义汇率会上升。本币汇率的上升,将损害本国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经常项目赤字,GDp增长率会下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虽然名义汇率保持稳定,但外汇供给增加最终转化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使本币汇率高估,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3.2.3加大金融体系风险。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维持汇率水平,本币高估,这将造成固定汇率制难以维持,货币危机可能会发生。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大量流入和流出,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也可能发生货币危机。货币危机会动摇外商的投资信心,引发投资逆转,进而危及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金融体系风险的扩大也将加大汇率管理和各方面金融监管的难度。

4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的利弊分析,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和缓解短期资本流入的负面效应,对短期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稳定我国经济金融市场是很必要的。

4.1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可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对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的弹性,允许更多企业进入外汇市场,这样可以使外汇供给过剩大大改观,使一级市场的价格比以前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外汇供求状况,从而逐步形成市场化汇率。同时,进一步扩大外汇远期市场的规模、品种和交易范围,大力发展汇率

避险工具,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汇率稳定目标的压力,降低国际套利资本的获利空间。

4.2完善外汇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对违规资本流动打击力度,打击“地下钱庄”、外汇黑市交易、现钞非法携带出入境等破坏外汇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全面梳理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同时建立系统全面的外汇资金跨境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异常资金流动的全方位监控。

4.3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外利率水平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力会加大,我国的利率政策应考虑本国经济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资金供求状况,同时又要兼顾国际利率关系。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使利率工具与汇率工具更加协调配合,使它们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有力手段,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2]左小蕾.资本市场须防过度投机[J].金融纵横.2007.(8).

[3]兰振华,陈玲.中国短期资本流动规模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7.(4).

[4]曲凤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5.(9).

[5]冯菊平.国际游资与汇率风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6]曹诗画.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分析及其风险防范[J].世界经济情况.2006.(9).

[7]左小蕾.警惕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输入[J].经济界.2006.(4).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7

关键词:短期资本流动;金融危机;金融监管

1关于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动因解释

1.1朴素的“利益驱动说”

短期资本的跨境流动现象早在重商主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早期的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货币体系下,汇率波动非常有限,因此学者们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成因解释,大多放在对利率问题的关注上。例如Bagehot(1880)、wicksell(1905)和marshall(1983)均先后分析了利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但是随着金本位制度的瓦解,在二战爆发前的十余年中,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金融陷入混乱之中,各国以邻为壑的货币战和竞争性贬值带来了频繁的、大幅的汇率波动。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时期,大规模的游资流动成为了国际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事件。针对这一阶段的现实情况,Keynes(1923)最早对资本流动与汇率、利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性的阐述,ohlin(1928)也认为,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不仅有银行利息率,汇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以固定汇率制度为突出特点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在此背景之下,利率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作用再次被放到最为突出的位置,继而形成了对资本跨境流动进行解释的“流量理论”,其中以meade(1951)、mundell(1960)和Fleming(1962)为代表。他们认为在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众多因素中,利率水平高低是最主要的因素,一国一次性提高利率,将带来持续的资金流入,利率水平的调整对于引导资本跨境流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具有决定性作用。应该看到,“流量理论”在解释资本跨境流动现象时,仅仅关注了投资活动中收益驱动的情况,而忽视了对现实存在着的相关约束因素的考虑,这无疑是有其片面性的。

1.2“利益驱动”+“约束因素”二元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Harrym.markowitz所倡导的资产组合理论经过多次发展,在60年代后被Branson(1968)用于国际资金流动分析,形成了所谓“存量理论”。markowitz(1952)和tobin(1952)系统地研究了投资者在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并理性地进行存量资产组合配置的行为,认为之所以形成资本跨境流动,原因在于投资者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为行动的出发点。Bran-son(1968)在资产组合理论基础上分析国际资本流动,他认为短期资本流动由进出口、利率和汇率决定,而长期资本流动由国内收入、利率和国外利率决定,然后把这些因素引入马克威茨-托宾模型中,得出国外资产F占给定财富w的比率是国内利率i、国外利率i*、风险R和财富存量w的函数,亦即:F/w=f(i,i*,R,w)。在该模型下,投资者根据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来配置国内国外各类资产的比例。所以根据存量理论的解释,主要地是风险以及资产总量等存量因素在决定着国际资金的流动,而风险因素尤其是汇率风险的存在,使得资金流动易于出现不稳定状况,在短期内形成对经济的冲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也开始呈现证券化、衍生化和全球化趋势,既有理论对新型跨境资本流动局面解释上的局限性也愈益明显。对此,Kim(1999)提出了一个交易成本模型,主张应该把交易成本也放进资本跨境流动现象的解释因素队列之中,该模型的表达式为:dYt/di*一r(1-c)+r*(1-c*),其中,Yt表示国内外投资收益的总和,i*表示国外投资额,而dYt/di*则表示国外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所以正是国内外交易成本C和C*、以及国内外实际利率水平r和r*的不同组合对比状况,决定了国外投资的边际收益率dYt/di*的大小,进而也决定了资本跨境流动的规模和具体状态。

所以总结而言,“利益驱动”+“约束因素”二元论最大的发展就在于:将风险以及成本约束因素引入到了资本跨境流动问题的研究之中,也就是说,短期资本的跨境流动应该是驱动因素和摩擦制约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后果,这对于前述朴素的“利益驱动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1.3“制度环境说”

在看到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巨大的破坏性冲击作用之后,Krugman(1998)和Dooley(2000)分别建立了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道德风险模型,他们反思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国家政府监管部门和资本使用方的道德风险问题,国内机构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保险,能够非常便利地从国际市场借入资金,从而引发短期资本大规模的涌入。而根据imF(1998)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跨境短期资本大规模地流出和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并形成风潮,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时机和节奏把握不好、对发展中国家信用评级过高以及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名义利率普遍下降等。此外,世界范围内机构投资者规模膨胀迅速、机构投资者中间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以及羊群效应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Ro-drik和Velasco(1999)在分析短期资本在总的资本流动中结构比例问题时,将其与一国国内企业的自和经济市场化程度联系在一起,认为一般而言,国内企业自越大的国家,短期资本流动比例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短期资本流动的比例也越高。

2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

Kaminsky&Reinhart(1998)对短期资本流动和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严肃的讨论,他们提出,尽管过去有很多事实证明金融危机常常发生于宏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然而更多的事实却表明,恰恰是那些非宏观经济基本面的随机因素,如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随机扰动,是引起金融危机爆发的更一般性原因;ahluwalia(2000)也认为,从过去20多年的经验看,资本流入的突然消失或者反转常常带来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而Dasgupta和Ratha(2000)研究则发现,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是顺周期的(pro-cyclical),短期资本流动并非有助于熨平经济周期,而经常是在经济繁荣时使其更加繁荣,制造大量泡沫,在经济崩溃时使其加速崩溃,雪上加霜。所以,那些认为资本项目自由化有助于平滑消费和投资的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3跨境短期资本流动问题的应对策略

面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在如何合理应对以确保流入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方面,相关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针对跨境短期资本逆转性流出,即所谓“热钱”外逃的问题,米德(2001)在1953年就提出有三种对策可供选择:第一,实行外汇管制以阻止资本外逃;第二,使用外汇储备来抑制投机;第三,让货币的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在这里,所谓价格机制的调节是指允许资本外流,由此造成的该国汇率下降将会产生贸易盈余,从而抵消资本外流的影响。一旦人们预期该国汇率已过分低估,资本便会流入。

托宾则从增加汇率投机成本的角度,提出应该按照外汇交易的次数,对即期外汇交易征收各国认可的统一税,以减少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威胁,降低发生投机性冲击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使投资者更加重视长期的投资而不是短期的投机。这就是著名的“托宾税”(托宾,1980;eichengreen、tobinandwypbsz,1995)。然而针对以托宾税为代表的对短期资本流动征税的管制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部分学者提出了质疑,如D,mathiesonandL.Rojas-Suares(1993)、p.B.Spahn(1995),以及p.Gaberandtaylor(1995),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很难区分金融市场上正常的交易和噪声交易以有效地对后者征税,而且即便征税的话,税率也应该以富有弹性为更佳;第二,仅对即期交易征税而忽略远期、互换、期货、期权等其他形式的外汇交易,无法有效抑制外汇投机;第三,对外汇交易征税可能会使得外汇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失去流动性;第四,税收形成的利益分配上很难做到公平合理。另外,以D.Folkerts-Landau为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小组(1996)的结论却认为,如果资本流入是暂时的,则这类对短期资本流动征税的政策是有效的。但是,若资本流入持续的时间较长,或者这类限制性政策实施时间越长,那么这类政策不但无效,而且对国内金融体系也将起越来越大的破坏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应对投机冲击,智利政府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实施了要求其交纳无息储备的管制措施,Quirkandevans(1995)、Dooley(1996)和edwards(1998)对此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这种管制措施只能暂时地使国内资本收益率和国际资本收益率分离,但投资者总会找到新的办法摆脱这种限制,管制最终还是无效的。而mcKinnon(1993)则认为,对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只有在宏观经济平衡和审慎的银行监管与调控在内的所有其他因素都是安全的情况下,资本项目管制才能完全放开。

4结语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8

以零营运资金为目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实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已成为90年代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对我国企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可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及未交利润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周转时间短。根据这一特点,说明营运资金可以通过短期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2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这一点对企业应付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有重要意义。

3数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4来源具有多样性。营运资金的需求问题既可通过长期筹资方式解决,也可通过短期筹资方式解决。仅短期筹资就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商业信用、票据贴现等多种方式。

财务上的营运资金管理着重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因而,要了解“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要首先了解营运资金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公司财务经理有60%的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管理。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金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决策方法中的风险性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能使企业处于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同时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大,即所谓的高盈利、高风险。具体表现为:

1丰富的收益。一般而言,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短期投资的盈利低于长期投资。如工业企业运用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或现金,最终可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通常将固定资产称为盈利性资产。与此相比,流动资产虽然也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除有价证券外,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只是为企业再生产活动正常提供必要的条件,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盈利性。又因为短期负债对债权人来说偿还的日期短、风险小,所以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权人的利率就是债务人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9

近年来,财务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其中之一是“文化与财务学(cultureandfinance)”的交叉与融合,具体体现为探讨世界各国文化背景包括社会资本、语言、战争史、血缘关系、宗教、地理距离等因素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这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公司财务管理领域的外延,也使得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活动。目前我国企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走出去”高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oFDi)金额从2003年的29亿美元激增到2008年的522亿美元,投资和并购区域遍布129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的失败率却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11年1月30日《金融时报》报道,2009和2010年我国跨国并购失败率甚至高达12%和11%,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2%以内相差甚远。长此以往,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受到制约。而Cooper&Lybrand公司的调查显示,在跨国并购失败的诸多原因中文化差异位居首位。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应该根据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的企业文化来选择跨国并购的区域,决定并购的股权比例,进行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提高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

前人关于“文化与财务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社会资本和社会互信对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股市参与、双边贸易和跨国股票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强度的影响,一些学者还探讨了宗教和语言对债权人保护、投资风险回避程度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文化因素对企业跨国并购的股权结构选择、并购后的整合、以及并购绩效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以世界500强企业,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商——紫金矿业在加拿大、秘鲁和菲律宾实施的三起跨国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Hofstede的五个文化维度来比较我国与这三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然后探讨这些文化差异对紫金矿业在以上国家所实施并购的股权比例选择,并购后整合以及并购绩效的影响。

二、案例简介与理论综述

(一)紫金矿业跨国并购介绍自2005年8月参股加拿大顶峰矿业至2010年3月,紫金矿业已先后在加拿大、俄罗斯、蒙古、缅甸、南非、秘鲁、塔吉克斯坦、、菲律宾等9个国家和地区收购项目或参股公司,完成跨国并购总额约28642万美元,具体跨国并购项目见表1。

虽然紫金矿业在短短5年间就完成了近10起并购,但多数并购绩效不佳。例如,2005年紫金以每股0.65加元认购加拿大上市的顶峰矿业300万股,总投资195万加元,持股比例19.9%,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是时至2010年4月,顶峰股价跌至0.145加元,300万股的市值降至43.5万加元,持股比例因顶峰矿业后续的多次定向增发而被稀释至3.28%,紫金矿业因此而失去董事会席位。2007年紫金矿业、铜陵有色与建发股份组成的联合体全面要约英国上市公司monterrico从而100%持有了秘鲁白河铜钼矿。4年后,项目仍处在可研优化阶段,开发建设暂无时间表,近期更卷入环保诉讼。因此,紫金矿业管理层认为:“如果不妥善解决主要由文化原因造成的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企业海外并购策略的顺利实施。”因此,笔者将通过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权威Hofstede教授提出的五个文化维度,考察我国与紫金矿业并购目标所在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分析文化差异对紫金并购过程中的股权比例选择,并购后整合,以及并购绩效的影响。

(二)Hofstede文化框架Hofstede的组织文化理论认为“一个组织的心理资产,可以用来预测这个组织财务资产的变化”。1967年至1973年,Hofstede两次对iBm遍布72个国家分支机构的11.7万名员工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找出能够解释导致国家文化行为差异的五个因素:

一是权力距离。权力距离被用来衡量人们对权威的崇拜程度,及下级在何种程度上自动服从上级的意愿和决定。例如,我国就是一个高权力距离的国家,国民都很尊敬总书记;但在美国这样一个低权力距离的国家里,据媒体报道前总统布什探望美国男篮时,竟没有队员主动与他握手。

二是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一个社会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厌恶程度。日本是高度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的代表,国民往往从事终身职业,鲜有跳槽现象;相反,美国人跳槽频繁,具有明显的低不确定性规避特征。而我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比美国更低,这从目前的“全民皆股民”现象可见一斑。

三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指社会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重视个人主义的文化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对本人的职业和个人酬劳尤为重视。集体主义则推崇成员之间的和谐,个人感情服从团队整体利益。美国具有个人主义文化,中国则偏向集体主义。

四是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男性主义就是“大男子主义”,像日本就存在显著的男性主义文化,我国也倾向于男性主义,但没有日本严重。女性主义则指社会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国民显得谦逊、恭顺、关注生活质量,斯堪底纳维亚是最富女性主义文化的国家。

五是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长期取向的文化关注未来,重视节俭和毅力,考虑人们的行为将会如何影响后代。如我国以长远的目光进行投资,每年的利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逐年进步以达到一个长期的目标。在短期取向的文化里,此时此刻才是最重要的。如美国公司更关注季度和年度的利润成果,管理者以当期利润为导向逐年或逐季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三、文化差异比较与案例分析

短期投资的定义篇10

关键词:社会进步成本控制经济效益财务管理

社会在进步,我国的经济也在大踏步的前进,企业也在其自身的管理中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弹性化管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财务管理概述

1.财务管理的内涵。因这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财务管理,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商业一词最早提及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初期股份制公司的诞生记发展,企业不得不出现一种管理形式“财务管理”。但最初的财务管理在当时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其本身还没有独立的职能,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相对缺乏,故只能说是财务管理的萌芽期。而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化革命的完成,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完善与壮大,适应时代的需求,资本筹集、股票的发行和利润分配的需要,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才能最大化的得意显示。

2.财务管理所包含的内容。财务管理所涵括的主要内容有筹资的决策,股利的决策,投资的决策三个主要方面。

(1)投资的决策。企业现金流出的最终目的是回收资金,取得收益。所以当企业要做投资时所做出的决策,按其程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①项目和证券的投资。企业刊号某一种项目,把投资是直接投入在该项目的生产和经营中去,使企业本身获得利润的一种投资。证券投资是投放于金融性资产的一种投资,使其获取股利或者利息收入的投资。②长期和短期的投资。企业投入资金的长短,有的超过一年,有的而在一年内,这就是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区别。长期投资也是企业的资本性质的一种资本性投资。当长期投资用于证券投资中,可以将其出售变为现金,而固定资产投资则不容易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占长期投资的绝大部分。而短期投资顾名思义也就是不超过一年的投资,人们经常会把这种短期的投资也叫做流动性的资产投资或投资中的营运资产部分。

(2)筹备资金并作决策。筹备资金是企业把要用于投资的资金筹集起来。所谓决策的问题实际就是指这个企业怎样快速和有效的把用于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用的钱准备出来,其中包括筹备多少钱财够用?该向那些机构或地方筹集资金和什么时候把这笔钱筹到等。当然,企业得到投资用的钱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故人们统称为“资金渠道”。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把他们分为:①权益和借入的资金。企业本身的股东拿出来的钱被称为权益资金。这种筹到的资金风险小,不需要归还,但是其报酬的期望率较高。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被称为借入资金。这种资金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归还,存在风险,但比起权益资金,其要求的报酬率低。②长期和短期的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以长时间来使用的钱叫做长期资金,这种钱包括企业长期的那种负债和权益资金。企业从外面所筹备的钱在一年内必须要还给人家的叫做短期的借款。顾名思义的就是说该资金的应用目的主要是应急,解决眼前或临时性使用一下的资金。

(3)股利要做出分配的决策。企业在股利分配时所做出的决策是指在公司获得的利润中,股东获取的股利和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为再投资的资金的比例分配。公式如下:

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3.财务管理的功能。其功能指财务管理在公司筹资、投资及分配的财务决策中的作用。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最大化的发挥企业的价值,也就是说利益者的价值最大化。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的分配管理。包括凭证处理、填制凭证、打印凭证、科目汇总、审核凭证、记账等。

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财务管

理”

1.企业应把资金管理放在首位,使资金最大化利用。(1)企业应集中管理资金。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资金使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在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集中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会有效降低企业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如此,企业集中管理资金,能把资金的价值最大化展现出来,使企业在生产销售而获取利益中奠定资金基础。

(2)加强企业流动资金分析。企业要发展,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于对流动资金的预测,净流动资金是多或是少,代表企业的流动地位,净流动资金越多表示净流动资产越多,证明企业在短期的偿还能力比较强,使得企业的信用值升高,筹备资金比较容易。因此企业要重视和加强流动资金的分析和预测,及时掌握企业流动资金的进出,确保企业稳定向前发展,企业要将流动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每日常备的工作一样来抓,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中都适用。要重点注意流动资金并及时做出分析,不断地提升其利用率,最大程度的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2.有效利用成本控制,促进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企业要发展就要对它生产和经营中的一些成本做严格的预算和控制。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还能控制该生产产品的成本,就能在当今你死我活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留有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挣到钱,才能获得利润,企业的经济还有其效益会有突飞猛烈的增长,这就需要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功能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要有效利用资源,较少成本消耗从而提高效益就一定要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要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并在其的高效的指导下,企业要采用化整为零,一大变小,变细的划分目标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该岗位职责中的执行人员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最终,企业要对该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良好和必要的教育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出其潜能,这样员工势必会有效的执行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综上所做总结,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