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十篇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十篇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3:41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1

“SaFeR”是2002年金融展当中锐捷网络提出的金融网络解决方案,以独特的架构体系全面满足新一代金融网络对安全(Security)、适用(application-based)、可扩展(Flexibility)、易用(easytouse)、可靠(Reliability)等特性的要求。本届金融展,围绕未来“大集中后的安全”核心,“SaFeR”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对此锐捷网络的诠释是:新“SaFeR”架构进一步深入考虑了现在和未来金融用户对安全性能的需求,在原有“SaFeR”架构的基础上赋予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核心体现为“全民皆兵”、“全程联动”、“全面防御”、“全线定制”。

虽然只是言简意赅的四个词语,其中却蕴涵着锐捷网络多年来致力于金融信息化事业的丰富经验和积极探索,同时也传递出锐捷网络对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深刻理解……

“大集中”需要“大安全”

2003年是中国进入wto的第三年,众多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争相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加大着国内金融信息化的步伐和力度。现阶段,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了“金融电子化”,正向“金融信息化”深层次迈进。在数据大集中之后,通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Dm)等日渐成熟的技术,加强客户和市场分析,构建新型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应用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的工作,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其他领域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则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对此,锐捷网络认为:金融信息化的遍地开花有力地促进了传统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的现代化变革,使未来金融业务全面虚拟化的美好蓝图成为可能。但同时数据的集中也意味着风险的集中。同时,锐捷网络进一步指出,我国当前的网络安全建设中存在着四大方面的欠缺:整体安全系统建设的欠缺;内部网络安全监控与防范的欠缺;智能与主动性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欠缺以及全面集中安全管理策略平台定制方面的欠缺。

在未来中国金融产业深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管是新一代“aaa”式服务(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方便、安全的金融服务)还是从SavingBank向ServiceBank转变,种种金融创新都将对网络的安全保障以及支持未来业务的综合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作为银行等金融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的同时,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无疑已经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源动力。搭建稳定的网络平台,创造安全的应用环境,为金融业务的大集中浪潮提供最强的支撑力和实现保障已经成为网络厂商们所刻不容缓的职责和任务。

作为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锐捷网络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敏锐把握应用趋势,快捷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密切关注着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和进程。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通过对国内金融用户实际需求和网络应用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锐捷网络总结和提炼出了“SaFeR”金融网络解决方案,并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全面契合了安全方面的考虑,提出了数据大集中后未来金融网络应当“安全无处不在”的“大安全”理论。

认为:金融网络方案中的每个设备在研发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整体的安全方案,网络安全不仅仅是网络中的某一个设备的事,而是方案内的每个设备都应具有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特别是与客户端直接相连的接入层。对全部网络构成元素和设备进行安全总动员,一齐构筑金融网络立体化的防御工事,从而创造金融网络的安全环境、保证业务应用的“得心应手”。

新“SaFeR”:安全无处不在,应用得心应手在成熟的“SaFeR”构架之下,全新的无处不在的“大安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其核心通过四个词语基本涵盖:“全民皆兵”、“全程联动”、“全面防御”和“全线定制”。

全民皆兵:实现网络端到端的安全。锐捷网络认为,金融网络中的每一个设备都要具备安全防御功能。针对金融网络对安全的要求,锐捷网络在进行产品研发时将安全作为设计基础的重点,从整体金融网络解决方案的角度去部署每一个设备应该具有的安全特性,以此保证实现端到端的安全金融网络。比如,在接入安全性方面,锐捷网络提供了通过对用户的用户名/密码、ip地址、maC地址、VLaniD、port号六元素的灵活绑定,实现不同级别的安全认证。同时在系统安全性方面,方案提供了线速2/3/4层访问控制列表,在提高网络安全性的同时,不会对交换性能产生影响。

全程联动:打造安全体系而非单个防御工事。锐捷网络认为,网络的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一个设备不但承担着自己的安全职责,同时又需要做到协同作战共同保障网络安全。比如,网络接入层设备,作为用户接入的门户,需对每一个接入用户进行认证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用户访问有效的监控,保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而网络的后台管理软件将会对接入设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让接入用户通过或者屏蔽,同时通过日志系统,及时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另外,在网络病毒日益泛滥的今天,可以有效的通过网络后台的安全管理平台,在交换机上智能的屏蔽接入端口,避免接入pC被病毒感染后导致网络瘫痪。如果网络可以达到这样的防御水平,那么近期肆虐的“冲击波”、“大无极”病毒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其危险和造成的损失也将降低到最小程度。

全面防御:锐捷网络主张网络安全是主动而非被动防御。通过将安全防御系统分布在网络边缘(即战场第一线),能够将可能发生的各种网络攻击在接入层就进行有效的屏蔽。同时,由于将防御系统分布在网络边缘,就不会影响整体网络的数据处理速度,从而保证网络整体的性能。比如,可以通过二层交换机实现丰富的aCL功能,灵活的对营业业务、管理业务、语音业务以及视频应用的每一个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某个子网或对某台服务器的访问,并且只能访问某些端口;对用户间的访问则进行灵活的控制,如果某个用户试图越权访问中心的服务器,本地交换机会阻断该数据包。这种防御方式一方面把用户的访问权限限制在了本地,根本不允许非法的访问通过网络主干。另一方面减轻了核心交换机的负载。同时锐捷安全交换机的所有aCL依靠硬件实现,所以不会影响交换机的性能。

全线定制:契合需求,量体裁衣。针对金融行业对网络安全的不同需要,锐捷网络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例如,锐捷网络可以提供不同的安全认证级别,如多元素绑字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从而实现不同级别的安全认证保障。同时,针对国情的差异性,锐捷网络还具有目前国内最全的产品线,保证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屏蔽内网稳患,护驾金融安全

提及金融网络安全防范,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通过网络防火墙、外部入侵控制、访问控制来解决金融外网所带来的安全威胁而恰恰忽略了金融内网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有来自银行内部的报告显示,目前大多数金融犯罪根源都来自金融内部网络,由金融内网安全漏洞所引发的案件数量惊人。而根源往往来自于金融内网中未授权的访问、身份仿冒、报文窃听、破坏修改数据资源等。

鉴于此,在“大安全”理念的指导下,根据“SaFeR”框架,锐捷网络研发了为金融网络安全量身定制的“网警”安全管理平台。锐捷网络“网警”安全管理平台专门针对银行内部局域网的潜在隐患,结合银行对网络平台的应用需求,主要在用户身份的唯一合法性认证、防止因内网用户与外网(inteRnet等)私立连接使金融网络对外暴露开放、及时准确记录跟踪用户上网行为有据可查、完善ip管理等四大方面对金融内网的隐患进行了屏蔽和防范,充分体现了“内网更安全,边缘也智能”安全管理思想。

针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认证,“网警”通过对包括用户帐号/密码、maC地址、用户ip地址、交换机端口、VLaniD在内的多元素灵活组合绑定,来实现不同级别的安全认证,从而有效屏蔽上述风险。

面向金融局域网中可能出现的通过个人pC上的moDem拨号上inteRnet,锐捷网络“网警”安全管理平台能够将登陆inteRnet的内部用户剔除局域网,做到了拨号上inteRnet和访问局域网不能共存。

对于用户数最多、访问最频繁的网络,为了能有效的监控用户的网络行为,做到有据可查,锐捷网络的日志纪录系统LogServer能够对网络用户上网行为进行记录与分析、审计对核心关键信息的访问。用户上网行为的记录可以把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源maC、目的maC、开始时间、最后发送时间和最后接受时间等详尽的网络流量记录。

由于各级分行网络现在普遍的采用的是静态分配ip地址的方式,如果用户更改自己的网络配置,会导致冲突,引起多方不能使用网络,影响正常的办公;另外还可能发生ip地址盗用事件,利用盗用的ip地址,发表反动言论、进行恶意攻击等等,这样,会给金融行业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不便。对此,锐捷“网警”安全管理平台能实时检测到用户ip地址的改变,通过强制用户下线的方法,将用户至于局域网之外,能够有效的避免冲突带来的办公中断、也能够有效的避免ip盗用带来的安全事故。

结语:

应用是金融信息化的目的和归宿,而安全则是金融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未来业务全面集中的金融网络中,全面安全已经成为成功实现金融业务永续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2

关键词:视频监控;数据存储;网闸,视频

金融视频监控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稳定期,数字硬盘录像机这个产品在金融业视频监控中承担了主力。针对近年来各地金融行业进行的联网项目越来越多,联网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摆到每个设备厂家面前,如何将视频监控与金融行业自身行业特点相结合,使银行安垒风险降到最低,确保金融系统稳定行使自己的职能。下面就金融联网项目中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如何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目前金融监控行业应用的监控主机的存储架构,无论是选用嵌入式方案还是工控式方案,由于受到成本原因都使用iDe硬盘和利用pCi总线完成硬盘控制和扩展功能。在存储数据的管理上,存在两个原因可能造成数据丢失:1、由于监控主机都在银行网点,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发现,造成查询时没有数据。2、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另外在内部管理上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系统可能会被故意停机或者被随意删除数据。

针对上述问题参考的解决方案就是视频数据网络异地备份。利用银行网络,使用存储软件配合专业网络数据存储设备,在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异地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垒性,确保出现问题能查询到相应数据图像。目前中心异地数据存储前常用的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由于网点白天工作时间网络比较繁忙,数据本地存储,晚上利用网络全部带宽备份到中心存储设备中。另一种方案是银行网点划定一定网络带宽给数据传输,使图像实时备份到上级数据中心。

二、如何处理本地视频质量和网络传输效果

如何提高视频图像本地录像质量一直是金融监控追求的目标。银行一方面要保证本地数据要保存一定时间,并且视频图像清晰度要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在现有网络环境下要求传输更多画面的视频图像。根据银行不同的网络环境,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通过银行现有的e1线路进行传输,如果带宽过低,可以通过调整主机视频压缩参数,进行“双码流”传输,这样即保证了前端视频的质量,又保证了远程链接的效果。b、通过申请aDSL线路进行传输,对不能实现“a方案”的网点进行申请aDSL线路与中心联网,前端网点通过申请一个免费的域名,中心利用域名查找前端主机,每次通过输入前端域名即可实现对前端主机的连接,节省网络投资。c、对于网络带宽较低又需要传输多路视频的网点,可以通过设备“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来实现功能的实现,流媒体服务器软件是是专门针对带宽在2m以下的网络环境进行音视频传输而开发的网络视频管理软件,以缓解网络带宽紧张的问题,对该区域内的数字硬盘录像的访问垒部通过流媒体服务器软件来进行转发,对传输所有音视频信号只占一个通道。通过使用流媒体服务器软件,可提高响应访问的效率,用更少的时间代价换取更高的带宽利用率,从而解决带宽过低问题。

三.如何保障视频网络传输的安全

如何保障视频网络传输的安全,基于网闸的网络视频监控安全隔离解决方案,可以在保证系统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内、外网监控资源的灵活调用,从而有效解决视频的网络传输问题。

网闸(或物理隔离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由于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与逻辑连接,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所以,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可以实现真正的安全。

网闸在处理信息时的流程和交互方式为:切断网络之间的通用协议连接。将数据包进行分解或重组为静态数据,对静态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代码扫描等,确认后的安全数据流入内部单元;内部用户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获取所需数据。

由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网络层面的信息传输方式与传统数据通信网完全一样,因此,在多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要互联、又要进行安全隔离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部署网闸来满足应用需求。鉴于网闸本身工作原理的特殊性,位于网闸两侧的内网视频监控系统和外网视频监控系统必须要与网闸配合,才能实现两侧视频监控码流的正常传输。通过内置网闸穿越功能,可以与各类网闸配合,在保障网络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视频监控码流的透明传输。

四、系统联网后遇到的问题

系统联网后,原有金融行业的监控系统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作为历史监控图像数据的使用者,公安机关和金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方便的进行查阅。2、如何对网点监控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针对第一个问题,为了能让相关职能部门在需要的时候方便的使用该系统,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我们在联网软件架构上提供了c/s和B/s两种应用模式。C/s应用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功能丰富的良好的人机界面,而B/s则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按入模式,尤其对于职能部门对历史数据的查询、视频图像调用过程中,可以通过B/s架构通过操作ie浏览器直接登录管理中心对外接口,验证后登录中心数据备份主机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从而实现了和公安机关的系统接入,保证公安机关和本系统内部职能部门对有效数据的查询,另外一方面也和公安网做到了有效隔离,保证公安网的安全性。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网络银行风险防范措施

一、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

(1)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2)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虽然网络银行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但是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仍然是网络银行服务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

(3)外部技术支持风险。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或出于降低营运成本的考虑,网络银行往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来解决内部的技术或管理难题。这种做法适应了网络银行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外部技术支持者可能不具备满足网络银行要求的足够能力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二、网络银行的业务风险

(1)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领域。例如,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的以图章为支付指令的结算手段,采用数字签名方式对支付指令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字签名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银行安全控制系统的严密与否。

(2)市场信号风险。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上,网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究竟是高是低,多数客户会按照他们对网络银行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购买价格。结果,高质量的网络银行反而可能被低质量的网络银行排挤出网上市场。

(3)法律风险。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多不清晰,缺乏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目前国际上和国内都尚未就网络银行涉及的法律问题达成共同协议,也没有―个仲裁机构,客户与网络银行很容易陷入法律纠纷之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着关于交易行为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甚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银行的监管

通过以上对网络银行面临的诸多崭新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银行的发展将银行业的监管提升到更高的难度,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与控制更趋复杂化。要有效控制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必须针对各种风险的特征建立起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次的网络银行监管系统,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风险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

(1)国家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国家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具体是指在宏观层次上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旨在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具体来说: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分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增大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风险的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应借鉴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初期及时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禁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加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

(2)行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挫制。行业层次即在中央层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主要是中央银行对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具体来讲:及时调整和转变传统的监管思路和监管理念。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网络银行的诞生对中央银行传统监管方式带来的挑战,网络银行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金融区域界限和行业界限,使得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严格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现阶段,在审批过程中应把握:严格制度建设。网络银行的公示、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和系统设计等制度性安排,必须严格审批。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网络银行的设立或新业务的开展,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风险弥补和处置方案和计划。

(3)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是指各网络银行在各自经营活动中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透彻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强化内部监控,防范违规行为和电脑犯罪,避免因法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法律风险。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对网络银行技术方案进行科学缜密的论证,以避免出现大的技术选择错误。

在经营过程中对网上金融消费者进行跟踪和信用登记,尽量避免与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发生业务关系,降低信用风险。

在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照信誉至上的准则办事,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4

大型企业

多合一防护利弊两面

大型企业网络规模大、业务多,超多节点和复杂应用意味着网络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作为大型企业的it主管应该如何应对安全威胁?是实施产品分开的综合安全防范,还是采纳整合方案,选用集多种安全功能于一身的统一威胁管理平台?我们有必要精打细算一番。

传统方式只能大投入

大型企业网络一般采用以太网组建网络,利用aDSL或者DDn专线连接internet网络,网络应用多元化,主要包括自身应用系统、邮件系统等。其网络特点是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要求高,以保证分支机构互相通信。

大型企业的网络特性决定了其对网络安全的特殊要求:减少网络中的病毒侵害,抵御恶性攻击,终端客户的有效管理,设备资源的有效管理,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分支机构的网络通信安全通畅。

摆在大型企业用户面前的安全解决方案有两种方案。其一,针对网络可能出现的不同威胁安装相应安全设备,例如防火墙、网络防病毒、入侵检测系统、内容检查系统等;其二,安装基于硬件平台的、集多种安全防护功能为一身的Utm产品。

对这类网络系统应用复杂的大型企业来说,传统的安全部署方案通常如下:

首先,针对病毒威胁,在网络中安装企业版防病毒系统,价格起码在20万元以上。通过防病毒系统可以有效地防御通过文件、软盘以及从其他外来数据拷贝途径带来的病毒侵害。

其次,在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网络边界安装带有网关防毒功能的防火墙,采用防火墙可以有效地防护和抵制外来代码、人员的恶意攻击,使得网络的保护能力加强,内部网络的使用变得安全。由于带宽流量较高,应用复杂,高端防火墙的价格大约是百万元起价。

第三步就是增加入侵检测设备。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设备分为主机防护和网络防护,主机防护主要针对数据存储安全级别高的服务器进行入侵防护。这部分设备的投入也不菲。

第四是增加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在大型企业内部,设备多、功能不同,人为管理容易失灵,所以应该添加适当的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企业为此该支出的费用大约为十多万元。

第五是增加网络资源管理和桌面管理系统。这部分并不是每个大型企业都会有支出,但是一旦购买该系统,就能够实现对设备和终端用户更为有效地管理,使得设备资源不至于大面积浪费,减少没不必要的投资,减少公司开销,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此外,再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还需增加反垃圾邮件、身份认证等。总的来说,一个大型企业的网络安全部署大致要耗资数百万元,而且由于多种安全设备的综合使用,给网络管理人员也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

Utm有弊端但也省钱

如此价格不菲的支出,即使是财力相对雄厚的大型企业也必须对市场上现有的安全设备权衡考虑。如何能兼顾成本和效用,一些大型企业决定使用统一威胁管理(Utm)设备。

目前,在安全领域,不同厂商实现Utm的方式不尽相同,通过采访了解,一种功能实现的方法是,基于原有防火墙的架构增加其他各项功能;另一种功能实现的方法是,基于原有iDS/ipS的架构,增加其他各项功能;而比较理想的功能实现的方法是基于统一威胁管理的平台,再在上面根据需要添加各项功能。

在大型企业内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都基本完善的前提下,选用Utm实现方式从经济性上考虑更为合适。采用高端Utm产品虽然花费也不小,但相对于独立部署相应的安全产品,还是节约很多,而且同样可以做到对进出企业网络的流量全方位过滤黑客攻击、病毒、入侵、不良内容和垃圾邮件等,在几乎不影响网络速度的情况下提供高速内容处理能力,达到用户期望的安全防范效果。

另外一方面,虽然Utm集成了多种功能,但不一定需要同时开启。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网络规模,来决定功能的选择。例如,能源型企业对于防病毒、入侵防御的安全需求较大,因此需要Utm安全解决方案整合防火墙、防病毒、入侵防御、Vpn、web过滤、反垃圾邮件等多种安全功能。

当然,Utm产品由于其多合一的特性,目前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地方,有些企业在部署之后会发现网络性能下降,例如,在发生阻断服务攻击时,系统处理大量的攻击封包,造成攻击渗透的问题;同时,Utm强调整合性防御,集多种安全机制于一身,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防御纵深。

多功能合一不可避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但分开的单一安全防范也不可能万无一失。特别是Utm设备能提供全面的管理、报告和日志平台,用户可以统一地管理全部安全特性,包括特征库更新和日志报告等。随着性能的提高,大型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可以考虑使用Utm作为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中小企业

囊中羞涩企业也无需气短

如今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都开始广泛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信息设施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中小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发展壮大。然而在获得这些利益的同时,给许多大型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信息安全问题同样也在困扰着中小企业群体。虽然中小企业的信息设施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却日益增加。

中小企业一般只在总部设立完善的网络布局,采取专线接入、aDSL接入或多条线路接入等网络接入方式,一般网络终端总数在几十到几百台不等。网络中有的划分了子网,并部署了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文档资料库服务器甚至eRp服务器等。

理论上说,中小企业既可以构建由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功能产品组成的整体方案来保证企业的网络安全,也可以通过Utm设备来实现安全。对于很多保证安全的用户来说,到底哪一种方案更加适合呢?我们还是同样从功能、性能、经济性等方面,一起来算算帐吧。

功能更合适

Utm并非某种新产品,而是目前各种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的集成。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功能方面,两者之间几乎是等同的。随着Utm平台的完善,目前几乎所有的安全产品和技术都可以在Utm中集成,而且从单一功能的角度来比较,差别很小。从这个角度来说,担心Utm不够全面的用户大可放心选择。

同时,从实际选购的角度来说,虽然市场上有众多的安全产品,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却失望地发现适合自身的“佳偶”实在是难觅。这是由于市面上的网络安全产品大多是以大型企业的系统为标准,这种直接将大型企业授权的模式应用在中小企业的方案,无法将琐碎乏味的管理工作简化,并会造成大量网络资源的浪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使用这些安全产品只会是事倍功半。再有就是服务,“优质的服务都只是对那些大型企业而言的,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只能是梦想!”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性能更简单

一个可以有效保证中小企业网络安全的系统通常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防病毒和流量监控等功能产品。但由于安全产品来自不同的厂商,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安全产品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换,容易形成许多安全孤岛和安全盲区。

Utm则有着传统安全防护设备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Utm设备大大降低了安全系统构件的复杂性,一体化的设计简化了产品选择、集成和支持服务的工作量、避免了软件安装工作和服务器的增加。安全服务商、产品经销商甚至最终用户通常都能很容易地安装和维护这些设备,而且这一过程还可以远程进行。

其次,Utm设备的维护量通常很小,因为这些设备通常都是即插即用的,只需要很少的安装配置。

再有,大多数Utm设备可以和高端软件解决方案协同工作,这一特性很有吸引力,因为很多硬件设备通常安装在远程地点,企业在那里往往没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Utm设备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并通过远程遥控来管理它。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很好地和大型集中式的软件防火墙协同工作。

最后,由于应用的需求,用户通常都倾向于尝试各种操作,而Utm安全设备的“黑盒子”设计限制了用户危险操作的可能,通过更少的操作过程降低了误操作隐患,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价格更便宜

中小企业的资金流比较薄弱,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总显得底气不足。“现在竞争激烈,利润低,开支大。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资金本就有限,上马信息化系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钱再来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一位企业负责人李先生无可奈何地表示。的确,中小企业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日常的生产和运作之中了,能够建立起企业网已属不易。李先生接着表示,“现在的网络解决安全方案都很昂贵,不是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够承受的。”

而整合式的Utm产品相对于单独购置各种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投入。以一个带宽流量在100mB以内、终端数量200台左右的中小企业用户为例,如果构建网络安全系统,即便是采用基本配置,也需要购买4万元左右的防火墙一套、10万元的网络版防病毒软件、7~8万元的ipS一套,再结合一些反垃圾邮件、URL过滤等设备,总价应该在40万元以上,而如果客户选择Utm产品,据介绍,客户只需要有10~20万元的投入,即可满足上述要求。

此外,从系统后期运行维护的角度来说,选择Utm给企业带来的安全效益是难以准确估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it人才相当匮乏,一个中型企业的it人员往往只有一个人,而且可能还有身兼数职。因此,中小企业即使建立起了安全防护体系,其维护和升级也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导致整个安全体系形同虚设。不是中小企业不想维护,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Utm的管理比较统一,能够大大降低在技术管理方面的要求,弥补中小企业在技术力量上的不足。这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安全供应商的技术服务要求,充分发挥产品的使用效果。

特殊机构

单独问题单独处理

除了大、中小型企业之外,市场中还存在着一大批拥有特殊信息安全要求的企业或机构,比如医疗、电信、政府、金融等机构。这些用户规模各异,但往往有着自己特殊的安全需求。政府机构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医院着重要求信息系统有安全运行管理、安全防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电信行业严格要求7×24小时的运转维护,使得安全设备经受更严格的考验……

具体以金融行业为例,现在许多金融机构都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他们希望扩大电子化网点,推出电子化新品种;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随之产生的安全风险感到忧心。远程访问可以大大提高银行运作效率并使之从中获得更多商业机会。这就要求金融远程访问服务系统不仅要依从严格的安全数据通讯协议,更要求应用强有力的身份认证机制和完善的存取控制措施。对于近年在安全产品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Utm,是否适合金融行业呢?我们来一把秋后算账。

单买好用但贵

一个省银行从网络结构上整体分为业务网络与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为银行内部用户办公使用,银行通过全省业务网络或全国联网,实现银行储蓄及对公业务跨地域通存通兑等业务。银行信息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工作总体看来都包涵在安全防护、安全监测、安全管理和安全服务4个部分。

安全防护中,访问控制主要依靠防火墙技术、划分Vlan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方式来实现。保密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主要包括一些信息保密手段,例如使用Vpn技术、采用加密软件或者应用Ca证书保证数据的安全防护等。防护还包括对线路高可用性、网络病毒防护、数据容灾防护等方面。

安全监测中,实时检测主要依靠入侵检测系统、风险评估依靠于脆弱性分析软件,系统加固和漏洞修补要求网络管理人员能够随时跟踪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漏洞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安全管理中,建立好的银行信息网安全管理体系,需要负责管理全网所有设备的技术人员,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支出。

安全服务中,银行不能忽视安全公司所提供的前期、中期、后期所需的各种保障服务,这项支出对于明智的银行来说不能忽略。

从功能上看,独立购买安全设备肯定能满足特殊机构的需求,因为Utm都是由各种不同厂商的各种产品集合起来的,但如果从经济上来看,这就非常不划算了。

从性能上看,目前银行对网络出口敏感信息和对于网络内部重要应用服务器、交换机的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使用传统的七拼八凑方式,因为各种产品的标准不统一、不兼容而导致没有办法实现安全审计这一环。此外,分散单一功能的设备虽然专业性强,但是协调性、可维护性、投入成本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不同供应厂商之间还会产生扯皮现象,不利于分析故障。

风险与经济并存

Utm十分适合中小企业使用,大企业也开始使用。那么Utm是否适合这些网络规模不大,但是安全要求很严格的用户呢,这些用户选择Utm有何得?有何失?

Utm的优点不用赘述,成本降低、管理复杂度降低、技术复杂度降低。最突出的一点是价格因素,以金融机构为例,“如果一个银行只针对内网的话,使用Utm大概需要二、三十万元,和一个普通的中小企业类似;但如果针对外网的话,需要100万元以上”。记者从联想网御了解到,以联想网御powerV5200Utm防火墙为例,这款据介绍可在企业、政府机关、电信、金融行业的网络边界处提供实时地安全防护的产品,最低配置媒体报价是166万元,最高配置的媒体报价是336万元。报价尽管不菲,但是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工资支出以及维护费用。

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对Utm的担心主要体现在过度集成带来的风险以及性能和稳定性的不足。

将所有功能集成在Utm设备中,使得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一旦该Utm设备出现问题,所有的安全防御措施全都失效。而你能想象金融机构,甚至政府机关、电信运营机构出现这种断层现象吗?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5

一个顶仨

3个小孩每人在室外用1个遥控器玩1辆小的电动玩具车,3个保姆挨个跟着省钱省力?还是由1个保姆只用一套遥控设备在房间里监控、管理所有的电动玩具车省钱省力?答案不言而喻。

网络管理同样是这个道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主机都有自己的维护界面,系统维护人员需要逐个的进行维护和管理。而全方位it资源管理则对机房内所有设备的远程管理进行整合,实现跨地域的集中管理,实现一个顶仨的梦想。

从捉襟见肘到面面俱到

近年来,随着电信、金融等各行业的繁荣发展,it基础架构管理中的问题不断突显,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数据中心网络运营变化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

以电信行业为例,电信行业的网络一般属于超大规模,包括多种设备和多种系统互联,并且数据机房跨地域分布,一个城域网就有几十个pop节点,每个节点的设备繁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主机都有自己的维护界面,系统维护人员需要逐个的进行维护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一旦出现故障时,网络管理人员要赶赴现场进行维护,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浪费时间,增加it管理成本。

集中控管理念对机房内所有设备的远程管理进行了整合,实现了跨地域的集中管理。远程管理方案使得网络管理员不用进入机房就可实现对各品牌服务器进行应用程序安装和维护,实现“无人机房”的运营模式,确保了核心机房的物理安全性。同时,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将庞大的网络问题集中缩小到一个界面、一个机架,不仅节省了机房空间,管理人员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反应,有效解决了网络规模庞大的电信行业远程管理问题。

除了远程管理之外,安全问题在it日常管理中也越来越突出,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金融行业。随着金融系统在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及电子商务等各环节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行业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也随即提高,不仅需要安全保密的数据传输方式、完备可靠的系统架构,还需要提供详细日志功能以及多种故障防护的方案,这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不能解决的。

与传统管理不同,集中控管不仅能提供安全保密的数据传输方式、完备可靠的系统架构,还可以提供详细的日志功能,使得所有的用户系统操作都有据可查,使得维护记录具有可溯性,利于人员的考核和事件的追踪,消除了由于缺乏维护记录和监督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强了金融行业的控管安全。

无人机房的梦想

在各行各业的it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可用性差、效率低和人员管理繁琐等问题。对于具有大规模网络系统的企业来说,其it网络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大量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电源等分散放置,管理人员不集中,传统解决方案可用性较差,效率低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极容易造成it管理的混乱。集中控管理念将庞大的网络、人员问题集中缩小到了一个界面,有统一的管理规范,提高了效率,有效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

全方位it资源管理者的梦想就是avocent追求的理念。在其系列产品中,全方位管理的理念贯穿其中:

高效迅捷,管理维修人员无需到达现场,就可以检测问题,随时随地的管理it架构,使得故障时间降至最短。

带外访问,带外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在网络出现问题时,突破网络限制,迅速地应答并解决数据中心的问题,恢复生产力,将企业的损失减到最小。

跨平台管理,集中控管的解决方案可对所有的it设备,包括windows、Linux和Unix服务器、防火墙和网络设备进行关键访问和控制,无论制造商和操作系统如何,均可实现本地和远程控制。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犯罪;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1-0074-03

一、当前涉网金融违法犯罪情况

从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查处的涉网金融犯罪案件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非法入侵网上银行信息系统。

网上银行已成为黑客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典型的网络攻击事件中,多数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据统计,网络攻击对象为金融信息系统的占重点领域信息系统攻击案件总数的30%以上。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黑客软件、病毒、木马程序等技术手段,攻击网上银行、证券信息系统和个人主机,改变数据,盗取银行资金,操纵股票价格,危害极大。

2.利用“网络钓鱼”的方式。

目前,大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钓鱼”犯罪手法,虚假信息,建立假冒的银行、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或大量发送携带木马病毒的电子邮件,截取用户账号和密码,进而窃取受害人资金,对网上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网络洗钱活动。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从事洗钱违法犯罪活动。犯罪分子获取被害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后,往往通过网络电子商务购物等方式洗钱,以达到牟取不法利益的目的。而且,借助全球庞大的金融电子网,洗钱行为往往很难被发现。另外,公安机关调查网络诈骗、盗窃案件时发现,嫌疑人通过QQ币、天堂币、网络游戏装备等虚拟货币平台实施洗钱活动。此外,网上销售、传播盗窃银行账号的木马和黑客软件、销售制作假银行卡设备等违法犯罪活动也较突出,还有的在网上直接贩卖信用卡账号和密码,实施信用卡犯罪。

二、涉网金融犯罪的特点

计算机犯罪属智能型犯罪,多采用依靠专业知识篡改计算机文件信息、截留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加以篡改盗用资金、破译密码窃取资金、私立账号侵吞他人资金或内外勾结盗取联行资金等行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犯罪主体智能化。

金融电子化系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系统,其组织设计、运营使用都要遵循金融系统业务处理程序,不了解金融电子化系统业务处理规则,就无法顺利达到其犯罪目的。同时,金融电子化系统融合了当今多种最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并设置有多重安全稽核规章制度来保障运营的安全性,破解或者绕过这些防范设施必须借助于高技术,例如密码破解技术、磁卡技术等。因此,实施金融犯罪的主体大多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且往往受过网络方面的良好培训,通常是既熟悉金融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人,或者是金融单位内部人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相勾结共同作案。他们掌握相当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不仅能避开网络安全系统的保护和稽查,而且还能消除作案痕迹。

2.隐蔽性强、瞬间性强。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施证券犯罪,行为人通常是采取发匿名电子邮件和匿名在网上公布内幕信息或虚假信息,或使用黑客技术破解证券管理机构、证券公司和股票上市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密码口令,窃取内幕信息等方法。实施这些行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只留下一些电磁记录,而这些记录还可被行为人抹去,加之犯罪人真实身份与网络身份可以不同,计算机犯罪一般没有特定的犯罪表征,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对行为人权限的了解,很难判断其操作行为的性质及功能和结果。因此,即使犯罪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犯罪,一般人也难以识别出来。

3.社会危害严重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金融犯罪在中国仍将呈上升态势。一些人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从事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而网络系统的任何故障、非法入侵和破坏、信息泄露等,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金融业的瘫痪。借助全球庞大的金融电子网,洗钱的丑行可以销声匿迹;编造、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若借助网络技术,则其传播面更广,影响后果更大;在金融业务网内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结果不单是危害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可怕的是公众存款安全受到威胁,银行的存款安全信用受到质疑,这对银行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严重的损失。

4.技术性高、风险性低。

计算机金融犯罪是高科技、非暴力的犯罪行为,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科技含量比较高,决定了计算机金融犯罪人员必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另外,利用计算机犯罪使人难以发现,即使被发现,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很强,不仅给调查取证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犯罪人一旦听到风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移、销毁、灭失、编造证据,难以发现犯罪痕迹,很难定罪量刑。从这一方面来说,计算机金融犯罪具有低风险性。

三、涉网金融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决定了涉网金融犯罪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任何非法入侵、盗窃、破坏、信息泄露、虚假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都会对金融机构产生巨大冲击,给金融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涉网金融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内控制度松懈。

应当说,金融部门的信息安全意识较强,并已形成较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各种安全防范措施也较严密。但也要看到,一些单位规章制度不落实,管理不严,违规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金融机构的计算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操作人员严重缺乏,造成人员缺岗、分工不明。如有的银行电脑人员兼做柜台业务处理,就存在利用计算机窃取数据、篡改存款额及利息的危险。另外,操作人员不按规程加设口令、密码或口令、密码不注意保密,主机控制台密钥不按规定保管,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各种原始表证不注意妥善保管,损坏、报废凭证账表不按规定销毁,随意丢放。这种不按操作规程,忽视安全防范工作,警惕性不高的直接后果,就是留下了犯罪隐患。

2.思想建设弱化,缺乏对计算机的管理监督。

有些金融机构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忽视和放松员工的思想教育,使部分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低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错位,经受不住各种诱惑,抱着侥幸的心理一步步走向犯罪。另外,目前我们金融系统的纪检监察、内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不十分熟悉,并且没有专职的计算机稽核监督人员。

3.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为实施犯罪提供了便利手段。

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网络应用与发展,但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犯罪工具。近年来,以窃取银行账号、密码和个人信息,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木马和间谍软件工具迅速增多,而且简单易用,成为实施入侵攻击的主要工具。

4.犯罪成本较低,实施容易。

相对于传统的金融犯罪,网上金融犯罪具有成本低、易实施、风险低等优势,犯罪分子只需支付较少的上网费、租赁或制作网页费用、软件工具购买费和租赁服务器的费用就可以实施犯罪,并且获利数额巨大,犯罪手段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因而成为犯罪分子青睐的一种作案方式。

四、防范和打击涉网金融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

1.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控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八十七条对利用计算机犯罪也作了具体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对预防和打击利用计算机犯罪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金融犯罪的种类非常多,采用的技术手段也非常高明,从现已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来看,已不仅仅是贪污、盗窃等犯罪,有的已发展到运用高级技术手段加大案件的侦破难度,其中有些犯罪无法在现行的《刑法》之中找到相应的条文,以至于有些单位发生案件后,仅给予作案者违章、违纪之类的处分。因此,我们应扩大现行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将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各种行为包括在内,针对网络特殊性,尽快进行与网络管理相关的单行立法,以便及时准确地界定各种以网络为对象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实施网络银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进行严惩,从而加大打击力度,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

2.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

打击涉网金融犯罪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工作,单靠一个部门难以承担责任。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公安机关与金融部门在打击涉网金融犯罪方面的协作配合机制。金融部门发现案件线索,要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工作,要予以支持配合。公安机关要将查处情况及安全措施建议及时反馈金融部门,以便加强和改进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工作。

3.加强技术防范措施。

技术防范应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最根本的安全防范措施。应当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网络银行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如防火墙、乱码和加密技术等,及时准确地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递正确的信息,同时防止非授权用户(如黑客)对网络银行所存储的信息进行非法访问和干扰,营造一个可以信赖的网络金融环境。

4.建立完善的网络金融监管制度。

人是金融网络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除了运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外,还需加强对企业机构和人事制度的管理,提高有关人员的素质。由于计算机犯罪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那些从事与计算机相关工作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人员所为,因此,人事管理就成为防范计算机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由于相当多的对网络信息系统的非法侵入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所致,要有效地防止犯罪,必须加强金融系统的内部管理。金融网络系统应该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用于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和金融网络系统的管理。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及时记录和发现金融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保证金融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与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金融网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感,确保网络及数据信息的安全运行。同时网络金融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确保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的规章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贯彻执行。

5.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

我国应加强与世界刑警组织以及其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的联系和磋商,共同制定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确定网络银行风险责任的国际条款,开展国际合作,以确保网络金融的顺利发展,同时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的司法经验,促进我国司法实践。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中,由于一些具体原因也阻碍了国际合作的发展。其中使国际合作往往流于形式的最大原因就是各国利益的分歧和法律的冲突。基于各方利益的分歧,打击网络犯罪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顺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国围绕国际互联网络的矛盾和利益分歧仍将存在,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顾建国.当前涉网金融违法犯罪情况及其对策.金融电子化,2006;1

[2]王海英.论网络金融犯罪的防范.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3]许达联,王玉龙,刘芳.高科技金融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海南金融,2000;7

[4]屈学武.金融刑法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7

【关键词】mSap,专线接入,组网,金融

前言。随着金融类用户数据业务种类逐渐增多,业务流量逐渐增加,近年来,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对其三级网进行网络升级、提速改造。如何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成为问题的关键。

1.影响方案的关键因素

金融类用户普遍采用业务大集中的方式,各分支行、分理处产生的交易业务、oa业务、视频监控流和Voip等业务统一汇聚到省行iDC中心进行交互处理,由于多数银行分支距离iDC中心较远,需要通过租用运营商的传输网络实现业务的高效、安全的传输。

金融用户对专线接入业务有如下需求:(1)将基层业务网点Ct的业务数据汇聚到数据中心;(2)保证业务数据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业务和带宽的扩展需求;(4)优质服务和快速响应;(5)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接,就近机房提供客户的专线接入客户;(6)弹性网络,保证客户的带宽和业务扩容;(7)端到端的网络管理覆盖,保证客户的服务感受;(8)前期投资尽量合理,提高投资回报率,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1.1金融类客户特点及分类

按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将其分为职能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六大类,依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分布类型一:网点主要分布在市区和郊县的金融机构,包括职能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布类型二:其分支网点广泛分布到市区、郊县和乡镇,包括邮政储蓄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

1.2运营商网络条件

1.2.1机房分类。运营商的机房根据其拥有的传输设备、数据设备、机房空间、光纤线缆、供电等资源的不同,可分为a\B\C三类。

1.3建设方案的选择。从上述描述可看到,最终采用的何种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分布、运营商的网络的特征及具体业务的需求。在选择解决方案时,可通过以下方式逐步判断。步骤一:判断客户类型,得出可被接入的运营商机房;步骤二:运营商网络支持能力判断,得出可选的业务承载方式;步骤三:客户需求提炼,得出可用的终端设备类型。根据运营商机房资源情况,本篇分别对eoS与eop接入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提供建议。

2、基于eoS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

基于eoS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适用于密集城区客户接入的场景。该类客户分支点一般会相对集中,且同类用户数量较多,同一区域可接入的客户潜力大,靠近a/B类机房,可以利用a/B类机房传输容量较大,光缆及端口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实现用户业务的快速开通。

2.1.1.1方案说明。本方案通过在用户接入远端放置mStp远端设备提供多业务的接入方式,实现用户业务的Stm-1上联,局端采用的mSap平台提供多种接入的汇聚,在保证金融类客户高可靠性接入的同时,能够实现其他用户、其他接入方式的弹性接入。可以实现远端设备的统一网管。用户iDC中心用mSap平台实现接入业务的千兆汇聚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方案特点:(1)客户分支点使用mSap配套的小型mStp设备,即插即用,实现多业务的单Stm-1上联,方便运营商边缘网络向SDH的平滑演进;(2)局端mSap设备可以提供多Stm-1业务的接入,节省汇聚层传输设备宝贵的端口资源;同时可以通过扩展卡实现其他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弹性接入;(3)单线接入用户接入性价比高。

3、基于eop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建议

基于eop承载的接入解决方案适用于运营商接入局端没有SDH传输资源或Stm-1接口资源有限的局端。此类机房多为B类和C类机房,并且以C类机房居多。采用基于eop承载方式可以解决运营商SDH资源短缺,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运营商原有pDH设备,提高运营商的投资收益。在部分同时涉及B类、C类机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oS和eop混合组网的方式,因地制宜,满足金融类客户专线接入的需要。在运营商局接入机房,可以选用mSap接入平台,也可利用协转设备接入远端后通过局端pDH设备实现业务的上传;用户端可通过光纤收发器接入运营商接入机房的mSap平台或协转设备,或者利用用户端原有的pDH设备,通过etH协转设备实现用户以太网业务的。

4、案例分析

河北中国工商银行专线接入项目

河北工行根据总行要求,要对现有三级网进行网络改造,新构建的通信网络有如下要求:

1、采用mStp进行组网,为工行各网点为Fe电口,各营业网点网络速率为4m,自助网点网络速率为2m。,市行端接口采用Ge(端口),网点接口为以太网接口。

2、每个本地网组网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混合使用mStp和mSap两种接入方式。如原有网点设备已经支持mStp方式,只需要考虑扩容mStp光端机板卡即可。如原有网点设备为pDH,建议更换为mSap设备。

方案说明:经反复讨论,河北联通最终选择mSap机框配合tp类远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以太网业务,实现方案如下图所示:

方案特点:

(1)功能好:定位接入层,功能完善,满足大客户接入需要。①扩展性强,可灵活支持e1\Fe\SDH等多种上联方式;②具备良好的终端兼容能力;③支持内嵌DCn方式,支持Corba北向接口,具备标准网管接口,方便管理维护

(2)部署快:规划、建设、扩容快速。①规划快速:支持环网、链、星及在环网上的链形扩展;②建设快速;③扩容快速。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8

据统计,我国公安机关自2000年至2009年,共破获利用网络犯罪案件16700余起,缉捕犯罪嫌疑人19300余人,涉案总价值近95亿元。有统计报告称,将受侵权案件进行归类,发现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60%以上,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的。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靠保证。在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同时,还要从制度和管理机制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由于金融信息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对于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来说,业务逻辑和操作规范的严密程度是关键。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管理措施,层层建立起组织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内控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加强程序的操作与管理技术,是做好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根本。

一、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目前,网络信息和技术的广泛使用,给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带来了多方面的风险和隐患,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一)金融行业的管理落后于金融网络系统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还存有不少漏洞,从领导决策、内部安全制度管理到网络技术的安全管理,都还需要直一步加强。曾有金融界专家根据我国金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佳的现状指出:“信息资产风险监管是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理念。”这里说的信息风险资产是指在网络信息化进程中,信息资产的设计、规划、服务、运用、监管以及操作等过程中产生的业务风险。从目前我国整体形势来看,金融会计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都已比较完善,但从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管和指导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级的阶段。因为往往缺乏完整的认识,缺乏统一的监管目标,缺乏上下级之间监管的运作机制,从而造成上下级监管不到位,就不同程度地消弱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核心设备和技术依赖国外,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系统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等大多数还是由外国生产和提供,其中有些人为设置的软件陷井和系统漏洞,往往就会使我们防不胜防。有人在调查中发现,外国人生产设计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及一些重要网络系统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产品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安全上的漏洞。这些漏洞其中有的是疏忽造成的,但也有的是有意设置的。在网络运行中,这些安全上的漏洞就有可能被人利用实施入侵,被人破坏设备程序或从中窃取机密信息和数据,实施经济犯罪。

(三)境内外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发展趋势,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将面临严峻的网络技术挑战

金融会计网络信息系统和其它重要信息系统正成为国内外不法分子进行攻击和破坏的重点目标,他们都是利用自己高尖端的网络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犯罪活动,只要我们一时的疏忽和松懈,就会让坏人有机可乘,给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目前,从全国的形势来看,不法份子正在利用其所拥有的高科技,在整个金融界无孔不入地从事破坏活动,已有不少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受到他们的攻击,并给我们的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所以说,我国目前金融会计网络信息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2009年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和侵入,其中以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为其攻击的重点。

二、应对措施

(一)加强金融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行业监管和制度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也已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党和政府开始把金融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同时,各级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等,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为金融会计系统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到一个行业和部门就更应自己对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国家高度重视并建立防护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联系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科学认真地制定出确保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管理措施主要应包括领导责任、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定以及工作人员技术管理、操作程序上的具体要求和防护策略。同时应要求将各种安全策略规范化和实用化,加强其可操作性,以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具有明确的依据或参照,并便其形成一种人人都严格实施的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从根本上强化金融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还应建立起跨部门的金融行业安全协调机制以及关键时期的安保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的检测和准入制度,层层建立起信息资产风险评估体系,切实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上层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对下属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并加强具体指导和提供各项服务。加强对下属金融机构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规避各种风险,实现持续发展。各金融系统还应自上而下地成立行业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并随之建立起一系列的信息安全的报告制度、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运转灵活的、反应灵敏的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及时消除隐患,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从根本上降低和消除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金融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强化网络信息的安全机制建设

在网络信息机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行业、部门内部的安全机制建设。这就是说,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机构和制度的运作是否能够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机构和制度都将形同虚设。安全机制建设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层层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在防患于未然的前提下,一旦发生问题,责任十分明确,谁也无法推诿,以此增强每一个领导者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二是可进行安全区域划分,重点加强重要地区和部位的防御力量。从人力到有针对性的安全设备部署和设置,都要向重要部位实施强化,以改进和加强对重要区域的分割防护;三是增加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违规外联等安全管理工具,进行定时监控、事件管理和鉴定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或立即报警,力争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此来保证和提高自身的动态防御能力;四是完善已有的防病毒系统、增加内部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以便形成对内部安全状况的长期跟踪和防护能力。五是要强化“突发”与“应急”意识。由于灾害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管理与保障工作必须建立在高强度的实战性基础上,使灾难应急管理真正适应“应急”的要求。六是要扩大应急预案本身的覆盖范围。应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定期组织信息安全非现场和现场检查等方式,促进金融部门做好系统加固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安全产品强化网络安全防范,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做好安全日志分析、预警和监测工作,防止植入木马导致信息泄漏和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

(三)组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组织

因金融会计网络系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在已解决上述有关问题的前提下,组建起一支精干而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组织是大有必要的。专业安全保障人员应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制定出关键设施或部位的应急预案,让每一个人都牢记在心,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对专业安全人员进行有目的的业务和技能培训,让其真正具备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专业安全保卫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各项防范技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出事件。如上所述,多管齐下,多渠道实施综合防范,真正建立起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的及时、动态、全面、连续的监管,同时促进各家金融机构完善内控机制,保障运行安全。现代金融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所以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金融业信息安全对整体业务和金融体系,乃至体系的影响,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把不断提高信息科技能力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9

网上银行发展迅速 尽管网上银行技术、Ca认证、社会征信体系、信息及交易安全性等困扰网上银行在我国发展的问题尚未在技术层面上得到完全突破,但两三年来,我国网上银行业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跨越式前进。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客产数量达40万,远远超过了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截止到2003年底,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客产数已经达到1500万,交易金额22.3万亿,占到了全部交易金额的18.5%,已经接近国外同行20%左右的水平。此外包括工行、招行、中信在内的诸多网上银行还和大批电子商务企业结成合作伙伴,以“双赢”的形式开拓网上银行市场。

无疑,网上银行建设已成为各大银行的焦点,客户数量、交易金额和所占业务比例都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网上银行建设才刚刚起步。即便是业内公认的网上银行做得较好的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其网上企业银行每月完成的现金结算量占对公结算总量的比例(20%左右),与发达国家某些银行30%左右的网上交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且不说与网络银行的市场潜力相比。现在,我国网上银行提供的产品还不够丰富,还有很多银行产品可以”搬到”网上,网络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合作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开拓。

随着信用、法律环境的日臻完善,企业、个人上网率的进一步提高,网络银行将得到迅猛的发展。业内人士估计,今后几年,网络银行相关软硬件产品有望成为每年以5000万元计的大市场。

数据仓库风光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基本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处理,但数据集中并不能直接带来银行经营水平提高和风险管理的改善,只有充分的应用集中的数据,实现业务和管理集中才能真正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他认为,从数据集中,到业务集中,再到管理与风险控制集中,是中国银行信息化的发展途径。

数据大集中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就自然提上日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使分散的信息变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变成相互联系的信息,使一些潜在的原始信息变成现实的经过加工的信息,使无价值的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仓库建成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能够形成以客户管理为框架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金融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可以为各级金融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可信赖的支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价值在于帮助金融企业分析影响其业务的关键因素,挖掘诸如“平均一个优质客户能赚多少钱,平均一个不良客户能亏损多少钱,创造新客户的成本有多少”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帮助金融企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使金融行业的管理决策更趋科学,客户分析更趋精确。数据挖掘对于我国各行各业来说都还是一个崭新却必要的概念。除金融行业外,电信、零售、税务、能源等行业都具有数据海量的特点和深度分析行业的需求。可以预见,这些行业的现有信息系统必然将向数据挖掘系统演化,数据挖掘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有资料显示,对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大集中已经初步实现,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灾难备份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是这些银行要考虑的问题。

呼唤综合系统 有了集中的数据仓库后,各项业务的开展将更为有的放矢,各项业务的开展也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金融业务多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金融网络化的发展将改变单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综合经营。现在商业银行领域,如投资、证券、保险、信用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等等,都已在金融市场上积极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令人看好。 从发展趋势看,为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就要求银行营业柜面提供“一窗式”综合金融业务处理。任何网络化、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在营业柜面完成,并由一个柜员负责处理每笔业务,这就对银行建立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提出了要求。 据悉,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是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建设的重点,该系统在商业银行的全面建成和投产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由于业务操作不规范,数据标准不统一,应用软件平台多、版本多、地方特色多,导致金融产品开发和推广步履维艰,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支持对客产各业务层面的综合信息管理。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构建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技术平台。

信息安全仍为重

网上银行的盛行,加之银行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一直是银行it建设的重点。与以往相比,今后银行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有所变化,已从产品和技术向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已不能够满足银行业保障网络安全的需要,为银行用户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已成为it厂商进军银行市场必做的功课。银行业希望构建全方位、纵深化、专业化的金融网络安全体系。银行的基础网络安全架构中包括了防火墙、实时检测、漏洞扫描、密码口令权限控制、防病毒和数字安全证书等多种手段和设备。

银行用产对防杀毒软件的需求以网络版为主。此外,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在各大银行中得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促使银行把金库建在计算机里,把钞币存储在数据库里,资金在网络中运行。为保障银行网络体系的安全,必须构筑一道安全高效的“科技防火墙”。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金融网络风险管理措施

一、我国金融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欠缺

历史上,由于金融机构多数采用纸质化工作,大部分主要安全问题都发生在实物数据资产的损失上,如票据、账簿、机密文件的保管不当造成的信息缺失,或因意外造成的营业场所灭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及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便捷化、电子化成为了主流,逐渐代替了以往的传统操作。当前,犯罪份子以金融机构的电子数据和网络为目标,不断的发起攻击来获取客户的重要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已经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搭建金融网络的同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运行、轻安全维护的现象,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改进,应急演练的真实性有待加强。

(二)金融网络内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由于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社会“失信”问题较为严重,金融产品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风险不断在金融体系中积累,会伤害交易者的合法权益,引起交易者信心丧失,使得交易方式的发展举步维艰乃至倒退。同时,缺乏信用基础,会使得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交易方式在国内的生存与发展后劲不足,影响现代经济的正常运行。信用缺失不仅会阻碍网络经济的发展,更会阻碍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三)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网络金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改变金融机构运营模式的作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给金融机构与客户带来较多风险。在金融自由化、信用证券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信用形式得以充分运用,网络金融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金融网络风险的特殊性使得监管机构对金融网络安全的监管比传统金融更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网络安全监管方式尚处于初始阶段,从监管手段到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传统的监管方式已不合时宜,金融监管当局应当不断更新监管标准,优化监管结构,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保障市场经济的科学、稳定发展。

在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提高金融网络安全可控能力的过程中,监管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网络攻防能力应用有限,金融监管当局仍应该从需求导向出发,立足用户拉动的角度,推广使用安全可控的网络金融产品,降低对少数厂家、产品的依赖度,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网络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金融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二、美国采取的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措施

2014年2月,美国白宫正式推出一项可自愿加入的“网络安全框架”项目,该项目吸纳了全球现有的安全标准以及做法,以帮助有关机构了解、交流以及处理网络安全风险。该文对我国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管理极具借鉴意义。

(一)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

1、明确部级别的网络安全标准

美国总统于2013年2月12日签署并了名为“改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行政命令,并授权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开发一套基于风险的网络安全框架,旨在作为一个国际级别的自愿标准和最佳业界实践参照,帮助各机构把控网络安全风险。niSt于一年后了《网络安全框架》,该框架包括了五个核心领域:识别、保护、检测、响应及恢复。

2、将网络安全纳入法律规范

上世纪末,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就已要求银行等各金融机构开发一个信息安全程序。如今,niSt开发的《网络安全框架》在银行现有的信息安全程序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解决新兴网络风险,使得银行的信息安全程序更加适应当今网络化操作的趋势。

(二)建立新型的网络风险管理模式

要求银行管理层须将网络安全风险考虑纳入整体风险管理框架,设计和实施合适的缓冲控制,并更新各自的政策和程序,最终通过审计程序验证目标控制结构。一个有效的网络风险控制结构应重点考虑四个方面:公司治理、威胁预警、安全意识培训和补丁管理程序。

(三)发挥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对银行的现场检查、定期报告、预警报告等措施实时监控网络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对监管政策的有效性、是否具有改进潜力、是否能够适应当下潮流进行评估,切实保护其监管银行免遭威胁。最后,实用工具,帮助银行提高网络风险应对能力。在2014年夏天,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举办了网络挑战测试,成员机构可以通过观看一系列视频,并结合模拟练习来评估其网络事件处置预案。

(四)加强网络安全警示培训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于2015年创立了网络安全警示培训计划,通过电视电话培训和现场辅导的形式,对由其监管的成员机构及其联保存款保险公司监管人员和管理层进行培训。

三、维护我国金融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及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而网络时代的信息金融安全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一)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制定完善行业标准

政府应将网络金融信息安全可能出现的威胁纳入重点防范框架,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类,按用户类别制定金融信息安全部级行业标准,指导各行各业学习行业标准,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建设,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同时,要根据市场风向的更新,对相关监管制度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使法律法规在时间层面和物理层面上能够充分衔接。

(二)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立大数据解决方案

银行业要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的优势,建立健全适合银行业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框架及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修正完善已有的安全规范措施,丰富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云计算和数据防护设备及体系,提高国内网上银行的运营及发展能力。

(三)加强网络安全警示培训教育

一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可能面临到的相关网络风险,进行分类化警示和引导;二是重点对新入职的员工开展职业培训,重点要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强化关键权限岗位管理培训以及内部制约机制;三是提升合作第三方及客户的风险意识,定期向客户和合作第三方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结合案例、实操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抵御网络风险。

(四)将网络安全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框架

银行应该积极利用现有资源识别、减缓潜在相关网络风险,将网络安全作为董事会的关注重点,制定整体化的网络安全防范框架,明确各部门的网络安全防范职责,营造网络安全优先的企业文化,调动全体员工对网络安全维护的积极性。在建立这一网络安全防范框架时,必须将公司治理、威胁预警、安全意识培训和补丁管理程序四个方面考虑在内,同时也应将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纳入考虑,要求金融业务向综合化、全能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