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1:47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1

一、新旧会计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差异

(一)历史成本方面的差异

在原有会计制度中,认为企业中的所有财物都需要按照购买时的实际市场价格进行成本计算,如果市场价格发生改变,除特殊财物之外,都应按照原有价格进行计算。但这一点在新制度中发生了调整,认为在市场价格发生影响改变时,企业应根据新制度要求,将减值准备提取出来,除特殊规定之外,不得私自对账面数值进行改变。从这一差异中可以发现,新制度更加注重对成本变化的调整,认为财务老化、技术改进以及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都可能会致使财产出现减值的情况,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一种改进,企业需要通过市价孰抵法以及其他手段,提前做好减值准备工作,以便合理对内部资产价值进行估算,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二)形式与实质方面的差异

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企业会存在遇到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符的可能性,像融资租入资产在没有到达租期时,就法律层面而言,承租人并没有获得资产的所有权;但就经济层面而言,该项资产所产生的经济风险以及经济收益以由承租人所负责,即应该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会负责对资产的大修理以及计提折旧进行计算。这就表明新会计制度中,遵循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不仅是对会计核算信息和客观经济事实相一致的一种保证,同时也是对经济实质予以足够尊重的一种表现,而在原有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进行明确规定。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根据事项或交易经济实质来完成相关操作,要改变以往只是以法律形式将其作为核算依据的工作方式,要对经济实质予以足够重视,并要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科学对会计准则以及制度进行制定,这也说明了新制度中对于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视程度。

(三)原则表述方面的差异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应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保持一致,要与各方对于企业经营成果需求相一致,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支持。在新制度之中,企业需要为有关人员提供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内容,且这些信息能够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以及经济情况进行呈现。这种表述方式与之前表述相比,更加全面规范,则在新制度之中,运用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来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替代,这就切实拓展了该项词汇的含义,也反映出了每一位信息会计使用者都是平等的。

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定义较为广泛,像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都包含在其中,且按照制度原则这些使用者之间都保持着平等关系。这也充分说明,在新时代之中,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需求,也要满足各方需要,说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做出相应的决定,会计信息是具有决策有用性特点的。

(四)成本核算方面的差异

在新制度落实之后,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得到了切实优化,整体核算效率更加理想。以往的成本核算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具有成本核算目标与核算手段标准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完善。同时企业在对成本内容进行确定方面也存在着划分方面的问题,像医疗企业会将医疗成本分为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种,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核算口径以及成本信息无法统一的情况,会对成本核算结果造成影响。而这些问题已经在新会计制度中得到了切实优化,要求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应按照业务资金消耗情况对成本核算目标实施归集与分配,并将所得结果汇总编制成成本报告,有关部门可以按照报告内容,对企业经营合法性进行明确,以达到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的目的。

二、新旧会计制度中,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在新旧会计制度环境中,各企业要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情况进行优化,以确保各项新制度的顺利落实。企业首先应对新旧制度差异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其次要对新旧制度衔接工作进行完善,要从工作细节入手,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衔接,提高新制度开展质量;再次企业应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要使其能够对新旧制度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提高财务人员对于新制度的掌握程度;最后要对企业内部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管理,要定期对企业内部财产实施盘点与核查,要对资产登记实施动态化管理,以保障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施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实施新制度过程中,各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对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以达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切实提升的目的。企业要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职能与作用,并根据了解结果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审视,从而找到该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各项问题进行合理处理,进而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同时要通过招聘或者培训的方式,打造出高水平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使财务团队不仅拥有扎实的财务专业技能,同时还能灵活对相应的财务信息化技术进行使用,以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完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

企业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思想进行调整,应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情况,建立起新型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并要对会计核算管理手段进行不断创新,以确保核算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代要求变化相符。为了达到这一点,一方面要由领导带头,强化企业内部对于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为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结合新旧制度之间的差异,制定出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手段,并要对管理标准进行合理调整,要明确新制度实施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严谨态度,加大对制度转变质量的重视力度,不可操之过急。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2

【关键词】现行税收制度会计核算缺陷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都是财务分配以及分散合作的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这种制度还能够适应于企业的运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制度就暴露出自身存在的缺点,现行税收制度下指的是纳税人只有在做出了税法规定的应税行为的前提下才会被要求对相应的税收进行缴纳。企业会计核算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主要是核算企业获得的收入以及日常的支出。只有依靠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关技术来有效地完成企业的收入以及支出的相关工作才可把会计核算所拥有的强大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

一、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

(一)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

企业如果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就会将企业原来对资金进行分散管理的状态改变,最终就可以做到对资金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最终集中支付这些被统一管理的资金。可是企业当中因为还不存在比较健全的会计制度,主要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将各部门所获得的收入以及日常支出全数纳入核算管理当中。这就很容易造成预算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以及约束支出,最终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的这种不良现象出现。

(二)政府部门没有控制好企业的会计核算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在现行税收制度这种背景下没有做好有效监控企业会计核算的这一工作,虽然一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会计核算,可是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只是流于形式。许多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主要态度依然是时候监督,没有将这种事后监督有效地转化为对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进行有效监控。同理,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未能有效地监督并管理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的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

不同的企业在现行税收制度下难以统一的进行相应的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一部分企业在做会计核算的时候,即使支配资金的权利在预算单位中没有被改变,然而不管是哪种财务事项都是交由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1],这样的话,在会计核算的中心就会有资金的转入,这些转入的资金就应该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但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因为较多的企业还没有具备先进的会计制度,同时还没有统一的原始会计制度,这就会造成难以有效地执行会计核算过程。最终就会使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这一问题出现。

二、解决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力度

假使想让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获得较大的进步,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是强化对会计核算的监管,另外还应该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所拥有的预算编制分的更细。一般情况来看,企业的会计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中主要涉及的是完整预算所有部门所拥有的公共资金,主要是把各种类型不同的资金核算在企业的年度预算当中。所以,一定要使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获得进一步的贯彻以及执行。并且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和具体实际相吻合的标准,为进行提前会计核算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这种提前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有效利用能够把核算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具体项目之中,这样有助于大大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在税收制度下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2]。以上表述证明,如果能够重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就能够为企业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有效实行提供帮助。

(二)使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得以建立和健全

建立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并使其得到完善是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事项。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度能够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企业会计核心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所以,对于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来说,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制度如果能够被建立起来并获得完善将会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巨大的帮助。

(三)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出现重复的现象,进而使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企业一定要采用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控制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成本力度,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能够进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3]。所以在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要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三、结语

为了让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呈现出更好的适应状态,企业一定要相应的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同时还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出现的问题,应该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得以顺利展开。所以,在当前的这种社会状态下,对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平.企业经营中的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中小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难度增大,加上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笔者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结合从事的职业,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2.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如果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水平不能同步提高,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比如岗位设置不合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就会妨碍内部控制指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做不好,会计监管不力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强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决定了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来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更多的还是依靠来自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规范,所以按照有关要求,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按时按规定建立账簿体系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账目和会计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杜惠霞.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探讨[J].现代农业,2009(6).

[2]张颖梅.小议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4

   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5

目前,我国粮食企业库存含量大,存在一定比例的呆死账。以债务重组方式清偿债务较为可取。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款项换入存货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存货增加的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在上述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减去补价,支付补价的,在上述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补价。这里的“账面价值”指的是扣除有关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如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即为其账面余额;如果已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则账面价值为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扣除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余额。

例如,某粮库向某粮贸公司销售水稻价值400000元,该粮库已对此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5000元。粮贸公司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粮库同意粮贸公司以大豆抵偿债务,价款360000元,粮贸公司另外支付款项30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根据上述资料,粮库应作的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30000

库存粮油365000

坏账准备5000

贷:应收账款400000

这里假设库存粮油的价格不受国家统一价格的制约。

二、粮食企业存货涉及非货币易业务的处理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种交易不涉及或指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和应确认的收益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应确认的收益按下列公式计算: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例如,甲粮库因技术改造将一批不需用的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的电动筛与乙粮库的麻袋相交换,已知电动筛的账面价值为11000元,公允价值为13400元,麻袋的账面价值为9800元,公允价值10000元,甲粮库运输麻袋的运费及装卸费为400元,另外收到乙粮库的补价款34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税费。甲粮库应作的账务处理是:

应确认的收益=3400-(3400/13400)×11000=609(元)

麻袋的入账价值=11000+400+609-3400=8609(元)

借:包装物———麻袋8609

银行存款3400

贷:低值易耗品———电动筛11000

银行存款400

营业外收入609

乙粮库的账务处理是:

电动筛的入账价值=9800+3400=13200(元)

借:低值易耗品———电动筛13200

贷:包装物———麻袋9800

银行存款3400

三、采用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使粮食企业存货更接近市场价值

(一)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企业存货。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可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对粮食成本的计价一直采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粮食企业经营品种少、存货收发量大的业务特点,但计算出来的发出存货的成本受进货数量即权数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粮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与现行成本有一定差距。当粮价上升时加权平均价大于现行成本。在粮源充沛、粮价缓慢下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价势必造成高估成本,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政策选用适合本企业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政策,笔者认为采用后进先出法有利于把粮食企业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并使收储企业的经营利润排除因粮价变动而受的影响。举例说明如下:

某粮食收储企业12月1日水稻结存数量为50万斤,每斤035元,计175000元,12月4日收购数量为100万斤,每斤036元,计360000元,12月6日收购数量为100万斤,每斤034元,计340000元,12月10日销售数量为795万斤,12月12日销售120万斤,12工作研究 26

200112月12日收购数量为150万斤,每斤033元,计495000元,12月25日收购数量为50万斤,每斤032元,计160000元,12月26日销售125万斤。

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价=(175000+360000+340000+495000+160000)÷(500000+1000000+1000000+1500000+500000)=034(元)

本期发出水稻的成本=(795000+1200000+1250000)×034=1103300(元)

本期期末结存=175000+1355000-1103300=426700(元)

2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795000×034+205000×034+995000×036+500000×032+75000×033=1105700(元)

本期期末结存=175000+1355000-1105700=424300(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计算的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存在着差异,经营利润也存在差异。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粮食销售成本,在粮食价格变动较小、进货数量前后各期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使用简便并且比较准确,但是当粮食价格变动较大时其成本计算结果与当前市场情况相比有较大差异。

(二)最新进价法。

最新进价法的基本原理是,平时存货的收入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计价。若进价有变动,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简称销货)业务,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单价计价。由此造成的进价差异通过存货明细账来归集。当发生销售业务时,结转的单位成本为最新一次进价。最新进价法的突出优点是它能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价格变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信息。

因结存存货和已销存货均按最新一次进价计价,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小于或等于可供成本减去销货成本。物价上涨时,前者会大于后者,表示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收益,此时的差异在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蓝笔或正数登记,表示贷差;物价下跌时,前者会小于后者,表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此时的差异在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红笔或负数登记,表示借差。只有在物价涨跌综合影响刚好相互抵销时,二者才会在金额上相等。销货成本无论是在月末一次结转还是每次发货时结转,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累计数均在月末一次性调整该成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采用最新进价法是粮食企业存货核算的又一切实可行的方法。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随时都在涨跌,采用最新进价法既可使企业期末存货成本与市价最接近,期末存货成本确定也更为现实,又可使现行收入与现行成本相配比,防止物价上涨时发生利润高估、超额分配的现象。这样既保留了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最后一次进价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传统存货计价方法下,我们虽然能感觉价格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账面上并没有反映收益或损失的金额,更没有反映物价连续变动的综合效果。采用最新进价法,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目,可以随时反映各种、各类、全部存货的进价差异,便于管理层对本企业存货进行管理。其次,若采用月末一次计算进价差异及结转销货成本,则最新进价法也相当简便。若在每次价格变动及销货时进行并且采用手工记账,不可否认核算的工作量会较大。第三,最新进价法可以随时结转销货成本及汇总进价差异。

四、粮食企业存货的期末计价问题

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库存量大,陈化粮问题既严重又普遍。因此,可适当采用谨慎性原则来进行核算。《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第一节第二十条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可以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粮食企业经营品种少、数量大,比较适合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具体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当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不需要作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

2当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则应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

例如某粮库库存编织袋1998年末的账面成本为10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90000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0

假如1999年末该批编织袋的可变现净值为85000元,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5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5000

假设2000年末该编织袋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6000元,则应冲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1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6

关键词:税收制度建筑安装行业会计核算

在现行税收制度规定下,由于建筑安装行业管理上的特殊性,其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一般的纳税企业会计核算具有差异,其收入与成本费用的确认不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给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就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主要面临着如下几个挑战:首先,前期运作复杂,导致施工前投入的成本较高。此外,部分项目经理本身并没有资质,而是挂靠建筑安装企业,进行工程承包,从而施工单位并非是真正的中标企业;企业进行的物资采购,部分为个体私营单位,其提供的发票不完整,不及时,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缺乏原始单据;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工程进度往往不符,建设方要求开具发票的时间与工程进度或工程结算收入确定的时间也存在差异,建筑工程决算报告相对滞后,工程尾款不能及时回收,在多个项目同时施工的情况下,将未完工程成本计入已完工程成本,“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及“配比原则”得不到贯彻执行。其次,建筑安装企业与建设单位实行以物抵账和应收应付账款互抵等方式进行结账,造成不开票或少开票,甚至部分工程收入不入账,从而形成少交税或不交税。第三,地区之间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不一致,税负不公。最后,异地施工的,虽经注册地税务机关开具了外出经营证明,待工程完工后,施工队伍退场,税务方面没有相应的税控跟踪系统,部分异地实际工程收入并未在公司注册地企业报表中进行汇总,造成企业所得税计税基数减少。这些都给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挑战,影响了税收征管。

二、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目前建筑安装企业适用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区别情况处理: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工程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工程合同费用;若合同成本不能够收回的,不能收回的金额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工程合同费用,不确认收入。就根据合同成本能否回收进行会计核算,可能会产生过多的预估成本,同时,与税务部门有关标准出入较大,导致企业在税务申报中,调整事项过多,从而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在查账征收的企业中,完工百分比法仍较为常用。

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建筑安装企业必须依照有关的工程清单,实行按月结算制度。工程的经营收入需要经过业主的确认,从而保证估计收入的可靠性。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工程总收入=业主已确认收入+合同清单内已完工未计量收入+合同变更收入

业主已确认收入=业主确认合同收入+已确认变更收入+已确认奖励收入

当期确认收入=业主已确认总收入-以前会计期累计已确认收入

工程总成本=账面工程成本+预计发生成本(实际已发生,票据未到,暂未结算)

当期结算成本=累计应确认工程总成本-以前会计期累计已确认成本

=(业主确认总收入/工程总收入)*工程总成本-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成本

三、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普遍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会计核算。虽然该种方法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工程收入情况,但是依然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财务账面能否真实反映预计成本。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如果账面真实的反映了预计成本,则可能导致部分成本无正式发票,税务机关不予认可相关成本的情况,企业纳税申报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从而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带来麻烦。但是,如果财务账面没有真实的反映预计成本,则可能隐瞒企业的对外负债,同时还会导致成本转结过头的问题,不利于纳税征管。其次,完工百分比以施工进度确认收入,但是在现实中,工程款的到账时间与进度并不完全一致,无形中让企业提前承担了各种税费成本,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四、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安装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的优化

鉴于现行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种种不足,需要坚持“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核算的优化。

收入的确认:以开票金额确认收入,对确属预收工程款的在预收账款中反映,工程结算成本按结转收入占计量收入百分比为结转比例,总成本以计量总收入对应的成本为总成本

业主已确认收入=业主确认合同收入+已确认变更收入+已确认奖励收入(业主计量支付证书)

当期确认收入=累计开票收入-以前会计期累计已确认收入

当期结算成本=累计应确认工程总成本-以前会计期累计已确认成本

=(业主开票收入/业主确认收入)*工程总成本-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成本

工程总成本=账面工程成本+预计发生成本(实际已发生,票据未到,暂未结算)

账面工程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用+支付的分包进度款

年度成本结算时,预计发生成本应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取得合法凭证并在分析中提供详实的预估依据。

通过以上会计核算优化,可以减少纳税调整因素,尽可能的减少纳税申报的时间性差异,减少税务稽核风险,有利于企业进行正常纳税申报。

五、现行税收制度下,完善建筑安装企业税收及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明确税收征收对象和征收范围,对挂靠单位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针对挂靠单位作为纳税对象,进行所得税的征缴。

(二)加大税法宣传和税务稽查力度,积极开展税收宣传,密切税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普及税法知识,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觉纳税意识。同时加强金穗工程建设,保证涉税资料信息的共享。

(三)对于异地经营的项目,由承接项目的公司向公司注册地申请外出经营证明,由项目所在地进行联网核查,将工程税务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公司注册地的税务局,避免外出经营证明办理完,没有项目跟踪过程。

(四)严格实行“项目登记”和“以票管税”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重点解决税款征收和税源监管问题。统一规范建筑安装企业票据的使用,严格营业税自开票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加强接受发票方的检查,对购销业务的真实性进行跟踪调查。

(五)加强建筑安装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为了避免管理成本的重复计算,要求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会计核算方式,从而更加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的管理成本,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更好的促进建筑安装企业的科学发展。

(六)鉴于日常成本核算工作量较大,为满足税务对企业所得税按照季度预交的要求,可以以季度作为一个结算期进行成本结转,按实际开票收入进行工程完工进度确认。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7

【关键词】新会计总则;收入;确认;计量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销售收入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重点,故正确核算销售收入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有部分企业隐瞒产量、多报销量,虚减和虚增产品销售收入,影响国家的利益,给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埋下了危机,是高级管理层投资决策的有利依据。再说只有收入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增加企业积累,对保证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或股民的权益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新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正确核算销售收入进行探讨。

一、新会计总则定义的销售产品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其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收入,故该项收入不能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二、企业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可靠地计量。在五个条件中,“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货方”构成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重要条件。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商品可能发生减值或毁损等形成的损失;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商品价值增值或使用过程形成的经济利益。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购货方,应以双方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来确认,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任何损失和任何经济利益都不属于销货方,就说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货方。通常情况下,企业只保留了销售商品的次要风险和报酬,应当视同商品使用权上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购货方。

三、企业何时确认产品销售收入

根据企业收款方式的不同,收入确认时点是有区别的,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无论货物是否发出,均按照收到销售额或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购买方的当天确认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采用赊销或分期收款销售方式销售货物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确认产品销售收入;采用预收货款的方式销售货物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确认销售收入;委托其他单位代销货物的,以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当天确认销售收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完工百分比确认劳务收入;若提供劳务结果不能可靠计量的,且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若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当期的损益,不确认劳务收入。安装费应按安装的完工程度确认收入,宣传媒介的收费应在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为开发软件的收费应按完工程度确认收入,特许权费应于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业务收取的劳务费,应在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

四、影响销售收入计量的特殊折扣因素

现金折扣是销售方为了鼓励债务人按期支付货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折扣,销售方应按扣除现金前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金额;商业折扣是指销货方为促进商品的销售或开辟新市场给予购货方在商品价格上的一定的让价而促销的销售形式,销货方应按扣除折扣后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销售折让是指销货方售出的商品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因素而在售价上给予购货方在价格上的减让。销售折让通常应在发生销售折让时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如果销售折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

五、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核算

1.通常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

如:托收承付销售方式销售收入的确认是指购销双方根据签发的购销合同销货方发货后,委托当地银行向异地购货单位收取款项,购货方向银行承诺付款的一种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下,在企业发出商品并办理托收手续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在此时确认收入。如果企业在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前,就知道购货方资金周转困难,但为减少企业存货积压同时也为了维护与购货方长期建立的商业合作关系,还是选择销售商品时,销货方因货款回收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该批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给购货方,不应确认收入,已发出商品应通过“发出商品”科目反映,同时应确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即借方登记购货方的应收账款,贷方登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待购货方经营情况好转并承诺付款时,企业应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2.委托代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和受托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中规定,委托方按合同协议收取代销货款,商品的实际价格由受托方确定,委托方在符合销售条件时确认销售收入,产品是否卖出是否获利与委托方无关的一种销售方式。

(2)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支付手续费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代销方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委托方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的销售方式。一般情况下,委托方发出商品时委托方不应确认收入,待受托方开出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受托方收取的手续费也应同时确认收入。

3.以旧换新产品销售收入是指销货方在销售商品时同时收回所售商品完全相同的旧商品。这时,在销售商品时确认销售收入,购进旧商品时按购入材料核算。对于销售退回,销货方应根据商品退回的时间进行具体的业务处理:当年发出商品销售退回的,应冲销退回时的销售收入;如资产负债表日退回的商品,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如能够估计退货的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在发出商品时应确认收入。

4.《企业会计总则第14号——收入》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际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应收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应收账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5.《企业会计总则第14号——收入》规定,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时,销货方同意日后将同样的产品回购。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款大于原价的,在回购期内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如有确凿证据说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时,销货作收入处理,回购作采购商品处理。

6.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如果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且收入能够流入企业的,应按劳务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已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劳务成本能够得到补偿的,按已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成本确认收入;若已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劳务结果不能得到补偿的,不能确认收入。

六、期末销售收入在财务报表的列示

财务报表损益表中营业收入反映的主要经济内容是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发生的主业产品销售应在此项中反映,其他副产品和劳务费收入应列报在其他业务收入中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应按贷方发生额填报,若有销售退回、商业折扣、销售折让业务发生的还要减去这部分借方发生额,确保账表一致。在填制合并报表时,一定要把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相互发生的销售商品业务在表内抵减,但不作具体的业务处理。

七、建议

工业企业应按新工业企业会计准则核算本企业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在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上,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具体业务具体处理,确保本企业销售产品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核算正确、完整,避免全年经营成果核算不真实。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会计学会,2006.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8

【关键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财务管理

会计最初与计算机的结合,是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计算机编程人员运用模拟人工记账的手法,编制了一些软件,诸如用友、金蝶之类的财务核算软件,很快就取代了人工记账。如今在会计核算领域内,会计电算化俨然成为常态化。至此财务人员也从繁琐的核算工作中摆脱出来,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管理中去。

我国内部控制的提出是从1999年10月31日开始的,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内控制度的第一次出现便以会计紧密相连。从法律的层面要求财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核算能力更应该具有管理素质。而后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接着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并要求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现实操作中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的常设机构均为财务部门,或选调以会计人员为主的专门机构,财务人员无疑是作为企业内控的主要参与者。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内控制度的手段,越来越来越高明。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企业财务人员,将结合以下实例,浅谈企业是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核算及企业内控制度上的实际运用的。

常熟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投资、经营、管理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燃气公司,主要从事销售天然气、天然气工程安装混合销售等业务。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建成了年输气能力20亿方、管网总储气能力20万方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为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公司管理系统;为抓好用户服务,公司设立了呼叫控制中心,并在总部及相关中心区域设立了服务点,配备了相关专业人员,努力以争创用户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为目标,不断推进服务型企业建设,确保为广大天然气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对于此类公司内控制度的实施,如果离开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撑,那是无法想象的。对此在财务及会计的角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内控制度中会计基础信息的实际应用

1、在采购环节的应用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远程传输功能,将安装在天然气接受门站流量计的读数传入我公司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此数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作为一个共享数据,提供给会计,提供给经营部门,并作为与供气方提供购气明细对比的重要依据,这种对购气时点数据上的保存与传输对于内控制度上的采购业务的购买验收,具有一定的防范计量争议风险的能力。

2、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对于工商业客户的结算,是采取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人工无非就是上门抄表,开具结算单据,双方确认气量,并由客服部门开具发票,银行托收气款,财务部门核算收入。而智能抄表则在用户的计量表上嵌入移动sim卡,每隔一段时间将表显数值传入我公司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后台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供各部门使用。象这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对人工数据进行准确性的比对,其自身所固有的优越性更是不言而喻,电子数据的输入和传输,人工无法干预。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对于信息的要求,及销售数据来源、正确度,是很可靠的。

在有些人工都无法达到的环节,智能化抄表却能轻松做到。例如:在某时点起,天然气单价上涨,如果人工抄表,那所花费的人工成本极大并且效果却不佳,而利用远程抄表,不仅速度快,准确率也高。实际上这也就相当于达到了全过程的销售登记。所以说此类技术的运用确实能把企业内部控制落实到了经营流程点上。

3、对于客户服务环节

财务对门临(营业所)产生的大量业务数据,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汇总,进行核算。对比传统办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会计汇总数据的能力、审核能力大大加强,这也更符合企业现代管理的要求。营业员办理业务第一次输入的数据,通过软件的功能开发,实际也是一项任务的发起,更是企业内控流程的开始,大大由于纸质凭证的流转。例如:用户办理开通手续,支付安装费用(会计核算),任务流程指向工程安装部门(进行工程安装),指向抄表组(抄表开票),汇总销售数据(会计核算),会计可根据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汇总,并进行随机抽查。

4、对于工程材料使用环节

工程施工也是我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对于材料的进出,由于工程多且较为分散,确实管理难度较大。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效率,更对材料的使用控制带来了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工程图纸设计好后,编写预算报告,材料采购,进入仓库(开具入库单,数据写入核算软件),实际施工领用材料(出库单,计入某项工程)工程完工,出库单汇总,比对预算甄别工程的造价是否合理,与中介机构审核报告对比材料消耗,与人工费用的合理性。

各职能部门可在任何时点,提供库存材料数量、金额。工程领用材料情况,甚至财务部门可在任何时点进行库存材料的盘存。符合内控指引中:“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的要求。

二、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实际运用

前一段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对企业静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控制的帮助,但我们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所要求的远不止于此。

2008年6月由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2010年4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明确定义:“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定义明确指出了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全员共同参与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指出:“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以上内容说明内控既是个静态的控制,又是个动态的系统过程。

由于建立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有些企业总是先从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开始,以此为起点来逐步规范和改善其他方面的内控工作。我公司也不例外,因此就把内部控制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放在财务部。

90年代在国外出现了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包括会计子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我们就引进基本原理,让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居于核心,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系统、管网运行系统、项目工程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整合,设计一套适合我公司的管理平台,既有利于公司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运行,更能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实施。这一切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管理平台上,各子系统相互交织,互相牵制,会计核算系统居于各系统节点,并自成一体参与企业管理。

例如:项目工程管理。传统的项目工程支付,一般由施工单位申请,经监理审核,工程部门审核领导审批,财务部审核并支付。问题:每个环节信息不通,财务对工程进度、合同执行状态不清,已付款情况经常的要进入账户查阅,人为差错不可避免,效率低下。引入管理平台,开发子系统后,在工程审核这个节点上,工程部可根据管理平台系统中集成信息、共享信息查阅,合同情况(合同管理系统提供信息),进度信息(工程管理系统提供)、已付款情况(会计核算系统提供)。同样领导审批也可看合同情况(合同管理系统提供信息),进度信息(工程管理系统提供)、已付款情况(会计核算系统提供),并依据资金管理系统中提供的资金计划信息作出判断,财务部门也根据管理平台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批并支付。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而内控制度的创新、完善更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10年代,新出现的aio7系统更是将eRp、HR、oa、Bi等功能集成在一起,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aio7系统的二次开发工具中,提供了条形码、pDa软件开发工具,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优化,您只需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快速开发出条形码数据采集界面及相应后台逻辑。而现在条形码应用方案,已经很成熟,包括物料的出入库、物料盘点管理、库位管理、包装管理、装箱防呆、在制品管理、流程卡过站管理、质量缺陷数据采集、模具管理、固定资产盘点等等。

可以断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内控制度更具完善,会计工作将深刻的发生变化,我们只有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变化,才能适应我们企业的发展和要求,而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要牢牢抓住机会,抓紧时间学习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养,迎接崭新的挑战。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合理的开展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依据参考,对于预测市场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利于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传递存在滞后性,影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的过程,要做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必须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企业的会计工作的难度逐步加大,对建筑企业业务处理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分析以及报告需要更大的精力。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许多工程在异地开展,财务票据等收集和传递速度缓慢,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加上由于建筑单位采购赊欠时候发生,不能够及时的开具发票,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滞后。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过程正是由于企业自身客观原因和财务人员的主观原因,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无法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由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自身素质问题,造成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会计核算的手段存在不及时和滞后性,造成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出现施工现场进度与施工成本支出不一致,造成建造合同中的预计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等数据与实际发生情况存在偏差。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涉及的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多,人员和部门比较复杂,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施工单位的各个项目的资金回报率和资源利用率等得不到真实反映,使得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得不到有效保证,严重影响企业管理者正确的决策。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安排,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明确的、严格的执行标准,缺少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问题出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和个人资产的界定不明确,导致相互发生资金占用的情况,核算主体的不明确给企业核算工作带来麻烦;没有按照规定方式建账。施工企业的建账需要结合企业的性质、规模、业务量等情况。许多建筑企业建账不规范,存在账目混乱。部分施工企业设置多套账目,虚造企业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与现实不符;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对于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上缺少制度性的约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管,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职能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影响会计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由于某些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的残缺或者执行不够,影响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和有效性。在现实的工作中许多施工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出现采用虚列费用,隐瞒收入等方式进行偷漏税现象。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不规范,缺乏及时盘点,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还有一些建筑企业通过转移资金风险、转包施工等模式进行合作经营,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标准,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会计核算的执行力度不足,造成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不强,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出现违规违法现象,造成企业的会计核算缺少有效的会计信息,制约了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这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使得会计核算形同虚设。

(四)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不高,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执行效果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会计工作需要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人才完成,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处理建筑施工会计实务的经验。但是现实情况中,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狭窄,工作经验缺乏,对专业性的会计软件操作不熟练,专业知识匮乏,对会计工作中的法律知识和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严重缺乏,无法胜任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达到行业标准满足企业的快速变化。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较大,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建设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其特殊性,而会计核算人员相应素质的缺乏,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不够,会计核算混乱,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

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有效的会计核算的前提保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建立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完善会计核算程序,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首先,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明确会计核算主体、清晰界定权责,转变企业会计工作职能,推动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和流程。其次,通过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将企业的内部会计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当中,防止企业的会计工作遭受人为的干预,从制度上做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项目会计人员履行会计监控职能,通过电算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好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造成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内部控制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企业的会计核算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职能。财务会计为企业及时准确的提供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的稽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等,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有效改善。建立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可靠,有利于纠正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舞弊行为,保证建筑企业的资产的安全。另外,加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筑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拥有较高的决策权,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更加重视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决策的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应加大内控的支持力度。着力控制内控制度建设的成本。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首先,应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认识。通过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认识。强化建筑企业全体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了解,有助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相关工作时能够得到其他部门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其次,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会计人员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的学习和掌握,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和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不断的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用和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促进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工作流程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团队整体素质,促进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管理的顺利实施。再次,吸引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依赖于专业的会计人才的引进。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内部控制的强化、财产审批、财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资金的筹集、管理和运用方面等,都需要专业会计管理人员的执行。建筑企业优秀会计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实施激励机制,为建筑施工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建筑企业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健全监督机制,推进会计核算的执行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加强监督机制。首先强化外部监管制度建设。通过法制建设,政府部门和财税部门有权利依照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企业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序化。通过整治会计核算行为,对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和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必要的惩罚。其次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和流程。通过加强建筑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将企业的内部会计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当中。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强化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任期经济运行质量审计等,有效控制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舞弊和违规现象出现。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重视会计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不断强化企业的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培养会计核算的人才队伍,通过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建设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彤.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刘小瑕.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3]罗兴慧.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篇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要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了概述,从企业会计核算机构、制度、弄虚作假现象以及核算方法模式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四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之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基本面日益恶化,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作为企业内控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得以更好的发展。

2.企业会计核算相关概述

会计工作是现代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会计核算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都要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体现出来,会计核算决定了会计信息。这也就是说,同一个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核算出来的会计信息并不相同。

所谓企业会计核算,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监督为主要目标,采用过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复式记账、会计科目、填制和审核凭证、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方法,从而形成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实现为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与监督,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定决策依据,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提供会计信息支持和数据资料。会计核算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的语言,不但企业决策需要读懂这些语言,外部监督也需要读懂这些语言。这不仅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也是对未来经营决策的预测根据。

3.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3.1企业会计核算的机构设置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机构设置普遍存在混乱的现象,责权不明,层次不清,管理混乱。这一点尤其是小企业最为显著,很多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根本就不设置会计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往往请外聘人员进行,很多企业一般都是在审核的时候才找会计师做账,这样会计信息的动态性、连续性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企业会计核算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会计核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系统,更不用谈会计核算系统了,会计核算机构竟然被用来当做一个在需要的时候而设置的“记账系统”,很多企业设置会计核算机构也是只是为了管理账目,这样会计核算机构所起到的内部控制作用就大大降低了。

3.2企业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应用》、《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都为企业自身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2013年以来,为了会计核算能够适应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我国还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给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即便如此,我国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存在诸多的不健全甚至是不合理之处,会计核算政策不明确、不细化;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者内部控制没有覆盖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报告和分析制度不固定;会计岗位缺乏监督了;会计制度呆板僵化,不能有效发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和预测分析的作用。尤其是内部财务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缺乏执行细则,导致执行不力。

3.3企业会计核算弄虚作假情况严重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舞弊问题非常严重,这跟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很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缺乏职业操守,加之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会计核算思想陈旧。而企业也存在为了而控制成本,减少税费开支而怂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现象。目前,企业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伪造企业经营业绩和资产不实的问题较为严重。

3.4企业会计核算形式和方法模式化

很多企业都试图采用模式化的会计核算方法,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核算方法相结合,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会计核算方法。很多核算方法都已经很落后或者是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仍然试图采用模式化的核算方法希望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核算方法仍然缺乏调整。

4.对策和建议

4.1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机构

企业必须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完善会计核算机构,并且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起能够全过程监控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同时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质量责任体系建设,定岗定责,为专门会计核算机构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4.2健全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应该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确》和其他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比如资产、权益和负债制度,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以及会计人员的激励制度等等。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须要真正细节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执行。

4.3打击会计舞弊

这需要企业和政府双方面的努力,政府要严格制定相关措施,打击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企业也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以规避风险为大前提,严厉打击会计舞弊行为,改变当前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局面。

4.4采用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这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会计核算要求使用多样化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如此,企业会计核算并没有一套模式化的方法,经验证明,越是尝试模式化核算方法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企业的核算形式和方法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完成,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并遵循核算手续简化的原则。(作者单位: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文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2]张英栋.浅谈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投资与合作,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