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1:15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交易模式;智能

1引言

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互联网上互发电子邮件来传递信息;第二阶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站点,将企业信息到网上;第三阶段,在网上可以交互式地交换信息;第四阶段,是电子商务的最高阶段,网络不仅仅被用来信息,而且实现在线交易。据2006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1.23亿人,各类网站总数为788400个,企业网站的数量最多,占60.7%,商业网站数量为3.5%。电子商务网站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商务活动和在线交易反映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二是在线交易。第二项功能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从《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看,企业网站中提供网上销售(B2C)占21%,企业间网上销售(B2B)占14.1%,网上采购招标占22.7%;商业网站中提供网上交易的占46.5%。与2004年的相关数据相比,有较大的增长。在线交易已经得到各网站经营者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但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模式众多,如不能选择合适的在线交易模式,则发挥不了电子商务网站应有的功能。

2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两种常见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一般将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企业(C2B)、企业对政府(B2G)、非商业事务(no-businesse-commerce)以及企业内部电子商务(intra-businesse-commerce)等。

电子商务模式按市场战略的不同又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卖方控制型、买方控制型以及中介控制型。

(1)卖方控制型市场战略:是指由单一卖方建立,以期寻求众多的买者,旨在建立或维持其在交易中的市场势力的市场战略。

(2)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是由一个或多个购买者建立,旨在把市场势力和价值转移到买方的市场战略。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除了由一个购买者直接建立的电子市场之外,还包括买方型和买方合作型两种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3)中介控制型市场战略:中介控制型市场战略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建立,以便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价格的市场战略。

3中介控制的市场与中介主持的市场

由于基于中介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研究者对于中介在交易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大小还没有细加区分,大部分的文献都称这种交易模式为中介控制型。而实际上,中介在交易中的控制力大小在不同的市场模型中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应该区分为中介主持型和中介控制型。

目前的大部分基于中介的电子商务应用和研究都应当称为中介主持型,这是因为不仅交易的成功与否是由买卖双方确定的,而且消费者和商家的自主性较高,中介只是在网上提供了一个虚拟场所,使得消费者和卖方同时在此聚集,促成交易行为的产生。这种形式的中介还通过信用保证等机制为买卖双方提供其他多种服务。中介不参与交易行为,不赚取商品利润,只以管理费和交易费作为收益。以这种模式营运网上交易平台中的最成功范例当属ebay。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电子市场中,中介系统只是交易的“主持人”,而非交易的“控制方”,因此称为中介控制的市场是欠妥的。

随着基于中介的电子商务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和智能(agent)技术的结合,使得以智能系统为中介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出现。这种交易模式是在下一代电子商务自主性和个性化的要求下产生的,主要目的是把消费者从精确定义欲购商品、亲自寻找商家和购买伙伴以及多边协商等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使海量的商务组织及个人间的交易更自动化,使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易过程更能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这就要求允许消费者和商家将交易的部分控制权委托给其系统及中介系统,由智能为买卖双方自动完成需求与价格的匹配等交易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智能中介系统对交易的控制力较强,因此应该称为中介控制的电子商务。

4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演化

下面将依据按市场战略不同对电子商务的分类方法对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模式的发展演化进行分析。

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消费者与商家的直接交易方式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这种“消费者—商家”的模式中,如果市场是卖方建立的,一般就是卖方控制型的;反之,如果是一个或多个消费者建立,则通常是买方控制型的。目前,以这种交易模式运行的商务平台仍然广泛存在,有的是企业建立的销售自己产品的网站(卖方控制型),例如DeLL、CiSCo等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在网上对消费者进行直销;有的是企业建立的采购原材料及消费品的网站,或是多个个人消费者建立的为获得某些特定商品(例如家居产品)的团购网站(买方控制型)。“消费者—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特点是:商家需要自己为商品进行广告宣传,消费者和商家通常直接就商品价格等分歧进行协商,消费者将订单和支付直接递交于商家,商家自己组织配送,并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

就像传统商品流通领域中的超市一样,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展开了从商家处批发商品,然后在网上以零售价卖给个人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形成了“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例如有中国“网上第一书店”之称的卓越网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交易模式的出现,对商家而言,省去了和大量个人消费者打交道的烦琐劳动,而且成交率和成交量大大增加;对消费者而言,在网上超市中的商品品种更丰富、可选择范围更广、价格更低;对网上超市而言,通过赚取商品买卖的差价,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因此对买方、卖方和网上超市三方都是有利可图的,这是“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得以生存的关键。网上超市不仅使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广大中小企业实现了网上销售,而且大型跨国企业也无法抗拒这种商务模式带来的便利与利润,在维护自己开发的交易平台之余,开始日益重视和网络零售商的合作。

继“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之后,中介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再次改变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易方式,目前很多超市型网站都开展了中介的服务模式,而ebay更是个中翘楚。在“消费者—网上中介—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中介型商务网站与超市型网站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网站自己本身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价格。中介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卖方商品的质量保证,并将多个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整合递交给商家。消费者可以直接支付给商家,也可以通过中介网站进行支付,而商家的配送和售后服务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通过中介网站进行,通过某些信用机制,中介网站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信用保证。中介网站通常按照成交笔数或者成交额抽成的方法获得中介费用。这种中介方式具有超市型模式的优点,但又进一步节约了中间环节浪费的成本,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一种新兴模式。

以智能系统为中介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市场中包含3种角色,分别是消费者(又称买方)、商家(又称卖方)和智能中介系统(又称第三方商务平台)。卖方将自己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时限及价格等信息,提交给中介系统,系统将对卖方提供的商品信息进行验证,并为通过验证的每个卖方生成一个智能系统其利益。之后卖方的系统将以其委托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参与交易,并在交易的初步意向达成后,将交易信息报告商家。商家在收到消费者通过中介系统的支付或消费者直接的支付后,通过中介系统或直接进行配送,并提供售后服务。

5结束语

智能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为网上交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智能系统为中介的电子商务,区别了中介主持型和中介控制型的市场模式,分析了“消费者—商家”模式、“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模式、“消费者—网上中介—商家”模式及“消费者—智能中介系统—商家”模式的特点。电子商务运营商只有充分了解各种交易模式的特点后,才有可能选择与企业相适合的交易模式,才有可能发挥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6.

[2]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2006.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外包模式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提供的商务服务。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首先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而它所涉及的外包客体又是网络本身,所以它所适用的外包模式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还要符合网络/iS(informationSystem)./it(informationtechnology)这种特殊客体的外包特点。

新经济时代最基础的七种业务外包类型。主要包括:

1.委托型外包模式。委托型业务外包分四个层次:(1)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这是最低层次的业务外包,原设备或零部件与品牌都是制造商的,供应商只是受委托为制造商进行定牌生产;(2)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指按原设计制造零部件和整机,供应商技术水平提高了一步;(3)DmS(DesignmanufactureService)指设计、制造和服务都交给供应商,这是台湾供应商接受较多的一种外包模式;(4)emS(engineeringmanufactureService)。在这种模式下,品牌厂商(制造商)只需提出其产品更新换代的大体“构想”,供应商几乎包揽一切。

2.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斯科公司将80%的产品生产和配送业务通过“生产在线”网站实行外包。斯科公司利用局域网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与全球100多个以及供应商连接,一级供应商被授权与斯科公司共享订单,再将部分业务分包给其他分包商,这样他就能制造所有的组建和完成90%的局部装配工作,还能承担60%的总装任务。

3.利用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外包模式。客户将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交由服务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中介组织通过互联网对服务供应商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类后,再与客户需求信息进行比对,并参与双方的撮合和协商,并最后提供交易合同供双方确认。

4.金字塔型纵向一体化外包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日本的汽车制造产业,制造商采用一级分包、二级分包和三级分包,甚至是四级分包的金字塔型外包体系。一级分包商负责提供发动机部件、电器部件和车体地盘等子系统组件和总装;二级、三级本报上则为一级分包商提供次级零配件。

5.公司内部的模拟外包模式。1996年以来,欧美少数大公司令其下属分厂实行业务上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如果下属分厂能够达到大公司的质量和成本要求,公司就将两部件生产业务分包给下属分厂;反之,则将业务分包给公司外部的厂商。

6.企业研发的外包模式。它包括两种形式:(1)针对新产品研发的有型概念产品外包模式。个体设计者或小公司在推出为大公司研究开发的任何新产品之前,获取在线评价和购买反映,并据此完善概念产品;(2)针对新工艺研发的加工车间型外包模式。外包伙伴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减少生产环节来使得外包主体能利用这些可控的环节进行自己的柔性设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7.新项目外包的在线团队模式。如果公司靠内部的力量难以完成新项目的话,就需要在互联网上描述、招聘人员、迅速组建在线团队来完成新项目。

这些外包模式的分类是从突出网络时代的某些特点角度而进行的,并非是相互排他而孤立存在的。就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来讲,由于外包伙伴对外包客体的技术和能力要大大超过外包主体,但同时又必须受外包主体的宏观规划控制,所以适合采用间于DmS和emS两者之间的授权级别;由于外包的规模将空前巨大,自有能力无法为内部的模拟外包提供物质基础。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企业所遇到不同的iS问题产生了不同的iS外包特点,而不同的iS外包形式又产生了一些新的iS问题。Grover,Joong与teng(1996)将90年代的iS外包与70年代、80年代做了一些比较,发现有如下区别:(1)更大规模的企业开始参与外包;(2)外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明显增加;(3)服务供应商接受了更多的管理责任和风险;(4)外包双方关系的特点正发生改变。而当今的iS外包更是出现了另两个显著的特点:①大量的资金投入。②外包协议与外包合作的长期性。Ketler和walstrom(1993)曾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总结(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到了九十年代,外包的主要动因是企业无法适应iS/it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而并非仅仅为了弥补自身iS能力的不足,而所采用的外包形式被当时的Ketler和walstrom称为部分外包(partialoutsourcing)。然而,这种所谓的“部分外包”在更多的时候被称为“选择性外包”(Selectedoutsourcing)。

表2将上述iS外包的收益和风险做了简单的归纳和对比。

从iS外包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iS外包模式是适应不同时期、不同需要而存在的。

选择性外包(部分外包partialoutsourcing)是一种目前看来较为先进的模式,它实质上是将iS环节视为独立的产业链进行再次细分,从而以更细腻的生产环节为单位选择外包客体,从而对传统的粗犷的外包模式进行了改进。这样做的好处包括:(1)多元化经营部分保留了iS环节而表现出相对多元化,减少了外包伙伴对外包主体的“互补性”从而减少了各种形式的套牢风险;(2)外包主体保留了对外包伙伴形成“替代性”的生产活动,对外包伙伴形成一定的竞争激励,有效避免供应商的响应不足等风险、降低了契约管理和监督的成本;(3)同业交易的知识溢出效应为组织间学习提供了顺畅的知识传递渠道,便较容易将外包伙伴的专业知识嫁接到外包主体内部,从而能够增强自身的iS实力;(4)外包主体在与外包伙伴的合作中,形成了一个iS同业市场竞争,有效规范了外包客体的生产标准和成本利润,也同时消除了外包主体内部的官僚作风和低效率;(5)拥有相同的产业背景增强了双方企业文化的互融,减少了交易摩擦,加强了外包主体对iS的总体把握和决策控制力。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需要有一个高的起点,这个高起点不仅体现在巨大的投资量和建设规模上,而且也体现在所采用技术、制度、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上。所以在建设规划期,我们就应该将“选择性外包模式”的思想融入到设计蓝图中去,为将来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成熟期进行iS结构调整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的说就是首先要识别出未来的核心生产元素是什么,然后在建设投入、人员培训、授权级别、内部控制等方面做到有所偏重。这些工作将在成熟期实现选择性外包,渐渐形成自有iS部门的雏形。

然而,选择性外包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进行iS结构调整,并不能解决目前紧迫的iS增量供应问题,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外包模式来迅速实现渐变一体化治理结构和iS环节的横向扩张。

渐变一体化(taperedintegration),指的是对某一生产环节的整体进行横向产量切割,本文把实现这种治理结构的外包模式称为“非完全外包”(以下简称为“非”模式)。它是指这样一种外包模式:对于某一生产环节,企业在保留一部分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将剩余的输入品或服务需求交给其他企业来完成。

渐变一体化是“非完全外包”模式合作关系的存在方式,而非完全外包是实现渐变一体化的途径和手段;而“完全外包”在这里对中间性组织的分类方法中不能找到严格的对应关系,它在日本主要表现为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紧密的半正式关系,而在西方国家很多时候表现为长期的隐含契约。

将“非”模式与另外两种典型的生产模式——完全外包和纵向一体化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表3)。    

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渐变一体化结构并不属于纵向一体化任何一个发展方向的结果,它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扩张。首先,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将电子商务服务和信息网络这两个原本并不相干的独立产业高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通过行业整合创造出了一个新行业,而并不是在产业链内部进行的治理结构调整;其次,现有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雏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iS部门,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可能对它进行削减,反而需要大大提高iS服务供给量,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将大规模的后续网络扩充任务外包给专业的iS供应商,是一个横向吸收另一个产业能力和资源的过程。所以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非完全外包是从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来实现渐变一体化治理结构的,这一点是由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本质、生产供应特性以及现阶段特点共同决定的。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外生交易成本内生交易成本

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根据CnniC第25次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28.1%,使用规模为1.08亿人。电子商务有多种商业模式;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交易成本的构成又各有差异。本文主要探讨各种商业模式的共存和演进与交易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电子商务的三种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e-Commerce)从广义上讲是指以电子设备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在狭义上则是指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中介商等相关各方行为的总和,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通过互联网交互传递的过程。在理论上,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把电子商务分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三种典型模式。在B2B模式中,买卖双方都是工业或商业企业;这些经济主体可能是产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也可能是生产商与批发商或批发商与零售商。交易主体的性质决定了B2B的单笔交易金额是非常大的。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的B2B平台。在B2C模式中,卖家是生产商或纯粹的商家,买家是最终消费者。物流是单向的;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固定的。国内比较典型的B2C网站为当当网等。在C2C模式中,买家和卖家即可是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家(通常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者)、也可是普通消费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因而物流一般是双向的,交易地位可以随时转换。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C2C网站有淘宝网等。

无论何种模式,电子商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信息流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但在B2B模式中,交易双方还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面对面地商谈。除了信息和搜寻借助互联网之外,B2B交易的其他环节与传统商务几乎没有差别;特别是在初始信任形成过程中或持久信任形成之前更是如此。在B2C模式中,有一类是厂家直销,比如:戴尔等计算机生产商;有一类是把网络销售与传统销售结合起来,比如,2688网店。还有一类是传统意义的B2C网店平台。比如:当当网。然而,我们看到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些B2C网店为充分利用其凝聚的注意力和信任感资源而引入其他商家,共享同一互联网平台;而在那些大型C2C网店平台上也聚集了许多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商家,而不单纯是个人消费者对个人消费者。这两种商业模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融合。当然,C2C网店平台的商家群体还是以个体经营者和普通消费者为主;这些主体的实力和声誉都相对较弱,独立创建网店不如聚集到C2C网店平台上更有利可图,尽管集聚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

不同的商业模式对应着不同的交易成本。多种电子商务模式之所以可以共生,是它们在交易效率或交易成本方面各具优势的结果。

二、两种交易成本:传统商务VS电子商务

交易总是伴随着交易成本的发生。交易成本分为外生交易成本和内生交易成本。前者是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费用;如交通、通讯成本等。后者是由参与者之间为分享更多分工收益所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产生的;如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引致的成本。一般认为,外生交易成本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内生交易成本主要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在此,我们把交易效率视为交易成本的减函数或者交易成本的倒数。比如,某种信息技术能够降低搜寻成本,使人们可以在更多的商品中进行选择;或者某种集聚机制能够使人们避免在不同平台转换,进而降低学习成本;这些改善都意味着交易效率的提高。

我们先考察传统商务的交易成本构成。传统交易过程通常包括搜寻和比较商品、讨价还价或谈判、成交及运输商品等环节。与此相伴的是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及契约成本。这些外生交易成本将传统商务限定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外生交易成本就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非线性递增。这类交易成本的产生影响了消费者可供选择商品性能和价格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卖家的垄断力、削弱了买家的谈判力,进而限制了交易效率。然而,传统商务在内生交易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优势。传统商务是买卖双方面对面、货款两清的直接交易。对于此类交易,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来应对质量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此外,由于受交通成本的约束,交易对象的市场半径是相对有限且稳定的:交易双方的距离越近,交易频率就越大,重复博弈的几率也就越高,进而使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的机会主义行为得不偿失。

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则有所不同。一方面,它消除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使商品搜寻和比较更加便利:没有交通成本和体力成本,单位商品搜寻的时间成本也大大缩短;至于运输成本,以选择专业化的快递方式为例,尽管在名义价格上相对传统商务而言较高,但考虑对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的节约则很难判别。同时,交易者的市场半径可以无限扩大,电子商务市场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随着可供选择的商品多样性的提高,交易效率也得以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互联网又衍生出一些有别于传统商务的信息屏障,使交易信息的充分度远远偏离完全竞争状态。信息屏障包括:(1)无法实现对商品的直接观察或体验;(2)无法做到对卖主或店铺的现场观察。除了信息屏障之外,网络卖家的进入和退出的成本较低(不需要像传统卖家那样租赁和装修店铺等),加之网络社会本身就具有匿名性或虚拟性,因此,电子商务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对传统交易有可能更为频繁地发生。外生交易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内生交易成本的增加。

三、不同商业模式的竞争策略

商务模式发展与演化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即: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长期实践中,不同电子商务模式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则来应对交易成本的产生:

1.B2B模式

B2B商务多是大宗商品交易,发生在企业与企业、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这种交易即使风险较小,也可能给交易双方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交易者除了在信息传播和商品搜寻上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其他环节仍采用传统商务的面对面交易模式。

2.B2C模式

B2C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厂商网络直销,如戴尔等计算机生产商。这类企业有两个基本特点:(1)其产品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品牌是商品品质的信号,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2)其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定制。可定制性相当于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多样性。

第二类是由经营单一产品起步的商家,如当当网等。这类企业所经营的图书音像制品不受信息屏障的制约,反而易于数字化的特征使其更便于通过互联网来展示。消费者可以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遵循有限理性原则、以最简约的信息对产品品质做出满意的评估,即巴泽尔所提出的“代表性考核”。

第三类是借助传统商务模式来延展电子商务,如2688。2688网店以B2C模式电子商务为基础、同时又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授权从事传统商务的商家为其代销。由于有利润分成机制作为激励,众多代销商在其特定的市场半径内积极开展推销。这无疑有助于2688网店节约推广成本。对于对电子商务未形成初始信任的消费者而言,与有实体店面的代销商交易将降低其对内生交易成本产生的预期。然而增加的交易环节在电子商务商家与代销商之间形成了新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内生交易成本的产生将使这种合作不再是稳定的纳什合作均衡解。

3.C2C模式

C2C电子商务参与人数众多,单位人次交易额相对较小,因而通讯和运输成本就变得较为重要。C2C商家也没有足够的谈判力使快递公司降低资费。为了与传统商务竞争,他们的策略是降低价格(如服装等)、突出特色(如土特产)、鼓励一次性大额交易。C2C网店平台往往开发独立的即时通讯工具,以降低讨价还价的通讯成本。此外,C2C网店平台的集聚效应还有助于节约在不同平台之间转换所需的学习成本。

C2C模式网店平台还设置了商家信用等级评定机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如下两点:(1)信用等级是商家与买家博弈的结果。作为一种显性的信号,交易双方的每次博弈体验都会被记录并传递。这样,商家与个人的单阶段博弈就可转化为商家对整个买家群体的无限次重复博弈。(2)商家交易次数越多、信用等级越高、声誉越好,未来的交易机会就会越多,因为作为风险厌恶者的买家倾向于在交易试错中搭便车。这意味着声誉投资能够获得可观的未来收益贴现。根据无名氏定理,只要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机会主义行为将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简约实用的商家信用评定机制有助于降低内生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4

印花税是对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其课税对象就是指应税凭证。应税凭证是指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信息是以电子形式产生与传递的,传统的应税凭证由纸介质变成了以电子化、无形化的磁介质形式存在。

(一)电子合同

电子商务中由于交易方式的变化,为提高业务洽谈的效率,在经济活动中改变了传统做法,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数据电文来订立合同。电子合同因其载体和操作过程与传统书面合同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书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在网络上运作,可以互不见面。合同内容等信息记录在计算机或磁盘中介载体中,其修改、流转、储存等过程均在计算机内进行。二是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名(及电子签名)所代替。三是电子合同的生效地点为收件人的主营业地;没有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四是电子合同所依靠的电子数据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数据以磁性介质保存,是无形物,改动、伪造不易留痕迹。电子合同虽然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传统纸质书面合同的特点,但其性质和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为了规范交易,确定交易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经济交往迅捷正常地进行,功能仍等同于书面凭证。

(二)电子营业账簿

随着企业中eRp(企业资源计划)的不断推进和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成熟,财务网上处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电子商务中主要采取的是会计软件记账、核算收入,产生的账簿和凭证是以网络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在,没有传统的纸质账本。

(三)网络营业执照、许可证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上开店已经成为商家首选。为了保证交易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网上经营者必须取得由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经营特许权证照。电子执照是指各类经济组织的营业执照副本(网络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登记注册法律、法规,由依法成立的具有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以数字证书为基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作、核发、载有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的电子信息证书。

总之,电子商务的数字化、无纸化交易将传统交易方式下的合同、凭证隐匿于无形,印花税原有的课税对象——合同、账簿、产权转移书据、结算凭证等不复存在。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印花税的征收由于法律的缺失,造成税款的大量流失。

电子商务对印花税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印花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应税凭证由纸质变成了电子化形式。电子商务的数字化、无纸化交易将传统交易方式下的合同、凭证隐匿于无形,印花税原有的课税对象书面合同、账簿、产权转移书据、结算凭证等的存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造成印花税课税对象的不确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进一步确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签订电子合同均以数据电文和电子签名方式完成。而印花税的征收对象为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而电子合同、电子营业账簿和网络营业执照、许可证的出现导致完税凭证的无纸化和隐匿性,使完税凭证失去书面意义,导致传统的贴花完税的纳税方式无法进行。

转贴于

(二)对印花税申报征收和税务稽查有冲击

电子商务中印花税申报征收面临的问题。印花税要求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是指在合同的签订时、书据的立据时、帐簿的启用时和证照的领受时贴花。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这里所强调的是,申报要合法、及时、真实。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准确确认变得困难,从而导致纳税申报受到影响。而且,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上门手工申报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数据电文申报方式是指税务机关确定的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电子申报方式”、“纳税人采用电子方式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并定期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可以说,新的税收征管法对电子化的申报方式虽然做出相应规定,但仍不能彻底放弃纸质文件,对电子信息的法律效力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位。

电子商务中印花税税务稽查面临的问题。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税务稽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电子商务交易的条件下,所有交易与支付过程均在网上完成,流动性与隐蔽性造成税务稽查的难度加大。尽管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2006年《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了“对纳税人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按规定征收印花税”,并要求“纳税人应自行编制明细汇总表,明细汇总表的内容应包括:合同编号、合同名称、签订日期、适用税目、合同所载计税金额、应纳税额等。纳税人依据汇总明细表的汇总应纳税额,按月以税收缴款书的方式缴纳印花税,不再贴花完税。缴纳期限为次月的10日内,税收缴款书的复印件应与明细汇总表一同保存,以备税务机关检查”。该通知虽然要求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按规定征收印花税,但在征收技术手段过于落后的情况下,只是要求纳税人应自行编制明细汇总表完税,比原有的传统书面完税凭证自行贴花还要繁琐,无法体现电子商务带给税收征收的方便快捷性,更无法实现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纳税人自行完税的目标。

电子商务下印花税征收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电子商务印花税征管的诚信基础和技术基础

电子商务以其虚拟化、无形化、无纸化的特点对以实务交易为基础的现行税收法律制度和原则造成了冲击,突显出了许多法律的空白和漏洞,传统的税法体系对其无法适从。而良好的诚信基础、技术基础则是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印花税征收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前提。

1.诚信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还没有建立等。由于失信成本较小,所以给商业交易带来了很高的交易成本,也制约了传统商业走向电子商务的步伐。为此,完善的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应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

构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是实现电子商务印花税有效征管的重要前提之一,其内容具体包括:构建电子商务诚信评估机制、中介机制,培养电子商务企业诚信经营与纳税意识,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税收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税收信用监督体系。

2.技术基础。在技术上,应改进税收征收模式,设计“电子印花税”系统。“电子印花税”系统主要由数据库、销售、备份、证明于一身,由交易双方登陆指定系统,选择相应的凭证列举类型,可利用指定模板制定电子合同,并由签订各方进行电子签名,也可将双方已签订好的合同以数据电文形式发到指定系统。系统根据合同类型和合同金额计算出应纳金额,由纳税人进行网上支付后,系统自动在合同指定位置生成电子印花,该印花是由合同编号、合同名称、签订日期、图案、序号和密码组成的数据电文组成。或在现行税制中补充有关电子记录保存和加密的条款,要求纳税人必须保证以可阅读方式保存记录一段时间,并将加密密码报送税务机关的密码库备案,使税务机关可追踪、验证纳税人的交易性质、金额,确定计税依据。尤其应重点解决以下技术问题:纳税人报送电子数据的规范格式;电子签名法生效后,如何确认纳税人的电子身份;纳税人报送电子报表,税务机关如何给予电子回执等。

(二)修订和完善有关电子商务印花税的法律法规

1.强化印花税电子完税凭证的法律效力。修订《印花税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强调印花税电子完税凭证与传统的书面完税凭证“功能等同”。凡符合书面形式要求的数据电文及电子签名,如果能够可靠地保证所载信息自首次以最终形式生成时起,始终保持了完整、未作改变,该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即具有法律规定的原件效力。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修改印花税条例和合同法,强调规定未完税的电子凭证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在法庭、公证等政府部门、社团、企业的有关环节使用。这样可提高纳税人遵从度,降低征收成本。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21-02

2011年11月31日,四川省首家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四川大宗电子交易平台正式启动,同时,三家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分别和四川大宗达成合作,交易合同总金额达6亿元。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的出现对推动我国传统现货批发市场改造与提升、促进商品流通、规避价格风险以及实现商品价格发现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现状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指以现货“仓单”或者标准化合约为交易标的物,以大宗商品为主要交易品种,以互联网和电子交易平台为依托,买卖双方缴纳保证金为入市条件,采取集中竞价、电子撮合的交易方式,实行涨跌停板、当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和保证金交易风险管理制度,交割期限一般在一年内的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现货交易模式,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据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旗下大宗商品数据平台——生意社的最新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大宗商品年交易额将突破10万亿,再创新高,与2011年相比将实现超过20%的增速。截至2011年12月1日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超过326家,涉及农副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多种产品和领域,不断发展的电子交易市场带来了交易品种和成交量的提升。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是适应现代生产方式要求,整合传统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组织形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探索了互联网上交易新型交易模式。目前,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历经三种模式创新。

1.1准期货模式

准期货模式是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的最初形态,是借鉴和套用了期货交易模式发展起来的,因此称其为准期货模式。

1.2“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

“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是在准期货模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从准期货模式的特点看,除了在合约交易期限和交易保证金比例与期货不同外,在标准化合约交易、采用集中竞价形式、进行计算机撮合交易、交易所为买卖双方提供履约担保、交易的涨跌停板、每日无负债结算等方面,与期货交易没有差别。

1.3“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

随着交易商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货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交易市场管理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同时,交易模式进一步创新,在“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基础上,形成第三代的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即“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现货补偿交易+中间仓”模式在基本的交易规则和内容上与“连续交易+延期交割补偿”模式相同,创新点在于它引入了“中间仓”和生产商市场会员,制定了相应交易制度。

三种不同交易模式,反映了大宗商品交易发展的历史演进,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结果,是现货贸易和流通领域的现实需求。

2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电子交易市场运行平稳,但随着其快速发展,原本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与期货交易类似,虽然国38号文件做了明确规定要理性回归现货本质,但仍有部分交易所打政策球。

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铁矿石的暴涨暴跌中所受到的损失、创伤,早已经被市场及业界人士有目共睹。在铁矿石暴涨时订立、追加的商业订单,因没有必要的订单市场交易,而不得不在铁矿石价格的快速、巨幅的暴跌中,造成铁矿石订单履约后的巨额的商品库存成本及信贷损失,或因放弃铁矿石订单的履约,而造成巨大的订金及信用损失。更为重要的,则是居于全球钢铁生产第一大国的中国钢铁行业,其所希望拥有的铁矿石的市场话语权与定价权,就可以利用这个市场因素,来与全球三大铁矿石垄断企业对决。当电子商务应用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领域的时候,现货订单交易也就和现货交易一样,成为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所必须具备的市场功能之一。

另外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将电子商务运用于大宗商品市场的建设方面,要求我们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或传承,来进行相关的客户体验的设计、赢利及商业模式的规划。

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志超认为,作为新兴的交易模式,电子交易市场在解决现货流通中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现货贸易与投资、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只有真正立足现货市场进行交易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大发展。根据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需求,确定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在操作层面建立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为创新点发展的支撑平台,促进应用和模式的创新。

3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研究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明确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是一种适合生产要素市场和大宗商品贸易流通的电子商务形态。其模式是以服务于现货贸易为宗旨,在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大宗商品市场化进程、组织形态演化、电子商务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产物。

备受瞩目的“中国南京同仁堂·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揭牌开业仅一个月便创下了交易额近百亿的惊人业绩,绿金在线采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依托中国药材产业优势,构筑全球化的“天然药材标准品大宗现货交易平台”、“B2B网上直销平台”、“B2C网上直销平台”;借助国家物联网工程,大力发展天然药材产品的仓储配送、物流追踪、产品溯源(RFiD)等业务。绿金在线中药材交易中心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探索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也希望能给动荡中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开辟一片新天地。

电子商务模式是互联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模式的优势则是可以很好地把企业和运营商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共同发展。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不管怎样,其核心依然是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与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内的市场服务的落实。

在这个创新发展中,也最值得业内倾注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一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为因应其所具有的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市场功能,而需要倾力创新、开发的市场交易产品;二是因应其市场交易产品的创新、开发,而在厘定金融及其衍生产品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与开发出其市场所亟须的、相应的服务产品。

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因为它的每一点进展都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从电子商务视角,基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可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多种交易模式并存,有效地利用三维电子商务模式即多方联营的复合型或混合性的电子商务模式。简单把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应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及其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不全面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功能,要从线上拓展至线下,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功能体系。

搭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公共贸易平台,是对传统现货贸易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提升。根据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具体情况采用独特的三维电子商务模式,如B2m2C商业模式,企业信息,经理人获得商业信息,并且将商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所有的消费者或客户——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相结合的双赢模式,充分解决了信息来源、客户源、在线结算、物流等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交易所场内交易定价和交易所场外实物交割的有机结合。我们对国内未来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依然有很强的信心,金融创新将有效支持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于国内经济成功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交易所可交易化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只是不断地创新、开发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与服务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才能无限广阔、充满生机!不管怎样,其核心依然是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与包括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内的市场服务的“落地生根”。

4结论

2012大宗商品起伏不定、企业利润更是堪忧。为摆脱困境扩大客户源,在线电子现货交易成为企业营销手段之一。对于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在中国电子商务从快速增长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不仅有利于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本身,也有利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流通企业,利用这个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具有国际化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加强对各界资源的整合,快速转型,创新经营,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引领基于电子商务的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快速发展,争取其在国内、国际同行业的商品生产、流通中的市场话语权、定价权。

参考文献:

[1]贾国华.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创新及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9).

[2]董建瑾,王岩.谈国发38号文件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影响[J].创业家,2012(1).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6

摘要: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分散的小生产方式、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等因素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决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商品率极高,因此选择适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是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据统计全省涉农网站近10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市(地)、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共有专兼职信息人员12000余名。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农村网民数量达52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25%,黑龙江省网民达47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2.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模式

1.GtoB、GtoC模式,即政府商务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及各地、市、县农业信息网,由政府部门、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主办,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交易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

2.BtoB模式,即涉农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中国大米网,采用BtoB模式,是中国米业第一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止网企业、米业包装信息、网上短信等服务。

3.Bto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二是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如:中国伊春农产品网上大市场、肇东农产品大市场等。

4.BtoB+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北大荒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网上销售服务;再如北大荒粮食交易电子市场网通过电子订单交易、电子现货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多种交易方式和按期交收、提前交收、协议交收等多种交收方式,最大限度地满易商的个性化要求。

5.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的电子交易市场,它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如:中国农贸交易网是由齐齐哈尔市北方公交集团和中国网库联合创办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它为广大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出售优质农产品的高效通道。

三、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交易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由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降低了网上交易成功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虽然黑龙江省建立了1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和为交易服务的比较少;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涉农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抽象、缺乏吸引力,使得本来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农民难以迅速在庞大的网络中搜索到交易信息;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极为严格,影响农产品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不了解交易对方的背景以及信用状况,担心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拿不到货款,购买者担心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黑龙江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为使农村“能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黑龙江省现已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7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具有交易虚拟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等现实优越性。同时,电子商务还具有增加商贸机会、带动经济变革等潜在的优越性。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借助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的电子商务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据2005年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人民,预计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有望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电子商务市场“钱”景诱人。可是在这巨大的增长势头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商务流失税款的数额决不是一个小数目。面对电子商务交易额的迅猛增长,我国目前对如何加强电子商务的税收征收的相关研究工作却远远滞后。特别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的C—C模式,其带来的税收问题更趋严重。为此,笔者以我国的C—C电子商务模式中存在的税收问题为切入点,尝试探讨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与对策。

我国C—C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概况

C—C电子商务模式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它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交易模式,C-C电子商务平台实际上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在网上选择商品进行竞价、购买。

从1999年开始,随着互联网热潮的涌起,个人对个人的C-C电子商务模式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不过那时的情况同如今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初对网上C-C电子商务模式的构想就是一个网上二手跳蚤市场(或将之形象的称为网络地摊):一个人把自己不再使用或闲置的物品信息在网上等待需要的人来买走。这种拍卖一般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东西是卖一件少一件。交易网站本身在一笔交易中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在这种关系中,网站所扮演的角色本质上仅仅是一个消息平台,因此这种简单的模式很难给C—C网站带来收益。但是随着C—C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免费网上开店创业”、“网上开店做生意”的口号纷纷从各大C-C网站的口中喊出,各种教授网上开店的书籍也异常热销。C_C模式也逐渐从本质上开始了改变,今天打开淘宝、易趣这些C-C知名网站的时候,面对你的卖家早已不再是某个人名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冠以“时尚店”、“精品店”、“专卖店”这样的网店名称了。此时出售的商品大都也不再是二手物品,而是包装完好的全新商品。而这种行为也由以前的偶发性的个人二手转让行为,演变成为今天的有正常进货流程、持续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从各大媒体的报道和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C—C电子商务模式的交易额尽管与传统商务模式的交易额相比总量较少,但增长异常迅猛。如中国知名C—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2004年的交易额较2003年增长了217%,达到23亿元。淘宝网2005年4月25曰公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该季度其交易金额高达人民币10亿元,跃居成为中国交易金额第一的C-C网站,网上商品数超过700万件。淘宝网头号竞争对手eBay易趣2005年第一季度的交易额也达到人民币8.2亿元。这也就是说,淘宝网第一季度的成交额已经相当于4家家乐福门市店、6家中国沃尔玛门店的量级。而且C—C电子商务模式这种交易额增长的势头正随着我国互联网人数跳跃式的增长而进一步攀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5年7月在北京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的6月3o日,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0300万,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可见,1亿网民背后蕴涵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能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都可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C—C电子商务模式中存在的税收问题

现在C—C网站已经与那种以出售二手或多余商品的传统模式不同,各大C—C网站为了扩大收入来源,不遗余力地通过广告等形式为旗下网店做宣传,组织网店举办各种限时拍卖、热门商品排行、热门网店排行活动,甚至组建了地域性的网商联盟,并通过信用认证、分级评价制度和代收款制度来打通信用与支付这两大环节。C—C网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上二手物品信息平台了,它为网店提供以网上存储空间、交易平台、数据管理等为形式的虚拟柜台,并为它们提供统一的包装和宣传服务,因此C—C商务平台更像是一个网上虚拟商场的物业主、大买场。网上交易成本低、快捷、高效等优点以及税收监管薄弱等现实的利益驱使,使得C—C网站注册用户迅速发展壮大。由于网上贸易具有区别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劳务提供方式、支付方式,使得如何对其征税的问题成为税务机关面对的一个棘手的课题,传统税收征管因此正面临新的挑战。

(一)税款流失严重

从目前在C—C网站开店的店主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有232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企业,这类网店一般都还有实体店,在发现网上开店有利可图,就在网上开店销售,只是通过网上销售的货物大部分就不缴纳税款了;二是无任何工商、税务登记的个人或合伙网店,而网上商店由于没有经过任何行政审批,自觉纳税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从本质上来说,由于其经营实体没有经过任何的审批,不具备经营资格,其行为是不合法的。

由于现在主流C—C网站提供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其本质同现实中的工商个体户没有任何区别。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个体工商户必须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登记注册并取得营业资格后才能在经许可的经营范围内营业,而网上开店根本没有经过任何行政审批过程。此外,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另外,销售货物还应按照销售额的4%缴纳增值税。而在网上购物,网上商店很少有提供发票,在许多网店都清楚注明不提供发票。甚至有的明确说明,如需要发票则需买方再支付4%的税金,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买家都会选择放弃索取发票。正因为网上开店既可不需要实体店租金的支出,又可以减少税收方面的成本,网上商店销售的货物普遍都比市面销售价格要低。而在这些交易过程中,运营商也没有尽到告知纳税的义务。因此可以说对买方和卖方以及运营商来说,网上交易不用纳税已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潜规则。

(二)网上购物悄然跨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物流快递服务和支付体系的完善,以及C—C网站运营商较好地解决了身份认证、交易纠纷处理、信用评价等网上购物的核心问题。从2005年起,虚拟店铺的跨境交易成为购物的新热点,C—C网站运营中的两大巨头淘宝网、eBay易趣都先后开设了网上跨境购物平台,使得税收监管等问题更趋复杂。如淘宝网推出的“香港街”、“境外代购”服务,通过网站上的虚拟店铺,顾客可以购买香港货和韩国、欧洲的名牌商品,也可要求商家代购商品。和内地的实体商店或专柜相比,同类电子_产品在“香港街”的售价普遍要便宜1/4—1/3左右。在C—C电子商务平台上,买家和卖家之间几乎都是以邮局和快递公司作为物流渠道。有的则是自行携带到深圳,然后再通过邮局和快递公司向买家发货;也有一些店主在售卖名牌服饰时,通过快递直接从香港发货,因为邮递成本较高,单次交易金额一般都超过千元。这些交易,买卖双方一般也都不谈及税款。但是根据规定,以邮购或网上购物等方式,从境外购入的商品应依法缴纳关税。

(三)税收征收管理失控

C—C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搬迁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必然导致传统贸易方式的交易数量减少,相应征收的税款也就减少了。而税务机关又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税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网上贸易行为,因此出现了税收征管的真空和缺位。另外,C-C电子商务模式也使得稽查难度加大。传统的税务稽查都离不开对账簿资料的审查,而网上贸易是通过大量无纸化操作达成交易,交易数据、账簿、凭证是以数字形式存在,且可以随便修改而不留痕迹。而且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发展,纳税人可以用加密技术来隐藏有关信息。面对电子商务,税务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纸质凭据,收集资料变得十分困难,根本无法追踪交易。企业如不主动申报,税务机关一般不易察觉其有网上交易,从而助长了偷逃骗税活动。因此,目前税务机关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可以说已处于税收征收管理失控状态。

C—C电子商务模式税收问题的对策

虽然在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下,税务机关对电子商务征收税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客观条件约束,但笔者认为对C—C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税收征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征税对象看,C-C电子商务模式是以因特网作为交易媒体的实体商品交易,如电子购物、网上市场交易等。这一类商务活动和传统的商务活动在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有实体货物的,只是交易方式不同而已。完全可以也应当按照传统的征税方式进行征税,而不应由于交易方式的变化而让国家损失大量的税金。例如,对于网上商务活动,也可以像对待普通商场一样依据其营业额、利润等指标进行征税而无须考虑其具体经营方式。

(一)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实行电子商务后,企业形态将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大量虚拟的网上企业。因此应在现有的税务登记制度中,应增加关于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管理条款。一是要求所有法定需要进行税务登记的单位凡建有网站者都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等上网资料,公司的税务登记号码和税务主管机关必须展示在其网站首页上。如不按时在网上进行展示的,税务机关可以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内不改正除可以给予处罚外,还可以申请有关部门关闭其网站;二是作为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在受理网上开店申请时,还应要求申请人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传真件,并向工商机关和税务机关进行验证(目前,运营商为了确保网上店铺的信用度,会核实网上开店申请人提供的银行账号)。这样既可确保税收监管到位,同时也有利于增加网上交易的信用度。

(二)建立电子商务税收代扣代缴制度

C-C电子商务模式交易的方式适合建立由电子商务运营商代扣代缴税款的制度。C—C电子商务模式的买方和卖方的交易是通过C—C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所有交易的金额,C—C电子商务平台营运平台都记录有电子交易数据,以便收取佣金和手续费。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解决支付和信用问题。两大C—C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淘宝网和eBay易趣都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系统,“支付宝”和“易贝”。买家在网上拍下货物后,先将货款支付给C—C电子商务电子平台运营商,然后由C-C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通知卖方发货,买方收到货后,如果确认满意,就通知C—C电子商务电子平台运营商支付给卖方货款。如此一来,运营商就解决了买方付款后收不到货物的信用问题,而且运营商在交易中即扮演了解决交易纠纷的仲裁者,又与传统交易方式中的代销商家极为相似。可见,网上C—C电子商务模式区别于传统商务模式的很大一个特点,只是交易在网上进行而已,而运营商提供的交易平台则扮演了一个中介角色,C—C商务平台更像是一个网上虚拟商场的物业主、大买场。因此使得税款由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代扣代缴成为可能。买家在支付货款时,就可以由交易系统自动计算包含应纳税款的货款,并由运营商在交易成功后代扣代缴。

(三)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器,许多交易数据、财务数据甚至产品调拨都已实现电子化处理。因此,税务机关也必须从硬件、软件和人才上改善税收监控条件,培养既懂税收业务知识又懂电子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并尽快建立电子商务备案、核算、代扣代缴等税收征管制度,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的真实性,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从而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通过立法,建立税务机关与银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商之间的网上交易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在运营商交易平台安装税控器,用信息技术对电子支付进行有效监控,获得纳税人真实的网上交易数据等等。

结语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8

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出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渐成熟,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的选择成为当前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电子商务产业链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上游企业向中游企业提供技术设备从而实现其产品价值,再由中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消费而最终实现产品价值的产业链。总体来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链链条相对较长,技术、投资、设备、生产以及销售等所有环节环境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满足了整条产业链条上各大企业的电商发展需要。

电子商务产业链是指在现实的电子商务活动中,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电子商务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关联,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产业链中具有不同的运营模式,企业通过在产业链中的不同定位、联结不同的合作伙伴、通过不同的运营渠道来实现自己特有的商业模式。

在产业链构建要素上,商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是构建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四大基本要素,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商流是指把商品的所有权从供应商手中完全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是整个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起点,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中整合,贯穿整个过程,因此也是交易终点。信息流中包括商品、物流、支付等方面的信息,是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实现信息沟通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掌握了信息流就能更好地控制信息成本,迅速促成线上交易。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程度的体现,由于其现实属性,物流快递服务完成时间相对较长,其时间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质量服务,因此,物流也成为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促进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资金流作为交易完成的最后指标,对平台网络支付技术要求较高。通过资金流也可以监督买卖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是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分析

(一)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的主体部分,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核心作用,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环节,负责管理平台企业商家商品的销售,并提供支付或物流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支付、物流等方面的信息反馈。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猛,个性化、专业化、全球化日渐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趋向于网购、社交等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出现,由最初的简单的买卖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平台模式发展,如020模式、B2B模式、B2C模式、C2C模式等,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创新型模式。各大电商都积极构建更快捷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吸引用户的驻足,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服务与基础服务,是各大电商企业增强用户载性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二)我国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竟争日趋激烈,出现了许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各行各业的企业电商也致力于在不同领域探索最佳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超过4000家,并且每年仍在剧增,企业电商发展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多种多样。分类标准不同,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划定亦不同,从交易主体、交易规则以及平台所有权等方面综合标准分类出发,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有B2B平台模式、B2C平台模式、C2C平台模式以及以物流为主的新型平台模式。

从表一1可以大致了解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基本特点。一是B2B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主要为企业与企业搭建在线网络营销平台,为供应商与采购商传递相对完整的服务信息从而完成交易,买卖双方通过B2B平台传递信息,向B2B交易平台支付相关费用如会员费,形成B2B平台的盈利模式,代表电商企业有阿里巴巴国际网站、敦煌网、京东等。二是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B2C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此类平台主要由本企业提供供货渠道,部分拥有强大的实体店资源支持,通过交易平台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在线交易,以买家支付佣金形式盈利。三是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此类交易平台不收取会费,交易会员之间自由交易,平台为其提供监督、支付等相关服务,主要以推广费用为盈利点。四是以物流为主导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以顺丰优选为典型代表,此类交易平台相对独立,自建平台自营商品,并由企业自身提供运输物流、售后等相关服务,利用强大的物流优势,降低物流成本,赚取商品差价形成盈利。

三、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选择及建议

全球经济化下,越来越多企业进人电子商务行业,各类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相继出现。如何选择更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的选择,是各大电商能不能顺应经济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信息化生活方式的需求的重要决策。各大电商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足并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也取决于企业选择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的选择。我国目前主要有B2C模式、B2B模式、C2C模式、物流主导新型模式四大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

(一)B2C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分析—以苏宁易购为例

B2C电子商务模式是按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界定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指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向消费者直接开展零售产品等商业活动并提供相关服务。B2C电子商务模式具有完备的产品双向信息交流、特定的供货渠道、成本低、利润高等特点,是我国较早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顺应时展需求,于2009年8月份创建的自营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不同的是,苏宁易购以全国强大的自营实体店为依托,形成具有自主采购、自主销售、物流共享等优点的独特运营机制,利用不受地域限制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销售商品,其平台快速发展,同时依靠集团现有的全国性实体物流,有效地建立了特有盈利模式。一方面,苏宁电器是苏宁易购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苏宁易购与其他B2C模式的电子商务产业模式不同,其价格成本低,价格稳定,拥有长期稳定的供货渠道,加之线上商城价格低于实体门店,因此其利润空间增大,同类竟争中更具优势。另一方面,苏宁易购平台物流发达,有效缩短了整个交易时间,苏宁易购拥有覆盖全国1100多家实体店铺,上百个物流配送中心,几千个呼叫中心以及售后服务网点,形成立体式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基本上全国各大城市均能享受其本地化服务,这也降低了其物流成本。苏宁易购依靠自身品牌优势,良好的商品供货渠道以及强大的物流运输是其盈利的关键,作为家电行业电子商务的领导者,苏宁易购的B2C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前景广阔,值得借鉴。

(二)B2B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分析—以京东商城为例

B2B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通过建立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聚集众多企业电商,在平台之间进行企业间的批发零售活动。此类平台运营商一般具备较强的经济与技术能力,能重构买卖双方供销渠道,整合企业供应链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节省中间费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B2B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专业化服务水平,受到企业电商欢迎的同时,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B2B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常常也有B2C模式特征,也对消费者开放购买服务。京东商城是典型的B2B模式平台,同时又具备B2C模式平台的一切功能,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中较为成功的典范。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平台是国内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之一,在2015年第一季度占据B2B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除了京东商城,目前京东集团旗下还设有京东金融、拍拍网等电子商务平台。近年来,京东商城也将京东超市搬到线上,致力于打造一站式购物平台,让消费者完全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需求。京东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以自营产品为主,同时也有众多其他商家进驻,商品种类繁多,是大型的综合性生活购物平台。在资金流方面,京东商城同样拥有自有的支付技术手段—京东支付。京东支付除了各大网银的在线支付之外,还支持货到付款服务,同时创建信用白条系统,凭借白条支付享受30天的免息资金服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物流服务是京东商城在同类电商中最具竟争力的因素之一,自有的物流品牌京东快递在服务质量、配送时间等方面均比同行业快递服务质量高,配送时间短,形成拥有企业特色的物流体系。京东商城物流体系与支付技术的完善,增强用户购物体验,以自营商品为主,保证了商品的质量,从而使平台品牌形象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京东商城B2B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的发展。

(三)C2C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分析—以淘宝网为例

C2C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是个体直接与消费者之间发生交易行为的电子商务模式,C2C企业电商免费为消费者及个体商家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电子商务平台,C2C平台本身不参与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从中起到监督商家与消费者的作用,并为其提供支付、金融等相关服务,不收取任何会员费用,主要以广告推广费用为盈利方式。淘宝网是国内电子商务模式中典型的C2C模式成功案例。

淘宝网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国内最大的C2C模式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络平台,其电子商务产业链模式的选择对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淘宝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任一商家与个人均可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因此平台各行各业商家不计其数,商品种类繁多,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在线交易平台,成为国内各大电商纷纷效仿的企业对象。在资金流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开发推出的支付宝以及各种延伸金融产品,如最近推出的网商银行等,在支付技术手段方面遥遥领先同类电商,增强了用户载性,也促进了淘宝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物流信息方面,淘宝网努力完善物流系统,与国内各大物流公司合作,保障了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运输环节得以顺利进行。淘宝网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的成功,除了强大的支付技术,其优秀的平台营销团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针对消费者,做出各种营销方案,特别是现已成为各大电商效仿的“双十一”活动,各种名号血拼降价,销量上升,在增加利润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活跃度,推动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四)物流商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产业链模式—以顺丰优选为例

物流是电子商务产业链中最后一步,也是各大电商企业成本的集中点,能够有效控制物流,缩短商品配送时间是各大电商积极突破的重要一步。国内大型物流公司顺丰速运利用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开创了新型物流商模式,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信用体系 构建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信息产业将成为国力竞争的焦点,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国家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因其具有超越时空界限、双向信息沟通、交易手段灵活和交货方式快速等特点,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从而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因此,许多国家都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国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信用发展现状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网民总人数达到1.37亿人,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市场。而宽带网络的进一步广泛使用,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6年4月17日商务部网站,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网上购物用户数量达2200万户,比上年增加600万户。但在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日显突出,关于电子商务的负面新闻不断,通过网上开店进行欺诈的情况愈演愈烈。许多网上购物者抱怨说不能按时收到所购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质量次等的、仿冒的、过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购买的商品,却也无可奈何。假“工商银行”、假“云网”事件不断。我国著名电子商务网站北京时代珠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my8848网),拖欠供货企业和消费者货款600多万元,人去网空。

电子商务交易中,虚假交易、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由此引发了我国电子商务,特别是B2C(企业对消费者)的全方位信用危机。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2006年9月公布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络用户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问题。由此可见,信用危机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瓶颈,要使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快诚信方面的建设。

近几年来,虽然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政府在立法规范信用领域做了一些探索,但这与信用行业发展的整体需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我国电子商务信用模式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

(一)中介人模式

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将货款,销售的一方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充足的投资去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还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难以普及。

(二)担保人模式

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使通过网络交易的双方降低了信用风险,但却加重了网站和网站经营商的责任。而且担保过程中,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相当于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

(三)网站经营模式

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货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账户上,网站收到货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它需要交易的一方(购买者)绝对信任交易的另一方(网站)。这种信用模式主要适用于从事零售业的网站。但也正是这种单边的信用模式,成为BtoC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

(四)委托授权经营模式

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中建立交易公共账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但要实现这种模式必需得到银行的参与,而要建立全国性的银行委托机制则不是所有的企业能够做到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依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经济意识的制约导致社会信用意识差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过渡而来,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信用规则还不成熟,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合同履约率低、经理人缺少诚信、信用卡诈骗、对欠债追讨不力等诚信问题每天见于报端,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篇10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据统计全省涉农网站近10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市(地)、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共有专兼职信息人员12000余名。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农村网民数量达52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25%,黑龙江省网民达47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2.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www.133229.Com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模式

1.gtob、gtoc模式,即政府商务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及各地、市、县农业信息网,由政府部门、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主办,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交易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

2.btob模式,即涉农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中国大米网,采用btob模式,是中国米业第一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止网企业、米业包装信息、网上短信等服务。

3.bto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二是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如:中国伊春农产品网上大市场、肇东农产品大市场等。

4.btob+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北大荒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网上销售服务;再如北大荒粮食交易电子市场网通过电子订单交易、电子现货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多种交易方式和按期交收、提前交收、协议交收等多种交收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交易商的个性化要求。

5.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的电子交易市场,它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如:中国农贸交易网是由齐齐哈尔市北方公交集团和中国网库联合创办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它为广大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出售优质农产品的高效通道。

三、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交易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由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降低了网上交易成功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虽然黑龙江省建立了1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和为交易服务的比较少;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涉农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抽象、缺乏吸引力,使得本来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农民难以迅速在庞大的网络中搜索到交易信息;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极为严格,影响农产品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不了解交易对方的背景以及信用状况,担心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拿不到货款,购买者担心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黑龙江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为使农村“能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黑龙江省现已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