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5:29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1

关键词:油田征地;补偿;公平;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油田建设规模的扩大,征地面积逐年增加,因征地补偿也引发了油田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矛盾和纠纷,对企业、社会的稳定都有严重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油田征地补偿问题上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基于公平与效率框架对油田征地补偿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油田征地的特点

我国油田征地在特点上类似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但仍有其特殊性。首先,在地域分布上,地域性特点明显,多数油田分布于西部贫困区,所以征地补偿对象的对象也是针对贫困的农民。其次,原有的油田建设都是依靠国家划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这一制度已经逐渐被取消。但由于油田企业的服务性特征,其征地仍是具有其行业特殊性。最后,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单一,一次性的金钱补偿对企业是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对农民的日后长远生活却没有了可靠的保障,加之补偿费用少难以给农民的养老和就业提供有效保障。

二、目前油田征地补偿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土地使用有专门的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征地补偿标准有具体的规定,油田征地补偿是严格按照现行的土地有偿使用标准进行补偿的,但是这一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渐渐失去了公平性。

(一)油田征地补偿标准低,对被征地农民明显不公平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10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物价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却没有相应的调整,所以油田征地对失地人的补偿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所以农民对油田征地一直持有反对的心理。根据目前油田征地补偿的实际情况,被征地农民按照人均获得的补偿都难以维持生活,所以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有的甚至沦为贫困户。根据调查统计,大部分油田地区征地补偿,按照各地的消费水平,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两到三年。国家在后续的文件规范中也提出,征地补偿要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但是有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原有生活水平是一个缺乏衡量标准的概念,且生活水平在横向地区间、纵向时间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目前油田征地补偿的不公平仍在继续。

(二)安置责任主体不明确,实施上缺乏效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开发经营,兴办企业。基于这样的规定,对于实地农民的未来出路提供了保障,是一种发展式的有效安排。但是具体的安置办法和主体又没有进行细化规定,导致实践中政府和用地油田企业相互推诿。对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也属于征地补偿的一个方面,政府和企业都不积极地解决这一问题,大大降低了完成征地补偿的效率,对农民难以做到公平的保障其权利实现。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他们基本生活的保障和来源,如果单纯的以金钱补偿,那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还要面临就业的难题。而目前多数油田在征地时都只简单的采用一次性金钱补偿,补偿的标准低,难以保障生活,还缺乏对农民日后就业和生活保障的安排,无论从效率角度还是从公平角度都是一种缺乏效率的安排。

三、解决我国有田征地补偿问题的对策

目前,油田征地引起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的重要内容,不但关系到农民的民生问题,也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对这一恩特的解决,理论界提出了很多的方案,但均存在操作难的问题,如何在公平与效率的框架下有效的解决油田征地补偿问题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这是对油田征地补偿模式的一种大胆创新式理论设想。这是借鉴某些地区在城市化建设中征地的补偿方式,土地是农民的资本,以土地入股,是基于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收益权,也是保障农民分享土地增值后的收益的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在油田征地补偿的完善中,采用土地入股分红能够使农民分享到油田的收益,收益的取得是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不断取得的,这样就能解决农民的长期生活稳定,这种持续性的补偿方式对各方利益都是有益的,也是稳定企业、社会秩序的良策。

(二)土地出租复垦模式

油田建设用地会对土地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而且复垦施工难度大,目前油田土地复垦还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方案。我国土地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谁破坏,谁复垦",这样的规定对政府和农民参与到复垦工作中没有形成调动作用,而企业在已经支付了征地补偿后也不愿意再投入力量进行复垦工作。所以从保护和合理用地的角度,可以在油田征地时不改变土地的性质,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等油田开发完成之后,由企业、农民和政府共同进行土地复垦,这样既保证了油田的建设开发,又能够是土地能够继续耕种,不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上,都是最有效率的。

(三)以“土地换保障”模式

土地换保障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新型征地补偿模式,是指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户,将自己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一次性流转给土地置换机构,由土地置换机构根据土地管理部门规定的失地农民的安置费、土地补偿费、水利设施费、撤组转户费等费用全部或一部分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实践中已经有部分油田企业应用了这种模式,而从结果上看,这种模式也是公平且有效率的,对解决目前征地补偿中的矛盾也是有明显效果的。首先从效率上来说,这种模式减少了油田企业的谈判成本,油田企业只需与土地置换机构进行协商并签订合同即可在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其次从公平角度来看,失地农民得到了切实足够的社会保障,他们的生活、医疗、就业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结语

由于现今的土地法律规范和文件中对征地补偿的标准规定过低,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公平有效的保障,有的失地农民甚至变得生活困难。所以一定要在公平与效率的框架之下完善油田征地补偿,保障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建设,保障农民在失地后生活上有足够的保障,能够安居乐业,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2

一、田间种植鉴定的合法性。

(一)、新品种的选育和审定及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的鉴定,依法应在田间种植的条件下进行。

《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或林木品种在推广前应当通过部级或者省级审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或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广告,不得经营、推广。《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等条件;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应当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生产试验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同时配套栽培技术。上述法规证明,主要农作物或林木的新品种必须在田间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种植,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是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品种实验,是在田间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以及其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等特征特性进行一系列的鉴定才选育出来的,而不是在实验室内用按电钮的方法电泳出来的。新品种的选育和审定必须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进行,品种的鉴定也应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进行。法规没有规定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植物新品种进行选育和鉴定。采用化学的方法提取植物蛋白质和氨基酸,采用物理的方法电解分离蛋白质,对比蛋白质分离图谱以鉴定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的所谓电泳测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二)、将植物在田间种植生长出的特征特性即表现型与审定公告公布的及品种权申请公告的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相对照,鉴定两个品种是否具备同一性,符合法律规定。

《种子法》规定: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或林木品种由审定部门公告。如“鲁白16号”大白菜杂交种是由山东省品审委审定公告的。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97)鲁农审字第2号文件即关于公布第十九批审定认定品种的通知(即山东省品种审定公告),公告的是“鲁白16号”大白菜等作物品种的选育经过和特征特性,其选育经过是在田间进行的,其特征特性是在田间种植的情况下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表现出来的。将“鲁白16号”的被控侵权品种“丰抗78”进行田间种植,根据其种植后表现出的特征特性与相邻种植的和通知公告的“鲁白16号”的特征特性相对照,进行差异性遗传学,即可鉴定他们是否同一品种。

由于审定公告仅公告了“鲁白16号”的特征特性,没有公告“鲁白16号”的电泳分离图谱,所以,无法将“丰抗78”的电泳图谱与山东省品审委公告的“鲁白16号”的电泳图谱相对照。没有对照就没法鉴定。其它机构(包括鉴定机构)不是法定的品种审定机构,依其制作的电泳图谱作对照,没有法律依据。

(三)、新品种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特性是品种权保护的范围,其电泳图谱不属品种权保护的范围。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公告的申请品种权的说明书,其是育种过程和申请品种的育种及其主要特征特性等。其中的特征特性,特别是该品种的特异性主要是在田间种植条件下与对照品种相比较表现出来的,是经公告被公众知悉和认可的。《保护公报》没公告新品种的电泳图谱,其电泳图谱不为公众所知和认可,不是品种权保护的范围。

(四)、田间种植鉴定是法定的鉴定程序。

对被控侵权品种是否授权品种进行的鉴定,属于种子真实性鉴定。农作物种子真实性鉴定,应依据GB/t3543.5-1995进行。GB/t3543.5-1995规定,“种子真实性是指供检品种与文件记录是否相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GB/t3543.5-1995规定的鉴定程序,而其开章明义地指出:“田间小区种植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的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该标准未规定电泳法是测定植物品种真实性的程序,所以,应当采用国家标准GB/t3543.5-1995进行植物品种真实性鉴定。在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不应采用不属国家标准的电泳法进行蛋白质测定。

二、田间种植鉴定的性。

(一)、依据遗传学,根据表现型判断的结果比较可靠。

一个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其内部基因(称为基因型)和外部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表现于外部的性状(称为表现型),即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是内因(基因)和外因(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植物品种有什么样的表现型必有什么样的基因型,但有什么样的基因型不一定就有什么的表现型。高产品种虽有高产基因,在肥水充足的良田虽表现高产,但在旱薄地不能高产;而低产品种无论在良田或旱薄地均不能高产,即是这个道理。

田间种植鉴定在鉴定外部性状的同时测定了其内在基因;而电泳法测定只能测定内部基因,不能测定作为品种权保护的特征特性等外部性状。田间种植鉴定依据的是植物品种表现出的特征特性,而电泳法测定依据的是种子籽粒分离出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电场下的移动。植物品种经种植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特性必有什么样的基因;而电泳分离出植物品种含有某种基因,在没有适宜的条件下,该种基因不会发生作用,表现不出性状。男人有长胡须的基因,但如认定没长胡须的小男孩是女人,将是幼稚可笑的。田间鉴定既鉴定了内因又鉴定了外因,能鉴定植物的特征特性;电泳测定仅能考查内因,不可能测定植物的特征特性;所以田间鉴定较电泳测定科学。

(二)、依据概率论理论,田间种植鉴定具有代表性。

1、样本的代表性。依据GB/t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大白菜种子田间种植鉴定送检样品最小重量是100克。由于没有电泳法测定大白菜种子真实性和纯度的法定标准,参照电泳法测定大麦、小麦种子纯度(注意:不是真实性)的国家标准,包括各种药剂、溶剂在内,样品吸取量也仅为10-20微升(UL)。不足20UL的液体与100克籽粒的代表性相比,谁大谁小不言自明。

由于电泳法测定取样太小,代表性太差,出现错将相同品种误定为不同品种或错将不同品种误定为相同品种的概率太大,所以,电泳法不如田间种植法科学。

2、差异性的准确性。田间种植鉴定种子的真实性,其鉴定结论是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根据其差异性大小判定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如果被控侵权品种与授权品种差异的概率小于或等于1%,证明其极可能是同一品种(概率论称为差异极不显著);如果概率小于或等于5%,证明其可能是同一品种(概率论称为差异不显著)。法院据此下判,判定其是同一品种的正确率就达95-99%以上,能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因为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之间差异性很小,一个新品种能比对照品种增产5%或增加一个优良性状或淘汰一个不良性状就很好了;如果能增产10%或改进一个质量性状将是极好的品种。如“鲁白16号”比其对照品种“鲁白10号”在1995年增产仅为1.6%,其仍被审定为新品种。一个质量性状对应的往往是一个基因或几个基因,品种间一两个质量性状的差异或百分之一点多的数量性状的差异,靠几微升的溶液测定,并用其测定结果判决是非,风险性太大。所以,国家没有将电泳测定法列为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未制定其标准。

三、田间种植鉴定的可行性。

田间种植鉴定是小区鉴定,一般小区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用种量较少,国家保藏中心有足够数量的种子供鉴定所用。即使国家保藏中心保藏的授权品种的种子量不能满足田间种植鉴定用种,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品种权人也应提供鉴定所用的种子。作为品种权人,不可能提供不出供鉴定所用的种子。所以,田间种植鉴定是可行的。

四、对杂交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的特殊性。

对杂交种,品种权保护的范围是杂交种本身和其父、母本特定的杂交组合。这就是说,品种权既不保护杂交种的种子,也不保护其父本与母本反交产生的杂交种;还不保护其亲本本身;更不保护其亲本与其它繁殖材料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即授权杂交种的同父异母兄弟、同母异父兄弟以及表兄弟、堂兄弟等。但是,授权杂交种的双亲均与授权杂交种有50%的核基因或性状一样;两亲本的反交杂交种,与授权杂交种的核基因100%一样,只有少量的细胞质基因不同,其性状相同处在98%以上;授权杂交种的亲本与其它繁殖材料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均是授权杂交种的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应有50%以上的基因一样;授权杂交种的种子即F2,虽为分离世代,但仍有绝大多数与授权杂交种的基因和性状相同。总之,授权杂交种与其父、母以及同父异母兄弟或异父同母兄弟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很小,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很难区分其差异性即特异性。

杂交种本身不具有稳定性。它不像常规品种能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自身具有稳定性。杂交种的亲本是常规品系,其上下代之间性状遗传具有稳定性,这是杂交种稳定性的真正含义。杂交种的真实性鉴定要比常规种真实性鉴定复杂得多。

五、电泳法测定受限制。

,已测定清楚玉米、水稻、小麦的全部基因及其排序,并绘制了其基因图谱,所以,对玉米、水稻、小麦等已绘制基因图谱的作物,采用电泳法或其它测定其基因,用其基因图谱与标准基因图谱对照,可以测定其品种纯度。对于基因的排序未测定清楚,未绘制出基因图谱的农作物,无法采用电泳或Dna方法对其差异性进行测定。这也是我国法定检测机构承办用电泳法测定玉米种子纯度,而不承办用电泳法测定大白菜等杂交种的种子纯度的缘由所在。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3

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大力提升土地整体生态环境,将土地环保政策保质保量落实到位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升土地整体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完善和强化相关制度的约束力。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制度的完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不仅仅需要规划,更需要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稳步提高耕地地力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尽可能改变或提高现有农业生产力,改变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式”农业生产现状。三是宣传和激励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提高粮食产量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肥农药等,这些又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从思想上改变传统农业思想。奖励使用最小剂量的化肥农药,科学管理土壤施肥,改变传统养分管理方式,使用生态有机肥料,奖励秸秆还田,推广低碳、低耗、低污染的种植方式。四是限制高污染工业在高标准农田周边发展。高污染工业将导致土壤生态功能的灭失,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土壤保护成本∶土地可持续管理成本∶场地修复成本,基本上是1∶10∶100的关系。目前土地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尤以云南、四川、湖南、安徽、贵州等省最为严重,这几个省的有色金属矿山较多,再生金属加工企业园区建设相对发达。调查显示,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这就意味着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当务之急是加强对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冶炼业、加工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企业的监管,督促其进行环境治理达标,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建立耕地污染补偿修复资金,做到“谁污染,谁治理”。根据不同农区耕地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市、县两级配套监测点标准化建设,改善设施装备,推进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完备的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另外,就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可以说,粮食产量“十连增”的背后是高昂的生态代价,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且高达65%的化肥使用不当,河流和农田成为长期滞留有毒物质的场所。

土地环保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关键看地方政府是否真正履职尽责。因为中央只是指导和督促,真正还需要地方政府放弃GDp挂帅的思想,为自己负责,为百姓负责,为后人负责。敢于对造成土壤污染的行业说“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占补平衡”中要更加关注“占补”质量平衡。土地环境保护政策能否落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部门。记得在鄂州市调研时说过: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这就需要对土壤污染,国家层面加强法规和技术标准建设,地方政府加强标准建设的同时,严格执法。形成一个上下统一的、牢不可破的土地环境保护体系。

二、建设八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筹资渠道和具体措施

建设八亿亩高标准农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资是完不成的,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农民筹资投劳。将环保部门征收的污染税和相关罚款纳入高标准农田投入序列。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鼓励社区和居民集资、公益捐助、基金利息等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

目前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基本上靠政府投资。随着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更多的筹资渠道必将打开。

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战场,它集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环境生态化于一体。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相关制度的推动,只要高标准农田建设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当然这就需要有相关制度做铺垫,比如在国家进行补贴和奖励的前提下,允许农民自筹资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农民承包地的流转以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鼓励以联合方式开展生态农业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产业;补助农田承包专业大户,补助农民兴办家庭农场;允许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土地出让收入较多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省份拿出更多的资金补贴土地出让收入较少的、耕地面积较大或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省份。只有形成一个全国的“合力”,才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按时、足量到位。当然,不能忽视审计在资金筹措中的监督作用,没有良好的审计,很可能即使筹措到了建设资金,也可能成为寻租的机会。

三、在城镇化进程中,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

城镇化仍然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也是优质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城镇化进程中,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与挑战:

一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征收增多,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很可能成为城镇化的土地征收对象。由于基础条件比较好、建设成本低、示范效果好等因素,高标准农田一般建设在城镇周边。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这些地方往往又是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首征之地。不仅造成大量的耕地资源的流失,而且造成更多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资本的白白浪费。

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带来的耕地污染,直接影响高标准农田。在农用地向城市用地流转过程中,土壤表面的封闭,造成土壤“呼吸系统”的堵塞,而基本农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发生也并非个案。在城市边缘地带,城市扩张带来了更多的工业、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增加了土壤中持久性的农化污染源。

三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会日益突出,直接威胁高标准农田的稳定性。目前还主要以“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而忽略了耕地土壤质量建设。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一旦不能解决,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效益难以真正得以体现。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4

秦朝时期,赋税沉重,政府强迫农民把收获物的交给政府作赋税,兵役和徭役更加繁重,人民不堪重负。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西汉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如西汉初年针对秦的暴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又经过文景之治,将田租先后降为十五税一和二十税一。但农民仍须服徭役和兵役,并要上交人头税,即算赋和口赋。

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大量无主荒地,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更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北魏政府遂将此种土地收为国有,并于485年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农民受田分为露田(后称“口分田”,农民丧失劳动能力后须归还国家)和桑田(后称“永业田”,可世代相传)两种。与均田制配套的赋税制度为租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粟、调帛或麻,并服徭役和兵役。

可见,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得以实行的必要前提为国家手中必须掌握大量的土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劳动人口。它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安定,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北魏政府将土地授予少数民族,也推动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向农耕经济的转化和封建化的进程,是推动民族融合的根本性措施。

隋唐政权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年唐政府实行两税法。它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但它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因此唐朝后期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导致农民战争发生。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另一方面土地兼并加剧,自由农民大量佃农化,国家户籍混乱,赋税征收发生困难。为增加政府收入,1581年,大学士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和杂税折合成银两,分摊于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来收税。从此农民的主要负担即为地银和丁银。这种制度沿用了唐朝两税法的以田亩为主的收税标准,规定田多多收,田少少收,无田不收,使农民负担有所减轻。税种的合并,简化了征税手续,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特别是统一征收白银的收税方式,使中国的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使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5

这片美丽的别墅和漂亮气派的公务员小区,所占大多是信阳市前进乡千禧村的耕地、果园、山林和民居。至今,这些村民尚居住在距此不远的简易房中。

记者随村民到政和花园北面去看已被占、荒芜了三四年的耕地,那是约二百亩平整的菜地和稻田。远处,是他们即将被占的林山。在千禧村西,正在丈量光明村一千亩左右的土地,其中大棚菜地为500多亩,蔬菜正长势繁盛。

沿新七大道,别墅往东,直到羊山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招商大厦,马路两边的荒地大多被围了起来。村民说,它们本来是戴庙村、银钱村的稻田、菜地、山林和民居,都是熟田熟地,自2005年、2006年被占后,已经荒芜了三四年之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去年7、8月份,按照市领导的指示:“不能建设的围起来。”于是,它们被围了起来。

记者随村民看到,羊山新区的许多被占地,那些被挖掘机推掉的桃树又冒出了新枝,诉说着村民曾经的致富梦想,和对家园的回忆。

无证毁林,失地仍有直补

千禧村第一批地被占是在2004年,占了11组、12组耕地约六七十亩。村民均称,在没有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把钱送到被占地的村民手中,没有给村民留下任何手续。

2004年,羊山新区拆迁文件下达,据村民反映,最初的赔偿是菜地、稻田、麦地每亩补偿8000元,在村民们的努力争取下,补偿价格涨到1.5万元;山林和果园每亩赔8000元,但是这些树都没有赔钱。只有宅基地5米范围之内的树赔了钱。

村民把新区占地称为“先拿走,再找你买”。“他们先把协议签好了,再找我们签,并威胁说不签,扒你房子,补偿款也不给你。”村民李天霞根本不曾在协议上签字,也不曾按手印。但有一次她却在村干部处看到了那份签了自己名字的协议,问村支书是谁不经她同意替她签的名,并想要回协议,村支书不理也不给。

12组第二批地被占是2005年春天,2月,村支书、乡长、羊山新区主任来组里动员,限两个月内搬走,四月征的地,六月村民们搬的家。不愿搬走的,被新区执法队“穿着警服,拿着警棍”强行推掉,有的家庭电器、家俱⋯⋯甚至连换洗衣服都没拿出来。

第二次征地,千禧村12组共680多亩地都被占完了。虽然一星半点的地都没有了,村民却每年能领到粮食直补,“干部跟上边说我们还有耕地。”

不同意占地的村民,因为田地被断水断路,没法种了,只好与被占的地一起荒着。

征地时一些村民曾要求村干部出示国务院及省里的批准文件,村干部说:这些都没有,这是上面的意思。这个上面,指的是信阳市。

2007年7月11日夜,12组村民们100多亩的山林一夜之间被十几部推土机夷为平地。尽管向公安局报了案,但至今没有结果。这些成材林,大的直径有三四十公分,小的也有20公分,十七八年的树龄。至今不曾给过树的赔偿。

据国土部门熟知政策的官员介绍,占用林地需由林业局或林业厅批准,并在征用前向所有权人出示砍伐证和审批文件,村民和一些干部都说,他们要求出示这些文件,但始终不曾见过。并说,林业部门没有批准过。

村民和村民代表们告诉记者,千禧村的林地不算多,白高庙村、光明村、戴庙村山林最多,五千亩还不止,他们种植的板栗树年年丰收。这些被农民抱以致富希望的林木被毁掉了,没有林业部门的批准,没有砍伐许可证,也没有树的赔偿款。而拆迁文件中明文规定的一些安置补偿至今不曾兑现。村民代表说,征地时曾给老百姓下过一个文件:一人给半分地,种菜维持生活;或者折合成6600元的一次性生产、生活补偿款,至今不曾兑现过。还有被高官别墅占去的湖泊,至今没赔给他们钱。

虽然千禧村土地在2004和2005年被占,但河南省国土厅和信阳市羊山新区提供的河南省政府批复政和花园的批地文件,却均为2006年3月前后批复。

是荒地还是基本农田

羊山新区征地最早是从光明村、千禧村、白高庙村开始的,2004年就占了3000多亩耕地。来征地的人用铲车把稻茬铲掉,并特意用土盖住。群众就知道,这是违反政策的。“市政府及前面大广场占的地,连山坡都没有,都是好田。”这几个村的村民说。

“上边说占我们的是荒地。你看,我们都是熟菜地,我们以此为生。”12组村民拿出了他们的承包本让记者看。

荒地的说法的确是羊山新区对外的一致口径。记者曾被新区办公室主任张强陪同坐车沿公路行驶,他介绍:你看,都是荒地,连民房都没有。他还说,中纪委来调查的时候,也这样开车带他们转过。

但村民和一些干部却告诉记者:政府征用他们的都是责任田和果园、林地。为了应付上边的检查,他们用推土机把耕地和果园、林地推掉,并用土埋住,搞得高低不平,上边来检查,哪里看得出是耕地?他们就这样硬是把好田好地整成荒坡荒地。

数年来,羊山新区征地只有省里的批复,并没有向国土部和国务院报批过。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征收基本农田,必须由国务院批准。那么千禧村被占土地是否是基本农田?《条例》中规定的、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有: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千禧村是蔬菜生产队,并且是有良好的水利和水土保持的熟田熟地,远高于《条例》中的要求,应当被划入基本农田。

记者寻求基本农田的证明却费了一个多月周折。两度赴信阳,村干部知道记者去了,躲着连班都不上了。电话中问乡里基本农田和耕地情况,主管农业的副主任和农办主任或说“不知道,要问问新区”,或不接电话。乡办公室称乡里没有基本农田资料和土地利用规划,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几经周折,记者最终找到了该乡的农业统计员小吴,她说只存有2005年之后的农业种植情况账目。在2005年的账目中,记者发现,其他村都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唯独千禧村的统计数据是空白。记者问其原因,她说,2005年的数字上边收走了,而且这个表以后也用不着了,反正乡里的耕地都要被占完了。

但统计表中千禧村一栏的下方,有一行数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65亩等。这一数据与整个乡其他村的数据加起来,才能与账目中几个合计数字相吻合。记者怀疑这就是千禧村2005年的粮食作物亩数。记者的怀疑在村里一位干部处得到了确认,他表示,千禧村交皇粮国税的耕地有1565亩,实际耕地数字至少有两千多亩。记者要求前进乡给予解释,无人回应或说不知道。

村支书葛林在电话中称,村里没有基本农田协议和责任书,至于占了村里多少耕地,村里原有、现有耕地数目,他都说搞不清,这是新区的事;要不,我到新区问一下。村民说,征地后,村干部们获得了每年公费旅游的奖励。

记者专程到河南省国土厅了解情况,后发去采访函,得到的答复是:所批的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不用看。记者再三坚持要求查看土地使用规划图和基本农田图,对方说,规划处和耕保处外出公干,如果记者想看,须等他们回来,截至发稿不曾等到回复。

先占地后报批这本糊涂账

据了解,设立羊山新区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明确要求,信阳市到2020年,发展成为100万人的大城市。而目前信阳市不到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一半,拉大城市框架,建设新城区势在必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羊山新区面积为76平方公里。

去年11月,信阳市羊山新区一份公开文件中称,新区已征收土地2万多亩。这些土地有没有得到过批复?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下列土地,由国务院批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据一些村干部估算,仅前进乡目前被占耕地至少已达八千亩以上,加上林地,这两项在一万三千亩左右。此外,不属前进乡的银钱村等占耕地林地数字也很大。占这么多耕地和林地,得到了谁的批复?

信阳市一些党员干部告诉记者,羊山新区建立开发区并没有得到批准,属于“偷的锣儿敲不得”。报批时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法,并且报的是假材料,不是真实占地情况。而且为占地提前做了些动作,记者如果想了解真实情况,至少应该看2000年之前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图。

3月25日,记者收到河南国土厅的传真回复称:2004年至今,省政府共批了羊山新区1090公顷土地,分24个批次。其中耕地共有194公顷,林地51公顷。呈报省政府等待批准的还有三个批次,涉及土地面积115公顷,其中耕地为61公顷,林地10公顷。

即使只根据上述官方数据,也至少有3650亩未批先占。实际上,新区很大一部分地都属未批先占(本组报道已多处显示)。

事实上,上述数字与新区实际占地情况相差甚远,尤其是耕地和林地面积。根据一些村民及村干部的证明,仅仅千禧村已占的耕地,就至少有一千五百亩,如今该村还剩七八百亩耕地。目前千禧村还有两个组正在被做征地动员,这两个组被占之后,千禧村13个组就只剩3个组的土地存在了。

去年底征下来的与千禧村交界的三桥村的一千多亩土地正在挖掘。政和花园北侧,千禧村11组、王湾以北,村所属的刘湾、杨湾耕地300亩,山林250亩正在被占。这300亩地中,耕地至少有一百七八十亩。

据一些村干部反映,至今,前进乡已被占耕地达全乡耕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并且还在不停地占下去,直到那位乡农业统计员所说的农业种植统计表消失的一天。土地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这么多水土条件良好的耕地都不是基本农田,整个乡都没有基本农田的话,不知信阳市是如何贯彻土地法的?

记者数次到村里和前进乡街道办事处要求看村里被征地的账目及征地前后的耕地数字,均被拒绝。村民说,为了应付上级,新区有两本账,一本是真的征地补偿账目,另一本是假的账目。

而由于新区先占地后报批,抛荒数年,化整为零,打捆报批,“批”和“占”这本糊涂账根本就没法算清。

失地农民的出路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禁止闲置、荒芜耕地。羊山新区不仅未批先占,更令人心疼的是,大面积被占耕地抛荒三年乃至四年之久。而被征地农民却不得不租种别人的菜地,或者另想办法讨生活,“粮食买着吃,但是菜太贵了,养鸡养鸭又没地方。”他们担心,新区这样占下去,不久的将来,农民想租地种菜亦不可能。

记者随村民穿过区政府伪装过的沿路“荒山荒坡”深入“后方”田地,看到了正在被泥土和权力湮没的大片平整的耕地,丘陵上被挖掘推倒的树顽强地冒出了新枝。村民怀疑,羊山新区未批先占、抛荒,或许是为了一两年后,可以顺利成章地冒充荒山荒坡来正式报批。

农民没有了地,不知如何延续未来。千禧村村民说,信阳市没什么厂矿企业,出去打工,年级大了,打工也难了。如果用补偿款买了回迁房,补偿款所剩不多,而且回迁房较为偏僻,连小买卖都不好做。他们是农民,他们还是想要土地。

根据国发〔2004〕28号文件和31号文件,必须把征地失地农民纳入社保体系。但前进乡日日不停地被征地,村代表和干部们却从未听说过给失地农民上保险之事。

对此,河南省国土厅用地处王处长告诉记者,河南省的具体社保标准2008年12月份出台,从2008年12月22日开始,新报批的土地都包含了社保的费用。2007年,国土部14号文件下来后,在河南省还没有具体标准之前,各地政府在报地时作了书面承诺,一旦省里确立了社保标准后,按社保标准执行。2008年12月,省里要求各地执行新标准,对下发前的无地、少地农民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地价中,社保费用都是单列的。

他说,新征地农民,尤其是村民代表和干部,不应该不知道上社保的事。根据28号文件规定,报批前的程序是:必须履行告知确认程序,告知地块范围和补偿标准;补偿标准还要进行听证。应向被征地单位发听证告知,一般是发到村组一级单位,送达后还需签字确认,如果被征地农民有异议,可申请听证,只要有申请的,当地土地主管部门应该举行听证。省里批了征地之后,应该两公告一登记,即:地经批准了,谁批的,文号是多少;再根据批准的征地方案拟定具体方案,再公告,再征求群众意见等等。因此新报批的征地肯定知道,里面包含多少社保费用。

这样繁复的程序就是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前进乡村民代表和干部不知道社保一事,他表示不应该是这种情况。

但千禧村村民代表说,听证告知、听证等程序,从未有过。“如果有这样的程序,就不用上访了”。村民和一些基层干部从2005年开始就不停上访,但一直没有结果。他们被警告说如果再上访,就要把他们关起来。据了解,因为上访被关起来的已有数名群众,村民说,他们一直都严格遵守条例。

河南省国土厅王处长说,河南省从2005年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从去年开始,又进行了调整,上涨幅度较大,每亩除省会之外最低两万元。但是前进乡群众说,新区还是执行2004年的补偿标准。

村民说,希望上级来调查,村民带他们实地去看,占了多少地,都是什么地?当你不是安坐于车中由当地政府陪同视察,而是随村民进入田里,你会发现:被压倒的稻茬在哭泣。

记者手记:

在信阳调查的日子里,雨雪冰雹交加,彻骨透寒。记者在泥泞中跋山涉水,亲眼看到了那些因被占而荒芜三四年之久的耕地。也许信阳市可以借口说是为了建设,为了发展。然而,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侵占万亩耕地和林地,侵占数以万计农民的利益,让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生活和收入的来源,当地政府难辞其咎。而首先得到利益的,却是官员和公务员,是戴着官帽的开发商,当地一位官员抨击为“官夺民利”,相信人们不会认同这样的发展。

基本农田林地的n种官方说法

政和花园和新区有没有违反国家政策占基本农田?所占林地有没有得到林业部门的批准和砍伐许可证?记者从新区国土分局局长、前进乡土地所长、新区办公室主任、河南省林业厅处得到了多种矛盾说法。

土地所长pK土地局长

关于前进乡的基本农田状况,以及新区占地有没有占基本农田,羊山新区前进乡土地所长与其直接上级新区国土分局局长,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前进乡土地所所长吴清启介绍,乡里基本农田调整过两次。从2003年新区成立以来,根据市里统一安排,前进乡基本农田都调出去了,是报省里批的,早已没有基本农田了。他解释说:“因为市政府都搬过来了,不调整出去没法用啊。”他说:前进乡毗邻郊区,考虑到建设需要,很少设定基本农田,1999年新土地法颁布时,全省统一调整时,就已经调整过一部分。那次调整后还有,现在没有基本农田了。至于耕地,现在也不多了,这两年没汇总过。

羊山新区国土分局王德宏局长则作了与其下属所言大相径庭的解释:1997年至今,新区没有调整过基本农田。此次全国统一调整,他们现在正进行总体规划修编,新区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减,上周刚报省里的,以后就不存在基本农田了。

他解释说,1997年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就预见到一部分建设预留地,划分建设预留地时就根据国道、省道和城市周边向外扩展。1997年编土地规划时有个建设预留地的规划线,他们现在报批的都是建设预留地的规模线以内的。佛山高速以北,前进乡往北很偏远的地方还有基本农田,但是报地还没报到那里。他介绍,高速这些国家重点项目,虽占了基本农田,但是按照政策已经报批国务院。新区批地不占基本农田。他否定了吴清启的说法,称1997年至今,中间没有报省里调整过。除了高速等国家重点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外。

乡土地所长和区国土分局局长,两人都应掌握基本农田情况和调整情况,为什么说法会如此矛盾?国土部门政策法规处的一位官员介绍,调整基本农田有严格的程序,地方政府为了批地,经常非法修改,美其名曰“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还有些地方,特别“精明”,制定规划时特别“超前”,把市区、市郊范围划得特别大,便于将来做手脚。

接受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新区占了基本农田,向下面说调整过了,并已把基本农田调整完了,但并没报省里批,然后想趁此次全国调整把自己“漂白”;而下面的土地所,则认为新区数年前早已报请省里,把基本农田调整完了。

新区和省林业厅的矛盾解释

千禧村村民在山林被毁后曾到信阳市林业局报案,据村民反映:当时接待的闵(音)处长说,新区占整个乡的林地都没办证,是非法的;如果我们批,也是违法的;但市领导给他们作主,我们管不了。一些村的代表和干部说,新区被占地的农民意见最大的,就是林地果园无砍伐许可证被占,一亩仅赔八千,且不赔树的钱。

羊山新区办公室主任张强回答记者的质疑说:新区规划时,需要作为建设用地的林地,在2007年国家林业局进行林业普查时,已经把林地从地图上调整出去了。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一样。实际上从法律角度上讲,已经不是林地了,叫荒山了。不是林地,就不需要砍伐证和林业部门批了。至于村民的林权证,他说“不会有林权证的”。调整出去后,林权证就没了。

记者问,调整是哪里批准的?张强回答:调整是向省林业厅报批的,市里没这个权利。林业和土地一样,是高压线,谁敢违法办事?新区的规划,有几大绿环,不在绿环上就不是林地,千禧村不该有林地。并说整个乡的都调整出去了。

而河南省林业厅林政资源处的王处长电话中答复记者说,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肯定不对,不办证、不补偿都不对。森林法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不管有没有林权证,只要现状有树,占地伐树,都需要林业部门批准,并办理砍伐许可证,这是森林法规定的。至于张强所说的“全国林业普查时把林地调整出去了,所以不需要办砍伐证了”这一说法,他表示说:没这说法。变成建设用地,需要林业部门的同意;变成建设用地以后,采伐林木也要以建设项目来办砍伐证。调整林地要有依据,如重大工程项目,必须有立项文件,经过林业部门同意后,才能变性质。即使调整了,项目施工前还需报林业部门批准,办砍伐证。没办砍伐证,在所有权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砍伐,这种形为属于盗伐。

村民的林权证,只要没转让出去,就还是自己的。至于“全国林业普查时报省林业厅把林地调整出去了”这种说法,王处长说:“我不知道,我没听说过。”国土部门上述官员也表态说,这种说法不太可能。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6

一、农业税的个体纳税户,包括个体农户和居民户。个体农户一般是指耕种的农田较多,以农业为家庭主业收入,应该参加而没有入社的农户。居民户一般是指耕种的农田较少,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户。

二、个体纳税户的耕地,凡是同生产队的大田比邻或者穿插的,不论土地多少,都应当按照所在地生产队的大田税负征收农业税,并且根据农田的多少和农业收入的高低等不同情况,另外加征税额的一成至五成。对于个别生活困难的纳税户,经过或者镇人民委员会批准,可以不予加成。

三、居民户耕种的少量十边地暂不征税,但是,对于耕种十边地较多。超过当地社员自留地一般标准的,应当征收农业税。

四、农田座落在征收房地产税地区的,可以按照征收房地产税的规定征收房地产税,不征收农业税。但是,对于农田面积较大,周围群众意见较多的纳税户,也可以改征农业税。

五、个体纳税户种植的粮田和棉田,农业税应当征收实物,其他耕地可以征收代金。个别纳税户交纳实物有困难的,经过或者镇人民委员会批准,也可以改征代金。

六、个体纳税户交纳的农业税(包括加成税额和附加),不论交纳实物或者现金,都应当按照规定计算剔除或者扣回购货券。但是,对于农产品以自食为主的居民户,可以不予计算剔除或者扣回购货券。

七、个体纳税户应当在国家规定的纳库期限内交纳农业税,逾期交税的应当加收滞纳金,滞纳金以每逾期一天按照应当征税额的千分之五计算。

八、农业税征收代金的部分,可以实行季度预征,全年结算的办法,在每年第三季度末以前全部征收纳库。农业税征收实物的部分,可以在粮、棉收获的时候征收纳库。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7

关键词:县帮扶;农民试点;农民界定标准

abstract:withtheconstructionofthecityofJingdezhencityeconomy,tourismandurbancharacteristics,andarewoxianbuildingporcelain"CityCenter"tospeedupthepaceandintensityoflandrequisitioninruralareasgrowingmoreandmorefarmerslosttheirland.Duetothestructure,mechanismandmanagement,andotherreasons,partofthefarmerslosttheirlandandunemployment,anewgroupofproblems,socialcontradictions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inordertoeffectivelyresolvetheoutstandingconflicts##countypartycommitteeandgovernmentissueddozensofmeasurestohelpandwasstartedinJune2008inthecountytownofXianghuhelpfarmerswhohavelosttheirlandtocarryoutexperimentalwork.

Keywords:countyassistance;farmerspilot;farmerstodefinestandards

一、十项帮扶措施和失地农民界定标准

十项帮扶措施:

1、为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给已办《失地农民(人员)证》中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办理农转非,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县政府参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给予生活补助。享受低保和生活补助的标准为:女55周岁—59周岁,男60周岁—64周岁,每月补助50元。女60周岁—64周岁,男65周岁—69周岁,每月补助60元。女65周岁、男70周岁以上,每月补助70元。

2、失地农民办理农转非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或政府生活补助的,可继续享有当地村民同等待遇。

3、失地农户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凭户口薄、失地农户证在就近入学的中小学就读免交杂费,免交费用由乡镇财政负担。报考县一中(以第一志愿为准且为应届毕业生)可在招生统招分数线基础上降低10分录取。

4、对失地农民中的适龄青年,本人应征并符合条件的,优先批准服兵役。对失地农民较多的乡镇,县征兵办可对其兵员指标酌情倾斜。

5、对失地农民参照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关规定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并协调用地单位、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6、有条件的乡镇,可结合小城镇建设或商贸开发,规划建设农民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失地农民进街经商创业。

7、集体经济组织有“五荒”(指荒山、荒地、荒水、荒坡、荒滩)资源的可调剂一部分优先发包给失地农民发展农业经济,荒山经营权可一定70年不变,荒地、荒坡、荒滩、荒水经营权可一定30年不变。

8、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部门在办证时只收取工本费,涉及的县级各种规费一律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的30%收取。

失地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销售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果品、粮食和其它农产品,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或每次(日)销售额不足200元的,不缴增值税。

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个体经营的,按国地税最低起征点实行优惠。

9、失地农民未择业者可参照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参保。

10、失地农户有线电视收视费每户每月补助7元,补助资金由县财政负担。

失地农户的界定标准:

失地农户指我县因工程建设而依法征用水田面积70%以上或因征地后人平不足0.3亩水田的农民。

二、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湘湖镇试点工作调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新校区、东璟艺术陶瓷、玉源大道等6个征地项目建设涉及到的被征用土地农户的基本情况,涉及4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共计395户农民。经各方认定,该镇有71户农户为失地农户。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切实搞好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在依据有关政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对湘湖镇失地农民进行帮扶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对湘湖镇失地农民核发失地农户证试点工作等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同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研究和部署,并派出工作组进驻湘湖镇,协助该镇搞好整个试点工作。

(二)加大宣传,上门服务。为取得农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将《土地管理法》、《失地农民帮扶十项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致被征地农户一封信》1000余份发放到每一户征地农户手中,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群众了解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坚持服务“四上门”,即:上门宣传政策、上门摸底调查、上门解难释疑和上门发证(失地农户证)发折(低保存折),所有必办手续由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办理,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

(三)实事求是,“阳光”操作。明确调查重点为:1、被征地农户家庭人口和每人的出生年月(以户口本为准)及文化程度;2、被征地农户一九九八年第二轮承包水田面积及各地块名称和面积;3、被征地农户被征用承包的水田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4、被征地农户被征土地实际测量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5、被征地农户剩余的承包水田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6、被征地农户剩余人平水田面积;7、被征用水田占二轮承包水田面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后召开3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的意见,并对调查核实后的征地面积、家庭人口等进行了两次张榜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在不违背原则和广泛征求群众代表意见的前提下,尊重事实,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整个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群众满意,成效明显。通过帮扶试点工作的开展,使该镇失地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帮扶成效显著。1、有45名老人每月可领取50—70元不等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有30余名适龄青少年读书可减免杂费,而且将来考县一中时,可降低10分录取。今年就有一失地农户之子因降低10分被录取县一中,该农户节约了5100元的择校费;3、有35户失地农户

的有线电视月租费每月减免7元。4、有23名失地青壮年农民被推荐到陶院新校区工作。

三、试点工作反映出的问题

(一)98年距现在已有六年,人口及承包田均有变化,且情况复杂,给试点工作带来不便。各农户手中现有的承包证是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核发的,有部分农户因家庭人口死亡或增加进行了土地流转,但承包证未改;部分农户已进行父子或兄弟分户,人口变化较大;还有娶进、嫁出、当兵、考上大学等人口变化较大。凡此种种,给失地农户的认定和开展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界定失地农户标准有待完善。此次确定失地农户执行的标准是两个(征用土地占承包面积70%以上或剩余承包面积人平不足0.3亩),达到第一个标准的农户数是固定的,但达到第二个标准的农户数是动态的。随着被征地农户的家庭人口增减而变动,人口增加可能成为失地农户,人口减少可能失去失地证。

(三)帮扶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次湘湖镇试点工作是以98年农户承包的农田为基础,调查98年以后因市、县重点工程建设而征用的土地情况。湘湖镇98年以前征用的土地不多,尚可以执行,如果放到我县其它乡(镇),尤其是##镇、洪源镇,他们98年以前都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农户实际耕种的农田,许多村组在98年第二轮承包时并未进行重新分配承包,仍延续98年以前的承包面积,如何落实帮扶措施难度较大。

四、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当前进展

湘湖镇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纷纷要求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失地农民帮扶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完善了十项帮扶措施,将失地农民界定标准改为“被依法征用水田面积70%以上的农民确认为失地农户或被依法征用水田面积未达到70%的,按每户征用1.3亩水田确定1名家庭成员为失地人员,超过1.3亩不足2.6亩的,仍按1人计算,依此类推”,出台了《##县失地农民帮扶暂行办法》,并于2008年12月召开全县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动员会议,在全县进行推广。目前,帮扶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欢迎。

五、失地农民帮扶思路和对策

妥善解决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征地安置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对策,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让农民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当前,对公益性征用采取不完全补偿原则,征地费以农用土地基准地价为标准测算;对于经营性征购,则应采取完全补偿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决定征用土地的均衡价格。同时,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测算能领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参照系,将现行补偿标准提高。

(二)完善征地程序。土地征用程序主要包括3个步骤:征用土地的公告或通知程序,保障有关人员充分的知情权;所有受影响的土地权人参与土地征用过程的公开程序,明确有关权利人的参与权和异议权;司法救济程序,允许有关权利人寻求司法救济,通过司法权制约政府的土地征用行为。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8

一、十项帮扶措施和失地农民界定标准

十项帮扶措施:

1、为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给已办《失地农民(人员)证》中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办理农转非,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县政府参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给予生活补助。享受低保和生活补助的标准为:女55周岁—59周岁,男60周岁—64周岁,每月补助50元。女60周岁—64周岁,男65周岁—69周岁,每月补助60元。女65周岁、男70周岁以上,每月补助70元。

2、失地农民办理农转非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或政府生活补助的,可继续享有当地村民同等待遇。

3、失地农户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凭户口薄、失地农户证在就近入学的中小学就读免交杂费,免交费用由乡镇财政负担。报考县一中(以第一志愿为准且为应届毕业生)可在招生统招分数线基础上降低10分录取。

4、对失地农民中的适龄青年,本人应征并符合条件的,优先批准服兵役。对失地农民较多的乡镇,县征兵办可对其兵员指标酌情倾斜。

5、对失地农民参照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关规定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并协调用地单位、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6、有条件的乡镇,可结合小城镇建设或商贸开发,规划建设农民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失地农民进街经商创业。

7、集体经济组织有“五荒”(指荒山、荒地、荒水、荒坡、荒滩)资源的可调剂一部分优先发包给失地农民发展农业经济,荒山经营权可一定70年不变,荒地、荒坡、荒滩、荒水经营权可一定30年不变。

8、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部门在办证时只收取工本费,涉及的县级各种规费一律按规定标准最低幅度的30%收取。

失地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取得的所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销售水产品、畜牧产品、蔬菜、果品、粮食和其它农产品,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或每次(日)销售额不足200元的,不缴增值税。

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个体经营的,按国地税最低起征点实行优惠。

9、失地农民未择业者可参照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参保。

10、失地农户有线电视收视费每户每月补助7元,补助资金由县财政负担。

失地农户的界定标准:

失地农户指我县因工程建设而依法征用水田面积70%以上或因征地后人平不足0.3亩水田的农民。

二、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湘湖镇试点工作调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新校区、东璟艺术陶瓷、玉源大道等6个征地项目建设涉及到的被征用土地农户的基本情况,涉及4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共计395户农民。经各方认定,该镇有71户农户为失地农户。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切实搞好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在依据有关政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对湘湖镇失地农民进行帮扶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对湘湖镇失地农民核发失地农户证试点工作等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同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帮扶失地农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研究和部署,并派出工作组进驻湘湖镇,协助该镇搞好整个试点工作。

(二)加大宣传,上门服务。为取得农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将《土地管理法》、《失地农民帮扶十项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致被征地农户一封信》1000余份发放到每一户征地农户手中,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群众了解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坚持服务“四上门”,即:上门宣传政策、上门摸底调查、上门解难释疑和上门发证(失地农户证)发折(低保存折),所有必办手续由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办理,得到了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

(三)实事求是,“阳光”操作。明确调点为:1、被征地农户家庭人口和每人的出生年月(以户口本为准)及文化程度;2、被征地农户一九九八年第二轮承包水田面积及各地块名称和面积;3、被征地农户被征用承包的水田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4、被征地农户被征土地实际测量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5、被征地农户剩余的承包水田面积及地块名称和面积;6、被征地农户剩余人平水田面积;7、被征用水田占二轮承包水田面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后召开3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的意见,并对调查核实后的征地面积、家庭人口等进行了两次张榜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处理在不违背原则和广泛征求群众代表意见的前提下,尊重事实,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进行操作,从而确保了整个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群众满意,成效明显。通过帮扶试点工作的开展,使该镇失地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帮扶成效显著。1、有45名老人每月可领取50—70元不等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有30余名适龄青少年读书可减免杂费,而且将来考县一中时,可降低10分录取。今年就有一失地农户之子因降低10分被录取县一中,该农户节约了5100元的择校费;3、有35户失地农户的有线电视月租费每月减免7元。4、有23名失地青壮年农民被推荐到陶院新校区工作。

三、试点工作反映出的问题

(一)98年距现在已有六年,人口及承包田均有变化,且情况复杂,给试点工作带来不便。各农户手中现有的承包证是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核发的,有部分农户因家庭人口死亡或增加进行了土地流转,但承包证未改;部分农户已进行父子或兄弟分户,人口变化较大;还有娶进、嫁出、当兵、考上大学等人口变化较大。凡此种种,给失地农户的认定和开展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界定失地农户标准有待完善。此次确定失地农户执行的标准是两个(征用土地占承包面积70%以上或剩余承包面积人平不足0.3亩),达到第一个标准的农户数是固定的,但达到第二个标准的农户数是动态的。随着被征地农户的家庭人口增减而变动,人口增加可能成为失地农户,人口减少可能失去失地证。

(三)帮扶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次湘湖镇试点工作是以98年农户承包的农田为基础,调查98年以后因市、县重点工程建设而征用的土地情况。湘湖镇98年以前征用的土地不多,尚可以执行,如果放到我县其它乡(镇),尤其是##镇、洪源镇,他们98年以前都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农户实际耕种的农田,许多村组在98年第二轮承包时并未进行重新分配承包,仍延续98年以前的承包面积,如何落实帮扶措施难度较大。

四、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当前进展

湘湖镇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纷纷要求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失地农民帮扶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完善了十项帮扶措施,将失地农民界定标准改为“被依法征用水田面积70%以上的农民确认为失地农户或被依法征用水田面积未达到70%的,按每户征用1.3亩水田确定1名家庭成员为失地人员,超过1.3亩不足2.6亩的,仍按1人计算,依此类推”,出台了《##县失地农民帮扶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12月召开全县失地农民帮扶工作动员会议,在全县进行推广。目前,帮扶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欢迎。

五、失地农民帮扶思路和对策

妥善解决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征地安置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对策,逐步建立“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同步进行,让农民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完善征地程序。土地征用程序主要包括3个步骤:征用土地的公告或通知程序,保障有关人员充分的知情权;所有受影响的土地权人参与土地征用过程的公开程序,明确有关权利人的参与权和异议权;司法救济程序,允许有关权利人寻求司法救济,通过司法权制约政府的土地征用行为。

(二)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当前,对公益性征用采取不完全补偿原则,征地费以农用土地基准地价为标准测算;对于经营性征购,则应采取完全补偿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决定征用土地的均衡价格。同时,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测算能领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参照系,将现行补偿标准提高。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全市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个一百”目标任务的实现,围绕构建“六大体系”和实施“六大工程”,现制定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主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核心,以积极支持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依法依规管理,集约节约用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用地保障。

二、具体措施

(一)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优化结构,保障用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三大任务(培树200个示范村、建成1000个达标村、搬迁1000个自然庄),为中快“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步伐,要积极优化乡村用地结构布局,集约节约用地,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用地保障。

1、修编和完善乡(镇)、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乡村建设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鼓励农民进镇购房或按规划集中建房,节约的宅基地指标可用做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

2、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村庄复垦整节省出来的土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建则建,优先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旧村整理改造和移民并庄用地,使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农民安居。

4、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市城镇村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由市级政府审批的乡村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证移民搬迁使用。

5、引导乡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发挥规模效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农民增收。

6、积极组织土地整理,整理土地增加的耕地按60折抵乡村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缓减建设用地紧张状况。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1、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面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按等级折算增强补充耕地面积。

2、鼓励被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利用。新开的耕地要充分利用剥离的耕作层土壤,所需费用可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

3、坚决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盲目圈占、违法批占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必须依法报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农用地转用审批时,凡涉级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性质必须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要进行充分论证,在预审时应说明不能避刘的理由;在农用地转用报批时,应提交补划到位质量数量的有关情况。

4、每个县(市、区)抓好一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建设带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全面加强。

5、切实加强土地执法巡查。坚决查处违反规划侵占基本农田的违法用地行为;坚决制止用“以租以”等形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三)加大投入,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改造低产田,提高耕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产。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整理复垦土地和改造中低产田,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改造中低产田项目。

1、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工程倾斜,主要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给予重点安排。

2、依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推进田、水、路、村综合整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地面积、增强耕地排灌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3、切实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规范和完善整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4、对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项目每亩补助600—3000元,土地整理项目每亩补助1000—20__元,土地复垦项目每亩补助800—20__元,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每亩补助500—1000元。

(四)严格征地管理,积极探索、加快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步伐,切实维护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确保补偿安置方案合法合理,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1、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耕地亩产调查核定,制定各县(市、区)征地的统一年产什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经批准后公布实施,实现同地同价。

2、保障征收土地补偿安置费及时足额到位。在上报征收土地审批手续前,似用地单位必须将征收土地补偿安置费,足额存入国土资源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否则不予上报征收土地审批手续。全面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3、进一步规定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认真执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公告、登记等规定程序。征地补偿标准、宅基地审批程序等,要向村民公开。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应当充分听取农村村民的意见,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接受群众监督。

4、从市区规划控制区出让土地纯收益中提取10,设立安置补助基金,列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专户储存,专款用于市区规划控制区被征地村劳力安置补助。

5、市区规划区内征收土地时,预留给被征地村(居委)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性用地。

(五)加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地质服务和安全的地质条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防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农村,在科学调查、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地质灾害防灾避让的意见和建议。为村镇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服务。

1、开展地质灾害普查,查清全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把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气象主管构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将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通过媒体向社会。

3、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把灾害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指导和监督矿山企业建立和明确治理责任。尽快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入机制,依法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强农村地区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4、加快小矿的整顿和整合,引导依法办矿、科学采矿、保护环境、文明生产。

(六)完善体制、强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支持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

1、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上生要日程。

2、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支持过程中要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高标准农田的特征篇10

省政府决定在嘉兴市召开全省土地执法监察暨土地整理开发工作会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总结全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大全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二是总结表彰全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和围垦造地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昨天,大家参观了海宁市的海涂围垦、秀洲区的土地整理和嘉善县的村庄整治项目现场,会议还印发了海宁、嘉善、安吉、温岭、嵊州等5个书面典型材料,这些现场和典型材料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对**年度全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等一下,省检察院、省监察厅的领导还要发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同志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同志们参考。

一、通报近二年来查处的典型土地违法案件(材料另发)

二、认清形势,依法履职,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一)近年来我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主要成效。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以来,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深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土地市场秩序明显改观。据统计,**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国土资源部门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5万件,面积13.82万亩,其中耕地8.96万亩,没收建筑物2600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750万平方米,罚没款8.32亿元,收回土地3.9万亩。对181名违法案件的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有46人受到刑事处罚。

二是认真抓好执法巡查工作,防范了一些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据统计,**年和**年,全省巡查发现土地违法行为3.54万起,涉及土地面积14.04万亩,其中耕地7.16万亩。及时制止了3.31万起违法用地,挽回经济损失8.02亿元。

三是努力做好土地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严格按照国务院新《条例》的要求,进一步畅通渠道,规范工作行为,努力把群众土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通过扎实工作,我省土地量已开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共受理土地12576件,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了30%,到国土资源部的量下降了41%,重复信、重复访、集体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与安置专项清理中发现拖欠的4.53亿元征地补偿费,已于**年底全部归还到位。

四是开展了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专项整治,有力地打击了土地违法行为。全省共查处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3011件,拆除违法建筑57万平方米,没收违法建筑108万平方米,罚没款7120万元,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我厅会同省纪委、监察厅、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了村官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的专项执法检查。

五是锻炼了执法监察队伍,维护了土地法律法规的尊严。近几年来,我省执法监察队伍承担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大量工作,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顶住压力,勇挑重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队伍素质在工作磨炼中得到提高,执法工作制度、工作程序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市场治理整顿和宏观调控,查处违法案件的力度明显加大,查处的效果逐步提高,少数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以案件查处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权威,维护了土地法律法规的尊严。

(二)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形势不容乐观,土地违法案件依然居高不下,土地增量虽有下降,但总量依然很大,甚至出现一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确实还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和问题。

1、地方政府成为违法用地和违法征收征用土地的主体。从近几年土地执法情况来看,土地违法的突出问题是地方政府违法,多数性质严重的违法行为,几乎都直接或间接与地方政府有一定关系。据我厅最近调查,全省**年至今年6月底1428个国家、省、市重点项目中,有违法用地的项目202个,占重点项目总数的14.15%,违法用地面积10.97万亩,其中耕地6.79万亩(基本农田2.85万亩)。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门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属政府和法人违法用地的面积占查处总面积的70%以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征收征用土地有严格的规定,但有的地方政府违反规定,擅自大量“协议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据统计,**年以来,全省市、县、乡镇政府和各类开发区擅自“协议征收”土地63.5万亩,已占用20万亩,已支付征地款251亿元,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时,政府自身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政府土地违法往往冠以“发展经济”的帽子,即所谓的因公违法,而且违法用地面积大,有的甚至大量占用基本农田,造成土地违法案件处理难到位、执行难到位。从省国土资源厅等六部门近期组织的土地出让金收缴使用情况检查看,**年—**年,全省拖欠减免土地出让金128.42亿元,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22.73亿元。

2、因违法用地和违法征收征用土地引发的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我省土地量在国土资源部的排名长期名列前茅。最近,国家局又专门通报了我省43件土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征收征用土地引起的。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9501件,来访3418批次、8323人次,总量仍然在高位上运行,尤其是重复率较高,结案率较低。今年5月1日国务院新的《条例》实施以来,复议诉讼案件大量增加,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和自杀、自焚、拦截车辆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

3、一些地方土地违法现象有所抬头,甚至出现反弹趋势。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整顿,空前的案件查处力度和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有效抑制了土地的无序需求。但用地“饥渴”依然存在,一些地方以土地换发展的冲动并未消除,一旦管理出现松懈,反弹就会成为必然。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据省国土资源厅统计,今年1-8月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9547件,立案查处8986件,涉及土地面积6.45万亩,其中耕地4.6万亩。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村官卖地、企业违法占地、城镇居民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建房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今年国土资源部对我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主城区进行了卫星遥感土地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年2月至**年7月期间,杭州市建设用地宗数为404宗,用地面积2.4万亩,其中,违法用地宗数达到117宗,面积4900亩,分别占29%和20%。宁波市建设用地宗数1718宗,用地面积5.0万亩,其中,违法用地宗数达到729宗,面积2.2万亩,分别占42%和44%。这些情况说明,违法用地已经出现反弹趋势,有可能再度蔓延,形成新的违法用地风潮,执法监察的形势依然严峻,绝不可掉以轻心。

4、土地执法工作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执法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资源部门下达停工通知书后,违法者反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国土资源部门缺少进一步的制止措施。对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不自觉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由于多种原因,往往难以得到落实。对应依法追究土地违法行为责任人行政或刑事责任的,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处分建议或土地犯罪移送书,不少案件石沉大海。二是案件查处工作反应机制不够灵敏,抓典型违法案件的准确性不高。对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国土资源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情况,不能作出快速反应,不能尽快查处。很多情况是在领导批示、媒体报道或群众举报后国土资源部门才发现,案件查处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对于已经发现的一些违法案件线索,国土资源部门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进行排查,但又往往抓不到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准确度不高。三是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严格执法是土地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查处违法案件是土地执法工作的核心。从目前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案件的情况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较为普遍,尚未形成国土资源部门的“拳头”和“利剑”。

(三)进一步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力度的主要措施。

1、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严格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本着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对违法批地、占地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中关于要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建立公开的立案标准、查事与查人相结合、加强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加大执法力度等一系列具体要求,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维护和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对法律规定的土地征收征用、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审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登记发证等规定,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违规。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依法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收缴管理。要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不得擅自减免和返还土地出让金。要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收缴土地出让金。凡土地出让金没有交清的,不得发放土地使用证。对在这次审计和土地出让金收缴、使用检查发现的违规行为,各地要积极主动、认真纠正。要按照国土资源部《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标准和管辖的规定》,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当前,各地检察机关正在集中开展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其重点之一是负有市场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案件。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不要认为自己是因公违法,或者是只要不贪污受贿就事不关己。按照这次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的集中查办渎职犯罪专项工作,对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7种情形,即使不落个人腰包,也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一定要依法行使职权,严格依法办事。

2、严格依法征地,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27号文件精神,严格实行征地区片综合价,安置补偿要到位;扩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面,实行即征即保,政府出资的30%的保障金要及时到位;多渠道、多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要严格执行土地征收程序。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确认;确有必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组织听证,做到程序依法,群众信服。对未经依法报批擅自“协议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问题,省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处理意见,省政府主要领导已原则同意,请各地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把握好以下三条:⑴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已落实农用地转用指标及符合其他用地条件且尚未填土动工的,可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报批。用地指标除了可使用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和省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外(额度之内),也可以使用盘活的1999年以来转而未供的农用地指标。⑵对未批先建或已填土破坏耕作层致使土地难以复耕的,依法查处到位后,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可按我厅《关于印发违法用地补办审批手续意见的通知》(浙土资发〔**〕16号)文件的规定,补办用地手续。对未动工建设或未填土破坏耕作层的土地,应由当地政府组织农民耕种。⑶对已支付的部分征地补偿费用,对符合报批条件的土地,征地依法批准后,可在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中予以相应抵冲,但征地的补偿安置费标准,应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3、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狠抓查处到位。查处案件是执法监察工作的“杀手锏”,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一定要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跟踪处理。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查清事实和分清是非问题。查不清事实,就抓不住违法者的要害,人们就不会敬畏法律;分清是非,才能树立正气,打击邪气,才能树立执法的权威。通过近几年的执法实践,大家都有一个共同认识,违法者主要有“两怕”:一怕丢官背处分,二怕建筑物真的被拆除。针对这一心理,只有强化处罚到位,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土地违法行为一经立案,必须有处理结果,对人、对事都要依法处理。坚决纠正违法用地只通过罚款就补办合法手续的行为,要警惕通过查处“洗地”。对商品住宅、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违法用地,依法查处后,必须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对国务院《决定》后的顶风违法行为,要有案必查,坚决从重从严进行处罚和处理。违法用地及其建筑物,法律规定应当拆除或没收的,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要坚决申请;对违法责任人,该政纪处分的,要坚决提出处分建议,涉嫌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查处不能隔靴搔痒、敷衍了事,必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承担始料不及的风险和责任。还要强调的是,下级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有困难的案件,必须及时报请上级部门查处,否则就是失职。对有案不查、执法不严、避重就轻、处罚不到位的,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管理法》第72条的规定责令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或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按照国发[**]10号文件的规定,对市、县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的违法案件,由省国土资源厅直接查处。要抓好典型案件的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追究和公开曝光。违法者最怕公开曝光。这是很好的查案方式,对其他想违法的单位和个人有震慑作用。这次会议以后,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土地执法检查,对省国土资源厅交办的土地违法案件和国土资源部卫星遥感发现的土地违法案件,要一一查清,依法处理,并于今年底向省国土资源厅写出报告。要从群众举报中,发现土地违法案件,并严肃查处,取信于民。要切实做好国庆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期间的工作,确保节会期间无人进京上访,不发生重大。

4、加强动态巡查和卫片执法检查,防范违法案件的发生。查案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良好的土地市场秩序,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是解决执法难、降低执法成本和减少损失的根本途径。针对出现的违法用地反弹趋势,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必须强化动态巡查,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加强考核、兑现奖惩。各市、县(市、区)都要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人,进行多点多面、循环往复的检查和排查,形成“全场紧逼、盯人防守”的态势。要把违法行为高发区作为巡查、检查的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尽最大努力降低发案率。要进一步发挥卫星这一“天眼”的作用,科学地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了解土地利用的基本态势,发现和查处违法用地。省国土资源厅决定,从明年开始,实施全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每2-3年对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卫星监测,除了国土资源部确定的监测杭、宁、温重点县(市、区)外,省里每年再确定5—10个县(市)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5、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建立横向联动办案机制。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及执行,离不开纪检监察及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要建立工作制度,积极争取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大力配合。对拆除违法占地上的建筑物和处理违法责任人,要依法移交、移送有关部门,跟踪到底,保证案件查处一起,处理到位一起。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6、加强执法监察制度和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执法水平。一是要建立、完善和落实违法案件查处会审制度、报告备案制度、督办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责任追究等执法监察工作制度。二是要加强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把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执法监察岗位上来。三是要结合当前国土资源系统正在开展的“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加强教育、培训、考核工作,不失时机地加强执法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法工作水平,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三、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扶持力度,保质保量完成土地整理开发任务

(一)充分肯定我省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耕地保护和造地改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配合支持下,我省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至**年底,全省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建成标准农田1194.38万亩,新增耕地达182.07万亩,为我省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核拨土地整理折抵指标131.09万亩,使用折抵指标批准的耕地104.26万亩,占全部批准建设占用耕地179.27万亩的58%,大大缓解了我省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的矛盾。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开辟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财源,壮大了村级经济,为村民办了一些实事、好事,既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促进了农村基层建设。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达不到省政府规定的要求;个别地方弄虚作假,虚报面积;有的地方开展这项工作征求农民意见的工作做得不细不实,引发农民上访;有的地方工程项目没有实行招投标,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指标管理上存在漏洞,引发违法违纪甚至犯罪行为。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已经或者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防范。对我省前一阶段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肯定成绩,理直气壮地加以宣传。

(二)进一步提高对土地整理开发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土地整理开发是保护耕地、保证我省粮食生产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粮食安全是以一定数量的耕地为前提、为基础的,没有耕地这个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标准农田,粮食安全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只考虑如何解决建设用地,而忽视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我省提出建设标准农田,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建设1500万亩标准农田,按照“吨粮田”标准,就可以保证相当于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如果将1500万亩标准农田真正建成了,保护好了,那么浙江的粮食安全就有了保障。

2、土地整理开发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必然要求。有的领导同志认为,只要有建设用地指标就可以批准农用地转用了。其实,这只是批准农用地转用的一个条件。要批准农用地转用,除了有用地指标以外,还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占用耕地的,必须实现占补平衡,依法可以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必须补划等面积的基本农田,同时还必须依法给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予以补偿和安置。这是批准农用地转用最基本的条件。当前,有些地方虽有用地指标,但农用地转用报批报不上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补充耕地方案和补划基本农田方案不能落实。同时,国务院领导同志已明确表示,“十一五”期间,耕地占补平衡只能在本省范围内进行,不能跨省补充平衡。因此,各地必须把土地整理开发,增加耕地面积,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重中之重来抓。否则,光有建设用地指标,也是无剂于事的。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地,就得造地;不造地,就不能用地。

3、土地整理开发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我省正在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就包括了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重要内容。宅基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所在,搞好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我省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明确目标,完善政策,确保完成土地整理开发任务。

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建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是省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将建成标准农田1300万亩。明后两年还需要再建设标准农田200万亩。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一五”期末,即到2010年,按照我省人均GDp接近达到5000美元测算,每年需新增建设用地30万亩左右,其中占用耕地20万亩左右。这意味着,全省每年要垦造20万亩耕地才能实现占补平衡。因此,土地整理开发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政策,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土地整理开发任务。

1、提前谋划,强化规划管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落实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滩涂围垦、黄土丘陵开发等专项规划,开发项目要落实到具体区域和地块。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块,必须在城镇规划区范围之外,避免城镇建设发展占用标准农田。对城镇规划区之外已明确建设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范围,也不能安排标准农田建设和垦造耕地项目。

2、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方方面面开展土地整理开发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土地整理开发难度加大、投资增加的实际,省里正在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一是适当放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项目立项的连片面积标准。二是实行超额完成标准农田建设计划任务与奖励使用土地整理折抵指标使用额度挂钩制度。对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标准农田建设年度计划任务的地区,按超额完成面积的一定比例奖励土地整理折抵指标使用额度。同时,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奖励标准。三是适当提高开荒垦造耕地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提高农村宅基地复垦补助资金标准。降低向省申请资金补助的开荒垦造耕地集中连片面积标准。四是鼓励向省统筹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凡向省统筹专户调剂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的,省里原则上参照市场调剂价支付统筹款,并按统筹折抵指标数量的一定比例奖励相应市、县(市、区)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年度使用额度。凡**年及以后动工建设的滩涂围垦项目,必须按实际围垦面积的20%由省里统筹用于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指标,并按省委托垦造耕地项目补偿标准给予资金补助。五是补充耕地易地委托垦造的资金补偿标准按双方当地耕地开垦费就高标准确定。标准农田易地代建的,由双方国土资源部门商定资金补偿标准。这些政策措施,将同省财政厅进一步协商沟通后,报省造地改田领导小组讨论,省政府同意后实施。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进一步鼓励土地整理开发的政策性措施。

3、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土地整理开发的数量和质量。国土资源部已经发出通知,今后耕地占补平衡要按等级折算,既要保证新开发耕地的数量,又要保证质量,真正实现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一是要加强立项管理。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前必须严格履行审查报批手续,经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立项、实施。补充耕地易地委托垦造和标准农田跨县(市、区)代建的,由双方国土资源部门商定,并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跨市的还须由双方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市人民政府鉴证),报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后实施。二是要保证土地整理开发的面积和质量。这么多年来,地表比较平坦、土层较厚的农地多数已被整理,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向偏远的土层较薄的地方转移。在这些地方建设标准农田,除了做好沟渠道路配套外,更要注意耕作层土壤的厚度。鼓励占用耕地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的土壤改良。三是坚持省、市、县三级验收制度,国土资源、农业、财政、水利等部门同时参与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交由农业部门管理,继续培肥地力。对弄虚作假、虚报面积的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经查实,除了扣回已核发的折抵指标以外,还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