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共7篇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共7篇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共7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3:01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1篇

1.倒叙法。就是把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始就陷入疑问之中,有了疑问,就有急于读下去解开谜团的欲望。如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设疑法。就是设置疑问制造悬念的方法。如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开头:“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触及人生和历史最厚重的一页?鲁迅先生,我能握住你的手吗?”这样的开头给人以深思。

3.反常法。文章一开始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头,产生疑问,发人深思。如小小说《鞋》的开头就写小鞋匠每天在路口张望,他渴望能够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这样的开头好就好在它能调动读者思考:这个小鞋匠每天在路口张望的这个高大的身影是谁?为何张望他?其妙处就是通过描写小鞋匠的反常行为,让读者急于知道下文,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4.对比法。任何事物都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抓住“这另一方面”大做文章,就会使主题新颖别致。如优秀作文《也论愚公》的开头这样写道:“愚公,早已被称为艰苦创业、持之以恒的楷模,但我却认为愚公确实是愚。”愚公,众人的看法是“艰苦创业、持之以恒的楷模”,而“我”却认为愚公很“愚”,两种看法构成鲜明对比,形成悬念。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2篇

这种结尾是以情节的阶段性结局作为小说的结尾,设置矛盾,留下悬念,有意呈现一种“无尾之尾”的状态,让读者去猜测、去丰富、去补充。如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后半部分内容是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去世,翠翠却不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老船夫带着一生最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给女儿幸福,亦无法给孙女幸福。而翠翠以后的命运会怎样?她能等到属于她的幸福吗?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这种悬念式结尾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在设置悬念时应注意:要合乎情理,不能牵强生硬;要善于根据情节、主题、人物塑造等需要设置,不要“悬”而太久却与之无关;要巧妙解悬,不能让读者读完全篇还如坠云雾中,不知所以然;要有新奇性,不能让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了后面的结果。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3篇

这种悬念的设置,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能够更好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多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情节发展过程中设置悬念常用的方法如下:

1.间接法。就是侧面写人物来设置悬念的方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没有直接写出管营、差拨四人的谈话,而是通过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来写他们的怀疑与推测。这就是悬念艺术,它使情节扑朔迷离,使作品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2.插叙法。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如鲁迅的《故乡》,当写“我”回故乡准备拜访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制造了悬念:“我”拜望亲戚本家了吗?闰土为什么很想见“我”一回面?读完插叙的内容以后,我们不禁又要问:“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闰土现在怎样了?“我们”见了面,闰土还会口若悬河,无话不谈吗?悬念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势曲折变化,跌宕起伏。

4.描写法。就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情描写或是对景物特征的描写造成悬念。如欧·亨利作品《最后一片叶子》结尾部分写常春藤叶子:“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叶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为什么这一片叶子不像其他叶子一样落下?琼珊的命运究竟会怎样?这样就设置了悬念,把读者的“胃口”吊了起来。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4篇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一定要上好阅读课,为作文打基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讲清课文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学习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二是阅读教学要与学生的写作实际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以课文为借鉴练习写作。把学生日常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带到阅读课去比较、去解决,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让他们对照作文,认识到自己作文中错误的原因,想出改正的办法。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5篇

叶圣陶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目前,我们只靠课本上每个单元的规定训练是很不够的,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为适应生活需要,必须多练。因为作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能力,任何一种复杂的能力都需要经常的练习才能形成。“文必多作而后工”,我们要以多练为突破口,增加练习次数,重视习作质量。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老说:“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6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是来自现实生活。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写出来的文章就内容充实,反之,“编”出来的文章则面目苍白。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文章。”对此,叶老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为了使文章的“溪水”流个不停,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现象,了解社会生活。如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观察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朝霞日落的秀丽景色、鸡鸭鹅狗的生活习性、桃李杏梨的生长变化以及沸腾的劳动场面、安静的学习环境、热闹的集市贸易等等。在观察时,还要帮助学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择观察角度。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来。

运用设悬念的方法作文200字第7篇

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肘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接上原来的情节。如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故乡准备拜访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制造了悬念:“我”拜望亲戚本家了吗?闰土为什么很想见“我”一回面?读完插叙的内容以后,我们不禁又要问:“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闰土现在怎样了?“我们”见了面,闰土还会口若悬河,无话不谈吗?悬念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势曲折变化,跌宕起伏,读来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