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8:10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1

一、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

1.公司理财学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一门学科,尽管财务理论的部分比较单薄,大多是对实际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但是具有自己的学科内容。20世纪30、40年代,随着对公司理财理论研究的逐步展开,针对公司财务的各种分析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不断碰撞与求新,以实践引导理论发展的规范研究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公司财务理论,是以定性的逻辑推理和语言描述为主,同时也采用定量化和财务决策模型化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所处理的是在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决策问题。对资本的控制需要借助于各种定量方法,因此在这一时期,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上,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2.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证券投资组合选择》成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开端。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成为现代财务理论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事实分界点。马科维茨、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的开创性贡献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找到了发展方向。公司财务研究逐步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公司财务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以投资者理性、无套利和完全市场假设为出发点、以一般均衡分析为手段、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资产定价为核心,逐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体系。

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逐渐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融入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信号理论”等信息经济学概念以及“道德风险”、“委托”等理论概念,以理论创新与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财务理论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后来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财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经过反复辩驳和大量的实证检验,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产生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结果和一批应用模型,其中几项重要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财务学科的发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财务商业实践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深受业界重视和尊重。

二、公司财务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如果认为该工作已经接近完成或达到完美则是一个错误认识。英国的RichardaBrealey教授与美国的StewartC.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作为公司财务原理方面的权威著作之一,对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前瞻性提出了十大极具挑战性的领域。结合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以下领域将成为新热点。

1.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影响

一切与企业存在交易关系的个人和团体都有可能成为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如果所有的交易契约都是完备的,则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得到完备性契约的保护。但是,企业资本要素提供者之外的契约方很难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完备契约关系,契约的不完备是现实常态,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企业无法避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企业与社会的冲突等,因而遇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最大挑战。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契约边界遍及包括政府、供应商、顾客等在内的所有利害关系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采纳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公司财务决策应该是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支持网络,这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企业财务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公司财务研究不能忽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因此,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及其协调问题是公司财务研究的亟待开创的又一重要课题。

2.人力资本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完备契约是企业契约常态,与人力资本不可分割的技术、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素一道雇佣其他的生产要素,且人力资本要素日益显示出比较优势的地位,这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变迁的现实状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企业,其主要资产是由人力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构成的(突出的例子是it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向公司财务理论家和实证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作为我们大部分的理论模型基础的范例是生产性企业。新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因为它们的主要资产是自治的人而不是无活动性的机器。

虽然人力资本具有机器等一般性资本的特征,但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它只能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企业可以对其非人力资本拥有占有权,而对其人力资本却只能拥有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由企业和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来规定。这种契约既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情况,也无法详尽地规定各种情况下契约各方的责任与权利,是一种不完备契约。

现代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控制力却在下降,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日渐提高。我们看到,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性、技术性的“人力资本”将日渐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方案在众多企业中酝酿并相继推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化的趋势正逐步形成。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再倾向于垂直一体化而要求人力资本越来越集中,现代企业正由垂直一体化逐步转变为扁平化和专业化,正由物质资本密集型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价值不是简单契约价值的综合。

在人力资本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却无法控制这些专业化技能很高的员工时,企业很可能因为其离职而引起企业核心资产的流失,处于企业外部的股东名义上保留着剩余索取权,但是实际上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却被优势人力资本提前索取。人力资本攫取的部分企业价值就是人力资本租金。因此,此时讨论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索取权竞争比仅仅讨论剩余索取权或者剩余价值本身更加迫切。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等财务决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变化。

为了解决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辛格勒斯(Zingales,2000)提出“基于关键资源建立的特殊投资网络(webofspecificinvestmentsbuiltaroundacriticalresource)”,即关键资源(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投资的互相补充而形成的公司特有投资组合,企业实质上是围绕关键资源而建立的投资组合,通过契约形式赋予关键人力资本以特权,明确其报酬。当然这种特殊投资网络联结的建立需要时间,体现在企业长期价值上。有很多例子证明给予员工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企业作为一个抽象的特殊投资网络,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高度整合创造着公司的凝聚力和成长机会,企业价值正是体现了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高度整合。

由于当前无论是会计还是公司财务,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因此,关于公司财务决策如何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还没有很好的理论依据。

3.新的衍生证券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冲击

公司财务理论研究成果落后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证券类型的迅速增加,虽然对于衍生证券的一般性认识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好像还没有给出对这些证券和其他特制的证券的利益本质的系统性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mm理论提出以后,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框架,它是以建立在比较理想的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公司定价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筹资、兼并和风险管理。这个框架,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十多年来衍生证券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企业在筹资及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证券来进行筹资。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原有框架不一致,传统框架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因此对企业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并没有加以考虑。这导致企业在解决激励问题时采用新的工具,并提出了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迄今已有很多新的构想和新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逐步从理论方面的考虑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企业机制的设计和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但已经有很多的进展和探索。

4.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

传统财务理论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定条件下推导出来的,由于公司财务活动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是非理性的,所以难以通过现实检验。有关研究已经证实,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之一,在财务国际化脚步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对人们的决策心理和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行为财务学试图解释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注重从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资本市场的条件、政府行为等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是,行为财务还没有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公认的、毫无争议的一个研究范式。一方面,行为财务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虽然得益于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行为财务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断章取义地从一些投资者的行为片段去组合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虽然可能得出令人感兴趣的结论,但合理性却不能保证。

5.公司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风险,Brealey教授与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指出了四种情况下的风险管理策略:第一,当企业扩大生产时,管理人员经常通过权衡改变产品组合或剥离项目以降低失败的成本;第二,通过减少企业的举债,管理人员可将经营风险分散到更大的权益基础之上;第三,绝大多数业务取得保险以防范各类特定风险;第四,管理人员经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防止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不利变动。

有关公司风险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框架,但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直至后来1998年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引起的金融风波,以及最近次贷问题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意识到以前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够的。所以这就向各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成为现在很热门的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DemarzoandDuffie(1991)说明投资者对公司风险暴露的不知情足以证明公司套期保值的合理性,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理论并没有丰富到可以详细说明最优的风险暴露。

以往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降低风险,但是风险并非越低越好,风险管理的关键不在于降低风险,而是增加价值。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思考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历程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了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申请。从此,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始运用自己的金融机构融通企业内部资金,提高企业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011年底全国已有13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了财务公司,涉及30多个行业,资产规模为15581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764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公司服务手段已经由简单的“存贷结”发展到资金集中管理、风险综合控制、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服务方式由传统方式发展到业务运行、内部管理与监管信息一体化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风险管理由粗放模式逐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财务公司在中国经济腾飞的25年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依法经营,精益管理,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成绩斐然。

H煤化集团Y财务公司于2009年7月2日揭牌成立,自成立以来,Y财务公司始终坚持“立足集团、服务集团”的经营宗旨,根据银监会赋予的金融功能,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整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Y财务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服务对象逐渐由110余家扩大到330余家。2010年底财务公司资产总额191.91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利润总额5.8亿元,净利润4.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27.56,流动比率39.51%,不良资产及不良贷款均为零,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均为100%,金融案件发生率为零,资本实力雄踞全国同行业前5名。

二、Y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

(一)“集中”功能

1.资金集中管理

Y财务公司的核心功能是资金集中管理,即现金池的建立,将成员单位的多余头寸集中起来,在集团内部有偿调剂使用,提高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截至2011年底,在财务公司开户的成员单位数量达345家,结算笔数为18.49万,较去年同期增加4.9万笔,资金集中度在80%以上。

2.存款账户集中

Y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集团下属企业进行监控,通过清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规范账户设立,防止资金的闲置浪费和管理混乱,这样既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增强集团对直属企业的管控。

3.结算业务集中

一般来说集团每个成员在当地银行都有各自留存结算金,当集团成员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成员企业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会导致集团整体结算成本高昂,而利用财务公司统一对内清算和对外支付结算,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2009年集团在上千次物资采购招标中节约采购成本6亿多元就充分利用了集中结算的成本优势。

4.有价证券集中

如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承兑和贴现,将成员单位的存量票据盘活,加快资金周转。也可以外转票据或将票据通过银行等机构进行再贴现,实现为集团融资的功能。贴现率大都低于贷款利率,无形中节约了融资费用。承兑汇票在集团财务公司当天就能免费变现,针对近期汇票不断增加的情况,财务公司采取“以票易票”等方式,对外支付纸质银行承兑汇票70亿元,办理票据贴现和转贴现40亿元,有效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

(二)资金管理功能

1.成员间资金调节

Y财务公司将现金池充裕资金以一定的利率发放给资金短缺的成员单位使用,或以委托贷款的方式来进行调剂,为集团节约息差损失和手续费损失。2010年底,累计发放贷款172.2亿元。集团公司新增贷款利率均下浮10%,仅此一项就节约财务费用4000万元。

2.多样的融资功能

Y财务公司的融资功能主要有中期票据、融资租赁、同业拆借、银团贷款等方式。如通过Y财务公司的银团贷款业务,L煤化工按照同期基准利率拿到了6.8亿元的贷款,Hn煤气(集团)公司、B煤业也分别获得6.4亿元和3.53亿元的贷款支持;Z二矿签署了总额为1.98亿元的售后回租合同,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集团公司额度为55亿元的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其中30亿元利率为4.87%,25亿元利率为5.26%,按照同期银行存款利率6.65%计算,5年内可为集团公司节省约4.4亿元的利息支出。

3.投资功能

当资金盈余较大,还可适当开展投资业务,以获得更大的增值。主要有有价证券投资和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三)提供相关金融增值服务

Y财务公司的金融增值服务主要有:围绕集团产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充当企业集团和专业银行之间的纽带作用,争取银行优惠贷款;为成员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担保、保险等。

三、Y财务公司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H煤化集团财务公司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出现了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公司功能定位问题

财务公司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切忌做“大而全”,不盲目仿效商业银行,要在集团内部见缝插针、拾遗补缺,将其金融服务做得更有针对性,把业务做深做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

(二)财务公司管理问题

1.集团对财务公司的管理问题

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大都限于集团内部,客户均为集团成员单位,因此集团给财务公司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从法律关系上看二者是平等的法人关系,并且财务公司具有金融牌照,受银监会监管,遵守金融制度、法规,势必产生自、利益权的博弈点。

从整体看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但会降低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自由度,减少单位的银企资源,如不理顺资金管理体制,事事均由集团行政手段干预,则会严重拖累财务公司正常运转。

2.财务公司自身管理上的问题

财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先天不足,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均为集团内部人员,三会之间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制衡,公司治理制度弱化,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有的“分权与制衡”的目的没有实现,难以有效控制财务公司的运营风险;

“以投换股,以投控股”的投资行为亟待规范。特别是非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意图通过财务公司投资设子公司的方式,变相扩大集团范围,向外做业务,使财务公司的资金风险加大。

(三)财务公司经营运作问题

1.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匮乏

我国财务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就职于集团财务部的员工,缺乏专门的金融人才,使得财务公司不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严重制约了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

2.客户质量千差万别,成员单位贫富不均

H煤化集团结算平台上线的三百多家单位中,排名在前四十家的存款占结算平台资金的60%以上。因此,财务公司要想发展,必须维护重点客户的利益,但大多财务公司认为客户是“自己人”,服务意识淡薄,没有遵循市场规律,重点客户常常游离在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之间。

3.发展空间上受银业挤压较大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最终必然会将集团成员推向市场,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金融机构,而财务公司却不能自主选择企业;分支机构设立的严格限制,也无法与银行业全能化、综合化、多元化的业务优势相比。

四、财务公司持续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找准定位,构建长期发展规划

财务公司始终要“依托集团、服务集团”,从大局着眼,必须有牺牲局部利益的精神。要建立内部资金结算和资金价格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形成“结算中心”;提供贷款、投资服务,提供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形成“融资中心”;利用自身的金融平台,构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新架构,创新“大资金”的管理方式,构建“1+3”池资金管理模式,即资金管理平台加现金池、票据池、授信池,为企业发行债券、财务咨询提供服务,形成“资本运作中心”;集团对财务公司应提供一定的内部政策支持。

(二)建立新型资本结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在集团公司相对控股的基础上,财务公司的股本结构要社会化,监督也要社会化,减少行政干预,找准财务公司与集团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按金融法规办事,建立完善的、规范的内部授权制度、业务流程、考核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等,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建立职责明确、分级决策、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高级人才战略,着重培训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一批既熟悉产业经营又熟悉金融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员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与考核来提升员工的素质,保持财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已经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公司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模式,针对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把金融服务做专、做精;引入市场化、差异化的资金存贷管理机制,构建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共赢。

在保持创新传统融资和资金管理业务优势的同时,要通过增加业务的知识含量增加竞争力,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财务与融资顾问、保险、票据、年金、证券等业务,特别是在大型机电设备、消费品行业的买方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注重电子金融的发展,把握信息科技发展的规律,以长远战略眼光扎实推进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加快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速度。

五、结论

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需要财务公司,中国的财务公司也只能在为企业集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金融服务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需求,而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加速,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面对机遇与挑战,H煤化集团财务公司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集团的腾飞,实现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和谐发展无疑对同行业财务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杜胜利,王宏淼.财务公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刘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1(10).

[3]严李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J].上海金融,2011(11).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3

   关键词:集团公司;管理链条;监督成本;信息化;资金利用率;发展趋势

   一、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链条长,管理效率低

   在集团公司中,随着各层次公司投资的不断延伸,资本的运作方式呈现出以少控多的特点,评价成功集团公司的规模,是看它控制多少资产。母公司用股权这根指挥棒指导着集团的组建、运转、扩张和紧缩。母公司处于金字塔的塔尖,用一倍的集团母公司资本控制并经营着数倍的其他资本,形成了复杂的组织层次,管理链条过长,导致管理效率低。

   (二)监督环节不当,监督成本过高

   集团公司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集团总公司与所属子公司之间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结果。既然有产权的分离,就会有产权的委托,在此过程中集团总公司处于委托方,所属子公司处于方,方要向委托方负责,因此总公司为使子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符合集团整体利益要求,必须对公司财务决策过程实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免事后造成损失。有时就会因为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当,形成过高的监督成本。

   (三)信息共享性差,财务信息失真,信息化程度不高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的主要支撑和依据,集团母公司不仅是利润或成本中心,更是投资中心和决策中心,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不到位,会造成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甚至财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在各子公司自己处理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人为操纵。

   (四)资金周转不畅,资金利用率低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随着经营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下属公司不断成立,很多子公司在建立初期其营运资金完全靠母公司支持,但进入较为稳定的持续经营时期后仍然长期依赖母公司提供贷款和占用应付母公司的账款进行周转,影响母公司资金运转的顺畅和集团整体的资金利用率。在一些企业集团中,由于其内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财会机构,都开有银行账户,因此都占用一定的闲散资金,使集团中原本有限的资金分散、沉淀和闲置,达不到相对合理的配置,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利润率低。

   (五)母子公司目标冲突,各管理层负担失衡

   集团公司内各子公司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从事不同或相近的行业,在生产、技术等诸多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有些情况下,母公司为了资源综合效益的最优化配置,确保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而牺牲个别子公司的利益,这种做法与各子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会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在确保集团目标实施时,母公司集权不利于各子公司管理层积极性的调动,特别是在多元结构中,财权集中于母公司,必然要求集团管理总部对各个方面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最高管理层未必具有足够高的素质与能力来做出科学的判断,形成一方面下属公司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总部管理层负担过重的状况。

   随着集团公司的扩张,全球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讲,资金管理有了更新的内容。本文结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现代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展望集团公司财务管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二、解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和发展趋势

   (一)实行资金集团管理,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统一委派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充分考虑资金回报和筹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同时,要合理运用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把母、子公司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公司统一调配,以保证集团重点项目资金的需要,在各子公司内部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定期结算支付资金占用费。

   为解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分散管理,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协调的局面,对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实行由集团公司委派制,规定对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必须进入相应子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使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成为实施经营全过程财务监控功能。同时,也使外派会计人员消除了受子公司制约的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存在的问题,从而显着地提高了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实时控制

   1、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的制定是指由预算编制委员会来制定企业应该编制哪些预算,这些预算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预算之间的关系以及预算的起点等等。在企业集团中,往往首先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对于二级单位来说,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的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2、编制预算。其是指根据预算体系编制各个预算表。在手工条件下,各种预算表中的数据都是手工填入的,如果目标利润变化了,所有表中数据几乎都需要修改。因此,手工条件下预算编制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主要是制定各种编制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各种计划表中的大部分数据则自动生成,使编制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3、实时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导致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未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某一事件)发生时,该事件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4、预算分析。在网络环境下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等。

   (三)加强投资管理,使企业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

   1、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企业将资本分配于各个投资项目,包括对外投资、技改项目投入等广泛的范围,而项目效益将在未来实现,所以企业的投资项目必然包含风险,应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围绕企业长期效益和总体效益为目的的“投资责任中心”来具体实施各项投资管理工作。例如投资方向的选择,应遵循企业专业化,集团总部综合化的原则。使成员企业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减少交叉经营,避免相互蚕食,在总部综合经营的指导下,相互支持,联手购销。投资决策的确定应注重“经营性投资”方案的确定。“事业性投资”、“福利性投资”应相对控制。在“经营性投资”中获取经济效益。

   2、要搞好投资管理,还必须实施规范的投资工作程序和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结合投资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保护投资资金不受损失和有效的预期收回。

   3、对投资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考核,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实现,如建立投资决策模型库,输入投资模型所需的数据后,由计算机自动根据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状况而确定现有资金的投资模式,并利用投资管理模块提供的各种投资模型和实时的投资管理分析模块,确定最佳投资模型,使企业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

   (四)注重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创新

   集团公司网络化的财务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但同时网络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面对网络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为集团迅速、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在巩固原有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对集团财务管理从体制、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财务管理集中化、目标多元化,强化信息分析的作用。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财务公司发展定位影响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政府为了打破银行市场垄断行为做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重大决定,而利率市场化是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我国金融市场将会进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公司作为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将会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面临巨大的考验。

二、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论进行分析

金融自由化理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普遍存在于发展国家中,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肖提出的理论。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利率市场化的依据,主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理论而存在。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针对发展国家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出现严重扭曲等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资金缺口是影响整个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缺口而导致就业不充分,资金缺口的实质是人为压低市场名义利率或由于实际通货膨胀率较高而致使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分歧过大,有时实际利率甚至还会出现负数的情况。政府通常会对以“配给”的方式进行干预,为市场提供信贷。在政府的干预作用下,出现了低利率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新增收入与投资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拉大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最终使得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进一步激化了供求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三、对财务公司特点和功能进行分析

(一)财务公司特点与功能

财务公司(金融公司)是为企业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与销售而提供服务的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机构,在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中都设立属于企业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与集团内其它公司有平等的地位。财务公司主要负责集团内公司日常资金营运的周转业务具体表现在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筹集、调配及投资等事务。财务公司还能行使对成员公司及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功能,对集团成员享有资金具有约束权,有利于促进集团的治理机制。财务公司具有融资功能、投资功能及中介功能,其功能体现有利于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服务。融资功能主要体现在能按照实际业务需要通过发现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从市场中获取资金,也可以从境外中从事借款业务。财务公司的投资功能体现在为成员单位办理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融资租赁、及集团成员单位股权投资等。财务公司的中介功能体现在为成员单位办理投资与贷款委托,为成员单位提供企业证券、咨询、、担保及信用签证等服务。

(二)利率市场化的产生对财务公司带来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给财务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集团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财务公司的影响甚大,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优势在于政府放宽了对市场利率的监管,从而使资金成本较低,其服务范围较稳定。财务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能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金规模优势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财务公司的人员较少、成员单位较为集中,其单位资金成本在金融机构中是较低的,从而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财务公司对集团的发展情况了解得最清楚,在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很多产业对金融产品的设计有一定的经验优势。

2、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的负面影响

在市场利率化的背景下,也会对财务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不利于实现财务公司利用存款利获取利润的规模,由于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资金成本较高,传统的业务受到巨大的挑战。金融机构的规模大小是竞争优胜的重要因素,而财务公司隶属集团公司,没有分支机构的支持,筹资渠道不够广,所以财务公司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较大,集团成员可选择的银行机构不断增多,而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多签订的协议中承诺所给价格不会低于其它银行机构的价格,以至于财务公司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存放同业及吸收存款双重的利率波动。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服务机构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财务公司经验不足,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利率市场化影响下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一)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财务公司发展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财务公司的发展较为成熟,发达国家金融服务集团中的财务公司的智能主要是围绕企业的价值而开展。其一,大型集团财务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由于资本投入较大的金融产品具有效益回收期长、终端售价较高的特点,制造业部门的财务公司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顺利交易提供分期付款等创新服务,从而支持其它企业,但是其业务范围并不仅限于集团内部,财务公司的创新型服务具有显著的社会化及外向型特点[4]。其二,财务公司在为企业提供融资、信贷及租赁等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还参与了收购业务。由于财务公司对本行业的了解程度比一般的金融机构更高,所以财务公司在参与资本运作的活动中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其三,随着科学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财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为设置分支机构,还能实现信用卡服务与在线服务实现网络化。

(二)国内财务公司的发展定位

1、组织结构从单一财务转变为多元化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是金融市场更完整的重要体现,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市场的竞争更激烈,我国财务公司将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中,要实现资本投资效益最大化需要依靠股份制,财务公司必须将自身转变为金融控股公司才能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目前各金融机构已开放并完善各金融创新业务,而混业经营是实现财务公司转向金融控股集团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分银行机构之间的合作以扩大业务范围,将财务公司发展为更大的控股公司。

2、业务品种从传统业务转变为创新业务

我国财务公司主要负责集团的存款与贷款业务,其利润来源于存贷差,传统的业务过于单一,已经不能满足集团的资金需求,发展投资银行业业务及外汇业务等创新业务已经成为财务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公司必须注重人才储备工作,由于外汇业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集团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需要设计符合集团需要的金融产品,传统业务转向创新业务的关键在于为集团的发展提供资金并降低其财务成本。价格竞争是利率市场化下财务公司进行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财务公司应利用业务的多元化设计价格合理的金融产品,增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业务的发展需要依靠传统业务,所以应提高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之间的联系。

3、业务范围从国内业务转变为国内国际兼备的业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企业集团跨国经营也成为财务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财务公司已有的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多方位的融资需求,所以应科学合理地将国内业务转为兼备国内外的业务。这就要求财务公司加强境外分支机构的设立,便于管理境外资金,同时还能抓住境外市场带来的机遇,对其存在的风险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与规避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应严格控制财务公司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首先应提高财务公司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其次健全财务公司防范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风险规避对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给财务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公司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财务公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16(01):117-118

[2]史京军.利率市场化对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2,6(30):63-64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5

关键词:铁道;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可行性

财务公司与资金结算中心相比,前者注重资金融通,而后者则注重资金监控。面对着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将铁道可以尝试着将资金结算中心取缔,由财务公司来代替。这对我国铁路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其次对其向财务公司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说明,仅供参考。

一、我国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各个铁路局都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以便对铁路发展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与控制。从资金结算中心成立之初至今,已经有20多年历史,现如今我国各个铁路局的资金结算中心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这为铁路事业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及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到另一个高潮时期,铁路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结算中心方式无法满足铁路资金缺口,同时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呈现出很多风险隐患。再加之,现阶段我国的铁道资金结算中心都是利用“内部银行”的模式,此种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凸显了很多弊端,比如内部结算成本越加高,管理效率始终没有提上去,而且一些资金结算中心所进行的只是结算工作,对资金的具体运用管理没有加以重视,另外,内部结算网络过于庞杂,这使得人工成本大大提升。此外,我国的铁路单位数量非常多,地域跨度也十分广,有些铁路单位难以在资金结算中心设立账户,因此有很多资金一直处于体外循环的状态,同时账号不集中,同样影响了管理效率。

正式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各个铁路局可以尝试着取缔资金结算中心,而设立财务公司。这一方面是迎合铁路系统自身发展,满足外部筹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进一步梳理铁路系统内部的资金管理。财务公司解决了法律主体资格的问题,获取这一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格就意味着其开展有关业务不会再受到内部存贷款和第三方贷款的金融法律限制;与此同时,还可有效规避成员单位与资金结算中心此类虚拟实体结算交易所带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不明晰问题。,财务公司的设立也是金融功能深化和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结果,异常发达的外部金融体系需要财务公司这一机构作为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互联方,资金管理的外包不利于企业决策的执行,而资金结算中心只是解决了资金管理内部化的问题

二、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的可行性

1.具备发展基础

我国铁路系统一直致力于机构改革与资产整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铁路系统职能更加强化,同时也有所延伸。与铁路系统相关的企业都具有发展经营的意识,在这其中,政府职能明显弱化,这为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铁道资金结算中心经过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国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财务公司可以在此基础基础上进行改进,只是使资金管理变得更加灵活,不会出现颠覆性的改变,因此现有的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体系为财务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我国为了能够保证铁路事业资金得以合理应用,出台了很多资金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这为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目前我国铁路系统在资金结算方面应用了大量的信息化设备,使得结算速度大大提高,现如今同一城市的铁路资金结算可能也就几秒钟,而不同城市之间的资金结算也不超过几分钟,因此这为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奠定了硬件与软件基础。

2.目标定位

铁路系统设立财务公司之后,该公司依然归于铁路系统管辖,其发展宗旨依然是“以铁路为依托,发展铁路”,其出发点就是提高铁路系统的发展建设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需要以企业战略为发展规划,始终围绕着企业发展经营目标为经营原则,努力将其发展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结算中心、金融服务中心。

财务公司应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重点突出董事会的职能以及作用,再董事会之下在设立职能委员会,以此来执行财务公司的规划发展目标。依据铁路系统的特点,各个铁路局的财务公司可以由铁道部财务公司直接管理,以此确保全国铁路资金的集中管理与资金通融,这对于资金结算中心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升级。

铁道财务公司的目标定位都十分明确,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在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实现平稳的过渡,因此取缔资金结算中心,设立财务公司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铁道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仅具有理论、硬件等基础,同时由于铁路设立财务公司并不是盲目进行,具有详细的规划以及明确的目标定位,实施起来尽管很复杂,但是并不困难。再加之,我国铁路建设正面临着资金缺口,传统的资金结算中心,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铁道设立财务公司也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清,李茹.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定位[J].中国商贸,2012(08).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6

我国的民营企业指的是由某一个民间集体共同拥有或个人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者间接去加以经营的经济实体,其中包括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我国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萌芽的,在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从90年代至今属于快速发展阶段。深交所的建立使得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了资本市场,但是相对于其他国有企业来说,我国的民营企业还是微乎其微。90年代中期,由于中国股市经历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熊市”,使民营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发展步伐放缓,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态。2000年的时候,我国第一家主要股东由民营企业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即民生银行)在上交所上市,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12年,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占有大部分比重,这让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发展中的问题

(一)在投资者中的诚信度不高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就存在了很多不足,内部控制制度漏洞百出,内部管理不规范,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以上问题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媒体的曝光后,很多群众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已经大大降低,投资者由于看到了这些问题就不敢投资,使得民营企业实收资本极度缩减,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掏空上市公司,并私自更改财务报表,使得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极大创伤。

(二)财务风险居高不下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为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当关联公司出现违约负债等情况的时候,担保公司就必须要站出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担保公司自身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纠纷,关联公司的债权人就会对上市公司进行追偿甚至是提起诉讼,上市公司的财务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三)对民营企业的限制过多

我国的金融、石油和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对原材料的垄断,于是设置的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样的行业,垄断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垄断行业内部的服务水平难以提高,高价也让许多消费者选择少消费甚至是不消费,从而难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三、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盲目追求高速扩张

很多企业现在都是为了规模上的扩张而进行大量收购兼并,事实上,这样的兼并知识一种粗放式的兼并,只能在形式上看到企业的规模在扩大,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让企业的实力真正得到提高,加上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跟不上表面规模的扩大,这就会导致企业运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企业投资者盲目投资。

(二)融资困难

由于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我国民营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长期的借款,更不用说从商业银行获得债券。所以,短期融资是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短期融资后形成的资本属于流动性资本,流动性资本过高就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用短期的借款去弥补长期的负债,只会让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三)竞争激烈的市场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和扩大销售量,许多民营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出售产品,应收账款过大,企业许多的资金收不回来,坏账出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

四、对民营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财务预防系统

民营企业要想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改掉自己之前那种随意的决策方法,只有科学的决策方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避免盲目投资。同时也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系统,对民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就及时解决。

(二)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和权利制衡约束机制

让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明确规定他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他们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企业的相关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只有完善的法人机制和相互制衡的权利机制,才能让民营企业在运营时更加规范。

(三)加强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资产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加强民营企业资产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严格的资产管理办法有利于防止上市公司发生资产的损毁和认为破坏,从而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只有企业的资产在运营过程的规范和畅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

(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找到应对措施

风险是时时存在的,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调查客户的信任程度,对于信用程度低的客户,应该杜绝赊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坏账的产生。企业还应该定期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使存量资产能够加入使用,通过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自己使用的效率。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7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随着一些企业的不断扩展,有些企业在一定时期可能无法为自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这就导致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贷款体系中,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业更加侧重于对一些大型企业的商业贷款,对一些国有企业更是有求必应,但是对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需求更是设置了许多门槛,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就是再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的需要。但是,尚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运作模式还不能够满足与符合不同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很多财务问题。

一、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分析

(一)融资规模小,渠道窄,资金后备不足

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模式大都是采用只贷不存的经营方式,而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股东们自有的储备资金集资。目前,在我国法律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所以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融资,例如,向一些大型财团或者是银行的一些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但是,由于公司行业的问题,经常遇到融资额度有限和受诸多政策限制,融资规模非常小,致使公司开展贷款业务的时,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对于资金不够充足的小额贷款公司,如果后续资金不能够及时得到填补,必然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二)贷款业务不能够及时收回资金,坏账烂账现象时有发生

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客户一般是中小企业与个人等小型的客户,中小企业与个人在贷款融资过程中比大型企业与大客户群体资质较低。同时在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时,由于缺乏配备一定的专业金融人才参与分析投资贷款,这就导致在不能够全面了解贷款客户状况时就将一些贷款贷给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客户,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贷款业务极易产生坏账、烂账现象,不能够及时收回资金。与正规的商业银行的贷款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在回收资金上的坏账和烂账率要明显高于正规商业银行。

(三)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够

公司的财务内控是管理公司的重要管理手段,但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被公司的管理者所重视。缺乏战略方向,片面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财务变成只是简单的记帐工具。目前,经营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业务员能力不足。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一般是通过一些股东的个人关系,筹集部分资金后,就申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通常没有经过专门的金融财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就匆匆开展相关业务。在传统的观念下,有些经营者在公司的业务经营上一无所知,不知道亏避风险,舍小区大,一直采用传统的民间借贷模式,这种运作模式一旦发生财务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不能够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缺乏相应的行业扶持政策

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地位,在从事开展金融业务活动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其他的外部单位和个人不能够干涉其业务的正常开展。从这些看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地位是不断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实际情况与表面现象有很大的差别,在开展业务上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并不能够享受到相应优惠政策,反而在一些缴纳税款上,小额贷款公司所要缴纳的税费要比普通企业缴纳的税费更高。通常政府在处理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冲突时,往往都是站在银行的立场上,不能够正确合理的处理小额贷款公司于银行利益平衡。

二、帮助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流动困难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的市场发展趋势,合理有效的发放贷款,使得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然后,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拓宽融资的渠道工作。例如,在拓宽融资渠道时,可以通过吸收一些单位和个人资金进人公司的经营资本体系,采用入股的方式参与,实现对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的注入。其次,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向社会募集发展资金,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本,使小额贷款公司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严格执行审查制度,减少坏账烂账的发生

小额贷款公司在对中小企业或者个人的贷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应的审查制度,建立关联的机制,在遇到坏账和烂账时,不仅要增加贷款本金利息的追讨力度,还要限制企业或者个人的资金贷款,这才是治本之策。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要依据公司的特点做好公司的定位,做好审查贷款申请人的贷款资质,特别是针对借贷人的还款能力进行严格的预估。在贷款的还款制度中,应该明确规定,对逾期还贷的处罚措施,及时收回资金,保障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资金周转,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制定客户还贷制度时,应该针对那些有钱不还,恶意欠贷的企业或者客户,采用合法的应对措施,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三)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内控制度,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针对公司在管理上,应当采取与现代管理相符的办法,建立适应公司在各个时期不断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公司的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合理,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针对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领导层应该制定不一样的发展战略,在公司内部也应该按照公司的发展状况设置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公司的运转,合理有效的降低管理费用。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过程中需要有招聘具有从事金融业务能力和技巧人。专业人员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经营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人员配置,那么公司在制定某些策略时必然会导致一些失误,对长远发展一定会受到影响。在对业务员的培训方面上,公司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这不仅关系的业务员对本身业务的熟悉程度,为客人带来信任感,更关系到公司在今后的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吸引更多的金融专业技术人才进人公司,与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业务培训。

(四)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扶持力度,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难的问题,帮助企业和个人能够有更加充足的资金进行投资。想要让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必不可少的是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一个行业健康长久有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这个行业需要相关的经营政策,政府在帮助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时,需要不断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业法律,强有力的行动帮助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例如,在税收上,政府需要改变传统的做法,制定适合的税率,为小额贷款公司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方面,政府应该给于更多的宽松空间,使小额贷款公司能够依据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融资策略,保证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要,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要想进一步实现小额贷款公司有序快速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莹.论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财务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212

[2]刘惠.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申韬.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周迟.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模式细分及效益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封艳.论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财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3:53-54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8

关键词: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一、我国电力发展状况概述

我国是世界第二电力消费国。在我国,电力行业是基础工业,它的运行受电力系统的统一调配。同时,它也是公用事业,为工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服务。电力企业对上游行业——   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等的依赖,及电力供应对下游行业——农业和加工工业、服务业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面对着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又受国家财税政策的约束和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电力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30家公司和12家中央企业总容量的44.57%、63.42%和79.88%。因此我们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分析中国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状况。五大发电集团分别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除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外,其他四家公司以集团上市形式上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正在资产重组,不久的将来也将以集团上市的形式上市。因此现在我们在文章中只能以分别上市的形式介绍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发电,其他几家上市的子公司并未包含发电的经营内容。所以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上海电力和九龙电力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代表。

2008年开始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五大发电集团全年亏损约400亿元。是以我们着重分析五大发电集团近8年来的财务指标,从中了解近8年我国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了方便,我们在下文中以公司股票名称代替其名称。

二、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电力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成本比例等。下面我们着重分析6家上市电力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解读电力行业8年来的财务绩效和发展状况的依据。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两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即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材料供应单位等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1)流动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这6家公司的流动比率在不断波动。除了九龙电力在2008年开始有逆向回升的趋势,并且这8年的平均比率都维持在0.6以上的水平,其他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在波动下降。特别是2010年,各公司都降到近8年来的较低水平。其中,上海电力在2008年更是降到0.1576,为这8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九龙电力有着超过0.6的流动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但是,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稳健的流动比率应该是2。6家公司的比率都低于1,因此就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上海电力和国电电力,流动比率都低于0.3,偿债能力堪忧。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由图1分析知近几年各公司来速动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降幅较大。除了九龙电力一直在0.6左右徘徊以外,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和上海电力降幅都比较大,由2003年的超过0.8的比率跌至2010年的0.4以下。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因此,很显然,各电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结合这两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九龙电力流动和速动比率都比较稳定外,其余的5家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都有逐渐变弱的趋势。

(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据统计,由于电力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到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超过总负债的60%。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下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现在,我们就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对长期负债还本与付息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8年当中,6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华能国际上升的幅度最大。这几家公司2010年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其中上海电力和华能国际2003年这个比率在30%左右,是这6家公司中最低的,同时,也是这8年中资产负债率增幅最大的2家公司。一般情况下,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而这6家电力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说明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那么,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贷款给企业就会有较大的风险。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各大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下降。由表2很容易看出,2007~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波动特别大。尤其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上海电力、九龙电力,以及华电国际和华能国际,都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大唐电力虽还有2.2336%的净利润率,较2007年来看,却也达到大约8%的降幅。国电电力也勉强维持了1.088%的净利润率,较上年降了接近9%。除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仍有微小的净利润率外,其他各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都转成负数,并且降幅增大。可见各电力企业经营业绩在2008年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3.成长能力分析

由图2、图3表可以看出,2003到2010年,九龙电力主营收入增长率波动十分大,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于2008年降至负数,虽然后两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仍是下降趋势。而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下降幅度虽然不及九龙电力,但是总体趋势也在下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其他3家电力公司从2007年开始主营收入增长率都在逆向增长中。

因此,对于主营收入增长率逆向增长的3家电力公司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是在下降的,这对其成长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说明其成长能力受到很大的威胁。

4.成本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各家公司的主营成本比例虽然波动不大,但是每年都有小幅上升。而从2008年开始的增幅有较明显的加大,这和现今居高不下的煤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九龙电力和上海电力的比例已经接近100%。可见主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过分庞大,足够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盈利和成长能力。所以,重新优化成本结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图3 2003—2010年6家公司主营成本比重(%)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三、影响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因素

鉴于上面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大电力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强,借长期负债还债,获利能力逐渐减弱,同时成本结构亟待优化等几个共同问题。而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国内环境

(1)国家对电价的管制政策。我国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市场煤、计划电”使得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只能忍受亏损。自2010年8月20日起,发改委等部门发函,适当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水平。按照批准的电价调整方案,公司火电机组平均批复上网电价(含税)比调整前上升22.51元/兆瓦时,增幅5.67%,但这个幅度的调价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广大火电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2)煤价起伏跌宕,价格变化滞后效应明显。目前火电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电源,发电比重占82.86%,因而煤炭价格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2004年~2007年煤价稳步上涨,系由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所致,其中年度最大涨幅在13~22%。2008年至2009年,除国际油价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的带动因素外,其他影响煤价上涨的因素未发生改变,但煤价在半年内涨幅超过100%。在此期间,电力行业受煤价上涨、煤电联动短期无望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陷入困境。一般来说,若电煤价格上涨10%,电价需上涨4%左右才能消化成本。

(3)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政策。不可否认,国家推动电力企业走新能源路线的优惠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大发电集团均有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而节能环保项目的前期投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电力企业举债投资造成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4)过度扩张,遭遇两大风险。根据上文对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过低,不仅说明了电力企业负债比重增加,还暗示我们,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有可能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事实上,如下表3所示,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全国装机容量每年都以11.39%的增长速度增加,虽然我国的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是以14.41%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降到了5.23%,与同年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10.34%相比,可以看出,我国从2008年起已经开始进入电力过剩时期。虽然2010年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有了突破性增长,但还是难挡此趋势。

数据来源:由上海万得资讯、产业政策司子站、中国科技信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世华财讯信息部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电力企业过度扩张存在的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两类风险:1)市场风险。电力企业的市场风险侧重表现在对市场运载力及其走势预测不足,风险征兆信息反馈把握不准,对潜在的新市场开拓不力,加之受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制约,导致市场需求力不旺,营销萎缩,产值锐减,效益滑坡。2)财务风险。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变换、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和偏差的出现不能作出准确敏捷反应。部分企业未经周密的科学论证、咨询评估,就盲目追求速度,无限制、不加区别地上项目,开源与节流得不到有效控制。

2.国际环境影响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放缓,导致用电需求减少。中国在国内紧缩的金融政策和全球经济危机双重作用之下,已出现经济增长减缓。

四、对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财务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政策方面

(1)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电能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针对上次南方大雪灾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电能的高速公路,实现变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用电环境。

本世纪初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2)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电价改革。如果电力企业要扭亏,则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一是必须要合理调控电煤价格,不能无序增长;二是在电价政策上要合理调整,充分考虑电企的生存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显示出国务院对电价改革的空前重视。

2.加强经营管理

随着各地区电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在争取上网电量、控制煤价、组织回收电热费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加速从低层次资源依赖型向高层次创新驱动型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加速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3.适度放缓扩张脚步,科学整合电力板块

由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用电需求,电力供需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适度放缓电力产业扩张的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电力行业兴起整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板块进行评估,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完善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坚持以科技促进生产,用创新体系开发项目。

5.优化成本结构,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电源结构,降低煤耗量,增加燃煤效率高的单机发电机组容量;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现有老机组的主辅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厂优化运行及检修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节能、节水潜力。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政策带来的税收、电价等优惠,提高现代电力集团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电力企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从2009年起经济开始复苏的情况看,电力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仍大有可为。国家对电力行业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即将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预示着我国的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大器.现代电力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邓小卫.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5,(5).

[3]卢小广.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m].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牛东晓,孟明,刘华光.价格竞争与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6]张国宝.走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7]沙亦强.煤价凶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9

关键词:财务公司;制约因素;经营目标

1财务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1宏观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制度存在着制度的变动、滞后和缺位等问题。

①整体政策多变,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不断在调整变化。

②当前政策滞后

当前的很多政策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财务公司的需求。

(2)金融行业因素——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竞争

①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不处在一个同等的竞争平台上。

②财务公司不同于商业银行,但监管部门较多套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来监管财务公司,较少考虑财务公司的个性。

1.2集团公司因素

财务公司依托于集团,和集团发展息息相关,集团运作好,则财务公司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反之,则受到制约。

(1)集团公司规模。

从财务公司的单个资产规模来看,排名前五的财务公司,其所属集团公司均属大型国企集团,中石油、中电力、中海油、中石化、宝钢等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发展规模始终走在前列。

从财务公司整个行业来看,财务公司资产与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31,由此可知,财务公司的规模受制于集团公司规模。

(2)集团公司产业背景

拥有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涉及领域遍及石化、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30多个行业和部门,但是财务公司中发展最好的行业是石油化工行业和能源电力行业。其次是军工行业和流通贸易行业。

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集团公司的行业规模的影响。

1.3财务公司内部因素

(1)经营理念因素——创新观念和能力不足。

由于财务公司在中国的行业年龄还不足20年(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财务公司成立至今),且是我国一种新型的产融结合的金融组织形式。因此,其可借鉴的历史经营理念不多,我们今天见到的很多政策指导都来源于国外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引入国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内化,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因此,经营理念的不成熟正是当前一段时间内制约财务公司发展的一大因素。

(2)人才因素,管理水平不高

大多数财务公司本身人员少,金融专业素质不齐,公司从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金融方面的人就更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专业人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财务公司效益和效率的提高;

②人员结构不合理,致使管理水平不高。

③专业化团队建设、梯次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2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体系

2.1被动目标

(1)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也就是财务公司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当今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此,本文拟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分别说明。

①从理论上看

财务公司的产业性和企业性决定了财务公司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如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财务公司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从长远看,必然就没有成长的空间。

财务公司的管理性和金融性决定了财务公司要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高企业集团使用效率为目标,如果不是这样,则财务公司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财务公司即要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目标,又要以实现财务公司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企业要实现二者之间的权衡。

我们的结论是,应该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②从实务中看

在李秉成博士于2006年9月份开展的全国范围内财务公司发展问卷调查中,有48家财务公司参与了被调查,其中认为目标是“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占10.42%,认为是“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占83.33%,认为目标是“既要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又要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占6.25%。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不可否认的经营目标。

不论是为企业集团实现金融服务,还是实现财务公司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是为了财务公司自身的长久发展,都是为了自己。

可以说,总体目标是财务公司生存的总目的。

(2)分步目标。

分步目标也就是在确立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财务公司应该具体努力的小方向。我们认为财务公司的分步目标按其业务功能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结算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①财务公司要努力成为集团公司的结算中心

财务公司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内部结算和存贷业务,使资金的结算通道方便、快捷,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同时稳定集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存款,将各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沉淀资金集中起来,统一调度。

②财务公司应成为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管理中心

企业的暂时闲置资金,归集后除了以财务公司贷款形式在内部实现余缺调剂外,还需要财务公司发挥其投资功能进行资源配置,投资于各种金融品种或股权,取得更多的收益。如财务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多种金融手段,对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运作,还可以配合集团战略性扩张,来收购或持有一些公司的股权,从而充分发挥财务公司里的财务金融专家的核心作用。

筹资和融资,是大企业对财务公司的普遍性基本金融需求,也是财务公司所需的功能之一。财务公司应利用集团内部的短期及长期资金集聚来培育集团内部的资本市场,利用资金拆借、融资租赁、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拓宽集团外部的融资渠道,来满足集团多层资金的需求。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的发展篇10

(一)财务公司的定位与特点及与国外的比较财务公司(Fin-

anCeCompanY)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在企业集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1月26日重新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界定,财务公司是指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向消费者和工商企业贷款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的一种具体的组织形态。我国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的,其宗旨和任务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促进其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其主要承办定期大额存款、发放贷款、经销证券、买卖外汇、保险、财务咨询等金融业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企业、大公司集团,不开立私人账户、不办理小额存贷款和储蓄。特殊的背景使我国财务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1)双重身份、双重性质。相对于现有其他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方面作为所属企业集团的子公司,直接依附于所属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除经营个人存贷款以及保险业务外的几乎全部金融业务。

(2)与集团公司关系过于密切。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的子公司,财务公司的经营状况好坏,直接与其集团公司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财务公司在为其集团公司发放贷款比较集中,如果集团公司出现财务风险,旗下的财务公司也会受牵连。再者,财务公司在追求公司本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为其集团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经营压力过大。

(3)业务品种少且具体业务千差万别。财务公司主要为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促进集团产品销售,导致业务主要集中在存贷款和资金结算等业务上,其他业务较少,在支持产业持续发展上表现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财务公司是包罗银行、信托、租赁、投资、证券等业务的大而全的金融机构,各家财务公司的经营目的、业务种类、业务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绩效均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二)与国外财务公司的比较在国际上,财务公司1716年首先产生于法国,其后英、美各国相继效仿设立。根据依附机构或投资主体的不同,西方国家的财务公司可分为公司附属型和银行附属型两种,其中公司附属型较为类似我国目前的财务公司,主要由大的制造业公司所拥有,如美国通用电气、西屋电气、德国奔驰汽车、大众汽车、福特汽车等大公司均设有与此功能相似的财务公司。银行附属型财务公司大多是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在提供消费信贷的同时,逃避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的限制是其最终目的,这些财务公司表现出机构众多、业务较杂的特征。当代西方的财务公司一般以消费信贷、企业融资和财务、投资咨询等业务为主。我国目前的财务公司属于典型的公司附属型财务公司,与西方同类型财务公司相比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

(1)生存环境不同。国外的财务公司发展比较成熟,相关的法规制度也比较完善,为财务公司的发展提供许多有利条件,没有过多的限制。而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家对财务公司的申请、设立和创办有一系列严格限制,其从事的业务范围也有相关硬性规定,不可逾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

(2)设立目的不同。国外设立财务公司,特别是重工业、制造业集团旗下的财务公司,其存在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信贷,从而促进集团公司产品销售和集团公司产品销售额的增加。而我国设立财务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促进大型企业集团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其提供集团内部资金流的充裕。

(3)资金来源不同。国外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比较广泛,包括分期付款消费者的预付款或赊销的保证金存款和同业拆人、递延收入、各项准备金等。而我国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大多以吸收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的存款为主,占负债业务的比重较大。

(4)服务范围不同。国外财务公司是面向社会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具有广泛化和综合化的特征,一般的融资业务只占其业务的一个部分。而我国财务公司更类似于大型集团内部的金融理财机构,开展的业务相比比较单一,主要是存贷业务和少量的中介服务业务,其表现更侧重于为企业集团提供投融资服务。

二、财务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偏差,地位不明确,强烈依附集团公司企业集团认为财务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企业集团提供最直接有效的金融服务,所以财务公司的发展必须以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必须依附于集团公司;而财务公司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强调自身发展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二者在决策资金运用上不免会产生分歧,且一般集团持有其财务公司全部或绝对控制地位的股份,导致财务公司有时身不由己违背自身发展要求来满足集团资金需求,丧失应有的独立性。

(二)资金不足,机构设置单一,业务难拓展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资本金、集团内部资金和同行业拆借,与集团公司资金运动有着密切联系,随着集团资金流的运动而运动,流动性强,停留时间短,而对于大型重工业、制造业而言,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是长期持续不断的,导致财务公司资金不足,限制财务公司作用的充分发挥。虽然2007年从修订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了财务公司从事的业务范围,包括存贷、转账结算、投融资、服务业务、担保等,但是大部分的财务公司都以集团内部结算、资金管理、存贷为主,并未拓展其他业务,因为公司治理机构设置单一,加之资金不足,阻碍跨地域经营活动,业务难拓展。

(三)监管不当,生存环境不成熟我国财务公司在金融发展浪潮中探索前行,相关法规并不十分完善,各个财务公司在为集团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其发展各具特点,难以一概而论,导致监管当局只注重抓住财务公司共性的一面,而忽视其个性的一面,导致监管不得当,不是在经营范围上管得太死,设置太多限制,使财务公司发展受挫,就是对待突发状况没有防范措施,缺乏经验,只能事后控制,无法挽回损失,风险增大。

(四)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信息系统建设由于财务公司属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员工大多是通过从集团内部财务部调岗,他们多为财务人员,缺乏金融知识,无法胜任财务公司这一特殊金融机构工作。科技信息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其业务办理基本都是以传统方式进行,缺乏效率,增加成本,风险控制滞后,信息无法形成网络,导致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中没有挑战能力。

三、财务公司发展对策

(一)明确定位,协调好与集团公司关系财务公司要本着为集团公司服务的态度,追求集团利益最大化,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求得发展;集团公司在充分利用财务公司作为金融帮手的同时,要注重财务公司自身的发展,合理规划财务公司方向和定位。财务公司在依附集团公司的同时,自身要保持独立性,甚至走出集团公司,不断壮大资本实力,发展成为以财务公司为主体,拥有多种金融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包括金融资本控股(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控股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和实业资本控股(如光大集团通过分立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而一些规模中等或偏小的财务公司则可以发展成为业务专业型的财务公司。

(二)打破地域行业板块化,开拓金融业务与渠道财务公司应建立异地分支机构,开展异地业务,将财务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连锁性金融机构。努力扩大业务范围,针对各个产业链提供投融资服务,包括给集团产品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提供信贷服务,为集团成员单位办理产品的融资租赁业务,开拓销售市场。财务公司在吸收集团内部资金的同时,应大胆面向社会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来筹集资金,补充集团公司因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开拓市场对资金的长期需求,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金融作用。

(三)降低风险,自我监管与金融监管相结合金融市场具有风险,财务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定存在风险,包括大额资金借贷产生债权债务纠纷风险;集团公司财务危机牵连其财务公司无法经营;股市低迷导致买卖股票、公司债券暂时无法导致资金短缺等。为了降低、预防和化解这些风险,财务公司应完善经营和管理机制,对重要业务应做好指标体系的确立与考核,做好自身内部控制。金融监管部门要严格对财务公司的设立资格和业务范围审批、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地调研工作。同时,财务公司要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遇到分歧要及时沟通,这样才能降低金融风险,促进财务公司健康发展。

(四)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财务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熟悉财务、管理及金融运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财务公司要改变人员配备,引进金融和财会共通的综合性人才,并阶段性的加强人员轮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建立信息网络,注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科技力量,实现电子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无人工操作流程,达到网络互联业务,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升财务公司自我竞争优势,在金融市场中取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