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8:54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1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应用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通信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不断增加,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准确率低,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的融入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分析、收集与整理,并且实现了高层次数据的分析,如:数据的挖掘等等。

一、关于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目前人们为了对充分的开发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工业化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了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模式,企业内外部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既增强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一)借着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动力,通信施工企业才能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流程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知道流程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才能真正了解每个流程执行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够适时地采集信息,录入和处理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管理层才能够适时看到企业乃至整个集团的绩效营运指标,才可能随时关注细节的信息,实现真正的信息透明。

(二)信息化管理能够可以使通信施工企业的运作经营透明,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的不透明,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或是减少资产流失、避免生产能力低下,组织结构冗余之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指导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企业能够及时的收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全面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通信施工企业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信息和创新,信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了,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

三、信息化管理在通信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通信施工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综合分析和广泛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来实现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必须要尽心信息化管理,所以信息化管理业就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环节。通信企业不仅在内部要形成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在每天的运作中能高速的进行,而且还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链接,形成互联网络,以便更加广泛迅速的获取各种有利的信息。在通信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增强和改进了其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带来了更本性的转变。信息化管理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层次多、等级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通信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源头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变革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业务流程的调整。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让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界、跨地域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为通信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使通信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了有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三)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通信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异地信息同步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信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企业职工全体的素质,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而提高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与通信施工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赶潮流,过多的依赖信息化、商务电子,而忽略了企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自己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与信息化、网络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二)软件管理的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企业应该具有不断创新意识,但是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软件,能够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三)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信息化管理人才应该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有一群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五、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加快实现通信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通信施工企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通信施工企业一定能在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贾旭东.浅析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7月

[3].胡焕中.通信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大学,2010年12月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策略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很大一部分企业也已经切实的建立了项目信息系统。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和核算管理系统等。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还局限于一定的模块,还没有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与其他企业,如金融业、通讯业等相比,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程度都相差甚远。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着越来越重的比例。因而,加强建筑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百分之九十都是以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的,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到百分之十。同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概有六万多家,但是,每一家企业在项目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2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到进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其必然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信息化是使用社会经济不到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建筑业的市场也越来越程序全球化和国际化,为了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其次,信息化管理也是现代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的基础条件之一。我国住房建设部颁布了《特技资质标准实施办法》,这项办法对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再次,信息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生存、经营发展的内部需求。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社会各个领域,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总综合实力,必须切实的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建筑施工集团,由于涉及的部门广泛,人员众多,其财务管理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也比较复杂,信息化管理就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等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切实的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3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3.1制定可行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做好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规划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实现信息化,首先必须切实的认识到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做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从而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依据。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集合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算结算管理、合同管理等项目繁多的综合管理系统。企业在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规划的时候,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分析不足,从而改进。总体上说,项目信息化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实现是实现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切实的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企业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降低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一体化和办公自动化等。

3.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和平台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的高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和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构建一个综合的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把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等各方面纳入到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方面的办公自动化。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数据库,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让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对企业对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的监督,以便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的集中管理,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从财务信息化管理开始不断的向其他方面扩散,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向人力资源管、合同管理、资金引入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辐射,切实的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

3.3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体系,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有效保证。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后,要加强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企业的领导足够的重视项目信息化管理,切实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方在项目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权责到人。明确制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流程。此外,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拥有信息化技术和建建筑项目管理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切实的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维护。科学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下才能够切实是得到执行和维护,从而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和业务全方位的一体化和信息化。

4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目标,以目标来指导具体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科学的网络平台,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经营预算核算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建筑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对建筑管理的动态信息监测。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飞;毛强硕.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月报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探析[J].建筑经济.2011.06.

[2]冯水根.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相关问题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8.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3

关键词: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38-02

一、施工总承包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随着建筑市场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深入,中国承发包模式也逐渐呈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施工总承包外,还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epC/turnkey)、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Design―build,DB)、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Bot)、代建制等。

尽管中国建设主管部门在积极推行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等工程总承包模式。但是工程总承包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施工总承包模式依然是国内建筑市场主要的承发包模式。施工总承包,国际上称为“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方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最为常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传统模式,中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基本上参照的是世行、亚行和FiDiC的这种传统模式。

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需求现状

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论”指出人类的需求遵循某种特定的金字塔层级。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层级中处于低级的需求全部或大体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级的需求才会得到关注。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遵循着由低到高的层级递进。有的研究人员将企业信息需求分为五个层级:通讯需求、运营需求、分析需求、知识需求和简化需求的金字塔层级。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基础设施、人员it技能水平、企业管理模式和水平等企业现状因素差异,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如:数据处理电子化、信息共享网络化、业务监督信息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等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软硬件情况。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十五”期间对中国全部二级及其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其结果,中国二级及其以上资质施工企业一人一机占40%,二人一机以上占60%;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尚未连通任何网络的占17%,已经联网的占83%。其中具有局域网的占79.5%,广域网占13.6%,因特网占46.6%,企业间联网的只占6.8%。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的硬件基础环境。另外,在中国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施工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应用系统建设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03年调查表明,89.3%的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数据库,各类企业都重视财务系统的建设,数值的离差不大;建筑业中53.1%企业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建筑业的企业在具体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远低于平均水平,已经建立业务应用系统的仅为12.5%,为各行业最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调查样本显示二级及其以上资质企业中67%拥有办公自动化系统,93.2%拥有专业软件,21.6%拥有管理信息系统,30.7%拥有项目管理系统,4.5%拥有决策支持系统,6.8%拥有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3%拥有知识管理系统,6.8%拥有大型数据库系统。尽管由于机构不同,调查样本及问卷的设置等有所不同,使得两家调查结果不太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施工总承包企业中,都在使用专业工具类软件。

3.现状总结。在建设主管部门、学术界、软件开发商等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下,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在信息化软硬件、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培训等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己经具备了良好的企业软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业务系统建设落后于其他行业,建成业务应用系统比例很小,构成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

三、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难点分析

1.工程建设行业本身特点。工程建设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生产周期长的一次性的复杂工程项目,各种计划的准确性差,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突发临时性事件较多,不适应信息化管理的独特特点较多。所以许多其他行业适用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不能直接应用到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研究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特殊需求,突破其他行业不存在的应用难题。与国际工程行业相比,中国工程建设行业还具有许多中国特色,如,监理制、概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共存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独特的分部分项概念、形形的地方标准等。所以,许多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产品也不能直接应用到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还必须适应这些中国特色。

2.各企业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性,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需求现状又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1)需要实现企业业务部门和下属项目的办公自动化,满足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网络化、自动化的需要;通过集成到办公自动化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定期填报成本、资金、物资、进度、质量安全等业务报表,取代人工纸质报表,满足企业对项目/分公司业务结果进行网络化监管的需要。(2)需要把企业项目管理业务如招投标、合同、物资、机械设备、成本、分包、劳务、质量技术安全等关键业务的管理过程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督处理,建立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3)需要实现原始基础数据自动汇总处理,完成对公司数据的上报;公司领导决策层随时能查看系统自动对项目部原始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形成的各类报表、图表,进行决策支持,纠偏纠错,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业务处理过程需要设置自动控制,如物资采购进行量价控制、物资出库限额领料、成本核算对比分析控制等,能实现事前、事中控制;实现完整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闭环管理等。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34071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其信息化需求也是参差不齐。

3.不同类型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项目从投资主体、承发包模式、规模、工期、施工技术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也有不同的特点。项目自身的管理模式差异也决定着信息化的模式差异,从事不同类型项目施工的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所以进行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建设要重视这种差异,提供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具备多项施工资质,从事多种类型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内就存在不同项目管理模式需求,这进一步要求即使是同一家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要能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的管理模式,满足多样化的信息化需求。

4.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在全国各地都承揽施工项目,必须面对中国各行业各地方都有各自施工标准的现状。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不同行业的各省市的众多版本的企业定额数据库、材料编码库、市场价格库、工程技术资料数据库等,以适应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地方标准。

四、施工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业务模型、信息化模型。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是开发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缺少现成的业务模型和信息化模型可供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目前实践中一般采用实地需求调研,为每家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业务模型的方法。由于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存在多种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共存、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及管理模式迥异、各地存在多样的地方标准和存在不同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层次等特点,同时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存在许多与国际惯例不同的独特行业特点,施工总承包企业业务复杂多样。而且系统开发人员往往不熟悉施工企业业务,而施工企业业务人员不了解系统开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建模的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难以保证质量。这就急需建立可供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的关键业务模型及其信息化系统参考模型。

2.开发实践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和开发能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应用系统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有大量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但真正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的相对较少。为检验和进一步完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理论,同时为其他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需要进行示范性实践应用。

所以,应根据实践构建出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求的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集成化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最终走上管理信息化正规道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早生访谈录[J].建筑经济,2003,(3).

[2]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J].建筑经济,2003,(3).

[3]周长标.大型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服务的技术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李政.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李建伟,徐伟.土木工程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4

一、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问题

档案管理是指企业对于各个事项的记录,资料的处理、存储以及查询等的工作职能;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清晰明了的记录,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企业规划者为企业规划提供一个方向,展示给企业领导者企业中存在的完美和缺陷,以便对症下药,寻找措施,改善企业的施工效率。而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依靠手工的记录和处理,其方式不但减缓了工作的效率也耽搁了企业工程的施工进程。手工的查阅也增加了企业对于档案的查询不便,所有的记录都得一页一页去翻,时间和效率得不到保证,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由于档案都是纸质文件,在查询的过程中需不断翻阅,容易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坏,也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将结合手工与信息技术,不断地优化档案的管理、接收和处理,增加了企业档案的可用性,提高了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处理的效率。对于现代化电子技术的利用,其优势就是可以将复杂的手工整理实体档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必要专业的分类,以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增加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虽然,档案管理电子技术的利用相对于手工处理,其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而且文件保存的稳定性得到保障,查阅也相对便利。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不足的存在,其无法完美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比如,一方面,部分技术对于档案的查阅不具备全文检索和查询功能,那么对于档案的利用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一方面,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数据的输入没有备份,这样的话,一旦发生文件的损坏或丢失,就难以挽回,这样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处理就没有得到相对的保障。所以,企业的档案管理还需要有相对完善的策略,可以适当地将部分重要的纸质文件进行数据化处理,以及将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视频、录音等其他记录进行数据化处理,以方便后期的使用查询,这就要求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档案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档案记录着企业的各项资料,其接受、处理和储存公司的各项资料,给公司各项规划提供了参考性的资料,通过今夕业绩对比帮助公司作出策略性的规划,以便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档案管理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还对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处理已经成了现代各个企业时代性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电力施工企业也毫不例外。

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化发展已经成了现代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各个企业都应当对此具有足够的认识。企业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完善信息体制在档案管理中的建设,同时利用档案管理机制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成了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阻碍。首先,企业领导对于档案的管理缺乏重要的认知,导致档案管理得不到领导的重视。由于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处理涉及到各个部门,需要各个方面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需要企业全部的人员都积极地配合,尤其是领导。领导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领导性的作用。现在好多企业,领导者会觉得档案的管理跟企业的发展无关,认为档案的管理只是文字的处理和记录,跟企业的施工、生产、销售、服务等无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无太大影响,不需要有太多的关注和管理,也不必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这样错误的观念,将导致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也阻碍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其次,信息化建设设施不完备。毕竟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对于信息化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倘若发生在查阅过程中档案的损失,需要把损失的档案补救回来就需要极大的技术含量。最后就是缺乏专业性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清晰明了的记录,为企业今后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给企业规划者制定后期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性的依据,展示给企业领导者企业中存在的完美和缺陷。但是,对于当前的企业,其档案管理人员大都缺乏对专业性知识的认知,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档案进行管理,就容易导致重要的档案信息丢失而不重要的档案信息得到保存。

二、完善电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企业需要对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下是笔者对于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作出的几点建议: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组织结构;制度建设;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建筑施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承接项目越来越多,管理跨度加大,信息渠道不畅,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做出及时的反应。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现代管理要求进行流程再造,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和统一认识

为搞好信息化建设,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层首先要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比如,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总经理亲自挂帅,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抓,由副总工程师带领企业策划部负责具体实施网络建设工作。

信息化建设应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动员,阐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各部门、各分公司“一把手”职责,为进行流程再造扫清思想障碍。

为使管理人员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提高员工素质,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培训工作,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

二、调整组织结构,理顺管理关系

要实现管理流程的再造,就必须对部门、岗位及其职能重新调整和设计。因此,首先对机关管理部门重新定编定岗,科学划分职责范围,并在职责范围内给予管理人员更大的参与决策、管理的权限。通过对管理流程再造和对管理业务的集成及自动化改造,建筑施工企业机关职能部门机关人员可以进一步的大幅精简。

本着理顺关系、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对各地分公司进行区域化重组,将有发展潜力的各地分公司按区域进行整合。此外,还对二级单位进行资产重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制度建设创新

项目部是经济管理组织,企业必须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制度建设,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要有机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约。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经济合同平等关系,不能以经济平等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更不能以上下级关系代替经济平等关系。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变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调控模式。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四、实施管理流程及业务流程再造,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1、对原有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

组织相关部门,绘制细致、明晰的管理流程图,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寻找管理流程改造的突破口。一是对现有管理流程的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及关键问题,寻找发生管理成本的主要原因。二是针对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场需要、管理要求以及企业的现实情况,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从经营管理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招投标、项目、财务管理环节中找出管理流程再造的切人点。三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各环节的重要性重新定位和排序,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研究、分析,压缩管理层次,实现管理的扁平化。

2、科学设计管理流程,实现岗位流程再造

在对管理流程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管理流程进行管理标准设计,实现管理流程的集成与自动化。将一些串行流程优化改为并行流程,使之精简化;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集成应用,使之程序化。

3、对管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改造信息流程

在充分调研、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工作的要求,以精简化、实用化为原则,分门别类、自上而下地重新制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流程,要求各部门、分公司和项目部都必须严格按信息流程要求,及时、准确、定向地按规定渠道利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传递各项管理信息,以实现管理信息的纵向传递与横向交流。

4、以项目为成本中心,全面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

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基础和利润来源,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项目部的管理上,采取以下措施:

精简项目管理层次,加强协调、指导和控制。

要求所有职能机构全心全意为项目服务,为项目部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全面推进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运行,以成本控制为主线,实现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管理。重点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项目管理软件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决策层可随时查询各项目部的运作情况以及成本、质量、安全、进度等各项指标,通过数据抽取和对比分析全方位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对不合格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项目的材料管理和分包管理加强控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必须按项目管理软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材料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进行公开、公平招标。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必须按照项目管理规定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减少管理漏洞,有效遏制项目成本超支现象。以信息技术手段规范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程序化,彻底改变以往的“一个领导一个法”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变人治为法治。

针对施工项目点多面广,对外地项目难以控制与管理以及施工项目的差旅费、招待费过高的弊端,建筑施工企业建视频会议系统。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及下属各级单位都能按需召开各自的网络视频会议,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分公司及外地项目部进行沟通实现零距离办公。

加强项目的财务管理,对项目财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财务核算。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综合信息平台与“金蝶”财务管理软件相联结,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加强项目的资金控制和管理。

全面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在人、财、物及技术上保证项目部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求所有项目部按照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的原则配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管理人员,项目部的各项管理信息必须通过网络与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交换,通过以上措施,使工程项目管理由粗放管理走向规范管理。

五、以多元化的信息交换渠道,实现市场营销网络化

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筑施工企业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内外部电子邮件系统等多种途径,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信息交换渠道,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通过网络化运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通过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建立一整套市场营销的新模式。一是拓宽建筑市场信息渠道,扭转过去被动接受工程信息为主动寻找信息;二是通过应用大量先进的专业软件如预算软件、清单报价软件、网络图制作软件等,规范市场营销工作,提高招投标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组建建筑施工企业广域网,实现管理信息化

(1)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根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网络体系架构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论证,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讲求实效”的总体原则。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应用紧密结合,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发展目标相适应,为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2)网络应用的开展。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实际,相继开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内外部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应用。

(3)信息系统集成与资源整合。为提高网络系统的功能作用,建筑施工企业专门与有关单位研究解决oa系统与财务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程预算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等专业软件的接口,使各专业管理软件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使各项管理通过网络深入到各个层面,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各类数据的集成和整合。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管理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点的过程。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包括管理思维变革、管理行为改造以及管理效果追求的复杂工程,是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过程。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企业只有坚持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根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6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29-02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与作用

1.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也称网络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企业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处理、预测、分析和判断的活动。其实质是全面实现财务、业务流程数字化和网络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财务信息资源,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和集成运作,以提高企业整体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推行网络财务,实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方式及各项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管理数字化,并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联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1.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是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其中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提供精确、及时的信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成功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经理信息系统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计划、控制、决策等问题;组织互联信息系统是解决企业内部组织之间以及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

(1)通过信息化流程实现财务规范管理。企业通过应用管理软件,固化财务管理流程,减少人为控制,使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消除了财务信息传递不规则的问题,能帮助企业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效益。

(2)通过网络化数据实现财务精确管理。对企业采购、库存、销售及相关的成本、费用、收入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供有关方面查询。从资金的精确管理,到库存物料价值的准确分析,再到供应链的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企业财务的精确管理。

(3)通过信息化决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通过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对已信息化的原始财务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起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对经营各环节的状况及时反馈和跟踪,对库存、销售、资金等关键环节进行预警,对关键业务的财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供企业整体运行的财务系统指标,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都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全面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水平、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的要求更为迫切。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以适应变化。为此企业界在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时,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硬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为资金集中管理、监督控制、规避风险提供可靠保障。

管理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可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集团公司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施工企业建立了包括记账、计息、结息、报表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结算账务处理、资金管理系统,集团公司可以随时通过该系统提取各子公司的财务数据、银行的存贷余额、日常头寸及资金成本分析等信息,使资金的结算、调度、管理达到较高的自动化。施工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以财务管理为依托,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建立了全集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下属各分公司、子公司都可以随时进行“穿透查询”,实现了实时监督、管理、控制,减少了汇制会计报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了财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有效地支持了集团公司的决策能力,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所在。企业要找准切入点,从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着手,以财务管理为依托,针对当前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大力促进企业广泛采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而达到强化监督与控制,规避财务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与途径

3.1在观念上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综合资源的运筹帷幄工作

要创造性地工作,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组织结构要实现扁平化和网络化,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是监督者,更是服务者、创新者和知识工作者。实现财务的集中式管理,财务信息实时动态化,对全球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馈。实现财务与经营业务协同处理,包括企业内部协同、供应链协同等。要将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财务信息并行送入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并将产生的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以保证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处理并集成各种管理信息,实现动态财务。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更强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实现财务的国际化,支持跨国集团式财务管理和多语种、多币种管理。{Jp

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向软件开发商定制财务软件,另一种是购买现成的软件。前一种方式针对性强,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但开发周期长,要求软件开发商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升级的成本高,并且要求企业有自己的信息技术人员,是目前实力雄厚的企业普遍采取的方式。后一种途径,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低,升级相对简单,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不很高,但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显然不如前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这是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

3.2采取协同集中管理的思路,建立网络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连。当采购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联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财务信息传输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在企业外部,通过外联网或互联网,企业与其成员组织建立起密切联系,可以及时了解资本市场、采购市场、销售市场的动态,作出及时的反应。这种协同集中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

3.3建立大众传播报告模式

大众传播报告模式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各公司主要以传统的通用财务报告与互联网上的专业网站(或财务信息交换中心)联网,其中有的公司可能仅允许部分用户查询其明细信息。第二阶段是各公司以明细或综合信息与互联网联网,先实现定期报告,后实现实时报告。随着公司内部网和外部网的建设和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展开,以及网络财务软件功能的完善,最终将实现财务信息网络化和财务信息市场化,从而达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同外部之间的财务信息实时交换与共享。

3.4财务管理人本化

信息社会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企业获取有形资源的信息成本,资金和其他生产资料相对丰裕,不再是稀缺的了。与此同时,信息人才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相应的其管理的重点也由物的管理转向人的管理,其本质是对信息人的管理。特别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4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4.1财务应用方案

这一方案适用于希望解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的企业。具体方法是:在总账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中完成日常财务核算,在报表系统中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在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中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折旧的计提,在资金管理子系统中进行企业资金运作管理,在财务分析系统中制订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科学技术逐渐完善和成熟。当前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较好应用。在建筑行业中,由于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加强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施工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其内涵是从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对于施工方而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涉及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由于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进行项目的动态控制,然而,许多施工企业尚不重视在施工进展中依据和运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报告系统指导施工工作,项目目标控制还处于相当粗放的状况。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1、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计算机由于其强大精准的计算功能从而保证了所提供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准性,与人力统计有天壤之别。从而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人力统计的主观性结果的产生以及刻意或非刻意的时间延误。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数据汇报的中间环节,避免了“以讹传讹”式的不必要误差。在不到一分钟时间内,就可以对施工情况进行优质统计,甚至重复多次,为施工人员的决策和估算提供重要依据。

2、有利于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有不同的部门所进行管理,又因为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所在地点的不同,导致信息和资料在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严重的影响工程的进展速度,导致项目经理等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效率下降。随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不仅能够将各类工程相关信息和工程资料进行自动的储存,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对信息技术进行快速的传递,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帮助项目经理等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等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及时的掌握建筑工程的所有情况。

3、有利于提高业务流程的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使建筑工程中各个施工组之间的活动时间有所缩短,使施工建筑中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了更为合理的配制,达到合理的进行资源配制管理的目标,从而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依据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组织与计划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为以后在工程管理中的决策工作提供了科学可行的依据。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实现建筑工程数据通信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信息的和传输,利用通讯传输手段和inteRnet还可实现建筑公司总部与施工现场、业主、供货商的数据交流,实现远程数据操纵。

2、实现施工现场远程监控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实现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方面包括三个方面:前端采集、信号传输和终端控制。首先进行前端采集,根据属性的不同,通过添加标签等对项目施工现场内的相关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标识。接着,再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及wSn(无线感应网络)对物体属性进行捕捉和获取,并将相关的信息转换为能够实现网络传输的格式,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传输到终端信息系统。最后,通过相关的软件对所接收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并通过终端显示设备实现直观的界面展示。

3、Bim(建筑信息模型)

Bim又被称为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基于云计算的Bim,各方同时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处理、交换信息与数据,实现协同设计。将设计归总为数字化数据库而不是单独的文件,设计文件按需求实时从数据库中生成。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改善措施

1、应用现状

(1)建筑工程行业竞争激烈

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在信息化的今天,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也渐渐的向信息化产业发展,为保证实现企业的内部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能够加快数据库建立,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另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能够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2)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的软件开发欠缺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引进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对工程管理的软件欠缺开发,尤其是和一些发达的国家的工程管理的软件相比,我们国家的工程管理的软件还很落后,因此应加强对工程管理软件的开发,它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够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质量。另外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也开始引进外国的工程管理技术和软件,对实现建筑行业的工程数据信息的共享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的网络信息技术程度不高,对网络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认识也不够全面,也太浅显,它们认为只要接受一下网络邮件,就能实现对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很多,如工程监控、资源调度以及组织协调等,这些方面在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中都没有达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另外有些企业对工程管理没有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粗放经营,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混乱和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2、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措施

(1)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繁杂且不具有规律性,数据庞大的同时需要进行信息交换,所以构建一个强大稳定而且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项目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一步。同时,因为一个工程项目的进程漫长且环节众多,需要系统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信息统计和归类,充分发挥出计算机高效有针对性的特点,有区别的针对不同的环节对系统的影响进行管理,从而改变以往依赖人力无法准确性的进行全局统筹的缺点,兼顾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2)提升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想要加强建筑工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其核心部分就是如何对该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怎样有效的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在建筑项目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实情况,兼顾工程的成本控制、进程、安全可靠等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应该注重避免以往经常出现的随意性很大的管理模式,转而向有效率的制度化管理模式进行过渡,依照企业自身信息为核心,充分实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我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效果的提升,有利于保障项目建设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8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策略

当今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受其影响。信息化为我国建筑业迅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我国建筑业在面对新“四化”(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产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时的必然选择。自1995年建设部实施“金建”工程以来,我国正式拉开建筑业信息化的帷幕。且在2001年,建设部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筑领域信息化这一概念。建设部在2003和2011年分别又颁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掀起了建筑业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热潮。经过多年的探索,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教训可谓汗牛充栋,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操作已经得到体系化梳理。但是信息化理念推广容易落地难,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仍然只是形式上的做秀,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投入重金建设的信息系统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有的甚至多次建设,屡败屡战,仍在苦苦探索。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外化的载体,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都必须紧扣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文化、管控模式和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管理的全面梳理,是一场企业管理变革。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意识到了这点,把信息化推进的重点从理念推广转移到落地实施上面,目前建筑业正进入管理信息化落地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它是管理信息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最困难,最需要坚持,最考验企业管理智慧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落地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建筑企业信息管理变革提供一些可执行的实施策略,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落地实施。

一、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施工企业由于其企业性质、经营范畴、资质等级、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业务定位和商业模式不同,以及成长路径、企业文化以及管理习惯等诸多不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特征,呈现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比较有共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高层内心世界转变的缺失

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的理想目标总是很有诱惑力,一些企业高层很乐意接受这些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观点,但是真正意识到信息管理变革的重要性却不多。由于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也正处于发展和变革之中,市场行为仍有待规范和完善,潜规则仍然比较盛行,以致不少企业认为利润的来源关键在于社会资源的运作,而不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人才队伍的素质。因此,企业一把手更乐意把时间用在关系处理和具体业务上,对信息管理变革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就很难保证,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重视上,实际推进介入较少,基本由副手或部门承担。建筑企业的业务例如项目管理本身很复杂,包含投标、成本、合同、分包、机械、材料、质量、安全、计量、资金管理等等,管理本身也包含诸多功能模块,比如战略定位、商业模式、计划预算、组织流程、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企业管理的“顶层设计”只有一把手才可能完成,副手或部门由于责权有限和局部利益,是不可能去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真正落地,于是企业的信息管理变革很容易就变成一种形式。

2.缺乏对信息化实施策略的研究

一些咨询机构和管理专家对管理的普遍性规律研究的多,对于这些管理理论如何同中国国情、行业性质、企业实际资源相结合研究的少,甚至视而不见,动辄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经验说事,生搬硬套,没有考虑到中国现有国情和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治大国如烹小鲜”,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一些管理专家和咨询机构总是对西餐可复制的标准化、精确的定量化津津乐道,于是乎也想让中餐厨师学着用天秤下料,定时定量标准烹制,结果是越咨询越混乱,最后连菜都不懂得烧了。二是对管理模块研究的多,如专攻人力资源的或专攻财务管理等,对管理的系统性研究比较少,甚至从商业利益角度,片面地夸大自身擅长的专业管理模块的作用。三是对文字方案、表格形式研究的多,实际操作指导研究的少。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采取“快餐式”的推进方法,简单普及一下管理理念,两三个月时间形而上的企业调研,再搬出一套“放之四海皆标准”的通用模板,留下一堆文字方案和表格形式,或者是一套看上去大而全的信息系统,就宣告项目结束,至于合不合理、可不可行、能不能达到效果就撒手不管了。这种缺乏实践的结合和验证,使得一些咨询单位或管理专家长期停留在理论和形式层面,很难对行业和企业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上有指导信息化落地实施的经验和策略了。

3.急于求成,对实施的困难预计不足

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收集和分析企业高层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它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管理信息的透明能够打破企业内部信息孤岛,促进内部沟通交流和人际关系简单化,并能较大程度的防范管理风险,其先进性和效用不言而喻。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有相对规范和标准的管理,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过程不仅会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会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习惯,而且规范化和标准化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增加执行成本,降低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甚至对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影响。而管理信息孤岛的打破会让一些管理者的隐形权力或是一些潜规则失去作用,会改变已有的利益格局。所以信息化建设理论接受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就会阻力重重,会触碰到企业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是一件长期的、系统性工作,甚至还会经历“刮骨剔心”、“涅重生”的阵痛。一些咨询机构过于追求“短平快”的商业利益,往往过多地宣扬信息管理变革带来的诸多好处和美妙前景,对信息管理变革的阻力和困难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有些企业急于求成,迷信有一针见效、起死回生的管理灵丹,试图把信息管理变革“外包”,由咨询机构或管理专家越俎代庖,代替自己去解决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困境,这种被动式的,没有企业自己主导、深入参与的改革只会是表面文章。

二、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

企业管理是件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知行合一的实践,信息化建设要落地,首先必须是融合,观念、习惯和文化的融合,企业管理模式和专业业务的融合,同时更需要有信息化实施策略。

1.对信息化建设本质意义的准确理解

随着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匮乏问题逐渐暴露,有了切肤之痛的建筑行业,应该开始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企业高层真正从内心里接受并理解信息化建设的真正本质,管理信息化才有可能真正的落地实施。

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投资后,都想要立即看到企业利润的增加、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等可测量的指标效果。但是信息化或者管理改革上的投资带来的效应是长期性的,不会像先进的仪器设备一样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信息化改造投资效果与人们的期望之间的距离,这个被经济学家称为“生产率悖论”,企业应该理性对待,不能急于求成。

信息管理变革涉及到企业战略目标、组织机构、激励机制、风险防范、流程制度等梳理和完善,涉及面较广,实施过程也需要企业综合运用薪酬绩效、职业晋升、资源分配、利益调整等多种管理手段,是一件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必然会导致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时在信息管理变革推进过程,可能需要改变激励分配机制,增加风险防控点,规范的调整工作流程,精确的细化基础管理等,都会改变企业现有的管理习惯和做事方法,遭遇变革阻力,短期内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企业高层应对信息化本质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并做好相应的人力、物力的准备。

2.信息化推进需要企业主导量身定制

企业靠差异竞争,靠个性生存。每一家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积淀、使命和管理风格,其管理能力、员工素质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内化于管理思想,固化于管理模式,外化于信息技术的过程,需要主导者深刻洞悉管理本质,清晰企业管理目标,深度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并对企业可支配的资源了然于胸。因此,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权只能是企业自身,而且必须是一把手亲自主导,准确定位和软件供应商、咨询服务商的主导与指导关系,明确目标,理顺机制,梳理流程,提出需求,然后再架构模型,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管理改进和系统开发同步,测试与实施并行,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携手合作打造真正适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如果企业连自己需要什么,能不能做,怎么去做都没有弄清楚,就开始着手流程梳理、标准化建设、信息系统开发,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生产出没有思想灵魂的,没有可操作土壤的信息化,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一味地依赖咨询公司或软件供应商,引进以通用管理为主的信息化产品,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给企业信息化建设蒙上阴影。因此企业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变革,一定要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实际,量体裁衣,贴身打造。

3.信息化推进应该以人为本需要外圆内方的中庸思想

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的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就是管理变革,因此信息化变革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而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的独特个体,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复杂多样的。管理的科学性为我们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普遍规律奠定了基础,但面对活生生的人,更需要的是管理的艺术性,特别是在中国这片注重人文情感的土地上,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容易体现东方的管理智慧。

管理的艺术性还体现在不是凡事必讲规则制度、凡事必说精细管理、凡事都以数据说话。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制度规则太多太细,不仅会增加执行成本,或带来新的隐性权力和潜规则,还可能降低整个组织的活力和灵活性,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环境等影响因素的不可预见和突发性,对项目经理部的快速反应要求较高,保证项目部的主动和灵活性非常重要。企业精细管理和科学数据对企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和工作效率要求较高,如果脱离企业现有的人员情况盲目追求精细化,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或产生负面作用。

信息管理变革必然调整着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情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诸如组织调整,权责分工,风险点设置,人员使用,激励奖惩等,都有一个度的平衡和把握,如何调整员工在这场变革中的内心平衡,如何补偿利益损失,如何平衡企业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多数员工,特别是骨干人才的积极主动性,对能否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

三、结语

做一份精妙的战略规划,有一个绝伦的思想创意,写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对于企业也许不算太难,难的是把梦想变成现实。对于成功的企业,我们会去赞扬企业家“偏执”的坚持,会去研究解读他们的管理经验。但是除了这些,决定梦想落地的还有很多,企业是否能够拥有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人才、资金和可支配的社会资源,是否具备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策略和智慧,都是企业前进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道坎。文章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研究,以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包括高层观念转变、企业主导、量身定制以及以人为本、中庸之道的实施策略,希望会对正在推进或准备启动信息化建设的建筑施工企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作者简介: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

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当前我国许多施工企业项目越来越多,传统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繁杂的成本管理工作,给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带来了难度。因此,需要实施成本管理信息化,以高效的成本管理使施工过程反映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施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现状及应用

当前,对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发展,使其不再是成本计算方式,将成本控制、预算、核算分析与成本管理信息化相结合,对企业的成本予以控制并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重视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

首先,成本管理信息实现了事前计划,即在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发生前做好预算,并根据各项目不同时期的生产条件下的目标成本,保证工作人员达到预定目标,并对实际施工成本进行衡量,实时监控成本费用实际使用情况,制订成本计划对项目超支行为及时反馈,对超支原因加以分析并及时处理。

其次,成本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事中控制。对施工企业实际成本与预定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存在哪些差异,对这些差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建立项目责任中,以开源节流为原则,实现施工项目成本费用事中控制。对项目材料、设备使用、人工等各项直接费用,以量价分离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最后,成本管理信息化实现事后反馈,定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对比,分析并总结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将责任归集落实,根据业绩评估建立有效的改进措施,降低不合理支出的发生,为企业成本控制与降低指明方向。

二、施工企业实行信息化成本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的运用中,需要不断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合理运用,并且对人工、设备、材料等进行整合与调整,通过收集整理并且存储施工信息,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信息,保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下降,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成本信息化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施工企业可以快速对每个部门、每个地区的项目实时监控,根据反馈的成本信息,及时发现施工企业每个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加以完善、不断改进,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完善的信息管理,保证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为施工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可以使管理者对各项目信息足够了解,以成本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对每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工作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对项目实施有效管理。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提升了工作效率

施工企业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实现了整个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成为施工企业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施工企业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快速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共享,并且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使他们有时间沟通和提高工作质量,使各项目快速完成,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成本管理信息化成为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如何使成本管理信息化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是当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成本管理信息观念落后

由于施工行业是传统、密集就业行业,许多员工是普通工人,与其他行业相比,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进度较为缓慢。并且企业的内容较为固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较为明确,加之当前许多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是独立核算、现场工作,认为信息化的建立并不适用于该行业,许多人员并不支持成本管理信息化,因此,造成成本管理信息化在施工企业的实践进度放慢,不能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后业务操作不熟练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管理人员不足,并且具有高水平工作经验的人员不愿意参与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工作,该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员工工作经验匮乏,相关业务不够熟练,错误频出,许多信息化数据不能被有效运用,造成信息化核算过程不够准确,后续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使成本管理信息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只有强化成本管理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才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推行存在困难

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推行进度参差不齐,许多企业尽管已经建立了自有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进行的只是简单的操作与辅管理工作,如进行日常成本费用核算、项目成本费用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实现了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初步操作,很多成本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信息化的实施程度还较低;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体系不健全,没有专业的软硬件及专业的操作人员,主要的财务工作只是预算工作,并且以单机为主,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管理过程过于混乱。

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议

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预算、核算、考核及分析过程等操作都发生了改变,应对施工企业整合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改革,缩减内部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与交流。

(一)提高认可度,加大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

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不断提升对成本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度,将信息化引入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信息化的高效性、便捷性;通过信息化优势的体现提高认识度。作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手段的变化,必定会使工作内容、流程发生变化,此时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需要和成本管理信息化相适应,不断进行能力升级,加大对信息化成本的投入,积极、主动地正视成本管理信息化实施后工作效率的变化;提升企业对成本管理信息软、硬件的投入,购买或者自行开发与企业特点相适应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操作人员水平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成本管理信息化存在更多优势,成本管理信息化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企业成本管理实施信息化后,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及技术操作人员配合工作。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及技术水平,使其可以更加熟练、准确地掌握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操作过程。针对业务不熟练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快速熟悉工作。及时解决员工遇到的问题,对创新业务加强业务培训。

(三)聘请专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化人员

施工企业实行成本管理信息化后,必须拥有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同时,在信息化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与升级,这样才可以保证成本管理信息化数据的安全与可靠。在施工企业建立安全信息责任制,由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当出现数据丢失与损坏时,及时采取措施,对损失资料及信息予以补救,利用信息网络、移动介质进行数据备份,防止信息资料被篡改及丢失,不断提升信息资料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四)做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事中控制

在项目材料费用方面需要从材料费用及价格方面进行控制,根据采购需求计划、清单及订单发出、发货通过,形成供需链管理。对材料在项目中的用量,也需要根据成本管理制定计划定额及限额领料单,在限定的范围内分批领用。对超限额部分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材料费用的控制要从采购部门价格策略入手,按施工进度合理采购材料,以降低储备及资金占用,从而降低材料成本及资金占用成本。人工费用成本的控制,需要进行前台采集与管理,通过对任务下达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及时掌握计划实行情况,利用任务单位结算人工绩效,对实际过程与计划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对各类人群的工资进行分配与记录管理,项目中具有较少技术储量的工程由分包商控制,通过分包程序以降低人工成本费用。对于机械设备的控制,需要制订合理的计划,对于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强化内部合理调控,避免由于设备闲置而产生浪费,同时加强租赁计划管理,以降低租赁成本。将施工企业日常设备采购、调拨及使用维护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实现各工地间的数据共享,在掌握设备情况的同时,实现就近调拨,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

总之,成本管理信息化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提升施工企业成本信息透明度,实现各种数据的可追溯性,使各种成本管理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快速查询,为施工企业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与依据,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企业成本信息平台,不断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施工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萍.探析会计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2).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篇1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和解决劳动力的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与信息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这两项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能很好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最大的提高收益水平[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

一、现状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并没有最大化的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不十分普及。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准入门槛并不高,与技术含量较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比较来说较低,竞争相对来说比较激烈[1]。尤其是随着国际性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断的进入国内市场,使得我国国内的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最大化的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信息化管理显的尤其重要。

二、项目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是通过压低价格来吸引客户最终中标,于是中标以后实际工作中,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显的极其重要。从项目接手一直到项目结束,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科学的计划和控制。目前,在欧美等国家,基本步骤包括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等等[2]。我国目前在成本控制方面还不够成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项目成本控制,很直观的掌握项目的管理状况和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这块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这与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有点多、线长、面广[2]。虽然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实施责任制,但大部分变为单纯的承包制度,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即可,并没去很好的实现监督。其次,与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涉及到部门多,而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同时合作完成的,但是仍然有成本管理人员很普遍的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紧要,仅仅是财务或者其他单一部门的事情,不配合工作[2]。这就导致了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小集团利益,尤其是在材料的采购方面。只有从根本上抓好管理,对于扰乱秩序,不配合工作的人员从严处理,才能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2]。

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时,还需要优化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注重合同的法律效力,签合同办事情,以合同为法律依据。尽量避免当事双方的冲突和误解,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2]。同时需要将项目成本管理责任进行层层落实。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应当有成本工程师或工料测量师等专业人员的参与[2]。避免出现因小失大的损失。

三、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不断增加,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慢慢的,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经被市场经济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3]。当前阶段,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级管理层次在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上、推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也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动高科技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结合[4]。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领导的重视。

基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对项目成本管理的要求,我们在借鉴其他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信息化建设做了一些探索。硬件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计算机互联,搭建了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但是,并不是有了计算机就实现了信息化。只有这些计算机能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时,信息化建设才能说是成功的。所以,软件的选择才是至关重要的。在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后,我们选择了“项目成本管理软件系统”作为项目部的管理软件。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为项目提供了在运作当中动态归集成本、量化分析盈亏等多项功能,使得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成为可能,其核心是实现对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管理。“软件系统”一般包括:进度管理、预算管理、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分包管理、劳务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子系统。这一系统从施工项目中来,服务于施工项目,真正做到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在行业规划上,通常会规划为传统行业,传统产业如何能进一步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管理创新和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改造和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资源的共享,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优化管理,以信息化带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4]。从而最大的获得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有优势。但是,在针对不同企业信息化管理时,要涵盖企业各方面的需要,尽可能的做到全面,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贴合建筑施工企业的需要,更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色充分体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色[3]。

四、结语。

在市场和社会的要求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面临着项目成本控制的不断提高与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增强。控制项目成本,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更大的角度来说是节约了能源,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1]。让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与时代接轨,是让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红霞,孙宪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与信息化管理.科技信息.2011(29):763.

[2]吕志红.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技术与市场.2011(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