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通用11篇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通用11篇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通用11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4:39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1篇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并独善其身在地区、领域经济危机得非常经济危机下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这使得的劳动力市场异常巨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就业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xx年与xx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

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559万人比XX年年50万人然而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日趋显现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严峻的就业

(一)、xx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数据表明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的就业在毕业后半年内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得出的比例推算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生的人数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工作又失去的)有万人还在寻找工作有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留学另有万无工作无学业求职和求学者

(二)、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化了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这十个专业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xx年大学生就业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中心对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了预测预测结果: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200万富余劳动力人事科学院《XX人才报告》预计到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供不应求的专业人才需求在、和产业上

产业缺口218万人

_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xx年产业人才缺口将218万人

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毕业生人数振兴我国工业还需的工程师主要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就业岗位最多的高端涉外人才需求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人才预计到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供不应求的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表象原因有两点:一名大学生学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1000多万家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包括高校和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还欠缺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课程开设不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简单堆积

2、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

3、岗位群不学生不知道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能力和证书才能让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层电子商务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层次需要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

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层次涉及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

xx届的毕业生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严峻需自身各能力的培养的迎接挑战!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2篇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文章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两个重要因素,并基于这两个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因素;粗糙集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一些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粗糙集理论

(二)可辨识矩阵

可辨识矩阵(也称分明矩阵)是由斯科龙(Skowron)教授提出的。

其中i,j=1,…,n。

显然,可辨识矩阵是一个依主对角线对称的矩阵,在考虑可辨识矩阵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其上三角(或下三角)部分就可以了。

(三)基于可辨识矩阵的属性频度的启发式约简算法

定义1:设可辨识矩阵CD中的不含相对核Core的矩阵元素构成的集合为,属性的重要性为:C′D={Cij|∩Core=,Cij∈CD},属性ak,ak∈C^akCore的重要性为:

sig(ak)=p(ak)

其中,p(ak)为属性ak在C′D中出现的频率。

pawlak指出,一个属性约简必须满足条件独立性,即一个非空约简RC,当信息系统无决策属性时,如果r∈R,eR-{r}≠eR,则是R独立的;当信息系统有决策属性时,如果r∈R,poSR-{r}(D)≠poSR(D),则R是独立的。其中,poSR(D)表示D的R正域;eR={(x,y)∈U2|a∈R,f(x,a)=f(y,a)}是U上的可辨识关系。pawlak给出了如下的pawlak约简定义:

定义2:给定决策表S=(U,C∪D,V,f),对RC,如果R满足如下2个条件:

(1)poSR(D)=poSC(D);

(2)r∈R,poSR-{r}(D)≠poSR(D)。

则R是一个pawlak约简。

pawlak约简的另一种等价定义为:

定义3:给定决策表S=(U,C∪D,V,f),≠RC,其对应的可辨识矩阵为CD,如果{α|α∩R=,≠α∈CD}=,并且R是独立的,则R是S的一个pawlak约简。

由pawlak约简的定义,可以得出如下命题:

(1)对任意非空元素m∈CD,有m∩R≠;

(2)对r∈R,m∈CD,使得m∩R-{r}=。

算法1:

Step1:首先计算出决策表的可辨识矩阵CD,求出核属性并赋给Core;

Step2:找出可辨识矩阵CD中含有核属性的属性组合项Cij∩Core≠,Cij∈CD,将Cij置为0;

Step3:计算新可辨识矩阵中所有剩余属性项中各条件属性出现的频率p(ak),选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属性ak,将该属性作为重要的属性添加到Reduction中,找出可辨识矩阵中包含有该条件属性的属性组合项Cij,Cij∩ak≠,Cij∈CD,将Cij置为0;

Step4:检查可辨识矩阵是否为空,不为空则转到Step3继续约简,为空则结束。将Core中的属性赋给Reduction,则Reduction就是最后得到的约简结果。

但该算法得出的属性约简结果不是一个pawlak约简,而是pawlak约简的一个超集。

分析基于可辨识矩阵的属性频度算法的出来过程,可以看出,该算法仅仅满足以上命题的第一条,因为在选取出现频率最高的属性时,会出现有多个属性出现的频率最高且相同,则最后选取的属性是根据算法实现的方式决定的,从而人为地认为选出的属性相对其他出现频率相同的属性更重要。为了获得较优的约简,在改进算法中增加了反向删除策略,直到不能删除为止。它使用的计算简单,提高了算法效率。改进的算法思想如下:

算法2:

Step1:由原算法求得决策表的核属性集Core和一个约简Reduction;

Step2:从Reduction-Core中任意选取一个属性r,将可辨识矩阵中含有属性集Reduction-r中任意一个属性的属性组合项置为0。

Step3:检查可辨识矩阵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返回Step2;若为空,则Reduction=Reduction-{r}。

三、应用分析

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涵盖个人背景、就业状况、个人能力等共计二十八项数据,根据粗糙集相关特性,本文对问卷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将个人背景中涉及父母、家庭的调查项目合并后离散为家庭状况优秀、良好和一般三种情况,将就业状况离散为就业情况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四种情况,将个人的能力分为:个人知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就业心态四个属性,并将各个属性分别离散为四个等级。

将上述离散化后的数据代入到本文提到的基于可辨识矩阵的属性频度的启发式约简算法中,将就业状况作为决策属性,将上述提到的其他属性作为条件属性,经过约简,得到该知识系统的核及管件属性为家庭状况和就业心态两个属性。从粗糙集的定量分析来看,应届毕业生的家庭状况及就业心态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在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的同时,应与毕业生父母沟通,将教师,学生,父母连成一线共同努力以帮助学生就业,此外,高校在进行就业工作时,也应思考如何对学生就业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而不是让他们在就业时迷茫不知所措而错过就业机会。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3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论坛协会,简称就业论坛。隶属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领导,与招生就业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协会以提高本会会员就业能力,转变全校学生就业观念为宗旨。

在去年08届主要会员根据校团委部署,在认真及时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之上,策划了大学生模拟招聘会,但由于特殊原因,没有进行。但人事、财务等方面均通过社团联合会审核,被评为-度三星级社团。

6月13日我们社团举行了09—换届大会,经过民主讨论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要干部。

度开学,新一届干部秉承时刻为会员着想的理念,在学校学生处申请到了2个勤工助学名额,并详细部署了以后的各项工作。

总结我们去年的工作,我们还做得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配合新一届干部把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论坛协会发展为我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学生社团。

我们坚信,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和协助下,在全校师生的支持下,在各位会员的努力下,就业论坛协会将以更新的面貌、以更强的优势和更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形象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4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转型期里各种矛盾交织后突显出来特殊现象,它是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存在着标准偏高、结构失衡、理性程度不足;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识存在误区;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弊端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厘清存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各种矛盾应是解决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前提。

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优势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入就业岗位,几乎存在于所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代一个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现象。要解决好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存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各种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统一于社会有机体里的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高等教育以及就业市场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矛盾体系。其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各种具体矛盾直观地显示了大学生就业中矛盾之所在;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间的矛盾则是大学生就业中更深层次的矛盾显现。这两大矛盾,连同大学毕业生与高等教育之间,以及用人单位与就业市场之间等诸多矛盾的运动,推动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问题

目录

摘要i

1、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背景

2、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政府就业调控不够

、高校就业指导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轨

、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转变

3、对策分析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就业环境

高校要以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职业辅导、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规律,先就业后择业

1、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8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2、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作为未来社会的希望和主导,大学生是一个社会中弥足珍贵的财富,如果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及时地贡献给社会,不但会对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造成巨大损失,也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目前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的原因,我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就业调控不够

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不清晰,制度不明朗在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中,派遣制度、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流动。以医学毕业学生为例,现很多医院不具备招聘权限,其用人指标归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部主管,如有毕业生与医院先行签约,而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不批准,该毕业生则不能被正常派遣以及户档迁移。因为就业工作的责任主体不清晰,有时一个毕业学生的就业协议书需要多个管理部门的审核,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有关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高校就业指导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轨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幅度较大,但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结构的调整明显滞后,这就必然导致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困难。尤其是在扩大招生规模以后,不少高等学校不考虑市场需求,不注重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只考虑本校已有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基础,一味地盲目扩招,致使硬件设施跟不上,软件水平不达标,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许多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得不紧密,导致很多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没有市场。例如“临床医学”专业,该专业原本是在医疗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设置的,但实际上随着医疗分类的细化,“大临床”专业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而很多高校却仍然按照原来的规划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设置,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伊始便不得不考虑严重的就业问题。而对于一些复合型专业以及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学校的专业调整还不能迅速到位,造成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脱节。因此人们经常看到,有些专业很难就业,其社会需求微乎其微,但是学校仍然源源不断输出这类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转变

现在大学生找到一个工作岗位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的工作。每个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这个期望值应当与社会需求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就多数大学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3、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围绕就业瓶颈,我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应当从政府、学校与学生三方面着手,齐抓共管,努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协调指导,高校以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职业辅导、创业创新教育为重点,学生自我职业发展”的新模式。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就业环境

在目前市场引导作用滞后的情况下,政府应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从“政府诱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首先,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采取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并对社会需求信息进行整合,这对于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对于区域结构性矛盾,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原来的优惠政策在东部沿海地区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已经明显下降,因此需要进行政策调整;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人才依旧匮乏的情况下则需要对现有的吸引人才的措施加以改进。第四,政府要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大学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最后,政府应对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监管,以减少和消除由于毕业生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歧视性待遇等,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就业环境。

高校要以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职业辅导、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分析,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教育作为今后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高校应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对人才需求的预测,加快对专业结构和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尽快形成学科专业设置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对于那些社会需求少、就业难、培养成本较低的专业,高校要能及时果断地停止招生。其次,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有着很强的行政计划色彩,学科设置、招生数量的权力在政府的教育部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结合就业市场加强审核。最后,要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

加强职业辅导,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工作的力度,尽快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将培训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就业指导应当是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当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并且与校园内的教学、校园文化等活动相融合。其次,高校应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高等学校需要与一些用人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广辟就业信息渠道,提供固定场地,完善毕业生就业网上远程双选系统,开通与全国用人单位的网上热线联系,为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从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员”、“信息员”变成“服务员”、“推销员”,主动为“产品”开拓市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最后,加强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长期稳定合作,建立相应的就业基地,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就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走出认识误区。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由求职者转变为为职业提供者。首先,学校在培养方式上作出调整,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创业的知识、能力。加强创业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了解业运转全过程,避免盲目创业。其次,政府和学校应联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扶持。最后,学校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树立创新和创业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规律,先就业后择业

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甘于在普通岗位上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成功不狂妄,遇挫不气馁。其次,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必须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转变观念,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而应看重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发挥,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再次,改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或者非常规就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必须打破没有铁饭碗、死工资就不算真正的工作这种传统的过时观点,投身于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及其他弹性工作制中。最后,借助各种手段,把握就业机会。毕业生要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和推销自己。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5篇

十一月即将过去,回顾这一个月,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学习与锻炼,受益匪浅。在我们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新成员们的不断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由于我们部门是新建的,也会有各种的状况出现,但是我们有信心,全力以赴的,办好每一次的活动!

在十一月x日,我们迎来了学校的xx周年校庆,我们部门全体成员积极的配合学校的安排,有组织的参加了学校的校庆活动,感受到了身为经贸人的骄傲。之后,我们部门又在为即将要举办的职业礼仪风采大赛讨论方案,为办好我部门第一次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本月我们定期发布就业小贴士,积极搜寻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案例及最新的招聘岗位信息,不仅仅为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提供就业目标,也为在读大学生对以后的发展方向定位。我们就业服务中心全体成员会积极努力的为广大学生服务。

本月还开办了学干培训课程,内容讲述了学生干部要有强的纪律观和责任感。加深了大家对学生会的了解及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和友谊,更使得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创业问题,我部门和学习部联合举办了校企文化月开幕式僭辩论赛,活动让大家对大学生在校创业等问题进行思考,阐述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应该先创业的问题。

本月开展的各项工作中,不仅锻炼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接下来的十二月份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办好自己的活动和配合其他部门活动,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巩固团队意识、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作出改进。

xx学院学生会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20xx年x月x日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论文摘要: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及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准确把握当前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当前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1.1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卖方”走向“买方”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高校毕业生就业已逐步由计划分配模式转变为市场配置模式,形成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于市场化,并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都将处于“买方”市场。

1.3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宏观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毕业生在离校时待就业的现象开始出现,并且数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20xx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20o3年7月达到70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密不可分。当前,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就业群体呈现三峰叠加的态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宏观的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

我校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构架为:建立了校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挂靠学生工作处管理。学院一级的单位就业指导工作由党总支办公室兼管,具体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实施。在此体系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与学生管理工作部门长期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首先,职能的宽泛造成了力量的分散,导致把就业指导工作等同于一般的学生管理工作。其次,由于各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变动和更替,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容易产生工作衔接断层。第三,由于整个体系中行政、教学人员参与程度不高,会出现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发挥就业状况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2.2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价机制,缺乏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这使得毕业生就业状况没有真正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经费拨付、职工待遇及工作职责挂钩,对各学院未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压力和约束。

2.3就业指导工作片面化,服务内容单一

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仅是毕业班学生,内容上单纯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和条件,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到所有在校学生中,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

3改进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3.1转变就业指导观念

首先要更新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一是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屏弃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少数部门、少数人的思想。从校领导到每个职工都立足做好本职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二是树立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的思想,改变以往就业指导工作对象只针对毕业生,而忽视非毕业生的做法。应从新生人学开始,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

3.2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主要是按照下列两种模式建立的,一种是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模式,只设有校一级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不设院系级的就业指导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直接对学生展开就业信息服务、指导与咨询工作;另一种是当前高校(包括我校)普遍采用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院系辅导员”模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负责为全体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与咨询服务,而院系辅导员则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咨询服务。但从目前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来看,按照这两种模式建立的就业指导体系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后一种基础上建立一种由学校领导、校就业指导职能部门的专职人员,院系的专兼职就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各类就业指导人员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作用,以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自始至终既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又有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首先,学校应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主任,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其他校领导为副主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党办、校办、学生工作、教务、人事等职能部门成为委员会成员单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为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日常工作由校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到两次工作会议,听取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汇报,总结全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要求。”

其次,院(系)应成立以院长(系主任)为组长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院(系)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本院(系)的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或党总支副书记、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院(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主任、教务办主任、分团委书记为成员。院(系)要建立一支包括专业教师、班主任、就业指导老师在内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服务体系。

3.3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一直以来有许多高校存在这样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等到学生进人到毕业班阶段后再考虑,平时把专业知识学习好就行了,但事实上大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的关键在于长期的点滴积累。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遵循大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指导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大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就业观,掌握必需的就业技能、技巧。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人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依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年级,其内容主要有:

3.4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应当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客观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律和其主要工作。主体框架为:设置三个一级指标(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成效),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括若干二、三级评价指标,每个指标按照不同的权重设定具体的分值。整个体系涵盖工作经费、专职机构、人员编制、办公设备等多个观测点。在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投入与就业适度挂钩制度,力求实现“四个”挂钩。即就业与经费投入挂钩,就业与招生数量挂钩,就业与专业、课程设置挂钩,就业与各院系、各部门考核评优挂钩。

3.5充分实现就业指导服务手段的多样化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应该成为我们完善就业推荐工作的主要手段。对于学校而言,收集到的需求信息量的多少,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因此就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建立或完善专业的就业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规范性,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交流平台,有效实现相互间的供需信息沟通。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7篇

作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一份子,我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回首间,自己已站在学期之末。回忆这学期的工作,不知觉得略感失落,时间过的太快了,总是觉得自己在学生会这块令人瞩目的平台上得到的太少了。总是无法动笔写这份工作总结,但是这份个人工作总结还是要写的,因为只有总结了过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以至于来开展以后的工作。

成功、失败,这就好比一对孪生兄妹,与生俱来,浑然天成,他们地位等同。胜不骄,败不馁,也许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成长的更快,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一切都将会好起来的。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忙忙碌碌的人,总喜欢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因为工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很挤。但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就应该品学皆优,而不要为了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图有虚名,因此在学习上我有很大的压力,在寝室里我是寝室长,自然我要带好我的兄弟们,我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不断的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人。但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上我安排的不够好,优待进一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里,我全心付出了,在协助其它部门的工作里,我们每一个成员都代表我们各自的形象,在这方面我做的还不错。开学的.第一个礼拜二我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会议,布置了这学期工作,主任提出要求,我也详细的听了这次会议,本学期活动很多,一个就是与各系学生会的交流,首先我觉得这个活动相当好,不仅能够相互交流大家好的方面,同时也是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同时增进各系之间的友谊,这同时也是我们锻炼的好机会。

同时,作为一名副主任,我不仅代表我们这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团委的缩影,但自己本身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总之,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使我在大学里不断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团结、和谐、默契、相亲相爱。最后预祝下一年的招新工作顺利展开,我们将以全新的姿态带好下一届新成员,做好工作计划,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xxx

20xx年x月x日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8篇

20_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_、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关注和各院系的积极努力下,我处坚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的工作思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巩固并拓展就业市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了新的突破,完成了目标管理指标。

一、就业的各个方面

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方面:

就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校院两级领导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实行特殊群体毕业生(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贫困、残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完善了院系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继续实行就业状况月报制度,按上级要求实行就业统计核查制度和就业统计联动奖惩制度,继续将院系就业工作尤其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目标管理指标进行年度考核,与院系年终业绩津贴挂钩。学校实施的“一联两进”工作方案和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明确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内容,以此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进程。学校上半年给机关各单位和各院系下达联系用人单位数,激励广大教职工共同关注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方面:

就业工作事务方面:

我校20_届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共3644人,涉及17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生304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专科生59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一年来,我处在人手紧张、经费短缺等客观条件限制下,围绕毕业生生源统计、就业状况调研、就业方案编制、毕业生离校事务统筹、就业派遣、毕业生档案转递、院系就业工作评估等就业事务做了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截至9月1日,3644名毕业生中已就业人数(含协议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选调生、公务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村官计划、考研、专升本、应征入伍、出国留学等)3312人,初次就业率为(其中本科生为、专科生为),其中协议就业1313人,灵活就业1425人,选调生14人,公务员29人,支教312人,西部计划8人,村官9人,考研426人,专升本110人,入伍预征18人,出国37人。

就业市场拓展方面:

本着“巩固传统市场、做好基层项目、培育新兴市场、广泛结交朋友”的思路,我处广泛联系省内外中小学和中小企业来校选聘或推荐毕业生应聘,巩固了长期以来占据的就业市场。认真落实教育部及教育厅有关基层就业项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动员毕业生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资教行动计划”、“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及公务员选拔,协同学工处动员毕业生应征入伍。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起来。尝试开拓中介市场,打开应用型专业就业渠道。经过多方努力,招聘单位及招聘岗位数的总量都有大幅地增加、岗位质量与薪酬待遇也有一定的提升。据统计,为20_届毕业生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共有6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168场,共邀请用人单位近800家来校招聘,提供岗位12554个,是20_届毕业生人数3644的倍。同时,与黄石市个私协会、黄石市人才市场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为20_届毕业生举办冬季校园供需见面会1场。

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

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要求我们创新思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促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我校是“湖北省高校就业信息化试点院校”,经过3年建设,我校就业工作信息接收与发布平台已形成了平面纸质、有声广播、短信飞信、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元化途径相结合的立体化格局。能及时准确地将毕业生需求的择业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地传送到毕业生手中。建立了远程面试室,成功进行了网络远程面试。此外,我们也积极、主动、创新地利用和开发电子、电信、网络后台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优势作用,为毕业生做好舆论宣传、氛围营造、信息传递等工作。

二、特色与创新

无论招生工作,或是就业工作,都要凝聚大量必须严谨、细致的事务来构筑。今年,我们弘扬招就处良好的工作传统,本着高度负责、创新思路的原则,招生就业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亮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招生计划增幅较大,生源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本部实际录取4453人,比上年实际录取4183人增长

;实际报到新生4220人,比上年到校总数3941人增长了。录取新生优秀率较高,文史理工类本科考生超过批次线30分以上的有752人;艺术类本科考生超过批次线30分以上者有565人。二是招生宣传形式多样,招生工作社会效益明显。今年我处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扩大学校知名度,尽可能地到省内中学吸引生源,没有发生任何虚假广告、违规招生行为,学校声誉得到广泛认可。三是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就业工作在严峻形势下柳暗花明。四是就业工作机制及制度更为完善,就业工作“全员化”进程得到制度保障。

同时,我处在以下工作中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一是通过举办中学校长联谊会和校园开放日活动推动招生宣传的深入开展。这两项活动既沟通了高校与生源基地的联系,又增进了中学、社会对学校的进一步了解。二是开展院系就业工作评估,进一步推动院系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占主体地位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的落实。我们制定了就业工作评估方案及评分细则,完善了就业考评体系,必将有效推动院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建成“毕业生网络远程面试室”、电子信息屏和短信平台后,实现了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零距离。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9篇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邢台学院关于迎接全省高校评估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我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以高效务实的作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开展。现将本学年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学校招生就业处的要求,我部迅速成立了以李建英书记为组长,苏献启主任为副组长,辅导员老师为办公室主任,包括社会工作教研室的任课老师在内的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具体部署、深入谋划就业工作。小组成立后,迅速投入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首先对全国尤其是邢台市的就业市场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工作,确定无论在全国还是邢台社会工作专业都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其次迅速在社科部网页上建立了招生就业专栏,对有关信息进行报道;同时还和桥西区钢铁路办事处、桥东区南长街办事处持续地联系沟通,商谈并确定了就业基地建设的有关事项。

二、召开迎新座谈会。新生报到期间,我部主任、书记、辅导员和有关老师两次召开有新生、新生家长和老生参加的“迎新座谈会”。座谈会上天津学生程倩晗的父亲、李晓旭的爷爷主动做代表发言,介绍了让孩子选报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因以及本专业广阔的前景,他们的观点得到在座学生和家长的赞同。苏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邢台市的市情和我院我部的情况,并从国家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明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使学生和家长了解了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我部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前瞻性地在我部安排了相关活动,*年11月23日、29日晚,我部分别举办了两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我部苏献启主任、李建英书记、王志勇老师和全体*、*级学生参加了活动。同学们就考研、创业、考公务员、培养能力、积累人生经验、从“小工作”做起等问题畅所欲言,展示出很多好的思想,相互之间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交流。苏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分析了社会转型、社会建设对社会工作人才大量需求的良好形势,强调了人生转型期克服迷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同学们关注社会、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主动与老师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放开自我、放飞思想、完善自我。本次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使同学们强化了专业意识和社会角色意识,克服了迷茫、明确了人生方向,鼓动了同学们的信心。招生就业处要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来,我部全国优秀教师苏献启教授亲自担任*级学生的本门课程,授课效果显著。在6月22日招生就业处举办的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我部*级社会工作专业冯海玉同学以“社会工作师”的优秀表现,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大赛二等奖。

四、教学与讲座中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部领导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关注对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专业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苏主任在授课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公务员、选调生招录、考研等情况,王志勇老师在《城市社会学》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社会分组开展实践活动,撰写“邢台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报告”,安素霞老师的《老年社会工作》课上也把学生带到康复军人医院进行实践教学。我部开办了“社科讲坛”,其中专门安排了公务员、选调生考试的专题讲座,给准备参加这些考试的学生提供帮助和参考。

以上是我部一年来在就业工作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新的学年里,我部已有社会工作和公共事务管理两个专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更加努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我部的招生就业工作。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10篇

20_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在各系部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各项工作进行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院20_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基本数据

我院20_届毕业生共有6个专业284人。专业165人、专业75人、专业3人,专业11人、专业10人、专业20人。截止到20_年10月16日我院20_年毕业生签订协议并落实就业单位的266人,签约率为。

2、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我院20_届毕业生分布主要在_省,共有200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_省地区共接收我院毕业生人37人,占,其他省市地区共11人,占。从就业单位来看,我学院毕业生主要进入各_单位工作,共有170人,占;进入_公司共64人,占。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学院领导重视就业工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助

学院以党总支书记为主导,成立了以学工干事,毕业班辅导员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分工明细,责任到人。主管领导、学工干事、辅导员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就业情况及思想变化,组织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开展就业动员会。

2、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为毕业生提供了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一是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大就业指导课力度的同时,针对非铁路专业学生的特点,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针对铁路专业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通过各种层面教育,降低他们的毁约率。

二是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20_高校就业工作总结5篇工作总结。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努力开拓就业空间;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的各项政策;了解每个毕业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设身处地地帮助毕业生。三是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特别是女生进行重点跟踪,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3、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首先,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就业处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就处的各种招聘工作,特别是针对铁路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场招聘工作,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结汇报)提高就业质量。其次是建立校内网络交流平台。随时将一些就业信息发布出去,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就业信息,同时,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把平时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积极与学生交流,帮他们解决他们在就业工程中遇到的困难。

4、积极跟踪毕业后学生就业情况

就业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务,同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我们本着学生在校是我们的学生,要为他们服务,毕业后仍然是我们学生、校友,也要为他们服务好。毕业生毕业后,很多学生涉及到改派、办理户口、组织关系等事宜时,每每找到我们,无论是谁肯定会及时的放弃手中的工作,为他们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们还对在毕业时还没有就业单位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一一对他们落实就业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我院近两年学生就业火爆而且多数专业都能进铁路单位,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特别是铁路单位没来招聘或者没有关闭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单位应聘。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女生就业存在困难。由于学校的专业的特殊性,对女生外在要求较高,女生就业比男生遇到的困难加重

3、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个别指导的广泛性不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浙江大学就业工作总结第11篇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伴随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过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场上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远远无法满足所需;过去大学生主要就业选择方向是政府单位或是国有企业,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断精简化,大批农村劳动力集体涌向城镇,待就业人员数迅速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由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用人单位将用人标准提的越来越高,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和吸收更多的人才本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些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仅仅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厚经验。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本科学历,而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硕士学历,这些都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的挫伤了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很多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很多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产生的,对于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动辄要求几年以上工作经验,不给他们得到经验的机会,他们何时才能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经验呢。_非常重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从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促进就业公平、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等。

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有很大偏差,在天津考察时关于这点曾说过,当代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要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卫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定位好,认识清楚自己的方向,总能在青春里散发出自己的异彩。第二,就是就业竞争力。面对当前社会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自身素质,只要有能力,总会有你想要的职位在等着你。第三点就是心态。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话糙理不糙,很多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虽然专业水平很高,但不能将自己很好的展示出来,

胆怯,不自信等情绪在应聘时成为大忌。所以说,除了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自我锻炼与加强,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把握好这三点要素,求职的概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在过去,用人单位在选聘职员的时候,往往是以经验和学历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在聘用毕业大学生的过程中,用人企业或单位必须转变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及时发现和纠正某些错误的做法。用人企业或单位不仅仅要做好人才使用工作,另外还应当做好人才储备以及人才培养工作。树立长远的人才发展观,及时弥补在人才选聘工作方面的不足,实现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赢。另外,用人单位还应当与学校随时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学科特色以及人才特性,努力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相关寒暑假实习机会,通过见习或实习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该做法可以帮助用人企业或单位招收到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毕业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毕业大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毕业大学生必须及时转变过去错误的就业观念,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就业观。大学生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眼高手低、有业不就”错误思想,及时调整那些过高或不切实际的错误观点。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谋求发展机会,到艰苦的地方创业,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求职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即专业、特长、职业观等各个方面信息,逐步形成基层意识、创业意识以及奋斗意识。当社会出现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学生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充分挖掘各种潜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大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建立起综合性强且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最后,大学生必须学会捕捉成功机会的能力,形成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求职择业观,树立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从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谋得理想岗位。

听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感触。似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什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痴迷、让人向往。从这堂课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不是理论部分,现在想想,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荡然无存。但让人记住的是那些老师向我们讲的身边实际经历的事情,身边的事情总是最真实、最具震撼力、最让人有一种与社会接触的感觉。我觉得,读他人的故事,就像读历史一样,一页一页的翻开,一页一页品味,有一种使人明智的感觉,知兴衰,知得失,更知已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