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4:37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知识;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6)02-0075-01

作者简介:邰伟(1981-),男,安徽阜阳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厂(机械)设备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工程机械设备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较大利用,特别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中,为我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创造较大空间,也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知识的应用为设备在维修、养护中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变了设备运行与设计,从而保障设备在运行中的良好质量。

1竖式预热器结构与原理

1.1结构

在钢厂冶炼过程中,一般是利用竖式预热器对活性石进行加工的。主要利用预热器中的石灰石,在预热器具有一定温度时加入相关材料。这样不仅能够保障石灰石原料的预热情况,还能提升物质的分解程度。后来,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液压推杆来实现,主要将材料运送到回转窖中。竖式预热器在生产中的使用与传统的制作方式相比较,它不仅能在自身利用中提供较大方便,提升实际利用率,还能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1.2原理

竖式预热器系统在实际生产期间,要经过多个液压推杆来实施循环操作。但为了保证该系统在运行中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要控制好pLC控制柜。pLC控制柜在运行中是一个开关选择问题,在现场中能够进行有效操作[1]。如果在现场进行控制,竖式预热器中的控制箱就能对液压推杆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控制。如果pLC控制柜被打开,就要对液压推杆进行调节、控制。如果竖式预热器中的控制箱在现场出现异常,要对pLC控制开关进行选择、调整,保证液压站以及液压杆实现正常运转。该设备在运行中延长了时间,也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推杆液压站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柱塞泵对油液进行抽取、过滤,然后在通电情况下回流到油箱中,该系统并处在卸荷状态。该油液是经过电磁流阀实现的,它控制着液压推油推杆油缸,在电液换向阀中进行调节,能够调节油缸速度,由于电磁换向阀具有双电磁铁,所以在磁铁通电与断电期间,能够对油缸中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2]。

2预热器功能设计与故障判断

机械生产期间,要根据回转窖的实际情况,才能对预热板的材料数量以及当日的生产总量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合理的投入产出以及能源使用。因为推杆量能够利用它的运动方式进行计算,所以在生产期间,就要对推杆时间、推杆次数在部件运行中进行清零,并保证设备在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1监控画面分析

在上机位以及DCS监控画面中,要根据推杆间隔时间、挡板生产中的推杆总次数等因素进行设计,并保证pLC程序在格式转化过程中能够具有充足时间[3]。实际的设计过程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对预热器系统进行设计,也要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设备功能进行设计。在上机位以及DCS监控画面中,可以对各个推杆的实际动作情况进行观察,可以观察运动的前进过程、后退过程以及指示灯变化等。如果在监控画面中指示灯变绿,说明该过程比较到位;如果该指示灯为红色,说明没有做到位。操作人员要据指示灯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找出故障点的实际位置。如果液压推杆发生故障,就要将推杆箱实现手动操作。手动开关一般由前进开关与后退开关组成的,液压推杆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在指示灯上显示。如果对已经发生的故障检修后,还要将开关实施自动状态,并保证推杆实现循环运作。

2.2监控画面应用

推杆液压站中油的温度、气压,冷却水温度,及出口压力、出口温度等因素都能在上机位以及DCS监控画面中进行动态观测以及显示。根据监控中出现的参数变化能够掌握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4]。因为监控中的实际参数以及液压系统中的原理图都能对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排除。如果利用非冷却塔对冷却水实施强制性循环,油箱温度升高期间,就要对冷却水的流量以及温度变化进行观察,并及时对进水压力以及温度进行排除。如果推杆动作在变化中比较慢,推杆与硬件机械进行摩擦后,就要根据液压系统的原理图进行分析,并调整流量变化,从而实现推杆在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如果系统中的油压突然出现降低现象,就要对系统管路进行检查。机电一体化知识能够对生产中的系统功能实施调整与改进行为,能够根据设备中发生的故障位置进行判断,并对设备进行维修以及养护等。这样设备在运行与管理期间的质量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还能降低故障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知识对设备管理以及故障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率,还能对设备实施养护以及维修。在工业建设与发展中,机电一体化知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云江.故障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43.

[2]李文博.机电液一体化知识在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19):145.

[3]张正起,刘国栋.浅谈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中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8):199+202.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2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并不断地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与创新持续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单一品种逐步发展到大中型品种乃至成套设备或大系统。电子技术在机械产品上的应用几乎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并且品种不断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享受。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层次上向复合集成、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能力定位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他们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现场技术应用能力。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知识结构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具有所需的机械制造、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数控技术、CaD/Cam的基本知识;具有数控技术综合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社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具体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人机对话能力、英语会话与阅读能力、意志品德、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开展活动的组织能力、团结共事的协作能力、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2)基础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具体包括机械制造、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三项基础能力。

(3)专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不足

加入wto后,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现代化,这将使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受到影响。

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其教学体系还未完全转移到以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岗位技能为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来,而且在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未有较大突破,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未能充分体现。

四、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现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机电现代化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大都归于高职教育。为了高速度、高质量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企业用人单位应当联合起来,促进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加强联合,协调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从事机电一体化教育及生产开发的单位很多,并且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划。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应联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采用一年制短训班、两年制班、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四年制本科班,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企业用人单位可以为教学部门提供教学使用设备,教学部门为企业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互惠互利。

2.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1)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并大力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中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2)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3)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大“双师型”师资比例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石室工程实践经验,较高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

4.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保量”原则,在课时数量上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以上,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二是“适时”原则,根据各个教学模块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跟上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和各专业特色课程,均按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统一要求配齐实验实训设备。校内应建立多个实验实训室,不仅要提供教学实验实训,还应对学生进行电工上岗证培训和中级证培训。

(2)校外实训基地。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合作,将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学中,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3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工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工业发展前景分析,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工业生产未来主要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内容极其丰富,成为电气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不仅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也加大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难度,成为造成机电一体化教学创新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1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不足的分析

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改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手段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机电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比较重视传统机械维修部分的讲授,对现代电子电气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比如在生产过程中的单片机种类繁多,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则以51系列的单片机为主,限制了学生接触外界的视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传感器与网络技术的出现,工业用的机电设备出现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尽可能掌握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胜任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基础工作。

其次,在传统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传授理论知识做为教学的重点和评估标准。这样的安排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系统化,也为学生以后从事开发产品设计奠定基础。但是,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往往是在生产的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的安置、操作并对其维护等工作,这要求学生的实操能力过关。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机电一体化教学都与社会实际需求是脱节的。因此,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用的机电人才,需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除此以外,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也存在很大改进空间,与其它课程相比,机电教学本身对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能力都要求较高,更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很多学校还没有实现专业化的教学平台的全覆盖,对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应用较少。同时,学生对一些学科交叉知识的整理能力不够,这也导致了学生本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机电工程素质变得异常薄弱。

2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2.1.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电一体化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对电气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从业者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研发出电气、液压和光电器件产品。因此学生需要综合掌握多门技术,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学校专业实际特点展开教学,不能偏重于某一个方向,导致学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掌握不全面,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影响。

2.1.2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一样的评估标准

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而言,它让学生解了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对于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必需、够用”的标准来授课。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门技术的综合,知识面宽,学习内容多,教学课程有限,因此应加强核心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强调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也是以核心课程做为重点的考核内容。

2.1.3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技术知识掌握的同时,毕业后从事某个工作岗位,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质也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加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2.2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2.2.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电线图、机械设备图形比较多,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ppt制作课件,集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有利于教师直观地表达课程内容,特别是对抽象的知识进行仿真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2.2.2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的培养,善于把实际生活的案例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密切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主观能力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比如,教师在讲解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述。

2.2.3与时俱进,分享技术动态和就业资讯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断进步,日新月异的,为了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消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去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并将它与学生分享。比如,电气自动化技术网、北极星电力网、工控人家园等网站里面有很多关于电气技术、机械技术等专业的知识,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最新动态,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登陆相关的论坛来加强学习。此外,教师可以从一些企业家、已参与社会工作的学生获取到就业资讯,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及需要掌握的技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紧迫感。

2.3培养和锻炼技能,注重生活教学

2.3.1举办竞赛提高学生技能和水平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技能竞赛。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通过抽签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根据班级里学生的水平,从设备组装、电路的连接、气路连接、编写控制程序等诸多方面出问题。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师的问题中来,通过不断地讨论、探索、调试,最终完成教师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分,对优秀的作品有适当的奖励,并可以推荐到院级、省级比赛。通过组织竞赛,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样地,比赛的结果也可以对教学水平有所检验,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还存在欠缺的地方,对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2.3.2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与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异,同时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此时教师可以从中指导,让学生了解前进的方向。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以向企业的老师父、老员工请教,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方向都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化教学《电工基础》作用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及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学习电工专业知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基础,其理论知识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电工基础课理论性强,概念多,原理抽象,内容繁杂,公式众多,单凭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除了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实验手段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外,还利用电化教学,所具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确保教学效果。现我就电化教学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体会。

一、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图形、线路、图表、原理、结构等问题,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这种内在需要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逐步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例如:例如在学习《电工基础》中的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原理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采用多媒体Cai课件,将电动势的内部电荷移动情况和闭合电路中电荷移动情况、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情况,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后采用启发式和课堂设疑法,提出在电动势的内部正电荷是在什么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如何?闭合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这一节的概念掌握得很透彻,并且很想了解电动势与电压(端电压)的异同,对学习后面的内容兴趣浓厚。

二、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工基础》着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书本上固然有内容介绍和简单的示意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抽象的文字是生硬的、抽象的、难懂的,少许的示意图也是不够的。在互联网这个优质资源里可以找到许多教材中没有的资料,而这些东西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事物。例如《电工基础》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论知识抽象,结构复杂,直接按课本内容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上网查找一些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资料图片,把各个组成部分的图片展现出来,并利用动画效果把各个组成部分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电动机。再将旋转磁场的产生过程、旋转磁场的旋转过程制成课件播放。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电动机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而且知道了各部分大致在电动机的哪个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真正认识了三相异步电动机。

三、变静态为动态,有利于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专业课程,若简单传授、解释往往由于过程的仓促与粗略,使学生只了解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对其本质知之甚少,甚至完全停留在文字层面上,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图像,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掌握其内在联系和本质变化。例如在讲解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互感、串联谐振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知识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成录像、Flas、powerpoint课件等电教软件,解决其中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从而使静态的死板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学生就透彻理解知识,记忆牢固,容易理解上述电路元件或电气设备的特点及工作原理,不仅能熟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很好地掌握其内涵。

四、变单一为多元,有利于形成声、形、色主体化的教学模式。

有关记忆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如果只听只能记住15%,如果只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65%。可见,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参加活动能有效提高识记效率。电化教学手段能将枯燥的理论、深奥的规律变成声、形、色相结合的直观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的活动,形成声、形、色主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直接简明中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电工基础》中电磁感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利用楞次定律判别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步骤,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课件,分为三步,第一步:判原磁通的方向和变化趋势;第二步:根据楞次定律(增反减同),确定感应磁通的方向;第三步: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把红色的S极、蓝色的n极、绿色的磁感线和导体的图形、导体运动的配音等巧妙结合,利用鼠标进行控制,在放映给学生看的同时,教师边讲解边给学生做手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铭.浅议多媒体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01).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5

电子图书馆的战略及标准规范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用户管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构成了电子图书馆集成管理的核心要素。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是电子图书馆管理的基础,根据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促进了图书馆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图书馆的大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通讯网络与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各地连接,多个图书馆的合作和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研究,信息技术正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网络上每个节点的图书馆必须要顾全大局、识整体,使电子图书馆理念成为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电子图书馆的管理中要具有创新管理理念,应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手段,要运用企业过程再造管理技术,打破原有的业务工作框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即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馆藏是再造一个虚拟图书馆的过程,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和检索的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应建立新型、高效的运行机制。而电子图书馆运行机制典型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基于eRp管理思想的图书馆资源计划管理机制,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最优化;分布式业务机构机制,数字化资源建设部门应一并承担起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整序、维护的功能,实行采——分——编一体化的作业流程。融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用户培训等服务于一体,保证图书馆网络的畅通,做好数据的迁移工作;放射状网络信息资源机制,由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工作站——局域网——互联网三级版权管理机制,将不同的版权内容分割成不同的管理模块,分级进行管理,读者可以根据合理使用原则阅览版权作品,在信息使用和版权约束之间起到了一种协调作用。

二、电子图书馆的集成管理

电子图书馆标准规范管理:电子图书馆标准要采用遵循内容编码、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标准体系要实现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数字化信息组织与存储标准、信息检索标准、网络及网络资源标准、信息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标准以及其它标准。针对一般数字资源加工和有关专门数字资源加工,建立基本数字对象和专门数字对象元数据规范,建立资源集合元数据规范,建立数字资源搜索、检索、调度和使用的标准规范。电子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与电子图书馆知识创造、组织、应用与服务有关的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电子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知识创新工程,为21世纪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流通环境;电子图书馆是一种知识型组织,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化数字资源体系;电子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开放式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其知识管理分为信息与知识源、基础设施、信息与过程管理、组织知识分类、知识门户和知识应用六个层次。在当前充满变化的信息化环境下,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表示出来,实现知识检索管理;另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即实现知识信息导航、知识信息评价、知识信息咨询和知识营销。

三、结语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6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辅助学习获取知识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现代学习的趋势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现代化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的标志,而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今天课桌旁的“无知”小童,将是21世纪世界舞台的主人。如何使21世纪的主人更好地适应“地球变小了”的时代,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问题就放在教育者的面前。让他们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①

   近十年,全球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世界上每过一小时即产生二十项发明,每过一年就会新增790亿条信息,世界将进入新一个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使全球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共用,“地球村”的概念以不是理论的存在。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逐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将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电子计算机的多方面应用带给人们一个信息量大,打破区域界限的新知识、新信息、开阔眼界的学习与交流的崭新天地。它的应用会使青少年能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

   二、电子计算机是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当超前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急速,人们根本没有可能掌握全部的科学知识,作为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并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使他们认识大量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应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容易使学生感知事物和现象,在这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就比较顺利。观察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良好途径,它提供许多机会,使学生见多识广,逐步养成善于精细、全面、深入、有次序地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形成一种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媒体,它与教科书、投影仪、电视机和录象机等一样,具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电子计算机集合了模型、挂图、幻灯、录象等多种教具于一身,呈现知识的系统化、全局化,是一种可观察性极强的应用工具。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有利于辅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树形结构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计算机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的探讨-中学生物论文

   三、电子计算机具有解“暗箱”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解决部分(如宇宙、人体卫生等)知识的情境设计的实现和再现。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所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将更能帮助学生广泛了解一些大至宇宙的运动,小至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和结构。学生通过人机交换信息,共同解决难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学会的将是一个过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在自然教学中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解决这些“暗箱”问题并能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如在《自然》(沿海版)第九册《人的消化》一课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当学生一坐在电子计算机前,面对着一种新颖的媒体,学生的兴趣马上就集中在面前屏幕上的人体消化器官全图上,被屏幕上不停变化的画面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电子计算机的一个优点就在于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学生处于无意注意的阶段。在这时,教师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任务,求知欲望逐渐增强,通过按动键盘,屏幕上的画面变化,知识的不断显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就会结合着课文向有意注意发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的持久和稳定,促使学生迅速感知,记忆牢固,思维灵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解决了“暗箱”课的一些处理困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电子计算机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强烈外在因素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不仅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效地同步发展。

   四、电子计算机教学能兼顾对待个别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讲课、提问,还是练习、复习,教师必须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一位教师要面对40多名学生,而且其中接受能力的不同、学习上有障碍,如何区别对待,如何达到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现在存在教师把学生分为“尖子”、“中下生”和中间一群三部分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辅导,这样做好吗?学生只是分三类吗?能正确对待差异吗?答案是明确的,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中没有一定的“尖子”和“中下生”,被认为是中间的一群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电子计算机在教学的应用就会给我们一个提示,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中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电子老师,它会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可以不断的显示出学过的知识,多次地显示学生不能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正好充任于一个忽略个性特征的“教师”,这位“教师”只会按照课件设计者的思路而进行工作,正好是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的尝试。

   五、电子计算机能提高学习效率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7

【关键词】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57-01

随着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也发生了飞速变化,为此,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专业定位模糊(2)缺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新课程体系(3)实验实训条件落后(4)“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将带来深刻影响,面对国际和国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才能从容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的挑战。

2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复合型专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数字信息处理为基础,集机械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检测、液压气动等技术于一体的复合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根据产品的高效、柔性、低成本生产要求而不是根据自然学科分工而设置的,即以生产和技术领域的分工为依据而设置的。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等特征。

第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涉及到原来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及大量的经验技术,对教师的理论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需要进行高投入的专业。因此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进行专业教学,即产学合作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3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

2001年,我校与齐齐哈尔第二集团公司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以“2+1”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了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我们根据机电职业岗位的多样性,构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多个方向培养目标,以增强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见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图。

4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方案

按照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的原则,打破传统课程原有学科体系,对原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

组合,整体优化。

我们根据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现状,从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着手,借鉴加拿大的CBe和国际劳动组织开发的mFS等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将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与我国高职教育相结合,构建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岗位群,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各种知识及职业能力模块,不同的能力模块可对应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由资格体系和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共同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见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图。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的框架思路如下:

首先,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教学单元模块,确定每一教学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能力以及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内容的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其次,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重复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并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删除重复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主动型教学方法。最后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将机电一体化专业(专门化)核心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构成了三个方向培养的核心(主干)课程模块,并将其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专门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基础。机电一体化专业(专门化)核心课程的构成:

机电一体化专业平台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试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加工专门化核心课程:CaD/Cam、数控编程、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实训。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专门化核心课程: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加工中心操作工考工。

综上所述,高职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及优化时,必须从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职责来确定机电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以此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三段式”及“本科压缩型”的课程(甚至学科)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从而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高专综合课程。按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综合化不仅可以缩减学时,而且可以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5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整合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及优化整合:第一是调整学时,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在每个实践环节中贯穿技术应用的主线,通过各个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技术应用的能力。第二是加大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投入,增加实验设备和实训设备,以保证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实践环节考核的指标和方法,开展多证书制,充分体现岗位特点。进行中(或高)级制图员、数控工艺员、加工中心操作工职业技能证书等的考试。第三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既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和跟踪技术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在生产实际中提高岗位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是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验实训指导教材。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

6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效果

首先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学生调查,教学反馈和毕业跟踪调查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对职教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技能证书并重,实施弹性学分制等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保证。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就业率明显提高,该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升入本科院校外,其余全部就业。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2]周国烛.构建有高职特色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研究,205(9).

[3]陈贵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07(6).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8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有效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学习兴趣

一、扬弃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当前,无论是社会、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家长,都对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认知,在教学质量的追求上可谓殊途同归。机电一体化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应用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新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维、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想方设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为了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是要精心准备,创新教学思维,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素养和教学质量。学习贵在习得方法,有效的教学也贵在“授人以渔”,高效的学习是贵在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想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对于机电一体化知识的教学来说,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也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了互动的有效性。对于机电一体化课堂学习内容较为复杂、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就可以强化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相关内容,适当加大解释力度,同时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形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

二、创新机电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机电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考虑学情,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累积式地灌输多少知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逆向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分析能力。教学留白近些年在机电一体化课堂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教学留白的使用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探究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机电一体化课堂开展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言,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突出定式思维和习惯认为,找出新颖性的科学答案,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三、重视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的成长,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要想提升和优化机电一体化的教育教学,首先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要想优化机电一体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就需要在思想上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时创新工作和管理模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完善教师的选拔和录用机制,只有这样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以规范。教师是发展的助推力,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人才的培养有决定性作用。在机电一体化教师人才的选拔上,要择优录取,把握好入口,并构建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同时,打开人才的出口,对于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的机电一体化教师,要及时开展批评教育和工作培训,对于工作一直特别糟糕的教师来说,可以按照法定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在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上,还要构建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教师晋升、培训、薪资奖励和绩效管理制度,以起到激烈的作用。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提升层次化教学的质量。

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此,要想开展有效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从现有学情出发开展层次化授课。在机电一体化课堂开展分层教学,在正确的分层之后,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分层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关注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后进生。层次化教学的重点就是设计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重点知识的教育教学来说,基础性的概念知识需要全体学生掌握,即使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必须掌握住,因为这是学习的基础工程。掌握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之外,一些较为简单的巩固性练习,中上等的学生要应付自如,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有所感知,并且通过讲解能熟知知识点,对于上层学生来说,要进行适当知识拓展和训练拓展,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下层学生,也就是后进生的学习。对于后进生来说,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淡薄,机电一体化老师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还有的后进生在前一阶段就学习不好,导致其由于基础欠缺,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就要给学生开展适当的课后辅导。后进生的形成经过了一定的过程,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反复发作,为此,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机电一体化老师一定要有耐心,要用自己的爱心教育他们和感化他们,对他们有信心,妥善处理后进生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9

关键词:

实践导向;机电一体化;教学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要重视理论的运用,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而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深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主要是在相应岗位群体的需求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

1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

1.1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

新时期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很多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内容,没有与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与需求脱节,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困难重重,很难胜任工作的需要,不能将实际问题很快地解决.

1.2师资力量有待于增强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也不断地在扩招,因此进高职的学生数量逐年在增长,但是师资队伍却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从整体上来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所以很多老师不能及时地、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仍然坚持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3实验实训条件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精确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理论的教学,往往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课远远多于实验课的课时,这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基于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2.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导向下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增强师资力量,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经济时展下的要求,也是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第一就是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前双师培训,让老师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基于实践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第二就是要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参加企业的培训,高职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为企业提供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加强老师企业在职培训,就可以使老师在培训中对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

2.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2.1校内实验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培养其主动思考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加快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步伐,增添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高素质的指导老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除了校内的实验基地,学校还要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通过引进企业;或者是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的模式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了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改革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并同等对待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与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56G257.

机电一体化知识篇10

关键词:实践导向;机电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89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要重视理论的运用,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而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深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主要是在相应岗位群体的需求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从而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

1.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

1.1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

新时期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很多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内容,没有与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与需求脱节,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困难重重,很难胜任工作的需要,不能将实际问题很快地解决。

1.2师资力量有待于增强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也不断地在扩招,因此进高职的学生数量逐年在增长,但是师资队伍却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从整体上来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所以很多老师不能及时地、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仍然坚持着重理论p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3实验实训条件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精确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比较重视理论的教学,往往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课远远多于实验课的课时,这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基于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2.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导向下改革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切实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增强师资力量,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经济时展下的要求,也是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第一就是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前双师培训,让老师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基于实践导向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第二就是要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老师参加企业的培训,高职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为企业提供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加强老师企业在职培训,就可以使老师在培训中对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

2.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2.1校内实验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培养其主动思考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加快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步伐,增添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高素质的指导老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