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特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7:22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1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色;品牌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对于教材的编写也存在较高的要求。教材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教材的建设能力与水平也能够反映出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内容体系,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之后,都初步形成了江苏教材的特色与品牌,从而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

从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内容来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江苏省的数学教育水平。

一、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生活化”,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教材中,不仅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了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活动性和逻辑性,而且还能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将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整体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

教材提供了生活中的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和图形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种情境来合理展开教学。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大多都是所有同学所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所教内容上。其次,以生活数学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还选择了较为有价值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把握探索的深度,切实关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将实践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这也成为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教材主要通过“想”与“做”的关系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先做后想到先想后做,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空间与图形”有关章节当中,教材中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对图形进行变化操作,由于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当中,对于立体物体的平面展开图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即使教师再详细地描述,在学生的脑海里也只是较为单纯的想象,所构建出来的图形也比较抽象,并不能够完全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各个点和面进行充分掌握。因此,教材中设计了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环节,将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操作,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体以及点、线、面和一些简面图形。

通过对这些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来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知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并且通过实践练习将课堂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注重教学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便成为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新教材把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开发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的时候,将数学思想充分融入其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和体验数学的过程。

比如,在方程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章节中,教材主要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出现,结合所教的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创设有关的情境,继而建立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实际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数学知识来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注重过程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达到标准中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阅读”栏目中,还渗透了“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四、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宗旨是从多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还是情感的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在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实际操作与想象思维充分地结合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开发。

比如,在“轴对称”章节中,教材中设计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内容,在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体验其对称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交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掌握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全面地对教材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已经基本完成修订。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江苏地区的教育水平,就必须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和品牌建设重视起来,力争以教材自身的特色和创新,以较高的质量更好地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服务,进一步推进江苏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林伟.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与品牌建设[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6).

[2]徐慧.例说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2).

[3]倪小红.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适用之体会和建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2(7).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数字化资源

一般情况下,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于课前及课堂讲授时,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一、数字化资源概述

数字化资源就是指信息资源被转化为二进制代码,并存储于计算机内存、硬盘等存储设备之中,数字化资源主要分为网络资源和单机资源两大类,现阶段,数字化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学之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就是指化学电子书、化学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视频、学生习题库等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外,还能够掌握更多课本材料中未涉及的知识[1]。下面重点探讨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二、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

1、数字化资源应用范围较小

现阶段,虽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普及,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范围还相对较小,难以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补充初中化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更好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现存的数字化资源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学校及化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2、没有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

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的引导教学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身进行良好学习,才能够得到相应进步。但是目前,化学数字化资源没有被良好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之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无法合理运用网络和电脑中存储的资源,影响了自身化学学习进程。

3、教师对数字化资源认识不足

在实际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数字化资源,导致化学教师不能使自己和学生良好使用化学数字化资源[2]。现阶段,还存在部分化学教师只注重初中化学教材的现象,制约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在化学教材上能够获得的知识相对有限,因此,限制了学生学习与化学知识的获取。

4、数字化资源应用缺少特色

虽然多媒体等技术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大面积普及,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化学学科特色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例如,在进行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化学实验时,教师不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资源的特色,仍然采用传统做实验的方法为学生讲授该实验知识,进行该项实验时,危险程度相对较大,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影响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

1、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资源

通过上文对现阶段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数字化资源在应用中具有范围较小的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开发、积极引入优质化学数字化资源。例如,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引入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初中化学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发现资源,引入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使化学教学得到有效补充。

2、加强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学科本身就是刚接触而且化学知识在理解方面上存在很大难度[3]。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化学数字化资源,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该课前通过网络获取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设备等知识,更好实现自身的自主学习。

3、提高化学教师的应用能力

要做好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更要提高自身对化学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能力,虽然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化学知识,但更主要是通过化学教师的讲解获取,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了解到更多化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化学数字化资源,并记录该资源所在网站,保证教师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到。

4、合理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

除上述三点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策略外,还要合理开发有特色的化学数字化资源,保证学生在接触到该资源时能够直接与化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教学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对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化学小魔术视频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在学习过程存在一些难度,数字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保证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

作者:罗橙单位: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中学

参考文献:

[1]金誉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3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考虑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满足新课标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不但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应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原则,采取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应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以具体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乐学之下无负担"。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并且其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觉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影响其整体成绩的提升。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堂问题

考虑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特色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2、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选择课堂教学重点

初中数学在课堂内容选择上,要突出教材的实际作用,应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使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有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但是如果从他们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研究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都有一种去探究出最后结果的欲望。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下几项内容:

1、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满足教学大纲要求

在教学大纲中,对初中数学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主,使整体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党纲进行,满足初中教学的现实需求。

2、初中数学教学应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明确所需完成的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达到促进初中教学发展的目的。

3、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

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实际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应贯彻这一原则,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参与精神被极大的抹杀掉。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懵懂期,好奇心较强,参与热情高涨,热衷于体验新奇的事物。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了解并利用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并营造数学课堂的参与氛围,使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为了保证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努力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起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使学生在与老师互换的过程中,从老师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把握课堂教学原则,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3、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达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五、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三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个题目,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为思。但是,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多给学生时间,多鼓励,多表扬。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中,思维方式都是决定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题方法教育

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从解题方法开始,应对解题方法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用具体的定理和例题,为学生重点讲解解题方法。

2、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保证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能够与时俱进,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

3、对学生现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和创新

要保证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创新,满足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初中数学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

所谓课前测试,主要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之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与评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根据评测情况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基于这一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明确测试目的

为了保证课前测试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应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明确测试目的,捋顺测试的整个过程,为提高测试的整体质量做充分的准备。目前来看,课前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则表明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正确,否则,就要改变现有教学策略。

2、在课前测试的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测试内容

要想取得积极的测试效果,就要选择科学的测试内容,而不是进行盲目的测试。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应根据课后习题和重点定理以及知识要点等,对学生展开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最终依据,保证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够在测试中发挥出来,起到积极的作用。

3、根据课前测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如果课前测试的整体情况较好,说明现有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如果课前测试的整体情况不理想,就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对教学欠缺的地方进行重点弥补,保证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七、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训练学生思维和进行积极的课前测试等几个方面,认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翔宇;;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特性[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2]邹景生;;班主任应如何掌控课堂氛围[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鞠梅花;;发掘潜能,全面进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03期

[4]王昭海;;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4

一、通过快乐教学模式来展现数学的特色美

美在哲学中被认为是具体的事物、物体、现象对人类发展所产生的特殊功能,主要包括其产生的正面价值,在人们对事物的接触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同时对人形成一种美好的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特色美是难以准确形容的,但是如果你真正地学习数学,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这种教学过程中,那么就会形成一种非常真实且严肃的美,比如我们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就有数学所具备的对称美。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快乐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一种和谐快乐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和理论探索的热情和激情。教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课堂,能够形成一种比较和谐的欢乐气氛,让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探索和自我总结,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的特色美。通过快乐教学,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和感受,达到一种心理和精神的享受。

二、初中数学快乐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快乐教学必须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值得被广泛利用,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

1.兴趣培养

快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课本理论知识是相对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那么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判断能力,机械地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枯燥,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也是快乐教学所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形成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互动教学模式的形成,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角色地位重新定义,不会再认为教师只是刻板严肃的上级。

3.学生获得较多收获

初中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其心智和认知都是不完全的,那么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不爱学习、好动、心理压力大、叛逆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日常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部门工作的重要课题和解决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快乐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指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快乐教学模式的运用

1.创造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

情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几何证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几何图形,然后看一下自己选择的几何图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征,然后进一步利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证实。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正方形,那么学生就会自己总结正方形的特征,此时老师适当地对其加以指导,让学生找寻正方形中相等的边、相等的角以及平行的边等,从而使得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方向;学生对自己的找到的边角和平行等,利用全等或者是相似等加以证明,算是基本完成了自我学习过程,之后教师对于学生找寻的这些理论知识,加以说明,对其方法加以肯定,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体会到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乐趣,就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儿童在11岁-13岁之间是危机年龄段,这个年龄段中正好处于学生的小学毕业和初中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比较快,往往会发生一些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给予学生很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指导,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游戏教学

在学习概率事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把握,那么教师可以组织游戏教学活动,比如掷色子、扑克牌抽签、掷硬币等,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将硬币每一个面出现的概率加以记录,或者是对色子六个面没一个面出现的次数统计,在经过很多次的试验以后,由学生自己来总结每一个面出现的次数和可能性,从而引入概率事件的学习。这样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概率事件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通过游戏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体会到快乐教学的优势和好处,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就会充满乐趣。

4.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会为一个人学习指引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沿着其兴趣爱好加以指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在认识几何体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分组教学方式,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其问题加以引导;在长方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参照自己的文具盒或者厚的课本来加以认识,有多少顶点、多少条棱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己来获得,然后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5

澳大利亚小学的学制一般为“1+6”年,第一年为学前班学习。孩子通常从5岁开始到小学接受正式教育。小学里开设的课程有英语、数学、社会常识、初级科学、音乐、艺术、体育、卫生等,还有一些选修课程。教师主要依据本州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在这里,课本并不是必须的教学材料。甚至有的学校还不提倡使用课本。在这些学校看来,学生的发展是不同的,不应该用一本课本、一种进度和同一要求去约束他们。多数学校的教师除了音乐、体育、美术和第二语言这样的课程外,什么都教。教学有趣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教师总是挖空心思把教学内容融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之中。

蒙特维尤小学(mountViewprimarySchool)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当地一所知名的小学。笔者在这所学校听了一节学前班的数学课,学习内容是“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该班有17位学生,执教的女教师毕业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校之一的莫纳什(monash)大学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

上课伊始,教师逐次拿出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纸,让孩子们辨认颜色,并跟读表示相应颜色的英语单词。老师在纸上并排画出几根小棒,边画边让孩子们数数。接着,老师将颜色纸按照3人一组分给孩子们,并交代下一个活动要求:记录公路上与自己小组的颜色纸色彩相同的过往汽车辆数。可以按照老师刚才画竖线的方法在纸上记录。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操场围墙边。墙外公路上,不时有汽车从孩子们的面前驶过。孩子们选定合适的观察位置,贴着围墙的铁栅栏,专注地观察属于自己小组颜色的车辆,并迅速地记录。

几分钟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成果回到教室,席地而坐。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电子白板。

老师开始用电脑动画演示与刚才类式情境:画面上两个孩子正在自家楼上窗口往下点数马路上行驶的各色汽车。电子白板上显示出了一幅方格统计图(如图1):纵轴上标自然数,横轴上的坐标用红色、黄色等不同的汽车图形代替。

一辆红色的汽车伴着音乐从统计图上方开出。老师问孩子们:“这辆红色的车该放到哪个格子里?”几位孩子举起了手。一位孩子到屏幕前指示该车应放到标有“红色”汽车的格子里。紧接着,统计图上方一辆接一辆出现了不同颜色的汽车。在孩子们的指点下,它们被分类放进了统计图里。老师让孩子们根据统计图点数各类汽车辆数,并回答“绿色车多少辆”、“红色车多少辆”、“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的车”、“最少的是什么颜色的车”等问题。

接下来,老师要求同学们汇报各组统计的汽车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按照颜色分类写出车辆数。随后,老师从教具柜里拿出一叠印满小汽车的图纸发给大家,让孩子们为这些小汽车涂色,所涂颜色和辆数要与自己小组统计车辆的颜色、辆数相同,并把涂好了色的汽车图剪下来,贴到白纸上(如图2)。

孩子们起身回到自己课桌边的坐位上。从桌上的工具盒里拿出剪刀、胶水等常用的学习用品,开始专心地涂色、剪纸、贴图。老师则来到一位不会英文的新移民小孩旁坐下,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

下课了,孩子们起身,各自把剪贴作品放进了属于自己的作业盒子里。今天的数学课就此结束。

这节数学课看起来很随意,也很好玩。孩子们整节课围绕“点数汽车的辆数”的问题情境,有序地进行一个又一个活动:辨认纸张颜色、实地记录各种颜色汽车数量、观看教学片学习不同颜色汽车数量的统计方法、点数车辆数并比较多少、汇总各组记录的数据、填充和剪贴与自己实地记录的汽车数相同的汽车图。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串”中,兴致勃勃、轻松自如。

在任课教师看来,数学课中语言、数学、自主学习、好奇心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都是重要的。这节看似随意的数学课,实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设计思想和教学特点。

一、关注学生学,创设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节“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数学课。这类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是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与提供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评价学习效果[1]。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初步学会点数10以内数,初步了解10以内数的含义为知识目标,创设了“点数汽车的辆数”这样一个贯穿教学始终的数学问题情境。并提供了配色彩纸、观察地点、教学短片、汽车图画、填图卡纸以及剪纸的工具等学习资源与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活动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包括分类(按照颜色分类)、统计(收集、整理数据)、数数(分类点数、一一对应)等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个别辅导,构建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按数找物”的填图、贴图活动,让孩子们反思自己对数及数学符号表达的含义的初步了解。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成为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

二、关注数学本质的渗透,创设学习活动“串”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孩子们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分类、收集整理数据和数据的简单分析与表达。这个活动本质上是在为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奠基。

(一)通过分类活动初步感知集合

我们知道,自然数起源于数(shǔ),即一个一个地数东西。由此而产生的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就叫自然数[2]。用有限集合的基数来解释自然数,即“自然数是一类有限的等价集合的标记”,称为基数[3]。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计数的数。比如,m={a}是一个集合,所有能和m构成一一对应的集合如“一只小鸟”的集合,“一棵树”的集合,“一个人”的集合,“一个班学生”的集合等,它们都能彼此一一对应,是等价集合。从这样一类有限的等价集合中将其共同属性,即集合中的元素“都是1个”抽象出来,用数“1”表示,“1”就是这类等价集合的标记。“1”既可以表示数量上是1的事物,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建立数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人类形成“1”的概念,经历了十万年[4]。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开端。皮亚杰认为,数概念的发展不会早于类(分类结构)的发展。分类就是把具有同一属性的事物构成一个集合。这就是说,小学生先有分类形成的集合观念,然后才能形成自然数的概念。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辨析颜色纸,并在课外实地观察中,以颜色为标准对过往汽车辆数进行分类统计,使学生在对汽车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知集合:即“相同颜色的汽车”构成一个集合。同时,学生对同类汽车一辆一辆进行记录,也可以进一步获得对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感知。

(二)通过统计活动初步感知数的含义

小学生掌握计数(数数)的过程,是把被数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也是掌握初步数概念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儿童计数的发展,需要经历“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的过程。儿童从口头数数发展到按物点数,通常会经历一个“手口不一”的过程。而说出总数的发展晚于按物点数。计数时,只有会说出总数,才标志着儿童开始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本节课设计的利用卡通片去再现实地统计汽车辆数的情境,让小学生把多媒体画面中出现的不同颜色汽车归类填入统计图,并进行数数练习和数量多少的比较,使学生直观感知数的形成(即一个数添上1,即得到一个后继数),训练学生用视觉感知数目的多少,并进一步将口头点数发展到按物点数,然后说出总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技能。

(三)用不同方式表征数,渗透数守恒概念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在实地观察活动中记录到的汽车颜色和辆数,在一张画满小汽车的图上涂色,并剪贴在自己的作业纸上。通过“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转化,呈现了数的不同表征方式(实物、图形和数字符号等),并渗透了数守恒的概念。我们知道,学生在判断物体数量时,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或排列形式的干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还没有数的守恒的观念。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关注到物体的数目,这要求学生能将数从它的具体对象的各种外部特征中抽象出来,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否具有数守恒的能力,是衡量是否具有数概念的标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悟汽车排列方式和形状大小的变化,体会数守恒的概念,有意识地渗透了抽象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认为:小学生初步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有几个标志:①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包括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在判断物体的个数时,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确定物体的数量(即数的守恒)。②认识10以内数的相邻关系,理解自然数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③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认识数的结构,初步具有按群计数的能力,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5]。本节课通过一个个主题清晰的数学活动“串”,把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渗透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遵循教育原则,体现“现实数学”思想

“现实数学”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重要数学教育原则。他认为,“数学现实”是客观现实与人们的数学认识的统一体,是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括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强调客观现实材料和数学知识两者密不可分[6]。对于本节课而言,小学生从给定的“点数汽车的辆数”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分类、统计、对应(数与形,数与物)等方法去感知和建立数概念,使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与各种“现实”材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现实数学”的思想。同时,孩子们在这些涉及数学、美术、音乐、语言等多领域学习以及户外活动、统计、填图剪纸等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的有关知识。

笔者认为,教师精心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教师走进儿童学习的真实世界,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孩子的天性,遵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这也许是这节课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士锜,张晓霞,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2]金成梁.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

[3]张奠宙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1.

[4]黄燕,何昕.从“小用”到“大用”——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J].人民教育,2011,(16):14-16.

[5]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2-175.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6

2019年青岛城阳区普高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则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考试科目和形式

1.科目

2015级学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口语和听力,下同)、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不合格的考生可以申请重考1次。

2016级学生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城阳区、高新区户籍往届初中毕业生,从青岛市以外初中学校转入的学生,在青岛市以外初中学校就读回我区参加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城阳区、高新区户籍学生,需要参加青岛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信息技术考试。

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2018年城阳区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学业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2.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英语口语和听力实行上机考试,其它科目实行闭卷考试。考查科目考查形式由初中学校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自行确定,成绩以等级(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呈现,由各初中学校在5月上旬完成。

(二)考试科目原始分值及考试时间

(三)考试命题

1.命题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

2.各学科命题难易适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试题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例为4:4:2。具体内容见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四)成绩管理与使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成绩,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8个科目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e等级为不合格等级)两种形式呈现,各科目等级划分标准为:以普通高中招生区域为单位,根据参加考试学生人数,成绩从高到低a等10%、B等20%、C等30%、D等35%、e等5%。

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3个科目以等级(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形式呈现,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科目以满分的60%作为合格标准。体育与健康科目满分为60分(过程管理考核30分,目标效果测试30分),学生过程管理考核和目标效果测试均达到18分(含)以上为合格。

(五)初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

学生考试科目、考查科目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均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准予毕业,颁发初中毕业证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由初中学校组织补考,补考合格者准予毕业,颁发初中毕业证书;补考仍不合格者颁发义务教育证书。未经批准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颁发义务教育证书。

二、招生计划

全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2890人,各校具体计划详见下图:

三、普通高中招生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和未被高中段学校录取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往届毕业生须具有城阳区、高新区户籍,参加普通高中录取时分数线提高20分。往年已被高中段学校录取的往届初中毕业生,隐瞒往年被录取情况的,一经发现,取消其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全市普通高中实行网上报名,统一使用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平台。

(二)录取原则

普通高中实行分数制与等级制并行录取方式。普通高中录取总分78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历史8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普通高中学校统招生按8个科目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考生,依次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级组合、物理化学生物等级组合、历史地理等级组合择优录取。

按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普通高中,考生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合格等级;按调剂分配志愿录取时,优先录取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达到合格等级的考生。

普通高中不得录取已被其他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学生。没有填报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不能参加民办普通高中录取。已经被职业学校录取的考生,不允许改录民办普通高中。

(三)录取顺序

考生录取顺序为:“3+4”本科批次、普通高中批次、初中起点高等师范专科及三年制中职普职融通实验班批次、五年制高职批次、中职技校批次。其中,“3+4”本科批为提前录取批次,已被“3+4”本科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它任何批次录取。

(四)招生录取办法

普通高中招生类别主要包括:自主招生、指标生招生、普通生招生、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等招生类型。

1.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录取

普通高中特色班与初中优秀学生推荐(简称直升生)录取同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同一招生学校的特色班和直升班可以兼报。为普通高中计划内第一批录取。

(1)初中优秀学生推荐(直升生)录取

2018年城阳一中、城阳二中各招收90人,城阳三中招收80人。

各初中学校从在本校注册学籍且连续就读三年(因户籍、住房发生变化等而正常转学的学生需连续在该校就读满两年)的学生中向高中学校进行推荐,具体在校时间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录入时间为准。被推荐学生应是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各初中学校根据学生三年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结果进行择优评选推荐(推荐比例为在校生总数的15%)。被推荐的初中优秀学生需同时参加招生学校综合素质测试和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统一考试,具体录取名单由高中学校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确定。

(2)普通高中特色班录取

城阳一中开设“科技创新班”和“人文科学班”,各招收45人;城阳二中开设“国学班”和“信息科学班”,各招收45人;城阳三中开设“青大创新班”和“创客班”,各招收35人;青岛实验高中开设“华师卓越班”,招收60人;青岛39中开设“海洋班”,招收40人。普通高中特色班实施单独录取,单独编班。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自主招生中的使用。考生需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特色班招生测试和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取得特色班测试合格证并获得指标生资格的考生具备录取资格。

各普通高中学校直升生录取工作方案和各类特色班招生录取及培养方案另行通知。

(3)信息学后备人才培养

2019年,城阳一中、城阳二中、城阳三中计划预招信息学后备人才,属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具体招生办法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2.指标生录取

指标生是指将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80%(1864人,含直升班、特色班招生计划)按各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绿色指标评价等级进行分配,指标生(因户籍、住房发生变化等而正常转学的学生须连续在该校就读两年以上)须参加初中学业考试,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录取。指标生名额分配办法。一是均分名额,按初中毕业生人数平均分配指标生名额的80%(1491人);二是调剂名额,按办学水平绿色指标评价等级分配指标生名额的20%(373人)。

指标生的资格确定:以各初中学校分配指标生名额,扣除直升班录取人数、特色班录取人数确定各初中学校指标生最终人数。根据各初中学校指标生最终人数,从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科目均须达到及格等级的普通高中考生中按高中招生考试总成绩(不含加分)由高到低依次确定各初中学校获得指标生资格的学生名单。

指标生录取办法:根据指标生志愿顺序,分步骤录取。凡被上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下一志愿的录取。未被上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参加下一志愿录取时总分需降低5分后再参与录取。分数相同的考生以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录取。

第一步录取,根据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和5处普通高中计划内普通生招生人数,以最先录取满额的高中学校划定第一步录取线,分别录取,分数相同的考生以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总分降低5分后参加第二志愿录取,第一步录取满额的高中学校不再参加下步录取。

第二步录取,对第一步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根据招生计划,适当降低一定分数,以先录取满额的学校划定第二步录取线,分别录取,分数相同的考生以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录取。

第三步录取,第二步未被录取的考生学生总分降低10分后参加第三志愿录取,录取方法同第二步。

第四步录取,填报“服从分配”且达到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的考生,如未被所报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由区教体局安排到招生计划尚有余额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

3.普通生录取

对经过自主招生、指标生两批录取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进行普通生录取,录取办法同指标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须在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之上,严格按照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录取新生。

4.艺体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

具体办法按照《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中艺术体育专业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从2019年开始,全区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人数严格控制在各学校年度招生总计划的5%以内。

5.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面向全市招生。各初中学校随班就读的盲、聋初中毕业生,在参加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后,未被各类学校录取但符合上述两校招生规定的,经本人申请后,可由两校择优录取。

四、有关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有效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应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进行了解,并在有针对性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

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和组织,开展“自主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等方式的学习,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合作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借助他人和团队的力量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具体说来,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主体性特征。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学习情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体验、探索、理解和总结,都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口、试验才能实现。第二,互动性特征。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发挥激励学生去探索问题的作用,学生就会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取一定的能力和知识。第三,合作性特征。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的,需要在小组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互动中得以实现。通过互动和交流,学生新颖的想法可以在小组或者全体学生面前得到重视,因而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当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当前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自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没有发挥教师的不同合作学习阶段的作用,阻碍了合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在小组合作的事前准备环节,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学生几乎对要解决的问题全然不知,因而也就不会提前搜集资料和做好思考准备了。

其次,很多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对于学生分组、目标设定、分组组织形式、任务分工、教学评估等各个阶段缺乏精心的安排,表现为任意分组、缺乏细化目标和总体目标、小组组织形式死板、人工分工不具体、重叠性强、教学评估缺乏总体性和具体性评估,这就使得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质量受到消极的影响。

最后,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开展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合作学习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和锻炼,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例如倾听、表达、相处、协调的技能,因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合作教学中不知道怎么与人合作,导致合作学习效率受到影响。总体来说,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合作性教学的时候,没有发挥自身作用,采取的是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缺乏针对性。

2.分组不合理引发合作不和谐现象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性,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因而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劣势和不足,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分组不合理导致了合作不和谐的现象产生。在分组不合理现象中,容易发生以下不和谐现象: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观点立场、个性特征等具有较大差异,但又因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宽容与理解精神,观点和意见很难统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都不一样,而合作学习中没有注重到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全体学生很难在同一层次中发挥自身作用,因而导致了学困生不思考、不参与和不动口,阻碍了学困生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学生个性特点比较张扬和调皮,在合作学习中不专心,注

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喜欢喧闹和说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进而影响了小组合作的和谐。

三、提高学生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合理发挥教师作用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对于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在合作学习课程启动的时候,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程之前做好资料准备和思想准备,并教给学生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对于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合作学习中注重自身的行为和语言,加强与同学沟通和合作,

互相理解和包容。此外,在课程启动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其次,在合作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一方面,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在学生分组、目标设定、合作模式、任务分工、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好设计和安排,特别是要针对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给予指导,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发挥。总之,无论是哪一种教师角色,教师都应该将组织、协调、促进学生活动作为中心,真正彰显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精神,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发挥。

2.科学合理地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中,学生合理的分组是学习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够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特长得以发挥,进而促进合作学习任务高效完成。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分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分组的原则和依据,确保学习小组的构建科学高效。第一,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内部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特长爱好等方面应该不同且互补,进而通过优劣互补、互相帮助和鼓励,发挥小组的优势;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应该在各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的原则,确保公平竞争。第二,遵守明确分工、互相配合的原则。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内部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相应的任务,明确每一个组员的具体责任,进而促进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良好互动与合作。第三,小组合作形式多样化原则。小组的合作形式往往采用的是面对背的坐席方式,这阻碍了小组合作效率的提高,应该采取圆桌方式、面对面方式进行合作,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

总之,在初中数学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加强合作技能指导,实现科学分组,促进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倪建恩.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浅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

[2]李序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09(8).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体性

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在逻辑思辨和判断能力方面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但是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已经趋于成熟,逻辑思辨能力已经形成,因此已经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在这个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们认识到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小组每位成员的发展,以此来促进自己学习主体性的建立。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建设的现状

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关注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培养,许多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中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建设的现状。

(一)初中学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的不同点

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特点上已经趋于完善,但相对于成年人来说仍具有其不足,因此初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规划教学任务,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处在一个主体性的地位,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每一位同学最大的潜力。初中数学对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如果只依靠教师自己进行讲解是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某一数学问题背后的真相,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来完成自己数学方面的学习。

(二)应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这一角色在教学中一直是处于主导性地位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者重要的“教书育人”的角色,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到应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课程的进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紧密结合。学生在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朝着平等化发展,既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从教师角度对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化的探究

在教师这一角度来说,对于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大多数的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占据着主导性地位,而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带有的主观能动性,但只有教师在意识上认识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这一目标。

(一)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往往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且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才能够将自己掌握的各科知识合理地组合起来,为己所用。因此,上课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得他们可以在快乐中学到数学知识,思考数学中的各种现象。

(二)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带领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授,教师主要是通过两个场所来实现其价值的。其一便是通过课内的知识传授,但这种知识往往带有其局限性那便是不能使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将学生们带到课堂外,来增加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理解,从而增加他们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三)教师应增强师生交流

师生关系只有和谐了,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的时候才能够顺利进行,在课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动走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具体想法,以及每个学生的特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才能够有更多的互动,教师更容易引导学生在主体性的位置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最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两者缺一不可。

三、从学生角度对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化的探究

(一)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指导

学生自己在确定其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性地位时,不能采取过分激烈的方式,而应当用自己的知识水平来向教师们证明自己有能力来独立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但与此同时,学生们必须认识到――无论其自身有多么大的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点拨。

(二)学生应当具有主体性意识

如果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生自身必须树立主体性意识,在课上积极与老师进行配合,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应当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还应当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科学地结合起来,在发挥自身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学生应当注意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不能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僵硬式的“套公式”,而应该思考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应当独立进行思考。在课上学习时应当积极回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学生们只有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解决应解决的问题,提高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视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的信息媒介,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增强教学效果,特别是能够将一些抽象、生涩的信息变得更加通俗和具体,让静默的知识活化,让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更加趣味化,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得到日益普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所具有的优势也已经是广为人知,并得到不断挖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教学更加有效,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开探讨.

一、扎实掌握图片编辑软件,为多媒体教学夯实基础

当前,图片编辑软件种类较多,但功能强大、兼容性强、知名度高的还要数photoshop软件,因此,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非常有必要,因为通过它对图片进行编辑处理,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和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用到图像图形的地方非常多,如果熟练掌握了该软件对图形进行编辑修改的技术,教师就更能得心应手地开展更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对现有图片进行改造,抠出部分图形,叠加有创意的特色图形,进而采用适应的特效,让某些要素得以突显,让部分元素得以强化,让某些关键知识点得以重点显现,以此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增强数学原理的亲密度,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二、熟练应用多媒体课件编辑软件,为多媒体教学提升层次

多媒体课件编辑软件是活化多媒体元素的重要工具,当前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简单高效的就是powerpoint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合一起,不仅可以制作简易的演示文稿,而且可以制作出功能更为强大,具有互动效果的课件,可以对教学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全面展示,在图文互补中,让教学的内容、意图、目标得到非常顺畅的流露.例如:教师在对数学选择题、填空题的练习操练的过程中,在展现题目时,有意预留出有一定特色的空白空间,给学生以启动性思考,适时给出具有迷惑性的答案,然后进行纠正讲解,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有益.

三、探索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采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具体数学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中的一些图表,通过Flas的形式进行展现,可以让课堂更加有活力.例如:对于简笔画、数轴、平面与立体图形等,通过动画的效果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图形,加强学生对图形的初步认识.又如:教师可以通过Flash中的网格和标尺,绘制出更为标准而形象的图形,如对扇形、矩形、球形、圆锥等,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着色,甚至还可以采用渐变形式加强修饰,起到更加醒目的效果.再如:教师在进行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讲解时,可以通过动画形式更加直观地进行分析、剖析、解析有关例题.例如,某练习题:甲、乙两运动员攀登某山,甲登高速度是10米/每分钟,并提前半个小时出发,乙登高速度是15米/每分钟,最终两个人同时到达山顶,试问:运动员甲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山的高度又是多少?这个例子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分别画出时间轴,用两条线呈现两人登山速度,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可以清晰地分析两个人在行程上的变化,从而准确地把握题意,并找到相关等量关系.

四、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外界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为教学增添更为活跃的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促使学生更加容易打开思路,激发出更多解题灵感,诱发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对于创设课堂情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可以对其加强利用,为课堂教学创设出更加有益的教学情境.例如,在“三角形”有关特性的教学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三角形”构建,如通过折纸或剪纸的方式生成一些“三角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知,然后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比对,通过改变三角形顶点位置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在多媒体中深入了解“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总和为180度,整个过程动态表现变3个内角的拼接.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同是还有力地增强了他们探究“为什么”的欲望,进而有力提升教学效果.五、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策略,倍增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是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得出的教学模式,其中不乏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当前在积极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切莫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就初中数学来说,不少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可以通过静态的实物展现有关特性,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止图像变得鲜活起来,简单而直观地展现出有关的数学思维动态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那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并通过板书的形式,进行适当演算和讨论.此外,可以引入一些悦耳的话语,吸引学生对教师的注意,提高学生对解题的关注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努力探究数理知识的习惯,让他们理解、学习、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以更好的培育,从而有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特色篇10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心理;角色转换

引言

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学课程改革[1]已被大力倡导。拉萨,作为教育的中心,首先实行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教育的发展长远意义。新课改讲求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授课模式由教师主导,教师的单线思维往往统领了整个课堂的始终,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变,将更加有利于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

一、问卷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掌握拉萨市区初中数学教学情况并客观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在问卷题目设计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为主。由于九年级学生受中考的影响,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已没有时间的优势,因此问卷主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向拉萨市一中、二中和八中发放问卷371份,选择了其中的5个藏族班,4个汉族班。经统计,回收有效问卷350份,回收率达94.34%。根据研究的需要,在来自各校不同班级的问卷中按比例随机抽取200份进行了分析。其中男女比例为57:43,藏汉比例为119:81。问卷共设计16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民族、所在年级阶段等);(2)课前预习情况,主要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情况;(3)对学生主导课堂的认识;(4)学生最喜欢的授课方式(5)学生对课堂角色转变的观点等。

(二)、调查结果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有31.5%的学生每天能坚持提前预习;28%的学生很愿意在课堂上担当主讲角色;66.5%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进入新的课堂内容;45.5%的学生希望数学课堂多互动,活跃有趣;有49%的学生赞同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而41.5%的学生对数学课堂师生角色转换未做出回答;还有78%的学生经常见到数学课堂情景是教师先讲定理公式等,再讲习题,最后补充讲解。

(三)、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查统计结果,了解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课前预习的情况欠佳,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上需用部分时间来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没有提前预习的准备,学生的主导作用就难以发挥,而课堂时间有限,造成教师在课堂上不得不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只是作为消极的听众,由学生主导课堂的氛围就难以形成。

二、原因分析

就客观原因来讲:(1)中国的教学课堂一般都是大班授课,授课时间有限,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差异,因此,教师不能完全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教育起步较晚,藏族学生的交流一般用藏语,对汉语的理解不彻底[2],加之基础较差,因此他们并不愿在课堂上担当主讲角色。(3)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这就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其个性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现实数学课堂的表现也是以教师为主。

三、师生角色转变的优势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中数学教学并不能单以教师为主线,学生的参与也极其重要。在此,并非主张教师逃避课堂教学任务,而是强调教师作为引路人,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尽可能地让学生主讲,既能锻炼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又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将更加牢固。数学的学习也提倡知识的分享,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以学生主导课堂,营造百花齐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变的优势也由此体现。

四、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主动权应属于学生自己。欲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是保证学生主导课堂的前提,因为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预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应该是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而绝非用课堂时间来寻找和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带上自己的收获和疑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推敲。

五、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授课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改善:(1)问题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发掘源于生活,所以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2)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多变有趣,知识的讲授要多角度、全方位;(3)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应多加揣摩,掌握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今天,顺应新课改的潮流。课堂讲求以学生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其个性发展,发掘潜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学为主体,将更加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拓展,为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人才提供更佳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