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1:36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1

1.健康教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相辅相成,彼此联系。成功的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健康观念明显更新,人们对健康的维护重在预防,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保健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有强烈的需求,高达98.85%。说明病人注重掌握自我护理知识,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的防护以提高生活质量【3】。通过健康教育,将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给每位服务对象,使个体或群体改变其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要有效的控制特定人群的行为因素,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三分之一的急性残疾和三分之二的慢性残疾【4】。

2.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即成为健康生活方式,也称为健康四大基石。这四句话如何科学实践,北京安贞医院洪绍光教授攥写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四大基石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简单易记,可操作性强,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就可以得到健康的金钥匙。我把它介绍大家,希望大家在健康教育时,找到病人在这四大基础上的薄弱点,以促进他们的健康。

2.1合理膳食:根据美国健康食品指南及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结合中国国情,归纳为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2.1.1“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可以补充我国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注意各种疾病饮食的特殊要求。

2.1.2“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5-7两,可依个人瘦胖,活动量的大小等情况而增减。

2.1.3“三”指进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两或大鸡蛋1个或2两豆腐,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以鱼类,豆类蛋白较好。

2.1.4“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正常人每天成人需要钠盐9-12克);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分多次多餐,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就是在吃完饭离开餐桌还有点饿,还想吃)。

2.1.5”五“指每日500克新鲜蔬菜及水果,是预防各种癌症的有效措施。当然,配餐时可再用适量烹调油,干果及调味品等。

2.1.6“红”若无禁忌症,可每日饮红葡萄酒50-100ml。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活血化瘀,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1.7“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内容丰实的胡萝卜对儿童及成人均有重要的提高免疫力作用,可减少感染,肿瘤发生。

2.1.8“绿”指绿茶及深色蔬菜,据中国预防医科院研究,绿茶有明确的抗肿瘤,抗感染作用。品茶又能调适身心,陶冶性情。清茶一杯,神清气爽。

2.1.9“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北京心肺研究中心证实,每日250克燕麦片,平均每百毫升血胆醇下降39毫克。甘油三脂下降79毫克。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显著。

2.1.10“黑”指黑木耳。研究指出黑木耳每日5-15克能显著降低血粘度与血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2.2适量运动

2500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指出:“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句话的精辟之处在于它把运动和阳光,空气,水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一日缺少。生命需要运动,也需要安静,运动不要过量,过量有害于健康。最佳的有氧代谢运动是步行,简单的参照标准是三,五,七。即每天步行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每周运动五次,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这样相当于一般人中等强度的运动。其他形式的运动如太极拳,自行车登山都很好,只要运动就有益。最主要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终身相伴。

2.3戒烟限酒

烟的危害已举世公认,越早戒越好。酒是一把双刃剑,少量是健康之友,多量是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酒越少越好。

2.4心理平衡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2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网络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充满各种诱惑,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意识不强、网络应用能力不高、网络生活方式不健康,以及网络道德、网络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适应信息网络时展的需要。因而网络能力和网络素质也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二)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必然要求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扩展和延伸,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虚拟,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之一,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导,产生各种不良的网络行为,不利于网络社会的稳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科学认识网络事物,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引自己的行为,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明辨是非,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习惯,可以促进虚拟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二、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分层次的、立体的。李潮林: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机制探究

(一)创新道德教育方式

道德教育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方式,用生动的案例剖析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用切身的实践体验来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用人文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精神,切切实实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是伴随着互联网而产生的,来源于现实世界的道德。网络行为又有可能对人的现实行为造成影响,成为一个人的真实行为而触犯道德底线。因此,既要看到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区别,也要看到两者的一致性和相互转换性,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此外,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习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法律规定,以法律准绳来指导自己的网络行为,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成为一个有法律自觉和道德自觉的人。

(三)心理辅导机制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网络,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波动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安慰,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避免网络成为大学生唯一的心理依靠。一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建立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学校有心理辅导中心,学院有心理辅导老师,班级有心理委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全覆盖。同时积极发挥校、院两级心理卫生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完善心理教育和辅导手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危机干预等方式,建立起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

(四)情感认同机制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在这个基础上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因子,如信任、愉快、热情、激情等,使大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健康网络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情感的升华。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增进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培养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同时在主题教育活动、日常思想教育活动,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中引入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爱校、爱家的情感、师生情感、同学情感等,充分发挥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来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认同度,既认同网络,喜欢网络,却又不沉迷网络。

(五)文化熏陶机制

大学是文化积淀的结晶,大学校园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文化熏陶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科学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一是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著作等,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提高文化素养,夯实文化素质根基。二是加强科学文化的熏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不仅教给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积累科学素养。三是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开展线下娱乐、体育锻炼和社会交际活动,参与课外学术兴趣活动,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六)实践育人机制

实践育人是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主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从虚拟网络回归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实现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一是培育社会实践意识。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校园,到社会这个大课堂进行学习,接受社会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实践中投身社会,感悟社会,培育了社会实践意识,也收获了实践知识。二是完善社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31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内容呈“金字塔”型,包括五个层次的教育内容。第一层次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内容,包含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主导着一个人精神追求的方向,也是大学生养成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关键。第二层次是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用道德标准和法律准绳来指导自己的网络生活,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第三层次是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情感教育则要培养大学生“爱”的情感,包括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爱周围的人等。第四层次是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要用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第五层次是社会实践教育。主要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三下乡”服务、社区服务、义工服务、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各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培养实践精神和实践意识,收获书本之外的实践知识。

三、构建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机制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理想信仰、道德法制、心理辅导、情感认同、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

(一)信仰引导机制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追求。首先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导作用,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次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事迹报告会、参观、座谈会等方式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感染和鼓舞大学生,使他们进一步坚定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追求。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大学学习、生活目标,并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设计,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付诸实践。有了远大的追求,大学生便不容易沉迷网络,不会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二)道德陶冶机制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3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导致人充血性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sup】[1]【/sup】。通过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实施教育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sup】[2]【/sup】。男70例,女50例;男性平均年龄65.9±11.2岁,女性平均年龄63.9±10.2岁。收缩压140~235mmHg,平均175mmHg;舒张压90~145mmHg,平均115mmHg。

方法:⑴入院评估: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①症状和身体评估;②辅助检查;③健康史;④心理社会状况。同时,要确定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对疾病认识程度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制定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计划。⑵护理干预: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sup】[3]【/sup】,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减轻其焦虑及恐惧心理。同时,还要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做到适当增减药物和及时去医院就诊。②药物治疗干预: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患者最危险的因素。③强化遵医行为: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原则对治疗的重要性,讲明坚持用药与疾病控制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正确合理用药不但取决于医生,更重要的是患者配合。除患者坚持规范用药,还要求家属做患者药物服用的监护工作,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医从性,达到治疗的目的。④饮食行为干预:饮食治疗的两大主要目标是减轻体重和限制食盐的摄入。每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

结果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讨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而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向人们提供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是世界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目前,我国发病患者已达1.5亿,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明显的看到有目的的防治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及延缓高血压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血压,获得满意疗效【sup】[5]【/sup】。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健康教育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试行本).北京:人民医药出版社,1999:10.

3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

4王红霞,蒲建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中国疗养医学,2004,13(5):308-309.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4

【关键词】高血压;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3-01

在目前的医疗研究之中,发现充血性心衰、中风、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高血压是导致现代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疾病非常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而且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某些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由于体重超重、糖尿病、吸烟、饮酒、食物偏咸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所引起的高血压[1]。文章将通过对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100名患者的生活方式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此100名患者均复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该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均在48.4―7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9.2)岁,女性患者的年龄均在50.6―7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10.2)岁之间。患者的收缩压在150―245mmHg之间,平均为185mmHg,舒张压在95―150mmHg之间,平均为120mmHg之间。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1)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

对患者的患病原因以及以往的治疗经历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患者对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态度,患者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等[2]。

(2)在患者的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指导

根据该100例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分类进行指导。

对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发病原因、高血压可能导致的疾病、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则、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日常的血压监测方法等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讲解的重点放在高血压病与不良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了有精神焦躁、熬夜、饮酒、吸烟、喜食荤腥和偏咸的食物等。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的主要手段是,对该100名患者每人给予一份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手册,并叮嘱患者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对患者不懂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1.2.2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一下几点。

(1)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医务人员应当让患者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聊天对话,在取得患者的信任之后,通过进一步的聊天来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从而取得解开患者心结的途径。通过此种方法可以使患者深刻地了解到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锻炼患者在情绪调节控制方面的能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治疗环境。

(2)改变患者熬夜、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熬夜、吸烟、饮酒是对人体心血管健康威胁最大的几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熬夜、吸

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使得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增加到两倍以上,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及时地戒烟戒酒。

1.3统计学分析

对干预前后之间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比较处理,两组计数资料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后,将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具有显著的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无论是哪种结果,无疑都会给家庭甚至是社会带来痛苦和负担。通过此次研究调查,可以明显地看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以有目的的高血压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高血压患者早日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从而减慢高血压疾病的发展趋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文章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下辅以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获取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进行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艳红.176例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与指导[J].护理学杂志.2010.16(8):451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肥胖;随机普查

有研究文献表明,成人后出现呼吸道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管疾病很大程度上与儿童时期肥胖症有关,因而对儿童开展保健知识教育活动,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手段,这对提升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通过抽取我市某社区(4-5岁)的肥胖儿童进行调查,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发现能明显改善其生活方式,改善儿童的肥胖状况,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03月-2013年03月,随机抽取抽取我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4-5岁)为整体对象,再采取分层抽样1418例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对上述调查对象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将收集到的全部肥胖儿童为教育研究对象。上述肥胖儿童的诊断标准均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为参考标准,所选取肥胖儿童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之比均≥1.2。

1.2分级及排除标准

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之比在1.2-1.3之间,则记为轻度肥胖;上述比例>1.3,则记为中度肥胖;>1.5为重度肥胖。所有调查对象均排除继发性肥胖者,均属于单纯性肥胖。

1.3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健康教育相关措施的实施,将肥胖研究儿童采取以学校为整体后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教育组,该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对照组,该组不给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实施1年后,再次对上述调查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普查,并对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及肥胖症状的改善进行调查和评价。

1.4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对上述教育组肥胖儿童实施统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首先,随机抽取其中一部分教育实施者,并在配合老师的情况下,定期为1418例学龄儿童讲述保健知识;另外,要对儿童进行生活方式、膳食干预,以集中健康教育课,或者是个别针对教育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干预和实施健康教育[2,3]。集中授课每2周1次,共6次,每次1个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讲授、游戏、竞赛、提问等方式进行内容讲解;个别辅导则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儿童时期肥胖对未来生活、学习及身体健康的影响;肥胖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如何纠正或改善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等。

1.5效果评定

1年后再进行健康调查,查看上述对象肥胖改变情况和生活方式变化情况。肥胖变化采取健康状况检查进行评定;生活方式的变化,采取问卷调查,通过儿童家长获得调查结果。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四个表进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组研究对象共1418名学龄前儿童,肥胖324例,占22.8%。分组后,教育组170例,对照组154例;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共获得318份完整调查资料,其中对照组和教育组分别为166份和152份。

2.2两组肥胖随访结果对比

以1年随访中最后一次健康检查中检查的肥胖变化情况为最终研究数据,教育组肥胖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单纯性肥胖儿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影响儿童出现肥胖的主要因素为其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而饮食习惯中以甜食、油腻食物、早餐及睡前饮食对儿童肥胖影响较大,而运动作为消耗热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4,5]。本文通过对我市某社区内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并给予分组健康教育发现,对肥胖性儿童给予健康教育,有助于其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或改善,这对预防儿童肥胖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对学龄前儿童普及健康知识,有助于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儿童肥胖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全市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博庆丽,束莉,余婷,等.肥胖中学龄前儿童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846-848.

[2]张勤.糖尿病/肥胖综合评估及康复处方系统在肥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4):46-47.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6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2011年1月-9月对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8例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实施前发问卷调查一次,以后每季度对48例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前后患者抑郁程度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结果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实施前与一个季度后无明显差异,随着健康教育的重复,三个季度后患者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一个季度后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个季度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和家属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大大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保持良性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替代方法之一,但仍不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在透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以及疾病本身引起的高血压,贫血,纳差,乏力,皮肤瘙痒,腹水,皮肤外貌的改变等症状和心衰、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理、心理、睡眠均造成严重影响,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标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保报销制度的改革,大多数患者能坚持规律透析,对治疗充满信心,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思想,促使患者和家属更好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加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透析质量达到最佳状态,提高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9月在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大专文化3人,初中以上文化27人,小学及以下文化18人。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5.6岁。透析时间3个月-12年。48例患者均意识清醒,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正确表达。

1.2方法

1.2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利用透析时间随机口头宣教和休息室出黑板报,列出含钾高的食物。

1.2.1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治疗阶段、病情变化、典型不适症状、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装订成健康小手册。

1.2.1.1健康小手册前10页主要介绍血液透析的基础知识、目的、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体重控制,各种不同血管通路维护知识等。后面利用表格形式以周为单位,内容包括患者的血压、体重、服用药物的用量,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每日饮水量,蛋白质摄入量,血管通路情况,建议参加的社会活动,均予以说明,教会患者和家属填写表格。以及出现不适时或有任何疑问与工作人员联系的电话号码。并发下健康小手册带回家与家属共同执行。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系统、动态、连续而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2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患者及其1-2名家属参加学习相关知识,指导表格的填写,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提问,针对共性问题开展讨论,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护士也可以提出问题让患者及家属回答,对于积极回答或回答正确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1.2.1.3如病情平稳,每周评估一次,如有病情变化,则及时评估,根据病情调整健康小手册内容。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病情动态,有力地督促与鼓励患者和家属坚持遵守医嘱。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能动性,有资料显示,在家属的配合监督下患者能更好地执行医嘱。积极配合水、盐、体重的控制,用药管理,营养搭配,作息时间,运动,心理调适等。

1.3评价方法: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前1月初发问卷调查一次,以后每季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采取Zung抑郁量表调查,按量表的标准以总分40分判定为抑郁状态,40分判定为无抑郁状态。第二部分为自制表格,内容包括饮食,饮水,体重控制、遵医行为、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家庭关系、血管通路维护知识等,均为选择题。共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施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抑郁情绪实施一个季度后与实施前无明显差异,随着健康教育的重复,三个季度后患者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一个季度后与实施前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个季度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保健能力显著增强。

传统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能动性,是医护人员以灌输的形式给予知识教育,让病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接受,而通过持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反复讲解,为病人量身定做健康小册子,利用简单的填表方式,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到病情记录中来,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掌握病情,有问题可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及时得到指导。促使患者主动了解病情及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配合医生指导,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有效减少心衰、心律失常、内瘘闭塞、透析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而从表中可看出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后患者抑郁情绪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随着健康教育的重复性和时间的延长,反复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可得到有效提高。

3.2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可更有利的获得家庭支持。

通过组织家属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不定期的与家属电话联系沟通,让其了解医务人员对其亲人的关心和爱护,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对病人的管理,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3.3通过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可促进医护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运用健康小手册,并及时给予评估,可及时发现重点、难点问题,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再反复、系统的指导患者及家属。促使医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指导,有效的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可促进医患关系.

通过医务人员反复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其的关心和重视,改善护患关系,给患者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透析环境。

4小结

透析患者中抑郁是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且知识缺乏,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压抑心情、自卑、失望。心理问题绝对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3]。通过持续改进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和家属反复地宣教,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多的保健知识和心理支持,并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可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4]。所以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并持续改进,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师爱枝,方江胜.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552

[2]刘彩玲,张月玲.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月刊》,2010,3:49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7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具有终身性,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讨范围,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本组患者中,男53例,女41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60.2±4.8)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6.9±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注意事项介绍、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1.2.2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患者易产生恐惧与担忧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1.2.3合理安排饮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因此需要饮食中需避免糖分较高、脂肪较多的食物,并合理安排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1.2.4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患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体重和血糖的控制十分有利,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量及运动方式,并根据治疗进展,做出相应调整。

1.2.5用药指导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首先需要为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并监督患者用药情况,以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1.2.6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并采用发放小册子、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来加大患者的认知,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7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并监督其自我护理状况,并提醒患者定期检测。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是否遵医嘱用药、是否合理安排饮食、是否坚持运动以及是否定期检测等情况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z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

2结果

2.1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遵医嘱用药、合理安排饮食、坚持运动以及定期检测患者数量均比对照组多,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比干预前低(p

3讨论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普遍缺少对该疾病的正确认识,且会因不良生活方式加快病情发展速度,从而对患者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病情发展速度。

我院采用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涵盖面较广,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针对性较强[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嘱用药、合理安排饮食、坚持运动以及定期检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淑兰.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代谢和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3):24-26.

[2]胡玉冰,彭莉红,邱昕光,等.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34-35.

[3]刘志刚,李丽君.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7(12):191.

[4]唐令军,李雄,张小红,等.持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1):98-100.

[5]陆俊芹,孙锋春,田大侠.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C]//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2012.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的健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最初的病理健康发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阵地,要努力通过体育健康教育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习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树立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的提出是时展的必然

体育生活方式理论是现代生活方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其特点是能够调节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行为能力,是其他生活方式所无法替代的。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恢复人的本质和体现人的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以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们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目标。健康第一成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健康观的改变,人们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应成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3.1体育生活方式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带来了现代文明病和心理疾病等健康问题。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中致病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为了有效地解决人类因现代文明而带来的健康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通过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措施干预那些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基本要素是运动、营养和休息。运动是核心要素,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时促进健康的基础。新世纪的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正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具有指导现代人在体育锻炼中实现健康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健康质量的特殊作用。因此,体育生活方式应成为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形式。

3.2体育与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体育方式为主要目标。随着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得以充分融合,但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以体育为健康,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期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体育活动参与等多层次的稳定形态和行为特征起到调节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可持续性,是实现终身教育体育的必备条件。而且,前我国学校体育在这方面的培养尚显欠缺。

4学校培养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机制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9

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培养师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9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教体卫艺函〔2021〕181号)要求,结合我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知识、行为和能力成为师生普遍具备的素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师生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时间安排

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贯穿2021全年。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常态防控。慎终如始扣牢责任链,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教育引导师生落实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动员,配合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有序开展师生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综合防控近视。全面落实《河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济源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春季学期、秋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意识,宣传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危害性。组织专家进校园宣讲等活动,加强近视防控试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学校照明环境达标建设,推进学校并引导家庭积极改善视觉环境,学校要加强手机管理使用,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三)普及健康知识。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实将日常锻炼、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合理用药、预防毒品、身体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生殖健康、校园应急救护等相关知识技能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落实健康教育课程。

(四)增加体育锻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强化体育教学训练。以“每天两个大课间”为抓手,落实好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运动氛围。做好最美“阳光大课间”评比活动。

(五)合理营养膳食。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按照《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部署,积极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建设。加强营养与膳食指导,推进饮食教育,引领“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

(六)促进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而健康的理念,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相关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日常生活。

(七)开展防病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校、学生和家长防控能力。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按照《河南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济源示范区艾滋病防控》等要求,继续开展新生报到防艾知识教育和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持续开展艾防专家进校园等活动。按照《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河南省遏制结核病行动方案(2019-2022年)》加强学校预防结核病教育。落实《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切实预防和控制学生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

(八)营造健康环境。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按照《关于扎实开展2021年学校夏秋季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的通知》 规范开展校园夏秋季病媒生物消杀工作好整治校园环境卫生,推进厕所革命的工作。请按照《济源示范区教体系统2021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推进无烟学校建设,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控烟活动,加快培育青少年无烟文化。教育引导师生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疫”时好观念、好习惯固化住、推广开,营造干净、整洁、卫生、健康的校园整体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对实施健康济源行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深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和督促推动,在配备校医、健康教育教师、保健教师、“健康副校长”等人员方面落实政策要求,着力补齐短板和弱项。

(二)动员各方力量。各学校要凝聚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组织动员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大力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完善健康教育制度,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生和家庭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多地多校联动形式,及时启动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学校要通过新媒体传播、文艺作品创作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广大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方式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第33个爱国卫生月”(4月)、“近视防控宣传月”(3月、9月)、“全国爱眼日”(6月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有效方式引导师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四)及时报送总结。请中心校在年底前将本辖区学校“师生健康中国健康”进行全面总结,以“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成果经验、存在不足和加强举措并形成报告,12月10日前报教体局体卫艺。

联系人及电话:张小妍  0391-6616977;

邮        箱:twy6977@163.com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篇10

医学研究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5%是外在原因,包括遗传、医疗条件、环境等;而85%是生活方式,其中吸烟占20%,饮食不良与运动缺乏占14%,酒精中毒占5%,感染占4%,污染占3%,损伤占2.5%,危险、开车、药物滥用各占1%。可见,生活方式对高职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本质就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一般从人的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实质就是培养人良好的习惯,把不自觉地行为习惯演变成为个人内在的东西,从而渗透到自己生活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就是通过认知,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相关理论,然后在大脑中形成其概念,再运用于实践,最后变为自己的东西,随时取用。

二、高职学生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麦可思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其中1353名高职新生样本调查显示,该校2013级67%的新生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16%的新生来自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其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55%),然后是生活问题(38%)、经济问题(32%)等;生活方面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校食堂饮食不习惯”(68%)、“学校生活条件不方便”(60%)。其课余时间活动安排分别是自习(75%)、上网(53%)、逛街(40%)、找异性朋友(39%)、打牌(5%)、旅行(2%)。不良习惯方面统计,不吃早餐(25%)、睡懒觉(21%)、作息不规律(12%)、逃课(5%)、喝酒(4%)、不注意个人卫生(5%)。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高职新生体检体质测试数据显示,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均走下坡趋势,61%的学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学生沉迷于吸烟、上网、恋爱、嗜睡、暴饮暴食甚至暴力等,部分学生承受压力能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等,这些都与学生长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学习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和发展,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醉心于手机QQ、微博、微信、易信、陌陌、游戏、微商等,很多成了拇指一族、低头一族,离不开手机,休息时间不能保证;二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习任务重,课程多,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现在不少专业理论学习时间压缩到1.5-2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加上专业课程难度大,平时还涉及不少课程的考级考证,导致其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三是消极落后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锻炼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方便、最廉价的手段。而不少高职学生缺乏体育健身意识,没有意识到体育健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四是不良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学生省心健康发展,促进现代社会人际的交往,但是,学生中还存在较为普遍的诸如随地吐痰、不勤洗手、乱扔垃圾、日夜颠倒、滥用药物、有病不看医等不良生活习惯。五是不健康的心理因素。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很多高职学生反而发觉幸福感觉越来越差;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缺失,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封闭自己,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呈现渐多趋势。

三、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意义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它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保证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今天,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一个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话题,其带来的疾病等也给大家产生很多困扰。调查显示,缺乏运动已经成为导致现代人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18至44岁的成年人中,有83%的人没有参加体育锻炼,如果任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未来会有4亿人超重,2.1亿人患高血压。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查表明,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不少高职学生甚至出现体育部分项目不及格。养成教育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关系高职学生一生的教育。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内容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身心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开设了此门课程,学生进校就建立了个人心理档案,学校同时组建心理社团,建立心理教育与咨询网站,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2、科学的饮食与营养教育。部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开设了此门课程,大部分院校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此门必修课程中的章节,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此方面教育。学校也利用橱窗、网站、广播、班会团会、各种形式讲座等进行该方面宣传教育。3、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一生的运动,也关系到人一生的幸福与健康。4、对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不良生活方式除了对人体直接明显的健康损坏之外,还会引发许多潜在的健康和亚健康问题。不良的生活方式危害极大,对其干预主要是通过订立规章制度等方式进行。

五、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原则

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

相结合原则。由于个体差异,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进行普遍教育的同时,还应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

2、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养成教育不仅是一个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同时也是终身的自我教育过程。终身学习作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理应成为高职学生的生存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在校教育,还需进入社会后继续进行。养成教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原则

对于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应坚持“以谁负责谁为主”,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群策群力,综合作为,以学校为主导,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原则,形成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合力氛围。

4、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

养成教育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遵循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向学生阐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道理和途径,让学生明确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和人生的意义等,从而使养成教育变成高职学生主动的自觉的行为。

5、坚持反复性和长期

性相结合的原则。良好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矫正不良习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才能形成自觉的、单向的、持续的动力定型。

六、创新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校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

(1)健全相关制度,营造全氛围的养成教育环境,这是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保障。学生只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去学习、生活,就能使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不断规范化。诸如高职一二年均参加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年级都要做早操,每年均参加全校性的综合运动会,每期参加相应的单项体育项目比赛,每个学生都应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育测试不及格不能毕业等;在学校公共场所设立无烟区或无烟学校,违者处以相应的操行分扣罚。每天下午5-6点钟尽量不开设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通过制度的确定,让学生明确学校和社会崇尚的健康理念与育人要求、认识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健全课程教育,这是在校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途径。养成教育是全面的教育,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课程不仅局限于体育课程,还应渗透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包括《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师德修养》、《礼仪学》、《营销策划》等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各课程教师应在养成教育中起一个全面引领的作用,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载体,同时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3)健全教师责任制。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的感召力。作为学生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新理念,对学校教育中的健康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带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学生面前不抽烟、不酗酒等,树立健康形象,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2、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其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方式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父母应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和学校配合,了解孩子身体健康需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不良的生活方式要适时引导、矫正,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假期中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反馈给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3、社会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

个人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个人的习惯,也受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社会应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为高职学生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参与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自我教育———应不断强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