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十篇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0:29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1

关键词:电子行业英语英语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53-02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1]为完成这一主要任务,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之相适应。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一部分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近年来,已将以往单一的英语基础和有限的英语应用教学改为由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组成的体系([2]徐小贞2010.04),其中基础或职场英语在大一学年完成,行业与专业英语在大二学年完成。根据这一教学安排,结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所在无锡经济开发区外商投资众多的电子企业这一区位优势和其人才培养方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与公共教育学院受命为电子工程学院开设了电子行业英语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与电子学院专业相关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技能,使之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的“较高要求”。毕业后,能在电子行业的工作岗位上,会运用相应的材料和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实现在工作领域内与外方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基本的工作交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一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对为电子行业培养合适的人才显然是比较理想,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它忽视了当今师生本身以及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故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了种种困惑,并一直在试图采取一些措施应对之。

1种种困惑

困惑一,教学的对象学生“先天不足”。

高职院校所录取的学生在英语方面绝大多数基础都不扎实。以2012级电子专业的学生为例,由于是理科生,其高考英语录取的最高分70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是46.1分1。通过一学期的英语学习,其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的及格率是66.3%,即,有34%左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合格,在英语学习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电子行业英语乃至电子专业英语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通用英语和应用英语的基础,这二个基础不扎实,让他们学习电子行业英语肯定是相当困难的。要想让英语基础“先天不足”的高职学生按照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做――接受行业英语的学习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困惑二,学时短。

一般的高职院校在安排行业英语教学时,所设置的课时为1个学期,每周2个学时。以每学期上16周计算,学生的学时是32个。

高职的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适合生产等一线的教学才是硬道理。电子行业英语是一门比较贴近电子行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与“老外”沟通的课程,它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将该课程教学只安排16个学时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吗?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自2009年9月起开展行业英语教学以来,已有5年,这5年的教学实践已表明,学生在行业英语方面,只学到了一些皮毛。

困惑三,教材不合适。

目前使用的教材《电子技术专业英语》2这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适合他们水平的教材还没有编写出。

困惑四,教师不够专业。

从事电子行业英语的教师应该具备英语专业和电子专业双重专业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但目前这样的教师不多。大部分任课教师或者专业知识强,但英语教学能力偏弱,或者英语强,专业知识偏弱。这样的教师显然不能够完全胜任电子行业英语教学的。

2应对措施

面对上述四种困惑,我们应有的如下三种对策。

2.1分层分级教学,合理安排学时

针对录取新生英语基础的“先天不足”,可以按其入学的英语高考成绩,或入学后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进行a、B、C三个层次的分级与分班。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解决好分层次和分班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公共英语教学部门也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章振邦(2003)指出,“在中学阶段,只要英语师资合格,教学安排合理,教材、教法得当,学生努力奋进,一般可以在普通英语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有这样的英语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英语”[3,4]a层次就应该是章先生所说的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他们就可以以行业英语英语教学起步。四个学期(约244个学时)(陈怡2013.08)[5]。

B级层次的学生一般人数较多,其英语基础掌握得还不够牢固,对这部分学生应经过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强化,再转入行业英语的学习(约192个学时)。

C级层次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应经过一学年的英语基础强化,再加一学年的行业英语的学习(约128个学时)确保他们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确保他们对行业英语有所了解,确保他们获得毕业资格和大专毕业生的身份。

2.2行业英语教材建设

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行业英语教材因专业学科的不同而不同,Carver(CarverD.1983:131-137)[6]对eSp(专用英语)课程特点做如下归纳:真实的语料(authenticmaterial);基于目的(purpose-relatedorientation)和以自我学习为导向(self-direction)。真实的语料,真实的语言环境是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应具备的条件。目前虽然已经有许多英语专业教材问世,但随着各专业领域划分日趋细化,其教材的内容、编写和出版远远赶不上社会的需求,赶不上高职的专业设置的需求。由于教材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了解和掌握各行业与专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完善和补充,建立专业英语的语料库,使其既具有行业与专业的分类和统一的标准,又有利于相关行业与专业的横向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地利用广播、电视、杂志及互联网等各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不断充实和丰富教材,使行业或专业英语教学富于时代精神,使其更加实用,更加有利于高技能和复合人才的培养。(陈怡、陈立新2012.03)[7]

2.3师资的培养

目前,由于缺乏行业或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比较多,合理安排他们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应该摆到教学管理者议事日程的首位。高职的特点是强调职业化,对行业与专业的知识要求比较高。在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凡具备大学学历的员工被要求翻译一些文献资料或者出席外方管理人员的会议、与之交流,这是常有的事。因此,从事行业或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会在教学中模拟工作过程的训练。例如:在外资企业中,某个电子元件在生产过程中,出了次品(这是个大事故),这时,工段长,部门经理甚至老板都会亲临现场,而员工就被要求查出原因,并修理好。整个这一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语言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少不了与外方人员的英语沟通。有企事业背景的教师都有此经验和体会,模拟教学做得好。而大多没有相关职业背景的英语教师,虽然对于英语教学驾轻就熟,能够从语篇上或语言特点上分析某些专业英语文章,但在模拟教学中,自感底气不足。而对于部分具备相关职业背景、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尽管模拟教学做得得心应手,由于他们缺乏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背景,他们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缺乏多样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好人才,搞好行业英语教学,教师势必要有更高的专业和业务素质。教师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得新知识,还应该到相关的行业中去学习,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培训;学院领导、教学管理者应积极组织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定期专业和业务培训,如:聘请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其真实语料来源,使他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组织教学。对于那些有企业实践经验,但英语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应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相应的英语教育教学培训班。总之,每位行业英语的教师都应成为“双师型”的人才,以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人才的培养。

3结语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其教育教学就应该突出其职业的特性。英语教学也应该为此服务。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普及行业乃至专业英语的教学,只有凸出其职业性,才有利于高级的应用人才的培养。高职学院针对其英语“先天不足”的学生,各级管理部门,不能消极忍受,应该积极应对,群策群力,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为宗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多培养“双师型”教师,编写实用教材,切实因材施教,做好高职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

[2]徐小贞.“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职业发展”(ppt)2010.04第四届全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高级论坛[Z].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外国语[J].2003(4):1-6.

[4]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306-308.

[5]陈怡.论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课时保障”[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6]CarverD.SomepropositionsabouteSp[J].theeSpJournal,1983(2):131-137.

[7]陈怡,陈立新.高职英语eSp教学与人才培养――以无锡科技学院为例[J].大家,2012(3):390.

注释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2

我们经过对大量的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调研和访谈后总结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的,主要包括这几点: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哪里,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在哪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如何改革等方面。

(一)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对于语文学科的改革要求不断变化,课程标准也不断的变化,今天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必须的,什么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和推进,对于语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到底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困惑,不少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拿捏不准,只好完全依据高考的考试大纲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到底是为什么要给学生讲授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在哪里,从传统的学生学习语文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汉字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的书写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到今天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对基本的汉字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于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而应用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看重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但是教师难以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高中语文对于学生而言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科,学生的学习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为什么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积极性都比较低,学生对于基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到底为什么缺失,这是传统的原因还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因。

(四)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和日常的作业,但是从现阶段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考试和作业是完全不能够将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高中语文教师存在这些困惑的原因

从我们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存在上述几种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教师自身没有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从上述教师的困惑我们不难看出,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快速变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的急剧变化,让部分语文教师难以赶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第二就是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一线教师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依然十分少,这当然是不利于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困惑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的分析以及存在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困惑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和教育决策机制的改革,教育话语权的转移,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变化。

(一)从教育决策角度看,增加一线教师的话语权

从教育决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决策的主要的方向在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些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因为决策者对于教学一线的情况的了解始终不如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非常少,这种不对称性导致教育决策的不适用,教师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增强改革的自下而上特点

我们认为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改革的主体应该是在下方,由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政府担负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帮助推进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从教师自身来看,加强学习是根本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应对策略

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把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即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maslach,1997)。事实上,职业倦怠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各行各业职业倦怠的形成及危害都并非偶然。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是比较容易受到职业倦怠伤害的一组群体。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起到制约作用,值得引起社会及个人的广泛重视。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困惑及职业倦怠成因

笔者先后于国内两大外语院校从教大学英语八年整,常有这样的体会:非英语专业(俗称大外)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及热情相对较低,而教师较早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机率也较高。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压力与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的迫切要求,教师不得不在应试教育与课堂创新二者中游走,企图找寻中间道路的同时却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工作付出与其成就感难成正比,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出于社会偏见,或是传统的错误看法,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圈子里似乎被看作是处于类似二等公民的位置。同样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自卑感,认为自己在长期的大外教学中,专业没有增进反而退化,在教学科研、业务发展及专业深入研究方面不如英语专业教师。于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进取,面对压力困惑感到力不从心,放弃努力的情况不在少数。以下,将从通过了解大学教师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困惑入手,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进而从教师个体的视角提出有关应对方法。

成因一——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困惑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很难像专业英语那样实行小班教学,通常都在50人以上,多则是上百人的大课堂,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异常繁重,迫使教师处于非正常的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且身心互为影响,健康状况亦令人堪忧。长此以往,不少教师尚不到七年之痒的工作阶段,就已经在工作中提前出现衰退的迹象,职业倦怠状况由此产生。

成因二——应试压力与教学创新冲突的困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待逐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上教师的教学日程。然而,一方面要求素质教育,一方面却仍需强调考试的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虽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却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考试,掌握足够的应试技巧。尤其是当下的诸多考试仍将一些连英语是母语的人也常犯的细微的错误来体现考试难度,大外教学自然就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而教学创新、兴趣课堂则无从谈起。事实上,作为教师,深知这样的教学活动与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毫无关系,反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则和测试目的,但也只能慨叹一己之力实在有限,但求不要误人子弟。于是,面对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少教师也坦言其内心迷惑而无助,甚至会感莫名的亏欠与自责。

教改原本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校方如若过度强调教学创新,学生也一味期望课堂的趣味和新颖,教师则不得不否定自身既有的传统教学经验,以迎合多方的期待,把原本熟悉并行之有效的老方法都抛掉,竭尽全力使自身在课堂上改变原有的风格。即便如此,跟前卫的教法相比,仍自觉落伍老套,岂能不心有戚戚焉?

成因三——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上不去的困惑

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备课量大,同时还必须兼顾家庭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因此也久久上不去,这也令许多教师叫苦不迭。尤其是评职称期间,不得不以牺牲睡眠及健康为代价,经常挑灯夜战,以期早日,评上相应的职称。为此不少教师选择去研究容易的其它领域,无法兼顾专业兴趣。写论文成了疲于应付,毫无成就感可言。为了评职称,大外教师们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补习那些完全没用武之地的第二外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经历了多年论资排辈等待的教学型教师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教学能力平平,亦或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尽管上课时间不长,但由于有相应,很快评上了高级职称,其岗位和工资都遥遥领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原本敬业爱岗的心理失衡。

成因四——教师进修发展的困惑

许多大外教师作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属于教学型的人才,多年以来紧紧地围绕着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指挥棒转,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过级率几乎是他们工作的全部意义。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失去了进修学习的最佳时机。令人深感困惑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专业危机感和生存危机的存在,却没有合适的办法加以解决。

国内外语类的硕博点、进修点较少,竞争激烈,入学门槛高。对于当年的一批因本科成就优异而留校任教的教师而言,校方并无专门的继续培训计划,于是随着新进的硕士、博士的涌入,前者就由先进变为落后,此种落差难以调试。不少人也自行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习,但要拿到学位的关键却不在专业上,而是取决于全国的二外统一考试,为了体现“宽进严出”的宗旨,其试题难度之大,非一般研究生考试可比,通过率之低堪称众考试之冠,其本末倒置程度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此外,公派出国进修的机会名额相当有限,能落到大外教师头上的更是鲜见,加之僧多粥少,校方更无力顾及这一群体的广泛需求,亦无法做到以人为本,照顾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教师。正如戴曼纯(2004)曾尖锐指出的那样:“大学英语教师的进修和科研经历非常有限,这也影响了他们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如果此类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产生倦怠心理是无奈的,但也将会是难以避免的。

成因五——教师评估求全责备的困惑

当前,各类评估盛行,学生给教师打分,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虽然有其特定意义,但过多片面的甚至不公正的负面反馈深深刺伤教师们的自尊和热情。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喜欢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开朗,能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教师。这样的老师善于与学生交流,也往往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但由于科研成果不够理想,学校的考核成绩平平,无法客观体现该教师的综合素质。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和幽默感、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虽也是一心一意搞教学,却也往往遭到学生有失公允的比较和排斥。这样的情况,表面看来是学生或校方的原因造成,但实际上却是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后的另一主要矛盾的体现,即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没有单独的评价体系,都不得不共同面对的双重素质评价标准这一矛盾。由此可见,我们一贯呼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却往往忽略了教师也需要人文关怀。

成因六:学校人际相处的困惑

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学校氛围好,尊师重教,上下级关系融洽,沟通顺畅,教师就会有安全感、自信力,就有助于缓冲其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降低教师倦怠的发生。如果学校同事关系紧张,则容易丧失归属感,并感到压抑,迁移到工作中则是导致压力加剧,从而诱发倦怠。通常来说,缺乏直接上级(如教研组长、系部主任等)的支持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上级缺乏同情心、办事效能差,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也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曾玲娟,2002)。因此,当职场人际关系恶化,并缺乏一个宽松和谐的外环境,也会导致职业倦怠。

二、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起源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各个环节,大外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是客观事实,具体到个人或各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对于组织和社会方面的改良和应对策略,已有很多的文章涉及,本文毋庸赘述。但是自身的能动作用不可小视,基于上述倦怠成因分析,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师个人应对策略可供参考,一旦发现倦怠状况,第一时间从自身做起,使危害尽快消除或缓解。

首先,作为任何一名大学教师,面对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自身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知识。在这个“publishorperish(不发表就淘汰)”的时代(Hanson,1998),更应当不断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尽管存在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但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具体表现的形式之一,故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有责任克服对科研产生的畏惧心理。刘润清教授在《一个英语教师的自述》一文中指出:“科研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关键是有没有科研的意识,能不能处理好科研和教研的关系。”科研上去了,职称上去了,内心的底气和自信也就充满了,成就感就必定取代倦怠感。

那么,如何应对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处理好教研和科研的关系呢?夏纪梅教授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法:“在大学任教必须具备研究能力。任教者应该为教学搞科研,或为科研搞教学。能够用量化手段和质化手段研究语言教学及语言学习(2002)。”因此,这意味着大外教师要在强化科研意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理论和量化手段。再结合自身的兴趣或结合本校、本学科的需求,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地培养自身科研兴趣,变压力为动力,变课堂为科研的基地,努力使科研与教学相长。只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再通过教学工作的积累和结合教学改革中所发现的问题,使科研工作走上正轨,最终就有望获得教学科研的双丰收。

其次,进入任何一个专业领域,都应始终保持一个虚心受教的心态,这样才能在比较和借鉴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借助他人的引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会胜过自己许多次课的摸索。同理,经常与那些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不但能帮助自己尽早确立科研方向,还能少走些弯路。有时同事的一个观点,一句话,一种做事的精神和态度都会使自己终身受益。比如,当前,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组织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一些中年教师缺乏学习新技术的冲动并难以开口向青年教师请教,只对新事物加以抱怨。殊不知师亦不必贤于弟子,另一些同龄教师却能在技术上虚心请教同事,甚至学生,主动抓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交流创新体会,改进原有教学的模式,因而深受学生好评。这正如DonaldFreeman所言,心态是先于技术和知识的。只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新事物,掌握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难。

此外,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如耐心、坚强、乐观、幽默等,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在自己有意识的情绪调整过程中克服倦怠。当然,还可借助于他人力量,找同事朋友倾诉、或找有关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良好途径。

再次,有了良好的心态,接下来就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计划克服职业倦怠,如制定一个一年、三年、五年的自身发展规划,静下心来分析并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然后将计划付诸行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本人,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是问题的关键。同时在制定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学会适当放松,也有利于防止倦怠的出现。

三、结语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自身、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现实生活中许多活生生的教训让我们看到其危害无异于庸医误诊病患所造成的伤害。虽然这二者有诸多不可比之处,但却都属于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范畴。大学英语教师在高校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解决其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衷心期待有关部门切实关心教师的困难和需要,建立对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大学英语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压力,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端正心态,逐步挖掘自身潜力,从大局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创建和谐社会首先从个人做起,愿广大教师们早日告别或远离职业倦怠,重塑美好师者形象。

参考文献

[1]Leiter,m.p.,&maslach,C.(2005).BanishingBurnout:SixStrategiesforimprovingYourRelationshipwithwork[m].SanFrancisco,Ca:Jossey-Bass.

[2]FarberB.a.(1991).Crisisineducation:StressandBurnoutintheamericanteacher[m].SanFrancisco,Ca:JosseyBass.

[3]Kathleenm.Bailey,andyCurtis&Davidnunan,2004,purs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theSelfasSourc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2.6.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05.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4

关键词:年轻;班主任;困惑;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40-01

四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通过“国家特岗计划”顺利的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从业之初,学校就安排我当班主任,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个学校最年轻的班主任。我深知班主任是这个世界上权利最小的领导者,但却是最能影响他人一生的角色。可是,“年轻”,是一个明显带有两面性的词语,带来热情与创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成长的困惑与茫然。面对学校的管理制度,面对00后的顽劣,鸡毛蒜皮的小事天天缠身,琐碎的班级事务令人头疼,自己就像个独行侠……作为一班之主,我踌躇满志,期待大显身手,可一系列的问题却困扰着我的情绪。

一、年轻班主任的困惑

初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过渡期,可学生当中总会有个别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甚至违纪违规的。于是课后我就和他们谈理想,谈目标,谈人生,谈着谈着甚至将自己都感动了。可是没过多久,学生的劣迹又死灰复燃,真是野火烧不尽。这时年青气盛的我就会怒不可遏,在心中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于是上课时就多了一个站着的身影,办公桌上就会时不时多一份“检讨和保证书”,在我的压力下他们就不得不“重做作业”,后来发现,学生上课头低得可怜,见到老师眼神马上瞟向另一边,我也从一个“小柔娘”变成了“河东狮吼”。我心里想,学生为什么这样怕我?因为我在用情和用法时,不能准确把握两者尺度。

我认为“做人”比“分数”重要多了,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学生要升学”,我又陷入了矛盾,现实中两者完美结合的少之又少。如果两者不可兼得,那么应取何为先,取何为重?当碰到学生的无礼时想到了“做人”的重要,当期中考、期末考“成绩分析”时想到的是“分数”的重要。这样一架天平,怎样摆弄也不平衡。有时真觉得培养人的工作难得不知从何入手。

二、困惑中的成长

四年时间,我在困惑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很复杂,正如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说话、走路一样,需要学习,需要过程。同时,班级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的艺术。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繁杂无序的班级事务,作为年轻班主任应该找准哪个“支点”,来撬动整个班级呢?

1、要善于“笼络人心”

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整顿班级面貌,不是处理问题学生,不是马上显露政绩,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笼络人心”,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和学生的关系搞好了,后面的工作想不顺利也难。

笼络学生的方法很多,大体有以下几种:

(1)学生无助的时候多关心。学生生病回家了,住院了,班主任要及时慰问;学生和他人闹矛盾了,心中苦恼,班主任要及时帮其排解;学生成绩下降,心中着急,班主任要及时帮她分析原因,并且设法帮他补课。

(2)多表扬少批评。任何人面对批评的反映总是抗拒,听到表扬总是开心。班主任经常当众表扬学生可以赢得学生喜爱,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宜私下婉转批评,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照顾学生的面子。

2、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主动来缓解彼此矛盾的应该是老师。传统的生生关系决定老师处于强势,学生处于弱势,学生不会主动接近老师来缓和气氛,只有老师主动接近学生。老师就如同学生的父母,要能包容学生。虽然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些隔阂,但当我把真诚与关爱给予学生时,他感觉到了这份真诚,那颗远离我们的心开始想我们靠拢。当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主动接近宇,尽力来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来和学生相处时,我发现,原来我们和学生之间也可以有那种心的愉悦。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这些孩子产生影响,做为班主任必须起到榜样的作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凡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孩子上早自习,四年来我都会在早上7:00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晨读;要求孩子遵守行为规则,我也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孩子,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孩子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也许是长久以来的坚持,我们的孩子如果来学校上课的路上遇到了某些突发的状况,都会先跟我打电话请假,以免我担心。总之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惑因素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笔者在本院2007级高职学生中进行了英语学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有三块:学习兴趣与基础;学习动机与方法;教学条件与教学方法。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经整理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令人甚忧,存在问题异常突出。

二、制约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困惑因素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以及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深深体会到,制约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惑因素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老师的、又有学生的,既有学校的,又有社会的。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归纳,笔者认为制约高职学生英语的困惑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英语基础薄弱,学生自身素质低下

高职高专学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以下简称统招生),一类是参加各省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以下简称单招生)。单招生又称三校生(即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与录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录入高职院校的统招生的成绩明显低得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从调查中了解到,自认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只占21%,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很差。而认为英语基础差而影响了自身英语学习的占到了近70%。这是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又多是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受外语教学资源匮乏的影响,学生在中学期间,接受科班外语老师教学的学生不足10%。原因之三,随着一年紧似一年的扩招,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这其中就有许多英语本来就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因特殊原因被录取的学生。

2.英语兴趣不浓,学生自身缺乏内驱力

在问及是否喜欢英语学习时,喜欢英语学习的学生不到50%,课堂上积极互动的学生只占22%,而在问及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什么时,43%的学生认为是无兴趣,76%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工具(英语词典)都没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内驱力。

3.英语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策略滞后

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状态中,对于高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不能立即适应。基础差的学生,只满足于或只应付课堂英语学习,课外时间基本不再过目。即使那些在英语学习上有兴趣的学生,也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成绩平平。能够坚持做早读,听英语磁带、英语广播、用英语交流、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寥寥无几。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条件有限

职业教育无论从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条件等方面来看,仍处于摸索阶段。教学硬件设施、电化教学手段应用很不充分。英语教学依然采取班级授课制,教师教具还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方法落后。

5.师源性英语学习障碍凸现

教师的职业倦怠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而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受挫,学习成绩下滑。这在调查中,我们也得到了证实。对代课老师持满意态度的只占20%,跟得上教学进度的学生不到一半。

三、解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困惑因素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克服制约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困惑因素,提高学生英语实用技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四个转变”:(1)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转变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2)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3)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4)学生应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

2.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作进一步了解、分类、并及时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他们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就业现状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英语学习的极积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上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教师还应把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活动、竞赛等形式,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

3.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法指导

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只注重英语教学内容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致使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严重脱节。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把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目前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记不住单词、翻译不了句子、完成不了作文、进行不了对话、而所有这一切,在学生看来都是记不住单词的缘故。因此,教师应在学习策略上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以单词记忆为例,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各种单词记忆法。如音标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对比法、联系法,等等。另外,英语学习不像某些学科那样,靠突击出成效。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训练,早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可通过布置、检查早读内容来督促学生早读,加强早读习惯的培养。

4.重视教师培训、优化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占有主导地位,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教学手段的优劣,采用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更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学习,彻底改变一只粉笔、一本书、教师一人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现用英语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与掌握程度,适当进行取舍,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5.分层次教学

学生进入高职后,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导致很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对教师来说,在同一个班、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使用同一内容、进度、方法授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行式,做到既不抑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6

一、首先我认为作为老师在教学拼音时从思想上要明确以下几点,方能更好地教学拼音

(一)懂得汉语拼音概念: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二)明确拼音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指出: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三)准确把握拼音功能:《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对汉语拼音进行了正确定位。《语文标准》不再把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定在“帮助阅读”的位置上。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是:(1)它是识字的工具;(2)它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四)重视拼音教学: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二、老师要在教法上多做文章,让学生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师在语文拼音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能精心地设计教学,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注意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想学、乐学,变无趣为有趣。

在教学拼音时我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借助儿歌巧记字母。

1.编儿歌巧记字母音和形。儿歌可以算是拼音教学方法中的“元老”,它的特点是接近儿童生活,有一定的情趣,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既好听又好记,因为它巧妙地结合了拼音字母的音、形,如:嘴巴张大花花唬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这是把字母的发音与儿歌结合起来了。

2.据图片、实物、插图编儿歌。如“鲤鱼跳跃ttt,像个伞把儿ttt等等。看图上蝌蚪可引导学生编儿歌:蝌蚪蝌蚪kkk。其实每一副图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儿歌,让学生们参与,学拼音乐在其中。

3.拍手说唱歌诀巧记字母音与形。我教学单韵母和声母时,师生齐编歌诀,帮助学生记忆。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的智慧,也学会了汉语拼音。

三、以童话故事带新知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用故事来教学,不仅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韵母“a、o、e”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多开心啊!瞧,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aa。将“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练一遍。接下来是同样的方法,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听!ooo――ooo。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e――eee。身子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哇!清晨的小河好热闹啊!

这样就营造出一个童话故事般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小女孩、大公鸡、大白鹅这些实物加深记忆。学生在听、学、练的过程中掌握了a,o,e的读法,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对于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做游戏中识记字母

教孩子们的方法得时常换换口味,不能天天吃荤,也得吃吃青菜。除了儿歌、讲故事还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拼音。

例如“摘苹果”游戏,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了苹果的挂图,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或一组音节,每一个音节都表示生活中的一样事物,如水果、动物、植物等,问学生,你想摘哪个苹果,学生自己上来摘下苹果后,须带领全班同学拼读一遍,读对了就把卡片赠送给学生。除了以上几种游戏之外,我还找到了其他一些新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比如“猜拼音”、“抢读字母”等等,我认为切忌把一种活动“贯彻”到底。

五、反复练习也是拼音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教完拼音字母及拼读方法,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拼音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反复练习,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拼音规则。一开始由于教时强调口型、舌位,发得较准,慢慢地由于疏忽,学生容易平翘舌不分,前后鼻不分。教师要不断正音,不断提醒,因而要反复练习并及时表扬发音准确的学生,形成正确拼音的风气。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7

关键词:教师传道境界

当前,大部分人对于优秀教师的评判,是以教学方式和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标准的。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高境界教师来说,这些都是次要的,更为主要的评判方式是看这个教师教了什么、如何教,以及对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古今之大师教书育人,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授业、解惑、传道。

一、授业――知识型教师境界

“授业”这是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所谓“授业”,即按照语文教学目标,将教科书里的教学内容兢兢业业地教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这类教师占了大多数,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教学生听、说、读、写、译,乃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①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从语言的本质作用来看,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但此类教师一味地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

诚然,这些教师是严格按照《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里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教。他们一部分人经常采取灌输、填鸭的方式,另一部分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会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质上说,这两种教学方式只是达到了将知识从他人口中传授到学生脑中的地步,唯一的差别就是方式不同罢了。

对于知识型教师而言,他们或许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扮演着技师的角色,只承担教书的责任而避开了育人的重任,认为只教授给学生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此类教师我们也经常见到,在课堂上他们讲得眉飞色舞,不时引经据典,但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却毫不关心,认为这些和自己的教学成绩毫不挂钩。尤其在上文言文阅读课时,教师更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课堂只是简单“授业”,丝毫没有“解惑”,更遑论“传道”了。

总之,这一境界的教师,他们的课堂特点是唯上、唯书、唯教参,缺乏主动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只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②始终扮演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

二、解惑――专家型教师境界

“解惑”此谓教师的第二重境界。

这类教师以教学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解释和解决。同时,他们还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历,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给予指导。

这类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精英,是一种高级的人才资源。他们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深入教学中,积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不仅把教学当成职业,更当做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不囿于教材,不局限于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及困惑;帮助学生丰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样的教师,既不纵容学生,又不迷信教材,对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把自己捕捉的信息进行提炼与整合,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疑惑时点拨,在学生认识“出轨”时扶正。③

此境界的教师不仅能为学生解惑,更能为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解惑。面对当今学校里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别人疑惑时,他们能够凭借自己敏锐的感知来找到答案,给社会群体解答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困惑。

三、传道――大师型教师境界

“传道”是教师的第三重境界。

“传道”究竟传什么“道”?古代教师以孔孟圣贤作为传授的“道”。那么,对于当代的语文教师而言,究竟什么才是“道”呢?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道”和教师的知识构成及文化底蕴有紧密联系。它以教师的传统文化为功底,结合教师的经历,形成了包含中国优良传统在内的正确的人生观。

此类教师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之后,突然有所顿悟:自己应该传授给学生自己的“道”,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这个“道”可以理解为道德,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经过自己多年积累所形成的文化底蕴和人生观。《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是孔子之教的四项教学内容,这四教中,除文教外,皆属德教,且文教中亦包含有德教的内容。可见,孔子培养人才,始终把德行放在首位。以他评论马为证,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也就是说,一匹好马并不是看它的力气大,重要的是看它的德。如果一匹马力气再大,能日行千里,但无德,那么这匹马就不能称之为好马,人亦如此。如果一个人只有文才,无德,同样不能称之为人才。

可见,对于大师型教师,我们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这样才能使他们的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得到激活。因为大师型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之揭示,只有在知识的价值不再那么炫目而是相对平实、知识的形态不再那么凝固而是加速膨胀、知识的获取不再那么单一而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才显得不仅有理论的依据,而且有实践的需要。④

在当代,我们与其痛哭国无教育大师,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不如励志提升自己的境界,使自己从专家型教师跨入大师型教师的行列。

总而言之,知识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大师型教师,只是凭借理论对教师素质分类的结果,这样分类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最终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注释:

①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8.

②余文森.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J].中国教育学刊,1997(4):17-20.

③陈娜.试论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J].新课程研究,2008(10):84-85.

④叶澜.教师职业的本质[J].教师之友,2002(2):1-1.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8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诣、王一凡、王洁成、王通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的、董阳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专题课程研究性学习困惑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创造良好课程氛围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专题类教学当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策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程度,还可以促使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但是,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很多困惑,需要尽快实施有效措施,改变教学局面。

一、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概述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指老师通过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语文课程专题,并进行研究学习,这是一种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教师指导为一体的开放性学习策略。该模式下的语文学习课本、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大胆走出教师、融入社会,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语文知识,它才是真正能够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中的专题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老师或学生自己创设、搜寻的,而研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专题课程,并围绕这样的主题,自动探索知识、吸取知识,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大胆尝试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的困惑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脱离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课程配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总是显得与现阶段所实施的语文教学格格不入。

(一)课时分配难题。高中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课时配置为288个,课时分配便成为难题。部分学校将大量精力都用在了成果宣传和展示当中,却没有注意到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落实是否具有整体性,在很多高中,只有少部分班级能够参与其中。目前,高中学生所接触到的重要学习科目有语、数、外、政、史、地、理、化这几门功课,全部的288个课时并没有明确落实到各科目任教老师的头上,针对课时分配问题,老师无所适从。

(二)评价者是谁。实行新课改以后,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在高中毕业生的学习评价当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比例。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开放性教学,以一种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效果可能作用于课本,更有可能作用于自然人或者某一事物,实际上,老师、学校、社会、家长,甚至企业都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但是这些评价者在学生评价当中应该占据多少分量?能否客观评价?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存在的困惑。

(三)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共有15个学分,进行评价时,这15个学分应该怎样进行分配成了一大难题。学分的分配必须凸显教学特色,满足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但是不能够阻碍学生自由发展,怎样分配才能体现教学的均衡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开发?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性的学分分配?是否可以按照几种固定的学分分配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这些是学分分配上的困惑。

三、如何实施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实施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建议:

(一)科学分解与整体规制。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存在的评价困难、学分分配困难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分解和整体规制的办法解决。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从下一届入学新生开始,全面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三年学制实施教学与评价,将研究性学习学分作为三年学制评价中重要的加分项目,并提升其加分地位,将其纳入到毕业考试的成绩评价当中。

(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对象与实施步骤和策略。高一: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初步接触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并逐步建立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适用感觉和习惯。高一期间,老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专题,辅导其进行研究,给予学生较为深刻的提点,后期初步养成自主研究习惯。

高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专题课程的利用。这一学期,老师可以大量删减掉课本教学内容,全力支持学生进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将删减部分的课本内容调整到下一学习阶段,或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

高三:全面回归课本知识,并对专题类研究性学分未修满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利用。

四、结语

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全面改观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值得推广和适用。

参考文献: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3455”课型;改革;出路

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海门市四甲中学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3455”课堂教学模式,即“3个环节:先学、后教、练习;4个步骤:解读要点、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适时讲授;教学内容5点化:基点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亮点内容全面化;教学过程坚持5原则: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学生练习的课不上、没有教学目标检测的课不上、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不上、没有问题驱动的课不上”。以期通过课堂改革,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促进教学相长。在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不解,有怅惘,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课堂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笔者经过长期的课堂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许多困惑。

困惑一: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论支撑不够,原动力不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一般很少有大动作,有大动作者且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研究滞后。就好比行军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好比是课堂改革的实践操作,“粮草”就是课堂改革的理论支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厘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更要了解当下语文教学界的流派以及语文教学的新方法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缺少理论的实践是不成熟的实践,所以我们课堂改革的前提是必须搞清语文的教学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效的语文课堂改革之路。

困惑二:评价机制立而未破,改革缺乏长效的制度保障。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机制,如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来衡量改革的效益,那么这样的改革也必将走向失败。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改革,它的效益是隐性的、长效的,其效益评价更是复杂的、多元的。有人说:能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改革成功的关键。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虽形成严谨的考核评价机制,却未取得全面的成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改革上积极踊跃,充满了激情与创意。对于传统的课堂敢于说“不”,大胆地尝试与创新,基本在“3455”课型下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每逢大考前夕,语文教师会产生种种顾虑,担心各级各类的“行政考核”,会下意识地改变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传统“填鸭式”来应对考试。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仅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不够的,更要依照评价机制去测量考核。我们不能把基于“3455”课型形成的评价机制束之高阁,必须让其发挥作用,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困惑三: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语文学科更是首当其冲。无论是社会,还是语文界,都希望能够提升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语文单科200分或180分的设想。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仅靠提高分值无法充分调动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本应受到重视的母语教学,反而被学生淡化、弱化,甚至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下,语文学科高考评价的区分度不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仅依靠教学单位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从教育管理层面上审视语文学科的考核评价,切实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改革。

语文课堂改革应坚持以问题设计为起点,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体验为核心,展示交流为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以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师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有效度。这样就需要我们寻找语文课堂改革的新出路,找到突围的新路径。

一、从局部改革入手,带动整体改革

当下的课堂改革都想快速的、整体的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如果忽视了语文课程内部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盲目地追求快速的、整体的改革,必然会使得改革走向歧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语文课堂改革既要有宏观理论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实践操作,以微观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整体改革。“3455”课堂教学模式宏观框架基本搭建起来,有了语文课堂改革的理论指导,更有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但不能求毕一日之功,尤其是Z文课堂改革。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任何模式不能简单的复制。所以,语文课堂改革不能盲目地追求快速、整体,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特定的篇目、课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哪怕只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创新点也是好的。例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环节,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确定课堂组织形式,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思考哪些课可以“合作学习”,哪些课不能“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等问题。语文课堂改革应以局部改革人手,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还可以有效地带动整体改革。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转化生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