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十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十篇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9:37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胜地,时尚商都”定位和构筑“产业集群”和“12345”产业发展格局,把加快村级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优化提升、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提高失地农民保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拓展村级产业发展途径,完善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使村级经济更好地接受区产业辐射和带动,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增幅提速、质量提高三大目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目标任务

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通过建立村级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稳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通过三年努力,力争使全区19个村(场、站)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使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四有”目标,即: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健全的监管机制。力争到年底,全区村级产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个以上,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以上,培植2个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

2、坚持“居住、办公、便民、产业”四位一体的高起点规划原则;

3、坚持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4、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

四、发展途径

发展壮大村级产业,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围绕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认真进行项目选址,重点打造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各村要在认真总结和借鉴近年来发展村级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植典型、示范带动、整体联动,采取资产经营、项目带动、培植实体、服务创收等多种途径发展村级产业,通过产业互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资产经营型。要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与产业发展同规划、按法律法规落实产业用地的原则,各村(场、站)可盘活、整合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场地,找准市场需求点,采取独立、联合、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展资产经营,完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村级产业规划用地范围内,可通过兴建村级产业园,发展楼宇经济,培植有根企业。建设或购买商铺、专营店、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以出租或盘活资产等经营方式,获取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加集体资产经营收益。集体资产结余较多、本地可用资源较少或暂无发展项目的村(站),可在确保集体资本安全前提下,按照集体意志和法规规定,通过参股分红、认购商业用房、异地购买资产、异地开发资源等途径实行资本经营,获得比较稳固的村级集体投资收益。

2、项目带动型。要依托产业发展定位,结合各村(场、站)实际,引进企业落户,引进项目开发,增加集体经营项目,扩大集体经营规模。各街办(管理处)要围绕总部楼宇经济,可将本辖区的集体产业用地进行整合,集中开发,统一管理,明确股权,按股分红。要围绕商贸物流、宾馆餐饮等项目,通过资金联合、开发场所联合,或集体投入、分户承包、定额上交,或村民入股、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开发现代服务业综合楼宇、商业店铺、宾馆酒店、物流市场等项目,因村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实行多种经营,积极拓展第三产业的增收渠道。各村要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之下,参与村级二三产业项目建设。

3、培植实体型。有条件的村(场、站),要积极发挥人口集聚、交通便利优势,采取、街办(管理处)招商、村级主办、共同受益办法,发展建筑建材、现代物流、鲜菜(果)储运、加油站、汽车专营或出租以及中介服务性企业等村办或联办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物业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拓展村级集体收入来源。

4、服务创收型。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养殖、各种专业技术协会,或帮扶村民到区外发展种植、养殖业等,采取“基层组织+公司(协会)+农户”的办法,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支持政策

1、在财力上予以扶持。加大对村集体开展经营活动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一是建立区村级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村建设发展项目。二是对村级回购商业用房、建造服务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综合楼宇等,以补贴、融资贴息等办法,或者帮助协调信贷优惠政策,扶持村级经济的发展。

2、按政策结合项目落实产业用地。从维护失地农民利益、拓展村级经济发展空间的角度出发,按《关于红谷滩落实村级产业用地的若干意见》中“以人均25平方米标准,区内35%,区外65%的比例安排产业用地”的规定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以街办(管理处)为单位,结合人流、交通、项目等具体情况,落实村级产业项目用地,实行相对集中建设(具体各街办(管理处)村级产业项目选址意见另行制定)。

3、在税收上进行奖励。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引导村级经济向占用资源少,发展空间大的产业、行业发展。税务征收部门要提高优质服务,及时足额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集体三年内征收的所得税,区留成部分全部奖励到村。三年后村集体企业新增税金中,区留成部分30%奖给村集体。税收奖励按年结算,返回到村,用于再发展。

4、在绩效上进行激励。着力培育税收大村,区财政、经贸等部门每年负责组织对村域范围内税收(不含引进注册企业的税收)达到一定额度的村给予奖励,并评选“村级税收十强”、“致富带头标兵”十名、“投资规模奖”前三名,并以区工委、管委会名义给予表彰。同时,对当年纳税5万元(含5万元)以上,10万元(不含10万元)以下的村,奖励村两委班子成员3000元;对当年纳税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20万元(不含20万元)以下的村,奖励村两委班子成员5000元;对当年纳税20万元以上,奖励村两委班子成员10000元。凡当年纳税额比上年实际增长30%以上的村,奖金在原档次奖励标准上均增加50%。对村级税收大户要在区政务网、《今日红谷滩》等媒体上广泛宣传。

5、在融资上协助担保。从各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积极与各担保公司协调,制定符合村级产业发展实际的贷款担保条件,解决村级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

6、在机制上加强协调。区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为村级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树立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对涉及村级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要担起责任,完善流程,简化程序,做好村级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各方面工作。各街办(管理处)要建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指导各村理顺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负责协调与管委会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各村之间的关系。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年6月—8月)。各街办(管理处)人加大宣传力度,认真盘查村级现有的资源、资产、资金状况,研究发展村级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办法和措施,分村确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并制定具体的年度发展方案。

(二)试点阶段(年8月—年12月)。结合各村村级产业发展方向,区、街办(管理处)、村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充实力量,安排专人具体抓好壮大村级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并由各街办(管理处)选择试点村发展村级产业项目。总结经验和发展模式,为全区全面推进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三)整体推进阶段(年1月—年8月)。全面实施村级产业发展方案,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每季度开展一次推进会,搞好督办检查,通报进展,交流经验,推动发展。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培植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

(四)验收阶段(年9月—12月)。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提高发展成果,为下一轮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村要对发展村级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由各街办(管理处)汇总上报区工委、管委会。同时,抓好档案收集整理,搞好经验总结推介,迎接区工委、管委会验收。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明确职责分工。采取“区级统筹、街办(管理处)组织、村级实施、部门服务”的办法,明确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合力推进发展村级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区财政局负责牵头做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协调推进、督办检查、验收考评,落实各项扶持及奖励工作,负责村级集体资产监管及村级集体项目的申报筛选和转办、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区监察室负责抓好村级产业发展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区经贸局负责指导、扶持村办企业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组织建设和现代物流发展。区国土分局负责指导各村搞好村级产业土地供应和监管。区社发局负责指导村集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指导服务工作。区规划分局负责村级产业发展用地规划。区招商局负责提供村级产业项目招商线索。区国税、地税、工商局分别负责村级企业、合作组织等证照办理、税收征管及纳税服务。区城司负责参与村级产业发展项目的合作和建设工作。

3、抓好组织建设。要着力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各类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要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挂职,帮助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要加强对村干部致富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村干部报酬与发展集体经济挂钩,增强村干部干事创业、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4、规范申报程序。各街办(管理处)要按照明确的各村产业用地面积,结合各村(场、站)实际以及产业用地情况,进行项目包装、策划,区财税资产金融工作组负责联合项目主管部门对各村(场、站)提出的项目申报进行可行性评估、筛选、完善,报区工委、管委会研究确定具体项目。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2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1650(2014)04-0043-01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主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干部普遍感到,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数村庄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作为一个村庄,一方面,没有集体经济不行,另一方面,想发展、要发展集体经济虽有愿望,但总感到无处下手。

1.缺资金。调查中,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而集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以村集体的名义进行贷款融资非常困难,当前起步发展的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2.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村干部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自己想发展的多了,有能力的都自己干了,就是以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也通过改制自己另起炉灶了。

3.缺政策。当前国家惠农政策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种植业领域,对农村基层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缺乏推进发展的动力。

4.缺机制。当前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程序多,决策慢;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经济产权不清、产权封闭,村委承担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这种状况,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庄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1.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就很难实现富裕;所有村庄都建成城市般的水平需要巨额投入,政府、村集体、农民谁也承担不起,而且也不经济,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人才、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3.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大力表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4.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要因地、因村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发展条件,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干能干的事,挣能挣的钱”,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每个村庄都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思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庄实现集体经济的膨胀式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实现集体收入的较大增加,基本解决日常经费问题,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既强村又富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落实完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近年来,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要学透用足这些政策,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二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四是鼓励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五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苗新建.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3

一、概况与特点

市县镇村位于,西临106国道,北接正在建筑的杭(州)瑞(丽)高速,地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江西昌九工业走廊的金三角之间,总面积2.1平方公里。该村立足村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贯串于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获得了可喜成果,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10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打破3亿元,农大家均年收入过万元。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地处南端,是鄂南的一个小山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经由30年的艰辛创业,该组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高科技企业,集科研、研发、生产、经营及教育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0年,该组集体资产打破18亿元,村民人均年收益达1.3万元。纵观两地集体经济的发展近况和特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发展思路宽。在村和村八组的发展进程中,他们不断衡量市场的大情况,不沿袭保守,敢为人先,超前经营,以思想的大解放和敢创敢试的胆略魄力,完成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大跨越。村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实践以“改善基本设备、改革企业治理、开发新的增进点、保证村可继续发展”的思路,勇敢提出了施行“一路三园”(修大路,建农民花圃、农民生态公园、农民科技园)工程,着力将村建成全国一流文明新村的蓝图,他们打破了“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瓶颈,解脱了发展传统农业的固有思想,增添了乡村发展动力,加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官桥村八组对准市场发展,立足本身发展实践,废除思想顾忌,以“引进来”为打破口带动原办企业的发展强大,经过招商引资、举荐强人推进产业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掩盖面广、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能产业进军,以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二)产业发展力度大。生产发展是添加集体经济收入的首要任务,两地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结合实践,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发展初期,两地依托纯真的农业垦植,群众生活难以维持,无数次的打击,使他们深信无工不富的事理。村在全国上下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期间,决定探究性发展工业,于是从土地费中假贷60余万元勇敢创办茶叶厂,然后为人民捞到第一桶金,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原始积聚。1994年从各组再次假贷200万元筹建砂布厂,至今,村办企业掩盖磨具、茶叶、砂布、铜材、织布、造纸、包装等8大行业,构成了多条腿走路的格式,路子越走越宽。官桥村八组应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处理温饱问题之后,农民兄弟“洗脚上田”,从熟食店、副食店和冰棒厂做起,在积聚经商办厂的经验之后,于1982年至1985年一鼓作气兴办砖厂、锻造厂、钉丝厂等10多个企业,而今,企业已完成了向高科技产业转型,集体经济日益强大。初步构建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高级教育、生态旅行、矿产资源、房地产业多业并举、多元化发展的经济格式。

(三)善抓时机生机强。立足产业特征和竞争优势,以支柱产业为基本,以主导产品为纽带,以主干企业为中心,采取招商引资、兼并结合、革新转化、指导扶持等多种路子发展强大优势企业,推进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锻造企业集团,构成多个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发起机,是这两地的一起特点。村在上世纪90年月茶叶市场呈现疲软滑坡景象后,立刻调整思路、见风使舵,在打造支柱产业砂布厂的基本上,进一步伐高目的强大发展规划,在铁柱工业园区内征地700余亩,进行全体规划、整合产业,组建总资产4亿元,年总产值7亿元,利税7000万元的“集团”,完成企业规划化和效益最大化。官桥村八组在发展进程中,用科技创新处理企业发展潜力不足,集科研、开发、生产、运营于一体推进企业向集团方向发展,不断强大集团规划,还立足于产品特征,把集团打形成国内知名的高新技能产业基地。当前,组建的“野外集团”拥有企业12家,资产18亿元。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集桥用钢缆索、高功能磁性资料、焊接资料、凿岩钎具和新特药品为一体的生产与科研基地,并经人事部同意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能企业。

(四)实干兴村民意聚。在村、组集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能否坚持脚踏实地和走群众道路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村支部书记黎锦林率领一班人以“一路三园”工程为发展思路,坚持把村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伟目的,实真切实为民做事,勤勤恳恳投入工作,率领村集体以年均30%的速度发展,并跨入了“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先进行列。2008年,在村党支部改组时,黎锦林全票中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用实践成果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然后博得了群众高度信任。官桥村八组组长周宝生同心专心为公,身先士卒,依托对事业的固执凝集了100多位高科技人才投身于八组经济建设,促进了集体经济日益强大。

二、经验与启迪

(一)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解除“小农经济”约束。小农经济只处理温饱,不能完成小康。在发展村、组集体经济中必需打破小农经济怪圈,走科学发展之路。村和官桥村八组在面临发展不够的实践时,勇敢解除“小农经济”约束,探寻新的发展途径。村立足“开发特征产业,打造支柱产业,强大发展规划”发展思路,跳出农田,从运营村办企业开端,以点带面,然后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官桥村八组依托当地资源,打破“种点责任田,混个肚儿圆”的小农认识,应用邻镇的区域优势,以发展商贸经济为打破口,准确掌握集体积聚与分派,然后完成了集体经济的快速膨胀。因而,在强大村、组集体经济进程中,必需废除小农经济的思想约束,开发可继续发展道路。

(二)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发扬“强人带动”效应。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强人的带举措用十分关键。为了使村支部书记黎锦林投身家乡建设,县委书记三次到上海请,黎锦林就职村主任时,县专门为他举办了盛大的任职典礼。在他返乡创业进程中,省、市、县指导赐与了大力鼓舞、支持和指导。恰是这些,坚决了黎锦林干事创业的决心。在他的率领下村里先后投资80余万元新建小学,处理本村儿童入学难题。创办了职工学校、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培育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农民100余人,处理企业发展人才后继不足的问题。投资4亿元坚持“科技园”,集高新科技、强人志士于一体,完成了村集体经济快速起飞。官桥组八组组长周宝生在历经屡次波折后,认真总结经验,迎难而上。他俯下身子延聘科技专家刘业胜参加产业发展,仅三个半月便将第一批高科技产品“永磁合金”投放市场。昔时完成产值230万元,纯利60万元。还,抓住国家“二纵二横”、“五纵七横”的建设时机,再次垂下头找专家、请强人研讨桥梁缆索项目,于此凝集了100多名各地人才为八组建设献计献策,完成了八组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而,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需不断依托强人和发扬强人的带举措用。

(三)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坚持“产业立村”战略。产业发展的快慢和强弱决定着一个当地的发展水平。加快施行产业立村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情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必经之路。纵观两地,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进程中,一直坚持在发展产业中提高、在改革中发展。村坚持“以工兴村,兴工强村”战略,用工业的理念经营乡村发展,以企业的发展强大带动乡村建设。全村工农业总产值打破3亿元,人平年收入打破万元。官桥村八组围绕建设现代化“工场式乡村”发展思路,执行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行动,历经多年斗争集体产业打破18亿元。

(四)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创新“资源整合”方法。各类资源能否有用整合,能否按照情况转变创新整合,将直接影响发展强大村组集体经济的质效。村与官桥村八组在克制各种坚苦的基本上,不断将各类资源进行创新整合,然后成功组建了“科技园”和“野外集团”。特别是官桥村八组,将低丘岗地革新与新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整合野外集团、国土资源、林业等部分发展资金1.7亿元进行项目包装建设,完成工农业结合发展。因而,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进程中必然要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创新资源整合方法。

(五)强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需提高“指导班子”素养。班子战役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扫兴衰,直接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因而指导班子战役力必需不断增强。村与官桥村八组一直把组织建设作为基本性工作常抓不懈,以提高本质、优化构造、改进作风、加强团结为主要抓手,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才能、决定计划才能和执行才能。为了使干部才能与社会发展情势相顺应,两地都坚持了藏书楼和电教室,制订了相关学习方案,经过自学、互相交流、专家讲课等学习教育活动,指导班子素养分明提高,为集体经济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建议与行动

经过考察学习,对照和官桥经验、反思本人,我们深感差距宏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镇内实践,以“产业立村”战略推进我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解放思想,清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脑壳决定口袋。只要思想的大解放,才有行动的大跨越。比照我镇与村、官桥村八组等地的差距,不只是发展速度和产业规划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经济强县”和“领先小康”的重担之下,我们必需解放思想、坚决信心、勇担重担,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创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大。一是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统筹当前与久远、经济与社会、阶段性与可继续性等发展要素,运用战略思想,打破陈腐、掉队的发展形式,坚持全新的发展理念。二是坚持立足实践,分类施行。立足各村发展实践,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执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分步推进施行,进一步逐渐做强做大集体产业。三是坚持村级主体,增强职责。充分发扬村级组织的主导效果,分村制订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发展办法,明确发展目的,增强督导审核。

(二)因地制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动。立足镇情和村情,加快“产业兴村”战略施行,加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需因地制宜、科学决定计划、创新行动。一是资源大开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司法法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各村土地、山林、水面、主导产业、矿产、景色等天然资源,特别是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潜力,兴办集体经济实体,添加集体经济收入。如龙泉片山区村可在开发已探明矿产资源的基本上,加速勘察新资源,推进企业规划强大和数目提高,带动集体经济增进;董家、红岩、鹿苑村可充分应用鹿苑寺景区开发和鹿鸣岗精品茶园建设时机,发展农家乐、度假村和休闲旅行农业;沮河沿线各村在充分应用水能、砂石等资源,做好企业服务的基本上,结合百里生态文明走廊和保宜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兴办运输、餐饮、物业等服务实体,然后促进集体增收。二是项目大施行。进一步加大项目标跟踪、争夺与建设力度,以安全饮水、道路革新、低丘岗地开发等工程建设为打破口,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生活前提,具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完成乡村项目投资2000万元以上;红岩、石桥坪、鹿苑、龙泉等村要以鹿苑为中心的万亩茶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力发展村内茶叶产业,还不断兴办新型协作组织,做好产业服务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三是招商大打破。结合煤炭、硅石、水能、砂石等资源优势,镇村结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吸引外来成本参加产业化运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鼓舞村集体应用土地资源和资金参股落户本村工业企业,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中积极作为,自动对接,配套发展服务业,完成村集体经济快速增进。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4

关键词:乡村体验旅游;皖西;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6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06-03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飞速发展,据有关测算,目前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已经达到3亿人次,总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皖西一般是指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所辖区域,它地处大别山腹地,主要含2区5县,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作为全省六大旅游区之一,皖西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试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对皖西发展乡村体验旅游进行Swot分析,为区域旅游战略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一、体验经济、乡村旅游与乡村体验旅游综述

(一)体验经济

最早对体验经济进行系统阐述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1999年二人合著《体验经济》一书,提出“从经济提供品的演进过程来看,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沿着提供农矿产品—工业品—服务—体验的方向发展的。相应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正在迈进的体验经济四个时代。”[1]他们对“体验经济”的定义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1]。总之,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是以创造个性化生活及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2]。

(二)乡村旅游

大众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70年代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国乡村旅游亦现火爆,特别是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催生大批“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呈现持续兴旺的良好发展局面。

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众多,综合来看,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为活动场所,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各种类型的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乡村生活、乡村活动、乡村聚落、乡村民俗、生态环境等为载体,集观光、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娱乐以及购物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2]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其形式不仅包括观光,更包含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三)乡村体验旅游

伴随体验经济的提出和旅游研究的深入,美国的威廉.L.史密斯在2005年提出了体验旅游的概念,并认为体验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趋势,是旅游业重要的变化,体验旅游与体验经济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使学者们关注体验经济、体验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旅游体验和乡村旅游将日益紧密结合,形成乡村体验旅游。

国内学者郑辽吉将乡村体验旅游定义为“以乡村地区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场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习作、购物、度假,以创造游客美好回忆为核心需求的,提供满足旅游者……感官和情感需求的‘剧情’,并参与传统和新型农业技术实践活动的乡村体验旅游形式。”[3]乡村体验旅游的界定,是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凝练和延伸。

乡村体验旅游是完全有别于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乡村体验旅游凭借的不仅仅是美丽的乡村风光,不仅仅吸引游客前来作短暂的逗留和观光游览,更强调的是利用乡村广泛的各种资源,通过营造亲身体验“场景”和氛围,让游客感受和短时“融入”乡村生活,体会村野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实现心理上的需求和满足感,这是和乡村观光旅游的最大区别。与乡村观光旅游相比,乡村体验旅游在逗留时间上相对较长;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在行为上侧重体验乡村生活和参与互动性的项目;在旅游功能上可实现包含娱乐、康疗、教育、民俗、科考、访祖、审美、逃避现实等功能[4]。

乡村体验旅游虽和乡村观光旅游共同包含于乡村旅游,但乡村体验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皖西乡村体验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优势。皖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主要表现:一是自然景观奇特,山峦迭嶂,丘陵起伏,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避暑、度假、休闲胜地。二是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厚实,保留有以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代表的古文化景观,以及沿淮古老人文风情。这里还是革命老区,有大量的以革命历史为主线的近现代人文景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已被列入中国十二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三是河湖众多,本区位于淮河上游,新中国成立后为治淮而修建了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和龙河口水库),库区山峦叠翠、青山秀水,雄伟的大坝和烟波浩淼的水面交相辉映,形成了环境优雅、风景秀美的人工天湖。

2.生态环境优势。皖西生态优良。它地处大别山北麓,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巍巍大别山,滔滔淠史杭,山清水秀,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本区内乡村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南部山区优于一级标准,各水库水质稳定地保持在二类以上标准。区内有众多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如天(堂寨)马(鬃岭)部级自然保护区、佛子岭等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5114公顷。已创建部级生态乡镇14个,部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9个,省级生态村58个,市级生态村72个,霍山县2011年被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是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优良生态是开展乡村体验旅游的绝好条件。

3.地理区位优势。皖西地处江淮之间、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东依合肥,临近苏浙沪长三角地区,西临武汉和鄂豫等地,承东接西,是华东连接中原的过渡地带的咽喉,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靠近华东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

经多年建设,该区交通路线渐成网络,可进入性逐步加强。境内有312、206、105国道,以及沪陕、济广、六武、合阜高速公路和沪汉蓉高速铁路、六阜铁路交汇于此。中心城市六安是交通枢纽,目前到上海、南京及武汉仅需3、2、1个小时。随着合肥机场西迁,六安的交通将更为便捷。

(二)劣势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皖西地区一般是指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所辖区域。六安市所辖二区五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据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676.1亿元,人均9592.79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4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目前的经济收入水平下,社会和地方政府可用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

2.专业人才缺乏。据六安市旅游局有关统计分析,目前皖西和国内其他许多地方一样,缺乏专业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多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来,素质普遍低下,也很少接受系统培训。

3.接待条件不足。目前在交通、住宿、饮食、娱乐等接待条件方面,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量的农村居民是利用稍加修缮的原有房屋或兴建临时性的房屋,开展乡村旅游接待。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4.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尚处于初级阶段,多集中开发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静态的多、动态的少,产品雷同多,特色产品少,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尤其缺乏动态的游客参与和体验活动产品[5]。总体上乡村旅游属于粗放经营,轻管理、低质量,制约了未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良好发展局势和政策扶持。近几年中国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乡村旅游发展快速。2009年初,安徽省旅游局响应国家旅游局制定的2009年中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号召,编制了《2009—2012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为安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

2.假日休闲旅游兴盛。当前,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集中于国内的城市居民,乡村旅游也是都市人假日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国内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节假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市场需求被极大的激发出来,短期、中短程假日型休闲游的高潮已经到来。

3.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调整。2011年《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就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作了调整,提出重点建设包括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在内的四大板块,合肥经济圈旅游区是由合肥及巢湖、淮南、滁州、六安、桐城组成,将以都市休闲、商务会展、红色旅游、山地旅游和温泉养生为主打产品,构建中部区域旅游中心和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皖西地区迎来旅游开发的又一重大机遇。

4.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年来,皖西六安市加大力度改善发展环境,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变化,城乡距离拉近,形成乡村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全市现有公路16557公里,其中县道3493公里,乡道5207公里,村道6800公里,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自2006年“村村通”工程开始实施以来,兴建农村公路近6000多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六安沟通外界的通信电路全部实现了光纤数字化。

(四)威胁分析

1.旅游客源竞争日益加剧。皖西与邻近的皖西南地区、鄂东北等地区在旅游客源市场上有着一定的重合。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都将面临如何吸引客源的问题,因此区域旅游客源竞争将日益激烈。

2.游客个性化需求变化快。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消费的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将不断变化,个性化消费日益增长将成为趋势。如何应对游客的需求变化是各地发展旅游业必需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挑战。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皖西乡村体验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战略矩阵(表1)和四种战略选择,即So战略——发展型战略、wo战略——扭转型战略、St战略——多样化战略和wt战略——防御战略。

总之,皖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一要紧紧抓住目前国内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政府高度重视的大好机会,发挥自身明显的优势,克服劣势,启动文化兴旅、人才兴旅、科教兴旅战略,发展乡村体验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促进地区经济更快发展;二是要加强特色乡村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进一步挖掘地方乡村特色,重在开发能使旅游者体验乡村生活,体会村野文化和风土人情,包含娱乐、康疗、教育、民俗,以及逃避现实等功能的体验产品,做好产品设计、包装和宣传,逐步打造乡村体验旅游品牌产品,树立乡村体验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亚良,鲁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3-20.

[2]王祥武.基于体验经济的皖西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6-11.

[3]郑辽吉.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以辽东山区为例[J].生态经济,2006,(6):118-121.

[4]杨晓云.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2):17-19.

[5]张涛,刁宗广,刘力.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8,(4):109-111.

theSwotanalysisoftheruralexperiencetourismdevelopmentinthewanxiunder

theviewoftheexperienceeconomy

wanGXiang-wu

(anhuiinternationalbusinessaffairsvocationcollege,Hefei231131,China)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experienceeconomythroughtourismdevelopment'sSwotanalysisfoundontheinvestiagtionintheruralexperience,westanhuiecologicalenvironmentinruraltourismdevelopmentnotonlyhastheresources,experience,location,andotheradvantagesalsodisadvantagessuchaslowlevelsofeconomicdevelopment,lackoftalent;lotsofdevelopmentopportunities,suchaspolicysupport,marketdemand,andfacingchallengessuchasincreasedcompetition.

Keywords:experiencetourisminruralarea;wanxi;Swotanalysis

收稿日期:2012-02-09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5

一、各项试点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按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我区全面落实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清产核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制定《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细则》。对全区清产核资工作制定计划和提出指导意见。各镇人民政府也分别制定了各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细则,对各村、社,股份经济合作社清产核资工作制定计划和提出指导意见。制定《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屯纪字〔2012〕22号),并经过后期进一步完善,对农村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以及年度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报告制度提出明确要求,明确不良资产及债务核销处置办法,对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界定、价值评估方式以及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资产的移交办法均提出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要求,建立起农村集体资产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

经系统核实我区辖内各镇清产核资数据已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数据并进行校验;区农业农村局已按时完成清产核资数据再审核、再校验、再上报等工作。

(二)全面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结合实际,早在2012年8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区城市化区域村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股改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工作要求、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同时印发示范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等培训材料,当年即批复成立1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相关材料均报送备案。2013年开始在全区全面推进股份合作社改革工作。2019年7月全面实施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区、镇两级政府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成员名册等登记备案制度,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的整理与归档。

目前我区46个村(居)全面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和编制成员名册工作,已经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员名册已全部提交区农业农村局归档。

(三)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2012年我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基本完成股改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全区46个村居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共清产核资集体总资产3.42亿元,股份量化净资产5.48亿元,惠及农民股东53767人,分红达721万元,股改成果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加强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度建设,我区于2019年率先制定下发《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指导各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做好《章程》的修改和完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果。

截止目前我区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完成股权量化,到集体成员且所有村(社)均建立集体资产股权台账。

(四)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权权能。

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统一制定全区股权证书样式,并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做好《章程》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全面建立健全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按照提取公积金不低于10%、公益金不低于10%、村级组织履职公益经费不低于10%的净收益分配原则,统筹协调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股东的三者关系。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份继承、转让等规定,实行“确股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生不增、死不减”的管理原则,允许股权在本社内部继承、转让和赠与,保障成员股东享有的基本权益。

我区全面实现所有村(社)向成员发放集体资产股权证书;2019年共有6个村(社)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不含福利性分配),占全区46个村(社)的10.8%。

(五)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

2018年我区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率先开展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步换届工作,实现了35个村党组织书记兼任股份合作社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了党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领导。2019年7月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的通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流程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凭组织登记证办理公章刻制和银行开户等手续,真正赋予其市场主体地位等相关工作要求;9月份区委农办印发《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指导各股份经济合作社做好《章程》的修改和完善工作。2020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全面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巩固村党组织、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工作机制,同时启动探索村民自治事务与经济事务相分离工作,于4月出台《区关于推行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居)民委员会账务分离工作的通知》,委托新中大软件公司新建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套,开展独立的经济业务核算。

目前全区10个城市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居委会事务与股份经济合作社事务分离工作。36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村委会工作职责、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职责、股东代表大会工作职责、董事会工作职责、监事会工作职责以及资产、资源、资金监管流程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村委会自治事务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事务初步得到分离。截止到上半年已为39家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预计8月份全面完成全区所有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赋码工作,

(六)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出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屯办〔2019〕46号),对我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出指导意见,形成了“区级统筹、镇级组织、村级实施“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月结制和财务月公开制,在全区推广使用“三资公开”网络监督平台,凝聚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区、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完成全区农村交易服务体系搭建工作,组织农村集体产权按要求全部进场交易,最终实现市、区、镇三级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

2019年度各村(居)实现经营性收入1819.46万元,其中10—30万元的村16个,30—50万元的村11个,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9个,比上年增加3个,实现了年初提出的全面消除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目标。

(七)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我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屯纪字〔2012〕22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通知》(屯农〔2016〕187号),对农村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以及年度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报告制度提出明确要求,明确不良资产及债务核销处置办法,对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界定、价值评估方式以及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资产的移交办法均提出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要求,建立起农村集体资产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我区已按照《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表》要求,按照集体资产类别,指导督促全区46个村(居)建立集体资产台账,确保集体资产记录及时准确、条目清晰,实现科学化,常态化管理。

目前我区以对8个村农村集体财务开展抽查审计工作,审计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处置,债权、债务管理情况,土地和工程项目发包以及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等重点内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

(八)具体工作举措。

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始终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有序推进,区委书记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工作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各镇也相应成立了股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村股改工作指导组,具体工作由镇级农经站承担。

自2012年8月全区股改工作动员会后,区、镇、村利用宣传车、宣传栏、标语、横幅、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编发《区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培训资料300多册、发放《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14000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80余幅,区股改工作得以快速推进。2015年全省股改工作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2016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政府作了农村股改工作交流发言。梁卫国副省长、农业部、省委政策调研室、省农委领导,先后对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先行先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区农村股改工作经验交流文章先后在省政府《信息参考》省农委《皖农要情》刊载,并被梁卫国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多次被日报、卫视、市电视台报道。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未额外增加村级组织和农民负担。

今年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纳入全区双园创争擂台比武工作以来,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等9个部门成立评比工作小组,每季度对村开展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进行督查和验收,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建议。同时针对登记赋码等股改工作收集的档案,将按照区档案管理制定要求,由区农业农村局整理后,整体移交区档案局归档保管。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城市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因城市区划调整被拆分,社员居住分散,相应基层党组织也未成立,加之董事会成员报酬无法兑现,致使社区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我区原村委会实行的福利分配方式较普遍,未按照同股同利的原则进行分红,对村集体资产处置和征地款提留等,村民往往要求“一分了之”,致使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存在困难。

(三)村委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务分离后,会计制度的使用亟需上级有关部门予以指导明确。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6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

都兰全县10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43个,1万元到5万元的有42个,5万元到10万元的16个,10万元到100万元的5个,100万元的有1个,全县实现了无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强了村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

(一)抓班子建设,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配“双强”型能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加大对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全县10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中轮训,并组织部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考察,学习借鉴村级经济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调整组织设置,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合力。一是以党支部互联为支撑点,建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察苏镇上下西台村、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镇机关和新华街社区建立“村企机居联合党总支”后,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着眼于上下西台村的长远发展,投资16余万元修建了西台大桥,每年为上下西台村提供40万元的村庄道路建设补贴资金,西旺公司为上下西台村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25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二是以产业互补为着力点,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搭建起城乡市场、信息、技术、项目合作交流平台,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引入农牧区生产经营中,探索农牧业经营的新路子。三是以帮扶互助为切入点,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后劲。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香日德镇柴兴村在对口企业的帮扶下,投资30万元开发了1000亩集体荒地种植马铃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在结对企业的帮扶下,全县有42个村做大做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组织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三)新建经济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以“三培双带”活动为载体,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闯市场、带头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香日德镇香乐村党支部按照农产富村的要求,从海东地区引进优质农产品品种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成立了马铃薯专业经济合作社,在原有600亩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马铃薯10800亩,年产马铃薯4万吨,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热水乡扎麻日村党支部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牧民股份制生态合作社,将18户牧民组织起来,以5户党员户为链接,成立了繁育组、饲草料种植组、贩运组、商业劳务组和留守基地组,实现草场资源的科学流转、牧区劳动力合理分工分流和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给农牧民直接带来经济收益达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万元。香日德镇中庄村牛羊育肥专业经济合作社通过入股的形式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投资104.3万元建立了规模达2000多头的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小区,开展销售中介服务,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

(四)用存量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根据各村的实际状况,引导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并给予政策扶持,帮助经济薄弱村提高造血功能,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香日德镇香盛村采取村办、联户等方式,利用原农场遗留下来的闲置市场,投入资金60万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宗加镇哈西娃村对天然蘑菇资源进行开发,对外租赁承包,以地生财,年收入达6.4万元。

二、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集体经济的倾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存在模糊认识: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能保证村里日常开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发展壮大,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还不到,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经济的重要作用;认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无关经济全局,与政绩无关,从而导致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此外,对一些贫困村来说,还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有等靠要的习惯心理。

(二)集体经济管理主体的素质与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知识在现代经营和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目前都兰县村集体资产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却普遍低下。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干部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消极被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在工作上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外,一些村的集体资产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思路。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自觉性,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联系都兰县实际,通过召开会议、赴外考察、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比等多种形式,使大家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同时,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并不是无路可走,只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找准结合点,抓实落脚点,村集体经济就大有可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还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进一步制定、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政策,采取“扶两头带中间”办法,加强对集体经济强村和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植力度,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增收,我们要做到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一是要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做到以地生财,做好土地文章。二是要认识新资源,发挥新优势,做好新资源文章。山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村,要学会用新眼光来看待自己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要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人文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等,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三是要树立服务观念,开展社区有偿服务业务,做好服务文章。城郊型和集镇型的村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人口集聚优势,开展象物业管理之类的社区有偿服务业务,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要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做好资金文章。资金充足的村要积极尝试通过参股、合资等形式与其它所有制经济合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积极创新,努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赠值,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是要健全组织,建章立制。要根据“村企”分开的原则,建立代表全村农民利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形式)。二是要进行资产量化。要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民主评估,并将集体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部分量化到村民(一般可设集体股、个人股、机动股三种股权),提高村民对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的关注度,在全村形成人人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明确党组织的地位。量化的集体股份(应占最大比例)要由村党支部来代表,党支部书记出任公司或合作社董事长,以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四是明确村委会的职能。要对村委会实行“管用”分开,村委会将不再承担“管钱”任务,只管“用钱”。这样一来,村委会可以专心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而且通过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财务手段,保证了其管理的有效性。五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要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7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困境;出路

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削弱,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如何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积累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

1.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根据调查资阳市雁江区集体经济可知,许多村民大都认为集体经济与他们关系不大,实在的是找到一个工资高的打工机会。而村干部工资低、任务重,有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则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认为集体经济应该集体管,从而存在严重的“等、拿、卡、要、靠”思想。另外,部分城区村集体因建设占地补偿收益高,觉得集体不缺钱,发展意识淡薄。

2.干部激励机制还不完善,调动不了积极性。有些乡镇只是在认识上赞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上没有足够的激励行为。譬如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整体规划;没有将发展集体经济的任务落实到乡、村;对于发展好的乡村也没有奖励等,这样难以调动村干部以及村民的积极性,“要我发展”的被动心理没有真正转变为“我要发展”的进取状态。

3.农村资金的缺乏。农村大部分的集体收入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集体经济的收入少之又少,甚至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村里的正常工作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出;而且大部分农村集体负债较多,每年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有限,导致农村大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创建集体经济,另外,银行的贷款难,即使有人想创办企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由于银行的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困难。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集体经济管理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普遍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现行政策环境不利于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集体资产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少数村发挥村民代表议事不够,缺乏村务公开,造成了部分集体资产的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出路

1.提高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2.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办法,大力发展“菜蓝子”工程,打造效益农业和特色产业,采取资金倾斜,政策扶持,积极协调贷款等办法,以切实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审批、土地转让等方面,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先给予照顾,严格禁止各种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的人选进班子。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转变他们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8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振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对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主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为了对新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发展阶段、组织形式、微观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笔者主持的课题组选择山东省代表性地区的十个乡镇中的三十个村庄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制约因素,有成功模式,有经验借鉴。调研结果如下:

一、综述

调研中,我们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悄然离开历史舞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空壳村”问题日渐突出。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难,党群、干群关系协调难,公益事业建设难,村级债务化解难,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集体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干部普遍感到,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数村庄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作为一个村庄,一方面,没有集体经济不行,另一方面,想发展、要发展集体经济虽有愿望,但总感到无处下手。具体有“七缺”:

一是缺信心。农村干部群众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尤其是过去不少村庄发展集体经济时没有实现有效发展,不仅加重了乡村债务、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加重了乡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而且挫伤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动摇了人们的发展信心。

二是缺资金。调查中,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而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以村集体的名义进行贷款融资非常困难,当前起步发展的面临资金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三是缺政策。当前国家惠农政策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种植业领域,对农村基层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启动性政策支持、缺乏推进发展的动力。

四是缺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自己想发展的多了,有能力的都自己干了,就是以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也通过改制自己另起炉灶了。

五是缺机制。当前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程序多,决策慢;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集体经济产权不清、产权封闭,村委承担风险大,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等等。这种状况,在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阻碍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或“空壳”村庄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

六是缺氛围。一方面,近年来村集体经济通过改制,把集体企业改了、卖了,集体资产在有的村庄没有实现保值增值,村民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舆论环境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了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家喻户晓。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想集体的少了,想自己的多了,关心集体的少了,关心自己的多了,干集体的少了,干自己的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七是缺体制。现在的村级班子三年一选,有的村干部反映,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对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很难有一个长远规划,有的甚至说第一年熟悉情况、打算打算,第二年干点事,第三年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班子不稳定,集体经济很难有长远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选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从农村实际情况看,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

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型。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土地,积极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型。靠山峦、滩涂、矿产、林地和生态旅游等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三是社会化有偿服务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种植、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向公司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培植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型。对处于停产状态的村办企业,对小型水利设施、林木苗圃、荒沟荒滩等,采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盘活了集体经营性资产。

五是骨干企业带动型。对村办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村办企业二次创业,实现了靠企业强村。

六是物业租赁经营型。依托地处城镇区域或临近交通干线等区位优势,对外提供集体店面、厂房、市场、仓储等发展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七是产业聚集拉动型。利用石材、塑料、养殖等产业聚集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水电、清运垃圾等服务,从而增加了集体收入。

八是集体资本运营型。利用集体资本到村外发展其他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可以说,村居条件各不相同,增收招数不尽一致,但都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应该多研究前四种方法。只要肯下功夫,必定能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增收路子来。

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

(二)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大力表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三)落实完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近几年,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要学透用足这些政策,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二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四是鼓励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五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六是鼓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四)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要因地、因村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发展条件,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干能干的事,挣能挣的钱”,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每个村庄都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思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庄实现集体经济的膨胀式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实现集体收入的较大增加,基本解决日常经费问题,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既强村又富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就很难实现富裕;所有村庄都建成城市般的水平需要巨额投入,政府、村集体、农民谁也承担不起,而且也不经济,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人才、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9

一、工作思路的形成

近几年,我县高度重视村级财源建设,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总量小、发展不平衡等实际问题。*年全县平均村财收入(不含美岭村)9.94万元,其中常年性村财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有57个,占24.2%,“空壳村”、“债务村”现象比较突出。许多薄弱村经过帮扶整顿虽然较好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困难,但仍然存在着村集体收入无门、无钱办事的“老大难”问题。有些村由于村财薄弱、负债严重,导致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严重制约和影响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和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县委充分认识到加强村级财源建设特别是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是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客观要求,及时提出“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这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并按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找准加强村级财源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结合点,进而研究提出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思路。根据这一工作思路,我县积极总结和借鉴前几年整顿转化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的成功经验,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和倒查站队,从全县57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中研究确定32个村,采取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个县直部门帮建、1个先进村结对、1名县乡干部驻村任职、1个发展项目带动和1笔启动资金扶持等“六个一”措施进行重点帮扶整顿,汇集多方力量,积极付诸实施,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努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坚持把薄弱村财源建设作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全面部署。县委成立薄弱村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村级财源建设的工作意见》(永委[*]44号)和《关于实行“六个一”措施整顿转化村财薄弱村的通知》(永委[*]173号),并召开全县动员会动员部署,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实行薄弱村财源建设季度例会制度,定期回顾总结阶段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落实责任。实施县、镇、村“三级”联系帮扶制度,明确薄弱村财源建设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县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抓好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乡镇党委认真履行“主抓”职责,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乡镇挂钩领导具体抓;各薄弱村党支部发挥“主体”职能,积极配合驻村任职干部开展工作;县直各挂钩联系单位和结对先进村发挥“帮建”职能,认真落实帮扶制度;下派驻村任职干部作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联系发展项目工作,并督促抓好落实,形成了党员县领导挂村、县直部门联村、乡镇领导包村、先进村结对、下派干部和工作队驻村等六位一体的责任体系,确保财源建设工作有效落实。三是齐抓共管。县领导牵头,组织县直挂钩联系单位到各个薄弱村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确定财源建设项目,明确发展措施,落实启动资金。县直各挂钩联系单位坚持把财源建设工作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压缩日常经费开支,想方设法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从全县典型示范村或经济比较发达的村中确定32个村,加强沟通联系,实行结对帮扶,进一步深化“先进帮后进”、“富村帮穷村”活动。

2、建好村级班子,提供组织保证。薄弱村之所以集体经济基础较差,除了有一些历史和客观原因外,关键还在于村级班子。县委坚持多方入手,努力提高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为财源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补血”增动力。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才换人”的原则,通过采取办班培训、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重点抓好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提高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输血”增活力。立足各村实际,按照“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干部派什么干部”的原则,从县直部门或乡镇机关中选派32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县管后备干部或党员技术骨干,下派驻村担任主抓财源建设专职副书记,负责联系扶持发展项目工作。全县32名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平均年龄为32.9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2名,占100%。三是“换血”增实力。抓住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有利契机,大胆选拔一批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村级班子,有力提高村级班子发展和管理经济水平。据统计,全县32个薄弱村共调整充实37名“经济能手型”村干部。四是“造血”增推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每个村中重点培养和选拔3-5名的后备干部,努力解决薄弱村后继乏人的问题。坚持把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三培养”活动,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进一步优化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结构。*年以来全县32个薄弱村共培养后备干部112名,发展新党员35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9名。

3、落实发展项目,壮大村级财源。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采取短期突破与长期发展、自我造血与适度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扎实推进财源建设。一是路子多选。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村级组织申报、乡镇党委初审、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农办审核、县直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定等“一报三审”的办法,科学选定1-2个中长期重点财源项目。在具体操作中坚持长短兼顾、分类指导原则,既注重以“短”突破,实现快速脱贫;又强调以“长”稳定,帮助各村增强“造血”功能。对有资源优势的村,研究确定建设水电站,适度开发矿产等项目;对地处山区的村,研究确定种植茶叶、果树、速生林和毛麻竹基地;对有农村实用技术优势的村,鼓励兴建茶叶、食用菌加工厂等项目;对地处城郊或有交通便利条件的村,确定建设商用店面、综合楼、学生公寓项目;对个别优势不明显的村,则确定统一在县工业园区入股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出租项目。达埔镇新溪村针对该村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投资兴建9座芦柑外贸加工点、蘑菇房进行承包出租,村财年可增收3.2万元。苏坑镇熙里村投资20万元入股一高科技企业,既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每年又可增加村财收入2万元。据统计,全县32个村财薄弱村,共研究确定49个财源建设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初见成效。二是资金多给。坚持把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同市、县级重点帮扶村整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县财政拨出320万元、乡镇配套320万元,确保每村有20万元以上的财源建设启动资金。各村挂钩党员县领导、联系县部门、结对先进村也竭尽全力,帮助薄弱村争取资金、银行低息贷款等,多方筹措资金推动项目落实。石鼓镇桃星社区充分发挥海外侨亲的优势,由镇党委牵头协同村干部加强同侨亲的沟通联系,先后争取侨资40多万元建设标准厂房。三是办法多想。加强薄弱村村办企业、集体财物管理,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进外资、合资等方式,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盘活集体资金,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合同管理,理顺产权关系,搞好产权界定,对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村集体山林、果园、茶园、水电站等进行回收改造,重新招投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五里街镇将镇办80亩茶园无偿赠予蒋溪村改造管理,村财年可增收4万多元。蓬壶镇都溪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原有村集体旧枇杷园进行改造,新种优质铁观音茶园50亩,创建村集体茶叶加工厂1座,年承包金可为村财增收3.5万元。

4、健全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取得成效和巩固发展成果的根本保证。一是健全党内规章制度。重点帮助薄弱村建立完善党支部议事决策、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以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使他们行动有规,处事有据。二是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村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会议、支委会议等,对财源建设项目的确定、工程实施等进行集体讨论,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实行项目责任制,明确班子成员各自职责,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加强项目质量、进展情况监督。仙夹镇山后村成立由村干部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监督组和实施组,全程跟踪抓好项目落实和监督工作。三是健全村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建立财务收支预决制、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等制度,确保帮扶资金专款专用。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务决策听证制度,鼓励群众参与项目决策和管理,增强村务透明度。落实村级零接待,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做到增收节支。

三、主要经验体会

我县通过全面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找准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有力推进了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初步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必须坚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增强主动性。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组织建设入手,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特别是选好“富民书记”,大胆选拔那些农村“致富能手”进班子,不断增强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2、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发动群众,增强自觉性。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艰苦创业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转变村财薄弱村村干部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要从党支部一班人做起,尤其从村党支部书记做起,以干部思想解放来带动群众思想解放,群策群力,共同为财源建设出谋献策。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篇10

(一)推进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建设,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我站积极指导各地认真贯彻去年泰兴农经服务工作现场会精神,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工作。今年5月份,根据厅领导要求和年初计划安排,在东海县召开了全省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工作会议,各市及部分县农办主任约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东海县委农工办、金湖县委农工办等7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祝保平副厅长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肯定了上半年成绩,总结了成功经验,并指出下一步努力方向,要求各地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已有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推进一站式“窗口”服务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省农经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农经服务工作,其服务理念进一步清晰,服务制度逐步健全,服务内容更加务实,服务成效不断显现。为加快推进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我们与省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省委农工办密切配合,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乡镇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快推进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的通知》(苏先组办[20__]49号),要求乡镇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农经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建立健全服务制度,拓展服务领域。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532个乡镇开展了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其中有76个乡镇农经站的一站式“窗口”服务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以贯彻新会计制度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一是转发文件,加强学习和指导。去年底,农业部、财政部针对农村税费改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对原农村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已于20__年1月1日正式实施。2月份,我站以厅办公室名义对有关文件进行转发(苏农办经[20__]1号),要求各地及时学习掌握新制度,指导工作开展。二是组织基层同志学习考察。年初,我站组织部分市县同志参加了农业部经管总站在广西北海举办的新会计制度培训班,并学习考察了当地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经验做法。9月底,组织部分市、县经管站负责同志到吉林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召开座谈会、参观现场等形式,对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深了了解。三是加强基层业务干部培训。按照苏农经[20__]8号文件关于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的要求,结合新会计制度贯彻落实,我站组织系统内业务骨干,编写了培训教材《农村财务工作指南》,并于3月份,在泰州举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师资培训班,各市、县农工办近150名同志参加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操作、新旧制度衔接、会计电算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目前,各市县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乡村会计人员开展以新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四是起草文件,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根据省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已上报省政府,近期将以省“两办”文件下发各地执行。

(三)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按照省领导的批示精神和厅领导的要求,上半年我站多次专门组织力量,先后到苏南、苏中和苏北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及相关部门意见,总结成功经验,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我站起草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并于9月份以省委、省政府文件下发各地贯彻执行。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6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41的乡镇建立了各种形式的集体资产经营组织,28的乡镇建立资产经营公司,21的乡镇进行工商登记,注册集体资本56亿元,全省农村集体净资产总额1223亿元,其中经营性净资产727亿元,当年净收益20亿元,基本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四)着力探索工作新途径,不断加大控减村级不良债务力度。一是开展化解债务工作试点。根据去年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经过与省税改办等有关部门协商并报有关领导同意,确立睢宁、通州、泰兴、泗洪四县为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单位。4月6日,省财政厅、省农林厅、省税改办在泰州联合召开了全省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会议,会上有关单位及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和大会交流,省委副秘书长胥爱贵同志到会并讲话,省财政厅副厅长、省税改办副主任李小平同志对试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农林厅副厅长、省税改办副主任祝保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11月初,在兴化召开了全省控制与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座谈会,国务院税改办、省税改办及省有关部门的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睢宁等7个试点县(市、区)的农工班主任在会上发了言,祝保平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对下一步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起草汇报材料。按照有关领导要求,根据去年由陈宝田省长助理带队进行的乡村债务化解专题调查了解掌握的有关情况,结合有关统计数据,我站起草了《我省村级债务情况的汇报》,并由刘立仁厅长在5月下旬的省委常委会上作了汇报。三是参与起草工作意见。6月上旬,我站与省税改办共同起草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于9月份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各地执行。据统计,20__年度全省共化解村级债务67亿元,当年债务化解率为36.7,年末债务余额205亿元。

(五)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做好省委、省政府和厅交办工作。一是抓好村级三项资金专户管理工作。5月中旬,我站专门组织人员参加了省税改办、农林厅组成的检查组,采取追踪资金走向、逐级核查账簿和凭证、召开座谈会、走访干部群众等方法,对徐州、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泰州6市12个县(市、区)20__-20__年村级三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有关情况已向厅分管领导做了书面汇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了有关市,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二是配合省委办公厅做好乡村财务检查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传发227号”通知精神,6月18日—21日,我站有关同志参加了由省委办公厅组织的乡村两级财务管理状况调查组,分别赴灌云、沛县2地采取“听介绍、问情况、查账册、看实地、访农户”等方式,就20__-20__年乡村两级财务管理情况,尤其是乡村两级招待费开支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结果已形成书面材料向省委有关领导作了汇报。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我站将继续围绕厅中心工作,加大创业、创新、创优工作力度,除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基层民主建设指导、农经五项服务和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等常规工作外,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水平。明年,我们将指导各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我们将按照农业部等四部委出台的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村账乡镇制度,规范财务公开,强化农村民主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农村会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省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我们将在进一步调研、总结和归纳各地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保护村集体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