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9:34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实施;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家长获得健康知识且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有病治病到预防保健即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被服务对象掌握健康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育儿的能力,将是我们儿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保健门诊的自身优势,对广大被服务者进行广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均来自我院保健门诊以及电话咨询人群,即健康咨询者和健康检查者(儿童、其家属以及陪同人员)。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宣传的工具包括宣教室、咨询门诊、儿童保健0-6岁儿童保健软件、电脑、智能筛查工具箱、电视、投影仪和光盘、滚动电子屏幕、宣传图、册、单以及健康教育展板等。

1.2.2健康教育实施方式由专职保健人员轮流坐诊,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分别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或进入幼儿园进行专题健康讲座等。

1.2.3实施方法①孕前的优生优育以及孕期的健康教育:以婚前医学检查为契机,对前来进行婚前检查的每一对青年男女进行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及时解答待孕妇女的卫生保健和心理的困惑,并指导选择受孕的最佳时期,从孕前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到对已确诊怀孕的妇女,要求其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频次,定期进行产前常规检查,并进行产前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母胎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治疗。针对不同孕期,运用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电视、滚动电子屏幕、光盘、图片、宣传栏、展板、保健手册等,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自觉接受生理、心理的保健知识,以及母乳喂养和科学的胎教指导。同时,教育孕妇避免接受病毒、放射线及空气污染,避免滥用药物,避免不良刺激对胎儿发育造成危害。②围产期的健康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宝宝课堂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录象等指导孕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障母婴的安全。要做好产妇心理、生理的健康指导,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督促产妇产后半小时开奶,促进母乳喂养。利用生动的语言、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并教会产妇哺育新生儿的技巧和方法,示范早期智力开发的技巧,如皮肤触摸、婴儿、沐浴、抚触、俯卧、自动转头、视觉对比等。③婴幼儿期的健康教育:新生儿出院后,利用产后访视的时机,及时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的强化教育。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体重、体温、排便及吃奶情况,甄别异常及时寻求指导或治疗。告之家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由儿保门诊大夫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进行4、2、1查体,根据不同年龄,对前来检查咨询儿童家长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如:告知家长要做好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合理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小儿良好地生活习惯,适时断奶,并及时进行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指导,甄别异常情况,预防意外伤害地发生。教会家长如何认识小儿常见病及防治措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执行。若发现体弱儿,及时建档,专人专案管理,并要求家长配合学会观察体弱儿的症状、体征,以便早发现、早治疗。④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大脑皮层功能的发育已接近成人,因此,此时的健康教育对象不单纯是家长,对小儿的直接指导亦非常重要。此期儿童大多数在托幼机构,因此,儿童、家长及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成为健康教育的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给以不同的健康指导,对儿童要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零食,少吃甜食,预防龋齿的发生;对家长要从其最关心的儿童智力开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儿童肥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的健康指导及健康宣传;对保教人员告之及时进行健康安全教育、进行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要寓教于游戏之中,合理引导小儿顺利的渡过第一逆反期,又因此期小儿生性好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要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远离意外伤害,对流动人口及私立幼儿园更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宣传教育,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⑤学龄期及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此期小儿进入校园生活,虽然学习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仍然至关重要。要加强口腔保健和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体格锻炼,防止风湿和结核病的发生。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生理、心理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此期儿童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人状态之间的矛盾,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关心体贴,帮助他他们适应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结果

通过各种形式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服务人群的健康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既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孕前、孕期、产前、产后科学孕育保健知识,又为儿童的早期健康发展做足了思想准备;既为保障人口素质的提高,保障优生优育奠定了基础,又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了领域,找准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并实施了《母婴保健法》,巩固了爱婴医院的成果,使广大群众对《母婴保健法》的知晓率达94%以上,降低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的发生,促进了小儿健康发展。通过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56%以上,辖区内的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4.53%,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85.6%,体弱儿及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

3体会

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已成为社会共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推到转变医学模式的首要地位。它不仅仅为临床病人服务,而是从院内的病人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的健康人群,并且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1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它是人们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第一步,只有做好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把我们的服务项目做的更好、更彻底。

3.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们从事儿童保健人员也提出更新的要求,它强调了卫生服务的整体观,对于我们妇幼保健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还要善于与人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前提,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取得被服务者的理解与信任,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健康教育宣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与被服务者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端庄大方、热情、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宣传画、栩栩如生的模型通俗易懂的讲解、标准的示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被服务者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在整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要本着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定时访的情感服务模式,让被服务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3.3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并非单纯依靠儿童保健工作人员[3],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其中,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又是支持者,健康教育就是树立他们的保健意识,通过自保健能力,而一大部分集聚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则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3.4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儿童早期发展和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重视,0-3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智力、行为及个性形成的至关重要时期,而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地发育是心理行为发育的特征,是通过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和生活、情感等表现出来[4]。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儿童肥胖缺乏足够的认识,仅知道肥胖是由偏好吃甜食吃肉造成的,但对因肥胖造成儿童自身发育影响与后期危害知晓率很低,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

3.5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儿保队伍业务要全面,责任心要强,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因为来门诊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儿童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若只延续过去的仅提供简单的体格测量和筛选疾病型的检查的保健服务,早已不能满足父母们对保健日益增高的养育支援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疾病筛选型的健康诊断和体格测量工作,更应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供给父母足够的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新时期儿童家长健康需求,更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2]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53.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学期儿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实施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教育幼儿的首要目的就是如何增强幼儿的身心健康。这是由于学前儿童身体器官的发育、系统的发育以及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善,学前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再加上学前儿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易于受到伤害。所以,学前儿童需要成人的精心养育和帮助,更需要鼓励学前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健康活动,通过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1]人处在生命历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关注健康问题,都要时时掌握健康信息和知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否则,健康就会远离我们。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人一生健康教育的奠基阶段,关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学前期的生命质量,又能为人一生的健康赢取时间。因此,对学前儿童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学前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于提升人一生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儿童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儿童智力发展、品德发展和审美发展的物质基础。学前儿童健康既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结果。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多姿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心,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新颖有趣的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充分满足学前儿童活泼爱动的心理需求,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与同伴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创造健康美。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挥作用。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受、去体验周围的世界。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比如教师在选取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充分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去学习,让幼儿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二)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组织、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制定活动目标要科学,选取活动内容要科学,选择活动方法要科学。所谓遵循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教师学会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健康知识,帮助幼儿形成科学、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发展性原则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负责,既要考虑到幼儿的现实发展,又要考虑到幼儿的终身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教师在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到幼儿将要达到的水平,要善于在两者之间形成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幼儿都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绝不能只顾幼儿的眼前发展,而忽视了幼儿的终身发展,既要让幼儿充分自由发展,又不能让幼儿养成懒散的坏习惯,要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中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唯一的,每个幼儿都有着自身特有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幼儿。教师要注重个别差异,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还要关注到个别幼儿的需求,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还要辅之于个别活动或区角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关系着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既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全方位地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

[2]庞建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12.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3

目前,在我国青少年的人群中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4%,是一种可治疗的缺陷疾病【1】。弱视儿童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明显下降,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和立体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使儿童健康成长,必须关心他们的视力保护,不仅需要积极防治近视,还要大力开展儿童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以免延误治疗良机,给儿童视觉发育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儿童斜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健康教育内容及防治方法

1.1健康教育讲座

专科医护人员对儿童家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防治与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传授儿童斜弱视的有关眼保健知识,让家长了解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儿童斜弱视的关键,充分认识学龄前是治疗儿童斜弱视的有利时机。

1.2采用面对面的交流

利用就诊时机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视觉检查是发现儿童斜弱视的重要途径,对首诊儿童必须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准确的屈光检查及验光配镜对诊断斜弱视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3儿童弱视的防治

通过健康宣教,使儿童家长增长了一定的斜弱视防治知识。临床治疗斜弱视的主要原则为合理矫正屈光不正和增加弱视眼的使用。弱视治疗需要综合进行,具体方法包括:(1)键眼遮盖法:其为一种传统而有效地弱视治疗方法。遮盖健眼或视力相对较好的眼,遮盖必须严格彻底,避免患儿偷看。遮盖的时间根据患儿的视力和年龄而定,年龄越大则应酌情延长遮盖时间。每月复查一次,复诊时注意双眼的视力变化,警惕发生遮盖性弱视。(2)视觉刺激训练:运用弱视治疗仪的红光(波光640μm)闪烁刺激弱视眼,使视觉中枢提高兴奋性。每日治疗一次,直至弱视治愈。(3)家庭治疗方法:患儿家长可在家对患儿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包括穿针线、穿珠子、描图、用筷子夹珠子等增加弱视眼的应用。此方法不仅可以训练眼、手、脑协调能力,还可以唤醒黄斑部休眠的视细胞及其视觉通道,以促进视觉中枢的兴奋。弱视治疗虽然方法很多,但要因人而异,治疗过程短则半年,长者达到2-3年,且方法繁琐枯燥,所以说,儿童和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

2结果

通过防治与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到:学龄前是治疗斜弱视的有利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斜弱视的关键;视觉检查,散瞳检影,验光配镜的必要性,弱视训练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的传播,使儿童家长对眼保健知识和斜弱视防治知识有所提高,增加了自我保健意识,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和正确的健康行为观念,从而增加了弱视儿童的就诊率。

3讨论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高,对视力影响较大。近年来,儿童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防治与健康教育的宗旨是通过专业医护人员对患儿以及广大家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眼部健康教育及宣传,使其了解弱视的防治和眼部保健知识,用知识的力量理性的正确的与疾病斗争。防治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医护人员在患者整个医疗护理中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内容及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交流、与医护配合,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的康复和保健防治知识,用知识的力量与疾病作斗争。结果提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斜弱视的关键;有目的、有计划实施防治与健康教育是降低弱视儿童发生率的重要和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在不断提高眼科工作者对斜弱视的防治水平的同时,应在全社会普及眼保健和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知识,确保儿童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工作,将温馨和健康献给儿童。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健康教育

儿童糖尿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由于此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易于波动,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控制[1],因此医护人员需与患儿及家长密切配合,加强对本病的管理和监控。使患儿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我院儿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儿35例。均符合wHo儿童糖尿病1型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14岁。患儿家长35位,年龄在24~65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高中文化程度1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

1.2方法收集患儿资料,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如通过小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宣传栏及个别交谈方式、宣传示范技能训练等形式,使其患儿及家长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讲解胰岛素的作用、副作用,胰岛素保存的正确方法,并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用量、注射部位及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强调低血糖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2.2饮食控制根据病儿的具体情况,使所吃食物的总热量和食物的结构合理,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稳定血糖,恢复体力。

指导饮食控制遵循的原则:(1)总热能合理;(2)三大营养素比例适中;(3)钙和维生素B、C、D及膳食纤维充足;(4)限制单糖;(5)规律进餐。指导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1)预防低血糖;(2)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营养知识[2]。

2.3运动疗法了解运动疗法在治疗中的意义。运动可促进血糖的利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组织的活性和弹力。掌握运动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运动一般在餐后1h左右进行,避免在药物和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并告之运动前后可适量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重视运动后身体的感觉,如出现头晕、无力、出汗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4防止感染糖尿病患儿日常生活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的破损,坚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口腔、会阴的检查,建议患儿每天坚持用温生理盐水早晚漱口,勤洗澡、勤换衣。预防口腔及泌尿系感染。对于发生肛周炎者用洗必泰洗肛周及会阴。室内要定期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与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接触,拒绝有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进入患儿居室。

2.5心理护理儿童糖尿病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冗长的病程不仅给患儿带来生理、心理改变的精神压力,同时他们还要应对与同龄健康儿童一样来自学习、生活挑战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故消除他们的消极悲观、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十分重要。

2.6血糖监控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依据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量及运动量,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3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的35例糖尿病患儿,在正确运用胰岛素、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防止感染发生、血糖监控等方面均得以改善。此结果显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易懂易学的宣传教育,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讨论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的药物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一体化保健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3]。国内外糖尿病的治疗均以宣传教育为首选。对以上35例糖尿病患儿及家长,我们通过小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宣传栏等方式宣教,使他们认清糖尿病的性质和危害,树立起坚持长期不懈治疗糖尿病的决心。结果显示,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认知行为发生改变,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糖尿病患儿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此外我们感受到,首先懂得关爱患者,平等的对待他们,取得患儿及家长的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我们指导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5

随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通过对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观察,发现农村小学中许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养成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报酬就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就交付给年老的祖父母养育,逢年过节才能回趟家看孩子,这中在父母长期缺位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缺乏普遍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所以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一些心理问题。家庭因素不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唯一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进行自我封闭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是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父母与儿童年龄差距较大,不能很好沟通,祖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情绪不稳定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呵护和陪伴,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暴躁,情绪易失控。

3.不善于与人交往

留守儿童大部分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缺乏与人沟通的技能。

4.留守儿童比较缺乏自信,内心自卑、迷茫

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在比较贫困的地区,家庭条件一般比较贫穷,而且父母一般不在身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困难,所以他们都比较不自信,内心充满了迷茫。

除了上述问题外,留守儿童还有着厌学、缺乏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问题,在不同的留守儿童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有这些心理问题。

三、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逐渐显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完善农村小学教学的体制,加强心理健康方面课程的教育

现在小学农村教学中缺乏心理课程的开设,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而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而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要想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健全农村小学的教学机制,让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在新课程标准的提倡下,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需要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共同进步。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起模范作用

在农村小学中,部分教师不具备合格的教师素养和教师技能,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育对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是启蒙教育阶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3.在小学教学中灌输“爱”,让留守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去付出自己的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缺少爱和呵护,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就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同学之间的关爱,让爱在校园里洋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世间的温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是多余的,通过“爱”让学生感知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迷茫等问题。让世界充满爱,在感受和享受爱的同时,学着自己去付出自己的爱,从而为世界创造温暖。

4.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应运用“游戏化”教学

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内容、任务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学生来掌握知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积极而又有序地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治疗,健全心理素质。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预防接种;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医疗保健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健康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传播,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消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1]。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对儿童实施健康保健和预防接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从而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并且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最终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的质量,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及身心发展。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实施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6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其中对实验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对两组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实施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60例儿童家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实验组儿童家长男58例,女72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6.74±11.2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名(29.2%),高中及中专44名(33.8%),大专及以上48名(36.9%)。对照组儿童家长男55例,女7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8.45±10.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名(25.4%),高中及中专42名(32.3%),大专及以上55名(42.3%)。两组儿童家长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其中对实验组儿童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儿童不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形式

选择我院医务人员对儿童及家属进行讲座、ppt演示、宣传栏以及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为儿童及家长详细地讲解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以及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教育,并且在此基础上为其讲授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的过程中相关的常识及注意事项[2]。

1.2.2实施过程

设计儿童保健以及预防接种等方面内容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分别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填写后当场交卷。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以p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

实验组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预防接种、定期保健以及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86.9%,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健康教育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进行研

究和传播,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消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3]。健康教育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尽可能地避免疾病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预防接种、定期保健以及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为86.9%,实验组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率,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小琴.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1):16-17.

[2]徐志浩,曾艳红,徐彩文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49-50.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7

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在全世界儿童非感染性疾病中高居首位,根据上海医学会的调查数据表明,其中6~14岁的小孩患病率高达3.4%【1】。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给患儿的生理健康、心理、学习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而长期坚持用药是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最佳手段。但由于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疾病的了解不足,常导致其在哮喘防治工作上的耽误。本研究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儿童哮喘免疫中心建立档案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及治疗均参考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防治指南》【2】。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护理组)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各8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为5~15岁,平均年龄是(9.47±2.3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36±1.54年;对照组男53例,女27例,年龄为4~14岁,平均年龄是(9.13±2.5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8±2.18年。两组患儿在年龄分段、性别、病程、病情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差异性(p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未予以系统、规范化地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宣讲,仅根据某些有疑问的个体进行经验指导。

1.2.2观察组:成立健康教育指导组,由专门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凡年龄小于12岁的患儿,由其家长充当宣教对象。建立专门的患儿档案,记录患儿治疗过程、发病情况、健康教育后效果等内容。

1.3健康教育护理内容①远离诱发因素生活环境圈中的花粉、尘螨及刺激性气体,食物中的鱼虾、牛奶制品等均可诱发哮喘,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避免,必要时可找出过敏源进行清除。②心理指导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患儿及家人长期备受其困扰,给他们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患儿及家属保持乐观心态,相信持之以恒的规范化防治能战胜疾病。③规范化防治凡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规范的防治对减少该疾患复发十分关键。首先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及疾病的预后向患儿及家长宣教,让其对哮喘有所了解,消除内心的担忧感。其次让患儿及家长明白,预防哮喘发作,需长期吸入含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抗炎症反应,而单纯的局部用药,副作用轻微,不应过度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而减少或杜绝用药。最后要求每位接受治疗的患儿,在接受治疗及复诊方面要提高遵医依从性,以便达到对该疾病早救治,早预防的效果。④吸入技巧对于需储雾器辅助治疗的患儿,应教授患儿及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剂,需进行现场吸药操作演示,直至每位家长真正掌握其中的操作技巧,年幼的患儿由家长监督使用。在每次使用后,嘱其漱口清除口腔内残留激素。④运动指导安排合理的运动计划,通过散步、游泳等方式进行锻炼,一方面可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能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情况。但应避免过度运动或在严寒条件下锻炼,易诱发哮喘发作。

1.4观察指标随访3个月,①对两组患儿病情复发、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吸入技术的掌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②在患儿随访结束后,邀请患儿家长对满意调查单进行选择(包括满意、非常满意及不满意三类,总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5统计学方法检验水准α=0.05,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凡计数资料按构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表1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儿或家属获得成效比较[n(%)]

表2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

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健康教育是经过多年护理工作的探讨及总结,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它的目的给予患者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宣教,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药物使用、疾病防治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3】。健康教育的实施,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对于护理人员自身,也需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能够自我预防、规范化治疗、遵医依从性强、提高临床疗效及尽可能获得病情痊愈【4】。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肥胖可使体内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就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如此下去不堪重负的胰岛终有一天会因累得筋疲力尽而被压垮,其最大分泌量也会随之下降,渐渐分泌不出足够的胰岛素,此时体内的血糖便会持续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使得在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2型糖尿病的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稚嫩面孔,在美国,2型糖尿病已占儿童糖尿病的10~20%[1],因而控制儿童肥胖糖尿病已成为当务之急。儿童2型糖尿病病程长,因此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应面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

1重点排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加患儿体胖能吃,看上去营养状况不错,因而很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不少人都是并发症出现之后才查出糖尿病的。目前主张对于肥胖儿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验血糖,不仅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后者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较前者意义更大[2]。

2健康教育内容

2.1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胃酸分泌过多,易饥饿,引发食欲而进食,久而久之易造成脂肪堆积而血糖升高;进食速度不要太快,进食速度快使餐后血糖浓度增加;还要少喝饮料,睡前尽量不要进食,少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油炸高热量食品。

2.2合理饮食: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应指导患儿家长依照合理的饮食方案安排饮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既要保证成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需求,又不能过剩。因此营养师根据肥胖患儿病情、体重、身高、年龄及活动量等算出每日热卡,必须在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等营养素的膳食基础上科学安排每日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定时定量进餐,多素食、少零食,及时补充水分,不过食、暴食、偏食,减少高糖、高脂和高热量食物摄入。通过饮食治疗使患儿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5%左右[3]。

2.3多运动:活动也是治疗糖尿病及减少胰岛素用量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处于生长期的儿童,过度控制热量对发育可能有害,必须结合运动。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增强葡萄糖的效用。肥胖儿童应多参加有氧运动,这是因为体内脂肪分解只能在有氧运动下进行。肥胖儿童每周起码参加4次以上的有氧运动(每次时间必须保证40-60min)如:跑步、跳绳、登山、游泳等。运动时目标心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4]:心率=0.8×(220-年龄)。肥胖儿童糖尿病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长久的坚持才能有效果。

3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要让患儿的父母了解到注射胰岛素应注意以下几点:1每次注射前应仔细询问患儿有无不适,如心悸、多汗、乏力等,结合血糖值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2观察有无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3观察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有无萎缩或肥厚,有计划的安排注射部位,每次更换部位注射点至少相距1cm。4记录好注射剂量、部位、时间。

4.低血糖的护理:

当注射胰岛素过量或进食太少、体力活动太多时,易引起低血糖。患儿表现为突发饥饿感、面色苍白、无力、头晕、出冷汗、心率快,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应立即平卧,轻者可口服糖水、果汁等。重者马上送医院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总之,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

、复杂的任务,除了药物治疗,必须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体育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争取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osenbloomal,HouseDV,winterwe,etal.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inminorityyouth:re-searchprioritiesandneeds[J].Clinpediar,1998,37(2):143-152.

[2]石辉.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干预[J].健康教育,2009.16(22):44-45.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菌斑指数;菌斑清除率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7)06-0129-04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effectoforalhealtheducationforparentsonchildren'sbrushingbehaviorandoralhygiene.methodsChildrenintwokindergartensinHangzhoucity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usingrandomclustersampling,andtheirparentsweregivenoralhealtheducationfor3months.thedentalplaqueindexwasrecordedbeforeandaftereducation,andtheresultswereanalyzedstatistically.Resultsthroughoralhealtheducation,thenumberofchildrenwhohadtwiceormoreteethbrushingintwokindergartenswasincreased,andthenumberofchildrenwhooccasionallyorneverbrushedteethwasdecreased(p

[Keywords]oralhealtheducation;preschoolchildren;oralhygienebehavior;plaqueindex;plaqueremovalrate

牙菌斑是龋病的始动因子[1],研究表明,牙菌斑量多者患龋率也较高[2]。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5岁儿童患龋率66%,龋均为3.09[3]。有效刷牙清除牙菌斑是保护牙齿、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因此为帮助儿童及家长、老师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高对预防龋病、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认识,使幼儿园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良好习惯减少或减轻各种牙菌斑的形成和堆积,最终达到防龋的效果,本研究对两幼儿园的儿童家长进行了深入的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3月分别抽取了杭州市两所公立幼儿园。一所位于主城区,共124例,其中男童67例,女童57例。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共137例。其中男童64例,女童73例。3个月后,对这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口腔菌斑检查,主城区幼儿园123例,其中男童67例,女童56例。城乡结合部幼儿园122例,其中男童60例,女童62例。所有儿童年龄按小中大班分别为4、5、6岁。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每月定期对各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教育,采用分发资料、动画、科教影视等方式教授内容。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每天早、中午刷牙,每次3min,正确刷牙。了解正确刷牙方法的重要性,要求每颗牙齿里外缝隙均要刷到,并多次演示如何正确刷牙。

1.2.2检查方法采取菌斑指数法测量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牙菌斑指数,并对比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的菌斑清除率。(1)指导儿童使用水果味菌斑显示咀嚼片,对其全口牙齿进行菌斑染色,在咀嚼片完全染色后,清水漱口并记录本次刷牙前后儿童的牙菌斑指数。(2)全口牙菌斑指担ㄗ芫斑指数)计算方法如下[3]。①全口牙菌斑指数=全口牙菌斑记数总和/受检牙面数×牙齿数目。②菌斑清除率的计算方法:菌斑清除率=(刷牙前菌斑总和-刷牙后菌斑总和)/刷牙前菌斑总和×100%。

1.2.3牙菌斑评分标准儿童牙菌斑评分标准分为0~5分,其中牙齿表面没有菌斑为0分;牙齿存在散在点状菌斑于牙颈部边缘为1分;牙齿有连续的薄菌斑带存在于牙颈部边缘为2分;牙齿有>1mm的菌斑存在于牙颈部边缘为3分;牙齿表面有1/3~2/3菌斑覆盖为4分;牙齿表面超过2/3菌斑覆盖为5分[4]。

1.2.4调查问卷设计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的刷牙习惯。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2.1儿童刷牙行为比较

调查结果发现,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在两所幼儿园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儿童人数增加,偶尔刷牙和从不刷牙的儿童人数下降(p

2.2两所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刷牙前后菌斑清除率及口腔牙菌斑状况比较

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区幼儿园总菌斑指数分别由刷牙前的(3.60±0.24)、(2.78±0.50)降至刷牙后的(2.43±0.37)、(1.64±0.42)(t=4.128、4.093,p均

刷牙前,主城区幼儿园健康教育后总菌斑指数由健康教育前的(3.60±0.24)降至(2.78±0.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386,p

从表2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后,在刷牙前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菌斑指数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菌斑清除率均低于主城区幼儿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儿童的健康教育篇10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行为发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儿早教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了普及儿童早教的工作中来[1]。基层儿童保健主要服务于散居儿童,以儿童的健康发育为中心,提高父母多加利用基层儿童保健服务的意识,最终起到促进儿童健康发育和成长的目的[2]。本文主要对2013年2月-2016年5月城乡结合部基层儿童保健婴幼儿进行研究,主要观察婴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是否有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城乡结合部基层儿童保健婴幼儿作为研究主体,按照建档顺序分为a、B组,每组100例,胎龄6-12个月,婴儿出生时均可以独立呼吸,不存在畸形和其他不良因素,对比两组婴儿的胎龄、体重、性别及父母的身体、职业、年龄和家庭情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可比较。

1.2方法

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会直接影响家长的信任度,定期为医务人员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显得非常必要,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学习到新的知识,还可以与同行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促进的自身专业度的提高。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不仅仅包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也需要在根源上让家长了解到儿童保健的作用和效果,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基层儿童保健的重视度,以此提高婴儿的后期发育水平。可以定期举办健康讲座,邀请儿科专家为家长普及儿科专业知识,为家长发放育儿手册,详细讲解育儿常识,了解家长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现场答疑,同时为家长推荐实用的育儿书籍,深入的c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发育的特点,设定适合此阶段儿童的小游戏,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以及其他身体协调能力等,锻炼儿童的社交能力、交往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1.3评价标准

根据《北京儿研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小儿行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本次测试的主导人员为有资深经验的医务人员,医生不参与任何工作,也不清楚整体干预的流程。对比两组儿童的首次行为发育水平,6个月后对比两组儿童的行为发育水平。评定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主要包括5个指标,分别为: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t检验,当p

2结果

根据《北京儿研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量结果显示,干预前对比两组婴幼儿的发育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经过对B组儿童进行6个月的健康干预之后,B组婴幼儿无论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还是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上的发育商均较a组高,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的发育主要体现的大脑神经的发育,而儿童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即婴幼儿时期。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婴幼儿时期供适当的活动锻炼,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最大程度的开发婴儿的脑潜能。本次主要针对基层儿童进行6个月的健康干预,得到的效果显示适当的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发育商,主要体现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能力上,说明健康发展干预可以促进婴儿智商发育,值得广泛推广[4]。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重要的成长时期,此时期内的家长引导和周围环境等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发育商,也对后期儿童的性格养成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时期内家长一定要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儿童保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使家长认识到保健工作不仅仅是对儿童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测量,给予儿童各个时期的预防接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发育商[5]。

由此可见,加强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健康干预可以改变家长的固有想法和思维,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使其得到正确的育儿方法,建立良好的育儿观念,更好的从自身做起普及儿童保健工作,最终起到促进婴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因此,给予基层婴儿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促进婴儿行为发育,值得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65-266.

[2]赵秀勉,白力甲,刘秀敏等.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5):2048-2049.

[3]迪力娜尔・依马木.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养生保健指南,2016,24(21):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