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8:10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1

关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的说明

----200*年3月21日在××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常务副市长××*

各位代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讨论已经形成。现提请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下面,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对规划纲要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就带着课题深入乡镇、村屯、深入不同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对规划纲要中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实施措施进行研究讨论。规划纲要初稿形成后,又认真听取了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广泛征求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特别是3月20日市委常委会又进行了审议修改。可以说,规划纲要是在认真调查、科学论证,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好地汲取了社情民意,集中了各方面智慧。规划纲要形成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点战略部署,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它的提出,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规划纲要力求反映了未来五年我市农村建设、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体现了目标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到主要任务,都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方略,突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是约束性指标,是通过加快发展必须要实现的指标。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符合发展需要、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关于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结合我市的实际,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民利为中心任务,以“五新”为重要内容,狠抓村屯建设“五清”、“五改”、“五建”、“五上”等关键环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这个指导思想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市情认识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准确定位、符合实际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找准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二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三是优化产业,全面发展;四是尊重民意,注重实效;五是典型示范,分类指导。这五项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搞一刀切。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深刻理解。

根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划纲要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村屯整治、生态建设、民主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里就一些指标作一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指标。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均要高于全市确定的指标,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的。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无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要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要高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三是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已呈现较快递增趋势,一些大的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乡镇,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随着国家、省、大连市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将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注入更强的催化剂,促进农村经济大幅度发展,确定的经济指标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关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指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义务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的确定,是突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是坚持“五个统筹”,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

(一)关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因此,纲要将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位任务,强调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突出特色产业,打造名优品牌,壮大支柱产业,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和质量。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工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依托农业发展工业的新路子。发挥园区承载企业的平台作用,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工业区建设,形成工业发展的集聚“洼地”,提升农村工业化程度,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三是加快中心城镇发展速度,扩大发展规模,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新渠道,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二)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只有抓好规划,确保村庄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纲要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新村貌建设的先导和基础进行了阐述。同时,从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着力,以“四个五”为载体,加快农村饮水、能源、公路、信息等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现亮化、美化、硬化、洁化,全面完善和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纲要既注重推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又注重推动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纲要强调了村屯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不要求一味追求超前意识、一步到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

(三)关于培养新型农民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力资源。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农民掌握先进适用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四)关于民主管理问题。管理民主、村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思想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是关键因素。坚持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意志,做到政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管理民主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关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一是重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解决好农村医疗服务条件不适应农民健康需要的问题。二是加快构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三是加大对低收入乡镇帮扶力度,增强农民群众造血功能,加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四、保障措施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2

一、*年的主要工作

*年是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县关键一年,也是县科协事业取得重要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县委十一届三、四次全会精神,认真履行桥梁和纽带职责,全县广大科技人员在抗洪救灾中,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对雨情、水情、汛情、灾情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为抗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使我们牢牢掌握了抗洪救灾工作的主动权,为夺取今年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水利学会、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农学会等广大科技人员,在抗洪救灾的惊涛骇浪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我县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县科协系统同志以创建科普示范县和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城镇劳动人口、未成年人、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市场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科技致富的能力,让科普公共服务持续惠及广大农民、城镇劳动人口、未成年人、公务员。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分配的工作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党的*大精神为科协今后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科协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科协肩负着联系、服务、教育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在提高广大群众科技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中有着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科协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依靠的重要社会力量,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努力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2、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科普工作能力。

县科协主题教育活动在县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紧密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学习,结合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县工作,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改变服务方式,理清发展思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全体同志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查摆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主题活动中,共清理废止文件10件,解决问题14条,出台便民利民措施8条,制度12项,防汛期间看望慰问群众18户,捐款550元,共进行了22次集中学习,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科协全体同志强化了五种观念,一是执政为民观念;二是纪律观念;三是科学发展观念;四是正确政绩观念;五是服务发展观念。解决了五个问题,一是解决脱离群众、漠视民生;二是解决政令不畅、执行不力;三是解决违背规律、顾此失彼;四是解决作风不实、弄虚作候;五是解决效能不高、环境不优。五个务必做到,一是务必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二是务必做到令行禁止、知行合一;三是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协调发展;四是务必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五是务必做到转变职能、提速增效。确保了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成效,提高了大家的科普工作能力和水平。

3、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过去的一年,我县科普示范县创建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科普示范县创建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并把两项内容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于党政领导重视,我县于*年5月下发了颍[*]40号《关于申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请示》文件,创建工作走在全省的先进行列,并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县级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年*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年*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县科协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全县的科普示范县创建和《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科普示范乡镇(村、社区)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颍政办[*]79号《关于批转县科协、财政局、县农委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颍政办[*]80号《关于批转县科协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县开展“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下发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普创建和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协调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提出改进意见和工作要求,对在科普示范县创建和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定期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做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县领导小组、县科协还提请县政府组织召开各乡镇和县直负责同志参加的科普示范县创建和《科学素质纲要》表彰大会,会上,共表彰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个、科普示范基地10个、学会5个、科普带头人60名,并由县委组织部行文,明确乡镇由分管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为科普工作责任人,同时配齐全县30个乡镇的科协专职干部,在305个村成立了科普小组,明确村委会主任或文书兼任村科普小组组长,科协专干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基本上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科协综合协调,部门广泛参与,乡镇具体实施,科技人员带头,经费投入到位,县、乡、村(社区)三级广泛参与的科普创建工作格局。

4、以龙头协会为载体,全面推动科普创建工作

*年,国务院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我县审时度势,县财政投入40万元用于“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农村广泛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工程,把广大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全县农民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主要任务是面向农民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大对专业协会会长、农民合作社社长、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培训力度,使受训农民能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现代高效农业专业实用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大力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组织农民成立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致力于发现、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以能人领办协会,以协会为龙头为载体,实施科普惠农兴村。目前,全县各类农技协组织已发展到218个,会员4.2万名,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其中全国百强农技协——县脱毒甘薯科技示范推广协会在县科协的指导下,积极实施计划项目,采取协会对口带动特色新农村,协会带基地,基地连会员的模式,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引进繁育推广甘薯新品种,规范三粉产品质量,组织市场营销,扩大定单生产规模,联合社会力量,为会员开展社会化服务,走出一条科技带动,基地为载体,会员积极参与的科普惠农的新模式。例如:今年春季,协会以低于市场价格0.5元的优惠条件向会员供应甘薯种苗,同时,又联合县协和医院为会员免费提供体检服务,极大地调动了会员参与“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热情。引进推广的“红芋宝”,解决了困扰我县30万亩红芋茎线虫病防治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我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重点支持单位之一六十铺镇养猪协会创立了“粮—猪—沼—粮(菜)”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其沼气发电项目,在县科协的推荐下已经申报至国家发改委,全市三元杂交猪繁殖基地也正在实施,在引导农民走生态、环保、循环发展之路,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全县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龙头,受到省人大、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我县茂生香草协会开发的网上香草在线销售模式,被*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订购12000盆,用于奥运村的布景展示,扩大了我县协会的影响。县黄坝乡郭圩村草编协会利用稻草编织草垫销售,不仅解决了3万亩稻草秸杆污染问题,每亩还为会员增收500元。县蒋郢生猪养殖协会建立的生猪交易市场,吸引了省内几个县市的生猪到市场销售,协会还牢牢掌握生猪价格的调控权。县现代农资推广协会建立40家“科普惠农服务站”,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每亩为会员增收近200元,同时开通“三农科技”电话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地向会员传播病虫情报及各类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县五十铺乡小麦良种繁育协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年小麦良种繁育达10000亩,平均单产545公斤,订单收购价格每公斤高出市场商品小麦0.26元,大大提高了会员户的收入。这些协会不仅带领会员和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还普及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科学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一部分协会所办实体成了远近闻名的龙头企业。古城乡养殖协会等6个专业协会被评为全市先进农技协。我县在农技协发展工作中,运用培育典型,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参观交流,表彰奖励等措施指导和促进农技协的发展。在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支部+协会”、“协会+公司+农户”、“妇女组织+协会+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协会+经纪人+农户”、“科研单位+协会”等新的组织模式。今年在县政府的指导下又成立了三粉产业协会、稻米产业协会、禽业产业协会、牛业专业协会、水产产业协会、猪业专业协会等六大县级行业协会。县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受到中国科协的表扬,我县代表全省参加了中国科协在大连、张家口和成都召开的会议,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县脱毒甘薯协会被邀请参加了*年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和皖西北首届贸易洽谈会。目前,全县农技协正在成为推动我县科普示范县创建和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的重要力量。

5、以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由于广大青壮年外出务工,我县广大农村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科技新技术的能力偏弱,建设现代农业缺乏具备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科学素质提升的难度加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县选择了一批在家经营种植、养殖、加工大户做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以他们为骨干,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年共培训50名专业协会会长和农民合作社社长、培训1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大培训力度,使受训科技骨干能够熟练掌握1—2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做到一专多能,大力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由他们领办、合办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我县涌现出了香草大王王茂生、养兔能手程庆宝、循环经济带头人郭长勇等一批发展农村科技事业的带头人,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作出榜样,起到了带动作用,县政府邀请原省人大副主任、省科协名誉主席季昆森在我县举办23000人参加的循环经济高端科普报告会,还邀请国土资源部资深专家做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端报告,县科协受省科协委托开展400个样本点的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工作,其创新的科学调查方式,受到中国科协和中科大的肯定,这些活动都为全面提升我县农民科学素质提供了技术支撑,将大大加快我县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进程。

6、抓好“一站一栏一员”工程建设,为实施科普创建工作提供阵地和平台

过去的一年,*县由财政局、农委、科协等部门联手,在农村开展每村一个科普惠农服务站、一处科普惠农宣传栏、一名科普惠农信息员建设,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科普创建工作。县科协创建工作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抓手,抓住城镇建设和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契机,大力实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以村级科普活动站建设为重点,以科普宣传栏建设为手段,拓宽广大群众科技致富信息渠道;以配备科技传播员为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和重点社区都建立起科普活动站和科普宣传栏,每个行政村(社区)选配科技传播员2—3名。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7、大力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水平

*年,我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来,以农函大技术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15000人,已开展培训45个村,举办培训班675期)、阳光工程培训(5039人,转移就业4367人)、科技专家现场咨询指导(824场次,受教育人数20000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举办100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新型农民2.3万人。现场咨询600人次、举办科普讲座38场、发放科技明白纸13万份、科技图书3万余册、科技光盘0.24万张、农函大招生学员200名(其中种植、养殖各100名)。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中,全县广大科技人员指导培训群众科学救灾,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8、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科普创建工作大合唱

*年,我县科普工作在科普示范县创建和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过程中,全面加强与农委、卫生局、畜牧局、科技局、文化局等有实力单位的联合,开展各种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整合社会科普资源,致力于科普工作手段的推陈出新,创新科普工作的新形式,开通阜阳市首家科技网站——*公众科技信息网(),为400多个副高以上专业科技人才,2000多个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近40位*籍科技专家、院士、博士、硕士建立网上数据库,为全县公众提供了科学普及的平台,科技应用的平台,技术交流的平台。公众可以在网上,时时在线请专家解答科技问题,点击总数达到27万多人次,日点击率达300多人次。县科协和电信公司联合开通科普公益短信平台,向广大公众发科普短信5000多条,在春节期间,还和县行政服务中心、乐助传媒公司联合,利用行政中心、邮政广场电子大屏幕把《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宣传提纲》编写成短信的形式,向广大务工返乡办事的农民播放宣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3

一、抓组织领导,夯实《纲要》实施基础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我局高度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全局干部工作会议,组织学习贯彻、深刻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明确我局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肩负的重要职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自信心。

二是成立机构,健全制度。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履行好工作职责,我们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制定了《人力社会保障局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会议制度和督察落实制度等,使开展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纲要》的贯彻落实。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局充分借助科普画廊、科普社区通科普宣传栏等阵地及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之时机,大力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内容及国家对全民实施《纲要》,提高整体素质的相关精神,增强广大公众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论氛围。

二、抓技能培训,带动全民素质提升

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通过构建教育培训网络,实现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共同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开展。

一是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蓬勃发展。我局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以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分别完成市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的%、%、%、%。

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我局组织各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各企业在职工广泛开展了群众性建功立业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不断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丰富多彩。我局以村居、社区为依托,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通过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阵地,向农民宣传农业种养技术、健康保健知识、计划生育、国家涉农政策及《百部实用技术》影视展播等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联合组织、文化等有关部门,开展了百部课件、百部科技影片下乡活动,使农民不出村就能接受科技培训和科技信息;组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联合相关单位百余名科技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庄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抓示范带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我局坚持把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科学行政能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统筹安排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坚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纳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计划,并作为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部署,定期分析研究,认真抓好落实。精心组织名党员分两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事关长远发展的认识上有了新提高,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上有了新拓展,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将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院校教学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各级干部的科技知识,提高了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干部队伍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创建学习型机关上,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我局在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督促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机关党员干部培训计划,采取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集体研讨和理论辅导、专题讲座、电化教育等方式,认真抓好干部日常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特别是把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科技创新等知识,作为政治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的科学素质。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4

一、增强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县两纲全面如期达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县今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县委、县政府重要指示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妇女儿童根本利益的高度;从服从服务于“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工作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新闻、专题、专栏等多种节目形式,大力宣传我县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两纲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成就。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工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县“两纲”全面如期达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以促进两纲达标为重点,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发展

1、按照县委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扶贫救助网络,加强农村妇女现代适用技术,妇女创业带头人等培训。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上门服务,引导、帮助农村妇女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更新生产理念,实现增收致富。

2、积极配合抓好“贫困母亲救助行动”、计生“三结合”等扶贫项目的实施,不断拓宽项目引进渠道,发挥项目辐射作用,提升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贫困妇女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妇女增收脱贫。

3、以灾后重建推进改善民生为契机,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妇女儿童的文化生活条件,拓展农村妇女儿童接受科技、文化、艺术教育渠道。

4、加强与女干部、女知识分子联系,切实掌握妇女人才发展动态,引导女干部、女职工投身于科技创新实践,立足本职、岗位建功,岗位成才。

5、配合有关部门继续为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和引导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进城女农民工的技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培训,推动她们真正融入城市,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新市民。

6、结合“五五普法”宣传活动,以宣传《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点,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综合治理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教育引导妇女增强法制意识,强化公民责任意识,提高妇女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能力,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7、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作用,认真履行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责,积极参与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加强调查研究,重点关注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反映妇女诉求。

8、积极参与妇女利益诉求机制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大依法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重大典型案件的力度。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有序、理性的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的工作。

9、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全面推进妇女“面对面”预防艾滋病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妇女防止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切实维护艾滋病感染者和致孤儿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女性健康保护,积极开展女性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妇科乳腺疾病普查普治活动,增强妇女防病、治病和自我保护能力。

10、积极参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以支持、维权、关爱、宣传为重点,推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工作,深化妇女及家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结合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广大妇女及家庭崇尚和谐文化、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风貌。

12、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以家庭和社区为载体,将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建设置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以开展“巾帼共建和谐”,推进和谐家庭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认真做好两纲实施的总结评估

要按照两纲监测与评估工作要求,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终期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评估内容、方法、步骤和要求,通过两纲终期评估自评,认真总结两纲达标情况、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措施。

四、着力开展新两纲编制工作

成立新两纲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两纲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针对重难点和热点、焦点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讨论、论证,着力抓好新两纲的编制工作,确保新两纲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5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

 

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从方式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富于创造性,进一步为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3年4月至2006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山东、湖南和山西等12个省、自治区先后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党员教育传播途径与传统的党员教育和学校教育形式迥然不同。

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即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由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教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并根据新形势任务的要求,以及农村党的建设需要和农村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学习的需求,适时制定阶段性主题学习计划。大纲是规划建设教学资源的依据;是制作开发计算机课件、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的依据;是建设中心资源库、省级资源库及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依据;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大纲主要特点是贴近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国性大纲的内容比较宽泛,各省级、市级应依据全国大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地需要的教学计划。在用好全国中心资源库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出具有区域特点的乡土教学资源。大纲的适用对象是农村党员干部、农民及其他农村从业人员。

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可划分为思想教育、知识普及、发展经济、文化娱乐四类。

1.1思想教育方面

安排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内容。

1.2知识普及方面

主要有基本科学常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作物生产技术,林业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生态,农林产品加工技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常见病预防,意外伤害与急救常识,营养与食品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生殖,保健宣传教育等内容。

1.3发展经济方面

主要安排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市场基本知识、农产品知识等内容。

1.4文化娱乐方面

主要安排有文化体育知识普及、影视节目、戏曲节目等方面。

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节目设置上,又可分为知识技术讲座、先进典型事迹介绍、在线咨询、影片展播等类型。河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通过五个教学传输平台,安排教学内容,即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河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厅之窗、网站博览、电视频道。每个教育平台又下设不同子平台,其中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共有政治理论、使用技术、课程回放等12个子平台;河北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共设中共党课、法规顾问、燕赵戏院等10个子平台;市厅之窗有石家庄、保定和省科技厅、农业厅等16个市、省直部门教学认输平台;网站博览设有图文网站6个,新闻资讯类有9个,其中专家答疑备有专家百宝箱、有问必答等12个拦目。电视频道也设有CCtV7,福建东南卫视等11个频道。。河北省注重加强了教学内容建设,已为网络充实、储存了教学资源课件5100多个,计7000多小时,包括政策法规、农村科技知识、先进致富典型、文化娱乐等丰富内容。人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学习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的主要特点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党员教育相比,具有传播途径上的优势外,在传播内容也上表现不同的特点:全面性、政治性、先进性、适用性、可选择性。

2.1全面性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典型经验等11个方面,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具体行业教学资源:党校系统的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库包含了大量适合党员干部学习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党委组织系统的各级电教中心拥有各类党员教育电视片4万多部;教育系统开发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农业部、中国科协等部门也开发和建立了农业适用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库;文化系统建立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库群等等。

2.2政治性

政治性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最主要的特点和最鲜明的特征,这是党中央决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之一,至在于通过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党性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3先进性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为此,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上要体现先进性,不管是政策法规普及、实用技术推广,还是市场信息等方面,都必须是先进的、最新的。

2.4适用性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课件因不同地方、不同人群而制作不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比如农村种植养殖技术,要因地决定收看节目内容。。

2.5可选择性

这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的又一大优势,也正式由于它所传播的内容面广、全,几乎无所不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范围的学习选择机会。可以说,只要农民朋友登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你所学、所要的应有尽有。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6

关键词:大学物理混合型农业院校课程地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09

大学物理也是农林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之一,但在一些以农林为主的院校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1-6]。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出在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上,大学物理是现代技术的基础,其涉及的内容繁杂,包括力、热、光、电以及近代物理等,这些内容又都是基础性的,很难与具体的某个或某些专业内容直接结合起来,从而给人一种学了没用的感觉;第二方面的原因集中在这门课程的内容上,大家知道,现在各高校所开设的大学物理的课程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经典物理的内容,换句话说,是两百年前就已经有的内容了,显然大学物理的内容设计落后了,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就必然不会受到重视;第三个原因是农林院校的专业老师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认识不足,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导致学科视野受到限制,看不到本专业以外的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物理的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1改革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现有的教学大纲的设计都比较注重学科内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对本学科以外的内容很少涉及。比如我校的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大纲对同一层次,如本科是一样的,但不同本科专业间的区别就不能在大纲中体现,像食品、动植物检疫这一类的农科类本科及土木、城市规划、农机和机械等这一类工科类本科对大学物理具体内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注重热力学、光学等部分的内容,后者更注重力学、机械波、机械振动等部分的内容。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设计教学大纲的时候要对不同的情况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还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大学物理内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农科专业与工科专业,农科专业由于学时少,大学物理课程大纲的设计更应细致。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大纲设计得再合理,最终还要反映在教学内容里,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关系到是否能如忠实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那究竟怎么安排教学内容才合理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有确定的答案。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考虑他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同样的内容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对象。对大纲中要求的内容,不适合教学对象的部分做出适当的删减,而适合教学对象的内容要做适当的加强。

比如笔者在讲到电磁学的时候,针对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就着重强调了电磁学在食品科学里的应用,对关于食品的检测、保鲜和储藏现代技术进行了适当的介绍,这些内容书上是没有的,但这些内容是与物理学有关的并且与他们的专业相关。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还有兴趣。

那么这样看来,加强教材建设就显得很重要了[7]。目前还没用一本特别适合农科专业应用的大学物理教材。而编写一本合格的农科大学物理教材需要很多专家学者,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老师共同努力。

3增强实验教学环节,使学与用相结合

物理学归根到底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大学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学物理实验不仅能加强对物理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还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从各种新问题中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还局限在经典物理学的范畴中,而且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实验教学有可能与理论教学不同步,或提前或推迟;实验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不相符,存在实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一,删除一些过于陈旧的实验项目或将旧的实验项目进行重新设计等。有些旧的实验经过重新设计以后也能焕发新机。

第二,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安排进行合理的调整,尽量做到先讲理论而后再做实验,最好能做到讲完理论马上就做相关的实验。这就需要对实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第三,将物理实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内容以及专业实验等相结合。这就需要大学物理老师同不同专业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与合作。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新的需要。

总之,要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使物理实验内容能与相关的专业内容联系起来。

4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教学和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做得好的老师,在教学上肯定能有所受益。科研不仅能促进教学,对大学物理的老师来说,更能够促进与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大学物理的教学更能够贴近相应的专业,适应相应专业的发展需要。另外科研也促进大学物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物理老师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使得大学物理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比相应的专业老师更全面和系统地介绍相关的知识。

5结束语

大学物理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理工农林院校的专业必开的课程,既然教育部这样要求,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因此一定要重视大学物理课程。特别以农林专业为主的高校,更应该探索合理的方法和途径,使大学物理在农林相关的专业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聪,袁超,马斌强.关于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改革的几点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86-187.

[2]方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微[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3]魏巧.信息时代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9,(8):188.

[4]龙卧云.农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探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38-40.

[5]杨富利.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2008,(9):21.

作者简介:黄新成(1983-),男,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楚合营,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7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意义

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结合*省实际,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快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推进*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和谐*”建设,促进*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从政策法规、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落实保障条件,逐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前建成小康社会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世纪*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世纪初的水平。

三、“*”期间的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和进度安排

(一)主要任务。

1.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3.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进一步加强科普组织网络和专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市、县科技馆、社区和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城乡科普宣传栏等科普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省数字科技馆和省科普资源库开发建设力度和科普资源共享力度;进一步加大大众科普传媒传播能力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保障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工程建设,为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供必需的条件保障。

(二)职责分工。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的四大主要行动、四大基础工程和保障条件与监测评估等工作要求,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分别明确为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负责九个方面工作的实施。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由省教育厅、团省委牵头,会同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科技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广电局、省环保局、省科学院、*社科院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由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科协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省林业局、省环保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农科院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由省劳动保障厅、省经贸委、省总工会牵头,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省广电局、省环保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牵头,会同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环保局、省科学院、*社科院、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5.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由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环保局、省劳动保障厅、省科学院、*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6.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由省科协、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广电局、省科学院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7.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会同省广电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环保局、省科学院、*社科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8.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协牵头,会同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委组织部、省环保局、省科学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9.保障条件与监测评估。由省科技厅、省科协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卫生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林业局、省环保局、省科学院、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责任部门规划并组织实施。

牵头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按照职责分工,会同责任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并进行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探索实施工作的模式、机制,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责任部门的职责是:按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及时沟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进度安排。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年):建立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工作规划,开展调研并提出政策保障研究框架;根据年度工作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并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20*年-2009年):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落实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措施;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总结经验,指导和推进各地、各部门实施工作;开展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0年):继续推进实施工作;对“*”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研究制定“*”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提出2016—2020年阶段性目标。

四、加强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关注公民的科学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使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为公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现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努力建立校内外、社区、企业、乡村以及机关等科普宣传教育机制;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和社会化科普资源库建设,推动全省科普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主渠道的作用;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三)健全队伍,加大投入。注重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科学课教师、科技传播媒介的采编人员、科技馆等科普设施的辅导员等专职队伍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离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8

[论文摘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对于科普工作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区以《纲要》为行动指南,针对四类重点人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重点介绍我区在开展科普工作过程中的五个具有特色的科普活动。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也就是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就应该把提高全面科学素质作为切入点。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3月15日,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谈到今后的5年要使我国的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社会进步有一个更大的推进,使改革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不难得出,要实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将经济发展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倾斜,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代表着人民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的是全民素质的提高,而全民素质的提高,将会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可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02年、2006年分别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对于科普工作的研究、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纲要》明确了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面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并且针对四类重点人群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科学素质纲要》针对四类重点人群,设计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四个主要行动。

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未成年人正在接受基础教育而且要成为未来的公民,未成年人将会使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材,其重点任务是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农民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受教育机会最少的人群,其重点任务是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破除迷信,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劳动人口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主要劳动者,也是城市污染物的生产者,其重点任务是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高城镇居民的节能减排、环保意识。提高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政策方针的决策者,是公共服务部门的从业者,我国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其重点任务是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

按照《纲要》提出的重点针对人群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我们可以认真开展以下具有特色的科普工作,逐步推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建设社区爱心课堂

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设计的。在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是今年必须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在《纲要》中提到要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我区目前已经成立了社区爱心课堂,并且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学员学习。社区爱心课堂以我区科协为依托,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推广素质教育。社区爱心课堂由我区科协主办,民间教育组织梁园教育承办,全面免费为社区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一点响应了《纲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社区爱心课堂将在每年的寒暑假,周末分期吸纳报名参加并且符合条件的学生进来,由梁园教育负责爱心课堂的课程安排与授课。课程包括文化课培训、科学常识、课外实践、教育电影观看、小模型制作、英语沙龙等,此外,社区爱心课堂还将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咨询和协助青少年做好学习规划。弥补了学生在学校里所不能学习到的,同时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场所。社区爱心课堂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社会资源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校外的一片蓝天,在爱心课堂里可以轻松的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没有过大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交流合作以及认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搞好科普宣讲团

成立一个科普宣讲团,作为科普宣传的基层志愿者队伍,进行科普专题的研究、科普宣传和推广等工作,让我区科协的科普工作更加有声有色。科普宣讲团由各行各业的精英组成。我区已经在去年顺利成立了科普宣讲团,该团的成员包括党政机关的退休老干部(这些干部思想觉悟高,主要负责讲解当前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像农民、城镇人口宣传科学思想,破除迷信思想)、省农科院的专家(这些专家长期从事农作物、家禽的种植培育研究,具有相当的经验,主要负责向农民宣传科学养殖方法)、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主要负责素质教育的推广,学习心理的辅导等)、医学界学者和有实际临床经验的医生(主要负责讲授健康生活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防范与治疗方法等)、心理专家和营养专家还有法律专家(主要负责宣传科学生活,科学工作,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等)。科普宣讲团的宣讲对象主要是农民、城镇劳动人口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

科普宣讲团的职能是在我区科协的指导下,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载体,研究科普工作如何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普工作专题研究,形成专题演讲稿等成果,面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的干部和群众开展科普讲座、咨询等科普宣传活动;协助党政机关部门开展社会公益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讲团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在农村举办科普报告系列讲座,讲授科学养殖,培育农作物,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等知识并接受咨询;在街道、社区开展科普巡回讲座,针对城镇人口宣传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环保意识以及自身的就业技能素质等;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题讲座,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讲解管理学、经济学等有助于其提高管理和决策能力的知识。此外针对以上三类人群,科普宣讲团还举办了营养与健康、幸福生活、给自己减压、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等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编辑发放科普读物(月刊或季刊)

《纲要》明确指出了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的措施。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杂志报刊,但科普类的读物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也不愿意花钱购买这类杂志,由科协主办免费发放科普读物将有益于大众提高科学素质。该科普公益性读物将是科协向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科普知识等的桥梁平台。我区科协已经成功创刊《慧源》杂志作为内部交流刊物,定期向群众免费发放,今后还将把该杂志办得更好,向更多的人发放。

四、组建科普艺术团

科普艺术团成立的背景是以科普教育为主题,以科普宣传艺术队伍为载体,突出特色,将“四进社区”的科普、文化两项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推动全区科学文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吸纳有关单位、骨干积极分子参加,建设一支具有科普特色、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科普宣传队伍,为全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全区公众的科学素质。科普艺术团的主要职能是落实市、区科普教育文件精神,开展好科普教育进万家活动;让科普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调动群众学习的兴趣;开展科普教育特色活动,将科普教育融入文化活动中,力求创新,寓教于乐,突显特色。科普艺术团由一批文艺骨干志愿者组成。我区已于2007年9年率先在成都市成立科普艺术团,目前已在部分社区组织开展过科普艺术活动。

五、创作或播放科普电影

面向以上四类人群,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科普题材的电影进行电影巡回展播。针对青少年,可以选取《发现》、《动物世界》、《科技小发明》等自然知识的短篇或者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播放;针对农民可以选取一些反对迷信,相信科学,还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播放;针对城镇劳动人口可以播放一些反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一些优秀人才奋斗史题材,反映社会和谐题材的电影播放;针对领导和公务员可以播放一些提高其决策管理能力以及一些反映社会现实问题题材的电影播放。

科普电影播放如果比较顺利效果明显,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的话,可以进一步申请一些经费,吸纳一些对拍电影感兴趣的文艺界人士加入到我们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科普电影的原创工作。

科普电影是以一种全新的,有特色的方式向全民传播科学发展观,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普电影的展播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9

临清市“五个四”行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号召所属团体地科协开展核科学技术知识科普宣传

创新载体建平台科普之花处处开

汉中市汉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深入人心

“三求”文化惠农工程唱响科普歌——广西自治区合山市创新科普方式

短讯

做好信息工作服务科协工作大局

做好“两服务”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

山东科协出台力口强所属省级学会党建工作的意见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一个中心实施工程——襄阳市科协工作调研报售

重联合强指导融大局扎实推进社区科普示范工作

吴江市铜罗办事处让科学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

积极探索服务会员的新思路——南京市科协所属学会服务会员现状调查

创新:带着“结果”开始工作

借力枢纽型组织建设推动学会学术工作新发展

江苏省吴江市打造“十分钟科普圈”

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创建学术交流品牌推动学会工作创新发展

科学家与管理者——记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陈进

中国科协要求各地科协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推广技术重创新塑造品牌促发展——福建省建瓯市锥栗协会推动锥栗产业发展纪略

重庆开县科协扎实开展“三问”、活动

小协会助推大民生——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纪实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企业科协工作

巾帼赛须眉——永川千名女能人撑起经济发展半边天

加强科普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素养

绥化市把农技协工作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科技工作者科研道德与诚信现状及对策

江西省社区科普活动掠影

地震科普馆

让科技走进农家——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纪实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将聚焦“低碳”

强化服务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贯彻《纲要》精神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

民间科技活动耀古城

港人陈志业到重庆永川种菜入科协

创新机制求突破调研宣传出精品

创新机制求突破调研宣传出精品

共建共享科普理论在创新科普基地的实践应用

积极承担项目探索学会改革之路

国家工商总局支持科普宣传栏公益广告

广西两社团营建高级“科技工作者之家”

温柔撑起一片天空——记“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李小英

打造企业科协工作品牌科技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湖北三环车桥公司后方车间“讲比”活动措施新成效显

“科”字上找出路“协”字上下功夫促进万元增收

麒麟区科普惠民兴区计划2010年“77655”工程全面启动

夯实基础突出创新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回顾与展望——写在中国农技协发展三十周年

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促进农村科技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品牌

会居共建创社区科普特色——台州市椒江区科协积极探索基层科普工作新途径

海南基层科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建议

2009浙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出炉

科技思想库建设的浅思考

关于科技馆展览讲解接待的几点想法

生态养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山西灵石县坛镇乡堡子塘村高新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短讯

低碳农业造福百姓文化大戏惠泽于民——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蒋乔镇发展低碳农业侧记鲍荣龙

念红枣致富经谱科普惠民曲

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启动

发展中的门头沟区养蜂协会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篇10

论文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11年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纲要”的公布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刚刚过去的经济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和发展了经济,避免了由于外部危机的冲击导致我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出河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问题。正是基于此,国家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纲要”的提出对于下一阶段河南省经济改革与发展来说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

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危与机并存的经济条件下,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成为社会各方面所关心的焦点问题。

一、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

后经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结构性调整,原有格局在经济危机发生过程中遭到了冲击。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河南省为了能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先机,就必须积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利用后经济危机时代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各项刺激政策,既要保障河南省传统的农业大省在保障整个国家粮食供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有效地推进河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获得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优势。后经济危机时代,河南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有两方面的趋势。

首先,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注重对现有社会消费结构进行调整,培育和拉动社会各层次的内需,这是在经济危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这次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河南省对外出口规模的迅速萎缩,显现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然而河南省经济的发展重心应着力于内需的拉动和培育。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010~2020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原有的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消费需求中也将逐渐转变为主导力量,同时对于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拉动来说也将呈上升趋势。

其次,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注重发展战略型的新兴产业,构建和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升级。从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来看,现代产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有经济的发展既是一种冲击,但同样也是一次深层次调整的机遇。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这也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创造了环境。在这次河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要体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升级。在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着重于新兴产业的构建与发展,同时还要对原有的技术落后、生产过剩的产能进行优胜劣汰调整,引导这些落后产业消化和降低库存,从而为新兴的产业释放出资源和市场。

二、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的河南省高职教育最初对高职培养类型并没有很清晰的定位,只是把传统学科性大学专科的教学计划转用在高职教育层次的学生培养中,最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如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成熟,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颁布后,河南省各个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更加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同时借鉴德国等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明确“必须、够用”的理论教学要求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特点应用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在这个阶段比较典型的学校代表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提升,河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在外延的招生规模和教学设施上,还是在内涵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上。截至最近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统计显示,河南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3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39所,高职院校数量占河南省高等院校总数的28.67%;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255843人,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10%;高职毕业生数4200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79%;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人数14555人,占高校教师总数的24.72%。同时在教育基础建设方面,河南省高职院校也已初具规模,高职院校占地面积达19175846平方米,图书1782.29万册,固定资产总值793480.10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881.37万元,校舍建筑面积8571211平方米。由上述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其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思想上遵循“坚持高职办学方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方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大量对口高级应用性、技能型、管理型的人才。但从河南省自身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人均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河南省高职教育类型方面起步又较晚,因而河南高职教育层次在社会认可度、办学发展理念、办学设施条件、办学管理水平、学校专业布局结构上存在一定差距。综合上述情况,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角度来看,河南省高职教育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研究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每一次结构调整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对口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国家“十二五”“纲要”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中都已经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河南省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完成,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研究不仅是必然的要求,更有迫切的现实要求。过去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偏重于外延的扩张,在内涵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计等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文件精神,笔者认为促进河南省的高职教育发展应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握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积极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在贯彻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过程中,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充分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要增设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急需的专业,从而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要积极遵循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导向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和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各个产业岗位技术水平升级要求的基础上,调整专业的设置和优化相关专业课程的结构。

在国家“十二五”“纲要”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中明确了“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点抓好河南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型的服务业发展,开创第三次产业协同拉动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要突出针对这些产业对口专业的设立和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为了避免出现新增专业不合理的情况,在设置新专业时既要预测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同时也要加强针对新设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明确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学院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开设相关对口专业。

除此之外,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要对现有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传统专业进行调整,在压缩相应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要对这些专业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改造利用,转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要重点加强对高层次和高科技含量的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例如信息技术、建筑设计、机械工程等专业。

2.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高职教育发展积极面向农村

在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文件关于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说明中,突出强调了培育并形成内需拉动模式。河南省一个重要的省情就是人口多且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对于拉动河南省的整体内需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河南省高职院校未来五年的发展应突出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征就是职业性。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要求,河南省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办学方式。通过突出一些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当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这既有客观历史原因又有现实主观观念的作用,但这种现实情况必将严重制约河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又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内需拉动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河南省的高职教育发展要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0~2015年)提出的发展目标中指出:到“十二五”末期,河南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0%左右。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1000万人,这是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次契机。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则要加大对农村转移的劳动力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能适应新的岗位和职业。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就要立足本地社会经济实际,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3.发展高职教育要转变思想,坚持内涵质量建设,及时调整职业培养定位和核心能力要求

为更好满足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发展河南省高职教育要转变思想,要坚持内涵式的发展思路。由于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初期偏重于规模的扩大,片面追求学生的数量和学校的规模。因而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河南省的高职教育要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高职教育本身突出的是职业性、技术性,其区别于学科型的大学本科教育模式。因而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要突出这样的优势和特点。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思想上要明确树立以优势技术教育的推进为根本促进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以产业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同时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扩大开放办学的思路和方法,加强与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开展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促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从“学科导向型”转变成“就业导向型”;在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关系上,要在“必须、够用”的原则下,树立和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思想和观念;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