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核心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1:26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1

关键词:茶文化;艺术作品;文化价值;内涵分析

1茶文化的发展历程阐述

茶叶自从被人类发现后,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和引用茶叶,茶叶的推广和种植得到迅速发展,茶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中。茶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大批杰出诗人和文人的推动下,人们给茶叶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便应运而生。发展至唐代,茶文化得到了最鼎盛的发展。以茶为主题的唐诗至今仍在流传,而陆羽所作的《茶经》更对茶文化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升华,对茶文化的核心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实现了更精炼的概括。至宋代以后,瓷器的鼎盛发展,又大大提升了茶具的艺术审美价值,推动了茶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至现代以来,人们又成立了许多专业的机构组织,来整理总结茶文化的精髓,并不断搜集与茶文化有关的艺术作品。通过人们的努力,茶文化才得以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地传承和进步,与时俱进,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典范。

2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与茶文化的内在关系

茶文化在世界历史中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岁月,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形成了范围广、历史久、多样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艺术体系,成为人们物质世界和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影响下,大量的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涵盖了各个文化艺术领域和生活领域。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实现茶与茶文化之间相互转换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具体或者抽象的茶文化艺术作品,又将茶文化升华浓缩,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茶文化,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丰富抽象的茶文化内涵,实现了茶文化的进步式发展和伟大传承。2.1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发展历史从茶叶被发现的那一刻起,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就开始诞生,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断追逐更加高级的物质和精神领域的享受,从最初以茶叶的生态美为主题进行的创作,到有些伟大的艺术家直接在茶叶上进行艺术创作,将茶叶的生态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到后来以茶叶的生产种植工具为艺术灵感来源进行创作;再往后,人们通过对一些金属工具或者木质或者石器的茶具进行艺术创作,并通过一些伟大文人的一些文学创作,将那些栩栩如生的茶具赋予了更有灵性的文化内涵;同时大量的茶诗、茶歌,以茶为主题的图画开始涌现,还诞生了以采茶动作为基础的采茶舞蹈。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也不断的在发展,不断的从质量上、内容上、形式上、材料上进行更为深刻的变革和提升,来源也更加广泛,艺术审美也不断的提高完善。2.2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包含的内容丰富广阔,形式新颖多样,发展历史更是悠久漫长,紧紧地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体系。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从形式上说,有些具体形象地反应了人们对茶文化的探索和追求,如以茶为元素的茶具,通过对茶叶进行雕刻的茶雕,还有很多以茶为主题的建筑物等等;有些是将抽象的茶文化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如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这是茶艺术作品的核心思想内涵;还有通过对茶的绘画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茶画,还有以茶为主题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勤劳睿智的劳动人民更是在辛苦的劳作时,通过将采茶动作改编成采茶舞来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2.3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茶文化的内在关系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茶文化的高度集中的内涵体现,是茶文化的精髓,人们通过将茶文化浓缩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是人们对于茶文化进行情感宣泄和诉说的一个出口,通过种种艺术作品,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高度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茶文化通过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茶文化的成长脚步一步步被记录,茶文化的精髓也得到更美的展现,实现了艺术审美价值的提升,完成了自身文化体系的价值升华。

3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内涵分析

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主要艺术灵感都是来源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通过充满智慧的人们进行抽象的或者具体的艺术加工,实现了种繁多的茶叶形态美,许多艺术家更是通过精湛高端复杂的雕刻工艺对茶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而形成的茶雕艺术文化,体现了这些艺术作品的形象美;同时,人们通过以茶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和文学作品创作,一些优秀作品至今仍在流传,体现了文化美;采茶舞的创造发展和流产更是茶文化与人文主义高度融合的结晶,体现了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动态美;这些艺术作品同样伴随着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走过了无数个春秋岁月,经历了沧海桑田,体现了历史美。总而言之,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创造的浓缩和升华,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3.2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分析随着茶文化的深入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被赋予了大量的茶文化内涵,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是诗人还是画家,雕刻家还是歌唱家,甚至是劳动者,都通过对茶的寄托,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或者一些精神需求的诉说通过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使得这些艺术作品具有丰厚广泛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各个文化领域和生活基层的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但它们都实现了对于美的表达,都具有高度的审美艺术文化价值,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物质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3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茶,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随着历史的发展,茶与人类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就使得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文主义精神,人们通过对茶进行艺术创作,来实现自己精神价值的提升和思想文化的寄托,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将茶文化和人文主义精神完美结合,并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人们对于茶高度热爱的情感的猛烈迸发,更是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苦时所展现对于美好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人生困惑时和解决社会复杂难题时对于未知难题的勇于探索精神,不仅仅是人们正确美好价值观的体现,也帮助和引导他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3.4基于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内涵的文化价值意义探讨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的高度体现,其内涵精华可以帮助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维理念和解决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同时其具有的高度艺术审美价值,可以大大促进人们认识美的真正含义,从而提升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这些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人们多样化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文主义精神,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丰富了人们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速和提升了世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世界物质文明和文化世界的完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结语

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它们是茶文化核心内涵的高度体现,同时在漫长的岁月发展历程中,又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体系,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多样性,并且提升了人们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更是将抽象的茶文化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内涵,从而使得这些艺术作品更加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不仅仅促进了茶文化的历史性传承和发展,更加提升了自身的艺术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于茶艺术作品和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双重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浅谈唐代茶艺和茶道[J].农业考古,2012(5):84-94.

[2]余悦,刘静.从唐代茶诗看茶艺的审美情趣[J].中州学刊,2010(6):190-193.

[3]丁以寿.中华茶艺概念诠释[J].农业考古,2002(2):139-144.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2

【关键词】茶文化哲学思想和谐

一、茶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信条,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无论陆羽提倡的谐调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还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导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养廉洁之风。中国茶文化以“和”为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还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发展变化后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道家在发现茶叶的生理功效时,也注意到茶叶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导和”的功能,可作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载体,于是道家之道与饮茶之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道家的“和”与儒家之“和”有共通之处,二者可以互补。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畴,共同丰富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中,同时还融合了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佛教思想追求纯和境界,禅宗之要义是不借助任何东西,不追求任何东西,不被任何东西所禁锢,在一种绝对的虚静状态中,直接进入禅的境界,专心静虑,顿悟成佛。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势必规定和影响着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茶道追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存在,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综合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蕴涵着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谐的环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谐特性的中国国民培育、浇灌出来的,因而讲求和谐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

二、茶文化的当代意义

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们弃置。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恩及子孙、泽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应当把茶作为人们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连接彼此关系的重要桥梁。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人类自身身心和谐。在历史上,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修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得志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保持人们的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宁静、乐观、平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茶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是中华茶文化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谐”内涵,则是这一传统中重要的内容。“和”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虽然儒、道、佛三家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茶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紧密相连,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与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即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以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谋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而达到一种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和”为主,“和为贵”。反对以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内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无论国家的贫富、意识形态的差异,都应该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以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和谐、和睦的世界。

参考文献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3

关键词:茶文化;和谐;教学管理;应用

茶文化思想是中国饮茶人在茶香四溢,茶气氤氲中形成的关于礼仪、品德、美学观点、哲学、意境的一种特殊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是和谐。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终极追求。同样,教学管理中也需要和谐,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都是教学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学校适当地吸收中国茶文化思想的内涵,不但能够让师生在悠悠茶韵中体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体现学校教学管理的人文关怀,让学校的管理中少一些行政性的强硬,多一些人性化的柔情。

1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关于茶与画的小诗,而这首小诗只是中国茶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国茶文化延续了上千年,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和谐。欣赏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做的与茶有关的诗文字画,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于管理自身品行,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对于和谐的追求。首先,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个人的内心与外在的和谐。明代文人张源在其著作《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思想不但体现在以茶待客上,更体现在与茶的独处和以茶修身上。于清净处,烹茶一盏,轻饮慢啜,在茶香萦绕中,与茶对话,反省内心深处不和谐的思绪,并在自我叩问与心理建设中,使思想得到升华,以达到身体轻松、心情愉悦的和谐境界。其次,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唐代陆羽以《茶经》明茶事、定茶道后,中国茶文化思想在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茶道通过洗茶、冲茶、封壶、分杯、奉茶、闻香、品茶等一系列礼仪程序,既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以及对不同的客人一视同仁的态度,也体现了客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应和感激。主与客之间以茶为纽带建立起了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并在共同品茶、赏茶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最后,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便道尽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中的方式以及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唐代文人灵一用语言描画出了一幅山间饮茶图,而这不仅仅是一幅图画,也是我国茶文化与自然融合的真实写照,人们在山间林泉下,茂林修竹间烹上一杯茶,用自然的宁静祥和来丰富茶韵,用茶香的宁静致远来理解自然,在二者互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思想对于教学管理的意义

茶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和谐,而教学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和谐,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方案中设置相应的茶文化课程,并将茶文化思想的核心融入到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内容、学校、教师、学生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这对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2.1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形成和谐的教学管理理念

茶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而学校的教学管理的主体也是人,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切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学校通过在教学体系中设置茶文化课程,让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在教学管理理念中渗透,使学校建立起一种尊重人、尊重知识的校园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地探索、发现知识的新领域,最后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良性的、和谐的互动。

2.2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设置和谐的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弊端,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务实主义之风盛行,再加上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设置中比例失调,过分地强调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而在学校中开展茶文化课程,不但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意蕴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茶饮、茶道为基础,让学生在“品”与“做”中体味其中真意,正所谓“道理不在嘴上,尽在做中”。

2.3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秩序,而教学秩序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茶文化思想正是通过对这三个教学管理主体的规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汲取茶文化中和谐的思想精华,而在推行校园规范与教学制度方面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教学管理规范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茶文化思想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精髓,并运用茶文化对自身进行心理建设,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4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建立和谐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对学校管理效果、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整体验收,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我国目前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也过于功利化,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被束缚在几个简单的数据上,这显然并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运用和谐理念,为教师的教学探索和学生的学习探索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管理中“以成绩论英雄,以就业率论成败”的教学评价弊端。

3案例分析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茶文化思想并不只是一种设想、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笔者接下来就通过分析茶文化思想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来阐释和谐的茶文化思想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3.1教学课题:

茶文化的和谐之美

3.2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烹茶、煮茶、敬茶、礼茶中体会中国茶文化的和谐之美。3.3教学准备3.3.1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本课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形成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初步理解。3.3.2教师自带一套茶具,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带茶具。3.3.3教师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制作ppt,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同学在光影、图片、音乐中感受茶文化的意蕴。

3.4教学内容

3.4.1教师介绍中国茶叶的起源以及中国名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关于茶叶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国茶事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中国茶叶不但影响着国内百姓的生产生活,还漂洋过海,为蒙昧中的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上百年的种植,我国培育出的优秀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等。3.4.2教师介绍茶文化的相关内容以表达茶文化的和谐之美经过上千年的酝酿、发展,中国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内容形式,并且每一个内容都不约而同地体现着和谐的思想精髓。茶德即人们将茶叶人格化,并从悟出茶叶“廉、美、和、静”的高贵品格,并由茶及人,以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茶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被简化了,而古代的茶具则非常丰富,例如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中就列出了茶笋、茶舍、茶灶等十多种茶具,而一整套的器具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细腻,还体现了茶文化在礼仪上的和谐。3.4.3教师指导学生亲自体验茶道的和谐之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真正体验茶文化的和谐之美,就必须让他们亲自体验一次茶道。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茶道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每一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将学生就近分组,并设置相应的情景———以茶待友,在这一情景中分好宾主,并让“主人”按照中国茶道向“客人”奉上一杯清茶。

3.5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茶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体会茶文化中和谐的内涵,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和谐,还能够将这种和谐的管理理念向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延伸。首先,和谐即是协调、稳定有序,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和谐的内涵,使他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以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配合学校管理制度,以实现学校整体上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和谐即是和而不同,学校通过吸取茶文化思想的精华,了解到教学管理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要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让每一个管理主体都充满创造力;和谐即以人为本,茶文化思想精髓是以人为出发点来体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将这一理念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尊重每一个校园主体,使其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论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4

关键词:茶壶制作工艺;陶艺教学;影响思路

引言

对于陶艺教学体系来说,其不仅需要完善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与学生具体学习需求相匹配。但是从目前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状况看,由于缺乏合适的教学载体,其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茶壶作为陶艺产品在饮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元素,无论茶壶设计理念,还是茶壶具体应用表现,都能展现陶艺技术的具体设计内涵。因此,融入茶壶制作工艺对陶艺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当前陶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当前我们认识到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并且逐渐开展了有关陶艺技术教学的相关教育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对陶艺教学的体系化认知,以至于整个陶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想要完善开展陶艺教学体系,实现其学科价值,需要认清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陶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脱节。陶艺是一门技术,因此其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的技术理论融入,同时也必须体系化开展实践活动。想要实现陶艺教学目的,就必须将陶艺实践教学与陶艺技术理论教学进行融入。但是目前在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多只是将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停留在技术理论教学状态,忽视了陶艺技术实践理论的全面有效融入。正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脱节,就使得整个陶艺教学实际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其次,忽视陶艺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理念融入,过多强调其技术体系,没有认识到陶艺的文化载体属性。虽然陶艺在生产初期,其是以生活应用为出发点,因此,整个塑造过程中,更多是一种塑造技术的体系化融入。但是随着当前陶艺技术发展程度日益提升,加上陶艺生产理念日益成熟,如今我们在开展陶艺教学活动时,需要认识到其中具有值得被我们继承的文化元素。而只有将这一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整个陶艺教学的价值。目前陶艺教学不仅是技术上的传承,其同时更是对陶艺文化内涵的全面有效认知。事实上,无论是陶艺制品生产,还是陶艺制品的具体融入,其整体都是一定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所以,一旦缺失文化内涵的融入,就很难实现其理想教学目标。最后,陶艺教学缺乏实质性载体,学生认知不具体,同时陶艺教学理论体系较为单一,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之间缺乏完全有效的融合。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感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陶艺教学,其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因此其需要有相关载体作为铺垫。而当前,多数学校开展陶艺教学都是通过抽象手段和方法具体实施的,因此,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认知效果都不理想。

2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内涵

茶壶是整个茶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用于饮茶、泡茶之外,整个茶壶也可以被用来自饮,因此茶壶是对饮茶文化有成熟而体系化的融入。通常情况下,茶壶由四大部分组成,壶盖、壶身和圈足以及壶底这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茶壶基本形态多样,将近200多种,当前使用较多的茶壶,其质地主要为紫砂陶艺茶壶和瓷器茶壶两大类。在整个茶壶质地中,其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系统性和体系性。在进行茶壶加工制作时,其通常主要有以下过程:首先,确定此次茶壶加工制作的设计立场及核心,也就是该茶壶主要阐述什么内涵,表达什么理念。通过确定设计需求之后,进而确定茶壶加工设计方案。其次,在结合茶壶制作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揉泥、制坯、印坯、利坯、添釉、上色、画坯从而完成茶壶的陶艺坯胎制造,进而通过烧制技术,从而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茶壶。最后,必须认识到想要实现理想的茶壶加工制作,最重要的就是在整个茶壶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融入完善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只有整个茶壶中能够展现和阐述相应文化内涵,才能最终实现其茶壶加工制作工艺的具体要求。陶艺技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需要和值得被体系化继承的重要元素。当前随着陶艺技术这一传统文化和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陆续开设了陶艺教学体系。

3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思路

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针对以往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缺失,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缺乏传承载体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整个陶艺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陶艺教学的理想目标。而将茶壶制作工艺应用到陶艺教学活动时,应该做到:首先,体系化探究茶壶制作工艺的具体流程及规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陶艺技术生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对于陶艺教学来说,想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就不能简单将其当做一门技术,而应该将其当做技术生产与实践应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开展陶艺教学时,想要完善应用茶壶制作的具体工艺,就需要将整个茶壶制作过程体系化和规范化,通过完善实践应用,从而实现陶艺教学目的。其次,丰富研究茶壶加工制作过程中所融入的文化理念和内涵,从跟本上实现陶艺教学活动的人文素养目的。陶艺教学是以陶艺技术为切入点的教学活动,但是想要深化和升华整个教学活动,则应该注重赋予其中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往陶艺教学活动开展时,只是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教学上,忽视了整个陶艺中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因此其整体教学效果被大打折扣。通过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整个陶艺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最后,完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元素,体系化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当前在开展陶艺教学活动时,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陶艺艺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引入具体的陶艺加工实践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陶艺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知。茶壶制作工艺作为当前陶艺技术与传统茶文化体系化融入的工艺,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体系化融入了陶艺文化,同时也有着必要的茶文化内涵,因此,要结合茶壶制作工艺,挖掘陶艺技术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对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引入茶壶制作工艺不仅能丰富整个陶艺教学活动的内涵,同时也让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融入。

4完善探索茶壶制作工艺对陶艺教学开展的具体影响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在长期以来的饮茶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除了具体的茶叶之外,饮茶的茶壶,描述采茶、饮茶过程的音乐、舞蹈、文学等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传统文化正在经历较大发展压力,如果我们不能寻找到良好的切入点,那么很容易造成传统文化的失传。与茶文化一样,陶艺技术也是我国极具生产应用历史的具体技术,在几千年的陶艺加工过程中,其也与饮茶和茶文化实现了成熟融合。因此,整个陶艺技术与茶文化的共同点在与茶壶这一饮茶工具。所以选择茶壶做为了解陶艺技术及陶艺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极具现实性。因此,茶壶制作工艺能够为陶艺教学体系化开展提供重要切入因素。对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教学,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陶艺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更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陶艺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从而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陶艺教学活动的文化传承价值。结合茶壶这一器具的独特特点,因此当前在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茶壶制作工艺进行切入,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增强陶艺课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丰富陶艺教学的具体文化内涵。通过陶艺教学文化内涵的融入,从而为陶艺教学活动效果的优化和目标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帮助。选择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是实现陶艺文化与茶文化在新时期传承价值目标的主要方法。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日益加快,如今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传承压力,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内涵传承,加上时代化的价值理念日益多样,因此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而对于陶艺教学活动来说,如果能够将茶壶制作工艺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丰富陶艺教学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能为传统文化传播寻找到合适的载体。让学生在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有效认知陶艺文化和茶文化。此外,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陶艺技术、茶文化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如今陶艺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能够有效提升茶壶制作工艺水平,优化茶壶加工制作过程,从而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5结语

虽然当前我们认识到陶艺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陆续开展了陶艺教学体系。但是目前在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时,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理念和完善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活动并不理想。尤其是当前更多教师将陶艺教学当做技术类教学活动,忽视了陶艺教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随着现阶段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成熟,尤其是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融入借鉴合适的教学元素,推动陶艺教学活动优化。茶壶作为陶艺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将茶壶制作工艺体系化融入到陶艺教学活动中,将为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寻找到合适的传承载体,从而丰富陶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沛雪立.传统与当代———探讨学院式陶艺教学的当代特征[J].装饰,2006(7):86-87.

[2]毛文青.现代陶艺教学课程设置思考—以钦州坭兴陶艺术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2X):119-120.

[3]王楠楠.对我国现代高校陶艺教学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3(9):27-32.

[4]汪冲云,汪阳坤.论茶文化影响下的瓷制茶壶演变历程[J].农业考古,2015(5):70-76.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5

关键词:茶道精神;教学思路;体系内涵

结合茶道精神的传承内涵和价值理念。我们应该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因此,有效诠释茶道精神的价值内涵,其必然能够为学生培养效果的有效营造,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帮助。当前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尤其是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点入手,通过丰富教学内涵,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1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实际,不难看出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认知其问题,是优化改革机制,提升改革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而言,其表现为:首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仅仅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当做普通的教学课程,忽略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对学生成长的具体影响和习惯变化,进而限制和影响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康习惯的有效培养,从而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客观而言,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与作用认知更为全面,其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同时更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实效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康习惯培养的缺失,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有序推进。其次,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状况的准确认知,特别是对于当前学生培养来说,其包含了复杂多样的元素内容。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活动特点和风格,其必然能够在有效增强学生参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元素,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最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未能将学生学习兴趣纳入其中,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元素,还是整个教学机制,都是由老师自身制订的。由于未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融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高校体育课堂的学习成效。

2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开展的价值作用

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极为必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锻炼习惯,在其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肥胖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实效性。因此,如何才能在整个时展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机制,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就极为必要。对学生培养活动来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健康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实现整个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全面效果。随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完善的教学元素,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涵。当然,在现阶段人才培养机制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素养,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内涵和行为理念。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因此,整个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准确的认知。在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学生的生活状况,还是思想压力,都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可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心理现象问题,因此,想要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与整个人才培养机制有效结合,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教学要素融入其中,所以通过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理念的核心元素———茶道体系,其必然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

3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内涵,在整个文化体系中,茶文化体系是该文化机制的核心与关键,而在茶文化体系中,茶道精神是其重点,因此,传承茶道精神,不仅能够对传统茶文化理念进行有效传承,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培养体系构建融入丰富的元素内涵。所以,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精神理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够为整个人才培养活动有效开展提供重要基础和帮助。结合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理念,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良好心态,这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理念和内涵。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创新开展来说,完善的教学元素不仅是一种元素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教学活动开展要求来看,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想要实现理想的改革效果,探究合适的融入元素,就极为必要。茶道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应用好茶道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和价值理念,从而诠释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进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效果。

4茶道精神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茶道精神的具体内涵,其必然能够在有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同时,丰富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元素。体育教学不仅是普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课程的价值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最关键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整个体育课程学习的价值作用。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在整个茶道精神内,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同其也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的有效总结和整体提升。在传统多元文化发展传承日益成熟的今天,传承和发展茶道精神的作用,就日益突出。对于学生培养活动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因此,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将茶道精神的价值理念和习惯规范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创新和元素优化,从而实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个茶道精神内涵体系内,其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元素,以及具体的行为规范,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力。所以,可以说,茶道精神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是整个教学理念创新发展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和基础。对于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是精神内涵的实质性融入。因此,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效果,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性进行挖掘,不仅要认知当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理挫折和一系列复杂矛盾是整个提课堂教学体系的主要要求,同时也要充分注重将完善的技能教学训练与心理素质教养相结合,从而实现整个教育活动改革创新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是由老师自身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融入。从而影响学生参与效果。由于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当前高校教育机制正处于创新完善的关键阶段,在整个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质性融入,特别是要注重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创新教学机制,优化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茶道精神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融入。

参考文献

[1]吴尚琳.基于茶道精神的体育训练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学与研究,2013,(11):134-135.

[2]唐文玉.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导学+课堂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5,(18):182-183.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6

关键词:熟语;茶;心态文化

1导语

熟语“是伴随着语言史发展的脚步和语用跳动的脉搏由使用该语言的整个社会力量对语言财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①在无以尽数的语海中,关于“茶”的熟语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套茶文化熟语。在讨论茶文化之前,首先我们得弄清什么是文化。h.h.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

从文化的内部结构来看,包括下列几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四个层次。鉴于前者更多涉及的是经济、自然、民俗等方面,和语言类关系不是很密切,本文着重对心态文化做重点研究,以下是具体分析:

所谓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方面是指是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这是茶文化的核心。如人们在品茶中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把饮茶与待人接物相联系起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及对方面的影响等等。

2茶文化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重德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关于此方面的熟语有“一女不吃两家茶”、“吃两家茶,睡两家床”是对“妇德”的说明,虽然不符合当今世界的思想,但是对爱情的忠贞是中国传统的道德。

2.2尚和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此方面的熟语有“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2.3倡廉俭

廉俭之德的核心在于以茶示廉、以茶示俭的基本原则。关于这方面的熟语有“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勤快人讲实干,懒惰人讲茶饭”等等。当代茶圣吴觉农则示“茶性无邪”的理念,林语堂更是谨持“茶象征尘世的纯洁”之观念。茶为自然界之灵物,茶性至清,以至清至灵的茶性对应于人性,无疑要倡导一种廉俭的人生之道。在我们当代中国要以茶养德,修廉俭之德。这是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哲理。

3对中国的影响

随之最初的药用和饮食意义淡化,茶有了其他用意,并逐渐与宗教联系密切起来,茶与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等联系起来更加丰富了中华茶文化。儒家以茶交友,以茶雅兴,以茶养廉,以茶提倡友谊与和谐。道家饮茶为契合自然。佛家饮茶为明心见性。以下分别分析。

3.1茶与儒家的契合——贵和尚中

儒家思想核心是“贵和尚中”。“和”就是和谐,不冲突,中庸之道。儒家讲求的“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万物调和、万事和平,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是理性的节制,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这恰是茶的本性,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即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以茶会友”、“以茶养廉”、“以茶可雅志”即主张沟通思想,创造和睦气氛,同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看世界,认识世界,从而追求精神上的和谐。这也是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3.2茶与道教的融合——天人合一

道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道教与茶文化关系最有说服力的要数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的记载。道教有“以茶飨客”的风尚,道家强调“无为”、“避世”思想,将空灵自然观点贯穿于茶文化之中,注重茶的养生之法,使茶艺达到切合自然的境界。同时,道教重感通之情。吸取宇宙天地之精气的茶与天地宇宙之精灵的人有性情相通之处,即茶的清与淡雅之性,与人性中的静、清、虚、淡的品性相似。正是如此,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生精神在茶文化中能得到高度的统一。

3.3茶与佛教的交融——茶禅一味

茶与禅渊源深长,可用“茶禅一味”来概括。②这句熟语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茶禅一味”中“一味”指茶与禅二者融为一体,两者不可分离。意指禅味与茶味同是一种兴味,品茶成为参茶的前奏,参茶又成了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融。茶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具体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一、外在方面:因禅宗讲究坐禅和禅定,在佛家看来,茶的自然属性可帮助僧人们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振作精神,完成坐禅。二、内在方面:二者均重在主体感受,饮茶需心平气静地品味,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参禅要澄心静滤的体味,讲究专注精进,直指心性。因而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很适合佛教徒守戒坐禅的需要。所以“茶助禅,禅助茶”。

4饮茶透露出的哲学

中国茶文化自始便与中国人生哲学紧密关联。我们之所以可从茶文化中发掘出对应于人生哲学的有益理念,是因为茶性与人性有一定的对应性,特别是茶性中清醇静雅的一面,可让人不断地体味而受到无穷的启示。这些以茶喻理的茶文化熟语有着重要表义功能。现举例如下:

1.喻人情

人走茶不凉

客来茶相待,情谊融其间

2.喻事理

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受不得

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

3.喻养生之道

宁吃粗茶饭,不尝无价药

吃生萝卜喝热茶,医生改行拿钉钯

5结语

以上是对关于茶的熟语的文化内涵的浅析,我们在品茶中更应注重讲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史上,茶为文化这一范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地位也是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茶文化与茶文化的熟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相互促进。中华茶文化为茶文化的熟语的形成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反,茶文化的熟语也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弘扬中华茶文化。

注释:

①姚锡远.熟语文化论[j].河北大学学报,1994

②林志.中国茶道[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蔡世文.三峡茶谚及其特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2]李树新.人走茶不凉——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七)[j].汉字文化,2007(04)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7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空间设计

1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式和思想内涵,其中融合了哲学、科学、空间等多个学科内容,并在历史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文化的精髓。茶文化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集合。其中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了茶生长的环境、生产材料和茶农等,精神财富则体现在茶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茶文化也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古代人民在经历了种茶、采茶、制茶等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提炼,在历史的洗涤之后,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特色,并体现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茶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品位。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合,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使茶艺设计更具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文化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和核心,从古至今,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多以茶文化为前提和基础,从茶室建筑到各种艺术纹样,都渗透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虽然对于茶文化的表现手法有所差异,但是设计的核心元素是茶文化,充分体现了茶文化的思想艺术特色。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例如古代图腾、纹样、宗教符号等,这些内容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思想情感的体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集合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这些茶文化元素也得广泛的运用,并在不断的提炼整合更加丰富的艺术特色,既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形式,使茶艺室内空间营造出浓浓的茶文化气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对茶文化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茶文化符号的抽象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对传统的茶艺空间进行有效整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气息,使文化得到有效的延伸,可谓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首选。由于中国茶文化已经有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人们对茶文化已经构成了既定的印象与思维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变形处理,既使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象征意义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在新旧元素的结合中获得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体现更加新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最后是茶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茶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底蕴,通过对这些符号的重新组合,能够形成更全新的形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同时也与时展潮流相一致,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除了以上三种设计元素的应用外,还可以利用外来文化元素与传统元素的融合,其中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也具有国际审美特色,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风格更贴近国际友人的审美标准,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风格更具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室内空间设计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茶艺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是彰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茶艺室从最初的以满足人们饮茶需要逐渐转变为休闲活动场所,为人们营造一种充满浓厚茶文化氛围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这里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品茶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对于茶艺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满足饮茶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的享受。因此,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也越来越与时展潮流相迎合,从外在建筑形态到室内装饰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强调茶艺室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强调其文化思想内涵,给人以浓厚的茶文化气息,传达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现代茶艺室从外在建筑到室内设计都各具特色,但是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茶文化作为前提和基础,以茶文化作为情感延伸,不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茶艺室中得到展现,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提升了茶艺室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

2.1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审美价值

茶艺室作为茶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一方面,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设计,任何元素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需要与其它元素相结合,以体现整体空间的文化特色和品位。茶艺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是时代文化风貌的体现。另一方面,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与时展紧密相连,历史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文化是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源泉,二者只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才能真正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发挥作用。

2.2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对应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文化回归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人们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多。基于文化回归的基础,许多室内空间设计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也没有脱离这一设计理念,许多优秀的茶艺室内设计都充分运用了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但是也有一些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是完全脱离了传统文化的,这种说法是难以立足的,首先,任何设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历史发展相关的,无论设计师是否刻意地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但不得不承认,历史的印记总会或多或少地渗透到设计作品中,因为任何设计作品都是在时展中存在的,设计师也同样生活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与他们的设计行为紧密相连的。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历史的体现和延伸,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只有真正在设计中融入茶文化,并对此进行积极的开发整合,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使茶艺室空间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也能够使传统茶文化得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2.3实现了中国茶文化与茶艺室内设计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艺室内设计也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优秀的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二者的融合与提升,缺少内容的形式是空泛的作品,没有了实质的文化内涵;缺少形式的内容是干枯的作品,缺少了艺术的灵动与美感。因此,缺少任何一部分的设计作品都不是完美的作品,设计师要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并融入深刻的思想情感,通过对人们生活活动的需求展现,进而体现设计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审美价值。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隐喻。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美感,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出设计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以传达出作品悠远的意境之美。合理地运用隐喻手法,就需要设计者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并将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能够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基础和源泉,同时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茶文化既是茶艺室内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师理念创新的源泉。在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中,茶文化的运用十分广泛,也为当前人们审美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不仅丰富了现代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形式,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层次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随着设计师个人文化理念的不断提升,他们对茶文化的内涵价值也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运用这些文化元素时,能够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品更具审美价值,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的运用能够使茶艺室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加入造型、色彩等元素的合理搭配,能够使茶艺室更具审美特色和历史感,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精神体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影响和冲击。茶艺室内空间设计作为茶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础,对茶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国内的一些茶艺室内空间设计逐渐被同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使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民族特色更加弱化。这一现象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使中国茶文化也面临着不小的危机和挑战。茶艺室内空间设计,如何使中国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是当前的首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茶文化也必须紧跟时展潮流,融合创新设计理念,使茶文化得到全新整合,在充分发挥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方式,使中国茶文化彰显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魏颖艳.传承、融合与超越———现代包装设计的传统回归[J].甘肃高师学报,2010(1):93-95.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米疆源,译.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455.

[3](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卡特琳•格鲁.艺术介入空间.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5.1.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8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价值影响

对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活动来说,其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完善的心理素质培养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整个大学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帮助。但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对学生培养造成了极大影响。

1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虽然当前高校教学体制实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但是客观的说,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然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多数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教育和体能教育上,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无论是心理教育的投入力度,还是其课程开课状况都较不理想。在很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未能对大学生的成长要求,形成有效的认知和了解,因此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当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要求,而从很多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上看,很多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那么很容易对其成长和学习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要求。但是客观而言,目前在高校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从而使得多数老师和学校未能及时察觉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即使部分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但是其只是把整体教育的重点和精力放在了教学的表面,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了解和认知。最后,当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其教学理念较为广泛,教学元素较为陈旧,教学互动性较差,教育反馈并不及时,因此,这就限制了整个高校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效果,从目前大学生培养的实际状况来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和思路极为必要,特别是在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及时引导和消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完善,而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这一活动时,都只是从教学的表面来切入,无论是教育的及时性还是其先进性都较为欠缺。因此,我们必须探究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教学理念和机制,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茶文化是以茶为基础载体所形成的文化内容,茶文化的核心市场,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成熟,而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将茶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也极具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通过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成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是其中所具备的精神理念,实际上就能够为当前我们所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教育基础和帮助,比如,在茶文化体系中,除了相应的行为理念之外,还包括成熟的心态文化,而成熟的心态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通过将茶与人生哲学理念相结合,从而提升了整个茶文化的高度。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同时也是经过长期传承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内涵。在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也具备了完善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因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应用到当前社会生活中,便能够实现良好的价值体系,在我国茶文化体系中,除了其中所具备的物质文化之外,其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也是目前最值得我们传承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其在茶文化体系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以及生活方式,都能够给当前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引与帮助。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复杂的系统化教育工程而同时也是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降低其心理疾病的风险,从而帮助其逐渐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理念,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念和实施方法,确保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实施。不仅如此,当前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其生活环境和条件更为优越,尤其是很多学生缺乏全面、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从而使得多数学生存在相应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因此,随着当前高校教学活动日益成熟,如今完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机制就极为必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以往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随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今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完善心理健康素材融入,对于大学生培养则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而机制的缺失,最重要的在于缺乏完善的教学元素。所以,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等理念融入到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其必然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教学效果,从根本上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

4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

事实上,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系统化融入到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必然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其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茶文化理念的系统化融入,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处事思维方式。茶文化的精神是行为规范。而核心要求就是人应该在社会中怎样正确的处事规则,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缺乏对学生处事态度的正确引导,所以,以茶文化为载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必然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从而对自己形成一定的自省和审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定位,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形成平和稳定的状态,进而引导自身能够有效处理自身存在的各项心理问题。其次,茶文化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实现修身养性理念,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实际上就是静心修身,而这从很大程度上需要人们在饮茶的同时,感受个人的生活理念和态度,通过不断求索,从而对传统文化形成全面完善的理解和认知,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很多学生,或者是存在较为自卑或者未能对自已形成有效的了解,如果能够运用茶文化理念,便能够对学生成长提供有效帮助。不仅如此,当前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其存在较为严重的考试作弊等诚信缺失现象,而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义、诚信理念,因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便能够引导学生在品茶的同时,领悟茶道精神理念,重新塑造自身人格理念,进而对其培养提供实质上的帮助。此外,茶文化理念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内,融入到整个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过程中,其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完善,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素质的有效提升,当前我们应该看到,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更重要的在于引导其形成全面完善的素质,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心理素质也是其中重要的内涵之一,因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过程中,就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会掌握正确的处事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从而形成完善的综合素质。最后,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体系化创新,其关键在于新理念和新思维的有效完善。所以,相对于这种传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来说,多数学生和老师未能认识到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无论其重视程度,还是其实施理念都较为欠缺,而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心理素质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于其是一种行为上的丰富与完善,因此,随着当前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价值要求,探索茶文化与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就极为必要。

5结语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在这一资源体系内,不仅有着完善的物质元素,同时,其中也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而通过对这一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尤其是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看,多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其更多考虑的是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因此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老师的关注度,其都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与应有的关注。所以,学生的心理疾病及困难就使得学生很难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认知。而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悦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82-185.

[2]胡鸥云.励志电影欣赏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4(13):162-165.

[3]刘强.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3-155.

[4]钱宏颖.论校园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J].高校教学,2015(11):41-44.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9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学生心理教育;影响;价值研究

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而其校园文化是只有在学校这种环境中才存在的特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专门以全体师生为中心制定的相关规章、活动实践乃至其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通过茶这一载体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播,不但可以促进我国茶企向世界各国销售茶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涉及了艺术审美、社交礼仪、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精华,集各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于一体,不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展现了我国饮茶之文人雅士的道德风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及发扬传统、修养身心的作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在学校课程中合理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心理教育的独特内涵与茶文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其功能意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的应用茶文化进行教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整体及内涵概述,茶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的影响及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系统的分析探索。

1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由我国古代人民以茶为载体,融合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积淀而衍生出的,具有一系列的丰富内容,但仍是以茶为核心。我国古代具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以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于茶文化的追求也成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系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一,是“中介文化”的所属范畴之一,并且在历经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其内容与内涵的整个体系更加趋向于健全与完善。茶文化的文化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茶的发展历史、生长环境、地域风俗、茶业发展科技乃至茶的种类、茶具、茶艺、茶诗、茶画、茶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再由茶这一具体物质发展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精神,如茶德、茶道等,但总体上来讲,茶文化在结构体系上共分为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看,在茶叶的生产、制作与消费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多种约定俗成的茶事活动,通过茶礼茶俗及茶艺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我国在古代即已经形成了敬茶的习俗,茶被应用于多种礼仪风俗中,如客来敬茶、以茶敬佛、婚礼敬茶、以茶祭祀等,而且不同的民族、地区、社会地位及不同的茶叶种类等有着不同的茶礼习惯,各有各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心态文化,这主要表现在茶客饮茶品茗的身心意境、审美意趣及价值观念等几方面,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表现出来的,从而体现出茶叶的生产过程及茶区茶农们的生活常态,将茶艺文化与人生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茶文化上升到精神思想哲学的高度,进而形成了茶道等精神文化,同时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

2中国茶文化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茶文化的精髓核心是茶德、茶道精神,而这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又与茶人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茶人精神是指茶人所具备的面貌、风范、气质与素质所塑造的茶人形象,其最朴素的精神表达是从茶树的风格品性中引申出来的人的社会精神,即“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人类谋福”。对于高校环境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从丰富的优秀茶文化中汲取其蕴含的营养,并充分的吸收应用,学习茶事活动及茶艺心态所代表的茶人精神,从而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与原则,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茶文化,以茶文化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载体,通过学生对茶道精神的深刻领会体悟,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及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定期的自省,以良好的心态认识自己,以平稳和悦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2.2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

茶文化与人类的精神理想追求息息相关,其本质就是从泡茶、品茶过程中领会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韵味。在这种文化本质的促使下,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细微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来感受茶道精神,从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有效的细致探索,使学生能够在茶文化引导的心理教育中达到自我认知层面上的自我超越。茶道精神蕴含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与诚信,而这两种美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是学生素质修养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将茶文化引入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品茶与学习两者互促,领悟深厚的茶道精神,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更加注重人与人交往的仁义与诚信,改变自己原有的性格中的劣势,重新在修身养性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

2.3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学生的高校学习时期是学生的“三观”正确保证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各方面技能素质都在逐渐的成长完善,所以,将茶文化融入于高校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健全的文化体系,且其精神内涵意蕴博大精深,对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效。此外,茶文化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包容了美学艺术、礼仪风俗、哲学思想等理论精髓。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接触茶文化,不但可以体会到华夏千年丰富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理念,改善自己的心理、言行与价值观,了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特色,以茶道精神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修身养性的方式升华自我。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研究

3.1思想引导价值———行为规范的丰富

茶文化对于茶客的行为、礼仪及社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价值观念也是淡泊悠远、积极向上,是目前浮躁喧嚣社会的有效补充。教学活动尽管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则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形成急功近利的局部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通过融入茶文化,使学生的心态保持积极、清新的状态,乐观豁达地看待将来会遇到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完成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3.2文化学习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茶文化作为一个完善的知识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在之前传统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的依赖于心理教材,仅仅是传授理论内容,不仅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课程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将茶文化与心理思想课程的教学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但直接丰富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渊源与知识体系,加深高校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内容的印象,以其特有的文化学习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3.3人才培养价值———理性、健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目前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知识内容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忽略了学生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某些如利益导向等的片面错误的观念,从而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与同学、集体、社会中的情感友谊。茶文化的精神蕴含包括了修身养性、与人为善和淡泊宁静等思想价值内涵,而这正是学生的人生成长所具有一定程度缺失的理念。所以,通过高效心理教育课程对于茶文化的合理借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达到心理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最终培养出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领域,包含了宁静致远、仁义诚信、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及处世原则,将其应用于心理教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方向,从而实现综合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高旭晖,金哲.茶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茶叶加工,2010(3):46-48.

[2]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

[3]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4]兰岚.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5]刘芬.论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价值[J].文教资料,2013(11):4347.

茶文化核心内涵篇10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综合价值;旅游经济开发;结合思路;方向探讨

当前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利用与整个旅游经济开发相结合,将实现传统茶文化最大价值的开发,实现整个旅游经济体系化建设,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各项需要。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传统茶文化也面临着相应传承压力,因此,如何才能在目前这一社会环境下,完善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当前旅游经济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参与旅游已成为当前人们新的消费内容,而在人们旅游消费进一步释放过程中,整个旅游经济开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重点。当前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仍然有着相应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有:首先,目前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缺乏完善系统的切入产业,尤其是缺乏系统化的产业链条。对于旅游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体验效果,就不能依赖单一的旅游元素,其需要包含各种内容的产业链条体系。而整个产业链条的完善度实际上就从客观上影响了整个旅游活动参与的具体效果。当前在进行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由于其存在具体认知理念上的偏差和不足,从而使得多数旅游活动在呈现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单独特性和孤立色彩,从而使得整个旅游活动缺乏应有的动力支撑,当然,这也使得整个旅游经济开发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旅游消费需求。此外,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其深度和层次性较为欠缺。对于旅游经济开发活动来说,其深度和层次性,主要指的是在整个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其需要充分注重赋予其中应有的内涵理念,尤其是要注重产品的层次化配置和整个开发活动的持续性。但是客观的说,当前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化意识和全面理念,其更注重的是旅游产业开发的活动盈利,因此使得整个旅游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最后,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当前在旅游经济开发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未能对消费者自身的消费需要和具体的消费理念进行系统化融入,事实上,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其旅游产品的核心和关键是满足消费者的应用要求,但是系统的看当前多数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其更多是从开发者自身视角开展的,未能将消费者自身的需要系统化融入其中,因此无论是具体的消费需要,还是整个旅游市场发展的客观形式,都未能系统化融入到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活动中,因此,其完善度与消费者需求、市场需要都存在相应不足,所以整个旅游经济开发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动力。

2当前传统茶文化的具体价值认知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日益成熟,可以看到整个传统茶文化具有以下价值:首先,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经济价值。所谓经济价值,实际上指的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一系列值得被系统化开发的经济元素,而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中有很多值得被开发的元素,尤其是其中存在丰富的物质元素可以直接被开发应用于经济活动中。其次,对于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上来说,其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尤其对于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来说,其作为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其中无论是文化理念,还是文化元素,在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今天,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文化价值就极其最值得探究。最后,对于传统茶文化体系发展来说,整个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情感价值理念,传统茶文化体系是以精神内涵为基础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其中存在的礼仪元素,还是相应价值规范,都能对人们的情感理念形成相应影响和引导。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来说,越来越多人的心态存在相应不足,因此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就值得被研究和传承。

3消费者对旅游经济开发的各项要求分析

事实上,对于旅游经济开发活动来说,衡量其是否满足开发要求的关键就在于是否适应和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应用要求。客观的说,虽然当前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活动有着系统化的需要,而整个旅游经济开发也迎来了全新机遇期,但是还应该认识到,如今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其对整个旅游活动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提升,因此对于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活动来说,其必须从消费者自身需要出发,通过系统化融入消费者旅游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经济开发的最大价值。首先,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首先需要做到将消费者自身的旅游活动需要系统化融入到整个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消费者自身的需要是整个旅游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内涵,因此,想要实现最佳开发效果,就需要让消费者自身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通过充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应用需要,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经济开发的理想效果。其次,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还需要注重将多元要素融入到整个旅游开发过程中,在目前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不仅要系统化满足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同时还要充分注重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多元消费需要,比如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消费者的观光旅游需要,同时,还要将娱乐元素等一系列内容系统化融入到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从而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多样需要。最后,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还需要注重创新旅游开发形式,无论是技术元素,还是其中应有的价值理念,都需要系统化融入其中,尤其是对于旅游活动来说,随着科技元素应用日益成熟,如今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活动开展过程中,创新整个旅游经济开发形式,提升整个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性,已经成为整个时展的必然要求。客观的说,在整个旅游市场发展分类化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今在应用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经济形式时,需要充分注重提升其发展内涵。

4传统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结合的具体思路分析

随着当前人们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如今想要满足人们的应用需要,就需要结合整个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化融入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理念,从而满足消费者自身的旅游消费需要。但是客观的说,当前整个旅游经济在进行开发过程中,存在相应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未能将当前自身所具备的各项元素与消费者和市场发展的具体需要系统化融入,从而影响了整个旅游经济开发的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不仅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未能有效满足消费者对旅游经济开发的系统化要求,当然也未能实现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应用。因此,结合当前消费者的具体需要看,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的系统化结合,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必须从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通过将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与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活动相融合,从而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我们应该清楚,对于传统茶文化体系来说,其之所以能够被有效传承,就是因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具备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规范内涵,而这些元素不仅是当前人们所急需的,同时也是能够展现其中应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基础。因此,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够系统化展现和诠释其中应有的价值内涵,才能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其次,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价值发挥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将其中所具有的各项元素进行有效挖掘,通过有效融入整个市场的客观需要,从而构建满足整个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方式。系统的看,随着消费者自身参与旅游活动的理念进一步成熟,如今其在参与消费过程中,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观光旅游,而发展成为深层次的体验旅游。因此,在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进行开发利用时,要从其内涵元素的分析入手,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有效创新与完善。最后,在传统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结合过程中,应该注重从产业化和体系化视角入手,实现旅游经济活动的系统化开发,通过丰富旅游元素,从而实质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当然对于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活动来说,想要实现其最佳效果,就需要构建与整个旅游活动相关的体系化元素建设应用,尤其是注重对游客在参与旅游活动中各项服务配套项目的实质性融合,进而在满足消费者应用需要的同时,同时实现对传统茶文化价值的最有效开发。

5结语

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元素,还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都极具传承价值。可以说,正是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存在的具体价值,从而使得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极具开发必要性。不仅如此,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消费理念不断成熟,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整个消费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客观的说,当前整个旅游产业经营发展并不成熟,尤其是整个旅游经济开发未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旅游活动需要。

参考文献

[1]陆玉麒.巴蜀茶文化价值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11-113.

[2]蒙吉军.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文化旅游资源适度开发———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161-163.

[3]马秋芳.;旅游风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以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3-146.

[4]杨小花.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及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4):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