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十篇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十篇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5:21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1

我国实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之前,中央一级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分散采购,即国家各部委(也就是采购人)利用财政性资金(即国有资金)自行采购所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或者自行委托专门以营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采购。在政府分散采购的体制下,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社会中介招标机构,在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源源不断的业务,通常需要进行寻租,且必须与掌握公共权力的采购人进行“勾兑”。同样,为了使手中的有限资源能够获得更大的财富,权力主体往往也会进行相应的设租,在与寻租人达成默契后,大家利益均沾,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权力租金”。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抵制、消除公共权力的腐败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为了与国际上的政府采购制度接轨,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团体组织、事业单位(即各采购人)所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由本级政府设立的政府采购中心执行统一的采购任务,也就是集中采购。从而使我国的公共采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权与私权的合谋机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权力租金”肆无忌惮地交易。我国《政府采购法》在统一公共采购市场秩序的同时,明确了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主管机关和执行机关,也就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采购中心。这是我国法律第一次在公共采购市场建立起监督与执行相互制约的机制。与此同时,法律规定,集中执行各级政府采购任务的机关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可见,在政府集中采购的机制下,采购人与社会中介招标机构之间的利益组合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法律障碍,“权力租金”先前的设租与寻租机会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然而,法律颁布实施才三年多的时间,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9月19日出台了《中央招标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表面上来看是规范招标公司公共采购行为的,但我看完了所有条款后,为我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深感不安。因为《管理办法》是在鼓励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招标公司快速发展,遍地开花,让他们施展浑身解数,从中央机关各部委招揽采购业务,可以与各级政府采购中心一起,共同来中央国家机关(即采购人)所需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这显然是要与非以营利为目的政府采购中心进行不正当的竞争和较量。这岂不是扰乱了我国的公共采购市场!

《管理办法》所称的中央投资项目和国有资金,也就是中央国家各部委利用财政性资金的采购项目,所谓的国有资金或者中央国债也就是中央财政性资金;所称的中央投资项目的勘察、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监理、保险等方面的业务,也就是《政府采购法》所规范的中央各部委采购人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进行货物和服务方面的采购业务。《管理办法》虽然在第六条第二规定,依据《政府采购法》从事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的采购机构,其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不适用于本办法。笔者认为,《政府采购法》所调整的采购对象包括货物、服务、工程。国家发改委的《管理办法》只是一部行政规章,有何权力排除我国《政府采购法》的适用呢?况且,这部行政规章所适用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属于《政府采购法》的效力范围,只是《管理办法》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述采购人、采购资金、采购对象等,在政府采购一些概念方面赋予不同的称谓而已。《管理办法》混淆了政府采购客体、公共资金、采购机构、采购方式、主管机关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此情形如不予以扼制,必然会误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严格执行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同时也给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使我国的政府集中采购业务走向萎缩。转贴于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更感觉遗憾的是,作为我国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部门也不甘示弱。紧随《管理办法》颁发三个月后,国家财政部也于2005年12月28日颁发了《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认定办法》不仅规范货物和服务的招标业务,还规范了工程的招标;不仅适用中央国家机关的招标业务,还规范地方的采购对象的业务。由此可见,《认定办法》的适用范围远远超过了《管理办法》的调整内容。国家财政部作为我国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统一主管机关,担负着全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监督管理活动,对招标公司参与政府采购活动进行规范,是《政府采购法》所赋予的法定职责之一。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紧跟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步伐,随即《认定办法》,对我国统一的政府采购市场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因为两个办法都属于部门的行政规章,其法律效力较低,难以对全国的公共采购业务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虽然《认定办法》所适用的范围和调整的对象远远超过《管理办法》。但在规范同一采购主体、采购客体时究竟适用哪部行政规章呢?可见,两部行政规章发生抵触和冲突是必然的。在此情况下,必将给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带来困惑,究竟应该听从谁的指挥呢?因此,两个部委为了在公共采购市场中争权夺利,争先恐后出台的两个《办法》,并不能有效规范以营利为目的的中介招标机构。相反,正如与前面所谈到的理由一样,也会严重影响到各级政府机关为了集中统一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而专门设立的政府采购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为加强区属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采购法”)及有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属机关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采购单位”)实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活动,适用本办法。

政府采购范围:按照区财政局公布的“**区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执行。

第三条政府采购实行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管理体制。

区财政局是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各项监督管理职责,具体工作由区政府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办)负责。

采购单位和采购机构履行操作职能,接受区采购办的监督管理。其中,采购单位应当依法实施政府采购;采购机构应当依法接受采购单位委托,办理采购的具体组织事宜。

第四条采购单位应当明确负责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内设机构。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项目,按照规定委托采购机构组织实施;属于定点、协议供货范围的项目,按区财政局最新公布的定点及协议供货有关通知组织实施;经批准的自行询价采购项目,由本单位纪检人员全程监督管理。单位内未设纪检人员的,应确保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在内的2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采购,采购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妥善保存,并接受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

第二章预算和计划管理

第五条采购单位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单独列出该年度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预算,按照程序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局。

第六条区财政局对部门预算中的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并批复各采购单位。

采购单位应当自收到区财政局预算批复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填写、报送《**区政府采购项目审批表》至区采购办,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组织实施。

依据《采购法》相关规定,政府集中采购组织操作时间为10至15个工作日。短于10个工作日的集中采购申请,区财政局不予受理,所造成的工作延误由采购单位负责。

第三章政府采购运行规程

第七条政府采购活动包括以下程序:

1、区采购办根据《采购法》相关规定以及采购单位申报项目特点审核项目资金、确定采购方式;

2、采购单位按照区采购办的审批意见委托采购机构组织实施;

3、采购单位与中标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4、采购单位按照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约定进行项目验收和资金结算(财政专项资金由区政府采购专户直接支付)。

第八条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项目,区采购办在受理采购单位申请后3日内,根据其项目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自行询价”等采购方式组织实施。属于协议供货范围的项目,区采购办于受理当天进行审批,采购单位按照区财政局另行的有关通知组织采购。定点范围项目无需审批,采购单位可在定点范围内直接采购。

协议供货项目一次性采购金额达到集中采购限额标准的,按集中采购程序办理。

第九条采购单位在采购实施过程中,不得指定供应商或者品牌,不得在商务和技术等方面提出排他性要求。

第十条采购单位在项目验收过程中,不得另行增加或者改变验收的内容和标准。凡符合招投标文件或采购合同约定的,即为验收合格。

第十一条基建工程类项目统一由区建管局负责,具体实施程序按《**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采购单位确有原因无法按照本办法执行的,应事先填写《**区政府采购特殊程序申批表》,经分管区长签字同意,报区政府采购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主管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本系统的政府采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区审计局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的活动,应当接受区审计局的审计监督。

第十五条区监察局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

第十六条区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区属各单位的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检查所必需的材料和情况说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按照《采购法》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处理决定,在区政府采购信息指定媒体上予以公告。

区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采购单位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

(二)政府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以及采购审批或备案事项的执行情况;

(三)采购项目验收以及资金支付情况;

(四)政府采购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

第十七条政府采购资金的拨付按照区财政局国库管理相关规定执行,采购方式和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区财政局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采购单位在执行本办法和“**区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区财政局反映,区财政局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有权对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投诉和检举。区财政局负责受理有关政府采购投诉,并及时将调查情况反馈投诉人。

第五章附则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采购机构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保证政府采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府采购机构及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外进入本区域政府采购事宜的政府采购机构适用本办法。

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履行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外的政府采购机构进入本区域政府采购事宜时,必须向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登记备案。

第三条市及各市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政府采购机构办理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条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要适应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壮大各类政府采购机构,建设务实、创新、敬业、高效的政府采购队伍。

第二章资格管理

第五条凡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内政府采购事宜的政府采购机构必须具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认定的资格,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六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在认定的业务范围、资格内政府采购事宜。

第七条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事宜必须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从业人员、设施装备等。

第八条凡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府采购机构经批准分立、合并或注销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报告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政府采购机构享有以下权利:

(一)接受委托,依法独立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

(二)依据有关规定确认供应商资格;

(三)按照有关规定收取中介服务费;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政府采购机构承担以下义务: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

(二)维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对相关的资料、信息、商业秘密等负有保密责任;

(四)受理并答复潜在供应商的质疑;

(五)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接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

(六)组织参加政府采购培训;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执业管理

第十一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

第十二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第十三条政府采购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关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符合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专业岗位任职要求。

第十四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根据委托政府采购事宜,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协议,依法确定委托的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政府采购事宜必须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批复的政府采购计划和批复意见为依据。

第十五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将开标、评标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作为电子档案保存。

第十六条政府采购机构要认真受理政府采购质疑,并作出答复。

第五章培训管理

第十七条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切实提高采购队伍的执业水平和业务技能。

政府采购培训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十八条政府采购培训以脱产培训为主,非脱产培训作为补充。

脱产培训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培训时间、内容和方式根据所承担的业务工作需要确定;可以委托有关正规培训机构进行,也可以由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自行组织培训。

政府采购机构应当积极组织参加政府采购培训,配合做好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非脱产培训。

第十九条政府采购培训应当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应当作为考核政府采购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章考核管理

第二十条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应当依法对政府采购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考核内容

(一)机构制度情况。包括内部机构的设置,规章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等。

(二)设施装备情况。包括固定的营业场所及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所需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等。

(三)人员素质情况。包括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业务考试,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服务水平;创新、敬业和务实精神等。

(四)工作质量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文件)的制作质量;政府采购信息的范围内容时效;开标评标现场的管理;采购合同的制定和签订;中介服务费的收取和保证金的管理;采购文件的归档保存;报表数据的报送;质疑的答复;政府采购效率和成功率等。

(五)业务培训情况。包括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次数、人数、考试成绩和内部培训等。

(六)职业道德情况。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依法执业、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等。

第二十二条考核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能够量化的内容进行定量考核,对不能量化的内容进行定性综合考评。

(二)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除正常考核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方式进行考核。

(三)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可对一次政府采购活动进行专项考核,也可对一段时期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第二十三条考核要求

(一)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应当组织考核小组对政府采购机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可以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采购人和供应商参加。

(二)组织考核前应当制定考核计划和考核方案,并在实施考核前十日以文件形式通知政府采购机构。

(三)考核小组可以向采购人、供应商征求对政府采购机构的意见,并作为考核参考依据。

(四)考核结束后应当形成书面考核意见,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综合考核小组、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意见后,形成正式的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应当书面通知被考核的政府采购机构,并在“威海政府采购网”公告。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政府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

(四)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五)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五条政府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与供应商恶意串通的;

(二)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三)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四)开标前泄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情况的;

(五)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告信息而未公告的;

(二)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

(三)以不合理的要求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供应商,对潜在投标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或者招标文件指定特定的供应商、含有倾向性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供应商的其他内容的;

(四)未按规定将应当备案的委托招标协议、招标文件、评标报告、采购合同等文件资料提交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的;

(五)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七条政府采购机构违反政府采购法规定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政府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业务中有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报请上级财政部门依法取消其采购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4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政府采购,是指本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及其他资金。

第三条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程的其他采购活动依照政府采购法及其他有关政府采购规定办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区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本级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采购的具体日常管理事务由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区政府成立区政府招标采购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区采购工作,研究处理采购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特殊情况和问题。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审批需特别处理的各类采购招标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采购管理办公室,职责合并在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采购办),机构设在区财政局。

区采购办履行以下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活动、协调和受理政府采购中的投诉事项以及其他政府采购相关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采购形式

第六条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第七条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执行同期市集中采购目录及其限额标准。

第八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政府集中采购,采购人应当委托具备政府采购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具体组织实施采购。

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达到规定限额标准以上的,实行分散采购。

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服务项目,采购人应通过集体研究决定等形式自行采购,或自行委托政府采购机构采购。

大宗货物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办法根据市财政局、监察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采购方式

第九条政府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第十条公开招标应当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货物或者服务的数额达到规定标准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财政部门的批准。

第十一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本部门系统(含下属单位)零星采购未达到限额标准(纳入大宗货物采购范围的除外),但采购总量达到公开招标标准的同类型货物、服务项目,由主管单位汇总,报区采购办审批后实施捆绑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个别因特殊情况或遗漏未能捆绑公开招标采购的货物、服务项目,应经区采购办审批后进行采购。

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采购人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未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重复采购同一品种的货物或者服务项目,资金总额超过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视为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但依法经批准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除外。

第十二条政府采购应优先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鼓励本市诚信企业、地方优质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第五章采购流程

第十三条政府采购一般流程为:

(一)采购人年初提出年度采购项目预算。

(二)区财政局汇编、上报、下达年度政府采购预算。

对未列入当年预算的临时性政府采购项目,应先送区财政局按财政资金审批权限落实资金来源后,方能按本规定纳入政府采购计划。

(三)采购人领取、填报采购计划表。

应填报政府采购计划表报批的品目:符合大宗货物政府采购政策的项目;采购预算达到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采购项目。

(四)区财政局业务科室审核资金来源。

(五)采购人委托政府采购机构按批复的采购方式实施政府采购。

(六)采购文件编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采购文件需送区财政局备案。招标文件备案结束后,方可在财政部门要求的媒体上采购信息公告;区财政局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文件,应责成报备人修改,重新上报;政府采购机构对已发出的政府采购文件进行必要澄清或者修改的,须将澄清或修改的内容报区财政局备案。

(七)采购人确定采购结果。

(八)政府采购结果报备区采购办。

(九)采购人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组织验收。

(十)采购人自行支付或向区国库支付中心申请支付款项。

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时,凭政府采购计划表、中标通知书、政府采购合同、发票、以及有关文件(如检测机构证明、验收报告、供应商的开户银行和账号等)办理。

(十一)采购活动结束后,采购人、采购机构应当依照规定整理、保管政府采购项目文件。

第十四条政府采购工程类项目,应按规定纳入财政资金审核程序。

(一)采购预算在15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由采购人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由采购人集体研究后实施采购;

(二)采购预算达15万元以上(含15万元)3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结算报区财政审核中心审核,依审核结论办理决算;

(三)采购预算达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应由区财政审核中心出具控制价,结算报区财政审核中心审核,依审核结论办理决算。

第十五条政府采购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增项、增支。

项目招标采购后,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增项、增支的应在实施前按程序报批,增项金额超过原中标金额的政府采购及工程项目审批程序: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区财政审核中心审核,10万元以下的,报区采购办审批;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100万以下的,报区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审批;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经区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政府采购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对政府采购机构的采购价格、节约资金效果、服务质量、信誉状况、有无违法行为等事项进行考核,并在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定期公布考核结果。经考核不合格的,在6个月内不得参加本区政府采购活动。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依法进行检查时,政府采购当事人和其他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人员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材料。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出具政府采购监督意见书,提出具体监督意见。

第十八条区审计局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区监察局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行政监察。

第十九条增项、增支未获批准,增支金额超过原采购预算10%以上的采购人,由区政府办、监察局给予全区通报批评;增项金额超过原采购预算金额20%以上的,除给予通报外,还将追究采购人第一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条根据有关规定,采购人、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采购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对采购机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暂停其政府采购业务,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取消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一)未按规定在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告政府采购信息的;

(二)对应当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未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的;

(三)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计划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政府采购方式的;

(五)未按规定选择确定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

(六)强迫中标、成交供应商分包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或者与中标、成交供应商恶意串通分包履行政府采购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七)未按规定妥善保管政府采购活动的采购文件的;

(八)对供应商的质疑逾期未作处理的。

第二十一条根据有关规定,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情节严重的,在1至3年内禁止参加本区政府采购活动,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

(二)捏造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进行虚假、恶意投诉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根据有关规定,财政部门和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采购机构未依法进行考核,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二)对投诉事项未在规定时限内做出处理决定,或者依法应当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事项进行查处而未予以查处的;

(三)在实施政府采购监管中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行为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对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实施的紧急采购和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区财政局作为区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宣传、解释和贯彻工作。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5

一、20*年我市政府采购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我市政府采购工作从*年开始起步,在省政府和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截止20*年底,全市政府采购累计采购金额96579.23万元,比采购预算金额115809.26万元节约19230.*万元,综合节支率达到16.6%。我市政府采购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回顾政府采购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灵活多样,宣传《政府采购法》(二)加强领导,健全政府采购机构(三)建立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四)注重监督,促进政府采购健康发展二、20*年政府采购工作重点

政府采购工作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会全精神,以《政府采购法》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强化宣传,增强意识,依法采购,扩大规模,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理顺关系,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打好基础,坚持“三公”原则,强化监管力度,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努力营造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采购氛围,用市场经济手段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湖州经济从“苕溪时代”迈向“太湖时代”。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政府采购法》的重要性

《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政府采购法制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必将对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采购法》是保证我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规范其采购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是整个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由消费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的重要举措,是对财政支出的管理从分配环节延伸到使用环节,从资金管理延伸到实物管理,它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整个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消除“暗箱操作”,是一项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由于涉及面广,触及的利益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从20*年11月由市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政府采购办等四个部门联合开展的政府采购专项检查中,有些单位对政府采购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维护小集体和个人的既得利益而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擅自采购现象仍有发生。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明确政府采购是“政府”行为,不是代表你单位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买就怎么买的自身行为,必须要依法和规范;任何单位所需物品的采购,其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资金,单位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应属于各级政府。所以,大家要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在行为上要依法采购√匝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

《政府采购法》贯彻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发现不少单位虽然知道《政府采购法》,但对《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宗旨、基本概念、采购程序、采购方式、法定义务以及违法责任等方面情况了解较少。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多此一举,财政性资金工程项目采购,有《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就可以,何必要按《政府采购法》程序办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政府采购的良好氛围。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召开政府采购工作座谈会、表彰大会、电视讲话、通报会议等等,提高各部门领导依法采购的法制观念,进一步落实贯彻《政府采购法》。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开辟政府采购宣传专栏、公告专栏,把《政府采购法》的基本知识和有关规章制度向全社会公开,让全社会参与和监督政府采购行为。要组织和举办《政府采购法》的讲座和培训班,重点学习《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有关政策和制度、基本知识、实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各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卫生、城建、交通、公安、财税、工商等系统的领导,对其所属单位有关人员也要组织培训,既要管好本部门,又要管好下属单位。实施《政府采购法》,不是单纯为了节约资金,更重要的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政府采购是一项“阳光工程”,是与wto接轨的要求,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是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标志,它有利于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和行为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采购预算管理,认真编制采购预算计划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市财政预算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政府采购支出占整个财政预算支出比例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加强各部门和单位的采购预算管理,认真编制采购预算计划,发挥财政性资金最大使用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进一步增强部门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的编制力度,按照“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的规定,以及“要全面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通过细化财政资金采购项目和编制年度政府集中采购计划,加强政府采购的计划性”的要求,各部门在编制20*年政府采购预算时,必须把所属单位和团体组织纳入其中。采购预算编制后,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人大审核批准,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得超计划采购。财政部门要重点审查采购项目的必要性、采购资金的来源、采购数量及配备标准等,严禁各部门和单位编制无资金来源的政府采购预算;各级采购办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度政府采购预算,重点审查政府采购所涉及的采购目录、采购类型、规格型号、参考单价等方面的合理性,并及时下达政府集中或分散预算执行确认书,采购中心按照采购办下达的政府集中采购的预算执行确认书,分类分项制定每月(或每季)的政府集中采购计划,并按时组织采购实施。

(四)进一步科学、合法、合理确定政府采购原则和政府采购目录

《政府采购法》中所指的采购人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采购单位的资金都是财政性资金,不存在所谓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财政性资金是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拨款、国债资金、以及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借款。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必须明确三条原则:

一是有预算可采购原则。各预算部门都要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分别报同级政府采购办和财政部门审批、备案,

方可实施政府采购。

二是先审批后采购原则。各采购单位在采购前,先向同级政府采购办申请,经同级政府采购办和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根据所采购的项目和金额,确定采购方式,实施采购。

三是提高采购时效原则。在规范的基础上,对于金额相对较小的通用类商品,如计算机、电视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办公用纸、办公家具、空调等。经市政府采购领导小组批准,由政府采购办负责制定相应办法,通过采购中心公开招标,确认一批商业信誉好的协议供应商,实行协议采购,从而使采购单位采购便捷,提高采购时效。

(五)进一步完善制度,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与管理规范化紧密相关,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做到规范采购,又体现效率,确保《政府采购法》的顺利实施。”按照这一要求,我市结合实际情况,有必要对原有的制度和办法进行完善和充实,在规范、操作、监督、考核等四方面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

规范方面:完善《湖州市政府采购试行办法》、《湖州市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湖州市20*年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制定湖州市政府采购市场供应商准入审核制度,制定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办法;

操作方面:建立政府采购办、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人(单位)、供应商的政府采购规则和操作程序制度,建立政府采购中介机构操作程序规则;

监督方面:建立供应商诚信评价制度,建立政府采购中介机构监管和考评制度,制定供应商投诉受理和处理办法,制定违反《政府采购法》行政处理规定;

考核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中采购中心的考核和考评办法,制定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考评制度。

通过上述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断创新制度,完善政府采购机制,使《政府采购法》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加强监管,健全政府采购有效监督机制

《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从当前全市情况看,在执行政府采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先自行采购后报批;有些单位私自与供应商约定货物,再要求采购中心指定采购该货物;有些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擅自采购不报批;有些单位打着某某领导要求的牌子,非要采购自定供应商的货物;有些单位宁愿多花钱、多花力气私自采购,等等,这些“暗箱操作”行为,既不公开又不公正,还浪费财政性资金,违反《政府采购法》,我们必须坚决制止,认真查处。为了使各单位在采购活动中,能自觉遵循《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必须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监管,健全政府采购有效监督机制。

第一,理顺管办关系,加强相互制约和监督。政府采购办、政府采购中心和分中心,按照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要求,采购项目审批由同级政府采购办负责,采购项目执行由同级政府采购中心或分中心负责,特别是现已设置的建设局、卫生局、教育局的三个采购分中心,采购前应将采购项目报批同级政府采购办,原则上通用类商品由同级政府采购中心负责统一执行采购,专业设备商品由各分中心负责统一执行采购。在采购方式中,除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以外,供应商不得少于三家;在评标过程中,采购中心或分中心的人员一律不得参与评标,评标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在公开招标中,必须有监察部门和政府采购办人员在场监督;在履行合同中,采购中心和分中心要负责公正监督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条款。通过理顺管办关系,环环把关,相互制约,使监督机制发挥效能。

第二,健全监督制度,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氛围。在20*年11月由市财政、监察、审计、采购办四家组织的联合检查中,发现不少问题,比如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法》意识较弱,认识不足;随意采购较多,对资金节约意识不强,特别有些单位本身不富裕,一方面向政府、向财政要钱,另一方面将要来的钱不精打细算用,不编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目录的文件不向下属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贯彻,造成下属单位不了解《政府采购法》;有些单位与供应商有着某种私交关系,不愿意政府采购等等。从存在一些问题看,在加强依法采购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的同时,要从制度上入手,抓紧出台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监督制度和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应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办法;各级监察部门要制定相应党纪政纪处分规定;各级审计部门要把《政府采购法》作为领导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的内容,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严重问题及时通报同级政府,并认真查处;各级政府采购办要从依法采购角度,认真履行《政府采购法》的监管职能。财政、监察、审计、采购办四个部门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加大监督力度,使政府采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七)进一步提高两个素质,为政府采购工作开创局面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6

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形成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增加采购的透明度,简化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根据《*市政府采购货物类协议采购管理暂行办法》(韶财采购[*]3号文)的有关规定,我市已对部分办公设备协议供货资格重新进行了公开招标,确定了协议供货商品的品牌和中标供应商。现将本次办公设备协议供货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的概念

协议供货定点采购是指对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部分项目事先通过公开招标统一确定中标供应商及其所供商品的品牌、型号、价格、供货期限、服务承诺等内容,并用协议的形式加以明确,各采购单位在协议范围内选择中标供应商供货。采用协议供货方式采购的货物称为协议供货商品。

二、协议供货范围

(一)实施单位:市直和各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以及驻韶省直管单位采购协议供货商品在规定的限额标准范围内一律实行协议采购。

(二)协议供货商品:本次办公设备协议供货商品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复印机、速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投影机和教学实物投影机。

(三)限额标准:根据《*市政府采购货物类协议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采购单位采购协议供货商品,单项或批量预算金额未达到十万元的一律实行协议采购;三十万元以下的一般选择三种品牌以上的协议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三十万元以上(含三十万元)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全市统一执行这个标准。

(四)供货期限:本次办公设备协议供货期从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止。

三、协议供货程序

(一)*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在*市政府采购网*公布协议供货商品的品牌、价格及供货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有关信息(协议期间,协议供货商品的品牌、型号、价格变动以及供货商的调整变化等有关内容,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只在*市政府采购网公布,不另行文通知)。

(二)采购单位在协议供货范围内自主选择协议供货商品、品牌、型号以及相应的供货商,享受*市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的优惠价格及供应商承诺的服务。公布的协议供货价格或优惠率为最高上限。采购单位可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供货商进行价格协商以争取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三)采购单位进行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前应填写《*市政府货物类协议采购申报表》(附件一)向同级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提出协议采购申请;供货商凭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开具的《*市协议采购供货通知》(附件二)向采购单位供货。

(四)采购单位采购协议供货商品在当地无供货商或当地供货商无法提供采购单位需要采购的某一品牌的产品时,可由*市区或相邻县(市、区)的供货商供货。

(五)采购资金属于财政拨款或拼盘资金的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拼盘资金单位负担部分必须在采购申报计划前将资金拨入国库支付中心的政府采购专户。办理拨款的具体程序:供货完成后,供货商将《供货合同》、《*市政府采购项目验收报告》(附件三)及《*市协议采购供货通知》交同级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核,审核无误后由国库支付中心按有关规定办理拨款手续。

采购资金属于自筹资金的,市级单位由采购单位自行支付,县级单位按当地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供货完成后,供货商应将《供货合同》、《*市政府采购项目验收报告》、《*市协议采购供货通知》及发票复印件(须采购单位盖章确认)交同级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备案。

四、有关要求

(一)对采购单位的要求

(1)应根据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有计划申报协议采购,按规定签订采购合同,及时组织货物验收和办理付款手续。

(2)按照《政府采购法》第十条的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单位应采购本国货物。

(3)采购单位不得向非协议供货商采购协议供货商品,不得采购协议供货范围外的品牌产品,不得向供应商提出超越协议承诺范围的其他要求,不得在协议采购活动中弄虚作假。

(4)采购单位三个月内不得重复采购同一类型的协议供货商品,不准化整为零规避非协议采购方式。

(5)为方便验收及办理拨款手续,采购单位采购同一批办公设备应尽可能选择同一家供货商供货。

(二)对各县(市、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的要求

(1)要严格按协议供货的操作程序执行,确保采购的协议供货商品是中标入围品牌,并由相应的供货商供货,以维护各中标供应商的权益。

(2)应加大对协议采购制度的宣传,指导各单位做好协议采购工作。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国家税务局系统(以下简称江门市国税系统)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明确职责范围,提高采购效率,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国税系统政府采购是指我市国家税务局系统的采购人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配套资金),采购国务院公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称总局)制定的《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省国家税务局制定的《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

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

第三条全市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是指具有预算单位资格的全市各级国家税务局。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各级国家税务局的政府采购工作实行内部统一管理,市级由财务部门全面负责政府采购工作,各市(区)国家税务局由办公室负责政府采购工作。

(一)市局财务部门主管市局机关的政府采购工作,负责全市国税系统政府采购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二)各市(区)国家税务局的政府采购工作归口办公室管理,确定本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第五条市局政府采购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操作规程;

(二)编制、审核、汇总、报送全市国税系统的政府采购预算;

(三)编制、审核、汇总、报送全市国税系统的政府采购实施计划;

(四)组织政府采购项目实施工作,依法签订和履行政府采购合同;

(五)按规定权限或经授权对全市国税系统的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管理,指导和监督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

(六)审核、报送规定的审批或备案文件、执行情况和信息统计表。

(七)总局、省局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各市(区)国家税务局政府采购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操作规程;

(二)编制、审核、报送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

(三)编制、审核、报送本单位政府采购实施计划;

(四)组织政府采购项目实施工作,依法签订和履行政府采购合同;

(五)按规定权限或经授权对本级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管理,指导和监督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

(六)审核、报送规定的审批或备案文件、执行情况和信息统计报表;

(七)市局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国税系统的政府采购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应当设立综合管理岗位、项目操作岗位、审核监督岗位、合同执行岗位等四个政府采购岗位。、

(一)综合管理岗位职责:拟定政府采购规章制度,界定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界定政府集中采购项目、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分散采购项目,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办理备案和审批事项,拟定质疑答复意见等。

(二)项目操作岗位职责:组织实施政府采购项目招标、谈判、询价的具体业务,拟制政府采购合同等。

(三)审核监督岗位职责:审核采购合同,管理采购文件,检查所属单位的政府采购活动等。

(四)合同执行岗位职责:办理合同验收、采购资金的支付与结算手续,编报采购信息报表等。

综合管理岗位、合同执行岗位实行专岗专人配置,政府采购项目操作岗位据工作量实行一岗多人配置。市局配置专人负责政府采购工作,各市(区)国家税务局可实行专人管理或兼职管理。

第八条市局和各市(区)国家税务局应根据本单位政府购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和采购工作组,建立政府采购内部运行机制。

第九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自行组织项目采购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项目的采购方式,并组建项目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项目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的组成和职责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政府采购组织形式

第十条国税系统政府采购组织形式分为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

(一)政府集中采购,是指国税系统的采购人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项目的采购活动。

市局财务部门根据《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确定当年度本系统政府集中采购项目,明确划分市局与各市(区)国家税务局的执行范围。

(二)部门集中采购,是指省局统一组织实施《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目录》内项目的采购活动。

(三)分散采购,也称单位自行采购,是指国税系统的采购人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单项或批量采购3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工程40万元)以上项目的采购活动。

1.采购限额标准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规定执行;

2.分散采购的实施办法,由各级国税局采购人制定;

3.分散采购可以委托当地政府的集中采购机构或财政部、省级人民政府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采购。实行委托采购的,应当与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协议,依法确定委托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一条全市国税系统的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由市局根据当年度国税系统集中采购项目,通过组织招标、定点采购、跟标采购、协议供货以及授权采购的方式实施。

(一)国税系统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等采购方式通过“中国政府采购网”进行信息公布、在线交易和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二)授权采购是指全市国税系统的采购人采购《政府集中采录》、《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广东省国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在取得总局、省局授权后组织实施的采购活动。

以总局、省局文件方式进行授权,或通过采购人填报《国家税务局系统集中采购项目授权采购审批表》方式进行授权。

第四章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管理

第十二条全市国税系统政府采购采用以下方式: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经财政部授权,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方式。

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适用条件和标准,按照《政府采购法》第三章有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全市国税系统政府采购应当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执行。

第十四条各级国家税务局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预算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而需要采取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逐级上报总局核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价采购的程序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全市国税系统的采购人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建立内部采购工作程序,主要内容包括:

(一)政府采购事项内部决策程序

1.政府采购领导小组

2.政府采购工作组

3.集中采购部门

(二)政府采购事项内部协调程序

(三)政府采购内部监督程序

(四)政府采购项目操作程序(流程)

1.采购项目立项审比程序

2.业务需求提交程序

3.技术方案提交程序

4.采购方式确定程序

5.公开招标采购程序

6.邀请招标采购程序

7.废标处理程序

8.竞争性谈判采购程序

9.单一来源采购程序

10.询价采购程序

11.委托机构采购程序

12.合同审核及付款程序

13.验收程序

14.质量问题处理程序

15.询问处理程序

16.质疑处理程序

17.回避申请处理程序

18.信息公告程序

第五章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

第十七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应当严格按照预算实施政府采购,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未办理预算调整或未追加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得实施采购。

第十八条国税系统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预算在预算表中单列,按程序和预算编制要求逐级上报。

第十九条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表时,政府集中采购项目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确定;部门集中采购项目按照《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确定;分散采购项目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采购人确定。

第二十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应当根据财政部、总局或上级国税机关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审核、汇总、报送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计划、部门集采购实施计划、分散采购实施计划。

(一)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计划,是指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根据财政部、总局或上级国税机关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将本级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按照项目构成、使用单位、采购数量、技术规格、使用时间等内容编制的具体采购实施计划。

(二)部门集中采购实施计划,是指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根据财政部、总局或上级国税机关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将本级属于《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按照项目构成、使用单位、采购数量、技术规格、使用时间等内容编制的具体采购施计划。

(三)分散采购实施计划,是指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根据财政部、局或上级国税机关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将本级属于分散采购项目,按照项目构成、使用单位、采购数量、技术规格、使用时间等内容编制的具体采购实施计划。

第二十一条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的编制。

(一)总局在统一布置预算“一上”时,明确《政府采购预算表》、《政府采购预算表》(政府集中采购部分)、《政府采购预表》(总局部门集中采购部分)、《政府采购预算表》(各市分散采购部分)的编报口径。

(二)市局在汇总本系统预算“二上”后,根据预算“二上”方案,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草案,上报省局财务管理处。

(三)各级国家税务局的采购人应当自接到上级国税机关下的预算后,组织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的编报工作。

第六章备案和审批管理

第二十二条政府采购备案和审批管理,是指总局、省局、市局对本级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按规定以文件形式报送备案、审批的有关政府采购文件或采购活动事项,依法予以备案或审批的管理行为。

第二十三条下列事项应当由市局转报省局备案:

(一)市局制定的本系统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操作规程;

(二)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执行情况;

(三)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实行单一来源采购情况;

(四)按规定需要备案的项目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的组成情况;

(五)总局、省局规定的其他需要备案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下列事项应当报市局备案:

(一)县级以上市(区)国家税务局制定的本级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操作规程;

(二)市局规定的其他需要备案的事项。

第二十五条下列事项应当由市局转报省局审批:

(一)特殊情况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

(二)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非本国货物、服务或工程的;

(三)需要审批的授权采购;

(四)总局、省局规定的其他需要审批的事项。

第七章政府采购合同及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合同(包括采购协议,下同),由各级国税系统采购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

第二十七条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后,原则上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订立政府采购合同时,应当明确交纳合同履约保证金的办法。

第二十八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采购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单位,按国库集中支付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

第二十九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应当加强政府采购基础管理工作,建立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第八章评审专家使用管理

第三十条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中评审专家的产生,应按照《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评审专家应当主要从《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第三十一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按照采购项目的实际需要,聘请评审专家参加采购项目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询价小组的,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一)从财政部建立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二)从地方人民政府(采购中心)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三)对特殊项目所需税务业务专家,从《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地方人民政府(采购中心)评审专家库中无法抽取生的,可从《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专家库》中抽取产生;

(四)按照上述办法仍然无法产生的,由采购人确定。

第三十二条国税系统的采购人从《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地方人民政府(采购中心)评审专家库以外聘请、产生评审专家的,应当在评标、谈判、询价工作完成后七个工作日内逐级上报国家税务总局集中采购中心备案。

第九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财政部是国家税务局系统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四条市局根据规定的权限对我市国税系统的采购人政府采购活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十五条市局对我市国税系统的采购人下列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一)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的执行情况;

(三)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政府采购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制度落实情况;

(五)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情况;

(六)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的编制情况;

(七)政府采购信息的情况;

(八)对供应商质疑的处理情况;

(九)政府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

(十)政府采购备案或审批事项的落实情况和总局、省局授权事项的落实情况。

(十一)市局规定的其他事项。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制度;集中采购

政府采购从试点到全面推行,特别是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廉政建设;另一方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笔者认为,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根据国际经验,完整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是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之一。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不仅是基本法,还应包括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配套规定和办法等。目前,我国尽管出台了《政府采购法》,但至今尚未颁布《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也制定的较少,且缺乏统一标准,致使很多采购领域无章可循,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应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同时要尽快制定招投标管理、采购信息管理、专家管理和供应商投诉处理等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各地也可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二、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小,范围窄。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政府采购的规模一般为财政支出的30%左右。按这个口径计算,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显然偏小。例如,2003年全国财政支出为24649.9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为17229.85亿元,中央财政支出为7420.1亿元,但2003年我国地方政府采购规模为1396.6亿元,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1%,中央政府采购规模为262.8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支出的3.5%.此外,政府采购的范围也相当狭窄,大部分省、市政府采购的范围都集中在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建议各地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机构合理确定并公布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几个品目上,而应逐步将大型商品、跨部门的通用商品以及投资额较大的工程和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通过采购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逐步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设置集中采购机构

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采购项目的集中采购制度的推行。要实施集中采购,就必须成立相应的集中采购机构。因此,我国《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立作了相应的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集中采购机构”:“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事业法人,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采购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但从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统一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集中采购机构隶属(挂靠)不同部门,有依法设置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有隶属(挂靠)于政府办公厅(室)的;有隶属于政府机构事务管理局的;有隶属于成套设备招标局(集团)的;甚至还有仍然属于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二是集中采购机构的性质不一致,有事业单位、有行政单位、还有企业化管理单位,这种缺乏统一规范性的局面非常不利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但一当要设置,就必须依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设置。

四、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致使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人为地封锁市场,歧视、排挤外地供应商;有的地方资格审核过于简单,对供应商或承包商是否真正具有履约能力或其投标是否真实心中没底,出现虚拟中标现象;有的单位因采购项目的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先斩后奏,采取赊欠垫货的方式先行施工;有的部门将拨入的采购资金挪作他用,逃避政府采购;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具体执行机构不分,既制定政策又操作业务,另外,有的地方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非规范性问题。建议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一整套管理监督机制来协调、解决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在财政部门内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法规,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进行政府采购数字统计、政府采购分析评估,协调管理政府采购事务等。

2.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是政府采购工作规范运作的保证。目前,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执行,即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范围、方式和程序的执行情况,采购人员的职业责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行监察。此外,还应抓好以下环节的监督:一是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提高政府采购计划的约束力;二是建立供应商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竞标主体的监督;三是建立评委库制度,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四是建立采购与付款相分离制度,加强货款结算环节的监督;五是加强社会监督。在政府采购具体运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制定对外信息的制度和方法,定期将采购信息、法规、制度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监督,以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

3.建立仲裁机构。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需要进行仲裁。仲裁机构既可以是专门成立的政府采购仲裁委员会,也可以是一般性的仲裁机构,应按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规则进行仲裁,解决招投标和履行中的争议。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采购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理论水平低,对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工程预决算审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对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合理性、经济性掌握不准,对合同的履行、验收、监管不到位。由于政府采购队伍的专业水平不高,致使采购过程中时常出现采购程序不规范,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队伍已迫在眉睫。建议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各级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类培训班,对政府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政府采购的基本知识,有关法律、制度、政策以及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则等。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将财政系统的自我培训与利用社会资源培训相结合,更多地采取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的方式,以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培训质量。有条件的财经类院校可开设政府采购课程或专业,以满足各级政府采购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六、加快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建设

我国政府采购信息虽也在逐渐公开,但由于行业和地区分割,这些信息通常只在一些本地区、本行业的报刊、杂志上刊登,公开性明显不够,同时采购主体能掌握的市场供求价格信息也多局限于本地区和本行业,对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行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难以取得最佳采购结果。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快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商品采购目录、采购信息,而且要加强市场商品价格信息的收集。目前,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数据库管理系统。即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数据查询系统,将与政府采购有关的数据信息登记入库,供各级政府,采购主体、供应商、投标者及科研部门,大专院校随时使用。待条件成熟后,可考虑将有关政府采购统计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将采购信息上国际互联网。二是创办“政府采购信息报”。通过“政府采购信息报”及时各地、各部门采购信息,宣传交流国内外有关政府采购的先进经验以及有关政府采购政策。

参考文献:

[1]苏 明。财政理论研究[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刘汉屏,李安泽。政府采购理论与政策研究[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3]刘 维。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府采购,2005,(1)。

[4]刘利民。尹淑琳。论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2,(8)。

[5]冯健身。关于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探讨[j].财政研究。1998(3)。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9

一、瑞典行政管理制度概况及特点

瑞典位于北欧,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880万,瑞典人占90%。瑞典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全国分为24个省,实行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三级行政管理体制。首相是政府首脑,由四年一次大选产生的议会任命,负责挑选大臣组建内阁,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瑞典中央政府机构由内阁、首相府、各部及各管理局组成,它们共同履行中央政府的职责。内阁不负责具体行政事务,主要处理全国社会、经济、政治上的重要事务,如制定全国性计划,编制法案和国家预算提案并提请议会通过,执行议会各项决议等。首相领导内阁,确定各部职权范围和协调各部工作,设有专门的办事机构——首相府。首相府由首相直接领导,分设政治办公室和法律办公室。政治办公室又称首相办公室,由一名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领导,主要任务是为首相提供政府和社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有关的背景材料,另有一名新闻秘书;法律办公室由一名法官领导,主要任务是审核政府议案使之符合法律规定。首相府下设行政管理局、政策研究委员会等机构。

内阁所属行政机构又分为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两个层次。政务机关即中央政府各部,属于宏观管理层,不处理具体的行政事务。现有10个部,各部内设职能司及法律秘书处和行政秘书处,由大臣(部长)、国务秘书、新闻秘书、顾问等政务官员组成领导层。10个部共有4200名工作人员,其中20名大臣、130名国务秘书、顾问等高级政务官随政府更迭而进退;4050名职位相对稳定的公务员。各部负责执行内阁决定,主要职责是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拟定提交给议会的有关预算拨款和法律的政府议案,颁布法规规章以及对下属行政机构的一般规定,处理涉及本部门、本行业的国际事务,任命所属事务机构的官员等。

事务机关即中央各部下设的各中央行政委员会、管理局等附属机构,在整个行政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量行政事务的实际承担者。法律规定这些事务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向主管部汇报本机构的情况,上报本单位的预算报告,直接处理大量的日常行政事务;有权就具体政策的实施向有关部提出建议,协助决策。这些事务机构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各部一般不对它们下达具体指示,大臣或部的机构无权干预其日常工作。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大臣干预具体行政事务。事务机关的工作受政务机关的监督和控制,政务机关(主管部)通过向所属委员会和管理局指示、解释议会决定,对其如何使用议会拨付的经费做出详细的指示,任命事务机关的高级官员等方式,左右事务机关的发展方向、工作程序和内容。瑞典中央政府现有250个委员会、管理局等行政事务管理机构,35万名公务员。

二、瑞典中央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基本情况

瑞典中央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由首相府行政管理局统一管理。行政管理局是首相府下属相对独立的事务管理机构,局长由内阁(首相)任命的一名国务秘书(副部长级)担任,并在首相办公室任职。行政管理局作为保障中央政府机关职能正常运转的事务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如下:一是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用房及物业管理、政府采购、保安等服务;二是为各部门提供信息技术管理服务;三是为各部门提供行政经费预算及财务管理服务;四是为各部门提供信息、情报、网页管理、图书资料等方面服务;五是为各部门提供人事管理服务。总之,行政管理局作为瑞典中央政府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用房、物业管理、政府采购、信息技术、财务、交通、保安、文件档案资料管理等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服务。

行政管理局下设服务司、信息技术司、财务司、情报新闻司、人事司、文件档案司等6个职能司,现有500余名工作人员。各司职责如下:服务司,主要负责政府各部门办公用房分配、物业管理招标、采购、保安等服务,编制200人。信息技术司,负责所有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领馆电脑系统、政府信息网络管理和技术服务,编制200人。财务司,负责统一管理政府各部门帐户、财务会计监督、财务报表汇总等,编制约15至20人;每个政府机构相应有1-2名出纳,负责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情报新闻司,负责搜集整理国内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事务等非政治化的信息资料,政府网站、网页内容的更新等,编制30人。人事司,负责管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人事官员,政府各部门的人事官员则负责本部门公务员的聘用与管理,编制约30至40人。文件档案司,负责政府机构的规章文件公告、图书资料档案等的收集保护整理工作,保证公民随时查阅政府机关各项工作所形成的法规文件资料等,编制20人。其主要职能和运作情况如下:

行政管理局的政府部门日常后勤服务保障。行政管理局服务司负责为中央政府各部门提供办公用房、物业管理、政府采购、保安、办公物品、专车及其它有关后勤服务保障,主要有五个职责:一是政府采购服务。设有政府采购处,在各部委需要采购物资、工程、服务时,根据各部门委托具体组织实施采购;为各部门采购提供政策、技术支持。二是办公用房管理服务。办公用房管理处负责制定政府部门办公用房配备使用标准和制度,为政府各部门统一公开招标确定办公楼物业管理公司。瑞典政府部门的办公用房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由各部门从市场租用办公用房,租用原则是经济适用,如房屋位置太好、租金太高,就应考虑更换地点房屋,租用低价合适的办公房,以降低租房费用;办公用房物业管理服务也是招标引进物业公司承担,比自雇人员大大节省费用。据介绍,内阁10个部(包括驻外使领馆)每年办公房租金约为7000万至8000万美元。三是负责政府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安全处除负责政府机构的保安工作外,还承担政府部门网络、网站的安全工作。四是政府部门有关综合服务。物资供应处负责统一为政府机构购买办公室配备的咖啡、茶叶、糖果、饮料、纸、笔和文具等办公用品,发挥集中采购优势以降低成本。五是其它一些服务工作。如管理为首相和大臣服务的5名专车司机和12台专车。瑞典政府只有首相1人有官邸(首相官邸)和公务专车,统一由行政管理局服务司管理。专车司机也为各部大臣的公务活动提供交通服务,同时兼任首长保镖。专车只供首相和大臣公务活动使用,首相及大臣处理个人事务都自己开车,公私分明。

行政管理局的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服务。行政管理局财务司为政府各部门提供机关行政经费管理和财务会计服务,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统一管理政府各部门帐户及财会事务,监督政府部门经费往来情况,统计汇总各部门财务报表,每半年向议会提交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情况报告。二是协助所有政府机构制定行政经费预算计划。凡涉及政府机构的行政经费预算报告,都由行政管理局财务专家小组帮助拟定,并与首相府公室协调,审查同意后报议会审议通过;管理行政管理局自身经费。三是政府部门财务系统管理。政府所有机构的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及财务报表,要通过机关财务管理网络每月定期向财务司报告并接受审查监督,财务司发现问题后代表政府及时制止不合理行政开支,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益。据介绍,目前正考虑制定方案,加强和改进政府各部门行政经费支出管理,进一步精简各部门行政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取消各部门财务主管人员,行政管理局建立中央政府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各部门行政经费支付和财会事务,加强对各部门行政财务的监督和审核,提高行政经费使用效益。

瑞典政府部门的经费预算管理,实现部门预算和各部门行政经费集中统一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财政部和行政管理局在政府部门预算方面分工明确,财政部负责国家预算,行政管理局负责政府各部门行政经费预算。具体说,财政部负责拟定国家总预算安排,包括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年度总预算额度;财政部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经费预算总额全部划归行政管理局管理,由行政管理局制定各部门行政经费预算计划分配给各部门。行政管理局是政府各部门行政经费预算主管机构,是中央政府二级预算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局在制定各部门行政经费预算分配计划时,如某个部门对预算数额有意见,可通过首相府办公室主管国务秘书,与行政管理局协商调整。预算管理方面,财政部在编制国家年度预算草案时,行政管理局所属的政府部门行政经费预算专家组(由4名专家组成)在审查汇总各部门提出的行政经费预算数额后,向财政部预算司提出下年度政府各部门行政经费预算总额建议,财政部同意后统一纳入政府各部门预算计划。政府预算案提交议会审议通过后,就成为政府年度经费总支出的上限,通常不能突破,政府各部门行政经费预算则从总预算中全部划归行政管理局分配。

政府采购管理和行政管理局的采购服务。瑞典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采购活动必须严格遵守瑞典《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部门采购要面向全国甚至全欧洲的企业,要公开对各类供应商同样的信息,详细阐明准备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要求,使每一个供应商明确了解政府想要什么。公众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政府采购涉及的一切资料,如果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全面,出现暗箱操作,新闻媒体会曝光;供应商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可诉求法律解决。这些规定是《新闻出版自由法》、《政府组织法》关于政务公开、信息透明等基本法则的具体表现,也是政府所有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具体体现。

瑞典政府采购遵循灵活、高效、节约、方便、快捷的原则,方式多样。最主要的方式是公开招标竞争性采购,以确保购买的商品、工程和服务优质低价,特别是售后服务要最好。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方面,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有机结合。对大宗或涉及多个部门同类商品和服务,由行政管理局采购处负责统一集中组织公开招标采购,充分发挥集中采购可大规模降低价格的优势;对小额、日常或个别部门有特别要求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由各部门分散采购,提高效益,方便工作。

行政机关采购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制度;集中采购

政府采购从试点到全面推行,特别是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廉政建设;另一方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笔者认为,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根据国际经验,完整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是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之一。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不仅是基本法,还应包括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配套规定和办法等。目前,我国尽管出台了《政府采购法》,但至今尚未颁布《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也制定的较少,且缺乏统一标准,致使很多采购领域无章可循,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应尽快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同时要尽快制定招投标管理、采购信息管理、专家管理和供应商投诉处理等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各地也可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二、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小,范围窄。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政府采购的规模一般为财政支出的30%左右。按这个口径计算,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显然偏小。例如,2003年全国财政支出为24649.9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为17229.85亿元,中央财政支出为7420.1亿元,但2003年我国地方政府采购规模为1396.6亿元,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1%,中央政府采购规模为262.8亿元,仅占中央财政支出的3.5%.此外,政府采购的范围也相当狭窄,大部分省、市政府采购的范围都集中在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建议各地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机构合理确定并公布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几个品目上,而应逐步将大型商品、跨部门的通用商品以及投资额较大的工程和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通过采购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逐步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设置集中采购机构

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采购项目的集中采购制度的推行。要实施集中采购,就必须成立相应的集中采购机构。因此,我国《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立作了相应的规定:“集中采购机构为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集中采购机构”:“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事业法人,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采购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但从目前全国各地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统一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集中采购机构隶属(挂靠)不同部门,有依法设置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有隶属(挂靠)于政府办公厅(室)的;有隶属于政府机构事务管理局的;有隶属于成套设备招标局(集团)的;甚至还有仍然属于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二是集中采购机构的性质不一致,有事业单位、有行政单位、还有企业化管理单位,这种缺乏统一规范性的局面非常不利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但一当要设置,就必须依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设置。

四、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致使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人为地封锁市场,歧视、排挤外地供应商;有的地方资格审核过于简单,对供应商或承包商是否真正具有履约能力或其投标是否真实心中没底,出现虚拟中标现象;有的单位因采购项目的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先斩后奏,采取赊欠垫货的方式先行施工;有的部门将拨入的采购资金挪作他用,逃避政府采购;有的地方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具体执行机构不分,既制定政策又操作业务,另外,有的地方还存在暗箱操作及其他非规范性问题。建议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一整套管理监督机制来协调、解决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在财政部门内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法规,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进行政府采购数字统计、政府采购分析评估,协调管理政府采购事务等。

2.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是政府采购工作规范运作的保证。目前,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执行,即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采购范围、方式和程序的执行情况,采购人员的职业责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行监察。此外,还应抓好以下环节的监督:一是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提高政府采购计划的约束力;二是建立供应商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竞标主体的监督;三是建立评委库制度,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四是建立采购与付款相分离制度,加强货款结算环节的监督;五是加强社会监督。在政府采购具体运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制定对外信息的制度和方法,定期将采购信息、法规、制度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监督,以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

3.建立仲裁机构。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需要进行仲裁。仲裁机构既可以是专门成立的政府采购仲裁委员会,也可以是一般性的仲裁机构,应按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规则进行仲裁,解决招投标和履行中的争议。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采购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理论水平低,对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工程预决算审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对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合理性、经济性掌握不准,对合同的履行、验收、监管不到位。由于政府采购队伍的专业水平不高,致使采购过程中时常出现采购程序不规范,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队伍已迫在眉睫。建议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各级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类培训班,对政府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政府采购的基本知识,有关法律、制度、政策以及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则等。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将财政系统的自我培训与利用社会资源培训相结合,更多地采取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的方式,以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培训质量。有条件的财经类院校可开设政府采购课程或专业,以满足各级政府采购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应借鉴国际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六、加快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建设

我国政府采购信息虽也在逐渐公开,但由于行业和地区分割,这些信息通常只在一些本地区、本行业的报刊、杂志上刊登,公开性明显不够,同时采购主体能掌握的市场供求价格信息也多局限于本地区和本行业,对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行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难以取得最佳采购结果。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快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商品采购目录、采购信息,而且要加强市场商品价格信息的收集。目前,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数据库管理系统。即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数据查询系统,将与政府采购有关的数据信息登记入库,供各级政府,采购主体、供应商、投标者及科研部门,大专院校随时使用。待条件成熟后,可考虑将有关政府采购统计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将采购信息上国际互联网。二是创办“政府采购信息报”。通过“政府采购信息报”及时各地、各部门采购信息,宣传交流国内外有关政府采购的先进经验以及有关政府采购政策。

参考文献:

[1]苏 明。财政理论研究[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刘汉屏,李安泽。政府采购理论与政策研究[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3]刘 维。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府采购,2005,(1)。

[4]刘利民。尹淑琳。论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2,(8)。

[5]冯健身。关于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探讨[j].财政研究。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