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2:19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1

该报告是iDC年度垂直市场观察报告的一部分。报告还发现,社会媒体正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知识分享。

其它一些发现包括:对产品和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媒体部署的最大驱动力;被调查者反应,管理和跟踪所有网络内容是社会媒体最大的挑战;社交媒体预算一半花在了社交网络;市场营销人员是社会媒体的最大用户群,推动了社会媒体技术的购买决策。

该报告还发现,在所有的垂直行业中,零售业的投资力度最大。成功的零售商正将其移动、分析和社会媒体战略作为一个整合的经营方法。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这样的社交平台允许零售商分析用户行为,然后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直接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2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使命主要是行使新闻事实告知受众的职能,新媒体在承接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功能之外,更加发挥自身的互动优势,推动受众向用户角色的转变。《意见领袖对受众的情绪影响研究》一文以教师聚餐事件为例,探究意见领袖与受众情绪的相关性。

【内容提要】本文以2016年的美国大选为例,从假新闻的产生着手,探究假新闻背后产生的动因,详细分析社交媒体中假新闻的传播机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以谷歌adSense联盟为代表的互联网流量变现广告模式催化了假新闻的产生。社交媒体在政治参与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聊天机器人、监管体制的缺失以及受众在传播中的双重身份加速了假新闻的蔓延。

【关键词】假新闻传播机制社交媒体美国大选

2016年美国大选的结果与大多数美国主流媒体和许多选民的预期相左,Facebook也因为对于假新闻的传播不作为而被各界问责。目前,对于美国大选的文章多集中于研究政治架构或是对于大选中各类门事件的回顾和分析,而社交媒体中假新闻的传播机制鲜有学者关注,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价值空间。

一、社交媒体假新闻的产生

社交媒体假新闻的造假村是由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的主编克莱格西尔弗曼(CraigSilverman)最先揭露的,随后nBC、BBC、CBS迅速跟进调查。BuzzFeed新闻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假新闻网站大都来自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一个人口仅有4.5万人的小镇韦莱斯,当地人至少推出了140个美国政治网站。这些网站有听起来像美国风格的域名,如worldpoliticus.com、trumpVision365.com等等。①

运营这些网站的几乎都是青少年,大多数帖子都是从美国的边缘和右翼网站集成聚合或完全剽窃的。这些青少年编写一个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并到他们的网站,然后迅速把链接分享到Facebook上。从Facebook上点击新闻并访问网站的人越多,给假新闻网站带来的广告收益就越大。

此外,在马其顿这样的小国,精通网络的人甚至只是青少年都可以利用Facebook、谷歌来赚钱,这让当地少年引以为豪。大选结束后,运行这些网站的年轻人也知道靠大选带来流量的机遇结束了。虽然流量和收入将大幅下降,但他们之后可能会继续运营与运动以及健康相关的网站。

二、假新闻的盈利模式:谷歌adSense联盟

假新闻的生产只是传播环节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传播假新闻。马其顿青少年为了增加点击率,在Facebook上买了大量账号,转发分享他们生产的假新闻。此外,他们用这些账号加入Facebook上的美国政治群体,垂直地把新闻推给那些支持特朗普的群体,让假新闻有针对性地传播到那些更容易相信假新闻的群体中,使得假新闻得以二次传播,再次拉动点击率。

目前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方式主要依靠各大平台的广告体系,其中,谷歌的adSense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体系。

谷歌现有广告体系分为两种:adwords和adSense。adwords是一种通过使用谷歌关键字广告来推广网站的付费网络推广方式。adSense是针对网站主的互联网广告服务,它的作用是将谷歌adwords广告放进个人网站。如果一个网站加入谷歌adSense,那该网站就成了谷歌的内容商,即允许在自己网站上显示谷歌提供的关键词广告。谷歌根据广告在该网站被点击的次数给该网站主支付佣金。adsense是根据网站页面内容而不是搜索内容进行广告投放的,adsense在谷歌搜索中也是单独在右侧成列,不影响用户原本的搜索结果。

一般来说,一个网站的浏览会有百分之一的人点击谷歌广告,每次点击0.3美元,pV(pageview,即页面浏览量)一般每个ip地址平均为2个左右,即1000个ip的话会带来6美元左右。马其顿青少年制作的假新闻一旦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一个月浏览量能达到500万ip,月收入能达到好几万美金,而当地的平均薪水每月仅有350欧元。

三、社交媒体中假新闻的传播机制

(一)社交媒体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特朗普的团队对于社交媒体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希拉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Facebook帮助特朗普赢得了美国大选,被人称为twitter总统。作为社交媒体的发源地,美国总统近年来对于社交媒体愈发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被称为互联网总统,因为他在竞选时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造势,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底层人民,获得了成功。

社交媒体在公民的政治参与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民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也愈发娱乐化和社交化,传统媒体失去了原先作为消息主要来源的优势。在本次大选中,主流媒体没有体现出本身的专业性,而是用自己的政治立场来参与报道。此外,美国大選后,BuzzFeed网站对虚假新闻网站做了一个综合分析,发现在读者互动方面,虚假新闻网站远远领先于传统纸媒和电视。

皮尤在2015年4月的报告中提到,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网络用户从Facebook获取政治和政府新闻,而这一平台受到来自朋友、同事等关系的驱动。②从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的用户的比例仍在上升,这种上升不是由于技术的革新,而是更多的人从其他渠道转移到社交媒体上了,用户也更倾向于从不同的社交媒体获取新闻。③

(二)聊天机器人操控虚假社交账户

聊天机器人是一个用来模拟人类对话或聊天的程序。南加州大学研究显示,研究人员通过使用超过1000个功能来识别twitter上的账户,包括其朋友、内容、反映的情绪及每条推文之间的时间。通过该框架,研究人员声称发现9%~15%的twitter账户是机器人。但报告称由于机器人的复杂性,在该检测模型下,复杂的机器人可能也被识别为人类,15%的数字只是保守估计。④

社交媒体中的聊天机器人其实还包括自动与其他用户交互的社交媒体账户,而且聊天机器人在公共政策问题、政治危机和选举等政治信息中特别活跃。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聊天机器人的数量明显上升,并蓄意增加候选人的粉丝数,在twitter上,他们类似新的自动语音电话,影响和说服选民。在大选期间,聊天机器人发出了约40万条支持特朗普的信息。在美国大选第三次辩论之后,twitter上自动的亲特朗普的账户推送的消息是亲希拉里账户的7倍。事实证明,大多数这类账户,是由聊天机器人操作的,这也是计算宣传的最新工具。⑤

《经济学人》看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认为聊天机器人将成为继应用市场之后,下一个科技前沿。⑥但随着聊天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社交平台不对此加以管控,人工智能操纵政治参与的倾向可能会愈发明显。

(三)监管机制的缺失

由于新闻获取和政治参与的渠道多样化,传统媒体失去了原本的优势,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使得受众也成为了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随着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的兴起,用户生产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UGC(UserGeneratedContent)内容,以之前的监管体制和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理念来调控新时期的网络环境,力不从心,从而效果不佳。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作用削弱,控制新闻内容和舆论变得越发困难。在新兴媒体时代,信息过剩、信息高度自由的情况下,把关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Facebook去年6月突然裁去了热门话题板块trending的人工编辑团队,从而导致算法推荐的假新闻多次上了热门新闻排行。公众因为假新闻对Facebook加以指责,但Facebook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社交平台并非媒体机构,因此内容仅仅是用户的上传和分享,与Facebook无关。自从Facebook出了即时文章栏目(instantarticles)之后,内容不跳转到媒体页面而直接呈现在Facebook上,截断了媒体网站的流量,也使得媒体的浏览量和Facebook的新闻分发算法直接挂钩。

尽管算法在新闻推送和内容分发方面提升了效率,但要做到完全取代人工编辑目前看来还不可能实现。原因在于,虽然根据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推送迎合了很多受众的喜好和使用习惯,但也非常容易带来内容质量的下降甚至是假新闻的肆意传播。在民众和媒体的谴责中,Facebook终于开始应对假新闻,并承诺会完善算法和体系来过滤假新闻。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2016年12月公布了Facebook解决假新闻的几项措施,包括用户举报、第三方查证、算法及内部判断、惩罚措施等。Facebook将用户举报的假新闻及其数据报告发送给第三方(如美联社和aBC)进行仲裁。如果该条新闻被认定是假的,那么Facebook会给它标记一个假新闻的解释,使这条新闻的排名下降。⑦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假新闻的传播问题,仅仅是加强了举报机制,把治理假新闻寄托在用户举报上,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目前难以推断和衡量。

(四)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双重身份

互联网时代下,受众已经从内容的消费者(Consumer)变成了生产消费者(prosumer)。在社交媒体中,受众不仅仅只是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拥有了双重身份,影响到内容的媒体的公信力。受众的公信力能够决定与其相关的人愿不愿意相信媒体的新闻。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受分享者的影响有多大。

美国新闻学会(americanpressinstitute)和美联社的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了媒体洞察项目(themediainsightproject)报告受众的信任度跟传播信息的信使更有关系。决定一位读者是否信任新闻内容的主要原因,不是媒体的公信力好不好,而是要看把新闻分享给他的人是谁。⑧人们更容易相信从自己信任的分享者处获得的新闻,此外,他们还会倾向于进一步传播给其他人。在另一项研究中,YouGov(舆观)调查发现仅有4%的人能够正确地分辨假新闻。

奥尔波特提出了谣言传播过程的三种基本机制:简化(Leveling)、强化(Sharpening)和同化(assimilation),⑨一人之言不能称之为流言或者谣言,群体性的传播行为才会产生谣言这一结果。有相同经验的传播者更容易互相传播谣言,也就是报告的结果呈现的那样。

(五)民粹主义的兴起加速假新闻的全球传播

在此次大选中,特朗普表现出的反传统、反建制、反精英的行为,受到了广泛的底层民众的支持,但也表现出了民粹主义的特质。

民粹主义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著名学者俞可平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者感知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⑩民粹主义虽然起源于19世纪后期,但民粹主义在当下却因为社交媒体的发展而崛起,社交软件的算法推送导致的群体极化让民粹主义者们的声音在社交软件上被放大和回音,民粹主义的兴起加速了假新聞的全球传播。

除了美国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缅甸、澳大利亚等地都受到了假新闻的冲击,2017是欧洲选举年,假新闻的治理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媒体和政府的共同话题。

德国目前的重点是规范社交媒体公司。德国将于今年9月份举行大选,但社交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大量针对该国的难民的假消息。立法会议员正在考虑立法强制Facebook在24小时内剔除假新闻和煽动性言论,违反将面临重大罚款。

英国隶属于下议院的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theUKHouseofCommonsCulture,mediaandSportCommittee)主席认为假新闻是对民主的威胁破坏了媒体的自信和公信。委员会还发起了一项针对假新闻的意见征集,调查主要关注到假新闻对于公众理解的影响,不同人口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的反应,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责任,什么带来了假新闻的成长以及英国新媒体市场的特殊之处。

在今年10月全国大选之前,捷克政府在内政部已经设立了一个专业的分析和通信部门,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来监控内部的安全威胁,也将针对虚假宣传。据工信部说,它不会给任何人强加真相或者审查的媒体内容。该单位的twitter页面上的推文解释说,他们将评估虚假信息是否严重影响内部安全,如果结果为是,它会通过公开可用的数据和事实,驳斥造假行为。

意大利反垄断局局长乔万尼皮特鲁泽拉呼吁欧盟成员国建立独立的公共机构网络,防范虚假消息,以反垄断机构体系为模型,而不是由私人的社交媒体公司来规范新闻业。在欧盟层面,额外的资源已提供给欧盟的中东战略司令部特别工作组,旨在对抗俄罗斯在前苏联国家试图影响通过误导和宣传投票。11

法国大选结果已经尘埃落定,有了美国大选的警示,此次大选打压假新闻的强度很大。谷歌新闻实验室联合法新社等17家新闻媒体启动交叉核实的项目,呼吁用户向平台提交疑似假新闻的报道并加以跟进。Facebook则和《世界报》等媒体建立联系,如果有两家媒体认定该内容是假新闻,则这条内容会被标注存在争议。

四、后真相时代:真相姗姗来迟还是辨别力的缺失?

《牛津英语词典》将post-truth(后真相)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纽约时报》将后真相定义为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经济学人》发文说,后真相展现了这个新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真相没有被篡改,也没有被质疑,只是变得很次要了。

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2016年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特朗普被称作后真相政治的典型代表没有事实依据,仅是靠断言感觉是这样。假新闻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并表现出感觉是真相,相较于主流媒体的新闻,社交媒体的用户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新闻。

由于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的用户作为自媒体新闻的者,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幅提升,但未受过训练的内容者很容易使得新闻变得片面、情感化甚至信息谬误。每天浸淫在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也习惯了在谣言和辟谣之中选择自己想要的观点。

此外,心理学上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前文提到的造假村的发现者克莱格西尔弗曼之前曾经做过研究,人在看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信息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对自己的看法产生怀疑,而是对信息产生质疑。就如人们在面对假新闻时,虽然新闻被辟谣是假新闻,但仍然会觉得感觉起来确实是特朗普会做的事情,而选择相信假新闻。真相只是变得很次要了。更多的民众还是愿意相信符合自己的观点的新闻。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3

市场经济背景下,广告是媒体的主要“衣食”来源。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与渠道的深刻变化,在逐步颠覆着各大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乃至生态链。

传媒变局时代,市场格局、经营模式、市场需求在变,户外广告也在发生着系统性变化与调整。作为户外广告的经营者,也必须顺势而变。

一、户外广告形态升级之变:进入3.0时代

户外媒体的技术创新,是户外媒体被称为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原因所在。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深入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一方面,正在加速全媒体矩阵的资源重组与革新;另一方面,媒介业态与传播格局的颠覆正在影响着户外广告的生态变化,并引领户外广告形态升级。

早期的户外广告,主要以招牌、灯箱为主,后来演变为大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准与行业实力,画面都是静态的,即户外广告的1.0时代。这一时期,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霓虹灯、滚动灯箱、三面翻大牌及动力与能量混合装置的发明与应用,直接作用于户外媒体本身,广告画面不再是静态的,户外广告从此进入2.0时代。这一阶段,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LCD、LeD高清大屏的研发及在户外媒体中的大量应用,使户外广告由单一平面,升级到多维数字化,并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而与互联网链接。多媒介形态快速融合到户外媒介,户外广告业在媒介形态与技术层面上,跨入媒体融合的3.0时代。这一时期,始于2010年,2013年以来发展尤为迅速。

跨入户外广告3.0时代,所有的传统户外平面媒体都有可能借力新技术,实现跨屏互动;每一个户外媒体,都有可能成为其三维空间传播的主阵地与信息源。例如二维码技术、wi-Fi或蓝牙技术支撑的“摇一摇”,以及其他最新的技术传播方式,自2015年以来在户外媒体中广为使用。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推出的大河多媒体信息港为例,其2007年开始建设,2008年获河南省文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2000万元贴息贷款,建成后融合即时上网、阅报栏读报、灯箱广告、高清LeD大屏四位一体,多媒体互动,融合多种需求,成为郑州街头不可多得的文化传播平台和广告载体。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深耕河南传媒市场20余载,依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资源优势,在媒体广告板块业务发展迅速,年营业额近2亿元。在户外媒体经营方面,其历经了户外媒体广告成长发展的3个阶段,从广告喷绘制作,到设立广告大牌、广告灯箱、滚动阅报栏,再到高清大屏、多媒体信息港。目前正是其户外媒体阵容最强大的时候,累计拥有高铁、城铁、地铁、公交站亭、灯杆灯箱、路铭牌、阅报栏,以及社区、商业街区、户外大牌等十余种户外媒体,年营业额早已超过传统媒体公司的营业额。

户外广告3.0时代来袭,如何发挥户外媒体落地性强、贴近性好、包容性高的优势,以户外媒体作为市民随时随地的沟通平台,整合手机等手持终端、流动媒体,构筑下一代的城市户外广告传播体系,值得所有的户外广告经营者深入思索、奋力推进。与此同时,媒介形态的技术升级,也在助推着户外广告市场格局与经营模式的变化。

二、户外广告格局之变:轨道交通与社区媒体成新宠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除节假日之外,更多的人不是在家、在社区,就是在出行的路上,进而形成社区、城市公共交通、城际交通等新的生活场景核心区域。这样一来,其对应的轨道交通媒体、城市公共交通媒体以及社区媒体,毫无疑问就成为户外媒体的新宠。

(一)轨道交通媒体

轨道交通,包括城市地铁与轻轨、打造城际1小时生活圈的城际轻轨(城铁)以及高铁。其通车线路与里程,近年来高速增长,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区域快速覆盖,正在改善着人们的出行状态和生活、工作方式,双城生活居民越来越多。

以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郑西高铁河南各站点媒体资源为例,郑西高铁开通3个月左右,郑州到西安的直达航班取消;郑徐高铁2016年9月10日开通,9月14日―16日,郑州东站往来客流日峰值高达21万人次,每月发车辆达4000列次,已快速成为全国的主要高铁枢纽站点。如此高密度的人群覆盖,也相应地快速提升了高铁站广告媒体资源的受众到达率和传播效果。高铁河南站点优质广告资源受广告主追捧就是最好的诠释。

(二)城市公共交通媒体

城市公交,这里主要是指公交车、出租车,公交车是主体,出租车是补充。公交车也是几乎所有城市都大力推荐的一种地面出行交通工具。

以郑州BRt公交系统为例,郑州市三环快速公交开通以后,线路总长度达669.4公里,日均客流量高达90万人次,这样的载客量在国内及亚洲快速公交客流量排名第一。[1]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携手《河南商报》运营的郑州三环BRt快速公交站亭广告资源,全程39个站点,与市区各板块主要公交线路交会,是最繁忙的快速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高达20万人次,各站亭灯箱广告媒体资源1000多块,其平均媒体受众到达率高达90%,也是各类广告企业关注的优质广告媒体。

(三)社区媒体

社区媒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阅报栏、灯箱、信息栏、自动饮水设备、快递包裹接收站、电梯框架、楼宇电视、社区广播等,几乎囊括了户外新媒体的各种形态。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休闲居住场所,是每一个城市人的心灵家园,作为高密度人群聚集的场所,其视觉所及的注意力场景就是最好的媒体资源。

以河南日报社区党报阅报栏为例,其覆盖郑州市200多个成熟中高端社区,均设立在社^进门显眼位置,投资大、形象好、功能多、信息传播便捷,报纸更新及时,画面尺寸大、多画面实时滚动,受众到达率高达80%。阅报栏设立六七年来,广告画面上刊率一直稳定在75%左右,是很多居民生活消费类品牌看好的优质理想媒体。

三、户外广告经营模式之变:整合资源经营创新是趋势

户外广告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大多是一个牌子养活一个公司的经营模式,资源分散、经营方式相对单一。

直到分众传媒的框架媒体出现,其在短短几年时间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写字楼、社区,整合资源对于户外广告经营市场的价值与重要性,才使广告圈大佬们如梦方醒。

户外3.0时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媒体融合的概念,依托传统户外媒体形态,借助新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实现“动静”结合,其核心当然是户外媒体本身,通过数字化传播实现传统的户外广告传播价值最大化。

因此,户外媒体3.0时代,在多媒体融合的同时,户外媒体经营者必须着力进行横向资源整合营销,实现“融媒体”矩阵组合营销,进而才能切实提升户外媒体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客户需求不再是单一媒体,而是多媒体矩阵融合传播。

户外广告媒体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就单一媒介形态而言,要形成网络化区域覆盖。这样有利于形成媒体合力,全面覆盖媒体受众,提升媒体到达率,增加客户的投入产出回报。以河南日报党报阅报栏项目为例,我们通过近10年的努力,累计投资近亿元,组建了覆盖河南全省的中心城市主干道阅报栏网络、核心社区阅报栏网络、高校阅报栏网络,既有滚动阅报栏,又有涵盖阅报栏、高清LeD、在线网络互动的多媒体信息港,累计2000多座,实现了全省中心城市“全网络覆盖、单一媒体多媒介融合”,有效提升了阅报栏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其二,就户外媒体运营而言,要实现多媒介形态组合,致力于满足单一客户全户外投放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10余年来,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依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社会资源优势,快速实现布局户外广告媒体多形态布局,在全省投资近亿元建设2000多座阅报栏自有媒体的同时,采取灵活策略先后拿下郑西高铁及河南高铁站媒体广告资源10年的经营权、郑州航空港区户外广告30年经营权,竞标夺得郑焦城际列车媒体、乌鲁木齐高铁站核心广告资源、武汉地铁3号线全媒体资源,合作运营郑州三环线BRt站亭广告、郑州二七广场德化商业新街广告资源。

上述涵盖轨道交通媒体、城市公交媒体、社区媒体等主要的三大类,传统灯箱、阅报栏以及高清LeD,线上线下,多媒介形态融合发展,配合公司在报业集团体系内独有的传统媒体资源优势,可以满足单一客户多媒介形态的传播需求,进而实现媒体资源整合中1+1>2的溢出效应。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连续两年户外媒体广告收入过亿元,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整合资源”层面的努力与战略布局。

其三,从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上来看,模式创新是关键。

就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户外媒介资源的整合,要采取灵活策略。

一般而言,能够自建媒体是首选,例如我们的河南日报党报阅报栏网络,收益率最大;其次是媒介资源合作运营,包括郑州航空港区户外媒体项目、二七德化商业新街媒体项目、郑州三环BRt公交站亭媒体项目,可以规避风险;再次是市场化竞标,独家买断媒体资源经营权,包括我们的郑西高铁河南各站点媒体、郑焦城际列车媒体、乌鲁木齐高铁站媒体、武汉地铁3号线媒体、郑州主干道灯杆道旗媒体等项目,风险收益共担。

其四,资源整合是战略,经营创新是核心。

户外广告3.0时代,从技术、设备、材料到媒介形态,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催生着全行业巨变,传统的户外媒介特征与经营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很多的户外广告业内经营者,在经营战略与思路上,还停留在2.0时代――仅仅是卖牌子,属于传统的媒介资源销售导向,传统媒体“平面化”的经营思维,还在影响着新媒体的整体运营策略。

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媒体市场变局,多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河南传媒界还相继组建了大象融媒集团、大河网络新媒体集团,其核心在于“融”的主体,传统媒体提倡融合,目前还是以传统纸媒、广电媒体为核心,其他新媒体技术平台为辅,融合发展。[2]

因此,传媒变局时代,户外广告媒体经营者也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战略选择,在多媒介融合的同时,着力进行横向资源整合营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是企业内部,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整合营销,其核心是经营策略由“媒介销售导向”向“客户服务导向”转变,给客户提供一揽子媒介资源解决方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经营模式的创新。

其二是企业外部市场,非竞争关系的合作方之间,彼此资源的整合营销与良性互动,避免客户恶意压价与资源闲置,其本质上也是以客户服务为导向,强调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的步伐已经走向全国,从大中原到大西南、大西北布局大户外,累计拥有户外媒体资源面积已达10余万平方米,如此大体量的媒体资源,全部自营无疑会增加经营成本与风险。以郑州高铁东站为例,先后有近10家公司参与深度运营合作,协同作战,努力把该站媒体资源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单位媒体面积售价最高、销售率位居全国前列的高铁站。

直面未来,在经济新常态语境下,我们作为户外媒体广告人,需要资源整合、横向协作,更需积极推动技术与经营创新,让资源在深度整合中创新成长、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与期待。正如总理所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笔者坚信,站在媒体变局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以变应变,着力整合资源、技术与经营创新,户外媒体也一定会飞得更高!

注释:

①央视CtR媒介智讯,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tR)成立于1995年,是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品牌Kantar集团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提供商,CtR的研究服务涵盖品牌营销和媒介受众,研究领域跨越媒介与受众研究、品牌与传播策略、产品与消费市场分析、渠道与服务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郭富收.郑州三环BRt26日起试运营绕一圈2小时13条支线[n].河南商报,2014-06-20.

[2]左光瀚.媒体融合形势下传统媒体的突围[J].新闻爱好者,2015(2).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4

去年底,Facebook资助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Consulting实施了一项调查研究活动。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市场营销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很重要,但是却没有充分利用它。因此,这个社交网络巨头了两本白皮书,并统称为“社交业务蓝图”(SocialBusinessBlueprints),以便与营销人员分享利用社交媒体的成功做法。这两本白皮书的名称分别为“建立网络品牌”(BuildingBrandsFortheConnectedworld)和“在网络上谋求成功”(organizeForSuccessintheConnectedworld)。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76%的营销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对于品牌建设非常重要;72%的营销人员认为,它对于培养用户忠诚度也很重要。而且,59%的营销人员相信,在将来不支持社交媒体的公司将难以生存。71%的营销负责人相信,公司能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竞争力;仅有33%的营销负责人现在拥有打造社交企业的长远战略。这项研究活动对101名副总裁和营销人员进行了网络调查,并采访了12名Ceo、Cmo和营销副总裁。

Facebook还罗列出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来定义社交性:

社交影响力:建立让品牌用户影响其朋友的战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常会向他们的朋友寻找建议,从而决定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资金。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网络为渠道来品牌信息,激励人们参与其中并分享信息。

社交营销:将社交媒体和技术融入到规划营销战略和提供品牌体验的过程中。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5

移动传媒终端的特点及其问题

相对于传统媒体,移动传媒有空间的无限性、主体的二元性、客体的广泛性、经济性和时效性等优势。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传播实时化,从单一到交融。这里笔者想强调移动传媒终端的另一个特点,即收视的强制性。与传统的电视不同,移动传媒终端没有给受众自由选择的空间。比如对早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人来说,只要乘坐了某路公交车,就意味着他必然会看到预设的节目。而受众一直处于“你播我看”的被动地位,这限制了观众随时更换频道或关闭声音的权利,有利于预设节目的传播效果。但是,这个特点一旦被误用,也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

根据易观国际的中国移动电视市场研究专题报告,200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视广告收入达到7.88亿元,同比增长56%。主要移动电视运营商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广告主数量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大广告主的数量及投放力度均有较大提高。??这说明移动传媒终端的广告效益十分明显,但也从侧面说明,移动传媒终端广告时间过长。正如CCtV移动传媒联合CtR市场研究的《中国16城市移动电视收视研究报告》中描述的那样:“2008年中国移动电视行业的广告收入将近1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倍多。”②传播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必须要考虑到受众的状态,但是如此频繁的广告播放频率,必然使移动传媒成为一个“广告播放器”,公司获得了广告收益,而公众收获了什么?

另外,节目过于陈旧也是移动传媒终端存在的一个问题。有些移动传媒终端把电视上播放过的节目直接拿过来播放,敷衍了事,这违背了传媒的时效性原则。长此以往,移动传媒终端播放的内容不再是受众上下班路上的开心果,而是一个负担,更别说它应该承担的科技传播功能了。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可以推导出第三个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正是因为专业人员的不足,才导致节目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而为了有节目可播,广告必然成为替代品。这一方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获得了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弥补了节目出现断档的不足。

如何利用移动传媒终端

进行科技传播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实施,其第十六条规定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栏目或是转播科普栏目,从此电视的科普功能被法制化。??这说明电视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移动传媒终端开展科普节目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那么移动传媒终端如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科技传播制度化是先决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把大众传媒承担科学普及任务的条文明确写入国家法律,而《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则把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更在《关于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大众传媒科普能力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直接指导大众传媒科普的发展。2003年,等七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担负起科普宣传的责任。”??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于新兴媒体的科学传播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相关单位进行了分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我们应该抓紧制定针对新媒体科学传播的相关规定,以便于提高新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

其次,把握科技焦点是收视的保障。张荣科、崔薇撰文指出,“2008年科普日这天,全国各地几乎不约而同都开展了针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婴幼儿奶粉及食品安全科普宣传。‘5・12’汶川地震之后,民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时间,相关内容成为电视、网络、移动手机报等各媒体传播的主要信息……这些事件彻底展现了新媒体时代强大的网络传播力。‘三聚氰胺’深深刺激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继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科普浪潮,从其入围‘2008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从公共安全事件,到由此引发的全民科普,这一过程和结果,不得不承认新媒体的能量巨大……”??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把握科技焦点是提高收视的保障,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移动传媒终端的受众群体广泛,传播范围也会更大。

第三,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是保障。移动传媒终端成为“广告播放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目制作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科普类节目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而重视程度不足必然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科普类节目质量和播放时段的题中之义。另外创作队伍的人才匮乏也是导致移动传媒终端无节目可播的一个原因。

最后,社会效果是终极目的。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移动传媒作为新兴媒体之一,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素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是移动传媒终端还是应该把社会效果作为其科普节目的终极目标。

由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又名《2010传媒蓝皮书》)认为,移动传媒与互联网成为传媒产业双驾马车。而《中国16城市移动电视收视研究报告》也指出,“80%以上的公交受众比较接受或非常接受CCtV移动传媒,近70%的受众认为在CCtV移动传媒投放广告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此外,除去在一线城市惯有的数据优势之外,CCtV移动传媒也在多个重要城市的收视到达率处于领先地位,南昌、天津、长沙、杭州、青岛等城市的总体收视率和到达率均在75%以上;收视份额亦居于领先地位,其中长沙超出70%,天津、杭州、南昌均超出60%。”③因此我们坚信移动传媒终端等新媒体在未来的科技传播之中必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江西电视台)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中国移动电视广告上半年收入7.88亿同比增56%》,中国财经网,2009/09/03。

②③《CCtV移动传媒》,人民网,2008/12/04。

③颜燕,陈玲:《我国电视科普的现状及特点》,《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第535页。

④《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中宣发[2003]27号)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6

热词:皮书研创学术影响传递中国话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皮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话语特征并被国际社会关注和接受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专业”“前沿”“连续”“数据”“传播”等特征,已经成为关于“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皮书研创出版通过构建智库话语平台,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为提升中国在学术上的对外话语权提供了有效支撑。

构建“当下中国”话语体系

(一)西方关于中国研究的演进

西方关于中国话语的研究始于汉学。一批汉学家通过设立汉学系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这在整个西方的学术话语体系非常边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有了传统汉学的研究,中国的文化和传统的思想在全球得到了传播。二战以后,西方关于中国话语的研究从传统汉学转向中国研究,重要标志包括欧洲大陆荷兰的莱顿大学变成研究中国的中心,地处北美的哈佛大学开始研究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这时,关于中国的研究已经进入了西方学术研究的主流。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加合国,国际学者发表的关于中国研究的文献数量大量增加。西方国家绝大部分从事中国研究的是一些了解中国的外交官,或者是一些学过中文,可以看懂汉语文献的学者。

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中国研究已成为西方学术界主要的研究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世界的需求,“当下中国”成为了热门研究议题,而且成为了显学。

(二)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亟需被理解、被信任

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亟需被西方社会理解、信任,也正是这样,中国对外宣传的策略不断演进,中央不断提出要“走出去”。传统的对外宣传,主要依托华人华侨的宣传展示中国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但一直离“走出去”的目标太远。国际通行的版权交易,因阅读习惯、行文方式、文化价值观差异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输出输入严重不成比例。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学术出版机构,希望把当下中国的研究内容翻译成英文进行传播,但要求以英文的形式提交研究内容,语言的转换需要很大的成本,这对学者、对中国的出版机构形成很大的成本制约。2005年,国家出台对外翻译资助制度,这表明政府在推动经济、文化全方位“走出去”方面开启了新的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也在这个阶段被提出。

我们要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关键是构建“当下中国”的话语体系,这也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下学术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使命。所谓“当下中国话语”,就是指关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中国的观察和研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皮书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

过去的智库报告一般是通过内部渠道上报的方式报送给决策机关和决策者,进而发挥决策参考作用的,比如新华社的《内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要报》。近年来,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及其他有关方面纷纷递送内部参阅信息报送件。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报告是否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是否及时、适用?第二,大量信息堆积的时候,决策者(为决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是否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重要信息?因此,仅仅通过内部传递的方式发挥智库的作用,显然不现实。这就需要寻找能够反映“当下中国”的话语平台,皮书就是这样一个智库产品的整合和传播平台。

皮书研创出版建构了一个有相当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智库话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具有学术话语特征的关于当下中国的皮书报告,经过媒体的转换,成为大众话语并引领社会舆论,进而引起官方上层的关注及被吸纳成为官方话语。

皮书的话语平台功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皮书可以作为智库成果或社会科学应用对策成果的推广和平台;第二,皮书是关于“当下中国”年度发展的权威资讯平台,包括经济社会的前景分析与预测,行业或专业年度发展报告,专业评价、评估报告,等等;第三,皮书是世界实时、准确了解“当下中国”的专业窗口和通道;第四,以皮书为核心构建的皮书数据库,有效满足了大数据时代认知、把握“当下中国”对结构化专业数据的需求。

努力提升皮书话语能力

如何提升皮书的话语能力?深度发掘和把握皮书的话语平台功能和皮书的特征,应当在以下五大方面下足功夫。

(一)专业

皮书作为一种智库报告,无论研创者是官方智库,还是半官方智库,抑或是社会智库,均应具备第三方所具有的客观、专业、理性的鲜明特征,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它既不同于以政策宣示和诠释为特征的官方文告、年度工作报告,更有别于社会媒体、大众媒体的随意、喧哗之作。

(二)前沿

皮书作为一种年度专业智库报告聚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反映当下中国和世界某一领域、地域、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普遍持续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有效回应信息时代各方对专业资讯的需求和关切。

(三)连续

皮书作为一种以年度为时间单元的智库报告,不同于其他智库报告的关键就在于其连续性。其他类型的智库报告或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大多是对某一时空领域问题研究的点状、间断性成果,而皮书则是线性、持续性成果。这也是体现皮书话语能力的一个标志。

(四)数据

用数据描述和分析现实问题是皮书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皮书在众多应用研究成果、智库成果中获取影响力、话语权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获取原始、真实、有效的数据,是每一位皮书研创者首先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前提条件。

(五)传播

皮书作为一种正式出版物,具有很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它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决策来呈现智库功能的。因此,皮书研创者和皮书出版者必须联手合作,精心打造数字全媒体时代皮书推广传播平台,从而真正实现皮书的话语能力。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7

一、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如新浪微博、淘宝网、天涯论坛等。目前国内外纷纷涌现出诸多知名社交媒体,发展也甚是迅猛,表1为国内外社交媒体的分类表。

日前,品牌价值评级机构BV4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排名,Facebook以$290亿占据榜首,Youtube($181亿)和twitter($133亿)分列二、三位,腾讯Qzone($112亿)和微博($35亿)列第四和第八,新浪微博($39亿)名列第五。本次,中国共有8家入选前30,依次是腾讯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腾讯朋友、开心网、土豆网、优酷。其中,新浪微博自推出以来,使用者的数量以几何递增速度增长,新浪公布的2011年第二季财报中显示其微博注册用户已超2亿。目前,新浪微博的发展状况和商业模式正在引起专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二、新浪微博非财务信息会计计量的必要性

作为国内社交媒体的佼佼者,纵然是业内龙头的新浪微博,自公测至今仍处于亏损之中。2010年新浪微博高层曾经多次言明“2年之内不考虑盈利问题”。这说明新浪目前的关注点是业务增长率而非现实的盈利能力,故而单纯考虑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对决策是有偏颇的,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够否认新浪微博的成长性与前景。

未来资产互联网分析师ericwen与VincenSun在《新浪微博研究报告》(2011)中认为,新浪微博具有其他微博产品不能复制的独特性,在市场份额及产品上具有3到6个月的先发优势,允许其在微博盈利方面做更多的探索,此举将为新浪微博赢得更多的活跃用户,故新浪通过微博卖广告不会是件困难的事;新浪微博在考虑赚钱之前,更重要的是扩大规模。基于Faceb00k与腾讯空间的已有经验,ericwen与Vincensun认为未来新浪将从微博产品中获益。在评估新浪微博的价值时,投资者难免以最低分母为基准评价参数,ericwen与Vincensun以(1)通过更多销售实现微博市场价值;(2)通过显示广告和长尾广告形式实现盈利;(3)在显示广告和长尾广告客户间进行调整重组;(4)分享来自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收入等4个条件为基础,认为新浪微博将会实现盈利,并得出新浪微博估价20亿美元的结论。

若依据传统的会计原则对新浪微博进行财务分析,其肯定是不盈利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的惊人扩张,品牌影响力、点击率、网站评分(如Yelp网站的评分)、广告投放度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应用数量等非财务信息已显得愈来愈重要。为了真实地反映新浪微博的商业价值,非常有必要对新浪微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使用一种现有会计原则计量之外的新财务行为评价系统,即社交媒体会计系统,来对社交媒体的非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及评价。

三、社交媒体会计系统的应用

如何将新浪微博的用户点击率,活跃用户数量,用户浏览时间,网站流量,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数据库,网站评分,广告投放度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应用数量等能够为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非财务信息量化,纳入财务报表的范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今会计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希望能够创建除传统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计量之外的新的统计技术,它可以融入社交媒体信息、创造一种新的财务行为评价系统,也即社交媒体会计,构建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方法,通过应用该系统,为包括新浪微博在内的社交媒体企业提供更加公允、恰当的会计信息,使潜在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更加理性。

经过初步设想,我们认为社交媒体会计系统应包括:

(一)社交媒体会计假设:社交媒体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社交媒体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非财务信息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二)社交媒体会计目标:在决策有用观看来,社交媒体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社交媒体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三)社交媒体会计的一般原则:我们认为,与传统会计系统的一般原则相比,社交媒体会计原则应将权责发生制原则排除在外,以避免将权责发生制运用于社交媒体会计系统后不能确认资产类账户的局限。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四)社交媒体会计要素:根据设想,我们设置了6类基本项目:资产类项目,即用户点击率、用户转发量、用户浏览时间、活跃用户数量、名人微博数量、企业用户数量、网站流量。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数据库、网站评分、广告投放度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应用数量;负债类项目,即预收广告收入、应付分成额度;所有者权益项目,即社交媒体资本;收入类项目,即网络广告收入、分成收入、在线游戏服务收入、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企业品牌服务收入,费用类项目,即系统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广告费用;利润类项目,即社交媒体利润等。

(五)社交媒体会计的确认:社交媒体会计的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将相关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人会计报表的辨认和确定过程。

(六)社交媒体会计计量:社交媒体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的社交媒体资产,社交媒体负债,社交媒体收入及社交媒体费用。

(七)社交媒体会计报告:在财务报告及附注中披露用户点击率、活跃用户数量、用户浏览时间、网站流量、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数据库、网站评分、广告投放度、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应用数量及其增长率等非财务信息,引起其利益相关者对这些非财务信息的关注,更加真实地反映其商业价值。

四、结语

社交媒体会计课题较前沿,目前国内外没有相关研究文献或者资料出版,但是在中国会计学会编撰的《会计最新动态》2012年第2期中有介绍社交媒体会计的内容,文中提及“CFo们需要传统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Gaap)计量之外的新的统计技术,它可以融入社交媒体创造一种新的财务行为评价系统。”除此之外,未检索到可以参考的信息。但是这正说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当然其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体育媒体武术运动社会互动

在体育新媒体研究方面,由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体变革和理论兴趣,进而尝试具有理论开拓意义的铺垫性研究,现今已成为体育媒体研究热点与前沿,在未来一段长时期内,将保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吸引力状态,亦是诸国体育媒体技术与发展的主要竞争领域。社会互动理论能够运用到武术圈的网络社交媒体方面,例如脸书等社交网站的行为,以研究系统理论是否能够证明武术爱好者和利益相关者在网络媒体中的社会互动行为。社会系统中每个部分的特性并没有使它变得独特,系统是依赖于组成部分建构的方式。同时说明了互动方式和互动之间存在的互相依赖。研究结果显示互动方式出现在系统的输入、转换和输出部分。尽管研究应用了基于控制论管理的系统模型,包含了一个开放式的反馈。这个反馈输出进入周边环境,再重新进入输入。系统中互动模式并不支持反馈环路。结果是系统的输出部分未能再次进入系统成为反馈体系。反馈有可能并不是通过互动的途径得到,例如相互作用目标的武术社交微博行为,或是将发件人信息结合到未来收信的微博中,却没有互动的情况。我们应该注意系统观察的时间,仅为8小时。反馈也有可能不是在同一个微博网络中的人的重要特征。这个领域的研究仍应继续,最好参与者的范围能够更广,观测时间能够更长,以便于观察参与者或是时间对各种不同系统的影响。

同样有趣的是,观察到的网络互动参加者与刚开始的例子相比,人数很少(占17.9%)。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注意最初的账户是从井号标签使用和提到武术运动和套路名称的联合中分化出来的,而不是从其他时间框架之外的互动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方法论需要进一步提炼,以保证最有可能获得武术运动的参与者。关于恢复的技术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人们也许能够读取武术社交网络信息,但可能不清楚怎么互动回复。我们不仅要深化在互动方面的研究,同时也要加深对非互动行为的研究,这样就能够在更大范围观察球队用户所在的武术社团。然而,就像前面所说,研究的焦点是在设定时间内观察到的互动节点。

研究结果有着几层实际意义。确切的武术社交网络的存在、连接起来的子网络,瞄准向目标导向使用武术社交微博观众和媒体成员的社会媒体。因此,网络关注的武术机构的形象被网络活动影响。从很多方面来说,武术机构都应该懂得网络的各方面影响。从理解用户方面,武术机构需要了解哪些人在很积极地讨论球队,利益相关人和这些用户的性质。这些校友、支持者、武术迷、对手信息、传统媒体或一些其他分类的武术爱好者。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用户能代表关键目标市场,传统的武术赛事门票购买或是大规模赠送。可以代表意见领导者,特别是在用户在网络中扮演自网络的中枢的情况中。在所有情况中,了解武术机构中活跃观众的组成,能够帮助机构联系市场、公关和销售。

另一个实际意义是对于那些没有在社交网络与网络成员互动,以至于失去对发言人控制的武术机构而言。引用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原则说明媒体没有告诉我们思考的方式,而是直接告诉我们思考的内容,当一个不互动的体育机构处于互动环境之中,例如武术的社会媒体网络中,会获得相当多的启发,并且应该考虑参与网络用户的互动,或是仅仅只是提供信息,而非作为武术线上社区的互动成员。通过检测系统理论在研究使用武术微博作为互动媒体的武术迷的潜力,此研究旨在扩大武术社交媒体文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着可以测量的武术社交网络,它适应系统理论的原则并为对此重要现象的研究奠定基础。这种分析局限于那些预先观察和定义的参与者,因此可能真正的武术成员没有被包含进分析中。在将来,我们的收集范围会更广,收集时间更长,这样引出网络潜在的武术成员,并且保证在分析之外的用户数量是很少的。

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关注其他武术微博的结构,那些关注在大型武术赛事,例如全运会以及那些关注日常武术迷的行为。武术赛事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例如网络分析中的信息或观察武术微博同样是研究的好方向,这些和互动分析结合能够呈现更加多方面的监测网络和信息流性质的方法。此外,关于这个类型的研究应该关注在传统媒体的议程安排的能力上,在武术社交网络的限制中控制个人爱好者的账户信息。以此观察这些媒体实体时候尝试通过武术社交途径保持对议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黄璐.论体育赛事的内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2-13.

[2]黄璐.新闻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发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1):7-9.

[3]黄璐,李颖,陆艳婕.体育媒体研究报告的网络资源举要与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60-64.

[4]黄璐.《赶上了网络:卫报新闻传媒体育部案例》评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4):27-30.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9

[关键词]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微博冲击利用

一、研究现状

2009年6月,《纽约时报》第一次招聘一个新的职位:社会化媒体编辑(Socialeditor)。其主要职责就是充分利用包括twitter微博、Facebook社交网站在内的各种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平台,为传统媒体日常的选题、采访、报道以及品牌传播提供支持和服务。西方主流大报的举动表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对传统媒体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致传统媒体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应对微博和SnS类型网站的日益流行。

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2011)对2009、2010、2011年影响较大的舆情热点事件的统计,经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比例依次为0%、16%、22%,呈逐年上升。这意味着微博成为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也对传统媒体的运作和报道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国内外社会化媒体特别是以twitter、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对于传统媒体的深远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从2008年起,有学者(孙卫华等)开始发表有关微博作为媒体现象的分析文章,此后,随着微博的发展,对于微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在这些研究的文献综述和述评中,占自华(2011)从传统媒体对微博的应对与借鉴、微博的新媒体价值及传播特性、微博的发展前景预测、微博的“两会”与世博作为、微博的品牌竞争与赢利比较、微博介入教育及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微博的社会学研究等7方面分类评述相关研究成果。除此之外,鲜见有对微博研究进行系统性分类和述评。不过占自华的评述时间较早,研究的文献截至2010年底,评述的主题也涵盖较宽泛,没有对传统媒体与微博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考虑到微博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化媒体,更是传统媒体的竞争对手和可利用的平台,因此有必要从传统媒体与微博关系的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

二、传媒媒体与微博研究的四种类型

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以“微博”和“传统媒体”为检索关键词,并根据论文的主要内容选取了20余篇具有鲜明观点和理论意义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本文认为,这些文献对于传统媒体与微博关系的论述和研究可以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一)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时效性。王欢、张静(2011)认为,传统媒体所的新闻均需要一个专业严谨的采编团队的制作才能呈现在公众面前,虽说这些程序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深度与高度,但同时也使信息缺失了时效性。

全面性。王欢、张静(2011)认为,传统媒体由于信息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很难在第一时间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微博则可全面的信息。信息的全面性不仅是信息内容本身方面的全面性,同时也包括在形式方面的全面性,除图文格式外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

语言。卫文新(2011)认为,对传统媒体来说,越来越多的微博语言被新闻报道所用。微博除了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来源外,还用丰富的网络语言颠覆了传统媒体“白纸黑字”、“难以亲近”的刻板印象,使传统媒体的语言呈现出面对面、人性化的特点。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出现了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民和读者议论的热点话题。

话语权。王杨(2011)认为,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精英话语权,促进了当代公共领域形成。传统媒体时代,平面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和信息把关,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主流话语结构单一,遮蔽了其他方式的话语表达。而微博时代,因为人人都成为信息者,话语权由“少数人”向“多数人”回归,在微博提供的未经权力筛选的自由信息的平台上,碎片化信息汇聚成话语权,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表达权的实现,推动多元化意见市场的构建。

价值判断。李弋(2011)认为,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流程中新闻价值的判断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个人主观行为。微博上获得的新闻线索,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从点击量就足以判断。通过微博,新闻的价值从从业者交回到受众手中。

(二)传统媒体对微博的利用。

品牌营销。蔡胜龙、范以锦(2011)认为,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快速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做好传统媒体的口碑营销。王腾(2011)在调查了新浪、腾讯两大微博平台上开设微博的传统媒体和媒体人的数量后提出,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以及媒体人经认证后的微博数量在整个微博用户群中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传统媒体开通官方微博有助于提升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彭剑(2011)提出,报纸若能够利用微博短消息并随后在报纸上深入解读,则相当于提前免费打出了“预告性的导读”和“阅读提示”广告。

新闻线索。蔡胜龙、范以锦(2011)认为,微博已成为传统媒体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来源平台,用户不断更新的微博信息,也可以帮助记者跟踪事件动态发展,深入采访报道。微博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根据关键字出现的频率统计出正在被热议的话题,媒体工作者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新闻性的话题,将其做大做深成为新闻。解丹梅(2011)提出,微博提供了寻找和发现采访报道对象的便捷方式,特别是知名人士及有关专家。王敏静(2011)提出,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尝试公民新闻机制的机遇。

信息过滤。王欢、张静(2011)认为,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其版面优势,选择性地针对微博上的简单观点和事实做深度挖掘,加强对微博的信息过滤,减少重复无用的信息。同时,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与微博的结合加强对微博言论的监督与引导,对一些不实的信息或谣言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

栏目和议程设置。彭剑(2011)提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议题安排来有效地影响人们关注事实和意见的先后顺序。传统报纸与自己的官方微博可以通过“议程的双向设置”,选择交叉主题进行互动报道,提升报道的影响力。王腾(2011)认为,微博与传统媒体最终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一些媒体也在自身版面上进行了尝试。《华西都市报》在2010年即推出“微博体”的“微新闻”在报纸上,稿件最长不超过三四百字,最短为一句话。《北京晚报》、《青年时报》等也提出了“微新闻”。

活动组织。苏浩军等(2011)认为,微博为传统媒体组织活动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借助网络平台和微博中用户的相对集中,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组织活动会更加便利。通过组织活动,为粉丝服务,提高粉丝对传统媒体的忠诚度,同时吸引更多博主成为粉丝,扩大媒体的影响力。王敏静(2011)也提出,微博是传统媒体内部活动和组织公益活动的较好平台。

(三)传统媒体微博的构建方法。

语言。黄艳(2011)认为,微博上的表达是个人化、个性化的,传统媒体在微博时必须注意书写方式的改变,把中规中矩的理性口吻变得感性,把置身事外的新闻报道方式变成“与我有关”。甘昕鑫、王卫明(2011)提出,传统媒体的微博最好包含署名、电头、时间等,语言要形象生动并多使用引语,让读者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媒体。甘昕鑫、王卫明(2011)提出,传统媒体的微博要尽量多文本传播信息,利用图片、音乐、表情、视频等手段,实现多文本传播,真正达到“全媒体”。他们还提出网络新闻的时效以小时计算,而微博比一般的网络新闻还要快,因此要尽量进行直播式报道。

内容。黄艳(2011)认为,除个人心情之外,微博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分别为:发生在个人身边的新闻,新奇趣事、新鲜产物次之,社会性话题再次之。因此,对于区域性媒体而言,首要的内容应为本土化消息,其次为新鲜有趣的事物,最后才是全国性、社会性话题;而对于全国性媒体而言,则需要更好地扮演信息梳理者的角色,找出热点,做到宏观话题微观化,政策话题生活化。

准确性。高远(2011)提出,微博具备的快捷性与传统媒体所秉承的一稿三审制度完全不同。现实操作中,知道密码的多个编辑可能为了“抢新闻”而以传统媒体认证微博的方式不准确消息,并通过跟帖、转发和评论造成更坏的影响。所以,微博时代的传统媒体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形成一套全新的稿件审核原则。苏浩军等(2011)提出了“微博的社会责任感”概念,他们认为,微博信息庞杂,无用信息、八卦炒作、个人隐私等大量充斥其中,传统媒体微博应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因为微博的能量越大,其社会责任也就越大。

互动。王敏静(2011)提出,目前的传统媒体在微博客上主要将视线局限在自身媒体信息采集的以及同行信息的转发,而忽略了从其他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对粉丝的关注和互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雷博涵(2011)指出,传统媒体可以效仿品牌微博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如主动关注相关用户,对粉丝的精彩评论及代表性的意见或问题在微博主页上进行及时反馈等。

盈利模式。尹良润(2011)认为,传统媒体的微博除了对母体品牌、广告等促进外,本身就可以带来收益。其盈利点至少包括直接的微博广告、增值服务和基于api的应用程序。但后两者需要移动运营商或者微博运营商的支持。

(四)传统媒体微博的实证研究和评价。

黄艳(2011)发现,对比电视、广播等,纸媒对微博平台的参与度更高,在新浪微博上注册的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的账户数占到了全部媒体微博用户的60%还多。他们参与微博的形式基本可以归结为:1.媒体本身的自采消息;2.转发其他媒体的重大消息和社会新闻;3.活动预告与读者互动。

王天铮(2011)认为,传统媒体微博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独家的原创内容。原创内容仅通过微博传播,内容与传统媒体内容相关性不大,既包括独家新闻,也包括独家“转发—评论”。二、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通常是传统媒体内容的导读和补充。此外,此类微博会对传统媒体或者该媒体记者的微博进行“转发—评论”。三、微博与传统媒体报道对象一致,但不是自创内容,而是引用或转载其他微博内容。他提出,目前传统媒体微博的融合报道还停留在导读与补充的层面,缺少深层次的融合,具体体现在:缺少有深度的评论、缺少主创人员的参与、缺乏对焦点事件持续的融合报道。另外,传统媒体在微博直播和互动上也比较欠缺。

申玲玲(2011)分析了新浪微博上领先的传统媒体微博《南方周末》、《新周刊》、《江苏卫视》、《快乐大本营》和《中国之声》。研究发现,纸媒《南方周末》和《新周刊》微博内容没有限于纸媒本身,而电视媒体的微博则围绕在节目预告、花絮等和节目相关的内容上。另外,成功的传统媒体微博还具备页面要素完备、内容形式多样、注重与粉丝互动的共性。

尹良润(2011)发现,《新周刊》的新浪微博粉丝数量、评论数、转发数在所有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中排名第一,是微博上极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其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人情味互动、生产人情味内容和简约化三大方面。其中,《新周刊》首创了“早安帖”和“晚安帖”。“早安帖”励志、“晚安帖”温情,是人情味内容的最典型代表。强调与粉丝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传者”与“受者”,而是重在交流。注重每条微博的精挑细选,从2010年6月开始将每天的博文数量从18减到11。微博的成功促使其发行量增加了30%,广告投放量增加了30~40%。

三、结论及建议

1.研究的内容呈纵深化发展。

纵览目前对传统媒体与微博的关系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对待微博这种新生事物,早期的研究集中在介绍微博的特点和论述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方面,比较新近的研究则扩展到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利用,以及传统媒体自身微博的建设方法等方面。个别学者如尹良润(2011)还初步探讨了传统媒体利用微博盈利的可能性。总而言之,随着微博应用的越来越普及,传统媒体对其越来越重视,对传统媒体与微博关系的探索也在不断推进发展,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明显提升。

2.研究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从现有文献来看,绝大多数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研究方式为经验总结,部分为案例分析,很多总结的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还不具备很好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比如,对于怎样能够建立成功的传统媒体微博方面,很多建议尚未得到印证,甚至见仁见智互有矛盾。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还很少。这和新闻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有一定关系。

3.未来的研究方向。

社交媒体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用户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社会化媒体来源于英文Socialmedia一词,2006年出现在一本叫whatisSocialmedia(《什么叫社会化媒体》)的书里,该书作者安东尼・梅菲尔德(antonymayfield)认为:“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清华大学教授彭兰认为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在这样的框架下,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百科、社交网络软件(SnS)、微博、位置服务(LBS)、电子商务等,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①社会化媒体的定义还在讨论,基本公认的含义是用户信息分享和社交活动的平台、是社会化的沟通方式、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人们可以在社会化媒体上自由地进行信息、经验、观点、见解的分享。从2008年开始,社会化媒体在我国方兴未艾,类似腾讯公司产品中的群组、微博、微信等是中国社会化媒体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学者对其研究也逐步深入。2015年,中国社会化媒体研究延续了之前的热点话题,例如社会化媒体的政务功能、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的探究、社会化媒体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之上,拓展了社会化媒体文化传播、社会化媒体下的信息管理与保护、国际传播下的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的用户行为特征分析等新的话题。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记者》《当代传播》《新闻战线》《新闻界》《中国报业》《新闻知识》,以及其他的核心杂志的相关文章。文章的获取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抽取的杂志在知网上均有电子版。为了保证抽取样本的精确,本文通过阅览、筛选的方式,抽出2015年与社会化媒体有关的文章进行分析。

一、社会化媒体的政务功能

2015年,学者对社会化媒体政务功能的研究主要从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形象构建与危机应对、存在价值与意义、运营模式与路径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

关于社会化媒体的政务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张建松认为,政务微信不仅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改变了政务信息的传播模式,而且作为一种综合的政务平台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如推动社会对话机制创新、重塑社会信任体系、提升政府社会动员能力。政务部门要想利用政务微信发挥积极作用,首先需要探索科学的传播策略,用以指导政务微信的发展。②关于社会化媒体的角色,郑雪认为,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可以更直接地将要传达的信息给公众,与公众零距离、无缝隙地交流,对于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来说都将发挥相当大的作用。③姚玉芹、田园认为,微信的互动方式变革推动了政民沟通模式的演进,私密社交属性提升了政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多元丰富的内容催生感性亲民的政治表达,信息点对点个性化投放促进政治社会化。④关于社会化媒体的存在价值,李晓军提出,政务微博存在的价值在于打开平民问政的新局面、成为突发事件的反馈信息源、形成群众监督的有力平台。⑤

关于社会化媒体的政务功能研究,研究者一般以一个类型、一个地区或者两个相似公众号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这跟之前的研究相比,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如成文胜提出了传统媒体时政类微信公众号“借船”“造船”两种不同的移动转型思路,以期寻找一条积极稳妥的移动转型之路。⑥在传统的政务微博研究领域,学者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见解,谢进川认为,政府微博管理应当在微传播发展、社会不断崛起以及国家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打造政府微博平台,采取切实有效的互动,促进政府向服务―效率、质询―正义两个方面分化,最终提升微博在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问题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⑦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探究

2015年,有多位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探究,其研究主要从品牌扩张、话题营销、广告投放方式、品牌危机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于微信的营销方式,徐增展认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它用一种与用户亲密无间的关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建立了一种超越外在服务的情感积累,创造了一个微信时代,引领用户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微信在同类软件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⑧创立有影响力的品牌是社会化媒体营销成功的一大法宝。陈、王振源提出,评论数量和博文内容特征是影响博文活跃时间的重要因素,在博文内容特征方面,原创性、是否附有图片和短链接都呈现了较显著的反应。⑨关于社会化媒体广告的投放,王林瑶提出,微信广告的迅速成长,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微信平台的技术优势、微信营销的高性价比、微信广告的投放策略与技巧。话题营销也是学者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探究的问题之一,张梅珍、陆海空提出,微博平台的话题营销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俨然成为营销传播的新趋势。话题营销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突破局限性,拓展传播渠道,通过制造话题“兴奋点”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并建立有效的效果评估机制。媒体对于利用社交媒体开拓经营空间还在深入探索阶段,有效的盈利模式有待挖掘。马燕认为社交媒体的广告营销尽管让媒体和商家看到了其价值所在,但从受众方面看,其可接受性还不是太高,真正利用社交媒体在广告宣传方面大获成功的案例还只是少数。

总的来说,社会化媒体营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处于广告与新闻的交界地带。2015年学者对此的研究延续了2014年的热点,但尚未有观点上的突破。

三、社会化媒体应用中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每年的研究文章都很多,2015年自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得到普遍应用,学者的研究一般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趋利避害的方法。

社会媒体的信息参差不齐,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对此,吴训慈认为,自媒体的多元化、互动性特征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正确面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应该养成正确的网络习惯、做好网络信息的选择,做好自媒体与相关心理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健全自媒体运行保障机制,净化教育环境。微信在高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巩丽认为,我国高校心理教育中存在理论不扎实、体系不完善、教育手段不丰富等问题,应该借助微信开展有效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社会化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跟国家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宋鑫华提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因其“去中心化”的虚拟组织模式,正在冲击和解构大学生政治社会的传统运行模式。为了适应自媒体发达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政治化”社会的转型需要建构一套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社会化运行体系:即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国家认同教育是其核心政治内容;以虚拟空间与现实平台相统一的实施方式是其基本方式;以教师和学生意见领袖同构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其主要推动力;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是其保障机制。

综合2015年的研究来看,关于社会化媒体应用中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研究,学者延续了之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独具特色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进一步阐述社会媒体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四、社会化媒体的文化传播:从文化认同到文化变迁

学者在2015年提出了很多社会化媒体文化传播方面的新视角。主要包括文化认同、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研究、文化变迁等方面。

跨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化媒体的日趋国际化,黄鸿业认为,当前跨文化传播被赋予更多“国家形象建构”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责任,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步国际化,跨文化交流的路径得以拓宽。中国学生在出国之前,应该开辟类似“新媒体应用”的专业选修课,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能力,一方面利于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另一方面则是引导其在国际网络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李畅认为,微博作为一种日常符号凝炼而成的文本,其特征的形成原因既在于微博文本的表达主体全民化,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在于其带来的言语习惯已经固化到社会成员的心智结构中,大大改写了整个社会的思维、行动和价值体系。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使亚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拢,蔡骐指出,社会化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连接方式,也重塑了媒介文化的现实表征。在以人为中心、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化网络时代,小众文化借助大规模的连接、参与和协作向大众化演进,封闭的圈子文化在裂变式的关系网络中衍生出开放而流动的超部落化现象,而处于边缘地带的亚文化则在多种社会力量的再标签化和商业化进程中实现着迈向主流化的蜕变。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身份认同也是文化认同研究所探讨的话题之一,王翔、牛鸿英提出,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构建身份认同是对自身的肯定,同时也是在对自身鼓励、反思的过程中重新定位自我身份。在群体生活的大环境下,人们不仅仅需要做到个人价值的体现,还需要做好自己内心与外在的升华。

五、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管理与保护研究

社会化媒体发展的程度越高,用户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期待值就越高,社会化媒体的服务商对之负有安全保障的义务。学者对信息管理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如下。

信息在扩散的过程中存在界限。易龙指出,信息扩散范围主要和受众规模以及传播的网络结构有关。通过估算,发现理想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范围的最大值在405万人次左右。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推动了社会个体信息消费行为的变革。刘君荣、信莉丽认为,当下我国媒介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信息消费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域。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生产者身份的匿名性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加剧了信息风险等级。受众在表达自我的同时,由于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往往盲目地充当风险信息的二次生产者。风险信息一旦进入人际传播环境中,则极易引发“葡萄藤效应”,进而可能诱发社会。关于隐私保护,刘文杰认为,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即使出于正当目的,也应该做到公开方式和范围与其目的合乎比例,不得造成让当事人过度曝光的结果。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私下的指指点点和公开地被站在所谓道义制高点上让人们指责给当事人带来的冲击有本质的区别。自媒体的私人化和平民化的特点使灾难事件等突况的舆情发生及发展陷入到一种失序困境中,造成了舆情信息传播的非理性化。王景荣、赵阳、李冬飞认为,建立和完善良性运行的灾难事件舆情信息传播机制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拓展新的思路:新闻报道真实性考究机制、后续跟踪及正面宣传教育、跨区域间政府协作及联动机制。

2015年,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管理和保护研究主要从信息扩散理论、舆情机制、人际传播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提出了不少新的想法。

六、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结构分析和运营现状

截至2015年11月份,全国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超过800万,经过认证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超过了一万家。不少学者针对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现状、传播结构、运营现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想法。

目前微信公众号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缺乏品牌意识、功能与结构不对等、内容缺乏时效性等缺点。江雪晴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提倡以多媒体信息为主;提高推送的针对性;变定时推送为即时推送;采用交互传播方式;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与结构;树立品牌意识,创新服务内涵。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式方法上,李丹、张悦认为,自媒体公众号在运营方面要更注重其特色,尽可能减少自媒体之间风格和内容的同质化造成的用户审美疲劳,而同类型公众号之间要对较为固定的受众圈子再细分,从而寻找出符合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在营销方面则应从自身受众群体角度入手,选择最合适的商品类型。当前中国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王卫明、王楠提出,还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电视节目的应该开通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电视节目应该做好、利用好微信公众号,以此来增加观众的黏性,吸引年轻观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此外,学者还探讨了国际传播的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的行为文化表达和“印象管理”行为分析以及社会化媒体的用户分析等研究热点,提出提升国家传播力的相关策略。

七、中国社会化媒体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虽然我国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日益深入、全面,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和克服。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我国学者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以思辨方法为主,缺少相关的定量研究。这样势必导致研究的深度不够,有很多文章停留在表达简单观点的肤浅层面上。随着社会化媒体营销、社会网络的建立,社会化媒体的实践也日益丰富,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采取更多的实证研究方法,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升文章的广度跟深度。

其次,在研究主题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数偏向理论层面,缺失现实观照,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地采用理论观照现实的方式,研究现实情境下社会化媒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使主题既来源于现实,又反映现实。

最后,在研究内容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数都比较笼统、粗略,缺乏更为细致、具体的研究。可以就社会化网络涉及到的某一方面进行着重研究。以微信为例,研究者可以研究账号申请流程、用户档案、用户头像、群组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

注释

①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新闻界》,2012年第16期。

②张建松《政务微信的社会影响与传播策略研究》,《新闻知识》,2015年第1期。

③郑雪《从“双微”看政府宣传工作的路径与创新》,《新闻战线》,2015年第10期。

④姚玉芹田园《试论政务微信的传播价值》,《现代传播》,2015年第10期。

⑤李晓军《政务微博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分析》,《新闻知识》,2015年第9期。

⑥成文胜《传统媒体时政类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模式探析》,《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⑦谢进川《政府微博的长效管理分析》,《新闻界》,2015年第1期。

⑧徐增展《情感营销下的微信品牌扩张》,《新闻知识》,2015年第6期。

⑨陈王振源《微博中品牌危机信息的活跃周期及影响因素》,《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王林瑶《新媒体平台下微信广告的投放及营销模式研究》,《新闻知识》,2015年第3期。

张梅珍陆海空《微博平台话题营销的“变”与“势”》,《新闻知识》,2015年第1期。

马燕《社交媒体广告的信息消费机制研究――基于tpB模型的微博、微信体验实证分析》,《新闻知识》,2015年第4期。

吴训慈《自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新闻战线》,2015年第6期。

巩丽《浅析微信对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素质》,《新闻知识》,2015年第7期。

宋鑫华《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动态运行机制》,《新闻知识》,2015年第4期。

黄鸿业《国际传播视角下的社交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对泰汉语国际交流为例》,《国际传播》,2015年第9期。

李畅《微博的文化分析:“惯习”和“场域”的视角》,《新闻界》,2015年第11期。

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新闻记者》,2015年第3期。

王翔牛鸿英《微博平台下的文化身份认同――以央视栏目官方微博为例》,《新闻知识》2015年第6期。

易龙《社会化媒体信息扩散范围研究》,《中国报业》,2015年第7期。

刘君荣信莉丽《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应对信息风险的路径――基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视角》,《现代传播》,2015年第3期。

刘文杰《社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保护》,《现代传播》,2015年第10期。

王景荣赵阳李冬飞《自媒体时代下灾难事件舆情信息传播的理性思考》,《新闻知识》,2015年第5期。

江雪晴《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中国报业》,2015年第10期。

李丹张悦《微信自媒体平台的高卷入商品广告模式分析――以微信公号“石榴婆报告”为例》,《新闻大学》,2015年第5期。

王卫明王楠《探析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现代传播》,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