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58:23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1

【关键词】:生态建筑;环境;技术;形态;设计特点

abstract:ecologicalbuildinghasapositiveandeffectiveroletoconstructionindustryandthecommunityoursociety,itprovidetheecologicaleffectsandgreenatmosphere,sothatmorepeopleareconcernedaboutgreentechnology,andallowpeopletoexplorethemanandnatureharmoniousco-existenceoftheproblemtofindabreakthrough,itwillbecomeasignofthetimestobecomethearchitecturalcharacteristicsofanera.Keywords:ecologicalconstruction;environment;technology;patterns;design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前言

生态建筑乃如今建筑世界的主角,设计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建筑界的潮流、一种趋势,不可否认的,生态建筑在建筑领域中拥有这主导地位。一个建筑的好坏和价值在现阶段,往往会因为其是否运用了生态技术和该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所占有的比例而定位。所以一个建筑能否成为优秀的作品,除了看它的造型是否美观、空间感受是否强烈、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以外,还要看它是否运用了高效新颖的生态技术。

1、生态建筑的含义及其设计目的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当今世界的现状表现为,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建筑,是我们赖以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对我们的影响非常直接和持久,如果能够合理的使用“绿色”,我们就将很好的改善环境资源问题,而且在经济上也会收到不错的效益。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个建筑师或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建筑师应当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是代表了新的设计方向的导航者。一般来说,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关系,因此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而无论哪个环境,都需要相关建筑行业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这其中建筑师起着重要作用。从设计的角度来讲,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注重自然通风,采用自然光线和遮阴,增强空间适应性,处理利用建筑废弃物,水的循环利用,太阳能再生能源等。

2、生态建筑的环境设计特点

2.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是为人所使用的空间形体,所以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要保障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2.2尊重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优化设计,提高建筑的物理环境条件。对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要充分调研,结合周边环境充分考虑建筑场地情况,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如天阳能、天然冷源、风能、水能等,可在屋面加设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微型发电机等。增加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联系。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尽可能多的将自然的要素引进使用者的身边。譬如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开场的空间环境,接近自然环境。

2.3注重建筑地域的土地和植被等生态环境的保护

确保一定的绿环覆盖率,在建筑内外创造田园般的舒适环境。为保持乡土建筑的气息,尽可能利用当地的技术材料。

2.4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节约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备随着科技发展的未来的规划。

3、生态建筑的技术设计及其特点

生态技术是人类反思传统技术后进行的一种新的技术选择,并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迅速形成了一股潮流。生态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说,21世纪将是生态技术崛起的世纪。生态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要使生态环保功能与技术本身的功能保持一致性。第二是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是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生态建筑目前技术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在应用生态建筑技术过程中,技术选择是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个地方的自然资源不一样,相应的气候条件也不同,在选择生态建筑,选择什么构造形式,应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进行。举例来讲,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所消耗的能源非常大,对自然环境污染也很严重,所以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采暖问题。而我国南方比较炎热、潮湿,通风、降温是夏季主要面临的问题,所以在南方的生态建筑设计时就需要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的问题。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就是经济型,生态建筑采用哪个层次的技术是要受到经济制约的。目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法国,在所建立的生态建筑上,主要以高新技术为主体,我国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上就略显吃力。

4、生态建筑在形态方面的设计特点

形态上的生态,这方面或许有些人不太认同,或者常常容易被人们忽略,毕竟在现阶段的主流思想的干预下,人们更愿意去关心一个建筑的内涵,即它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空间和技术理念,过多的关注建筑的外表会被认为是一种很肤浅的认识。但是我认为,建筑的形态对周围的环境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一个建筑的体型体块,是人们认识它的最直接的印象,所以形态上的生态是不容人们忽视的。视觉是我们认识建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像我们看见绿色植物会让我们感觉心情愉快一样,当看到一个形态自然,富有生命力的建筑,我们一样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心生愉悦。怎么样的形态才算是生态呢?我认为i,越少人为痕迹的建筑形态就越生态,具体地说就是尽量处理建筑上的拐点,改变以往生硬的建筑形式,多运用曲线,让建筑流线更加流畅自然,同时建筑应较多可能的与当地地形结合,如果一个建筑能够让人们看起来是与环境浑然一体的,那么它对周围环境的空间影响将减至最小。虽然单纯的从形态上模仿某个自然形体并不是一个让人赞同的做法,但如果能够从形似达到神似,让人感觉到这个建筑并不是冰冷的物体,而是有生命力的生命体,并且满足了人们心里上的需要,那么这种造型的做法是值得汲取的。譬如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在葡萄牙坎普马约尔市设计的葡萄酒厂,草图阶段就彰显出其对基地的理解,。正如努诺·伊吉诺所说:“世界上有3种类型的建筑,一些是哑巴;一些可以开口说话;而很少的能够唱起歌来。这个房子就在唱歌,它是对着整个场地在吟唱”。所以总的来说,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形态也是体现建筑生命力的必要手段。

5、结束语:无论是从设计的过程还是结果来看,生态建筑对建筑界、对社会都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生态效应和绿色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关注绿色技术,让人们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上找到突破口,这些都将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成为一个时代建筑的特征。因此掌握必要的生态建筑设计特点就成为我们今后开发探索该类型建筑不可或缺的手段支持。相信不久的将来,生态建筑能够真正成为有感情有呼吸的生命的载体。

参考文献:郭明浅谈生态建筑设计建筑探索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取得新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更是步入了健康化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我国建筑行业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广大建筑企业必须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要积极探索符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技术,推动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步入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与普遍建筑具有极大的不同,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其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1.具有设计基础性的特点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在设计方面,不仅具有非同质化的特点,而且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技术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同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不同的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技术,否则就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2.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化、大型化、复杂化等诸多特点,决定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特别是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各方面的建筑技术都已经日益成熟,但需要进行不断的融合,因而,必须进行技术的技术创新。比如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高、轻、薄都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且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方面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3.具有应用综合性的特点从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来看,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技术比较复杂,因而,不可能通过一项独立的技术完成高层建筑,甚至某一方面的施工也需要综合性的技术,因而,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点特点。比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包括力学、制图、艺术、环保、文化等方方面面,只有将这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高层建筑技术更具有实效性。此外,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还必须高度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审美性、技术性,这也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

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设具有很多的优势,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将在城市中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新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支撑。特别是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情况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要想使技术更具完善性和综合性,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改进和创新,同样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大量的应用高新技术,这将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2.信息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必须将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因而,在超高层技术的应用方面,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比如目前很多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智能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模式,而要想打造“智能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3.生态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电力、热力的大量使用,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因而,高层与超高层技术必须大量的应用生态技术,通过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的特点,不仅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要保证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循环利用。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建立生态技术应用体系,在设计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之前就要对生态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生态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4.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中仿生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重视,因为仿生技术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推动了仿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层建筑的仿生已经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越来越重视对高层建筑的生物化以及技术化。因而,必须大力推进仿生技术的创新发展,将仿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运营等各个方面。

三、结语

通过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行业同样大力推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从目前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设计基础性、动态创新性以及应用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而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方面的技术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融合与创新,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以及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富贵.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5).

[2]陈江文.关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

[3]张爱华.研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信息,2016(5).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

生态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渗透节能环保的理念,最主要的是顺应现代高层建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既可以解决建筑行业中的环境问题,又可以优化建筑的施工建设。高层建筑中的生态设计策略,能够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深化节能降耗在高层建筑中的表现,而生态设计策略应用逐渐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要点问题。

一、高层建筑对生态设计的需求

高层建筑的建设与发展,表现出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以及分配问题等,成为高层建筑行业运营中的制约条件,为规避此类问题的影响,高层建筑中深化生态设计理念,用于控制和规范高层建筑的设计,达到生态化的标准。生态设计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基本需求,最主要的是提供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条件,设计者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了生态化的设计策略,促使高层建筑具有生态设计的优势。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非常快,对生态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生态设计策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采取改善与完善的措施,拓宽生态设计的范围,提供多样化的设计策略,保障生态设计策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价值,提升高层建筑的完善性,积极推进建筑行业生态化的发展,强化生态设计策略的实践性,进而改善高层建筑的设计方式。

二、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的策略

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生态设计策略在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屋顶设计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成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应用框架结构,实现高层建筑屋顶的成熟化设计。设计师将生态设计理念引入到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中,积极提高屋顶生态化的水平[1]。分析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的策略,如:(1)屋顶设计中引入有吸引力的生态结构,注重生态景观设计,以此来装饰建筑屋顶,促使建筑屋顶具有可观赏性;(2)采用屋顶架空、平台绿化的设计方式,降低屋顶的热能压力,缓解其在热负荷方面的强度,而且绿化或架空的方式可以表现屋顶的独特性,也能做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3)引进具有生态特点的新材料,如: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全面应用在高层建筑的屋顶设计中,降低屋顶设计的消耗,同时控制屋顶施工建设中的环境污染。

2、外墙设计

外墙是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的重点,因为外墙在高层建筑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所以应着重采用生态设计策略,保障外墙生态设计策略的应用。例如:某高层民用建筑的外墙设计中,落实了生态策略的应用,该建筑外墙属于双层结构,为空气流通提供条件,按照空气动力的理念分析,空气中可以带走外墙囤积的热量,自动的形成了对流,有利于辅助建筑降温,除此以外,该建筑的双层外墙结构,还能在冬季辅助保暖,双层墙壁之间形成巨大的温室,阻碍环境中的热传导,有效保障室内的温度[2]。双层外墙结构是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中的典型代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层建筑运营中传统能源的消耗量,符合生态设计的节能理念。

3、通风与照明设计

高层建筑的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的电能消耗非常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层建筑电能消耗总量中,通风系统占到10%-30%,而照明系统占到50%以上,而且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针对高层建筑的通风与照明系统,提出生态设计策略,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的节能性。在通风与照明设计中提倡自然特性,即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分析如:(1)自然通风,高层建筑生态设计时,重点研究当地的风向气候,按照风向设计建筑类型,用于加强自然通风的力度,由此降低空调通风中的电能消耗,而且自然通风有利于身体健康,增加人体免疫力,符合人们生态应用的思想;(2)自然采光,直接利用自然照明的方式,在高层建筑内部创造自然采光的条件,例如:利用高层建筑的中庭结构,最大化的引入自然光,还能开发太阳能,利用太阳能供电,降低传统电能的供电压力,具体环保、节能的特点。

4、绿化设计

生态设计策略不仅可以应用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还能应用在高层建筑的室内设计中。例如:某高层办公建筑内深化生态设计理念,设计了绿化平台,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公共区域,构建了具有自然特点的绿化平台,各类花草苗木植物,有层次的应用到绿化平台中,在该办公建筑内部营造了小型的生态系统,其可净化空气,消除人们工作中的紧张感,还能辅助缓解疲劳,有利于提高人们办公的质量。生态设计策略在高层建筑的内部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目前80%以上的高层建筑,都采取了生态设计策略中的绿化设计,致力于构建各式各样的绿化平台,强调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三、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的应用效益

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表现出很高的应用效益,生态设计可以规范高层建筑的布局,促进生态系统与建筑系统的融合发展,解决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浪费与环境问题。结合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的应用,分析应用中的生态效益。

1、优化高层建筑的密度分配

生态设计策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确保建筑更加适合人们使用,高层建筑的空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的提高人口密度,成为高层建筑运营的一大难题[3]。由此可见,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密度与节约的问题,合理利用生态设计策略,解决高层建筑中的密度分配问题,生态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中强调了空间节约的重要性,保障高层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消除影响空间的各类因素,因此,生态设计拓宽了高层建筑的内部空间,能够增加建筑空间内的容纳量。

2、提高建筑土地的利用率

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的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土地与建筑的问题,我国建筑用地非常紧张,而且用地问题也是高层建筑发展的一项直接原因,利用生态设计的方式,能够规范高层建筑的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4]。除此以外,生态设计还包括了高层建筑周围的用地,如:绿化带、交通带等,实现综合性的规划设计,落实生态设计策略的应用。

结束语:

生态化逐渐成为高层建筑的设计趋势,缓解了高层建筑在环境、能源方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达到高层建筑的优质标准,提升高层建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建筑行业积极推进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规范生态设计策略的具体应用,改善高层建筑传统的设计方式,促使其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设计水平,体现生态设计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钱明光.谈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思路[J].科技资讯,2011,20:78+80.

[2]杨宝石.试论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及对形态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4,35:213.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4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展望

1生态建筑设计概述

生态建筑是指为了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建筑自身特征,利用生态学的理念对建筑与景观环境进行设计,通过综合分析建筑物自身特点以及周边生态环境各项相关因素,使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能源循环转换,从而实现建筑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设计初衷。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由于生态建筑依靠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根据不同城市环境特点与资源状况,以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作为设计原则,因而生态建筑在降低建筑物的建设投入,提高建筑物绿色与智能水平,满足现代人居住生存理念以及优化城市居住小区的功能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也是城市建筑领域实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设计者必须熟悉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的各项内容与理念,并将其体现在对生态建筑设计之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降低能耗与污染,提高能源与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实现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持续再生。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原则如下所示:

(1)综合利用外部环境因素。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各项因素,设计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中的资源以及原有的建筑设施等,实现建筑设计与土地利用、城市绿化以及气候环境的适应,尽可能的降低建筑中能耗设备的使用,降低建筑物正常使用对于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提高利用效率。

(2)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不同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要求,对于生态建筑设计而言,更需要注意不能仅仅考虑生态学的设计观点而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符合要求,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处于支配地位,因此,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

(3)具备良好的技术实现性。对于生态建筑设计,好的设计理念必须具有较好的技术可实现性,建筑设计应该能够便于结构设计以及将来建设施工的实现,生态建筑设计作为较新的设计理念更应该具备较好的实现途径以促进生态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3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1)建筑方案的设计方面。生态建筑设计中建筑方案的选择,应该综合与周围环境、建筑美学以及可持续设计的协调理念。建筑方案选择则时既应体现建筑设计的个性,同时应该综合考虑与周围环境以及周围建筑之间的协调衔接,同时应该与城市所在的人文景观以及城市的发展定位相一致。其次,建筑方案的选择必须协调对于经济投入的要求,要做到建筑美学与生态建筑工程投资的合理可行,生态建筑的节约理念也应体现在投资方面,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价值系数。第三,建筑方案的选择应该符合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建筑设计对于照明、通风、采光采暖以及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在建筑方案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及不同的要求,将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与具体实施细节相结合。

(2)能源利用方面。生态建筑设计对于能源利用设计主要体现在降低能耗以及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主要通过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供热设备以及空调通风等暖通设备,引应尽可能的选择能耗小,效率相对较高的系统设计,应尽可能的结合气候环境不同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实现暖通系统的智能节能控制。给排水设计则通过改变供水方式、无负压变频控制以及管网余压的利用降低能耗。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则主要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清洁能源中,利用效率最高的主要是太阳能与风能。太阳能以及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无污染而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尤其是对于建筑外观以及建筑通风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以及风能实现照面、通风以及建筑物热水与保温隔热方面的能源节约。

(3)生态建筑建筑材料利用方面。生态建筑设计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主要通过节约建筑材料,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利用方面。对于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尽可能的少用天然资源,使用地域性相对较强的自然材料以及耐久性较好的材料,在确保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由废渣或者其他废弃材料制作的建材,使用绿色节能健康的建筑材料,降低生产、加工、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及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材料不断更新,这对于生态建筑的理念得以实现提供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平台,因此生态建筑设计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节约、环保以及可持续的理念。

(4)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实现:建筑物间距系数的选择方面,采用较小的间距系数,适当的采取偏斜角度布置以及建筑物的前后排错列布置方式;建筑物的间距用地重叠方面,可以采取塔式高层或者通过东西向的重叠间距以及南北向的点式端头布置实现;实现间距与空地的合理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作为建筑小区内部道路、花园广场、景观绿地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生态水平。

4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利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建筑设计,随着设计技术以及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态建筑设计的地域经济以及文化特性逐步明显,成为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生态建筑的地域性主要取决于生态建筑设计中对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利用方面,生态建筑的地域性逐步增强,对于不同区域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适应性较强。其次,生态建筑设计由于不断采用新的再生材料以及新的技术,因此,建筑的造价降低,经济性能逐步提高,体现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生态建筑设计重要的衡量指标。第三,,由于新材料、新结构以及新形式的选用,生态建筑设计对于体现文化特色的要求提高,生态建筑的时代特色与民族文化特色也应成为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通过对地域气候以及材料的选择利用,体现不同民俗、文化及时代特色。

结语

生态建筑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对于满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提高人们居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生态学的特色,应该结合不同地域及文化特色,合理的进行建筑方案结构及建筑材料的选择,通过对空间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同时应该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促进生态建筑理念的革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曦,李湛东.生态建筑设计新论―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道增.21世纪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C].中国建筑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会议报告文集,2001.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5

abstract:themountainarea'sspecialtopography,climate,temperature,andculturalcharacteristicsproposespecificdemandsonthedesignofmountainarchitecturalform.inthedesignprocessofarchitecturalformdesign,theruralcharacterandruralvillageculturalhistorymustbereflectedwithscientific,practical,andbeautifulfeatures.

关键词:山区建筑形态;乡村特色;乡村文化

Keywords:mountainbuildingform;ruralcharacter;rural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19-01

0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非常复杂,以丘陵、盆地、高原和高山居多,其中,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是一个典型的“山”国。这种特殊的地理特色,让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形态呈现出与“海”国、“水国”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因此,在建筑形态的设计上,必须根据我国地域、气候、温度等差异性变化,充分表现城镇或山区建筑的特色,使山区建筑变得更为合理、美观、适用和科学,能够很好地反映乡村特色,体现乡村文化。

1山区建筑形态设计的基本特点

我国为多山国家,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但其在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还能够找出各个地方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也即为山区建筑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乡土特色。

一方面,建筑设计体现了自然之美。山区――顾名思义,就是以多山为主,而且这山是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或险峻挺拔,或平坦宽广,这些由树木、花草、石头、泥土等各种因素构成的山,都构成了山区特有的景色。而这些景色的形成,为山区建筑形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依山傍水,讲究的是有山有水的山区风景,因此,在建筑形态设计过程中,以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风光为景,构筑和加强了山区建筑的形态之美、自然之美。

另一方面,是人造之美。山区的自然资源是自然形成的,我们不可以人为地破坏,但可以得到很好地利用。于是,河、湖等水资源为建筑形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里以河为景,那里以湖为景,这里以桥为景,那里以山峰为景……处处皆风景。人造的美景成为自然之美的补充和完善,而就是这种自然之美和人造之美的完美结合,在山区建筑形态的设计上更能体现和反映现代人的思想变化和人文追求。特别是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山村,石板路,木格窗,吊脚楼等等一些特有的民俗建筑,更增添了山区建筑的美感,体现了山区特有的本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成为山区建筑形态设计的一大特色和基本追求。

2山区建筑形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山区建筑形态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了经济发展与山区建筑形态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构不合理。这其中包括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建筑的不合理。一方面,乱占乱用土地,造成土地的浪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只片面追求建筑的美观,而忽略它的实用性,以致于造成结构不合理,无法让人得到更为舒适的享受。

②与自然环境缺乏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山区建筑能够较好地利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物进行设计,但往往过分地依赖自然环境,反而让自然之美大打折扣,缺乏协调性。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山区建筑形态设计过程中,不是更好地去利用自然环境,而是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豪华或整体效果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山区建筑形态设计的发展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也随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城乡差别的进一步缩小,加上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人们对建筑形态的认识不断加强,不仅对居住单元、内部结构、室内设施等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建筑的空间环境等各个方面也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可以说,山区人们对于本地的建筑有了更为全面、更为独特的认识。因此,在建筑形态的设计上,要始终坚持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真规划好山区的建筑,在和谐山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不管是从事建筑形态设计,还是大力开展山区建设,在山区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都应该把人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要考虑到本地所居住的人群的结构特点和内在需要,充分体现本地居民的意志和要求。很直观地说,就是舒适、实用。舒适实用,能够方便人们的食、住、行、用,能够适应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坚持“自然之美”,让自然之景衬托出建筑的协调之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修身养性”,体现在设计和建造上因地就势,顺应自然,依山就水。山区不同于城市,山区建筑形态也有别于城市的建筑形态。因此,在山区建筑形态设计上,要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之美、自然之景。每一个地方包括城市和乡村,都可以找到并能够利用的自然之美。山区建筑要善于利用和发扬自然之美,不要盲目推崇人造景点,要多多利用本地周围已经拥有的自然风光、自然景点,要做到与周围的大环境相协调、相和谐。对大自然的中一草一木要多一点爱护,多一点保留,多一点培植,充分利用,因为,自然风光要比人造景物宝贵得多。

坚持“兼容并举”,让山区建筑大放异彩。城镇和山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地貌特色,山区建筑在保持本地特色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要善于吸收城市建筑的优点,实现“土”与“洋”的完美结合,使山区建筑更为美观、更为现代。因为,山区建筑的“土”与“洋”,对于山区及山区居民和来说,都是可以吸收和容纳的。这种“时代感”与“乡土气”的相互兼容,“天然神韵”与“人工技巧”的有机结合,“传统色彩”与“现代新意”的彼此呼应,为山区建筑提出了鲜明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追求。总之,山区的建筑形态,应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丰富的内涵。

坚持“一枝独秀”,彰显山区建筑的优美特色。每一个地方有不一样的风景,每一处风景有不一样的特色,山区建筑形态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本地的环境特色、人文特色,做到“一枝独秀”。要善于发现本地独有的特色,并把它加以利用。要通过特色宣传特别是建筑形态设计的变化,让山区人们感受到本地丰富的环境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感受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黄海峰.和谐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J].神州民俗,2008,5.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点;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建筑领域来讲,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1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比较低,建筑物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在这个时期的建筑物大多由石头和木材等组成,人们对建筑物的美观性没什么要求,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不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对建筑物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结构单一的建筑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出现了砖木混合搭建技术。但是总的说来,在这个时期内的建筑工程技术发展也是比较缓慢的,这主要是因为砖木混合技术只需要工人将砖块和水泥混合到一起来完成建筑工作即可。砖木搭建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时间。但是,砖木搭建技术也有一定的劣势,包括破坏环境,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等等。

总的说来,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就比较低的。虽然也有一些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基本上为上流社会群体修建的,包括陵墓、园林等等。但是上流社会群体不是社会的主流,人民大众才是社会的主流,主流建筑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追求实用性。

2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新技术的出现促进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有绿色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这使得现阶段的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同时具有美观性和娱乐性。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现阶段建筑物的特色:

2.1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技术指的就是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来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具有下述优势:第一,减少资源的使用量;第二,减轻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维持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生态平衡。现阶段,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正在竭尽全力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建筑的出现可以避免建筑物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保证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建筑物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技术指的就是在建筑工程中融入各种高科技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一个生态建筑项目的设计实现需要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原理、物理原理、材料学一级气候学等等。生态建筑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生态建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节约能源。

2.3智能建筑

随着经济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等。上述新技术的加入使得现代建筑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具体来讲就是现代建筑中拥有了防盗系统、先进的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等等,智能建筑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和便捷的室内居住环境。

3建筑工程发展趋势

3.1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之下,现代建筑正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的向施工人员提出警告,避免严重失误的出现;第二,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透彻分析,进而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就可以提出更加准确有效的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2集成化发展趋势

所谓集成化指的就是将建筑工程中的安装技术和施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通过集成化可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可以这样说集成化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

3.3精细化发展趋势

所谓精细化指的就是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钢结构为例具体说来就是,不断提升现有的焊接技术,这样就可以提升钢结构的安装质量,进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精细化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4国际合作趋势

世界各地的建筑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逐渐增加。现阶段,好多国家重点项目都是合作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融合不同国家的建筑特色,进而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建筑项目的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还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出现,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行业获得长远发展。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单一,对环境影响较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建筑越来越多样化,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生态建筑不断涌现。未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是对环境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资源消耗更小等等。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可以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菁,余振榕.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4(01)181.

[2]张从海.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5(08)74-75.

[3]陈伟.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129.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7

关键词: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研究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对智能建筑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充分体现出绿色环保的概念,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态建筑。现如今,现代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为了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第一,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共同的思想观念;第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发展又多了一条新方法。完善的生态理论能够丰富建筑科学内容,使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样,既符合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要求,又可以满足社会各种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1当前生态建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1.1不能正确理解现代生态建筑的含义

现如今,对于生态建筑的观念的理解出现了很多不同,然而,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却是非常一致的。其内容主要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结合建筑学和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科学的组织建筑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组合成一个整体,保证建筑物室内的良好的气候条件,提高建筑物的调节能力。与此同时,生态建筑物的特点还要尽量的减少使用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省能耗、低污染、使用寿命较长等特点。然而,有人却错误的认为只有在建筑物的四周增加绿化面积就称为了生态建筑;只要节能就是生态建筑等错误想法。事实上,上述观点都是只看见了生态建筑的表面内容,不能正确理解现代生态建筑的含义。

1.2对现代农村生态建筑缺少深入研究

现如今,我国仍然是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对于我国来说,生态建筑的体系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城乡差距很大。近几年,我国对各种学科的研究大多数都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中,对现代农村生态建筑缺少深入研究,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其中,很多的研究都以本科专业的角度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尽管有很多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并没有完全结合在一起展开研究,尤其是怎样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把人们的居住欢欢和植物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当前生态建筑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3现代生态建筑往往缺少具体的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发表了很多篇有关生态建筑的论文,发表的这些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建筑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然而,发表的很多论文都只是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基本的设计原则以及国外先进生态建筑技术的文章,却缺少具体的实际操作模式、分析环境效果的测评等内容。

2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有效对策

2.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如今,建筑设计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日常的所有需求。目前,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求,不单纯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所在。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正确认识人的主体地位,同时更要处理好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具体表现在建造城市过程中,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各种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2.2因地制宜,尊重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结合生态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其中主要内容主要有资源的有效使用问题,特别是土地利用问题非常重要。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开发利用,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系统,例如:在地上可以建造接近自然、满足人们要求的低层、密度大的建筑物;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地上和地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现代生态建筑重点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不破坏环境或者是少破坏环境,将环境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人类和环境共同生产和发展是进行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原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选择建筑地址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条件,同时要和本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等相适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尊重生态环境发展。

2.3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建筑物事实上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联系的一座桥梁,因此,要尽量把自然元素都能引入到人类的生活的周围,同时也正能体现出生态的特点。人类可以说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人类所进行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要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之上,由此看来,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协调的关系。无论是从建筑设计、使用和报废的方面来说,要求生态建筑破坏环境的影响要尽量小。

2.4扩大“绿色”面积,保持生态平衡

现如今,现代生态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重点话题,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外部的设计要和自然相适应,而且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也应该遵循绿化的原则,也就是说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把室外的绿色环境及时引入到室内环境中。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新鲜氧气、吸收温室气体、自动调节温度、降低噪声的功能,因此,生态建筑主要以引进绿色为主。经过精神的设计,将室内的环境和室外的环境有一些相似,其中,有很多常用的设计手段,例如:一方面,可以在建筑客厅的屋顶上,加上一个具有调节功能的屋顶,随时根据季节的不断变化的特点,通过人工控制的手法,使室内的湿度和温度调节到适合的范围之内,这样,室内和室外可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屋面绿化的方式。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景观优美,同时使屋面具有防水的功能。

生态建筑的顺利发展,不仅能够维持生态平衡的优点,而且还可以人们居住的自然度也有所提高。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从宏观的方面来考虑,城市规划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来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而且还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内部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求建筑物的设计要和结构与功能等和自然相适应,与此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符合型生态问题。第二,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对于单个建筑设计,要正确处理好建筑物整体和局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等等。由于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生态建筑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因此,建筑物的表现形式和方式都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创造性。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社会各界对建设生态、可持续的建筑研究观点越来越重视,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高潮。在观点提出后,很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随后,又开始出现了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在当代,“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等不仅是人们所追求的,而且也是建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我国现代生态建筑设计,进而找出了现代我国生态建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而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进.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讨[J].山西建筑,2011,(27).

[2]张伟,鹿咏.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与"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对话[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华力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建筑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1,(22).

[4]郭大坤.浅析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8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3.4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以建筑模数设计建筑开间,再由建筑开间构成建筑物,即组成建筑群,因此,建筑群的空间尺寸也有标准的模数,这是我国建筑的一个特色;在建筑外形上,我国建筑又体现了建筑构造的艺术化特点。如:梁、柱、墙壁上及门外饰物的雕饰、曲线屋顶、飞檐形式等,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造型、色彩各异,非常优美,是艺术造型和技术构造的优秀组合;门窗、连廊、楼梯、隔断等也采用雕饰、彩绘等手法,创造出形态各富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形象,使建筑艺术与标准化设计完美结合,既充分考虑建设效率,又不失建筑的艺术魅力。这是我国建筑的又一特点。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策略研究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并存是当前全世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化设计模式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动态的设计模式,其能够很好地将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设计更加环保,这也符合了当前国家所倡导的环保理念。而在运用生态化模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认真贯彻生态化模式的方针,使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满足生态化模式的需求。

1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解析

1.1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概念

生态化模式是现代建筑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作为一种动态理念,生态化模式设计能够将资源应用和低碳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个房屋建筑都能达到现代环境保护的标准,向着目前国际上普遍提倡的环保、再利用、再循环的方向发展。着重于生态化建设的建筑设计师会在建筑的整体运用上予以使用,一直到建筑使用期结束的整个过程为止。

1.2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特点

作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模式,生态化模式有着极其明显的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化模式作为一个创新的生态模式,领先于现阶段国内的其他建筑理念,在建筑科学性上有了很好的体现,将现阶段最主要的环境保护思想融合到建筑体系设计中。再者,生态化建设也将绿色理念带入到了人类生活中,在建筑施工缺少绿色环保的情况下进行了补充。同时,生态化建设也会使建筑设计个性化得到增强,更加有利于建筑行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梅纳拉商厦就是典型的利用生态化模式所建的建筑,为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环境,建筑物在内外部进行了双气候的处理方式,办公室位于楼的正中以保证良好的自然采光,并准备将来安装太阳能电池来降低能耗。在不同层位设凹入空间,造成阴影,遮阳挡雨,并在这个凹空间内设大量绿化,植物栽培从楼的一侧护坡开始呈螺旋状上升,让人接近自然,从而在整体上创造了一个遮阳而有富含氧气的环境。

2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的策略研究

2.1室内设计建筑设计

一般来说由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组成。而在真正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也应该对室内外有所区分。而对于人们购买房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室内的采光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该考虑到建筑所处当地日光的照射情况,准确了解当地阳光的照射范围和角度,使阳光让住户感觉到舒服的同时也不至于在夏天产生过多的热量。再者,生态化模式还需要利用合适的通风系统来尽可能多的降低非自然风系统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准确了解自然风的大小与风向来调整空间,让住户既能更多受到自然风的舒爽,也能帮助节能,体现生态化模式的特点。绿化也占了生态化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生态化来设计的建筑师往往会把建筑内的装饰换成适应室内居住、造型各异的植物来使整个建筑显得生机勃勃,除此之外也可以帮助更新室内环境,有利于用户更好的需求和体验。最后,生态化模式的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住户的需要,为住户的日常生活考虑,在保持室内温暖和防止过的噪音方面要有单独的设计理念。现阶段国内最常见的方案就是安装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来解决供暖问题。减少噪音方面,最多的是设置缓冲空间等来实现。

2.2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也是生态化模式的重要体现部分,它由屋顶、幕墙等部分组成。如果从生态化设计的角度来说,建筑的屋顶部分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来,生态化设计的屋顶相比于其他屋顶在吸收太阳光方面将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建筑设计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日照情况和雨水湿度来设置屋顶的不同形状,再根据生态化需求在屋顶上设置太阳能装置以便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还可以减少用户的用电量,体现了低碳和人性化设计。对于幕墙来说,生态建筑设计师需要改变原有的幕墙材料,选取那些适合低碳理念和透气性好的幕墙进行考虑,也要符合住户的起居需求,合理利用幕墙来规划建筑空间,以此保障建筑物室外的光照和空气流通,避免因为幕墙材质而对空气流通造成的困难,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居住体验,同时也符合现代低碳环保的理念。

2.3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同样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因此也要注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态化设计,因此也要注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所要注意的事项,所以,要想让生态化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体现,要着重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就需要在施工的材料上有一个改变。施工单位在材料选购时均要以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材料为主要选购材料,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尽量避免材料的浪费,以此达到节能目的。同时,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多研发节能技术,施工单位要在施工之前,培养一批懂得节能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节能技术。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学习国外的施工技术与研发现代科技。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多方严格讨论,并且反复修改符合生态化建设的施工方法与建筑工程方案。同时也要提高相关建筑工程的设计效率,通过信息时代的特点培养相关人员借助计算机设备来计算和研发一些生态化施工的软件,以帮助生成更加优秀的生态化建筑设计施工方案。

3结语

建筑设计中生态化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低碳环保的思想,并以此形成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建设,这对于我国全面低碳理念的推进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师们应该紧密结合生态化建设的特点,对自己的理念进行及时革新和补充,通过了解新观念和学习新技术,将建筑生态化设计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北京:白花文艺出版社,2004.

生态建筑的特点篇10

关键词:黄土建材;传统民居;生态设计

1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现代建筑迅速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环境和能源的问题。现代的许多建筑轻视当地的环境或历史文化背景,造成建筑与环境不相融合,不协调。除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之外,同时由于现代建筑使得很多地方都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大肆的建筑使得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滥用工业原料又让土壤被毒化,降低了土壤的使用率;这些问题都表明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刻不容缓。从而,“生态建筑”这一新兴建筑理念开始引领时代潮流。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能够利用并适应当地的地理条件,能够充分地利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合理地、创新性地运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工艺与技术,使建筑具有节约材料、节能环保、益于居住、循环再生、经济适用等特点。生态建筑要使建筑和环境、生态之间形成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共同体,追求人、建筑、生态环境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

2中国生土建筑的生态智慧

2.1窑洞的生态智慧

窑洞建筑是我国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原生态的建筑之一,它体现出传统民居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统一结合。“靠崖窑”是最早的窑洞民居。靠崖窑又称“土窑”,窑洞大多都是此类型的窑洞。靠崖窑是依山而建,在土崖上横向位置向里挖洞。洞的顶部呈圆拱形,洞的地面呈长方形,在洞的外侧装上门窗就形成了最基本的靠崖窑。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光线充足,多风沙天气,窑洞一般背风建设。这种靠崖窑不仅工程量小,省时省力,而且冬暖夏凉,防风能力强,极适合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见图1。窑洞的建造基本上都是用黄土来完成的。所以它对黄土资源的利用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靠崖窑是通过横向向里挖洞获得居住空间,从而节约了土地资源。窑内的建筑构件例如窑壁、窑墙都是通过对黄土的加工来完成的,挖出的黄土还可以建造一些土灶、土台、土炕等家具。多余的黄土还可以用来填坑填坡,极大限度的利用了黄土资源。窑的建设不用投入建筑材料构建空间,而是直接挖去天然材料获得空间,所以窑内的建设节约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窑洞内厚厚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和隔热能力,让窑洞内的温度变化很小,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这样的居住环境减少了当地居民对其他能源的使用。窑洞在建设时不会破坏大量的植被。在建成时仅仅展露出小面积的洞口立面,建筑的其他部位都与土地融合在一起,极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景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2.2福建土楼的生态智慧

福建土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还是方楼和圆楼。圆楼的建筑直径是30m~50m左右,一般为3层~4层。它的平面布局由两种模式组成,单元式和内通廊。单元式分为独立的开间,呈窄长扇形。内通廊则在楼层内部设置“走马廊”,用来连通各个房间,上下楼则用公共楼梯。方楼的形式与圆楼的布局相似,只不过是把平面换成了方形。土楼的聚落空间强调了风水论中的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土楼的布局自由,根据山势、地形的不同,不同形式的土楼自由的排布在部落内,错落有致,与大自然形成了一道和谐的风光。土楼的地基和墙角一般都是用较大的河卵石砌筑的,墙角高过洪水位,防止山洪暴发冲倒土楼。若选址在淤泥地上的话,地基建材则选用松木筏基。将松木纵横交叉层叠,不仅重量比河卵石基底轻,而且面积更大,完全可以承受整个土楼的重量负荷。土墙则就地取材,用田底的泥和粘性好且含砂质的土作为建筑土墙的原料。土墙底部厚度为1m~2m,土墙中还用竹片或者松木枝作为拉结筋,保证土墙的强度。土楼所用建材中的土木都是来自于大自然,当土墙倒塌或是木材腐烂之后它们都能融回到自然中,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在干燥的季节,土楼中的土墙能够释放水气用来调节室内的湿度,保证室内不会过于干燥;在潮湿的季节,土墙不会结露。冬暖夏凉的特点也让整个土楼具有良好的舒适度。

3黄土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设计

3.1黄土建筑的特点

黄土具有土质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和水溶性特点。黄土土质疏松,并不意味着窑洞易塌,窑洞不塌陷,主要是因为黄土直立性强,而且气候干燥降水少引起的,加之窑洞处在地下,水蚀没有表面那么严重(极难渗水),另外窑洞屋顶多用砖瓦盖住,可把水流引开。黄土还有一特性就是遇干坚如岩石,遇水则易流失。所以当暴雨来临时,窑洞也有倒塌的危险,需要防范。黄土建筑的优点是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冬暖夏凉,防火,防噪声,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黄土建筑的最大缺点是具有遇水溶化的特点。另外,黄土的支撑能力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有巨大的差距;传统窑洞还存在阴、暗、潮、闷等缺陷,因此,黄土建筑在现代的应用中必须加以创新。私下以为黄土建筑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可以在农村及低层建筑中应用。在应用中要重点考虑加强地基和做好防水处理。

3.2传统黄土建筑的设计创新

从中国传统生土建筑的设计经验中,我们看到了生态建材对于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将现有建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更为环保的生态建材。实际上,黄土在建筑实际上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有一些建筑师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设计师就已经开始了地下穴居式住宅的设计尝试。世界知名设计师威廉•摩根的穴居设计的穴居,与周边的绿色环境融为一体,内部则呈现出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建筑规划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任震英大力倡导对窑洞进行改良,他曾在兰州白塔山后山揖峰岭坡面上,借鉴窑洞的设计理念并加以创新,在黄土崖壁建了50孔新式窑洞,窑洞用青砖做成窑脸,用小青瓦做成帽檐,建筑设计新颖,空间宽敞舒适,格式别致;设计克服了传统窑洞阴暗潮闷以及抗震能力差等方面的缺陷,被称为“窑洞山庄”,其造价只是楼房的1/3。窑洞山庄先后接待过美、日、加、菲、德、英等国生土建筑专家,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由我国香港建筑师吴恩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穆钧设计的庆阳市毛寺生态实验小学,曾夺“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和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建筑结合当地土壤、地形与气候条件,以黄土为建材,别出心裁地创新了通风采光,保温和粪便处理等适用技术,在不同高程的台地上营造出丰富、自然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另一个生土建筑试验项目兰州白塔山生土生态园,获得第七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铜奖。生土生态园主要由3层18间窑洞构成,过廊采用太阳能照明,园区由风力发电机供电。采用生土建筑材料有免烧黄土砖和免烧粉煤灰砖,整个园区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没有使用钢筋、水泥和烧结黏土砖,设施都采用环保设计,很好地做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能环保的生态效果。以上种种实践,表明黄土建筑材料和黄土建筑在现实中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环保、美学及文化生命力。应当鼓励生土建筑的创新设计,充分发挥黄土建筑的优点,巧妙规避其缺点,使其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3.3黄土建筑材料与现代设计结合

传统的各类生土建筑都有开间不大,布局受限制,日照不足,通风不畅和潮湿等缺点,需要改进。通过对传统建筑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是否能将传统建筑技术融入进现代民居框架中去。把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与传统的生土建筑材料结合,就会有所创新。黄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也可以使得最终建成的建筑物能够符合时展的需求。比如在低层建筑中,平房、花园洋房、别墅都可以采用混凝土异形柱体系,带有少量的普通框架柱。房基、房梁、墙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墙体可用黄土建材填充。由于房屋是框架结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如果考虑用生土建筑材料填充,可以就地取材,施工简易、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有利于生态环境。黄土易于加工,几千年来,各类生土砖、生土坯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目前而言,空心生土砖、实心生土砖、夯土墙都可以用来填充框架房。兰州财经大学曹凯发明的免烧黄土砖,是一种取代黏土免烧砖的换代产品,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对于生土建筑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生土建筑出的夯土墙不仅厚实耐用,不易开裂,而且比较坚硬,不易倒塌。可以将生土做成的夯土墙替代红砖墙体,使夯土墙与混凝土梁结合形成楼房结构,见图3。夯土墙在古代非常普遍,纯生土夯土墙的承重能力较低,墙体一般比较宽,有墙体耐水性差及墙体表面走砂等问题,比较适合在单层或两三层的矮层建筑中使用。而添加的水泥等的混合夯土墙由于提升了夯土的强度,可以在3层以上的建筑中使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