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3:40

企业资金安全篇1

有范围广、流量大、环节多的特点,文章对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规范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建设。

关键词:电企资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a

1、电企业资金安全风险

1.1电费收缴的风险。电力供应覆盖面广层级分散环节较多,电费收缴也涉及千家万户。

1.2资金筹集的风险。资金筹集的风险表现为企业不遵守资本市场运作和资金筹集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和实施机制。

1.3生产经营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包括生产、销售紧密联系的循环系统,必然会有一系列资金收支活动与之相适合。

1.4企业投资的风险。投资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电网基建投资规模仍持续增长。

2、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2.1稳健管理原则。稳健是资金管理的首要要求,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应首先遵循安全稳健的原则,确保资金安全保值。作为南方电网企业属下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应严格遵守南方电网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南方电网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以及资金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统一的制度规范,规范资金收支业务操作,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金流动性与效益型的平衡最优。

2.2集中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原则主要体现企业资金管理的集权思想,确保企业可以迅速有效控制全部资金,并使资金的保存与运用达到最优化状态。集中管理原则是适应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其原因:一是电网企业资产规模大资金运作要求高,迫切需要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二是尽管资金分散管理能使下属单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所造成的资金沉淀与周期性闲置不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省级电网企业应采取资金集中管控原则管理,实现资金管理的集中收缴、集中支付、集中融资、集中调度以及统一运作,有机协调母公司与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提高资金规模效益,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2.3标准管理原则。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的业务流程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有效的控制机制是保证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应该走标准化管理的路线,具体包括规范的基础环境设置执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资金管理运作机制以及资金安全信息化建设等。

2.4成本效益原则。成本和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应重点考虑的基本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内部各种制度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益,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同样也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从企业成本范畴来看,企业资金安全的成本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资金安全制度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以及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等,而效益主要是资金管理获取的经济效益以及资金风险水平降低而减少的损失等。

3完善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实施全方位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来源是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必须是全方位的从企业面临的资金安全风险来源来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种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因此,企业既要研究外部环境变化规律,又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通过调整和健全管理机制来适应防范和化解资金安全风险首先,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外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使企业的财务目标难以实现。电网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主动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适时调整资金安全管理政策和资金安全管理方法,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系统。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因此,电网企业一方面要设置高效的理财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减少因资金风险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最后,要健全完善资金风险内部控制系统资金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系统是为完善资金安全防控制机制而不断调整完善的系统电网企业要根据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科学合理地实施资金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使之成为降低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3.2建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隶属于企业的管理体制,而健全完善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也是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

3.3加强资金安全自我控制措施资金安全风险自我防控,特别是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安全管控,是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工作首先,要强化现金开支范围管理。为防范现金安全管理风险,电网企业要合理确定库存现金额度,各分公司、子公司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现金开支范围,对于超过范围或限额的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3.4加强资金支付安全控制措施资金支付是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强化资金支付计划管理。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严格执行资金计划预算管理制度,积极贯彻以业务计划为基础,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理念,强化资金支付的合理、真实与安全。其次,要严格资金支付审核审批流程电网企业资金支付安全与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严格的审核、审批权限是密不可分的,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制订严格的资金支付业务流程,加强资金支付申请审批复核等各环节安全管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最后,要加强资金支付稽核工作资金支付稽核是电网企业会计人员依照有关的法规制度规定对企业内部所进行的资金支付环节进行专业审核复查和监督,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资金安全管理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有机结合。实施资金支付稽核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核算工作的纰漏,提升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发现资金支付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防范企业资金支付风险。

3.5加强投资安全管理措施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各电网企业的基建投资建设增幅在逐年扩大,投资资金管理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为提高投资资金效益,应对投资资金从项目立项至资金回收做好全过程管理首先,要做好项目投资的立项决策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将投资集中于电网主业建设,并从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融资方案还款来源等角度进行项目风险评价,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保证项目投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要加强投资资金实时监控。电网企业应对投资资金相关账户实施监控,强化对贷款发放账户和还款准备金账户的管理,确保电网投资资金提款与支付,保证与贷款同比例的资本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最后,要加强电网项目资金收益率考核。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建立投资考核机制,重点分析审查建设项目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以及投资收益等经济效益指标,减小公司系统低收益甚至无效投资,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贺俊娥,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云南电业2011(9)

企业资金安全篇2

关键词:风险控制;资金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079-04

一、引言

由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的变化,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和支持出口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很多企业集团仍然面临着资金断裂的问题,企业资金安全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建资金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集团面临的紧迫任务。

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见图1。

二、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

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表1的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在确定了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后,可以相应地建立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综合评价企业的资金安全情况。

(1)单变量模型。主要包括: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表明企业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特别关注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表明企业可能出现资金安全危机。单变量模型的运用简单,预测准确率高。但单变量模型无法区别不同比率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时的效用抵消情况。

(2)多元判别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资金安全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给出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一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资金安全风险;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三、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防范与控制系统构建

通过对现存资金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衡量资金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大小,从而制定资金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并切实有效地实施。为了加强操作性,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该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和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

1,筹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筹资风险的识别。形成筹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筹资成本带来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会形成财务杠杆正效应;当企业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利率时,则会形成财务杠杆负效应。二是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会加大筹资风险。一方面,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当资金成本率大于资金的收益率时,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会增大。另一方面,若企业长期负债的比例过大,则过高的资金成本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还债包袱;而负债到期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也会加大企业偿债压力。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应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对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做出正确的权衡与选择。其次,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企业取得资金后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风险(或称实物投资风险),即直接经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风险;另一种是证券投资风险(或称金融投资风险),即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储蓄投资等风险。

(1)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由于企业经营失误产生的资金安全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确保决策正确,使投资方案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并加强投资管理,避免因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

(2)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源于每个公司自身特有的营业活动和财务活动,与某个具体的证券相关联,同整个证券市场无关。造成非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水平、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等。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

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识别与防范。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1)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少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影响企业的信誉;现金持有量过大又会增大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两者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存货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存货的大量存在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同时使管理费用大量增加。而存货短缺又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应当建立以预算为基准的指标考核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存货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尽可能避免存货产生的风险。存货的管理和现金的管理比较类似,但更加复杂多变,要求企业派专业人员管理。

4,收益分配风险及其识别与防范。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的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致使企业成本虚降,利润虚增。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例如,在企业资金紧缺时期,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且金额过大,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规模。但是企业如经常不分红,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分配,则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下跌,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利。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客观的控制标准,其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计划地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2)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3)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4)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四、企业集团资金安全反馈系统

全面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修正系统组成。

企业资金安全篇3

关键词:资金安全;管理;对策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国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有、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由于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小气候等原因,一双双贪婪的眼睛盯着企业的巨额资金,随时可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化为乌有,有的企业甚至因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此大伤元气,江河日下,终无回天之力。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并建立相关人员与承担责任、风险相适应的利益保障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同时,对经营管理人员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执行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提高内控意识,用法制思想、规章制度和严谨的工作方式教育、约束、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树立资金安全效益的思想理念

首先,必须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使“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样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其次,在加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企业专业财务管理机构。注重机构和机制创新,构筑企业管理以财务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包括纵向领导机制、横向协调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制度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仲裁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等等完整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再次,注重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职业敏感性,为健全机构和机制创新、执行奠定基础。最后,要树立资金安全效益的思想理念。

(三)建立并完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强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体制决定了资金管理的模式,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与之适应。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更倾向于集权管理,通过成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加强现金预算,在现金流动上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现金流出控制,做到集团资金安全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企业内部特别是现代大型集团企业内部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已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共识。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

(四)监督资金的消耗过程,强化关键环节管理

资金的消耗过程,是资金由货币形态向生产消费领域转化的关健环节,是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应从完善制度入手,逐步形成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纪检监督与民主监督、业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领导审批监督。当某项投资决策作出之后,应按照“一支笔”的审批要求,对资金支付的额度、方式和真实性等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上防止出现多付错允虚假支出等现象。二是加强部门责任监督。按照有效分解、责权统一、注重效率的原则,结合各部门业务活动特点,合理分配经费管理使用权,明确各级、各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经费管理职责,细化财权行使的条件、范围、程序和要求,形成多层次管理、全方位监控的机制。三是加强财务审核监督。对每一笔资金支出,财务部门都要认真核对资金用途、数额和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资金支付方式的管理,规避资金支付风险。对大项支出,必须适时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四是加强职工监督。主要是对资金的来源、用途、数额、使用情况,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结果等,要根据管理工作涉及的层面,公开公示相关信息;同时,也可采取会审、通报、公示、信忽等方式,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五)健全并强制执行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要求单位加强内部会计及会计相关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基本规范》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项基本目标,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下转第68页)(上接第66页)。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和核心,规定单位应对哪些内容(经济活动和环节)进行控制,针对各单位经济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规范。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几乎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如果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贯彻执行,就一定能够筑起一道资金运作和使用的安全网。

(六)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全过程监督

企业资金安全篇4

关键词:货币资金;会计制度;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对于资金的定义有很多,其共性就是资金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本文所指的资金主要是指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资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收支规模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条重要生命线,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资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安全意识不强

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了解得很少,没有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资金安全的风险意识淡薄就容易导致管理行为上的疏忽、内部管理上的松懈,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风险和隐患。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不按制度规定及时对账、不按规定设置和保管支付系统密码等。

(二)内控制度不严密,执行不到位

一方面,尽管各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内部监督控制等等,但随着资金管理手段的改革,集中支付、电子银行、会计电算化等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内控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形势下的资金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以完善。

另一方面,在制度执行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岗位设置不健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制度如定期对账等无法落实,一些需要相互牵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权限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给资金安全留下巨大隐患。例如有的单位出纳除了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同时还兼保管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印章等工作;甚至有的会计有收取现金,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这无形中就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私自放贷获取利息,甚至是私吞公款以可乘之机。二是印鉴和票据管理不严格。有些企业未对支付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而是一人保管全套支付印鉴,印鉴存放也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一些企业未将空白支付凭证作为重要凭证加以管理,领用和核销制度不严格,出库后随意摆放,管理漏洞较大。三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一些单位的业务经办人,想法设法逃避会计监督,有意用虚假发票报销,使得真假难辨、会计监督困难。四是稽核和对账制度未落实,一些单位未按制度规定设置内部稽核岗位,对账工作不及时、不认真、流于形式。五是报销审批制度不严。有些企业由于机构小,往往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到报销。领导的权利过于集中,弱化了其他人的审核,甚至有的形同虚设。六是登记入账不及时。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有的会计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学习,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平时也不注意学习积累,所进行的账务处理也是一片混乱,会计资料乱、缺、脏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会计法制观念不强,职业道德差,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资金安全责任意识

1.强化法律意识,依法理财。各个企业要重视抓好学法用法工作,把学法用法列入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因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能否执行的最关键因素。

2.强化责任意识,履职尽责。各个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以对事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资金安全管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履职尽责。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管理不善甚至不抓不管,资金安全长期存在漏洞、造成资金损失的,要追究个人的责任。

3.强化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每年发生的案件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表明,当前资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不法分子无时不刻不在窥觑资金。因此,各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及时消除资金安全隐患。

4.强化整体意识,全面协防。资金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监管。部门管理的资金规模越大,就越可能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树立整体防范意识,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实施整体协防。

(二)构建完善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管理机制。制定资金预算需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企业根据资金预算统一筹集、使用资金,并将资金预算分解下达,年度内各项收支严格控制在年度财务预算范围内,超预算项目应经过相关报批程序,未履行审批程序追加的项目及费用财务部不得办理资金支付。

2.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健全职能分离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的流通安全。(2)建立健全资金审批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对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资金的收付业务。(3)完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一是加强票据控制,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二是加强印章控制,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由授权的个人自行保管,个人印章必须经由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日常工作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签字、盖章、登记、交接或销毁手续。三是对已使用和未使用的票据应当定期盘点,并经由非保管人员不定期检查。四是禁止签发空白支票。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将资金安全检查制度化,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资金管理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六是随时和银行进行对账等等。

3.建立健全防范机制和惩罚机制。将资金安全与各部门职责挂钩,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例如实行资金安全责任人风险保证金制度,对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有关人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处分。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4.加强保密制度。包括计算机系统密码保密和数据保密。对支付系统、会计系统按每个使用人分别设置权限和密码,确保数据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三)加强货币资金安全管理的其他要点

1.严格把好货币资金收支关:财务部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审核审批权限和货币资金支出程序,对各项资金业务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拖延,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截留、占用、转移和隐匿资金。

2.备用金实行限额管理: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现金使用范围和现金的库存限额,对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一律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存放在保险柜过夜的现金原则上不超过企业规定的备用金的限额,出纳每天应及时清点库存现金,做到账实相符,财务主管应不定期抽查库存现金余额,发现长短款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

企业资金安全篇5

关键词:资金安全内部控制人力资源政策影响

在2010年,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虽然在现在企业中存在这么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资产管理,但有些企业还是面临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一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致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

一、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资金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指的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规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

(1)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2)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3)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二、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做保证。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在学历、经验、道德上,还是前沿的、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上,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员工招聘进来之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薪酬福利结构需要在制订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企业必须坚持”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岗位轮换制在企业经营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合作上的隔阂和界限,为部门合作打好基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次能够让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别人、其他部门的关系,能够提供工作积极性。但最重要的是,关键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关键岗位员工休假可以让别的第三人介入工作查看以前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侵吞公司资产的行为,做到互相监督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人员。此人力资源政策要求其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履行对企业的忠诚义务,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得在与本单位竞争的企业兼职或任职。不难看出,对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本身就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而且其与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的权责分配相联系,因此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企业资金安全篇6

完善资金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最上级是职工代表大会,对预算及资金进行审批和否决,监督资金项目的执行;第二级是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年度预算及预算分解进行审批,对年度预算调整进行审批,对涉及预算和资金方面的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决策。第三级是资金管理委员会,是资金保障体系的核心,由财务、业务部门分责任组成,负责资金计划的编报与实施;第四级是业务财务沟通委员会,负责财务与业务的协调与沟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是资金管理的桥梁;第五级是由业务部门的核算员或预算员组成的资金业务具体执行组,负责资金业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上传和反馈。建成业务与财务有机整合的一体化预算资金管理体系。在业务与财务有机融合的一体化预算资金管理模式下,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集团公司的批复,分解下达年度预算。公司成立资金预算管理体系,按照职责分工从大修、营销、基建、技改等项目入手,发挥一体化预算规划引领作用,谋划全局、统筹兼顾。财务资产部按项目执行的必要程度、资金占用等情况,确保资金投向年度重点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薄弱环节,细化标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初步建立了分资金性质、分专业的预算体制的统一规划和动态管理。实现预算与公司发展战略的最大融合,确保资金投向合理、支出合规。加强日常电费对账,防范支票管理漏洞,确保颗粒归仓。实行三方对账,即财务部与营销部及时进行电费总账核对,营销部与供电所及时进行明细核对,最终达到三方电费账目一致的效果,目的是确保电费的准确及时到账。目前随着营财一体化推进的步伐,逐渐实现营销系统与财务管控系统实收联动集成。通过三方对账,保证营销系统与财务管控无缝无误衔接,极大程度上保证电费应收实收的准确性。支票支付是县供电企业客户使用频繁的缴费手段,尤其对于一些用电量较大的重要客户。建立电费支票传递登记送存簿,详实登记电费支票传递时间、单位、金额、票据号、交接人、送存人、到账时间等。由供电所交予客户服务中心时,双方进行签字确认;由电费实收员交予电费专工时再次签字确认;由出纳将支票背书后送存银行,出纳将银行确认入账的回单交电费会计进行销号,每一环节都有签字确认。这一过程给电费支票传递加上“三保险”,彻底规避了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极大提升了电费收取的安全度。拓宽收费方式,促进电费回收的及时性。

二、公司实行多渠道收费方式

一是公司电费专户只收不支,在工行、建行、信用社、邮政储蓄开立了电费专户,客户就近选择银行存入电费。二是与银行沟通,所有账户全部开通网上银行,随时通过网上银行了解电费到账情况,方便查看大额汇款情况。三是客户服务中心收取大客户电费,将供电所交来的电费支票与缴款单登记好,传递给财务部。四是客户中心和供电所按照客户需求预售电,在营业厅设置自助售电机方便客户自助缴费。五是通过开通poS机、网上银行、支付宝、手机支付等多种非现金缴费方式,提高客户交费的便捷性,促进电费到账及时、迅速。严格账户开立变更程序,多手段加强电费归集。账户的开立变更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规范执行,严格区分账户的用途和性质,不得混淆使用,不得开设营销过渡账户,严格账户开立、变更、撤并手续,实行线下、线上双流程审批制度。月末财务资产部将各电费户资金余额100%归集到公司经费户。防范经营风险,优化资金管理。加强在对外担保融资方面的控制,修订完善融资、担保方面管理办法。开展往来专项清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应付账款,按照“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对于临时接电费用,督促营销部根据用电协议逐项落实客户用电情况。

三、资金安全管理工作评估与改进

企业资金安全篇7

关键词:石油销售资金安全风险防范应用

销售企业是石油企业价值链的终端,是现金贡献的主渠道,随着集团化的管理,中石油的销售企业建立了科学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资金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资金管控能力明显增强,资金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成品油市场竞争日益增强,销售企业经营模式、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及资金结算范围扩大使得资金安全风险点增多,给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销售企业资金安全事故日益增多,部分单位资金违规事件频发,在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因此,销售企业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一、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具有垫支性、运动性、补偿性和增值性等特点,其核心是运动性,由此便有了资金安全风险的存在。风险,即“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了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资金安全风险同样具备这个特点。资金是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血液,一个地区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均在百亿以上,如此大额的资金流转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如果资金安全管理出现差错,必将影响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性较强的资金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是成品油销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资金安全风险的来源

对于拥有大量资金流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必须尽量减少或规避风险,建立完善的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当然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建立前,必须首先要找准资金安全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以下是根据企业资金性质总结的影响成品油销售企业资金安全的内外部关键风险点:

(一)内部风险

1.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风险

企业员工特别是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是一个重要的资金风险点。如果收款人员素质不高,审查不严,收到假钞、空头支票、虚假票据造成资金损失的情况不容忽视。

2.内部管理风险

由于资金本身流动性强,固有风险较高,极易被贪污和挪用。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仍然有相当多的漏洞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岗位设置、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实质上一人担任两个以上不相容岗位的情况,重要岗位无人监控或监控流于形式的问题。

(2)规章制度不落实、实施证据不完善不及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无法落到实处,严重威胁资金的安全,很多实施证据采取后补的方式取得,流于形式,内控制度不完善,因此产生内部人员舞弊、贪污挪用等问题,从而产生内部资金安全风险。

(3)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日常通过细化核算解决资金的配比、对账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看还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开展,其他支付方式类型日趋增加,而此方面的监控手段相对缺乏。

(二)外部风险

1.资金停留期间被攻击的风险

加油站作为销售终端,单站日销售资金数万至数十万不等,加之加油站具有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等特点,其销售货款又不可能随时存入银行,必然滞留一部分现金在营业场所,由此便会产生现金管理的风险。因此,一些犯罪分子把手伸向了加油站,抢劫、盗窃、财务犯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加油站资金安全堪忧。现金在加油站滞留的数量越大、时间越长,风险也越大。

2.赊销风险

商业竞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企业销售商品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现销方式和赊销方式。无疑第一种销售方式是企业最理想的方式,但对企业来说,赊销的资金风险是永远存在的。在成品油销售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社会单位纷纷采取赊销和降价的手段,因此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石油销售企业也会存在个别赊销的情况,由此会带来收款不及时,甚至形成坏账的风险。

三、资金风险防范的措施

为规范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在资金安全事故多发的销售环节,建立一套事前保障、事中管控、事后监督的全过程、全方位资金控制管理体系,才能确保资金管理安全有效,主要措施如下:

(一)事前保障

1.加强培训,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培训,全面提升资金相关人员的素质,以此杜绝资金损失。一是为加强资金安全风险的防范,提高加油站财务管理水平,可从财务队伍中选拔骨干人员组建加油站财务管理兼职培训师队伍,为确保培训质量,真正将资金安全管理从源头的事前培训抓起。二是为统一规范管理的需要,分职业道德、业务操作及业务管理制定手册,使培训内容趋向完整和统一。三是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资金安全管理培训。主要是分不同的培训对象组织,使培训人员能真正学懂并运用到工作中。四是在培训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交流会,就工作中的亮点、难点、资金安全事故案例及加油站检查情况进行宣传及讨论,以此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及警醒员工未按规定操作会给自身带来的后果。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加强管理,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建设,筑牢制度上的“防火墙”,建立良好的管理长效机制。为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规范资金安全管理行为,通过制度规范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资金安全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提高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为资金安全、高效运转保驾护航。如制定赊销管理办法,在办法中规定赊销时必须遵循“确保款项回笼,加快资金周转,防范坏账损失”的原则,强化“事前评级授信、事中风险监控、事后及时催收”全过程管理等。

3.加强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规避因岗位未受牵制而导致的资金风险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岗位,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使得企业所有工作可以根据规章制度来办,以达到事前规避舞弊行为、事中纠正财务舞弊的目的。

(二)事中管控

1.监督零售网点的资金回笼,强化关键环节管理

实现资金监控三级管控机制,构筑资金安全防范体系,督促油站资金及时回笼。其中加油站层面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进行资金封包和缴存,地市公司层面通过按日勾兑检查加油站封包和缴存金额的准确性,就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跟踪完成资金的缴存;地区公司层面按日通过资金汇总查询检查分公司勾兑的及时性,同时就资金未缴存和未封存进行检查分析、跟踪落实。通过层层监督,减少加油站资金的滞流量和滞流时间,避免资金被抢、被盗的风险。

2.“软硬”兼施,为加油站的流动资金保驾护航

“软件”方面主要是定期开展防盗防抢应急预案的演练,提升加油站的风险防控水平。为加强加油站员工的资金安全防范意识,加油站必须按季开展防盗防抢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降低资金安全风险。“硬件”方面主要是做好视频监控系统、门磁或红外报警系统、110联网报警装置等安防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安全设备完好有用。

3.多重审核,保障批发资金及时准确入账

为确保资金支付的准确性,一般企业均采用一级操作二级审核的模式,而对于单笔资金较大的油品销售批发环节在确认收入资金到账时,往往采用一人审核资金到账后即可发出油品,若审核人员不细致或另有企图就会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因此批发环节资金确认入账,应采用双重审核方式,以进一步减少资金风险。

(三)事后监督

1.强化应收账款的跟踪监督机制,规避赊销风险

在建立应收账款考核机制的基础上,从赊销过程一开始,到应收款到期日前,都要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并按月对赊销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工资挂钩,严格执行谁赊欠、谁清欠、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从而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

2.加强日检查、月对账、定期稽查的管理机制,结合通报督促制度有效执行,规避资金安全风险

日检查:借助信息化平台,按日检查资金收支情况,如对风险点较多的零售环节,按日检查资金到账情况,确保每笔销售对应的资金及时完整入账,并采用按月通报的方式有效提升资金管理工作的同时规避资金安全风险。

月对账:加强资金月对账管理,以杜绝应收账款、全国卡资金、第三方支付等隐藏的资金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其他货币资金月核对、往来余额核对、全国卡及其他卡核对、银行余额核对、其他支付方式核对,通过月核对保障账实、账账的一致性。

定期稽查:定期开展稽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制度执行。充分利用库站视频监控、现场实地检查等手段,按季度对加油站及地市公司进行稽查,并通过通报的形式督促完善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资金安全风险管理。

四、结语

企业资金安全篇8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据核心重要地位。随着公司系统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电子支付成为公司系统资金支付的主要方式,如何保障资金安全也成为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从业务操作层面对供电企业资金电子支付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电子支付模式下供电企业资金安全防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电子支付;资金安全;防控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74-01

供电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大量的资金流入流出。为了实现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统一归集和封闭运行,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规模效益的管理目标。公司总部借助信息化技术,依托财务公司建设资金结算网络系统“一口对银行”,通过财务管控系统与资金结算系统接口,资金结算系统与各商业银行接口联网,形成公司系统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资金结算平台,实现了资金电子支付功能。

1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

电子支付是以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为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为交易的客户间提供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等的现代化支付手段,企业办理电子支付业务必须采用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

自集团公司资金支付系统建成以来,特别是随着公司系统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逐步深化,电子支付已在公司系统办理资金结算业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某供电公司基本户结算业务电子支付情况统计来看,剔除税费支付的因素,该公司2014年一季度各月结算业务电子支付比例均达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公司系统资金支付的主要方式,在电子支付广泛应用的模式下,如何增强资金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成为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电子支付的优势

(1)电子支付应用打破传统的企业资金支付方式,实现资金支付方式的大变革。传统的结算方式以柜台结算为主,存在着结算手续复杂、结算成本高、凭证传递时间长、在途资金占压大、资金周转慢等问题,不利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集中管理。

(2)电子支付模式使资金支付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快捷,结算效率大大提高。

(3)电子支付应用实现了财务的无纸、无币化办公,减轻了基层供电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交易成本。

(4)电子支付缩短了银行之间支付指令的传递时间,减少了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了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性,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系统资金管理的效率,控制了资金的实时流向。有利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5)电子支付缩短了对供应商付款到账的时间,供电企业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利于供电企业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社会形象。

3电子支付模式下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电子支付在实现快捷便利的支付功能方面具有其他支付方式不能比拟的优势,但与此同时电子支付业务也加大了供电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尤其是资金支付方面的风险,需要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制定对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1)业务部门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存在对某一供应商同一笔款项重复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申请付款的情况,存在重复付款的风险。

(2)除电子支付方式外,供电企业还同时使用少量电汇、转账支票进行手工支付。如果供电企业对电子支付、手工支付两种方式的审批流程设置不够科学、控制不够严密,可能发生对已经电子支付的凭证使用手工支付的方式再次付款的情况,存在重复付款的风险。

(3)当资金结算系统银-财-企接口出现问题,在支付指令发出后,系统提示支付失败、支付中等,如此时控制措施不到位,未通过银行、网银等确认付款确实没有支付出去,就选择再次支付,很可能会造成重复付款。

(4)对USB密钥和密码管理不到位,密钥或电子支付用户口令被他人恶意窃取,可能造成供电企业资金流失损失方面的风险。

4电子支付模式下加强资金安全防控的措施

4.1建立健全的资金支付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在电子支付方面至少设置业务部门专责岗、部门主任审核岗,财务部预算控制岗、开支与应付会计(财务部制证岗)、出纳岗、会计主管(财务部主任)岗等岗位,做到电子支付相关工作岗位内部相互牵制。

4.2完善资金支付审批流程

设计科学、严密的资金电子支付审批流程,资金电子支付业务由业务部门发起,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并确保电子支付申请材料和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财务部门负责审核付款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严禁一人执行、代办多岗位审批职能。

按照公司的资金支付审批流程设计,对电子支付业务,同时履行业务部门专责经办业务部门主任审核公司领导审批财务部审核岗位审核财务部主任审核财务部出纳付款的线外纸质单据审批流程,实现电子支付业务线内与线外的双重控制。

4.3规范数字证书及密钥的日常管理

数字证书在电子支付过程视同银行预留印鉴,因此应严格建立密钥申领、使用、保管、变更、注销制度,确保电子支付安全。对办理数字证书和USB密钥应采取先申请后赋权的管理模式,做到专人专用。基层供电企业根据资金电子支付岗位职责分工情况提交用户权限、USB密钥申请,经网省公司财务部审批同意后,由网省公司统一办理用户授权并提交财务公司进行USB密钥配置、注册。涉及资金电子支付岗位变动,应及时办理用户变更,并报网省公司登记备案。

4.4严格控制系统及密钥密码管理制度

资金电子支付用户登陆财务管控系统的密码、办理支付电子签名时USB密钥的密码长度应不少于6位,密码中应同时包含字母与数字,至少每月更换一次登录密码。资金电子支付用户暂时离开时,必须退出资金电子支付的操作界面,拔出USB密钥,防止密钥及电子支付用户口令被他人窃取造成的资金损失。

4.5加强银企对账管理

供电企业应及时取得银行对帐单,指定出纳以外的专责定期核对银行账户资金余额及支出交易明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于银行未达账项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清理,原则上不允许存在三个月以上未清理的银行存款未达账项,财务部门负责人应按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审核。

4.6强化现金流量预算及资金支付额度控制

对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实行三级审核制度,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避免因现金流量预算编制错误带来的资金电子支付风险。即业务部门对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进行一级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岗根据财务账面核算业务挂账情况对业务部门编制的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进行二级审核,财务部门现金流量管理岗在财务审核岗审核的基础上再对各业务部门上报的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进行第三级的审核汇总,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对基本户现金流量预算支付设定支付额度,实行按旬控制,将当月现金流量每旬支出预算总数设定为该旬最大单笔支付额度、日累计支付额度、旬累计支付额度,超出额度的付款将无法支付,以降低意外发生时资金流失的损失。

4.7定期开展资金管理风险评估

梳理供电企业资金管理环节所有流程,通过对各业务层级的穿行测试,对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尤其是对资金支付业务过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资金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及资金支付审批流程执行情况、密钥及密码管理情况、银企对帐情况等,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措施及时整改、优化、提升。

5结束语

尽管电子支付的应用给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在实际管理中只要能做到资金支付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完善、资金安全保障措施完备、系统操作故障处理及时得当,电子支付模式下供电企业资金安全风险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就能够实现公司系统资金安全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企业资金安全篇9

关键词:农村企业;财务控制;信贷资金;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4(2)-0059-07

一、引言

农村企业是我国农村地区或农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合作企业、其他形式合作企业、个体企业以及农业上市公司等形式。财务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农村企业财务控制是控制原理及方法在农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对资金筹集、投放及使用进行约束和指导,使之按照既定目标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信贷支持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农村企业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财务控制乏力,农业信贷供求长期失衡,出现了农业信贷支持悖论:若要缓解农村企业融资困境,则需加大农业信贷投放,而农村企业财务控制薄弱,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若要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则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在上述背景之下,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在分析我国农村企业财务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信贷资金安全视角,对农村企业财务控制与信贷资金安全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比较多,Fitzpatrick(1932)基于单一判定模型,预测出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的判别能力最好;williamBeaver(1966)运用二分类法得出债务保障倍数和资产负债率判别能力较强,且越临近破产日,判别率越高;altman(1968)将多元判别引入财务危机预警,建立Z模型;Deakin(1972)合并了Beaver和altman的研究成果,选取14项财务比率建立判别函数,正确率高达80%;olson(1980)提出条件概率模型,运用Logit、probit模型及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预警;azi、emanuel、Lawom(1988)将现金流量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比较了Z模型、Zeta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的预测结果。

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学者经历了从传统主观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统计方法应用到风险量化管理模型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主要有Harrym.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布莱克与斯科尔斯布莱克创立的opt理论、Stiglitz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VaR理论等。80年代后,受全球债务危机影响,国际银行业开始注重信用风险防范和管理,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信用风险的权数管理方式。90年代以来,信贷风险模型引入数理统计、系统工程学等对风险进行计量与监测。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四种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分别为:J.p摩根银行基于借款企业等级转移的Creditmetrics模型(1997),穆迪公司基于借款企业权益变动的KmV模型(1993),瑞士信贷银行基于保险精算学原理的CreditRisk+模型(1997),以及麦肯锡公司基于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违约概率影响的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2000)。

国内关于企业财务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基于农村企业财务控制问题的国内研究主要有:董磊明(1999)指出资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货币收入控制和利润控制共同构成农村财务控制体系;郑家喜(2003)认为乡镇企业财务风险可由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引起;王辉、范爱军(2008)着重对农村企业非正式融资方式做出研究;孙继辉(2009)指出,乡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资金筹措困难、过渡负债经营、投资能力较弱以及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不足;王黎燕(2009)强调,内部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阐述了财务控制的根本目标和三个具体目标;赵士威(2010)认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包括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和实物控制,良好的支持环境和监管机制是企业财务控制的必备条件。

陈静(1999),张玲(2000),陈瑜仁、陈晓、陈志鸿(2000)等基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对国内企业展开模型预测研究;黄岩、李元旭(2001)给出上市公司Z值取值范围并对样本进行了检验;李志毅(2003)将神经网络技术引用于财务危机预警;潘莉(2005)运用Logit回归判定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此外,谢敏,李冬(2001)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信贷风险成因;吕世杰(2009)提出,通过金融衍生品、特殊贷款安排和金融创新化解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曹玉(2010)由风险种类引入农业信贷风险的分析;谌立平(2010)提出农业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财务指标分析和专家模糊评价法对现代农业信贷风险的评估问题进行研究;张维(2010)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放入识别、预警监测、评价和控制的逻辑框架中进行剖析;高雄伟(2007)构造了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的全过程管理系统;何广文,杨虎锋,栾杰(2011)采用FLipSim模型模拟农户经济行为,发现农业保险对小额信贷风险的影响与保险保障水平直接相关。

尽管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财务控制、信贷风险两方面做出了研究,但关于二者关系的文献近乎空白。为填补研究空缺,以改善农村企业财务控制状况,增强农业信贷资金安全性,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企业“贷款难”的困境,本文基于信贷资金安全视角,对农村企业财务控制问题展开研究。

三、农村企业财务控制问题对信贷资金安全影响的一般分析

农业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是信息不对称。首先,部分农村企业在借款时往往借助各种方式粉饰报表,而信贷机构无法有效识别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并不能真正了解信贷资金偿还的可能性及农村企业的决策偏好;其次,信贷机构不能完全掌握农村企业对信贷资金的使用,信贷资金可能是以符合要求的名义贷出,却被用在了高风险项目上;第三,即使农村企业没有刻意违约,由于其财务控制乏力,也会对信贷资金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一)企业财务结构与信贷资金安全

资产和资本结构的不同配比使农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呈现保守型、稳健型、风险型三种结构。不同的财务结构对企业偿债能力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保守型和风险型财务结构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贷资金安全性。

(1)保守型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标志是企业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长期资本,即企业临时性流动资产不仅占用了流动负债,还占用了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此类结构风险低,但资金成本高,大量资金停留在收益率较低的资产上。从长期看,缺乏财务杠杆作用,企业发展后劲受到影响,会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2)稳健型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标志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与流动负债和长期资本分别对应。其优点是资金来源与运用相对应,符合流动比率的一般要求,对流动负债的偿还较有保障;且能较充分地运用资金,负债成本低,进而保障了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和信贷资金的偿还。

(3)风险型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标志是企业短期流动负债长期化使用,即流动负债不仅用于满足流动资产的需要,还用于满足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由于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的构成,企业面临较大支付压力,财务风险大。虽然其资本成本最低,但如果不能采取措施保障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就会由于流动性问题而引发财务危机,信贷资金安全性面临较大隐患。

(二)企业筹资控制与信贷资金安全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农村企业的扶持力度较间接融资市场更小。虽然我国已于2004年5月在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其通过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条件十分严格,农村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难度较大,基本失去了直接融资渠道。具体融资条件见表4。

由于直接融资渠道受阻,农村企业通常选择债务融资途径。在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途径筹得资金之后,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持续筹集较为困难。因此,农村企业经常依靠民间融资缓解资金紧缺,这使其筹资控制进一步恶化。可以通过净利息支出来判断农村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规模的大小,具体见表5。从表5看出,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负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利息净支出的平均增长率约为24.5%,这说明农村企业在不能进行股权融资后,被迫以较高的利息依靠债务融资,2007年和2008年净利息支出占净利润一度高达310%和180%。农村企业以较高的筹资成本举债,过渡负债经营,使高息取得的资金未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反而增大了筹资成本,财务风险增大。据统计,我国农村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0%,高负债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运营成本增加,加剧了信贷资金的风险,也影响了农业信贷的供给。

(三)企业投资控制与信贷资金安全

农村企业投资控制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投资决策系统和风险管理程序尚未健全。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上,具体见表6。从表6看出,提取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在整个减值准备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主要原因是没有采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投资风险的加大无形中给信贷资金的回收带来了巨大风险。

(四)企业营运控制与信贷资金安全

农村企业营运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收入控制与成本控制上。在收入控制方面,不少企业利用宽松的赊销政策增加应收账款,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影响了信贷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使得信贷资金自发放之初就伴随较大风险。农业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率远高于沪深300平均数,反映出其“重销售轻收款”,信贷资金缺乏安全保障。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远低于沪深300平均水平,部分企业存货采购批量过大,占用大量资金,造成高机会成本和高储存成本。先进存货管理理念的缺乏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未能产生持续的现金净流入,导致农业信贷资金的偿付缺乏有力保障。具体如表7所示。

农业上市公司反映营运控制的各财务指标水平波动频繁,波幅较大,经营状况不稳定。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虽无大幅变动,但与行业水平相比,存在存货积压、存货周转能力弱等弊端。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定的波动性,低于行业水平,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债务一旦到期,企业没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偿债,财务危机就会导致巨大信贷资金风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公司的发展能力,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虽然保持较高增长率,但净利润为负增长,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益较差,发展能力较弱,盈利能力支持的信贷资金偿还保障度较低。以上分析与成本收入分析的结论一致,具体如表8所示。

四、农村企业财务控制问题对信贷资金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实证分析我国农村企业财务控制与信贷资金安全的关系,本章以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代替农村企业,选取2012年a股市场上40家财务状况正常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因子分析法,设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构建农业信贷资金风险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选取财务指标是信贷资金风险预警的重要环节,信贷机构应将农村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预警指标与临界值作比较,以更好地防范风险。本文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及现金流量五方面选出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具体预警指标体系如表10所示。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实证检验。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原始指标标准化数据(Z-Score法)进行适用性检验,采用的适用性检验方法为:Kmo检验法和球形Bartlett检验法。Kmo用于检验因子分析是否适用,Bartlett球形检验用来判断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检验结果显示:Kmo值在0.5-1.0之间,X2统计值为593.187,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指标间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SpSS16.0计算得到各项子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表10所示。

从表10看出,前5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039%,基本反映了原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故选择5个因子,把原来17维的问题降为5维处理。表10所反映的主成分也可用图1的碎石图呈现,横坐标代表成分数,纵坐标代表特征值,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明显大于1,证实了表11的结论。对提取的5个公共因子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1所示。依据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公因子所反映的信息并不能够很好地对其进行命名,且公因子1、2、3所涉及的指标较多,所以需实施因子旋转,并对其命名。表12是使用方差最大化旋转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12可知,公因子1在X3、X2、X1、X4、X16的载荷较大,重点反映了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5项指标的信息,它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是23.999%。主要代表农村企业的偿债能力,故命名为“偿债因子”。

公因子2在X11,X13,X12,X14,X17的载荷较大,重点反映了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的信息,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是21.001%。主要代表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故命名为“经营因子”。

公因子3在X8,X6,X7,X5的载荷较大,反映了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信息,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是20.077%。反映出获利能力对企业财务控制的影响,命名为“获利因子”。

公因子4在X15,X10的载荷较大,重点反映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信息,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是10.560%。主要体现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故命名为“成长因子”。

公因子5在X9的载荷较大,重点反映了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信息,对全部初始变量的方差贡献率是8.403%。主要体现出赊销政策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影响,故命名为“应收账款因子”。

2、实证结果分析。利用表12中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率,构建出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

F=0.23999fac1+0.21001fac2+0.20077fac3+0.10560fac4+0.08403fac5(1)

由因子得分计算公式简化得出农业信贷资金风险预警模型,如下所示:

e=0.84F+u=0.24F1+0.21F2+0.20F3+0.11F4+0.08F5(2)

通过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公因子1、2、3对信贷资金安全性的影响最大,即农村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是影响信贷资金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基于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论一致,通过建立适合农业信贷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起到防范农村企业财务危机的作用,进而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

五、对策建议

(一)增强信贷机构抗御风险的能力

1、落实贷款“三查”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信贷机构要建立贷前调查准备,有效识别信贷风险点,特别关注农村企业非财务信息。在本行内部和外部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信用记录的同时,还应当通过正面和侧面调查获取借款人的道德品质、家庭关系、社会地位、信用状况以及经营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运用不对称偏差分析法进行判断,并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交叉检验,相互验证,降低不对称程度,以综合评价农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贷后管理除贷后检查外,还应包括账户监管、贷款风险分类、风险预警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风险预警模型建立持续的财务审计制度。银行等信贷机构的持续审计,则应重点围绕F1、F2、F3、F4、F5五个公因子展开,利用财务预警模型重点考量财务要素。

2、创新信贷中介机制。信贷中介机制即在信贷机构与农村企业之间引入一个中介机构,利用这一中介机制可以分散银行等信贷机构的风险,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应对农村企业的财务控制弊端。信贷中介机制具体有两种途径:(1)间接信贷。即将信贷发放给一个介于银行等信贷机构和农村企业之间的中间体,由此中间体间接将资金投入农业企业。中间体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可通过抵押品降低信贷风险,且其与农村企业联系紧密,可以更好地控制农业信贷资金的使用。信贷机构直接与中间体办理业务,可以将向各农村企业提供信贷的零散性管理风险转移给中间机构。(2)两级信贷。即信贷机构将贷款提供给中间体和农村企业,中间体为第一债务人,农户为第二债务人,风险由中间体和农户共同承担,双重约束机制更好地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回流。两级信贷降低了周转周期、抵押品、资金使用控制及零散性方面的风险,弊端是手续复杂。

3、创新推出“农贷通”系列业务。信贷机构可以借鉴民生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拓展“商贷通”业务的经验,制定差异化经营战略,创新推出专门服务于农村企业的“农贷通”业务。既可破解农村企业融资难题,履行社会责任,也可着力防范农业信贷风险,优化业务结构,摆脱银行同质化竞争困境。(1)运用财务控制评分模型对农村企业评分,筛选出财务评分较高的借款人。(2)创新组织架构,提升专业化水平。在总行层面,建立专门的农村企业金融部,负责全行“农贷通”业务规划;在分行层面,设置农业信贷风险管理部,负责“农贷通”零售业务的风险管理职能。(3)整合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破除“抵押物崇拜”和“报表崇拜”,创新推出互保、联保和信用等多种抵押、担保组合方式;针对农村企业,提供资产、结算、存取款、理财和消费信贷业务等全方位的服务;变传统贷款业务为综合金融服务。

(二)提高农村企业降低信贷风险的财务控制能力

1、优化负债比例。实证结果表明,“偿债因子”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农村企业应控制好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的比率这五项指标。(1)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将各种方式搭配在一起,形成筹资组合,使资金成本最低。(2)在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度资金,保持适当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3)通过债务重组改变债务结构和减轻债务负担。对于现有债务负担较重的农村企业来说,创新财务手段以实施债务重组可以优化财务结构,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等方式。对于符合权益筹资条件的农业上市公司,可以有效通过债转股降低财务杠杆,尽管从短期来看,股权融资成本较高,但负债比例的优化会改善企业财务控制状况,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及农业信贷支持的长期化。

2、提高经营效率。“经营因子”对财务控制有显著影响,农村企业应控制好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这几项指标,注重主营业务增长和总资产周转,把经营活动中的现金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1)加强存货管理。建立合理库存,保持最优存货量,使存货在品种、数量、结构上保持最优比例。(2)合理制定赊销政策。针对不同拖欠时间的应收账款,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程度采取差异化收账策略,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应足够提取坏账准备金。(3)规范资金管理。以科学方法确保存货与资金的最佳结构,健全销售收款责任制,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及资金使用率。

3、加强成本收入控制。“获利因子”对企业财务控制也有重要影响,反映了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信息,其既反映在收入、利润上,也反应在成本控制上。(1)优化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增加企业留存收益。(2)建立以预算控制为重点的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农村企业应适时推行全面预算控制,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控制可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3)建立以量化分析为主的成本控制系统。此外,在业绩评价考核中,要把成本指标作为一个主要的考核指标,不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还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责任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10-20。

[2]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9):55-72。

[3]黄岩,李元旭.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1):8-13。

[4]王黎燕.关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1-13。

[5]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6):18-19。

[6]赵士威.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80-81。

theResearchontheFinancialControloftheRuralenterprisesBasedontheperspectiveoftheSecurityoftheCreditFunds

CHenGChanjuanLiLu

(SchoolofFinanceandeconomics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1)

企业资金安全篇10

一、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一)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

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pe)有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是指以非公开发行的股权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wenturecapital,VC)主要投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狭义的股权投资基金不包括VC即专门投资于成长期、扩张期、上市前企业的股权基金。pe起源于VC,投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投资方式的变化使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一个种类齐全并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投资工具。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投融资需求的种类(见表1)。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股权投资的种类基本可分为风险投资基金VC(针对种子期和创业期阶段的企业)、扩张基金eC(针对扩张期企业投资、提供过桥贷款和提振资本注入)和收购基金(服务于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管理层买入和上市公司收购),(见图1)。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主要经过募集和设立、投资、投资后管理(增值服务)和退出等环节和流程。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特征主要是:在资金募集上,采取私募的形式,募集对象为特定机构和个人,不通过公开市场销售,而是基金发起人与投资人私下协商、召开专门的路演会等方式进行;在投资方式上,采取股权性投资方式,主要为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债等,投资对象为未上市、高成长企业,投资期限一般为3~8年;在投后管理方面,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提供增值服务;在退出获利设计方面,基本按照“以退为进、为卖而买”原则行事,在投资之前就设计好退出机制,事先约定好退出渠道,否则就不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克服银行借贷融资的局限,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的脱颖而出直接注入资金,并参与经营管理,提供创业者难以作为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因而越来越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投融资主流。

(二)产业安全的基本内涵

关于安全通常的理解是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不为恐惧的状态或态势。产业安全是产业经济学新近流行的研究方向和流派,是对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理论的系统性创新和延伸,是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的核心内容。产业安全主要是指特定行为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例如省、市、县、区域组织等)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产业安全最早始于国家产业安全或民族产业安全,一般情况下,谈到产业安全,主要指民族产业安全,但是又不限于民族产业,实际上是包含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企业安全“三位一体”的安全观。

目前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控制理论和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等五部分内容,构成研究产业安全的五个视觉和方法。产业安全本身不是经济要素,作为一种产业评价理论和方法,是贯穿于产业经济学实体理论的一条轴线,形成了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的产业安全分析框架。产业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方式比较多元化,但数量化、模型化是方向和主流。产业安全评价反映产业的兴衰成败,可以引导投资方向和生产及消费方式,因而产业安全评价日益受到不同经济主体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产业安全是一种产业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是产业经济学发展史上的超越性理论创新。

二、股权投资基金具有产业企业安全评价功能

根据股权投资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运作流程,按照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战略管理视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的结合融合具有重要的产业安全评价功能。综观股权投资运作实务,在其现实性上,股权投资介入产业和企业的全过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安全评价过程。

(一)对被投资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是一种安全评价股权投资基金(pe)只关注高成长的企业和朝阳产业以及竞争力强的项目,对投资对象的无缝隙调查和成长力评价全面、细致、周到,并且贯穿于投资有效期全过程。对投资项目的审查和尽职调查涵盖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以及企业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调查细分到找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被投资企业是否达到可投资条件以及能否实现投资所准球的价值期望,才确定合作。对所投企业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做法足见股权投资基金的专业化水平。这与产业安全评价的做法如出一辙,因而股权投资对产业企业的评价是一种安全评价,生存和发展处在不可救药的威胁和危险状态企业不会得到股权投资者的雪中送炭。

(二)对被投企业风险评估的关注体现产业安全期待在产业安全评价中,投资者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类型,一个高度不安全的产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盈利无望只会造成投资恐慌,投资者站在盈利预期立场上对产业和企业信息、生产经营状况最关心、最敏感,因而“投资什么、不投资什么”看似投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产业企业安全评价问题。股权投资偏爱风险投资,但是投资的是可预控的风险,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战略投资。依据产业风险评估而决定投资意向是产业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动机。股权投资作为一个系统投资工具有着成熟的产业风险评估,因而股权投资风险评估与产业安全评估具有平行一致或重合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股权投资基金不看好的产业企业一定是不景气的产业。股权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从特殊投资者的角度充当产业安全顾问,产业发展咨询如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恰恰正是创司自身衍生的主要副业。

(三)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安全跟踪评价过程股权投资基金曾经和对冲基金一样被当作另类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为企业注入股本,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过作为金融投资者,一般不会直接参与被投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一个战略管理者的角色,关注企业的安全发展。实现途径主要是参加董事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影响重大事项决策;参加监事会并占主导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定期审查企业财务报表,监控企业财务情况;为企业推荐适合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这样通过决策监督、经营监管、财务审查、人员配备等手段,pe可以对被投资企业从人、财、权、利、业绩状况各个方面进行及时、全面的安全评估。#p#分页标题#e#

(四)提升被投企业价值的过程增强了安全保障pe是资本市场非常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参与管理,而且会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一般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克服企业初创期迷茫;完善公司治理,推行科学管理;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专业化再融资服务;为企业扩张并购提供顾问式服务;为企业上市进行专业化运作。一般这些专业化的增值服务行为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规范化的发展,无异于提高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安全度。

(五)退出企业的方式选择反映了企业产业安全状况的变化pe是为前景看好的产业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发一笔大财的“锦上添花”型的投资者,按照“募、投、管、退”的流程,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前有设计、事中有防范、事后有预案,自始至终都有理性规划。pe退出阶段的渠道主要有:选择上市(成功在望演绎双赢戏)退出,说明企业在股权投资的助力下成熟为公众公司,pe的投资获得了高回报;出售退出(急流勇退股份变现),在上市无望时,pe把企业股份出售给其他企业投资者获得现金完全退出,企业原股东与新投资者继续磨合;回购退出(失约回购要补偿),无望上市和出售,投资届满企业未达到约定条件,pe可以要求企业原始股东回购所持股权,并要支付一定补偿金;清算退出(经营失败撤资止损),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难以挽救时解散企业进行清算以减少损失。前三种退出方式pe多少都赚钱;最后一种表明股权投资失败,pe亏本。而四种退出方式反映的产业企业安全发展信息不同,安全度不同,威胁度不同。

三、股权投资基金与产业融合需要战略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