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2:57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1

关键词: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审计

财务管理在工程管理中所占的位置其实是很重要的,在很多的施工工程中财务管理其实就是读对资金以及成本的管理,审计就是在预算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控制,这在工程管理中其实是很重要的。

很多的施工工程在管理的时候把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所制定的管理方案制定的太简单,所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下,工程管理已经逐渐的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和审计的重要性,在工程管理的方案里面逐渐的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制定的是更加完善、合适的制度。

一、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在进行工程管理制度的时候领导的制定方案以及制定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制度的制定,在领导没有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产生重视的时候,那么在工程管理上也是很大程度上不会对工程管理进行重视的,所以,在领导方面如何提高其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重视度就是现代工程管理的必要之路了。

领导在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处理的时候,都是要对本企业进行一个财务管理的大概了解,在对企业的的发展计划以及发展方向制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财务上的制定。还有就是很多的领导在对财务方面以及审计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遇到财务等专业的问题的时候很多的方面都不清楚,尤其是面对明细表以及报表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二、提高财务管理以及审核人员的专业技术

在财务管理以及审核方面在现代化的建设下需要的是专业性的人才,很多的建设单位在对工程管理上面,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的建设需要的专业性的工作人员更是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水准。在专业方面,我们要注重的是在财务管理上面以及在审核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的企业在财务方面上人员只是了解一般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处理,与工程管理上面的管理制度配合以及了解的程度不够,导致了财务以及工程上面的配合程度不够,在很多方面出现不小的问题。审计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对人才的管理上也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审计除了是对经济上面有较高的要求之外,在工程方面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的,很多的企业在审计的时候是进行最基本的审计的,所以在最后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很多了,在进度等方面也是造成了工程的窝工。

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

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是否结合了实际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工程管理制度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也是要特别的注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问题。因为在内部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资金上的问题就出现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上面的。在工程管理进行的时候很多资金是进行流动的,在管理上确实是有一些难度的,很多时候在施工工程作业的是出现的是资金的浪费以及资金运转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内部出现的财务问题就比较的多了,所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企业的内部也是要提高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制度的重要地位。在内部出现的财务问题一般是资金的流动方向不明确,经济利益不清楚,财务税收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严重财务问题,企业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要重视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制度的建立。在企业内部,那么所建立出来的财务管理以及审核也是要符合内部工程管理的制度的,在内部由于工作的人员从事的都是管理方面的工作,专业性能也是比较强的,在每一个不同的部门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合理的配合每一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是现代化财务官以及审核制度所必须具备的。

财务管理以及审核不仅是在现场施工工程管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内部管理上都是相当重要的。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主要进行管理的是现场进度以及质量、销售、安全等方面直接与利益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下许多的工程管理都是在进行改变的。

工程管理主要的方面是在现场施工以及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方面有特殊的管理,财务管理也是在这几年增加了在工程管理上的重要的地位,相对来说审计也是在这一条件下增加。审计也是在这几年在专业领域上得到了特殊的重视,很多的企业在管理上进行的是预算以及结算方面的财务管理,审计也是关于这方面的,在现代化的改革以及完善下审计就是在结算的计算下更加精细算出来的结果,在审计的时候我们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方式以及计算模式的改革,在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在财务管理方面重要的一个方面。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在现代化的建设下出现的几率也是越来越多,不仅是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就是在企业进行现场施工的工程管理上财务管理以及审计也是相当重要的。

企业的工程管理一般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现场管理,在施工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的是在财务方面的问题,因为资金在流动方向是成多方面流动的,在出现的问题中也是有很多种的,所以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我们要提高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帮助工程中进度的进行,控制成本,控制造价。审计就是在基本造价的基础上删除多余的资金,在财务管理上控制资金的流动以及资金的管理。所以,我们在现代的工程管理要提高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的重要性。

四、总结

在现代化的建设下我国的企业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时候进行了一种改革和完善的。很多的企业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的对财务管理以及审计进行重视,在现代化的管理下我们也是要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管理上的改革。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现代化的工程管理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的重要度的提高以及积极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以及审计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樱.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2-3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2

(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呼和浩特010040)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部分,只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发挥其对企业运营发展最大的作用。才能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审计;区别;关联

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99-01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金瑞(1970-),女,内蒙古人,蒙古族,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在一些企业中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难以开展,本文从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区别和通性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认清两者概念,实现两者的协调和配合。

一、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基本概念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需要依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法规的原则,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组织企业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它是关于企业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利润分配的管理。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概念在长时间的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区别

(一)、财务管理与审计的根据不同企业需求产生

1.1财务管理产生于西方社会,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市场经济由个人企业发展到股份公司的阶段中产生,由个人买入商业组织股票的形式,参与企业红利的分配和股本的回收。而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资金用于商业运营,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引出如何筹措资本、如何发行股票、如何安排使用资本、如何分配盈等问题,在此市场经济变换的条件下孕育出新的管理职能即财务管理。

1.2审计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经济监督。在早期的合伙企业中,只有部分人参与企业管理,还有部分人只投资不参与管理。为各方负责,企业会聘请第三方具有独立性质的财产管理人员来管理公司账目,这就产生了独立审计,独立审计职业诞生于1853年,开始于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成立。审计工作起到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督促作用,是企业实现内部管理和约束最有利的方式。

(二)财务管理与审计的运作方式不同

2.1财务管理的运作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它需要利用价值规律,从价值方面出发,对资金运动本身,直接进行系统的决策、控制、考核等工作。企业管理者通过研究怎样依法筹集资金,怎样更有高效利用各项资产,从而作出正确的分配所得、处理企业剩余价值来提高企业的收益。

2.2审计主要是根据大量的会计资料,审查资料的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规范监督会计工作职责。保障会计人员在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下做到各项工作效益最大化,同时监督促进各项经济工作达到预期的结果。

(三)、财务管理与审计的本质工作内容不同

3.1审计的基本工作性质是监督。审计工作必须保障经济获得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它主要发挥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监督会计人员对主体企业产生的经济活动中。[1]

3.2财务管理的本质工作是决策、计划和控制。在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下,财务人员需要对企业年度内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数量预测,制定各项具体具有执行力的计划,然后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调节,实现财务计划的目标。

(四)财务管理与审计的依附性差别

4.1财务管理部门是一个独立职能部门,这个部门属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依附企业存在,需要听从上级领导和企业管理者的指导和制约。

4.2审计分为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需要依附于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而注册会计师与政府审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财务管理与审计的通性

(一)、财务管理和审计都为企业经济服务。企业想要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就需要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审核人员的工作,加强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2]

(二)、审计对财务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内部的审计通过特定的手段使财务管理指标达标,做到各部门财务收支平衡,使企业管理者良好的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通过内部财务的健康发展打造整个企业的稳固根基。审计发挥作用带动财务管理规范化,才能避免因财务原因导致企业不能正常运营的情况。

(三)、财务管理与审计的终极目标一致。虽然财务管理与审计的职能和运作方式不用,但二者的最终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改善企业的管理,发展企业经济。都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下进行,揭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两者都是通过向经济主体利益方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促使利益相关者理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关系,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价值最大化。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与审计具有本质区别又相互联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能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利益最高化。才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光.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核算水平的利器——评《施工项目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4):123.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3

【关键词】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盈余管理

一、导言

盈余管理出现在19世纪,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研究兴起至今,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市场反应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盈余管理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课题,预期这个研究热点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延续下去。现有的盈余管理研究大多只注重分析盈余管理的动因,并证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常常忽视了对盈余管理机会的分析。本文从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机会,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理论。

中期财务报告的地位虽没有年报那么重要,但是中报信息质量的好坏同样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外关于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经济后果及信息含量等方面。Haw,Qi和wu(2008)研究了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及对市场的影响。Hawetal.(2003)曾以1996年至1999年进行中期财务报告审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进行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公司特征及其市场反映。国内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审计的文献分为三类:一是研究选择中报审计的决定因素(需求动机),二是研究中报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三是研究中报审计的经济后果。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研究了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报自愿审计的动因,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会显著影响公司的中报审计决定。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早期研究主要是针对因过度盈余管理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告的公司,但由于其研究是以极端盈余管理公司为研究样本,因而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普遍适用于没有明显违规的一般盈余管理公司。后来的研究对象扩展为一般上市公司,研究方法则主要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表征盈余管理,通过回归分析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结论更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中期财务报表审计与盈余管理

从中期财务报表审计考察盈余管理的文献并不多。mendenhallandnichols(1988)指出当中期盈余报告未接受审计时管理层有更大的机会操纵中期盈余。CharlesJ.Chenetal(2003)研究了中期审计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发现没有进行中期审计的公司,中期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高于审计过的公司,即中期审计抑制了盈余管理。

喻少华、张立民(2005),陈玉清、郭传慧(2006)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问题,但是二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喻少华、张立民(2005)的研究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不仅没有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反而使其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高出未经审计公司的2%。而陈玉清、郭传慧(2006)的研究则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审计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低于不进行审计的公司。王静(2008)认为自愿中报审计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报审计的决定会导致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徐焱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重点考察了我国特有的中报审计制度对中期盈余质量的影响,发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的半年报审计对中期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于竹丽(2008)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只有再融资类公司的自愿审计对盈余管理才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St公司的自愿审计并没有发挥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

三、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研究主流。现有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监督机制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制约作用,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研究得到的结论比较一致,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可能说明国外公司较完善的治理结构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发挥了作用。peasnelletal(2000)研究了英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与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Cadbury报告前后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Cadbury报告前,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关系;在Cadbury报告后,随着非执行董事比例的提高,盈余管理水平下降。

在我国,杨兴全和石芳(2007)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表明: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往往更不容易被股东或经营者控制,盈余管理程度较轻;频繁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无效率或出现危机的表现,此时盈余管理程度可能会更高;独立董事的非同意意见是具有价值的,能够起到控制盈余管理的作用;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制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董事会中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数能够显著地控制盈余管理行为。而蔡吉甫(2007)以2004年12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在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并不是很有效的结论。曹廷求,钱先航(2008)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体制水平,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谢继蕴(2009)对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约因素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公司治理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四、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和公司治理

Simunic和Stein(1987)发现,在ipo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外部审计需求负相关。但palmrose(1984)、eichenseher和Shield(1989)、Francis和wilson(1988)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审计需求并无明显关系。此后,eichenseher和Shield(1989)与Chow(1982)相似,发现负债比例较高的大公司更有可能聘请外部审计。而palmrose(1984)则没有发现负债率与外部审计需求显著相关。

孙铮、曹宇(2004)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管理人员选择注册会计师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境内个人股促进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动力较小,境外法人股和境外个人股对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有积极影响。曾颖、叶康涛(2005)通过研究发现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以降低成本。杜兴强,周泽将(2007)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影响是否接受中期审计,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控股如否、管理层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股权制衡因素影响均不显著。

五、理论前沿和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的研究结论来看,我们认为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样本的选择问题,一些研究者的样本选择,尤其是对照样本的选择,是否存在选择偏差值得怀疑;二是,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的差异,2003年以前由于缺乏季度数据,因此一些学者就采用半年度数据,而国外盈余管理的研究中近年来提出并使用了一些较好的计量季度盈余管理程度的模型,在国内的一些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用;三是很多研究没有区分中期财务报告的强制审计和自愿审计,从理论上来说强制审计的公司(特别是申请配股、增发或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公司,以及恢复上市的公司)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自愿审计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小,在此情况下将二者混和起来将无法得到一致的结果。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成果较全面统一,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西方会计学者已经采用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关于盈余管理机会的分析并不能完全沿用西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仍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具体来说,随着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中期财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如何的相互影响应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Haw,i.,D.Qiandw.wu,2008,theeconomicConsequencesofVoluntaryauditingJournalofaccounting,auditingandFinance23(l):63.

[2]喻少华,张立民.基于中报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5(16).

[3]陈玉清,郭传慧.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效果实证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0).

[4]王静.审计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中报审计自选择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于竹丽.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

[6]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

[7]杜兴强,周泽将.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公司治理动因)――基于深圳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

[8]孙铮,曹宇.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J].审计研究,2004(3).

[9]张逸杰,王艳,唐元虎,蔡来兴.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03).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一、内部审计及财务风险管理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根据2001年1月国际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在增于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依据我过2003年6月的《内部审计准则》其定义为:“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以及社会审计就是我国的三大类审计。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企业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部门)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享有对企业涉及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检查。可以组织审计建筑部门的经济效益,还可以组织审计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等,也就是凡是涉及经济的内部审计都可审计。除此之外,内部审计还可监督评审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执行的情况。要保证上述职务的功能内部审计必须保持着自己的客观独立性,只有具有客观性才不具备太大的偏颇,天平不会偏向某一侧。由此可见审计制度是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一大进步。

(二)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指建筑企业对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以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正常理财活动的开展,并保证建筑企业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它是风险管理的其中的分支,也是一种及其特殊的建筑企业管理功能;它的核心是风险的度量问题;它的目标是降低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因此,在建筑企业中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者要处理好成本和效率的关系,应该从保护建筑企业利益的情况下来处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建筑企业管理策略。任何一个企的上市都具有风险,风险与效益同在,因此,风险是随时会变的,是动态的,而财务风险就是管理企业的风险的,它也是可变的动态的。因此,随着建筑企业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计划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目前的状态,及时的调整管理方案,对偏离轨道的方案及时进行调节,这体现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灵活的,不能生搬硬套要随机应变。而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一般就包括一下几点:经营资金不足、遭遇工程款拖欠、盈利能力下降等。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著名的法国管理理论学家亨利・费尧(HenriFayol)在1949年发表《一般与工业革命》认为风险管理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美国的著名风险管理学家格理森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强调了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而我国的企业界认为企业的管理应该在首先识别,然后度量,最后在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的手段达到解决的目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是属于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它贯穿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建筑企业的管理经营,建筑企业经营就存在着风险,就需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一个优秀的内部审计体系不仅要保证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建筑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并且还要保证所进行的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筑企业的会计报表是要符合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的,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制度和财务准则。因此,建筑企业分内部审计是建筑企业的方向盘,而财务风险管理是建筑企业的船桨,只有方向盘和桨相互和谐配合才能保证建筑企业这艘大船顺利前行。

三、解决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建筑企业都不断的在上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经营的风险也非常的大。因此,为了减少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的风险是壮大建筑企业的关键,也是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就要增加企业的价值和改善企业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建筑企业的建筑管理咨询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就应对针对风险所提出的措施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指出错误,使的企业能面对风险快速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建筑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茁壮成长,作为一个上市企业都是有一定风险的,我们的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就是要判断出建筑企业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风险。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要对风险识别进行充分的评价,如果不及时发现风险,或者发现但不以为意,那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当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风险就应该针对风险相对应的措施,监督其他部门,审计内部人员应提出自己的建议,降低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任何一个企业无法避免的,风险与效益同在,这就不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进行协调,监督,度量,找出解决风险的方法。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保持它客观独立性不能有任何偏颇,做好它的监督职能。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相辅相成,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角色,建筑企业都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建筑企业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而财务风险管理要辨别风险,避免风险,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在经济大潮中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5

目前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外部审计监督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对一些固投项目的审计案例的分析,笔者将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问题大致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项目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二是挪用建设项目资金;

三是列支概算外支出;

四是项目结余资金比例过大;

五是工程结算审价不严;

六是项目拖期严重;

七是合同签订和执行欠规范;

八是虚假发票入账;

九是列支不合理支出。

本文对固投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审计与财务协作管理进行探讨,不妥之处权当抛砖引玉。单位内部审计对财务业务具有审计监督的职能,而单位全部经济业务运行情况都反映在财务业务里。因此,反映项目管理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审查财务账载信息。所以,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要熟悉项目整个过程的计划和实施情况,并根据相关管理要求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立项和实施部门,促进问题的整改及归零工作,借以促进建设项目的规范高效运行。另外,笔者认为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应该在建设项目的起始阶段就要介入项目的管理,进入事前管理比事后管理要更为有效。下面通过对固投建设项目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具体探讨项目的内部审计与财务的协作管理办法。

一、项目设计流程中的审计典型问题分析及管理建议

从表面来看,九个典型问题似乎全部产生于实施流程阶段里,但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有些问题起因不在实施阶段,而在更多程度上产生于设计流程阶段。比如“列支概算外支出”、“项目结余资金比例过大”、“项目拖期”等问题就属于项目设计流程阶段的部分建设内容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造成的。下面笔者对这三个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分析“列支概算外支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的型号及性能指标、建筑单体的面积和用材、其他费用等项目支出超出了概算所规定的内容。在固投项目案例的分析中,较多超概算的具体情况是:建设单位如果按概算来购置某设备,该设备性能指标就满足不了需求,因此为了避免浪费只能超概算去购置满足要求的设备;还有,建筑单体在实际建造时才发现需要增加一些面积能能满足需求等,这也是造成超概的部分原因;其他费用超概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项目概算里没有列示超概支出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又是项目需要发生的,这些情况就是项目设计概算内容漏项。

其次分析“项目结余资金比例过大”的问题。结余资金是建设内容完成后,建设单位没有使用完概算批复的建设资金,如果是财政资金没使用完,还需将结余的财政资金上缴财政。那么造成资金结余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是由于项目设计流程的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深度不够所引起的。比如概算购置一套设备按论证批复100万元,可实际购置时只用了80万元,造成资金结余20万。这属于设?流程概算内容单项在金额设计深度上不够导致的资金结余问题。

最后分析“项目拖期”的问题。拖期问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大部分拖期是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客观原因情况的表现,比如建设期恶劣的天气比较多,造成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滞后,从而使项目拖期。主观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建设管理不善,二是设计流程没有充分研究项目建设期的各种可能拖延建设项目的因素,致使项目批复的周期偏短。

综上所述,这三类超概算问题大部分原因属于项目初始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够或估计不足所致。所以,项目部门不能单纯考虑立项和设计的通过,而要更多的去研究如何使项目的设计深度达到建设纲领、满足需求,进而高效使用建设资金,为后续实施中减少或杜绝超概算做好基础工作。那么如何提高项目设计流程的工作质量呢?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在固投建设项目设计流程里,没有外部审计监督职能介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深度和广度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所以,笔者认为,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固投建设内容,在微观管理上,建议建设单位在设计流程中,将单位的内部审计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流程里,主要负责审查监督项目的设计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为项目后续严格按概算高效实施,杜绝超概问题的发生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为了更多的熟悉项目建设内容,严格项目支出,财务部门也应参与其中。财务部门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核算和管理项目,一旦发现项目有超概算支出,应及时与内部审计部门沟通,一起对实施部门提出问题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并由内部审计人员跟踪监督整改情况,以便及时将超概问题归零。因此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互相协作,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效果会产生较好的积极作用。

二、项目实施流程中的审计典型问题分析及管理建议。

建设项目审计时发现的问题,绝大部分与实施流程的管理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以下典型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单位项目管理不善是实施流程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项目招投标管理不规范”和“合同签订和执行不规范”的问题

项目招投标不规范主要表现大致有:招标机构不具备应有的资质;招标和评标管理过程不规范;未按招投标文件内容签订合同;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中标人签订合同;招标资料归档不完整等。从这些不规范的表现来分析,这类问题属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不善所引起的,这个环节最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的环节,为了规范招投标和廉洁从业,建议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内审监督招投标整个过程的规范性,审查招标机构资质等,而财务人员通过招投标的参与,有利于把控合同的签订与招投标的一致性,严格执行合同结算条款,为后续财务人员高效准确核算及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挪用建设项目资金”、“虚假发票入账”和“列支不合理支出”问题

固投建设项目财务核算必须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财务管理必须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这三个问题都违反了相关财务制度。财务人员应严格把关,对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入账的发票不能嫌麻烦,每一张发票都要进行网上认证,对不合理的支出拒绝报销。建议单位内审部门定期对财务部门的基建账支出进行审计监督,使之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内控管理模式,对于杜绝上述问题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工程结算审价不严”

目前,绝大部分建设单位在土建实施过程中,对施工合同的变更部分没有很好的进行管理,致使工程结算的时候超概很多。建设单位对于施工合同之外的工程变更增加和工程变更减少,大部分单位都能做到三方签字确认,即由施工方、监理、和建设单位三方签字确认。但是为什么工程结算审价还是会在决算审计中出现大量的审减额呢?造成这种审价不严的原因,个人认为还是在实施流程中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建议还是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将每一次工程变更的三方签字确认单送到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并由内部审计部门再次签字确认。之后,将被审过的工程变更确认单再送到实施部门和财务基建主管会计处备案,目的是从财务部门再次把控工程结算支出。建议财务部门付款至工程合同额加变更结算价的百分之八十后,就可以暂停付款,待基建工程完工后且得到第三方造价审计决算时再按合同结算条款付款,这样的管理比较稳健。所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财务的把控,都会对严格工程结算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审计验收流程的管理

项目竣工的审计和验收必须满足五个合规条件才能通过,分别是:项目建设目标合格;建?o内容合格;建设资金使用合格;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程序及支出合格;项目档案资料归档合格。所以,若项目设计流程和实施流程规范、符合项目管理要求,自然就具备了验收的五个合格条件。实际上项目审计验收的工作就是对设计和实施的审查和验收。

审计验收流程的工作是建设项目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在审核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暴露建设项目的缺点和漏洞,所以,建议建设单位可以对每一次的审计验收工作中的问题仔细梳理,建立项目问题库,对每类问题进行整改跟踪,一事一议,寻求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的优化管理方案,直至解决或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在这个阶段笔者也建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参与问题整改追踪和监督,只有加强了内控,固投建设项目的管理才能有效提升。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6

关键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审计策略

1、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问题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比较的薄弱:很多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此种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没有足够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没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②没有规范地设置会计科目,没有规范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和准确;③没有严格地进行凭证审核,账目中的很多票据都是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是没有严格管理专项资金: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样各个乡镇就有了很多的专项资金,比如扶贫开发资金、民政救灾资金以及农田水利资金等。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并没有完善的支农项目管理体制,很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职能不明确问题,这样就无法集中有效地管理乡镇专项资金。

三是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乡镇财务人员职能交叉现象比较严重,没有明确分工,很多财务人员甚至不了解自己的职责权限。部分乡镇没有将会计和出纳分开,没有分离财务人员那些不相容的职务,这样就无法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另外,内部控制的约束力的发挥也欠佳,需对其进行强化。

四是不能够规范管理固定资产:部分乡镇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样就会制约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首先是不了解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没有完整的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其次,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政府在对固定资产项目进行采购时,没有将相关的审批手续严格落实。调查发现,目前有很多的漏洞存在于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最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不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落实专人专岗的制度,这样就会削弱固定资产的价值。

2、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是要对会计基础进行加强:首先要对会计机构的设置情况进行完善,并且结合具体情况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在设置会计机构的时候,需要保证完整的机构和完善的功能,并且有满足需求的财务人员,对他们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分配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保证能够人尽其责、人尽其才,要注意提拔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为廉洁作风的工作人员。其次,要将会计制度严格执行下去,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其次,要对支出管理进行强化,将制定的现金制度以及其他纪律给严格执行。最后,还需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比如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需要将这些制度严格落实。

二是要大力建设财务人员队伍:要想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质量,就需大力建设财务人员队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财务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对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人事部门在调配财务人员时,需要注意选拔那些有着较好素质和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创造一些机会,完善相关的机制,来促使财务人员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定期经常的培训财会人员,促使他们接受相关的财政法规教育,培训后,还需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核,以便对培训情况进行良好总结。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构建约束机制,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三是对内控管理制度等进行健全和完善:首先,要将相关的岗位制度严格落实,分离那些不相容的职务,分开设置出纳和会计,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可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审批制度等进行完善,同时将其严格执行,责任人要限额审批那些处于预算之内的资金,如果资金超过了规定限额,就需要将集体审核制度进行落实。对各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特别重视那些没有预算的,如果收支项目涉及到较大的资金,或者有重大影响,就需要对这种项目进行集体研究。此外,还需要对各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比如现金管理、账务管理以及收支管理等等,将乡镇财政内控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还需大力管理往来账项,避免和问题的发生。

四是要对资产负债管理进行强化:首先,要大力管理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及时清理、核对债权债务,将债权债务底数澄清下来,要加大力度清偿债务,对于新出现的债务,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五是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要想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有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支持。因此,要想保证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进行完善,对专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健全,比如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等,对预算管理进行大力强化,将预算约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严格管理各项财政支出,将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对各项理财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对当前的各种债务进行及时化解。

六是要对乡镇财政财务监管体系进行完善:首先要对监督的范围进行扩大,实现理财制度的民主化,将政务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其次,要将监控深入落实,对监督机制进行健全,不仅需要事后审计,还需要做到事前监控和事中检查,这样才能将财务监督和干部管理有益的结合在一起。

3、结语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国家越来越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因此乡镇的财务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其充分重视,结合出现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彩芳.建平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2(8):123-125.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7

[关键词]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 自行车模型

一、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

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会理论问题,理论界长期并存三类观点:一是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是相互独立的,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理由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二是认为会计包括于财务管理之中,会计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认为财务管理在会计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的关系,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内审监督的有效开展,可以弥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不足,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又为内审监督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两者的地位不同决定了各自发挥监督作用的特征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是由内部审计的发展而产生的,内部审计的地位提升促进了管理审计的发展,随着管理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财务管理审计开始兴起成为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之间的两两关系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多,但是对于这三者有机关系研究却很少,而且在实践中理清这三者关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的假设

为了深入三者关系的研究,我们将以一个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为背景,并作以下假设:其一,公司结构健全,会计部门、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健全并分工合理明确。其二,文中所提到的审计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治理层,能有效地行使职责。其三,财务假设中的管理行为和持续经营假设。这些假设虽然在现实中很难完全实现,但是却为以下分析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提供了假设基础。

三、自行车模型阐释

财务界对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者的关系研究比较少,运用模型分析三者关系的更是少之又少,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把自行车运用到经济管理理论中研究的却不多。本文建立了自行车模型,用以分析会计、审计和财务管

自行车的主体有三部分:前轮、车架和后轮。就是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行车,再加上附属零部件就可以前行自如了。这三部分分工明确:前轮用来掌握方向;后轮则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车架则将前轮和后轮联系起来并凌驾于二者之上。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自行车才能很好地运行。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关系可以用这个模型进行分析。

四、运用自行车模型阐述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关系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论述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我国理论界对企业理财和会计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大财务观,主张理财包括会计;二是大会计观,主张会计包括理财,此观点一般为“管理活动论”者所持;三是财会管理观,主张理财与会计相互融合;四是理财与会计并列观,认为理财与会计虽有交叉,但界限亦相当分明。本文主张理财与会计并列观。

这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财务与会计应当各自独立,不存在“谁大谁小、谁包括谁”的问题。其观点主要有:财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平行名词,也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两项不同工作。从理论上讲,财务管理和会计不仅各自存在的客观基础不同,而且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属性、对象和职能;从实践上看,它们属于企业(或单位)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葛家澍教授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与企业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葛教授的话也表明他支持财会并列观。财会并列观体现在“自行车模型”中就是:财务管理是前轮,会计是后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前轮不能包含后轮,同样后轮也包含不了前轮。财会并列观已被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实际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笔者可以断言,在不久的将来理论界必将统一在理财与会计并列观的旗帜之下。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与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它们之间不存在谁包括谁的问题,但是,也不否定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

财务管理与会计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两个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而会计则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反过来为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离不开由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会计只有提供了真实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合理地调度企业的经济资源,平衡使用企业资金,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进行资金和财务的合理分配;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企业资金的耗费;财务预测和决策才能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从而使得财务预测和决策更加准确合理。而会计要密切跟踪财务活动,捕捉有关资金运动的信息,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主要进行预测,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提供一个方向,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而会计就是做中期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结果进行核算与审核,并为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二者的联系体现在“自行车模型”中就是:前轮和后轮是相互依赖的,共同构成自行车的两大部分。同样,财务管理和会计也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对企业的成长与壮大都有着同等的重要性。自行车前轮把握方向,就像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把握方向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自行车后轮则跟踪前轮,并为前轮以及整个车身的前进提供动力,正像会计跟踪财务管理一样,对财务管理产生的结果进行核算与监督,并为财务管理的更好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2、审计和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论述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当前,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对审计与会计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关系论。该观点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二,“血缘”关系论。该理论认为审计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

派生的,应把审计列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们之间是一种“血缘”关系。第三,事务上的同事关系论。该理论认为,审计与会计是事务上的同事关系,二者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这些理论没有很好地概括出二者的关系。另外,当前国内外财务理论界对审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研究甚少,更没有提出相应的关系论。随着审计的逐步发展及其独立性的日益明显,本文认为审计是凌驾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之上的,财务管理是前提(即指示方向),会计为财务管理做决策提供信息。会计和财务管理是审计的基础,审计要依靠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展开工作并且对会计和财务管理进行审核和监督。所以说,审计与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是审查监督与被审查监督的关系,即凌驾关系论。该理论在自行车模型中的体现是:财务管理是前轮,会计是后轮,审计是车架。后轮与前轮是车架的基础,车架又凌驾于后轮与前轮之上。只有当前轮、后轮和车架三者配合好,自行车才能高效地运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审计工作才能简便易行;如果审计工作很到位,那么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有效地开展,三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五、“自行车模型”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企业可以通过该模型深化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认识,进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通过“自行车模型”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诊断,发现企业在结构设计,职能划分上的不当之处,从而做出组织上的调整。另一方面,“自行车模型”清晰划分了三个部门各自的职责,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第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审计。财务管理内控审计就是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合规、健全、完善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监督活动。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可以通过审查财务内部控制体制是否健全合规,是否体现了控制和相互制约原则,有无漏洞或薄弱环节,及检查财务内控实施是否有效,发现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促进被审单位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和程序,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实现审计过程的全程化。

第四,继续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注重发挥会计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保证会计发挥服务功能,准确畅通地传递信息,并监督财务的合理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张惠忠: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J],嘉兴学院学报,2005(7)

[2]刘建民:谈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8)

[3]高戈、金宁璇: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4]曹钢: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基础理论研讨(科技信息),2007(27)

[5]张锡群、王松华:浅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6]纪玉珠、赵瑞君:会计与审计的关系浅探[J]中国农业会计,1993(4)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监督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内容对企业管理行使监督作用,及时指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1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1.1监督目标的一致性为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指出了工作方向。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均对企业金融资本各项活动行使管理监督职能,从日常工作和报告性结论为企业经济安全及企业结构稳定提供参考与指导。财务会计以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为指导,对公司各项活动实行规范化记录、核对,并做出年度、月度财务工作总结报告,对企业各个时间段营业额度、营业成本、利润、运营支出及收入等进行统计,能够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企业在市场运营体系中的综合实力,也能反映各时期发展规划的变动,当各个经济指标都接近临界值时,财务会计会向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避免发生资金断裂的风险。内部审计则会对会计信息行使监督职责,对企业产品从市场调查到进入市场流通中的各个环节反馈回来的数据通过科学运算开展分析比对,使企业既能够维持平稳运行,又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都能够从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各项数据出发开展经济管理,并通过各项指标的限定以及预警,对企业管理工作发挥监督作用。1.2监督职能的互补性能够对企业管理行使全面的监督作用。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在职能上具有互补性,第一,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大量数据资料为依据开展审计工作,并对财务会计工作行使监督职能。第二,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大量资金流动和交易流程开展预算、记录与核对等工作,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受到各方监督,同时还要接受内部审计检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使财务会计工作更为规范化。两者在部门与岗位职能上既有合作,又有制约,在职能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使企业管理监督更为全面、有效。1.3监督职能的独立性提高了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效果。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是两个独立的部门与岗位,两者的监督职能也是各自独立的。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内部会计控制,以日常财务会计业务为基础,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对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记录进行控制,从而对企业财务会计内部业务进行控制与监督,并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内部审计则是由独立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各个被审计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实行再监督,包括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监督;不仅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执行监督与审查,还要对内部控制报告环节的有效性执行监督与审查。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具体事务的超脱性与独立性使其监督职能有了更为客观、公正的效果。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在监督职能上的独立性,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防范管理风险。

2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管理研究

2.1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要确保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监督作用能够落实,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四个方面实施:第一控制会计人员素质,提高对会计岗位的素质要求,培养财务会计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后续教育以及岗位轮换等措施。第二,加强对企业会计机构的控制,强化会计机构独立性,明确划分财务会计职权,分离无法相容的职务等。第三,加强对财务会计业务操作程序的控制,将企业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纳入到财务核算中,明确财务会计和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等。第四,加强对财务会计记录的控制,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查与记录,对会计账簿进行登记与稽核。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需要明确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健全审计程序,明确其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2.2加强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机构人事管理的独立性。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本身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也会给企业活动带来一定的损失,将两者有效独立,通过回避制度、督导岗位以及第三方监督等制度,使其人事管理与工作流程能够互相独立,分离财务会计部门与财务审计部门,由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直接的领导与管理,既保证其独立性,又能保证两者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处理同一项经济事务时,将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最大限度发挥财务会计的事中监督作用以及内部审计的事前事后监督作用,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会计的事中监督作用。2.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便于财务会计通过各个业务部门的子系统掌握更为全面而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内部审计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开展事中审计,扩大审计时间维度,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纠错能力,及时指出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以准确的数据资料与科学运算分析为基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详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3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通过更强的防范与控制管理能力,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加强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企业要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岗位设置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提高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监督的独立性、互补性,有效防范企业管理风险。

作者:刘彤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佳.浅谈企业应如何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管理[J].时代金融,2015(29):135-139.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问题;探讨

一、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1.企业财务审计的定义

企业财务审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的相关条令规定,对企业的资产情况、负债率、损益情况等财务状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审核监督,并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的财务管理行为。

2.企业财务审计的意义

企业财务审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财务的监督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审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稳定的财政状况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企业通过有效的财务审计,可以有效保护企业财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2)有效加强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在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风险,科学的企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完善的企业财务审计制度,可以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机制,有效监督资金运作情况,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科学的企业财务审计,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平稳发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受限

企业财务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应最大限度保证其独立性,但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往受到不同职能部门的限制,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企业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受限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严密性,许多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监督作用;企业财务状况的不透明也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2.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不够

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计工作的形式化,缺乏对企业财务问题的事前预警与预测;审计部门独立性受限,直接表现在执行力不够,财务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企业的财务问题没有实际管理职权。另一方面,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足,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管理出身,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出现问题,审计报告也存在诸多缺陷。

3.企业财务审计的内容不全面

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会计审计与财务审计,与国外企业成熟的财务审计相比,审计内容存在片面性,难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另外,财务审计工作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与审核,财务管理与财务审计作为两个不同的财务部门,某些企业却将两者混为一谈,极大得影响到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优化企业财务审计的对策

1.设立独立的企业财务审计部门

通过独立的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严格的财务审计规范制度,审计工作应独立于财务管理工作,避免企业内部管理者对审计人员的干预,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使其有效地行使管理和监督企业财务工作的职能,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与稳定。

2.在企业财务审计中引入信息技术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如何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引入新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实时的监督网络,有效减少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传输、处理、保存与加密能力,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数据的流失。

3.提高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结果。因此,在优化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人员选拔门槛,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培训;另外,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奖惩机制,从而保证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企业财务审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审计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当前的企业财务审计仍存在独立性受限、执行力不强、审计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这也严重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不断优化企业财务审计,就必须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信息技术的引入,不断提高财务审计的权威性,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智建成.分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9):2-3

财务管理与审计篇10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三)强化延伸跟踪审计。要对被审单位尚未纳入财务核算中心的资金、账户、财务状况纳入审计。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开支和往来款项要进行跟踪,查明是否与有关单位串通,采取虚列支出、转移收入等手段在外单位套现、违规列支等。

(四)关注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还要重视被审计单位是否由于财务核算工作的转移而放松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各项支出的结构和效益情况如何,是否完成上级制定的目标任务,是否体现了效益最大化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