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1:59

工程管理定义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渐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核算,合理处理企业账务,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计提以及改良等,同时还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期维护,避免固定资产丢失、损坏,进而能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意识的提升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财务上的管理,另一部分为实物管理,其中财务上的管理主要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实物管理主要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以及后期保养。由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施工企业人员的意识,帮助水利施工企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同时还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另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真实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减少水利施工企业支出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作用,从而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忽略对固定资产的后期保管以及维护,导致资产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利用率。

(二)缺乏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

虽然我国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了内外监督机制,但是内外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内外部监督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目前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的内外部监督部门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管控,而且内外部监督部门的各项活动都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限制,基本上内外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而且一些监督人员缺乏责任心,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不相符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或者一些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以及报废等账目记录的不够清楚、完整,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导致账实不符的情况,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利用。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不断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首先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领导人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的认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其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购置,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后期保管与维护,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再次企业应通过合理的途径,大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学习,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想要建立完善的内外监督机制,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保证内外监督机制的独立性,避免内外监督部门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的监督部门应选择专业能力强以及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同时要求监督部门的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做好监督工作,以此提高监督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进而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安全性。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

为了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由专人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以及保养等记录完整,同时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被损坏的固定资产,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以此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增加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从而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开支。另外还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保证账目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中发挥重要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水利工程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培养企业的管理意识,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虽然我国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进步,笔者认为这还需要我国相关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香.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江苏水利,2013,03:42-43

工程管理定义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基本内容;探索

abstract:management,itistopointtoinordertocompleteataskorimplementaprocessofplan,organize,coordinateandcontrolandprocessthecombinedwork.projectcostmanagementshouldalsohavetwokindsofmeanings:oneistheconstructionprojectinvestmentmanagement,andthesecondisengineeringpricemanagement.thearticleinthecostoftheprojectoftheconnotationofmanagementareanalyzed,andprobesintothebasiccontentof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andihopetofollow-upstudyhelp.

Keywords: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Basiccontent;explore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所谓管理,是指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或实施一个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处理的工作总和,是人类组织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可以认为,管理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蓬勃兴起,管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建设行业。本文主要探讨建设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工程造价中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

要弄清楚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首先要搞清楚工程造价的定义。根据学术界内的争讨和探究,一般认为工程造价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者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就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显然,工程造价的第二种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它是以工程这种特定的商品形式作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承发包或者其他交易方式,在进行多次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

既然工程造价具有两层含义,那么相应地,工程造价管理也应该有两种含义:一是建设工程投资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

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费用管理,它属于投资管理范畴,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行为进行的计划、预测、组织、指挥和监控等系统活动。这个含义既涵盖了微观项目投资费用的管理,也涵盖了宏观层次投资费用的管理。

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种含义,即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分为两个层次。在微观上,是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在宏观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工程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国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两种对工程造价管理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所以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包括对投资管理体制、项目融资、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工程合同管理在内的对项目工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各方利益的重要渠道。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

概括来说,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所谓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等。首先,要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初步投资估算,以此作为建设项目中长期计划和前期工作的控制造价。其次,在项目施工阶段,要按照规定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阶段预算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算。总之,在每个阶段都要合理确定造价,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因物价上涨所引起的造价提高,以此确定结算价。

2、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所谓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具体来说,就是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并使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总之,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只有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遵循价格运动规律和市场运行机制,才能有效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实现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1]艾长东.基本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的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2);

[2]余晓花.工程造价管理尽快驶入国际轨道[J].中国石化.2003(09);

[3]尹贻林,王振强.加入wto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J].中国投资.2001(02);

[4]朱祥伟.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二论铁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1992(03);

[5]王曙光.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经济.2002(03);

[6]张.改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05(01);

[7]薛诉,赵学新.wto与工程造价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04);

工程管理定义篇3

1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

建筑工程的复杂性,投资金额大、施工周期长,工期迥异等特点使得必须有一份严密的合同条款对施工各方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相互约束和监督,合同细节应细致入微,避免因为合同条款模糊引发纠纷。然而,在合同管理中,很多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经验的施工企业,在制定合同时往往出现合同条款不完善、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同时,一些建筑项目在签订合同使用不规范的合同样本,规避责任,条款内容含糊不清,模糊工程风险,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存在一些建设项目只通过口头协议和不具备法律效应的书面形式确定各方责任义务,在工程结束后才签订合同。这种形式极大程度会造成经济利益纠纷,出现事故找不到责任方。

1.2违背合同原则

合同各方只有自觉的遵守合同各个条款,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才能圆满的达到合同管理效果。合同各方的关系无主次主从之分,各方都是平等公平的。等价有偿原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制定原则,通常发生违约行为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不规范,对工程各方的责任义务及利益划分不当,双方利益不对等造成引发违约行为;施工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违背合同既定的责任。违约行为最终造成合同纠纷,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

1.3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

合同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不重视合同管理机构机制。合同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完善,合同管理程序混乱,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手续不履行,没有进行审查和评估工作。合同管理的各项行动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措施,缺乏对合同进行监督与检查的相关制度,施工单位对合同管理与其执行情况也缺乏管理。上述众多因素造成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对合同的审查、监督、执行与检查没有形成制度程序化且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降低了合同的效力和有效性。同时,我国建筑施工监理机构不完善,在合同管理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力;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施工合同管理的职责;而且存在部分施工单位只重视预算管理和施工管理,忽略合同管理,甚至没有建设项目没有设立合同管理机构。

2强化合同管理,提高造价控制成效

2.1规范处理施工方案的改变

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施工地点的地址资料对投标文件、投标方案、施工组织和投标报价进行编制。不过由于施工环境的变化及勘探深度与设计深度的不同,实际的施工条件与施工合同提供的条件不同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对施工条件与施工方案的变化要进行妥善处理,有效的控制投资。实际施工方案发生变化,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与发包方及时协商,明确施工方案改变的内容,对合同中变动的条款进行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处理。

2.2规范变更和索赔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规范工程变更与索赔有利于管理工程合同,控制工程造价。故当工程施工项目出现变更和索赔时,应做到如下处理:①及时和正确界定区分变更和索赔的性质。施工条件变化,施工技术要求相应提高,前期设计深度和科学性不足都会造成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可能造成工期拖延、造价增加等问题。一旦发生变更,应根据合同条款和相关的规定界定施工方案改变的性质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判断工程造价是否需要增加;②索赔程序应规范。规范变更索赔程序保证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公平妥当。完善变更索赔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变更和索赔的程序与流程,为工程各方在处理变更索赔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施工各方要互相监督,确保变更与索赔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加强变更与索赔的规范性。

2.3规范各方关系

雇主、工程师与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建筑施工合同中应相互约束,相互监督与联系,只有明确三方之间的关系与职责、权力与义务及利益关系,才能保证三者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协助工程造价的控制。

首先规范三方的权力义务与职责。三方权力义务与职责的前提是三方没有主次主从关之分,三方平等,在此基础上再在合同中明确界定各方职责,各方应自觉遵守合同中规定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明确三方的利益关系。三方的利益关系划分应遵守公平公正原则,再在合同中对各方的利益进行合理规定,三方要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若其中一方没有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而损害另一方利益时,应根据合同上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补偿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只有协调与保证三方的权益,才能保证合同的执行,最终保障工程造价。

工程管理定义篇4

【关键词】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重要性

0前言

考虑到工程建设过程的复杂性,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全面推动合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工程建设管理过程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因素非常多,只有积极实行合同管理,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才能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

1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本质

从目前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过程来看,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工程建设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建设施工合同是指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结合当前我国工程建设管理实际,做好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效果的必然选择。

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进合同管理,不但能够约束投资方和施工方,同时对工程建设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对合同管理的本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保证合同管理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管理需要,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进行。

2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的主要职能

从目前工程建设过程来看,合同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足够重视。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实际,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的主要职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合同确定了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进度和质量等目标,规定了合同双方责、权、利的关系。因此,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着控制和保证的作用。

2.2在现代工程中,没有合同意识则项目整体目标不明确: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就不能实现项目的目标。

2.3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不仅需要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和部门,而且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其他各种人员和部门都必须精通合同,熟悉合同管理和索赔工作。所以合同管理在开发、设计、监理(咨询)、施工等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主要体现在对项目成本、质量等目标的规定,同时,合同管理还有助于确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及管理体系。最后,合同管理具有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发展的作用,对满足工程建设管理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3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是约束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投资方和施工方要想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利益,确保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护和履行,就必须依靠合同来约束双方。基于投资方和施工方的现实需要,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了约束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通过签订有效的合同,投资方和施工方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为了明确工程建设中投资方和施工的整体利益,签订有效的合同成为了投资方和施工方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合同的签订对投资方和施工方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2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投资方和施工方的义务得到履行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方和施工方不仅仅要享受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必要的义务。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投资方和施工方在履行义务方面能够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3.3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投资方和施工方履约能力的提高

按照合同内容执行,既体现了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合同履行态度,同时体现了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通过积极开展合同管理工作,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履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4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是保证合同得到有效履行的重要措施

鉴于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投资方和施工方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将合同管理作为保障合同有效履行的重要措施,提高合同的履约能力。结合当前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实际,要想保证合同有效履行,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明确合同签订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只有对合同签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才能保证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到自己和对方所享受的权利及需履行的义务,确保合同签订双方能够最大程度的履行合同,保证合同履行效果。

4.2全面推动合同管理取得实效性

合同管理工作需要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只有在工程建设期间全面推进合同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合同管理取得实效,有效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全面推动合同管理工作,是保证合同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

4.3制定具体措施提高合同管理效果

为保证合同管理取得实效,确保合同得到有效履行,我们应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重点做好合同管理措施的执行,推动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满足合同管理需要,为合同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合同管理的全面深入开展。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内容,不但关系到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安全、进度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合同管理工作,保证合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工程建设管理实际,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陈静,胡鹏.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重要性探讨[J].华章,2011(16).

[2]方恩炜.浅谈工程合同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建筑施工,2011(07).

[3]陆芳.建筑项目合同管理方法之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6).

[4]陈志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发生纠纷的案例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14).

工程管理定义篇5

关键词:大宗材料管理mCatCommodityCodepartnumber

中图分类号:tQ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054-02

1VpRm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和各种大宗材料的统计、招标、采购、现场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投资、质量控制。VpRm就是主要应用于工程材料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

VpRm使用基于oracleweb技术的三层体系结构,及时跟随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它属于aVeVa公司一体化产品系列,他与同系列产品pe、pDmS、Vnet构成了实现epCo模式的系统设计——布置设计——采购——数字化移交的一体化应用,产品系列简介如下:

(1)pe(plantenginnering/工厂系统设计):集成的领先工艺、仪表、电气、机械设备协同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2)pDmS(plantDesign/工厂布置设计):pDmS及其集成的全专业三维工厂设计与可视化布置及建设解决方案。

(3)VpRm(aVeVa工程材料管理系统):领先的项目材料、采购及仓储等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4)Vnet(aVeVa企业数据仓库):前所未有的“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可以集成包括竞争解决方案在内任何数据。

VpRm------VantGepRoJeCtReSoURCemanGaGement,直译过来就是项目资源管理,这里的资源应该理解成材料,VpRm是以材料为核心工作对象的系统,工作内容涉及材料的编码、设计选用、数据统计、采购、管理等多方面。就象pDmS是以管道设计为核心一样,VpRm也是以管道材料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VpRm中生成材料的物资码、采购码,生成管道等级传递给pDmS进行三维布置设计,再从pDmS中导出管道材料表、生成材料请购单、进行材料采购及现场管理。作为材料采购管理平台,理论上VpRm可以接受设定格式的任何来源的数据。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可以简单的把VpRm的数据来源分为来自上游系统pDmS的数据,和来自其他来源的数据两部分。其基本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mCat模块生成物资编码CommodityCodes,然后在SpeC模块中建立项目管道等级,进一步生成材料采购码partnumber,并将管道等级文件和元件库属性文件导出,导入到pDmS中交给管道工程师进行设计,项目部分设计完成或全部完成时,通过pDmS-pRmGateway模块将管道材料传递到采购,由采购工程师在material的几个模块中进行采购的相关工作,最后由施工调试部在Site模块中进行工程材料的仓储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

2工程材料编码的必要性以及mCat模块基本概念简介

(1)工程材料编码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1)工程项目涉及的材料多种多样,类别繁杂,数量众多。包括管路系统大宗散装材料,如管子、弯头、法兰、阀门等;工艺位号材料,如设备、计量控制元件等;其他专业材料,如建筑材料、仪表元件等。2)每种工程材料都具有其特定的性质,如种类及形式、制造方式及标准、尺寸标准、材质等。3)如果不对材料进行编码,材料的识别方式则只能是材料复杂的文字描述和尺寸定义;对于材料的统计和采购会产生不便;没有通用性;不能作为一体化涉及集成的基础。

(2)VpRm系统的材料编码管理模块mCat作为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完成材料物资码(CommodityCode)和采购码(partnumber)的定义,完成这两个码的定义所涉及的引用数据如下:identityGroups(mCat0004):定义大宗散装材料类别分组及描述;materialGroups(mCat0005):定义材料材质分组代码及描述;partnumberprefixes(mCat0003):定义和修改采购码前缀及其描述;ShortCodes(mCat006):定义和修改材料短代码及其描述,定义该类别材料所需的尺寸引用的数量,以及相似短代码的相对序列;Unitsofmeasure(mCat0002):定义和修改材料单位制代码及其描述;RegisteridentityCodes(mCat0047):注册特定类别材料的重量、体积、表面积等对应的特性代码以及计算这些特性属性所需的物理尺寸的个数;identityCodeDetails(mCat0046):根据选择的已注册的idCode,定义其属性数值;materialCategories(mCat0007):定义和修改材料采购包分类代码及描述,以及与该类别材料相关的供货商文档计划(VDRS)代码;Deliverydesignations(mCat0026):定义和修改材料的交付指派,主要指材料的‘Shop’(工厂预制)or‘other’。

3mCat模块中的材料物资码(CommodityCode)和采购码(partnumber)

3.1物资码CommodityCode的概念与应用

3.1.1物资码CommodityCode的建立

通过mCat模块,在系统中定义好短语(phrase)层次结构和关系、短语列表的类型(phraseListtypes)、短语列表(phraseLists)、交叉点(多条件确定)(phraseListsintersections)和短语限制条件(phraseRestrictions),利用短语列表(phraseList)和交叉点(intersections)在原先定制好的菜单中逐步选取需要的短语代码来建立CommodityCode。

下面是一个CommodityCodes-phrase/intersects的例子:(如图1)

第一列为短语类型名称Listname,第二列为具体的短语phrase,第三列为多条件确定instersect,通过逐级选取,最终形成一个特定连接形式、特定磅级、特定材料、特定尺寸标准的具有唯一性的一个材料元件。上述例子的CommodityCodes为pFaaBaaCaaS1aRZ,详细描述为FLanGe,150LB,Sw-RF,aStma105,aSmeB16.5,这样一个150磅、管端为插焊,尺寸标准为aStma105的凸面法兰就用一组唯一的代码表示出来了。

3.1.2物资码CommodityCode引用数据

物资码的生成需要提前定义相关的引用数据,详见图2:

CommodityCode:物资码

ShortDesc:短描述

LongDesc:长描述

ReasonforChange:变更原因

identityCode:特征码

matl.Group:材质分组,材料所涉及的材质,如CS、SS等

DensityFactor:密度因数

partprefix:采购码前缀,材料采购码中的前缀代码定义,代表特定类别的材料,如piping-Flange、piping-Valves等

FormatCode:格式码,根据格式码(FormatCode)生成的尺寸定义和CommodityCode的描述组合成唯一的物资码;格式码定义了组合方式

identityGroup:材料类型,定义该材料的所属元件类别

Uom:单位,定义该物资码(材料)的计量单位,作为统计的单位制

Commoditytype:物资码类型

primShortCode:短代码,VpRm系统

3.2采购码partnumber的概念及建立

3.2.1采购码partnumber的概念

在生成了物资码CommodityCodes后,即可创建采购码partnumber。

采购码partnumber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周期的唯一的材料编号,可保证项目间编码的一致性,无需手工的产生采购码的数字编码,可依据材料特性自动定义采购码的相关属性,减少存储数据的重复量。

标准的采购码partnumber表示特定尺寸的特定类别的某种元件。

3.2.2采购码partnumber的建立

为了使采购码作为项目材料管理的基础数据,采购码的产生也必须涉及相关的信息:materialCategory(材料采购包分类)、VDRSno(供应商文档需求时间表)、DeliveryDesignation(交付指派)。举例如下:(如图3)

materialCategory材料采购包分类:是Vendors(供应厂商)、mR(材料请购)和CostCodes(费用代码)与材料关联的关键;

DeliveryDesignation交付指派:表示特定采购码的材料的到货地点划分,发送到现场还是预制工厂等。

4结语

VpRm作为工程材料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使管道材料编码具有唯一性;直接通过编码查询比通过好几项筛选要快而且不会出错,方便查询;可以规范统一同一个工程项目中材料的描述;方便使用先进的材料管理软件进行仓储辅助管理;简化入库、出库、盘存、领料等仓储管理,可以制成条形码,直接用手持终端扫描,减少人为差错,减少领料的时间,并且不会错领;几个工地的仓库之间可以很容易的调配材料,方便仓库动态管理;可以与图纸关联,使材料具有可追溯性。

现在我们对VpRm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只是应用在管道专业方面,且只应用于设计阶段,今后我们还将尝试将其应用与其他专业,并向采购和现场板块推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epC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工程管理定义篇6

一、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wpCm)方法及其评价

(一)理论和知识体系方面的问题

由中国造价管理界提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发展到今天,基本上还停留在一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方针和理念的层次上。虽然已经有许多人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仍然没有人提出一套系统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至少是现有的文献记载和学术讨论中尚未见到这方面的具体研究成果,这说明到现在为止,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学界还没有提出一套系统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

(二)缺少相应的配套技术方法与工具

从这一方面看,我们还必须集中力量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展开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必须借助于现代建设项目管理科学最新的一些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的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论。另外,我认为我国关于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思想是先进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上还深深的受传统工程造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跳出原有的概预算定额的限制,所以这方面还缺少配套的技术方法与根据的研究。

(三)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随着建设项目施工方法、水平和管理技术方法、水平的快速提高,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所造成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传统的建设项目概预算定额管理的造价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各个业主和承包商企业在施工技术方法、施工管理技术,尤其是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以及市场价格和实施条件的快速变化等因素,这也迫使人们不得不从传统的国家概预算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向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转变。特别是在2003年,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有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也是为这方面的转变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方法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方面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m)方法及其评价

关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核心概念及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一)它是一种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工具

这种说法认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只是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分析和建设项目备选方案评价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决策方法。实际上,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价和决策方案中也都考虑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或造价。

(二)它是一种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的思想方法

这一说法认为:建设项目全面生命造价管理方法是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一种技术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的一种指导思想去指导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的选择。同样,实际上在传统的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已经有了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考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和这方面的做法多数是不自觉地和不全面的。

(三)它谋求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

根据这种说法可以得出结论是:建设项目周期造价管理不仅可以和需要在建设项目造价确定阶段中使用,而且还可以和应该在建设造价控制阶段中使用。这种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根本出发点要求人们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实现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

(四)这一方法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以英国工程造价管理界为主推出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主要不足包括两个层次:其一,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各种方案的评价与选择,而不能够直接用于准确的估算一个建设项目造价或成本,所以她多数只适用于建筑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评估与选择;其二,是实际上建设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在应用范畴上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造价在建设项目初期或建设阶段会有许多不确定性的方面,人们很难找到适用的方法去准确地确定和全面地优化一个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当然要管理一个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造价就更为艰难了。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方法至今还只作为一种指导建设项目决策、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优化的方法和指导思想。

三、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tCm)方法及其评价

这种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不足分述如下:

(一)它是对所有尚未发生的成本进行全面管理的方法

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的成员认为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新思想,这种方法要求对一个建设项目所有未发生的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

(二)它是现有各种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大成

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思想不仅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人们对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的汇总与集成。

(三)它应该包含尽可能的管理对象和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一份新的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去适应现今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之中所包含的建设项目经济分析、参数分析、风险分析、价值分析、系统分析、生产率分析和盈利率分析;去开展建设项目集成管理、建设项目资源管理、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建设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项目纠纷处理、建设项目索赔管理、建设项目工期计划与进度管理;以及去使用技术、知识工程和团队合作等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这种观点认为,正是为了上述任务和内容才得以发展的,正是这些促使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诞生与发展。转贴于

(四)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给出的相关定义

前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aaCe)在其协会章程中对全面造价管理做出了如下定义:“全面造价管理就是通过有效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盈利和风险。简单地说,全面造价管理是一种用于管理任何企业、作业、设施、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系统方法。它是通过在整个造价管理过程中以造价工程和造价管理的科学原理、已获验证的技术方法和最新的技术作业作支持而得以实现的。”:“全面造价管理是一个工程实践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工程经验和判断与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相结合,以解决管理和计划、造价预算、经济财务分析、项目管理、计划与排产、造价与进度的度量及项目变更控制。”

(五)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中的缺陷与不足

根据上述有关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说法和定义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人们至今尚未给出具体能够指导建设项目造价的全面造价管理的方法论和具体的技术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有的技术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和理论都已经提出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方法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缺口,这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的缺失,也是它们至今尚未能得到广泛而实际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讨论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论与具体技术方法。

四、总体结论与展望

根据上面有关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一)工程造价具有建设成本和工程价格两方面的含义

中国建设项目工程管理协会对工程造价的定义有建设成本和工程价格两层含义,在不同使用场合对其应有不同的解释。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aaeC)和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对工程造价的定义更为宽泛一些,它不仅包括建设项目的造价,而且也包括建设项目的投入生产运营以后的造价等。所以实际上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和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等对工程造价的定义是一种广泛适用于各种工程的制造成本或建造价格的定义。

(二)造价工程与造价管理基本上是同义词

因为这二者都是指使用科学的原理和经济、法律、管理等技术方法使建设项目造价达到最小化的管理工作。其中,中国建设造价管理协会对造价管理的定义是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而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和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以及其它一些协会对二者的定义则泛指各种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但是各国都认为造价工程和造价管理二者的具体内容都包括:工程或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等,所以二者基本上是同义词。

(三)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两种不同的造价管理方法

这二者之中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展开确定与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但是并未考虑建设项目运营期的运营维护成本方面的深入管理问题。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出发,全面考虑建设项目建设期、使用期和清理期等各个时期全部造价的最小化,但是并不能直接用于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所以二者侧重面不同的两种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思想与方法。

(四)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还存在不足或缺陷

现在由aaCe-i推出的用于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了对企业战略资产的全面造价管理和对于具体建设的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两个方面,但是这一套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仍然在研究和探讨之中,所以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尤其是在方法论和具体技术方法与工具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有一套具体的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方法及技术方法去指导人们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实践和弥补现有全面造价管理在方法论方面的缺失。

[参考文献]

[1] 杨思忠在浙江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工程造价管理,1997,(1)

[2]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 RiCSaGuidetoLifeCycleCostingforConstuction[m]London:Surveyorspublication,1986

[4] 杨思忠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报告[J]工程造价管理,1995,(4)

[5] 建设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6] 朱思义建设工程造价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关术语的界定意见[J]工程造价管理,1994,(5)

工程管理定义篇7

1工作流技术简介

1.1工作流参考模型

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managementCoali-tion,简称wfmC)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工作流参考模型中有3种数据:

1)工作流控制数据。用来辨别状态,辨别具体的过程或活动的状态。

2)工作流相关数据。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过程实例状态转换的条件。

3)工作流应用数据。针对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操作的数据。

1.2BpeL4wS工作流模型描述语言

BpeL4wS(BusinessprocessexecutionLan-guageforwebServices)[1]是基于web服务的商业流程执行语言。BpeL4wS基于XmL语言,它整合了web服务标准,web服务的使用者可以基于BpeL4wS规范,将web服务调用、操作数据、异常处理、终止流程等不同的活动连接起来,形成更加复杂的流程。

1.3工作流建模

工作流模型包括工作流执行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工作流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包括:过程开始条件、活动、活动和活动之间的关联、任务、相关数据、角色、组织结构、过程结束条件等。

工作流管理联盟关于工作流建模提出了2个定义:

1)定义了一个元模型。元模型是单位最小的模型,不能进行分解,元模型是用来描述模型的模型。

2)定义了一套api,这套api可以实现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可以实现管理系统和建模工作间的交互。

2工作流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1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wfmC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体系架构为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交互提供了规范,它给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相关接口。参考wfmC提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本文将某银行信贷系统分为3类组成构件。它们分别是[2]:

1)软件构件。这个构件负责整个信贷系统的功能实现,是整个系统的基本构件。该信贷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软件构件完成系统各个模块功能(如贷款业务申请审批业务流程的定义、业务流程的发起、审查、审批、监控、终止等)的实现。软件构件由工作流模型建立、客户应用管理、工作流执行服务3个部分组成。

2)系统控制数据。该部分数据为信贷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构件所使用,包括逻辑处理数据、贷款业务控制数据、贷款业务流程约束条件、贷款业务流程各阶段的状态、贷款业务规则、贷款业务流程结果等数据。

3)其他应用与应用数据。这部分数据属于信贷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外部系统应用和数据,并不是信贷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信贷系统需要通过调用这部分数据来完成与外部其他应用系统的交互。

2.2基于BpeL4wS的信贷工作流管理系统

本文介绍的某银行信贷业务工作流系统将采用标准的J2ee三层软件架构体系,以组件化、对象化的开发模式为总的设计开发原则,是一个采用C/S和B/S两种方式相结合的系统平台。该工作流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工作流可视化建模子系统、工作流引擎子系统、扩展管理子系统。本文介绍信贷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即工作流可视化建模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可视化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3.1可视化建模工具的设计方案

3.1.1模型的组成

银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社会、经济系统,贷款业务流程作为银行的主要经营过程之一,涉及到的银行相关资源、信息也是错综复杂的。为了将贷款业务流程模型细化、简单化,将其分成了4个视图:资源视图、信息视图、组织视图和过程视图。

(1)资源视图。描述资源的类型以及资源实体的属性。本文描述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银行客户相关数据文件资源等。

(2)信息视图。描述贷款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

(3)组织视图。描述银行机构设置以及各机构人员的设置。各机构或各机构人员之间都存在从属或协作的关系,文中可视化建模工具的实现,采用一种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

(4)过程视图。描述贷款业务的流程。各个视图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贷款业务流程的信息。

3.1.2系统功能设计

工作流可视化建模子系统具有流程定义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流程定义相关管理文件的编辑、流程的显示、项目资源树的展示、流程定义树的显示等功能。在贷款业务流程模型的设计方面,可视化建模工具提供了各种流程活动的图标以及操作这些图标的工具。系统功能主要分为5个部分:流程编辑器、文件管理、视图管理、流程仿真器、wSDL/pDD编辑。

(1)流程编辑器。完成贷款业务流程的编辑。编辑业务流程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供完备的约束限制、提供健壮的差错处理机制,以减少生成的流程定义不符合BpeL4wS规范的几率。

(2)视图管理。提供便捷的视图模式,方便用户对工作流流程进行设计,包括项目资源管理视图、流程编辑视图、流程属性视图、流程导航视图等。

(3)文件管理。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对与贷款业务流程相关的文件进行良好的支持和管理。

(4)wSDL/pDD编辑。提供wSDL和pDD文件的编辑和管理功能。

(5)流程仿真器。贷款业务流程编辑完成之后,通过配置相关运行环境,可模拟执行该业务流程,并将流程的运行过程、执行状况和运行结果及时地呈现给用户。

流程编辑器是可视化建模工具的核心功能,下面对流程编辑器的设计进行分析和介绍。流程编辑器的功能层次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3.2.1全局设计

由于JGraph图形库为模型的可视化提供了工具,因此可以根据BpeL4wS规范针对各个不同的图元提供相应的属性处理,采用JGraph对流程编辑器中的图元进行设计,通过图形编辑器编辑实现工作流流程。在系统中,定义Definemanager类,负责全局的初始化以及整个系统内部的调度。定义appmain系统入口类,负责系统图形框架的可视化布局。

实现图元编辑器的一个重要类absGraph继承于JGraph,其中,由它派生出的子类有work-flowprocessGraph、CompensationGraph、FaultHand-lerGraph、eventHandlcrGraph,它们分别对应于“工作流流程图元”、“补偿处理图元”、“故障处理图元“、“事件处理图元”4个图元。通过absGraph,可以设置图元的编辑环境,例如控制能否进行选中操作、是否能够编辑图元等全局属性、获取当前选中的图元、获取当前图元的下一层图元等。

属性编辑器是为整个流程定义树所设计的,实现了公共的接口分类,具体如下:

(1)propertySave。该属性存储类负责存储贷款业务流程的节点属性。

(2)propertyCloneable。属性的克隆接口,用于图元的复制操作。

(3)propertyShow。属性显示接口,负责当一个节点被选中时或光标移到该节点上方时,显示其所有属性。

(4)propertyFetch。属性获取类,负责定义属性的获取方法,该类通过其子类来处理自己不同的属性。通过属性编辑器,不仅可以对所有图元的属性进行修改,还可以对流程定义树上的非图元节点的属性进行管理。

3.2.4流程定义树的设计

图3为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图中的每个节点都是自定义节点类workflownode的对象,图元的属性对象为workflownode类的userobject。这样,通过流程定义树的自定义树节点workflown-ode,可以获取图元对象,通过图元对象(work-flownode类的userobject),可以获得图元的属性对象和属性值。

3.2.5流程资源树的设计

流程资源树存放于本地磁盘的一个默认相对路径下,它在新建一个流程时被系统自动生成。流程资源树如图4所示,显示了当前系统在本地磁盘中存放的所有贷款业务流程。

3.3可视化建模工具的界面及功能

信贷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视化建模工具采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运行于windows平台上,系统运行所需数据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信贷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的可视化建模工具界面如图4所示。界面大致可以分为6个区域:菜单、工具、流程资源显示、流程导航、流程编辑、流程属性显示。总体功能描述如下:图4可视化建模工具界面

(1)可拖拉式创建贷款业务流程的活动,即流程阶段,如图2的“放贷申请”“、放贷审批”。

(2)贷款业务流程资源树显示,如图2左上部分所示。

(3)可用连接弧对2个阶段进行连线,可创建各种形式的连线,可对每个阶段以及阶段之间的连线进行选取/删除/复制/粘贴等动作。

(4)连线的位置随贷款业务流程阶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5)点击工具栏的放大、缩小按钮,可更改整个贷款业务流程的显示大小。

(6)可拖动阶段、整个流程的位置。

(7)对复合图元活动的支持。

(8)每个步骤的撤销/重做。

(9)单击右键,可弹出各活动对应的属性菜单,并可对该图元的属性进行编辑、保存等操作。

(10)流程导航。如图2左下部分所示,通过流程导航区域的缩略图,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当前流程编辑框中所示的那部分流程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相对位置,而不用频繁地点击工具栏中的放大、缩小图标。

3.4流程文件生成和流程模型检查

3.4.1流程文件的生成

设计工作流可视化建模子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即使银行用户对业务流程建模的相关规范本身一无所知,也能让他们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捷的方式生成他们所需要的贷款业务BpeL4wS流程描述文件。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可视化建模工具,用户可以可视化地对贷款业务流程进行编辑和操作。流程编辑完成后,通过解析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生成业务流程定义文件,该文件为.bpel文件。本文的案例采用JDom来生成和解析该.bpel文件,解析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到生成业务流程定义文件,这一过程由SavetoBpel类来具体实现。

在解析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到生成业务流程定义文件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遍历几次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其遍历过程如下:

(1)第一次遍历。由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节点产生myelement对象,此次遍历主要负责对所有大节点进行分块处理。

(2)第二次遍历。此次遍历除了重新排列myelement对象在.bpel文件中产生的顺序,还生成了””的标记。

(3)第三次遍历。生成””标记,并生成最终的xml文件结构。SavetoBpel类在产生最终的xml文件结构的同时,生成一个用于存放贷款业务流程图元的哈希表,该哈希表的key对应的是贷款业务流程节点定义树活动。

3.4.2流程模型检查

本文介绍的可视化工作流建模工具提供了一种额外的流程定义检测机制,该检测机制可以对.bpel文件进行模型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将该问题反馈给用户,并指出出错位置,以便用户的修改和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转。流程模型检查的核心类是Validatetreemodel类,Validatetreemodel类根据贷款业务流程中相关的所有.wsdl文件进行数据解析,对当前贷款业务流程.bpel文件中流程定义树各元素节点属性值进行检测。该流程模型检测包括:

(1)流程文件结构是否完整;

(2).bpel文件语法是否正确;

(3).bpel文件中涉及的wSDL信息是否有发生变化;

(4).bpel业务流程文件中的某节点属性是否发生过变化,如有变化,其他引用了该业务流程节点属性的节点是否进行了调整;

(5)引擎能否根据.bpel文件中涉及的wSDL信息准确找到相关资源。

该类的实现思想为,先获取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根节点,从业务流程定义树的根节点开始,调用traversetree方法对整个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进行遍历:treenoderoot=appmain.gettreeRoot().getChilda(t0);traversetree(root);执行模型检查时,先对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根据贷款业务流程定义树的活动节点类型对每个活动节点进行相应检查。模型检查结束后,若模型检查通过,则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该贷款业务流程检查通过”;若模型检查发现错误,则同样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出错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该出错信息定位到出错位置,并进行修改。通过该流程模型检查机制,用户可以大大提高修改的效率,从而保证贷款业务流程在系统中的正常运转。

工程管理定义篇8

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processofmodernprojectmanagement,qualityandtime,costhasthesameprioritylevel,andthequalityandcontroloftunnelprojectiscomplex.Forthis,thetunnelprojectmanagersmuststartfromthebasicconceptofengineeringqualityrequirements.thestudyofparticularityofthequalitycontrolhasaspecial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

关键词: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Keywords:tunnelconstruction;project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64-01

0引言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的预言:“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质量控制在企业经营中将起到以往不可比拟的作用,没有质量控制,就没有经济效益,这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1质量、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从术语的基本特性来说,质量是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包括明示的、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一般是指在合同环境中,用户明确提出的需要或要求,通常是通过合同、标准、规范、图纸、技术文件所作出的明确规定;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具体说,是指顾客的期望,二是指那些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作出规定的“需要”。因此,应定期评定质量要求,修订规范,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已变化的质量要求。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过程、安装过程等。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围绕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重复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因此,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对干什么?为何干?怎么干?谁来干?何时干?何地干?做出规定,并对实际质量活动进行监控。因为质量要求是随时间的进展而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新的质量要求,就要注意质量控制的动态性,要随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不断改进,研究新的控制方法。

2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质量控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效益,产品的寿命,企业的信誉。正确理解工程质量的基本概念,对于搞好工程质量在源头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的明确规定,都是质量的内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定义为:为达到工程的预期质量标准需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基数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对于隧道工程项目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隧道工程项目质量实际情况的度量,隧道工程项目质量实际与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隧道工程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隧道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隧道工程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是一项贯穿隧道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中,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可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复合型产品。

3企业质量控制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区别

要做好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企业质量管理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比,其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两种质量控制时要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这样才能为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范围,使隧道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合理有力的控制。

企业质量控制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在管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①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职能人员;②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③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组织、制度、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在时空和项目施工交织在一起。因此,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隧道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④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检查、检测、指导为手段。所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涵义更明确地阐明了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因此,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隧道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管理都是隧道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范畴。

注:中铁大桥局六公司承接的沪汉蓉通道武汉至安康增建第二线二标段系家山一号、二号隧道工程.

参考文献:

[1]杨建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王德海,张晓婉.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工程管理定义篇9

1、工作流管理系统

为了实施对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管理,需要相应软件系统的支撑,这种软件系统可称为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是:“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

一般而言,工作流管理系统应包含如图1所示的三个组成部分:①定义建模;②运行控制;③运行交互。

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运作原理如下:相应的工作流过程定义对每个新的事例予以实例化,即为每个事例创建一个新的工作流实例。基于相应的工作流过程定义,工作流引擎计算对于该事例应激活哪些活动。针对每个被激活的活动,将生成一个工作项并放入每个具有相应角色的用户的“工作夹”。用户从其工作夹中选择工作项,并开始执行相应的活动等。尽管一个工作项可以出现在多个用户的工作夹中,但只有一个用户执行相应的活动。当一个工作项被选中后,工作流管理系统将启动相关的应用程序并监控相应活动的执行结果。需要指出,用户只能看到在其工作夹中的工作项,并且当选择一个工作项时也只能获知与执行相应活动有关的信息[2~4]。

2、基于事例处理的工程项目工作流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可以看作是一项任务,有许多过程和活动构成,但与制造业等工业部门不同的是,工程建设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又可以在总体上分为弱结构化和变动性两个方面。正如同大约90%的工程建设信息是非结构化的文档信息,工程建设中绝大多数处理过程属于非结构化或弱结构化的工作过程。对于这些非结构化或弱结构化过程的支持,根本无法采用传统的工作流管理技术。同时,工程建设领域也存在一些诸如设计变更、工程索赔以及招标采购等具备较高结构化程度的管理过程。这些管理过程尽管数量较少,但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有研究指出85%的建设问题和过程有关而和产品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如何实现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工作流自动化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必须注意到,由于这些管理工作流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动性,严重依赖于固定的事先过程定义的传统工作流管理技术,无法对其提供有效的支持。事实上,许多研究人员都指出:由于缺乏灵活性,传统的工作流管理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以失败告终。

传统的工作流管理技术之所以缺乏灵活性,其关键原因在于路径是驱动工作流的唯一机制,即工作是基于预先固定的因果关系从一个工作夹流转到另一个工作夹。因此,所导致的过程模型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和非透明。针对以上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所谓的事例处理系统(case-handlingsystem),倡导一个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工作流的驱动不是通过预先确定的路径,而是应该通过事例。传统的工作流管理技术侧重于在一个工作流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而事例处理技术则侧重于为了取得业务目标“可以做什么”。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流管理方法,事例处理技术为支持灵活的、知识密集的业务过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事实上,事例处理原则的应用已经在荷兰一家名为海杰曼斯的大型建设公司的一些项目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简单而言,事例是工作流过程的一个实例,是工作流参与人员所需处理的对象。在工程建设领域,事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设计变更过程、一个具体的工程索赔过程以及一个具体的招标采购过程等。如果将事例看作是通过执行工作流过程所制造的产品(建设管理过程的产品是信息),则真正驱动工作流过程的是产品的特征。通过关注产品的特征,可以将传统的面向“推”的路径(从一个工作夹到另一个工作夹)转变为面向“拉”的机制(以关于一个事例的数据对象为中心).为了进一步说明基于事例处理的工作流管理方法,通过统一建模语言(UmL)提出其相应的对象模型(图2)。

3、基于事例处理的工程项目工作流管理的过程定义

对于基于事例处理的工程项目工作流管理而言,同样需要进行过程定义。传统的建设过程被认为是彼此分裂,在没有应用信息系统时,信息呈孤立状态,形成了“信息孤岛”;在信息系统应用后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流;但是还需要应用过程管理思想对信息系统的工作流进行集成和优化,即在利用流程再造(BpR)工具进行业务过程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描述工程项目工作流的过程逻辑。过程定义所产生的过程模型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许多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均提供可视化的过程建模工具,使得用户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对实际的业务过程进行建模,而且所建立的过程模型可以直接得到系统的支持。过程建模的方法有活动网络图、有向图、integrationdefinitionmethod(iDeF3)以及petri网等等,其中的petri网过程建模方法近年来最为学术界所重视[5,6].

以下采用简化petri网模型对任务管理过程予以建模。在一般性的任务管理过程中,团队领导首先要求团队的某个成员完成一个任务。该团队成员基于自身能力和各种约束条件检查任务要求,然后发送一个答复给团队领导。如果该团队成员认为无法完成该任务,则团队领导需要物色其他合适的团队成员。如果该团队成员确认有能力完成该任务,则团队领导对任务进行详细描述,并将其发送给该团队成员。当该团队成员对任务的详细描述不理解时,他可以提出询问,直到该任务被理解并被实施。对于团队成员所提交的任务结果,团队领导将其与原来的任务状况说明相比较。如果认可,则提交工作成果。否则,团队领导将任务重新退回给该团队成员(图3)。

4、基于事例处理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通过上节的分析,图4给出了基于事例处理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与工作流管理联盟所提出的参考模型基本一致[7].系统的逻辑设计包括过程定义、用户的角色分配、数据处理设计、表单定义、事例的授权与分配等方面。工作流执行服务中的工作流引擎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工作流过程实例的执行、事例活动的状态控制、用户事例列表的维护以及对外部资源的访问等工作。管理监控工具对运行过程中过程实例的状态进行监控与管理。工作流引擎通过,可以访问过程数据、用户信息和文档信息等数据库资源。客户端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一种手段,以处理过程实例运行过程中需要人工干预的任务。而被调用的应用程序是指工作流执行服务在过程实例的运行过程中所调用并对应用数据进行处理的外部应用程序(比如文档管理模块).图中的几个wapi(workflowapplicationpictureinterface)依赖于确定的开发平台。根据该体系结构,可以通过LotusDomino/notes中的Flow2mark工作流开发平台来予以实施。

5、案例

图5给出了基于事例处理的工程项目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界面。在工作区域的上部窗口是当前正在执行或查看的流程,其中可能包含子流程。下部左边的窗口相应显示当前流程中的活动和子流程。下部右边的窗口则是与当前流程所相关的表单、文档等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当前流程为“某设计方案的变更”,其中包含一个“登记某设计方案的变更要求”的子流程和“修改某设计方案”、“审核新的设计方案”、“归档并分发”三项活动。对于该界面,需要说明的是:①活动和子流程的状态可以是待办、在办、已办、略过以及重做等等,比如张三(假设为设计方人员) 对于审核新的设计方案不具有执行角色,因而对该活动可以略过;②所打开的表单应标明哪些是强制数据、哪些是限制数据,比如设计方案审核表单中的“同意与否”应为必须填写的强制数据。

当然,壳-核结构模型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壳-核结构的定义还不是十分精确,因此需要开发人员精心地去划分系统层次,并在开发过程中摸索,总结经验。这会增加些额外的工作,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

(2)壳-核结构模型的目的是为那些与外界联系复杂的信息系统提供简化其系统结构的途径,因而对于那些相对孤立、简单的系统,运用壳-核结构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无论如何,从系统设计开始就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协作,而不仅仅是功能的可扩展,可以体现真正意上的开放系统。平台是否一致并不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可提供足够技术去实现异构系统的协作。可以想象遵循某种原则来实现系统间协作,以致构成极富弹性的信息系统体系,应比遵循某种技术标准来实现系统的集成要灵活很多。

参考文献:

[1]StephenRSchach.object2orientedandclassicalsoftwareengineering[m].5thed.newYork:CitiCpublishingHouse/mcGrawHill,2002.

[2]戴汝为。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a].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C].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1.DaiRu2wei.Systemsscienceandcomplexityscience[a].SystemsScienceandengineering:theoriesandapplications[C].Shanghai:Shanghai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educationpublishingHouse,2000.1-11.

[3]钱学森,于境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a].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C].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632-643.QianXue2sen,YUJing2yuan,DaiRu2wei.anewdomainofscienceopencomplexgiantsystemsanditsmethodology[a].SystemsScienceandengineering:theoriesandapplications[C].Shanghai:Shanghai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educationpublishingHouse,2000.632-643.

工程管理定义篇10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过程集成的有效途径之一,工作流将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分离,将管理知识中有关过程的知识剥离出来,并通过信息化自动实现。工作流模型支持不修改具体功能实现而只修改过程模型来改变系统功能,通过对生产经营部分或全部过程的集成管理,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提高软件的重用率,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先进的手段。

2工作流技术概述

2.1工作流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顺序和规则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目的是通过将一个具体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约束与监控这些任务的执行,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工作流管理联盟的定义: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2.2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它为规则与过程自动化提供了有效的实现平台。当工作中的某项任务完成后,工作流程技术保证按预定的规则实时地把工作传送给处理过程中的下一步。在最高层上,wFmS包括模型建造及运行两大阶段,应能提供以下3个方面的功能支持:建造功能对工作流过程及其组成活动定义和建模;运行控制功能在运行环境中管理工作流过程,对工作流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调度;运行交互功能指在工作流运行中wFmS与用户(业务工作的参与者或控制者)及外部应用程序工具交互的功能[1]。

概括地说,工作流是业务过程的一个计算机实现,而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这一实现的软件环境。

工作流管理的最大优点是将应用逻辑与过程逻辑分离。因此可以在不修改具体功能实现的情况下,通过修改过程模型来改变系统功能,完成对生产经营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的集成管理,有效地把人、信息和应用工具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企业实现对经营管理和生产组织的过程控制以及决策支持,它能够实现现代企业对“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的要求[2]。

2.3工作流参考模型

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引擎,并通过api向外部提供五个方面的功能服务,这些功能分别为:

接口1:工作流执行服务和工作流过程定义工具之间的接口,包括工作流模型的解释和读写访问;

接口2:工作流执行服务和客户应用之间的接口,这是最主要的接口规范,它约定所以客户方应用和工作流服务之间的功能访问方式,同客户端应用程序和工作列表处理程序之间的交互;

接口3:工作流引擎和应用间的直接接口,完成软件工具和应用程序的调用;

接口4: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接口,完成协同工作;

接口5:工作流执行服务与工作流管理工具之间的接口,完成管理和监视功能[3]。

通过这五个接口,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同外部的软件工具进行交互,这些工具可以由同一厂商提供,也可以由不同厂商提供,但前提是这些工具都必须遵循wFmC的规范,用户也可以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决定选择哪一厂商的产品,或者自己开发属于哪一个接口的工具。

这五个接口一般通过api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或软件开发商,这些api称为wapi(workflowapi),也有厂商将api封装成组件形式提供,以简化开发难度、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效率。图1为工作流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各部分功能如下:

(1)工作流执行服务:它由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组成(在分布环境下,由多个工作流引擎组成),提供了过程实例和执行的运行环境,主要功能是:解释流程定义,生成过程实例,并管理其实施过程;

(2)工作流引擎:是一个为工作流实例提供运行环境的软件服务或“引擎”。它主要提供以下功能: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控制过程实例的生成、激活、挂起、终止等;控制过程活动间的转换,包括串行或并行的操作、工作流相关数据的解释等;支持用户操作的界面;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提供一个用于激活外部应用并提供工作流相关数据的界面;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的功能。

(3)工作流过程定义工具:主要用于分析、建模、描述并记录经营过程。它输出一个能被工作流引擎动态解释的过程定义。不同的工作流产品其建模工具输出和格式是不同的,接口1不仅使工作流的定义阶段和运行阶段分离,使用户可以分别选择建模工具和执行产品,还可以为不同的工作流产品合作提供一个过程定义的运行服务环境。

(4)工作流管理和监控工具:主要负责对工作流实例的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员可以通过工作流管理工具获得目前各个活动的运行情况报告,并干预实例的推进。

3工作流技术在oa系统中的应用

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几乎所有的业务流程都体现工作流。如公文审批流转、会议管理等。每一项工作以流程的形式,由发起者发起流程,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如签署、会签),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如发出文件、归档入库)。工作流程可以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一个工作流的终点可能就是另一个工作流的起点,如上级部门的发文处理过程结束后引发了下级部门的收文处理过程。

3.1某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收文和发文管理实例

3.1.1发文管理

办公人员在终端上起草发文,系统根据办公人员的发文级别确定为公司发文或部门发文,再将起草的发文传递给部门领导审批,如果需要其他部门会签的话,则传送其他部门进行会签,然后签出发文,根据文件的种类传送给公司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核稿,核稿之后公司领导进行签发,校对无误即可发送给公司内各部门,档案室归档,至此整个流程结束。在整个发文的过程中,当前文档的处理人可以根据需要动态选择下一位文档的处理人,系统也可以监控到整个发文过程的文档处理情况[4]。

发文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流程说明:

公文拟稿:各部门均可起草公文,起草人员统称为拟稿人,主要完成文件的草拟工作;

部门领导批阅:拟稿人起草文件后首先报本部门领导批阅,如果本部门领导同意发文,则将该文件送交校办秘书科,否则将文件返回拟稿人;

收文登记:校办秘书科对收到的公文进行登记;

签署分办意见:由校办主任签署分办意见,决定呈送有关领导;

校领导阅示:有关校领导批示,决定是否发文;

校办秘书科办理:校办秘书科根据校领导批示办理,如果校领导同意发文,则进行编号发文,否则返回给拟稿单位;

归档:当发文完毕后,即可将文件归档。

3.1.2收文管理

收文管理主要是对来文的处理,实现来文的审阅和办理,并完成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校办秘书将收到的公文进行收文登记,送交办公室主任进行阅文安排和草签办理意见,根据办公室主任的安排各分管负责人阅文并签署办理意见,校办秘书根据分管负责人的签署意见将公文分发到办理部门和办公室主任,并将公文及办理意见原件送交档案管理员留档,办理部门将公文办结后将办理结果送交办理意见签发人和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根据性质将办理结果做出归档与否的决定。

流程简要说明:

部门拟稿:如财务、人事等部门拟稿,经负责人签字后送交校办秘书科;

收文登记:文秘人员将请示、报告录入公文管理系统中的收文管理模块,对相关的条目进行登记;

校办主任签署分办意见:文秘人员完成登记后,交校办主任,校办主任根据文件内容,确定应呈送的校领导,并签署拟办意见;

主管领导批阅:校领导收到请示、报告后,签署批阅意见,然后返回校办秘书科;

办理:文秘人员根据校领导指示转呈其他校领导阅示或转至相关部门办理;

归档:公文阅批完毕后,文秘人员可将该公文归档。

3.2流程的定制和实现

工作流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业务的变化,企业内部人事变动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的审批流程也要随之变化,该oa系统提供流程定义、生成工具,以方便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定义、定制符合实际业务要求的流程。

3.2.1工作流模板主要功能描述

在已有的数据库中插入新流程;

在已有的数据库中查询流程:可以从由本模板生成的数据库中,调出指定的流程(如:“上级发文”、“处室发文”等)进行查询;

在已有的数据库中修改流程;

对数据库中已经完成或正在流转的流程进行查询;

对数据库中已经完成或正在流转的流程进行监控;

将流程设计保存到文件;

从文件中加载流程设计;

对文件进行日志查询。

3.2.2定义流程的基本步骤

管理员:新建表单设定表单样式和附件模板根据表单新建流程定义流程的步骤和跳转条件以及绑定相关人员;

普通人员:进入拟稿箱选择相关表单拟稿;

审批人员:进入“我的审批”打开文档审批;

4结束语

工作流是一种对工作进行优化的思想和技术,其主要的优越性对办公自动化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工作流能够描述一个企业或组织业务处理活动过程的模型,通过将工作活动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规则和过程来完成工作活动。工作流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市场的欢迎,在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1-33.

[2]张琪,赵霁.工作流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9(10).

[3]蒋小莺,王文琴,郑成增.基于工作流的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