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远程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2:09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1

一、高校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远程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所有的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需要有一定的角色转变,由教学逐渐向着导学转化。

(一)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首先,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远程教育的时候多少都会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有陌生感,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新教学模式,包括对学习特点、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更快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在学生利用远程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空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学习能力。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首先,教师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要定期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在线上听课、查询资料或者是与其他同学、教师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对聊天软件进行运用,比如,课程论坛、QQ群、微信群等学习互动工具,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使教与学能更好的配合,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监督、督促学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组织一定的考核,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

(三)远程教育教学的实践者

远程教育由于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对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研究,使得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实践者,也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首先,教师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远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远程教育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能够时刻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实现理论成果的生成,然后,再用生成的理论成果来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逐渐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促进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对策

(一)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由于远程教育利用的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所以对教师在各方面的要求也就更高,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所以学校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不断提升教师在远程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学校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对培训进行分类,既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也要组织一定的不定期培训;需要有在线培训,也需要进行的面授,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能让教师到校外的专业组织中进行培训。不论是哪种培训方式,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师队伍的发展水平在进行灵活、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才能够通过培训起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让远程教育平台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学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环境建设。首先,学校必须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以保证能够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来为学生服务;其次,远程教学高校必须要加强对教育平台的教学环境建设,做好对平台的日常管理,从而不断提升远程教育的硬件质量;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各方面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针对教师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比如,开展竞赛、进行评比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对各项技能的掌握能力。

(三)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信息化优势,帮助教师和学生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不断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鼓励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学术以及经验交流,从而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位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接收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之间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分享经验以及提出自身对问题的看法,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教师能够不断获取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形成高校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对于具有远程教育的学校来说,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陈广侠单位:南京大学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2

【关键词】远程教育高校债务危机低成本扩张

从1999年扩招开始卷入贷款风潮中的中国高等院校,2008年前后将陆续迎来还款高峰。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大学将遭遇可能的财务危机。一项独立完成的调研表明,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2500亿元。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教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利用远程教育优势解决目前因为高校扩建导致的债务危机,将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案。

一、高校债务迅速膨胀的历程回顾

1997年,中国经济遭到亚洲金融危机重击,国家决定人民币不贬值,但也由此导致国内通货紧缩、内需不足严峻形势。国家由此实施了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措施。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前两年学校还勉强塞得下,可后来学生增加了四五倍,就开始圈地扩建。为了追赶国际一流大学,2000年,全国刮起了并校风。三四个学校捏到一起,为了融合,开始建更大的新校区。而各地也争相开发“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等各种排名的“大学城”。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竞相与高校签订“银校合作协议”。2001年左右,仅工商银行就签订了超过100亿元的银校合作协议。一些商业银行给知名大学的授信额度达到了50亿元。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因为搬迁到广州大学城,一共贷款20多亿元。2003年开始还贷,每年1.3亿元,政府贴息到2008年。2002年,广东省曾提出招收公办新机制学生,也即高收费学生,增加收入用以还贷。当时计划,几个校区将招收此类学生1.8万人,实行按全成本收费用于还贷。但是2004年,这种做法被教育部叫停。学校将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还本金,加上政府贴息结束,学校的实力还不了贷款。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已经高于2005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披露的数据。2001年左右,仅工商银行就签订了超过100亿元的银校合作协议。一些商业银行给知名大学的授信额度达到了50亿元。商业银行一般都将高校列为优质客户。一般大学的信用评级在aa+以上,而aa以上就属于优质客户。各银行为了竞争,在利率浮动的权限内,争相将利率下浮10%,甚至100%。目前广东省属高校贷款余额已超过200亿元,其中省政府贴息贷款达180亿元。四川省内高等院校各项贷款总额达52亿元,湖南省25所高校中长期贷款近百亿元,河北省教育厅直属高校贷款金额50.73亿元。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学借贷扩建过程中,高校、银行、地方政府三方共谋利益。从2005年1月1日起,教育部门开始全面实施对直属高校资金流动的即时动态监控,要求控制贷款规模,审批贷款。政策上的转向,使银行警觉,加速了对高校的贷款规模的收缩,一些银行上浮了基准利率。一些高校的信用评级也从以前的优质开始在13级评级阶梯上下滑,个别的从正常降到了不良。一些大学开始通过土地置换筹资还贷。国办高校特别是贷款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的高校,由于其贷款远远超出了总资产负担能力。

二、通过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的优势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远程教育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使高等教育不受校园的局限,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使学习者享受第一流的教育资源;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较强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选择能力,有利于锻炼学习者的网络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能力。现代远程教育是今后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网络教育便捷、灵活,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同样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用户)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因此,网络教育是最为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贮存;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即可基于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进行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等。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因特网中信息(内容)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即主动、可控型交流。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从授课规模看,校园大学里一个教师授课的最佳规模一般在30-40人左右,低于或高于这个规模则被认为是不经济的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但对远程教育,一个授课教育最佳规模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由于教育所面对的是多个教室,每个教室的学生同时倾听同一个教师的授课,其效果都是一样的。远程教育通过提供一个虚拟教室,使教师在一个地方讲课,学生可以在异地教室通过因特网来上课。多媒体、投影仪、粉笔加板擦电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在这里都得到应用,师生之间随时可以通语音和图像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因此看来,网上大学使教师与学生之比达到空前规模。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分别有79.7%和72%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教育价格偏高。如今一名大学生读完4年本科需要4万元左右,而我国城镇居民2001年全年人均可支持收入6860元。按这个数字计算。与此相比,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特征使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规模化带来低费用和高效益。从课程安排和收费标准看,每学期收费1000元,一般能接受。远程教育费用低的原因一是网校办学成本基本上是固定成本和软件升级更新技术。二是省下了传统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经济费。三是招生人数不受限制,以零边际成扩大学规模。在目前国内教育资金短缺、校舍紧张的情况下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即节省了教育资金的投入又开辟了新的教育渠道,更为开放式办学和市场化办学探索出一条新路。远程教育有利于整合教育市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根据目前远程教育试点学校来看,依托现有的大学来开办网络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势。

三、远程教育的现状

目前,网络远程教育与成人高考都属于成人教育系列,成人高考的入口门槛相对较高,属于严进宽出,类似

于普通高考,学习形式以自学+面授为主,一旦入学,则毕业几乎不成问题。远程教育属于宽进严出,入学考试很简单,最后拿到学历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三门考试。成人高考的教育质量受限于面授讲师的水平,如果为临时聘请的兼职教师,教师流动性很大,面授质量可能受到影响。远程教育则能保证比较稳定的教学水平,天大网院远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均是天津大学20-30年教龄的老教授主讲,如数学的蔡高厅,齐植兰,计算机的高宏等等,课程讲解质量非常高。远程教育面授较少,主要靠学生自学,更多地要求学员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自学考试的文凭也是成人教育系列,以其极低的入学门槛和较低的学费支出、较自由的时间安排吸引了广大的学员参与其中。但是,众所周知,自学考试的出口门槛极高,最终拿到毕业证的学员比例极低,绝大部分学员由于各种原因中途放弃了,严重挫伤了学员继续求学的积极性。而远程教育具有与自学考试差不多的入学门槛,具有比自学考试更加灵活的学习模式,在学员能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让学员可以较为轻松地顺利毕业。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门槛不高、学习安排灵活、教学质量保证、出口门槛不高的明显优势。目前来说,这个模式是上班一族继续求学的理想模式。

四、远程教育产生的必然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远程教育这项新生事物也随之产生,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许多敢为人先的创业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片新的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虽然有人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但仍然有许多人处在观望状态,他们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充满了迷茫与困惑。那么,网络教育的发展究竟是如it经济一样,只昙花一现,还是打破互联网业逐渐低迷的境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呢?则是摆在每个关心和从事远程就教育的有识之士面前问题。远程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员认可与接受,可以说,远程教育是互联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必然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过去人眼中看着高深莫测、触不可及的电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社会的进步必定伴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过去认为是高新的技术,也许过不了一个月、两个月或是半年就已经落伍了,如果不想被社会所淘汰,那就需要不断及时的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业竞争的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又剥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迫使人们去寻找获取知识的新途径。网络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通过网络来进行,长时间的网上学习势必会增加学习者的经济负担,近来随着上网资费的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低了人们进行网络学习的经济负担。正是以上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使了远程教育的出现,把整个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网络教育的发展道路虽然曲折,前景却非常广阔。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网络教育是各发展中国家迅速普及高等教育,借此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高效途径。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全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大学生人数将呈爆炸性增长,资金投入将增长一倍以上。网络教育涉及的范围,也将从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如:英语、计算机、会计等)、向高层次的教育(如:专科、本科、研究生)方向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由教育部批准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院校已经达到了45所,在美国的4000余所大学中,有将近2000所已开设了网上课程,或是利用网络增进校园课程。约有200万美国学生报名参加了高等学校开设的网上课程,这一数字更将在2006年膨胀至500万,另一方面,远程教育的表现形式也将日趋多样化,课件中会大量的引进了新的技术,不再是以前的纯文本性的资料堆积,使得学员不仅能从文字资料中获取知识,而且能直接看到老师讲课的图像,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使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网络远程教育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网络教育一定会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体现在众多it企业身上的昙花一现,绝对不会发生在网络教育行业的身上,可以说整个教育市场的前景就是网络教育的前景,也正是强大的教育市场赋予了网络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尽管自1999年以来我国各高校都在充分挖掘现有潜力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扩招,尽管传统校园人员的规模在变大,通过校际之间的合并重组出现了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大学,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传统学校的围墙不可避免地学生数量处于即定状态。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短缺在一定时期内,传统学校的围墙不可避免地使学生数量处于即定状态。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短缺在我国并不单纯是数量上的短缺,更重要的是一种制度性短缺。因此,高等院校的扩招对于供求严重失衡的高等教育来说,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仍然难以弥合供给不足的巨大缺口,难以满足国内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网上大学在学校规模上突破了校园大学围墙的限制,通过因特网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向渴望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们以开放的姿态伸出拥抱之手。远程教育通过对现有稀缺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使得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可以呈指数地增加,但成本不但不会增加,可能还会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这充分体现了网络经济时代“普及比稀有重要”的边际报酬递增规律,即在一定数量范围内,网络远程教育可以以零边际成本扩大学生规模。

总之,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交互性好,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对于共享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润芹: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2]余善云: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2005(5).

[3]张少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三农”[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3

有利于更新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途径。在某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知识可能比在老师那里获取的还要丰富。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也都在发生着变化。对老师来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讲,学生听”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出现了自主学习、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体验学习、研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信息化社会对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既要求受聘者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受聘者具有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受聘者有善于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借助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高校教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重新认识自我,认识学生。

在终身教育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对人们自学能力的培养成了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一方面他们要面对迅速增长的新知识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变化,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他们更应积极主动地接受远程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培训中是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因而远程教育培训能大大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与竞争意识。

提供了开放性的培训系统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培训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模式,它不受时空的限制面向所有教师开放,使教师不会因地理上的阻隔而影响培训,也不会因工作繁忙而失去培训机会。这种开放的培训模式,不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教师可以在工作、居住地点就近接受培训,没有过重的费用负担。整个培训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培训对象开放。取消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凡希望接受培训的教师,均可到这个培训系统中参加培训。(2)培训方式开放。在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培训系统中,其培训方式是多元的,包括许多有助于教师接受的方法、途径及手段。(3)培训资源开放。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其培训资源具有共享性,所有教师均可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4)培训环境开放。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没有围墙的教师培训模式,其培训面向所有的教师。(5)学术交流开放。在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其学术交流是一种开放的学术交流,它打破了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那种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的学术交流模式,参加培训的任何人除了可以与导师进行学术探讨外,也可以在这个开放的教师培训系统中进行跨时空、跨学科的学术探讨。

实现了资源共享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和交流,所以,校本培训强调对话、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辩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现代远程教育利用internet“资源共享”的特点,通过电子邮件、远程登陆、Google搜索、BBS论坛等功能开展教师培训。学习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所需的信息、课程、教师和时间等,并且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自由地与专家或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某些教育网站上的BBS论坛创建适合教师阅读的文本,如讲述自身所发生的教育事件,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和见解,教师听取他人的意见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这种现代远程教育使教师培训完全脱离了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教师培训可以全天候、全时空进行,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相互矛盾的问题。

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为大城市与边远地区教师创造了教育均等的机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的社会。学习、运用、创造新知识,是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因此,对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来讲,经常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统一的继续教育,历来是远郊山区县难以解决的难题。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继续教育的内容、时间、效果诸方面,山区都要滞后于城镇地区。这也是山区的教学质量低于城镇地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开展继续教育,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山区与城镇的教师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培训的内容、时间、效果是相同的。远程教育技术使不同地区的教师获得教育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实现了均等。

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加强师德的继续教育,强化师德教育,培养热爱教育事业、以德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继续教育要始终将教师职业的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有机渗透于学科培训之中,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相结合,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可督促或保持教师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树立投身教育、敬业爱岗、执著追求的师德风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加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学校组织协调、院系积极配合、教师个人踊跃参加的继续教育机制。建立校企联合,优劣互补、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培训基地,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工程,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在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中,逐步形成一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高校与社会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完善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估办法,加强对教师培训条件、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把对教师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完整性、连续性,教师继续教育的完整性,体现出既重科研能力又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不偏执一端。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应该教学、科研并重,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在教学上,继续重视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的优良传统,也要考虑到老教师并不擅长新的教育技术,年轻教师比老教师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的现实,关注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加大用于教学支持的资金投入。在科研上,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继续教育需要连续性,要把教师继续教育看作是不可间断的工作,即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包括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和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学,更包括坚韧不拔地深入研究。教师只有得到不断继续教育的机会,获得不断的智力支持,才能更加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参考文献: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拓展

[分类号]G258.6G728

1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图书馆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使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传统的借阅业务转向信息导航服务;从提供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转向专题跟踪服务从传统校园服务转向现代远程服务。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外部信息环境及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进行拓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综合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新型教育模式,又称为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基于网络;二是教学交互式。它与以往的电化教育的含义有所不同,也比传统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全国主干网已建成覆盖全国地区的网络中心,数以百计的大学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相连接,可直接实现交互式的教学。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绝大多数是高等院校,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也主要是学校依靠自身资源来建设实施。1998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四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标志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现代远程教育。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国外,远程教育也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教育方式和国民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目前正在利用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来帮助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并为多媒体和视频会议教学建立了先进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和灵活的学习课堂。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对于通过远程服务参与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图书馆纳入发展远程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外部环境及用户需要,不断进行服务拓展,这将成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承担的作用,并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可能进行的拓展服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2 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2.1 提供资源储备

对现代远程教育来说,教育资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由政府直接参与教育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在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许多远程教学试点大学的教育经验表明,高校远程教育教学应以各高校的专业特点为基础,并结合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采取一种综合的、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

远程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与普通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数据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资源数据。包括:以传统方式保存资源,如印本书刊报、古籍、图片、音像制品等;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性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等,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如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后形成的专题知识库等;可广泛获取和使用的网络资源,一般经过学科馆员的选择、评价与组织,以资源导航方式呈现。这些教学资料可以是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资源。②教学辅导数据。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辅导材料、课程安排、参考指南、实践计划、目录索引等。③助学资料数据。包括阅读辅导材料、问题自导、作业答疑库、综合练习、实验资料等。④教学互动数据。对学习者之间的自主性学习创新,学习课题的讨论,学习小组对共同学习中难点、疑点交流体会和信息,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等。

高校图书馆不仅储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它还储备着以下几类资源:学习知识的场所;可供查阅的各种资料和检索工具;可供利用的信息设备和咨询服务;可进行导航服务的学科馆员。这些都是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最为关键的资源优势,也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2.2 提供技术支持

高校远程教育宜以本校教学和科研为基础,全面发挥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并与目前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相关站点、远程教育中心、学术团体、公共图书馆、大学计算机专业及出版商进行多头合作,将他们的网站与图书馆网站进行链接。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直接参与课程的策划与管理,并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和内容融入到远程教育的教学发展上。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将实体教学转化为虚拟教学,它需要制作适合网络教学的课件,除了需要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外,课件制作还需要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刊物、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自动化软件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协助教师设计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编写其他网络教学文本。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高校图书馆所依托的强大的教师队伍和学术科研力量,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师资保障,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环境,将逐步成为网络化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服务圣地。

2.3 提供服务保障

依托网络环境,远程教育可以使任意受教育者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通过网络,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服务可以延伸到家庭、办公室以及各种活动场所,人们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接收在线教育。

参考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书目情报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参考书目指南及其他信息检索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从面对面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形式到目前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输送及实时进行操作问答等各种形式的虚拟参考咨询,便于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贯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而且学科馆员也会尽可能地指导用户明确获取相关文献信息的途径。这样用户便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而准确地得到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帮助。从传统的书目指导服务到馆藏文献信息提供服务;从一般常规问题到网络导航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和提供,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承担了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服务重任。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可由学科馆员成立相关性的参考咨询课题

小组,为远程教育的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检索的指导,指导用户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途径,并可进行特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评价以及查新认证等多项服务。比如,美国佛罗里达远程学习与分配中心选用webmaster公司的会议专业聊天软件开设文献检索课教育,为一个班级开一个聊天室,为佛罗里达地区73个学院与大学的远程教育提供实时的咨询帮助和研究指导,为远程合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信息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athabasca大学图书馆调查的结果,远程学生最需要的是远程可获得全文资源服务。我国目前大多数远程教育用户很难独立完成检索相关课题资料的工作,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为远程教育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但这种远程文献传递不是机械迁移传统图书馆功能。当用户需要查找某一主题相关文献资料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e-mail方式向图书馆申请文献传递服务。参考馆员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用户所需文献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电子传真、文件传输协议(Ftp)等方式完成文献传递服务,同时帮助用户利用数据库和其他图书馆资源,为其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咨询及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深层咨询服务。

另外,通过高校图书馆与远程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据统计,在英国,有些公共图书馆就为远程教育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内容;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则与远程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它们提供专门的服务项目。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根据远程教育机构的需要为当地学生建立保存本书库;提供多媒体学习环境;开放专业数据库及学术期刊检索;提供馆际互借、代借、复印和寄送服务,根据登记的学生数量配备恰当比例的专职参考咨询馆员;承担类似分教点教师的职责;向教方反馈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等。通过这种合作,图书馆每年能从合作方获得资金援助,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服务功能,扩大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影响。校方则因这种合作得到学生认可,从而增加了生源,也节省了大量的中间环节成本。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合作经验。

3 高校图书馆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拓展

3.1 实施知识管理

开发一个好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包括技术的整合和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流程。因此,需要一个有明确目的的开发软件组织,同时还需要一个可以畅通的交流、共享和重复利用的工作机制。然而,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知识交流、共享和重用机制还尚未完善,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课程系统的重复开发,同时也极易造成知识的流失和利用效率的降低。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课程尚未制定统一的规范进行设计与开发,导致网络课程的可用性和共享性较差。目前图书馆网络课程本身也缺乏对知识学习的指导设计,学习功能不强,从而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和学。

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如能实施网络课程的知识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知识管理有助于网络课程开发者整合自身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流程化,并将其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②知识管理有助于根据各校图书馆网络课程开发组织的实际需求,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和有序化处理,并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的关系进行组织和存取,便于用户知识积累和共享,解除知识检索不到的难题;③知识管理有助于课程开发组织从现有数据中挖掘可利用的知识,课程开发组织中的新成员也可以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不断学习前人的工作经验,减少因为课程开发组织中人员流动而带来的知识流失,④有助于增加知识储备,方便后者联系前者的知识;⑤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系统和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

3.2 进行素质教育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我国,学校进入信息化建设,这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也给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员优势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高校图书馆的这一职能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美国和欧洲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利用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成功的。

在远程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参考咨询的优势,为用户开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参考馆员不仅直接向用户提供答案,而且可以通过网络为用户明确指示参考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用户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而准确地得到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帮助。从传统的书目指导到馆藏文献信息提供,从常规性、事实性问题到网络导航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和提供,参考咨询承担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评价的信息素养教育重任。

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是信息管理系统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大学生信息技能培养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全校性选修课之一。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授课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接受课程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internet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远程网上教学形式逐渐被教学双方所接受。采用网络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转移到网上,以用户自学为主,教师在网上加以必要的指导,再通过网上作业与考试来检查用户的学习情况,这不仅大大缓解了教师教学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向用户全面清晰地显示馆藏目录以及各数字图书馆链接的情况,协助用户高效地使用数字图书馆;定期在线举办网络资源导航、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与使用的讲座与培训,为教师和用户排忧解难。

3.3 开展学位教育

通过与学术机构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合作,图书馆远程教育的学术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在美国,大多数经美国图书馆协会承认并可开设硕士课程的图书馆与信息学研究生院,他们都已经在网上开设了一门或更多的硕士学位课程,这些课程都能全套通过网络接入,或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其教学大纲等内容,用户仅通过学习网络课程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这些获得认可的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是采用技术的多样性和可以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通过与国外大学相关学院联合办学,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开拓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此,利用远程教育开展一部分硕士学位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联合办学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网络在线课堂,不但能给本专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程自学提供服务指导,而且还可以为因时间、空间或者工作、学习等受限的用户提供课程计划、学历证书和学位计划。

3.4 应用web2.0

web2.0的概念诞生于2004年,短短几年间,web2.0所代表的技术与理念,已经对互联网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系列带有鲜明web2.0个性特征的网络服务陆续推

出,并已逐渐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观念及使用习惯。可以说,我们面临着外部信息环境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双重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信息提供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必须对服务方式进行重新的审视,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使图书馆服务能够适应新环境下用户的需要。

web2.0技术及理念的出现,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远程教育开拓了一个发展方向。作为web2.0重要应用之一的博客,即可以应用在远程教育中。首先,博客天生就有一种知识聚类和知识管理的能力,Blog的创建者一般都比较关注于某一领域,并且对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博客收录的内容大多是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或信息,这就加大了该博客的知识深度。其次,Blog内容的专业性和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学科专业性相吻合。主题博客是针对某个主题申请的博客,它专为那些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围绕特定相关主题,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或全文资料可以为相关人员无障碍地免费存取,这就极大地体现了其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的价值。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引入博客,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及时性。博客内容的随时更新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为博客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最及时的资讯信息。②交互性。交互性是Blog最大的特点之一,将其应用于网络课堂的教学论坛,可以很好地解决师生的互动问。③聚类性。博客的每篇文章都为用户提供了可发表评论的功能,它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可交互性,它还更有效地显示了知识的聚类性。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支撑平台中就设立了教学博客,学生与教师都可以使用。利用教学博客进行网络课程的讨论既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参与,它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开放式的交流。

4 结语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成人教育远程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11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进行再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教学方式上,除教育部批准的70所高校具有资质开办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外,其他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业余函授面授方式对成人学习者进行授课解惑。

但是,想通过继续教育来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及学历的在职人员大多数却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原因而放弃进行再教育的机会;其次,由于高校的继续教育课程大多利用寒暑假时间,采用传统的函授面授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在校时间短,课程紧,成人学习者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习压力大;第三,由于师生异地分离时间长,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处于孤立的状态,其课程作业因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必需的参考资源而难以完成;第四,有的成人学习者因其本身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差而感到学习困难吃力,从而导致部分成人学习者中途辍学(主动申请)、沉淀(推迟毕业)和流失(中途中止)。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动机,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有效地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现已成为高校成人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的远程支持服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结合笔者一线工作经验,就图书馆为成人教育开展远程支持服务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供专家学者参考。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成人教育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文献种类繁多,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知识需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響,这些优势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成人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成人教育教学,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以全面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1.观念落后,社会服务意识不强。传统观念认为,成教学员进行继续教育只是为了提高学历或拿到更高的文凭,对于能否学到实用的知识并不重要,所以大多数高校仅把继续教育当作拓宽其资金来源的一种途径,却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1]6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也没有将成教学员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缺乏服务成人教育的意识,社会服务意识薄弱。因此,成教学员不能公平地享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2.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随着高校社会化服务的不断发展,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对校内师生服务的基础上,同时也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制定了适合于社会读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而成教学员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部分,理应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享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但是,由于图书馆与成教部门之间缺乏积极的协调与沟通,成教学员只能以社会读者的身份享有简单地借阅图书的权利,却不能充分享用图书馆提供的其他信息服务,从而挫伤了成教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成教部门也忽视了成教学员日益增长的信息文献需求,没有主动与高校图书馆进行联系对接,造成为成人教育服务的困境。

3.缺乏专业化人才。高校图书馆不乏图书情报及其他专业学科的优秀人才,但是缺少为成人教育服务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以致于不能准确掌握成人教育教与学的特点及规律,不能科学地采购适合于成人教育的图书报刊,以确保成人教育馆藏的合理性,也不能为成教学员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4.远程技术支持薄弱。高校成人教育以函授学习为主,在校学习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靠在家自学完成,因此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成教学员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但是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得到的免费数字资源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其资源需求。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属于非营利性机构,资金来源有限,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总是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不能建成完备的远程支持系统,使得校外的成教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ip限制而无法通过校园网获取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2]74。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支持服务的必要性

成教学员多为社会在职人员,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间到校学习,在校时间短,课程紧,而这时高校图书馆正处于限时开放阶段,时间上的冲突使成教学员在较短学习时间内不能有效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即使为成教学员增加开放时间,保障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他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因此,这种状态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为成教学员提供数字资源的远程支持服务,保障校外的成教学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充分享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

四、高校图书馆远程支持服务于成人教育策略研究

全民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开展成人教育服务已是趋势所向,也是图书馆自身服务的功能拓展和职能定位的升级。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和服务大众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成教学员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为成人教育开展一般服务的同时必须开展远程支持服务的重要性。

1.改变传统观念,增强馆员社会服务意识。传统观念的认识偏差以及服务理念落后导致高校图书馆对成人教育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缺乏认同感,这不仅对成人教育的质量有负面影响,也挫伤了成教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教学员对高校的归属感不强。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服务成人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的业务综合素质水平,引进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提高成人教育服务的质量,这是为成人教育开展远程支持服务的前提条件。

2.健全管理体制,制定适合成人学习者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管理体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成教部门要增强与图书馆的合作意识,积极向图书馆提供成教学员的授课时间与课程信息,这样有利于图书馆增加成人教育图书需求的采购计划。而高校图书馆则应主动与成教部门联系,并制定适合于成教学员的规章制度,包括借还书规则、赔书规则、办证规则及开放时间等。成教学员主要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大多在寒暑假上课,在校时间短,所以高校图书馆应保证成教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进图书馆,多读书,开阔眼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优势[3]36。首先要为成教学员办理能代表其身份的校园卡,同全日制学生一样平等地享有图书馆提供的所有服务,包括数字资源服务。成教学员在校期间,图书馆应适当增加开放时间,吸引更多的成教学员进入图书馆获取知识,使成教学员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这是图书馆开展远程支持服务的必要条件。

3.开展入馆教育培训,提高成教学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又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力、信息资源的创新能力等[4]。成教学员大多为单位在职人员,年龄差距大、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低、入学门槛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成人教育服务,首先应对成教学员进行入馆教育培训,使他们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布局、馆藏分类及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定期开展文献信息与检索的利用知识讲座、常用数字资源数据库的使用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途径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只有成教学员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通过图书馆的远程支持服务来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以辅助学习。

4.开通虚拟参考咨询,为成教学员提供深层次服务。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e-mail、BBS等方式为成教学员提供远程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与成教学员的实时交流与沟通,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其次,咨询馆员可以通过文献传递、个性化信息推送、专题跟踪等深层次服務来满足成教学员的各种资源需求,有助于他们完成课程及学业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质量。另外,当咨询馆员对成教学员提出的学术性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借助于学科馆员将学员的问题提交给学院的专家教授来解决,从而给成教学员的学习与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5.搭建远程支持平台,建立安全有效的访问机制。由于受ip地址限制,校外成教学员不能直接访问和下载图书馆自建和购买的电子文献资源。因此,为了保障他们的文献资源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搭建远程学习支持系统,建立安全有效的访问机制,突破时空限制,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1)远程支持系统的实现技术。目前,高校图书馆远程支持系统的实现技术主要有服务器技术、Vpn(虚拟专用网)技术、URL重写技术等。①服务器技术虽然配置简单,易于实现,但是容易造成网络瓶颈,易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安全性较差。②URL重写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器技术,基于URL重写技术的系统虽然集web、信息过滤、数据分析、权限控制和身份认证于一身,但是对于存在账号密码认证的数据库访问,还存在一些不便[5]46。尤其是高校师生常用的CnKi数据库,采用ip地址和账号密码组合账号的双重认证方式,其目前还没有针对基于URL重写技术系统的自动访问脚本。因此,要开放外网授权访问,还需要公开高校用户的数据库账号和密码,数据库账号的公开,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另外,URL重写技术不能很好地支持基于C/S模式的数据库访问,这也是URL重写技术的一个缺陷。③Vpn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公用网络架设专用网络,进行数据加密通信。Vpn技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使用高级的加密和身份识别协议保护数据,避免受到窥探,阻止数据窃贼和其他非授权用户接触这种数据[6]。因此,利用Vpn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对校外成教学员的远程支持服务,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2)安全访问策略。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安全有效的远程支持系统,还需要建立多种合适的安全策略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①身份认证+动态口令策略。用户身份认证是安全的第一道大门,是各种安全措施可以发挥作用的前提。目前较常用的用户身份认证方式主要有六种:静态密码、动态口令、USBKey、智能卡(iC卡)、数字证书和生物识别技术。但是,静态密码安全性低,容易遭受各种形式的安全攻击;USBKey、智能卡和生物识别技术需要硬件支持会增加成本。而高校图书馆远程支持系统面向的是信息素养较低的成教学员,身份认证方式需要简单易用、安全可靠,因此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式应是最佳的选择。

动态口令目前主要有短信密码、动态口令牌、手机令牌等几种方式。目前人们最常用的是短信密码和动态口令牌认证。短信密码就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请求包含6位随机数的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以短信形式发送随机的6位密码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在登录或者交易认证时需输入此动态密码,从而确保系统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用户也容易操作。而动态口令牌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也是一种动态密码,每次用户登录时除了输入常规的静态口令外,还要再输入一个每次都会变化的动态口令。用来生成动态口令的终端,主流的是基于时间同步方式的,每60秒变换一次动态口令,口令一次有效,它产生6位动态数字进行一次一密的方式认证,使用起来非常便捷[7]。目前被广泛运用在网银、网游、电信运营商、电子政务、企业等应用领域。动态口令是一种安全便捷的账号防盗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交易和登录的认证安全,采用动态口令就无需定期修改密码,安全省心,从而在最基本的密码认证这一环节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解决因口令欺诈而导致的重大损失,防止恶意入侵者或人为破坏,解决由口令泄密导致的入侵问题[8]。

网络环境下,系统安全问题是关键,如何将短信密码、动态口令牌身份认证方式应用到高校图书馆远程支持系统中,也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②单点登录,统一授权。单点登录(SingleSignon),简称SSo,是指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9]。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会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如CnKi、维普、万方数据、外文期刊数据库等,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安全体系和身份认证系统,用户进入每个系统都需要进行登录,对远程用户来讲,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远程支持服务,必须对各种数据库“身份认证”进行整合,实现“单点登录,统一授权”。使用“单点登录”整合后,远程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进入多个系统,而不需要重新登录,这不仅仅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安全风险和管理消耗。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6

【关键词】校外学习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关键环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从1999年试点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规范与质量管理阶段,对提高全民的自主学习性、终身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此,教育部从最近几年开始对主办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每两年的评估工作。针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校外学习中心如何配合主办高校办好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为校外学习中心,应该充分认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情况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从而提升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教与学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体现出来;改变了传统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的模式,打破了专业、年级和班级的界限,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实行学分制。与面授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

二、加强远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校外学习中心作为主办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场地,其基础设施建设是展开现代远程教育的必备要素,应该满足以下几条。

1.办公与教学环境。校外学习中心应具有一定场合的办公条件,需配备办公电话、传真机、可接入互联网的办公计算机等设备;开展现代远程教学支持服务所必需的教学基础设施与学习环境,教学服务设施备齐与相对集中;并能够按照开设专业的要求向学生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相应设施。

2.局域网建设与互联网接入。校外学习中心应建设满足远程教学要求的局域网络系统,能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现前瞻性、灵活性,并拥有提供服务的相应数量服务器,能实现局域网上的存储与共享教学资源。局域网通过国家公用的传输网络接入高带宽的互联网,校外学习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主办高校实施双向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在线共享主办高校的教学资源。

3.多媒体网络教室与实验室。校外学习中心应建有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其中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计算机、视频投影机或大屏幕投影电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等设备。能够向学生提供主办高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以多种形式实现远程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支持教师与学生在互联网上互动答疑,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与评定。同时,应该具有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室。

4.电子阅览室与图书资料室。校外学习中心应建有满足远程学生学习需要的电子阅览室以及方便查找资料的图书资料室,并能向学生提供打印、复印、扫描等服务。

三、加强管理队伍与师资建设

校外学习中心要有适合一定学生规模的管理人员,其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进一步地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校外学习中心也要有稳定的师资来源,采用竞聘的方式选择教师,对聘用的教师采取动态的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聘用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四、加强入学培训与拓宽服务途径

校外学习中心要认识到教学支持服务的重要性,对每批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入学教育培训。通过ppt多媒体技术及实际上网学习过程的演示方式讲解,让学生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掌握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网上课程学习。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学生服务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服务。

五、加强关键环节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校外学习中心要严格按照主办高校的要求进行招生宣传,做好入学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一律不予录取,切实把好入学关口。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把好学籍关,力争做到学生的学籍信息真实准确无误。对于在籍的学生,按年级和专业制作花名册、相片册以及学生通讯录,建立学生档案。对转学、退学、变动专业、修改信息的学生认真了解原因并加以核实,建立起专门的学籍异动档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真实可靠的档案。要建立合理的优秀学员评比制度,促使学生有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精神。对于毕业生学籍也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真实性。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定期考核。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新兴的一种教育方式,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作为校外学习中心要配合主办高校办出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还需要完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兰.论终身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转型[J].现代教育论丛,2007(3):2-4.

[2]陈军霞.现代远程教育挑战传统教育[J].河北工业科技,2001(2):43-45.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7

一、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内涵解读

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是以学习者和教职员工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网络环境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一种现实校园文化与虚拟网络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种文化形态。高等远程教育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门户网站、网络教学平台等各种教学管理软件、信息资源环境以及师生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等。远程教育校园制度文化是指远程教育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为确保制度落实而制定的监督、检查和惩戒等制度。高等远程教育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价值体系、道德风貌以及人文气息等,它是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远程教育校园行为文化是指作为主体的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学术交流以及其他有益的活动等。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具有虚拟性、多元性、复杂性以及不可控性等特点。高等远程教育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上不会有太大的差距,相反,远程教育校园精神文化以及在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影响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重点所在。因此,本课题重点对高等远程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进行研究。

二、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三重”困境剖析

(一)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两难”窘境

1.时空分离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难以让师生有身临其境的校园文化感染与熏陶。时空分离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使他们无法像普通高校师生那样,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校园物质文化所隐含、记载和传播着大学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远程教育的教师也无法像普通高校教师那样,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远程教育的学生不可能近距离接触教师,不能耳濡目染感受教师的良好道德风范,因此,缺少了实体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

2.高等远程教育合作办学模式难以将办学母体特色校园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与延伸。高等远程教育主要是通过与校外学习中心的双向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经济利益”上的共同体,还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共同体,因此,他们不会积极组织或主动引领学生参加主办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目前很多试点高校通过奥鹏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办学,这种三层次的合作办学,更是增加了学习中心有效传承和延伸试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难度,从而导致远程师生缺少对高等远程教育办学母体的归属感。

(二)高等远程教育实施主体存在“二重二轻”现象

1.重视高等远程教育技术革新,轻视其校园文化内涵建设。高等远程教育实施主体主要是指高等远程教育的各级办学实体,包括远程教育的主办高校、学习中心以及奥鹏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等。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条件,注重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的建设无可厚非,但许多试点高校仅仅充当教学组织者和资源建设者、者的角色,而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严重缺位。虽然有些试点高校开始逐步认识到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缺少一支既有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又熟悉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熟悉网络文化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化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师资队伍,从而造成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2.重视高等远程教育招生数量的扩张,轻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效抓手,理应注重培养学习者全面素质的提高。但随着高等远程教育的产业化,经济效益方面的追求成了目前许多试点高校最根本的利益追求,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因此,各高等远程教育在招生工作上下足功夫,许多试点高校将招生的数量视为学习中心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既然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自然也就忽略了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三)高等远程教育受教主体陷入“两种矛盾”之中

1.受教主体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低参与度与高意愿度之矛盾。高等远程教育受教主体就是指接受高等远程教育的广大学生。造成受教主体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低参与度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远程教育大多为在职成人,存在着工学矛盾,很多学员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二是部分学员拿文凭等功利性学习动机,使他们没有足够重视校园文化;三是学习中心的教师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的远程教育学生,他们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难有机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更为弥足珍贵;同时,阅历丰富、思想相对比较成熟的远程教育学生,对校园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比普通高校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因此,在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受教主体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低参与度与高意愿度之间的矛盾。

2.受教主体对校园文化的低满意度与对校园文化高期望值之矛盾。造成受教主体对校园文化低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一是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缺失;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学生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要求更高;三是现代人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等趋势,单向度导向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是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身为社会人的远程教育学生,尽管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实然”满意度低,但依然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应然”充满高期望值。

三、化解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三重”困境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建立“虚实”结合的校园文化环境

1.明确办学理念,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瑞德•罗尔指出:“现在开放和远程教育已经成为被全世界接受的教育手段,成为21世纪全世界人民获得高质量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可见,对远程学生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层面上,而更应该关注他们全面素质的提升。加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因此,高等远程教育必须明确办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远程教育试点成败的认识高度,扎实做好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2.完善机制,建立一支虚拟校园文化建设团队。完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校园文化活动,引进既有创新意识又有组织能力,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文化建设的教师;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汇聚多方的资源和力量,成立一支虚拟校园文化建设团队;成立远程教育学生会,各学习中心设立远程教育学生会分会,将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及时对参与活动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视为学习中心考核、评估、评优的重要依据。

3.虚实两手抓,做好虚拟校园文化和实体校园文化两大文章。桑新民教授指出: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同时起步的,一所学校网站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该校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因此,作为以网络平台为学习依托的高等远程教育,更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网站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网站的特色性、互动性和吸引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实体校园文化建设,支持鼓励学习中心开展各类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学院牵头、学习中心协助,努力开发和推广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活动项目。虚拟校园文化和实体校园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增强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效。

(二)增强吸引力,建立“动静”交融的校园文化形态

1.赋予虚拟静态的校园文化网站以生机活力。双向交互的网上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的基本形态,这就要求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网络校园文化建设上。因此,应想方设法将网上校园文化做得有声有色,让虚拟的校园文化网站变得充实、富有,让静态的文字和图表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从中领略到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2.开发实时互动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实时互动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建立网上诗友会、棋友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网上虚拟社团;还可以开辟网上学术报告厅,让学生在浓郁的网上校园学术文化中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等。

3.寓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于娱乐之中。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可借鉴网络游戏的模式,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让学习在愉悦的气氛中发生。建立聊天室,让学生可以通过文字、音频甚至视频进行远程交流,使学生能敞开心扉抒发感情、增进友谊、共享信息、开阔视野、探讨学习、消除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凝聚力,建立“上下”联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1.加强系统建设,调动学习中心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双向合作办学模式决定了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学习中心的积极性。当前许多试点高校每年都会召开工作年会、招生工作会议以及教务工作会议等,但很少有试点高校将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事实上,文化具有引领、凝聚、教育等诸多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学校的凝聚力。试点高校应加强系统建设,培养一支凝聚网院与学习中心力量的校园文化工作者队伍,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开展校园文化的能力和水平。

2.推出文化精品,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校园文化,会让一所大学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应密切结合试点高校的大学精神,推出校园文化精品。如浙大“求是、创新”杯“远程骄子”评选活动;人大举办的“网上人大之星”等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既弘扬了大学精神又展示了学生良好的风貌,更是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有效激励了同学,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是值得长期延续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3.走进母校,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只有学习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精神乃至心理上的共鸣,才能对其行为、观念起到必要的影响及塑造作用。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优势,开展异地、同步远程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师生同时聆听母校老师和领导的教诲和嘱托,从而产生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共鸣。此外,学校可以设立开放日,学习中心可以组织“母校行”活动,让学生从“虚拟”走向“现实”,加深他们对母校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8

一、生态关系构成

远程教育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1]。从生态学视角来看,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三大核心构成是教育行政部门种群、远程教育院校种群和学习中心种群。生态主体间的关系表现在种群内和种群间两个层面,其中种群内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间、远程教育院校间以及学习中心间的相互作用,种群间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间、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间、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间的相互作用。

二、种群内的生态关系

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行政部门、远程教育院校和学习中心是物种,也是生态主体,因此,种群内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间、远程教育院校间以及学习中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关系根据当前远程教育的架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分为教育部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关系表现为教育部主管部门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位与竞争(1)教育行政部门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根据生态位概念,教育部主管部门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两者生态位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管理地域与管理职责的差异。从管理地域看,教育部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远程教育实施管理,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对本省内的远程教育实施管理。从管理职能看,教育部主管部门负责远程教育的全面管理,包括对远程教育院校、学习中心及国家层面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学习中心的审批、管理和评估等工作。(2)教育行政部门间的生态位竞争。当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只能管理自己所审批的校外学习中心和省级公共服务体系,而部级公共服务体系由教育部主管部门审批和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对本省远程教育的全面规划和管理考虑,需要管理部级公共服务体系在本省开展的远程教育,因此,出现了教育部主管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对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管理的竞争(图1)。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虚线箭头表示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提出“取消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审批”。这一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管理上的错位问题。2.教育行政部门间的协同进化生物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物种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关系。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部主管部门之间是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将本省开展的远程教育经验或问题反馈给教育部主管部门,能够促进教育部调整和改善管理政策和管理策略,完善自身的管理功能;反过来,教育部出台的新的管理政策又能够促进和规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两者正是在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共同发展,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生态关系告诉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生态位一定要清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生态位要科学规划,防止出现生态位的不合理分配。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协同进化,共同促进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生态关系1.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特征各远程教育院校因其自身的生态位特征而与其他远程教育院校相区别。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类型、招生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教育类型方面,有些院校只开展远程学历教育,有些院校以远程学历教育为主,同时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而有些院校则只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在招生模式方面,远程教育院校在招生时间、对象、专业、层次、地域方面有差异,如有些远程教育院校面向全国招生,有些远程教育院校只在本省招生;在教学模式方面,远程教育院校在课程设置、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如有些远程教育院校开设的专业很多,教学以“多”取胜,有些远程教育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少,教学以“精”取胜。2.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竞争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生态位重叠或生态位错位。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在同一空间容易发生生态位重叠。不同远程教育院校在同一地区招收同专业、同层次的远程教育学生时,就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问题。一般来说,生态位的重叠会产生竞争。然而,在远程教育领域,远程教育的专业重叠程度很高,但是并没有引发预想的激烈的竞争。这是因为生态位重叠是否引发激烈或恶性的竞争,不仅与生态位重叠程度有关,还与所招生地区的生源有很大关系。如果重叠专业的生源10倍于不重叠专业,那么即使有10所远程教育院校在相同专业招生,所分得的生源也不会少于不重叠的专业。也就是说,生态位的重叠是否发生竞争在于资源的丰富程度。生态位错位是指远程教育院校离开自己本来的生态位,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领域,从而引发竞争。如果强者进入弱者的生态领域就会出现“龙陷浅滩受虾戏,虎落平阳遭犬欺”的情况;如果弱者进入强者的生态领域中就会出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因此,强者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才能自由生存[2]。远程教育院校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生态错位现象,如理工类高校开展文科类专业,专业性院校开展本校所没有的专业,非师范类院校开展师范类的专业等。3.远程教育院校间的协同进化远程教育院校作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共同特征。远程教育院校在相互竞争与相互协作中获得共同发展,实现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策略主要有两种。(1)同化策略。即生态主体之间通过相互协作获得共同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或远程教育协会组织的各类培训、会议以及开展的课题研究,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使各类远程教育院校实现自身生态位的最优化,从而获得共同发展和进步。(2)异化策略。即生态主体间通过相互竞争,拓展生态位,促进各自的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态位,使自身在办学类型、教学、招生模式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从而使自身的生态位尽可能与其他远程教育院校分离,形成自身的生态位竞争优势,避免生态位重叠,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中心之间的生态关系1.学习中心的生态位与竞争学习中心生态位是指学习中心所处的位置,也是指学习中心所能利用的资源的总和。校外学习中心、院校直属学习中心、省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部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都属于学习中心物种,每一类学习中心都有其自身的生态位。学习中心之间是否产生竞争,决定于学习中心生态位是否重叠。当两个学习中心在招生对象、招生专业和层次、招生时间和地域相同时,则可以说两个学习中心的生态位是重叠的。生态位重叠一般会产生竞争,各类学习中心在竞争中能否生存,取决于各自的竞争能力。学习中心的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所合作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和声誉;二是学习中心的服务能力;三是学习中心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四是学习中心的赢利能力;五是学习中心所能获得的政策支持。各类学习中心各有其优缺点,部级、省级公共服务体系在管理、培训和体系建设方面有优势,但是多层次管理架构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单位学生的学费收益率(即单个学生所获得的学费分成)。而院校直属学习中心与远程教育院校联系最紧密,管理更直接,但是直属学习中心的延伸能力有限。校外学习中心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2.学习中心的r、K对策r对策以提高种群数量为特征,表现为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等。K对策以提高种群竞争力(质量)为特征,具有发育慢、寿命长、存活率高等生物学特性[3]。学习中心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选择r对策或K对策。对于生源丰富,学习中心数量较少的地区,由于学习中心种群密度低于环境容量阈值(环境最大容量),种群内竞争不激烈,学习中心可以选择规模优先的r对策,即通过快速的扩张,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对于学习中心数量多,竞争激烈的地区,则应选择质量优先的K对策,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生存和发展。3.学习中心间的协同进化各类学习中心同属学习中心物种,具有共同的生态特征。学习中心之间可以通过生态位的拓展,实现生态位的相对分离,减少生态位的重叠,避免因为生态位重叠而引起的竞争,如学习中心可以通过开展行业、系统招生,与远程教育院校合作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等方式拓展自身的生态位。同时,学习中心之间还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终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三、种群间的生态关系

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种群间主要存在三种生态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之间、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之间、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之间的生态关系。

(一)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间的生态关系1.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拓展目前,全国仅有68所试点高校,因此,远程教育的生源相对丰富,从生态学角度,远程教育院校必然会通过增设学习中心,增设专业、层次,扩大招生区域等手段拓宽自身的生态位。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态位拓展有良性拓展与恶性拓展两种类型。生态位的良性拓展是指远程教育院校的拓展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从远程学历教育向远程非学历教育拓展等。恶性生态位拓展是指远程教育院校的拓展恶化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如远程教育院校的点外点招生,由于没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缺乏监管和规范,很容易发生不规范招生行为;又比如降低远程学历教育的入学门槛,其实是对生源生态位的恶性拓展,随意降低远程学历教育的入学门槛,必然会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形成恶性循环。2.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教育院校的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教育院校的监管主要是对远程教育院校生态位拓展的监管。对于良性生态位拓展;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支持与鼓励,如远程教育院校从远程学历教育向远程非学历教育拓展;而对于恶性生态位拓展,则应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远程教育院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虽然采取了暂停招生等措施,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远程教育院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由此可见,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有更为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远程教育院校的拓展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强势的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能够及时规范和制止远程教育院校的恶性生态拓展,而且也能够积极引导远程教育院校的良性生态位拓展。3.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间的协同进化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两者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者,能够为远程教育院校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政策环境、生源环境等,促进远程教育院校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远程教育院校通过办学实践,能够促进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管理政策的不断健全。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正是在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进化。

(二)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间的生态关系1.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延伸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监管作用,包括对学习中心的规划、审批和评估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目前主要分两级:一是教育部主管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主要通过对学习中心的管理政策和管理规范来进行;二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包括对学习中心的审批、年报年检和评估等。从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来看,两者所覆盖的地域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学习中心延伸到哪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目前,远程教育院校已经将学习中心设置到乡、镇,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管理还停留在教育部主管部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为了加强对学习中心的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对学习中心的管理层级相应地向下延伸。2.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的协同进化策略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者,促进学习中心的健康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反过来,学习中心在实践中,不断地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调控、评估工作进行反馈,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这种反馈(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职能,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教育行政部门与学习中心的协同进化策略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规划和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规划应坚持三个原则。(1)学习中心发展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在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学习中心类型能够为远程教育院校提供更多的办学途径、更多的招生渠道、更多的学生和学费来源,从而使远程教育院校拥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生态网,减少对单一办学途径的依赖,促进远程教育院校办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最终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于远程教育院校自设的学习中心,具有学习中心数量多、服务和技术力量强、助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是学习中心物种中的优势类型,在学习中心物种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学习中心的发展,应该坚持学习中心的多样性和主导性原则,既要保持学习中心类型的多样化,也要保持公共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从而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学习中心布局的生态阈值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学习中心时,应充分考虑学习中心的布局。由于每一地区的生源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同一地区的学习中心数量也应该是有限的,学习中心数量应以接近或达到生态阈值为限。如果学习中心数量远远小于环境的最大容量,会造成学习中心拥有过于丰富的生源,学生规模过于庞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如果学习中心数量过多,超过生态阈值,则学习中心之间竞争激烈,容易过度开发生态系统中的生源,导致学习中心在生态系统中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校外学习中心时,需要对学习中心的数量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布局学习中心,将各地区的学习中心数量保持在适合的水平。(3)学习中心设置的统筹规划原则。国家实施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鼓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立学习中心。目前,学习中心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学习中心数量较少,这不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因此,丁新等也指出在校外学习中心(点)的设置上,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充分考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需求,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辐射[4]。通过在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的输送,为当地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人才,促进其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三)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间的生态关系学习中心作为配合试点高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与远程教育院校存在紧密的依存关系。1.远程教育院校设置学习中心的r、K对策r、K对策作为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对策,是生物个体顺应自然的选择。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设置,其实就是在空间上拓展自身的生态位,使自身拥有更多的资源(特别是生源)。远程教育院校设置学习中心有r对策和K对策之分。r对策:指远程教育院校在设置学习中心时,追求以量取胜,这类远程教育院校倾向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学习中心,而且更愿意与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合作,利用公共服务系统庞大的学习中心群体,迅速扩大学习中心数量,以获得远程教育办学的规模效应。这类远程教育院校往往有动辄上百的学习中心,而且学习中心也良莠不齐。K对策:指远程教育院校设置学习中心时,追求以质取胜,对学习中心的办学条件和依托单位考察比较细致,学习中心数量也相对较少,但是学习中心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设置策略,直接反映了远程教育院校不同的办学理念,也反映了远程教育院校不同的办学策略。2.学习中心选择远程教育院校的r、K对策学习中心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学习中心的学生规模。学生规模大,学习中心所能获得的学费分成就多,也就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学习中心的学生规模,除了与自身的拓展能力有关外,还与所合作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所开设专业、层次有很大关系。学习中心选择远程教育院校也存在r对策和K对策。r对策:指学习中心同时作为多所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通过与多个远程教育院校合作,拓展学习中心的招生层次和专业,同时利用不同远程教育院校的声誉和品牌进行有选择地宣传,这类学习中心旨在通过拓宽生态位获得生存和发展。K对策:指学习中心仅作为一个或最多两个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中心,通过与远程教育院校的紧密合作,做好招生和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学习中心的r对策与K对策的选择,也体现了学习中心的合作理念,而学习中心的合作理念,也可以作为远程教育院校评估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准。3.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的协同进化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是利益的共同体,学习中心招生好,学习支持服务到位,则远程教育院校的办学规模大、办学效益好。反过来,远程教育院校的生源好,学习支持服务好,教学质量高,则学习中心的招生工作容易开展,也就容易招收到更多学生,学习中心也能获得更好的回报。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远程教育院校对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可以规范学习中心助学行为,提升学习中心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学习中心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学习中心在招生和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能够促进远程教育院校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远程教育院校的持续发展。远程教育院校与学习中心正是在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进化。

四、发展远程教育的启示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9

关键词:远程教育里程碑远程教育时代

三十年前,在我国急需大批建设人才的燃眉之际,广播电视大学诞生了。它从创办之日起,一方面建校,一方面办学,以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弥补了我国教育的不足,对我国建设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完成了建校的阶段,并以异军突起的步伐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短短的三十年,这所学校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以远程教育为特点的各科门类齐全的新兴综合大学,创造出远程教育模式,并使我国传统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我国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携手并进、相互交叉、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我们对其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一些基本经验,这对今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学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从战略高度总结广播电视大学三十年来的发展

我国成立广播电视大学是邓小平批准的。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到我国访问谈到开放大学的时候,小平同志要撒切尔夫人给他寄来开放大学的详细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购买卫星并同意国务院提出成立广播电视大学的报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是将其放在改革开放的总盘子上加以考虑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中,小平同志把教育事业提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要求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根据我国有13亿人口的国情,他提出穷国办大教育的思想,为了落实这一思想,必须采取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意义在于,教育不能仅仅依靠长期形成的传统模式,必须创出新的模式。当时,电视在我国才发展不久,计算机更还没有发展起来,小平同志已经预见到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前景,强调要重视广播电视教育,并作出了成立广播电视大学的决策。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回顾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只有站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高度,才能做出正确地总结,也才能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预测。

二、广播电视大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远程教育大学

远程教育大学在国外校名叫法不太统一,有的叫放送大学,有的叫开放大学,在中国叫广播电视大学,其教育开始称广播电视教育,后来称远距离教育,现在称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广播电视大学是新型的远程教育大学,这所学校具有中国特色,即是中国远程教育模式,主要反映在教育结构上,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我国高校的结构是紧密的板块结构,是将学校集中在一个校园的整体板块里,如果办有分校,是以平面线型连结的。广播电视大学是松散的立体框架结构,纵向是系统,横向是规模。其形状是与中国地图相同的金字塔形,底盘与中国版块吻合,即中国有多大,这所学校就有多大,可以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大学。金字塔分以下层次:顶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层是省广播电视大学;第三层是地区和行业,有的称广播电视大学,有的称分校或工作站;第四层是县级电大;第五层是办学点。这种结构是开放性、社会性、立体性结构,框架各层的每个点,既是教学主体,又是管理主体,教管结合。其上下不是领导关系,具有办学的自主权,连结是以远程教学和教学管理维系的,在同层次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远程教育框架将其联系成一个整体。其组织形态是学校、社会和单位共同办学,教育依靠当地经济支撑,又为当地培养人才,教育社会一体化,谁也离不开谁。是开放办学,而不是封闭办学。办学点有两个特点,一是点的设置不受学校板块的束缚,发展的空间很大;二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办学的自由度大。其立体型不仅反映在组织结构上,而且反映在教学形态上,是远程教育方式,远程是通过空中空间的,其基本方式是主讲教师不直接面授,而是通过卫星接收或录像播放,使讲课教师及其内容再现,完成讲授,远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在本校或其他高校选聘最优秀、讲课效果最好的教师讲课,保证教学质量;可以一个教师给所有的学生讲课,最大限度地节约师资,不需自己配备齐全的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可以办各科各门类的专业,不受学校和师资的限制。

三、广播电视大学三十年来上了三个大的台阶

广播电视大学建校三十年,跨越式发展,跨了三大步,上了三个大台阶。第一大步是发展成人教育。由于受办学规模的限制,我国有大批从业人员只接受了中等教育,他们是企业、各行各业和各单位的主力军,工作都不错,不少人成为企业和单位的骨干,但是他们的知识层次不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从生产和工作的要求,需要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而他们对上大学也很渴望,因此,成人教育发展很快,在成人高校中,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突出,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大步是在发展成人教育的同时,开办普通专科教育,即从高考学生中录取专科生,培育应用型人才,其培养人才的质量是通过严格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教学和管理、严格考试和达标来保证的,得到了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第三大步是向上提升和向下延伸。向上提升是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专科教育的同时,开办大学本科教育,其形式主要是开放教育。所谓开放教育就是不通过高考,具备高中学历,就可免考接受高等教育,修完要求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即可取得本科学历。十余年来,开放教育进展是顺利的,试点是成功的,迈出我国改革考试制度实质的一步。向下延伸,即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下沉,将大学办到农村,农村基层干部就地可以上大学,农民亦可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三十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共有44所,地市分校956所,县级工作站1875所,教学点3292个,培养高等学历毕业生累计超过600万人,各种非学历培训累计超过4000万人次。仅开放教育累计招生458万人,毕业学生238万人,约占同期各类高等教育招生的1/8,占成人高等教育总数的1/3,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75%以上。另外,近年来,与高校联合办学也不断扩大。由此可以表明,我国远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加和扩大,发展优势逐步显露出来,在我国教育中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

中国四、远程特点是远程教育在我国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

远程教育为什么能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符合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形成两大矛盾,人才需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最大限度地增加学校和扩大招生,也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国民文化素质需要提高与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亦十分突出,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同样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远程教育为解决这两大矛盾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其二、远程教育具有不少特点和优势,有些特点和优势是其他高校不具备的,例如,远程教育具有远程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利用现代传媒,充分利用广阔的空中空间,将教育伸向大地的每个角落,让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有志学习者接受各种教育成为可能;其三、远程教育对传统教育是一个突破,增加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它创造了一种教育模式和方式,在办学、教育、教学、管理、考试制度等等方面都有创新,充当着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特别是在考试制度方面,教育部其所以将开放教育试点放在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因为这所学校可以不受旧的习惯势力和传统的束缚,能够改变长期形成的高考指挥棒,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不仅涉及高等教育,而且牵动基础教育,影响教育全局。在这三条中,远程特点,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 五、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说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打破过去一直沿袭的学校办学和面授模式,形成我国教育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是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改变了我国教育结构,引起教育一系列改革和深刻的变化,成为21世纪的教育发展主流;另一个方面是,可以带动教育完成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仅靠传统模式向现代教育转变很困难,必须有过渡的管道,这个管道就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本身就具有现代教育的特性,它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和载体才能运作的,只有实施远程教育,才能完成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计算机运用于教育及其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为远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大大加速教育现代化步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21世纪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世纪。

六、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目前,我国教育从形态上大致有两种,一个是学校教育,包括社会办学、民办、私营学校等各种类型学校,一个是远程教育学校,包括网络大学。这两种类型的学校,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但是均具有教育的性质、功能和目的,是统一于教育共同体之中。两者发展是齐头并进的,但不是互不影响的平行发展,两者之间是携手并进的合作关系,是有交叉和结合点的,两种教育模式及其交叉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远程教育具有扩充性和包容性,与学校教育不是对立关系、冲突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远程教育吸纳学校教育,借鉴学校教育以及吸收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学校教育同样吸纳远程教育,运用远程教育,21世纪没有远程教育的学校是没有出路的。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有竞争,但更多的是互补的关系,两者在发展领域上是各有测重的,学校教育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有优势,而远程教育在教育社会化上更能体现特点,两者共同支撑起我国教育的大厦,共同承担起教育事业,为完成教育的任务而共同努力。

七、远程教育在我国教育社会化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远程教育从创办之日起,就与社会结下不解之缘,远程教育与社会一体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远程教育在完成我国教育的两大任务即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教育社会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后,远程教育将向更高更广的方向发展。在高的方面,远程教育具有举办研究生的条件,在广的方面,远程教育在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同样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教育社会化是我国教育的目标,同时又是一个过程,任务十分艰巨,仅仅依靠传统教育,力不从心,顾及不到,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才能达到,远程教育的高覆盖性和高效性,可以使这一进程更加便捷和大大缩短,这就是说,远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这意味着,人才比例增加加快,公民文化程度提升加快,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加快,逐步达到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和全民化,这对于依靠人才和科学技术加速经济建设,对于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远程教育21世纪走向辉煌

远程教育创办以来,一直保持强势发展,但是在整个教育中仍然处于弱势,随着远程教育的强势发展,必然将这种强势发展转变为远程教育强势,与学校教育形成强强联合,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将我国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远程教育逐渐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赢得信誉,成为普遍公认的远程教育品牌。在远程教育实践的同时,创造和发展远程教育理论,逐步建立远程教育理论体系,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教育强势、远程教育品牌、远程教育理论是远程教育走向辉煌的三大标志。

九、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发展远程教育、完成远程教育任务、实现远程教育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

远程教育承载繁重,任务艰巨,办学分散,形式多样,要将其落在实处,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所谓工程,就是有任务,有要求,有措施,其特点就是一个“硬”字,硬任务,硬措施,硬完成,具有可实现性。工程是一个系统,有任务,有步骤,有方法,既有分工,又有整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仅靠远程教育学校很难完成,即使整个学校和教育部门完成起来也很困难,必须企业、各行各业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要将其放在教育的总盘子中,既重此,又重彼,从政策上有足够的体现。

十、发展远程教育事业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神圣使命

作为从事远程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三十年来,我们在远程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是远程教育的宝贵财富,必须认真加以总结。其中特别要提及的,是获取经验的经验,也就是说,这些经验是如何取得的,这对今后更为重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句话,是实践得来的,是干出来的。具体讲,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在实践中总结,始终不渝地贯彻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坚持一个“创”字。在创办阶段,重在创业,一靠实践,二靠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实践,在发展阶段,重在创新,一手抓实践,一手抓研究,将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条,是形成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有一股劲头,才能创出一条路子,干出一番事业。这种精神在初始阶段表现为创业精神,反映在办远程教育的信念、信心、克服困难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发展中表现为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成为开拓性工作和创新活动。这两条,在今后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今后,还需再加上一条,就是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促使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完成远程教育工程的任务和目标,迎接远程教育时代的到来,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简介:

仝延龄(1936-),男,陕西户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兼任陕西省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未来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高校的远程教育篇10

【关键字】现代远程教育;历史;模式;成绩;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98―03

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关注是我们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客观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实践,则是这一终极关注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实践以及创建本土化的现代远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分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呢?以下,笔者本着分析历史与思考现状并重、阐述外因与挖掘内因并重、表述成绩与剖析问题并重的三大原则,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在实践层次的发展作出分析。

一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的分析

从发展的形态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质量管理四个阶段。在时间方面,这四个阶段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有些还有些时间交叉。从发展的决定力量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则经历了由内因主导的阶段到外因主导的阶段,即根源于内因――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及巨大优势,壮大于外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质量管理。

1内因主导阶段:萌芽(1996-1997)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最初萌芽于高校自身,此时政府机构并没有太多的参与。这一阶段的代表历史事件有:1996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方案并开始筹建远程教育系统网络;1997年,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网上大学。正是由于这些高校高瞻远瞩,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以及国际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潮流,才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从而推动了政府部门介入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强度和力度。

2外因主导阶段:起步、快速发展和质量管理(1998年至今)

(1)起步阶段(1998-1999)。这一阶段,政府部门正式把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并启动了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这一时期的代表历史事件有: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规划;1999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为我国第一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大学;同年,教育部批准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

(2)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2)。这一阶段,国家扩大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规模,先后批准了62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从而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进入以规模和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有一些高校对现代远程教育并不熟悉,也没有长远的规划,以及人力、财力、技术的储备,便仓促融入到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潮流之中。

(3)质量管理阶段(2001年至今)。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出现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教育部逐渐加强了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这一时期的代表历史事件有: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此后,教育部又出台了质量评估制度、年报年检制度、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等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对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由于试点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比较严峻,原因也比较复杂,因此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以及高校自身投入了很多精力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也使得这一阶段显得比较漫长。

通过对以上历史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言,在不久的未来,当外部质量管理机制完善之后,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螺旋上升式的重新回到由内因主导发展的轨迹上来。

二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分析

经历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包括混合的技术模式、个别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恰恰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独特魅力的完美体现,也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困境中依然不断向前发展的内部决定力量。”[1]

1混合的技术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技术模式――混合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有互联网、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通讯网等。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的现代远程教育并没有多少差异。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采用“三网合一”的技术路线,通过数字卫星广播、互联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实施课件播放、课程学习、交互答疑和教学辅导。此外,一些网络教育学院已经开发有短信发送平台,开展了移动学习的实践。试点高校混合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直接好处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而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需求,为最终获得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个别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具有以下鲜明独特特征的教学模式:以基于各种课程教学资源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结合网络教育学院教师的网上指导或者学习中心教师的面授辅导。这一教学模式也与JohnDaniel的独立自主活动和交互活动相结合的理论以及michaelmoore的三种交互理论相吻合。就该教学模式的具体结构而言,大多数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采用“网络课程自学+纸介教材自学+网上讨论与答疑+作业+测验”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与传统面授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在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方面具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如学习者可以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等,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3分制的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国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普遍采取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包括选课制、弹性学习期限甚至预约考试制等。这种十分灵活的、开发的管理模式非常适合在职成人的学习和工作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工学矛盾。

三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表现在其自身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且还表现在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从试点开始至今,各试点高校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开放”的特征,为数百万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尤其是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学习中心的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当地的社区学习中心,为当地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无庸置疑,试点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有生力量。这也是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在面临诸多的发展问题时,依然蓬勃向前的主要原因。

2提高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我国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力提高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首先,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提速和升级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建成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多媒体传输平台,各高校也加强了校园网的硬件建设。其次,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各试点高校建设了一大批教学软件资源,而2003的“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便充分展示了这一累累硕果;与此同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也有力推动了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最后,在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开展,为高校培训了一批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提高了高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有效调动了广大高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促进了高等教育校际之间跨区域的合作

“如同网络能促进学生或者教师之间的协作一样,网络同样也能促进院校之间的合作。[2]”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开展为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的传输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增强了高校之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和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进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的实践探索,三校先后与宁夏大学、大学等25所西部高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合作创建了优秀教育资源的西部共享体系。[3]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该联盟的宗旨便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四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质量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这一教育形态的健康发展。加之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过于追求规模效益,因此使得教学质量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直接表现在考风、考纪方面,而根源于教与学的相互游离。

1表现在学习中心的考风考纪

近年来,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的考风、考纪问题比较突出,作弊现象令人担忧,这不仅直接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声誉,并使得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在质量管理阶段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延缓了“实质性发展阶段”的到来。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由于各试点高校在招生方面存在着市场竞争,因此一些试点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把规模效益放在办学的第一位,从而在考试环节抛弃了自己严格管理的职责,对本校校外的一些学习中心考试舞弊的现象听之任之;2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校外学习中心在生源方面中存在着市场竞争关系,一些校外学习中心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纵容甚至保护本学习中心的学生的违纪作弊行为。

2根源于教与学的相互游离

尽管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处于“准永久性”时间和空间的分离状态,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也处于“准永久性”时空分离的状态,然而远程教育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重整这两种相互分离的教学活动,人为地重建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关系,而重整和重建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4]。但是,对我国某所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和学生网上互动的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学生中旁观者占绝大多数而积极参与者仅占极少数,另一方面学术类互动的频度、深度和广度普遍比较低,[5]这说明目前远程“教”与“学”实际上还是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还没有有效地重整和重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在于网上班级(课群)的学生数量普遍比较庞大[6],指导教师和学生比例过低[7],教师缺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促进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傅钢善,马红亮.网络远程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23.

[2]马红亮,丁新.格雷格•柯瑟林的网络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7):37-42.

[3]李志茵.中国学分互认第一案例调[eB/oL].

[4]德斯蒙德基更.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a].德斯蒙德基更编,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122-146.

[5]马红亮.网络远程教学的质量问题:教学行为整合的视角[J].当代教师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