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品牌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4:48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1

重庆东北部是重庆的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但是,由于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中大型卡车无法驶入,给农村产品的流通带来较大的障碍;其次,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农民对互联网营销了解甚少,降低的农村产品的展示空间;最后,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对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的功能认知不够,减弱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农村产品形象的设计策略

农村远离现代化工业区,是人类生活中环境最生态的地方,农村农产品便成了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的代名词。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态的农产品成世人共同的需求。农村农产品众多,但农民没有营销意识,其中相当部分的农产品被老鼠啃噬或者霉烂没能变成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实现农村产品走向是实现农村增收、都市人群获得高品质食品,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特色农村产品,缩小贫富差距的多赢局面的重要步骤。

(1)品牌建设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品牌,完整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增加产品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品牌的农村产品在市场中是没有自信心的,沦为优质廉价的“地摊货”。要建立完整农村农产品品牌形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地域性行业品牌建设。地域性行业品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长的同一种农产品,进行整体性命名、品牌策划与设计乃至营销而形成的品牌形象。例如:“奉节季橙”,它是以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生长的季橙进行整体形象规划,使之成为重庆土特产的代表,成为每一个重庆乃至西南片区人民熟知地域性行业品牌,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地域性共生品牌建设。地域性共生品牌是指的在一定区域内生长的几种相关的农产品,进行整体性命名、策划与设计乃至营销而形成的品牌形象。例如:“贵州山宝”,今年春节前往贵州地区探亲,惊喜的发信了“贵州山宝”这一品牌,它以贵州境内生长的灵芝、天麻、杜仲三种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的整体规划设计形成“贵州山宝”这一品牌,整体品牌建设后的售价相较于单品散装提高了近300%。销售平台品牌建设。建立行业品牌和共生品牌后,在一定层面上可以极大的提升产品的行业竞争。但是,消费者完成消费环节则是通过偶然的机会,或者亲人朋友介绍,推广效率不会很高。因此,建立销售平台的品牌形象,则可以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将各种农村特色产品推销到消费者面前。

(2)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销售平台建设中是农村农产品进行营销模式的探索,是实现农村产品顺利走向市场的关键环节,建立“村级网点+场镇据点+县市的分理处”的营销格局的核心是特色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农村产品品牌群的线上展销,促进传统零售农村产品向现代互联网交互营销的转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自我营销。①品牌构建与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平台以提供“原生态农村产品,共享品质生活“为理念,完成视觉形象设计(标志及应用)。并且做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在包装、广告、互联网品台中去,形成品牌印象和效应,逐渐形成具有品牌形象的互联网农村产品销售和展示平台,实现农村产品的主动营销。“重庆市农村原生态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绿色通道”为形式,为进驻农产品开设绿色认证。强化下属农村电商网点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吸引消费者眼球,增强农产品的自身竞争优势。②信息可视化与电商平台建设。搭建农村产品动态信息展示平台,利用CoiKe等技术手段,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建立产品供应机制;建立产品库存信息,实现销售与库存的动态管理;建立会员与订单的信息系统,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提高重庆农村原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③物流与电商平台建设。互联网实现农村产品的展示与销售过程后,将产品从农户手中转移到消费者面前是电商平台实现交易的重要环节,重庆市农村地区多处山区丘陵地带,地质结构复杂,交通不便利,运作成本高,采取村级随时收货,定期向中心镇转移并存储,并联合快递获物流公司,通力合作,县市级组建分理处,协调快递与物流,从而实现农村产品快速的转交至消费者手中。

3.小结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2

品牌传播涉及的面非常广,传播方式也有很多,有活动传播、包装传播、广告传播等,但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新闻传播。下面,我将结合“丽水山耕”品牌打造过程中所做的新闻传播,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从媒体角度看,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现在大家接触的最多是手机,即移动互联媒体,其次是电脑,即pC。今天也确实有很多品牌,通过这些新的网络媒体来打造,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如褚橙、柳桃、潘苹果等。

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传播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首先是传播受众正逐渐形成“圈子力量”。大家以兴趣为圆点,寻找共同话语,并以圈子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进行活动。

第二是媒体的变化。社交媒体正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是平民化视角。我们去看品牌传播的时候,发现不再像过去那么高大上,相反,经常采用一种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视角,进行平民化表达。

第四是碎片化信息。每天,我们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它们来自各种各样不同的媒体,这些信息往往很难梳理,也很难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进行信息集聚。

我认为,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传播的这种巨变,那就是“去中心化”。以央视为例,以前中国有10亿受众,在收看同一个新闻联播。但现在完全不是如此,随着新媒体兴起,受众在分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碎片化。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对品牌传播还有没有作用?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怎么样来发挥作用?今天,我以“丽水山耕”作为案例,说明新闻传播在区域品牌创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丽水山耕”是浙江丽水的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农业最大的优势是绿水青山,它的生态无与伦比,90%都是山区,生态县全覆盖,有“天然氧吧”、“浙南林海”、“长寿之乡”等众多美誉,是长三角最后一块没有污染的宝地。

但跟其他山区农业一样,丽水农业最大的弱势或者劣势在于产业的“多、小、散”。“多”指品类多、生产主体多;“小”指生产规模小、企业实力弱小,“散”指产业分散、地块分散、主体分散。

那么,山区农业如何发展?丽水提出了“生态精品农业”战略,具体设计思路是:“生态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农旅化发展”。

实际上,这四个部分恰好解决的就是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山区,丽水农业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农产品,但由于山多地少,品种分散,产量不高,丽水农产品销售无法进入农批市场,也难以进入超市。因此,丽水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并且通过电商化营销、农旅化发展的营销模式,为丽水农产品打开销路。

丽水农业发展的路子,就是中国广大山区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的路子。因此,丽水农业的做法和思路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我们将其概括提炼为“丽耕模式”。这种模式,正是丽水农业发展的密码所在,也是解决全国广大山区的农业发展的答案所在。因此,我在2014年就丽水农业品牌战略和“丽耕模式”所进行的报道,不仅引起农民日报社高度重视,在头版头条予以刊发,而且刊发以后引起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夏宝龙书记批示:抓得准!

丽水的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省委书记没有就丽水农业做过批示,这次,丽水农业进入了省委书记的视野。

2015年,我们继续为“丽水山耕”摇旗呐喊。这次报道,主要从“丽水山耕”品牌蝶变的角度进行解析。试图解答:“丽水山耕”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我认为,山区农业面临着“低小散”的困难,这时候,生产主体如果离开了政府的背书,离开区域公用品牌的背书,将很难走向市场。而“丽水山耕”品牌的创建,就是为中国农业,尤其是山区农业品牌的打造,树立了一个标杆。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丽水山耕”这个品牌非常有价值。所以当我们报道了以后,省里有关领导都非常重视,省委书记夏宝龙、副书记王辉忠、宣传部长葛慧君、副省长黄旭明先后做出批示。在我们的策划推动下,省里还召开浙江农业品牌大会。会上,“丽水山耕”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分管省长黄旭明全程提及“丽水山耕”20多次。省领导的高度肯定,为“丽水山耕”再一次做出背书。

2016年,我们致力于解决“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这一宏大的主题。在丽水指导工作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其如此。但是,绿水青山是不可能自动变成金山银山的,那么,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中间的桥梁在哪里?我们认为,除了农村综合改革,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政策创造的是环境,而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工具。

这一报道的刊发,也引起了省里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夏宝龙、副书记王辉忠、宣传部长葛慧君、副省长黄旭明等一应领导再一次做出重要批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的传播在整个传播板块中的优势在于:

1.因为具有新闻性,所以容易引起社会关注,成为热点;

2.因为具有隐蔽性,所以更易被受众接受,利于品牌传播;

3.因为具有系统性、计划性,所以效果可控,容易操作;

4.因为具有边缘性,所以不需要费用;

5.因为具有便捷性,所以传播起来速度更快。

而从新闻媒体的视角来说,对区域公用品牌的报道,新闻传播再多也不为过。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当媒体给企业品牌做报道时,都会面临灰色地带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变成“软广”。但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公益性品牌,有政府做背书,因此媒体记者做再多报道也不为过。

“丽水山耕”的新闻传播告诉我们,区域品牌传播有五大策略:

1.站在天安门上看实践。要进行一个新闻策划,必须有高度。这个高度,是要站在天安门的高度。只有了解了这篇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为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思考,记者所实施的品牌策划,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可借鉴性,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2.提炼“模式”可供复制。要把这种实践和探索,包装、策划成一种模式,它才有可传播性。当然,这个模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普遍借鉴性。

3.领导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做新闻策划,一定要想到如何调动领导资源,让他们出力为品牌做背书,为品牌的传播做贡献。可以说,在现行体制下,在中国这片土壤上,领导具有“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到什么程度?省委书记夏宝龙直接指示,让浙江卫视专门拿出《浙江新闻联播》与央视《新闻联播》之间的20秒钟,为“丽水山耕”免费打广告。据测算,这个广告半年时间,大概需要2000多万到3000万的投入。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3

“巴南银针”的中国名牌农产品之路,跨越了三道坎。

1985年,张节明承包了二圣茶厂――巴县一个年亏损6000多元的集体企业。

张节明看到,在全国,以“龙井”为代表的扁形类、以“碧螺春”为代表的卷曲类茶叶都比较普遍,而针形茶,因为工艺复杂,鲜有知名品牌。

眼前一亮的张节明大胆决定,要做就做别人难以模仿的针形茶――银针。

他给茶叶取名为“江州茗毫”。

给产品定了位,张节明跨越了品牌之战的第一道坎。

1995年初,原巴县改设为巴南区。张节明迅速做出决定:注册“巴南”商标。张节明效仿了其他名优茶叶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的冠名方法:产地+茶叶种类。

“江州茗毫”有了一个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可的名字――“巴南银针”,它顺利跨越了品牌之战的第二道坎。

而一次偶然的机遇,让这场战役跨越充满前沿理念、现代元素、市场观念的第三道坎。

2000年,市农委推荐改制后的重庆市二圣茶业有限公司参加北京农博会。

张节明收到一封李志起品牌营销策划机构(CBCt)的来信。

但,高达千万元的品牌策划推广费,让张节明不敢奢望自己的企业也能走这条路。

经过苦苦思索,谨慎而聪明的张节明走了一条折中之路。

一方面他继续保持和CBCt的联系,遇到关于品牌、产品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张节明虚心向CBCt请教。“虽然对方不可能说得很透彻,但也能传达一些对我有用的信息。”张节明说。同时,张节明还找了其他六个品牌营销策划公司进行对比。

张节明一边酝酿品牌策划,一边扩大“巴南银针”生产规模,建起了上万亩生态茶园,将原来纯手工制作茶叶的方式更新换代为半机械化,引进多个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

他还和各科研院校合作,为“巴南银针”注入更多技术含量。

2005年,二圣茶业有限公司控股重庆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7年酝酿,7年等待。

2007年,张节明用自己的执著与热诚打动了CBCt公司,CBCt承诺只收取品牌战略规划的基本费用,双方合作共推品牌。张节明的品牌战略联盟之梦水到渠成。

凭借过硬的品质,2008年2月,“巴南银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经过和CBCt一起对品牌战略进行规划,张节明推出了市场定位更加清晰的三个衍生品牌:“定心・巴渝银针”、“明望・巴渝银针”、“巴渝故里”,并注册了一系列新的商标。

张节明说:“品牌的重新规划定位,埋下了让银针走向全国市场的伏笔。”

■标准化,助推小花椒“麻”行天下

今年2月,江津四面山花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骄王”保鲜花椒被农业部认定为2007年中国名牌农产品。

小小花椒如何能够成为大品牌?董事长聂勋杰一腔感慨。

2002年2月,四面山花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申请了“骄王”花椒商标,但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原始花椒产品。

一次,聂勋杰请洽谈购买花椒的客人吃饭时,点了一道“尖椒鸡”。

“又麻又辣,安逸,只是鲜香味不足!”客人称赞之余流露出遗憾。

能不能尝试开发保鲜花椒?一个念头闪现在聂勋杰的脑海里。

保鲜花椒研发项目随之启动。

当年,公司聘请花椒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发出真空袋装保鲜花椒。

随即,四面山花椒公司与重庆市名厨协会“联姻”,冠名使用“骄王”牌保鲜花椒,开发花椒系列新菜品。

小花椒借菜成名,荣获2007年度“中国川菜调味品金奖”、2007年度“中国川菜调味品十大知名品牌”称号。

为了保证保鲜花椒的品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为品牌成长的另一关键。

2003年7月,日本三明特产株式会社在网站上看到了“骄王”保鲜花椒,立即派人到公司考察。

日本商将花椒基地原始种植生产是否标准化作为考察的重点,商要求,从原料到产品,要有质量标准追溯性。

苛刻的考察,给公司提了个醒:要走出国门,标准化是“硬通货”!

短尖矮化、修枝整形、测土施肥,每项工艺都有科学严格的标准指标限制,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定性定量花椒栽培管理生产技术规程。

同时,公司还建成了10948亩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

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成为全国同行业、重庆市食品加工企业首家通过三大国际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通过标准化生产,花椒由三年生长期缩短为一年半挂果,亩产量提高30%。

而今,“骄王”保鲜花椒已经进入上海华宝、天津春发、重庆秦妈、德庄、成都统一、康师傅等食品企业,并成功进入沃尔玛超市。

“骄王”花椒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正在申报国家行业标准。

■绿色生态,“美人鱼坊鲢鱼”叩开品牌之门

2004年,重庆程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7.7万亩长寿湖水面经营权,将经营理念定位在生态健康养殖、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环保的农产品上。

公司首先拆除了7.7万亩网栏,和长寿湖风景管理处签订了保护水质协议,郑重交出了150万元的环保保证金。

公司内部成立了专门的资源保护部,负责监督有无外源污染侵入长寿湖。

同时,公司采取科学的生态养殖方式,大量投放花鲢和白鲢,利用这两类鱼的自身生物特性净化水质,并依靠水体中自然的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等饵料进行科学养殖,绝不投放半点外源饲料和肥料。

长寿湖水体很快得到改善,由国家4-5类水体提升为2-3类水体。

其后,公司建立了4个苗种基地,严把苗种关,合理控制放养密度。

短短三年,科学生态养殖让长寿湖鱼质经历了三级跳:先后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及“有机食品”认证,为品牌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为了进一步推广品牌,2006年,程文公司在重庆开了家直营店,由公司为直营店供鱼,要求直营店打出长寿湖生态鱼的牌子。

谁知,由于长寿湖生态鱼价格高出同类鱼,直营店偷偷购进其他地方的同类鱼,冒充长寿湖生态鱼销售,大大影响了长寿湖鱼的声誉,以直营店推广品牌的想法流产了。

这件事让程文公司更深刻地体会到品牌的重要性。

“别人凭什么辨认长寿湖的生态鱼?只有品牌。”程文公司意识到。

2006年末,程文公司聘请一位工商品牌专家,为公司品牌的创立做细致周详的策划。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4

【关键词】品牌战略农产品营销

一、引言

江西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类繁多,素有脐橙之乡、金橘之乡、毛竹之乡的美誉,拥有水产、茶叶、蔬菜、果品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然而,除脐橙和茶叶等部分特色农产品外,大多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个性化和比较优势开发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产品“土而不特”,虽有名品,却无名牌;品牌数量有限且影响范围较小,大多局限于江西本省,尚未广泛拓展到外省甚至国外市场;农产品品牌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公地悲剧”频发,致使品牌信誉严重受损;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品牌已成为制约江西农产品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江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文献回顾

品牌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资产、品牌战略和品牌生态五个阶段(韩福荣和王仕卿,2006)。而品牌战略理论属于其中的第四阶段,它是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在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品牌的活动方向、范围及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规划。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一直是我国农业企业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对于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现实意义,国内学者的看法趋于一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二是,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减少消费的购买风险,增加顾客让渡价值;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就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而言,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第一,基于品牌权益保护视角,政府应当加强对品牌商标的保护,向企业宣传品牌权益的重要性,大力打击假冒商标,整顿市场环境,有效地维护商标品牌的品牌形象与个性(费明胜,周寿春,2007)。企业作为农产品品牌的市场主体,更应当增强品牌意识,通过注册子品牌、推动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等维护品牌权益。刘玲玲(2007)在对原产地标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品牌发展战略。第二,农产品标准化视角,主张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标准化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徐元珍(2006)研究指出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主张加快制定和修订农产品各项标准,全方位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卢岚等(2005)借鉴工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经验,提出农业标准化途径可从组织标准化、物料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四个方面进行。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视角,将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彭艾珍,1998),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带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形成产品特色(乔娟和张宏升,2005),打造强势品牌,逐步实现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李敏,2007)。李德立(2006)也认为品牌战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为品牌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第四,强调品牌延伸对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产业集群的互动,延长价值链,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做响区域品牌(如江智强,2003;杨海波,2006)。

虽然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对品牌价值的研究不足,偏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实证检验;二是,结合人文、地理、市场等区位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不多见,而能真正将战略措施落实到位又是一大问题。

三、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制定原则

(一)合理定位

即在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现状、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清特色农产品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才能找准其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响农产品品牌,扩大知名度。

(二)立足特色

特色农产品,顾名思义,最主要的还是在“特”字上下功夫,即以产地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将产品的特色(如风味、口感、外形等)与文化的特色(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尤其是要重视品牌的差异化,强调个性,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着力培育品牌文化。

(三)系统规划

品牌战略的制定是对品牌的活动方向、范围及过程进行的长期的系统的科学规划过程。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进行权衡,建立一个完整的品牌发展战略体系,才能有效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四)动态调整

品牌战略的制定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规划,应当根据农产品品牌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农产品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品牌战略;另一方面,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是政府政策变化时,品牌战略也应当随着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江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会

1.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的指导下,江西省政府在土地、产业投资、税收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2012年5月,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后,宜春、鹰潭、上饶、抚州等市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并推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对高新技术成果和农产品著名品牌进行扶持。

2.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意识也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更加注重自然、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普遍开始青睐于“无毒、无公害、无农药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对掺杂使假的农产品则深恶痛疾,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增加,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农业科技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西已经建立了涵盖农、林、牧、水产、加工等产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科技开发和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二)威胁

一方面,农产品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缺位,假冒伪劣产品乘机充斥市场,使得区域品牌信誉严重受损,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信任度不高,忠诚度不高。例如,南丰蜜橘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但近几年来,市场上却有许多周边的县市也纷纷打起了南丰蜜橘的旗号,使得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谁真谁假,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农产品品牌间的恶性竞争导致无法形成品牌优势,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进一步展开。

(三)优势

1.区位优势。江西省热量较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山区气候丰富多样,能满足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喜温作物为主体的农、林、牧、渔各业发展的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了一批名、优、特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

2.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西省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尤其是,奇秀险峻的自然景观和深厚悠久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加之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风俗等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

(四)劣势

1.品牌意识滞后。大多数营销主体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统一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管理规划。不仅仅是农民,就连一些企业也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概念较为模糊,对于农产品品牌的认证和创建缺乏长远意识和品牌眼光,认为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质量不稳定,不好创品牌。虽然拥有一批具有影响力、诱惑力的地方农产品品牌,但却没有统一的商标,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

2.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省企业仍然存在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很健全,对农药、兽药残留限量要求太少,缺乏完善的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体系,导致农产品整体质量不优,农业污染严重,农产品卫生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加之,名牌产品个数不多,现有的名牌所占市场份额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许多农产品仍然停留在初加工阶段,技术相对较单一,如米、面、油的加工等,其加工链条断,精加工、深加工、系列加工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特色农产品“土而不特”,普遍存在着土味浓、精品少、附加值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4.品牌延伸不够,影响力不足。农产品品牌是一种信誉,是一个地区及企业对广大消费者做出产品质量,不仅代表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更重要的是它代表顾客对品牌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我省品牌农产品企业的品牌运作水平普遍较低,缺少品牌战略规划或规划不够完善,品牌延伸不足,系列品牌严重缺乏,影响力较小。

五、江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对策

针对江西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内部优势和劣势,本文主要立足于企业的角度,同时结合政府和农户,从区域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对策分析,构建以差异化、标准化和形象力为支撑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一)品牌创建阶段

1.注册子品牌。为避免公共品牌泛滥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当提炼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品牌商标的设计、注册与保护,形成区域品牌下的子品牌,实现由公共品牌向自身品牌的过渡。以法律手段来保证企业对品牌的使用权,通过区位品牌与产品品牌的交互发展,推进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和发展。政府则应当推进区域品牌标准体系的建立,通过有效的品牌审核和认定机制,依法保护产品品牌权益,防止产品品牌的滥用。

2.与农户达成战略联盟。农户是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农户的品牌意识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品牌的成败。企业与农户间达成战略联盟,立足长远,拒绝短视,通过培训示范户,增强农户的品牌意识,重视品质和质量、安全、卫生、风味、口感等,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推广阶段

1.品牌整合。江西特色农产品小品牌杂多,缺乏竞争力。强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弱势企业,整合农产品品牌,能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促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而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从全局出发,大力支持和鼓励,通过培育主打品牌,“四两拨千斤”,有效推广农产品品牌。

2.品牌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传播和推广离不开品牌营销渠道的建设。企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相结合,如广告宣传(包括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吸引“注意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通过办节的方式(如赣南脐橙节),参加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也能扩大其销售渠道范围,加快品牌传播,是打响品牌的有效手段。

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乡土文化宣传,针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乡土性”和“绿色”两个品牌诉求,可借用政府信誉为担保,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认知程度,降低认知风险,实现农产品品牌的推广。

(三)品牌延伸阶段

所谓品牌延伸,就是指一个品牌从原有业务发展到新业务或新产品上,让企业的多项产品或业务共享一个品牌。江西现有特色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形态进行销售,品牌延伸不足。企业应当加强农产品品牌运作,通过精加工、深加工及系列加工,延长产品价值链,合理实现品牌延伸,增强品牌生命力。但是,需注意的是,品牌延伸并非肆意而为,应当注意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使延伸的产品与原产品的核心价值保持一致,确保延伸产品的品牌形象保持不变。

(四)品牌维护

农产品品牌维护应贯穿品牌发展始终,政府和企业都应当切实维护好区域农产品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品牌的良性发展。

1.以质量为品牌基础。企业应重视农产品质量,减少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重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过程的质量控制,树立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

2.以规模求品牌发展。为增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企业应扩大生产规模,集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延长价值链,通过加工、深加工及系列加工等,突出农产品差异化和个性,真正实现农产品的特色所在,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等,开拓并找准目标市场,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3.以创新保持品牌活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扩大品牌影响力。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销创新,通过新的营销渠道,如超市农业、网络农业、会展农业等,实现目标市场多元化,降低对某一或某些地区市场的依赖度。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底蕴,扩大品牌知名度。

4.以标准化生产稳定品牌形象。严格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品牌形象。将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严格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检验、选购验收等环境的质量、卫生、安全,加快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此外,政府应当加强府监管,实施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整顿市场,建立有序的竞争环境。通过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实行区域品牌的授权管理,以行业协会的名义注册,保护品牌商标和品牌权益,使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合法化。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区域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郭锦墉.江西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4),51-54.

[2]焦伟伟,刘洁.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中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J].乡村经济,2006(4):46-49.

[3]李敏.国内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

[4]王爱红.农产品品牌营销分析[J].商业研究.2009(12):139-141.

[5]魏琦.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11(23):51-52.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5

潇湘晨报2002年10月17日讯:“秀龙现象”呈现

农博会结束后,在湖南很多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大超市可以买到的本地生产的“秀龙生态米”的价格比泰国米还贵。

据调查,第四届(国际)农博会前,湖南省的金健、秀龙、盛湘、天龙、广积和粒粒晶等企业生产的中、低档大米,都可在省会的家润多和新一佳等大型超市买到,但是每公斤8元左右的高价“秀龙生态米”并没有进入超市。长沙秀龙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梁海泉认为过去“秀龙生态米”没进超市主要是超市担心高价米卖不出去。农博会期间,家润多和新一佳等大型超市开始大量引进高价生态优质米。在家润多、新一佳等超市,生态优质米尽管价格高,但销量都不错。

据长沙市农业局有关专家介绍,农博会期间,美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专家对长沙秀龙科技公司“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作过专门考察,表示要大量引进湖南开发出的优质营养、无污染顶级大米。美国企业家不仅对优质米的生产技术作过跟踪考察,而且还与秀龙科技公司达成了意向协议:以每吨6600元人民币的价格,大量引进湖南生态优质米。

伴随着媒体对秀龙公司的关注,一时间“秀龙现象”不断在媒体反复曝光。湖南经视“经济视野”栏目为此进行长达二集的专题采访报道。

很显然,在号称鱼米之乡的湖南长沙,居然还发生了老百姓抢购大米的现象,确实值得各方面进行关注。

要弄清这一奇怪的抢购事件,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偶然机会识“秀龙”

2000年10月,也就是安盛企业管理顾问(amC)长沙公司进入湖南长沙半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时任长沙秀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长沙秀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长沙市农业局副局长梁海泉先生,交谈间为梁总那对于家业产业化的执着看法和对农民深厚感情所深深打动。我在外资管理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咨询工作近八年,一直以来因为所在公司的原因关注和所咨询的企业都是大型的商业企业和工厂企业。也因为在国内有一段时间,加上也是农村出身,非常清楚国内粮食和农产品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利润。因此作为一个外资咨询公司,这类型的中小客户一直不是我们的关注对象,就更加没有把它当成公司的潜在客户考虑,谁知道这一次介入,用梁总的话来说是让我真真正正当了回农民。

当时的秀龙公司和梁总对于专业的管理咨询并没有更深的概念和认识。用他们的话来说,只是希望通过个找一个“策划”机构帮忙在第二届农博会期间对秀龙进行一下形象包装。就这样,出于对秀龙“稻鸭共生模式”产业化发展前景和对梁总个人的浓厚兴趣,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就这样扮演了一次策划人的角色。

2000年10月底,长沙安盛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amC)接受长沙秀龙公司的委托,全面负责策划和执行长沙秀龙第二届湖南省农博会期间的所有活动策划工作,由此拉开了为期二年与秀龙、秀龙生态米上市推广的合作序幕。此时离第二届农博会召开只有十五天时间,而企业为这次农博会活动做宣传的资金预算只有捌万元人民币。(大米生产厂家利润也确实相当微薄)。

2000年10月28日,安盛管理(amC)“秀龙项目组”成员一行肆人抵达秀龙公司,接着长沙秀龙的主要领导和市场人员开始了辛勤的“劳动”。由于时间及费用的限制,已无法开展大规模的专项市场调研,项目组成员只能通过资料研读,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基地实地观察、市场走访、竞品探究以及请教专家等手段来获取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与依据。一连六天,项目组成员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白天要与企业人员了解相关情况,核定细节,走访经销商、零售终端、察看基地与工厂,了解竞争企业与竞争品牌;晚上要对资料进行总结研究、信息汇总、召开“头脑风暴会”。

秀龙公司的领导梁海泉总经理、文飞舞副总、营销经理宋运钟等更是无一“幸免”,我们到哪他们跟到哪里。他们开玩笑说:“早知道花钱请你们,我们还要这么辛苦,就自己做好了……”。终于,在临近农博会召开的前一星期,一个策划与运作方案浮出水面。“临门一脚”显奇功

针对有限的费用,项目组做出了有关利用政府公关和新闻策划进行炒作和在农博会现场进行促销的布置,具体如下:

1、在农博会开幕前三天召开“秀龙生态系列产品开发与农业高效发展报告会”有效利用政府资源和媒体资源,用尽量少的费用,争取更大的曝光率,这样来保证农博会召开前三天预热期里市民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关于秀龙生态产品(生态米、生态鸭、生态蛋)的新闻,吸引市民的注意力。

2、在开业前二天内向全市社区有选择地段放1000张购买凭证,每人每证限购一只生态鸭(价格为每只十元),因为该项目刚投入运行,只有一千只野鸭可以供应。

3、展览会召开当日,在展馆门口,煮鸭汤一锅及生态香米饭二锅提供给消费者免费品尝试吃。

4、准备二万伍仟只80cm×60cm的加厚塑料袋,便于市民购物时包装和携带方便。至于为什么做那么大,作用有两个:一是方便市民,二是农博会期间,各个厂家使用的包装各异,做这么大的作用是让自己的品牌与包装更醒目,让其他企业和产品的包装只能放在秀龙的包装内,让其他人只看见秀龙的包装。

5、首开农产品博览会启用礼仪小姐的先例。

6、农博会通过媒体进行总结,加深报道力度。

事实上在开业前3天召开的报告会,足足让长沙所有的省内大型媒体进行三天的跟踪报道,同时也调足了媒体和市民的胃口;相反,开幕前期的筹备等报道反而显得无足轻重。展览会召开前一天就出现市民抢购风波,开展当日,媒体与省市有关领导全部莅临秀龙展馆。二万只包装袋更是让秀龙公司和“秀龙生态米”品牌出尽风头,成为展会会场与长沙全城的一道移动的靓丽风景,会场街上、车上,到处看到均是秀龙的LoGe和“秀龙生态米”的标志;据媒体记者后来与秀龙公司的梁总开玩笑说:“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次农博会是你们开的。”农博会后,湖南经视当时的《经济半小时》栏目,现在的《经济视野》更是以连续三档的节目,对长沙秀龙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连续报道,据有关专业人士估计:此次活动,直接造成的广告效果高达200万元人民币。

正是这一次的成功的公关策划活动,拉开了长沙安盛企业管理顾公司(amC)为秀龙公司进行专业管理咨询以及后续的“秀龙生态米”上市推广活动的大幕。

安盛项目组从粮食产业的历史发展,秀龙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营销资源等方面对秀龙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营销方案。龙头何日能抬头

长沙曾是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回想昔日米店林立,商贾云集到如今粮食生产企业的惨淡经营,不禁使人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鱼米之乡”的产粮大市,何日才能重振米业雄风?

其实,早在10年前,长沙就着手打造长沙优质大米品牌。秀龙就是当时最早进行品牌经营的稻梁加工企业。扳着指头数一数,长沙本地出产的优质大米的品牌就有“秀龙”、“盛湘”、“星香”、“宁珠”、“玉精”、“光阳”——大米市场上真可谓是“星”、“光”闪耀,然而,各种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并不大,也没有特殊的有别于其他品牌的特性,因而无法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要彰显品牌价值,突出产品特色,也就无从谈起。

长沙米业“长不大”,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大部份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大,难以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以“秀龙为例”,当时的秀龙公司年生产能力仅有两三万吨,想把生产能力提高到每年十万吨,一直力不从心。由原来的大米厂,粮油站“脱胎”而来,不仅生产设备老化、加工工艺落后,而且运作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融资渠道单一,周转资金严重不足也成为制约长沙市优质稻加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秀龙公司虽通过多年的积累,但公司特有的周转资金仍不足500万元,而公司每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优质稻所需的资金便超过1500万元。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这些老企业进行整合,适当收缩战线,集中力量主攻壹点,并探索新的投入方式为长沙优质稻加工企业“输血”,是“龙头”是否能抬头的关键所在。欲舞湘米龙头

长沙秀龙实业发展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由长沙市政府授权长沙农业局与中国农牧渔业国际合作公司合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公司专用基地为依托,致力于绿色农业产业化开发。公司以“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和无污染保优栽培方法,按“品种开发——保优栽培——精制加工——市场营销”的产业化开发链研创开发的“秀龙”系列优质稻米,结束了我国无品牌大米的历史。1997年“秀龙稻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又一次填补空白,结束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无“绿色食品”稻米的历史。1998年被列为湖南省优质稻米开发的龙头企业,1999年“秀龙稻米”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品牌”。

随着入世的日期临近,也将预示着秀龙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冲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逆境中生存,怎样才能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入世前后相对有限的“中空”,整合秀龙的优势资源,搭建秀龙的战略性发展框架,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成为秀龙当前发展的核心和基本任务。秀龙公司营销资源综述

企业营销资源是指企业内部及外部与营销相关的所有要素的总和。对企业营销资源的了解、认识、评价及界定是企划方案设计的起始点,只有对企业营销资源实态充分地了解和认定,才能保证企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为此,安盛企业管理(amC)项目组对秀对秀龙公司的营销资源开始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

大米消费调查

从公司多年来品牌运作的情况来看,目标市场的定位一直是中高档收入的消费群体,这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市场本身是由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构成,再加上同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公司产品已越来越难以显现其竞争优势。因此,适应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结构,以生态米树立品牌,适应市场变化,优化产品结构为目的更显重要;这是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获取利润的重要措施之一。

营造“生态概念”

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尚未形成垄断性著名品牌与企业,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而且生态农业产品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高价值、高利润与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特征将为公司的核心产品竞争力的形成与公司的后继发展提供强劲的产品、市场与利润空间的保障。

此外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是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并重的核心产业之一。而秀龙作为湖南高效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创造了为农民、企业、政府、消费者四方受益的“四赢”局面,其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改革发展的宗旨,公司其将来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将是长远的“利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对环保、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将使秀龙的绿色生态系列产品获得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最近各地各种有毒农产品的出现,如有毒大米、有毒蔬菜等将加速农产品市场对著名农产品品牌的呼唤。因为广大的消费者需要更安全的农产品来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需要美誉度更高的品牌来减少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所产生的“选择成本”与“选择时间”。可以说农产品市场已经到了呼唤品牌竞争的时代了,而这一切将为秀龙的品牌成长带来商机。

通过讨论和研究,我们一致认为秀龙公司战略定位就是充分利用湖南农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造就独具湖湘文化特色的品牌产品及名牌企业。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建生态基地,重点培育开发绿色生态系列健康食品为基础,导入专卖连锁市场拓展体系,开发、引进绿色农产品及副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全面提升“秀龙”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打造绿色旗舰,创建中国一流企业。

利用湖南农业的特点和优势,成功地进行了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复合开发。在湖南农业大学黄潢教授的指导下,通过种植绿肥,放养导入野性基因的生态鸭,利用稻鸭共生生物种群间互控互促的消长规律,实现了农产品的无害化和营养化生产,开发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食品系列。

产品包括秀龙香米、秀龙月牙米、秀龙玉牙米、月芽王米、秀龙竹香米重点推出秀龙有机生态食品系列:

“生态一号”米:是优质稻在无污染生产基地,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水旱轮作,放养生态鸭,不施农药与化肥的条件下生产,实现了稻米卫生品质的根本改变,达到卫生品质、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的和谐统一。

生态鸭:以稻鸭生长共处的固定式生态系统为条件,在不施用农药,化肥和无任何污染的稻田里护养,以天然生物饵料为食,鸭及制品零污染,同时,肉瘦质嫩,味鲜、汤味浓郁。

生态蛋:是生态鸭生产的具有蛋黄色比指数高、口感细腻、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无污染的鸭蛋。

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放养野性生态鸭,利用稻鸭共生环境引起生物种间互控互促的削长规律,对稻田不中耕、不除草、不施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条件,控制了水稻病虫害,从而带动大环境、生物链种群的根本性改善,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营养化,并提高其经济价值,增加农业收入。

1、性基因导入并筛选生态鸭

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将野鸭基因导入家鸭中,使其更具活力,保留了野鸭的风味和营养。

2、选用大穗型优质稻品种

筛选适合稀植,具有高产潜力,抗性较强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3、连片推广,专业技术指导

采用连片开发和集中技术指导方法,统一安排,规范操作。

4、利用生物链互控互促关系,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合理安排早、晚稻生产,协调生态鸭投放时间,多施有机肥,不施农药、化肥,充分利用放养鸭除草、除虫,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病虫害发生,尽量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发挥生态农业的综合优势。

与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比较,虽然不施化肥,但土地的肥力并未降低;虽然不施农药,但虫口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农药防治的同等效果。

5、野生放鸭,适量补饲,生态鸭的口味等内在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鸭长期在田间活动,大量觅食野生食物不仅养鸭投入较少,而且鸭肉风味增强。

6、发扬“龙头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

通过秀龙公司连接市场、技术与生产,协调产、供、销矛盾,使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户的收入。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放养野性生态鸭,利用稻鸭共生环境引起生物种间互控互促的削长规律,对稻田不中耕、不除草、不施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条件,控制了水稻病虫害,从而带动大环境、生物链种群的根本性改善,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营养化,并提高其经济价值,增加农业收入。

7、性基因导入并筛选生态鸭

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将野鸭基因导入家鸭中,使其更具活力,保留了野鸭的风味和营养。

8、选用大穗型优质稻品种

筛选适合稀植,具有高产潜力,抗性较强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9、连片推广,专业技术指导

采用连片开发和集中技术指导方法,统一安排,规范操作。

10、利用生物链互控互促关系,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合理安排早、晚稻生产,协调生态鸭投放时间,多施有机肥,不施农药、化肥,充分利用放养鸭除草、除虫,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病虫害发生,尽量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发挥生态农业的综合优势。

与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比较,虽然不施化肥,但土地的肥力并未降低;虽然不施农药,但虫口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农药防治的同等效果。

11、野生放鸭,适量补饲,生态鸭的口味等内在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鸭长期在田间活动,大量觅食野生食物不仅养鸭投入较少,而且鸭肉风味增强。

12、发扬“龙头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

通过秀龙公司连接市场、技术与生产,协调产、供、销矛盾,使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产业化经营模式

进行绿色食品的生产,产量与普通食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下降,同时生产成本又增加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市场环境不好,优质得不到优价,农民的利益无法保障,他们自然是没有积极性的,为了解决这种小生产面对大市场的矛盾,秀龙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市场+科技”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把农民带入了市场。6年来,共建立优质稻基地105万亩,基地分布于全省六(地)市。10县、20个乡(镇)近30万个农户,合同收购优质稻谷11万吨,农民增收1500万元以上。按照“五个一”(即一份合同、一本技术资料、一袋专用种子、一包专用肥料、一套生物农药)的系列化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分别达到650吨、9800吨和150吨,推广农业高新技术15项,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兼顾各方利益,求得共同发展。几年来,公司上交税金近百万元,基地农民增收1120万元,支付基地乡(镇)技术服务费1000多万元,公司自身也获得了利益,获得了口碑和农业产业化参与者的共同发展。

产品优势

商品是市场营销组合的首要因素,开展绿色营销,必须大力大力扩大绿色食品的开发,1989年农业部正式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4年5月正式成立“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一时间,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轮开发、创立、研制绿色生态食品的热潮。民以食为天,绿色生态米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其中的主打产品。

秀龙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创立了“秀龙”品牌,1992年注册成为我国大米注册品牌第一家。1997年又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大米品牌;1999年,公司产品在湖南省首届农博会上获得国家三项金奖、一项银奖,并被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品牌”;《人民日报.市场报》授予秀龙“99中国市场知名商标商品”称号;2000年在湖南省第二届农博会上又获优秀产品金奖三项,银奖三项;同时长沙市政府授予秀龙“长沙市农业产业化(首批)龙头企业”称号。

价格体系

对于绿色生态食品这一新生事物而言,开展差异化营销,运用合理的价格策略是由为必要的。据此,秀龙公司通过与安盛项目组的反复研究、磋商制定了秀龙产品的价格策略:对于市场潜力巨大,成本又难以降低的品类,采用渗透定价的策略,对于不同质量的产品,采用分档定价的策略,对于优点明显,生产规模不大,新推出的绿色食品,采用取质定价策略。

以下为秀龙公司系列产品价格:

营销网络

秀龙公司在长沙设立了直销处,负责长、株、潭地区150多家超市,粮店,市场的配送直销供给;在广州设立了分公司,有四十余家超市承销秀龙产品;在汕头、厦门等8个城市实行总,产品已进入北京、上海等地和高档米市场,公司并与华联商店等著名超市商家签订了销售合同。

公司为形成自己的产品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特与省农大农科所等一批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性战略联盟关系,将各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与秀龙的产业优势充分相结合,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以农业系统为依托,有具实战经验的农技员与专家为技术支持。

面临挑战

省内各农产品集团的产量、品牌和资金的威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直接影响秀龙的经营。如长沙的盛湘,常德的金健米业等,特别是金健米业,作为上市公司,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产品已涵盖高、中、低各档次,并已成系列化的趋势,产品品牌的美誉度也较高,产品质量较稳定,而且已形成了一定的销售网络优势;同时,该公司致力于农产品深加工的多元化发展。金健米业在一段时间之内将成为秀龙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省内各农产品集团的产量、品牌和资金的威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如长沙的盛湘,常德的金健米业等,特别是金健米业,作为上市公司,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产品已涵盖高、中、低各档次,并已成系列化的趋势,产品品牌的美誉度也较高,产品质量较稳定,而且已形成了一定的销售网络优势;同时,该公司致力于农产品深加工的多元化发展。金健米业在一段时间之内将成为秀龙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各类农产品个体加工企业多如牛毛,且极不规范,如粮食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以大量的低质、低价产品冲击市场,对秀龙产品的整体市场价格环境构成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通路,商场、粮店、超市等卖场将随着连锁经营与集团采购的趋势日盛,必然使公司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并将持续增加其各卖场的促销费用、入场费用等销售费用,其直接影响是:减少公司的利润空间,导致应收帐款的相应增加。

作为农产品行业进入的资金、技术等门坎不高,如一旦形成利润“洼地”效应,将使很多潜在的竞争者,如大的上市公司、财团等极易进入本行业,而对公司生存和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农产品加工设备和其它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很强,也为公司的行业退出成本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对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构成了威胁。

由于现在的商品极度丰富,使得消费的选择空间巨大,再加上各种商品品牌性广告的持续轰炸,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十分低,将导致公司的广告宣传和市场促销等各种费用的提高,以巩固公司品牌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以弥补商品泛滥和消费者“不忠”给品牌带来的冲击。

另外,作为有机食品的市场导入,由于是一种新的消费概念的引入并且比普通农产品的价格高15%~100%,在市场拓展的前期,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消费者的习惯性心理的影响,而使产品的市场导入期时间延长,使公司的前期市场风险加大。“秀龙生态米”营销实施方案

基于对以上信息的全面、透彻的了解,安盛项目组为秀龙公司制订了相应的营销实施方案,用以保障秀龙绿色生态食品的成功上市推广。

以下是秀龙公司差异化营销的方案(说明:重点宣传秀龙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采用差异化的营销手段突出产品内涵)。

一、设计并印刷公司系列宣传品

1、公司简介

2、产品简介

3、宣传小册

4、宣传品:广告画、挂旗

5、印制赠品品尝包包装袋

二、派送品尝包

1、派送0.5KG月芽米3000份,月芽王产品3000份,2月份进行。

2、品尝包包装印刷与公司同品种大米的包装一致,印上“赠品”和“0.5KG”的字样,内装秀龙生态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宣传册以及有奖答题券各一份。

3、采用有奖答题的形式(题目四个左右,不宜太多,目的是加深消费者对公司印象),回收消费者对赠品品尝后的意见和建议,规定期限内凭正确答题券,到就近指定粮店领纪念奖品一份,领完为止。

三、大米卫生知识专刊

1、时间:3月初,2期

2、区分生态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简单介绍稻谷的生长环境收贮加工过程以及怎样先购优质大米。

3、介绍不同大米的蒸煮方法,比如优质米、普稻米、早米的水量、水温、烹饪时间以及不同锅具的蒸煮方法。

4、有慢性肠胃疾病的消费者科学食用大米的有关知识。

5、介绍的知识与下一期活动结合起来,作下期的预备知识。

四、“过好日子,吃健康米”的宣传活动

1、时间:3月11日——15日,即“3·15”活动

形式:3月10日在《长沙晚报》上出一份答卷,答对者在3月11日——15日到指定地点领一份纪念品。

2、设计广告语1——2条。要求高雅、通俗、朗朗上口,容易记住。目的是改变大米的消费价值观念。

3、广告画幅长0.8m,宽0.45m,使用公司统一设置的基调、标志、标识,突出企业文化的内涵,色调要明快,视觉冲击力强。

4、在市内各个网点张贴广告画。

5、活动安排

(1)3月11日——15日到指定地点(粮店)领奖

(2)举行现场答题赠礼品活动,地点在东塘、烈士公园、五一广场、榕湾镇、红旗新村等地,3月11日——15日轮流派车举行。

五、样板店建设

1、三月份,开展组建20个样板市店的工作。样板店统一布置色调和标志。

组建形式多种:可与粮食连锁店联合或发展个体经营者(具体操作方式参见样板店管理手册)。

2、样板店聘请促销员20人,定期巡店,及进掌握销售情况。设置一份市场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网点销售数量,金额,客户意见反馈,市场同类产品的信息情况)每周星期一开会时由促销员填写上交给总部。

六、迎“五·一”有奖促销

1、时间:4月份

2、内容:4月1日——5月28日购买秀龙产品可获得抽奖券一张,获奖者可参加“六·一”生态村旅游活动。

3、形式:

(1)在每包品牌米内放一张抽奖券。

(2)在粮店、超市做张贴广告、通知。

(3)在5月28日公布中奖号码。

(4)适量电视广告,倡导“购秀龙米,游生态村”。

七、“购生态米,游生态村”

1、时间:6月1日、10月1日

2、地点:生态村

3、形式

(1)4月1日——9月20日销售的产品均发抽奖券一张。

(2)5月28日——9月28日公布中奖号码,及具体活动办法。

(3)29——30日报名。

4、宣传

(1)报纸28日公布号码

(2)电视、报纸宣传生态村及儿童劳动实践

5、组织:每次100人中奖、中奖者可带全家(三人)到生态村参加旅游活动,费用300人/户

八、组建秀龙生态食品专卖店

1、地点:6——8月,选择集市或城市人口密集区,组建一个专卖店。

2、采取样板店模式,由公司统一布置,设专柜。

3、初期可请名厨师主理秀龙生态鸭的烹饪方法,并现场示范品味。掀起一股购买秀龙生态食品的热潮。

4、无公害蔬菜和鲜鸭、蛋实行挂牌销售(产地、生产者名字、生产时间)在现场设置三个黄金时段:上午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六点,当天未售完产品在晚间实行六折销售,以保持生态食品的信誉度。

九、“金销售月”促销活动

1、时间:10月——次年元月

2、方式:

(1)10月份重点投入pop广告及团队作战。

(2)11——12月重点投入生态产品广告:于12月底元月初在湖南卫视连播两个月。

(3)播放“购生态米,游生态村”有奖活动的剪影。

(4)居民小区内派送礼品包。

(5)在全公司开展全员销售活动。

十、省第三届农博会策划书(另外策划)

十一、价格策略

1、高档产品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运用品质差异化的宣传促销措施,采用高档产品、较高价格、较多利润空间的办法推入市场。

生态系列产品重点宣传其内在品质的优势,以权威部门的质量认证,生态食品的巨大功效为基础,取比泰国香米相近的价格,抢占泰国香米消费群。对中间商大幅让利,鼓动中间商的积极性。而对终端零售价格严格检制,基本不做特价、降价活动,促销活动采用搭赠商品或者有奖销售活动,提高购买力。

2、中档产品突出绿色食品概念,提升产品内在附加值,采取较市场同类产品相近的价格,确保利润空间,统一市场批发价,稳定零售价,对不同经销商批发价必须统一,但扣点可稍有不同,根据年节的需要,可安排一些促销活动,但就尽量规避降价、特价的形式。

3、低档产品采用市场同类产品相同价格的形式,适用薄利多销的手段,尽量抢占市场。

十二、市场推进策略

1、市内市场

市内市场作为销售的重点,对现在销售网点进行详细调查,细分后采用分区划片的办法,业务员各负责一片,力争做透长沙市场。

①国有粮店:与连锁公司粮店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争取在粮店内划出专门的经营区域,销售秀龙各个品种的大米,设立秀龙米销售样板店10——20个。

②与个体粮店合作建立秀龙系列米特约销售点(与样板店类似)设点30个左右,公司提供一定的货物辅底及广告布置费用或设备。所有样板店、特约经销点的布置、商品陈列、店面促销均需统一,使用公司统一的标识的货架、标志、张贴画、宣传品,促销员口径一致。

③聘用大批兼职业务员,广泛开辟饭店、个体店、食堂及集团消费这一营销领域,拟聘用市内下岗职工20—30人,公司提供有限度的交通补贴(50元/人),采用销售提成的方式,由业务员联系销售客户,公司与客户签约,统一配送的方式。

④广泛开辟超市,连锁店业务,并及时开展对消费者的促销活动,包括品尝,赠送礼品等方式,提高超市、连锁店的销售水平。

⑤配备完善的配套服务队伍,包括销售统计,送货队伍及市场策划人员,做到由专人开单、出货,统一送货,网点建设及促销活动及时跟进。

⑥人员配备:主管1人,统计员(内勤)1人,送货车2台,送货员2人,业务员6人,兼职业务员30+20人。

⑦通过市内销售活动,总结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管理模式,包括终端的布置,网点建设模式,业务员提成管理模式,终端促销模式等。

十三、2002年销售促进计划

十四、薪酬制度

基本工资:所有销售人员均根据其职责和任务的多少,给予一定的基本工资。

1、业务人员

公司的业务人员均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的办法进行。

·业务员核定其所负责的区域,每月完成10吨的销售任务,定基本工资为XXX元,省内市场招聘的业务员每月完成6吨的销售任务,定基本工资为XXX元。

·司机实行基本工资XXX元,根据销售额每吨提成XX元。

·送货员实行计件工资,每吨XX元。

·业务主管基本工资XXXX元,内勤人员基本工资XXX元。

2、兼职业务员

市内招聘的兼职业务员公司提供每个月50元的交通补贴,需完成基本一定销售任务,并每星期到公司参加星期一的业务例会一次。

3、样板店店员

每个样板店由公司提供一名店员的基本工资XXX元,并配额相应的销售任务。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6

推进年政府都要做些啥

完善战略规划、构建标准体系、整合管理资源、加大市场推介

对于农业主管部门来说,今年的品牌农业建设工作重点不少。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保根分管品牌工作多年,他介绍,今年金山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着重围绕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品牌管理、品牌宣传、品牌销售做工作。今年制定金山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真正使品牌从优质向高品质发展转变。品牌管理着重从品牌使用者的技术要求管理和准入、退出的机制管理上下功夫,让使用者从思想、观念上形成维护品牌的自觉行为。品牌销售今年着重建设金山品牌农产品采、供平台,形成集聚优势,通过金山已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其他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销售。

“‘丽水山耕’是国内首个地市级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品牌溢价效果非常显著。”浙江省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炳东表示,今年将以消费与市场为导向,实施以下工作:引进第三方认证体系,完善产品准入准出机制,加强文化创意;加强品牌宣传,建设物流配送体系,打造电商、店商、微商“三商融合”的营销体系;设立丽水市生态农业产业基金及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对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前、产中、前后的金融扶持;推进产学研合作,以农业科技成果路演、农业科技众创空间等形式,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孵化体系。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发展投资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天府源品牌营销有限公司,负责对市级公用品牌“天府源”进行全力打造。“2017年是‘天府源’品牌运营的关键之年”,成都天府源品牌营销公司总经理袁江介绍,将从6个方面发力,分别是完善品牌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打造重点产品,建立品牌体系;构建追溯体系,筑牢品牌后盾;整合推介资源,扩大宣传引导;拓展市场渠道,探索新型运营模式;深入整合资源,推动品牌联动。

北京市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主要通过三项举措推进“密云农业”品牌建设:依托微信平台、网站、电视台等,大力宣传“密云农业”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基层合作社参加大型推介会,强化密云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带动基层合作社品牌发展,提升“密云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增强竞争力;组织万名市民进园区活动,充分利用有限Y金发挥更大作用。

陕西省洛川县苹果营销办公室主任屈春民介绍,今年主要构建“洛川苹果”品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品牌营销网络体系、品牌危机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全产业链的系列标准,使洛川苹果从产、贮、加、销各个环节有标可依、以标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成立苹果农资品监管机构――农安办,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支持能力较强的企业、合作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主销城市与当地运营商合作,建立洛川苹果连锁销售网点。以“一路一带”建设为契机,支持洛川苹果龙头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提高洛川苹果出口量。

“要积极塑造花乡沭阳对外形象,发展花卉园艺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扩大华冲番茄、吴集白萝卜、北丁集杏鲍菇、刘集杂交籼米等生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江苏省沭阳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司绪中说。沭阳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围绕花木、粮食、板材等地方特色产品,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快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我们要积极申报更多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司绪中信心满满。

“‘西峡香菇’闻名中外,目前,全县香菇综合效益突破60亿元,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香菇产业。”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陈东旭很自豪,“今年继续扎实落实‘生产基地标准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追溯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重大突发事件控制、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控制、宣传和培训控制’七大体系,提高香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使西峡香菇真正达到绿色、有机。”

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副旗长王建明表示,今年将在全旗层面整合品牌建设的资源和力量,成立阿荣旗生态放心农产品协会,依托协会的品牌运作、产品营销及服务,形成产地―流通―市场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品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队伍。并通过所有农产品的推介活动、品牌推广宣传活动,不断加大阿荣旗生态放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辐射度。

加速跑必须跨过的坎儿

系统规划不够、需多部门统筹协调、公地危机、人才缺失

各地推进品牌农业工作的力度逐年加大,随着工作的深入,也面临着一道道必须跨过的坎儿。

对于金山区的区域公用品牌,顾保根表示,品牌的拥有者比较分散,造成管理不统一,政府虽然在推动,但公用品牌拥有者管理品牌的主动性、责任性不强,对品牌拥有者直接效益体现不大;政府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投入还不够;品牌的优质优价效应不明显。

徐炳东认为,“丽水山耕”区域品牌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品牌管理规范性需提升,存在公地灾难风险;营销体系不健全,产品输出不畅;物流体系碎片化,前端物流、冷链物流不完善;金融创新不足,农村产权活权用权不足,提供的金融产品服务单一;品牌文化创意不足,停留在提升包装层面,文化挖掘不足。

“可以预见,工作推动会遇到一些困难。”袁江坦言,“‘天府源’具有‘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总体定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尚属首例,目前在全国没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需要在品牌体系打造方面不断深入探索;需要建立市级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成立市级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区(市)县和有关企业的积极性;“公地危机”仍然存在,农产品整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难以实现全程质量监控与追溯,尤其是前期生产环节管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王建明认为,不少县域农牧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围绕生态核心资源的产业链还不配套和完善,相关产业的集聚度低,产销一体化进展还较为缓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快,生态经济,产业化、品牌化还有待于提高。一些优势主导产业农产品初级品牌过多过杂,在全国层面甚至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十分有限。农牧业品类多而分散,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小,企业单打独斗,市场营销零敲碎打,生产经营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较为突出。

北京市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建设“密云农业”品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首先,密云区属于生态涵养区,限制了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加上退养政策,多数合作社只能从事农业种植、旅游、采摘,初加工、深加工只能委托市外企业,加大了成本投入。其次,密云属于山区,规模化的农产品缺乏,导致大单农业流失。其三,“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电商走上了正规化轨道,但包装的涨价、物流费用的涨价使成本不断增加,让电商举步维艰。其四,人才的缺失,包括营销人员、网络平台运营人员等,使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最后,宣传重视不够,前期投入大,后期见效慢,所以对于宣传投入多数都不积极。

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认为,总体说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势头是好的,但有一些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将其视为只是农口的职责,相关部门缺乏应有的参与。品牌专业人才不足,新兴技能相对匮乏。目前,我国农业领域内生产技术人才相对富足,市场经营类人才缺失,品牌经营及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新型营销技术层出不穷,技术迭代不断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缺乏新技术、新手段,品牌建设成效大打折扣。品牌建设缺乏系统化,有急功近利之嫌。

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等多“化”结合

制定整体战略、完善支持体系、组建管理团队、培育市场主体、深度宣传报道

从金山区品牌农业目前情况来看,顾保根认为建设全区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很有必要,建议通过注册一个统一品牌,组建一支品牌管理、i销团队来进一步推动金山区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发展。

北京市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建议,政府应加大宣传扶持力度,对地方农业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此外,还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包括种植、采摘、包装、物流给予适当的补贴。

阿荣旗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王金波建议:首先,希望能对区域品牌建设给予一定的项目支持,事先明确项目补助经费和项目要求,在项目实施验收通过后,对项目实施的企业或组织给予经费补助。其次,制定区域品牌建设的管理办法,在资源区划、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建设、技术推广、技术标准制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心副研究员邵科认为,未来中国的农业品牌发展之路应该多措并举,既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农业品牌整体发展战略,也需要同步完善现有的土地、价格、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更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养一批有专业化生产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促使农业品牌化发展形成强大的市场主体活力。

对于如何发展好县域品牌,北京达邦食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升认为,需要同时做好唱好、管好、卖好三篇文章,唱响品牌是关键,管好产品是核心,提升溢价是目标。具体要成立产业组织,打造联合品牌,实现“一品一牌,一牌一策”;引入第三方服务,开展社会共治,实现“一品一标,一标一控制”;扶持合作联社,强化产销对接,实现“一品一社,一社一电。”

袁江希望各大媒体加大对各地区域公用品牌的正面宣传力度,增加专题报道、深度报道,为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最大限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7

[关键词]“农家乐”;瓶颈;对策路径

我国“农家乐”旅游最初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成都,之后因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性而迅速风靡全国。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仙居县位于台州市的西部,灵江源头,境内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仙居县“农家乐”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目前已建有“农家乐”41家,总投资规模7000万元,床位数2400个,餐位数9000个,从业人员2280人,年接待游客69万人次,全年营业收入6300万元。当前,如何有效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合理引导、开发、扶持、规范、提升“农家乐”旅游发展,成为仙居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制约“农家乐”发展的瓶颈

1.规划管理问题

各地“农家乐”旅游规划多未纳入风景旅游局审批管理,而是归口农林部门,造成出现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由于没有一套完备、可行的“农家乐”标准,加之监管主体不明确,扶持引导不到位,其开发整体上仍处于一种自发、盲目、无序状态,多数“农家乐”缺乏专项规划指导,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评估,往往造成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基础设施问题

现有“农家乐”多以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自建、自营”起步,发展过程中“资金难”问题突出。限于财力,多数“农家乐”只能简单利用现有农田、果园、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配套、不到位,景点品位低、品相差,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医务室、小超市、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往往设计不足、功能不全、配置太低,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差得让许多游客苦不堪言。

3.人员素质问题

“农家乐”从业人员一般为经营业主及其亲戚朋友,遇有大批客流则全村动员,“全民皆兵”,这些人大多未经业务技能培训和健康检查,不具专业服务水准,即便是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其服务人员也欠缺足够的岗前培训。多数“农家乐”经营管理者小农意识浓厚,经营理念落后,目光短浅,“赚得一个算一个”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4.产品开发问题

多数“农家乐”仍局限于“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初始、粗放经营模式,旅游产品单一,季节局限性强,“土、野、乐、趣”特色亮点不鲜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带动力不足,游客回头率和美誉度低。由于忽视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以及各种农业文化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不足,很难满足城市游客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

5.品牌营销问题

多数“农家乐”以坐等上门、被动经营为主,普遍缺乏品牌经营和市场开拓意识,目标市场、促销方式单一,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农家乐”之间缺乏成熟、稳定战略协作架构,“农家乐”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缺乏互惠互利合作,没有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机整合开发形成旅游产业链,产业共生共长性太差,住、购、娱等在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普遍偏小。

6.生态环境问题

一方面,经营者无视“纯自然、原生态”旅游资源的有限承载力,破坏性开发现象严重,建筑垃圾随意倾倒、附属设施乱搭乱建等现象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游客大量涌入,加之经营者环境卫生和生态文明意识淡薄,汽车尾气、尘埃以及餐饮、烧烤所致废气持续破坏空气质量,饮料瓶、塑料袋、快餐盒等等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农村原有资源、环境面临不可逆的可怕破坏。

7.食品卫生问题

许多“农家乐”基本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厨房、碗筷缺乏正规消毒措施。不少游客盲目推崇绿色无公害,喜欢现场购买“农家乐”自养的猪、羊、鸡、鸭等畜禽(有的还出售明令禁止的保护野生动物,如穿山甲、麂、野猪、珍稀禽类、蛇类、青蛙等),现场宰杀后未经检验检疫部门检疫即烹饪上桌,其中极有可能暗藏各种疾病隐患。

8.景区安全问题

多数“农家乐”改造自老旧土木结构民房,消防设施缺乏,存在较大火灾隐患。许多“农家乐”景区没有配设导游、导向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游客单独行动容易迷糊走失发生危险。不少“农家乐”独处野外,安保投入不足,游客钱物被盗或被狗咬伤、猫抓伤事件时有耳闻。一些“农家乐”安装秋千、滑梯、跷跷板等游乐设施,质量不过关、养护不及时,容易造成意外人身伤害。

二、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的对策路径

1.突出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引导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原则,依据当地农村一、二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村庄整治相结合、与农村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切实做好乡村旅游资源调查、评估,精心编制“农家乐”开发总体规划和近、中、远期发展详规。坚持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控制总量、有序发展,统筹推进、错位竞争,切实做好每一个“农家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确保项目开发科学性、有效性、异质性和安全性。坚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原则,通过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开发区域,引进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ea),建立“生态监测站”,形成“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经营模式等切实可行途径,严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突出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

要建立“农家乐”旅游专项扶持基金,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一样,为“农家乐”提供免费信息、技术、培训和营销服务;把发展“农家乐”列入目标考核,定期对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给予奖励,对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经营户给予表彰。农业、林业、建设、国土、卫生、公安、交通、环保、水利、工商、税务、供电、金融等相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免规费收取,尽最大可能为“农家乐”提供便利、优惠;要依托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政策性投入的同时,要把“农家乐”项目招商摆在与工业项目招商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建立“农家乐”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以项目为载体,采取拍卖经营权、出让产权、租赁、合资、入股等灵活多样方式,以资源换资金,积极吸引海外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农家乐”旅游开发。

3.突出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家乐”旅游开发的规划、审批、管理、协调等项工作;从从业资格、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要求、服务项目等方面入手,参照国标、省标,制订出台并严格执行好地方性管理标准。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推行“农家乐”评级考核制,从项目选择、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级;建立“农家乐”经营户档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未达标经营户按规定严格执行限期整改、降级、停业整顿及至吊销相关证照措施。组建“农家乐”协会或“农家乐”服务中心、乡村休闲旅游公司,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原则抱团联合,对内加强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4.突出产业培育,创树特色品牌

引导“农家乐”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资源整合,不断延长产业链,延伸服务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农家乐”区域规模,做精做深“农家乐”产业内涵,把“农家乐”打造成为融食、住、游、购、行、娱六大要素于一体、能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农家乐”产品结构要坚持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以差异、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温馨营造氛围,以天趣、闲趣、野趣展现魅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凸显内涵,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文化娱乐、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不断增加民俗文化、健身娱乐、劳动休闲旅游项目比重,不断增强旅游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着力打造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努力形成地区大品牌和多种特色中小品牌。

5.突出宣传效应,拓展市场营销

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在充分利用好省内外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介工具以及省内外旅游节展销会、大型农事节庆活动、专题研讨会等展示平台的同时,精心选取若干家经营规范、游客满意度高、品牌效应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农家乐”特色村(点)进行重点扶持、宣传包装,创造条件将其升级为集休闲、观光、娱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再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轰动示范效应。制定“农家乐”宣传营销总体方案和年度促销计划,设立市场营销专项资金,打造“农家乐”经纪人队伍,引导“农家乐”从业者深入分析客源市场现状结构和近期消费趋势,不断增强绿色营销、形象营销、文化营销、感性营销、CS营销意识,充分挖掘本地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外地客源市场。

6.突出素质提升,抓好教育培训

依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平台,建立“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以旅游政策、礼仪知识、服务规范、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烹调技能等为重点,对“农家乐”经营业主及财务、营销、厨师、服务、安保、导游等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兼具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专题培训和全员轮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兼具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在服务规范方面,要突出抓好“农家乐”从业人员烹饪、消防、安保、导游、卫生、礼仪、环保等项目培训;在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方面,要认真挖掘、总结地方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不断提高“农家乐”文化内涵、品位和服务档次;在诚信经营方面,要教育“农家乐”从业者自觉抵制制假售假、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参考文献

[1]吴倩妮.我国“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9)

[2]赵永江.“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7(6)

[3]邢剑飞.浙江“农家乐”研究[J].农业经济,2011(1)

[4]王龙贞.试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8

一、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化品牌营销策略

(一)健全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化营销信息系统

1.完善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化市场信息收集机制。生态农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都市中高收入人群,这类消费者不仅重视其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视隐匿在该价值之上的生态农产品消费体验价值。生态农产品营销者需要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来收集其目标客户群的消费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对策。生态农产品的上游生产端的经营主体相对较为分散,其下游的消费端的客户群体也较为分散。在营销渠道两端相对分散的情形下,生态农产品营销者需要通过整合营销渠道资源的方式来汇聚市场调研力量,由生态农产品营销渠道利益相关者共同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再者,市场调研与响应是一个巨大工程,需要大规模的营销资源投入,以生态农产品集群方式来联合农户和关联企业共同推进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散市场调研风险,分担市场调研费用,提升生态农产品集群化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效能。

2.建立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化市场需求响应机制。由于生态农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费用和生产费用高企,导致其单位生产费用高于普通农产品。这使得那些对于生态农产品市场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缺乏足够的购买意愿,从而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再者,生态农产品的消费者多为具有独特品位的中高收入人群,这部分消费者根据自我偏好来选购生态农产品,其订单具有单笔规模相对较小但金额较高的特点。为此,生态农产品营销者应当加强与渠道上下游企业和农户的业务合作深度,建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机制,大幅压缩从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到其需求得到满足的时间。这在以生鲜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农产品营销市场上而言,足以构成全面遏制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机制是外向型市场运作机制,它要求生态农产品集群成员企业及农户从根本上改变经营思维和营销组织方式,加强与同行合作力度以达到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的运作目标。

(二)推动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化销售渠道建设

生态农产品集群成员企业和农户应当共建分销渠道网络,共享集群化营销模式的利益。生态农产品的分销终端是单个的农产品消费者,这决定了农产品分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耗资巨大的特点。单一的生态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难以在成本上承担渠道建设的任务,将生态农产品集群的营销渠道建设交付给单一企业显然对集群内其它成员增进营销业绩也是不利的。为此,生态农产品集群应当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垂直型营销渠道联盟,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形成集群内部成员与集群外经销商合理分工的营销新格局。龙头企业可通过加盟方式来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加盟,以增进联盟调配营销资源的能力。垂直型渠道联盟可有效减少联盟式渠道运作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减少产品额外的加价率,使得联盟有更强底气扩大零售商的产品标价空间并让利消费者,强化生态农产品营销渠道联盟的市场开拓力。再者,营销者还应当制定有效的经销商竞赛计划,通过制定渠道销售分级返点的策略来激励渠道经销商积极拓展生态农产品市场的积极性,调动渠道各环节资源协力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完善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化共同促销体系

集群成员企业及农户应当携手建设生态农产品的公共关系,夯实生态农产品促销的市场基础。由于生态农业是弱质性农业,多数农产品消费者缺乏对生态农产品的基本认知,熟知该产品的消费者则对生态农产品的保鲜度、外观等指标有较高要求,这决定了一般的农户及农业组织难以独立展开广泛宣传和促销。为此,生态农产品产业集群要充分调动公关资源,通过树立产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来大力宣传生态农产品对增进消费者身心健康的消费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通过社会动员的方式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另外,由于生态农产品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集群成员企业和农户还应当重视从微观层面直接加强对目标客户群的促销推广工作。针对部分不熟知生态农产品的潜在消费者,营销者可以通过邀请该类型客户免费品尝样品、赠送试吃品等方式,来吸引潜在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其产品的现实消费者。

二、生态农产品集群化品牌战略支撑体系

(一)政府政策支撑生态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

1.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导推动生态农产品品牌的集群式发展。生态农产品是弱势农业的有机构件,而农业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支农性产业政策的有力引导。为此,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从事生态农产品科技研发项目的农户及企业的财政补贴。生态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支持生态农产品品牌做大和生态农产品规模做强的主要动因,地方政府应当将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生态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关联性农户的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地方政府以财政补贴为引导,着力支持那些具有领先生态技术、产业集聚度较高的生态农产品作为本地区主打农业产品,以此来为生态农产品集群式品牌营销奠定产能基础。

2.完善支持农庄生态农产品直销模式的土地政策,以土地流转政策为抓手推动生态农产品品牌的集群式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克服唯GDp思潮的影响,转而围绕本地优势生态农产品来发展特色农业。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农地保护政策,从农地规划层面抓源头,严格生态农业土地的用途管制。再者,在不损害专事生态农产品生产的农地安全基础上,鼓励农户们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流转到大型农户或规模化农业组织手中,以便强化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做大做强能力。

3.完善支持生态农产品集群式品牌营销的产业环境。支撑生态农产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是农户,而发展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式品牌营销业务可令地方政府和行业内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更多获益。考虑到生态农产品集群式品牌营销的成功取决于集群内的企事业单位及农户的通力协作,故地方政府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产品集群式品牌营销产业环境,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运输配送等配套产业体系,健全覆盖全体农户的征信体系以培育尊重合作与信任精神的新型商业文化,从而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化分工体系,以有力支持生态农产品集群式品牌营销策略的顺利落实。

4.金融政策支撑生态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生态农产品的集群品牌营销策略的执行需要巨额的渠道建设费用,化解渠道建设中的资金筹措难题是推动生态农产品集群营销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具体而言,生态农产品生产者可通过专业合作社平台来与连锁超市建立稳固的生态农产品供销关系,农户同合作社签署委托代销合同,合作社则与连锁超市签署购销合同,由连锁超市负责将生态农产品推向市场终端消费者。金融机构通过对订单进行识别确认,并在客观评估合同甲乙双方信用水平的基础上,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贷款通过定向支付金融工具来专项用于购买指定品牌的农药、农资,以确保合作社生产的生态农产品的品质。

(二)行业协会支撑生态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

行业协会应当在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中发挥积极引领农产品营销集体行动的功能。这是由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失灵问题要求引入超市场力量方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凭借协会对会员企业的有效组织能力,行业协会具有担负起协调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过程中产业集群成员企业间利益冲突的能力。虽然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系是市场经济,市场力量支配资源配置的领域和方向,但市场经济内蕴的市场失灵问题使得市场调配资源的过程具有显著的时滞效应,由此产生的生态农产品市场供需匹配时间错位问题将损害生态农产品产品集群营销的效力。市场失灵问题要求非市场机制的介入,政府运用合法强制力来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可行的选项之一,但宏观调控政策亦会出现政府失灵问题,这是由于政府的责任过多而导致其难以对包括生态农产品市场在内的诸多细分市场实施严格且精准的管制措施。为此,生态农产品品牌营销集群应当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建立起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正式沟通机制,行业协会应当将生态农产品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和基层生态农庄及农户的切实需求反馈给各级政府,引导各级政府优化产业政策及金融政策制定流程,确保有限的政府扶持资金用在生态农庄及农户所急需的领域。对于生态农产品市场推广难题,行业协会应当主动在生态农庄及农户和生态农产品销售终端之间牵线搭桥,推动符合生态农产品营销特点的农超对接模式的有效落实。在生态农产品市场行情较差的情形下,行业协会应动员地方政府运用城市主要农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来支持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生产基地支撑生态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

1.通过培育增长极来强化生态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力。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优势与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地有着直接关联性。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产品的产出规模增长并非均衡的分布在各个主产区,而是首先集中于少部分具有较强区位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上,以此生产基地为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生态农产品的大发展。生态农产品增长极的形成主要仰仗于具有集聚农户生产力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以及该组织中具有较强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农户们。通过建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方式,可以将离散化的农户凝聚为一体,打造可集中较大规模资本、技术和人才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团队暨生态农产品龙头企业。生态农产品龙头企业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来确立本企业的核心生态农产品,并围绕其核心生态农产品来创设名优品牌,再利用品牌型生态农产品来带动其它关联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扩张,从而打造龙头企业的全面发展格局。

2.通过打造区域生态农产品网络来支持集群品牌营销策略的落地。区域生态农产品生产区可以沿着主要交通干线来逐次拓展,结合各个具有较强开发潜力的重点村镇的特色农产品来选择其差异化农产品功能定位。在打造生态农产品集群品牌营销体系的过程中,营销者应当确立以生态农产品主产区为核心,以重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的等级发展体系。区域生态农产品网络的打造需要强化三个重点:一是在一定时期内集中资源全力发展前述的生态农产品增长极。二是以交通干线为辐射轴拓展生态农产品的产区规模。三是建构与终端消费市场紧密相连接的营销信息链、资金链、生产技术链、人力资源链和供应链,从而将生产区内的生态农产品顺畅送达终端消费市场,实现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月莉,郝放.农业集群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寒地黑土”品牌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6)

[2.]张晓青.共生营销视角下产业集群营销品牌价值实现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9

[关键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策划;品牌塑造;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12年,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是对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江西婺源和浙江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规划的典范,两者通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带动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生态经济转变,成为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模式的典范。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群对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绿色服务与绿色产品需求也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而拥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具有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在规划中将旅游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相结合,如何打造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特色景观?这一系列问题,将成为此类村庄规划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便文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对具有特色资源的村庄规划实践进行论述和总结,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为同类村庄规划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2、基于特色资源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琼中县便文村美丽乡村规划

2.1、现状资源特色:以红色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资源

便文村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西部,毗邻海榆中线及中线高速公路(海口至三亚),交通便利。

便文村具有较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1)历史文化方面:便文村是抗日基地和解放战争革命村庄,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是红毛镇与什运乡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2)自然景观环境方面:村庄倚鹦哥岭、村庄梯田风光优美宜人;

(3)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村庄紧邻五指山和鹦哥岭风景区,并且是琼中县打造西南部旅游区的重要节点,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4)人文景观方面:便文村为黎族人群集聚区,村中还保留部分黎族风俗习惯。

2.2、目标定位

以红色文化为特色,依托乡村环境和乡域风俗,利用优美的自然梯田风光、历史悠久的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及新建历史陈列馆、展现魅力的黎族风俗风情,努力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文化为主、多元化资源结合的海南国际旅游岛体系中重要的乡村旅游节点,成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黎族特色的红色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

2.3、村庄发展策略

(1)品牌塑造:利用多元化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同时展现民俗风情魅力和乡村生态的乡村旅游品牌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建设思路,强调村庄品牌塑造,依托现有的红色文化、黎族文化和优美景观资源,通过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围绕品牌塑造、旅游特色策划、产业带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特色节点设计、民俗节庆设计等方式,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同时展现民俗风情文化、体现乡村生态文明。在村庄景观的设计、营造与风格,项目的选择、命名和内容,标识的设计、色彩、选材等方面,都要突显村庄的“品”。

(2)旅游特色策划: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线,实施分阶段、分重点的发展思路。

在村庄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从现代旅游消费特点出发,实施分阶段、分重点的发展思路。近期利用便文村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的背景,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线;重点打造红色文化特色节点;同时利用便文村是以黎族人群集聚为代表的黎族风情村,展现民俗风情魅力;另外,结合村庄梯田风光优美宜人,且紧邻五指山和鹦哥岭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是琼中县打造的西南部旅游区的重要节点的特点来体现乡村生态。

远期在村庄品牌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积极拓展周边的旅游项目,满足旅客在吃、住、游、购的需求同时,更加注重滞留性的消费产品体系——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产品为主体,以时尚化、生态化、休闲化为特征,全面打造具有现代特色的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

(3)产业带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新型农业,诸如琼中山鸡饲养、种桑养蚕、冬种特色瓜菜等。一方面可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这些特色农业也可作为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作为生态农业观光节点,满足旅客购物休闲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的培育等多重要素的协调发展,使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

2.4旅游特色策划

(1)旅游空间结构规划:以红色旅游带串联红色旅游区、民俗熠辉园、绿色公共中心

规划依托现有的梯田、山景、红色文化、黎族村庄等资源,构筑“一带三区多点”的空间结构,打造红色旅游带串联红色旅游区、民俗熠辉园、绿色公共中心等三个片区,建设红色旅游空间节点、民族文化展示节点、绿色公共活动节点等。

红色旅游带:结合公共空间的建设,打造一条完整的有黎族特色的红色旅游带,贯穿整个村庄范围。

红色旅游区:是结合现状陈列馆、以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为中心的旅游路线,以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为主。

熠辉园:为民族文化展示区域,以当地黎族图腾加以提炼,引入设计使民族特色贯穿整个公共中心,民俗文化精髓以及革命历程熠熠生辉。熠辉园连接公共活动区域与红色旅游区,结合廊道、宣传栏等,引导游客进入旅游区。

绿色公共中心:位于村入口处,结合村委会与舞台及广场的建设,打造便文村的公共活动中心。建设绿色湖岸设施,使用绿色建材,以生态优先最小破坏的原则来建设,尊重规律充分结合地形,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彰显区域生态、人文和产业特色。

(2)旅游线路及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以红色旅游带为核心串联多个景观节点,打造丰富的公共空间景观

村庄旅游线路的设计,从村入口处至旅游区经过精心设计打造一条有黎族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通过红色旅游带,串联红色旅游区、民俗熠辉园、绿色公共中心三个片区。红色旅游区布置包括在旧址重建的琼崖纵队司令部、红色历史陈列馆、忆翠廊、眺望台、特色美食广场、古榕树广场等功能。民俗熠辉园布置黎风台、黎舞广场、祈福广场等功能。绿色公共中心布置休闲廊道、风情园、入口广场、蛙鼓鸣响、曲浪汇芳等功能。

(3)景观节点设计:根据不同特色资源布置形式多样的景观节点

把红色革命、黎族图腾、船型屋、黎锦图案等要素融入各个景观小品,如舞台、广场铺装、路灯、休闲座椅、展示栏、垃圾桶、主题雕塑等。

(4)民俗节庆设计:红色文化与民俗人文相结合

在重点打造红色文化特色的同时展现民俗文化、体现乡村生态。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是让乡村旅游地在市场上迅速崛起、“一炮打响”的有效手段。依托村庄的特色资源优势,定期举行黎族对歌节、黎锦展示节、风情摄影节等节庆活动,能使村庄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市场,逐步形成更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3、结束语

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生态、农业等多种特色资源,使各种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引入旅游策划概念。旅游空间结构构筑、旅游路线规划、特色景观节点设计、节庆活动策划等均要围绕打造品牌这个核心理念,同时把乡村旅游与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规划》。

(2)《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柯福艳张社梅徐红玳。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篇10

关键词:打造精品;推进农业;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6.004

前郭县是农业大县,又是蒙古族自治县,发展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条件优越,内容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休闲农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效率,拓宽就业机会,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几年来,前郭县立足县情,多措并举,乡村旅游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等称号。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适应都市人群融入自然山水、品尝绿色农产、追忆美丽乡愁、回归诗酒田园的休闲消费趋势,前郭县妙因寺村四季果蔬采摘园、哈拉毛都镇林果采摘园和八郎镇瓜菜采摘园等,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应运而生,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科学定位,明确思路,规划布局

前郭县坚持科学谋划,高标准布局,已形成以查干湖为龙头,北部历史文化游、西部草原风情游、南部农业观光游、中部莲花圣水游、新城休闲消费游的“一龙头五区块”旅游发展格局,前郭县乡村旅游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1.1科学编制规划

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提供战略策划咨询,将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功能与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户生活、农耕文化及农村民俗等要素有机融合,在全县范围内,整体规划精品路线,串联精品景点,合力挖掘人文历史,体验特色互异,运营互相支援,资源互补,共同行销,从而提供全套的游客服务,增加满意度。同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统一的领导组织,进行统一的谋划和管理。

1.2探索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市场性,商业化运作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重点思考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等,明确定位,策划各区域主题,例如特色农业主题、科普示范主题、商务会都主题、果酒庄园主题、体育公园主题和低碳环保主题等。

1.3实现四大升级

一是实现理念升级。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二是实现角色升级:从开发商向经营商、运营商升级;三是实现规模升级。从大景观发展到大旅游,从景点本身发展到区域联动,使景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日趋完善,能够留住游客;四是实现产品升级。做有品牌的产品,有知识性的产品,有文化的产品,有娱乐性的产品,有体验性的产品,国际化的产品。

2实施“五动”战略,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2.1项目推动

休闲农业是高品质、高附加值、高边际效益的产业,产业是基点,生态是看点,文化和服务是卖点,宜精不宜粗,宜深不宜浅。要把休闲农业项目打造成省级甚至部级重点项目,这样不仅项目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得到相关扶持资金。因此,做休闲农业项目时,一定要做精品,做亮点,要聚焦,做深、做足、做精某一类产品,特色也就显露出来,这样就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2.2龙头带动

积极引进城市经济实体,开发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牧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果蔬采摘、休闲观光、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龙头都市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实施都市农业示范村建设,着力发展棚膜经济,特色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体验、l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美化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2.3资金拉动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带动、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的发展策略,注重在向上争资、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群众集资等方式上下功夫,建立多元化拓展投融资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积极引进大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休闲农业建设。

2.4品牌牵动

优势产业和环境资源直接关系到整个休闲农业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想做大做强需从自身优势产业着手,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组织引导规模较大的园区和重点企业进行有机绿色基地、产品认证,着力打造名优品牌、名优产品。培育一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的有机农产品绿色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

2.5科技驱动

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休闲农业的基础,不仅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工程的科技创新,将良田、良种、良法有效结合,还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培育面向现代化农业的服务战略,并逐步推进“物联网+农业”的应用,培育相关新型产业。

3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成效

从总体上看,休闲农业的发展,强化了三大融合:一是“一二三”三个产业的融合。就是将种植业、加工业与服务业融合起来,形成体验经济,实现多元化收益;二是“农、旅、文”三种业态的融合。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打造全新的综合业态;三是“乡土意境与时尚度假”的融合。以乡土意境再造乡愁,以时尚度假满足市场,通过新乡土度假产品的打造,实现休闲农业的升级。大大提升农业附加值,进一步使农业变成高效的产业、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安乐的群体,使休闲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高大上”人气产业。

参考文献

[1]霍保安,韩景豹.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

[2]乔丽芳,刘亚东;张毅川.凤泉都市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20).

[3]马莹,张莉侠,马佳,张晨.上海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化资源视角[J].上海农业学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