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9:27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要领。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要领,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开辟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剧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学法指导呢?

一、要创设精彩的教学氛围

精彩的教学氛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擅长在上课时创设精彩的教学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精彩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举办得富有成效,可以施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精彩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愉悦的情境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拓他们的潜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并在得到新知识的基础上,举办比赛、讨论、综合、抽象、想象、推理等创造性学习,从而慢慢形成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要领,以真正达到进步且服从学习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构建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一种感动的、轻松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快乐。教师要以满腔的激情亲切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饱满、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以切实有效的学习要领启发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教育学生,以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教师的爱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进步的方法。从而表现出对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转变,最后到达“我真行”的地步。

二、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假如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

学法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比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要领、识字的规律,教会学生如何拼读音节,如何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指导学生“不正”即为“歪”,“拍”可直接用手势进行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学交流,通过“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如教学“闪”“问”等字时,学生在交流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个小人躲在门里”;还有的说:“我在家学习碰到了不懂的题目,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既能让学生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表达能力与识字技能的完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后,教师可按课本规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识字方法。

又如,阅读教学,教师要把阅读课文所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自主探究新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用导读法,指导学生“美读”。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知道这一节是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段话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涛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漓江的水的与众不同。这样,既渲染了教学氛围,又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课文第三段在写法上与第二节相似,要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掌握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性,分步描绘”的方式,学生通过学法指导、训练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领会出:阅读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时,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理解。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我觉得要从两个大方面分析:

一、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

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自己多看、多读、多想,充实自己,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对待学生要多举例,这样才生动,而且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因为同一个问题可能要说上很多次才能教懂,教好,要彼此成为朋友,有利于沟通。

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下面就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拼音教学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都不是硬讲,硬教出来的,而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比如: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也必须经过反复,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础零件和直呼音节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严格的直呼音节的训练。

只说不练等于白练,会说了还要会写。这个也是兴趣的导向。孩子们对学习拼音的兴趣要及时要巩固,我就请孩子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给自己的名字注音,一来可以锻炼拼音的拼读和书写。二来可以给发作业的同学减少麻烦,提供方便,拼音是识字的拐棍,他们就可以顺利的识字,一节课都在教识字了,我说这很简单,每次把你要进行的内容提前告诉我,我给他们注拼音,然后叫他们练读,练写。

科学地安排好字母教学和音节教学的程序和时间,使所学的字母在音节训练中的到巩固,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只要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善于抓重点,破难点,教规律,教方法。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是通过识字写字来掌握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

(1)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认读字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记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合等。

(2)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对于字词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

(3)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我在字词教学中,常常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生字开花。即:根据生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多组几次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生字词想到哪些成语、哪些古诗句、哪些俗语警句等,这样孩子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累好多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名言,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3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总是板着面孔,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三、语文老师要习惯赞扬、欣赏每一位学生

小学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老师要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四、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78-0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要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认为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生诵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哪一段、愿意读哪一段,这也无意之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试想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板着脸上课,在学生看来怎么又有学习的热情呢?教师应该多运用面部表情,多微笑,树立严肃但不又不失亲切的教师形象,同时可以与学生建立眼神交流,给学生点头等动作,多对其表示肯定。其次,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提问,带动学生思考,踊跃发言。在每堂课前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同学解答,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教师应该运用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多一些“你真棒”“很好”等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影响下,也会产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正面的情绪,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

2.回归生活实际,提倡体验学习,创设应用环境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所谓的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在复习课中我们要想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复习热情,更应尝试使用体验学习。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归到生活实际,让我们所有的知识网络为生活服务,为他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使所讲的语文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4.合作学习固然重要,但独立思考亦不可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出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做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

5.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并尽力与有创新性的人接触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中最后提出: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与其他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创新性就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有创新性的儿童抱有不少不易捉摸的目标,又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们,所以参加实践以及与人交流对这些学生特别重要。尤其是与具有同样特征的人——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就更有意义,他们极想模仿这些人,极容易受这些人的感染和启发。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6.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简笔画、剪贴画、多媒体画面等再现课文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5

一、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数量较多,选材也较为丰富,小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又有限,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都各具特色,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成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情境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接受,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比如,教学文言文,由于这部分知识离学生当下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定情境的内容就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习文言文很吃力。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与文章相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分角色朗读、对话等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逐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说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开展怎样的情境教学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样,情境教学才会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不重视,仍然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但是从语文的角度讲,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真正的魅力启示在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丰富想象,不断思考和体验阅读的乐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个性和优势,开展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情境教学能够满足所有学生发展,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为此,这也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情境教学时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只适用于部分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边缘地位。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上考虑得还不够充分,很多常年积累下来的教学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所以最终导致学生的体验较少,主体作用被忽视。为此,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教学,如实验体验、活动体验、小组合作体验、调查体验、网络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增强他们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逐步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在各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手段的出现无疑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带来了福音。因为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情境教学为例,多媒体的引入,往往就可以让一堂单一的以听为主的有语文课堂,转变成一堂能够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观,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情境下理解知识的课堂。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声音、影片等多种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有意识地去展开想象,进而逐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所展示出的图片、声音或者影像等资料所营造的氛围当中,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审美对象,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并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无限的想象,这样一来课堂情境教学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6

一、明确教学目标

老师要以学生为根本,在开展教学前根据学生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制定符合学生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进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要准确把握课程节奏,通过各种方法生动地讲解精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对他们以后学习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要保持和谐融洽,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对学生划分等级,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融入班集体大家庭。教师要适当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开展互动教学

开展互动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充分思考学生的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通过辩论过程,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互动教学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开放的学习方式也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在互动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带来鲜活生命力。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同时也要把握互动教学的尺度,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彻底自由的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和谐、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三、重视学生情感发展

由于学校的学生不能经常回家,所以对学生情感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是学生的老师,课下要成为学生的家长和朋友,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充分融入班集体大家庭,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情绪问题,发现情绪不好的学生要积极了解情况,采取各种措施认真开导,扮演好学生家长的角色。教师不仅要在生活中注重学生情感,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情感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文的讲解的过程中抓住课文感人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让学生情感与课文故事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心情与感情发展,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教师要以课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重视阅读与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朗读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与认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课程是课文讲解与生字学习,教师要通过讲解课文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如何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课下要搜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知识面广度。

小学课文中的文章语境巧妙、语言运用精妙、思想表达深邃,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有些好文章甚至要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结构和感情产生新的理解和体会,还能够学习精妙的语句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精美课文,发掘学生朗诵能力,并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结构和感情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合理安排一些朗读比赛、朗诵会以及自导自演课本剧等活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文的难点处、困惑处和关键处给学生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意见。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各种质疑进行鼓励,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对错误看法有任何批评意见,否则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就算有质疑也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不敢表达出来。教师要在课上针对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让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和同学讨论,和同学一起解决提出的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但无法解决时要及时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好与学生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趣味性;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趣味性教学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欲望,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蒙上一层灰彩,失去艺术的魅力,生活将缺少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呢?

一、营造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在屏幕上出现庐山、瀑布、日出、白雾等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庐山瀑布下的画面,进而理解熟悉诗句,而且还拓展了思维。其次,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狼来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演放羊娃,一群学生演农夫,有的演羊和狼,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角色中找到乐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扮演中学会一定的道理:人不能一而

再、再而三的撒谎,不然就没有人会相信你,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总之,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兴趣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二、采取多样化的趣味性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局限在课堂上,内容比较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不断丰富趣味性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享受学习。

1.重视朗读

朗读是开展有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朗读,比如说,诗歌朗诵《长歌行》《早发白帝城》《美丽的彩虹》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畅游世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以游戏带动学习

小学生正是好动爱玩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知识抢答比赛,比如说,高兴的反义词是什么?让学生举手发言,回答正确给一朵小红花,回答错误让学生背首诗或者是学青蛙叫之类。也可以进行你画我猜、成语接龙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此外,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

三、凸显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在课堂中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开口,积极开动脑筋。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作业设计,从选题、分析、解题、评价等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最后,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必读书目,比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曹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J].读写算,2013(14).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8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激发兴趣锻炼口语能力鼓励与欣赏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0-02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根据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综合需要出发的,是口语交际在素质教育方面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师进行素质教学的重点,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交流重要的方式。

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人与人进行交流,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口语方面的交际,来完成信息方面的传达,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其中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一、指导学生进行话题的交际训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方面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话题训练,如果一开始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是学生不喜欢的或者是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就会感到比较得吃力,就没有刚开始的热情,出现厌烦、烦躁、呆滞无趣的状态,慢慢地就对口语交际训练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始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供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产生口语交际方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2.我们可以提供学生这样一些话题,比如,来进行自我的介绍或描述的话题,对其要求是自我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特征,要正确描述自己,在把介绍说完整的情况下,尽量简短一些,也可以限定时间,在其他同学的自我描述时,要注意倾听他们说些什么,最后进行一些评价。

通过这样的自我介绍的话题谈论,就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话题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对口语交际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此外,通过这一口语交际话题活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坦然的面对客观而真实的自我,调动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有话可说了,进一步会大胆的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的了解。

二、培养小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源泉

1.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都具有无所顾忌的特征,他们经常会想说什么就会直接说出来。但是,由于受家庭、社会等等言语方面环境的影响,会使一些小学生比较胆小、害羞,甚至内向一些,不敢于在大众的面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就给语言表达规范学习带来了一些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主动给予这些学生关心和呵护,根据他们的特征来实施具体教学方式,着重把培养和塑造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实施课题教学中,要积极利用一些绘图、相片、视频、课件、简笔画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情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民主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心灵沟通的平台,能够使学生进行自由自在的口语交际。

2.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动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的天性,敢想敢说的特性,不害怕表达失败,勇敢的、坦然的面对自己或别人在交际中的不足之处,培养强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创设出更多交际的机会学生,要善于利用学生口语交际点所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活动,比如,语言游戏、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敢于积极表达,多给予鼓励和欣赏,像说一些“你真棒!”、“你进步很快!”、“相信你下一次发挥的更好!”等词,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

在日常的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对一个话题只有寥寥几句话的表达,并且也非常的表面化,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于探讨的话题并不有什么体验或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匮乏和表面化,所以,进行口语交际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与大自然,在实践中多听、多看、多学、多想积累素材,这就会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自然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语文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语交际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正确的倾听、表达以及交流自己想法和观点,真正使小学生学会基本的人际交流与沟通,为以后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能力是我们表达自我的能力,作文是我们抒发感情和释放自我的一个载体。中国人应该具有用母语表达自我的能力,所以学好作文既能提高文学修养,又能给自己一个表达自我的渠道,对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小学作文教学就是我们接触作文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只要在小学打牢基础,对小学生以后继续的学习就会有很大帮助。

1.传统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1作文教学写作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的年龄是比较小的,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语文作文,还要自己写作文是非常困难的。某些小学老师过于急躁,为了让学生尽快写出作文,多是采用模板教学的方法实施作文教学。老师会让小学生自己看很多优秀作文模板,之后照葫芦画瓢地独立写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固然对作文教学有很大帮助,但老师应该看到这种方法给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视野,学习一些比较好的写作手法和优美的词句以丰富自己,但是也会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每当学生要作文的时候都是对模板的简单改写,缺乏自己的思想,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2作文教学缺乏真情实感

语文作文写作本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应该是自己真情流露的过程,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作文写什么,而是怎么通过作文写作表达自己。然而,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与生活实际脱轨的迹象,很多小学命题作文的选题没有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小学生对作文题目缺乏相应的生活体检,难以在写作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而老师又硬性要求学生写作文,导致学生胡乱拼凑,作文就是流水账。长此以往,会让小学生对写作逐渐麻木,写作只为应付,作文质量不佳。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培养出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才。

2.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2.1活跃作文课堂气氛

我国传统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导,老师会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展示优秀作文,之后点评作文中的亮点部分,采用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没有互动的步骤,老师在作文课上与学生的活动环节多数情况都是老师在点评学生写的作文,而且一带而过,无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得很多学生在上次写作过程中犯的错误延续到下次写作,重复出现类似问题。为了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老师一定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作文课堂活力。语文老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老师给学生点评作文时,借助交互式白板增强点评的交互性和让作文点评更细化,加深学生的记忆。

2.2打破作文模板的束缚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借助模板作文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种模板教学法是让小学生快速学习作文的很好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量使用。但老师一定要防止学生被作文模板束缚住,让小学生作文写作变成流水线写作。老师在给学生讲究作文模板时一定要告诉学生模板并不是标准答案,写作文不是背模板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模板作文进行细致的分解,告诉学生这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和词汇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当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哪些修辞手法和要积累的词汇。这样才能利用模板作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由开始的模仿上升到创作。另外,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写作,还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素材有大量的积累。素材的积累主要是学生主动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老师要提醒学生课下积累素材,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简单分享,只要坚持小学生就一定会有很多作文素材可以用,不必局限于作文模板的仿写。

3.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教学目标。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文学修养,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有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要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