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目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9:23

个人职业目标篇1

一、影响职业生涯目标的个人与组织因素分析

第一,性别对职业生涯目标的影响。

不同的性别在职业生涯目标的五个维度上存在差异。男性比女性的职业生涯目标低一些,虽然说社会进步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弱化了,但是在很多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歧视女性的问题,女性在工作的同时家庭的负担比男性重的多,因此女性在跳槽的时候成本很高。所以在职业生涯目标的几个维度里,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而在经济晋升承诺维度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因而总的来说女性的职业生涯目标更高一些,对工作的稳定性更强一些。

第二,年龄对职业生涯目标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员工在职业生涯目标水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年长的员工比年轻的员工职业生涯目标更高一些,年龄与职业生涯目标呈正相关。年长的员工,无论是心智还是经历都相对成熟和丰富一些,无论是家庭责任感还是工作责任感都更强一些。并且,由于一个人的工作经历越丰富,他的各方面相应资源也就越多,离开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年长的员工相对于年轻的员工职业生涯目标更高一些。所以,年龄对职业生涯目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婚姻状况对职业生涯目标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职业生涯目标上已婚员工显著高于未婚员工。对于已婚的员工来说,工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了,自己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生活,负担较重了,对于工作是追求稳定了,而未婚者,可能较为年轻,没有承担家庭责任。已婚者往往大部分年龄也不小了,工作经历和资源积累也比较丰富,一旦跳槽,丰富的资源也就没了,代价相当大,所以相对于未婚者已婚者的职业生涯目标更高一些。

第四,学历对职业生涯目标的影响。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也较高,在企业中是较为受到重用和重视的群体,对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规范认识也较高,同时,这个群体在初次就业的时候年龄也不小了,对职业的人是较为现实。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生涯目标越高。

二、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第一,改善员工情感承诺的管理对策。

要想改善员工的情感承诺,就要充分的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为员工制定出合乎其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满足其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及尊重的需要的同时,帮助其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想员工之所想。

与此同时,要想获得员工内心的肯定,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让员工觉得公平、公正,没有白白的付出自己的努力。并且,亲民的领导更能俘获员工的忠心,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要经常的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关心员工的生活情况,不能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拒员工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要让员工有归属的感觉,最后,提高员工的感情承诺也是优秀企业应注意的部分。

第二,改善员工代价承诺的管理对策。

笔者认为,要想改善员工的代价承诺就可以从如下进行着手:1.给员工提供有效的、公平的完善的培训课程和安排机制,公司为其员工所提供的培训课程不仅要帮助员工提高其对于组织的认可和信任、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和岗位的适应性,与此同时也要着帮助提高员工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自身的竞争力和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状况紧密的捆绑在一起,进一步增强员工对职业的认可度。2.建立体系化、系统化的晋升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消极评价制度和体系,形成良好的薪酬评价体系和机制,加强和提高对员工的经济保证和承诺。对于在对其工作中出现倦怠和消极的员工,物质与名誉是最好的刺激,通过加薪,升职来提升员工对工作的认可和热情。

第三,改善员工规范承诺的管理对策。

要想改善员工的规范承诺,就应该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推广,建立企业磁铁效应,提高员工的规范承诺。同时,只有你足够优秀才能吸引相应同样优秀的人员加入,一个员工如果连企业的文化都不能接受,很难相信他是实心实意干工作的。纵观世界,所有出类拔萃的企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强大文化,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它就好比是一块吸铁石,吸引着优秀的人员,将他们不断靠拢,并且紧紧围成一团。

三、结论

个人职业目标篇2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究竟如何理解职业生涯设计包括两方面:

1、组织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根据组织现状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员工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订组织人才资源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旨在挖掘组织人力资源的潜力,同时引导、帮助员工获得最优发展。

2、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订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其观划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素质、宽见识、年轻化、高期望值以及心智逐渐成熟等特点。

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宏观政策、地区因素、家长因素、企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本人的因素等。本文浅谈一下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素养,缺乏对形势与职业本身的了解,就业十分盲目;

2、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

3、学生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学校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三、大学生成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分析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估。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对自己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估,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内容。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如抗压力能力、合作能力较弱、考虑问题深度不够、文字表达能力不佳等等。

2、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

3、职业定位。通过自我评估、职业环境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应对自己的职业或目标职业进行定位。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4、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目标的选择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因为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在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实现某种职业生涯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利益整合原则、时间梯度原则、可行有效原则、动态创新原则。一般我们可以首先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和组织需要的中期、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目标,通过其效果及与环境、个人的适应性,再逐步检测修订目标。

个人职业目标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步骤

[作者简介]张国华(1961-),男,吉林白城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刘康声(1964-),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吉林吉林13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软技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字[2011]第395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084-02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外部环境特点,根据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目标而做出行之有效的设计与安排。人生需要规划,职业生涯作为人生的一部分更需要规划。高职学生只有客观、准确地把握和评估主客观条件,才能做出有利于人生长远建设、真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认知与评估

1.评估自己的个人能力。能力是一个人能否从事某一职业并胜任职业工作的充分必要条件。无论一个人从事哪种工作,都要有适应的能力作为保障。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在职业自我认知中,个人能力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接受了同等的教育,掌握了相同的知识,但个体潜在的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上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都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反映出对人智力、情绪的不同要求。高职学生应该积极、客观地审视个人的能力水平,不但要清楚自己的一般能力,还要清楚自己是否拥有特殊能力,拥有哪些特殊能力。现代社会普遍重视可迁移的职业软技能。这是因为职业软技能能够被拥有者从一个工作带到另一个工作中,不受空间的限制,而且能够从现在的工作带到未来的工作中,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知识更新、技术进步、产品换代的影响。美国的会议委员会、21世纪能力合作、工作家庭合作声音和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共同于2007年对遍布美国的四百多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技能或职业软技能对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职场新人最需要的职业软技能包括:职业精神、工作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协作;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2.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人的职业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喜欢具体工作,如室内装饰、园林、美容、机械维修等;有人喜欢抽象和创造性的工作,如经济分析、新产品开发、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等。职业兴趣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强调了兴趣之于人生的重要性。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证职业稳定、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有热情,就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否则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因此,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前,首先要弄清自己的职业兴趣,然后将职业选择与个人的职业兴趣相结合,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选择未来的职业。

3.认识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理智、沉稳、粗放、坚韧、软弱、执著、含蓄、坦率等。性格特征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是决定人命运的重要因素,是构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内容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专家卡尔·G.荣格的性格学说在精神心理学界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他将性格划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以及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功能类型,由此形成八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即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高职学生可根据荣格的八种性格类型,尽早对自己的性格做出准确的评估。

4.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及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或态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美国心理学家米尔顿·洛克奇在《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13种价值观,即成就感、美感的追求、挑战、健康、收入与财富、独立性、爱和家庭及人际关系、道德感、快乐、权力、安全感、自我成长、协助他人。高职学生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这13种价值观作参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确立最新的和最科学的价值观。

二、自我职业定位与选择

1.职业定位——职业锚。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的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职业锚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职业倾向,是每个人在面临人生重大职业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认知后,便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职业锚可以分成以下五种类型,即技术或功能型、管理型、创业与创造型、自主与独立型、安全与稳定型。每个职业锚的形成都是由个人的综合因素决定的,高职学生可以参照职业锚理论,放眼未来,给自己的职业予以准确定位。

2.职业选择——5w1H要素。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5w1H)。who——我是谁。了解“我是怎样一个人”“我的职业兴趣是什么”“我有什么能力”“我喜欢什么东西”等。what——选择什么职业。必须要问自己“我面临着哪些职业选择”“我的问题有哪些”“我能选择什么职业”等。when——需要多长时间。要明白“实现我的职业目标需要多长时间”“有多少时间可供我进行思考和最终选择”“什么时间能够实现我的计划”等。where——在哪里就业。在何处就业是一个空间因素,同样是职业选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如“我未来的工作在什么样的地方,是大都市还是小乡镇”“在我的职业目标中,应该具有怎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等。why——为什么要选择它。探讨自己选择某种职业的原因、理由,思考“我为什么要选择它”“我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有哪些”等。How——怎样完成选择或目标。要考虑“怎样完成自我职业目标”“怎样找到最合适的工作”“怎样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完成选择或目标”等。

三、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在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时候,对周围的世界有所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及经济趋势对每个人的工作及工作环境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职业生涯机会评估是对影响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认知和分析,从而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最佳机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成长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离开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和成长。因此,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发展变化及与自己的关系,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所处的位置、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之于自己有利或不利的条件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较全面和充分的了解,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争取有利条件,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持续发展,实现职业生涯目标。高职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应知道世界发展趋势对工作环境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影响,未来的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美国职业生涯研究专家唐娜J.叶纳在她的著作《职业生涯规划》中指出:“个人职业发展的主要部分将取决于你是否能够预测和适应经济、新技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方面的变化。”这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机会评估提供了更高远和更全面视角的参考。

四、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1.目标的类型。从时间角度划分,职业生涯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一些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为实现中长期目标而采取的步骤,一般期限为1~2年;中期目标相对于长期目标要更具体一些,一般期限为3~5年;长期目标是自己认真选择的、符合自己价值观、与自己未来发展相结合的愿望,是一些相对粗线条、不具体的目标,一般期限为5年以上。

2.目标的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继自我认知与评估、自我职业定位与选择后,对人生目标作出的决策,以自己的价值观、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浓厚的职业兴趣、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等信息为依据。一般来讲,应首先根据个人的专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长期人生目标,然后再把这个长期目标逐层分解,确立符合个人实际及社会实际的中短期目标。人生的长期目标可以是宏伟的、轮廓式的,不要求详细、精确;中短期目标则既要有激励价值,又要现实可行,并尽可能具体明确,限定完成的时间。

五、制订行动计划

在明确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后,行动就成了关键环节,即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高职学生要为自己目标的实现制订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学习、技能训练、顶岗实习、职业软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措施。制订行动计划的目的重在约束个人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不会偏离自己设定的规划目标。一个好的行动计划必须能够明确回答三个问题,即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这就相应地形成了行动计划所包含的三个基本内容,即任务、措施和步骤。行动计划制订完成后,还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其中的各项任务。

随着计划的进展,有时会发现自己的短期目标并不能向长期目标靠近,或者发现当初制定的目标已经不符合实际,或者觉得自己原定的目标并不符合自己的真实理想。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要对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进行评估,及时修正、调整目标。也就是说,要想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根据内部及外部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新的评估与修订。

[参考文献]

[1]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2]张国华,刘康声.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建设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肖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

[4]李怡宁.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

[5](美)黛安娜·萨克尼克,威廉·本达特,莉萨·劳夫曼.职业的选择[m].周文霞,潘静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葛玉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个人职业目标篇4

 

关键词:教师职业自我 内涵 策略

 

一、教师职业自我的内涵 

自我,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最早由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之后许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探讨。coopersmith(1967)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罗森伯格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shavelson提出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即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按一定层次多维度的范畴建构。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体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库利则把自我看作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因此,自我可看作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什么是教师职业自我?有学者指出,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显然,教师职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自我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它的主体是自己,对象也针对于自己,是在专业工作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因此,我们可将教师职业自我界定为: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自身专业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对职业工作起着显著影响的一种教师个体专业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对教师职业发展起着维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自我的标准 

1.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 

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自我必将是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的。具体表现在:第一,能够引导教师认识自身的个人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第二,能够引导教师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第三,使教师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第四,引导教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第五,引导教师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与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第六,使教师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① 

2.反映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统一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是教师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教师的发展需求。而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多样的,其间必然存在合理性的问题,那些与自身客观条件不符的需求不能作为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其次,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对组织需求的分析,如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学校需要的人力资源的类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只有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定位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将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统摄其中。 

3.教师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成为职业自我关注的焦点 

教师的职业生涯有“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之分。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从教师内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来看,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与外职业生涯构成因素不同的是,内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够带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提高内职业生涯而取得的工作成绩带来的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见,内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因此,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自我应把“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 

4.教师职业自我的内容具体、可操作,结果可度量 

一份有效的职业自我必须是个体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职业自我从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策略的拟定、职业发展结果的评估与反馈,

每一环节都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如一开始可以根据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来阐述职业发展目标。第一,s——specific:明确的,明晰的目标便于教师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调控,也便于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评判。第二,m——measurable:可度量的,即目标达成的成果形式,有可能的话最好有确切的数量指标。第三,a——achievable:可实现的,是指我们设计的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低,对自身发展而言缺乏挑战性。第四,r——realistic:切实可行的,即指目标的可操作性。第五,t——timeconstrained:时限性,即指目标的实现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限性有利于对目标完成进度的检查和监督,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选择完成各个子目标的、合乎逻辑的、可操作的行动项目,最后对这些行动项目在时间上进行系列性安排,每一项活动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策略、所需支持、完成期限、预期结果、对结果的评估与反馈等。

三、教师职业自我的策略 

1.自我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具体包括“自我分析与评价”和“生涯机会评估”两个阶段。第一,“自我分析与评价”阶段,主要是对自身的价值观念、志向、兴趣、需要、性格、特长、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专业发展水平等的分析与思考,其实质是确定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以谋求个人最大的发展。第二,“生涯机会评估”阶段,主要是指分析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场所,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环境特点(硬环境和软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对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战略的分析,对自己在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分析,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条件与资源的分析,对获得资源途径的分析,对付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等。社会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大环境,制约着教师发展的进程。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的分析。

    

对自我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也可以概括为swot分析法,即对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教师在自我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应更多侧重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教学实力和存在的问题;而对威胁和机会的分析,则需要更多地着眼于外部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教师要尽可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2.职业目标定位 

职业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即对职业中工作方向做出选择。教师在路线抉择中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想往哪一路线发展。是选择向教书育人方向发展,还是向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或是兼而有之。二是能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的发展路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每个教师的客观条件也不同,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必然存在差异。三是可以选择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发展路线为教师提供的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不同。总之,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自身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第二,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目标可以从时间和性质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一是从时间上来分,可以把职业发展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从性质上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内职业生涯目标和外职业生涯目标。内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观念目标、工作能力目标、工作成果目标和提高综合素质目标。外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目标等。教师在职业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目标进行组合,可以考虑按时间或功能组合。按时间组合,可以分为并列和连续两种形式。并列是指同时实现两个或多个平行的目标,连续是指将各个目标前后链接起来,后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以前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基础。按功能组合,可以分为因果和互补两种形式。② 

3.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 

职业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的条件,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确定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进而确定完成专业发展任务所要开展的活动。③能够促进教师完成专业发展任务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学历进修、自学理论、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随笔、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听课、校本教研、培训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策略不单单是一个活动项目而已,而应该包含许多活动的组合

。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各项活动的整体配合和灵活应用。职业发展策略拟定之后,就要付诸实施,否则再好的职业自我只能是空中楼阁。 

4.职业自我的调整 

教师的职业自我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工作,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界定是否合适,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因此,要使教师职业自我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教师职业自我进行评估与反馈,修正职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方案,以适应条件的改变,同时也为下轮职业自我提供依据。成功的职业自我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目标的存在只是为自己的前进指示一个方向,而自己是目标的创造者,所以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更改它,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④可以说,职业自我的调整过程就是教师个人不断自我认识与反思,不断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 

注释 

个人职业目标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本质

[作者简介]赵娟(1979-),女,河南濮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本理论与成人教育。(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30-02

一、问题的提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现状及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并渐趋规范的发展过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指人才毕业后的去向及将来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人才培养规格包含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部分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具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仍存在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不清晰、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表述趋同、未能充分与地域经济特点良好结合等问题,引起社会多方的困惑。

1.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现状。目前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包含的内容较为空泛,缺乏针对性。我国高职教育从最初确定“面向生产第一线”到面向“经济建设、生产第一线”再到后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语言的变化虽然体现了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积极反应,但也使得人才培养方向变宽,直接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宽泛,引发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争论。二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表述趋同。由于“高素质”的目标引领,强调满足“岗位群”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中较多出现“综合”“多元”“宽基础”等字眼。从表面来看,这体现了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但也说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存在诸多困惑。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有限,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限定下,既能照顾到专业发展的深度又能提升人才素质的综合性,对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讲是突出的矛盾。三是未能体现地域发展需求。各地域之间经济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长期以来出现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造成了贫富不均等诸多社会问题。高职教育尤其要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其职业发展道路较之普通高等教育更多指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能够更快更直接地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引领作用,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应在准确分析当地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具体标准制定,以便在专业设置、课程组合和实习实训安排上综合考虑。

2.来自多方的困惑。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学校据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选择课程组合;企业据此了解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水平和能力结构;社会据此了解各高职的专业设置及具体培养水平的差异,因此,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但从现状来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语言描述却未能很好地消除人们的疑虑,没有帮助各方更好地了解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一是学校之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引发了学界对“高素质”研究的热潮。综合各项研究结果,一般把素质分解为“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并认为素质高于知识和能力,包含的内容更广。也有学者提出,高职人才素质应满足“岗位群”的需要,需要“多元”和“综合”,于是出现高职院校大设人文课程的现象。课程门类多固然好,但却与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产生矛盾。技能型人才培养强调产学结合,通过专业的实习实训来提升人才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这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的社会实习、实践。高职三年如何既能保证专业知识的深度、技能的熟练程度,又能同时学习宽泛的人文课程,这些问题困惑了许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二是企业之困。企业理应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但目前却无法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看到高职学生的专业特性。虽然高职培养目标中对技能的表述较中职和技校高了一个层次,但距离企业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仍有较大差距。从宏大的语言表述中,企业看到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模糊、宽泛的,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三是社会之困。面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将高职理解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大专”形式或是中等技校的高级形式,但高职的含义究竟为何、高职的竞争力何在,社会并不了解。根据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对高职的误解及对高职的困惑,直接导致社会对高职所培养的人才认可度不高,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和发展。

科学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正确解读高职教育的本质,重申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审慎思考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应遵循的具体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的重要意义

1.从学校角度讲,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育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组织课程体系,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组合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定位和清晰的描述可以让教育管理者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更有效地选择和组织各种资源。

2.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讲,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方向。学生在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时,可以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预设,明确高职的人才定位。

3.从社会角度来讲,人才培养目标是对社会需求的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有不同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是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形式呈现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特征,社会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高职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可以弥补原有教育序列发展的不足,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思考

综合目前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多是对领导讲话、有关政策语义的字面解读,表现出较强的形而上学倾向和主观化倾向,缺乏对社会实际的调研和准确理解,缺乏对我国高职特点的具体把握和市场所需人才规格的客观分析,未能较好结合社会发展对高职的明确要求,使得目标的制定脱离现实。具体来讲,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综合考虑以下内容:

1.厘清教育本质――注重教育目标的终极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首先要具备“教育”的本质特征。台湾教育家贾馥茗女士认为,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高职教育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带来的自然结果,而不应本末倒置,将社会发展置于个体发展之前。当前的高职教育无论知识内容的选择还是教育的方式都出现了只谈“社会”而不见“人”的情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和发展潜能,长此以往,将会因个体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底蕴缺乏而影响社会发展。

2.把握高职特性――区别已有教育形式准确定位。什么是高职教育?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一般来说,对高职特性的把握要区别于两个相近概念: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学术性”和“研究性”,而高职教育则要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直接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做到更快、更好地衔接。高职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与中等职业教育有明显的层次之分。高职更为强调“术”,强调对技术的掌握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具备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之为人的整体素质上,更注重生命的哲学意识和对人生的宏观把握。

3.遵循系统性原则,兼顾“度”的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注意把握“度”的平衡,既要体现教育本质,又要突出高职特性。针对当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语词的表述精练而不失具体。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语词的表述上有诸多模糊之处。为了扩大生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么大而全,使得人们对高职的定位产生模糊的感觉;要么不能准确把握高职特性,不能合理预期毕业后的人才去向,使学生对高职产生不合理期待。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中,要使人清晰了解高职的定位与特性,明白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在校期间的知识结构,对未来发展产生合理预期。二是专业能力设定要体现差异性。高职诸专业之间的人才培养目标表述出现趋同的现象,有学者认为,这是为了满足“岗位群”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而“岗位群”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不同专业之间首先应体现区别和差异,帮助企业和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专业特性与人才的具体培养规格,使个体有的放矢地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发展自己,使得企业能够更清晰地将用人单位需求与学校的不同专业更好地匹配。三是时间考量兼顾短期与长期。高职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序列,对人的培养不应仅着重于单项技能的具体掌握,而应从生命质量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个体禀赋和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引发人内在的创造性,更好致力于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为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注入更强的生命力,使教育适当超前于个体和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促进个体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四是空间限定侧重本土区域。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高职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适销对路”的人才。此外,还可依据对当地政策的深度了解、对当地经济的合理预期以及对当地人力资源特点的充分了解,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资源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五是内涵兼具做人与做事。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因此,应从生命教育视角出发,避免学生成为只拥有“专业性”和“技术”的工具性人才,而应首先致力于个体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名梁.试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问题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07(24).

个人职业目标篇6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作为中职学校把德育课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传播的载体,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但不少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

本文主要结合德育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如何有效地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了一些探讨。

一、提高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帮助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学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二、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过程

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我校为中职的烹饪学校,学生大多确立与餐饮相关的职业目标,可行性和实际性较高。

3、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三、针对不同年级,分步做好规划

要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一年级多学习基础知识,打下好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五星级酒店里工作,性格较内向的从事厨师行业,外向的可适当的选择主管及经理职业。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清楚自己最终的职业理想目标,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为自己最终的职业理想目标制定阶段性目标。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将基础打的牢固,先从底层干起,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三年级为冲刺期: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面试。

任何一种光荣一种待遇应该靠不断的努力来争取的,要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因此,针对懒惰、没有计划和目标这样的同学,我们通常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勇于承担责任。你或许能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自己对学习兴趣不高,不要找借口,学无止境,抓住任何机会学习。要象海面吸水一样吸取知识。

第二:认识到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决定你从功课和老师那里获得多少东西。你必须抱着积极态度对待学业。

第三:多方征求意见。良好的建议不会自己找上门来,你得经常找你的前辈谈心,从工作经验上他们会给予很大的帮助,聪明的人则广泛的猎取信息。

个人职业目标篇7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由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

目标管理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之一,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

目标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

一个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与调整和目标实施结果的考评。这样的目标管理体系在工商领域被广泛运用,但在事业单位的高职院校运用不是很充分,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侧重在目标编制方面探索高职院校的目标管理。

二、高职院校目标的编制的问题分析

1.目标的分类与目标的编制主体

目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细分。

(1)按照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中、短期目标,一般1年以内为短期,1-3年为中期,3年以上为长期。中长期目标事关全局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其制定的责任主体往往是学院的高层,而短期目标的制定主体则是学院各个二级部门和二级学院,但笔者认为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2)目标按照组织层次分为可区分为总目标、单位(部门)目标、个人目标。(1)总目标:指整个学院的发展目标、大方向。学院总目标是由学院高层(院党委)制定,而经过学院职工代表大会认可之后得以正式设立。通常根据高职院及整个社会环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职业院校的发展远景等方面的因素而制定的,内容主要涉及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2)单位(部门)目标:学院目标经过分解形成各单位(部门)目标。(3)业务单元目标:部门目标经过分解落实业务单元(如教研室、具体专业)而形成的目标。(4)个人目标:业务单元目标经过分解落实岗位任职人员的身上,形成员工个人目标,目标管理的目标单位是锁定“个人”的。如此,由上而下形成一个目标体系,下一层目标都是为了达成上一层目标所拟定的。

(3)目标按照表达方式和属性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目标是指组织的发展方向或企业定位,它是企业目标的本质;定量目标则是定性目标的具体表现或分解,它是组织目标的表象一般来说越是低层次的、具体性的指标,就应该越量化。从目前高职院校目标制定的状况来考察,定性目标一般是学院高层人员制定,而大多数定量指标则由学院中层以下人员谋划。

2.目标的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目标制定的基本程序是自上而下的,主要通过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并在(院级、系部)两级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通报或表决。

高职院校目标制定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先进指标锁定法。比如按照已经达到或正在实施到的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的标准进行标准体系的制定。比如众多国家示范性学院建设单位的目标大多以已经达标的示范学院的目标作为参考进行编制。二是特色+项目编制方法。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就以凸显化工人才培养、服务化工产业为主要特色,围绕这一特色构建化工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以化工为主的校办厂等,实际上就是以项目来支撑特色,特色是总目标,项目是子目标。三是职能体现编制法,一般按照学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三个功能的定位来编制目标。比如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育出能力凸显的高技能人才,那么其二级目标就有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目标;比如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目标应该是科研的转化和对生产、服务的直接指导,那么就有对经济社会进行培训教育、服务产业引进资金、服务企业等方面的二级指标。

3.目标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编制主体认识的误区及其负面影响。高职院校一般将中长期指标(包括上文提

到的总目标)编制的主体都定格为学院高层领导。这显然是有误区的,因为中长期目标涉及到每个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长期建设,而学院高层领导未必对学院所有专业的发展有所研究。在科研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校高层领导也未必对学院所涉及的所有科研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清楚。因此学院中长期目标主要由学院领导层来制定必然会影响到目标的广度、深度、合理性和有效性,也必然影响目标的执行力。

第二,自上而下的编制程序,限制了二级部门和广大员工的参与,阻隔了二级部门和广大员工在目标制定中首创精神。虽然学院高层将目标编制后会通过座谈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征求意见等,但一般都是目标基本确定之后的事情,二级部门和教职员工的意见最多只能起到修补的作用,而没真正起到相应的参与和对原始指标的首创作用。

第三,目标编制方法的局限。在上述的目标编制方法中,先进目标锁定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之一。常言道,不会过日子,看邻居。但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在运用这种方法过程中,往往是基本照搬兄弟院校的目标体系。照搬的后果是将自己的办学条件、特色等置于一边,最后不是因为目标定得过高而难以实现,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而缺乏竞争力。特色+项目编制方法已经是被高职院校运用较多的方法。纵观全国二千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期盼拥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方面,比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将化工相关专业打造一流专业、创建省级科技创业园等目标就是真实的写照。但许多高职院校在突出特色的指标编制过程中,会矫枉过正。在突出特色专业和特色科研方面,往往存在忽视专业均衡发展和浮夸之风。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视察,其实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机构,一个院校数十个专业,将一、二个专业做强,而忽视大多数专业建设,这样的目标体系是不利于人才培养大局的,也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对于产学研结合,一个高职院校动不动就要建设省级、部级科创园,这样的目标与学院的科研基础、硬性条件等是否相符,是否更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等,都是值得商榷的。职能体现法是高职院校传统的目标编制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来编制常规性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型工作目标,尤其是中短期的一些目标。但这种方法运用不当就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后果,一是短期目标不能与中长期目标对接,导致中长期目标最终难以实现;二是有些短期目标不能体现内涵建设,急功近利,华而不实,不利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比如2年内要建成多少建筑等。

三、目标编制的完善与改进

我们必须从编制主体的认定、编制程序、方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目标编制水平,以适应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目标编制主体的构成。不论是中长期目标或总目标,还是短期目标或二级目标等子目标,学院领导高层、中层管理者、教研室或专业负责人、骨干老师等均应成为目标编制的主体。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院的中长期目标或总目标,更需要上述主体自始至终参与。自始是说,在目标还处于模糊阶段,就发动所有参与者提出不同的目标概念,然后通过讨论、甄别、筛选等阶段,确定出相对合理可行的目标体系。上述目标编制者的构成能够为高职院校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各主体所在的课程教学、学科研究、部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支持,能够较好地克服主要由学院高层领导作为目标编制者的面窄、深度不够等局限。

第二、目标编制程序由“自上而下为主”向“上下平衡、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等方式转变。所谓“上下平衡”就是在编制学院的指标体系的初始就要上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和下层人员应该同步参与初始目标讨论,包括概念的提出、形成等最具有前瞻性的内容。“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是说目标体系的形成、建立与完善,首先要发挥中低层管理者和员工的专业优势、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始“自上而下”展开探讨和决策。上述的目标编制程序的转变,不仅能使学院的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深入,而且更有利于目标体系的实现,因为经过这样程序确立目标体系,群众基础厚实,领导者和执行者的共识更加广泛。

第三、必须根据高职学院自身的功能定位、特色来运用相应的目标编制方法。首先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有个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定位。从内涵视角来考察,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蓝领或白领初级阶段的人才;从社会服务方面,高职院校主要是帮助企业进行技术人才培训或者提供应用技术支持等;在科研方面主要是科研成果的转化,不具备进行重大科研的硬件和软件。从外延视角考察,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专业覆盖工商、财务、服务、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业、化工等方面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高职院校服务领域已经覆盖经济社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众多领域;在科研方面,高职院校将其拥有的专业的科技应用成果在相应行业内进行应用推广。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职院校的目标编制方法应该以“功能定位法”为主,以“先进目标锁定法”、“特色+项目”编制法为辅来进行目标体系的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参考先进目标的同时,不会将某些假大空的目标作为理想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出办学特色的时候,不会因为凸显特色专业而忽视其他众多专业的整体发展,进而避免仅仅体现形象的项目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赵涛.绩效考核与量化管理全方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2]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

[3]池临封、刘继荣.目标管理:高校岗位聘任制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4]周志轩.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

[5]李剑峰.团体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卟教学与管理,2002,(35)

作者简介:

个人职业目标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075-02

据北森职业咨询公司与劳动部开展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结果显示: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1/3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大学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3/4。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而在职业生涯前期所做的无谓尝试,形成的时间浪费,无论于己于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所谓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历程。这个历程有长有短,各人互有不同,有的几年,有的十几年,更长的可达几十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生涯是人生最辉煌灿烂的阶段,人的生命的价值基本上都是在这个阶段才得以体现出来。

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它是是个时间概念,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意指职业生涯期。包含有具体职业内容的发展概念、动态概念。职业生涯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内含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包括从事何种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等具体内容。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便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重要依据。为此,成功的职业生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科学的目标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毫无方向,对前途一片茫然。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1.制定阶段性的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今后职业发展的最高点或职业理想,时间为5―10年。这里涉及一个职业定位问题。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时,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依靠这些原则可以快速正确地缩小自己的定位选择空间,从而使职业定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一是择己所爱。职业定位首先要想到自己喜欢哪种职业,或者对哪种职业比较感兴趣。一般来说,只有从事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工作,工作本身才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才会变得妙趣横生,因此择己所爱是大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定位的首要原则。二是择己所长。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必须善于从与竞争者的比较中来认清自己的所长和所短,亦即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不过,为了真正能择己所长,大学生应特别注意要尽可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未来的职业定位在与自己所学有较密切联系的行业领域。三是择市所需。在进行职业定位时,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社会职业需求状况,还要善于预测职业随社会需要而变化的未来走向,以便能使自己的职业定位富有一定的远见。

中期目标时间为3―5年,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在大学期间应当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的时间可以年、月、周或天等为单位。

2.制定具体化的目标。制定具体目标主要是合理制订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具体的生涯规划目标。一年级为试探期,主要目标是适应大学生活,转换自身角色,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及其重要性;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一时期应确定大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并为此做相应准备;三年级是拼搏期,不论是何种目标,在这一时期都应当是尘埃落定,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是为此做全力的努力和拼搏;四年级为冲刺期,主要任务是抓住时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最后的冲刺。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要符合社会与组织的需要,要适合自身的特点,目标要高但决不能好高骛远,目标幅度不宜过宽,要注意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目标要明确具体,同一时期内的目标不要太多,同时也要考虑职业目标与家庭目标的协调。

二、系统分析自身优和劣势

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因而,自我评价仍需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

1.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不同的择业者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因此,弄清个人特征是科学地选择职业的基本条件。就大学生择业而言,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是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

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力气,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整体协调控制等。

择业者的择业能力是直接影响其顺利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是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总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在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

职业个性倾向主要是指个人的职业兴趣与性格。对于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了解职业的详细状况,朦胧地表达职业兴趣可能造成失真。因此,职业兴趣评价必须根据人的职业兴趣特点和职业性质,对职业进行适当地分类,然后作出分析和判断。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

2.自我评价的原则。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对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择业者在自我评价时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适度性。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意识不到自己的条件限制,甚至自傲狂妄,由自信走向自负;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忽视自我的长处,缺乏自信,过于自卑。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对自己都是不公正的。二是全面性。即自我评价应当全面,既要看到优点和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缺点和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三是客观性。即在自我评价时,尽管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应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只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才有可能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真实。四是发展性。即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自我评价时,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评价不但应当对自己的现实素质作出适当、全面、客观的评价,而且应当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变化,预见性地估价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三、制定提高和完善措施

大学阶段是完成职业生涯设计的奠基阶段。要按照目标要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努力达到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一是适应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生活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初步了解自己与社会,做好规划。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要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英语、计算机知识,在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争取尽早通过等级考试。二是探索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是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时期,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测评,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作出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决策。三是拼搏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是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四是冲刺阶段。这时,可先对前期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期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写好简历,特别是要写好在前几年积累的与自己要申请的职业相关的各种实践经历,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四、积极付诸行动

如果没有行动,计划就毫无价值,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是不能代替实际行动的,没有行动的人,只是纸上谈兵,成不了大业。要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变为现实,必须按照计划去行动。

1.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立即行动。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从现在做起,才能完成你的人生规划。可是有些人总是有拖延的毛病,对于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总是用种种借口拖着不办。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后年,最后直到把事情拖垮。

订了计划,就要行动,不要考虑那么多,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也是正常的,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人生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前进的。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行动是习惯,拖沓也是习惯。这种习惯与能力无关。有些人能力很强,但就是因为有拖沓的习惯,使自己一事无成,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实现。所以,这个习惯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就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取代拖沓的习惯。当发现自己有拖沓的倾向时,静下心想一想,你的目标是什么?在此时间内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今天不干,明天会出现什么问题?考虑完这些问题后,定出一个最后期限,自我约束,渐渐地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2.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只有立即行动还不够,还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因为,前进的道路并非平坦大道,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困难,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没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生涯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有些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期,坚持行动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力就逐渐减少,行动也就难以坚持了。特别是工作较忙时、工作有变动或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按计划行动就更成问题了。有的人在此时就放弃了行动,终止了生涯规划的发展,使事业的成功大打折扣。

3.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并不是每一份付出都能带来一分收获,它还需要提高行动的效率。一是集中力量向目标发起进攻。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不把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到实现目标上,把过多的力量耗费在无谓的事务上,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目标。二是排除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有许多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对于那些无益于目标的活动要力求避免。三是注意行动不要偏离目标轨道。目标行动是新的行动,往往会受到某些阻力或者是受自身习惯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发觉以后要及时加以纠正,免得回到老路上去而前功尽弃。四是不受他人的影响。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甚至一些讽刺打击的意见。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因为自己的目标并不一定非要得到他人的赞同。只要自己认准了的目标,就朝其方向前进。

职业生涯设计是科学规划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准备几套实施方案,当情况发生变化,及时调整设计方案,行动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使规划落空,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9(1)

2.刘静,李桂山.大学生职业生涯干预中参与性及互动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23)

3.刘宁,谢晋宇.从职业生涯的二元性看职业成功的评价.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4.陈军,钟新.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的再思考.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1)

5.王征,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个人职业目标篇9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托员工培训,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旨在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达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绩效提高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员工培训

一、引言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一个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培训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开展的人才培养、储备工作,可以帮助员工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它以其内部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更新能力的提升,保证了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21世纪企业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最优方式。同时,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依赖于“人”,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如何以企业培训为依托,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达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繁荣的双赢局面,是企业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企业培训。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投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员工提高职业能力、促进潜能的开发。在企业培训的实践中,一些员工在培训中成长成熟后,或跳槽另觅高就,或要求加薪提职。企业因此认为,与其这样,不如凑合不搞培训。然而,因噎废食显然是不可取的。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舒斯特对1284家公司的专门调查:接受企业内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其投资收益率平均比没有做这些事的企业高11%左右。

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组织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因为大部分人力资源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在选择是否进入一个企业时,都会注重未来的发展机会,因而培训也是大多数人重点考虑的筹码。如果一个企业始终只想着如何利用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热情,是很难取得长足发展的。

良好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为改进员工的态度、提高知识与技能管理提供服务、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最终可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培训后即使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只要不是群体行为,员工所带走的只是个人学到的技能,整个组织的文化和结构是带不走的。

2.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指企业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员工提供在工作中增长职业素质的培训机会,从而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进而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它包含如下两重含义:一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职业生涯管理,应是一个满足员工、管理者和企业三者需要的动态过程,它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企业要认真了解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希望从职业中得到什么,他们的优势和局限、价值观以及他们与组织正在考虑的备选职业是否匹配。同时,企业还必须提供自身发展的目标、政策、计划和制度等,帮助员工做好自我评价,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良好的竞争机制。管理者则要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让员工对某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以便在进行个人工作反馈时提供更好的帮助,并提供员工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信息。

企业的培训需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一致,重要的在于使员工的发展和培训同步,或培训略超前于职业发展。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和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因此,许多公司把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使企业和员工在培训上获得双赢的“金钥匙”。

二、企业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方略

1.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提高培训有效性,改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战略目标为企业培训提供了方向,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许多企业缺乏将“个人奋斗”整合为“共同愿景”的过程,而一个缺少战略目标的组织必定人心涣散,互相制约,难以发展。同时,企业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奋斗”之上的,是在“个人奋斗”基础上的整合。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组织的系统设计,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企业培训体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在个人阶段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也不断地向组织的战略目标靠拢,既激励了员工们持续的努力和奉献,又使得组织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指导思想,实现了组织和个人“双赢”的管理模式。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技能的提高,而企业培训则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开发。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中,强调员工培训、植入职业生涯规划,由个人职业规划、个人知识积累、个人技能提高推动组织整体绩效的改善,进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样,组织的整体发展也可以带动个人发展,两者互相促进。比如我们可以一改过去员工个人独自的职业生涯设计方式,由组织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个人性格测试、素质测试、技能评估等,帮助员工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结合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现状、人力需求态势等,向员工科学地提供员工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参考,与员工共同制定符合组织需要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在组织内部设立职业发展通道,调动组织内部的岗位资源,促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受到组织发展目标的影响,规避企业培训后人才流失对组织的战略发展产生的分险。

2.充分了解和把握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和培训需求。职业生涯管理作为组织的一种长期、动态的管理过程,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和组织发展的全过程。而具体到每一个组织成员,由于其处于个人发展及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又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因此,企业必须抓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关键点,实施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比如在职业选择阶段,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是帮助员工选择一个满意的职业。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新员工的学识、态度、兴趣和爱好、职业价值观等特征,并指导其正确选择所提供的职业,做到职业与人的能力、特长相配,也与求职者的从业愿望相符。而在职业稳定阶段,员工的职业愿望已基本停

留在某一固定的职业上,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也有一个固定的目标。此时,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趋向于以员工的职业锚特征为依据,根据每个员工特定的需求,引导员工自我发展并吸引员工稳定地“抛锚”。如果对有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想走管理型职业发展通道的员工,应根据其发展,不断考评其在诸如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商务能力、金融财会能力、交际能力方面等的进步和潜质。

3.制定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计划。

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旨在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通过培训进一步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与特长,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企业内各个职务的工作内容、任职资格职务升迁路线及职位空缺、工作轮换和培训等信息;通过基本素质测评,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通过对话及公开的职业生涯研讨会等形式,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将来能做好哪些工作,并将这些工作按一定次序排列出来。在此基础上,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目标。企业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既要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也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使员工的职业目标选择和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对其具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又要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4.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完善培训管理工作。培训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培训方法的选择必须与培训需求、培训目标相适应。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管理工作的完善要注意受训者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等。在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培训方法面前,可视需要选择一系列培训方法,可采取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为重点,多种方法变换组合的方式,使培训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比如在职业维持阶段,职业培训一般在业绩、能力考评的基础上进行,以帮助员工达到职业发展目标为目的。培训方法可选择:

(1)知识补充培训,及时给员工补充新产品、新设备的知识和其它一些必备知识的更新等;

(2)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对基层员工来说,主要是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来说,还必须有思维、观念方面的培训;

(3)专业人才的培训,即根据企业需要,开展有关专业技术或管理技能的素质培训;

(4)人员晋升的培训,即在员工晋升之前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满足其即将就任的更高职位的要求。

在探索、立业阶段,员工相对比较缺乏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对企业的习俗、价值观和相关理念等文化方面的认同,还没有形成在特定集体中进行协作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基础的职业培训。在这方面,海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企业,较好地运用培训方式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企业,进而留住他们的心。其新员工培训“四步曲”:第一步。使员工把心态端平放稳;第二步,使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第三步,使员工把归属感“养”起来;第四步,使员工把职业心树起来。海尔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培训管理值得企业鉴借。

5.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实施评估系统,营造培训成果转换环境。基于企业培训的职业生涯管理实施效果评估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人职业成功评价。职业成功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受训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界定都具有一个独特的标准,包括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的范围、被承认的地位和被承认的方式等。由于标准的多样性,企业应根据员工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策略。第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实施效果评估。对企业来说,一切都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来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并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价:

(1)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适应性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是否为企业高层领导所接受和支持?是否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支持?是否符合当前的社会观念,为社会环境所接受?

个人职业目标篇10

关键词:生涯规划 生涯评估

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中职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中职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也叫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趋向做出的一种预先的目标选定和为实现目标所作的设计与策划。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中职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中职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经过生涯规划教育,中职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概念,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知道中职生要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我们国家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比较晚,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了还不十分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转变就业态度,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校正和深化对自己的认知,进而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最终找到理想的职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呢?

第一步、分析和认识自我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常与他(她)本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能力等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兴趣、性格等是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应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作出客观且全面的自我分析。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与自己的兴趣、性格相一致的职业;思考自己最看重什么,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将自己的爱好与社会需要挂钩。

1.根据兴趣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人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具有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只能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因为,只有把它们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兴趣、爱好才会获得现实的基础,也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求职者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发展自己的专长,从而使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明确的针对性,确保在求职时拥有一个更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2.根据性格择业

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欢周密思考,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于选择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于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

3.根据气质择业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人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选择了记者的职业,但生性沉稳、反应迟缓。于是,原先理想的职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的气质与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可见,气质不同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到具体工作的成败。所以,求职者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4.根据能力择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各种职业都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必须了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再做出选择。

第二步、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不仅仅是学一门专业的问题,更是决定未来我们要面对什么,甚至关乎我们一生工作的问题。希望所有中职毕业生及其家长慎重对待专业选择,必要时不妨请专业的职业规划人士出谋划策,要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专业选择三大误区

1.缺乏了解

不仅对自己的不了解,还有对专业不了解,从专业名称表面去理解其涵义,觉得自己很喜欢,而真正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试想,上学刚刚接触专业就了无兴趣,如何能够把它学好?又如何能喜欢与之相关的工作?如何能够在未来把工作做好?

2.惟命是从

听从家长的安排,家长由于各方面的考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从事一些他们认为好的专业,从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爱好。

3.跟风现象

盲目跟风的现象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这几年哪个专业吃香,报考的人数就呈直线增加,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的选择,都没有考虑适不适合自己,读完后的市场前景会怎样?单就前几年非常火的财务专业,现在已是趋于平静,但就业市场上仍是供大于求。

(二)如何做好专业选择

1.了解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并对这些专业进行深入了解

可以登录相关专业学校的网站,了解一下专业培养的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内容,以及毕业生的大概去向。这样就对自己要选择的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确认一下这些课程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对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同样有热情。如果觉得没兴趣,千万别勉强自己,毕竟

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

2.对于家长的建议既不要轻言不顾,也不要盲目听从,要有取舍地全面把握

家长是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一个“现代人”自己的建议,不可避免地常与孩子想法产生冲突,但是,要明确,最终面对的,还是学生自己。因此,学生要深入想一下,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如果听从父母的建议,自己是不是能够按照父母设计的路线一直走下去呢?

3.跟风是最不明智的

如果是在没有考虑自己兴趣的情况下跟随大流,一旦“大势已去”,很容易被大流摒弃而落下。“当时”的风潮只能说明“当时”的现实状况,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形造成的,而你面对的是未来,你就要带着一个发展的目光去分析:这个专业是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呢;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呢;按如此情形膨胀下去,会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呢;自己可不可以另辟蹊径,找到一个随社会情形发展而踊跃而出的“黑马”型专业呢……

第三步、确立目标

1.确定志向,明确职业目标

遵循“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原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合理的规划。远山上的风景只是你想象的目标而已,他不是你真正的目标。你首先要去知道你的真实目标是什么?当老板固然不错,可是他的不易你了解吗?警察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有多危险你知道吗?这个行业的工程师挣钱多,可是他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你了解吗?长期以来,我们只喜欢放大那些好的值得炫耀和传播的信息,对于真实的职业状态鲜有完全客观的描述,你首先要去了解职业的全部,不仅仅是它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这些信息找到现实中可以实施的具体目标,还要学会分解目标,将一个长期的职业目标,划分为几个成长的阶段,并能有效实施和达到目标。所谓制定目标要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长期目标就是你所希望的那个成功的职业梦想,短期目标呢是你可以逐步实现的。第一个短期目标怎么定,一个简单的法则:你跳一跳可以够得到。

2.坚持,再坚持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险阻,你都能坚持你的职业理想吗?职业生涯的成功,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看你坚持了多少!坚持,持之以恒的追求,这就是最简单的职业生涯成功的真理。马云在他的演讲中讲,他不懂技术,也没有资金,成功的唯一法宝就是坚持了自己的梦想。职业成功的法则就在于你能矢志不渝的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要怕别人不屑的眼神,不要担心短暂的危机,也不要怕自己的能力还有欠缺。只要我们树立了理想并坚持着勇敢地走下去,成功最终一定属于你。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来鞭策我们自己:“Yes.i Do!”

第四步、生涯评估

山的高度决定了你的期望值大小和目标的高低,也影响着你的激情和动力,请选择有高度的山作为自己的目标吧,选择没有高度的人已先输掉了一半,因为海拔2000的山即使只攀登了一半,也可俯首嘲笑已爬上500米顶峰的成功者。当然,高山不可能一气攀登上,你得有个计划和日程,这就是职业生涯计划,包括心理和物质准备,通路选择及策略等,因为计划在先,实施在后,所以攀登了一个阶段后你得歇一下,想一下错的和对的,对计划进行修正,这就是职业生涯评估的含义。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在职业道路上的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评估,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目标职业及通路设计,并及时进行理性的反省和思考,以期更合理的选择和进取。所以,用好个人职业生涯评估这一有效方法,指引你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漫漫生涯探索中,贯串你所设定的终极目标、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从宏观着眼,微观下手,一次次努力,一步步攀登,成功实现一个又一个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

[2]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