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6:43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1

有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意外伤害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安全教育有足够的认识。安全无小事,教育最重要。那么,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实施的时候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强化消防安全

我们应教育学生注意不要把火柴、火机等物品带入校园;在学校不吸烟;在老师指导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涉及易燃化学药品的实验;爱护消防设施,等等。校园中,寝室、教室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如有学生在夏天的深夜点蜡烛看书,结果因蜡烛倒下点燃蚊帐而失火。因此我们要加强防火教育,消除火灾隐患,还校园安全。在家中,我们应注意不要将易燃品放在阳光下直射;天然气使用后要及时关闭;不玩火,等等。

“水火无情”,一旦有火灾发生,往往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同时要教给学生万一遇上火灾,应采取些什么应急和处置办法,特别是如何报警、如何自救等。一是及时报警:当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应该一边呼救,一边进行处理,必须赶快报警,边跑边喊,以便取得群众的帮助;报警拨通“119”电话后,应沉着、准确地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燃烧物是什么、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和使用电话的号码。二是火线自救:平时要想好几条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线;躲避烟火不要往阁楼、床底、大橱内钻;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既已逃出决不回跑;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而是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和重物上,顺势滑下;楼上如被火围困,快向室外扔抛沙发垫、枕头等软物或其他小物品,夜间则可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若逃生路线被火封堵,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堵住缝隙,有条件的向门窗浇水;室内着火,如果当时门窗紧闭,一般来说不应急于打开门窗。

二、牢记交通安全

每位家长、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去,安安全全回家来,那么,我们是否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呢?

毋庸置疑,现在车辆太多,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大都是由于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交通规则可以说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我们要在教育时告诉学生,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切不可漠视交通规则的存在。我们要让学生随时牢记:上学、放学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在路上行走时,不要互相打闹、追逐,而要学会谦让,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对于骑自行车的同学来说,不骑车带人、不骑飞车、骑车时不听耳机等,保持车况完好,不逆行,转弯不抢行猛拐,都是保障我们交通安全的有效措施。随着冬季的到来,交通安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车胎不要充气太足,这样可以增加与地面摩擦,不易滑倒,同时,还要与前面的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同时还要强调:行人走路须走人行道,养成文明走路的好习惯;横过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线;遇有信号灯的路段,须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横过公路应观察无来往车辆时,做到快速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公路;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不要嬉戏、打闹,不要在车前车后乱跑;乘车人应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候车时应站在人行道上,不要在车行道上候车。还有,一定要文明骑车。

三、注意生活安全

我们在安全教育中要随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安全。

1.预防社会上坏人犯罪侵害自己。我们要学生做到:当有人在你背后跟踪时,你要注意这可能是坏人要对你下手的征兆,要立即改变方向,并不断地向背后察看,使跟踪你的人知道你已经发现他的企图;要朝有人有灯光的地方走,到商店、住户、机关等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要记住跟踪你的那个人的特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如果自己遇到抢劫时,要胆大心细,勇敢机智,调动和团结身边的群众,同犯罪分子做斗争。如果只有你一个,力量不如犯罪分子大,则更要冷静,损失不大时就“丢卒保车”,以保护生命为原则。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身体特征,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告。要结伴而行,不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来往。

2.防止饮食不卫生危及健康安全。要求学生:不购买、食用腐烂变质或不干净食品;不在街头、路边摊点就餐;夏季就餐尽量少使用冷拼;尽量少食或不食用海鲜;夏季就餐经常生食一些大蒜。

3.购物时保护好自身和财物的安全。外出购物,最好事先计算好必需的钱,不要带大量的现金以炫耀富有;购买食品要有卫生观念,防止食物中毒;发生价格数量方面的纠纷,要冷静处理,尽快与市管人员联系;当自己在商店购物时突然停电,你应迅速变换自己的位置或变换物品的位置。如提包原本放在左边,这时突然停电,那么你应立即将它移放在右边或其他地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暗中突然抢劫;不要在人群拥挤的地方购物。对主动与你搭讪的人,要提高警惕,以防小偷趁火打火打劫。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3

留守儿童是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其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当校园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其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的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食物中毒到毒跑道事件;从轿车闯进小学校园横冲直撞到吸毒男持刀闯校园;从小学生溺水到校车事故;以及校园的踩踏事件,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校园安全事故。面对着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延边朝鲜族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因素,留守儿童成为了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对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安全教育缺少专门的师资队伍

目前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主要由班主任承担,有时会请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安全教育课,但是很少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班主任及其他代课教师均较少的接受过专门的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也有班主任反应,安全教育的兼任会增加其教学工作的任务量,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学校也会不定期的聘请消防安全等部门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报告,但是由于专业人员讲解能力薄弱以及对小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内容难以理解。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为狭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为主,而涉及到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少。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有不少违法份子会通过网络进行诈骗和犯罪,小学生由于认知等特点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应引起学校的重视。虽然朝鲜族小学有关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很少发生,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应防患于未然,性教育安全方面的内容也应适当普及。

(三)安全教育缺乏家校合作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理论上的传授与讲解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相辅助,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强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小学生对安全意识有着更好的提升。然而,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往往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家长会由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而给小学生带来错误的榜样学习,例如家长的闯红灯行会让小学生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那么重要。可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三、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较为片面

朝鲜族小学虽已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在进行安全教育之前缺少对小学生关于安全教育知识现有储备量以及需求的调查,事后也缺少必要的评价手段、总结、反思与改进措施。对于安全教育的开展也通常是本着“上行下效”的理念进行实施,较少的考虑到本校的具体因素,结合本校特点开展有关于校本特色的安全教育。这就使得,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难以对方方面面的安全隐患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对于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也缺少相应的应急系统。在教师及家长安全教育的培训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安全理论知识的指导,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善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职位,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对学校安全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在设置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一职时,还应定期的组织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培训,动员广大专职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科目教师积极参与,并对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的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符合本校校情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对于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也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只有不断地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三)校园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定期为家长组织相关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安全教育的指导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安全知识在生活中通过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可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更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姜辉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0,26:55-58.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4

关键词:高校 公共安全教育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73-02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高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整体功效,对于高校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涵

高校公共安全是公共安全理论与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转化和表现。传统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是以唤醒大学生群体维护自身安全的意识、提高维护自身安全的技能为目的(即小安全观教育)。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应当与时俱进,实现由传统安全观向非传统安全观的转换,即开展大安全观教育,这是时代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与新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高等学校已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其管理方式也从单一的管理模式进入多元的社会化管理模式,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变得复杂而多变,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变得十分广泛,并且与高校的所有教育活动紧密相连。目前,“高校公共安全”仍是一个拥有多重涵义的范畴:既可以表征为一种教学、科研与管理等活动的良好秩序状态,也可以表征为一种安定有序、公平正义、稳定和谐的文化心理;既可以表征为良性的管理模式与制度机制,也可以表征为主体期望的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外力干扰的结果。

2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公共安全的实际状况,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2.1生命安全教育

由于我国当前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就业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以及教育本身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身心脆弱,他们在生命认识上的无知和淡漠导致了对生活、生命采取了极端态度与做法。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社会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外,高校则存在着生命教育体系的缺失和极不完善的情况。根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显示,45.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44.7%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团学活动不能满足心理需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单独构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而是将其融入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是纳入安全和法制教育课程之中。

“生命安全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设置了“生命教育委员会”。相比之下,中国大陆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十分滞后。生命安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健康等需的知识与技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养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结合时代的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与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挫折应对教育等内容,树立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理念,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2.2心理安全教育

自1998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从2003年到2012年,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由212万激增到680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大幅上升。再加上历年来未能按时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以及城市失业人员,需要就业的人数达两三千万以上。目前,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考试失败以及恋爱受挫等问题,也极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求学期间最焦虑的问题:51.82%的学生认为是“学业问题”,71.34%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15.33%的大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问题”,14.99%的大学生认为是“情绪低落自己无法调整问题”,“对自己前途没有信心”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56.25%。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心理抑郁,嫉妒与排斥心理严重,在面临困难与矛盾时常常陷入钻牛角尖的死胡同而难以自拔,甚至有可能采取各种极端手段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针对大学生目前的种种不良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高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要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来提高其自制力;要通过加强心理安全教育,来提高其免疫力;要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来提高其预防力;要通过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来提高其控制力。只有充分发挥与整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优势,科学建构起了大学生心理安全的系统工作机制,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也只有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才能提高其心理危机应对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保障其心理与生命安全。

2.3信息安全教育

建设校园网络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校园网络的应用对高校提高教学科研、加速信息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建立信息化校园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同时,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存在诸多问题,和当前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局面产生不协调。根据BiSS公布的统计数据,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疏忽占57%;外部恶意攻击占24%,病毒是14%,两个相加占38%;用户误操作占5%。

为了培养具有良好信息安全素养的数字公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多数高校已经在it服务部门中设立了信息安全办公室,并通过开设课程、开发教学游戏、组织研讨等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我国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主要还是针对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注重的是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目前紧迫的信息安全教育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既不是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分支,也不应等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德育课程,而应是基于信息技术以及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三者的有机整合。所以,高校应当采取以课程为主,以竞赛、游戏、研讨等非正式学习形式为辅的多元化的培养方案,把大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其信息安全素养,当作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并用知行统一的标准来检验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成效。不仅要在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中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而且还要将这种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的所有大学生,甚至中小学之中去。

2.4环境安全教育

目前,我国的环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据卫生部通报,2009年,全国新发各类职业病共18128例,其中:尘肺病新病例14495,死亡748例;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各类急性职业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职业性肿瘤、职业性声聋、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皮肤病共750例;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共303例。实际上,我国有职业病症状而未被确诊的患者人数要远远大于已经被确诊的人数。这凸显了环境安全教育的急迫性与重要性。

环境安全教育是帮助人们增强环境安全意识,掌握解决环境安全问题的知识和技能,预防和解决环境安全问题,提高人们应付和处理各种环境灾害能力的教育。目前,环境教育的内容已经写入我国中学各科教材,高校也已开始重视环境安全教育,除了讲授传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相关知识外,也加强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但是,环境安全方面的内容却没得到加强与突出,更缺乏有效的针对环境安全防护的培训。

实验室环境安全教育日益重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对实验室开放的需求日益增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越来越多。一些涉及化学试剂、放射源、生物及病原体、大型设备等的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师生健康、公共安全乃至学校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实验室环境安全问题,成为了目前摆在高校面前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2.5国家安全教育

以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为核心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与体现。把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到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选择,是一种政治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高校要重点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国防常识、国防技能与国防义务教育融入到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课程之中;用危机感来强化国民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利器。并且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规划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开展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践模式等。

在国家安全中,文化安全则是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而凸现出来的、事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于我国来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点是维护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捍卫国家文化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以使其免受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渗透、侵袭和颠覆。高校是思想文化交融和传播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思想、信念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文化安全。通过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将高校建设成为文化安全的示范区和辐射源,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后,文化传承创新已成为大学的第四大职能。因此,重视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就是要以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突出民族精神,让高校大学生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使其心灵上有一种归属感,这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FB090600。)

参考文献:

[1] 秦琴,齐福荣.高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3):154-157.

[2] 王聪聪.大学校园生命教育调查[n].中国青年报,2008-11-13(7).

[3] 杜月菊.就业视域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构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18-120.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5

第一,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了,虽然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家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受此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从外部讲,西方反华势力从没有停止过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渗透,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利用中外之间的各种国际纠纷、利用宗教极端组织拉拢扶持“三股势力”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和演变,甚至恐吓,妄图使广大青年学生混淆黑白,上街游行或者采取其它手段反对政府,给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设置阻力。一些青年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受蛊惑和被恐吓而做出反国家反人民、危害学校师生的事情,造成局部混乱。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对广大学生进行反颠覆、反渗透教育成了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基尼系数的增长,由收入差距加大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到了高发期,一些社会矛盾以学生为载体也逐渐渗透进了校园,于是校园盗窃案件频发,侵财侵人身案件比例增加,由各种生存压力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高发,各种敏感性政治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校园安保部门执法权的丧失,校园传统的各项规章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想避免以上各种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筑起心灵的防火墙,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蚀,减少发案。所以当前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一方面活动范围进一步加大,触角已远远超出了四角的天空,上课之余走上社会,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但由于涉世之初,经验不足,上当受骗事件高发。另一方面,由于参与活动较多,生活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一步增多,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或误入歧途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是一个经常性的持久性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另一方面社会不法分子由于生活中自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想着从正道上解决,而是挖空心思向安全防范薄弱群体(大学生)伸手,且随着社会新生事物更新速度的加快,犯罪的手段也日新月异,如果把安全教育工作看成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当今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方式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现代安全防范效能的需要。传统的安保工作中,防范工作的内容基本限制在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校园生活科技化内容的增加,安全防范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内容也应充实其中,而社会生活压力在逐年增大,高压力之下出现的心理疾病成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也成了一个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所以安全防范内容里面加上心理防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要增强心理防范能力,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就成了不二选择。

第四,校园发案季节性特点的需要。现代校园发案除了社会共同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发案显著、时段性发案明显。为减少发案,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安全教育又是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针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只有有的放失,才能有效减少发案。

第五,校园专项治理的需要。在整个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随着社会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变革,阶段性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样的。为高质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只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各种专项治理措施,才能见到成效。而在专项治理行动中,专项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项工作不到位,不但得不到广大学生的理解,还会诱发各种矛盾纠纷,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所以校园安全专项治理也需要扎实的安全教育。

第六,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需要。当今的大学,在长足进步的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强化,在笔者看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竞争中任何一项不达标,就会被淘汰,其中也包括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竞争。过去高校当政者不重视学校保卫工作,认为安保工作只是看门,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学校安保工作的先进与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若选择了你的学校上学,安全工作不到位,没有安全感,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逐渐会成为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高校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全国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也组织编写过一些教材,但片面性大,地方意识明显,不适用全国高校。内容涉及地域性不广,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基本照搬公安专业教材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愿意听讲,效果不好。

第二,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安全教育工作在各个学校各不相同,政府教育主管教育部门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虽然近几年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各校还没有明确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假如此项工作由学校安全稳定部门来管理,校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甚至教室安排就不协调;如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难免出现只重视安全理论培训而忽视安全防范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实用性就会打折。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近期发案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才会更好。所以统一的协调组织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很重要,但目前还欠缺,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在学校教育中,需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截至目前国家并没有作硬性的规定,有的学校到现在也没有安排这项工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但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训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搞?由什么人员担任这项工作?每学期安排多少次课为宜?要不要把这门课纳入考试科目等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求。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次简单的安全教育或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恐怕形式要大于实际效果了。

第四,没有监督检查机制。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监督检查此项工作的机制,大部分的学校只是请公安警察或安保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简单的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社会性的较多,真正校园的内容较少,针对性不强,有一个过程就行,具体效果如何或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培训的内容一样不一样就无暇顾及了。就是不搞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部门或单位去监督检查,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受影响,只是学生会受到损失。

第五,没有评价体系。在对待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好多学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一次或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具体效果如何无人顾及,管理的粗放性特点明显,只追求形式不重视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评价体系的缺失成了此项工作管理的短板。正是因为没有评价的标准,此项工作的质量根本保证不了,这也是近年来安全教育搞了,校园发案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六,没有量化依据。从以上列举的不足当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结症,那就是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被确定,也就不可能存在一套专业的理论。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办法用统一的系统理论指导下的量化指标来规范,于是出现了,培训内容不一样,培训时间不一致,完成目标不统一的现状。只有及早把这方面的理论体系规范完善,把量化标准明确,此项工作才能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3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虽然必要,但此项工作存在的不足更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发挥保卫学会的作用。保卫学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学者,经过大力调研,制定出适用于全国的安全教育教材。同时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各省份有自己的特点,还要把适合当地情况的知识点加上,形成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规范性教材。同时积极向科研部门申请专项课题,大力开展专业科研活动,把优秀的成果及时转化,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切合实际,顺应时代,服务师生。

第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社团组织和各高校一起努力尽快完成学校安保专业学科定位,架构起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框架,制定授课的标准和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同时出台硬性规定,把此项工作没有完成到位的学校,坚决予以追究,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第三,发挥各高校的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要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基层安保部门精干人才,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集中统一培训下,严格考核,严密认证,全员达标,持证上岗。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学科管理范畴,落实好教学场所,把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不同时期的发案情况结合起来,使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把安全教育课程和其它课程一样归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部分,学期末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以此提升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选好模范,选好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力量,把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利用文字视频材料,依托校园网,开辟专栏,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警钟长鸣。积极创办《高校治安》等相应的刊物,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学校安全,自觉增长安全防范意识。

第五,发挥讲师团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架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组织讲师团,针对国际热点问题和社会安全稳定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制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全国或全省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教育培训,使广大大学生认清形势,用正能量反击反华势力分化演变的图谋,提高日常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校园发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6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实践研究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15-02

学校发展,安全先行。近年来,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安全工作被党和政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在安全教育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不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怎样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变成为人人重视生命、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有效地转化为每个人的安全的行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我们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整合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工作的机制保障

课题组收集班级安全管理个例,对比班级安全管理案例,问卷调查班主任认识制度重要性,实行网格化管理必要性,得出结论: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教育机制,实行学校各个部门班级网格化管理,学校才能够得以健康发展。安全教育靠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组织才能实现常态化,从而确保安全教育的实效。

1.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制度

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相关的岗位操作规程,加强学习,使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从而保证了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更加有序和规范。为确保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在内部管理上,学校各处室之间、处室与工作人员之间、年级组与班主任之间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在校外管理上,学校与社区、居委会达成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协议,安全工作做到网格化管理,内外联动,综合预防,层层负责,责任到人,提高安全教育实效。

2.建立职责明确的安全教育网络组织

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了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义务巡逻队。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统筹、组织、协调学校安全工作的日常督查、整改和记录等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人具体抓的良好氛围,同时构建了一横两纵的管理网络,横向为校长——分管校长——责任处室——责任人,纵向为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总务处(校舍、消防、食堂、安保、校车)——责任人,明确分工和职责,形成了学校内部安全教育的校网络组织,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实效。

二整合资源,完善安全教育的内容

课题组收集学校原有的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组织课题组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对比不同安全教育教材收效好坏。总结出安全教育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行动,重在坚持;安全教育必须有课程、课时、教材、教师的整合作为依托,达到持久和常规化,才能收到实效。

1.开设安全教育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订购生命教育教材和使用课题组编写的教材的基础上,我们从思想政治课教研组选拔了教师兼任安全教育课,其他学科(如生物、语文、地理、物理、化学)教师渗透。高一、高二年段进行生命教育课的教学,每周一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安全教育内容要求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校园活动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防水安全教育、防自然灾害教育、用电安全教育、思想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教育,设施安全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假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等。

安全教育内容要求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在不同时期课题组根据需要进行不同重点的安全教育内容。首先,要突出安全教育阶段性,学年初是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假期或学期末阶段是安全教育的关键。其次,要针对季节性的安全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春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春夏之交和夏季时又是学生容易发生因私自外出游泳或郊游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的时期,这时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进行活动安全和禁止私自到江河游泳的安全教育;秋冬季节又是火患的易发季节,因此要把防火安全作为这一季节的工作重点。再次,要加强特定日期的安全教育,注意“五一”、“十一”、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假日安全教育,突出对学生进行活动、旅游、饮食、交友、上网等安全教育。学生放假前进行假日安全教育,同时在整个假期对学生的安全情况进行跟踪教育。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针对安全知识的习得与行为养成不能密切结合,安全知识与行为养成存在脱节,知与行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学生虽明白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也清楚相关安全知识,但在具体情境中却没有相应自觉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实效。课题组一年半来利用对比班级安全教育样本,总结本地区外校安全事故教训产生原因等,分类梳理安全教育效果成效,认为:安全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1.寓安全教育于各种活动中

我们非常注重安全教育的内化和实践体验。一年之中,我们举办了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方面的征文比赛,组织安全方面的演讲比赛,发放调查问卷,定期出黑板报、团队角、橱窗、画廊、宣传栏,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片,安全知识展览,安全手抄报评比,开展安全方面的研究性学习。通过动手、动脑,活化了安全教育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情境设置演练,对安全知识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危险情形下能有正确的行为选择,使安全知识与行为养成紧密结合,做到知行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实效。

2.安全教育“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一年来,我们聘请了学校辖区的派出所,公安局、交警、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学校安全教育内容要求的讲座或展览。如派出所的生动讲座,公安、交警部门鲜活的案例、交通安全纪录片,法院、检察院违法犯罪的深刻教训,都给同学们留下难忘的安全教育印记。同时组织高中学生面向社区、街头宣传安全知识,到社区宣讲安全警示的案例,安全常识,自卫、救护知识,在安全知识辐射到社区的同时,也使学生自己的安全知识巩固和内化,在情感体验中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升华为珍爱生命、重视安全,形成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教育的实效。

四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考核和评价机制,确保安全教育的实效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出现走过场,为了应付检查,出现问题、危急情况时才抓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也往往无计划、没系统,安全教育不连贯,学生不可能形成对安全教育合理的观念和良好的自学的行业习惯,安全教育也就无实效可言。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政教处、保卫科、年级、班级调查了解,配合学校建立安全教育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奖惩机制,落实安全教育实效性。

1.学校安全是学校的生存发展之本

安全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时时必须关注和认真做好的第一项工作,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处室是各处安全工作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的责任人,任课教师是本节课课堂安全的直接责任人,上级主管部门要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列为对各学校进行考核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也必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安全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评估,与绩效相挂钩。

2.实行安全工作奖励制度

针对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考评细则,同时切实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将系统的安全教育付诸教育实践。对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做得全面的,无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在安全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对安全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给予批评。学校安全教育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相挂钩,贯彻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使安全教育持续有效。

五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为增强安全教育实效性提供有效模式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网络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课题组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从调查问卷、教育形式、上传下达等方面加以利用,使学校安全教育获得成效。

1.利用网络世界进行资源共享

网络资源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我们要利用资源优势,为学生开辟灵活快捷、易于使用的安全教育素材,如我们可以将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动画,制作成影片,改编为短剧、故事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共享在网络上。同时也鼓励、培养学生开发创造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学校安全教育素材,利用网络进行安全知识的竞技、在互动交流中掌握学校安全知识。模拟安全事故,置身于不安全的环境中,学会自护、自救,学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使安全教育收到实效。

2.运用高科技手段,占领网络这块新阵地

充分利用网络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建设学校安全教育网络资源,引用各部门、各地区的安全教育资料,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让枯燥呆板的安全知识在网上变得趣味横生,安全教育变得有趣、轻松。同时主动深入青少年经常访问的各类网站,以论坛、BBS、QQ参与者的身份,发现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控,达到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总之,只有扎实落实安全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建设平安校园。学校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形势逼人,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7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人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8

[关键词]体育;身体素质;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71-01

运动事故的出现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大多数是由运动损伤所致,据统计,在学校各类意外事故中,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占学校各类事故的比例达到30%~40%,“祸起于细微,疾患于所忽”,这一现实提醒我们,学校开展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作为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如何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切实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水平,认真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体育教学环境,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目标。

以下是笔者摘录的几个发生在我国各省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较为突出的真实案例,供分析参考。

[案例1]某中学篮球场篮球架年久失修,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一学生跳起拉球筐,将篮球架拉倒,该生与另一位学生被砸,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该校最终承担事故一切责任。

[案例2]某县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在40米距离内用板凳设四道障碍,要求学生往返跑一次,一学生在返回跨越第二道障碍时因左腿磕碰板凳摔伤,造成学生住院手术治疗。经调查认定,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违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编制实施的体育教学强度和难度均超过四年级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故校方支付受伤学生全部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

[案例3]某中学的体育课上,该校体育教师在未安排负责保护和安全人员的情况下,让学生在体操房里自由活动,该教师回到办公室取教具,几个学生练习跳箱运动。练习中一学生在做腾空翻越跳箱动作时,不幸人越过了垫子,头部先落在地板上,造成头部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后经医院抢救脱险,造成该学生终身瘫痪。事后,该校支付了近70万元的巨额赔偿费用。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有:学校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校方未尽到安全责任;教师没有尽到有效安全管理责任;体育教学不规范,教学内容、活动强度和难度都超过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大纲的规定;意外原因造成的事故。有些体育事故很难判定责任人,完全是由运动意外所致,这类事故的处理,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比如,建立学生定期体检和完善学生保险制度等措施。由学生自身的健康原因造成的,学生家长和学校要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使体育教师在知情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从事适合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建立学生的健康卡片,避免因学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或特殊体质引起体育事故。

1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基本在校内进行,学校应对学生加强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要将体育的安全教育列入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常年坚持开展。另外,体育安全教育不单是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其他科目的教师也有责任对学生加强体育安全教育,班主任、辅导员等要利用班会、举办活动的时候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

2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建设

作为学生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设施,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是确保学生体育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体育场地占学校的基础建设的一大部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但设施安全必须得到基本的保障。对条件较差,经费不足的学校,应在现有条件下,保证运动场地的质量安全,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要因时、因地、安全地开展体育教学。

3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要将学生体育安全列入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体育安全的管理要责任到人。做好运动场地、器械的日常安全维护,制定学生身体健康定期检查制度和健康宣传制度。

4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1)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对体育课的安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大纲的规定范围内,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要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内容,经常向学生灌输安全常识。

(2)加强课堂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体育教师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加强课堂管理和思想教育,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保护能力差,要坚决杜绝体育课“放羊式”的懒散管理,体育教师不能擅离岗位,要将所有的学生纳入教师的可控范围内,确保学生安全。体育教师要熟悉和了解授课内容及所用体育器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每堂课前要带领学生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各项准备活动,预防因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运动损伤。上课时,要高度重视各教学环节的保护帮助。比如,在教背越式跳高时,软垫铺设面积要首先考虑可能发生的摔伤、跌伤等安全事故。当突发意外时,教师要保持镇定,根据所掌握的救助知识和现场情况采取紧急救护措施,情况严重要及时送医院处理。与此同时,要联系班主任,管理好其他学生。

5加强学校运动队安全管理

学校运动队学生的运动强度较一般学生大,常年训练,发生运动事故的概率较高,更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训练前做好各项目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学生进行训练前,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严禁带病训练,提高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系数。各体育项目特点不一,运动规律不尽相同,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律,在严格做好训练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准备活动,确保训练安全地进行。

(2)消除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运动队学生由于运动量大,安全系数将会降低,在安排训练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安全第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训练计划,要视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不可出现过劳,训练中要适当做放松运动,缓解学生疲劳,身心得到放松,提高训练的安全系数,也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6加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改进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在办学规模以及教学实力等方面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校园环境的不断社会化,进出高职院校的来往人员已经不再是只有学生与教师,因此校园环境也开始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等媒介的发展,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活动空间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至此从原本较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一个开放型、多功能以及全方位的小型社会,这为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各种突发事件屡见不鲜,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还没有排除,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安全教育来促进高职院校的稳定办学,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基本现状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调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在安全教育的内容设置方面还十分单一,教育涉及的范围较为狭窄,通常只是对于消防安全、人身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进行简单的宣传或者是理论上的灌输,而对于同样是安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内容却较少提及,部分学校尽管象征性地安排了一些课程,但往往是形式大于

实质。

2.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

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安全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文化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自我学习等等,轻松地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则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系统的教育与疏导,如消防逃生安全技能、地质水文灾害的紧急应对措施都需要专业人员的科学教育与模拟演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但是当前调查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仅仅有20%是教师传授的,多数内容都是学生从电视、网络以及报纸等渠道获得。

3.安全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

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尽管上级催得紧,政策文件均十分完善,但是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却没有落实到位,一些院校一个学期的时间内仅仅是象征性地开设一次安全教育课,或者完全没有安全教育课,可见,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于安全教育课程予以必要的重视,个别学校只抓效益而忽略了学生们对于安全知识的需求,长此以往则非常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改进对策

1.实施安全教育管理责任制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必须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

建立起相应的长效机制,务必要保障信息通畅、机构健全以及领导有力,保障层层负责,出了问题能够落实到人。要将安全管理细化到各个部门,以班级为单位再上升到教研室、院系部门以及领导办公室,保障责任到位、措施明确,要重点加强校园的防盗、防火以及食品安全、寝室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学院的相关领导、教师以及辅导员等要时刻从学生出发,本着为学生、家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实施精细化的安全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规范

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懂得基本的安全规则。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程,要把安全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地规范化,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到课堂中来,使之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要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结合专业性质采取生动、灵活、有效的方法,要使用科学、正规的安全教育教材,从而提升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使安全意识能够深入广大学生的内心。

3.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突出特色教育

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实用知识的传导。要通过多种渠道来丰富安全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要尽可能地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出发,开设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以及橱窗长廊等文化宣传平台,向学生公布真实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会,使安全警钟长鸣。最后要注意抓住时机,在重大问题发生后,要及时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保护和防范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关系到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成败。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需要我们常抓不懈,并要积极联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来为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最终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通

力协作的教育体系,群策群力,重在全员参与,时时刻刻不忘安全管理重于泰山,从高职院校的自身需求和特点出发,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为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篇10

1.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实用主义”特征

美国高校公共安全的教育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更强调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体现出鲜明的“实用主义”特点。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是美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出行安全、通信安全、宿舍安全、取款安全等安全常识教育。同时,美国高校把社会危机事件、校园暴力的预防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针对“9•11事件”后反恐工作经验,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中指出危机是指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龙卷风和飓风)、恶劣气候、火灾、化学与危险品溢出、交通事故、学校枪击事件、炸弹危险、医学紧急事件、学生或教职员死亡(自杀、他杀、过失和自然死亡)、恐怖事件或战争等。在教育教学中,美国高校强调如何预防H1n1、天气灾害等意外事件发生和应对方法。勒纳等编著的《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对美国校园中出现的一些“急性精神创伤”,如自杀暴力、滥用药物、怀孕试婚、车祸幸存者、骚扰等开展对策研究和教育培训。该著作被誉为“一套校园危机的综合反应计划”。

2.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

美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其一,课堂授课。开设公共安全选修课、必修课和专题培训等课程是美国高校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比如,斯坦福大学通过《计算机安全意识》在线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启动it安全专项活动,要求学生、教职工每年至少参与一次it安全培训,并取得课程结业证书,才能继续使用大学各类信息资源。再如,开办户外急救员课程(wFR)、心肺复苏术课程(aeD)等各种培训班,让学生了解户外旅游常识、意外伤害紧急救援方法等。其二,法律约束。通过立法来规范、校正相关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危害出现最小化的目标。美国重视校园安全,且在立法上把建设安全的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目标。美国《高等教育法案》第四章第485节规定了校园犯罪与安全的法定条例。该条例要求各学校每年向教育部提供一份安全报告,内容包括该校校园安全政策信息以及校园犯罪数据。《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将国家教育目标增加8项,其中第7项目标是“安全的学校”。而《学校安全法》则是专门为实现这项目标而制定的法律。其三,信息警示。在美国高校建立的安全信息警示系统中,经授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站、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向个人信息和指示。安全信息包括两类:一类是通告性安全信息,即对校园内安全问题以及危险事件进行通报与预警,并提出安全防范的建议;另一类是指导性安全信息,即提供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告诉学生遇见紧急事件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二、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特点

1.在师资的配置上体现出以辅导员为主,其他人员为辅的特点

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保卫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校内师资来实施,社会力量参与不多。其中,辅导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发现,高校中75%的安全教育任课教师是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等学生工作人员。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公共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人员缺乏,专职的安全教育老师不多。同时,现有师资对于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紧急避险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也不具备相关的技能,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2.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强调大学生的“个人安全”,忽视“社会安全”

我国高校以培养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主题。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个方面。人身安全教育多体现在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预防、运动损伤预防、触电预防与急救、消防与火灾扑救、交通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学会在地震、雷击、水灾等自然灾害中自防自救。财产安全教育则体现在防诈骗、防盗等方面。各高校针对大学生身心安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较多,多侧重于维护大学生自身安全的小安全观教育,而对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中的责任感教育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明显不足。我国高校对在未来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文化观念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安全教育内容上已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的演变。当前,公共安全已经成为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包括了一个由不同层次、多种安全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安全体系。

3.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形式多样,但实效性不明显

近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行演习等活动来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但是,这些教育活动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我国多数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程还没有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没有教学大纲,也没有真正进入到课堂。调查显示,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占31%,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2%。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多采用每学期以年级的形式开几次大会,聘请学校保卫部门负责人或是专家来讲解一些安全知识的形式。这种“零打碎敲”的安全教育模式存在着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形式化严重、系统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弊端。其二,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社团组织的优势,让大学生在组织或参与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从而落实安全教育工作。比如,建立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利用板报、短信、网站宣传等。这些安全教育活动更多体现了“宣传预防”功能,而“教育指导”功能不突出。其三,我国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包括消防、交通、建筑、地震、食品卫生教育基地等。但是,以面向中小学的基地居多,而面向大学生的基地较少。因此,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虽然较多,但以“说、教、听、读”的“教”为主,实际演练较少,学生的满意度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构建与选择的思考

1.配置优秀的师资队伍高素质、有经验的师资是保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

实效性的基础。高校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公共安全教育专家,使他们既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又对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公共安全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需要校内外广大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依靠辅导员,还要依靠广大教师;不仅要依靠专职教师,还要依靠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不仅要依靠校内师资力量,还要依托校外的教育资源。其一,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高校可以立足于传统与现实,选取辅导员、保卫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教师担任公共安全教师,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其二,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全员化。其三,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社会化。

2.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内容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做好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衔接,不断拓展和延伸公共安全教育的新内容。其一,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法、刑法、民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隐蔽战线斗争等国家安全教育;各类媒体信息的选择、评估、传递等信息安全教育;恐怖主义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矿产资源保护等新型安全问题教育。其二,从个人安全教育的角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侵害和不法侵害等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传染性疾病和致命性病症预防等卫生安全教育;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等消防安全教育;交通事故的防范等交通安全教育;食品的加工、贮存、选择和鉴别方法等食品安全教育;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健康人格、挫折应对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心理安全教育。

3.拓展多样化的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