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6:4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1

1物业企业管理中团队协作的意义

1.1有利于既定目标的完成

物业企业的目标始终围绕着各项收费的收缴率来进行,这不仅是团队的目标,体现着团队协作的最终的结果,更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收缴率的直接原因在于业主对服务质量的认可和满意度,而在服务的过程中涉及业主对小区中环境美化、卫生清洁、电梯运行、车辆停放、有序出入方便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任何相关服务满足不了业主的消费需求,就很难有效地予以纠正和弥补,并且绝大多数业主关心的不是服务的过程,而是注重服务最终的结果,这就要求物业企业整个团队的共同协作来完成既定的目标。

1.2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物业服务的工作许多情况下是围绕着免责来进行的。随着近年来员工成本的不断提高,而物业本身又只是一项仅靠收取物业服务费和停车占道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薄利甚至微利行业,当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或事故,处理不当可能面临着高额的赔偿,而这是企业所不愿和无法承担的。良好的团队协作能有效地进行分工,化零为整协同作战,利于防患和降低风险。

1.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效应

企业永远以盈利为首要前提,因为这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否,只有在生存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谈发展。根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已经拥有71000余家企业。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使物业企业面对如此之多的行业对手,需要保持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这就要靠企业的所能提供的最大限度服务及服务的品质来决定。良好的团队协作能为高效高质的服务奠定基础,通过对比感受到质价相等甚至质高于价的服务,从而树立良好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品牌效应,使得物业企业在被选聘和竞聘的社会化特征条件下拥有更多的优势与商机,开拓更大的市场发展

业务。

1.4减少人才的流失

物业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比其他行业还是比较滞后,所以人才稀缺,再加上物业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收入较低,容易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的流失是企业无法估算的成本,而良好的团队协作不仅能提供给员工充分发挥技能的平台,更能让员工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工作,满足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从而有效避免人员的流动与人才的流失。

2物业管理中团队协作的方法

2.1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失去了团队的核心价值――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因此要全面了解、掌握进而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统一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以此来努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可通过集体活动如旅游来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交流,也可通过座谈会、茶话会与单独约谈等形式,及时准确了解团队、团队成员面对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而且借此来达到企业运用情感管理的目的。

2.2满足团队及成员的合理诉求

在团队的协作过程中,注重团队及其成员的合理诉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注重团队需求的同时团队领导更加要了解和掌握团队成员的个人需求,许多物业企业里的员工都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甚至是退休后继续工作。在这样的年龄结构里,部分人都有其子女提供的经济保障或退休保障,他们来工作的目的或需求并不是简单注重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而只是想有事可做避免单调无聊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领导就更应注重满足其成员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2.3明确成员各自的职责与消除认知误区

物业管理的属性是交易,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根据物业服务的内容和特点,物业企业对工作进行了细分之后,需要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不仅隔行如隔山,即使在同行里不同的分工,都可能使工作的类别不同,而且在性质上有天壤之别。如保安或保洁员并不十分了解管理员因何收缴管理费,在上班时间无法找到业主或工程人员,由于小区内的设备突发故障等需要在正常上班时间以外,进行加班加点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这就必然造成团队成员间的薪资标准各异。为消除认知的误区,可通过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和开例会做工作汇报等方式来使成员对所从事的行业有全面的理论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操作技能及各自工作性质和特点的

认知。

2.4反馈机制的健全

许多业主在投诉或反映问题时,常常对具体要找的部门和相关人员很模糊,只要是物业工作人员,他们就将问题罗列反映,并且都急需答复和解决。团队成员既不能对业主满口答应后置之不理,亦不能因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而推卸不管。健立健全反馈机制,不仅能将问题落实到团队内的相关责任人,使其解决后向团队领导反馈的同时又向业主进行回访、答复,提高业主对服务的满意度。而且对于团队内许多关联性的工作,更需要及时反馈,才能让具有不同职责的成员协调协作,依序解决使之能有效跟进,减少时间的拖延,提高效率。

3物业企业管理中团队协作应注意的方面

3.1团队的正能量

在团队精神的引导下,努力地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正能量的发挥,时刻注意避免个人利己主义或社会闲散效应的产生。“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情况下都是人多力量大,尽管三个和尚的目标、目的相同是想要水喝,但却因为各自的自私和懒惰而造成没水喝的局面,这就是团队里应避免的负能量。物业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人不仅来自于团队里的成员,也包括团队以外的人员(即业主),涉及面广泛,人的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产生来自团队内和团队外的负能量影响,这些都严重考验着整个团队的协作。

3.2善用激励机制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公平感直接影响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如果员工通过比较,感受到自己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会大大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薪酬体系,善用激励机制,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来给予报酬,并确保不同员工的投

入/产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员工的公平感。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08-01

在体育项目比赛或者活动中,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群体,称之为团队,团队队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为完成目标而努力的情感境界,被称为团结协作意识。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与体育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状态,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不断增强对团结协作意识的认识,并积极自主地树立自身的团结协作意识,以为个体体育技能以及团队整体体育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的意义

(1)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团队中学习知识的效率要比独自学习的效率高很多,这是因为团队中互帮互助作用以及良性竞争氛围所决定的。因此,团队中的互帮互助即是团结协作意识的体现。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与协助关系,并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的双重提高;(2)团结协作意识是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良好地交流,加深了解,并针对某一目标而群策群力、相互协助,从而更好地融入到集体、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可以说,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的有效提高;(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学生自信心、责任心的提高是极其有利的。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的策略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部分学生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教育过程中,被灌输独立自主的思想,造成他们不懂得合作、分享、互助,团结协作意识淡薄。另外,部分学生的性格与成长环境也影响其团结协作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难以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认识不到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问题,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第一,科学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在新型教学方法中,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地改变教学环节,使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合理地以小组合作方式呈现,引导学生进行团队活动。这样,学生在频繁的小组合作中,将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完成活动目标,也将主动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竞赛。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思考教学内容(即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以及活动的合理性。由此,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体育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科学的团队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意识。

第三,强化团队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拓展练习是在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团队练习中,逐渐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自主探寻与他人合作的方法,积极关心队友,使团队中形成良好的互助互爱氛围。教师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团队拓展练习,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第四,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队意识。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学过程以及个人观念态度等的评价,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还可以纠正学生不良思想观念与态度,使学生提高认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合理利用教学评价,多以鼓励的语言鼓舞学生积极进行团队合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综上所述,团结协作意识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待。体育,作为团队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最好课程,因此,相关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意义的体育项目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贵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0,16(05):93-95.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合作才能更强大,因此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一个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要做个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更加应该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培养。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加入花样跳绳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花样跳绳教学的场地要求很简单,器材要求也只需要一些适合花样跳绳的各类跳绳,更重要的是花样跳绳是一个团体性的运动,只有参与者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才可以展开花样跳绳活动。因此,大学生在花样跳绳的学习和练习中就会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个体的团队协作能力。花样跳绳相对于其他的体育课程和其他理论课程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效果都要好,所以开展花样跳绳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团队协作能力的含义及意义

2.1团队协作能力的含义

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2.2团队协作能力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社会属性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协作能力就是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团队协作能力既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团队意识,又要求每一位成员都要有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共事的能力,包括遇到分歧时相互协调的能力,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的能力等等。团队协作能力对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在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后,能否快速的融入社会和立足于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花样跳绳是一项综合了绳技、绳舞、绳操的运动,因为花样跳绳的器材简单、花样繁多、健身效果显著,2010年被上海市教委的“阳光体育”工程选作“千校万班”活动大力进行推广。由于花样跳绳的多元化锻炼价值、多变的形式以及多彩的表演功能,花样跳绳成为众多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首选。花样跳绳是一项要众多学生一起参与的项目,他们为了合作“花样”而融合在一起,可以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大学开展花样跳绳教学的可行性

3.1对场地器材及参与者的要求较低

在体育课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场地不足的问题,制约着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花样跳绳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最主要的是还不受参加学生的人数和性别的限制。花样跳绳教学对场地的要求只是一块空地,可以是一块篮球场,可以是一块排球场,甚至可以是田径场的一角,这对于很多场地不足的高校来说这是更好开展体育教学良好前提,如果遇到下雨或下雪的天气,更是可以将几个花样跳绳的班级放到一块场地上进行简单的花样跳绳比赛,以增加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兴趣。花样跳绳教学对器材的要求也很低,仅需要几条适合花样跳绳的长绳和短绳。由于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有些专业只有男生或只有女生,这使得高校在选择开展何种体育课程时较为头疼,而花样跳绳对参与者的不限制恰恰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花样跳绳可以是一个人,两个人或多个人的同时参与,可以是同一性别也可以是不同性别的参与者。通过花样跳绳的场地器材及参与者的分析,可以发现花样跳绳教学在大学开展势在必行。

3.2如何实施花样跳绳教学

现在高校学生对运动和体育课的兴趣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喜欢运动,喜欢体育课;二是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三是不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第一类学生可以积极自愿参加体育课,高校教师主要提高后两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及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花样跳绳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不论是它新颖有趣的练习内容,还是它可以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同的教学手法都能一定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目光及兴趣,这一定程度上提高后两类学生对运动和体育课的兴趣。高校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播放世界级比赛或上海跃动跳绳队在世博会、各电视台的表演及其他学校开展花样跳绳成果的视频,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参与花样跳绳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学生为了提高技能,自己就会主动参与到花样跳绳的运动中。高校体育教师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花样跳绳的练习内容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高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基础花样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可以自己创新、组编,让学生跳出新的花样,并每过一段时间就组织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比赛,以更大程度的增加大学生参与花样跳绳的兴趣。高校教师可以运用掌握花样跳绳技术好的学生帮助技能差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花样跳绳是在简单跳绳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拥有多变的形式,参加花样跳绳的人数也可以是一个人或者多人同时,大学体育课所教授的花样跳绳通常是2人以上的配合,在配合中要求参与的大学生之间拥有一定的团体协作能力。在花样跳绳中大学生为了完成整个花样跳绳运动,大学生会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花样跳绳各个动作即共同完成团队目标。同时,团队目标又是每个同学个体所努力的方向。首先培养学生对花样跳绳的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参加花样跳绳时自主能动性比较强,使得每个同学希望在团队中发挥个体的长处,共同完成一次花样跳绳,并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习花样跳绳初期,大部分参与的学生尚不能完成所学的动作,这时教师应动员已完成动作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尚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积极参加团队建设,个别同学因花样跳绳动作难度和个体协调性尚不能充分融入团队花样跳绳,并使团体无法成功完成花样跳绳,这时就可以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提高,发现他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精神。由此可见,在花样跳绳这样的团队形式的运动中有很好的团队气息,花样跳绳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学生在参加花样跳绳的交过程中通过团体合作跳绳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对团体协作能力重要性的理解,让大学生在愉快的跳绳运动中意识到团体协作力的重要性并在运动中培养个体的团体协作能力。

(1)现阶段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又要求较高,因此对大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2)由于花样跳绳对场地器材、参与者的要求均较低,因此花样跳绳很适合在大学体育课中开展。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王忠伟(1977-),男,河南商丘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高职教育。(河南开封47500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69-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的,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和精湛方面,更应体现在掌握技能的人所具备的人格精神内涵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大力进行示范性建设,改传统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出现了部分高职学生就业情况好于本科院校学生的情况。但是,在人格精神方面,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不足。其中重要的一项为团队协作能力欠佳。笔者经过多年的毕业生回访及用人单位走访,在提取诸多专业能力要求外发现,团队协作能力是企业提出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这一能力直接影响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业绩。如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高职教育重要的环节。

一、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是在一个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一些技能、知识乃至气质上互补的人员,为达到一个相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共同担负责任的一种小型群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团队协作的出发点是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成就,核心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协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高向心力、高凝聚力、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保证团队的高效率运转。团队协作的前提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特长互补保证了成员共同成长、共同完成任务目标,明确的协作意愿和清晰的协作方式是团队协作的动力。团队协作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能合理优化团队人力资源,通过不同岗位的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团队管理,没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协作精神。

二、高职学生的现状

目前,高职学生为“90后”,在自身素养上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1.思维有理性,个人兴趣广泛。在目前信息量巨大的时代,“90后”通过各种媒体、网络等介质,接受海量的、没有进行合理筛选的信息,这促使他们思想早熟,过多地沉积了对各种事物的各种认识。由于经济水平及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90后”的教育从婴儿时期就被关注。但是,由于高职生源中农村生源占了很大的比例,造就了一批“90后”成为留守孩子的命运,虽然爱好广泛,但不一定能被正确引导,在学习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作用。经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要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比较注意个人兴趣的培养,但对于如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模糊的认识。

2.自我意识强,缺乏自律精神。“90后”的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强,具有强烈的自我展示意愿,期待被认可、接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并急于成为活动的焦点或核心。但是,对于活动中出现自身不能达到或者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求时,会选择逃避、不配合的消极态度,不能很好地处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挫折,不能很好地通过积极努力获取,虽然不成功但具有积极意义的进取过程,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自律精神。

3.责任感较弱,缺少远大理想。“90后”青年社会成长环境处于多元化阶段,他们必须在各种文化中进行甄别、选择,找出自己接受的社会知识,在目前社会发展空前繁荣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过早地承担了社会的一些元素,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责任意识淡化,急于融入社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他们共同的认识,加上目前就业状况难、生活成本高、房价高的社会情况,使得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就变得很现实,幼时远大的理想好像是一个美丽的通话。但是,缺乏远大的理想往往会造成年轻人缺乏应有的朝气和锐气,缺乏“敢为天下先”的霸气。

三、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方法

针对“90后”高职学生特点,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其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会使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更好地为一线企业、事业做出贡献。下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1.项目化课程实施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高职院校近年来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普及的是“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以典型项目或者产品为载体,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围绕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使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项目贯穿教学内容,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升。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根据项目的真实实施环境、人员、方法组织开展,实施的方法如下:一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二是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按照不同的职员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合理划分项目任务;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四是教师考核、小组考核、组内人员相互考核完成项目的考核。在整个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按照项目的要求组建小组,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扮演不同角色的项目工作人员根据项目实施要求积极协作,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组内成员除学习专业知识外,也增长了团队管理、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团队意识、团队协作的能力。

2.自主项目实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课余时间通过自主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某一专业能力,还提高了交叉专业问题处理的能力,培养了项目负责人的团队管理精神及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2013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外事处与院团委首次推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每个项目均有一定的经费,48个学生自主项目立项。参与自主项目的一位学生说,团队管理真是一件难事,团队成员在完成项目申报时甚至提出将项目直接划分为模块,每个人单独实施完成;项目组成员讨论某一问题可能需要四五次会议沟通才能确定。然而,团队协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及成果。当然,自主项目的实施还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干预,以便能使项目保质保量进行,不至于半途而废。在各专业的业余课程小组中,学生忙于完成各种自主虚拟项目,虽然一些项目因各种各样团队协作的问题而中止,但是,他们还是学到了许多无法从课堂上学到的人际沟通、团队管理、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

3.学生社团的课余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社团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内容既有兴趣性又有务实性,既关注科研又注重社会。要进行有效的社团管理,通过社团内部、社团之间的协作,取长补短,让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努力完成某些活动。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每次由社团成员参与不同的社团活动,需要组织人员完成活动中不同的工作任务,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协作,为完成社团活动而共同努力。社团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能力特长,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学生互相协作。日常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社团成员团队协作精神,从而进行团队协作教育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4.运动项目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拓展训练来源于国外,强调体验式学习,对增强团队意识具有很好的效果。拓展训练多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在突出团队意识的背景下,使参与者获得身体与心理上的触动,使他们能够从心底切实体会到团队协作以及团队工作方式的重要意义。通过兄弟院校走访时得知,一些兄弟院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开设每周一次的拓展训练活动,包括开展以团队协作为主题的拓展训练,拓展训练中将学生划分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定的任务。在拓展训练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任务的完成需要组内成员共同的智慧与共同的目标。所以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团队内其他成员进行活动,并学会如何计划任务的开展、如何与团队同伴合作以及如何高效使用有限的资源,学会在冲突中进行协调、规划等。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增强自信心,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团队的作用,提升自己对团队的责任心;学会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学会关心、欣赏团队成员。通过拓展训练让团队成员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5.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生产劳动、志愿活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到更多的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知识。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团队为管理组织,无论是志愿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实习,任务的完成依赖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团队成员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学会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最大的收获。组织不同种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合理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就业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目前“90后”学生中,关注他们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社会能力,并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提升。针对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团队协作的能力。将各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方法融入整个课程体系,逐步引导学生关心团队成员、关注团队任务的实施,提升其责任心,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打造完美的“90后”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英娜.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13(3).

[2]戴昌均.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秦霞,李志斌,陆建澄.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征与网络影响分析及建议[J].学海,2012(6).

[4]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

[5]李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重要平台――学生社团[J].价值工程,2011(17).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团队;团队特征;团队建设;对策

在高校中,大学生团队非常流行,主要是由于这些团队组织在类型上的可选择性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内部管理上的社会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另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培养也有着重要影响。在高校综合实力竞争力,打造高校优秀团队,对促进高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团队概述

1、团队的概念

团队是一个外来词,其涵义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群体。“团队”和我们常说的“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并非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与群体相比,团队更加强共同的责任,效益和业绩。

2、团队的基本特征

(1)、适度的规模。团队应该尽量小,以便提高其运作的效率和效果。一般7人比较合适,至于选择奇数人次,便于在决策过程中,少数服从多数,提高决策机构效率。

(2)、共同而清晰的目标。所设定的目标应该是阶段性和连续性,一定时期的团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

(3)、成员间相互信任。作为一个团队、为了争取团队地位的主动权。团队成员难免相互竞争,因此、高校团队应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使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在团队氛围融洽、工作环境轻松的状态中友好竞争。

(4)、开放式的沟通。团队成员的沟通是促进团队成员相互信任、互相关爱的一种方式。能使团队成员成为高效能的学习型团队,知识更新快、从而更能顺应环境,应对外界挑战。

(5)、分工明确而又相互协作。明确的分工可以在出现问题时不推卸责任,相互协作可以使在没有共同任务的时候,也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办事效率。

(6)、高明的领导。作为一个优秀团队的领导者,除了业务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该具有领导的魅力和魄力。

(7)、有效的激励。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高校学生团队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先进的团队理念,更好的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大学生团队的社会责任培养功能

(1)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文化需求表现多样性。具有共同文化的学生团队既能满足他们的各种爱好、兴趣以及开阔的视野,又能为大学生之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重要的学习场所。

(2)有利于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并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在众多的经验中、社团形成的团队由于其开放性、实践性、集体性等特点,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这些团队都是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性组织,它不受学科、年级的限制,以兴趣爱好、需要和价值观为基础,以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广大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高等教育在某些环节上的不足,所以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个团队的存在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显,是团队的直接目标或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功能,是通过团队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团队协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也是个体人生力量的源泉。培育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在大学生团队中,为了完全既定的共同目标,成员之间必须有效分工与协作,不断提高成员之间的合作技能。

(2)有助于大学生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代具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的社会主义新人。团队精神要求团队为了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关系时,采取团队优先,个人服从团队,因此培养团队精神是弘扬集体主义的必然要求。

(3)有助于大学生民主意识与规范观念的培养。共同参与,民主管理是团队内部管理方式的一大特点,平等交流与共处是团队生活的必然要求。然而团队的内部团结与合作,民主与平等都需要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纪律与规范来维护,因此在团队活动中,既要运用民主参与的方式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相互监督,只有这样大学生的纪律与规范观念才能得到加强。

三、构建高校优秀团队的对策

在现代大学变得日益巨型化的今天,大学生团队越来越庞大,根据团队的特征,对建立高校优秀团队提出如下对策。

1、组成多元团队。从各种体育活动中可以看到,各运动队的上场队员数十分明确,一支蓝球队需5人,一支棒球队有9人,足球队11人。团队研究和实践表明,富有成效的团队应该有9种角色,分别为:实干家、协调员、推进者、智多星、外交家、监督员、凝聚者、完美主义者、专家。这九种角色的素质虽然各有各自的对立面,但他们可以做到互不排斥,互相补充。

2、定期进行有效培训。培训的作用在于激发创造力,促进团队合作,调动员工积极性,根据团队成员的学习风格来确定培训内容。

3、建立团队业绩与个人绩效相结合的考评体系。绩效考评体系是对团队业绩,个人业绩进行考核。评估的系统,是对团队及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工作结果的反馈。业绩考核引导团队成员重实效、重业绩;个人素质表现评估则引导团队成员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团队协作。然后按照考评结果进行奖惩,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顺利实现下一个团队目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三版)[m].刘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团队团队角色团队效能

一、团队角色之间的相关分析

团队角色间的相关性相对复杂,有正相关也存在负相关。实干家与智多星,实干家与外交家,协调者与外交家,协调者与完成者,鞭策者与审议员,鞭策者与凝聚者,鞭策者与完成者,智多星与完成者,外交家与完成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鞭策者与智多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情况,与各团队的工作特点和形式不同有关,各个角色之间可以互补,同时也会相互冲突,这同样也表明了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使得团队得以融洽相处。

在本研究的调查团队中,这实干家与智多星、完成者与智多星都是冲突的角色,这与角色本身的特点和行为倾向有很大的关系。实干家是保守的,其工作具有可预测性,接收工作概念并把其落在实处,而智多星是个人主义的,非传统的,其行为倾向是为团队带来突破性思想和见解,完成者是工作认真,具有条理性,其行为倾向是确保所有工作按照计划完成,所以说无论是实干家还是完成者都与智多星存在冲突。由此看出,在本研究的调查团队中不可同时增加实干家与智多星或完成者与智多星,要保持均衡的数量,已达到最高的团队效能。

二、团队角色与团队效能的相关分析

除了外交家之外,其他角色与团队效能得到关系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性的水平,但从相关系数来看,各个角色与团队效能之间仍然有一些呈负相关性,一些呈正相关性,说明团队角色对于团队效能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协调者,鞭策者,审议员和完成者与团队效能具有正相关性,协调者比较稳重,目标意识比较强,能够给带领团队成员更好地完成目标,同时能够良好的维系人际关系,鞭策者有利于督促团队成员尽快完成任务,审议员判断力强,头脑清晰,在做决策时果断明朗,完成者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完成者的任务完成的越出色,对于团队来说也就越有益。而在本研究中,其他角色均呈现负相关性,只有外交家(Ri)在显著水平(在0.05水平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看出外交家这个角色对于团队效能有所影响,其是否呈现因果关系,需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

对于外交家这个角色来说,其探索新事物,寻找新机会的能力强,同时具有创新精神,而对于本研究的销售团队来说,信息资源本就是共享的,同时对于新的机会,公司也会在第一时间发放给每个员工,而个人的沟通能力在销售团队中是每个人都需具备的能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外交家这个角色对于团队效能来说具有副作用是与公司的现实情况相辅相成的。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团队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按照贝尔宾角色理论,一个团队唯有角色齐全,才能达到功能齐全优势互补,因此,一个优秀的团队应具有均衡的角色,每个成员既能满足特定的需要而又不与其他角色相重复,这样才能克服弱点,发挥优点。从团队角色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有些角色是显著相关的,也就是说,一个团队中可以一个人承担多个角色,也可只承担一个角色,从这些关系中可以得出角色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从正相关性来看,鞭策者和智多星呈显著正相关性,而这两种角色本身都具有智商高、乐于挑战的特点,智多星为团队带来突破性的思想和见解,在群体讨论时,鞭策者负债促使群体意见达成一致并作出决策,也就是说他们的结合为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如果一个员工其想象力丰富同时组织能力又很强,对于维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十分擅长,那么在一个团队里,若团队成员的角色无法很好的分配时,其可以担当鞭策者和智多星两种角色。

从负相关性来看,实干家与智多星,实干家与外交家,协调者与外交家,协调者与完成者,鞭策者与审议员,鞭策者与凝聚者,鞭策者与完成者,智多星与完成者,外交家与完成者呈显著负相关性:实干家行动力较强,善于把团队分配的任务具体化,然后落实到行动,从而确保团队得到任务得以完成,而外交家和智多星是为团队带来新的资讯和信息,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激发团队的创新能力。在特点上实干家就与外交家和智多星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因此具有负相关性,但又都是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角色;协调者对于沟通和人际关系比较注重,能够有效改善团队的氛围,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外交家是提供新信息的角色其与协调者具有一定的矛盾性,而完成者善于做计划,勤劳刻苦,有时不太懂得变通这一样与协调者冲突,同时外交家和完成者之间也具有矛盾性;鞭策者的任务导向性相对严重,审议员的批判精神可能会导致团队气氛紧张,而凝聚者是促进团队合作的,善于沟通,因此他们之间的冲突可想而知。

总体而言,八种角色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或冲突,但这都不是最重要,这些角色的共存和平衡才是一个团队所要注重和维系的。

2.团队角色与团队效能的关系

从团队角色和团队效能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只有外交家和团队效能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外交家可以对团队效能产生预测作用,其他角色对于团队效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本研究来说,外交家这个角色在销售团队中对于团队效能是有副作用的,也就是外交家的角色越多,团队效能越低.

公司本身具有信息部和公关部,对于外界的信息可以及时更新并且公布给所有成员,而在团队内部,鞭策者和凝聚者就可以充当外交家的角色,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因此由于本研究团队的特殊性,外交家越多越会使团队效能降低。其他七种角色虽说没有显著作用,但是任何一个团队里都必须使团队角色分布均衡,从而使成员之间相互制约,提高团队效能。

针对此结论,销售团队在招聘过程中要根据其做的团队角色测评问卷进行权衡考虑,对于特别倾向于外交家角色的人尽可能的减少使用,这样对于本研究的销售团队来说可以相对提高团队效能,同时也能减少成员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更加有助于管理者对团队的管理。

3.团队角色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成人远程教育;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一、概念界定

成人教育是普通全日制的补充,是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不限年龄、性别、高考成绩等,成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从业人员提供提升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增长知识的途径,重在改变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行为。远程教育是使用互联网手段,以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为传输介质而进行的教育行为,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具有时间灵活、课程灵活、上课地点灵活等特点

李斐斐在《大学生协作能力培养》中将团队协作能力分解为协作意识、相关知识、协作技能和协作品质四个维度。本文认为团队协作能力是团队(或个人)在人际互动作用中,以协作方式开展社会活动,最终达到彼此共同目标的意图和技能表现。

二、团队协作能力与成人远程教育的契合

(一)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是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内在需求

远程教育学生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生,远程学生都是社会各项事业的从业人员,因此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其在学习过程中考虑的不是科研成果而是社会生存技能,因此,作为社会核心技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二)远程教育技术发展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软件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的核心理念已成为“交互”与“共享”。moodle平台上具备了丰富的网络学习功能,如聊天、论坛、测验、作业、投票、调查问卷、心得报告等等。另外,moodle的系统结构是模块化的,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修改和扩充,根据需要增添新的模块只要通过管理界面就能实现,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所以,moodle上的课程不仅体现在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了各种学习活动。

(三)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促进了远程教育学习者进步

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自于社会不同领域或者是同一领域的不同参与主体,其在个人工作过程中有很多经验的积累,所以成人本身就可以被当做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既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利用。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互相学习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不同领域学习者可以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同一领域中隶属于不同参与主体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彼此专业技能的切磋实现共同进步。

(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过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远程教育的空间独立性

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在成人学习过程自我认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成人学习应该是一种参与式的学习,只有通过参与式的学习才能激发学习者参与网络学习的激情。在网络环境的远程教育下,人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急剧减少。学生在计算机终端学习不能直接面对老师,师生缺少感情交流,教师的模范行为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教师的人格力量很难通过“网线”直接感染学生。同学之间人际关系变冷,使社会交往领域日趋狭窄,很不利于发展健康个性。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1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三、成人远程教育中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途径选择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大体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参与社团活动,因此,设计和规范社团管理模式和活动开展形式,对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尤其重要;二是通过设计班级管理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如设计主题班会、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等;三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训练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四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四种模式是目前普通高等院校中普遍采纳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模式。但是,成人远程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有巨大差别。首先,成人远程教育一般没有普通高等院校常见的学生会组织更不用说各种社团组织,只是偶尔会有志趣相投的学生共同发起参与一项活动,因此,无法通过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成人远程教育没有浓厚的班级概念,班级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学习的组织载体,一般成人远程教育班级并没有班级管理概念;再次,成人远程教育学员作为社会从业人员,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与学校教育并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学校无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起团队协作能力;最后,鉴于上述培养方式成人远程教育培养主体均无法加以利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就成为成人远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最主要的培养方式。远程教育中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参考文献:

[1]孟凡桥,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4.

[2]潘娟,基于moodle的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协作学习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5.

[3]齐婉丽,基于moodle的大学英语公共课协作学习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5.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木桶原理管理团队团队建设

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开放,企业(或组织)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木桶原理”所揭示的就是一种限制性因素原则,即在假定其他各种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阻碍组织目标实施的限制性因素做出各种改变,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木桶原理对团队建设的指导作用

团队能够做出多大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自身素质的水平;第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团结协作的能力;第三,团队给其成员所能提供的展示平台。借鉴“木桶原理”的理论内涵,可通过采用各种措施对前述三个限制性因素进行调整,增强团队的整体实力,进而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同时结合“木桶原理”的其他相关理论对团队的各种限制性因素进行各种调整,以达到团队工作效果的最优。

1.正确看待团队成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尽管主管部门对团队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筛选,但是成员的素质水平还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工作任务安排的过程中,正确对待不同素质水平的成员对团队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遵循“补短板”原则提高水平较低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木桶原理”指出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为了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就需要加长短板。对于团队建设来说,对工作能力最弱的成员最明智的做法是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而不是一味的让他们承担责任以及对他们的排斥与批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融入到团队中。

遵循“拉长板”原则,进一步提升高水平成员的工作能力。在社会竞争中,一个团队想要在竞争中取得全面性竞争优势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对于团队中的高素质成员,要充分集中他们的优势,形成团队自己的鲜明特点,培养团队的差异化优势。

从木桶理论的基本原则来看,在团队建设中应“补短板”与“拉长板”并重,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能力。一个团队,在不断加长“短板”让团队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拉长板”形成团队的差异化优势,这样才能使团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加强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罅桶原理告诉我们即使构成木桶的各个木板都一样高,但是如果木板间有缝隙,那么木桶的盛水量还不如没有缝隙而有短板的木桶。由此可见,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间的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团队来讲,成员的专业背景、年龄、工作习惯等各不相同,每个成员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只要这些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协作,取长补短形成成员间的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那么每个成员自身的缺点是毫不影响整个团队的完美的。

在木桶理论中,箍桶原理也是其重要组成内容。桶箍是各木板间紧密有效连接的保证。没有桶箍,那就只能是一堆木板而形不成一只木桶。上桶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木桶质量。如果上桶箍太松,木板间会有缝隙,那么木桶就会漏水;上桶箍太紧,超出木板所能承受的强度,木桶就会裂开。因此,在进行团队管理时要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但要注意控制的松紧适度,既要让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又不能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

有效、合理的对团队成员进行控制,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同时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是高效完成团队事务的重要条件。

3.重视团队的基础平台建设。一只没有桶底的木桶肯定是无法盛水的;而一只不结实的桶底,在其盛水量不断增加时,就会因为承受不了增大的压力而破损。因此,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桶桶底的承受力,即桶底制约着木桶盛水量的增长。在团队中,团队的基础管理――团队的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就犹如桶底。一般情况下,任何团队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能够彻底执行制度的团队却寥寥无几,团队建设绝不能忽视自身的制度建设与制度的执行。在完善的制度下,团队成员共同思考,统一行动,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经过升华,会形成一种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会促进团队的进一步发展。

二、其他管理理论对管理团队建设影响

1.系统原理。团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若系统某个组成要素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系统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就会使系统处于瘫痪的边缘。如果这些组成要素在系统中给系统带来巨大的不可弥补的问题,那么就不能在修补了,而是要打破从新组装。团队中存在的任何一个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对每一位成员都必须严格管理,每一环节都要严格控制。

其次,系统的中心思想就是整体性。必须协调组成团队的各个要素的关系。只有各个组成要素都协调统一的发展,才能形成“1+1>2”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团队成员虽然各自分工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团队成员必须认识并做到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第三,团队作为一个系统,其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相互影响。因此,团队想要发展,必须与其存在的周围环境相适应,适时调整团队的自身结构,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适应性强、工作效率高的团队。

2.比较原理。我们处于一个竞争的社会里,有竞争就会有比较。组成木桶的木板的长短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参照物不同,长板与短板的判定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重视长短板的这种转化关系,因势利导的调整,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使团队处于不败之地。

3.整合原则。在拥有大量人才资源且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的情况下,可以将团队进行整合。按照人员的素质水平可重组成若干个团队。分类组成的团队,可以不同程度的调高整体实力。这种整合是创造性的破坏,是为了团队的更好发展。建设高效率的团队是提高企业(或组织)绩效的重要内容,以木桶原理及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组建、管理该团队也是提高企业(或组织)竞争力的正要途径。

参考文献: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9

管理者是组织的统帅,是战略管理的核心主体。管理者通过管理要数和管理手段去管理团队,从而达到组织目标。我作为酒类事业部的副经理,我主要负责事业部门店运营组、以及整个事业部的新零售业务的推动执行,通过4月学习《管理与领导艺术》,我根据我的工作情况,正视剖析团队管理方面的问题现象,根据现象考虑后面管理工作如何优化,具体汇报如下:

一、团队管理的问题现象

1、团队的共同愿景不明确

虽然泸州老窖公司有企业愿景,优选公司有未来5年发展规划,但是从大的企业、公司愿景未细化到团队晓组织的共同愿景,愿景不明确,导致团队的凝聚力不足。

2、团队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但未严格执行纪律规范

门店运营组团队的规章制度已经制定,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一直未严格要求执行,看似和谐的团队氛围,仍呈现有松散的状态。

3、团队分工与协作:

门店运营部虽有工作分工,各自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但是团队种信息需要共享,需要交叉,针对一个项目活动时,团队的协作能力不强,导致团队个性的发挥,但未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存在沟通障碍,协调起来较困难。

二、团队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1、打造团队文化。

发挥团队文化塑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双重作用,能够深入团队成员的内心。为及时消除团队内耗,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分为,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

(1)讨论理解公司企业愿景和优选公司规划:通过轻松愉悦的环境对企业愿景和公司规划进行沟通、讨论,研究公司这是愿景规划的目的和底层逻辑。

(2)确定团队文化:提炼门店运营组自己的团队文化,并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在办公室或微信群进行呈现,营造团队氛围。

2、建立团队成员归属感

协助团队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团队的成员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团队成员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3、重新梳理门店运营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对运营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确认,并确认监督执行的进度和奖惩制度,并将相关的制度对整个事业部进行,让对内对外进行监督,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4、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团队领头人,要能信任下属,充分授权,培养员工的成就感;利用多种方式,让每位成员宠粉理解组织内外信息,解释团队做出某项决策的原因,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充分沟通。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篇10

一、师生研究团队的内涵

师生研究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知识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和在校学生共同组成的群体。[2][3]师生研究团队兼具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功能。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一般由若干名来自实验室内部或跨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组成,以统一的名义对外承接项目,财政上进行统一管理,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形成有活力的科研力量,同时也能在真实的科研工作中得到系统地培养。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随着国家科技政策的调整和企业对科技进步依赖程度的提高,各高校普遍重视学科团队和项目团队的组建与整合,以承担特定的科研任务并体现学科力量。与普遍存在的师生研究团队相比,学科团队和项目团队得到的关注和研究较多。但事实上,师生研究团队是后两者构成的基础,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一线力量。

二、教师与学生的协同组织

师生研究团队是学科团队和项目团队的组成部分,是从事具体科研任务的基层单元。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系统中,因为研究生指导关系和实验室管理等原因,形成了规模不一的师生研究团队。在师生研究团队中,通常以具体的科研任务为媒介,在展开科研工作的同时,进行着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师生研究团队的科研和教育活动,是以人为本的。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团队需要专业科技的引领者和技术中坚;从教育的角度看,团队需要传承知识和技能的导师和学生。师生研究团队中的“师”和“生”成为其构成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从师生研究团队的组织与活动来看,导师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在导师身边,聚集了渐次成长的学生梯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日趋多元化,教师的教学不可能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教育思想。在高校的师生研究团队中,导师的人格魅力、做事原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不但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亲身感受到研究创新的过程,而且能够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师生研究团队中的“生”主要指研究生,当然也包括部分参与团队研究工作的本科生。学生为师生研究团队带来了新思想和新活力,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由于加入团队的时间不同和个性特点的差异,学生通常会自然地形成梯队,在群体新老更替的动态循环中,完成个人的培养教育过程。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在长期的磨合当中,可以把这些特性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不断进行创新的团体。学生在参与师生团队的科研实践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进行完善,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团队成员间的协同成长。

三、科研与教育工作中的协同管理

师生研究团队的运作是一个围绕具体科研课题展开的系统工程,需要场地、经费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从管理角度来看,团队运作过程中的重点是协同科研与教育间的关系。由于工作对象、任务性质和具体操作过程的复杂性[4],在师生研究团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展开协同管理工作。

(一)明确团队运作的双重任务

师生研究团队具有双重任务,即实现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完成创新性科研研究。在此情况下,师生团队需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作风和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以导师为核心,全面把握专业的前沿研究动态及区域、行业和具体项目需求的重点,确立好科研的研究方向,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为突破口,通过科研攻关的实际工作来锻炼和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5]

(二)确保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合作

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业务专长,只有通过相互的交流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才能快速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因此,在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中,既要考虑课题任务的适当分解,又要结合每个成员的自身情况,从而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把团队打造成能够协同合作、不断进步的集体。

(三)发挥导师“教育、科研、服务”的职责功能

一个团队中需要能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成员,这个成员一般是处于引领地位的导师。在师生研究团队中,师生的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导师要以身作则,灌输正确的学术思想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导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学术素质,发挥导师的导向作用,在学生心中树立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形象。此外,导师应能够协调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在把握整体的研发方向和进度的同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锻炼和培养。

(四)加强师生研究团队的凝聚力建设

师生团队的成员构成具有特殊性。由于毕业和入学等原因,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使团队凝聚力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使每个成员融入团队中,关系到整个师生研究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一方面需要导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包容,围绕一致的目标不断努力,营造和谐进取的环境,从而不断地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五)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师生研究团队的组织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以鼓励和协同每一位成员的进步。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建设性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团队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优选措施。同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建设,不仅有助于规范团队成员的言行,还要有助于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促进团队工作的协同展开。

(六)形成良性竞争和协同共享的习惯

竞争为创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它能促使团队成员不断进步,取长补短。团队成员在竞争中交流,不仅可以提高研发成果的创新性,还能提高新思想的融合。

此外,随着学术知识的复杂化和技术工作的专业化,资源共享和工作协同在师生研究团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及专家队伍,师生研究团队在利用学校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相互间的共[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享和协同,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使学生培养和科研过程变得更为有效,进而促进师生研究团队整体的进步。

四、总结

师生研究团队是高校研究队伍的基础性构成单元,是高校科研与教育的一线单位。师生研究团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学科方向和研究课题,通过资源共享和充分的交流合作,能营造出充满生机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平台,从而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协同促进提供基础。师生研究团队中强调协同学生来参与科研项目,这既为教师科研提供了助手,也为构建新形势下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模式提供了选择。

[注释]

[1]肖晓平,张华,阎世梁,等.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2):125-127.

[2]蒋科兵.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11(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