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2:57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1

一、务实与务虚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塑造人的灵魂,解决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等深层次问题,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它对各项工作的作用具有长远性,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务虚”的特性。从另一个方面看,思想政治工作又必须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发挥服务和保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务实”的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日益增多,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认真“务虚”,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更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做到虚实结合,虚功实做,既要下力量解决认识问题,又要善于通过活动引导、示范引导、典型引导、规范引导等来解决实践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目标的实现时间上,要“由近变远”、“由短变长”,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努力方向和长期的实践过程;二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要求上,要“由虚变实”,解决好“做学问,先做人”的问题,立足实践,夯实基础;三是在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上,要“由共同规律出发”变为“由具体、实际出发”,把培养工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方法管用就采取什么方法,尤其要下大力解决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务实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二、攻与守的结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境外敌对势力力图通过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从多层次、多角度影响大学生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如果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可能致使一些人的价值观扭曲、精神支柱动摇、思想道德滑坡。单纯的防御是消极被动,效率低下的。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勇于跳出“消极防御”的思维定势圈子,突出主动性,敢打主动仗,改变那种疲于应付,忙于“堵窟窿”、“补漏”的被动状态,强化积极防御、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当防则防,当堵则堵,当攻则攻,攻守结合,要敢于和善于主动出击,打好主动仗。首先,“攻其无形”、“防患于未然”。就是在社会不良现象或腐朽思想可能或者已经侵蚀到大学生的思想却未发生行为变化时发动攻势,未雨绸缪,把影响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攻其未竟”,防微杜渐。就是在一种倾向已经出现,但尚未形成大气候时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抓住问题的要害,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再次,是“攻其要害”,以防复萌。就是一种倾向已形成较大负面影响且仍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针对问题做工作,遏制其发展,清除其消极影响。

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在校大学生大都是80年代初期出生的青年人,可以说是生在改革开放初期,长在市场经济发展期,学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变化要求我们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断创新。社会在变化,形势在变化,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部环境也在变化,我们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目标、原则、内容、手段等也就必须随之而变。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千万不可因袭旧路子、老办法,必须面对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体制、内容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成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实现“好的传统”与“新的创造”相结合,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变化的需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时代特色。思想工作要创新,既要有创新的意识,更需要有创新的勇气,要努力开辟新视野,拓宽新领域,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形式和手段,都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我所用。

四、言教与身教的结合

说理,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手段。作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也离不开说理。然而,真正要说好“理”,让人愿意听,使人信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敏感点和兴奋点,注重说理的方法艺术,寓事于理,用事实说话,把大道理融于小道理之中,把理说实,说透,克服“台上讲大道理,台下讲小道理,私下讲歪道理”的倾向,真正把正确的道理灌输到对方的脑子里,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同时,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的结合。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威力,一要靠真理的力量,二要靠教育者自身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的力量显得更为重要,正如同志所讲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就是下级和部属的一面旗帜,就是无声的命令,就可以对群众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五、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的结合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2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在上课一开始,我列出几个乘法算式,让学生复习一下乘法的相关知识点:

2×6=1220×6=120200×6=1200

复习完后,我们将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共经历了四步:观察算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然后我们利用这四步继续学习商不变的规律。

一、唯美情境,自信起航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道口算题:4÷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课件展示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商会变吗?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同学猜商会变化,有的同学猜商不会变化,那究竟怎样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课件出示以下几组除法:

4÷2=8÷4=12÷6=24÷12=36÷12=

观察这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商有的会变,有的不会变。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几道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为什么没有变呢?

二、美妙体验,自信成长

1.观察算式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学生说一下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此时要发挥引导作用,如按什么顺序观察,是从上往下观察还是从下往上观察?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教师要加以鼓励和赞许。将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其中一名学生负责将成员讨论算式的变化过程以及总结发现的规律填写在记录单上,其他学生则共同讨论算式的变化过程与规律。

2.汇报

讨论时间过后,找学生上台给大家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包括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的,最好能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讲解。

如学生1上台汇报:我们小组是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的,第2个算式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4乘2变成8,除数2也乘2变成4,商不变。第3个算式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4乘3变成12,除数2也乘3变成6,商不变。第4个算式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乘6变成24,除数也乘6变成12,商还是不变。我们小组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学生2也上台汇报:我同意你们组的发现,我们组是从下往上观察的,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第2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3,商不变;第1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6,商不变。我们组的发现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在每位学生上台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或奖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大屏幕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往下观察,和第1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乘3、乘6,商不变,得出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从下往上观察,和第4个算式相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除以3或者除以6,商也不变,得出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那么学生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3会回答: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0除外,并且帮助学生验证。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0除外吗?

3.举例验证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在练习本上任意写几个算式,验证猜想,并展示验证结果。

4.总结规律

最后是总结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验证过程,并总结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教师总结道:“我们经历了观察算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这四步,最终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数学家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所以我们是走在数学家走过的道路上,并且有了自己收获,每位学生都值得表扬。”

三、美丽展示,自信分享

规律总结出来后,需要有一个应用的过程,在这个环节,可以利用ppt,让学生做练习题。

根据36÷12=3,你能快速判断下面的题目是正确的吗?

例1:(36×2)÷(12÷2)=3()

学生答出答案后,教师要及时说明理由:同时乘或者同时除非常重要,并且被除数和除数要乘都乘,要除都除,不能一个乘一个除。

例2:(36×5)÷(12×10)=3()

回答这道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次是同时乘的,为什么还是不对?并继续提出新题型,让学生继续思考。

例3:(36÷4)÷(12÷2)=3()

例4:(36+10)÷(12+10)=3()

通过上面几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运用这些新认识做检测题,巩固知识。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3

关键词:数学思想;突出深化;提炼概括

所谓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在认识活动中它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数学方法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途径、手段等。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它指导方法的运用,中学教学中一般将数学思想与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强调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强调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知识精髓,是数学素养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和工具。

数学教学贯穿着两条主线:明线——基础知识,暗线——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隐在知识中的数学思想这一主线,便能高屋建瓴,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教学见效快,收益大。

下面就平时课堂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与总结。

一、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展示其迷人魅力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三类:

(1)策略型思想方法,它包括化归、抽象概括、方程与函数、猜想、数形结合、整体与系统等;

(2)逻辑型思想方法,它包括演绎、分类、特殊化、类比、归纳、反证等;

(3)操作型思想方法,它包括构造、换元、待定系数、配方、参数等。

初中数学教材中没有给出以上具体名称,只在知识发生过程中应用或隐含着这些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师用书中,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高达450次之多(化归思想出现总数共约108次),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确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教师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要用心挖掘,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中寻找教材蕴藏的数学思想,并把将其设计到教案中去,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

譬如我上的一节初一的数学课《去括号法则》中的部分教学情景:

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发现,贯穿整个课堂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化归”中的“化简思想”。如在讨论搭建正方形的火柴总根数时,一位学生直接说出了火柴总根数的去括号后的数式,超出了教师预期,先放置不动,在法则探出后,教师与同学一起核对答案,发现结果正确,肯定该同学后发问:“你为何一上来就把括号去掉?”这位学生回答道:“这样感觉式子简单些”。教师:“确实,简单是一种美,人们会不自觉地追求这种美,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然后趁热打铁再出一个游戏:“同学们随便给我一个a的确定的数值,老师能够立即说出代数式16-a-[a-9-(2a+1)]的值。”学生们非常惊讶,“老师算得真快,为什么呢?”……“原来通过去括号化简后,式子好简单,怪不得算得这么快啊!”学生再次深刻体验到数学“化繁为简”的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由于将“化简思想”这条主线渗透到课堂每个环节,所以学生始终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运用和创新。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解决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数学思想方法指示的方向。

如我的一堂数学复习专题课《变题》:一、变结论,二、变条件,三、变图形,四、变题解,五、变要求。数学教学中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主动地克服思维的心理定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依常规,寻求变异,通过处理问题的形式、角度,在寻求问题的答案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到编题)过程中,在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更深刻的领悟,使学生思维品质在探究中得到锤炼,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融于一体,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既领悟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在运用思想方法时巩固知识技能,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三、知识复习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探求解题规律

小结复习课是知识系统化、深化及内化的最佳课型,在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中提炼归纳思想方法,掌握本质规律,可使学生学习提到一个新层次、新高度,脱离“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朝气和创造性。

教师困惑:虽然题目讲很多,但条件变则束手无策,更不谈创新能力,究其原因在于教学中搞题海战,学生被动感悟解法,不挖掘知识中尤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初三复习专题课《直角坐标系中等量关系的构建》:在探求二次函数综合题解法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来探求解题规律,在深化学生“会学”方面做了尝试。探得规律:直角坐标系中尽量转化成横、纵线段来构建等式。学生质疑根源,探究得到:这是由点坐标意义决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纵、横线段长度易互化。该规律还适用于一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问题……

当然,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掌握,非一朝一夕,也非几节专题课能奏效,需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要经历渗透、反复、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教材每一章节至每道题,都体现了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大胆实践,寓数学思想方法于平时教学中,这样,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就日趋成熟而真正领悟,构建出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4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思想方法"五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表明,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在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我校数学组进行了多年的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尝试,总结出了“三分两合”教学模式,其中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要”方法。

一、在”独立学习”环节时,设计问题中要蕴含数学思想方法

在“三分两合”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始终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设计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是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蕴含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以利于学生站在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知识。

例如,讲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表示一个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可能有几种?

(2)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和零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各是什么数?

问题(1)实质是在研究对象的可能情况,渗透了正确分类思想。以加深学生正确认识绝对值的三种情况。

问题(2)是让学生体会“数量”和“图形”的相互依赖关系,理解绝对值的非负性特征。并初步感知研究有理数问题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二、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时,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要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新课程教材中只对某些数学思想作了明确阐述,如换元法、消元法等,大量的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是蕴含在数学知识系统之中的,如分类讨论,转化等。因此,教学要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揭示由知识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形成。

例如,求作两圆公切线的教学时,学生很难独立领会到作法背后隐含着的数学方法――特殊化法和重要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给以充分地揭示,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实际上作法就产生于特殊化过程中,想象小圆逐步缩小至一点,而大圆也以相同的“速率”缩小着,原问题就化归为自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已知问题。实现了由未知向已知、复杂向简单的转化。深刻揭示这一作法的本质,对于深化学生的思维是极其重要的。

三、在”师生共例”环节时,教师的点拨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学生展示和讲解例题后时,应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点拨突出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时,我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几个。(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已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揭示出方程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同时建立“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

这样的例题教学,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去阐释其中的本质和通法,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从题海里解放出来。

四、在“分类反馈――检测”环节时,解题训练中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首先,在选编训练题时,要明确习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意识。其次,加强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训练的科学性。做到:“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相结合,“多题一解”与“一题多解”相结合,“精练”与“泛练”相结合。

例如,讲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一节后,选编训练题时就应明确对方程思想和整体思想的要求: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并表示对师生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教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我模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四个问题:①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②如果上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去哪家旅行社较合算?③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选甲旅行社比选乙旅行社合算,那么学生人数有什么变化?④教师人数变为2人,打折情况不变,又如何呢?

原是一道封闭的应用题,就改编成一道开放性生活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觉不自觉地发挥了作用,充分运用了猜想思想、方程思想和整体思想,教师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肯定和归纳性总结,又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明确的、稳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思想方法。

五、在“分类反馈――检测“环节时,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的同时要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数学思想也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包括例、习题)深入挖掘,提炼总结其思想实质,揭示归纳方法,以其更好地发挥思想的整体功效。教师一方面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生中要总结整理常用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学完某一章节后都有可以具体地总结、归纳数学方法的应用。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abstract:newconceptsshouldbesetup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ocollegestudentsinpresentsituation.Fromthecombination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pointofview,therearefivetransformations:whicharethetransformationsofvaluesfromthenarrowfieldofvisiontore-examining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ocollegestudents;ofthekeyworkfromthetheoreticalachievementstotheactuallifeofcollegestudents;ofthepurposefrom“know”to“do”;oftheinstitutionsandmechanismsfromsimpleworktoestablishingandimprovingtheinteractiveopensystem;oftheresultsfromtheshorttermeffecttoeffectivenessandsustainability.inthisprocess,aninteractionoftheoreticalstudywithpracticalwork.shouldbestrengthened.

Keywords:collegestuden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ransformation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纵向和国际与社会经济的现实性和联系的广泛性、关联性出发,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和挑战的适应和回答。为此,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新观念,找到新思路,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本位走向集体本位,从关注自身到国家以至国际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身心共同发展,知识和能力共同进步,思想和政治意识逐渐成熟,学识和思想道德共同养成的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1]从整体角度看,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们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对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具有深远影响。从个体角度看,个人的价值,无论是物质意义还是精神意义上,都在于自我的把握,在于不断的发展、发现。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能否真正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是事关中国教育全局和中国教育改革全局的大事。因此,根本上看,尊重大学生的价值,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修养,高扬自主、自立和自强精神,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尤其是依据社会要求、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兴趣、爱好,对于德育的内容、方式、途径、手段等的自由选择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价值取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含了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文明状况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层次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灵魂。思想素质总是集中地反映一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渗透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二、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等看似无形的东西,实际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抽象的,而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改造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强实践。

同志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接合。”[4]在建国初期,多次强调知识与劳动相结合。集中起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导向功能——解决的是为了谁的问题,这是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的问题;激励功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社会和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面对一个不同于书本知识的新的条件和环境,当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观念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实践的“验金石”而被检验的时候,会有两种情况出现。如果一种理论或者是观念被检验为正确的,这些知识和观念就会得到强化,并且会不断地得到关注,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信念也会得到不断地增强,与此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也会不断地深化;反之,大学生就会产生思想冲突和斗争,对某种理论提出质疑,逐渐产生动摇,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定位。这个过程的进行和完成,从整体看,是复杂、多向和曲折的,会有反复出现。但是,从根本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的确立,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及积极的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帮助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比较、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马丁•布贝尔认为,“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当他无意影响他们时,他的蓬勃的生气向他们倾注着,极其有力而彻底地影响着他们。”[5]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识与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把抽象的道德规范的理念,变成现实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的信条和规则,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方面。就是说,应该积极引导,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他们现实生活世界,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和激励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形成团结向上、共同前进的德育气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三、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

传统德育方式侧重的是单纯的“灌输”,采用的是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和中心的集中式教育方式。在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如同被针钉住的蝴蝶一样被钉在各自的座位上,钉在课桌旁,张开着他们所得到的乏味的、没有意义的知识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失去了作用。”[6]虽然灌输的方式在教育中不能被完全地替代,但是,如果过度地灌输,会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的缺乏。尤其是今天,信息革命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代青年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勇于实践,有较强的思想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和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性特征的那些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学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7]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另一方面,更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知道这些结论的背景、原因和应用;不仅仅是让其知其然,而是让其明白之所以然;不是简单地让大学生知道事实是什么,而是给他们一个进行是非曲直评判的标准,让他们进行判断。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3]54正如素质教育的核心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知道结论一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启发,让大学生有自己的眼光和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受教育的主体性是德育中一对基本的矛盾,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它们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两者统一的程度体现着德育的实效性,反映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

四、在体制和机制上,从简单工作到建立健全互动开放工作系统的转变

协同学理论认为,形成系统之间、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关系,有助于形成子系统之间时间、空间、结构、功能上有序。“一方面通过竞争一方面通过合作,间接地决定自己的命运。”[8]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渗透性”工作,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与校园文明、文化、教育、治安等各方面的工作相联系的,是与其他工作共同推进、展开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自身的定位看,是一种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相关、与其他工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是系统性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2]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种职能[9]。因此,管理是通过组织与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等方面要素,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看,应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互动性的理解,不仅把大学生当做工作的对象,而且,从他们的实践中,积极总结和提炼新鲜的经验,倾听他们的呼声。其中,关键的是,应健全工作机制,保证领导的决策、学生的参与、工作的展开、信息的反馈、大学生沟通的畅通。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各班级和年级在工作的计划、安排和部署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作,并且,在体制上积极地进行探索,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的畅通,围绕社会热点展开工作,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变化,关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积极探索理论上的难点,解决思想上的疑点,扩大实践上的亮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五、在工作成效上,从短期效应到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转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于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学校建设的实践,在于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和更加高尚的、适合于现代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评价,不应该是即时性的、静止的,而应是发展和运动的,采取运动性的思维方式,立足于长远,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机制完善和良性、健康运行的目的出发,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性、稳定性、持续性。

从实践来看,有的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有借鉴性的经验,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亮点”,但是,很多地方的“点”没有能够一直亮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没有新的起色,在原地徘徊。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工作缺乏创新,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在各种思想纷繁复杂、相互撞击和各种思潮相互涤荡的情形下,在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生活、思想、观念、意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因此,为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应该实现其可持续性,为了实现其可持续性,应该注意其实效性。为了实现这两方面的结合,关键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该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作格局,为全面创新提供基础性条件。

在实施这五个转变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一方面,用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另一方面,用新的实践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用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9.

[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1.

[6]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

[7]阿•德米特里耶娃.美学与伦理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45.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6

【关键词】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关键攻略

高三数学总复习是高中最后关键时刻。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我们每个高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搞好高三数学总复习,首先要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最近几年考题的变化。通过对高考的研究,才能把握好复习的尺度,避免拔深过高、范围过大,避免复习落点过低、复习范围窄小的错误导向,然后明确复习环节之间的关联及各自的标准后,扎实抓好每个环节。下面是笔者具体落实总复习的做法:

一、系统整理,认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用简明的图表形式把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整个高中数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以便于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这是第一轮复习的目标,实现了这一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数学复习的重要环节。

中学数学内容的结构可看作是数与点的集合,数的集合形成了不等式、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五大块,点的集合构成了图形,可分为平面图形(平面几何)、空间图形(立体几何)、坐标平面上的图形(解析几何)三大块,每块下面再列出具体的内容和要点,纵向横向联系,这就构成了中学数学知识网络图。这项“由厚到薄”的总结归纳工作,在第一轮复习时往往由教师上课时写出。如果这项工作作为必做必交的作业由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教师批阅,加以指点,再通过课堂引导补充完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易遗忘。

二、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图形结合起来,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撑作用。通过对数与式的变换,将图形的特征及几何关系刻画得更精细和准确,这样就可以是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求得问题的解决。高中数学中集中反映数形结合特征的内容是函数与图像,方程与曲线,复数与几何,在处理有关问题时,要加深领会,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方法,根据需要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求解,综合后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分类讨论可将条件与结论的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关系解释得更加准确、清楚,在解答数学问题,特别是对象是可变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的问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分类必须满足不重复、不遗漏、简洁、合理的要求。

3、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

把未知解法的问题转化为在已有知识和方法的范围内可解的问题是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才能保证转化后所得到的结果仍是原题的结果。非等价转化要求寻找使原题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这样的转化可使推证的过程得以简化。

4、运动变换的思想方法。

运动变换是高中数学中十分普遍的问题。轨迹、曲线系等概念,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翻折、伸缩等变换的知识和方法,最大(小)值问题等,都蕴含了运动和变换的思想方法,这些数学内容都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揭示了代数变换和几何变换的相互联系,对于深化理解概念,开阔解题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中也逐步加大了对运动变换的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

三、把握时效,科学听课

一份高考试卷一般有16个客观题(选择与填空),6个解答题,共22题,客观题占76分,解答题占74分,客观题解题时间用得少,就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客观题完成的正确率高,就直接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考前复习一定要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要在速度,正确率上狠下功夫。可是,速度和正确率常常是矛盾的,因此,平常练习就要自我不断调整这种矛盾,以期得到和谐的统一。

1、把每次数学练习当作一次难得的测试,不仅追求答题的正确率,而且还要控制答题时间,一般一份模拟试卷用120分钟,平常练习用60分钟,不要超时;

2、高三课堂依然是主渠道,教师评点的精彩内容要迅速融会贯通,并能举一反三;同时,对问题的解答,有巧解和傻解之分,学习老师介绍的方法,常常可以化繁为简,缩短解题时间;

3、加强“三多一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多做“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问为多问,一证为多证多算等;

4、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解答”,快速寻找问题的解法。现在我们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考前解决的关键,上课时,教师一般都会讲述问题的解法,被动听课的同学一般都坐等老师给出答案,主动听课的同学不是课前就已经做好准备,就是上课走在教师的前面,当教师准备讲这一题前,就开始紧张地思考,甚至自己动笔写出问题的关键步骤,只有变“被动听课”为“主动解答”,才能改变“考试时不会,老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科学听课还要求做到勤动笔,我们说“没有纸笔不听数学”,讲的就是动笔的重要性;专业培训还有一句名言:“我看了,我忘了;我听了,我留下印象;我做了,我会了”,也是强调动手的重要性。

四、研究《考纲》,分析考题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这4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押题”。比如有人说:高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五、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有人把试卷看成是一张一张的网,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上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下次捕鱼时才不至于有鱼再从这个洞里漏掉。学习知识也是这样。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发现了错误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经验以免再犯,时间长了就知道做题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出错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做一道题你从不同角度想出5种方法,与做5道同类型的题用的时间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平时做过的陈题可能性不大,而解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会超出大纲,都会在平时复习中遇到,关键是要能触类旁通。

六、在反思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治求态度

古代思想家荀况在《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反思”“反省”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多么重要!在数学解题中更应如此。波利亚也强调解题后的回顾环节,本质上就是反思,从哪些方面反思呢?西南师大陈重穆教授指出:“问题解决了,作为学习事情还未做完,还要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经验教训?是否可以作得更好、更美?这里使用的解法能否解决其他问题?这种似乎多余的一看、一想却常常是创造的生长点”。具体地讲,引导学生反思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过程的严谨性;(2)问题的存在性;(3)结论与题设的和谐性;(4)答案的完备性;(5)过程的可逆性;(6)方法的优美性;(7)方法的规律性;(8)问题的可延伸性。总之,反思是矫正自己错误的一面“镜子”,反思的过程就是精益求精的过程。反思不仅能通过自我获得反馈信息,从而产生今后的自我调控和继往开来之功效,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就构成了一种自我完善的思维机制,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以上是笔者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关键攻略总结。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如何改变以往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的旧模式,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复习模式,符合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要求,提高学生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试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维刚:《孙维刚高中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7

一、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继超过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之后又超过了台湾。当前,*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对于*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首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取得新的成就,都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本身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晶。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其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借助解放思想这个强大武器予以有力推动的过程。无论是破除“两个凡是”的禁锢,还是打破姓“社”姓“资”的枷锁,都是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进而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在改革开放中之所以能够先行一步,创造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新鲜经验,关键也在于解放思想、敢闯敢冒,率先从教条主义和僵化体制的桎梏中“杀出一条血路”。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当前,*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开放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只有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新贡献。

再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是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当务之急。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破解发展难题、开辟发展新路的重要指导方针。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初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排头兵”的标准来审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还不够深入,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还不够多的反映。由于*的经济社会转型走在全国的前面,有些问题凸现得更早、更突出、更集中。继续解放思想,深刻审视所处的环境和变化,深刻分析*的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干部群众的思想及精神状态,切实把思想观念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是*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当务之急。

为此,省委精心组织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学习讨论活动,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广泛讨论、畅所欲言,更新观念、转变思维,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突出问题,开启科学发展的新途径。目前,学习讨论活动正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进行。

二、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解放思想,说到底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一,克服“小富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对于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一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某种优越感,甚至骄傲情绪开始蔓延起来。对于*取得的成就,我们必须看到“一高一低”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确实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水平却相对较低,与全国一些先进省市和亚洲“四小龙”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亟需克服“小富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居安思危,超越自我,奋起直追。如果盲目自满,缺乏忧患意识,不仅不能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甚至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掉。

第二,克服“夜郎自大”的思想,树立全球视野的意识。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两个大局,是在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领风气之先,*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对*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必须破除“夜郎自大”的思想,突破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局限,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来谋划*的未来和发展。当前,特别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理论的新思想、世界经贸规则标准的新变化、国际分工的新动向,着眼国家发展总体战略,自觉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主动应战、趋利避害。

第三,克服“以物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的增长,似乎渐渐地从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变为了目的,一谈发展就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速度的提升,而忽视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和社会问题等,“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成为其典型的思想特征。因此,一定要从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决克服和纠正“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的作用重视的精神,创造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制,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改革开放初期,*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创新,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比如创建了“经济特区”,创造了“三来一补”、“四通一平”、“筑巢引凤”、“两头在外”、“外引内联”、“借船出海”、“以路养路”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回答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搞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课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虽然在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总体上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我们决不能躺在原有的成就上酣睡,决不能让温饱式小康的生活消磨掉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勇气。改革发展到今天,*还能不能“特”,还有没有“特”,关键取决于能否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目前,*遇到了土地制约、技术瓶颈、结构难题、社会矛盾等许多深层次问题。如果不继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的勇气来解决这些问题,排头兵的位置必将难保,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难以实现。

第五,克服“经验主义”的思想,树立科学理性的意识。30年的改革开放,*以务实精神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业绩,塑造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但是,这种“务实”一旦变成了“经验主义”,就必然是过犹不及,容易导致重经济、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重战术、轻战略,重实际、轻理论等现象的出现。现在*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单纯依靠原有的经验和做法已经不足以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要上新台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正确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引,理性思维的支撑,把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贯穿到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真正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结合“转化”和“归纳”这两种思想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指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把一件事转化为另一件事物,然后归纳出事物要点的思想。应用这种数学思想,人们能将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将化归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有概念教学的环节应用化归思想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能够让学生迅速的吸收新的知识?这些教师认为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述新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新的知识太难,从而不愿意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然而如果结合旧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那又该如何着手开始教学呢?数学教师可用化归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即引导学生先回忆一个旧的知识,然后结合旧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以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习题1:

冰箱里有一块体积为45立方米米的冰块,当它结成冰的时候,体积膨胀了,变成50立方厘米,求冰的体积比以前大了百分之几?

学生曾经学过分数的计算,他们经过思考可以得到这一题的分数答案为:

(50-45)÷4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分数变成分母为100的百分数,那么答案应该为多少呢?学生经过思考认为答案应为:

(50-45)÷45=≈;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到,对于分母为100的分数表示方法,人们会应用一个特殊的写法,即可表示为11%。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应当如何计算一件事物的百分比呢?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就能理解到要求一件事物的百分比,可先求出该事物的分数比,再将分母变成100,即该事物的百分比。

二、在数学计算的环节应用化归思想

小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时候,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找不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要点,于是他们就做不出数学习题。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数学计算教学的环节用化归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数学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将能初步的培养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以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2为例:

有一件工程,张师傅如何独立完成,需要花费12天的时间,李师师傅如果单独一个人完成要花费15天的时间。但是张师生病的时候,工作效率要下效40……,而李师傅生病的时候则只下降10%。现在张师傅和李师傅分别完成一个项目,工作完成时两人的工作进度完全相同,试问张师傅和李师傅共病了几天?

部分学生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就觉得这道题非常困难,他们不知道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哪个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后,了解到这个应用题就是个工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这个数学问题当作工程问题,那么可以求出工程问题中哪一个重要因素呢?学生经过思考以后觉得可以求出张师傅和李师傅生病时的工作效率。学生的解答如下:

张师傅生病时的工作效率为×(1-40%)=;

李师傅生病时的工作效率为×(1-10%)=;

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当知识两位师傅生病时的工作效率以后,可以如何解这个数学问题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当已经求出工程张师傅和李傅师生病时的工作效率了以后,虽然可以用工程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也可以从另一种角度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觉得可用方程的思想解决这一数学问题。学生列的方程如下:

设两位师傅健康的时间设为x,将两位师傅生病的时间设为y,那么可得方程式:

x+y=1x+y=1,求该方程的解可得x=6y=10。

教师引导学生从工程问题、方程问题、百分比的计算问题去看待这个数学习题,学生将能了解到数学知识和数学知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师可让学生理解到当学生遇到一个数学问题以后,学生可以先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数学类型着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为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学生可灵活的转化这个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类别。

三、在总结知识的环节应用化归思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会为学生总结这一节课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数学知识总结的过程,他们将不能系统地理解教师总结的数学知识,学生也得不到验证数学知识结构的机会。数学教师可应用化归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系统,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验证知识结构。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一套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异同,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验证知识结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应用化归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将能引导学生把旧的知识转化为新的知识、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的建立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岚.经历过程感悟思想――以化归思想为例谈数学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04)

[2]夏.数学广角: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的支点――利用化归思想解决“植树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3(04)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9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很多,“变中抓不变”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占20%,后来又买来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本题中,变化的是科技书与总数,不变的是文艺书。紧紧扣住不变的量———文艺书。文艺书的本数:630×(1-20%)=504(本),变化后的总本数:504÷(1-30%)=720(本),增加的科技书:720-630=90(本)。本题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把握数量关系,抓不变的量(文艺书)为突破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以上这种“变中抓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较多,但对“不变中抓变化”却关注不够。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变与不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同时把握住这两个方面,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因此“不变中抓变化”也是同样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在钻研教材时挖掘,教学过程中渗透。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让我们循着小学数学课程“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几个板块,看看下面四例。

一、在性质的发现中挖掘、渗透

例一,商不变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教材(苏教版p93页)通过填写如下表格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这里,不变的是商。仔细考量,余数变化了:余数也随着扩大或缩小了相同的倍数。教学本

大学生思想变化总结篇10

【关键词】转化思想;渗透;运用;概括;挖掘

《新课标》(修订稿)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所说的基本思想,是大的思想,就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那种思想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小学生的数学学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或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复习引入环节对学习新知起着铺垫作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应从起始环节开始。

【课堂回放】复习引入环节

师: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请说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呢?

师: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新课伊始,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感悟到这几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将面积计算公式未知的图形转化成面积计算公式已知的图形,利用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思想暗线与“再现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识明线同时植入学生的头脑之中,让学生从“最佳发展区”中唤醒了新知探究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在探究新知环节运用转化思想方法

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不能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自觉地运用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去认识新知识,巧妙地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升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并将它从隐性的数学知识中提取出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力得到提升,方法得以创新。

三、在总结提炼环节概括转化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的内容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暗含在数学结果及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常常是无意识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表现为仅仅会运用,但不知为什么运用、运用的是何种思想方法,此时,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提炼概括出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课堂回放】总结提炼环节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得到了三种分法,如果要你给这三种方法分分类,你会怎么分呢?理由是什么?

生:前两种都是分成2个简单的图形再相加。

师:是的,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分一分(板书)。

师:而这一种呢?

生:添补上一个图形,变成几个简单图形相减。

师:你也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补一补(师板书)。

师:那这三种方法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生答)

师:(板书)组合图形基本图形。

结合学生探究问题时得到的多种方法,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比较,使转化思想方法这条暗线浮出水面,使学生模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这种在思维积极亢奋状态下的学生顿悟,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神秘感,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水到渠成。

四、在应用拓展环节挖掘转化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因而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适时、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用顿悟得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会使学生较好地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总之,转化思想方法广泛应用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它是以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为基础,将未知的化为已知的,复杂的化为简单的,抽象的化为具体的,一般的化为特殊的,非基本的化为基本的,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