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庭教育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9:06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1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导路径

鉴于高中生特殊的年龄和成长阶段特点,其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协作来完成。互联网环境是现阶段高中生所处的典型学习和生活环境。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平台,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中生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对等交流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同时,这一成长阶段的教育和引导,也会对其个人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和家庭环境作为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其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非常深刻的[1]。但从现阶段高中生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状态来看,家长对其与孩子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双方的沟通存在不平等现象。这种缺乏平等性的沟通会导致家长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状态缺乏准确了解,会进一步影响两者的后续关系建设。

(二)家长对网络环境的认知具有片面性这一点主要是指家长由于年龄阶段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原理、优势与作用并没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反而由于对子女管理和控制的敏感性,放大了网络平台的负面作用,从而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应用时一味地采取限制的方式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意味着家长放弃了一部分应用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和引导的优势,也容易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优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有效应用网络环境指导家庭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上文已经提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高中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开展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层次上来讲,家庭教育实际上也是学校教育环节的一种延续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了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与家长就可以通过社交群平台,随时随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沟通。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和开放性能帮助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状态。对教师来说,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状态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呈现。这为学校和家庭两个环节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其通过家庭教育的引导,从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上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通过转变学生的心态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更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环境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其平台上的资源和信息有显著的多元性特征。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来讲,传统模式必然无法适应现代高中生的需求。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广泛的网络资源中选取适当的家庭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应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家校沟通的网络平台或微信平台,定时推送一些具有教育指导价值的高中生教育案例和方法,供家长参考[2]。另外,为了增强教育的互动性,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交流方式,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提出一个阶段学生的具体问题,并在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寻求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网络平台上本来就有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解或公开流通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有相应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可以同步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高双方协作教育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虽然使信息的交流和互通更加自由和便捷,但也意味着一些负面的网络信息有可能进入到教育所用的网络平台和环境中。因此,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平台维护的力度,针对网络平台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和内容,向家长传授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的方法,从而避免负面的教育教学信息和内容影响到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为其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环境的影响对高中生是具有持续性作用的。只有学生在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教育才能切实取得预期的效果。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2

   为了巩固"九五"期间家庭教育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特制定《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五"期间,家庭教育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要围绕贯彻《中gong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的目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教子的水平和能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培养"四有"新人。

   要进一步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子水平和能力,拓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渠道,广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和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构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体系,加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及家庭教育教材等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

   (二)主要任务  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主要为0-18岁儿童的家长。在巩固"九五"家庭教育普及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未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地区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工作。"两基"已达标地区要在巩固与提高普及率的同时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总结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和家庭教育网络。进一步关注对特殊儿童(如残障儿童?quot;问题儿童"等)、特殊家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大力推广0-3岁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经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基础建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

   二、具体目标与分区要求

   (一)具体目标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3

一个学生,从家庭教育开始,再经过学校的“深加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的一生几乎有一半是由家庭教育完成的。所以说,家庭是每一个人最初的学校,父母是最早的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著名教育家巴哈特说:“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因此,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家长教育,即对家长进行的教育。因为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往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不只是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指导家庭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多年来,全国妇联领导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委托教育系统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指导家庭教育活动;这对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家庭教育,教育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国内外对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已不只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和期望,也是家长的责任和期望。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了社会、政府和家长的重视,家长迫切希望能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指导。为此,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部门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推动这项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努力构建党政领导重视,妇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家长参与的社会家庭教育新格局。”由此可见,教育行政部门把家庭教育工作委托给关工委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实践也说明,关工委的老同志虽然具有政治、经验和时空的优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同志年事较高,精力有限,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之退休离岗,既没有工作职责,又缺乏行政制约力,单凭热情和威望难以胜任工作;学校的关协组织也只能配合补充,不能承担主导作用。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小学、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工作惟有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构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主办,校长负责,关工委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才能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

一、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独立主体,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仅在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且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两者是一个相互配合,又有职责分工,互为补充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克服把家庭教育工作看作“份外事”的错误认识,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管理家庭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有管理的资源优势;从上到下有完整和健全的管理机构,有一支有知识、懂管理的队伍。因此,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其它任何部门不可替代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家庭教育工作,要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做到家庭教育与教育事业同步发展;有主管领导主管,归口职能科(股)室分管,定期讨论和总结布署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为家庭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立考核制度,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和干部业绩的考核范围;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班主任和教师培训工程,提高全体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指导网络,充分发挥其指导、教学、服务、科研的职能。

二、学校举办家庭教育工作

家长学校是学校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提高家长素质的成人业余学校,也是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中小学、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办学经验,与家长联系密切,了解家庭教育实际,便于学校与家庭沟通,有利于指导家庭教育。学校要实行校办校、园办校的体制,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办一所家长学校。学校和幼儿园要制订家长学校的办学章程和教学计划,规范家长学校的办学行为,设置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培训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建立教研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管理,做到有机构、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经费、有考勤、考核,促进家长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家长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改变重智轻德、重智轻能的倾向,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引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由单纯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教育和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已的品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子女。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家长学校注入了新的内容,家长学校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对家长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家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教育子女的自觉性。

三、校长负责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校长要树立大教育观,克服实际工作中把家庭教育工作的地位“边缘化”、教育内容“趋同化”、教育价值“模糊化”的偏向,摆正家庭教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位置,像抓教育、教学等学校工作那样切实担负起“组织和推动家庭教育的责任。”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承担学校和幼儿园的管理责任,对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统一领导。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合一”的大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校长和园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理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要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校长要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定期进行研究和总结;组织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动员教师参加家访、学校开放、家教咨询、创建学习型家庭,召开家长会等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并列入评选先进、晋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在校长领导下,有政教处、关协、教师,和家长代表参加的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统一领导家长学校的工作。#p#分页标题#e#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师;前景;亲子

(一)家庭教育之渊源

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职业最早出现于经济、教育发达的美、英等西方国家,而美国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完善,逐渐成为全球家庭教育指导战线的领军者和先锋队,在家庭教育领域起着导航员和风向标的重要作用,不但为美国的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是推动全球家庭教育事业快步发展的生力军,促进世界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坚强力量。①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行业的发展为社会稳定、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起到领航作用。这些国家平均约1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约300万人。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家庭教育的许多现实问题,使家庭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我国于2006年底也引入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新的职业及其培训制度。

(二)家庭教育之现状

教育的萌芽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家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国际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及是人才的竞争,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因此,应需而兴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业将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三)家庭教育之调查分析

(一)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的了解程度

如下图所示,大部分人在一点都不了解和了解一点之间,也就是说,社会大众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还处于陌生状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有了解的,这说明这个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就像出生的太阳一样,开始生起了。

(二)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分析

在对学历和家长眼中的家庭教育的严重程度的对比分析中,如下图所示,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占了绝大多数。其中,认为不严重的比认为严重的要多。这个数据跟我们的已知的结论有点冲突。

而在我们数据分析中,发现,大多数的家庭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对的。然而这种想法又跟现实中孩子的现状呈现矛盾,因此这个值得我们思考。

(三)对家庭教育重视及了解程度

在对这项数据的分析中,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学历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因此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人群是下一代得到良好教育的保障。也是祖国未来的良好发展的保障。可喜的是,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和很重视的家庭占了总数的8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家庭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家庭教育的强烈意识,这正是家庭教育的黎明前的曙光!

在这个基础上,从以下数据中,我们又看出,70%左右的家庭对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不懂或者懂一点,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大众的脑海中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很多家庭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怎样的方法才是对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而在这个问题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各种教育书籍,学术观点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因此,一个正确的,良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急被需求。而家教育指导庭师,也许就是一个突破口。

(四)对待孩子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84%的家长是认为孩子不听话是教育方式的问题,这个正验证了标题三中的结论,也就是说普遍的家长意识到了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而联系到学历,我们得出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的初中占17%,高中占15%,占17%。这个数据差不多,也就是,跟学历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无论是什么学历的家庭,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的不多。而寻找解决途径的方法各不相同,成百家争鸣的状态。

(五)培养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前景问题以及发展

我们在调查中问,如果有收费的培训可以让您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您回去接受培训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比较纠结,在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5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接受培训。这个结果令我们惊喜的,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家长是愿意接受培训,愿意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的。这一个方面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不吝啬的。另一方面更说明,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而下面的图正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时需要关注和考虑的问题。

(六)家长是否愿意聘请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情况

统计结果是34%的家长是愿意聘请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到总人数的一半,但是,这个数字确实很大了。我们可以想象,中国13亿人口,而13亿的34%,是个很大的数字了。而这么34%的人的i型能够为是完全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或者一个新兴事物的产生的。

(四)家庭教育之前景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奉献精神是其他各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这正是中国“四世同堂”,“天伦之乐”“传宗接代”等传统精神的延续。因此,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舍得花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家长们再怎么样才能正确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在寻找方法。可是没有一个正确的系统理论的方法可寻。

结语

综上说的,大多数家庭还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而且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缺失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是对教育的方式问题,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愿意去寻求出路来解决,而且家长们是愿意机培训或者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因此,家庭教育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行业的发展将是我们未来家庭教育的主流。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的建设上来!

参考文献: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5

【摘要】由于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心理、品行养成中出现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探索如何借助“导师制”指导家庭教育,以达到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导师制;家校协作;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53-02

上海市钟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所普通高中,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且家庭教育不得法,虽然他们很聪明但缺乏自我控制力。为了转变这部分学生,课题组借助“导师制”,让导师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针对性地辅导。本研究中的“导师制”是传承、发展和创新。传承:导师仍是对于学校中有个人成长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导,如学习困难、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发展:导师除了教导学生外,还对家庭教育不得法的家长进行个别辅导。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导师制”不仅使受导的家庭受益,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

一、实施“导师制”的途径

1.确定导师。导师主要由受学生欢迎并愿意真正投入此项工作的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制的师生结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由双向选择结合。在共同的教学、学习过程中,由师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结合;二是搭配结合。由年级组根据师生情况,指定教师担任某些受导学生的导师。

2.确定受导学生。既从学生个人成长需求角度出发,如学习困难、家庭教育不得法、缺乏自我控制力等,又考虑到班级建设需要:班级中目前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但他们对形成良好的学校和班级育人氛围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根据这一精神反复推敲,与任课教师磋商,与家长联系最后定出名单。

3.确定导师的职责。导师的职责,一是了解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宣泄和获得建议的机会;二是掌握学生真实需求后,和学生、家长一起寻找成长的道路,包括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运用多方面资源予以必要的帮助;三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没有退步时及时予以肯定;四是受导学生能自己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困难,最终脱离对导师的依赖。

4.导师制工作成效考核。目前对导师的考核内容有:导师记录受导学生的基本分析和基本工作。记录、跟踪具体的活动,如家访、谈话,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活动;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学生的变化;记录导师指导的工作体会、反思,同时记录家长对导师制的评价、建议。

二、落实“导师制”的重要举措

1.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类课程中主要是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我校教师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时主要靠自己摸索和自学积累经验,很难与时俱进。而就目前学校状况来讲,班主任队伍年轻化增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难度,“85后”、“90后”教师踏上班主任岗位,他们有工作热情,有理想,与青春期的孩子没有很大的代沟。但是,这批教师自己还未做家长,也没有很多的社会经历,缺少家校沟通的经验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附:2014年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情况调查:

为了使教师能较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使更多教师胜任导师工作,学校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研讨经典案例、现场观摩等,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为教师提供到校外学习、参观、观摩或学术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开阔视野,加快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2.精心设计家校协作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会既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必要方式,又是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的必要措施。这一年来,导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高后,对家长会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改变了传统家长会的模式。在形式上改变以往教师站讲台家长坐下面的“挨训”模式,改用围成一圈“沙龙”的形式,倡导一种互相交流、平等、民主的轻松氛围,家长与教师真正成为育人的同盟军。在家长会上,导师除了会给予家长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指导外,还会邀请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交流分享经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走出误区,提高教育水平。比如,“如何帮孩子改掉拖延症”、“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等主题交流,给了家长许多启发。有时,导师也请学生发言,如“妈妈(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苦恼,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在家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效。

导师为了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还采用了网络手段,如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建设与使用常态化,推荐中华家庭教育网;推荐微博文章:顾晓鸣的《不输在家庭教育》;建立班级通讯群:微信、QQ等,方便家长利用网络交流家庭教育问题。这些做法体现了导师的责任心和智慧,使得家校沟通更加高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导师制”的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各个受导学生的家庭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亲子沟通情况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学习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研究表明,导师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再开展指导工作,家庭教育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例如,对2013级受导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仍旧是父母的意见孩子不愿意接受,但比例已经从高一的56.46%降低到47.41%。高二学生更为普遍地充分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并愿意听从教导,占47.33%,而高一学生的比例仅为36.8%,有很明显的差距。在自信心改变的问题上,有42.86%的高二学生认为自己比初入高中时自信心有所增强,表明了高二学生比起初进高中时的总体自信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对于自己孩子进入高中后,哪方面进步最大这个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他们的待人接物及自理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各占35%左右。

四、“导师制”的后续研究: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深化合作内容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6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流动儿童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儿童的健康发展受家庭、学校、社会各教育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入学以及进入学校的质量,还间接影响到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帮助以及良好学业成绩的获得。因此,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需要,也是确保流动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其次,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许多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表明,流动人口如果不能与流入地实现良性整合,缺乏认同感,长期存在隔膜和抵触,就会导致角色错位、行为失范,自发地形成亚文化圈,损害流入地的社会整合能力,破坏社区稳定,降低社区品质,甚至会频繁发生行为,造成社会性灾难。目前,流动家庭还属于社会弱势阶层,他们的生存状况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保障他们享受全面教育、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他们与流入地的社会整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第三,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寻求家庭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优势,也决定了它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能够大有作为。因此,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流动儿童家长和家庭发展,最终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是接收流动儿童就学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意。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清楚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目前,影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以下因素。

(一)家庭内部因素

家庭是流动儿童城市化的初始环境,家庭内部因素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进而影响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流动儿童家长不少为个体经营者、工人、郊区租地农民,从事一些为城市人所轻视脏乱苦的低层次工作。出于对自身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满意,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把改变命运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这种较高的期望易导致亲子矛盾冲突。同时,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有功利化、现实的一面,对子女的期望值较低,甚至认为孩子只要能认几个字、算个帐就行了。较低的期望导致家长放松甚至放弃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来到城市后,流动儿童比父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相比之下,父母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又忙于生计,难以跟上孩子在学习、精神上的需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逐渐削弱。同时,由于父母多从事脏苦累活,且劳动时间过长,用于家庭教育的时间相应减少,在家庭教育上付出的精力更加有限,对亲子互动造成严重影响,良好亲子关系难以形成,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成效。与城市居民相比,许多流动人口的收入依然偏低,物质条件有限,难以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部分流动人口在事业上非常成功,成为雇主、包工头甚至中高层管理人员,家庭收入比较高,这类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物质投入有余而精神关怀不足的现象。部分家长在“暴富”之后所显露的重玩乐享受的心态妨碍了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社区环境因素

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家庭教育重要外部条件。流动儿童家庭大多居住在房租低廉或就业方便的城市边缘地区。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地区房屋的基本设施比较匮乏,社区环境相对落后,黄赌毒危害较大,生活在其中的流动儿童容易受不良影响。流动人口大多从事低等工作、社会地位低,他们聚居在一起,容易产生社会和心理问题,一旦不能予以及时有力的疏导,就会成为家庭教育的隐患。由于家长职业不稳定,流动性较强,居无定所,流动儿童经常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缺乏相对稳定的社区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和城市化过程被多次中断,造成了其子女社会化和城市化的不充分状态,无疑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导致家庭教育无法顺利进行。另外,随着父母进入城市后,流动儿童与城市青少年基本隔离,带有极强的边缘色彩。同龄群体的边缘性不利于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正常交往,加剧了自身地位的边缘化,甚至造成了流动儿童之间不良行为习惯的相互传染。由于家庭的流动性,流动儿童的同龄群体在不断变化,甚至在某段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建立新的同龄群体,同龄群体呈现出一种衰落的趋势,导致流动儿童心理孤独感的增强,不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流动家长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发挥家庭教育的正功能。

(三)社会政策因素

流动儿童家庭主要来自农村。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政策,使他们被视为二等公民。户籍制度派生的职业排除政策使流动人口只能做本地人不愿干且待遇极低的工作,给流动儿童留下不平等的印象。因为户籍歧视所带来的心理伤害,也影响到父母家庭教育的权威地位。部分流动儿童无法理解户籍制度深刻的社会体制原因,受到城里人特别是城里孩子的歧视时,他们往往迁怒于自己的父母,甚至于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拒不接受或不理会父母的教育。既不能融入城市,又难以回归农村,这种边缘化状态,妨碍了流动儿童极其家庭和谐地融入城市生活,也导致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受以上因素影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和困惑。化解这些困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离不开学校主渠道教育的推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以接受流动人口子弟为主的民办学校通常以“拼教学质量”招揽学生,忽视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流于形式,难以计划地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流动人口子弟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改善亲子教育行为,从而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中小学校在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学校应该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来安排,采用,多种指导和沟通方式,调动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有效地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教师有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掌握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教师要突破职业局限,在研究学生的同时,还要研究家长,跳出技巧传授及技术性指导的层面,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个人素质,帮助家长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子女一起成长,应该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学校可采取请专家辅导、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研讨、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还可以提供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各类家庭教育学术研讨活动等校外培训,帮助教师突破职业角色的局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开展分类或个别指导

流动儿童家长文化差异大,素质高地各有不同。家庭教育指导要取得实效,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殊差异,采取不同的分类教育指导策略。面向全体家长的辅导解决全体家长带有共性问题,分类指导则解决部分家庭所具有的同类问题。比如,对经济条件较好的经商家长或纯粹打工的家长的分类辅导等。他们有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分类辅导要在在集中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分类辅导在方法上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情景体验、个案分析等多种活动形式,鼓励家长“活学活用”,强化教育效果。“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个别辅导是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特性。因此,在分类辅导的同时,也要进行个别辅导,尤其需要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实施个别指导,给予人性关怀。例如,结合家访对学生家庭“因材施教”、请专家预约辅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教辅导室”、开通“家教咨询热线”、开展家庭治疗。

(四)为家庭提供社会支持

我国应完善社会服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工作系统。社区工作直接面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让流动儿童家长及时、就近得到社会支持和帮助。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中心。中心以社区为基础,把流动人口动员起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技术和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融入城市。可以针对流动儿童举办一些关于城市生活常识、安全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讲座,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为社区中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及家长提供书籍供他们阅读,包括儿童益智图书、家长育儿图书、报纸、杂志等等。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社会向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它主要通过两条渠道进行:一条是通过大众传媒对家长的影响;另一条是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

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主要途径有三种:

1.中小学、幼儿园对学生家长进行的指导;

2.社区对作为本社区居民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进行指导;

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作为本单位职工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进行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它必定有规律可循,有范型可供操作参照。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是以一个区域为基本单位,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提出的一个可供参考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研究的基础与实践沿革

杭州市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美丽的自然环境,安逸的生活状态,形成了杭州人介于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市民心理;集群型的经济结构,形成了自转的市场经济形态,使杭州市的人才呈现梯形结构(管理层较大);较好的基础教育与尚不充裕的高校资源,又使家庭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容易发生偏差。

从我们自1995年起的几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大样本调查中发现:重智轻德、重“鱼”轻“渔”的培养方式;重说教轻示范、重要求轻指导的实践方式等问题不轻,特别是广大家长对社会环境变化影响儿童生存方式这一客观因素认识不清楚,对儿童生命成长的诉求不了解,家庭教育基本还是“率性而为”。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起步较早,1983年杭州一所学校创办的“家长夜校”不仅受到了学校家长的欢迎,而且还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当时,光明日报、杭州日报等都作了专题报道,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项工作经过教育部门和妇联部门十余年的不断努力,由点到面,从城区到农村,从“夜校”到“学校”,扩展到百余所,被广大家长认为是:唯一可以学习怎样教育孩子的地方。但是,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经验性强、科学性差;随意性强、发展性差;灌输性强、诱导性差。对家庭教育指导在观念认识和实践手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错位现象。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教育环境,在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因而在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上不可能有统一、明确的规范要求,家庭教育没有模式。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复杂性。要改变杭州市家庭教育的现状,就必须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抓起。力求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层面上的科学运作,实现家庭教育层面的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始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研究与实践,试图“以课题研究带动工作发展,以增加科学含量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性·主体性·时代性·建构性。

“发展性”要素: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协调的发展过程,其范围包括身体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而人的发展又是有阶段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特别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敏感期,即关键期。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会很小或无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指导要尊重个体发展的有序性。

“主体性”要素——家庭教育指导的发生包含四个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存在不同的主体形式。在指导家长过程中,家长是主体。家长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指导,他们以自己的观念,通过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参与指导过程,根据自己的观念、需要对指导做出选择。因此,指导过程中必须注意以家长自身活动的参与为中介,只有这样才能使指导的影响转化为家长的意识,融入其主观世界之中。

“时代性”要素——家庭问题始终伴随着社会问题而发生。独生子女家庭会缺少同伴教育资源而使孩子失去“溶于日常生活体验、感悟而获得”生活经验习得的机会;两代人生活环境,传统文化会因为缺少“父母直觉的示范”而未能被感知;泛滥的信息,会影响孩子对信息的鉴别与筛选,增加成长的风险系数;“文化反哺”现象又预示着父母“天然的教育者”身份开始动摇。所以,家庭教育指导要关注时代问题。

“建构性”要素——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并非是为了让家庭教育纳入某种操作程序,也无法保证家庭教育会出现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让家长通过参与系统的指导活动,提高教育素养,优化教育功能。家长提高的过程,其实是富有个性的、理想的家庭教育的建构过程。家庭教育完善的过程,也是孩子良好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过程。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其实就是帮助“两代人”共同建构的过程。

作为专项研究,已历时十余年,第一个五年,主要研究“学校指导模式”。由杭州市教育局承担研究的“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课题获得了浙江省教科研规划“九·五”重大成果一等奖。第二个五年,主要是“学校指导模式”的推广使用和“社区指导模式”的研究。无论是研究“学校指导模式”,还是研究“社区指导模式”,我们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指导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可以开发,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所以,在这十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不断在探索实践第三个模式:“家长单位指导模式”。

我们采用了“三个同步”的策略——即“研究与实践同步”、“试点与推广同步”、“四系统研究同步”。采用这种方法能使研究工作与指导工作全面、协调、整体得到推进。目前,研究工作在各自不同层面顺利地进展着。我们虚心向兄弟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充分吸收各类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创新、实践,旨在为顺利完成家庭教育指导这一特殊使命提供一种科学、适时、可行的操作范式。

第二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特点与运作方式

坚持同步运作,是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特点。即学校、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三条渠道同步指导。

一、学校指导模式

以“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为运作载体的“学校指导模式”,由“网、团、线、队、课堂、活动”六板块构建了合理高效的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运作机制。

1、网——三级指导网络

为了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又能体现各区域、各学校的个性化,建立了“市——区、县(市)——学校”三级指导网络。各级之间既有统一的原则要求,又有各自的工作特色。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区、县(市)教育局分校]是杭州市教育局[区、县(市)教育局]非常设机构,负责杭州市[区、县(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研究、活动组织和所属学校指导站工作的督查。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机构,负责设计与执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任务。

2、团——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

由本系统教科研专职人员、学校热心于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与实践且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优秀家长组成“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负责对“家长学校”师资的培训;向社会、向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编写“家长学校”教材与读物。转贴于

3、线——“奥迪”家庭教育指导热线88825885

这是由杭州市教科所主持的继“学生心理热线87025885”后的又一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咨询热线。每周一至周五晚上6:00点~9:00点工作,由“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成员担任咨询员。

4、队——家庭教育热点问题调研队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取决于指导者对家长切实需要的了解和对社会发展影响孩子因素的预测。因此,定期组织调研是十分必要的。总校有一支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生和专业科研人员组成的调查队,负责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如“优秀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家庭沟通状况的调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和“家长资源状况的调查”等。

5、课堂——“智慧家长课堂”、“青苹果家长课堂”

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家长要知晓任务、掌握要领、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除了各校进行的家长学校常规性课程外,我们分别在全市设置“智慧家长课堂”和“青苹果家长课堂”各十个。由专门的课程系列和专职教师授课。“智慧家长课堂”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传授;“青苹果家长课堂”主要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

6、活动——建立常规活动制度,丰富系列活动内容

建立“常规活动制”,即总(分)校教务长定期沟通会议,咨询员定期学习会议,每年一次“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研讨会”;建立“系列活动创新制”,即总(分)校组织的大型指导活动,如“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家庭教育热点话题万人谈”、“教育话题四方谈”等,希望每年有所创新。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实现“家长互动”指导局面。

二、社区指导模式

社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无论指导对象、指导途径和方法,还是具体指导者,所涉及的空间更大,内容更丰富。就指导对象而言,包含在校儿童和非在校儿童的家长,尤其是0—3岁儿童的家长、祖辈家长、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等。由于家庭教育带有明显的家庭生活特点,所以指导内容相当的广泛,亲职、就业、文化、健康等都属其中。就指导的形式来说,有动态的——课堂、活动;静态的——画廊、展板;有形的——家长学校、亲子游戏;无形的——网络、通讯;直接的——教子之道的传授;间接的——成人文化的建设等。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社区模式”是以“街道(乡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具体操作单位的二级网络,上依托市、区妇联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学校、幼儿园为指导基地。其运作结构图为:

三、机关企事业单位指导模式

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三种类型的典型案例:

1、办在村里的家长学校———利用知名村办企业员工的家族性特点,与企业合作办“家长学校”,每周半天带薪听课,把教育好子女当作培养企业未来员工的任务来完成。

2、机关里的“家庭教育报告会”———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组织讲师团成员到市、区、县政府机关,给干部们讲“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等家庭教育知识课,倡导“教好下一代从我做起”,2200余名机关干部听了课。

3、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中的“家庭教育咨询台”———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重大活动设“家庭教育咨询台”,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专门为本单位的员工解答“家庭教育困惑”。“三·八”节,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专门组织咨询活动,邀请杭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第三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成效与发展设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已初步形成。工作模式分为四个系统:

1、以现状分析调查为前提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宏观规划、指导的管理系统;

2、以提高家长教养素质为指导实践的直接目标,进行分类分层指导的工作系统;

3、以各类“指导模式”为研究的主要目标,探索不同的指导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系统;

4、以形成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新机制为工作目标,探索操作规律的运行系统。

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化发展为目的;以体现家庭教育的主体价值,构建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家庭教育运转机制为目标;在民主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指导过程中,帮助家长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养育知识,采用科学的教子方法,在亲子教育领域获得成就。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协调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各类关系。以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为合作平台,杭州市妇联、杭州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分工操作,力量互补;学校以优势的师资条件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同时,学校作为社区内成员单位,也充分地享受了社区文明所带给的精神资源。

作为模式的支持系统,杭州市已形成了一支庞大而又较为专业的指导者队伍:市、局、区三级讲师团,定期学习、备课;学校指导站站长每年4次的培训、交流;教育系统和妇联系统的沟通活动定期进行。我们对指导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能够与家长进行平等而朴实的、真诚而虚心的对话;

2、不会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任何内容感到棘手,能够用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应付自如;

3、有一定的教养经验,能够与家长产生共鸣,或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但同时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

4、非常清晰地把握住指导的目的及实施要点,不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轻易否定别人,有强烈的同情心与认同感。

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变革的时代,“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技术发展的总和”。现在的成年人已很难预见下一代成人后将会承担何种角色;下一代所将接触的也不可能再是一个“稳定的目标、明确的社会期待和文化规范一致”的社会模式。成长已不再简单的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化人格、角色身份、生存技能等一系列要素,几乎变成了一个人毕生的、无限的自我定向过程。今天我们必须要慎重思考“拿什么去奉献给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层面,我们提出这样三个命题:

1、社会的积极发展使家庭功能在不断转化,如: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抚幼养老功能在不同程度的“部分外化”,在家庭结构诸要素中,建立在姻缘、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夫妻、亲子之间的感情联系,已是家庭支持系统得以存在并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而建立在用于规范与约束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家庭制度在家庭支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在未来家庭中,家庭成员情感联系对维持家庭存在,保证家庭系统作用的发挥比家庭制度更为重要,因此,建立现代亲缘关系的指导已成当务之急。

2、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大军的子女教育已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包括民工,他们是社会变革发展过程中一群具有特质的现代移民。不安于现状,敢于尝试、敢于拼搏、勇于超越自己的意识与行为,注定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强势人群。目前,他们还处于从城市边缘向城市核心迈进的过程中。只是由于生计的原因,使他们还不具备为孩子创造较好学习环境的条件,所以,他们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很特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非常强烈。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与上城区妇联、教育局合作,在区政府礼堂专门开设了“流动人口家长课堂”,为这类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的系列知识,效果非常好,家长听课时的文明程度远远超过城市家长。因此,城市在接纳流动人口生产力的同时,如何帮助他们及他们的孩子解决教育的切身问题,尽快适应与融入城市文化,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管理系统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3、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团队的投资,这个团队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社团、商业、邻居等;这种投资包括“获得支持、建立角色、规则界限、期望、承诺契约、认同评估、社会能力、健康个性”等整体项目。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影响优势,来整合与优化这个“投资工程”,使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科学知识转化为团队所有成员具有同一的意识和行为。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的各种关系从“天然”走向“必然”。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8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9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何在观念上、机制上、制度上进行调适和创新,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这几年,学生、家长、教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普遍出现了未婚的独生子女教师指导独生子女家长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把组织和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作为学校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和上海市两个《纲要》的重要内容,转变观念、落实措施、锐意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现代家庭的变迁告诉我们,当孩子走进学校大门,成为学生时,他们由家庭产生的原始情感开始发生裂变和飞跃,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和价值观在学校、老师、同伴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这其中,家长、教师、同学、朋友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对学生的成长发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他们都在学生独特的生活背景下成为教育影响学生的力量。而家庭教育则是影响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孩子的主要因素。认真研究今天家长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出现家长年轻化、高学历化、对子女高期望化的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给学校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学校家庭教育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载体和途径已经成为今天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当务之急。

一、重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作为一个整体,家长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特殊地位。虽然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孩子的主体力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不等于家长已退出对孩子的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仍然在影响或者左右着子女,有时候家长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往往影响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所以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投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家长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投入等都应该融入学校教育整体构架中。因此,在开展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我们强调“三个不能忽略”:不能忽略家长的作用;不能忽略研究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略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便把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与学校教育同步。在安庆幼儿园,为了让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有更加深入的体验,他们设立了“轮值协理园长”制,协理园长由家长担任。这些家长不但要主持家委会会议,参加对园务工作的管理,而且要参加对家长学校计划的编制。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又如,闸北区三中心小学把学校的“阳光教育”理念运用到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去,赋学生的家庭成长氛围以阳光;同时该校实行的例会制、听证制、参政制、表彰制等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他们的品牌项目“义卖活动”“母女学校”“亲子银行”等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载体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指导活动的效果。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便于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提供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模式,促进家长教养方式的转变,而且对于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认同学校的教育,改善学校、家庭的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二、教师、家长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伙伴

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思考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关键在于看这种关系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天,在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活动教学、多元智能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师和家长视野的时候,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子女所经受的教育,主观选择的倾向显得越来越明显。教师单向的、传授式的、高高在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家长的需要。同时,在二期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光是传递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指路人、学习指导者、共同学习的伙伴。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应该更多地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从而成为真正的伙伴关系。今天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多摒弃了传统的观念,他们有许多适应时展的科学育儿方法,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此,开展家庭教育要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吸纳家长教育孩子的真知灼见,丰富和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我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解,许多基层学校结合校情,努力创设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新机制,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了解、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制度、内容、形式,从而在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提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我区金鹭幼儿园进行了家园共育的探索研究,他们通过家庭亲子游、亲子合唱团、家长品评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载体创造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平台,教师与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也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在芷江中路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以“多样性、针对性、互动性、主动性”为鲜明特征,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支撑的家教指导特色。该园对!—"岁孩子家长的合理喂养和亲子关系的指导,他们开辟的“小龙人亲子苑”,编写的《芷江园报》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以家长为伙伴,学校和家庭共携手,为孩子创设成长的新天地。

三、要重视家长、子女的共生关系

子女与家长是一种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保持、发展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共生就是指人的生成与生态情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应该尊重、理解这种关系,并努力促使它发展成为父母子女和谐共处的精神家园。从生态理论相依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家庭中父母子女共生的现象,倡导在家庭中形成协同发展的模式,对于家庭和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要认识在家庭层面,孩子与父母相互交流、孩子与家庭成长环境、孩子身心发展与个体的自然节律都是共生共长、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指导要关注学生不同于他的同学、不同于成人的学习、行为方式,尊重其独特的脑工作机制和品德成长模式;引导家长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认同、接纳孩子的想法、行为,从而保证孩子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成长环境,保证孩子取得身心动态平衡,为释放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风华中学在创设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模式的过程中努力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他们给家长办讲座、开座谈会、举办专家咨询,千方百计地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家长运用心理方法分析子女的情绪、态度变化,引导家长运用心理技术解决孩子遇到的烦恼,努力构建父母子女共生的成长环境。通过该校的不懈努力,该校的教育质量不但每年攀升新高,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明显提高。显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引导家长创设符合孩子视角的家庭文化环境,提供蕴含孩子意愿、想法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生共长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对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显得更有意义。#p#分页标题#e#

四、要发挥文化“反哺”的积极作用

高中家庭教育指导篇10

【关键词】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规划课题

《新时期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522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字经》开篇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等这些话语,起着春风润雨细无声的警示效果,郑重提醒着我们父母――人性本善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从孟母三迁到宋氏三姐妹幼时的文化熏陶,无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三大教育,家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基础工程。父母与子女接触时间最多,影响涉及面最大,可以说,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根本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误区,以及影响因素;下面就家庭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如何理解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无形成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首先从模仿家长开始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切实重视并大力研究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父母的教育素质是父母作为教育者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特殊素质,对子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强势或不良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可以或多或少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

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1.对素质教育认识的缺失。许多家庭教育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研究显示,家长们对孩子寄了很大的希望;但最大的希望仍是学习好,而把做人放到次要位置。

2.对孩子认识的缺失。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为此父母投入了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

3.心理健康的缺失。家长重视疾病卫生,重视体育锻炼。由于对心理知识的缺乏,无法了解孩了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4.民主、平等、信任的缺失。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上级对下级那样,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巾的形象,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第三、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因

1.家长没有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技能训练,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2.父母的角色差距,是家长没能正确履行家长义务,施行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首先家长的角色准备不足。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成长期,特别是孩子青春期,家长没有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认知,要么重养轻教,要么盲目教育,致使孩子错失成长关键期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其次家长的角色错位。主要表现为:家长忽视了其本职工作是教孩子做人,忽视了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需要家长帮助的东西,过多地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决定,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背离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再次家长的角色行为偏颇。忽视了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和角色示范性、榜样性的特点,以至于忽视了家长本身的不良品行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3.传媒对家庭教育的误导。传媒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多网上家长学校也在积极努力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有些栏目内容没有专家把关,仅仅是凭经验做节目、编刊物、出书,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误导家长。有些家庭教育类的节目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欠妥,违反了家庭教育指导原则。

4.传媒对孩子的消极作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认知来源于大众传媒的影响。归纳如下:传播似是而非的知识。过早地了解成人世界;过多的暴力情节;不健康的性信息的传播;过滥的广告宣传;互联网管理不善。

第四、提升家庭教育的对策

1.真正做好家庭教育,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有意识进行感恩教育。

2.构建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社区的有效合作。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律,以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目的。必须进行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中的主阵地,使得家长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从而成为学校教育有力的支持力量。给每个学生及其家庭配备专人跟踪指导老师很有必要,可以让家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相应的指导老师。有效搭建家、校、社区的合力教育平台。与地方妇联、青少年中心、社区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中的家庭教育职能组并发挥其功能,可以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为家庭教育创造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快速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