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3:01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社会经济中逐步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管理部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现代化电力系统中尤其需要保证供电稳定可靠,由此可知供电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将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道路,供电系统中变电站将变成无人值守的状态,由此也引发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也已针对电力系统建立起监控系统,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以及确保电力系统变电站工作正常运行,是文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是对动力环境监控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结合,一方面降低了电力通信机房基础等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通过数字化、可视化等管理手段,有效的促进了变电站的管理安全性,为整个电网能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变电站现场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和调整。利用监控系统,电力系统调度员可以随时对电网实时运行状况进行调整,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为及时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带来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以往落后的传统监控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电力系统的扰动快速分析,对电网中跳闸发生的事故后果进行预测。

二、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

远程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随着高科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实现的,它以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借助远动装置来对系统中的原理调控中心的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其运行信息的测量,并通过通信技术将这些信息传输到调控中心,以帮助调控中心实现足不出户地对远程的设备进行监控与调节。下面主要分析一下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电力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它包括了多而不同的接口及转接方式,还要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通信手段需求。

(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要传输的信息大致分为计算机信息、继电保护、电力负荷、远动信号等几种,信息的数量并不多,但每一种信息的传输都具有严格的实时性要求。

(三)通信系统的应用覆盖范围非常广、覆盖点众多,必须能够针对电力系统的变动实现可靠灵活的应对,并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事故的冲击。

(四)就电力系统当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分类来讲,它应用了电力线的载波通信技术和具有大容量、宽频带及较高抗电磁干扰能力、较低传输消耗等特点的光纤通信来实现,光纤的出现标志了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普通的光纤以及电力特种光纤为电力系统发挥了极大作用。

三、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应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在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依靠光纤材料对电力系统信息数据进行传输,一方面具有占空间较小、载波频率高、介质消耗小的特点;另一方面,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可以有效避免接地形成回路问题。因此,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应用优势。文章将主要探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

(一)因雷害造成的通讯设备损坏

当今采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新技术对提高供电线路自动化及信号供电电源自动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铁路用电负荷沿铁路线狭长分布,供电/通信距离远,通道数量较少;网络通信通道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网络不通致使供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瘫痪;加之供电系统和通信通道分属两个部门(段)管理。因此,通信系统已成为供电段建立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传输数量及相关设备问题

光纤通信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结合,主要针对的问题是电路交换信息,在通信通道进行传输时,用户电量等信息一般是以Dtm连续码流存在的,比如DpH和DSH的信号方式。现阶段,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分组信号传输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分组信号传输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分组信号和连续码流都存在着传输数量以及传输质量的问题,所以说未来的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若想对这两个种类不同的数据信号进行传输,则需要另外设立独立且专业的传输设备,且确保不同种类的设备对于信号传输的质量产生较小的影响,同时设备的容量需要不断扩大,这就是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存在的难点之一。

(三)向城域网转变问题

新时期,电力用户对于供电系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信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同时客户不同的需求也衍生出新颖的高端服务,能够促使供电系统对此进行研发,这就对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发展要求从具体方面来讲,就是要保证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能够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证尽可能符合用户的需求,保证电力系统业务节点的角色能够给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和电力远程监控系统的结合,可以从向城域网转变的角度解决电力骨干网限制的问题。因此,如何向城域网进行转变也是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应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传输距离和信道容量问题

光纤通信技术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进行结合,必须要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无通信信号损失的问题,才能确保电力系统中对不断增加的远距离设备进行监控的技术要求。所以,需要解除传输距离对于传输信号质量的限制,这是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研究人员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无法避免的问题,当前来说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光纤通信技术放大器技术,这种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的应用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若要完全解决光纤通信技术传输距离和信道容量的问题,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大对其的研究。

除此之外,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的数据信号,从DpH信号发展成为DSH信号,通信信道容量也逐步成为数据传输数量的限制之一,目前来说已经实现从155mb/s发展到10Gb/s,甚至是最大信道容量达到40Gb/s。然而,通信数据的数量是不断变化、不断增加的,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的应用必须要将通信信道容量扩大到160Gb/s,甚至是更大容量上进行突破,这是光纤通信在现代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应用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四、远程通信通道方案优化研究

电力系统通信是电力工业的一部分,但在技术上又深受电信技术的影响。各种新的电信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时时处处得以体现,且又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处于两大行业的一个交叉点,它随着电网的延伸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电力系统通信的主要传输方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力线载波、80年代的模拟微波、90年代的数字微波,发展到目前的光纤通信。

(一)远动数据通信信道

电力系统通信主要由传输、交换、终端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传输与交换部分组成通信网络,传输部分为网络的线,交换设备为网络的节点。远动数据通信信道主要就是通信的传输部分,目前中国以光纤、数字微波为主,卫星、电力线载波、电缆、移动通信等多种方式并存。

(二)远动致据通信接口

远动数据的通信接口主要为RS-232,在变电站与监控中心之间利用moDem通过RS-232接口实现,变电站站内RtU与各自动化装置之间通过RS-85总线或现场总线实现,目前也有通过网路接口连接的。

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当中,经常需要使用串行通信来实现数据交换。目前,有RS-232,RS-85,RS-22几种接口标准用于串行通信。RS-232是最早的串行接口标准,在短距离(

(三)通信信道的优化选择

通信通道的选择从两个方面考虑:通信信道和通信接口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有线传输方式高速稳定,能够满足监控点相对集中、距离较近的监控系统的需要。但是,有线传输一般需要铺设专门线路,工程量大,投资相对较大,易受到城市建设的干扰。此外,若监控设备处在不能布线的环境中或者是装载在车辆等移动设备里,就很难使用有线网络。

无线传输方式速率一般低于有线方式,但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只要在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就可以进行通信,无需组建有线网络。从系统的角度上看,无线通信的数据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重要的数据需要通信的双方相互确认才能认可,对于单一回路或者回路较少的变电站远程监控可考虑优先采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技术特别是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的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可以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通信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人员必须充分结合客户的需求,加大对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研究,以此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稳定性。文章对有关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对于供电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出要求,为促进电力系统远程监控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电力系统谐波与电压扰动检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2]谭涛.利用公用通信网络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远程监控[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赵德瑞.基于web的pLC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4]任春丽.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设计[D].湖南大学,2011.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2

引言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有线网络正加紧双向改造,以便于实现双向、交互、多功能发展的新业务,从而其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和相关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相继被提上发展日程。

在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完成之后,业务开展范围却并不只局限于收视用户,广电应该拓宽思路,基于自身网络特点和运营经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视频监控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金矿。视频监控和数字电视虽是两个概念,但在技术上却是触类旁通,视频监控本质上也是一种媒体业务,与广电的主营业务不谋而合。开展视频监控业务可充分利用广电网络丰富的HFC网络资源,盘活线路资产,更具有管理统一、平台统一、系统开放、运营个性化等优势。

市场需求

据统计,早在2005年底,中国的视频监控行业应用市场总产值就达到182亿元人民币,而且每年还在以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已有专业从事视频监控租赁的公司,目前该行业需求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需要实施视频监控的范围越来越广阔,已经由传统的安防监控向管理监控和生产经营监控发展,且要求监控点要多、面要广。

二是,要求监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结合,实现对大量视频数据的压缩存储、传输和自动处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随着宽带网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在internet上进行实时音频的传输需求已经越来越普遍,视频业务也从传统的行业应用,向着社会大众消费领域快速蔓延。大众在商业、社会管理、家庭应用等方面都呈现快速成长的趋势,如何防范不断出现的治安犯罪、偷窃和破坏,家中的老人、孩童、宠物意外伤害等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产品展示、远程监控和管理等……有关数据表明,全球私人安防服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年增长率为7.7%,在2009年保持在千亿美元。一个面向普通大众、潜力巨大的视频业务市场空间呈现在了行业面前。

介入优势

广电行业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入智能视频监控领域有着其固有的先天优势:

1、巨大的大众用户群优势个人用户同样是视频监控市场的潜在客户群,通过在家中安装摄像头,用户在远端就可以通过internet对住宅进行安全监控,而有线电视用户远远超过电脑用户,该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比电信更具优势。

2、丰富的光纤资源随着双向网络的改造,使得光节点逐步推向小区,光纤逐步推向用户,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纤资源已经深入城市的各个社区角落,通过开展视频监控业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盘活线路资产。

3、媒体运营优势虽然视频监控和数字电视是两个概念,在技术上却触类旁通,视频监控本质上也是一种媒体业务,可在有线电视媒体网络上统一承载,对于媒体资源的管理运营相对电信运营商根据经验优势。

4、完善的网络管理平台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都有着自己完善的网络结构和管理平台,只需投入较少的人力、财力就可以实现视频监控业务。

可以说,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入视频监控市场,为政府、行业及大企业用户提供各种优质、特色服务,满足各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特色需求,必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解决方案

监控管理需要统一调度监控视频流,实现系统管理、日常监控、网络存储和自我防护的功能。针对目前监控市场主要可分为商业(企业)和行业(专业)市场两大类。根据两种不同特点,有下面两种相应的解决方案:

1、商业(企业)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主要针对商业(企业)视频监控市场。适用于规模较小、性能适中、功能要求简单实用的一般商业(企业)市场推出的基础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方案组成概图如下:

方案特点:具备先进的系统架构、分布式高可靠存储和流转发、电信级设备可靠性、中心设备高度集成、部署使用方便、平台级开放接口。

项目特征:均为新建项目,规模较小、性能适中、功能要求简单实用一般的。对于这一类监控可将需要的各项管理功能集成在一台设备上,提供网络视频存储和点播转发服务,可以对前端设备进行日常监控管理、解码输出控制和报警接收处理,同时实现中心日常监控所需的人机界面及自我防护监督功能,这样可大大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易用性和性价比,有效避免中心设备的堆积、系统集成程度低、维护成本高、可靠性差、多设备协同实用难度大、易用性差等问题。

商业监控的服务对象是小机构,如住宅小区、企业园区、连锁超市等,如高档小区需要视频监控保障业主的安全;连锁店、托儿所等分散的用户需要合适的视频业务来提高经营素质;中小企业主要求能够远程随时了解到生产线的情况、员工工作情况等信息,及时安排处理等,小机构用户表现出对视频监控的认同和使用意识在不断的加强,产生了庞大的市场空间。

2、行业(专业)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主要针对行业(专业)视频监控市场。适用于各种应用规模较大、要求高可靠海量存储、定制与集成需求繁多的行业(专业)市场。

方案组成概图如下:

方案特点:具备统一的监控平台、先进的系统架构、高清实时的图像质量、高实时性、专业可靠的海量存储、创新的媒体分发机制、灵活高效的接入方式、智能便利的管理维护、电信级设备可靠性、丰富的增值业务、国际标准的高度锲合。

项目特征:新建的和扩容均有,应用规模较大、要求高可靠海量存储、定制与集成需求繁多,对图像品质、实时性、存储可靠性要求较高,大多具有结合行业业务特性进行定制开发的潜在需求。对于这一类监控需要高度融合统一的平台架构,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统一存储、统一媒体转发调度。软件系统各部件之间需要采用标准的信令、媒体、存储和视频编码协议,以实现各功能部件的灵活部署,系统容量可弹性扩展,并能结合行业业务特性进行定制采购。同时软件平台要保证电信级的高可靠性保证,满足高端行业大规模的并发访问、存储应用的要求。

服务对象:包括平安工程、轨道交通、机场、公路、教育、医疗、金融、电力、监狱、环保、大型园区的联网监控。

行业监控是视频监控的主流应用,服务对象是政府管理、大型行业等集团用户。监控的目的是以防范传统三大安全风险(人为侵害、生产生活事故、自然灾害)和行业管理为目标。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严峻、国内和谐社会的建设、行业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激发,视频监控已经在传统的金融、公安、交通、大企业等得到了广泛使用,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比如日渐升温的“平安工程”建设正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植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综述上述两种解决方案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都包括如下四部分:

(1)前端系统包括摄像机、监听头、对讲设备、报警探头和编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分带存储与不带存储两种,解码器用来还原图像。所有编解码器都可以被监控中心的集成中心中心主机统一配置、认证和网管,维护使用方便。

(2)网络系统所有前端编解码器通过网络系统和监控中心相连,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网络设备包括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注意在选择这些设备时应内嵌丰富的安全特性并能针对监控的需求对组播等应用进行了优化,同时为广域网组网提供完善的Vpn解决方案。这样就为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灵活和高性能的基础网络平台。

(3)监控中心包括系统管理、视频管理服务、数据管理服务、C/S客户端、weB服务、nVR网络视频录像、流媒体转发和VoD点播、基于软硬件的流媒体交换服务、人机界面、中心防护、电视墙等。

监控中心建议采用比较成熟的集成监控设备作为监控核心设备,并分主机和辅机两套。主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管理服务器,对前端和中心的所有编解码器、辅机进行统一配置、注册和网管,可以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进行统一认证。

(4)远程监控远程监控中心可以通过weB客户端访问监控中心的主机,在授权范围内实现基本监控功能,同时远程监控中心还可以配置主机和辅机,实现二级监控,通过多级多域架构实现系统扩容和多级监控。

未来展望

目前,各大运营商都比较看好视频监控这一增值业务,纷纷打造自己的监控平台,2003年以来,中国电信以“全球眼”为品牌已经率先开始了视频监控业务的试运行、中国联通在其宽带视讯业务中也在进行视频监控业务的探索与尝试,广电运营商应当加快进入的步伐,并在重构中占据产业价值链的上游位置。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3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00)

摘要:风力发电中,由于单台风机额定容量小,总风机数量庞大,给风机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风电规模日益增大,原有的故障处理流程反馈速度缓慢,效率低下,已很难满足业主的要求。本文从建立区域监控中心、故障分级,建立知识库、问题升级,几个方面对故障处理流程进行优化。以解决风机故障处理反馈缓慢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监控中心;故障级别;知识库;问题升级

中图分类号:tm614;F4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67-02

作者简介:沙克维(1988-),男,河北张家口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

0引言

由于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油价维持高位,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另外,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世人关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引起全球的关注。在各类新能源中,风电是技术相对成熟、最具大规模商业开发条件、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风电技术装备是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本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我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已经取得较大成绩。

本文所讨论的风机制造企业,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超过1.9Gw,目前主流单台风机的装机容量为1.5mw或2.5mw,全球风机总数为1万4千余台。每台风机单独工作。在对监控这些风机的过程中,每台机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故障。监控对象非常庞大,而一旦风机因故障停机,就会对发电量造成直接影响,如果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会持续造成损失,必然导致业主的不满。所以,对全球风机实时监控,对问题快速反应,是公司监控部门必须要追求的。

1该公司原有的故障处理流程

1.1原有流程(图1)

1.2存在的问题原有的故障处理流程,随着投入运行的风电机组越来越多,个体故障数量也会越来越大,以旧有的故障监控处理机制,对现场故障的反馈效率,会变的越来越差,很难满足客户的要求。原因如下:①现场技术人员本身技术能力各有差异,很多问题很常见,但是不能在现场给予解决,给技术中心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②随着风电规模的越来越大,现场技术人员数量有限,要想培养足够数量的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需要的培养费用是巨大的。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现场技术人员随时等待处理现场故障。③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在变大,从1.5mw到2.5mw,现在又有6.0mw的机组出现,新机组往往有很多新问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在加大。④由于风电机组都是露天放置在空旷区域,直接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域的风机往往受不同环境影响,对配件的要求不同。但目前,关于地域不同对风机的影响,还缺少明确合理的统计分析。⑤所有问题依据先后顺序处理,有些故障影响恶劣,有可能被其它简单故障干扰导致不能及时解决。

2新的故障处理流程

面对企业发展壮大所带来的这些问题,拟建立新的风机监控反馈机制。从故障等级、故障升级机制、区域监控中心、知识库、片区案例库几个方面,建立新的故障处理流程。

2.1故障等级风机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空间、时间上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都是随机的。旧有系统,以时间先后顺序为处理故障的顺序,并不合理。新的流程,根据不同故障造成的影响不同,优先处理影响恶劣的风机故障,其他的故障再以时间顺序依次处理。这要求明确故障紧急程度,有标准化的判断依据,因此,从故障数量、涉及金额、客户关系等多个方面考虑,将所有故障划分成4个级别。故障分级标准,见表1。

2.2区域监控中心旧有的系统中,只有现场与技术中心两个故障的处理等级,现场团队,负责处理常见类故障;技术团队,负责处理现场解决不了的疑难类故障。随着装机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新机型的上电,旧有的两层处理等级,已经很难满足需求。

为此,增设区域监控中心,包括:新疆片区、华北片区、华中片区、华南片区、东北片区、辽宁片区、国际片区。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优先反馈给区域监控中心,由区域监控中心负责处理,处理后直接给现场下达任务书。如果区域监控中心解决不了,再提交给全球监控中心的技术团队来解决。区域监控中心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全球监控中心技术团队的压力,更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

2.3知识库由于风机多设在野外平原处,各种生活配套设施缺乏,加之机舱设立在百米的塔筒上,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往往是比较辛苦的,这些原因造成了风场技术人员流动频繁。而风机设备的维护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又很高,所以现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往往是供不应求的,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这一现象必将更加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现场培养新人困难的问题,拟建立技术相关的知识库,汇总所有机组相关技术问题,供各级技术人员使用,固化工作经验。知识库的建立,使一些经验不足的技术人员同样可以有效地处理常见问题。对现场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知识库一旦建立,除了供大家查阅,也会不断地更新充实。知识库的更新,也融入到故障的处理流程之中。

2.4问题升级机制故障等级制度,可以将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更多的是从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划分的。但是现场有些故障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现场的技术无法支持解决故障。这时候,如果仍然按照这个故障等级来对待这类问题,很可能造成故障无法解决的情况出现。这时,需要将问题进行升级。

问题升级机制,针对区域监控中心和全球监控中心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问题升级。组建专家团队,专门解决升级后的疑难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对疑难问题足够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避免了专家团队被常见的简单问题耗费精力。

2.5各片区案例库风机的工作环境恶劣,而且环境状况各不相同,有在海上的,湿度很大;有的在平原,空气干燥风沙多。所以,不同地区,风机部件所出现的故障往往不同,有着明显的地域性。针对此种情况,有必要要求各片区的区域监控中心建立自己的案例库。

片区案例库,应当包含自己片区所有的历史故障,并进行分类。为发现各自片区的特有问题,对部件提出特殊要求,提供依据。

3结论

本文通过对故障分级,将低级问题直接交由区域监控中心处理,将高级别问题单独处理,大大提高了对高级别问题的反馈速度;结合故障升级机制,对疑难、批量性问题,提供了充足的独立的技术支持;区域监控中心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全球监控中心和专家团队的压力;通过对知识库的建立,为不同片区、不同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标准的处理方案和学习渠道,有效提高了区域监控中心处理问题的能力;片区案例库的建立,为今后向不同地域提供不同部件性能的风机设备,提供了理论可能。使得该公司对故障的反馈速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闻捷.风电设备供应链竞合系统熵变及其动态联盟研究[D].江苏大学,2011.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4

关键词:电力电气;工程监理;施工质量

前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电气的需求增加,而电力电气工程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目前电力电气工程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以保证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气电力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电力电气系统难以维系,甚至是出现瘫痪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施工的监理任务十分艰巨。监理作为施工的重要部分,为工程整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合理方案。

1电力电气工程监理的原则

电力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排水排污问题、土地建设问题等,这都需要监理方、设计师和施工队共同协商解决,因此电力电气工程监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施工公司一定是经过合法委托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理工作。其次,设计方需要对施工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监理公司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方案对工程进行协调和监管。设计方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工程的设计,提高工程的效率,保证工程合理有序地开展。在设计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部分需要与施工方和监理方进行解释说明,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改正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监理方需要及时与设计方进行沟通,修改设计方案,提出有关的调整措施,给出修改的意见,按照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要求,并且对需要改进的要求进行详细记录和修改。监理公司还需要对施工的文件进行阅读,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修改。监理公司代表的是业主,因此监理过程中任何的问题都需要向设计方和施工方反馈[1]。最后,施工方和业主如果改变了工程需求,需要电力电气部门按照意见进行修改,并且将修改后的方案及时交给监理公司。

2电力电气工程施工基准分析

电气电力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多,因此在工程开展的前期需要对土建工程和排水排污进行改进。这些工作涉及到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四个部分,他们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和帮助。作为项目的施工单位,施工方需要掌控全局,设计施工的时间和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可以及时、高质量地完成。施工方还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及时参与到协调和监督工作中,保证工程符合质量需求。监理公司需要详细讲解复杂的施工部分,发现问题或者工程项目受到影响时需要合理地协调,作出技术方面的整改。监理公司还需要按照业主的要求对施工方进行监督,让施工方全方位了解项目,掌握施工方案。受到业主的委托,如项目需要变更,监理公司需要与其他两方进行协调,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都需要向有关的部门反馈。

3电力电气工程监理要点

3.1电力电气工程前的监理

在签订电力电气工程项目合同之前,监理公司需要委派相关的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详细勘查,结合业主自身的需求与工程相结合,查看在工程完成后是否可以达到业主的要求。如果电力电气工程在施工时监理公司的专业工程师没能对工程进行全局把控和了解,那么业主在后期需要追究监理方的责任。监理工程师需要经验丰富且专业素质良好的人员,他对电力电气专业设计十分熟悉,并且对工程设计方面的内容也十分了解,能把控全局。如在施工前期电力电气的配备上需要监理工程师了解工程设施的配备和电力系统的配置,查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并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前就预测到一切可能会出现的施工缺陷[2]。

3.2电力电气工程中的监理

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土建设施进行检查,督促监理师能够按照工程单位要求将不符合工程设计的方面与设计方进行沟通交流,之后才填写合格单。这是对工程施工单位最基本的检验。监理工程师在检查后还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检测是否使用了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查看强电和弱电是否相匹配。最后一点是工程主体需要按照施工的材质严格把控,从电气材料到电气零件都需要不断的检测,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3.3电力电气工程后的监理

施工项目在竣工时需要符合监理方、业主方的条件。施工方首先需要进行自查,填写相关的报告单,竣工检查后需要自我纠正,查看工程质量检验审批是否合格,签证的材料和其他材料分析是否合理,之后才能将工程交给监理方。监理公司查看材料和申报资料后,再进行二次检查,提出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4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

4.1施工前对图纸进行监控

电力电气工程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签订正式的合约,监理方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的专业人员需要提前对项目进行考核,查看项目的可执行性,对整个施工项目的前期考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些进行合理的沟通。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作为被委托人需要对项目工程进行了解,对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在施工阶段,监理方需要根据电力电气设施的配套图纸进行设备检验,避免由于设备问题耽误施工进程,影响施工的质量。监理方需要在施工开始之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调节自身的工作,让监理更加透明,更加标准化。监理方需要根据图纸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让项目开展更加科学,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3]。

4.2施工中加强工程质量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对电力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项目监理工程师需要时刻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工程与图纸相符,与业主的要求相符,不会在未来投放使用中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为保证监理工作有序开展,监理公司需要对监理工程师进行考核,建立监理队伍。监理工程师还要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组成检查组,到工地去检查,保证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合理,保证施工土建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沟通良好,在土建过程中确保强电和弱电按时投放,更好地解决后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把控所用材料,电气配件、电线等零件,一旦出现问题坚决不能使用。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5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水轮机调速器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轮机控制系统概述

水轮机控制系统是一个集水力,机械,电气为一体的综合控制系统,其功能在于根据电网负载的不断变化来控制水轮机发电机的有功输出。从本质上来说,水轮机控制系统是由压力引水道、水轮机、调速器和发电机等工作单元组成的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其中,水轮机调速器是作为水轮机控制系统的核心装置,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调速器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机械液压型调速器、电气液压型调速器和计算机调速器三个阶段[1]。在计算机调速器阶段,水轮机调节规律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先进的调节规律相继出现,包括:连续变参数适应式piD控制,自适应、变结构变参数自完善控制,模型参考多变量最优控制等新型控制规律。所谓自适应控制规律指的是水轮机调速器的控制参数随着工况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机组在启动、停止、增减负载和并入电网时要求水轮机转速不同。[黄小衡,男,(1966.3—)本科,工程师,从事水电站运行管理工作]

总的来说,一个水轮机控制系统通常分成两个部分:被控系统(调节对象)和控制系统(调速系统,调速器)[2]。调节对象包括水库、导水调压装置、压力引水道、水轮机、发电机、电网和负载。但是这种水轮机控制模型不论采用的是国内的调速器还是国外的调速器,在实际的运行中都有一些问题。文献[3]以瑞士HYDRoVeVeY公司生产的mipReG600型双微机调速器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这些故障或问题包括:1调速器电源供给故障;2电调软件设计不合理导致故障;3调速器油系统用油油质引发故障;4调速器测速装置故障;5调速器导叶传感器故障;6监控系统故障引发调速器故障。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2.基于CC253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随机分布在监测区域内并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网络。所有的节点协调工作,感知和处理网络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指定的观察者。因此,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CC2530是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4Ce应用的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它保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同时,还满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2.4GHz频段上的应用。CC2530具备一个小而精干的8051微处理器,良好的满足它对数值计算和信号处理的要求。此外,CC2530还提供了一个8Kbyte的Ram和强大的电路。主要功能如下:①片内集成高速8051内核;256Kflash程序存储器;支持ZigBeepro7协议。②支持2V-3.6V供电区间;3种电源管理模式:工作模式,睡眠模式和中断模式,超低功耗。③片内集成5Dma通道;4个振荡器用于系统时钟和定时操作;1个通用16位和2个8位定时器;1个红外发生电路;32KHz睡眠定时器;电源管理与片内温度传感器;8通道12位a/D转换器;看门狗智能外设。④片内中断器控制18个中断源。⑤2个可编程串口,可用于主从Spi或者UaRt接口;21个i/o接口,其中2个具有20ma电流吸收和或电流供给能力。⑥信息帧同步监测;数据CRC16校验;信号强度监测RSSi;支持冲突避免的载波多路访问CSma-Ca;片内集成1个aeS数据加密协处理器。总之,CC2530适用于ieee802.15.4系统,RF4Ce远程控制系统,工业监测以及其他低功耗的wSn等领域[4]。

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解决水轮机控制系统问题的应用

在文献[3]总结的问题中,前面的三个问题与水轮机控制系统的电气环境相关,而后面的三个问题则是与控制系统本身的特性相关。

(1)造成问题4(调速器测速装置故障)的产生原因是调速器在机组并网运行过程中调速器测速装置的探头故障引起转速继电器误触发电气140%ne过速保护跳闸停机。这里既有探头本身测量方法的原因,也有pLC模块编程的原因。分析该问题时,我们发现测量水轮机转速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残压测频法和齿盘测频法[2]。残压测频法采用机组机端电压互感器电压作为测频信号,可将此电压通过电压过零比较器转换成方波信号,求出方波周期就可得出水轮机的转速。当水轮机转速越高,脉冲信号的频率就越高。通过脉冲信号频率就可以得出水轮机的转速。

解决方案:

①增加一套测速装置提高测速可靠性;最好是添加一套采用不同测速方法的测速装置。

②为了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线路开销,新加入的测速装置通过无线方式加入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当测速装置测量到水轮机速度快要达到过速信号值时,调速器通过协调器CC2530发送开关命令将新加测速装置打开。此时两台测速装置同时工作,过速信号通过与门接入继电器。当只有一个装置产生过速信号时,说明某个测速装置出了问题。继电器不工作,发电机不跳闸。当两个测速装置同时产生过速信号时,说明此时水轮机超速,继电器工作。

图2新加测速装置方案

(2)问题5(调速器导叶传感器故障)的原因是改造前调速器的2套导叶位移传感器是120o角位移传感器,而mipReG600型双微机调速器的角位移测量装置转角60o,使得机组在正常减负载时,调速器导叶反馈值不变。解决方案与问题4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3)问题6(监控系统故障引发调速器故障)的原因是调速器通过监控系统获取并网信号,在并网信号消失的情况下会自动将有功功率减至空载。若监控系统发生故障,则机组无法并网运行。

解决方案:

将水轮机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分离,取消调速器对监控系统的依赖,可以从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分合辅助接点引一路二次硬接线至调速器,通过出口断路器的分合接点来判断机组的并网状态。但是这样做仍然有缺陷:每台调速器的功能通过一台pLC来完成,若有两台调速器则需要引两路硬接线。改进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ad-hoc特性,引一路二次硬接线至一台调速器,其他调速器通过无线方式获取机组并网信号。如图3所示。

图3并网信号无线ad-hoc方案

4.总结

从多年的水轮机运行维护经验来看,造成水轮机控制系统故障或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有电气的,监控方面的原因。但随着计算机调速器的不断发展,新的控制规律的引用与原有硬件的局限所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方红庆等.水轮机调速器控制技术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no.1(totalno.151)Feb2004.

[2]鄢来明.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中小型水电站水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通信

0引言

九十年代以前变电站大都是通过远动终端(RtU)实现数据的集中采集、处理、传输并接收上级调度控制中心下发的遥调、遥控命令。这种方式均为集中组屏,通过控制电缆将现场遥测、遥信、遥调及遥控信号全部引至主控楼的远动机房或控制机房内的遥信端子柜和变送器柜上,站内监视和控制通过常规仪表盘、控制盘等设备来完成,上级调度对厂站的遥调、遥控命令通过点对点远动通信方式直接发给RtU,RtU经过校核、处理再下发给现场执行机构以达到远方控制要求。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RtU兼当地功能的方式在一些厂站开始采用,但常规仪表盘柜仍然保留,这种方式只是为现场调度员或监视人员提供一种用计算机显示画面进行监视的手段,控制操作仍采用常规方式。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大量采用和变电站监控系统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的逐渐完善和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在新建和扩建的变电站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采用。该系统通常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按间隔设计,扩充性好,安装比较方便,各种控制电缆直接到继电保护小室,小室内i/o单元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并与站控层通过光纤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大大地减少了控制电缆的使用和敷设数量。然而,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因此,所提供的系统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有的系统能够满足站内监控的要求,但是,在有些指标(如实时性)却不能满足上级调度控制中心的要求;有的系统虽然在指标上能够满足两者的要求,但是在系统的结构上又不尽合理。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站控层和间隔层组成,其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满足现场实时运行的要求,满足各调度端对实时数据的要求,且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系统具有遥测、遥信、遥调、遥控、Soe功能,实时信息能以不同规约,通过专线通道或网络通道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并接收指定调度中心的控制指令。

由于各厂家的系统不尽相同,其建议的技术方案也不同,实施后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则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如何按照电网实时调度的要求,搞好技术方案的设计,并使数据得到快速、有效、合理的处理,这些都是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对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给出几种可行方案供参考。

1.1方案1:如图1所示

此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1)i/o测控单元支持网络功能,直接接入站控层的以太网上,实现采集数据直接上网,减少了中间转换环节,数据传输比较快,但要求数据同时向站控主机和远动通信工作站传送,远动通信工作站独立构建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的数据库;

(2)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采用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完成,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专线利用串口实现数据传输,采用规约主要有DL/t634-1997,ieC870-5-101,μ4F,CDt,CDCtypeⅡ,SC1801等,二是通过路由器上网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底层采用tCp/ip,规约主要有DL476-92,ieC60870-6taSe2,ieC870-5-104等。

1.2方案2:如图2所示

此种方案的特点是:

(1)i/o测控单元通过现场总线链接,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单元接入站控层的以太网上,系统增加了一个中间数据处理环节,处理后的数据同时向站控主机和远动通信工作站传送,远动通信工作站独立构建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的数据库,此方案主要解决i/o测控单元不能直接上以太网的问题;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要逐步向以太网过渡;

(2)各i/o测控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现场总线组成的网络传输实时数据;

(3)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采用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完成,其实现方式与方案1相同。

1.3方案3:如图3所示

此种方案的特点是:

(1)i/o测控单元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单元接入站控层的以太网上,系统增加了一个中间数据处理环节,处理后的数据同时向站控主机和远动通信工作站传送,远动通信工作站独立构建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的数据库,此方案主要解决i/o测控单元不能直接上以太网的问题;

(2)各i/o测控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串行总线传输实时数据;

(3)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采用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完成,其实现方式与方案1相同。

1.4方案4:如图4所示

此种方案是方案2和方案3中远传数据方式的的一种变化型式,其特点除方案2和方案3中各自具有的特点外,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单元同时负责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远动专线和网络)而不再设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其实现方式与上述三种方案所述相同。

这种方案也可看成是以常规RtU方式兼作站控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来实现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的。

2.几种方案的技术性能比较

第一种方案为分布式i/o采集装置通过内嵌网卡(口)直接上以太网,数据传输不经过转接,直接送往主机和远动工作站,因而速度最快,数据通信(专线、网络)由专用的远动工作站完成,不足之处是网络负荷较重,这在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以及对数据流进行优化。

第二、三种方案中增加了中间数据处理机,负责采集数据的集中和处理,这两种方案主要解决了i/o测控单元不能直接上以太网的问题,由于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因而数据传输的速度方面较第一、四种方案慢一些。

第四种方案中也增加了中间数据处理机,但此处理机不仅负责采集数据的集中和处理,同时也负责与远方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案省掉了远动工作站,故可降低造价,数据传输的速度也较快,这种方案不仅对中间数据处理机的技术性能、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要求较高,还要求该中间数据处理机具备网络传输功能以实现网络数据通信,一般来讲该中间数据处理机要具有多CpU处理机制,能实时处理多任务、多进程,这样才能适应多功能、高效率的要求。

上述四种方案中,远动工作站和中间数据处理机要求采用冗余热备用方式,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通过对四种方案的分析,我们认为上述四种方案在做好优化处理后均能满足要求,但综合比较来看第四种和第一种方案在数据处理、传输的效率和速度方面更为理想,而且比第二、三种方案少配两台机器(中间数据处理机或远动工作站),因而可降低一些造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方案中,均考虑了网络通信方式,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是否采用此种方式还要根据实际通信现状来决定。

3.数据通信方式及数据传输规约

目前数据通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常用的,在专线上实现的串行通信方式,采用规约主要有ieC870-5-101,DL/t634-1997,μ4F,CDt,CDCtypeⅡ,SC1801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数据网络的建设使用给数据通信带来一种崭新、快捷、可靠的方式,这就是网络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或RtU通过内部网卡(口)利用路由器上电力数据网,以tCp/ip协议实现网络数据传输,由于路由器具有自动选择、切换路由的功能,使得数据通信较专线方式更加可靠,采用的通信规约主要有DL476-92,ieC60870-6taSe2,ieC870-5-104等,上述两种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规约,我们建议要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专线方式采用ieC870-5-101,网络方式采用ieC60870-6taSe2和ieC870-5-104。

4.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需处理好与站内相关系统的关系

4.1变电站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系统的关系

继电保护系统担负着变电站和电网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保护电力系统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安全性、可靠性等级是最高的,这些都要求继电保护系统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不得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独立性,保护的控制回路不进入站内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只是用来显示,一个安全可靠性等级较低的系统,不能影响到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的系统,这是一条原则,必须坚持。

4.2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关系

在输纽变电站及关口变电站一般都安装有电能量采集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向有关部门传送电量信息时多采用拨号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建设,给电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提供了另一种快速、方便的形式,所以电能量采集装置可通过自身的网卡或网口连接到网络接入设备上,经过路由器上电力数据网,实现网络数据传输。

4.3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miS系统的关系

变电站监控系统担负着电网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个闭环系统,而miS系统是各种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是非实时系统,两系统不应混为一谈。变电站监控系统与miS系统联网,其信息流应该是单向,就是允许必要的实时信息向miS系统输送,但是不能够反向传输,闭环控制的很多实时信息是miS系统所不需要的,没有完全开放的必要,所以变电站监控系统必须与当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miS)有效隔离,以保证控制系统安全。

5.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中的几点考虑

(1)实时性要求,遥信1-2秒,遥测2-3秒(采集单元经监控系统处理到通信出口);

(2)遥测数据精度要求(不低于常规RtU方式);

(3)可靠性要求,一是远动通信工作站或通信网关与当地的数据服务器要相互独立,二是当地或上级调度下发的动作指令要准确可靠地执行;

(4)标准化要求,即软硬件产品以及通信接口、规约应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

(5)正确处理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变电站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之即有联系又能保持独立性。

6.几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变电站实时信息不仅要满足站内监控的要求,还要满足上级调度部门对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的要求,满足调度部门对站内设备控制和操作的可靠性要求,所以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以及信息流的合理流向问题都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只有采用好的技术方案并使数据得到快速、有效、合理的处理,才能使系统稳定、可靠,才能满足站内和调度部门对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要求,才能满足电网安全的要求。

(2)过去变电站内的RtU装置都是由调度部门直接管理和维护的,而目前变电站及站内自动化监控系统多为电力公司所属超高压公司或运行工区等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也就是说运行维护、管理方式变了,这种变化为维护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监控系统出现故障影响实时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时,调度部门的自动化人员如何与维护部门沟通,维护人员如何保障故障的及时解决,如何加强和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都是目前急需考虑的事情。

(3)对于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其监控系统的要求和功能如何设计,与站内自动化系统如何考虑和结合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7

【关键词】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通信

1.引言

九十年代以前变电站大都是通过远动终端(RtU)实现数据的集中采集、处理、传输并接收上级调度控制中心下发的遥调、遥控命令。这种方式均为集中组屏,通过控制电缆将现场遥测、遥信、遥调及遥控信号全部引至主控楼的远动机房或控制机房内的遥信端子柜和变送器柜上,站内监视和控制通过常规仪表盘、控制盘等设备来完成,上级调度对厂站的遥调、遥控命令通过点对点远动通信方式直接发给RtU,RtU经过校核、处理再下发给现场执行机构以达到远方控制要求。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RtU兼当地功能的方式在一些厂站开始采用,但常规仪表盘柜仍然保留,这种方式只是为现场调度员或监视人员提供一种用计算机显示画面进行监视的手段,控制操作仍采用常规方式。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大量采用和变电站监控系统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的逐渐完善和提高,变电站监控系统在新建和扩建的变电站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采用。该系统通常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按间隔设计,扩充性好,安装比较方便,各种控制电缆直接到继电保护小室,小室内i/o单元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并与站控层通过光纤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大大地减少了控制电缆的使用和敷设数量。然而,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因此,所提供的系统在结构和性能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有的系统能够满足站内监控的要求,但是,在有些指标(如实时性)却不能满足上级调度控制中心的要求;有的系统虽然在指标上能够满足两者的要求,但是在系统的结构上又不尽合理。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站控层和间隔层组成,其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满足现场实时运行的要求,满足各调度端对实时数据的要求,且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系统具有遥测、遥信、遥调、遥控、Soe功能,实时信息能以不同规约,通过专线通道或网络通道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并接收指定调度中心的控制指令。

由于各厂家的系统不尽相同,其建议的技术方案也不同,实施后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则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如何按照电网实时调度的要求,搞好技术方案的设计,并使数据得到快速、有效、合理的处理,这些都是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对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给出几种可行方案供参考。

此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2.1.1i/o测控单元支持网络功能,直接接入站控层的以太网上,实现采集数据直接上网,减少了中间转换环节,数据传输比较快,但要求数据同时向站控主机和远动通信工作站传送,远动通信工作站独立构建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的数据库;

2.1.2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采用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完成,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专线利用串口实现数据传输,采用规约主要有DL/t634-1997,ieC870-5-101,μ4F,CDt,CDCtypeⅡ,SC1801等,二是通过路由器上网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底层采用tCp/ip,规约主要有DL476-92,ieC60870-6taSe2,ieC870-5-104等。

此种方案的特点是:

2.2.1i/o测控单元通过现场总线链接,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单元接入站控层的以太网上,系统增加了一个中间数据处理环节,处理后的数据同时向站控主机和远动通信工作站传送,远动通信工作站独立构建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的数据库,此方案主要解决i/o测控单元不能直接上以太网的问题;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要逐步向以太网过渡;

2.2.2各i/o测控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现场总线组成的网络传输实时数据;

2.2.3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采用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完成,其实现方式与方案1相同。

此种方案的特点是:

2.3.1i/o测控单元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单元接入站控层的以太网上,系统增加了一个中间数据处理环节,处理后的数据同时向站控主机和远动通信工作站传送,远动通信工作站独立构建向有关调度中心传送的数据库,此方案主要解决i/o测控单元不能直接上以太网的问题;

2.3.2各i/o测控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串行总线传输实时数据;

2.3.3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采用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完成,其实现方式与方案1相同。

此种方案是方案2和方案3中远传数据方式的的一种变化型式,其特点除方案2和方案3中各自具有的特点外,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单元同时负责与有关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远动专线和网络)而不再设专门的远动通信工作站,其实现方式与上述三种方案所述相同。

这种方案也可看成是以常规RtU方式兼作站控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来实现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的。

3.几种方案的技术性能比较

第一种方案为分布式i/o采集装置通过内嵌网卡(口)直接上以太网,数据传输不经过转接,直接送往主机和远动工作站,因而速度最快,数据通信(专线、网络)由专用的远动工作站完成,不足之处是网络负荷较重,这在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以及对数据流进行优化。

第二、三种方案中增加了中间数据处理机,负责采集数据的集中和处理,这两种方案主要解决了i/o测控单元不能直接上以太网的问题,由于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因而数据传输的速度方面较第一、四种方案慢一些。

第四种方案中也增加了中间数据处理机,但此处理机不仅负责采集数据的集中和处理,同时也负责与远方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由于这种方案省掉了远动工作站,故可降低造价,数据传输的速度也较快,这种方案不仅对中间数据处理机的技术性能、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要求较高,还要求该中间数据处理机具备网络传输功能以实现网络数据通信,一般来讲该中间数据处理机要具有多CpU处理机制,能实时处理多任务、多进程,这样才能适应多功能、高效率的要求。

上述四种方案中,远动工作站和中间数据处理机要求采用冗余热备用方式,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通过对四种方案的分析,我们认为上述四种方案在做好优化处理后均能满足要求,但综合比较来看第四种和第一种方案在数据处理、传输的效率和速度方面更为理想,而且比第二、三种方案少配两台机器(中间数据处理机或远动工作站),因而可降低一些造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方案中,均考虑了网络通信方式,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是否采用此种方式还要根据实际通信现状来决定。

4.数据通信方式及数据传输规约

目前数据通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常用的,在专线上实现的串行通信方式,采用规约主要有ieC870-5-101,DL/t634-1997,μ4F,CDt,CDCtypeⅡ,SC1801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数据网络的建设使用给数据通信带来一种崭新、快捷、可靠的方式,这就是网络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或RtU通过内部网卡(口)利用路由器上电力数据网,以tCp/ip协议实现网络数据传输,由于路由器具有自动选择、切换路由的功能,使得数据通信较专线方式更加可靠,采用的通信规约主要有DL476-92,ieC60870-6taSe2,ieC870-5-104等,上述两种方式中的数据通信规约,我们建议要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专线方式采用ieC870-5-101,网络方式采用ieC60870-6taSe2和ieC870-5-104。

5.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需处理好与站内相关系统的关系

5.1变电站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系统的关系

继电保护系统担负着变电站和电网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保护电力系统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安全性、可靠性等级是最高的,这些都要求继电保护系统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不得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独立性,保护的控制回路不进入站内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只是用来显示,一个安全可靠性等级较低的系统,不能影响到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的系统,这是一条原则,必须坚持。

5.2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关系

在输纽变电站及关口变电站一般都安装有电能量采集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向有关部门传送电量信息时多采用拨号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建设,给电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提供了另一种快速、方便的形式,所以电能量采集装置可通过自身的网卡或网口连接到网络接入设备上,经过路由器上电力数据网,实现网络数据传输。

5.3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miS系统的关系

变电站监控系统担负着电网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个闭环系统,而miS系统是各种生产信息、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是非实时系统,两系统不应混为一谈。变电站监控系统与miS系统联网,其信息流应该是单向,就是允许必要的实时信息向miS系统输送,但是不能够反向传输,闭环控制的很多实时信息是miS系统所不需要的,没有完全开放的必要,所以变电站监控系统必须与当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miS)有效隔离,以保证控制系统安全。

6.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中的几点考虑

6.1实时性要求,遥信1-2秒,遥测2-3秒(采集单元经监控系统处理到通信出口);

6.2遥测数据精度要求(不低于常规RtU方式);

6.3可靠性要求,一是远动通信工作站或通信网关与当地的数据服务器要相互独立,二是当地或上级调度下发的动作指令要准确可靠地执行;

6.4标准化要求,即软硬件产品以及通信接口、规约应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

6.5正确处理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变电站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之即有联系又能保持独立性。

7.几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7.1变电站实时信息不仅要满足站内监控的要求,还要满足上级调度部门对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的要求,满足调度部门对站内设备控制和操作的可靠性要求,所以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以及信息流的合理流向问题都是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只有采用好的技术方案并使数据得到快速、有效、合理的处理,才能使系统稳定、可靠,才能满足站内和调度部门对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要求,才能满足电网安全的要求。

7.2过去变电站内的RtU装置都是由调度部门直接管理和维护的,而目前变电站及站内自动化监控系统多为电力公司所属超高压公司或运行工区等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也就是说运行维护、管理方式变了,这种变化为维护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监控系统出现故障影响实时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时,调度部门的自动化人员如何与维护部门沟通,维护人员如何保障故障的及时解决,如何加强和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都是目前急需考虑的事情。

7.3对于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其监控系统的要求和功能如何设计,与站内自动化系统如何考虑和结合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

8.结论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产品的开发要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的要求,加强新技术、新思想的研究,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保障实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积极采用硬、软件成熟、可靠的产品,变电站(开关站)的建设也要朝无人值守和少人看守的方向发展。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油田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28-01

为实现相对分散的油田井场的现代化管理,推出了基于YJK-2油井远程监控系统来监控井场的运行及数据采集、就地控制,实现无人值守的油田井场远程监控方案。结合在浙江油田海安油区的实际应用,介绍了油田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及应用。

1背景介绍

目前,数字油田建设己成为众多石油企业,特别是上游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数字油田本身也成为各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于下游企业,与数字油田对应的“数字石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数字油田和数字石化作为数字石油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引领着新时期石油行业的信息化。

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油田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作为油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提上了各油田建设的日程。

2系统解决方案

2.1系统功能

油田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建设以确保井场各生产设施正常生产运行为重点,主要实现油水井生产数据采集、抽油机电机单相电参数监测、抽油井远程启停、井场集油管线自动投球、注水井远程调配、水源井远程启停、井场视频实时监控、闯入智能分析、井场远程语音警示等功能,达到井场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电子巡井、危害识别、风险预警、油井工况智能诊断的目的。

2.2系统解决方案

2.2.1示功图采集

抽油机安装载荷、位移一体化传感器,采集油井示功图数据,为油井工况分析、单井产量计算提供实时数据,根据油井示功图数据采集传感器类型不同采用无线示功图传送方式,传送至井场RtU。

2.2.2抽油机电机单相电参数采集与控制

抽油机安装单相电参数模块,采集抽油机电机单相电参数,采集的参数以无线形式传送至井场RtU,实现抽油机运行状态监测和远程启停控制功能。

2.2.3井场集油管线压力监测

在井场集油管线出口安装压力变送器,监测井场集油管线运行压力。通过有线形式传送至井场RtU。

2.2.4视频监控与闯入智能分析

井场内选择合理位置安装一体化摄像机和智能分析视频服务器(具有闯入智能分析、语音警示功能),实现井场实时视频监控、闯入报警和图像抓拍功能。

2.2.5井场与联合站数据传输方式

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井场与联合站之间选择无线网桥的传输方式。井场与联合站具备可视条件时,井场安装BreezeaCCeSSSU-6远端设备,联合站采用BreezeaCCeSSaU-VL-54中心端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当井场与联合站不具备可视条件时,在上述建设的基础上,在井场与联合站之间选择合理位置,安装BreezenetB14中继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

2.2.6油井远程监控的产品介绍

根据全国各大油田对油井监控产品的使用与了解,为满足油田现场条件及设计需求,在本系统中我们选择了贵州凯山公司YJK-2油井远程监控系统。该产品安装在抽油机及井场上,用于长期监测抽油机示功图、电机运行的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远程控制抽油机的运行和停止。通过与井场其它设备的连接,还可实现测试注水井流量、注水压力和井场外输管线压力等参数,调配注水井流量的功能。从而实现了井场远程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控制。

YJK-2油井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YCK-3井场RtU、GtCY-1示功图测试单元、mCCY-1电机测控单元等三部分构成。该产品采用太阳能供电、无线方式传输数据、载荷、位移一体化结构形式和马蹄形载荷传感器,使得产品现场安装十分简单。

3系统在浙江油田海安油区的应用

浙江油田海安油区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由14个丛式井井场、4个端点式井场、3个井场拉油点、1个加热点组成。系统设计为主从式:即每个井口安装数据采集控制单元1套,接入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信号,井口数据采集控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到井场主RtU,主RtU通过无线网桥与中心基站通讯,中心基站光缆将数据上传海一联网络设备。

油田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自2011年10月在浙江油田海安油区投运以来,系统运行稳定、维护量少,完全满足了用户最初的建设要求,用户反馈使用效果良好。

4结语

油田井场无人值守监控系统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油田井场的无人值守和数据采集监控自动化需求,使油田数字化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在浙江油田海安油区半年多的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信息准确,井场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电子巡井、危害识别、风险预警、油井工况智能诊断,提高了井场的防事故、防误操作、防盗、防火能力,使值班人员和相关领导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井场的现场情况,对现场仪表进行全面的监视和控制,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的预警,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从而大大降低了油田井场的日常巡视、检修等费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文光.安防系统工程方案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1.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9

【关键词】区域电网;无功电压;自动控制;开发与应用

电网自动化趋势已渗入电力企业的发展内源。区域电网电压无功自动化控制系统紧随这一趋势的发展脉搏而良性快速发展。现如今,对广大电力企业来说,经济效益的提高由减少网损来直接控制,因此,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在区域控制的原则下依据九分区分层控制结构的设计理念,核心解决电压质量约束条件,设计开发aVC-无功电压自动化控制系统,并结合一系列有效验证,保证了母线电压的控制质量,更好的促进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的提高和完善,电压水平达到企业标准,有效的满足了实际应用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区域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区域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区域控制方法,在分析了各种无功补偿装置以及无功调节电压原理的基础上,依据九分区分层分级结构控制的理念,综合利用调度自动化SCaDa主站系统软件,获取实时数据并进行在线分析计算和控制。对电网内各变电站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统一监视,集中管理和在线实时控制。它的优化系统能够达到平衡状态,使得无功负荷的就地平衡问题有效被控制。实现了全网电压无功优化状态,它的具体环节如下:数据采集环节主要负责采集相关数据信息,传递给规则库,同时进入生数据处理环节,进行数据的初步处理。然后是决策环节,在此环节,有三个相关环节与它联系,一是安全监视环节,主要负责监视各母线的电压安全,二是控制执行环节,主要负责执行相关控制命令,运用控制信息。三是规则库,规则库主要是为决策环节提供必要服务信息。

二、区域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案

(一)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

在综合考虑电压质量、电网损耗、控制代价、防止电压崩溃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案可行性较强。此外还要了解电压崩溃在较高电压情况下的发生几率。它的控制目标如下:

1、保证电压合格率,完成现有电压无功自动化控制装置(aVC)的工作能力。

2、达到网损最低限度,充分保证系统优化的最佳运行状态。

3、完善控制策略表,实行无功自动优化控制,采用闭环控制方式。

(二)系统控制的控制方案

1、控制方式。系统在主站端对母线电压和地区关口无功进行监视,当电压或无功超出范围时,系统给出控制方案提示、报警,通过SCaDa遥控程序,对变压器分接头升降或对电容器进行投切,使电压或无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2、系统运行方式。系统的优化方案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在系统进行优化分析计算时全过程应配以实时监测软件,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方式是否改变,若有改变则会终止当前运算,重新采集数据、进行定值运算。若当前所选优化方案失败,则会自动改变算法,寻找次优结果,并且会根据当地变压器和电容器的实际情况,保持最佳可调节状态。

3、故障处理。当出现变压器、电容器故障时,主站将依据闭锁情况进行控制决策的再计算,保障良好优化效果。依据电网实际情况选择控制方式,若是开环控制,系统以表格形式反馈个变电站控制决策结果,用户可进行二次编辑,在传至变电站。若是闭环模式,系统则会自动下发控制决策结果,没有人工干预。

三、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系统的运行效果

1、电压质量显著提高,社会效益倍增。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方案的采用,使得电压合格率提高,通过对母线的监视,主站给出系统控制方案,可行性强,调节效果显著。

2、输电设备能力提高。电网电容器每天每台平均投切次数降低,达到了无功分层就地平衡,提高了地区受电率。电网平均功率提高,保护了线路和变压器。提高设备效率相当于增加了设备数量,节省了必要的设备投资,且增加了输出电力的产值。

3、网损降低,经济效益提升。该系统使得电网网损率降低,一年下来节省了不少设备开支,当区域电网全部大规模覆盖之后,年效益非常可观。

4、系统控制模式安全可靠,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分层分级控制模式安全性强,电网控制能力巨大,克服了单独站内就地控制装置的局部控制缺陷,提高了整体控制水平。所具备的自动闭锁功能将电网所受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达到了优化策略的目的。

(二)该系统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理论上讲,集中且全局的处理局部优化数据,最通常的是考虑通过调度中心来控制,根据全网状态进行最优化计算,得出最佳优化方案,该方式既可得出全网电压无功最优解,又可进行安全性分析。具体的算法有线性规划、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这三者各有利弊:线性规划速度快但不易收敛,遗传算法速度慢不适于实时优化计算,人工神经网络有待探索中。实现操作性强的实时全局优化控制值得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结束语

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力网络必然连结成为巨大的互联系统,因此,对电压的调控也随之加大,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区域电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便有了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意义。对系统采取优化控制,分级监控各子站电压,且形成闭环控制,对于降低电压崩溃危险,降低网损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增强社会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泽光.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研究[m].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12):19-22.

[2]杨剑.新型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电力监控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电网调度;智能监控;实时分析;事故诊断;措施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powersystem,informatization,automationlevelunceasingenhancement,electricityproductionandschedulingmoreandmorerelyonthepowergriddispatchingautomationsystem,powergridschedulingneedsmoreintelligentcontrolmeans,therefore,operationarrangementneedtobemorepowerful,morein-depthanalysis.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gridschedulingmonitoring,andanalysistheschedulingmonitoringabnormalproblemsandtreatmentmeasures.

Keywords:powergridscheduling;intelligentmonitoring;Real-timeanalysis;accidentdiagnosi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电网控制技术的不断前进,电网调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型调度和分析型调度2个阶段。当前,电力系统正在向着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的趋势发展。大电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源,节省投资与运行费用,增加供电可靠性等等,尤其重要的是大电力系统防范和抵御事故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现代大电网的复杂结构也给调度运行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因此发展电网智能调度,是作为解决现代化电网运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基于目前电网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如何实现智能调度,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还处于探索中。本文提出的电网调度智能监控与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就是对实现智能化调度的一种尝试与摸索。

一、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困难

1、信息杂乱,调度员仍然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和处理,特别在异常或故障情况下,大量告警信息,如各种保护信号、跳闸、Soe、过载等信息不断涌入调度中心,海量的电网信息和数据湮没监控要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归纳和组合,海量的数据阻碍调度员对电网运行状态的迅速把握。

2、经验型的调度,也即电网的监控对调度员人工的依赖过大。emS系统虽然具备潮流越限报警功能,但具体限额仍需要调度员人工进行维护。尤其是近几年来,为了提高电网潮流输送能力,同一断面不同环境因素下具有不同限额值等诸如此类复杂限额不断增多,依靠调度员来进行环境因素判断与稳定限额调整,容易造成限额与实际方式不符的情况。

3、缺乏有效的电网事故处理辅助决策手段,目前电网事故的处理完全依赖于调度员的运行经验,虽然有典型事故处理预案,但由于调度员对电网理解的差异以及预案条件与事故时电网实际情况的差别,难免造成电网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和考虑不周的情况。

4、局部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对电网造成全局性的影响,电网在控的稳定限额急剧增加,调度员进行电网运行监控的压力增大。

5、调度员难以对电网潮流的变化情况作出准确的预判,因此,仅凭经验,无法对电网的潮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6、局部电网的某些个别问题,特别是发生短路故障等情况,在特定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发恶性连锁反应,最终酿成重大系统事故。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多次大停电事故在电网运行控制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第一,电网调度应能实时在线跟踪分析当前电网的安全稳定状况,及时制定和修正电网的预控制方案。第二,电网调度应能及时发现、判断电网事故的发生,并有切实有效的分析手段,制定与实施紧急事故处理方案。

二、电网调度系统总体结构

电网智能调度辅助决策与控制系统从信息流的角度,从低到高涵盖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从初始的网络分析模型的生成和验证,到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有效整合并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的运行信息,再经过数据滤波,获取一个可靠的数据断面,以此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监测与控制,并能进行复杂事故的智能辨识、事故后的故障分析处理和系统恢复;兼备正常运行操作指导和事故状态的控制恢复。地区电网智能调度辅助决策与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如图:

1)地区电网调度智能监控

协助调度员准确地把握电网监控要点,对设备运行状态、电网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预警,并提供有效的电网调整策略。

2)地区电网事故辅助决策

协助调度员尽快发现事故,并进行事故的判断、分析和电网调整,并提供适用的电网事故处理方案。

3)地区电网智能辅助控制

对设备对象的控制考虑控制的过程,即前序控制对后续控制的影响,及时中断不安全的控制过程。包括拉路自动控制、序列操作以及主站集中式网络备自投。

三、功能设计

1、电网调度智能监控

电网智能调度监控在线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包括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及显示、电网运行状态分析与安全预警。

1)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智能监视,预警根据emS系统采集的开关及刀闸的“开、合”遥信信号,当开关、闸刀的遥信信号发生变位时,主动判断电网中开关、线路、母线、主变等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旁路代等),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电压、潮流等遥测信号的验证,保证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准确,以多种方式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2)电网运行状态分析与安全预警

通过对电网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的监控,安全分析和潮流计算进行地区电网运行状态的多侧面的“分诊”预警,提醒调度运行人员系统的监控重点,结合灵敏度分析软件和校正计算软件进行监控控制策略的制定,从而实现对电网运行薄弱环节的监控与预警。

3)校正控制

针对高压电网(220kV及以上)以及110kV及以下辐射网采用不同的校正控制手段。高压环网支路或断面越限校正控制,给出发电机、负荷调整地方向性意见;低压辐射网采用变结构校正控制策略,给出不间断供电、消除越限的开关操作序列。

2、电网事故辅助决策

电网事故发生后,电网事故辅助决策系统协助调度员分析事故情况、找出焦点问题;协助调度员消除系统越限,并提供适用的事故处理参考方案。电网事故辅助决策采用局部全空间的搜索的时序化方法,计算结果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