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项目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56

医疗项目计划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借鉴;泰国

1泰国概况

泰国是一个东南亚国家,首都曼谷,总面积约为51.3万km2,2015年泰国人口总数约为6796万。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泰国是一个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为5620美元。从卫生服务需求的角度来看,2015年泰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女性78岁而男性为72岁,2013年15岁至60岁男女死亡率(每1000人)分别为177和90,2014年人均卫生支出为950美元(ppp国际美元),且卫生总花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从卫生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2009年每万人口病床数为2.2张,每千人口医生数为0.37人,每千人口牙医数为0.16人,每千人口药剂师数为0.38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90人。由表1可以看到,中国和泰国在卫生服务供需方面的差异。

2泰国医疗保险制度

2.1泰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

泰国由1975年实施第一个医疗保险计划到2001年的30泰铢计划诞生,泰国为实现全民医疗保险覆盖花费了整整26年的时间。穷人免费医疗照护计划(FreemedicalCareforthepoor)是泰国实施的第一个医疗补贴计划且于1975年开始实施,它最初的目标人群是穷人,在之后的1992年和1994年它分别被扩展至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公务员医疗保险计划(CivilServantmedicalBenefitScheme)开始于1980年,它是一项对政府公务人员及其家属(伴侣、父母以及至多3个20岁以下孩子)和政府退休人员的附加福利计划。1983年政府建立了自愿健康卡计划(VoluntaryHealthCardScheme)作为一个妇女儿童基金,之后发展成为一个政府补贴的医疗保险计划,其覆盖目标是近贫困人群以及非正式部门(informalemploymentsector)无法参加其它类型保险的非贫困人群,每个家庭每年购买500泰铢的健康卡,而政府为每个购买健康卡的家庭补贴500泰铢。对于正式私营部门(formalprivateemploy⁃mentsector)的雇员,1990年政府引入了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计划(SocialSecurityScheme)。2001年泰国启动了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30泰铢计划(UniversalCoverageSchemeor30BahtScheme),从而实现了整个泰国的全民医疗保险覆盖。

2.2泰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目前,泰国医疗保险制度由公务员保险计划、社会保险计划和全民覆盖计划组成。2.2.1公务员保险计划。公务员保险计划是泰国最早的医疗保障制度,它创立于1978年,他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拉玛五世国王期间。该保险计划向泰国的公务员、国营企业员工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和父母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2014年该保险计划大约覆盖了泰国483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39%。公务员保险计划现在由泰国财政部负责管理,其通过一般税收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公务员保险计划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急诊服务、口腔服务、药物和特殊病房等。这些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私立医院只向参保者提供急诊服务。泰国财政部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如门诊服务采用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住院服务采用诊断相关组付费(DRG),参保者就诊时无需交纳任何费用。2.2.2社会保险计划。1990年9月泰国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会批准,社会保险计划开始正式实施,它由泰国劳动部下属的社会保障办公室(SocialSecurityoffice)负责管理。该保险计划向私营企业员工提供医疗服务,截止到2014年,大约覆盖了1107万人(约占总人口16.90%)。它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三方各支付雇员工资的1.5%。社会保险计划向参保人提供7种保障:子女津贴、养老金、失业津贴、医疗服务补偿、孕妇补贴、残疾补贴和死亡补偿。就医疗服务补偿而言,社会保险计划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它包含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急诊服务、口腔服务、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内的药物)、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项目等。这些服务由与社会保障办公室签约的152家公立医院、90家私立医院和大量的初级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给参保者,社会保障办公室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如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采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慢性病治疗采用风险矫正人头付费(riskadjust⁃edcapitation)。参保者每次就诊时无需交纳任何费用。2.2.3全民覆盖计划。在政治承诺、公民社会发展和技术可行三个因素的推动下,全民覆盖计划于2001年得以实施,其目标是使全体泰国公民根据自身的需要享受优质的卫生服务,而不考虑他们的社会经济状态。2014年全民覆盖计划覆盖了泰国4831万人口,约占泰国总人口的73.80%。凡是泰国公民,其没有参加公务员保险计划和社会保险计划者均可以注册参加全民覆盖计划。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nationalHealthSe⁃curityoffice,nHSo)负责管理全民覆盖计划,该保险计划的资金来源于一般税收和患者每次就诊所支付的30泰铢(约合人民币6元),2014年全民覆盖计划的人均筹资标准为2895.09泰铢(约合人民币580元)。全民覆盖计划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它包含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急诊服务、慢性病管理、口腔服务、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内的药物)、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项目等。这些服务由与nHSo签约的大量的公立医院和少量的私立医院提供给参保者,nHSo将签约医院分为三类:初级保健机构、主要承包医院和转诊医院,而nHSo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如门诊医疗服务采用按人头付费,住院医疗服务采用诊断相关组付费(diagno⁃sisrelatedgroup,DRG)和总额预付(globalbudget)。参保者就诊只需支付30泰铢就可以免费享受以上服务。

3泰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泰国特殊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卫生系统背景,期待完全复制泰国实现全民医疗保险覆盖的措施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现实,但是泰国医疗保险的一些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1卫生服务购买者与提供者相分离

2017年,我国将完成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的工作,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便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究竟该由谁负责管理,是卫生部门还是人社部门。泰国的全民覆盖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成立独立的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和国家卫生保障委员会(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组成),由其扮演卫生服务的购买者角色,与卫生服务提供机构进行谈判并签约。首先,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下属的卫生筹资委员会与泰国财政部的预算局开展谈判,就下一年度的全民覆盖计划的预算达成一致,并上交内阁批准。紧接着,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通过在全国设立的13个区域办公室将资金投入到全国76个府(相当于我国的省)。最后,将资金以多种支付方式支付给已经签约的卫生服务提供者。这种方式促使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产生竞争,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3.2改变单一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

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付方式是以按项目付费为主,有些地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和诊断相关组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改革。众所周知,按项目付费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效果很差,随着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财政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泰国的全民覆盖计划采用的按人头付费、诊断相关组付费和总额预付的多种支付方式,其20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仅为2370泰铢(约合人民币480元)。但是泰国的公务员保险计划采用的是按项目付费和诊断相关组付费的支付方式,其20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达到11000泰铢(约合人民币2200元),是全民覆盖计划的4倍多,这导致目前公务员保险计划难以维持。

3.3建立“守门人”制度

目前,我国居民看病就医主要集中到大医院,导致了就医环境差、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和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所以我国急需一项“守门人”制度,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泰国全民覆盖计划从建立之初便建立了“守门人”制度,名为初级卫生服务承包机构(ContractingUnitsforprimaryCare)机制。目前,泰国共有800个与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签约的初级卫生服务承包机构,它由区医院和该区范围内的初级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其受委托向注册的本区域的居民(每区域约50000人)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向上一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服务,其资金直接来源于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该项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小病患者向大医院外流,有效地控制了卫生费用增长,保障了保险基金的安全。

3.4鼓励独立研究机构为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项目计划篇2

建筑管理的任务

*新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根据地区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在一个地区建设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扩建

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或增加新的设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扩大其服务能力,开辟新业务、完善功能及增加床位。扩建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规划,使新老建筑紧密结合赶来。因此比新建要复杂一些。

*改建

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己经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或新的医疗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改建主要是功能的调整、完善,不需要增加建筑面积或增加幅度较小,只是在原建筑物内改变房间的用途。

建筑的策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策划是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作效率。中心建筑项目策划工作的不充分和失误易引起如盲目上马、选址错误、反复修改设计、施工返工及资金操作困难等建设项目全局或后期过程的诸多问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策划是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研究阶段,需要管理者、规划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建筑设计和策划专家及施工建设专家等多方专家的参与论证。在策划过程中需要调查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设施使用状况信息及产品技术信息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得到项目后续工作中所需要的可利用、可更新的信息。

策划工作包括三个关键的环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任务书和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及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及建造能力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提出拟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为投资决策、编制项目任务书、确定项目建设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与项目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否先进适宜;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及解决渠道;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组织与周期是否合理,项目可行性通过后,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工作。

*建筑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任务书又被称为建设纲要,是指具体化和量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所确立的项目总体目标的过程,是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用于指导项目后续工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文件。

项目任务书不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别在于前者应用于指导建筑项目的全过程,而后者是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前委托人交给建筑师的关于委托设计内容的说明,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延续和拓展了后者的内容和功能。

项目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分阶段与建筑设计工作交叉进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收集和功能规划,第二阶段是初步的空间规划,第三阶段是更详细的空间规划。

*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建筑项目策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项建设资源被引进、加工、组合和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团队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和资金进度管理机制。

建筑的规划

*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都发生在医疗场所,因此,医疗机构的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全面改建或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土地等条件是不容易一次性得到解决的,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分批的改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兴建”的原则可满足发展的要求。

符合一般建筑设计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要求达到“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的标准。

满足医疗、卫生功能需要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要根据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达到既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又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符合医学要求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医学方面要求,注意医疗机构内部交通及流线设计原则,将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划分。而且,中心内外环境及整体布局的设计要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合康复的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

*建筑选址及建设用地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先,方便群众,交通便利。其次,周边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最后,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安全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首先,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其次,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再次,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流程科学,洁污流线清楚,内部交通便捷,避免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如设在其它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且不宜超过四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构成及建筑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构成主要是房屋建筑。具体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自成一区,分设出入口。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中的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用房应设置在首层。污物的运送宜设置单独出口。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全科诊室10m2、中医诊室10m2、康复治疗室40m2、抢救室13m2、预防接种室65m2、儿童保健室10m2、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m2、健康教育室40m2。检验室28m2、B超和心电图室12m2、西药房16m2、中药房16m2、治疗室8m2、健康信息管理室16m2、消毒间20m2。

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m。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诊室2.6m,观察室2.8m,医技科室2.8m,或根据需要而定。如果设置病房,病房应为2.8m。

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简洁、温馨的特点。诊室和观察室,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三层以上应设电梯。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室内装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防腐蚀,便于清洁、消毒,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尘、防静电。

装备规划管理

建筑装备规划是医疗机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热力系统、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医用电离防护设施。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用水,给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到医疗机构一线工作。排水系统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排污系统,完善的排污系统能够保障医疗机构空气质量好、无异味。医疗机构给水排水系统,是硬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方便程度,以及系统的节能效果,因此,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需求。

给水排水系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规划室内外生活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和污水、雨水管网,污水和雨水管网应采用分流制。需要加压给水的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应集中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医院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在医院下风和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的入口处。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医院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保持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维持医疗服务中需要的最适宜的医疗卫生环境,确保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并且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

医疗项目计划篇3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扶贫解困工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四权分离”制度,兑现2013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33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1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52户扶助及奖励金210.18万元。2014年确认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92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4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92户,12月份将兑现奖励金及扶助金。

2、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开展包虫病病情调查人数累计为8500人,完成率130.77%;开展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14人,完成率116.67%。

3、医疗卫生工程。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75%。二是完成4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该项目已与村级活动室合建目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率400%。三是免费向123对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其中农村114对,完成率103.64%,城镇9对,完成率112.50%。

4、民生实事。一是继续实行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县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先后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完成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草药、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实施以来让利患者金额达248.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100%。二是启动实施免费婚前体检项目,积极开展婚前体检宣传动员工作,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免费为72对拟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进行婚前体检,完成率102.86%。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累计375人,住院分娩率94.75%,补助资金18.75万元;免费为农村孕产妇及准备怀孕和怀孕3个月内的农村妇女增补叶酸累计759人。四是协助州人民医院到各乡镇开展白内障筛查工作,完成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778人,其中符合手术指征70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新农合参合率99.01%;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545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422人,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29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5597人,孕产妇健康管理535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342人。四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2、项目建设情况。一是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48万元,新建住院部大楼及附属楼9180.6平方米,该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二是县民族医院建设项目,进入一层修建阶段;三是冷碛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四是德威乡卫生院、岚安乡卫生院、泸桥镇中心卫生院业务和生活用房建设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预计2014年12月完工。五是县疾控中心包虫病实验室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进入地质勘查及初步设计阶段,今年7月县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及食品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

3、人才工作。一是“阳光天使”招聘情况。2014年考核招聘人数6名,考试招聘人员5人,完成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协议1人。实施人才强化培养计划,选派74名专业人员分别参加省、州组织的专科团队、岗位培训、临床进修、岗前培训等人才培训。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人。二是对口支援情况。今年我县接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医务人员11人,干部8人,县人民医院选派1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冷碛镇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医师在基层累计诊治群众16871人次,开展示范手术44台次,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936人次,我县安排业务骨干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30人次。三是柔性流动服务情况。今年全县共组建医疗队73支、派出医务人员累计415人次、义诊患者8659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7万余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4万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93人次。

4、继续实施人口计生“五大工程”。一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县计划生育定点免费机构开展计划生育科技服务7952人次,实施计划生育各类手术1145例,上门咨询7952人次,门诊咨询7952人次,发放避孕药具2800人次,“三查”7086人次,生殖道感染疾病检查860人次,随访6160人次,无引产、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发生,开展计生服务巡回下乡45次。切实加大药具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计划生育药具特色服务窗口建设工作。药具应用率达91.7%,有效率达100%,随访率达99%。二是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巩固生育文化大院、中心户等建设。抓好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共发放卫生和人口计生各类宣传资料近3万份。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活动6次,开展计生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宣传咨询11000人次。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95%,群众知晓率达9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达90%。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四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启用“计生通”项目,全面完成人口计生计划。全年总人口68414人(10个乡镇),出生人数569人,出生率8.32‰,自然增长率为3.61‰,符合政策生育率95.96%,死亡率4.71‰,综合节育率为87.07%。全面核查清理人口数据,统计数据准确率和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准确率均达到90%。五是构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的指导,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规范,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三)特色亮点做法。

一是全面加强各医疗机构班子建设,对所有医疗机构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二是全面实行乡镇医务人员包村,主动上门服务。三是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开展医务人员技术大练兵活动。四是公共卫生健康体检整合资源,上门服务。五是对全县医疗机构设备进行清理,全面调剂,保证设备全面运行。六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检查。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明显减少,由于县财政拮据,根本无力全额承担配套的专项补助资金并承担兜底责任,再加之基本药物统一采购过程中存在部分中标药物厂家因无利润常常缺货和配送不及时,部分群众反映个别药品价格甚至高于药店销售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有序实施。

(二)人员编制不足。机构合并后,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核定行政编制12名,工勤控制数1名,较机构改革前行政编制数减少5人,工勤编制减少2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现有编制6人,较机构改革前编制数减少3人;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医院等级要求,事业编制严重不足,如县人民医院经州卫生局核定200张床位,按照床位和医技人员1:1.5的原则,应核定医技人员编制300名,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170人。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量少质弱。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骨干人才、专科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如县疾控中心上半年退休7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较少,学科不配套;村医整体素质不高、普遍无资质,无法从事相关医疗卫生工作,这些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四)县级公立医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管办分开、政事分开、高效管理体制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综合改革压力大。

(五)医疗设备设施总量不足,严重老化落后。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已有的医疗设备设施也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如:县人民医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无放射医学工作站、国际听力电测仪等设备。县疾控中心无dr、离子色谱仪等设备。

(六)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问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无规范化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现仅作一般性的焚烧、掩埋处理。除冷碛中心卫生院原项目经费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外,其余医疗卫生单位均无污水处理系统,影响环境保护,极易发生医疗废物污染事件。

(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尤其是县人民医院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不高,很难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薄弱,违法生育处罚不到位。

(九)乡镇计生专干调整频繁,兼职过多,队伍不稳定。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技术人员大练兵活动,通过“打造医院标杆服务窗口”培训、科技大练兵活动、业务能力培训及开展医德医风建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二)切实抓好卫生计生项目建设。实施烹坝、得妥、加郡、兴隆、杵坭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三)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使群众受益率达100%。

(四)进一步清理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对闲置设备进行调剂使用,确保设备全面运行。

(五)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六)坚持综合施治,完善人口计生统筹协调机制。

(七)突出宣传引导,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识。

医疗项目计划篇4

一、科室综合管理

2014年,医疗服务监督科是特殊的一年,一是科室人员变动大;二是增加了新的职能,6月份将传染病防治监督牵头职能交给我科,7月份将计划生育执法职能交给我科,8月份市卫生计生委又将100张病床以下的医疗机构的校验工作交给我局,下半年我科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一倍。为切实完成工作任务,不辜负局领导信任,医疗服务监督科切实加强科室管理。年初制定了《医疗服务监督科岗位职责说明书》,分解了综合目标任务,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科室特别注重业务学习和培训,通过让科室人员旁听案件合议的方法,学习执法程序和局内部运行规程,使新手尽快适应工作;严格执行局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考勤管理,严格工作纪律;科室内部充分发扬民主,发挥科室人员主动性,和谐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全年未发生一起影响综合治理案件。

二、思想政治工作

2014年,是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年,在局党委统一安排下,全科人员认真组织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的各项学习材料,认真查摆“”问题,密切结合实际,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落实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要求,科室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计划》、《行风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努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深刻领会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全省文明卫生监督局(所)”创建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科室人员全年未出现因工作作风和廉政方面的投诉案件。

三、业务工作

(一)医疗服务监督工作

1、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部署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时间要求是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历时一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执法行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我市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联合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计生委等部门,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局局长黄剑云为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制度,将“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监督局内设的医疗服务监督科。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查处违法行为。从2013年9月初到2014年7月底,我市组织4家成员单位先后开展了10次大规模专项行动。行动中,我们不但注重治标,而且侧重于查源头,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约16845人次,出动车辆约2618辆次,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城市生活美容机构等约7689家(城区700余家)。共办理各类违法案件209起(城区59起),其中无证行医案件107起(城区13起),各类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案件75起,违反“两非”行为案件27起,罚款67.40万元(城区1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8起(城区2起)。其中共取缔各类非法行医活动(责令停止执业)138户次,拆除非法医疗广告牌125块,没收各类医疗器械513件,没收药品38箱。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市医疗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无证非法行医得到了有效治理,药店坐堂行医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有了一定保障。

2、巩固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小型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我市首创。为巩固完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今年我局制订了量化分级与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衔接制度,结合医疗机构校验,对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7月1日下午,城区小型医疗机构量化分级考核表彰暨培训大会在美乐大酒店成功召开。市城区和武当山特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厂矿企事业单位门诊部(医务室、卫生所)、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和计生委主任黄剑云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大会对50家a级示范单位进行了授牌。7-8月,我局抽调“三甲”医院的院感专家,组织专班,对全市19家民营医院进行了检查评审,9月在全市民营医院会议上,通报了评审结果。

3、加强医疗广告管理:2014年,省将医疗广告审查、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权下发市级,市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下发了《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依法规范医疗广告审查的通知》(十卫办发[2013]98号)文件要求我科对医疗广告审查、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工作进行初审,今年以来共审查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3家,医疗广告27家。由于《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处罚措施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监督部门监管难度大,为了有效遏制违规医疗广告行为,我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监管方法。2014年5月29日,由市卫生计生委纪检委和市卫生监督局联合对我市9家违法医疗广告的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会上认真学习国家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规定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此次约谈上升到纪律检查层面,用《九不准》进行约束,是我市监管医疗广告行为的一次方法创新,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有效规范了各级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医疗广告的行为。

4、依法公告注销医疗机构: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区小型医疗机构中存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过期、长期歇业、未按时进行校验等问题。为规范小型医疗机构管理,必须依法对这些单位进行处理,经摸底和逐家上面调查,上报市卫生计生委办公会议研究,11月10日,依法在《日报》上对12家机构(个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进行了公告注销。

5、采供血监督检查:6月我局组织人员对市中心血站(含竹山站)、郧县单采血浆站分别进行了两次监督检查,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10月再次对市中心血站和郧县单采血浆站。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

1、院感检测工作:今年由于疾控中心检测收费标准提高了,我科经多次协商,统一了检测采样标准,采样份数既趋公平合理,又不增加相对人负担。今年,共检测305家医疗卫生机构,共采样1648份。共对检测不合格单位8家进行了依法罚款处理。

2、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为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1月28日~29日,市卫生监督局党委书记张勇同志亲自带队对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我局还结合医疗机构院感检测工作队城区386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依法下达责令改正《卫生监督意见书》97份。

3、加强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监督检查:按照省、市统一安排,今年11月8~12日,我局和两区卫生监督局分别对辖区8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家民营医院、6家“三甲”医院进行了督导检查。

4、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省卫生计生、环保两部门联合文件要求,为防止医疗废物污染,保障人体健康,8月22日至25日,市卫计委、市环保局、市卫生监督局联合组织了市医疗废物专项检查。经统计,全市县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80%以上。我科今年共对4家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

(三)计划生育执法工作

1、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为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市关于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十人口领字[2014]11号文件),建立了孕情监测制度、超声诊断仪和检验技术管理制度、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实名登记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等五项制度,明确各级纪检、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职责,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在深入贯彻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采取区域协作、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2、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对全市111家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人员是否取得相应资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相关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检查,我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总体情况较好,均按照许可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从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人员均取得有相应资质,相关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健全。全市共检查111家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共查处违法案件5起,市级、县级、乡级分别为1、3、1起,共罚款4.45万元。

3、开展打击“两非”行为的监督检查:7月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全市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共成立11个检查组,对全市打击“两非”工作进行检查。全市共检查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共1342家。各县市区对辖区内医疗市场、药(房)店等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执法当中,切实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014年全市共查处“两非”案件26起,其中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9起;开展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17起,移送纪检部门3件,移送药检部门4件,移送公安部门1件,行政处分7人,没收违法所得11797元。

4、城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监管:今年3月,我局对城区16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除市计生站、张湾区计生站、经济开发区计生站(开发区医院)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其他市级7家、两区下设的10家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均在开展诊疗活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机构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总数的85%。为此,我局写出了调查报告报市卫计委,今年8月,市卫计委下文撤销城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此我科先后组织了两次专门检查,坚决制止其开展诊疗活动。

(四)查办违法案件

医疗服务监督科2014年共查处医疗服务案件28起,其中移送公安机构2起,罚款26起(金额86000元),自动履行率达90%。另外,采取强制措施(取缔)2起。

医疗项目计划篇5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制,可以用“三保制度”加以概括,即: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

1.保健储蓄计划。该计划是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组成部分,1984年由政府设立,覆盖所有在职人员,雇主、雇员双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6%-8%)供款,建立保健储蓄基金,用于支付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保健储蓄计划的款项,可用以支付公营或私营医院的收费,目前规定的限额是:住院费每日400新元,手术费则设有固定限额,从150新元至5000新元不等。

2.健保双全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为大病保险计划,1990年7月设立,目的是帮助公积金存户支付顽疾或重病所带来的住院费和医药费。每人每年缴纳的保费从12新元至249新元不等,看病时可用保健储蓄支付,最高受保年龄是75岁。健保双全计划属于社会保险性质,采用自愿参加原则,按照付钱和共付比例制,对投保者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给予偿付。目前,已有超过50%的新加坡人加入了这一计划。

3.保健基金计划。作为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该计划是1993年由政府设立的保健信托基金。根据财政收入和国家经济状况,政府每年拨1亿~2亿新元,并随预算盈余而逐渐增加到20亿新元,目的主要是资助保健储蓄仍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的贫困国民,使这一部分人群也能看得起病。每间公营医院均设有《医院保健基金委员会》,成员由政府委任,负责审核申请及拨款。基金自1993年成立以来,向基金申请补助的人99%获得财政资助。

此外,还有乐龄健保计划。这是一项老年严重残疾保险计划,目的是提供终生保障。按照这项计划,身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投保者,每月可以得到300新元的生活费。

新加坡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实现了广覆盖:不仅包括一般疾病,也包括重病和慢性病;不仅普通收入阶层受益,低收入阶层、身体残疾阶层也可受益。这样的医疗保障体制可以确保每个国民不论经济状况如何、疾病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特别是,新加坡建立了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的保健筹资机制。

20世纪80年代前,新加坡医疗服务主要由公营机构提供,经费来自一般的税项收入。市民可享有免费医疗服务,或只须支付象征性的费用。新加坡在80年代推行了两项重大改革,目的是使支付医疗费用的财政重担由政府转移到个人、雇主及政府医院。改革后新加坡医疗保健筹资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保障健康人人有责”,强调个人责任,加上政府津贴,使人人负担得起保健服务;通过共同付费原则分摊责任,不搞“免费”医疗服务;病人如果需要高水平的服务,个人就得支付更高的费用。改革后,新加坡政府成功地将医疗费用转为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在医疗融资安排上,个人承担的比重最大。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个人审慎使用医疗服务,以免支付过高的费用。政府亦推行各种措施,提醒公众要保持健康,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医疗服务。自2003年9月起,为帮助患者更好地选择就诊医院,新加坡卫生部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几大公共医院和私人医院对70种常见疾病的治疗费用比较。这一措施不仅使医院账单完全透明化,而且也确保各医院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几点启示

1.构建多层次、广范围的医疗保障体系。所谓多层次意味着医疗保障制度,既有强制性的,也有半强制性的,更有完全自愿的。所谓广范围意味着绝大多数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

2.日月确政府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全国医疗保健支出中,新加坡政府补助占到了25%,这一比重在发达国家中是很低的,个人负担比重高达50%,员工福利占25%。新加坡政府开支总额中,用于医疗开支的款项不超过10%。从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医疗津贴政策来看,政府的行为无疑是“劫富济贫”的。对住院病人,3--4床位病房政府补助为20%,6床位病房为65%,6床位以上病房补助80%。对综合门诊服务,成人补助50%,儿童和乐龄人士为75%。政府的角色只是作出最终的承担,向贫困的人群提供免费或大量资助的医疗服务。

3.建立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的保健筹资机制。自1960年起,新加坡的医疗开支总额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在3%~4%之间,新加坡是在发达国家中比重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为人民提供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但又不以福利情民,鼓励公众勤勉谋生。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新加坡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第6名。

4.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水平。新加坡政府在1991年成立了一个部长委员会,负责检讨政府在控制医疗成本及资助额长远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政府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将医疗费用控制于低位,因此政府在控制医疗服务的供应及价格方面必须扮演积极的角色。新加坡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都作出干预,有一套控制整体的医疗开支的政策。新加坡政府控制各间医院的病床数目以及各级病床的分配,亦管制引进新科技及各专科部门的发展。1993年新加坡政府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发表一份题为“国民负担得来的医疗护理”的白皮书,阐述政府的医疗理念以及控制医疗成本的措施,使所有国民均能负担基本的医疗费用。

医疗项目计划篇6

第一条保障城镇职工生育和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根据《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省政府180号令)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参加生育保险,为其职工、雇工(以下简称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三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管理工作。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财政、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育保险的其他有关工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办理生育保险业务。

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保证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兑现生育保险待遇。

第二章生育保险基金

第五条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生育保险基金利息;

(三)延迟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生育保险费根据“以收定支,(一)女职工休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二)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三)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四)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按规定享受的奖励费中的部分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缴纳标准以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无法确定工资总额的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第七条生育保险缴费比例。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按缴费基数的0.4%缴纳,由财政负担。其余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缴费基数的0.7%缴纳。

第八条用人单位必须如实申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生育保险费由参保单位每年一次性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缴纳。

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与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同时缴纳。

生育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与基本医疗保险一致,用人单位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生育保险。

第九条生育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女职工休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二)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

(三)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四)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按规定享受的奖励费中的部分费用。

第十条生育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生育保险基金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费的征缴和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章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参保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下列休假时间内,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休假为90天;难产的增加休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休假15天;晚育的增加休假30天。

给予妊娠妇女围产期补贴,补贴标准为200元。

生育津贴标准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无法确定工资的按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或中止妊娠,不享受生育津贴,休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

女职工日生育津贴标准为:上年度用人单位职工生育保险月人平均缴费基数÷30日。日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本人日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工资÷30日)由用人单位补足。

第十三条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因生育所发生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等生育医疗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基本医疗保险中宫外孕、葡萄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支付项目,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女职工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或者休假期间治疗其他疾病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医疗费用,实行定额补贴办法。定额补贴支付限额以内的按实际发生额支付,超过定额补贴支付限额的按定额补贴支付限额支付。

第十四条职工实施下列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实施长效节育手术的

(二)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的

(三)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实施长效节育手术后,又实施复通手术的

(四)中止妊娠的但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无正当理由自行终止妊娠的除外。

因施行前款规定的计划生育手术引起的并发症,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医疗费,由施术单位承担。

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胚胎移植的医疗费用,违反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实行定额补贴办法。定额补贴支付限额以内的按实际发生额支付,超过定额补贴支付限额的按定额补贴支付限额支付。

第十五条对符合《省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奖励实施意见》规定的奖励对象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应享受的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费,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500元。

第十六条符合国家和省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定额补贴标准的50%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期间,可领取15天的生育护理补贴,补贴标准以本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男职工日生育护理补贴标准为:上年度社会月人平均工资÷30日。

第十七条下列情形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一)计划外分娩或非婚生育的费用;

(二)第二次以上终止妊娠的费用(一个生育保险年度内)

(三)因自杀、自残、斗殴、酗酒、吸毒、伤、其他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妊娠终止的费用;

(四)生育、施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术、绝育术、输精(卵)管复通术中因医疗事故发生的费用;

(五)自行购买避孕药、避孕工具等费用;

(六)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手段发生的除分娩医疗费用及生育津贴的费用;

(七)涉及婴儿的医疗、护理、保健等费用;

(八)超出生育保险规定范围和标准的其他费用。

第四章生育保险管理

第十八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参保单位及职工办理参保登记、费用征缴、待遇支付,并为参保职工提供生育保险服务。

第十九条生育保险医疗服务实行定点医疗管理。职工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应当到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就医。特殊情况经医保中心批准,可转到长春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之外和未经医保中心批准的医疗单位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条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的范围,按照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等有关规定执行。超出范围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一条女职工领取生育津贴,应当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并提交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或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或者孕妇流产的医学证明。

第二十二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与定点医疗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确定医疗费收费标准,超出收费标准的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发生的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垫付,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当地具体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按月或按季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直接结算。超出规定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由职工本人负担。

第二十三条符合本办法规定奖励条件的凭退休审批表、奖励审批表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经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核实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领取500元奖励费。

第二十四条男职工配偶无单位的报销,要凭男职工配偶所在地社区、村委会出具的无工作单位的证明、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证明以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有效凭据,医保中心审核后按规定报销医疗费。

第二十五条应当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职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期限和标准,并予以一次性计发;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计发并说明理由。

职工或者直系亲属对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生育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依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处理。

(一)将未参保的生育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纳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二)将超出规定的生育保险基金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并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二十七条职工以非法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待遇,虚报、冒领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计划生育手术费和奖励费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数追回虚报、冒领的金额。情节严重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用人单位、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单位或个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相关部门对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擅自多收或减免应当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的

(二)无故延期拨付、擅自增加或擅自减发、停发应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的生育保险金的

(三)、、,致使生育保险基金流失的

(四)截留、侵占、挪用、贪污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二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损失的要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一)将未参保的生育保险人员的医疗费纳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二)将超出规定的生育保险基金支付项目和定额补贴标准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三)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生育保险基金的

第三十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无故不按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结算生育保险有关费用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也可以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

第六章附则

由于用人单位原因没有参加的职工发生的生育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支付。

医疗项目计划篇7

parta住院保险

美国住院保险具有强制性,为患者支付住院费,包括专业护理机构费用。但是患者住院时间必须大于三天三夜且不包括出院当天。而护理费用的报销也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即为了诊断需要,或在住院期间产生的护理费用。如果由于其他疾病需要专业护理机构监护,而非以恢复为目的,患者住院费可以报销。但护理机构提供的护理必须是专业性的,住院保险并不支付看护、非专业性和长期护理费。

同时,住院保险支付的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对住院天数有要求,每种疾病不超过100天。前20天由保险机构全额支付,后80天由保险和患者共同支付。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于专业护理机构的费用支付规定不同。

如果受益人享受的住院保险支付的专业护理天数不满100天,且出院后60天之内没有享受护理服务,则100天的最高时限归零,受益人还能继续享受100天的专业护理服务。

partB补充性医疗保险

补充性医疗保险主要支付不包括在住院保险计划中的医疗服务和医药费。此类医疗保险由职工选择投保,如果职工及其配偶仍在工作,就可以不参加。

住院保险和补充性医疗保险报销的项目有所不同。住院保险包括外科和护理服务,X光检查、检验费、感冒和肺炎免疫、输血、肾透析、门诊处置费、某些急救运输费、器官移植的抗排斥药、化疗费、门诊医疗费等。

补充性医疗保险除了已经报销的住院保险项目,还能报销耐用医疗设备,包括行走困难患者配备的拐杖、助步器、轮椅、代步摩托车、假肢和修复材料费、白内障治疗后眼镜配备和家用氧气,也都能报销。但是,这类医疗费报销规定经常变化,全国性的报销规定由CmS中心指定。另外,还有适用不同地区,包括几个州共同遵照的规定,如当地报销规定。

partC医保优势计划

1997年,《平衡预算法》打开了medicare受益人选择参加私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大门。私人健康保险计划一般称为医保优势计划。2003年《医疗社会保险处方药、完善与现代化法》中,规定了新的报销规定和保健机构经营规则,医保优势计划演变成为联邦医疗保险优良计划(ma)。

medicare的报销规定执行全国标准。但对于参加私人健康保险计划者,该计划向私人机构按月、按人头支付一定费用。参加私人健康保险计划者,除了交纳老年和残障健康补充性医疗保险费外,每月还需交纳月费,每次看病还要交一定费用,专家门诊费用更高。

私人健康保险计划提供给投保者的回报,起码应与联邦政府medicare报销规定相同。但是,不同机构对于报销规定不一定都一致。

私人健康保险机构往往把得到的政府支付的盈余,给予投保者额外福利补助。有些私人健康保险机构往往规定,投保者每年大病保险自付部分都有上限。但是,也有不少健康保险机构把政府补助用于开办牙科保险项目,或者开办其他medicare中不报销的项目,以减少投保者罹患大病时的医疗风险。

ma中,还有一项包括了报销处方药的计划,称为“联邦医疗保险优良计划”处方药计划(mapD),参加mapD的投保者占ma投保者总数的1/3。

partD处方药计划

医疗项目计划篇8

一、加强卫生规划,提升卫生资源配置科学性

切实履行好全市卫生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按照规划编制体系的要求,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卫生局及时编制并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引领,督促卫生各领域严格卫生资源配置,出台实现规划指标任务的有效措施,紧抓规划目标的实现进度。

二、规范财务和基建管理,提高卫生经济绩效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围绕绩效工资改革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导我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院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足额安排所需经费,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大合作和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局属(管)单位的财务、内控、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收入分配、对外投资与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指导,强化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及会计核算工作,杜绝设立“小金库”。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制订《市卫生局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成立市卫生局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开展市直属7家医疗卫生单位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管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履职、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不定期开展医疗卫生单位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基本建设工程等内部审计工作。

进一步加强卫生基本建设管理,重点加强对工程进度、建设规模、配套资金、辅助设施的监管,提高投资效率。抓紧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温岭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卫生院等中央补助项目的建设和审计工作。会同市发改委,积极争取路桥区中医院、市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等建设列入中央投资项目,力争恩泽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三门县中医院工程交付使用,帮助市公共卫生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天台县人民医院、三门县人民医院、黄岩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启动前期论证和申报审批工作。会同发改、财政、纪检等部门不定期的对项目单位进行督查,督促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重点引导项目单位搞好功能布局,完善服务功能。会同纪检监察部门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帮助基层管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开展基建管理人员警示教育。

三、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会同市发改委争取调整部分市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配合物价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办理有关医疗服务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件处理工作。

加强均次费用控制的考核制度,建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将“两费”控制纳入“一把手”年度考核内容,卫生主管部门定期统计分析并公布县级医院均次医药费用水平,配合推进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督促各级医院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过程管理,特别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检验结果互认,规范收费等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抑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达到均次费用零增长的控制目标。

四、严格卫生数据统计,夯实卫生决策基础

认真做好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统计综合年报的审核上报,按时完成各医疗单位的定期网络直报任务,做好医改监测数据的审核。

加强数据的分析利用,针对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等医改任务,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卫生统计信息、专题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等形式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依据。

继续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卫生统计执法大检查,以加强卫生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县(市、区)卫生局按不低于辖区内机构数2%的比例进行检查,市局将进行重点抽查。今年检点依然是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和统计数据质量。

五、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把好设备配置准入

全面实施《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2011-2015)》,为重申我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要求,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通知》,明确申报主体和申报资料,规范审批流程,严格上岗证资质认定,明确阶梯式配置规格,与各县(市、区)卫生局联动,共同抓好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设备。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证我市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现场评估及技术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制订《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现场评估和专业技术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重新组建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现场评估和专业技术评审专家库。

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加强医疗机构网上采购的监督管理,按省厅有关标准做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和销售额的考核工作。

配合做好全市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工作中的药品采购管理,特别是推进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有关药品采购、使用、销售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继续跟进基本药物回款制度执行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集中支付,成立结算部门,明确付款方式,协调县级财政部门、社保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落实人员、经费及周转资金,确保药品货款及时足额支付,达到省政府医改责任状考核要求。

配合省采购中心做好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完成心肝介入类和放射科等2-3类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做好医用耗材历史使用情况调研。

医疗项目计划篇9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内容和特点 

 

“农村合作医疗”本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措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即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集体与政府也可投入一部分,共同形成专项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由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性资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 

1、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在经管理委员会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并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按照规定合理筹集、及时审核支付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缴费和财政支付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农民个人缴费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原则上按年由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人员)或委托有关机构收缴,存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地方财政支持资金,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划拨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根据各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和资金到位等情况核定,向省级财政划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要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全额拨付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完善补助资金的划拨办法,尽可能简化程序,易于操作。要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情况,逐步实现财政直接支付。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3、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兼顾农民受益面。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内没有动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要安排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各县(市)要根据筹资总额,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确定常规性体检的具体检查项目和方式,防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或过多结余。 

 

二、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要把好三个关口和抓好四个环节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的内容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预算(计划)调整的真实性、合法性;征收、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经办机构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征收医疗基金项目、标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费缴纳义务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支付医疗金;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营运是否安全,增值是否合规、有效;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所以,基于上述内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金审计要找准审计的主线和切入口,就是以资金运动作为主线,资金流向哪里,审计就追溯到哪里。 1、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要把好三个关口。

一是资金流入关口。审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流入是否合规,资金是否按照预算和规定来源渠道及时到位。

二是资金流出关口。主要审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拨付是否有预算,有无预算外拨付;是否按项目进度、按预算进行拨款,有无因拨款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或因提前拨款形成资金闲置、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资金,有无挤占挪用的问题;资金拨付渠道是否流畅,有无资金中途渗漏,造成个人私分、贪污等恶意侵吞问题。

三是资金结余或缺口关。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资金如有结余或缺口都要查明原因,原因可能有:高估冒算项目成本、费用,置换项目,不实施或不完全实施预算项目等其他原因都可能形成资金结余;资金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超预算实施项目或其他原因都可能形成资金缺口。

2、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应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搞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摸清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金的基本情况,熟悉有关政策和规定。二是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根据审计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审计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向有关部门下达审前自查通知,了解有关部门的协助配合情况。四是进行审前培训,提高认识,统一审计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开展审前调查和被审计单位自查及进行审前培训,是贯彻突出重点、节约成本、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种好做法。

医疗项目计划篇10

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的规范管理和健康运行,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事关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计划生育药械生产、流通、使用和广告环节中存在违法违规和成人“性用品”市场混乱无序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国家7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非常及时,很有必要。省上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作了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药械生产、流通、使用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一)规范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生育药械行为。

二)规范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提高医疗和技术服务质量。

三)查处生产、销售伪劣成人“性用品”行为,规范广告宣传,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四)严厉打击计划生育药械生产、流通、使用环节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使用活动。

五)构建诚信氛围,增强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诚信守法意识、质量责任意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六)廓清执法体系,提出建立完善计划生育药械和成人“性用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建议,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监管能力。

二、工作内容和重点

一)查处计划生育药械生产企业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假冒伪劣生育调节药物行为,以及未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组织生产的行为;查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生产妊娠控制类医疗器械的行为,监督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开展计划生育药械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

二)查处计划生育药械经营企业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药品经营企业经营销售假冒伪劣生育调节药物的行为,以及未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经营销售的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经营销售终止妊娠、促排卵等药品的行为;查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妊娠控制类医疗器械;查处计划生育药械经营企业出租《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允许他人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

三)查处违法计划生育药械和技术广告。严肃查处未经审查批准计划生育药械和技术广告的行为。查处篡改或超出批准内容对计划生育药械和技术进行虚假违法宣传的行为。

四)查处违法使用计划生育药械和技术的行为。查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使用终止妊娠药物、促排卵药品的行为。

五)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成人“性用品”行为。重点打击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擅自生产计划生育药械的违法行为,打击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擅自经营、销售计划生育药械的违法行为;打击无照生产、销售成人“性用品”违法行为;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黑诊所”及无相应行医资质的人员非法进行人工终止妊娠和使用促排卵药品的行为;重点查处擅自出厂、销售和进品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强制性认证证书产品的违法行为,重点打击仿造或冒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

六)查处生产和销售有质量问题并对消费者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成人“性用品”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成人“性用品”广告。

七)建立完善计划生育药械和成人“性用品”监管机制。调查研究计划生育药械和成人“性用品”市场准入、生产、经营、广告宣传、使用中存在突出问题,提出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奠定基础。

三、组织领导及部门职责

专项整治行动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组织,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卫生局、工商局、公安局参加。市上成立陇南市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

各县(区)专项整治行动在县(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进行。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牵头,负责起草行动方案,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建立信息沟通和协调通报制度,掌握各部门工作进展;协调并负责向政府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和向社会相关信息,定期公布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果、典型案件查处情况;组织各部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规范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科普宣传活动。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清理整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人员使用终止妊娠、促排卵药品的行为;查处将国家免费供应的避孕药具有偿销售的行为。研究计划生育药械使用中存在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药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药品、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擅自生产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查处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擅自经营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查处药品生产企业违法生产假冒伪劣生育调节药物行为,以及未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组织生产的行为;查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为标准生产妊娠控制类医疗器械的行为,监督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开展计划生育药械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查处药品经营企业违法经营销售假冒伪劣生育调节药物的行为,以及未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经营销售的行为;查处违法经营终止妊娠、促排卵等药品的行为;查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妊娠控制类医疗器械;查处计划生育药械经营企业出租《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允许他人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研究计划生育药械生产经营违法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的政策性建议。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查处擅自生产、销售、进口应当获得而未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产品的违法行为,以及仿造或冒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

四)卫生部门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配合,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黑诊所”及无相应行医资质的人员非法进行人工终止妊娠和使用促排卵药品的行为;清理整顿医疗机构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规范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使用终止妊娠药物、促排卵药品的行为。研究医疗机构中计划生育药械使用存在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五)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配合,查处无照生产、销售成人“性用品”违法行为;查处虚假违法的计划生育药械和技术广告,查处违法成人“性用品”广告。

六)公安部门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配合,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计划生育药械等犯罪行为。对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予以处理。

四、时间安排

全市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于年集中开展,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部署队伍

制定印发《陇南市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县(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县(区)本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县(区)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年月底以前,各县(区)要将落实全市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情况、组织机构建设情况、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上报市计划生育药械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自查整治阶段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整治工作。各县(区)对本地区的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对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整治。

各县(区)及市级相关部门汇总当月本系统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并填写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展报表和执法监督报表报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级办公室汇总后于每月28日前报送省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报送各自相应的省级主管部门。

各县(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市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督查总结阶段

月份市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公安部门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开展专项整治的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此基础上,查漏补缺,迎接月份国家、省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公安等七部门的督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计划生育药械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抓好这项工作,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要围绕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将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要组织督查验收,对工作开展好的县(区)和单位要进行表扬,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县(区)和单位要通报批评。

对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是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整治工作情况市上将纳入对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严肃执法。各县(区)要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地抓好关键环节。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查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大案要案做到案件调查清楚,依法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各县(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向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查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