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十篇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十篇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8:11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任务

各街道在2014年底前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确保在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辖区所规划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使社区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三、建设标准

(一)规划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设置,并与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筹考虑。原则上,根据地方实际,参照“服务人口每万人或每个居委会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数量不低于辖区居委会总数的60%。各街道结合实际,向区卫生局报送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由区卫生局统筹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

2、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街道名+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使用国家规定的统一标识。

3、社区卫生服务站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由集体建设,房屋产权归集体所有。

(二)标准规范

1、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使用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面积不低于220平方米,主体业务用房在第一层。

2、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室设置分区合理,流程科学。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分开设置全科诊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预防保健室、健教室、计生指导室、值班室和卫生间等;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增加康复室、处置室、中医(理疗)室、中医药房、库房等。

3.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内外统一着色,统一标识标牌制作标准,统一宣传栏、公示栏制作规格,整体环境温馨,采光充裕,整洁美观。

四、工作步骤

2014年底前各街道要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站集体用房,无集体用房的,要提供临时过渡业务用房,过渡用房需满足基本诊疗需求,确保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1、各街道要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达标(不低于1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集体用房选定及装潢改造,对当前不能提供达标社区卫生服务站集体用房的,2014年12月31日前要选定过渡用房,并完成装潢改造。

2、对采用过渡用房的,要于2015年至2016年两年新建或改造完成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每年完成应新建或改造任务的50%,集体持有产权。

3、配置相关设施设备。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设备的招标采购,确保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运行前配备到位。

五、考核验收

各街道负责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的选定或建设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选定或建成后,各街道应及时填报《标准化(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验收申请表》(附件3),报送区卫生局申请验收,由区卫生局会财政局进行初验,并报请市医改办审核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区政府将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已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街道要成立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程协调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如期完成。

(二)排定工期。各街道要根据本辖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细化到具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倒排推进计划,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按时完成。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2

一、背景

(一)基本情况

天凝镇位于县西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于2009年7月由天凝、洪溪、杨庙三镇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75.6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5.8169万人。

(二)社区卫生资源现状

1.全镇目前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家。

2.全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总数100人;其中,全科医生22名,公共卫生类卫生医师5名,注册护士26名,中医师6名;中级以上职称12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65名;社区责任医生24名;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3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床位40张,设有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2个。年门诊量为216942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设施与社区建设未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需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强化责任;镇村扶助,量力而行。

(三)规划区域范围、布局及期限

天凝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范围与天凝镇行政区域范围一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以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统筹规划,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建设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13年底,全镇建成1家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达标率100%。

规划期限为2011-2013年。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目标

建立网络体系健全、机构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运行管理科学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经济、有效、安全、便捷、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二)具体工作任务

1.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和《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嘉政办发〔2010〕125号)的规定,力争到2013年底前基本实现全镇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标准化。

2.到2013年底,异地新建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洪南、欣杨、光明、凝溪、凝北),异地改扩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戴西港),并完成翁村、联谊、南熟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址扩建任务(具体规划安排见附表),全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到用房面积达标、人员落实到位、科室布局合理、诊疗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全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中心的下设机构,属非法人单位,其人员、标识、药品、财务、服务、信息、制度、考核等均由中心统一管理,完善一体化管理办法,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

四、保障机制

(一)坚持政府主导,维护公益性原则。切实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建设计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相关部门职责:镇财政所负责建设资金的财政预算及拨付;镇村建站负责服务站建设设计规划及相关招标事宜;卫生院负责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

(三)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蚌政[*]3号)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2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3名社区护士的要求,全县今后5年将培训全科医师36人,社区护士36人,社区公卫医师及管理人员38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完成2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的建设或修缮工作。*年重点建设:

1、*六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城关镇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新设东菜市和老街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基础设备建设。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在中央财政自*年起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市、县财政分别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元、3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二)经费使用原则。中央财政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61号)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开展相关试点以及考核奖励等补助。根据各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每年任务完成及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情况确定经费补助数额;按照各县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的机构数量兑现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定额补助;对有条件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首诊制、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统购统配零差率销售试点的地区给予专项补助。

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的基本医疗费用减免,以及以奖代补等。

(三)经费管理。根据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编制*—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报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批准。每年年初,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和一定标准安排补助经费,通过追加预算指标下达到县财政部门。省级补助资金分两期下拨,批复下达后拨付60%,剩余40%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拨付。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中央实施方案执行。市级补助资金在年终按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口实绩核拨。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用房,并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县政府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县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一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二级医院转型或延伸到社区主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主办。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社会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县政府筹措解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五年内逐步实现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协作。凡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要比等级医院适当降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3—5年内财政对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逐渐过渡为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和重中之重,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和公平、效率、可及性;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属地管理,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底,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组建工作,建成功能完善、设置合理、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

四、工作重点

(一)创新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

按照《*县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现有医疗机构的规模、功能,采取就近诊疗的原则,建立以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站等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由政府举办,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负责的区域范围由县卫生部门根据设置规划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规定的区域范围负责管理本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具体情况,原则上由服务于本区域内的公立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门诊和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改建而成,也可单独设立。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作用。在城镇形成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县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在县卫生部门的领导下,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二)拓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领域。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载体(建档率≥60%,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人建档率≥90%),密切同社区居民的联系,使社区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拓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有计划地增加服务项目,如针灸、推拿、理疗、功能锻炼等慢性病康复项目和口腔保健、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大医院缺乏而社区居民急需的项目;同时要与社区家庭签订责任书,提供系统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根据*县城镇布局的现状,考虑居民的分布和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机构设置原则上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全县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主要为县城2.9万人口服务。20*年,完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2009年,完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到2010年,共设置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社区建设中,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以社区建设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1.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按照添平补齐的原则,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主要通过改建、转型或功能转换等途径,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洪纳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县中医院承担,直接将原业务用房改建使用。

2.整合现有社区闲置资源。包括人、财、物、土地、房屋一并划转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管理和使用。

3.按照设置规划确需设置中心(站),但又无房屋可用的社区,可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项目,按程序由县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核,列入年度投资计划,逐级上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

(五)调整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结合实际,整合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以适应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1.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公立医疗机构,要将原单位人员进行分流,组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6名医生、9名护士;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医生、2名护士);

2.社区居委会防保站工作人员经培训后,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

3.社区居委会妇保站工作人员经培训后,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

4.社区居委会卫生接种员经专业培训后,承担临时性公共卫生工作。

(六)实行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由原派出单位管理人、财、物,业务上受县卫生部门指导,以合同契约方式考核和管理;

2.独立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县卫生部门统一管理人、财、物。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3.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其人、财、物由本单位自主管理,业务上受县卫生部门指导,以合同契约方式管理和考核。

(七)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诊挂号费、诊查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诊挂号费、诊查费的优惠。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患者,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有关医院要建立接收转诊的“绿色通道”,并由接受转诊的医院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规范和控制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县卫生部门要及时出台《*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诊疗项目和收费标准汇编》,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比较低廉的收费水平。

4.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药品零售价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州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为平台,采取以县为单位,组织医疗机构联合采购药品,并加强中标药品合同签订、履行、回款等环节的监管。在不突破物价部门公布的药品最高零售价的前提下,以药品实际购进价为基础,按规定差率制定药品零售价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压缩药品实际购销差率,将药品加价率控制在5%以内,逐步试行零差价,进一步降低虚高药价,积极推广使用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

(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得到诊治。加强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人才和技术的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县卫生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城镇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支持。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服务半年。

2.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临床医生全科医师比例。鼓励二级医院医生转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二级医院退休医生,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需经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后方可上岗。县人民医院要充分发挥医学教研优势,切实承担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20*年,要完成所有社区60%临床医生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县卫生部门要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

4.吸引医学人才到社区工作。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医学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结构,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

5.充分发挥中(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社区推广应用中(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民族)医药服务。

(九)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转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推进全科服务建设,试行患者双向转诊和约定服务,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

2.逐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支管理,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试行按项目实施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

3.完善医疗保障支持政策。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基本用药、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个人支付比例,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部门共同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结算系统,负责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药费用的统一结算。

4.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区域内同类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收入水平。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监督考核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和质量控制,严格社区卫生服务准入管理,加强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民主管理,成立由居委会领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委员会。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完善举报制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

(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补偿机制和监督制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从20*年起,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基本设施、工作经费、人员工资等经费,按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纳入财政预算;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政府委托的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服务项目与标准,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县财政设立城镇社区卫生专项补助经费,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1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其中:中央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每年人均4元、自治区财政按照每年人均4元、县财政按照每年人均不少于2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标准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县财政、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规定,加强对社区卫生专项经费的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卫生专项经费安全使用。列入政府招标采购的设备,必须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上级拨付的补助经费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考核结果进行补偿或以奖代补,经费的5%预留在县卫生部门统一调剂使用;重点对服务于低保人群、困难群众的社区卫生机构或人员进行补偿(具体见《*县城镇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截留社区卫生专项资金和造成损失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十一)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

经县卫生部门认定批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享受国家规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五、实施步骤

20*年*月—2010年11月,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软、硬件建设及人员配备、培训等工作,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正式运作。

(一)20*年拟设置健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人员由县妇幼保健站承担。健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第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由第一社区居委会提供,承办单位待定;

(2)第三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由第三社区居委会提供,承办单位待定;

(3)第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由第四社区居委会提供,承办单位待定。

(二)2009年拟设置洪纳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人员由县中医院承担。洪纳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由第二社区居委会提供,承办单位待定;

(2)第五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由第五社区居委会提供,承办单位待定。

(三)2010年拟设置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镇乔仑木图社区卫生服务站,承办单位待定;

(2)*镇吐格勒勤社区卫生服务站,承办单位待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负责研究制定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调查研究和统筹协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解决业务用房和新建房屋用地问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办公室主任由哈力木江同志兼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

县财政部门要根据县政府确定的相关项目,及时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助。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必需的医疗服务设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

(三)落实部门职责。

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县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订推动中医(民族)医药为城乡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牧区医药价格政策。

县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做好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

县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制定城镇社区贫困居民医疗救助政策,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民主监督工作,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考核评选的条件。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设置全科医学职称评定办法,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负责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保险的政策,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

县编制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标准。

县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并落实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

县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经费审计提出具体要求,做到每年审计1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方向,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以构建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内容,以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基本原则坚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坚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在我市基本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市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城区人口。具体目标。雁江区要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以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为单位,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率达到70%,20*年达到90%,2010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简阳市在试点的基础上,要强化人才培养,落实配套政策,为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人群,20*年覆盖8万社区居民。*、*可根据自身财力和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四)统筹规划,健全网络

设置原则。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县(市、区)要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政府举办,也可由社会力量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规划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等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进行转型或改造。

布局规划。坚持合理、方便、就近的原则,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按照每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人口相对集中达0.5~1.5万人左右的区域,可根据社区居民医疗保障需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应满足开展全科诊疗、中医、护理、康复、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要求,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建筑,并符合卫生学及无障碍的基本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0平方米。

设备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严格按照《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建设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并合理设置科室,配备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使用信息软件,充分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要突出全科医学特点,在社区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充分体现“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和方便快捷的服务特点。

(五)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人员配备。按照国家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按1:1的比例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相关规定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其他人员的配备应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由各县(市、区)政府编制部门按规定和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具体情况予以核定。

培训规划。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和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到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实现全员岗位培训。

任职资格。支持和引导社区医生向全科医师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业,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的,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有关规定进行执业变更注册后,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通过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由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注册全科医学执业范围。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经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合格后,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社区护理人员的初、中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稳定队伍。各县(市、区)要制定配套政策吸引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专业考试。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以上。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给予政策倾斜。鼓励离退休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原有离退休待遇不变。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推进社区中医药示范机构建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按规定配备中医药人员,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

(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投入。建立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补助制度。根据川委发〔20*〕2号、川府发〔20*〕33号、资委发〔20*〕19号文件的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分别按每年人均2元和3元的标准补助公共卫生经费。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卫生设备、设施,核定安排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经费,对人员业务培训和房屋修缮给予适当补助。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所需经费,市、县(市、区)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员数和国家有关规定,其离退休金额、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七)明确职责,夯实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市、区)政府投入为主,市政府予以适当补助。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分期、分批改造建设规划,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业务用房使用面积标准,由县(市、区)政府与相关街道或镇政府无偿提供。应立足现有基础,通过改造、置换、购买等形式,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匮乏问题,力争在2~3年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面积、质量和布局有根本改观。市发改委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引导资金,对困难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城市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居民住宅区时,市、县(市、区)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标准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坚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八)落实政策,实施救助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含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降低100元。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按规定支付、赔付和补助。

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特殊疾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50%提高到按75%支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补充医疗保险赔付、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不变。

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期间,需要转统筹地区内上级医院治疗的,起付金只扣一次,按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起付标准执行;上级医院向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院的,不再收取起付金。

(九)对口支援,技术扶持

加大综合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技术支持力度。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辖区内的大中型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作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定点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要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建立定点技术指导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交流培训机制。各级定点技术指导医疗机构要免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轮流进修培训。公立医院、专科医院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务服务(提供诊疗、业务指导、开展学术活动、健康教育、残疾康复训练讲座等)。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培训服务,并明确培训时间和内容。

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将免疫接种,妇女、儿童保健,残疾康复训练等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业务考核与评价等职责。

(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原则,要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以编定员、以事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工资总额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根据城市社区服务人口,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算;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不同形式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平等对待。

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减少药品供应中间环节,规范药品购销渠道。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

(十一)依法监督,规范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实行行业统一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依法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资格监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条件按程序履行前置审批、执业登记和备案等手续,同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登记注册后方可执业,并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并可实行一体化管理。三级医院延伸举办或二级医院在医院内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退出机制。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对现有不符合规划布局和标准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撤并或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经注册后方可执业。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含符合条件的离退休医护人员),经变更注册后,方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全市实行统一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和标识、标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和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

三、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

(十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市政府成立*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考核评估,每年对各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结合本意见精神,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纳入本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综合体系认真组织实施,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各县(市、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医院,要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镇政府要主动协调。

(十三)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卫生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与基本设备配备标准、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投入。物价部门要研究制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和考核、表彰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入社区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订吸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提供免费避孕药具,开展相关指导、咨询和随访活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的购进、贮存与使用,保障用药安全。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加大对社区卫生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红十字会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开展。其他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地为我市的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尽职履责。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6

——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投入方式,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使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工作目标

以“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长远目标,争取到2010年,在全区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可根据需要按规划设置适量以护理、康复为主的床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居民健康。

(二)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城市按照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农村按乡镇政府管辖范围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按照人口分布,以方便群众需求的原则下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主要是为社区提供综合卫生服务,做好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工作;协助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完成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延伸,在行政、机构设置、人事、财务、利益分配、药品使用等方面接受中心的统一管理、考核、监督和指导,其职能主要是落实好服务区域内应由服务站和责任医生承担的卫生服务工作,就近提供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坚持公益性为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城市主要通过对街道卫生院等现有卫生资源转型改造设立,按照人口和服务范围办好中心和站。在农村,乡镇卫生院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加快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撤扩并后的乡镇卫生院分院和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等现有农村卫生机构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按照“自愿申报、综合评价、择优确立”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举办模式,但中心对站必须实行一体化管理。到2010年全区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建设,基本建立服务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相应的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岗。根据《浙江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浙编办〔20*〕58号)规定,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按每万居民配备医师5—6名(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核定编制总数的20%,设康复护理床位的机构,按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认真实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实现5年后我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率达85%以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率达90%以上、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率达100%。强化区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区级医院临床医生以多种形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待遇,吸引卫生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大力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群众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

(四)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逐步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逐步将区级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区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实行资源共享。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将适宜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纳入支付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引导城乡居民接受社区中医药服务。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人群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实行联网,信息互送,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享。

五、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明确职责,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各乡镇(街道)也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当地集镇建设规划。区卫生部门负责编制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覆盖城乡,设点要方便群众,布局要科学合理,重点对已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房屋、人员、设备的作用。区建设部门在城市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区规划部门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规划的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后移交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区卫生局是本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审批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主要承担本辖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划、设置审批、日常管理,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督查、指导、培训、考核。

(二)加大投入,加强经费收支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浙财社字〔20*〕83号)精神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农村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标准筹集补助资金,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专项用于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同时统筹安排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落实人员培训补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基本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的补助,确保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营。对新建成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经费补助。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应设立配套经费,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予以经费补助,支持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运转。要充分用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任务,切实做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管理,区财政安排适当的管理考核经费,用于区卫生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督查。

为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区财政局、卫生局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入和支出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行预算管理,严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

加强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对补助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和跟踪问效,要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要求,坚持“谁服务,补偿谁”的原则用好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经费划拨采取后付制,区卫生和财政部门要制定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对各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绩效好的适当给予奖励;对绩效差的,相应扣减补助,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其他基本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按项目管理规定执行,项目完成后给予补助。

(三)合理引导,发挥健康保障作用。根据《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浙劳社医〔20*〕97号)精神,积极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合理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降低个人负担水平。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规范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为解决流动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使其充分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便利,将流动人口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实行与常住人口同一政策,享受同样服务。

(四)严格标准,规范机构设置审批。区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有关程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审批,并根据《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建设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城区不少于1000平方米、农村不少于800平方米、山区不少于500平方米,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区域相对划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城区不少于150平方米、农村不少于80平方米,与生活区分开,功能相对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到布局合理,人员配备、科室设置、诊疗设备均按规定严格准入。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区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和乡镇(街道)、村要给予支持、督导,确保建设质量和工作进度。

(五)切实加强药品管理。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对涉药人员资质、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存储条件等进行严格管理。加强药剂人员的配备和岗位培训。完善社区药品价格管理,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制度,降低药品价格,确保用药安全。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与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7

【关健词】社区;标识;意义

abstract:communityisthebasicunitofurbancommunitycultureisthecornerstoneofurbanculture.Developcommunitycultureonurbancultureinshapingtheimageofthecity,tobuildbrands,increasecompetitiveness,hasaveryimportantrole.

effectivenessofcommunitybuilding,relationshipwiththevitalinterestsoftheresidents.

Keywords:community;identified;meaning

中图分类号:C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社区卫生服务全国统一标识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传进我国已有10年时间,昆明也被列为全国28个社区医院建设重点联系城市之一。从诞生首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社区卫生服务在昆明也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在享受就近、实惠的医疗服务中,社区卫生服务也受到市民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肯定。

为更加合理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2年,昆明市设置规划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360个,覆盖人群将达到300万人。到今年内,昆明市主城区将拥有8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新增40个针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站。新增的这些社区医院主要位于呈贡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滇池度假区,安宁市及昆明市主城四城区。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每年中央、省、市、区各级财政将投入4000万元-5000万元用于发展昆明社区卫生服务,未来将打造成“15分钟服务圈”,社区居民只需步行15分钟左右就可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建设发展到目前的阶段,统一社区标识成为当务之急。统一社区标识可以增加老百姓对社区的认同感、凝聚力以及对社区的关注度。现在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场所,它有三个方面职能:一是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提供办公条件;二是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提供场所;三是为居民开展自治活动提供场所。社区有了标识,居民就方便识别,方便办事,居民一看就知道有困难可以找社区解决,有任何诉求都可以找社区提出。同时也方便群众监督社区村(居)委会的工作,因为社区村(居)委会是自治组织,主要是维护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标识的使用,老百姓就知道是谁在这儿工作,应该符合什么要求。所以,提升社区影响力,方便群众办事,规范社区标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云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国统一标识的具体应用

08年以前社区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牌匾、标语、宣传、制度等五花八门,硬件、软件设施不健全,导致了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危机”。

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社区标识有助于带动提高城乡社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水平,逐步缩小进而消除城乡社区软硬件设施差距,有利于推动城乡和谐社区的建设。

社区是区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规范社区标识,有利于方便社区居民识别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工作者,扩大对社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参与及监督,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城乡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品牌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让大家走出小家庭建设好社区大家庭。

2008年云南省五华区没有更换标识前图:

(一)云南社区服务机构标识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

国家卫生部2007年启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方便居民识别。该标识以人、房屋和医疗卫生机构标识形状为构成元素——三口之家代表健康家庭,家庭和房屋组成和谐社区,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四心十字组合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服务内涵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标识图形中还含有两个向上的箭头,一个代表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一个代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展示社区卫生服务永远追求健康的目标。标识的整体颜色为绿色,体现社区的健康与和谐。

为规范标识的使用和管理,卫生部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使用规定》,要求只有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才能使用该标识,其他任何机构不得使用。这项规定使社区服务站更具权威性。

云南省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走在全国的前沿。在标识的启用下为区别于其他省出现雷同,并要突现云南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特色,设计了社区形象基本要素:标准色、标准字、标准组合等项目。标准色是根据昆明独特的气候特征和社区组织内涵的个性而设的专用色。标准字是黑长美体,它与标识的组成表达了长久健康的目标,是标志完整的补充和再现,也是社区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使用范围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灯箱、标牌、旗帜、文件、服饰、宣传栏、宣传材料、办公用品、网页等。其中:

1、牌匾设计是以低明度的蓝和高明度的蓝之间的反差为主色调。通过对标识“三口之家”一大一小的重复运用和色彩切换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也体现人文关怀的另一方面,高明度蓝色在寒冷、消极与肃穆的心理联想中提升到清新与宁静,宽容与庄重的崇高,给人心理更多的健康联想。蓝色传达了地区性,同时也传达了安抚的视觉语言,和国家统一的绿色标识形成一个和谐的健康主题。

2、标牌设计是在主色调为低明度蓝和高明度灰的切换下,利用“云图“的插入揭示了云南的地域特征和健康心理暗示。“云图“中的圆代表云南省社区履盖网并强调了社区工作有别于医院的温馨氛围。

3、昆明市卫生局转发了《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启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要素标准的通知》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管理,统一外部形象、服务环境,提升服务理念和扩大社会影响,决定统一规范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标牌制作规范、信息化建设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统一服务工作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8

【关键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站;实习

本文针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特殊性质,分析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实习中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得出一个特定的实习模式,并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实习中予以应用,以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实习质量。

1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实习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实际上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习可视为仿真实习,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日常治疗及康复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的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居民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都将对其毕业后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有着重大的帮助。因此,研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习模式很有现实意义。

2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实习面临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的选择要求和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标准有很大差异,并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由于受已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限制以及缺乏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选择要求和标准,各医学院校就如何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完成教学实习尚缺乏经验和系统的运作机制。

2.2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全科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社区卫生实习基地医务人员不仅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而且对预防、保健、康复等全科医学知识也相当缺乏,因此,能够符合全科医学师资要求的人员少之又少。没有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和高素质的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医学实习生全科医学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

2.3社区医学教学基地实习内容不系统??

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实习的执行情况看,实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吻合程度较低。社区卫生实习安排时间较短,能够开展的社区卫生实习项目较少,实习内容不完善。“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未能在社区卫生实习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实习内容不统一。而且,社区卫生实习时间和内容与其他实习环节衔接不紧密。

2.4学校参与共建社区卫生服务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的共建情况看,运行机制单一。学校对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的建设仅限于简单地挑选,然后通过协议的方式予以规范。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基地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明确,后期主动培育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基地的意识不强,共建的投入力度不够,没有和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形成双赢格局,社区卫生服务基地建设的后劲不足,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3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实习模式研究

3.1制定社区实习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临床实习的知识掌握情况,结合社区实习基地的实际,制定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十分必要。通过进行了解,可知社区实习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一体化处理;常见病、慢性病的保健康复;随访和家访技能的教育和实践;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如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社区传染病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现状调查评价等内容;个人及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书写与管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及其管理程序;医患沟通技巧;双向转诊的流程等。

3.2建立学校、社区联动的教学方法

学校与社区服务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教学方法,学生可充分利用社区实习基地作为了解社区、接触社会、体察民情的窗口,激发他们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热情,产生为社区服务的动力。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中心带教老师可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角色模拟等教学手段,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带教老师还和学生共同参与社区调查、家庭访视、健康档案建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活动,把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在这种联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得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认识,增加了学习和从事该事业的兴趣。

3.3建立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定岗单位联动管理制度

首先,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与定岗单位、社区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社区实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聘任社区管理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为兼职教师,让他们责任更明确,积极性更高;第三,学校定期进行教学巡查和举办任课教师、兼职教师教学交流研讨会,使学生实习过程遇到问题能与老师实现无缝对接;第四,社区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学生学习小结讨论会,及时纠正错误模糊认识,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4社区实习效果评价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习模式是一种新尝试,我们可以采用教师评议、学生自评、实习前后调查、实习结束后考核、论文点评分析等形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反馈得来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实习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优势与不足,从而巩固优势,改善不足,不断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伟民.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41

2.宋平.医学本科生服务农村医疗机构的促进因素与对策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6-18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9

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履行管理职能,严格实行人员、制度、药品、建设标准、业务、财务“六统一”管理,、两个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分别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卫生院)扎口实施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命,并报镇政府和市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严格按上级规定,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二、站点的设置和布局

根据上级规定和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计划建设的15个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已逐步建设到位。对目前村民居住相对分散,人口相对较多,原辖区乡村医生人员相对充裕,或者人口不足3000人的行政村(社区),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批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根据需要下设分诊点开展巡诊,以方便群众就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下属分诊点挂牌运行后,原来的村卫生室一律自行解体并停止就诊。未经批准的诊所、诊点均按非法行医论处。

三、人员的配备、聘用及安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原则上按每1000个服务人口配备一名卫技人员的标准,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具有乡村执业医生资格的人员中择优选聘,统一调配。具体条件和要求如下:

1、目前在岗在册并具备乡村执业医生资格;

2、年龄要求男60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

3、本人申请,并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批准;

4、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好相应的养老保险。进站之前的养老保险均由个人一次性趸交,进站以后的养老保险金则由其个人和聘用单位按上级规定交纳,不愿办理养老保险者一律不予聘用。

5、对超龄的乡村医生,由所在村委会按照镇对一般村干部清退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具体补偿标准为,按从事乡村医生的工作时间,有一年工龄折算一个月基本工资(650元/月),补偿时间最长不超过12个月。一次性补偿金由所在村委会承担。

6、业务专长突出的超龄人员确需返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严格控制,返聘人员不享受一次性补偿金。

7、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相应的用工合同。

8、以后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人员,一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依据上级相关规定,公开择优选聘。

四、时间要求

目前设施已经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在今年六月底前挂牌并投入正常运行。凡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必须办理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后方可受聘。

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篇10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总战略,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开展县乡镇(街道)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改革,农村基层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驻村医生巡回医疗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

——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所有建制乡镇(街道)都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本建立“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基本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每万名农村居民根据省定标准配备医生,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公共卫生医生不少于2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生机活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卫生人才支撑要求。

——基本建立“数字化卫生”。构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集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双向转诊等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以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遵循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集中社会各方力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县居民提供。

坚持“统筹发展、突出‘三基’”原则。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配置卫生资源,把握基层基础基本重点,向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倾斜。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创优”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调动和激发城乡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机制创新、资源共享”原则。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功能整合和柔性流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运行效率。

坚持“立足县情、协调发展”原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基本医疗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做强龙头医院、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细驻村医生制度”,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做强龙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加强肿瘤省级龙头学科建设,并力创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力创三级乙等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医疗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医学检测结果互认制度,减轻患者负担。开展与上级医院多种形式的对口合作,全面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2.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120急救中心和储血点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快我县“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三年计划”的推进和落实,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南岩、镜岭镇、新林乡、巧英乡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计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施的配置和更新,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率达90%以上。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明确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定位,积极推广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中医药治疗,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服务。

4.做细驻村医生制度。实行驻村包片制,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定时、定人、定点”的驻村医生巡回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实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1.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按照省编办《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性质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费按上级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按每万服务人口13-15名为标准核定,按规划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对人口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可适当增加编制。

2.开展县乡托管试点。沙溪镇卫生院和东茗乡卫生院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托管,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不变,财政补助政策不变。实行人、财、物和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的统一管理,并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设备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提高被托管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合理整合医疗资源。根据功能定位,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外科、产科等医疗资源逐步纵向整合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全而不强。充分发挥县级综合性医院检验、影像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优质资源的柔性流动。

4.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健全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记录、随访有档案的“五有”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和考核“六统一”管理,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进程。

5.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及时将急、危、重病人送到县级医院,治疗后进行康复时再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县、乡镇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6.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统一采购价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使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县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员培训,委托定向培养临床大专社区医生10名以上。开展基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对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岗卫生人员每3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1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岗人员每年培训1次。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县级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乡镇卫生院每年要有10%的技术骨干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半年以上。

2.探索建立卫生人才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对乡镇新招聘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原则上分专业安排在县级医院规范化轮训一年,再输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对城乡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要转岗分流,解除聘用关系。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护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至少服务半年以上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及技术骨干到县级医院培训制度。同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农村卫生队伍。

3.进一步健全对口支援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县级医院要在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基础上,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各方面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每家县级医院与2至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四、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分准备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部署阶段(今年3-5月):根据省医改精神和省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发改、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与衔接,确定具体操作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今年5-11月):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各项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今年12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总结向省政府汇报。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发改、财政、人事(编办)、劳动、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二)建立财政投入机制

1.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补助。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按规定配置标准所需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业务工作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政府主要负责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列入预算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其中: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常性支出,由业务收入和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等经常性收入补偿;建设发展支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支出由政府专项补助。

3.村卫生室补助。政府对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根据省定标准在建设初期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按规定标准安排。

4.县级医院补助。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政府合理安排对县级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补助、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补助等方面。对中医、妇幼保健事业予以倾斜。

5.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今年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对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对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等十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一是核定工作任务,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能力、服务人口以及上级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核定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对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三是补助与绩效挂钩,对于绩效好的机构,预算补助全额发放;对于绩效较差的机构,预算补助按比例核减,形成“干好者多得、干差者少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