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情况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7:36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1

关键词:林芝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现状、问题,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本文中选择林芝市为调查对象,对该地区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林芝市的9家企业,调查人数共计362人。各企业人数依次为:a企业40人、B企业29人、C企业39人、D企业29人、e企业41人、F企业42人、G企业52人、H企业44人、i企业46人。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提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林芝市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企业员工的年龄状况、企业员工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情况等。

3.统计分析办法

调查问卷收集完毕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统一编码,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访谈资料则主要以文本资料形式进行记录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企业员工文化程度

根据对林芝市企业2016年的员工的文化程度的问卷调研可知,参与调查的9家企业365名员工中,学历为中专的员工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8%;学历为高中的员工约占总人数的21%;员工学历是初中、小学、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员工分别占总人数比例的19.7%、12%.7、11%、7.6%。根据结果显示,林芝市企业的员工主要以中专、高中、初中等学历的员工居多,而企业发展亟需的高学历人才则比重最少,仅为7.6%。

2.企业员工年龄状况

根据对林芝市的企业中员工年龄构成状况调查显示:16岁-20岁的员工人数为123人,21-30岁的员工人数为130人,31-40岁的企业员工人数为82人,而41岁以上的员工人数为27人。由此可见,林芝市的企业员工中,年轻一代的员工占据比重较大。年轻一代的员工虽然具备较强的活力,且对新新技术、技能掌握较快,但是缺乏一定职业技能和经验也是年轻员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3.企业员工技能掌握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林芝市企业员工技能掌握情况中,拥有一定技能的员工占据比重较大,占总人数的56%,已超过半数,人数为206人。

4.企业员工培训状况

林芝市企业员工接受培训的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其中接受过培训的人数仅为31人,占总人数比重为8.5%,而没有接受培训的企业员工数量高达331人,占总员工人数比重为9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林芝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忽视,这对于员工整体素质及企业未来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引起林芝市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林芝市2016年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结合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年龄状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培训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情况。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

第一,目前林芝市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偏低,应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使之与本企业文化及追求相适应,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第二,目前林芝市企业员工年龄结构以16-30人群居多,这反映出林芝市企业中员工总体呈现年轻化的特征。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引进优秀的培训团队,丰富培训的内容,对员工的能力开发与技能的培养,使30以下的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经验得到积累,使31岁以上能够持续学习,提升活力。

第三,参与调查的9家企业中,员工总体的职业素质较好,但无技能及其他的占据比例目前仍高达44%,这表明林芝市企业员工的技能掌握程度应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掌握情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丁亚丽,许德坤,廖玉红,严晓松.贡嘎县卫生人力资源情况调查――贡嘎县医疗卫生现状系列调查之一[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3-36

[2]何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3]扎西达娃,达娃普赤,李顺平,扎西德吉,扎西措姆,来有文.林芝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38

[4]陈国花.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4(24):54

[5]刘学敏,窦睿音,宋敏,程连升.林芝市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球化,2015(10):53-63,73,134

[6]谭艳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n].林芝报(汉),2015-12-15(4)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2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竞争情报电信行业创新管理

[分类号]G353

1 研究背景

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technicalintelligence,Cti)是指组织为了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对有关外部技术机会、威胁和发展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有关技术本身、技术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和战略的分析产品,支持决策和实施创新管理。在技术变革加快、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技术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建立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成功地实施技术创新,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关注其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环境变化的信息,并做出反应。技术竞争情报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

国际上对企业技术竞争情报的各个层面开展了深入研究。Lichtenthaler(2005)组织了技术竞争情报方法体系的研究,识别了在跨国公司中选择技术情报方法的五项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企业决策风险和企业文化;对方法的熟悉程度;时间、人力和财力上的限制;对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技术管理研究中心L.mortara等人研究了英国不同行业的14个技术型企业中的技术竞争情报搜集、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弱势以及识别常见问题的方法。K.Brockhoff(1991)研究了德国企业分析竞争对手技术的实践。p.m.norling和J.p.Her―ring(2000)等人分别研究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在跨国公司中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技术竞争情报在创新过程中的应用。Y.Sugasawa(2006)等人通过对日本电子行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一个新的跨行业和跨企业的价值链――价值网络,验证了与技术情报有关的一系列概念和过程在构建新的价值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国学术界对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特别是缺乏在应用方面的实证研究。本文选择中国电信行业进行调研,目的是了解Cti在中国企业实施的基本情况及Ctl分析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情况,以发现中国企业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改进措施。

2 调研方案设计

2.1 调研对象

随着1998年电信改革的全面启动,我国的电信行业通过邮电分营、政企分开、集团分拆、允许国外电信企业介入等措施引入了竞争机制,正逐步走出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时代。具体来说,上游和下游已经有足够的中、外企业参与运营,形成了较完善的竞争机制,国内企业也面向全球经营,面临着来自外商的激烈竞争;在中游环节,中国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目前由六大国有电信运营商组成,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和中国网通。如此一来,中国电信行业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环境。同时,对于电信这样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创新是应对竞争的有效办法。特别是在电信设备和终端制造的技术密集环节,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国际性企业,比如华为、中兴、海尔和联想等,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均非常活跃。

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电信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反映出具有中国特点的技术竞争情报实施环境的同时,也能反映技术创新密集的行业中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实施的先进经验。

同时,为了使本研究能够反映电信行业的全貌,根据电信行业的产业链构成,本研究在电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总共选取了14家企业进行调研,并且选择了与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相关的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这些企业和被调查者分布如表1所示:

本调查所选企业覆盖了电信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且基本是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先企业,对这些企业进行调研,更能够从中总结出技术竞争情报实施的先进经验,从而达到本研究的调研目的。为了保证调查的质量,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被调研企业的相关人员,采用了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联系并调研。

当然,电信行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仅电信增值服务商就达到22240家。受研究规模的限制,本研究选择14家企业只是一个很小的样本。但是,出于研究技术竞争情报的目的,本研究覆盖了我国电信行业的核心技术密集型企业,比如华为、中兴、联想、普天、百度等企业。因此,本研究对于反映电信行业中技术竞争情报实施的先进经验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2份,回收21份,其中有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覆盖了所选择的所有对象。

2.2 调研内容

技术竞争情报支持和服务于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由不同阶段组成,在每个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容不同,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任务也不相同。如果能够发现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法的特征,则可以有效地指导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实施。因此,笔者选择了技术创新过程为本次调研的主体结构,这有利于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和技术创新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如下阶段:

阶段一:技术创新战略制订。本阶段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目前和将来存在的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考虑来自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替代品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并在对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和技术资源做出详细审计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阶段二:技术创新计划制订。本阶段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中、长期战略进行分解,形成阶段性的技术创新任务安排,通常包括短、中、长期的项目组合以及项目的评价标准和执行计划。

阶段三:技术创新项目执行。技术创新项目执行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典型过程,它包括四个子阶段:创意发展,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和商业化。本阶段根据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能力的调研结果,详细地设计待创新项目的功能和实现细节,并进行开发。对设计的产品进行试制和批量生产,并最终将其推向市场。

阶段四:技术创新总结。在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末期,对该阶段的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结果进行审计,并对该阶段的技术创新及其管理行为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

针对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本调研包括Cti实施的基本情况和Cti方法使用情况两大方面,共包括以下五个主题:

・在技术创新各阶段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技术创新各阶段更加注重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哪方面的功能。

・在技术创新各阶段的技术竞争情报分析工作中,对各个分析对象的关注程度。

・影响是否选择某一种方法的因素。

・在技术创新各阶段中使用各种分析方法的频率。

笔者希望通过将技术创新过程和以上的五个问题结合起来,深层次挖掘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关联。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实施的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3.1.1 调研结果

・技术创新各阶段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调查,得出技术创新各阶段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制订阶段最重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其次是技术创新计划制订和研究设计阶段,创意发展和技术创新总结这两个阶段的重视程度相当,而商业化阶段由于其任务的特殊性,最不重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当然,在技术创新战略制订阶段的重视程度虽然最高,但是仍然未达到3,也就是处于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之间。因此,对于技术创新的整体工作来说,应该提升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技术创新各阶段技术竞争情报的工作内容。笔者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功能分为预测、评价和监测三种类型。根据调研,在技术创新各阶段对各种功能的重视程度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技术创新战略制订阶段最重视技术竞争情报的预测功能;在技术创新计划制订和技术创新总结阶段最重视其评价的功能;而在其余4个阶段均最重视监测的功能。从总体上来说,对技术竞争情报功能都处于比较重视(1.5―2.5之间)的程度,这与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一致性。

・技术创新各阶段对各个分析对象的关注程度。笔者将技术竞争情报的分析对象分为竞争对手、技术相关机构、技术本身和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各阶段中对各分析对象的关注程度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技术创新战略制订阶段,企业会密切关注所有的分析对象,其中,以企业自身和技术本身为关注的焦点,在技术创新计划制定和技术创新总结两个阶段同样最关注企业自身,在创意发展、研究设计和生产制造阶段会主要关注技术本身;其次是企业自身,对竞争对手和技术相关机构的关注程度基本相同,在商业化阶段会最为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从总体上来说,对技术竞争情报各分析对象都处于比较关注(1.5―2.5之间)的程度。

3.1.2 技术创新过程各阶段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特征总结前述三个方面以技术竞争情报为纲,统计了Cti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以技术创新过程为纲,对Cti的实施进行总结,以实现将Cti的研究落实到技术创新过程中。

・技术创新战略制订阶段。企业在此阶段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最高,并且最重视其预测功能。通过预测,判断技术发展方向、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研发动向等。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置于整个产业环境中来考虑,战略的制订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因此在这一阶段注重对竞争对手、技术相关机构、技术本身和企业自身所有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技术创新计划制订阶段。企业在此阶段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仅次于技术创新战略制定阶段,但是,最重视其评价功能。通过评价,判断各种技术创新方案的前景,将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等,以辅助进行创新方案和研发项目的优选。此阶段更加注重对企业自身和技术本身的分析,以谋求制订出符合本企业总体战略、技术能力和技术发展态势的创新计划。

・技术创新项目执行阶段。企业在创意发展、研究设计和生产制造三个子阶段最重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实施,并关注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监测功能。在这三个子阶段中更加注重对技术本身的分析,以求跟踪技术前沿,利用最先进、最有价值并且最适用的技术来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

・技术创新总结阶段。企业仍然最重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评价功能。它主要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效率、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相比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势等,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改进。因此,在这一阶段最重视对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均未达到3,处于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之间,这与对技术竞争情报功能的关注程度和对各分析对象的重视程度呈现出一致性。因此,对于技术创新的整体工作来说,应该提升对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针对调研所揭示的电信行业技术创新各阶段的情报工作特征,可以用表2来进行归纳描述:

当然,以上关于技术创新各阶段的技术竞争情报需求特征描述仅是统计意义上的概括性描述。在实践中,技术竞争情报的预测、评价和监测三大功能贯穿了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竞争对手、技术相关机构、技术本身和企业自身这四个因素也会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3.2 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在多数企业均没有建立完善的技术竞争情报组织体系的时候,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是企业实施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各种分析方法使用情况的分析应是本次调研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其单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方法实施的影响因素、方法的使用频率和方法适用的不同阶段。

3.2.1 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方法实施的影响因素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方法的实施成本是影响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方法的适用性;其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相当。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概都在2―3之间,差距较小,均属于比较影响的范畴。由此可以推断,企业进行方法选择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结果,其中没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笔者所列出的四种因素之外,被调查者还给出了以下的几个因素,即收益预估、市场、技术能力和方法实施技能。根据笔者的理解,这四个因素实际上可以归纳为方法实施能力和方法预期收益两个因素。

3.2.2 方法的使用频率 图5显示了27种技术竞争情报方法在技术创新工作中使用的总频率,其计算方法为各方法在技术创新各阶段中使用频率的总和。在此图中,实际使用频率=总频率/(14*7),其中,14是指样本量(企业数),7是指技术创新的阶段数。实际使用频率包括四个等级:经常使用――4;偶尔使用――2;很少使用――1;不使用――0。由于方法外延的不同以及技术创新各阶段任务的连续性和重叠性,某些方法可能适用于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根据统计结果,笔者选择了某一种方法使用频率为前三位的技术创新阶段予以描述,如表3所示(表中数目相同的表示该方法在所对应阶段的使用频率相同):

注:本表的意义举例: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在制订技术创新计划这一阶段使用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技术创新总结阶段,第三是研究设计阶段

图5和表3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技术竞争情报的各种方法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使用情况:第一,分析各种方法使用总体频率的差异,从中可以判断出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中使用的核心方法,比如以总频率125为界就可以筛选出使用频率处于前50%的14种分析方法;第二,判断技术创新不同阶段使用频率较高的具体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第三,判断各种分析方法适用的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从而在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实施中充分有效地发挥各种分析方法的功能。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工业流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经贸委党组决定,近期对全省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研究分析20****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预测上半年工业流通经济运行走势,总结各地科学发展的先进经验,剖析对工业流通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争取20****年良好开局。

二、重点调研内容

1、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07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年经贸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前2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运行特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分析预测一季度及上半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企业投资情况。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技改投资完成情况,20****年计划安排;今年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情况,预测一季度技改投资完成情况。分析20****年投资形势、投资重点和主要措施;技术改造20****年一季度新开工、2007年结转续建、20****年上半年能投产的过亿元以上大项目情况。

3、市场与流通运行情况。重点分析一季度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商品供应情况及上半年的市场供应形势;分析市场消费热点、城乡市场消费变化情况,特别是南方灾后重建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及相应市场开拓措施。

4、价格变动情况。前2个月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重点分析价格变动对全省工业流通企业生产、效益、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5、主要出口产品、企业和市场情况。一季度及上半年工业品出口走势及完成情况预测,重点分析人民币升值、国外贸易限制措施等因素对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6、节能降耗情况。总结节能降耗工作中的好做法、典型经验。重点分析20****年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尤其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及煤电运紧张等因素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影响。围绕贯彻省委24号文件、《节能法》和完成20****年节能降耗计划目标,突出抓好哪些重点领域,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7、重点企业生产情况。分层次分析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重点调度的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一季度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生产要素供求情况,重点分析主要原材料和企业资金供求情况,对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进行分析。

8、做好上半年经贸工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及建议。

三、调研工作安排

本次调研工作由省经贸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处室分组赴全省进行调研。主要是听取当地工业流通综合情况,召开部分重点企业座谈会,到有关县和重点企业实地考察,对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请各市根据本通知要求尽快做好有关调研分析和准备工作,形成书面汇报材料,填写调查表(附后)。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4

关键词:民主参与

参与制度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6,F2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54(2010)06-060-05

一、引言

企业民主参与是员工通过某种机制或方式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予直接影响,这意味着企业民主参与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制度基础。就我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建立来看,改革开放之前,企业内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监督领导干部的权力机构,是实施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制度形式,此外还有“厂务公开”、“意见箱”等相关参与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都在不断尝试和创新各种新的民主参与制度,比较典型的有集体协商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员工参与的技术革新制度等。可以说,从我国企业民主参与的历史发展来看,民主参与理念的深入人心、员工民主参与权的不断提升,都建立在民主参与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

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是选择和确定一项参与制度的主体,其选择依据主要是某种参与制度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是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得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员工是各项制度的实际应用者,他们对各种参与制度的评价水平将直接影响某项制度的发展空间,而这一点容易被忽视。了解员工对我国企业采取的各类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水平,并通过调查得到影响员工评价水平的主要因素,将为企业选择民主参与制度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修正民主参与制度选择的方向,改善参与制度生存的相关环境,促进参与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员工对企业民主参-9制度的总体评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测评

(一)模型建立

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总体评价是蕴含于其他评价之中的,很难直接考察。因此,本文根据员工对七项民主参与制度的分别评价,生成一个新变量即“总体评价”,以此来代表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整体评价。

“总体评价”这一变量不能直接进行测量,这种变量可以统称为隐变量(LV,LatentVariable)。隐变量可用一些能够直接进行观测和测量的具体指标从不同侧面去反映,从而间接测量出隐变量,这些所谓的具体指标即为显变量(mV,manifestVariable)。如本文中“总体评价”隐变量可以由“职工代表大会得分”、“厂务公开得分”等具体的可测度的显变量进行详细衡量。

结构方程建模(Sem,Structuzeequationmodelira)就是处理隐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隐变量和显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一种常用统计分析技术。结构方程模型既可以用图形也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用来表示结构方程模型的图形称为路径图,标示有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程度大小的路径图即为路径系数图;此外结构方程模型还可以用方程组来表示。如上所述,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中隐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隐变量与显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常可用路径图来表示(见左图)。

(二)实证分析

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六个省市(北京、洛阳、南京、潍坊、广州、天津)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规模、行业等)的企业中按照随机原则重点抽样确定的。调查从2006年5月开始,干2007年10月结束。其中企业问卷共发放70家,回收67家,回收率95.7%;员工问卷共发放830份,回收751份,回收率90.5%。企业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员工调查问卷的对象为企业内中层管理岗以下的员工,依据岗位、年龄、工龄等指标分散选取。问卷调查方式以访问员上门访问为主,辅以邮寄。

1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涉及六个省市67家国有、私营、集体及外资等大、中、小型企业的751名员工,涵盖了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通讯业等行业。被调查的企业在近三年的盈利趋势、目前的经济效益状况、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的效益、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的获利能力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绝大部分企业认为本企业所遭遇的竞争激烈程度比较高(76.1%)。

2 被调查员工的特征

被调查员工中男性占55.6%,年龄主要分布在26-35岁之间(48.50%)。学历以大学专科和本科为主(69.90%)。被调查员工中技术岗位、操作岗位、行政岗位占比大体相当。从工龄的分布上看,4年以上工龄居多。从企龄分布上看,1-6年的占半数以上(53.80%)。

3 被调查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总体评价水平

首先采用线性结构关系(LiSReL)中的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七项制度对总体评价的影响系数,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知,形成的新变量“总体评价”的值为2.98,按照问卷设计时赋值的含义来看的话,总体评价基本处于“执行情况一般”这一范畴。也就是说,被调查员工对企业建立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并不乐观,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三、企业员工对民主参与制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外对员工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可分为组织层面和员工层面两类。Glew(1995)的研究表明,影响员工参与管理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即员工的性格、意愿、工作态度等内容,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团队类型、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三方面。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成果,但多为定性研究,主要将影响员工参与的因素分为员工个人因素、领导个人层面、组织管理层面和外在环境层面。已有研究基本上是将员工参与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归纳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没有针对参与中某项要素的专门研究。本文侧重于对员工对参与制度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是本研究的特点。但之前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和因素分类,本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这种分类。

为了了解各因素与员工评价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对问卷中涉及的各项因素与员工总体评价做列联分析。首先,对总体评价这一连续型变量进行分组,将员工的打分变更为:“2分以下”为“低评价”,“2分-3.5分”为“中评价”,“3.5分以上”为“高评价”,根据这一分组再生成一个新的变量,即“分等级的总体评价”。通过对预处理之后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得知,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较低,有超过一半的员工(58.6%)对企业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评价处于2分以下,仅有儿,7%的员工给予企业民主参与的执行情况以较高的评价。

在对总体评价分组之后,对各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与总

体评价进行列联分析,卡方检验显示,企业性质、性别、劳动合同期限、继续被雇的可能性这四个因素的实际显著性水平p值>0.05,而其他因素的p值

在列联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了解上述显著影响因素在总体评价上的具体差异,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发现,在企业特征对员工评价的影响上,中等规模的企业中员工对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平均评价水平最高,员工素质中等的企业中员工对民主参与执行情况的平均评价水平最高。

考察员工自然特征与员工评价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年龄大于56岁,即处于个人职业生涯结束期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最高。另外,中等及中等偏下学历水平的员工在总体评价中表现出了相对较乐观的态度,打分相对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对民主参与程度的要求偏低,比较容易满足有关。

对员工组织特征的分析发现,行政岗位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的评价分数最高。工龄和企龄在评价上的差别表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都是“16年以上”的员工评价分数最高。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作时间较长还是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都对企业民主参与给予了最乐观的评价,且这一优势差别表现得比较明显。同时,员工对参与情况的评价随工龄和企龄的增长还表现出一种逐渐提高的趋势。

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差别对员工的评价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所在企业有工会的员工、劳动合同期限相对较长的员工(签订了5年以上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累计接受培训时间较长的员工(培训时间达到1年以上)、工资福利待遇在行业中水平较高的员工以及雇佣安全性较高的员工(合同到期后,继续被雇的可能性最高),这些劳动关系质量较好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做出了相对较高的评价。这一点符合一般假设,企业民主参与属于劳动关系制度的一部分,与劳动关系其他内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重视员工、关注劳动关系质量的企业会建立起一整套劳动关系制度,各方面都不会偏废,民主参与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员工对劳动关系各项内容的判断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一致性。

之前的研究者对于管理环境、组织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也给与了特别的关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假设。从表2中可以看出,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是影响员工评价的重要因素,认为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很融洽”的员工对本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评价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民主参与制度的运转和作用的发挥,同时,与上级关系“融洽”本身就是员工愿意与上级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的一个表现和原因;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是集权还是分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实现民主参与的可能性和实现程度的大小,显然,认为本企业“分权程度高”的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打分也相对较高。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5

一、调研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撤并或削减了计划生育机构和人员,致使计划生育工作处于放任状态,一些企业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得不到落实,部分民营、私营企业计划生育法人负责制得不到有效落实,计划生育处于失管状态,严重影响了全镇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次调查,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我镇各类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意见,探索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调研范围

1、全镇辖区内所有国有、国家控股、集体企业。

2、私营、民营、合资、外资企业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包括签订合同为1年及1年以上的合同职工和流动人口)达到30人以上的也在本次调研范围内。

三、调研时间

年5月6日前所有村、企业完成调研报表。

四、调研内容

1、企业计划生育法人负责制落实情况。目前本企业成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落实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加发30%待遇等情况。

2、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情况。

3、企业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情况。目前企业已婚女职工每年一次健康查体,育龄夫妻享受免费提供的避孕药具服务等情况。

4、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健全情况。建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统计、协会、育龄女职工生殖健康服务等制度情况。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落实情况。

6、企业成熟的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目前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难点是什么,下步工作的建议等。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调研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高,各村、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调研的重要意义。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6

关键词:政治关联研发投资高管平均薪酬高管持股比例调节作用

经济转型时期,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对企业干预大,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情况下,企业通过与政府建立关系从而获得一定的便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通过政治关联,企业可以获得有关技术创新多方面的扶持便利,如融资、税率等,而这些便利有助于企业拥有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所以政治关联作为一种独特社会资源,将会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研究二者之间关系也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少数学者开始探讨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但并未得到统一结论,也有一些学者对二者起作用的中介变量进行了研究,如外部融资、进入壁垒等,但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的调节变量研究还较少。基于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资源基础理论、高层梯队理论以及委托理论,利用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探索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找出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的“第三方”,从而为企业管理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一)政治关联与研发投资

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与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之间存在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关联是企业一种独特的资源,资源基础理论表明独特的资源是企业保持永久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如若企业能利用好政治关联这一资源则可以使企业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扶持,甚至可能获取政府所拥有的某些稀缺资源,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Hambrick&mason(1984)的高层梯队理论提出高管团队的个人特征会对企业战略决策产生影响,高管政治关联作为高管的社会资源也必然会对企业决策产生作用,在现有研究中,已有不少学者对政治关联与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政治关联与企业业绩、税率、融资、政府援助以及行业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关系研究。企业研发投资程度已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会受到高管政治关联情况的影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领导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政府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或者新项目申报信息,从而在决策过程中可以抓重点以获得来自政府的支持。王珍义(2014)、徐学霞(2013)、李传宪(2013)、蔡地(2014)等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企业政治关联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甚至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政府研发创新补贴。本文认为,政治关联是企业稀缺的资源,使得企业在融资、税率、政府补助等方面都获得了方便,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政治关联与研发投资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高管激励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的调节作用

调节作用是指存在第三个变量对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产生影响,它可能正向影响这一关系也可能负向影响这一关系。在研究政治关联与研发投资关系时,也存在一些变量对这一关系进行调节,张平等学者的研究就发现高管平均受教育水平会对这一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委托理论表明当企业两权分离时,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存在差异,股东作为所有者追求的是企业利益最大化,而管理者在追求企业利益时还需考虑自身职位晋升、个人名誉等,因而当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时,一旦发现存在较大风险,就可能会为了避免失败带给自己不好影响而放弃机会从而保护自身利益。所以,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就应该采取激励措施,通过长短期激励使得管理者能够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趋同化,从而促使企业更好发展。企业研发决策是一个高风险行为,投资周期长,一旦进行大强度研发投入就会很大程度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从而影响其他投资行为,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进行研发决策是谨慎的,即使拥有政治关联这一资源,如果研发投资行为影响到个人未来发展,也会放弃政治关联所能带来的研发投资方面的便利。但是当企业能够给予薪酬或者股权上的激励,使管理者与企业命运联系起来,能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从而选择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研发投资项目。何霞(2012)、蔡逸轩(2014)、于雪然(2104)等学者研究都发现高管激励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且高管激励也能对高管团队背景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本文认为,高管激励是一种对管理者肯定的行为,在激励下管理者更能考虑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不仅会加大研发投资,而且也会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高管激励会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联产生调节作用,且产生的是正向调节作用,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高管薪酬激励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假设3:高管股权激励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更注重技术创新,对其进行研究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选择创业板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因而本文以2011年至2013年期间被评为或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剔除2013年企业研发投资和高管政治关联信息不完善以及出现St的企业,最终选定239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具有政治关联企业107家,不具有政治关联企业132家。

研究中所需的数据可以分为四类:企业研发投资数据、政治关联数据、高管激励数据以及控制变量数据。其中,企业研发投资数据中的研发投入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手工搜集于巨潮资讯网披露的企业年报;政治关联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中的高管简历,为了保证政治关联信息准确性,还利用“证券代码+董事长或总经理名称+简历”或“证券代码+董事长或总经理名称+人大代表”“证券代码+董事长或总经理名称+政协委员”等方式通过新浪财经网、东方财富网、网易财经网等网站对政治关联信息进行核对;而高管激励和控制变量数据中所需的高管平均薪酬、高管持股比例、总资产、总负债、营业收入、企业年龄、两职合一等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选取

1.企业研发投资选取。当前研究中,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测量主要为: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收入、研发支出/总资产、研发人员/企业职工总人数等。本文认为,企业研发投入主要包括人、财、物三大部分,而人、财、物最终都将以资金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主要考虑研发资金投入情况,但由于各个企业规模各不相同,如果仅以研发资金投入的绝对量作为研究变量,则缺乏对比性,因此本文采用研发资金投入的相对量指标来衡量企业研发投资情况,即采用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指标,用RDR表示。其中,研发资金投入数据主要搜集于年度报表中董事会报告披露的研发支出或者研发投入金额。

2.政治关联的选取。关于对政治关联的度量,当前学术界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使用哑变量,这是众多学者常用的衡量标准,即如果企业高管具有政治关联就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二是比例法,用高管中具有政治背景的人数/高管总人数表示;三是赋值法,即根据政治关联程度不同进行赋值,如徐学霞(2013)等学者将高管具有中央级政治关联赋值为-1,无政治关联赋值为0,省级、地市等级别政治关联赋值为1。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而企业研发决策主要是由高管团队决定,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在这一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考虑政治关联时主要考虑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政治背景。此外,本文研究的是政治关联是否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影响,而不是影响程度,因此借鉴张平(2014)、罗明新(2013)等学者的研究,对政治关联的度量采用哑变量,即如果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具有政治关联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其中,董事长或总经理在人大、政协、军队或政府部门中任职或曾经任职就认为具有政治关联。

3.调节变量的选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高管激励主要可以区别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激励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精神激励包括职位晋升、带薪休假等。由于精神激励难以客观衡量,因此本文主要考虑物质激励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这两大指标。其中,高管薪酬用高管团队成员的平均薪酬表示,高管持股比例为高管团队成员持股总额占总股数的比例。

4.控制变量的选取。除了政治关联外,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情况的变量还很多,为了更好地揭示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激励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借鉴王珍义(2014)、彭忠文(2015)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引入了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性、企业年龄、两职合一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资产负债率为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企业成长性主要从营业收入方面考虑,用样本年份营业收入减前一年营业收入的差与前一年营业收入的比值表示;企业年龄为样本年份减去企业成立年份;两职合一为哑变量,如果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所采用的各变量定义如下页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的假设分析,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模型1:RDR=α+β1pC+β2Ctrol+ε

模型2:RDR=α+β1pC+β2mi+β3(pC×mi)+β4Ctrol+ε

模型1用来验证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模型2是引入高管激励与政治关联的交叉项来验证高管激励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中,RDR表示样本企业的研发投资,pC表示政治关联,mi为高管激励,包括高管平均薪酬(aC)和高管持股比例(mSR),pC×mi为政治关联与高管激励的交叉项,Ctrol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企业成长性(GRowtH)、企业年龄(aGe)以及两职合一(DUaL);α表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用来修正模型。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表2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1)企业研发投资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了7.44%,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更注重技术创新投入,总体上处于较好的创新状态,但与西方企业达到10%以上投入强度还有一段差距,因此大部分企业还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而从极大值0.4672和极小值1.45e-06来看,不同企业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几乎为0,造成企业间两级分化现象严重。(2)政治关联方面,均值为0.4477,表明董事长或总经理不具有政治关联的样本企业数量要稍高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但是从另一面也反映出企业寻求政治关联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3)高管激励方面,高管平均薪酬的均值为209763.7元,高管持股比例的均值为36.78%,总体处于一种中等水平,而极大值和极小值则表明了企业间的差距,少数企业的高管平均薪酬和持股比例较高,极大值达到了1158356元、73.86%,但也有部分企业的高管平均薪酬较低,而高管持股比例甚至为0,说明不同企业对高管的激励力度有所不同。

表3是将样本企业区分为政治关联和非政治关联两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表3数据表明,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强度无论是极大值、极小值还是平均值都高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这说明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具有政治关联不仅不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反而会起到弱化作用。而从高管激励来看,无论是高管平均工资还是高管持股比例,具有政治关联企业与不具有政治关联企业间的差距并不大,表明政治关联并不会对企业高管激励政策产生过多的影响。

(二)相关性分析(见表4)

表4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的容忍度在0.75以上,个别变量的容忍度在0.2左右,但都大于0.1,不存在太低的容忍度;而在ViF值方面,大部分变量的ViF值都小于1.5,少数变量的ViF值在4左右,但数值都不太。从这两个指标结果可以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见下页表5)

表5中,模型1是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2、模型3分别是高管平均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调节作用的回归结果。三个模型都通过了F检验,且调整R方分别达到了0.1196、0.1182、0.1152,因此,可以用来分析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高管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

模型1数据表明,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在5%水平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019,这表明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性、企业年龄、两职合一等变量的情况下,董事长或总经理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要比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来得低,即政治关联削弱了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假设1未通过检验。

本文选取高管平均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表示高管激励情况,模型2和模型3的结果表明无论是高管平均薪酬还是高管持股比例,其与政治关联交叉项(aC×pC、mSR×pC)均未通过t检验,且模型的调整R方也未得到提升,也就是说高管平均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并未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高管激励对二者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假设2、假设3均未通过检验。

回归结果还表明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率、企业年龄分别在1%、10%水平上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负作用,即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研发投资就越小;企业年龄越大,研发投资也越小。而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和两职合一未检测到它们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见表6)

通过以研发人员投入代替研发资金投入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发现与前述结果没有出现太大的差别;同时还通过减少控制变量个数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结论,由于篇幅有限,结果未列出。以上检验均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合理的。

四、结论与讨论

(一)相关结论

本文以创业板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企业,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分析了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在这一分析基础上,借鉴委托理论,提出了高管激励对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作用,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大,但与西方发达企业高达10%的研发投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且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2)企业政治关联已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3)在控制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性、企业年龄、两职合一等变量的情况下,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负向作用,即政治关联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力度;(4)高管平均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未对政治管理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高管激励不能调节政治关联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

(二)管理启示

本文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具有实践意义,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决策、追求政治关联行为、激励机制设计等方面有了一定指导性。

1.企业要提高创新意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虽然从均值上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相对较高,但不可忽略两级分化现象以及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差距,因此大部分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要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制定相关制度对员工新思想、新思维进行奖励,从而构建良好的创新氛围;(2)培养一支善于挖掘市场信息的队伍,能够通过消费者消费信号分析未来的需求,从而开发满足需求的新产品;(3)要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分析研发风险,能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创新;(4)研发周期长,有后续追加资金需求,因而要追踪研发各个阶段,了解研发实时情况,有效追加研发投入。

2.企业不可盲目追求政治关联行为。虽然政治关联可以给企业带来一定便利,但是追求政治关联是一个高成本的行为,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源去维护这一关系,从而导致创新资本不足,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且伴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大,政府干预也会越来越弱,因此企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不可盲目追求政治关联这一行为。(1)企业高层团队作为企业决策的参与者,要充分分析政治关联作为社会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财力不足的创新型企业,不能为了追寻政治关联而使得企业资金出现困难;(2)已经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不能过分“依赖”于政府,要积极通过各种融资途径获得企业周转资金,从而为创新投资储备更多资源,另一方面,政治关联企业要发挥政企关系的良性作用,接受政府的公共思维,但也要提升自身创新自主性,主动寻找市场需求。

3.合理设计高管激励机制。加薪、持股、晋升等都是一种对高级管理者肯定、激励的行为,但由于激励机制具有复杂性,并不是说激励越多就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在设计高管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1)要考虑高管成员的个人特征,分析高管性格类型,针对不同个性设计不同的激励方案;(2)从本文结果来看,虽然薪酬和持股都不产生调节作用,但持股数据表明要比薪酬效果好,所以企业要强化股权激励,通过持股使高管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提升高管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的意识;(3)企业要导入卓越绩效,把企业研发创新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因素,通过绩效因素合理设计激励方案,从而强化激励效果。J

参考文献:

1.Faccio,m.politicallyConnectedFirms[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6,96,(1).

2.王珍义,苏丽,陈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以外部融资为中介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05).

3.王珍义,何胡琴,苏丽.政治关联、进入壁垒与中小高新企业技术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03).

4.Hambrick,D.C.,mason,p.a.Upperechelons: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ttstopmanagers[J].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4,9(02).

5.徐学霞,李t雯,王珍义.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3,(05).

6.李传宪,干胜道.政治关联、补贴收入与上市公司研发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3).

7.蔡地,黄建山,李春米等.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J].经济评论,2014,(02).

8.李平,黄智文,高小平.企业政治关联与创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03).

9.何霞,苏晓华.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激励与企业R&D投入――来自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06).

10.蔡逸轩,雷韵文.股权结构、高管激励与研发投资――基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2,(06).

11.于雪然,胡燕.高管激励与创新投入――来自创业板的经验数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双月刊),2015,17(01):104-111.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7

火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火锅行业市场信息和资料,分析火锅行业市场情况,了解火锅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火锅行业投资决策或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火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包含的内容有:火锅行业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火锅行业市场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市场规范,总体需求量,市场的动向,同行业的市场分布占有率等;有销售可能性调查,包括现有和潜在用户的人数及需求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本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销售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等;还包括对火锅行业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

火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采用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研究方法:

1)直接调查法。通过对主要区域的火锅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贸易商、下游需求厂商以及相关机构进行直接的电话交流与深度访谈,获取火锅行业相关产品市场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2)间接调查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及所掌握历史数据与二手资料,及时获取关于中国火锅行业的相关信息与动态数据。

《小火锅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通过对小火锅市场的供需情况、进出口情况、重点生产企业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对小火锅市场的规模、竞争、区域、走势及吸引范围等调查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小火锅市场现状,审慎严谨地分析了小火锅市场发展前景。

本报告将帮助小火锅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小火锅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小火锅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把握小火锅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小火锅市场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究与咨询服务机构。经历十余年发展积累,公司目前拥有三百多名专业的行业分析师和咨询顾问,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全国200多个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保证了报告数据的权威性与及时性。

十余年来,公司已经为数万家包括政府机构、银行、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咨询、市场调研及研究报告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小火锅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根据小火锅市场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揭示了小火锅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探讨了国内传统小火锅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带来新形势下小火锅产业的新思考。

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是小火锅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小火锅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

小火锅市场研究要点

1、市场消费规模

研究报告里的消费规模,指的是一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消费金额;主要有两个规模:一是国内市场的消费规模,(包括各个区域分布规模)二是国外市场的消费规模。

2、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

3、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又叫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或份额,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对重点企业市场份额的分析,最终展现的是行业内主流企业的一种竞争格局。

4、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marketConcentration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

5、行业供给

行业供给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市场的供给状况:一是境内企业直接对中国市场的供给,二是进口产品的供给。

6、重点企业案例分析

详细分析标杆企业的主要产品/服务市场表现、企业主要产品产销量统计、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竞争优劣势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8

当一切调查和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必须将这些工作成果展示给客户。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报告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体系?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数据的涵义?

报告的结构体系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范围以及数据分析在内的一系列内容。这种体系基本上在每个同类型的报告中都适用,因此,此处不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下内容主要针对数据分析结论的表现方法。

关于数据分析的部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图表表示的。图表是最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它能非常直观的将研究成果表示出来。在将调研的分析结果变成令人信服的图表之前,首先要谨记,它只是一种传递和表达信息的工具,使用它的重要原则是“简单、直接、清晰、明了”。每个图表只包含一个信息,图表越复杂,传递信息的效果就越差。

在实际操作中,各种表格、组织图表、流动图表、矩阵等都被大量的运用到报告中,但总的来说,以下几种图表形式是最常用的:柱状图表、条形图表、饼形图表、线形图表。

使用图表的目的在于:将复杂的数据变成简单科、清晰的图表,让人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数据所表达的涵义。那么,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图表来表现不同类型的数据?首先,我们应先明确数据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确定可能使用的图表类型。

通常我们的研究数据所体现的关系是:频率分布、成分、时间序列、项类或相关性。要表达一个主题明确的数据,可能会有多种图表形式。但是,哪种是最能将数据表达清楚的呢?这就要求我们的主题(即图表标题)突出重点,点明主题。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将以上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

这里的标题描述了图表的内容范围,大多数读者在看了这个图表后,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城西,认为图表的主题是“城西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可能选择的区域”。但是,制图者可能是想表达“选择城北和城东的消费者较少,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希望他注意的数据上,所以,我们可以在一般标题后附加一个重点标题:城北和城东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表达的重点,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若是表示占频率分布、对比等关系,则除线形图表以外的其它几种基本图表格式都可以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总之,条形图表应该是应用最广的类型,而柱状图表是用得最多的另一种类型,这两种图表基本占整个报告中图表总数的半数左右;而线形图表和饼形图表的使用则应相对减少,更多的是将各种综合运用,如线形图表加上柱状图表,或饼形图表加上条形图表。

在用图表表达数据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使用柱状图表和条形图表时,柱体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柱体本身;在说明文字较多时,用条形图表表示更清晰,便于读者辨认;在使用饼形图表时,应在标明数据的同时,突出数据的标识。即:同时使用数值与数据标识。

在我们进行过程中,请记住:选择和使用图表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科学,所以你会注意到一些比较自由的限定词,如:总的来说、大多数情况、绝大多数、少数情况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必须根据你的判断来怎样设计出最好的图表。另外,要完成一份合格的报告不能只是单纯的使用图形,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使用一些表格来丰富整个报告形式,使其不致太过单一。

一份合格而优秀的报告,应该有非常明确、清晰的构架,简洁、清晰的数据分析结果,其中的含义是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去体会,自己加以总结。一份合格的报告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还应该结合项目本身特性及项目所处大环境对数据表现出的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当然一定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另外,通常的市场调研报告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需要,对报告的形式、风格加以调整,使市场调研报告能够有更丰富的内涵。

一、房地产市场调研的含义

房地产市场调研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及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营销决策,而客观、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分析房地产市场有关信息资料,将其转化为决策所需信息的工作过程。

二、房地产市场调研的作用

(1)有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2)有利于房地产企业适时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市场;

(3)有利于企业制订正确的营销策略;

(4)有利于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房地产市场调研的内容

(一)宏观投资环境调查

(二)城市房地产市场概况

(三)目标客户群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四)项目基本状况调查

(五)项目所在区域市场状况

(六)项目开发策略建议

(七)营销策划和营销推广、销售执行阶段的市场调研

四、宏观投资环境调查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思想观念、办事效率、政策法规等。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环境如何,将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2、经济环境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发展状况;能源和资源状况;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人口分布、区域划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金融、证券市场情况;商业零售与贸易状况、居民消费结构、居民储蓄和信贷情况等。

3、社会文化环境

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职业构成、民族分布、、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社会文化往往对整个社会有深刻影响,尽管文化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往往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4、政治环境

五、城市房地产市场概况

1、一级市场土地出让情况,包括土地出让数量及其规划用途、土地价格、土地出让金收缴情况;

2、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空置面积及结构;

3、全市房地产价格走势,不同区域和物业类型的价格情况;

4、全市主要发展商开发销售情况,包括开发量、竣工量、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

5、三级市场交易情况;

6、当地房地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六、目标客户群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1、消费者行为调研

2、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消费者行为调研

消费者包括房地产商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消费者行为调研内容包括消费者社会阶层与数量、年龄构成、收入构成、家庭人口构成、居民居住现状与住房消费倾向、房地产购买偏好、购买动机、购买特点等。

市场需求容量调研

需求容量,是指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容量。只有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现实的市场容量。

七、商品住宅市场需求容量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城市人口、家庭数量及变化趋势;

(2)购买力,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储蓄余额、财产状况;

(3)居民居住现状及改善目标,包括自有住房成套率、居住房型、人均居住面积等;

(4)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水平与消费结构;

(5)不同社会阶层和收入水平的居民数量及其对不同类型房地产商品的数量、品质、功能、价格的需求特点。

八、项目基本状况调查

宗地基本状况资料(包括宗地界址、面积、土地附着物分布、权属、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历史与现状资料、项目合作开发条件、土地获得成本、用地规划条件、与项目有关的投资及开发经营税费政策;

九、项目所在区域市场状况

项目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区域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分布、居民收入水平、商业、文化氛围、项目周边环境、市政管网设施、交通状况、公建配套与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所在区域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与竞争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所提品与服务的种类、数量、品质、特点、营销手段、销售状况等,潜在竞争对手出现的可能性。

其中竞争对手调研又包括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水平、资源状况、市场竞争地位、产品地理位置、种类、开发规模、产品品质、成本、价格、营销水平、销售状况、物业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与发展新产品的动向。

十、项目开发策略建议

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调研;

2、产品定位,包括产品类型、功能、品质、项目总体规划研究;

3、开发策略分析,包括项目开发规模、开发周期、成本控制、价格策略等。

十一、营销策划和销售执行阶段的市场调研

1、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2、市场供需与竞争对手动态调研

3、消费者调研,包括: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服务包括物业管理的评价、意见和要求,客户满意度调研;

4、企业自身产品与服务调研,包括:产品优劣分析,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地位分析,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销售潜力分析;

5、价格调研,包括:产品最适宜的售价、新产品的定价、老产品价格调整及消费者和竞争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本企业产品价格与竞争企业同类产品价格的差异分析。

十二、房地产市场调研程序

(一)调研准备阶段

(二)正式调研阶段

(三)结果处理阶段

调研准备阶段

1、确定调研目标

2、初步情况分析

3、制定调研计划

正式调研阶段

1、确定资料来源

2、确定资料收集方法

3、调查表及调查问卷设计

4、抽样调查

5、现场实地调查

结果处理阶段

1、资料整理分析

2、编写调研报告

房地产市场调研方法

(一)调研方法

1、全面调查法

2、重点调查法

3、抽样调查法

(二)资料收集方法

1、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查询、交换、购买、索取、委托情报网收集

①二手资料的收集程序②二手资料的收集来源

二手资料的收集程序

首先应确定需要什么资料。

第二步工作是从企业内部搜寻二手资料。

第三步工作是从企业外部进行搜寻。

第四步工作是对拟收集或已收集的二手资料进行评估,即评估资料的效度。

最后一步是确定需要收集的原始资料。只有决策所必需的,但又无法从二手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才有必要去收集原始资料

二手资料的来源

1、内部来源:

本人资料库、企业档案(会计记录、销售报告、其他数据资料)、企业内部专家。

2、外部来源

(1)组织机构,包括图书馆、外国使团、国际组织、本国政府机构、商会或贸易促进机构、行业公会、出版社、研究所、银行、消费者组织、其他公司。

(2)文献资料,包括文献目录、工商行名录、贸易统计资料、报纸和期刊、综合性工具书。

(3)电脑数据库、互联网

(4)企业外部专家

(5)营销调研公司

2、商业资料获取方法:向市场调研公司购买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9

(一)调研的目的:

1、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部崛起”的精神,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提出的共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总结提高,广泛推广,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中部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调研的内容:

1、赴实地进行考察,精心选择典型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2、依靠专业优势,进行信息的收集、提炼、分析,为企业提供技术、数据与资料支持。

3、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职工普及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引导企业走信息化道路。

4、本着“突出重点,有效帮扶,技术援助,总结提高“的原则,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实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5、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与企业长期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交流与科技交流。

二:背景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响应“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号召,我系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部分在校生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调研。

长期以来,第一产业作为我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在整个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中部发展,实现中部崛起,关键是发挥中部特有的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漯河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是全国首批“中国食品名城”,当地企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全国首屈一指。目前,漯河的食品加工业形成了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食品工业成为漯河市的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加强企业信息化工作,促进企业大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我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深入漯河中小企业,对其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调研。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现状

从企业类别来看,被调研的21家企业中,有19家为工业企业,占总数的90%。在工业企业中,食品制造有16家,占所调查工业企业的90%以上。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最大的企业是漯河市雪健集团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为24000万元;规模最小的为漯河市瑞博塑胶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为100万元。从企业性质来看,所调查的中小企业全部是民营股份制企业。

1.中小企业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基本配备

根据对漯河市部分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企业都有计算机。其中拥有3台计算机的中小企业占59%,拥有3-5台计算机的企业有15%,拥有5台以上的占26%。此外,从互联网的建设情况(表1),已有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占总数的48%;正在建设网站的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24%;尚无建立网站的企业有6家,占总数的28%。由此可见,漯河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刚刚起步。

表1漯河市中小企业互联网建设情况

企业数目(个)

百分比(%)

已建网站

10

48

在建网站

5

24

未建网站

6

28

合计

21

100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企业的网站建设情况,但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企业还没有配置相应的软件,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很少,只是用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办公打印文字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单机使用阶段。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员的配置

在所调查的21家企业中,设置信息化专业人员的有11家,占总数的52%。在企业信息化专职、兼职人员中,学历水平呈现出多层次性(表2)且状况并不令人非常满意,具体为:本科生4人,占总数的19%;大专生10人,占总数的48%;其它学历人员7人,占总数的33%。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漯河市当地中小企业中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整体学历水平并不是很乐观,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亟需提高。

3.信息化应用的目的

从信息化利用的目的来看(见表3),我们所调研了解的漯河市21家中小企业中,把信息化用于生产控制的有3家,占总数的14%;用于运营管理的有8家,占总数的38%;用于电子商务的有6家,占总数的29%;没有指明用途的有4家,占总数的19%;以上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了漯河当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的。

表3信息化应用的目的

4、信息化应用效果

根据所调查了解的企业情况(见图4),其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产生的原因、结果也不同,有5家企业认为效果一般,占总数的24%;有7家认为效果较好,占总数的33%;有1家企业认为效果非常好,占总数的5%;此外还有8家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给他们带来的效果未值可否,占总数的38%。综上所述,有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信息化给他们带去了效益。相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

5、从是否需要第三方服务方面分析

通过分析所调查的21家企业,需要对网站进行维护的企业有4家,占总数的19%;需要对应用软件提供咨询进行开发的企业有2家,占总数的10%;需要对网站运行情况进行监理的企业有2家,占总数的10%。此外还有13家企业没有对此项给予回答,占总数的62%,这也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表4信息化应用效果图

6、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现状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开展电子商务分三个阶段:即信息交流阶段、签订商品合同阶段和按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从我们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72%的企业认为获取信息、企业的网上宣传就是电子商务。这虽然只是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但也体现出了漯河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知道并开始运用先进的手段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根据所调查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尽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热情并不高,但是值得肯定和关注的是,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92%的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其中86%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70%以上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引进现代管理思想,推动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6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规范企业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50%以上的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能够改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能够对核心业务提供辅助工具。

8、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发现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和资金成为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二者所占的比率分别为90%、76%,具体的还有信息化标准、全员参与、供应商的有力支持等方面,它们所占比率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因此,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区别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外界的压力,真正的由于生产效率、自身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需要,让企业发自内心的实际需要还相对较小,所以营造合适的应用环境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当重要。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及投入状况

1、企业对于信息化知识培训需求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培新需求有着很高的热情,约有90%的企业提出需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73%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培训,41%的企业希望得到网络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培训,20%的企业希望得到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系统的培训,企业信息化培训出现在硬件技术和管理软件需求两个方面。

2、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不大。其中,76%的企业对于it设备的投入选择在1-10万/年,仅有17%的企业选择10-50万/年的投入,50万/年的投入约占1%,另有6%的企业选择暂不投入。

(三)、制约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1、观念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没有真正完全地看到企业实行信息化后可以增加的利润和增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当地企业对信息化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普及计算机、接入互连网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事实上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利用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在管理生产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被认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金问题

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资金普遍短缺。企业资金多为流动资金,用于企业后备建设、长远发展的资金却很少。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投资。几百万元的信息化投资风险很大,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社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不能保障等都是限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原因。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导致不能正常生产,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3、人才问题

中小企业大多由生产作坊做起,很多企业都是由农民、小商小贩发展起来的,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主要靠经验积累,真正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人不多。且中小企业尤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更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环境差、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导致企业缺乏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所占比例更小。

4、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等瓶颈问题的存在,还不足以让每个企业都下决心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还不能真正满足中小企业经济、适用、易维护等特殊要求,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其次,社会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不能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第三,国家在电子交易方面的法律体系、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也有待完善。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合、开发和利用,达到提升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业务过程,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管理问题,要推动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就要切实行动起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府方面

1.创造环境

政府可以组织开展与信息化相关的活动,使与信息化密切联系的部门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如政府可组织it业界,用户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系统总结,梳理现行政策问题,抓紧制定、出台与企业信息化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

此外,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方面实施一些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区域吸纳信息化企业,如建立高新区专门进驻高技术的信息化企业,并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信息化高效、快速、稳定的发展。

2.积极主动

根据了解,漯河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政府也可以筹集资金支持部分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信誉与资源,主动联合广大工厂企业、服务机构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二是搭建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网络、技术、信息、人才的共享配套服务,以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和风险,。三是为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为中小企业奠定信息化人才基础。

3.制定标准,建立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规范化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引入企业信息化工程评估和监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程评估和监理机构,使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得到有效的监控,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4.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有条件的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培训基地,逐步进行,帮助各地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培养当地的信息化人才。同时联络各方力量,各方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宣传,以便提高领导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二)、中小企业方面

1.高度重视

中小企业家要对企业信息化给予高度重视,要清醒地认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树立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了解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

2.逐步投入

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小投入迈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以免造成自身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多,因此应该考虑如何“少花钱,多办事”,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企业还可以选择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他们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搞信息化需要投入,投入的观念、思路不同,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要逐步推进、稳扎稳打。

3.重视人才

对企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高技术人才更是企业走向信息化的根本。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企业的信息化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信息化是另一个循序渐进和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没有一大批,一代甚至几代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的调查显示,60%的企业已经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上有长远的计划方案和技巧,但投入小,实施的力度不够大。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加强,企业还要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三)、多方合力

1.政府应按照区域和行业的划分,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整个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可适当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要配合政府,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设立Cio(企业信息主管)。

2.政府、企业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五、调研意义:

1、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信息化的实现过程根本上是组织重组,流程再造的管理过程。如果没有一把手的坚定信念和强有力的行政决策来推动,是难以实质性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此次调研走访深入企业,与企业高层负责人直接接触,可以转变其观念,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识,更好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要做出成效,重要前提是要拥有高素质、且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it技术管理队伍,这不仅意味着it队伍要有一定的规模,更意味着人员结构和人员质量要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此次的调研活动不仅有利于转变企业负责人的观念,促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而且有利于在企业中建立学习型团队,培养一批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得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3、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管理深远的思维方法和态度,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相结合的过程。漯河市传统产业在生产流程、物流控制、管理程序、信息传递、资金周转等方面都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快速反应、全面控制等要求相距甚远。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全面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4、在对漯河市中小企业的调研活动中建立的大学生活动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技术交流。

5、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语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方面的理论及应用,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认识,我们明确了今后理论学习的方向。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调研,一方面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摆脱自身思想方面的不成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调研情况总结篇10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思路是通过抽样的方式选择一定数量的浙江中小企业(企业的选择依据是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中规定的大中小企业划分办法为选取标准),然后对每个选中的企业进行单独成本管理状况评价。对单个企业成本管理状况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借助基于功能实现的成本管理状况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指标设置详见田茂华(2009)一文《基于功能实现的企业成本管理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最后,在单个企业评价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浙江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状况。

调查问卷设计分为如下两种:

一种是对成本管理的各项功能对成本管理的影响程度的调查,即各项功能的权重调查。

另一种是浙江中小企业内相关人员对成本管理的各项功能实现情况的定性判断的调查。

成本管理功能权重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级功能指标的权重和二级功能指标的权重。

一级功能指标主要有3项,具体如下:

核算功能;

决策功能;

控制功能。

二级功能指标中核算功能的有4项,具体为:

成本核算方法合适性;

成本信息生成时间及时性;

期末成本信息的调整度;

开支范围的合规性。

决策功能有8项,具体为:

把握准确的历史成本资料;

把握经济信息;

把握技术经济因素;

预测的方法适用性和范围;

决策方法;

决策的范围;

决策可行度;

决策的功效。

控制功能有6项,具体为:

成本计划的编制;

成本信息反馈;

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控制的范围;

成本控制标准的科学性以及成本考核的有效性。

要求对各功能的权重给出数值,用小数表示,每一类权重之和要等于1。对成本管理功能实现情况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是调查对象对其企业成本管理功能实现情况的定性判断。

调查方式针对两种调查内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对于成本管理功能权重的调查采用特尔斐法,调查时间为2008年5~7月,调查对象选择十名以上具有丰富成本管理经验的专家对成本管理的各项功能的相对权重进行独立评判。获得最终权重采用两轮评判方式,即第一次专家的评判结果获得后,算出平均值后反馈给各个专家后,专家进行二次评判,二次评判结果进行平均后即为所获得的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对成本管理功能实现情况的调查采用实地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09年7~9月,调查地点为以浙江11个地级市为选择区域,调查对象为所选区域的企业和企业的相关人员,主要为企业的会计部门人员、财务部门人员、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外部审计人员以及企业相关领导等10人以上(最后从中随机选择10人的评价结果),由他们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功能实现状况的二级评判指标进行模糊评价。

二、调查结果

成本管理基本功能对成本管理状况影响度的调查(权重调查)经10位成本管理专家进行评判,分别得出一级指标的权重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其结果如表1。对成本管理的功能实现状况的调查,选择了110家中小企业,发放问卷1240份,最后可进行成本管理综合评价的企业数为76家,即有效问卷为760份。该项调查,按最大隶属原则判断得出结果如表2,按加权平均原则判断得出结果如表3。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成本核算功能实现状况满意度调查中,从最大隶属原则角度看76家企业中,成本管理的核算功能实现的满意度评价值为优(好)的有3家,较优(较好)为10家,一般为40家,较差有19家,差有4家,分别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95%、13.16%、52.63%、25%和5.26%。评价值集中于一般,在一般以下(包括一般)的企业有63家,占82.89%,优只有3家。从这些调查计算的数据显示企业成本核算功能实现情况的满意度并不高,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从加权平均法角度看,对成本核算功能评分高于80%(包括80%)的企业有3家,评分介于80%和70%(包括70%)的有10家,介于70%和60%(包括60%)的有21家,小于60%的有42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5%、13.16%、27.63%和55.26%。对成本核算功能总体评分低于60%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5.26%,如果以70%为界则达到82.89%。从加权平均原则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对成本核算功能的评价分值并不高。

对于成本决策功能实现状况满意度调查中,从最大隶属原则角度看,在76家企业中,成本管理的决策功能实现的满意度评价值为优(好)的有1家,较优(较好)为7家,一般为33家,较差有24家,差有11家,分别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32%、9.21%、43.42%、31.58%和14.57%。评价值集中于一般,占总企业数的43.42%,在一般以下(包括一般)的企业有68家,占89.57%,一般以上只有8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0.53%。更有31.58%和14.57%的企业对决策功能实现程度的评价处于较差和差,从这些调查计算的数据可见企业成本决策功能实现情况的满意度很低,大多数企业的成本决策功能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从加权平均法角度看,对成本决策功能评分高于80%(包括80%)的企业有1家,评分介于80%和70%(包括70%)的有4家,介于70%和60%(包括60%)的有17家,小于60%的有54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32%、5.26%、22.37%和71.05%,可见对成本决策功能总体评分低于及格水平(达到60%为及格水平的话)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1.05%。从加权平均原则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对成本决策功能的评价分值并不高,说明大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决策功能并未实现应有的功能。

对于成本控制功能实现状况满意度调查中,从最大隶属原则角度看,在76家企业中,成本管理的控制功能实现的满意度评价值为优(好)的有2家,较优(较好)为8家,一般为36家,较差有24家,差有6家,分别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2.63%、10.53%、47.37%、31.58%和7.89%。评价值集中于一般,占总企业数的47.37%,在一般以下(包括一般)的企业有66家,占86.84%,一般以上也只有10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3.16%。31.58%和14.57%的企业对控制功能实现程度的评价处于较差和差,说明不少企业的成本控制功能实现状况让企业相当不满意。

从这些调查计算的数据可见企业成本控制功能实现情况的满意度很低,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功能也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从加权平均法角度看,对成本控制功能评分高于80%(包括80%)的企业有2家,评分介于80%和70%(包括70%)的有6家,介于70%和60%(包括60%)的有19家,小于60%的有49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63%、7.89%、25%和64.47%,可见对成本控制功能总体评分低于及格水平(达到60%为及格水平的话)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64.47%。从加权平均原则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对成本控制功能的评价分值并不高,说明大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功能并未实现应有的功能。

总体来看,从功能实现角度对浙江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满意度不高。从最大隶属原则角度来看,有效调查的76家企业中,评价为一般的企业有37家,较差为23家,差为6家,优(好)和较优(较好)分别为2家和8家,所占比例分别为48.68%、30.26%、7.9%、2.63和10.53%。综合评价在一般以下的企业占到总企业数的86.84%,达66家,这充分显示大多数企业对自己目前的成本管理功能实现状况并不满意,说明浙江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状况并不乐观,并不能很好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按加权平均原则评判,如果对成本管理功能实现状况完全满意用100%表示,则在所调查的76家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有2家,大于等于70%而小于80%的企业有5家,大于等于60%而小于70%的企业有17家,小于60%的企业有52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63%、6.58%、22.37%、68.42%。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企业成本管理相关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功能的满意度68.42%的给分低于60%,如果以70%为界来看,则达到90.79%,即90.79%的企业对自己成本管理的功能实现情况给分均低于70%,也充分说明浙江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状况处于一个尚不能满足成本管理基本要求的境地。

参考文献:

[1]田茂华:《基于功能实现的企业成本管理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12期。

[2]黄本笑、范如国:《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