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0:30

德育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德育教育;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大批城乡劳动者进城打工,为了更好的获取就业机会,大部分城乡劳动者都开始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为了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德育教育非常必要,而且这一举措对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特点

第一,城乡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各种各样,有些是农民,工人,还有些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这些人员身份、职业都有一定的差异,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而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便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获得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第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者年龄差距比较大,有些学员可能是刚刚初中毕业,还未成年,有些可能年过半百,已经成为爷爷、奶奶;第三,这些人员难以集中起来上课。因为城乡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各种各样,有些需要白天上班,有些需要晚上上班,有些甚至白天、晚上都不休息,随时随地要处理各项工作,这些人员没有周六周日的概念,所以要将这些城乡劳动者集中起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比较有难度,可想而知培训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也并不简单。无论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可能会认为时间有限,要抓紧一切时间开展技能培训,而进行德育教育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必要,这也是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者中德育教育开展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2在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城乡劳动者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以及县城,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对自身存在的德育问题可能并不了解,而这对未来的就业发展则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某些城乡劳动者不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而被雇主解雇,还有些城乡劳动者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隐私并不看重,时常会犯了雇主的忌讳,由此失去工作。总之,在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德育教育很有必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明我国的城乡劳动者德育素质低下,只是由于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对很多方面的道德认知与城市居民不同,这就容易出现误会,影响就业。再加之,有些城乡劳动者心浮气躁,不肯踏实做事,容易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由于对法律不甚了解,即便作出了违法事情也不自知,最终失去了自由。因此在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德育教育很有必要,这能够提升城乡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能够避免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职业教育只有将德育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足以指导技术应用和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的人才,在培养学员的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方面的综合发展,才能真正适应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

3在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1内容

3.1.1注重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党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它是对广大群众的基本要求。在职业教育中,必须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的发展、荣辱、得失、融于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大潮中。告诫学员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3.1.2注重人格培养

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调查活动,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式和党的方针政策,结合城乡劳动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系列主题调查活动,引导城乡劳动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引导并激发城乡劳动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倡学习科学知识,艰苦创业,勤奋工作。提高学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

3.2方法

由于城乡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若使用非常正规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未必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案例讲述来告知城乡劳动者一定的道理,既具有真实性,也能够让培训者立即明白道理。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于道德方面的视频,然后交由城乡劳动培训人员进行讨论,最终教师总结经验,这样能够让培训者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结合城乡劳动者的特点,因为城乡劳动者年龄差距比较大,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如果是一些法律方面的案例,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电视法制频道播放的一些案例。另外城乡劳动培训者难以集中时间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终端等方式进行教学,发送一些案例给培训者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条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该教学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集幻灯片、录音、电影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于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城乡劳动者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开展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体现在不同方面,宏观上讲有利于我国全体劳动者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的提升,微观上讲也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率。因此,希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将开展德育教育上升到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闫艳丽.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4(8).

[2]李红斌.自主德育:构建学校德育教育新机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

[3]陈凤.浅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5).

德育培训方案篇2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精神,从我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高效开放、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我校的校本培训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培训对象

所有在职教师均需参加培训和考核。

四、培训学时

xx年/2008学年度总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

五、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本学期仍将通过每人每学期自选自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给教师提供尽量多的教育教学“杂志”(理论指导,让教师能够研有所向,学有所依),并要求做一定的教育笔记,读后写出心得体会,及时地把握教改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通过网上学习,录像学习,专著学习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的培训。、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资料下载、幻灯制作、fiash制作等学习培训。

5、青年教师的专线培训

通过组织帮扶对象,利用听评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帮扶对象为刚进校的青年教师)

六、培训形式

根据本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的多种培训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师徒结对以及竞赛、反思、自学等,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

1、建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略)

2、主要职责:

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3、明确分工:组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副组长则负责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汇总情况,研究改进措施。成员是校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并组织和协调培训方案的落实;组织考核工作,并做好培训记录,登记学分,整理存收档案资料。

(二)严格的规章制度

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三)科学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

我们将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结合起来,严密而科学。同时还安排了师德专题培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内容。具备了从思想精神到业务上的实质性内容。

八、校本培训活动安排表

第一┆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月份活动内容安排备注九月

1、拟订、学习学校培训计划,教师针对自身实际,拟定自学提高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师德学习。

3、组织教师参加全员竞赛的教学比赛和区“教学能手”的比赛前的听评课活动。

4、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

5、完成9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十月

1、教研组阶段性课程改革研讨汇报会,探讨新课改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

2、组织一、二年级语、数学科教师进行研究课的听、评课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网上学习)。

4、进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培训。

5、完成十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6、继续开展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帮扶活动。

十一月

1、三、四年级语、数学科研究课教学评比活动。

2、组织教师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

3、开展新教师培训后的汇报展示课活动。

4、完成5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5、各教研组开展专业理论学习。(集中两次)

十二月

1、五、六年级语、数学科研究课教学评比活动。

2、组织教师进行如何写好案例分析和叙事撰写的学习。

3、完成6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德育培训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班主任培训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以整体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培养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以此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帮助班主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

2、通过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和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和转化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培养班主任根据班情设计、组织主题班会的能力,提高班主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能力。

三、培训时间、对象及任务:

从2011年6月到11月,对我校全体班主任进行不少于10学时的岗位培训。

四、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班主任工作实际,培训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优良班集体建设、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工作等。

五、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座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阅读书籍与上网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六、方法与措施:

1、成立班主任全员培训领导小组,徐晖任组长,沈欢任副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组员,沈欢具体负责班主任全员培训的计划制定、实施、检查考核等工作。

2、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如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和反思制度、班主任能力考核制度、班队课行政检查制度、班主任评价奖励制度,规范班主任培训的操作程序,落实培训的各项措施,抓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工作,做到培训工作精细化,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使培训制度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3、开展好“六个一”活动。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主题队会观摩、队活动设计与实践反思、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撰写德育论文或案例、阅读德育书籍、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编辑德育专辑等,来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4、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记载班主任专业成长轨迹,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柱。

七、活动安排:

月份

内容

形式

主讲

7-8月份

自主阅读《班主任》杂志

自学

全体班主任

撰写德育论文或案例

自主撰写

全体班主任

9月份

《中国教师缺什么》

专题讲座

徐晖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专题讲座

叶永建

自主阅读《班主任理论与务实》

自学

全体班主任

10月份

《经典诵读工程及考级实施方案》

专题讲座

沈欢

主题队会讲座

专题讲座

全体班主任

11月份

班主任博客的创建

专题讲座

沈欢

待定

专题讲座

德育专家

主题队会观摩

听课

全体班主任

12月份

班主任个人博客检查

检查

全体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经验交流

全体班主任

编辑《“五个一”工程成果展示集(四)》

德育培训方案篇4

一、遵循原则,突出特点

1、培训方向突出创新性。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充分总结和吸收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遵循干训师培规律,积极推进干训师培制度、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干训师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方式突出主体性。培训工作坚持把领导教师当做培训主体对待,如果不考虑领导教师的需求,没有领导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领导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培训部门在培训过程中随时听取意见,及时调整工作,加强培训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培训结束后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促进了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

3、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以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载体,组织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三新一德”的全员素质提高培训,通过新理念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创新;通过新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师德教育培训,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4、培训过程突出实践性。培训中如果脱离了领导教师实际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就无法解决教师课堂实践和领导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在培训中我们结合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读书报告、案例评析、问题研讨、讨论互动、主题作业等丰富的培训形式,使学员不仅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让同伴之间保持良性互动。

5、培训结果突出实效性。根据我市领导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培训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因校制宜,按需施培,注重实效。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散实践;既有面授指导,也有远程网络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互动参与、观摩诊断等灵活、多样、新型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分类培训,增强素质

1、培训全员,打造业务精良队伍。教师全员培训,我们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2013年有4798人参加网络联盟学习,998人参加文本学习。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承担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80学时的培训,新课程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市已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等级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其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做到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师德教育上,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宣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我们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最高准则,切实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贴近教师工作,途径多元,形式多样。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以自学和现代远程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集中培训,并与校本培训活动相衔接,既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又最大限度方便教师学习。

2、培训班主任,打造教育管理团队。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因此,围绕着培养一流的师德、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管理这三个目标,我们对全市1782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一是把班主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二是在抓好班主任工作“知行中国”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三是开展以案例分析研讨、课题攻关和创新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班主任培训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一是请部级的专家学者王文湛、魏书生、高金英、丁榕、关鸿羽等来我市做理论学术报告;二是由具备相当经验并在现有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班主任做专题报告;三是学习与观摩相结合,新老班主任成立师徒结对关系,促进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3、培训骨干教师,打造精品特色人才。骨干教师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骨干教师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此,我们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理论视野,为教育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二是教育科研方法,骨干教师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但还没有经过科学、严格又系统的总结,所以教育科研方法作为工具性课程显得十分重要;三是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坚持骨干教师做一到两个个案追踪,采用所学的方法,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均感觉到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很强。从受培训骨干教师的作业、笔记、个人总结和考核情况来看,骨干教师们对培训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均达到培训的要求,所有受培训骨干教师均综合考核达标,这些骨干教师培训后,均能培训本校的其他教师,发挥辐射作用,能主动收集教学信息,自觉研究教学资源的教师不断增多,从而带来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4、培训新任教师,打造新生力量。我们对2010——2013年新招聘的127名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专题,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专题,教育技术、课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内容。坚持教师个人提高为辅,鼓励新教师加强自修,提前进入角色。新教师都制定了自学计划,在学校和帮教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建立新教师培训档案,精心选派指导教师,督促并定期检查带教情况。通过案例教学、情景体验、现场诊断、网上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组织新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快速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理念,积蓄能量,提升水平

1、完善机制,更新知识。对校长的培训,我们主要以研究探索“专家主题”形式进行培训,使校长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交流新经验,适应新形势。解决校长“应知应会”问题,根据校长专业成长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和考察学习,尝试案例教学,挂职锻炼等模式,完善校长兼课、听课、评课制度。我们对55名校长和121名副校长进行了培训,并对他们兼课、听课、评课作出具体要求,提升了校长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2、明确职责,积累经验。对教导主任的培训主要是引领教导主任关注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策略,积累新经验,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提高其组织、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全市小学214名、中学138名教导主任一是坚持按需施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二是采用专家引领、实践考察、小组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培训;三是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四是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选拔人才,做好培训。后备干部的人选主要是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好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富有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班主任教师中选拔。通过选拔后备干部定期到优秀学校和机关挂职、刻苦研修。对他们进行更新理念,优化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内容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探索模式,集中培训,校本研修

1、依托国培,短期集中。无论是哪一类人员的培训都安排集中培训、集中辅导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优势课程资源和专家型教师来为教师面对面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了专家的引领,有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示范和指导,教师能把问题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透彻,提高培训的效果。仅2011年,我市就有936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里的培训,时间最长的有三个月,最短的也有一周。

2、三级研培,校本为主。我市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强带弱,基地辐射、城乡联动”的教研师培格局,依托三级研培基地,通过校本研修的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培训模式的单一化,形成集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名师送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元化研培模式,教师参与的多了、积极性高了,真正起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

五、确定目标,注重过程,达到效果

师培干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保证经费投入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各学校对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都给予政策和财力的鼓励与支持,仅2012年全市就投入411万元资金作为培训教师的经费,其中各学校投入306万元,教育局投入105万元。

德育培训方案篇5

2009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根据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总结20*年教师培训年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师培训创新;推动全市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坚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1、以“师德新说”为教材,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今年重点学习“爱岗敬业篇”和“关爱学生篇”。2、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或演讲、论文征集、论坛活动等。

二、校长培训工作:结合20*年的专家讲座和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今年重点进行校本研修工作。1、以目前的分组为组织基础,高中、职业、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后备干部分别确定不同的主题进行论坛。通过论坛产生的碰撞和共鸣、达到相互启迪和借鉴,开拓、创新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第一阶段分组进行论坛,每组推选3-4人参加全市论坛。第二阶段全市论坛并请专家点评。对优秀论文要进行颁奖和记录在案。2、对论坛中获奖校长送入高校进行提高培训。

三、班主任培训工作:按照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既要加强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又要面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和育人的实践,针对实际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

1、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计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案例教学,重视互动研讨,加大网络培训力度。

3、坚持基本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要注重班主任常规工作技能的训练,使其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班级管理风格,提升育人水平。

4、培训内容分为5个模块,各模块课时安排为:⑴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12课时;⑵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18课时;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12课时;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12课时;⑸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9课时。今年先进行两个板块,带征求意见后确定。

四、骨干教师选拔培训工作:从2009年起启动骨干教师选拔、培训、使用的系统工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校及骨干教师选拔工作,选拔培训相结合,选拔过程就是全员培训过程。

在校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晋升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今后省级骨干教师必须从市级骨干教师中产生。

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将骨干教师的管理与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在内部分配改革中切实体现向骨干教师倾斜。

骨干教师工程的方案另行制定。

五、外语教师全员培训及评级工作: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外语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进行外语教师全员培训工作。20*年对全市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而且各学校尤其是县区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听力和口语仍然是英语教师薄弱环节,要继续坚持培训。1、继续通过网络对英语教师进行听力和口语全员培训。2、2009年对听力和口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直接与外籍教师对话,进行面对面的培训。3、安排外籍教师通过网络与外语教师对话。4、启动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定级工作,方案另行确定。

德育培训方案篇6

培训课程是关乎培训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前,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侧重理论、理念,培训方式以讲座为主,这种培训脱离了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了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德育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复杂性、艰巨性,它不可能有完全可以照搬的经验,需要我闪认真研究。

一、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目标取向是提升实践智慧

培训目标是构建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依据,必须首先厘清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目标取向。

教师培训目标取向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知识取向,即通过培训,丰富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二是技能取向,即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技能,如课件制作技能、活动设计技能等;三是能力取向,即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增强工作能力。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比较优秀的一个群体,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知识基础较扎实,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是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双肩挑”,但就德育工作而言,影响其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是实践能力。良好的工作技能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必备的,但作为德育骨干教师仅有技能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有关德育工作的整体的辨析判断、创造与升华的机智性理解和行动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对具体的德育情境和德育事件的关注与反思,是实践知识和经验提升的内化,也就是实践智慧。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职业,教师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简单的直线应用关系,理论的简洁性和一般性很难解决实践问题的复杂性和情境性。在教师培训中,需要把实践放在核心地位,秉持实践取向的培训理念与立场,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进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尤应如此。我们把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目标确定为:帮助德育骨干教师掌握德育的工作方法和艺术,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德育骨干教师的实践创新和经验反思,提升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

按照泰勒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培训课程设计首先要确立培训目标,再确定如何选择教育经验,也就是在培训中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即培训课程,然后思考如何组织教育经验,最后是如何评价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因此,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提升实践智慧,是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

德育骨干教师是成人学习者,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成人感到需要和产生兴趣时,才会激发学习的动机;成人的学习定向以生活为中心;经验是成人学习的重要资源;应当因成人学习者学习风格、时间、地点和速度的差异而提供最适宜的教育。

上述理论告诉我们,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必须深入研究德育骨干教师的现状、需求,目标定位准确,培训内容针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问题;课程要注重德育骨干教师已有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培训。因此,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需求的原则:要以满足德育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为核心来设计课程。首先是课程内容要紧扣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力求多样化、个性化,给予参训者足够的选择权和机会,围绕参训者的需求组织教学。其次是要克服简单的“传授”、“讲解”、“指导”之类的形式所体现的单项研修或集中训练,应力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2.基于实践的原则:要以德育骨干教师工作实践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充分尊重德育骨干教师已有的工作经验,与他们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培训者必须和培训对象一起发现实践性问题和成长课题,通过案例的采集、评析、反思等研修方式,让存在的问题成为自己的研究项目,逐步提高德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应是由培训者和培训对象在实践中共同建构、不断发展的演进式动态课程。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要用前沿的理论来诠释,最终要升华为理论,因此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总体框架

1.以问题为核心,确定培训专题。在培训之前,要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比较全面地收集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归类,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浙江省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的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在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班级管理、德育论文案例写作、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等七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反思性培训专题,形成了七个培训模块。

2.以专题为纽带,组合理论与实践。反思性培训专题就是培训对象急需弄清楚的实践问题,培训者要从这些问题出发选择最前沿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临床性”的,培训者通过学习理论,达到用理论的眼光审视实践中的问题,对实践问题进行诊断,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专题,安排“德育原理”、“当前青少年德育的几个问题”等两个理论讲座,结合学员工作实际开展“学校德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等案例的撰写与评析”、“青少年良好习惯培养专题研讨”等实践活动;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专题,安排了“德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理论讲座,紧接着举行“学校大型德育活动观摩”、“班级活动课研讨”活动。在这里专题是纽带,紧紧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培训模式。德育骨干培训要本着开放、互动、实践、反思、创新的理念,开展讲授、交流、观摩、讨论、考察、研究等活动,为凸显提升实践智慧的目标取向,我们构建了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分享—研究发现—提升智慧五步培训模式,每个专题均按五步模式滚动推进。

(1)理论学习是先导。理论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自学研修等形式,培训力争做到理论阐述与案例剖析相融合,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促进,使理论培训真正成为实践的先导。

(2)实践反思是基础。实践反思主要采用自我诊断、案例评析、课堂观摩、活动设计、专题考察、撰写心得等形式,实践反思强调实践真实扎实、反思真切深刻,真正让实践反思成为专业成长的基础。

(3)交流分享是促进。交流分享主要采用专题研讨、小组讨论、德育论坛、经验交流、观点展示等形式,交流分享强调全员参与、观点鲜明,既注重培训对象之间的交流分享,又注重培训对象与导师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在交流分享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4)研究发现是创新。研究发现主要采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归纳整理、理论概括、专题总结等形式,研究发现强调切口要小、过程要实、挖掘要深,让研究发现成为德育创新的源泉。

(5)提升智慧是归宿。提升智慧主要采用论文撰写、论文答辩、成果展示等形式,检验培训成效,真正达到提升实践智慧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勇.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刍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2,(6).

德育培训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有效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依照《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一)在20__年底前,完成全区在岗中小学班主任的全员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我区中小学班主任能够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法律常识,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明显改观。

(二)建立包括中小学班主任进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管理规范等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20__年起,凡新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三)通过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推进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创新,促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今后,应将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认定范围。

三、培训对象

(一)全体在岗中小学班主任。

(二)中小学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一)培训内容。根据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班主任素质拓展训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进行。

(二)培训方式。以学员主体参与,多向互动为主,重视经验交流,在参与中学习,在交流学习中提升,突出案例教学。具体包括:

1.专题讲座:邀请国内主要是区内在班主任工作领域从事科研及管理实践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授课。

2.主题活动:活动由2-3名辅导老师负责,首先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进行介绍,然后提供素材和个案背景,指导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制定并形成详细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方案。在3-4个主题活动中每个学员最终要形成相应的活动方案。

3.班主任论坛:学员就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热点、难点等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访问考察:就近实地考察并观摩优秀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5.技能学习:初步了解班级管理的电脑软件,进一步明确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操作规范。

6.课题研究: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主要向自治区级骨干学员提供若干科研课题,并提供导师支持。

7.建立导师制度,以研究课题带动学员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组织专家巡讲团(由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代表构成)到各地巡回培训。

8.校本培训:通过班主任在职研修及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五、工作步骤

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分自治区级、市级和县(市、区)级三级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12月)。我厅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具体方案,委托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区的具体实际确定培训学习资料、制定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制度。同时,委托广西师范大学牵头,筹备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在“广西教师教育网”开辟“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栏并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平台实现链接,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信息以及学员交流的平台。

(二)培训者培训阶段(20__年1月)。上半月由自治区级培训机构对市级培训者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学习培训,下半月由市级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进行集中培训。

(三)在职全员培训阶段(20__年3月—20__年12月)。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三级培训同时展开。高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100名,其余的参加市级培训;初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2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初中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小学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3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小学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县(区)级全员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同时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各级培训机构按照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做好计划,分期分批进行面授辅导。市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每批集中4天完成,同时,自治区将组织优秀班主任巡讲团进行区内巡讲、并选派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

的专家到各地检查指导全区各市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四)长期、常规培训阶段(20__年1月以后)。按照制度规定,从20__年起,对新进入班主任队伍和准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规定内容的培训。

六、考核与认定

(一)受训人员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广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其成绩记入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的同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并给予相应继续教育学分,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档案。

(二)对担任班主任,并按规定培训合格的教师,在相关的表彰奖励评选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

七、组织与管理

(一)我厅负责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组织自治区级班主任骨干及市级培训者培训,并委托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统筹项目的组织实施,具体分工为:广西师范大学负责自治区级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高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广西教育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初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广西师范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小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以上3所学校也作为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自治区级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对市、县两级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指导。

(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县(市、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定本市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各市教师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和本地高中班主任及市级初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对本县(区)中初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全员培训应以校本培训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四)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活动,认真组织班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

八、培训经费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财政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项经费。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培训经费。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班主任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本次培训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做好本级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德育培训方案篇8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岗位是重要的专业性岗位,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为了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专业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精神,遵循循序渐进、主题突出的原则,培训重点突出班主任队伍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班级管理工作提升等。培训计划坚持科学规划,狠抓落实,保证培训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益。

二、培训目标

班主任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育人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提升建班育人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班主任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基本功锻炼,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且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型、科研型、学习型的班主任队伍。

三、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2、实效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等形式,突出管理案例的指导作用。

3、创新性原则。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灵活性原则。采用集中校本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辅导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四、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2019年1月—2021年7月,为班主任基础培训,根据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开展系统培训,包括学生思想、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共五个模块。

(二)培训内容

模块一:学生思想工作(2019年1月—2019年6月)

培训目标: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

1、《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管理工作必然离不开语言及沟通艺术,特别是面对00后的新一代职校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本讲座全方位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及成因,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要素对其各种心理需要进行深刻解读,通过生动的案例探讨良好心理的养成方法,大量应用活动课程、拓展游戏,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重点剖析学生常见的敏感、叛逆、失落、自卑、抑郁等特异心理,重点梳理痴迷网络、学生早恋等学生管理难题,通过对以上心理问题的剖析,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转型》

分析当代中职学生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特点,时代巨变下教育思维的误区,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变化。掌握情感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现代社会家庭特点分析。时代的巨变下教师教育思维转型和基本途径。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设计、创新创业课程等形式,逐步满足学生的情感、归属、自尊、沟通、实现自我等心理发展需要,从而实现青春期心理危机的平稳过渡。

3、《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解析》

贯彻党的精神为指针,紧扣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等文件精神,重点考察中职学校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包括全面正确履行中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正确认识和解决班级建设和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及疑难问题,领会和运用班级育人管理中的相关法规、政策、原理和方法等。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主要内容与形式剖析,主题班会方案的总体构想设计,如何具体撰写主题班会方案。教育故事演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情景模拟答题技巧。

模块二:班级管理工作(2019年7月—2019年12月)

培训目标:组建班委会,制定班级公约和学生自律规范,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加强安全教育,维护班级和学生安全。

1、《班级模块化管理实务》

从班级组织管理、军训管理、考勤管理、环境管理、生活管理、学习管理六项工作。组织管理、班级文化、素质教育、专业学习四个方面,全面介绍“全国先进班集体”的成功经验,全方位介绍班级项目化管理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本案例中的班级管理体系,具有学生自主、实现班级项目化、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2、《学校5S班级管理实务》

5S管理是适用于学校教学环境管理的先进管理方法,是学生、教师素质养成的非常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本课程以学校5S精细化管理为内容,剖析5S管理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关系,指导全体人员如何通过实施学校5S管理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改善环境、提高人员素质,保障学生在校安全,使学校环境卫生管理不再困难,创建美丽校园、安全校园、文明校园和节约校园的校园文化。

3、《班级信息化管理》

探索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系统,功能涵盖班级学生学籍、干部、课程、考勤、两操、早读、行为、学习、卫生、活动、宿管、班费、违纪、处分等学生操行管理的常规工作,是一套适用于所有职教、普教学校的班级学生项目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系统,为国内之首创。本课程介绍《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系统》的功能、特点、操作方法,赠送软件给学校免费授权使用。

模块三:组织班级活动(2020年1月—2020年6月)

培训目标: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参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培养目标,针对班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团)会活动。

1、《中职学校德育活动创新与策划》

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从管理思维予以创新。本讲座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1、走进学生营造德育氛围,打造和谐师生关系。2、家校沟通谋求德育实效,家校联动合力育人。3、事件营销提升德育魅力,演绎德育活动精彩。4、巧借资源扩大德育影响,实现区域资源共享。5、社会宣传树立德育品牌,借台唱戏推动形象提升。通过有效的德育建设将助推学校文化发展、提升学校内涵、打造学校品牌,通过经典案例为你演绎学校德育的无穷魅力。

2、《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实务》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有发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形成较大危害。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园里所遭受到的主要来自于同学的身体、语言、安全、心理上的威胁与伤害。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社交欺凌,近年来还出现了网络欺凌这种新形式。研究表明,校园欺凌影响学生的大脑发育、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对学生的负面伤害甚至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本讲座将系统介绍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系统分析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的特点,为防止校园欺凌提供可借鉴的心理辅导及治理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3、《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探讨如何结合职业教育实际培养中职生综合素养,结合《中职生公约》要求,真正落实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模块四:职业指导工作(2020年7月—2020年12月)

培训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1、《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实务》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文件,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认知情况,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跟踪指导学生成长。根据学生职业认知水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教学。策划和组织开展就业讲座、供需见面会、职业访谈等活动,结合学生个性化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或小组辅导。积极参加职业指导相关业务培训、教研活动、企业实践等,及时更新职业指导信息,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2、《职业学校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

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做好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学校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工作,发挥管理合力,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全面提升校内涵精品建设。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院校安全形势和相关政策措施;后勤修订、完善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的工作要求;后勤系统对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标准和达标工作。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理论与实践:(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防范和法律纠纷处理;学生在公寓、食堂与实习实训中的意外伤害事故防范与责任认定。)

3、《班主任集训营》模拟实训

以全国先进集体的项目化管理为蓝本,通过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模拟实训,全面演示和讲解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环境卫生管理、班级军事化管理、班级考勤信息化管理等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本案例中的班级管理体系,具有学生自主、实现班级项目化、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模块五:沟通协调工作(2021年1月—2021年6月)

培训目标:全面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帮助、引导家长和社区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活动,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向师生关系要教育质量》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其本质是交往,“交”比“教”更为重要,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教育就是空中楼阁。从“做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师”、“做一个可敬可畏的老师”、“做一个懂得接纳和尊重的老师”、“做一个会说话、会倾听的老师”和“做一个不激化矛盾的老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路径,由此为教育质量提供了强大保障。

2、《柔性管理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当下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都以刚性管理为主,采用准军事化管理的方式,以规训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但刚性管理治标不治本,能管得住学生的身,却管不住学生的心。过度的刚性管理,不是教育而是控制。教育的智慧不是灌输,而是濡染,不是对抗,而是对话。以柔性管理的视角,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达成“价值取向趋同,群体行为共行”的目的,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3、《职业学校教师礼仪及修养》

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教书育人的导师更应知书达礼。该讲座旨在详细解读教师的服饰礼仪、课堂礼仪、社交礼仪,培养教师良好修养,全方位打造教师的专业精神及集体凝聚力,提升团队综合品质。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礼仪及其作用、教师的仪容仪表、教师的言谈举止礼仪、课堂礼仪,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做一名发现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一名创新者,善于管理工作创新;做一名沟通者,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做一名倾听者,倾听学生内心呼声;做一名欣赏者,不断激励学生前行;做一名引导者,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做一名整合者,综合利用有效资源。

五、培训要求

1、把班主任培训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树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加大班主任培训的管理力度,提高班级管理业务素质。

2、班主任培训力求做到求实、规范、科学、认真。按照省、市教育局提出的要求,参训教师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就业务素质、师德师风和班级管理能力做出书面总结。

德育培训方案篇9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岗位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任课教师的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帮助班主任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2、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三、培训措施:

1、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拔、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新老班主任结对子等活动。本学年还推行优秀班主任主题队会的评比活动。

2、实现“两个”转变。

(1)、思想观念的转变。采取各种形式从培训的意义、目的、形式、任务等方面进行宣传,使教师加深了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理解,明确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水平。使教师在观念上发生转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建立“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育人观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育人观念也应随之转变。在校本培训工作中,要把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通过组织班主任听德育讲座;开展班主任专题论坛等,让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做到“三个”结合。

(1)、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校本培训中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本校,以班主任为主体,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首先把结对子,同伴互助,小组学习作为培训的重要形式,把年级组作为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单位,以班务管理能力为中心,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提高班主任德育能力和管理艺术。

(2)、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以研促训。做到“两结合”:学习理论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指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三落实”:落实主题,落实人员,落实时间。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3)、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通过请专家、名师到校指点,到外校到外校拜师学习等方法,借助外界力量搞好校本培训。主要形式有:一是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二是请专家进校指导;三是走出校门拜师。

3、加强“三项管理”。

(1)、抓好组织管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德育培训方案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差异双元制校企双制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德国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所作的贡献举世公认,西方各国包括英、美、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都积极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以求为各个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人才。

2014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主办的全省技工院校教学法师资培训,进一步学习和参观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实践。培训中,德国教育家瑙石先生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德国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形式,德国职业教育把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发展和改进我国特色的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概述与特点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含义,就是在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监督下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让学生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学员在行业内是学徒,在学校内是学生,身份“双重”,活动“两地”。

由于学生一方面能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在企业里向企业技师学习工作实践技能,因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学生与学徒结合,对接紧密、实践性强的鲜明特征,为德国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1)职业教育有法可依,保障得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政府立法的支持,设立了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以《职业教育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案,对企业与学徒签订培训合同、报酬、受培者、企业、培训人的权力与义务,政府、行会对职业教育的监督职能,培训的职业、师资、场所条件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力推动了双元制在社会企业中的开展。

(2)培养方案严格,课程内容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宽进严出的形式,有全国统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执行相当严格,职业院校和教师都无权改变。同时,德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方案由政府和德国工商会(iHK)共同制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围绕职业岗位需求而开展。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了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设置始终以行动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核心能力来设计。

(3)注重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相结合,提高职业资格证书效力。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广泛结合,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大型企业自行建立培训基地,众多小型企业在各州建有跨企业培训中心,联合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德国的行业协会也通过社会办学的形式深入职业教育,并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监督调节机构,双元制企业教育方面的资格认定、考试考核的命题主持、资格证书的制定发放等均由行业协会负责。“培训就业、资格从业”成为德国职业领域的普遍规则,是各行各业的从业准则,这一观念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也使社会重视职业资格教育成为普遍认识。

(4)国家学制支持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形式灵活互通。德国的学制对职业教育有较好的支持,教育形式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互通。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如果毕业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想再上大学,职业教育经历还可以被记入大学学分。灵活的学制,进一步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重视,避免了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情况。

二、我国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自1999年以来,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招生数量上,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教学质量提高不快,尤其是在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脱节情况。

目前,我国校企双制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院校单边行为状态,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实际上仍是职业院校在寻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而不是校企双方共同为职业教育进行合作。近年来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督导等几方面作出了决定。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但整体而言,我国推广校企双制的时间还比较短,职业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2.我国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现行校企双制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明显。

(1)缺乏调动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的有力措施。企业和行业协会是校企双制的重要一环,也是目前最为薄弱的一环。这样的大背景下,影响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很多,除了相应的法律政策缺失外,还有很多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